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052-04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法藏碎金录卷三     宋 晁迥 撰
论语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予详义理谓孔子
 绝去四事与常人异也毋意者常人师心徇惑自任
 己意孔子以道为度故不任意毋必者常人行藏不
 能随时用舍好自专必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故
 无专必毋固者常人之情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好
 坚固其所行也孔子则无可无不可故无固行毋我
卷三 第 1b 页 WYG1052-0462b.png
 者我谓身也多制作自异以擅其身孔子则述古而
 不自作处群萃而不自异和光同尘唯道是从故不
 有其身予于四者似得百分之一每希驯致其道未
 尝纵心所欲此近无意昔仕宦之日不苟求进用此
 近无必友交汎交不偏执一此近无固好为文立理
 而无所自衒此近无我因思儒宗孔圣四绝之德比
 夫释氏经教有陈大乘四法大乘四行同归善利抑
 亦何殊哉予今又以四绝之德各以其𩔖分而合之
卷三 第 2a 页 WYG1052-0463a.png
 其一其四无意无我混而为一以属于内其二其三
 无必无固混而为一以属于外内习出世之法事事
 无意无我外顺世间之法事事无必无固若能触𩔖
 融摄果决尽然此为枢会可目之曰无碍法门矣
白乐天有诗云惭将理自夺不是忘情人窃思理夺二
 字正是予切用之法夫御世之道求理而已出世之
 道理可废乎以理夺情率由智胜以理复性率由力
 胜若能智力兼备理性相符真学指归曲尽善矣
卷三 第 2b 页 WYG1052-0463b.png
达摩说大乘四行其三曰无所求行予甚慕之奈何迫
 于情累未能免此虽求之在我而可否在彼既或应
 或违须无固无必因别持一行勿以顺逆自起忻恚
 自为所求无固必行
梁氏删定止观第一内有说云意之所起即修三昧谓
 之觉意三昧行者心数起时反照不见动转根原故
 名觉意又穷诸法本皆由意造故以意为言端未对
 境觉知异乎木石名为心次心筹量名为意照了分
卷三 第 3a 页 WYG1052-0463c.png
 别名为识如是辩别堕心想见倒中予读此一科爱
 之重之尤喜精要因而崇重其名立为一法以备自
 修目曰觉智平意识法门凡有意识所起即时以觉
 智平之而自断曰教中说身心于真性皆为幻垢则
 表意识诸念又属身心之馀事乃是重重疏远之妄
 颠倒之见不知此理则无智者也既知此理岂可与
 无智之人混同汨没当观意识是真我之贼来即杀
 之不复容纵在我明鉴利刃而已
卷三 第 3b 页 WYG1052-0463d.png
昔向子平读易至损益二卦因而发叹谢绝尘寰又老
 子有日损日益之言予渐老矣夙好栖真禅寂而钝
 根重障既不能速成圆顿之理若不策励精修胜进
 更俟何时乃约已而自立损益二法门用为入道枢
 要但省已不当复为者一一而日损之忧恚二病居
 先也省已即今切用者一一而日益之明住二妙居
 先也自出于心固难缕述
楞严经中所说如来命文殊师利法王子较量二十五
卷三 第 4a 页 WYG1052-0464a.png
 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陈从初入道法门何者
 最为圆通令将来学者易得成就时文殊辨白最许
 观音闻中入流圆照三昧其对佛偈中有六句云我
 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
 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予爱重此法形于赞咏多矣
 又独闻灵响殊常清妙凝听融怡乃是天赐神奇吉
 祥助发乐欲俾成大事因缘也何庆如之自今了达
 天时人事世态物情往古以来不可齐一但委顺而
卷三 第 4b 页 WYG1052-0464b.png
 过勿介于怀凡诸魔境我当以观空觉妄之智平定
 于外唯此佛境我当以闻和摄念之力修诣于内决
 定不退转不复别求入道法门也
予尝作心祷六符诗云恬和端洁及虚明六妙均融道
 法成愿考此祥皆密契不求知己浪传名今复追解
 其意意欲己心恬静和畅端真洁清虚白明了妙妙
 相应若得心之体用如此毕备不必广求禅学之法
 亦不求众人知己也
卷三 第 5a 页 WYG1052-0464c.png
白氏诗云自从苦学空门法消尽平生种种心予因此
 语晓悟学空之理乃是无碍法门何以故夫学人有
 明智有果断谛观在外随时过去者事事尽空不执
 其事则身无碍也在内随时过去者念念尽空不执
 其念则身无碍也身心外内无碍无缚更去何处别
 求解脱譬如云翔之鸟在空中自然自在人若不能
 以空破有自取挂阂乃是凡愚知见于已有何所利
 所以佛许须菩提解空第一斯人足可景慕若能于
卷三 第 5b 页 WYG1052-0464d.png
 空不著空此又妙之又妙也
衡山石头希迁大师有僧问如何是解脱师曰谁缚汝
 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垢汝又问如何是涅槃师
 曰谁将生死与汝予知禅家问答有兹体势最为切
 当予能触类适变则而象之设使有人问予如何得
 心地清凉当答曰谁令汝热恼又问如何得心地安
 静予答曰谁令汝烦动予非但能学其语类又能悟
 其法意直臻要妙之处盖明一切烦恼起灭只由于
卷三 第 6a 页 WYG1052-0465a.png
 己巳能照了诸法性空不以为碍便是菩提涅槃之
 体用岂待如来慧以三昧必无此理智者当如是解
 勿与愚人混同也顾此法至简至易其如知之者至
 少行之者至难矣
今自清审决择居常进道之功莫若斋心服形收视反
 听退藏于密直在其中住无所住得无所得坚久之
 志日复一日其馀法尘烦动亦宜稍稍休息矣
国家法要则有任贤勿贰去邪勿疑予因拟之而立言
卷三 第 6b 页 WYG1052-0465b.png
 曰身心法要则有任真勿贰去邪勿疑二者大同唯
 改一字而已
学法之人或未能深入妙境但且师老子之日损庄子
 之鞭后蘧子之知非颜子之改过若能致力悉备自
 然暗合于道
子今申明圆觉楞严二经之旨趣夫圆觉经一味精纯
 要妙专说心起之真妄悟修之顿渐以利钝根故分
 辨学法之次第楞严经于真心正法之外又说种种
卷三 第 7a 页 WYG1052-0465c.png
 事相有邪有魔有升有堕令人晓会不至差殊
梁氏删定止观第五内有语云若善修三昧道力所持
 何罪不灭何业不转予于此法素有信心乐欲每览
 如是语句令人倍加策发
即此第五卷内又有语云夫慧解真正则不为诸相所
 惑然后鞭心入理业不能碍若本无解心又发意邪
 僻见相生爱则魔得其便入示吉凶生为鬼禅死堕
 鬼界必然之理也予知有一𩔖之人多作此见是思
卷三 第 7b 页 WYG1052-0465d.png
 引證为戒因复采而书之
又有语云当安忍内外诸障使不滞碍又不起法爱自
 然流入清净之地得无上报得自在业返本还源智
 照圆极故名无上普门示现无往不应故名自在予
 爱斯言蔚为妙法若能详求其理力行其道此可足
 用何劳博访空谈
又第六内有语云夫幻术法犹能变转示人亦如流金
 结冰变化不一定力所转理固宜然予因思入道至
卷三 第 8a 页 WYG1052-0466a.png
 论必须致力但无为与有为异耳
天时之顺序天文之垂象本乎天也据理则有常而或
 有不常人身之安否人事之得失本乎人也据理则
 有常而或有不常是则常中有不常古今如此亦可
 以为大常矣予尝为安处大常略论今复意及而书
 之姑务修已此意乃自然而然也
予尝自作禅门法语四言五句二十字云正修行心以
 破为修以住为行非正修行其心反是
卷三 第 8b 页 WYG1052-0466b.png
周易正义序云江南义疏十有馀家皆辞尚虚玄若论
 住内住外之空就能就所之说斯乃义涉于释氏非
 为教于孔门也又后汉书西域传论佛教云详其清
 心释累之训空有兼遣之宗道书之流也此皆儒书
 正经之疏正史之语该说所及證据公矣但以内外
 之法理难相参故各行其教焉后人更相排斥未为
 通论
人有所作之梦洎至明日或有忽然闻见与所梦相应
卷三 第 9a 页 WYG1052-0466c.png
 者世俗谓之解梦吾因此似得二理一则表事有所
 定一则表神有所通必若澄心至清则能知未来之
 事其理不虚也
吾有一事终未晓其由尝与人对谈或至一处所忽然
 记忆有似已曾如此言已曾如此见倏然复忘之耳
 自壮岁及老年相识故旧历遇五经及第人于澈直
 集贤院范贻孙知制诰路振此三人亦说其事与吾
 暗合因追思而记之
卷三 第 9b 页 WYG1052-0466d.png
孔子罕言命与仁易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窃详命者
 正是佛书所说理性之法也人鲜能及之又仁为五
 德之首正是佛书所说能仁之事此亦人鲜能及故
 皆罕言非全不言也又对门人云未知生焉知死未
 能事人焉能事鬼盖为力行世教不欲言人所不及
 之理非不知也达识之士宜体至圣密意
今为己立法者二夫处世之法如谢鲲之率性也推理
 安常而已出世之法如阿难之回心也息缘反照而
卷三 第 10a 页 WYG1052-0467a.png
 已
楞严经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圆觉经云无边虚
 空觉所显发予今引此二经配而明之盖言见空见
 色皆不离觉性之中也又色空二法相对立名空相
 在觉性之中亦为障碍故般若心经云空即是色盖
 言但有空相空即色也色即为其障碍矣
予尝独断以其无为而大者谓之道有为而小者谓之
 术道之神妙无为而自然也术之神妙有为而精至
卷三 第 10b 页 WYG1052-0467b.png
 也学其道者可名道士学其术者可名术士道德技
 术不可同日而言
古人有云宁我负人无人负我此乃奸雄之魁图取之
 志大也予别有语正与此背却云宁人负我无我负
 人此劝仁智之士趣受之理大也又云宁天负我无
 我负天此则但信福善祸淫之格言勿疑其应与未
 应也
昔子夏唯学素王之道而义与利交战于胸中终义胜
卷三 第 11a 页 WYG1052-0467c.png
 而肥所学之道必成也今予兼学法王之道而信与
 疑交战于胸中终信胜而喜所学之道岂有不成哉
冲虚至德真经云孔子能废心而用形注中所解之意
 谓对接世务止用形迹而已其心则泊然不动也予
 谓临世间之法固当如此如此则事济而不劳矣又
 贯休寄山中伉禅师诗云举世遭心使吾师独使心
 万缘冥目尽一句不言深其诗意谓举世之人被心
 所役使而伉师独能制服其心也予又谓学出世之
卷三 第 11b 页 WYG1052-0467d.png
 法亦宜如此如此则道成而不误矣
了三空之尽空知一真之至真此大观也即时而万念
 都息此大止也若能练之纯熟道学成矣何必更尚
 多谈妄求异见哉
人所分别者名相也不可分别者体性也若能不著名
 相而直归体性者何诤论之有
经教中说一种外道作无所有想如兔无角谓一切法
 亦复如是经教中又有说未得谓得名增上慢予观
卷三 第 12a 页 WYG1052-0468a.png
 今之谈禅者多云知之则已更何修也故鄙其看经
 论求方便者以为滞于名相予谓执此见者可惜误
 人深矣譬如以兵力讨贼兵力胜而贼退然后罢兵
 理之常也故法要有云如人入贼心不决定不能破
 贼破乱想军亦复如是修行致力其喻如此吾辈看
 经论详求旨趣以济觉力又不得与课数希洪福寻
 文起狂慧者一槩视之也
予今集诸经妙言贯而为文共成四句曰求自然智住
卷三 第 12b 页 WYG1052-0468b.png
 无碍行成不坏业名决定相
古语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予以为寻文好禅不
 如坐而进道
止观论有云帖帖安稳楞伽经有云上上升进此二者
 皆谓入道之相也
道家流谓黄庭内境夐超外境予以为尚属有法未出
 幻魔之界岂知夫自觉圣智空寂灵明绝妙之境乎
 若有悟四相之非我知一真之大同始可与言此境
卷三 第 13a 页 WYG1052-0468c.png
 矣
荣启期自云有三乐予观乎域中象外别有三乐焉声
 色之乐乐之下者也名教之乐乐之中者也禅寂之
 乐乐之上者也
予但得宴坐之室静日涉之园幽分恬智以均和合端
 虚而进道养太和之气栖天真之心适我愿兮无出
 于此
常安了了之心常合深深之息诸念不动静胜而乐斯
卷三 第 13b 页 WYG1052-0468d.png
 入道之妙门也
庄子内篇齐物论注云夫是非者生于好辩而休乎天
 均予详大意人好横议分别道家所忌当息其言奈
 何所见各异禀于自然固难一揆责之也因思辩是
 与非唯有涖官为政分曲直之讼事国治家成规诲
 之道如此则明是非可矣若或真学之流閒谈之际
 未能顿绝商确评品斯亦有妨道行者也左氏春秋
 云人心如面焉盖言各各不同不可齐一尔若也须
卷三 第 14a 页 WYG1052-0469a.png
 责人心之非令皆归于是斯则何异须责人猊之陋
 令皆同于美乎自今力戒此事为吾日损之一
夫学道之人若能无事静居清心调息虽云宴坐赢得
 养生故圆觉经注中说道场修證之法有云遇善境
 界得心轻安谓身心调畅轻利安和神爽气清支体
 柔润予以为有此爱𣗳但令本根深固则枝叶自然
 茂盛也
予吏隐洛中之留台忽踰六稔详周易之乐天知命暨
卷三 第 14b 页 WYG1052-0469b.png
 庄子之安时处顺省躬契理庶乎得其少分焉而燕
 居之际与令顺子孙之随侍者往往谈道适意甚欢
 于世论则为福犹爱善庆有馀之故也于迦谈则为
 累未到涅槃无馀之故也
权公之文有云精修密诣盖明修诣之功也白公之文
 有云阴利潜益盖明利益之德也教门功德其在兹
 乎
士有学素王之行行有枝叶学空王之心心无挂阂若
卷三 第 15a 页 WYG1052-0469c.png
 令冠以道号方可目为真君
予今指陈佛书之简要者有二经焉般若心经圆觉了
 义经是也般若心经凡三百馀言佛为舍利子说人
 空法空破一切相遣虚妄之情尽更有何事予谓以
 正智为目见之而悟其理定其志而趣于道此乃妙
 法之心也圆觉了义经凡二十八纸佛为文殊菩萨
 等各说入道之门与圆成之性合更有何事予谓以
 净行为足行之而还其原臻其极而成于道此乃妙
卷三 第 15b 页 WYG1052-0469d.png
 本之体也若人于此经中自足相资始终如一信解
 修證光严住持其人殊胜超绝不可称量也
方内之教原情而立法方外之教原性而立法二教浅
 深有异内外兼济若能和会而公共不以胜负而交
 争然后臻乎大通也
予好涉猎内典研覃了义自谓种诸善根虽有之矣逮
 得已利则未能然
夫妙道非形器言意所能区别其有教门逐末矛盾交
卷三 第 16a 页 WYG1052-0470a.png
 争者不出名利之场也试思未有书契之时孰分主
 宰而求胜乎
教文中有言云灵灵不昧了了常知此乃妙性之本体
 也又有言云怗怗安隐蹑蹑而入此乃进道之法门
 也若更习性未已而好多闻慱览此亦于道无所损
 于智有所益也
予今年近八旬矣保身自觉安而轻澄心自觉虚而明
 养气自觉和而清得法自觉真而精予有四觉觉如
卷三 第 16b 页 WYG1052-0470b.png
 此不问道之成不成
今之讲师率多传文之狂慧今之禅师率多传口之空
 言唯有该明之士洞晓其理更不疑也
释梵之书谓人属地水火风终非坚久故破之耳本为
 破虚幻之身而归于实相也老庄之书谓人称圣智
 仁义终非纯一亦破之耳本为破小善之名而归于
 大道也方内之士多骇其言以为破毁身名盖局见
 一隅不能会通至理矣
卷三 第 17a 页 WYG1052-0470c.png
道经云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此则约信相之源而罔测周易云精气为
 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此则言生灭之法
 而未尽唯内典有一真灵妙三世流转之说理最详
 悉夫鸿明之士得意忘言然后可以心到
先贤有清畏人知者谓洁已而不求名也吾则妙畏人
 知欲进道而亦不求名也
先师孔子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夫易者穷理尽性
卷三 第 17b 页 WYG1052-0470d.png
 之书也予亦晚而好读上乘内典因而发为演劝笔
 不停缀良由见其旨趣极陈理性之法曲尽其妙虽
 设教不同而会归于善是则区区力学不背先师之
 道明矣教识洞鉴当以为然
古德有云前念迷是凡后念觉是圣予因思之或有人
 念念不迷乃是以觉济觉以圣继圣者也若能守此
 常觉之念深固长久日新无极者此可为入道之人
 也
卷三 第 18a 页 WYG1052-0471a.png
予于理性渐得会同之意谓出世定慧之均用如世间
 礼乐之相须夫礼胜则离故和之以乐乐胜则流故
 节之以礼予以为定之过恐成于沉住故照之以慧
 慧之过恐成于动乱故制之以定礼乐相须然后尽
 美矣定慧均用然后尽善矣拟议二法出于陋衷
内省吾心动不忘于观照静不忘于止息今自觉动多
 而静少观多而止少然不陷于邪观恶慧昏住痴禅
 者也
卷三 第 18b 页 WYG1052-0471b.png
教文中有言云薄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亦既内省居
 常以观照在念因自谓予心常在慧无有不慧时若
 于已分言之慧者烛理之谓也定者忘情之谓也觉
 其烛理易而忘情难耳
夫枉道则心苦直道则身危守直道者所以甘于恬退
 而不争趣捷之径也
自顾既老犹健视日影一分分一寸寸转移不回则所
 发道心亦宜一念念一息息常在止观二法方是正
卷三 第 19a 页 WYG1052-0471c.png
 勤之功耳此事常己书之矣而复书之者惜日之志
 深也
予素尚禅观日惜暮年天禧中乃固辞近职求退居散
 地遂得分台于洛都舆论以为勇退人之难事而予
 独恬然以为甚易既而闻有吴中僧蕴贤者年始三
 十馀幽栖嵩顶之石室不交声利几乎绝食屏迹宴
 息已越数稔如此孤洁未之有也予是以精进之志
 弥坚焉岂非天资其助欤因自喜曰起予者贤也始
卷三 第 19b 页 WYG1052-0471d.png
 可与言禅已矣
凡分彼我皆是妄心妙一真心元无彼我
浮生可见如梦幻泡影虽有象而终无妙本难穷谓真
 信灵明虽无象而常有
古贤著书垂法心存利泽而后人务求言意之龃龉横
 生驳议似是而非者余目之曰文讼
吾著文立意欲如国宝庄严为妙器求法练心欲如国
 工锻鍊成真金此比别欲不亦优乎
卷三 第 20a 页 WYG1052-0472a.png
谛观常情于彼虚名冗利有取无舍是以粗暴之勇明
 入死地而不顾奸伪之智暗践畏途而不虑必谓至
 理无有胜于此乎
洪覆之内无数之人人人所睹各有一天地世界互不
 相妨苦其法性归真又不同分段之身自然混融摄
 入何有彼我哉
夫万物有象皆于大道无象中生此则无为无不为之
 理故圣人之道贵混然无迹凡有迹者虽美善名著
卷三 第 20b 页 WYG1052-0472b.png
 亦未合于大道也
吾日三省吾心自知性之串习尚有悠哉之浮想事之
 违忤尚有然之小忿爱法成缚未免披文染翰之
 动作若能尽去此累吾亦庶几于道而获逍遥也
予于佛法中精勤详练浸久浸深研覃会同往往有得
 因知人有两种悟予谓小者智通大者神通且如古
 颜回之改过蘧瑗之知非及诸临事见机观书达理
 之𩔖此小悟者易到盖由智之通也又有庞居士诗
卷三 第 21a 页 WYG1052-0472c.png
 云罗汉若悟空掷钵腾空(阙/)缘觉若悟空醒见三生
 事止观论云忆三世事不忘名解脱无减自然觉悟
 不同二乘名解脱知见无减予谓此自得圣力而然
 耳维摩经中说富楼那为新学比丘说小乘法时维
 摩诘谓富楼那言此比丘久发大乘心中忘此意如
 何以小法而教导之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令此诸比
 丘自识宿命曾于五百佛所殖众德本即时豁然还
 得本心予谓此假彼圣力而然耳此大悟者难到盖
卷三 第 21b 页 WYG1052-0472d.png
 由神之通也圭峰密禅师亦有言云迷时烦恼悟时
 神变此悟亦是神通之悟也予又思此大悟者已涉
 佛境六通之数其宿命通具如上说其漏尽通予因
 设喻以为漏尽通如月之除云云渐除而光渐出云
 尽除而明尽现又如鉴之除垢垢渐除而明渐现垢
 尽除而明尽现亦如始觉小而有所觉有所不觉本
 觉大而无所觉无所不觉予剖析虽繁贵其理之曲
 尽矣
卷三 第 22a 页 WYG1052-0473a.png
维摩经云举足下足皆从道场来予因自思昼心夜心
 常游法苑去
学道之人不能少思寡欲澄神定灵虽未得应圆觉之
 妙心亦可入楞严之外分矣
予详华严经大意明法性圆通无所不至如教中说须
 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之义盖言大无不包细无不
 入者也尝试论之譬如含识之灵流转受生先为鲲
 鹏非随其形而增大后为蟭螟非随其形而减小本
卷三 第 22b 页 WYG1052-0473b.png
 性元一不变易而分洪纤也所以华严之义有云一
 微尘中包含法界以明一真之性本无分段区限矣
庄子云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尝试论之斯乃人中之人
 也教文中有以竺乾古先生为仙中仙天中天也盖
 以仙人天人已在世人之上而古先生叉于其中角
 立杰出尤为殊胜者也覆载之内中古之氓纷扰无
 算形与名则然矣以道以实求相应者则不可知不
 可见也夫人以幻化之身又常为虚伪之行是则表
卷三 第 23a 页 WYG1052-0473c.png
 里非真重叠冒名而已深思其理岂不内愧达识公
 论当以为然
居常自诲拨去外事外物不用计著务置身心于安稳
 之所其有浩浩茫茫不能前知者无必然之理不当
 虚劳过虑耳莫若归乎大委顺诵无可柰何之歌而
 已矣
了了见一真之体如掌珠圆明悠悠觉万有之空似天
 云变灭
卷三 第 23b 页 WYG1052-0473d.png
谈宾有云辩不如讷语不如默动不如静忙不如閒予
 爱之重之因作五言二句云不言成吉庆无事是神
 仙
系心一缘文殊之妙德入流亡所观音之法门合此天
 机为吾日用能长且久得意忘言而况独闻和焉又
 尽善也名决定相其在兹乎
一切凡夫皆是迷人内有回心起信询求妙理者此是
 迷中悟人也其中却有细分名义或空务对答流宕
卷三 第 24a 页 WYG1052-0474a.png
 而不返者此又是悟中迷人也若有悟而不迷此是
 通人可以学道
吾尝独断名义夫非过非不及谓之中也事是理当谓
 之正也此二字循名责实难矣哉
夜犬虚警不辨奸良而吠有之矣众犬传吠愈远愈疏
 夫昧道束教响和流谤亦类此也
智人有求有乐有忧道人无求无乐无忧
宝积经云常行清澄微妙之法予因经意自立其法据
卷三 第 24b 页 WYG1052-0474b.png
 圆觉经有注云心息相依息调心静窃详心净即清
 澄之类也息调即微妙之类也今以绵绵之息合深
 深之心心净息调日益纯熟此则清澄微妙之法乃
 禅那之本体也
人之常情所惯习者当云习性而又云习气者何也予
 㨿庄子释文有注云许慎云人心以上气所往来予
 谓心常御气而动故心顺而喜则气和平心逆而怒
 则气结滞必然之理也性与气同体故亦云习气
卷三 第 25a 页 WYG1052-0474c.png
多杀以恣充口腹者神仙之人目之为啄腐吞腥善佞
 以过求富贵者高尚之士比之以吮痈舐痔视其美
 恶何如哉
予于观慧大略已知物本无物当复道之混茫空中不
 空当入佛之知见
庄子杂篇原宪之解病孔子之辨穷通与凡情不同故
 圣贤适天均而不忧也吾辈静而省已禀赋之性望
 圣贤绝远幸而有禄不至于桦冠縰履藜羹不糁资
卷三 第 25b 页 WYG1052-0474d.png
 用之属反优丰于古德足外有馀复何忧乎
纯动者躁人也纯静者道人也动静相济者吉人也夫
 人在仕宦之途固难纯静即须动中息之以静故白
 氏有动静交相养赋庄子有恬智交相养言论语云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予拟之而成句云动静均均然
 后吉人
人多盛车服外修洁身之容鲜克尚道义内修洁心之
 行其倒置也率皆如此
卷三 第 26a 页 WYG1052-0475a.png
老子曰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予以为不离辎重则资
 用无阙也予亦终日居不离静室不离静室则虚极
 可致也每念爰从引退但觉恬愉位高金多畏官途
 之叵测息调心净宗禅学以弥深人不我知兹唯自
 得
蚕之有丝丝染成色色之明暗由工之力人之有思思
 作成德德之吉凶由己之识
噫历观群迷趣向背一真无有之乡营四海他人之事
卷三 第 26b 页 WYG1052-0475b.png
 智者独断岂无亲疏
予自思之日日深穷天理广立文意终是分别名相营
 为事迹不如静坐息心也
若欲贯人天而膺福报必在乎阴德密行清心素节圆
 满具足而已矣若欲超色空而入佛境必在乎大止
 妙观净定真慧圆满具足而已矣悠悠之说何假多
 云
予有四句雅言中含八字深旨上智默而自识中智说
卷三 第 27a 页 WYG1052-0475c.png
 之乃知其言曰欲得保身道诀莫若閒静介洁要知
 出世禅功无如照收凝融
事不师古匪予攸闻心闲道尊仰高风于疏傅名遂身
 退遵格训于老𣆀非云自矜是足为乐
常患禅宗所说名相阶差颇多繁细卒难凑泊一日忽
 自悟焉此是渐门权教譬如病有多方故药有多种
 罪有多名故律有多条若无病无罪何用药律夫大
 礼无体因思大道无为大法无说何必须在分别名
卷三 第 27b 页 WYG1052-0475d.png
 相企及阶差乎但自守一而已一之之义亦不能更
 烦解说唯空无二当自契焉宝积经云求自然智破
 无明壳吾其庶几
趋捷径者误涉秽地足之所污心无再往素所更事心
 之所恶不当追思亦复如是
佛书说生老病死人所共有夫生死二者今不复言尝
 思富贵多欲之人乃至清净不惑之士于此四数之
 中颇见各阙其一富贵多欲之人颇见有病而无老
卷三 第 28a 页 WYG1052-0476a.png
 清净不惑之士颇见有老而无病较其得失何如哉
子好和会经旨发明义趣窃以为佛书所云正受者有
 类毛诗云思无邪左氏春秋云弗纳于邪也又以为
 物我如如定之体也吉祥止止慧之兆也若执胶柱
 则同面墙
般若心经所说观自在深般若见五蕴皆空华严经所
 说菩提心如快箭破一切苦的学法者若能如是解
 孺子可教矣
卷三 第 28b 页 WYG1052-0476b.png
麟之独角则居瑞之首人之独觉则居士之上独觉表
 自然之智独学失外奖之益独之名理有所不同
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
 己意才美如周公犹不可骄吝而况不及者乎故孙
 叔敖位益高而礼益恭禄愈厚而施愈博所以三相
 楚而无罪者不骄吝也
觉之一字予有三说随其浅深而分也一者觉触之觉
 谓一切含灵凡有自身之所触无不知也二者觉悟
卷三 第 29a 页 WYG1052-0476c.png
 之觉谓一切明哲凡有事之所悟无不辨也三者觉
 照之觉谓一切大圣凡有性之所至无不通也前二
 觉名曰俗觉一凡一智后一觉名曰真觉入神之见
 亦名正觉大觉圆觉谓十方三世之中无数之物无
 不见之也无数之事无不知之也
予尝穷理尽性自问真性之理根本如何自答曰无边
 法界真空性又问即今之心如何又自答曰有限凡
 躯妄想心
卷三 第 29b 页 WYG1052-0476d.png
世间法出世间法皆以酌中为妙且夫禅门之理大约
 心要不劳用意除灭妄想但觉尘念所起勿复恣其
 相续而已亦如敌人侵疆不可穷追尽杀但禦捍之
 勿纵其深入吾地而已事上亦然上之所欲不可斥
 言干忤必不能止也徒以自触祸机但不将迎求媚
 而已
儒家言百行道家言三千功行佛家言万行大约举其
 众多之数今详楞严经所说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
卷三 第 30a 页 WYG1052-0477a.png
 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妙二觉共五十七心足矣
或问予佛之功行如何予对曰能除百千万劫障顿超
 五十七阶心
白氏有诗句云梦中说梦两重虚今略就改别作上句
 云影外影为三等妄梦中梦是两重虚白氏又有诗
 云紫绶朱绂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予乂拟之别
 作两句云三台八座九品官名目不同而已矣
学道之人深入妙境仍不得起见解之碍譬如灯以照
卷三 第 30b 页 WYG1052-0477b.png
 暗灯且不言其功汤以消冰汤亦不见其迹此喻亲
 切者也
圆觉经注中述禅那处言心息之相依南华经注中述
 心斋处言气性之自得妙理同也
庄子注云凡非真性皆尘垢也予因触𩔖而言之曰凡
 非实相皆梦幻也
儒书论语云君子无所争又云君子矜而不争礼记儒
 行篇云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道
卷三 第 31a 页 WYG1052-0477c.png
 书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又云夫唯
 不争故无尤又云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又
 云善胜敌者不争又云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又云圣
 人之道为而不争大矣哉古先圣哲垂不争之训丁
 宁周至也如此予今更引佛书和会发明㨿金刚经
 须菩提言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僧肇
 注云须菩提得六万三昧无诤最胜善防众生心不
 与违诤也予以为须菩提解空第一既能洞晓万缘
卷三 第 31b 页 WYG1052-0477d.png
 虚妄自然不肯争空其心大定故名无诤三昧窃详
 三教之书大略同矣夫学法之人若能遵儒道书中
 不争之言合佛书中无诤之行此一法首出于万法
 也予于此法亦似得万分之一尔
證道歌云心是根法是尘则知爱法之心亦是尘也又
 有修行方便名为乐欲欲即爱也若非爱欲妙道岂
 肯归心乎由有诸法助发爱性是故能令慧观相续
 俟其胜进纯熟拂去爱尘可矣智之通局系乎人焉
卷三 第 32a 页 WYG1052-0478a.png
学道之人但且用五胜之法亦可为资助之品矣此予
 自立名数谓令五者之力皆胜耳清胜于浊静胜于
 动忘胜于思默胜于语性胜于情五胜习熟乃入道
 之渐门也
人伦生化大幻也世事新陈大梦也寒暑往来大疟也
 中外历职大采选也官曹决事大杂戏也作是观者
 名为大观
古人以义而死犹谓之得死所而况以道而退以吏而
卷三 第 32b 页 WYG1052-0478b.png
 隐辞剧就閒栖真养素适愿自乐何以加焉亦可谓
 得其所矣
予尝作四禅体要偈因再思之大约物理成坏势数至
 四而极夫心念则生住异灭身相则生老病死器界
 则成住坏空此世间必坏之理势数至四而极者也
 亦如四时之次焉禅定之功是出世间必成之理势
 数至四而极亦复如是修行之人但准四禅而行斯
 可矣况华严论亦言四禅为佛境界不然者何以不
卷三 第 33a 页 WYG1052-0478c.png
 言五禅六禅乎
究观其妙得二无碍法须菩提无诤三昧推为最胜外
 无碍也维摩诘不二法门贵乎深入内无碍也内外
 无碍可至于道因而又得三无之名次第愈胜谓无
 诤三昧无生法忍无上菩提是也
有故旧之交以子老退贫居忧其不足而问念者予对
 以不然夫资用有阙或可以求而致之也形质有阙
 必不可求而致之也不可求致者予一无所阙可以
卷三 第 33b 页 WYG1052-0478d.png
 求致者亦不甚阙其天幸也如此又何忧不足之有
夫鸟雀啄食疾视而遽起畏击捕之患鸿雁衔芦而飞
 以避矰缴耳人有冒禁行险多取致祸者雀雁之不
 若也
饮食味美太多则伤权利过求亦复如是
习乎定则当澄念不动如道经之云徐清是也生乎慧
 则当烛理无尽如易卦之云久照是也苟能如此其
 道成矣
卷三 第 34a 页 WYG1052-0479a.png
在分段形躯尽生分别到虚无灵妙熟可思量彼我之
 情夫复何有
白乐天诗云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若转识为智菩
 提其庶几予详识之与智同体而异用耳识是智之
 迷者也常寻妄境而生爱智是识之悟者也独辨真
 理而有归
详究禅宗之法有想妄作入于邪见也无想痴定落于
 顽空也若以虚融之体含微妙之用乃合中道耳
卷三 第 34b 页 WYG1052-0479b.png
论精深之理直须到此其或意幽语峻习为宗风者不
 必根究反致迷闷其间胶柱之瑟滥吹之竽抑亦甚
 众焉
教文中有言云佛境界如又云魔境界如予因思之此
 以阴为魔耳正觉之念即佛境界也邪见之念即魔
 境界也固当同体但由人心正邪而已知其要者莫
 若破五阴之区宇复一真之本源则混并其二境矣
淳而不敏则失入于愚敏而不淳则失入于猾愚猾毕
卷三 第 35a 页 WYG1052-0479c.png
 备其何以堪淳而复敏既静且明静明者定慧之异
 名寂照之根性也禅兼照了非守默之痴禅慧复澄
 凝非寻文之狂慧
    凡一百二十八章
 
 
 
 
卷三 第 35b 页 WYG1052-0479d.png
 
 
 
 
 
 
 
 法藏碎金录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