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052-044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法藏碎金录卷二     宋 晁迥 撰
一念照了一念之菩提也一念宴息一念之涅槃也三
 心日夕趣向依止欲念念常然故或默或语而匪疾
 匪徐夫如是虽曰微细善缘傥积习纯熟何忧失之
 沦坠哉
深根固蒂长生久视道家保身之要也生灭灭已寂灭
 为乐释氏清心之要也上智明了可以足用
卷二 第 1b 页 WYG1052-0445b.png
吾老矣而能生一智执一志何谓也外顺世间法无固
 无必以此为无所碍之智内学出世间法有初有终
 以此为不可夺之志志与智交相济久而弥坚吾之
 道其殆庶几乎
开示悟入大事之因缘也由乎师观练薰修大事之功
 用也由乎己若止务空言则必贻后悔
摩诃止观有语云蹑蹑而入玄圣蘧庐有语云溶溶而
 进人多闲好禅谈罕见实知妙用
卷二 第 2a 页 WYG1052-0446a.png
天台教止观二法法华经悟入两字入字最后济觉之
 力也予自得此精意不能剖析而言
有客谓予曰尝观吾子落笔成言不求功名不求富贵
 奚独如此蒙窃惑马予对曰夫拜将拜相处世之荣
 名学仙学禅出尘之妙事各从所好复何疑哉
予引古佛名号人多笑其迦谈因思以理和会之也庄
 子云至德之人无声之中独闻和焉岂非观音佛之
 法门乎又云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岂非定光佛之名
卷二 第 2b 页 WYG1052-0446b.png
 相乎予于二者觉有至微朕兆苟或胶固致诘予当
 默然而已
予尝历览释教经论所说有二生灭一寂灭若具引本
 书即文繁隔越难为直指予今节略裁成俾人易晓
 二生灭者其一是分段生灭即今一切众生相续有
 情是也其一是变易生灭即所谓阿罗汉菩提萨埵
 随意生身出没自由是也一寂灭者谓如来觉利自
 他兼济功毕入于圆寂不复生灭是也
卷二 第 3a 页 WYG1052-0446c.png
古人有言为善最乐吾亦有言学禅最乐此理大同而
 小异自浅而及深者也为善世间法学禅出世间法
 知者自知说则难说
予老矣人多见称言其面色红润神气清健此以发外
 而可知也而不知予入道深密抗心高远此以积中
 而不知也
予览罗什荅慧远书加之一偈其首云既已舍染乐心
 得善摄否若得不驰散深入实相否予爱此语但能
卷二 第 3b 页 WYG1052-0446d.png
 深入实相安住妙境何假参禅问法耶
高僧傅云晋司徒王谧致书于庐山慧远有语自陈曰
 年始四十衰同耳顺远答书曰古人不爱尺璧而重
 寸阴观其所存似不在长年檀越乘佛理以御心复
 何羡于遐龄耶予因思之寿长不及于道胜况诸悠
 悠之事岂胜于道乎
释道常(此字本是雷风卦/名予避庙讳权改)秦姚兴敦逼欲夺其法服令
 居翼赞之任固辞得免乃叹曰古人有言曰益我货
卷二 第 4a 页 WYG1052-0447a.png
 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于是窜影岩壑毕命幽
 薮蔬食味禅缅迹人外予因思向子平云富不如贫
 贵不如贱殆相𩔖乎
顾此法但能识心达本无微细之疑忘情契理到纯熟
 之地其道成矣安用繁云
块处清闲自诲曰迹务退藏避虚名之为累心勿驰散
 入实相以增深善缘既获冥符馀景岂宜空过古人
 轻尺璧重寸阴良有以也
卷二 第 4b 页 WYG1052-0447b.png
浮云或聚或散岂碍太虚之清旷浮沤或成或破岂损
 寒潭之湛净浮想或起或灭岂坏真心之灵照念念
 不息人皆有之勿以其然遂亏进道
予以决志辞荣闲居佚老跻仁寿之域乐育无彊窥众
 妙之门胜进不退翛然自得何必求之
身如翔鸿不可笼心如莲华不著水身心所乐已出世
 间何况纯修别有妙处
晋书𨼆逸傅云嵇康从孙登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荅
卷二 第 5a 页 WYG1052-0447c.png
 康每叹息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识火
 乎火生而有光不用其光而果在于用光人生而有
 才不用其才其果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
 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
 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求乎康不能用果遭非命
 乃作幽愤诗曰昔惭柳下今愧孙登予详识真二字
 爱之重之以为明哲保身之法也贤达诣道之见也
 有智之士可不务乎
卷二 第 5b 页 WYG1052-0447d.png
庄老之书理有明㨿嗜欲深而天机浅道德高而下士
 笑真𨼆寡偶自古而然块处逍遥亦足为乐
今有文士目庄子曰碎金多采先生之语以资应用章
 句耳予亦耽味其书求理缀文以为助道之品入此
 法藏碎金录中名同而实异者也
又晋𨼆逸傅云董京字威辇至洛阳行吟常宿白社中
 时乞于市得残碎缯絮结以自覆全帛佳绵则不肯
 受或见推排骂辱曾无怒色孙楚贻书劝仕京不从
卷二 第 6a 页 WYG1052-0448a.png
 答以古诗其末有句云万物皆贱惟人为贵动以九
 州为狭静以圜堵为大予详最后二句明知足常足
 鹏鴳逍遥之意也又详其少欲忍辱涉于梵行得非
 高僧高士伦𩔖相参而流转乎
范乔字伯孙禀德真粹立操高洁以父粲有疾侍养衡
 门至于白首凡一举孝廉八荐公府再举清白异行
 又举寒素一无所就予览此爱之重之古人纯孝高
 节有如此者与夫名实相违者异矣
卷二 第 6b 页 WYG1052-0448b.png
谯秀字元彦巴西人也祖周以儒学著称显名蜀朝秀
 少而静默不交于世知天下将乱预绝人事虽内外
 宗亲不与相见郡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就遇乱避
 难宗族依凭之者以百数秀年出八十众人欲代之
 负担秀曰各有老弱当先营护吾气力犹足自堪岂
 以垂朽之年累诸君也年九十馀卒予读秀傅美其
 有清节有先见推分克己无所干扰而获康强寿考
 乃福报之使然乎
卷二 第 7a 页 WYG1052-0448c.png
庄子云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注云无往而不安则所在皆适死生无变于己况溺
 热之间哉故至人之不婴乎祸难非避之也推理直
 前而自然与吉会又晋书𨼆逸辛谧傅云贤人君子
 虽居庙堂之上无异于山林之中斯穷理尽性之妙
 岂有识之者耶是故不婴于祸难者非为避之但冥
 心至趣而与吉会耳予以二书意同乃合而书之
索袭字伟祖敦煌人也虚靖好学不应州郡之命举孝
卷二 第 7b 页 WYG1052-0448d.png
 廉贤良方正皆以疾辞敦煌太守阴澹奇而造焉经
 日忘返澹曰世人之所有馀者富贵也目之所好者
 五色也耳之所玩者五音也而先生弃众人之所收
 收众人之所弃味无味于恍惚之际兼重玄于众妙
 之内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
 因详阴澹之言予以为古之贤人君子道德内充而
 自得者其实沛然满足不可以常情拟议也
张忠字巨和中山人也永嘉之乱𨼆于泰山恬靖寡欲
卷二 第 8a 页 WYG1052-0449a.png
 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以至道虚无为宗
 其教以形不以言弟子受业观形而退年在期颐视
 听无爽予味先生所授之道有似禅师密傅心印者
 也又以为窒嗜欲之源居清旷之域寿长神王固当
 然欤
宋纤字令艾少有远操沈靖不与世交𨼆居于酒泉南
 山不应州郡辟命酒泉太守马岌具威仪鸣铙鼓造
 焉纤拒而不见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
卷二 第 8b 页 WYG1052-0449b.png
 而形不可睹先生人中之龙也年八十笃学不倦后
 张祚遣使者备礼徵为太子友寻迁太子太傅顷之
 上疏曰臣受生方外心慕太古生不喜存死不悲没
 素有遗属属诸知识在山投山临水投水处泽露形
 勿告我家今当命终乞如素愿遂不食而卒年八十
 二谥曰玄虚先生予详达人大观形骸为外物族𩔖
 为妄缘不以形累性不以族婴情与夫大禅师临终
 勿塔勿悲之言何异之有
卷二 第 9a 页 WYG1052-0449c.png
郭瑀字元瑜敦煌人也少有超俗之操精通经义雅辩
 谈论多才艺善属文𨼆于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服
 柏实以轻身张天锡遣使者孟公明持节以蒲轮玄
 纁备礼徵之遗瑀书曰先生潜光九皋怀真独远心
 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岂知苍生倒悬四海待
 拯者乎孔圣车不停轨墨子驾不俟旦皆以黔首之
 祸不可以不救先生怀济世之才故遣使者虚左授
 绥鹤企先生乃眷下国公明至山瑀指翔鸿以示之
卷二 第 9b 页 WYG1052-0449d.png
 曰此鸟也安可笼哉遂深逃绝迹予读瑀傅爱张天
 锡遗瑀书云心与至境冥符此一句入道之门也
祁嘉字孔宾酒泉人也少清贫好学年二十馀夜窗中
 有声呼曰祁孔宾祁孔宾𨼆去来𨼆去来修饰人间
 事甚苦不可谐所得未毛铢所丧如山崖旦而逃去
 西至敦煌依学官诵书遂慱通经傅精究大义西游
 海渚教授门生百馀人张重华徵为儒林祭酒天锡
 谓为先生而不名之竟以寿终予读祁嘉傅异其窗
卷二 第 10a 页 WYG1052-0450a.png
 中呼者盖神人也所言得丧利害之殊堪为鉴诫耳
吾今逼大耋之年已老之身举止轻健不为恶欲之所
 败已老之心观照明了不为邪见之所昧必因宿习
 何忧后缘此真实语非增上慢
晋书谢鲲傅中多说鲲规谏王敦之事是时朝望被害
 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而敦不能用予
 读鲲傅爱此推理安常凡四字蔚为心要夫自古及
 今有无数之人无数之情无数之事是非曲直得失
卷二 第 10b 页 WYG1052-0450b.png
 利害忧恚苦乐种种不同理之常而大者也若以道
 断但推而安之都为梦幻如观群动终归乎空不用
 鼓发于言下留滞于胸中此乃无碍法门之最也予
 尝为安顺大常略论意亦如此今重言之
出世大圣人具有一切智能行一切行不住一切相此
 是佛功德以世间法如何拟议
夫斋戒沭浴清净身之法也涤除疏瀹清净心之法也
 必若识真拔俗退居进道之士可用此外内二清净
卷二 第 11a 页 WYG1052-0450c.png
 洁其身心以为资助尔
顾此法自悟自得契真不殊可目之曰同文印觉他利
 他照闇相继可目之曰无尽灯在上上之智谨授受
 之理不可轻也
我自立一科法言欲得已心至空至明以为体善利万
 物不求其报以为用亦不分属名家
论语云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
 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子张书诸绅
卷二 第 11b 页 WYG1052-0450d.png
 予因思内典教中有语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
 边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如此
 言句岂止书绅铭肌镂骨可也
解脱门三亲切方便而出缠縳良以次第相成也涅槃
 路一直截坦荡而归寂灭不由岐径致迂也我如是
 言人谓我何
予详教中所说之意谓小乘著空是心住于相而起见
 障盖言空之为法执亦成碍而况外道之学别作异
卷二 第 12a 页 WYG1052-0451a.png
 计种种邪妄为病也可知矣
自顾晚年信道弥䔍南华经髓游逍遥之墟西圣书心
 泛寂灭之海尽摄大千沙界无蒂芥于胸中深入不
 二法门非剖析于言下所好如此谁为同人
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其
 下陈列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予尝率意立
 言云开示由乎师悟入由乎已其后因览唐李繁著
 书十六篇名曰玄圣蘧庐内有心宗第十一不动第
卷二 第 12b 页 WYG1052-0451b.png
 十二梦觉第十三闻思第十四有说云经言开示悟
 入而不说开示悟入之方因著此四篇开心宗之性
 示不动之体悟梦觉之真入闻思之寂予详四篇所
 述咸有妙旨就中悟梦觉之真入闻思之寂暗合予
 即今朝夕趣向事理亲切由是忻然自得以为天奖
 冥符尔不复一一具载之也
白乐天有自咏诗云斗闲僧尚闹较瘦鹤犹肥予因自
 思抑亦如此仍叙馀意可资清谈爰自引年挂冠摄
卷二 第 13a 页 WYG1052-0451c.png
 生修道居深迹晦绝无汎交行健听聪觉有所得乃
 复为两句以拟前诗云介居僧尚杂警听鹤犹聋
初读老庄之书入大观之理见世间梦幻荡胸中蒂芥
 后读释梵之书得上乘之法启我明彻之智无穷而
 不昧锐我坚利之志无穷而不坏根力次第有如此
 者
法止一乘日常三省幻身虚假虽悟有涯之生本觉空
 明未归无念之体然于净信不忘真修
卷二 第 13b 页 WYG1052-0451d.png
文殊表信解之智普贤明周遍之德合而为一是谓毗
 卢遮那华严名曰三圣圆融观信妙矣哉
予觉晚年益甘道味酷好含华𨼆曜收视反听优游何
 有之乡放旷自得之场从造物者为师友而世间幻
 累其如予何宜乎三径就荒一室不扫凝尘满席其
 心湛然
圆觉经义有云从本起末为出摄末归本为入又云迷
 之则出悟之则入予因知悟入二字理合相连又知
卷二 第 14a 页 WYG1052-0452a.png
 既能觉悟而乃摄其妄念入于无念斯为法要而况
 闻中灵应助发道缘岂非天瑞冥符资其宿习俾我
 策励何法喜之深乎
夫恬愉相资成长久之道喜怒不节伤阴阳之和顾已
 暮年尤宜知明而力胜也
予览二教之书有所惬当而能唯变所适推而广之释
 氏经旨予爱其见空而度苦厄一见其空则一一皆
 空矣自然目之所及见其无全物无全事无不是空
卷二 第 14b 页 WYG1052-0452b.png
 何能障碍于目哉老氏经旨予爱其知常而益明了
 一见其常则一一皆常矣自然心之所及知其天时
 之惨舒晦明人身之灾福苦乐世故之顺逆成败无
 不是常何能刺鲠于心哉二者对治可以足用
身心之法举要而言一真是本名之为道万缘是末名
 之为累不可弃本逐末以累妨道如此达观谓之初
 学
人之学禅率多随其影和其向效为语立为文予之学
卷二 第 15a 页 WYG1052-0452c.png
 禅无不贯于心达于性发以智济以力其理如此何
 必繁云
有道友尝说考验修行功课之法令置白黑二棋子每
 有一善念投一白子入于一器中每有一恶念投一
 黑子别入一器中至夜比较其数即知善恶之念增
 减多少矣予窃谓此法太迂阔谁能细碎致烦予又
 自思但性急耳除有触境小忿未能顿除外且无故
 心造恶之念不当如斯拘执算数也唯知务在静胜
卷二 第 15b 页 WYG1052-0452d.png
 于动最为要切宜于日夕四威仪中不计情境如何
 随分量力常习静念而已不可废也
庄子所说有以死生为小变我与变俱而无失为大常
 此则深契佛书所明理性真常之道夫如是则知身
 外悠悠愈不足以介意也昭然矣
庄子云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
 公忘其贱与之政也有虞氏死生不入于心故足以
 动人吾因思之若或即今有人二者不入于心吾当
卷二 第 16a 页 WYG1052-0453a.png
 推而尊之曰至人真人道人也
予省已方期耄及似觉智生切欲内习绝伦离人而独
 立外顺晦迹虚缘而葆真确乎弥坚怡然自得
荀卿有言曰志意脩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予谓
 此世间法也予别作二句语云达观深则遗情累内
 习至则还天真此出世间法也
中乘之人能观根本十二缘转为生死轮不烦更述予
 今又观枝末三缘结为烦恼网谓身缘家缘世缘是
卷二 第 16b 页 WYG1052-0453b.png
 也续说三者该括尽矣此缘此理古今大常既知大
 常足以消遣
昔老𣆀于新沭之馀凝然游心于物之初且云不能知
 不能言我亦于新悟之馀凝然游心于闻之初亦不
 能知不能言引𩔖而书以明殊胜
佛书云须菩提解空第一予于观空之智亦得少分然
 而不入断灭又知有不空如来藏也
一切凡夫终日念念营致五欲乐具不知万中有一真
卷二 第 17a 页 WYG1052-0453c.png
 大丈夫回向一乘妙法如此胜事与谁交谈
楞严经云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
 幽斯钝窃详此语信不虚矣予今年近八旬而觉耳
 聪心爽每于清宵静卧虚白堂中或闻左右前后儿
 孙列宇言音所及辨其谁何故有效白体诗云介居
 僧尚杂警听鹤犹聋之句是知想明斯聪予得万一
 因思贯休之诗有以楞严为禅髓乐天之诗有以坛
 经为佛心凡此𩔖例子最称美
卷二 第 17b 页 WYG1052-0453d.png
予观世界伦𩔖都是众多幻化因缘生灭假合而成其
 中情气各各微细分别遂有纷扰无穷之事新陈相
 续随时运任造化古今常然无如之何然而到了虚
 妄唯有一种妙说目曰一真法界非但少有到者抑
 亦少有知之予爱如此而言曲尽其理
庄子杂篇有云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予爱此语因而简
 省联贯目之曰长安乐之法窃谓此三者无贤不肖
 皆爱之虽爱之之心同而致之之道异所以利害相
卷二 第 18a 页 WYG1052-0454a.png
 反矣予若形于文言则浅近而犯时忌人能自以意
 取则深远而得天机今故不复具陈智者详之可也
予自谓心游瑰玮之书所以慕高远目想清旷之域所
 以遗繁华于道虽非大成于理亦为小善
道集虚吾所信仁者静吾所师无声之声声成文非因
 叩寂无学之学学日益止务栖真不作圣心安住妙
 境有如此者谓之何哉
唐圭峰密禅师有指示学人最后安心方便之法先有
卷二 第 18b 页 WYG1052-0454b.png
 叙述之言云诸修行人但将不认不随之智照于身
 心自然觉疾病时痛恼时或暂安乐时侍者乖意时
 喜事适情时所有种种念虑千般万𩔖皆如幻化影
 像皆是他缘灵灵一心如镜之明未曾不照斯为真
 我我既本无病健无死生谁能劳神而忧他妄缘乎
 已曾千万亿劫妄忧之竟何所益非惟无益仍展转
 招于妄苦今但自保灵明免遭妄执所系即舍此身
 趣后身时无所虑也(云/云)予详密公之言虽僧俗不同
卷二 第 19a 页 WYG1052-0454c.png
 而缘累一也乃至族之蕃衍因而缘亦增多固当如
 是但依此教诚以觉智断之慎勿一向忧挠若能如
 此便是得亲切法门也
观诸文字之中有使栖心栖神栖真栖禅大约秪是检
 情摄念之意有如鸟之栖宿不飞不动是也予以为
 明正学人但于一切时中随分止息思虑凝然宴寂
 而已复何疑焉
列子所说周之尹氏大治产心营世事虑钟家业资财
卷二 第 19b 页 WYG1052-0454d.png
 有馀心形俱疲夜则昏惫而寐梦为人仆趋走作役
 而尹氏之趋役者晨昏弗息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
 使之弥勤夜亦昏惫熟寐梦为国君其乐无比此章
 立理大约齐物以明觉梦不异苦乐各适一方未足
 分胜负予于此外别得新意以为尹氏家虽富盛心
 有营运之劳故有梦中之苦役夫身虽贫贱而心无
 营运之劳故有梦中之乐若复有人昼无役夫之劳
 苦夜无尹氏之劳苦其享福也何如哉予又独断以
卷二 第 20a 页 WYG1052-0455a.png
 为劳心之苦苦甚于劳身之苦也如何分胜负
五鼓梦回缘念未起灵响清彻闻和达聪凝听静专颇
 资禅悦安住妙境何胜如之
阿育王经云优波笈多宿世为猕猴学缘觉坐禅證阿
 罗汉果又玄圣蘧庐心法篇云东都有人养鹦鹉以
 其慧甚而施于僧僧教之能念经往往架上不言不
 动问其故对云身心俱不动为求无上道及其死焚
 之有舍利洛人为之作塔予详二者得道皆自宴寂
卷二 第 20b 页 WYG1052-0455b.png
 中入夫如是则华严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信不虚语矣唯人为万物之贵者苟不知此道乃猿
 鸟之不若也知之者安可自轻弃乎
晋刘毅对武帝之言比帝为汉之桓灵尤为不逊晋武
 能笑而容之此事有人君之量情之所难也因思为
 人臣者忍受恶言于理差易而不自抑制于理可乎
 受人凌辱畏其势而忍之者不足为忍无可畏之势
 而能忍之者真为忍也
卷二 第 21a 页 WYG1052-0455c.png
教中说烦恼即菩提予尝比方而可晓夫人之为恶一
 变成善譬如盗贼亦有劝谕感悟翻然改图便为良
 民者即盗贼本良民也烦恼即菩提固当无二
无益之言自戒勿发无益之事自戒勿思
世间法以让为德然亦有不可让者故儒书有云君子
 不争必也射乎又曰当仁不让于师出世间法尤不
 可让古德有偈云十方法界诸有情念念以證善逝
 果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得自轻而退屈
卷二 第 21b 页 WYG1052-0455d.png
谈者曰蝇能缘物不能缘火若能缘火与火为一人能
 缘事不能缘道若能缘道与道为一
闻人谈论但且虚受悦服慎勿锋起求胜详究取舍在
 我而已
老子曰不争而善胜予欲加此而行非止不争亦不取
 其善胜之胜
有故人尝说人自无始以来情性相合欲遣其情有如
 亲戚之人同居已久相别之际恋恋难去予以为世
卷二 第 22a 页 WYG1052-0456a.png
 间法贵乎情日厚出世间法贵乎情日薄然圣人忘
 情者非木石之无情也无偏爱之仁耳故有缘之慈
 以亲亲而慈其慈小无缘之慈不以亲亲而慈其慈
 大
予尝自立两句语云欲可从于人不可从于物上句取
 儒书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之义是屈已以
 济事也下句取佛书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之义是不
 令真随妄转也
卷二 第 22b 页 WYG1052-0456b.png
予自说云因言会意谓之悟道忘情诣理谓之修道至
 寂洞照谓之得道
易遁卦䷠上九肥遁无不利肥者饶裕之义也以其无
 应于内故曰肥遁予今以人心比之若有人其心既
 静而能无应于外亦可谓之肥静矣内心外迹厥理
 何殊
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予拟之别立句克情复
 性众妙归本焉
卷二 第 23a 页 WYG1052-0456c.png
予自立言云神气相守道家存有心息相依禅功造微
 其理一揆吾能贯之
窃为口诀二句云须有智断方修止观因自解云有智
 照了乃能决定信有断猛利乃能决定行
谛观无明如醉醉人起诸恶展转为过咎以至祸败无
 明生众支展转为因缘以至老死
佛书云寂灭者名为一心谓无念也自一起念则为二
 矣予因独断人二心为念字似得此理
卷二 第 23b 页 WYG1052-0456d.png
佛书云本觉曰如心住曰如不变易曰如予因触𩔖演
 之曰性与理合曰如物我混一曰如
予谓小乘初学者也大乘功成者也故释迦佛云我念
 过去诸佛方便力皆以小乘引诱然后令入究竟一
 乘是也予又谓亦如世间法童法蒙与老成之学量
 次第不同矣
觉了一切法如幻化者如悟杯中蛇影豁然而疾愈知
 其疾妄想结成也
卷二 第 24a 页 WYG1052-0457a.png
唐陆象先尝谓人曰天下本无事祗是庸人扰之始为
 繁耳予又以为心间本无事率由妄念扰之始为烦
 耳
入道之门须用止观二法何以故夫理障碍正知见事
 障续诸生死非大观之法安能除理障非大止之法
 安能除事障
楞严经有云非因缘非自然子常疑其两无所归一日
 忽自悟夫因缘者虚妄假合凡夫世间法也自然者
卷二 第 24b 页 WYG1052-0457b.png
 拨无因果外道不了义也唯出世了义不堕二边耳
 亦可自谓得无师智也
老子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此小乘之力也若见可欲
 而心亦不乱此大乘之力也亦如牛头山慧融禅师
 云有二种用心一者不见一切物得空唯见于空不
 见一切物二者一切物得空了了见一切有不住于
 有了了见一切空不住于空是也
昔晋王济有马癖和峤有钱癖杜预有左傅癖予亦有
卷二 第 25a 页 WYG1052-0457c.png
 耽味禅悦遗忘机心之癖
习伪智矫性徇时损天真取世资考其得失至人弗为
 也
有客谓子曰欲求妙道从何门而入予因决择径直而
 答曰当须悟人法二空断事理二障学止观二法去
 沈掉二病四者纯熟有进无退勿问符应久而自知
 此法简要亲切而言之也
学法之人有闻谈道而豁然顿悟者亦是宿世修习之
卷二 第 25b 页 WYG1052-0457d.png
 功而不自知也譬如学世间文章曾经讽诵岁深遗
 忘或有举其端绪复能记之又如久别之人相逢不
 识彼若话及姓字此乃忽尔悟焉亦犹是也
世间博闻强记洪笔丽藻之士视其暴威武而不识姓
 名点画者何如哉达人大观穷理尽性视其懵然不
 知者亦𩔖于此
礼以检其迹乐以和其心予又别得无体之礼检摄之
 至者南华庄真人所著书中述其心斋是也无声之
卷二 第 26a 页 WYG1052-0458a.png
 乐和畅之妙者襄阳庞居士所集诗中述其智乐是
 也(此乐/音落)
人多止好神仙之事而不知禅功造极者合至神之神
 为仙中之仙也
枹朴子曰辞千金之重聘忽卿相之贵位者无所修为
 犹尚如此况加以知神仙之道必不肯役身于世矣
 予以为脱落世网致禅功之深妙者比诸神仙又增
 殊胜也
卷二 第 26b 页 WYG1052-0458b.png
外身出缠小自在内身出缠太自在如如不动寂为体
 了了常知照为用
智者知也深知其理勿复误为行者行也力行其道勿
 复虚过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云缘自得胜进相远离言说文字
 虚妄趣无漏界自觉地光明辉发是名宗通此一科
 合论语云古之学者为己又经云说种种教法以巧
 方便随顺众生令得度脱是谓说通此一科又合论
卷二 第 27a 页 WYG1052-0458c.png
 语云今之学者为人于其本教又合自觉觉他自利
 利他
脱世网避畏途简妄缘甘静居小寂灭之乐也尘事无
 所拘劳虑悉已除心如大虚清远恬愉大寂灭之乐
 也但趣此境何必广求异论哉
详佛法所明之理有二殊胜与凡情对背有以亲为疏
 谓五蕴皆空形相是外物此智之深者也有以疏为
 亲谓一切众生皆如己子此仁之大者也此智与仁
卷二 第 27b 页 WYG1052-0458d.png
 何如哉苟有敏识不当轻议
予以不贪之故获善利者三不涉畏途不履危机一也
 量入自足身闲气和资养生之道二也习静悟空深
 知理性之法三也
二姓之亲因媒而成亲成而留媒不遣媒反为扰一真
 之道因智而合道合而留智不遣智反为碍
古德云有所知者有所不知无所知者无所不知予尝
 设喻以明此理上八字有似夜有其烛烛不及而有
卷二 第 28a 页 WYG1052-0459a.png
 所不见下八字有似昼无其烛烛不用而无所不见
形质全具人之外美系乎天耳目手足是也行实全具
 人之内美系乎人道德仁义是也其外幸而全具不
 能内修以相称诚堪自惜诚堪自责且夫外不全具
 无如之何内不全具可以修补而鲜克能然堪惜堪
 责岂虚语哉
世人但见有之有不见有之空如此者无数或见有之
 空不见空之有如此者甚多既见有之空又见空之
卷二 第 28b 页 WYG1052-0459b.png
 有如此者甚少若能空有并见智行相资䐇合深入
 谓之得道
名器权利虚中之虚寿康给足虚中之实详择所急驯
 致天倪踰量躁求道家深忌
心者身之本也心不生灭则身不生灭定矣故荷泽法
 门有语云虽备修万行唯以无念为宗无念即无生
 之法也千经万论但广敷扬法之根源止在无念念
 增缘起乃入轮迥回
卷二 第 29a 页 WYG1052-0459c.png
古人云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此于世间法中志之大者
 也予因拟之别有语云醯鸡焉知云龙之志此出世
 间法中志之大者也
人物志云晋楚带剑递相诡反注云自晋视楚则笑其
 右自楚视晋则笑其左因思好道德者避权利之地
 修安乐之行无傍观之荣免切身之苦好富贵者大
 笑之好富贵者据权利之地失安乐之行得傍观之
 荣被切身之苦好道德者亦窃笑之与带剑相笑其
卷二 第 29b 页 WYG1052-0459d.png
 事虽殊其理相𩔖
予好推求妙理念念增新落笔成文编缀未已有如心
 府之内众宝庄严又如百鍊之金转加明净以此自
 慰不亦然乎
万事贵乎得中夫日过午则昃月过盈则亏物过盛则
 衰器过满则溢必然之理也世人升高位积羡财不
 务得中贪极致祸者多矣宜乎自戒之也唯有学道
 之志贯微臻极精修密诣使太过此则无妨
卷二 第 30a 页 WYG1052-0460a.png
世间法不失其正者究竟犹虚若更邪伪纷扰此又虚
 中之虚也不知至真至妙之理枉用其心与物化灭
 者但可嗟悯而已何足贵乎
妙法功行勿惮难成譬如瓦砾易取珠玉难求自然之
 理也若不登山涉海安得此宝莫同瓦砾轻视之耳
 得之则其利甚博
后汉孟敏字叔达荷甑堕地不顾而去郭林宗见而问
 之答曰甑已破矣顾之何益林宗异之劝令学业果
卷二 第 30b 页 WYG1052-0460b.png
 著其名予谓斯人明理而有断者也为事敏达称其
 名焉以此推之人所失当以既往不咎勿复介怀有
 若更追思不已亦犹顾惜破甑何所益乎
佛教说因果道教说自然说因果则有惩劝说自然则
 无惩劝夫万事若皆谓自然拨无因果则陷人于不
 修而虚生浪死多入恶趣之中也殊不知于其自然
 亦有因果试举一端以明之耳人有树蓻之功则有
 采收之利自然之理也树蓻者岂非因乎采收者岂
卷二 第 31a 页 WYG1052-0460c.png
 非果乎
人有未壮之子而为薄徒所诱习以成非罹于深刑者
 多矣唯幼敏而殊常者乃能不近薄徒人有可欲之
 心而为尘境所诱习以成迷堕于恶趣者亦多矣唯
 夙悟而殊常者乃能不逐尘境配而设喻殆相𩔖乎
予欲自规并劝学道之人修四常行谓常不障常不碍
 常不动常不退上二行在乎智明而量大也次二行
 在乎志坚而力胜也
卷二 第 31b 页 WYG1052-0460d.png
昔向子平所言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予又知显不如𨼆
 盖以𨼆近道家之旨老聃大圣人史氏止谓之𨼆君
 子然而𨼆者亦有窃吹滥巾之士钓声华希宠利而
 已若能名迹俱𨼆乃为真𨼆古人有诗云始知真𨼆
 者不必在山林又有云禅师示我真𨼆心月在中峰
 葛洪井又出处一贯为通𨼆古人有诗云禅门有通
 𨼆喧寂共忘机如此之𩔖是也
    凡一百二十六章
卷二 第 32a 页 WYG1052-0461a.png
 
 
 
 
 
 
 
 
卷二 第 32b 页 WYG1052-0461b.png
 
 
 
 
 
 
 
 法藏碎金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