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052-049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法藏碎金录卷五     宋 晁迥 撰
宾谈可采予皆书之尝有一杂五品常参官与予谈道
 引易为證云复卦次以无妄卦者盖缘返本还源方
 为无妄予闻之深以为然因检周易序卦云复则无
 妄矣故受之以无妄又无妄卦有注云有妄之道灭
 无妄之道成予自思之而见暗合之理楞严经云妙
 性圆明离诸名想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
卷五 第 1b 页 WYG1052-0497b.png
 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予详之始自真性起一
 切情念云为此皆名妄妄情复性性乃真源自然无
 妄也内外之教立言明理各有归趣者也
予尝读唐书因采述孙思邈言卢齐卿未来之事予以
 为目见二理其一见事有前定之理其一见人有预
 知之理及看传灯录有菩提达摩付慧可传法偈云
 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窃详达摩为一花下至六祖为五叶不复传衣又是
卷五 第 2a 页 WYG1052-0498a.png
 前定预知之一也
梁氏所删止观云明者难晦辨者难默予因触类增语
 云慧者难定是三者皆妨入道学者当知
达理之人所学之法举要而言且依二法足矣一谓其
 动也依伽陁经四句偈首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
 谓其止也依施肩吾三住铭序云心常御气气与神
 合二法交济久当自知
古圣设教宗旨各有攸宜但以浅深不同而已聊举其
卷五 第 2b 页 WYG1052-0498b.png
 一儒书所云蒙养正晦而明涉于外事其著有迹圣
 之浅者也佛书所云定生慧寂而照主于内事其妙
 入神圣之深者也
道释宗旨但其华竺之言有异也考其大略意同耳且
 如庄子有云大觉者予谓释氏菩提之义也又有云
 至乐者即释氏涅槃之义也
一切凡夫常于四大五蕴六入十二缘中轮回汨没终
 而复始如循环之无穷其间行得其伦则随善受报
卷五 第 3a 页 WYG1052-0498c.png
 居高胜处行失其伦则随恶受报坠诸恶趣自三界
 而下凡五岐路其一升诸天其四沉苦海彼圣人者
 有大智力特立独行能超出之故楞严经云佛子住
 持善超诸有是也以其勇猛神妙强名大雄氏此非
 文言之可拟议非心识之可测度中士以降宜乎不
 甚信乃至有大笑者也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
 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予因触类而长唯变所适拟
卷五 第 3b 页 WYG1052-0498d.png
 之而别立语云意无尽居士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一真不空成一切妙德夫照见五蕴皆空犹是
 半偈义第二义照见一真不空方是全偈义第一义
 凡诸上智之人必不陋今荣古
予观三圣立言言无枝叶质略雄重纯正明白而以理
 垂范于世者聊举一端而三家之言次第弥简儒教
 之书三句凡十六字孔子孝经云要君者无上非孝
 者无亲非圣人者无法道教之书二句凡十三字老
卷五 第 4a 页 WYG1052-0499a.png
 子德经云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佛教之
 书三句凡十三字释伽文金刚经云如筏喻者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噫三圣之书语直事大也如此比夫
 今之所作或雕篆侈靡作艳冶䡖浮之语或摘裂诡
 异作琐碎隐微之语自分古律而无益于理道者何
 如哉
楞严经云琉璃光法王子观世间众生皆是妄缘风力
 所转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
卷五 第 4b 页 WYG1052-0499b.png
 差别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从至十方微尘颠倒
 众生同一虚妄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
 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予参详之作是
 观者诚为大观然其大观之性比一蚊蚋之性亦无
 差别故华严法界观有云一尘含容空有遍盖明真
 性惟一不同世间法而分限量也彼法王子于虚妄
 中犹涉妄有分别妄自尊大之迹耳
予尝谓明智之士若有洞分法要却以息心为难遂废
卷五 第 5a 页 WYG1052-0499c.png
 秘密之学深可惜也昔优波笈多宿世为猕猴因学
 缘觉坐禅后證阿罗汉果夫䡖狂不定莫若猕猴戏
 学坐禅犹能成定故唐贤王维游悟真寺诗云猛虎
 同三径愁猿学四禅是也而况人为万物之灵气禀
 五行之秀志习妙道岂有不成之理乎
小乘执空反成空病既取空相空复为有此所谓空即
 是色也且据三界名为三有夫无色界有四空天列
 为三有之数岂非执空相而生空天乎故范晔所论
卷五 第 5b 页 WYG1052-0499d.png
 谓佛法为空有兼遣之宗盖不许著有著空也
禅师之说意多不同然而采听咸有所益譬如药性有
 𦂳慢凉煖各治一色之病善服食者当自省病受药
 其馀空传影响滥以师道自处者亦犹不晓方脉之
 肓医也其理如此
人伦在三界之末五浊之世茫茫烦恼海中欲免烦恼
 无有是处譬如泅浮洪涛之内欲求无湿可乎若得
 遇浮囊浮木抱之勿舍或勉力拍水而浮既济而先
卷五 第 6a 页 WYG1052-0500a.png
 登于岸者不可多得
予读三圣之书而能混而为一自成法要所谓殊途而
 同归者也读佛书圆觉经爱威德章中一句云寂静
 䡖安止此一句可以存心可以入道读儒书周易爱
 乾卦中一句云刚健中正止此一句可以辟邪可以
 降魔予之读书志趣如此
思益梵天所问经第三之首谈论品云不二者终不为
 二虽种种分别为二然其实际无有二相予详所云
卷五 第 6b 页 WYG1052-0500b.png
 二者非定谓一二三数之二盖言本体元空者有一
 一则同也自一起相者为二二则异也即今演说语
 言文字以明真性者理本归一而语言文字种种分
 别离于默然真性亦是二也
翰林承旨李尚书维有书垂问云神气相主为道家之
 妙门物我皆如乃禅宗之极致道兄所得其在兹乎
 予览之尤加珍重因而荅之曰神气相主其殆庶几
 乎物我皆如仆病未能也
卷五 第 7a 页 WYG1052-0500c.png
予尝见禅师说话有语太质而甚峻者然而其理确的
 并𦂳切而已其语云学禅入道之人须得毒眼晴硬
 脊梁予默而识之以为毒眼睛谓其妙见精深觑破
 一切空相不能为障碍如文殊之智是也硬脊梁谓
 其道力坚壮办于大事克荷付嘱之重如普贤之行
 是也取要而言学人直须善照了无退败二者交相
 济最为根本久久成就名曰两足尊
佛书中有云苦海苦厄蕴又有云甘露门甘露味饭苦
卷五 第 7b 页 WYG1052-0500d.png
 有人能知甘苦之味见空实之相达真妄之理而有
 所归趣者亦不可多得
唐相权德舆送玄上人归天竺寺序有语云师早诵大
 乘微言数万言晓得观门之学今则色空如一哀乐
 不入矣予非止爱此文而益爱此意因而自得简要
 具足法门当令凡诸忧悲苦恼喜怒疑悔贪爱一切
 之情不可尽言者悉不入于心中惟一真性是道矣
 何烦多学又自智断苟不能然试熟思之于己何益
卷五 第 8a 页 WYG1052-0501a.png
今我真修引诸经㨿于一切时中息微细流注鞭心入
 理撮念而住日久功深自到觉知之处
庶品纷然佛教之书目之曰众生儒教之书目之曰苍
 生道教之书目之曰浮生劳生非谓䡖蔑而言之其
 实如此者多也
金刚经云离一切相则名诸佛南华真经云能体纯素
 谓之真人学法者合此二经四句足矣何必广求经
 㨿妄分教门哉
卷五 第 8b 页 WYG1052-0501b.png
予知观自在菩萨度一切苦厄竺乾古先生善入无为
 皆以深智大力而然予与谁谈哉
释氏教文中有云佛名能仁仁字儒家孔子切言之矣
 别书中谓佛为竺乾古先生善入无为无为字道家
 老子切言之矣云何后人过有分别
天禧末予在西京判留台日曾到魏家园见杏实烂熟
 自落满地因悟物理者三焉其一见万物势数必有
 终极之时人合安时处顺是也其二见果之杏实纯
卷五 第 9a 页 WYG1052-0501c.png
 熟则味乃甘美人之杏实纯熟亦如之其三见老人
 食杏爱其全熟者壮夫食杏爱其半熟者童子食杏
 方当酸涩亦以为美也人之性识生熟次第其类如
 此
有一说云禅是思惟检摄之义予以为此说最当非思
 惟何以得穷理尽性之智非检摄何以致澄神定灵
 之切二妙相成可以入道彼但以问答为事者不亦
 谬乎
卷五 第 9b 页 WYG1052-0501d.png
佛行以怨亲平等此最难事予以为其次且能逆顺或
 义利之类平等抑亦非易
毛俗之猛者虎弱者鼠皆触机而陷身止为求所食不
 得已此可悯也人而最灵以过贪求触机自陷此可
 责不足悯也
吾有二洪愿其一愿智眼善照了诸相如无尽灯长明
 长在经毗岚风不动不灭其一愿志力能干办大事
 如金刚宝至利至坚到真实际不碍不坏混而为一
卷五 第 10a 页 WYG1052-0502a.png
 守而勿失
予自得一法强名曰三合应天机法门三者谓心息音
 也其初先见圆觉经注中有八字云心息相依息调
 心净予以为此正是禅那入道之门遂引别书加乎
 演润重其事也心字引庄子云至人之心若鉴取其
 寂而照不将迎于物息字又引庄子云真人之息以
 踵取其深而细从根本中来其后耳中尝闻妙音殊
 胜不可名状正是观音入流之处又契庄子云无声
卷五 第 10b 页 WYG1052-0502b.png
 之中独闻和焉每当日暝宴坐心息相依之际而其
 妙音清远听之而凝湛融怡有以见天然妙吉𥙶助
 其乐欲三者相合所以激励赞叹形于文言多矣此
 则予之自知贵者也
空五蕴度一切苦厄奉三宝成一切妙德若能究观洞
 晓驯致冥符学道之人更有何事
予自作五言四句名曰具足观修诀云三空一不空悟
 入势孤雄得道加殊称超天自在公因而自解之云
卷五 第 11a 页 WYG1052-0502c.png
 三空谓名也身也情也观此三者外则自外而及内
 内则自亲而及疏种种因缘终毕归空此是三空唯
 一真空则至精无形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古今不能
 穷此是一不空若能先觉悟是观也后顺入是修也
 而又奇特勇猛得道必矣超出人天而造化不能拘
 目曰自在公此非戏论
白公有诗句云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
 乐在身自由又有诗句云閒倾三数酌醉咏十馀声
卷五 第 11b 页 WYG1052-0502d.png
 便是羲皇代先从心太平予因省已而言之爰以引
 年致政阖扉燕居虽非富贵亦非贫贱月尸优禄无
 掌之事可以言身自由也日养天和获逍遥之乐
 可以言心太平也二者备矣何以加焉由是较量不
 让白公之所得何况庆幸有馀也
予以退居佚老得三无三有合为六幸矣于族无饥寒
 之忧一幸也于心无营欲之事二幸也于时无势利
 之交三幸也于已有寿康之福四幸也于后有肯堂
卷五 第 12a 页 WYG1052-0503a.png
 之绪五幸也于道有悟入之门六幸也此六者幸何
 乐如之
予览唐诗人张蠙送南海僧游蜀诗云真修绝故乡一
 衲度暄凉此世能先觉他生岂再忘因见真修之理
 不拘处所又喜缘熟必无他虞次览周贺赠四门兰
 若寂禅师诗云夕雨生眠兴禅心少话端信有之矣
 夫吉人犹寡辞而况真禅子固无游谈戏论矣
唐贤杜牧集有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诗其句云睫在
卷五 第 12b 页 WYG1052-0503b.png
 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予因思之此两句比
 类佛书中衣珠之意有何差别圆智之人自能和会
觉妄遣情明真指体安心入道此六次第吾当分门属
 类集为一书以备已之详览
善入无为名曰先生即佛也能体纯素名曰真人即仙
 也外争像教不亦疏乎
唐白氏诗中颇有遣怀之作故近道之人率多爱之予
 友李公维录出其诗名曰养恬集予亦如之名曰助
卷五 第 13a 页 WYG1052-0503c.png
 道词语盖于经教法门用此弥缝其阙而直截晓悟
 于人也予记其有诗云此身是外物何足苦忧爱又
 有句云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夫如是
 则身外悠悠不合意事何用介怀
世间之事有极力而求者有不可求者由人而不由己
 故也人多固必而求之出世之事极力而必可求由
 己不由人故也而罕有固必而求之者人之大迷也
 如此若有迷中忽悟则疾如反掌
卷五 第 13b 页 WYG1052-0503d.png
予谛观三宝之义止在乎心夫佛者觉之义也有出世
 之智而能觉悟真理觉即佛也法者行之义也于其
 觉悟之中而见种种净妙之行行即法也僧者和合
 之义也能以觉悟之心和合净妙之行和合即僧也
 此说最为精要若不知根源而外取名相者中智以
 下逐末之人也此则非予自矜伐顾其理难夺之也
内听凄锵之妙音顺恊融怡之赏心坚凝浸深无容念
 侵胜于天赐之黄金我惜馀年而日寻
卷五 第 14a 页 WYG1052-0504a.png
照见五蕴皆空可破妄情矣能令一念相应可办大事
 矣若于身外询求此则悠悠悠悠
楞严经中说三无漏学谓戒定慧也予自谓于戒定得
 百一于慧得百二何谓也忆念我昔将及纵心之年
 知非改过之外特立一法以办所作且以间日食素
 仍于旦旦焚修善祷有暇则时习宴坐逮今越十稔
 矣此是于戒定得百分之一而于弄翰之间多住佛
 事常立言以自勖致力加倍此是于慧得百分之二
卷五 第 14b 页 WYG1052-0504b.png
 今已密迩大耋而乃加以昼课般若心经外凡诸触
 境情气之不顺者力习制禦以济乎戒夜增数息观
 门复随时随分不计多少专切宁心以济乎定庶乎
 三学之稍均耳虽未能卓然殊绝然而区区之心务
 在宿植善根也如此
宵征缘崖不觉落瞽者吹火不觉着昧懵则贪冒穷极
 则变灭失虑奄及亦复如是
夫般若经云心住为如吾因自思年渐老矣宜乎不以
卷五 第 15a 页 WYG1052-0504c.png
 情意之苦乐不限时景之少多不择处所之喧静常
 须随分学其心住而已何以故据涅槃经所说大意
 一切众生皆有念心发心念念生灭相续不断亦名
 修道此经又有说云智者言出息入息之顷我当于
 中精勤修道又襄阳庞居士诗云世人重珍宝我贵
 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以此参详则知随
 分住心不失真修之理
吾好以无师智分别诸法相忽然得意自立小大二寂
卷五 第 15b 页 WYG1052-0504d.png
 照之说其一小寂照谓学道之初阶常须寂静其心
 照了于理入菩萨境界也其一大寂照成功之极致
 而能圆寂普照入佛境界也
圆觉经注云心息相依息调心净庄子云无声之中独
 闻和焉二者不可致诘伊予混而为一守而勿失退
 藏于密
予之宿志求庆幸之大者三也已遂者二而未遂者一
 何谓也老年致政今生悟道若合符契此二者已遂
卷五 第 16a 页 WYG1052-0505a.png
 也万事前知如指诸掌此一者未遂耳
吾爱习定慧久矣以晚年故切务增修今不择时景处
 所且于生灭心中就少顷即静念以为不生灭之心
 且于虚空法中就随时无尽意而究不虚空之法不
 问获果如何但自致力而已
心之日用莫先乎智止令防一身效一官而不能者尚
 多何况周万物照五蕴度一切苦厄不亦难乎哉不
 亦难乎哉
卷五 第 16b 页 WYG1052-0505b.png
学道之人初入三净境(先净/三业)次历四禅天终复一真法界
 此乃得道之臻极者也
唐诗人有诗云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
 过竹院逄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又有诗云南随越
 鸟北燕鸿松月三年别远公无限心中不平事一宵
 清话又成空且夫半日一宵接僧谈成法药犹得遂
 閒情平宿憾而况予今退居佚老获终身之閒日览
 佛书道书耽味古圣贤要妙之语其为适悦也何如
卷五 第 17a 页 WYG1052-0505c.png
 哉
予爱般若心经其中语意有云照见五蕴空能除一切
 苦此语意以理遣情足矣又爱玄圣蘧庐篇中语意
 有云身心俱不动为求无上道此语意存诚入道足
 矣
予自演述德行道共三字之意而日用之其初以德者
 得也凡一切法善自得于心者而为己德其次以行
 者行也既得善法而自行之其终以道者导也不止
卷五 第 17b 页 WYG1052-0505d.png
 独善于已而复开道于人以成兼济之利尔
予详求其贪字之义释名曰贪探也探入他分因而思
 之盖表踰涯而取尔凡人以手探取穴中之物谓之
 探此乃见利忘害者也故吴吕蒙有言曰不探虎穴
 安得虎子夫如是则探虎穴者不畏乳虎之暴怒探
 龙颔者不畏睡龙之忽寤儒书有云君子居易以俟
 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盖谓此也佛书又云种种贪欲
 故有轮回是知贪欲之弊于有验法中见有验之祸
卷五 第 18a 页 WYG1052-0506a.png
 败于无穷法中入无穷之循环此理深远要切古圣
 人垂训多矣若非中智以上未可与之䡖议焉法门
 名义过患品贪在三毒之首夫古贤有以不贪为宝
 者其意可知也
老夫耄矣急于胜进方便自立一法名曰近事三学何
 谓也力行朝课积习夜坐俾无大过是也夫焚诵肃
 容力行朝课此近乎戒恬宴摄心积习夜坐此近乎
 定采述修身俾无大过此近乎慧三者不废可以入
卷五 第 18b 页 WYG1052-0506b.png
 道
三菩提者经疏中有解释云三为正也菩提为觉也已
 谓佛法为正觉矣予详教文别得新意亦可名曰三
 菩提有说三品菩提谓声闻菩提小乘也辟支菩提
 中乘也佛菩提大乘也唯佛菩提为无上菩提二乘
 不及故有语云唯有佛菩提是真归伏处
因习定希凝寂忽见神光睒烁可曰定光佛因内观存
 照了常闻妙音清彻可曰观音佛体有大小理无差
卷五 第 19a 页 WYG1052-0506c.png
 殊虽知强名亦非戏论
办戎事之大大将也有多多方略以御师师和而战必
 克办佛事之大大士也有种种方便以御意意正而
 道必胜非尚属辞是为求理
我愿生生世世作居士身学菩萨行不求报不取相不
 退转自然而然而已
至人学道先须得天锡大明智则于虚幻中无挂碍次
 须得天资勇进力则于真妙中到源底此得非常得
卷五 第 19b 页 WYG1052-0506d.png
 此说不可说
白乐天有词句云靖节先生樽长空广文先生饭不足
 噫予今陶融太和如饮醇酎自以为不空樽大雅杯
 耽味道腴如享太牢自以为法喜食甘露饮去彼取
 此既醉又饱沛然充足其如予何
予尝作三言自晓存心诀云心息音混融深智先觉念
 无侵随办及即温寻用此法存于心此八句予自了
 知言简意备而兴犹未已推而演之云此法正念圆
卷五 第 20a 页 WYG1052-0507a.png
 觉经中圆觉菩萨所学禅那法门又合楞严经中观
 音菩萨所学圆照法门合二法门有三清妙其一谓
 心之清妙也成恬愉其二谓息之清妙也入深细其
 三谓音之清妙也发聪瞻恊用三法而进于道惬心
 至当自以为禅师法要无有出其右者奉为秘印乃
 目之曰清妙三和合入流三昧
予以晚年内习期乎若坐若卧务安其心或默或语不
 离于道亦不求应任彼自然
卷五 第 20b 页 WYG1052-0507b.png
出世之法不知之者固无算万有一知而人多无断予
 谓敏识之士无知则已苟能知之安可自弃何不果
 断而行之哉此法比世间法何者为急且夫人之情
 累自古而然有何穷极有何利益终毕了不相干是
 以唐圭峰密禅师直示学人方便尤为亲切尝云种
 种念虑皆如幻化影像皆是他缘灵灵一心如鉴之
 明未曾不照斯为真我谁能劳神而忧他妄缘乎已
 曾千万亿劫妄忧之终有何益非惟无益仍展转招
卷五 第 21a 页 WYG1052-0507c.png
 于妄苦予谓古德训导恳切无出于师予当佩服遵
 守以为秘印勇猛精进脱落痴冥之网罗尔
历观内典章句颂叹佛之功德有云善入无为有云善
 入空寂有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但
 详语意可见佛心噫学禅之人何必须问传言比丘
 蹑其陈迹徒以法为戏论耶
烦恼障无损于菩提心譬如日月翳于烟云中而日月
 必无损也珠玉落于泥滓中珠玉无损亦如之尔莫
卷五 第 21b 页 WYG1052-0507d.png
 管烦恼障但存菩提心
予谓此法藏碎金录有如聚畜百药随方而用种种之
 疾而治之也
予所录碎金之一内有六句语云不怕念起唯恐觉迟
 觉速止速二妙相宜知非改过蘧颜可师予今拟之
 复为六句之语语或宗经意唯克己其语云不怕忿
 生却贵惩速惩胜忿平转祸为福明明佛子智以自
 牧
卷五 第 22a 页 WYG1052-0508a.png
无念为宗法之枢要不住于相然后臻极上智学人必
 知理也
维摩经云菩萨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门又云示
 行瞋恚而常慈忍予因自思时或禁诸违慢不能无
 忿怒而乘势暴发既而悔之本非残忍今详经旨亦
 可除疑悔之益也
经又云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又云当知一切烦恼
 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终不得无价宝珠如是不
卷五 第 22b 页 WYG1052-0508b.png
 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予因参详法意独
 断斯事以为智人不当厌烦恼夫有烦恼锻鍊则必
 愤悱策发菩提心也若以如意优足则惯习骄恣陷
 于怠惰失菩提心也
因览维摩经不二法门品妙臂菩萨云观心相空如幻
 化予自得新意法门夫内观心相空如幻化外观世
 缘亦空如幻化既见内外之事俱非真的谁能坚执
 以为挂碍
卷五 第 23a 页 WYG1052-0508c.png
经又云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
 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阂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予今
 和会诸经大意而裁决之夫真性之外一切妄情皆
 为尘垢若能悟心宜空虚无容一尘坌污即是清净
 慧也既能发之以清净之慧便能应之以清净之行
 此则妙道具足贯统诸法不烦多学也
谛思经教中有二法除过去不复言而见在未来皆为
 妙用其一曰无生法忍未有不复有凝寂还真空此
卷五 第 23b 页 WYG1052-0508d.png
 未来也又一曰无碍法门在有即为无圆融得自在
 此见在也智者当自了知吾不能曲而畅之耳
夫洞晓无明是障蔽者此谓之明若取相于明则复陷
 于无明非上智孰能知之
予观白氏诗凡有惬心之理者每好依据而沿革之往
 往得新意以自规耳白氏诗中有题目云遣怀其诗
 七言四韵予今拟其语句聊加变易入于别韵前四
 句依旧意述时景之迅迁后四句立新意述世态之
卷五 第 24a 页 WYG1052-0509a.png
 不一而终篇亦断之以不惊也白氏诗云羲和走驭
 趁年光不许人间日月长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
 鬓不成霜荣销枯去无非命壮尽衰来亦是常巳共
 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予拟之而作诗云羲
 和走驭趁年华不许人间岁月赊春正艳阳春即老
 日方停午日还斜时情莫测深如海世事难齐乱似
 麻已共身心要约定古今如此勿惊嗟
真人能体纯素如来善入空寂此二者俱为妙道但其
卷五 第 24b 页 WYG1052-0509b.png
 理有浅深耳知者当自知之也
予自微细揣摩晚节薰修驯致厥功之状生观慧滋多
 结善缘渐熟而其久来习气未尽除新持定力未全
 固忧喜战酣觉喜势差胜耳唯妙境深处则未能知
 之也
人所好者虚名客气冗具羡财予所好者心印衣珠真
 乘宝所各从所好而不相知
白氏有诗句云华簪与高盖复在外物外入庄子宗旨
卷五 第 25a 页 WYG1052-0509c.png
 以轩冕为得志而丧已失性者谓之倒置之民予历
 观群趣轩冕之外更加五欲乐具重复冗饰伐德祸
 深而不悟者又何如哉
凡夫住有为小乘住无为大乘俱不住上乘
维摩经云菩萨深发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注云什曰志
 求佛道其心深固譬如种𣗳根深难拔故历劫愈明
 不暂失也予因览此而喜誓将秉心内习坚久不退
 后身缘熟必成胜果尔
卷五 第 25b 页 WYG1052-0509d.png
人心计我我所无不太甚而不当但思为巳有不悟终
 毕非巳有不思为巳用不思巳用是巳有可哂可悯
 今略记大端誓将敷演以为法利
白氏有诗句云是非都付梦语嘿不妨禅予爱此语惬
 心精当因而叙述其意云是非都付梦南华真人指
 归也语嘿不妨禅竺乾先生指归也和会发明西鄂
 居士指归也导扬推演出于深衷勿诮僣差庶几有
 补
卷五 第 26a 页 WYG1052-0510a.png
维摩经说菩萨不住无为不尽有为予申其意若住无
 为则功德不具若舍有为则智慧不具
予详佛书如字之义经论中各有所解大约意同然未
 有能和会直说令人易晓予今发明如之本体是真
 性均一之义至人依理学法令其性合于理理合于
 性同于本体故曰如如不动此两如字上䡖下重谓
 其心之所学如其本如之理
维摩经云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注云见实相法为
卷五 第 26b 页 WYG1052-0510b.png
 见佛也若谓巳与佛接为得见者则以巳与佛异相
 去远矣予谓此明一真同归也
吾今直截用三无漏学依次对治三毒以戒治贪禁贪
 心令不生以定治嗔镇嗔心令不起以慧治痴晓痴
 心令不执
吾又倒用此三学为修道次第以慧观为见道智以定
 力为入道功以戒条为助道品势当然也
维摩经云同真际等法性不可称不可量予详大意谓
卷五 第 27a 页 WYG1052-0510c.png
 佛之虚妙也如此
人性缓急各有所禀予以触境而动然厉声虽未能
 顿除且随时而觉今立一法应用对治比之电光谷
 响既过即止勿使留碍豁然自规
予今独断自立三师维摩经中所言柔顺忍立之为戒
 师楞严经中所言不动尊立之为定师宝积经中所
 言自然智立之为慧师
我发二愿夫维摩经中所言杂句文饰之事此世间之
卷五 第 27b 页 WYG1052-0510d.png
 事也我愿外顺从权宝积经中所言清澄微妙之法
 此出世之法也我愿内修致力
予晚学权舆安于所习习其心清也乐其所欲欲其灵
 澈也自强名曰初安乐行
教文有言云在家而出家吾今在家而山居尝读圆觉
 经爱宴坐静室此外室也读庄子爱虚室生白此内
 室也此吾外内二室岂让嵩山太室少室乎
天圣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夜予于梦中琢磨律诗对属
卷五 第 28a 页 WYG1052-0511a.png
 盖以宿好该涉而然也偶成七言两句云芃芃麦垄
 惊翚起灼灼桃园舞蝶来既寤寻思独断其理夫如
 是彫章镂句缘情合意犹能入梦而常存则知其妙
 道天机贯心达性固当经劫而无失因之窃喜必续
 胜缘
有念无觉凡人境界有念有觉贤人境界无念有觉圣
 人境界无念有觉臻极者上上圣人境界智者可了
 知说则难为说
卷五 第 28b 页 WYG1052-0511b.png
天圣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夜梦独看书策其中见有义
 兔两字因而节出予记忆大意谓乎涉猎文史得其
 义理有如获兔而归也寤而思之此乃宿学性习浸
 久浸益岂非根深缘熟为来生张本必无差别而枉
 入诸趣所以窃喜逾多也
酉阳杂俎云竹六十年一易根易根则结实楛死予昔
 于真宗朝同修太祖太宗国史时中书首厅虚位而
 史官奉诏就此厅位中毕集修撰予旧日巳曾见厅
卷五 第 29a 页 WYG1052-0511c.png
 后有丛竹碧润尤盛至修史时当大中祥符六年秋
 九月此竹结实如粳米粒其后竹乃枯裂亲见尽除
 之付庖人为薪又闻京中诸处竹皆如此因知前言
 不谬信乎物必有数也
荷泽法门唯以无念为宗又曰乐天诗云唯吟一句偈
 无念是无生噫无念之理至矣哉大约人之忧悲苦
 恼及一切种种之情皆属缘念所摄学人若能知其
 至简至当之法以照了智见五蕴皆空之后以揔持
卷五 第 29b 页 WYG1052-0511d.png
 力到一念不生之时智力相资久而不退当自觉知
 此外无法可及也
圆觉道场修證仪中有偈句云无累无所欲是名真涅
 槃又有句云数息在静定是名头陁行予详句意最
 为胜进之法
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诗云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卷五 第 30a 页 WYG1052-0512a.png
 又贯休山居诗云自古浮华能几几逝波终日去滔
 滔汉王废苑生秋草吴主荒宫入夜涛满屋黄金机
 不息一头白发气犹高岂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
 满毳𫀆予因思静胜境中当有自然清气名曰天香
 自然清音名曰天乐予故以所闻灵响自为天簧亦
 取天籁之义此盖唯变所适不可致诘也
锐意钩深每得无师之智强力致远遂忘进道之劳人
 固不知我亦难说
卷五 第 30b 页 WYG1052-0512b.png
白乐天有诗云此身不欲全强健全健多生人我心又
 于良史有诗云僻居人事少多病道心生是知体中
 微苦未可心情不足
吾自得三天之法可对治三毒之病而回其次第也存
 天真之性常自知其明可以去痴养天和之气常自
 知其平可以去嗔乐天均之分常自知其足可以去
 贪用此三法去彼三病其为亲切如羿基之射中的
 也习之初者则甚难久而精熟自然渐易
卷五 第 31a 页 WYG1052-0512c.png
万物自万物两仪中空虚本无碍万念自万念一心中
 空虚亦无碍深悟入者智力第一
儒书生而知之者即今之顿也佛书云宿殖德本者云
 历劫之渐也顿渐之理智圆自晓
予览太平广记第一百七十六器量事类引国史异纂
 云卢尚书承庆总章初考内外官有一官督运遭风
 失米卢考之三监运损粮考中下其人容止自若无
 一言而退卢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
卷五 第 31b 页 WYG1052-0512d.png
 无喜容亦无愧词又改曰宠辱不惊考中上予既重
 此人雅量又重承庆藻鉴故录之
凡夫心量不出情尘小乘心量不出法尘大乘上乘出
 尘弥远
予尝谛观而直说文殊是见理周圆之妙智普贤是契
 理周圆之妙行合而为一强名曰毗卢遮那
予详普眼谓明一切智普贤谓具一切行是也
金刚三昧经云心不幻化则无所见予谓一气生万物
卷五 第 32a 页 WYG1052-0513a.png
 即幻化也一真生万灵亦幻化也一心生万念亦幻
 化也一一知空有何挂碍
以无思之心合无物之音随时随处逾久逾深独为法
 乐不在禅林
予览太平广记第一百八十引摭言云费冠卿元和二
 年及第以禄不及亲永怀罔极之念遂隐于池阳九
 华山长庆中殿中侍御史李行修举冠卿孝节拜右
 拾遗制曰前进士费冠卿尝与计偕以文中第禄不
卷五 第 32b 页 WYG1052-0513b.png
 及于荣养恨每积于永怀遂乃屏身丘园绝迹仕进
 守其至性十有五年峻节无朋清飙自远夫旌孝行
 举逸人所以厚风俗而敦名教也宜承高奖以儆薄
 夫擢参近侍之荣载伫移忠之效可右拾遗冠卿竟
 不应徵命予重费冠卿之思孝李行修之知人唐室
 之善敦风唐贤之能演诰四美具矣有补清谈采而
 书之式资汎览
予好拟诸文句以为法乐周易乾卦文言曰云从龙风
卷五 第 33a 页 WYG1052-0513c.png
 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予拟之而为文句曰动为慧
 静为定妙用成而百祥应唐权文公二疏赞曰静专
 动直惟乾之德酌用不穷君子中庸予又拟之为文
 句曰定坚慧正惟佛之性酌用不穷佛子深功
美服厚味非寡欲之宜草衣木食非养老之具得其中
 者何乐如之
我知三静关进道之权舆我知四禅天人佛之境界唯
 当日省心自到深深处
卷五 第 33b 页 WYG1052-0513d.png
道胜之智日用新福会之因天奖备唯兹乐欲为吾愿
 王
儒书中所云子绝四吾能和会裁决入于二教之理无
 意无我合于道书中所云不宰宗旨无固无必合于
 佛书中所云无碍法门
有客谓予曰近知一阴阳家流深于三命之学可能召
 而问之乎予对曰予自别得三命之理不随俗也常
 以为自然之分谓之天命乐天不忧谓之知命推理
卷五 第 34a 页 WYG1052-0514a.png
 安常谓之委命三者备矣一以贯之不能逆计未来
 妄分忧喜复何问哉客既笑且愧唯唯而退
    凡一百二十三章
 
 
 
 
 
卷五 第 34b 页 WYG1052-0514b.png
 
 
 
 
 
 
 
 法藏碎金录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