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二
卷六十二 第 1a 页 WYG0721-06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卷六十二
  历代二
   宋
 或言太祖受命尽除五代弊法用能易乱为治曰不然
  只是去其甚者其他法令条目多仍其旧大凡做事
  底人多是先其大纲其他节目可因则因此方是英
  雄手段如王介甫大纲都不曾理会却纤悉于细微
卷六十二 第 1b 页 WYG0721-0678b.png
  之閒所以弊也(以下/事实)
 秀才好立虚论事朝廷才做一事閧閧地閧过了事又
  只休且如黄河事合即其处看其势如何朝夕只在
  朝廷上閧河东决西决凡作一事皆然太祖当时亦
  无秀才全无许多閒说只是今日何处看修器械明
  日何处看习水战又明日何处教阅日日著实做故
  事成
 才卿问秦汉以下无一人知讲学明理所以无善治曰
卷六十二 第 2a 页 WYG0721-0679a.png
 然因汎论历代以及本朝太宗真宗之朝可以有为
 而不为太宗每日看太平广记数卷若能推此心去
 讲学那里得来不过写字作诗君臣之閒以此度日
 而已真宗东封西祀糜费巨万计不曾做得一事仁
 宗有意于为治不肯安于小成要做极治之事只是
 资质慈仁却不甚通晓用人骤进骤退终不曾做得
 一事然百姓戴之如父母契丹初陵中国后来却服
 仁宗之德也是慈仁之效缘他至诚恻怛故能动人
卷六十二 第 2b 页 WYG0721-0679b.png
 如此
亚夫问濮议曰欧公说不是韩公曾公亮和之温公王
 圭议是范镇吕晦范纯仁吕大防皆弹欧公但温公
 又于濮王一边礼数太薄须于中自有斟酌可也欧
 公之说断不可且如今有为人后者一日所后之父
 与所生之父相对坐其子来唤所后父为父终不成
 又唤所生父为父这自是道理不可试坐仁宗于此
 亦坐濮王于此使英宗过焉终不成都唤两人为父
卷六十二 第 3a 页 WYG0721-0679c.png
 只缘众人道是死后为鬼神不可考胡乱呼都不妨
 都不思道理不可如此先时仁宗有诏云朕皇兄濮
 安懿王之子犹朕之子也此甚分明当时只以此为
 据足矣
濮议之争结杀在王陶击韩公蒋之奇论欧公伊川代
 彭中丞奏议似亦未为允当其后无收杀只以濮国
 主其祀可见天理自然不由人安排
神宗锐意为治用人便一向倾信他初用富郑公甚倾
卷六十二 第 3b 页 WYG0721-0679d.png
 信及论兵郑公曰愿陛下二十年不可道著用兵二
 字神宗只要做郑公只要不做说不合后来倾信王
 介甫终是坐此病只管好用兵用得又不著费了无
 限财榖杀了无限人残民蠹物之政皆从此起西番
 小小扰边只是打一阵退便了却去深入侵他疆界
 才夺得鄯州等空城便奏捷朝廷不审便命官发兵
 去守依旧只是空城城外皆是番人及不能得归朝
 廷又发兵去迎归多少费力熙河之败丧兵十万神
卷六十二 第 4a 页 WYG0721-0680a.png
 宗临朝大恸自得疾而终后来蔡京用事又以为不
 可弃用兵复不利又事幽燕此亦自神宗启之遂至
 中朝倾覆反思郑公之言岂不为天下至论
神宗极聪明于天下事无不通晓真不世出之主只是
 头头做得不中节拍如王介甫为相亦是不世出之
 资只缘学术不正当遂误天下使神宗得一真儒而
 用之那里得来此亦气数使然天地生此人便有所
 偏了可惜可惜
卷六十二 第 4b 页 WYG0721-0680b.png
问荆公得君之故曰神宗聪明绝人与群臣说话往往
 领略不去才与介甫说便有于吾言无所不说底意
 思所以君臣相得甚欢向见何万一之少年时所著
 数论其閒有说云本朝自李文靖公王文正公当国
 以来庙论主于安静凡有建明便以生事归之驯至
 后来天下弊事极多此说甚好且如仁宗朝是甚次
 第时节国势却如此缓弱事多不理英宗即位已自
 有性气要改作但以圣躬多病不久晏驾所以当时
卷六十二 第 5a 页 WYG0721-0680c.png
 谥之曰英神宗继之性气越紧尤欲更新之便是天
 下事难得恰好却又撞著介甫出来承当所以做坏
 得如此又曰介甫变法固有以召乱后来又却不别
 去整理一向放倒亦无缘治安
神宗其初要结高丽去共攻契丹高丽如何去得契丹
 自是大国高丽朝贡于彼如何敢去犯他
哲宗常使一旧卓子不好宣仁令换之又只如此在问
 之云是爹爹用底宣仁大恸知其有绍述意也又刘
卷六十二 第 5b 页 WYG0721-0680d.png
 挚尝进君子小人之名欲宣仁常常谕哲宗使知之
 宣仁曰常与孙子说然未曾了得宣仁亦是见其如
 此故皆不肯放下哲宗甚衔之绍述虽是其本意亦
 是激于此也
徽庙初上蔡初召上殿问对语不少然上蔡云多不诚
 遂退只求监局之类去
当初约女真同灭契丹既女真先灭了契丹金帛子女
 已为女真席卷而去遂竭府库问女真换此空城又
卷六十二 第 6a 页 WYG0721-0681a.png
 以岁币二百万贯而为每岁空额是时帑藏空竭遂
 敛敷民閒共科得六百馀万贯恣为用事者侵使更
 无稽考又契丹相郭药师以常胜军来降朝廷处之
 河北诸路近边塞上后又有契丹甚人来降亦有一
 军名义胜军亦处之河北诸路皆厚廪给是时中国
 已空竭边上屯戍之兵饩廪久绝饥寒欲死而常胜
 义胜两军安坐而享厚禄及后来金入中国常胜义
 胜两军先往降之二军散处中国尽知河北诸路险
卷六十二 第 6b 页 WYG0721-0681b.png
 要虚实去处遂为敌乡导长驱入中原又徽宗先与
 阿骨打盟誓两边不得受叛降中国虽得契丹空城
 而无一人又远屯戍中原之兵以守之飞刍转饷不
 胜其扰契丹败亡馀将数数引兵来降朝廷又皆受
 之盖不受又恐其为盗金人已有怨言又金中有张
 㲄者知平州欲降徽宗亲写诏书以招之中閒路往
 又为金所得而张㲄已来降矣金人益怨又契丹亡
 国之主天祚者在金中徽宗又亲写招之若归中国
卷六十二 第 7a 页 WYG0721-0681c.png
 当以皇兄之礼相待天祚大喜欲归中国又为金所
 得由是金人大怒云始与我盟誓如此今乃写诏书
 招纳我叛亡遂移檄来责问檄外又有甚檄文极所
 以骂詈之语今实录中皆不敢载徽宗大恐遂招引
 到张㲄斩其首与金人又作道理分雪天祚之事遂
 启其轻侮之心每读其书看得人头痛更无一版有
 一件事做得应节拍
尝在李先生家药方册子上见个御笔其册子是朝廷
卷六十二 第 7b 页 WYG0721-0681d.png
 纸做乃是当时议臣中有请变祖宗科举之法上既
 俞之矣明日耿南仲冯澥辈又论神宗法制当绍述
 不可改故降御笔云昨来因议臣论奏失于不审遂
 行出今得师傅大臣之言深合朕心所有前降指挥
 更不施行当时只缘绍述做得如此了犹且不悟故
 李伯纪煞与钦宗论说但却不合因纲罢而太学生
 及军民伏阙乞留之自后君臣遂生閒隙疑其军民
 胁已方围闭时降空名告身千馀道令其便宜补授
卷六十二 第 8a 页 WYG0721-0682a.png
 其官上至节度使纲只书填了数名小使臣馀者悉
 缴回而钦宗已有近日人臣擅作威福渐不可长之
 语如此教人如何做事广曰自汉唐来惟有本朝臣
 下最难做事故议论胜而功名少曰议论胜亦自仁
 庙后而蔓衍于熙丰若是太祖时虽有议论亦不过
 说当时欲行之事耳无许多閒言语也
问吴革是时结连义兵欲夺二圣为范琼诱杀之不知
 当时若从中起能有济否曰也做不得大势去矣古
卷六十二 第 8b 页 WYG0721-0682b.png
 人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岂不是如此只这里才
 操纵少缓其中便有此祸可不慄慄危惧
前辈当南渡初有言都建康者人云建康非昔之建康
 亦不可都虽胜似坐杭州如在深窟里然要得出近
 外不若都鄂渚应接得蜀中上一边事体看来其说
 也是如今杭州一向偏在东南终不济事记得岳飞
 初励兵于鄂渚有旨令移镇江陵飞大会诸将与谋
 遍问诸将皆以为可独任士安不应飞颇怒之任曰
卷六十二 第 9a 页 WYG0721-0682c.png
 大将所以移镇江陵若是时某安敢不说某为见移
 镇不是所以不敢言据某看这里已自成规模已自
 好了此地可以阻险而守若往江陵则失长江之利
 非某之所敢知飞遂与申奏乞止留军鄂渚
岳飞尝面奏金人欲立钦宗子来南京欲以变换南人
 耳目乞皇子出阁以定民心时孝宗方十馀岁高宗
 云卿将兵在外此事非卿所当预是时有参议姓王
 者在候班见飞呈劄子时手震及飞退上谓王曰岳
卷六十二 第 9b 页 WYG0721-0682d.png
 飞将兵在外却来干与此等事卿缘路来见他曾与
 甚么人交王曰但见飞沿路学小书甚密无人得知
 但以此推脱了但此等事甚紧切不知上何故恁地
 说如飞武人能虑及此亦大故是有见识某向来在
 朝与君举商量欲拈出此等事寻数件相类者一并
 上之将其后裔乞加些官爵以显之未及而罢
昭慈小不快高庙问疾因话閒曰有一事久欲说与官
 家高庙请其故曰宣仁废立之说皆是章惇之徒撰
卷六十二 第 10a 页 WYG0721-0683a.png
 造中閒虽尝辨白然载在国史者尚未尝改可令史
 官重议删修以昭明圣母之德于万世时赵忠简当
 国遂荐元祐故家子弟如范如圭数人方始改得正
 然亦颇有偏处才是元祐事便都是熙丰时事便都
 不是后赵罢张魏公继之又欲修改动(盖魏公亦不/甚主张元祐)
 (事/)令史官某等签出未及改而又罢
问寿皇为皇子本末曰本一上殿官楼寅亮上言举英
 宗故事且谓太祖受命而子孙无为帝王者当于太
卷六十二 第 10b 页 WYG0721-0683b.png
 祖之下选一人养宫中他日皇子生只添一节度使
 耳继除台官赵忠简遂力赞于外当时宫中亦有龃
 龉故养两人后来皆是高宗自主张未禅位前数日
 忽批云宗室某可追赠秀王谥安僖先已安排了若
 不然寿皇如何处置
高宗大行寿皇三年戴布幞头著衣衫遵行古礼可谓
 上正千年之失当时宰相不学三日后便服朝服虽
 寿皇谦德不欲以此谕群臣然臣子自不当如此可
卷六十二 第 11a 页 WYG0721-0683c.png
 谓有父子而无君臣
寿皇合下若有一人夹持定十五六年做多少事
寿皇直是有志于天下要用人尝叹自家不如个孙仲
 谋能得许多人
某尝谓士大夫不能尽言于寿皇真为自负盖寿皇尽
 受人言未尝有怒色但不乐时止与人分疏辨析尔
寿皇晚来极为和易某尝因奏对言检旱天语云检放
 之弊惟在于后时而失实只这四字尽得其要领又
卷六十二 第 11b 页 WYG0721-0683d.png
 言经总制钱则曰闻巧为名色以取之民其于天下
 事极为谙悉
岁旱寿皇禁中祈雨有应一日引宰执入见共父奏云
 此固陛下至诚感通然天人之际其近如此若他事
 一有不至则其应亦当如此愿陛下深加圣虑则天
 下幸甚共父斯语颇得大臣体
上即位踰月留揆以一二事忤旨特批逐之人方服其
 英断先生被召至上饶闻之有忧色曰人心易骄如
卷六十二 第 12a 页 WYG0721-0684a.png
 此某今方知可惧黄问曰某人专恣当逐何惧之有
 曰大臣进退亦当存其体貌岂宜如此又问恐是庙
 堂诸公难其去故以此劝上逐之曰亦不可如此何
 不使其徒谕之以物论俟其请去而后许之则善矣
 幼主新立岂可导之以轻逐大臣耶且如陈源之徒
 论其罪恶须是斩之乃善然人主新立复教以杀人
 某亦不敢如此做也
三后并配自本朝真庙始其初议者皆以归咎于钱惟
卷六十二 第 12b 页 WYG0721-0684b.png
 演后既习见为常亦无复有议之者矣古人虽以子
 贵然庶母无系于先君之礼如左传书僖公成风晋
 书简文太后皆以系于其子而别制庙以祀之(以下/法制)
因论今宗室与汉差别汉宗室只是天子之子封王王
 子封侯嫡子世袭支庶以下皆同百姓只是免其繇
 戍如汉光武皆是起于民閒也
赵表之生做文官才到封王(封安定/郡王)便用换武岂文官
 不可封王而须武官耶又今宗正须以宗室武官为
卷六十二 第 13a 页 WYG0721-0684c.png
 之文官也只做得世閒一样愚人便以此等制度为
 百王不可易之法
册命之礼始于汉武封三王后遂不废古自有此礼至
 武帝始复之耳郊祀宗庙太子皆有玉册皇后用金
 册(记不/审)宰相贵妃皆用竹册凡宰相宣麻非是宣与
 宰相乃是扬告王庭令百官皆听问以其人可用与
 否首则称道之文后乃警戒之词如今云于戏以下
 数语是也末乃云主者施行所谓施行者行册拜之
卷六十二 第 13b 页 WYG0721-0684d.png
 礼也此礼唐以来皆用之至本朝宰相不敢当册拜
 之礼遂具辞免三辞然后许只命书麻词于诰以赐
 之便当册文不复宣麻于庭便是书以赐宰相乃是
 独宣诰命于宰相而他人不得与闻失古意矣
本朝于大臣之丧待之甚哀贺孙举哲宗哀临温公事
 曰温公固是如此至于尝为执政已告老而死祖宗
 亦必为之亲临罢乐看古礼君于大夫小敛往焉大
 敛往焉于士既殡往焉何其诚爱之至今乃恝然这
卷六十二 第 14a 页 WYG0721-0685a.png
 也只是自渡江后君臣之势方一向悬绝无相亲之
 意故如此古之君臣所以事事做得成缘是亲爱一
 体因说金人初起时其酋长与部落都无分别同坐
 同饮相为戏舞所以做得事如后来乌珠犯中国虏
 掠得中国士类因有教之以分等陛立制度者于是
 上下位势渐隔做事渐难
本朝官制与唐大槩相似其曲折却也不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
卷六十二 第 14b 页 WYG0721-0685b.png
 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
 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
 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故中
 书之权独重本朝亦最重中书盖以造命可否进退
 皆由之也门下虽有缴驳依旧经由中书故中书权
 独重及神宗仿唐六典三省皆依此制而事多稽滞
 故渡江以来执政事皆归一独诸司吏曹(二十/四曹)依旧
 分额各属三省吏人自分所属而其上之纲领则不
卷六十二 第 15a 页 WYG0721-0685c.png
 分也(旧时三省事各有由不相侵越不相闻知中书/自理会中书事尚书自理会尚书事门下自理)
 (会门/下事)如有除授则宰执同共议定当笔宰执判过由
 中书吏人做上去再下中书中书下门下门下下尚
 书书行给舍缴驳犹州郡行下事须幕职官签押如
 有不是得以论执中书行下门下皆用门下省官属
 签押事有未当则官属得以执奏
旧制门下省有侍中有门下侍郎中书省有中书令中
 书侍郎改官制神宗除去侍中中书令只置门下中
卷六十二 第 15b 页 WYG0721-0685d.png
 书侍郎后并尚书左右丞门下中书侍郎四员为参
 政官或云始者昭文馆大学士兼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富郑公等为之后改为左右仆射则蔡京王黼首
 居是选及改为左右丞相则某人等为之名愈正而
 人愈不逮前亦何预名事曰只是实不正使名既正
 而实亦正岂不尤佳又曰人言王安石以正名之说
 驯致祸乱且正名是孔子之言如何便道王安石说
 得不是使其名果正岂不更佳
卷六十二 第 16a 页 WYG0721-0686a.png
给事中初置时盖欲其在内给事上差除有不当用舍
 有不是要在里面整顿了不欲其宣露于外今则不
 然或有除授小报才出远近皆知了给舍方缴驳乃
 是给事外也这般所在都没理会
唐制某镇节度使某州刺史观察使(此藩镇/所称)使持节某
 州军州事(此属州军所称其属官则云某州军事判/官某州军事推官今尚如此若节镇属官)
 (则云节度推判官/以自异于属州)使与州各分曹案使院有观察判
 官观察推官州院有知录纠六曹官为六曹之长凡
卷六十二 第 16b 页 WYG0721-0686b.png
 兵事则属使院民事则属州院刑狱则属司理院三
 者分属不相侵越司法专检法司户专掌仓库然司
 理既结狱须推判官签押方为圆备不然则不敢结
 断本朝并省州院使院为一如署衔但云知某州军
 州事军州事则使院之职也自并省三院而州郡六
 曹之职颇为淆乱司法司理司户三者尚仍旧知录
 管州院事专主教民今乃管仓库独为不得其职所
 以六曹官惟知录免二日衙以其职尊故优异之此
卷六十二 第 17a 页 WYG0721-0686c.png
 等事史书并不载惟杂说中斑驳见一二旧尝疑州
 院即是司理院后阅范文正公集有云如使院州院
 宜并省归一方知不然因晓州院使院之别(使院今/之佥厅)
 (也/)凡诸幕职官皆谓之当职官如唐书所云有事当
 罚则诏云自当职官以下以次受罚有事当赏则云
 当职官以下以次受赏谓自推判官而下也又曰后
 来蔡京改六曹官名颇得旧职为不淆乱渡江以来
 以其出于京也皆罢之又问长史何官曰六朝时长
卷六十二 第 17b 页 WYG0721-0686d.png
 史甚轻次第只是奔走长官之前有君臣之分不得
 坐至唐则甚重盖皇子既遥领正大帅其群臣出为
 藩镇者则称云副大帅某州长史(韩文董晋/官位可见)至唐中
 叶而长史司马别驾皆为贬官不事事盖节度使既
 得自辟置官属(如节度观察/推判官之属)此既重则彼皆轻矣
初蔡京更定幕职推判官谓之分曹建院以为节度使
 观察使在唐以治兵治财今则皆是閒称呼初无职
 事而推判官犹袭节度观察之名甚无谓又古者以
卷六十二 第 18a 页 WYG0721-0687a.png
 军兴故置参军今参军等职皆治民事而犹循用参
 军之号亦无意谓故分曹建院推判等官改为司士
 曹事司仪曹事此类有六参军之属改为某院某院
 而尽除去节度参军之名看来改得自是又如妇人
 封号有夫为秦国公而妻为魏国夫人者亦有封两
 国者秦桧妻封两国范伯达笑之曰一妻而为两国
 夫人是甚义理故京皆改随其夫号如夫封建安郡
 则妻封建安郡夫人夫封秦国则妻亦封秦国夫人
卷六十二 第 18b 页 WYG0721-0687b.png
 侯伯子男皆然看来随其夫称极是如淑人硕人宜
 人孺人之类亦京所定各随其夫官带之后人谓淑
 人硕人非妇人所宜称看来称硕人亦无妨惟淑人
 则非所宜尔但只有一节未善有夫方封某郡伯而
 妻已先封为某国夫人者此则与京所改者相值龃
 龉不可行盖其封赠格法如此当初合并格法也与
 整顿过则无病矣遂使人得以咎之谓其法自相违
 戾亦是京不仔细乘势粗改后人以其出于京也遂
卷六十二 第 19a 页 WYG0721-0687c.png
 不问是非一切反之
本朝先未有祠禄但有主管某宫某观公事者皆大官
 带之真个是主管本宫本观御容之属其他多只是
 监当差遣虽尝为谏议官亦有为监当者如监船场
 酒务之属自王介甫更新法虑天下士大夫议论不
 合欲一切弹击罢黜又恐骇物论于是创为宫观祠
 禄以待新法异议之人然亦难得惟监司郡守以上
 眷礼优渥者方得之自郡守以下则尽送部中与监
卷六十二 第 19b 页 WYG0721-0687d.png
 当差遣后来渐轻今则又轻皆可以得之矣
今群臣以罪去者不能全其退处之节凡有辞避必再
 三不允直待章疏劾之遂从罢黜
因说历代承袭之弊曰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
 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敌骑所过莫不溃散因
 及熙宁变法曰亦是当苟且废弛之馀欲振而起之
 但变之不得其中尔
卷六十二 第 20a 页 WYG0721-0688a.png
因言本朝养兵蠹国更无人去源头理会只管从枝叶
 上去添兵添将太祖初定天下将诸军分𨽻州郡特
 寄养耳故谓之第几指挥谓之禁军明其为禁卫也
 其将校乃衙前今所谓都知兵马使谓之教练乃其
 军之将也若都监乃唐末监军之遗制钤辖都部署
 皆国初制也部署即今之总管今州钤路钤总管皆
 无职事但大阅时供职一两日耳潭州有八指挥其
 制皆废弛而飞虎一军独盛人皆谓辛幼安之力以
卷六十二 第 20b 页 WYG0721-0688b.png
 某观之当时何不整理亲军自是可用却别创一军
 又增其费又今之江上屯驻祖宗时亦无之某之意
 欲使更戌于州郡可以渐汰将兵然这话难说又今
 之两淮荆襄义勇皆可用但人多不之思耳
兵法以能分合为变不独一阵之閒有分合天下之兵
 皆然今日之兵分者便不可合合者便不可分本朝
 旧来只郡国禁兵而已但在西北者差精锐耳渡江
 后又添上御前军却是张韩辈自起此项兵后来既
卷六十二 第 21a 页 WYG0721-0688c.png
 不可得而去只得如此聚屯今以不如祖宗时财赋
 养祖宗时所无之兵安得不穷也
问唐之人主喜用宦者监军何也曰是他信诸将不过
 故用其素所亲信之人后来一向疏外诸将尽用宦
 者本朝太宗令王继恩平李顺有功宰相拟以宣徽
 使赏之太宗怒切责宰相以为太重盖宣徽亚执政
 也遂创宣政使处之朝臣诸将中岂无可任者须得
 用宦者彼既有功则爵赏不得吝矣然犹守得这些
卷六十二 第 21b 页 WYG0721-0688d.png
 意思恐起宦者权重之患及熙丰用兵遂皆用宦者
 李宪在西权任如大将驯至后来遂有童贯谭稹之
 祸
总领一司乃赵忠简所置当时之意甚重盖缘韩岳统
 兵权重方欲置副贰又恐启他之疑故特置此一司
 以总制财赋为名却专切报发御前兵马文字盖欲
 阴察之也
运使本是爱民之官今以督办财赋反成残民之职提
卷六十二 第 22a 页 WYG0721-0689a.png
 刑本是仁民之官今以经总制钱反成不仁之具
经制钱陈亨伯所创盖因方腊反童贯讨之亨伯为随
 军转运使朝廷以其权轻又重为经制使患军用不
 足创为此名以收州县之财当时大获其利然立此
 制时明言军罢而止其后遂因而不改至绍兴四年
 韩球又创总制钱大略仿经制为之十一年经界法
 行民间印契多倍有所得朝廷遂以此年立额至次
 年则其数大亏乃令州县添补解发自后州县大困
卷六十二 第 22b 页 WYG0721-0689b.png
 朝廷亦知之议者乃请就三年中取中制以立额却
 不知中制者乃所添补之岁其额犹为重也因仍至
 今顷年得江西宪时陛对日亦尝为孝宗言之盖此
 政是宪司职事又曰亨伯创经制钱时其兄弟有名
 某者劝止之不从乃率其子侄哭于家庙以为作俑
 之罪祖先将不祀矣
祖宗立法催科只是九分才破这一分便不催但破得
 一百贯谓之破分便住自曾丞相仲钦为户部时便
卷六十二 第 23a 页 WYG0721-0689c.png
 不用这法须要催尽至今所以如此
问学究一科沿革之故曰此科即唐之明经是也进士
 科则试文字学究科但试墨义有才思者多去习进
 士科有记性者则应学究科凡试一大经者兼一小
 经每段举一句令写上下文以通不通为去取应者
 多是齐鲁河朔间人只务熟读和注文也记得故当
 时有董五经黄二传之称但未必晓文义正如和尚
 转经相似又有司待之之礼亦不与进士等进士入
卷六十二 第 23b 页 WYG0721-0689d.png
 试之日主文则设案焚香垂帘讲拜至学究则彻幕
 以防传义其法极严有渴至饮砚水而黔其口者当
 时传以为笑欧公亦有诗云焚香礼进士彻幕待诸
 生(或云彻幕乃瞑/目字亦非欧诗)其取厌薄如此荆公所以恶而罢
 之但自此科一罢之后人多不肯去读书
或问敕令格式如何分别曰此四字乃神宗朝定法时
 纲领本朝止有编敕后来乃命群臣修定元丰中执
 政安焘等上所定敕令上谕焘曰设于此而逆彼之
卷六十二 第 24a 页 WYG0721-0690a.png
 至谓之格设于此而使彼效之谓之式禁于未然谓
 之令治其已然谓之敕修书者要当如此若其书完
 具政府总之有司守之斯无事矣神庙天资绝人观
 此数语直是分别得好格如五服制度某亲当某服
 某服当某时各有限极所谓设于此而逆彼之至之
 谓也式如磨勘转官求恩泽封赠之类只依个样子
 写去所谓设于此而使彼效之之谓也令则条令禁
 制其事不得为某事违者有罚之类所谓禁于未然
卷六十二 第 24b 页 WYG0721-0690b.png
 者敕则是已结此事依条断遣之类所谓治其已然
 者格令式在前敕在后则有教之不改而后诛之底
 意思今但欲尊敕字以敕居前令格式在后则与不
 教而杀者何异殊非当时本指又问伊川云介甫言
 律是八分书是他见得如此何故曰律是刑统此书
 甚好疑是历代所有传袭下来至周世宗命窦仪注
 解过名曰刑统即律也今世却不用律只用敕令大
 槩敕令之法皆重于刑统刑统与古法相近故曰八
卷六十二 第 25a 页 WYG0721-0690c.png
 分书
今日作史左右史有起居注宰执有时政记台官有日
 历并送史馆著作处参改入实录作史大抵史皆不
 实紧切处不敢上史亦不关报
国初人便已崇礼义尊经术欲复二帝三代已自胜如
 唐人但说未透在直至二程出此理始说得透(以下/人物)
太宗朝一时人多尚文中子盖见朝廷事不振而文中
 子之书颇说治道故也然不得其要范文正公虽有
卷六十二 第 25b 页 WYG0721-0690d.png
 欲为之志然也粗不精密失照管处多
谈苑说李文靖没口匏事极好可谓镇浮然与不兴利
 事皆落一偏胡不广求有道贤德兴起至治也
伯丰问寇莱公澶渊事如何曰当来他却有措处然到
 此只得向前不可退后也
问本朝如王沂公人品甚高晚年乃求复相何也曰便
 是前辈都不以此事为非所以至范文正方厉廉耻
 振作士气曰如寇莱公也因天书欲复相曰固是
卷六十二 第 26a 页 WYG0721-0691a.png
问王沂公云恩欲已出怨使谁当似此不可为通法否
 曰他只说不欲牢笼人才说使必出自我门下他亦
 未尝不荐人才
某尝说吕夷简最是个无能底人今人却说他有相业
 会处置事不知何者为相业何者善处置为相正要
 以进退人才为先使四夷闻知知所耸畏方其为相
 其才德之大者如范文正诸公既不用下而豪俊跅
 𧿇之士如石曼卿诸人亦不能用其所引援皆是半
卷六十二 第 26b 页 WYG0721-0691b.png
 閒不界无状之人弄得天下之事日入于昏乱及一
 旦不奈元昊何遂尽挨与范文正公若非范文正公
 则西方之事决定弄得郎当无如之何矣今人以他
 为有相业深所未晓
近得周益公书论吕范解仇事曰初范公在朝大臣多
 忌之及为开封府又为百官图以献因指其迁进迟
 速次序曰某为超迁某为左迁如是而为公如是而
 为私意颇在吕相吕不乐由是落职出知饶州未几
卷六十二 第 27a 页 WYG0721-0691c.png
 吕亦罢相后吕公再入元昊方犯边乃以公经略西
 事公亦乐为之用尝奏记吕公云相公有汾阳之心
 之德仲淹无临淮之才之力后欧阳公为范公神道
 碑有欢然相得戮力平贼之语正谓是也公之子尧
 夫乃以为不然遂刊去此语前书今集中亦不载疑
 亦尧夫所删他如丛谈所记说得更乖某谓吕公方
 寸隐微虽未可测然其补过之功使天下实被其赐
 则有不可得而掩者范公平日胸襟豁达毅然以天
卷六十二 第 27b 页 WYG0721-0691d.png
 下国家为己任既为吕公而出岂复更有匿怨之意
 况公尝自谓平生无怨恶于一人此言尤可验忠宣
 固是贤者然其规模广狭与乃翁不能无间意谓前
 日既排申公今日若与之解仇前后似不相应故讳
 言之却不知乃翁心事政不如此欧阳公闻其刊去
 碑中数语甚不乐也问后来正献亦及识范公否曰
 正献通判颍州时欧阳公为守范公知青州过颍谒
 之因语正献曰太博近朱者赤欧阳永叔在此宜频
卷六十二 第 28a 页 WYG0721-0692a.png
 近笔砚异时同荐三人则王荆公司马温公及正献
 公也其知人如此又曰吕公所引如张方平王拱辰
 李淑之徒多非端士终是不乐范公张安道过失更
 多但以东坡父子怀其汲引之恩文字中十分说他
 好今人又好看苏文所以例皆称之介甫文字中有
 说他不好处人既不看看又不信
某尝谓天生人才自足得用岂可厚诬天下以无人自
 是用不到耳且如一个范文正公自做秀才时便以
卷六十二 第 28b 页 WYG0721-0692b.png
 天下为己任无一事不理会过一旦仁宗大用之便
 做出许多事业今则所谓负刚大之气者且先一笔
 勾断秤停到第四五等人气宇厌厌布列台諌如何
 得事成故某向谓姓名未出而内外已知其非天下
 第一流矣
或问范文正公经理西事看得多是收拾人才曰然如
 滕子京孙元规之徒素无行节范公皆罗致之幕下
 后犯法又极力救解之如刘沪张亢亦然盖此等人
卷六十二 第 29a 页 WYG0721-0692c.png
 是有才底做事时须要他用但要会用得他又云范
 公尝立一军为龙猛军皆是招收前后作过黥配底
 人后来甚得其用时人目范公为龙猛指挥使又曰
 方范公起用事时军政全无统纪从头与他整顿一
 番其后却只务经理内地养威持重专行浅攻之策
 以为得寸则吾之寸得尺则吾之尺卒以此牵制夏
 人遣使请和
因言仁宗朝讲书杨安国之徒一时聚得几个朴钝无
卷六十二 第 29b 页 WYG0721-0692d.png
 能之人可笑先生曰此事缘范文正招引一时才俊
 之士聚在馆阁如苏子美梅圣俞之徒此辈虽有才
 望虽皆是君子党然轻儇戏谑又多分流品一时许
 公为相张安道为御史中丞王拱辰之徒皆深恶之
 求去之未有策而苏子美又杜祁公婿杜是时为相
 苏为馆职兼进奏院每岁院中赛神例卖故纸钱为
 饮燕之费苏承例卖故纸因出已钱添助为会请馆
 阁中诸名胜而分别流品非其侣者皆不得与会李
卷六十二 第 30a 页 WYG0721-0693a.png
 定愿与而苏不肯于是尽招两军女妓作乐烂饮作
 为傲歌王胜之(名直/柔)句云欹倒太极遣帝扶周公孔
 子驱为奴这一队专探伺他败阙才闻此句拱辰即
 以白上仁宗大怒即令中官捕捉诸公皆已散走逃
 匿而上怒甚捕捉甚峻城中喧然于是韩魏公言于
 上曰陛下即位以来未尝为此等事一旦遽如此惊
 骇物听仁宗怒少解而馆阁之士罢逐一空故时有
 一网打尽之语杜公亦罢相子美除名为民永不叙
卷六十二 第 30b 页 WYG0721-0693b.png
 复子美居湖州有诗曰不及鸡竿下坐人言不得比
 罪人引赦免放也虽是拱辰安道辈攻之甚急然亦
 只这几个轻薄做得不是纵有时名然所为如此终
 亦何补于天下国家耶仁宗于是惩才士轻薄之弊
 这几个承意旨尽援引钝朴持重之人以愚仁宗凡
 解经不过释训诂而已如杨安国彭乘之徒是也是
 时张安道为御史中丞助吕公以攻范
德粹以明州士人所寄书纳先生因请问其书中所言
卷六十二 第 31a 页 WYG0721-0693c.png
 先生曰渠言汉之名节魏晋之旷荡隋唐之辞章皆
 惩其弊为之不然此只是正理不明相滚将去遂成
 风俗后汉名节至于末年有贵己贱人之弊如皇甫
 规乡人见之却问卿在雁门食雁美乎举此可见积
 此不已其势必至于虚浮入老庄相滚到齐梁间又
 不复如此只是作一般艳辞君臣赓歌亵渎之语不
 以为怪隋之词章乃起于炀帝进士科至不成科目
 故遂滚缠至唐至本朝然后此理复明正如人有病
卷六十二 第 31b 页 WYG0721-0693d.png
 今日一病明日变一病不成要将此病变作彼病某
 问己前皆滚缠成风俗本朝道学之盛岂是滚缠先
 生曰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如山东
 有孙明复徂徕有石守道湖州有胡安定到后来遂
 有周子程子张子出故程子平生不敢忘此数公依
 旧尊他若如杨刘之徒作四六骈俪之文又非此比
 然数人者皆天资高知尊王黜霸明义去利但只是
 如此便了于理未见故不得中某问安定学甚盛何
卷六十二 第 32a 页 WYG0721-0694a.png
 故无传曰当时所讲止此只些门人受去做官死后
 便已
论安定规模虽少疏然却广大著实如孙明复春秋虽
 过当然占得气象好如陈古灵文字尤好尝过台州
 见一丰碑说孔子之道甚佳此亦是时世渐好故此
 等人出有鲁一变气象其后遂有二先生若当时稍
 加信重把二先生义理继之则可以一变而乃为王
 氏所坏问当时如此积渐将成而坏于王氏莫亦是
卷六十二 第 32b 页 WYG0721-0694b.png
 有气数曰然
安定太山徂徕庐陵诸公以来皆无今日之术数老苏
 有九分来许罪
韩魏公富郑公皆言新法不便韩公更能论列上面不
 从他也委曲作个道理著行他底如富公更不行自
 用他那法度后来遂被人言虽如此毕竟唤做是不
 得今事有不便但当如韩公论列若不从也须做道
 理减省了行他底大不可行则有去而已如富公直
卷六十二 第 33a 页 WYG0721-0694c.png
 截自用己意则不可也
论王荆公遇神宗可谓千载一时惜乎渠学术不是后
 来直坏到恁地问荆公初起便挟术数为后来如此
 曰渠初来只是要做事到后面为人所攻便无去就
 不观荆公日录无以知其本末他直是强辩邈视一
 世如文潞公更不敢出一语问温公所做如何曰渠
 亦只见荆公不是便倒一边如东坡当初议论亦要
 变法后来皆改了又问神宗元丰之政又却不要荆
卷六十二 第 33b 页 WYG0721-0694d.png
 公曰神宗尽得荆公许多伎俩更何用他到元丰间
 事皆自做只是用得一等庸人备左右趋承耳又问
 明道横渠初见时皆许以峻用后来乃如此莫是荆
 公说已行故然曰正如吾友适说徐子宜上殿极蒙
 褒奖然事却不行曰设使横渠明道用于当时神宗
 尽得其学他日还自做否曰不然使二先生得君却
 自君心上为之正要大家商量以此为根本君心既
 正他日虽欲自为亦不可又云富韩公召来只是要
卷六十二 第 34a 页 WYG0721-0695a.png
 去语人云入见上坐亦不定岂能做事某云韩公当
 仁庙再用时与韩魏公在政府十馀年皆无所建明
 不复如旧时曰此事看得极好当记取又问使范文
 正公当此定不肯回曰文正却不肯回须更精密似
 前日
新法之行诸公实共谋之虽明道先生不以为不是盖
 那时也是合变时节但后来人情汹汹明道始劝之
 以不可做逆人情底事及王氏排众议行之甚力而
卷六十二 第 34b 页 WYG0721-0695b.png
 诸公始退散道夫问新法之行虽途人皆知其有害
 何故明道不以为非曰自是王氏行得来有害若使
 明道为之必不至恁地狼狈问若专用韩富则事体
 如何曰二公也只守旧专用温公如何曰他又别是
 一格又问若是二程出来担负莫须别否曰若如明
 道十事须还他全别方得只看他当时荐章谓其志
 节慷慨(云云/)则明道岂是寻常蹈故块然自守底人
因语荆公陆子静云他当时不合于法度上理会语之
卷六十二 第 35a 页 WYG0721-0695c.png
 云法度如何不理会只是他所理会非三代法度耳
人杰云荆公保甲行于畿甸其始固咈人情元祐诸公
 尽罢之却是坏其已成之法曰固是近张元德亦有
 此议论寄来因言元祐诸公大略有偏处多如此人
 杰云如弃地与西夏亦未安曰当时如吕微仲自以
 为不然盖吕西人知其利害其他诸公所见恨不得
 纳诸其怀其意待西夏倔强时只欲卑巽请和耳
元祐诸贤议论大率凡事有据见定底意思盖矫熙丰
卷六十二 第 35b 页 WYG0721-0695d.png
 更张之失而不知其堕于因循既有个天下兵须用
 练弊须用革事须用整顿如何一切不为得
问明道论元祐事须并用熙丰之党曰明道只是欲与
 此数人者共变其法且诱他入脚来做问如此却是
 任术曰处事亦有不能免者但明道是至诚为之此
 数人者亦不相疑忌然须是明道方能了此后来元
 祐诸公治得此党太峻亦不待其服罪温公论役法
 疏略悉为章子厚所驳只一向罢逐不问所论是非
卷六十二 第 36a 页 WYG0721-0696a.png
 却是太峻急然当时如蔡确辈留得在朝廷岂不害
 事
温公忠直而于事不甚通晓如争役法七八年间直是
 争此一事他只说不合令民出钱其实不知民自便
 之此是有甚大事却如何舍命争
曹兄问诸先生皆以为司马公许多年居洛只成就得
 一部通鉴及到入朝却做得许多不好事曰道司马
 公做得未善即是道司马公之失却不是当时哲庙
卷六十二 第 36b 页 WYG0721-0696b.png
 若有汉昭之明便无许多事又曰不知有圣人出来
 天下事如何处置因举易云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
 明受福也
司马公忧国之心至垂绝犹未忘道乡亦然窃谓到此
 无可奈何亦只得休矣先生曰全不念著却如释氏
 之忘若二公者又似太过问夫子曳杖负手逍遥而
 歌却不然曰夫子犹言明王不兴天下孰能宗予依
 旧是要做他底
卷六十二 第 37a 页 WYG0721-0696c.png
司马温公为諌官与韩魏公不合其后作祠堂记极称
 其为人岂非自见熙丰之事故也韩公真难得广大
 沈深
熙丰时诸人生财治狱纷起可畏一人尝以狱事累及
 吕申公申公时为枢密其人带吏直入枢府令申公
 供文字之类甚无礼后元祐间例治此等人申公遂
 以其尝治己之故恐人以为私报之雠遂特轻之当
 时人以是美之先生曰只是莫过行遣至当得这般
卷六十二 第 37b 页 WYG0721-0696d.png
 罪合与他行遣此处皆是病
范淳夫纯粹精神短虽知尊敬程子而于讲学处欠缺
 如唐鉴极好读之亦不无憾
范淳夫论治道处极善到说义理处却有未精(以上语/类七十)
 (七/条)
范公虽不纯师程氏而实尊仰取法焉其于东坡则但
 以乡党游从之好素相亲厚而立朝议论趋向略同
 至其制行之殊则迥然水火之不相入且观其辨理
卷六十二 第 38a 页 WYG0721-0697a.png
 伊川之奏则其心岂尽以东坡为是哉但不能辨之
 于当时而发之于数年之后此则刚强不足不免乎
 两徇之私者而其所重在此故卒不能胜其义理之
 公也(荅吕伯恭论渊/源录○文集)
问黄履邢恕少居太学邢固俊拔黄亦谨厚力学后来
 二人却如此狼狈曰他固会读书只是自做人不好
 然黄却是个白直底人只是昏愚无见识又爱官职
 故为邢所诱坏邢则有意于为恶又济之以才故罪
卷六十二 第 38b 页 WYG0721-0697b.png
 过多
刘摰梁焘诸公之死人皆疑之今其家子孙皆讳之然
 当时多遣使恐吓之又州郡监司承风旨皆然诸公
 多因此自尽刘元城屡被人吓令自裁刘不畏曰君
 命死即死自死奚为写遗祝之类讫曰今死无难矣
 卒无恙刘只有过当处然此须学得他始得
问刘元城不知培植君子之党才一小事便一向搏击
 以致君子尽去而小人用矣此其过否曰过不在此
卷六十二 第 39a 页 WYG0721-0697c.png
 是他见识有病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是他不知言且
 如说伊川他只见得祖宗有典故才有不合便道不
 是渠不知辅导少主之理当如此故伊川一向被他
 论列是他见识只如此又如蔡新州事被他当时自
 谓有定策功宣仁亦甚恶之谓须与他痛治恐后来
 皇帝被人惑治他不得元城亦欲因其诗以治之当
 时执政侍从台谏有不欲治蔡者一切逐去盖以诗
 治人自不正因此以治彼罪又不是诗胡说何足道
卷六十二 第 39b 页 WYG0721-0697d.png
 定策谋他又不说了又无缘治得他都不消问了其
 本原只在开导人主心术使人主知不赏私恩不罚
 私怨之理则蔡何足虑元城亦不是私意只是以诗
 治人不当又欲绝其定策奸谋如此治之岂不使人
 主益疑后蔡死其家果诉冤谓蔡有定策功诸人忌
 之遂起大祸后治元祐诸公皆为蔡报怨也
问元城了翁之刚孰为得中曰元城得中了翁后来有
 太过处元城只是居其位便极言无隐罪之即顺受
卷六十二 第 40a 页 WYG0721-0698a.png
 了翁后来做得都不从容了所以元城尝论其尊尧
 集所言之过而戒之曰告君行已苟已无憾而今而
 后可以忘言矣
了翁有济时之才道乡纯粹才不及也使了翁得志必
 有可观
先生看东都事略文蔚问曰此文字如何曰只是说得
 个影子适閒偶看陈无已传他好处都不载问曰他
 好处是甚事曰他最好是不见章子厚不著赵挺之
卷六十二 第 40b 页 WYG0721-0698b.png
 绵袄傅钦之闻其贫甚怀银子见他欲以赒之坐间
 听他议论遂不敢出银子如此等事他都不载如黄
 鲁直传鲁直亦自有好处亦不曾载得文蔚问鲁直
 好在甚处曰他亦孝友
曾子固初与介甫极厚善入馆后出倅会稽今集中有
 诗云知者尚复然悠悠谁可语必是曾谏介甫来介
 甫不乐故其当国不曾引用后介甫罢相子固方召
 入又却专一进谀词归美神宗更新法度得个中书
卷六十二 第 41a 页 WYG0721-0698c.png
 舍人丁艰而归不久遂亡不知更活几年只做如何
 合杀子宣在后一向做出疏脱初子宣有意调停不
 主元祐亦不主元丰遂有建中靖国年号如丰相之
 陈莹中邹志完辈皆其所引却又被诸公时攻其短
 子宣不堪有斥之使去国者其弟子开有书与子宣
 云某人者皆时名流今置閒处盖为是也后韩忠彦
 欲挤子宣遂引蔡京入来子宣知之反欲通慇勤于
 京忠彦方遣其子迓京则子宣之子已将父命迎之
卷六十二 第 41b 页 WYG0721-0698d.png
 于二十里外矣先时子宣攻京甚力至是遂不复谁
 何凡京有所论奏不曰京之言是则曰京之言善又
 不自知其疏脱载之日录
问章蔡之奸何如曰京之奸恶又过于惇方惇之再入
 相也京谒之于道袖出一轴以献惇如学校法安养
 院之类凡可以要结士誉买觅人情者具在惇辞曰
 元长可留他时自为之后京为相率皆建明时论往
 往归之至诣学自尝馒头其中没见识士人以手加
卷六十二 第 42a 页 WYG0721-0699a.png
 额曰太师留意学校如此京之当国费侈无度赵挺
 之继京为相便做不行挺之固庸人后张天觉亦复
 无所措手足京四次入相后至盲废始终只用不患
 无财患不能理财之说其原自荆公又以盐钞茶引
 成匮进入上益喜谓近侍曰此太师送到朕添支也
 由是内庭赐予不用金钱虽累巨万皆不费力钞法
 之行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矣
因论贾生治安策中深计者谓之妖言曰宣政间凡危
卷六十二 第 42b 页 WYG0721-0699b.png
 亡乱字皆不得用安得无后来之祸又云世间有一
 种却是妖言如叶梦得宇文虚中二人所为极是乱
 道平日持论却甚正每进言必劝人主以正心脩身
 为先其言之辨裁虽前辈有说不及处正如鬼出来
 念大悲咒相似正所谓妖言也又曰此等人多是有
 才会说底若使有好人在上收拾将去岂不做好人
 只缘时节不好义理之心不足以胜其利欲之心遂
 由径捷出无所不至
卷六十二 第 43a 页 WYG0721-0699c.png
因论靖康执政曰徐处仁曾忤蔡京来旧做方面亦有
 声后却如此错缪孙傅略得却又好六甲神兵时节
 不好人材往往如此又曰张孝纯守太原被围甚急
 朝廷遣其子灏总师往救却徘徊不进坐视其父之
 危急而不恤以至城陷时节不好时首先是无了那
 三纲(桉封氏编年/载此甚详)或曰京师再被围时张叔夜首领
 勤王之师以入叔夜为人亦好曰他当时亦不合领
 兵入城只当驻在旁近以为牵制且伸缩自如一入
卷六十二 第 43b 页 WYG0721-0699d.png
 城后便有许多掣肘处所以迄无成功至于扈从北
 狩
昔人尝问尹和靖世难如此孰可以当之者尹曰种师
 道可曰将则可矣孰可以相久之曰亦只令师道做
 也好一日召师道来全不能言遂不用许翰时为谏
 议为徽宗言当今之世岂可令閒而不用上曰种老
 不堪用矣卿可自见种问之如何往见之种亦不言
 许曰上令某问公公无以某为书生某以为今日之
卷六十二 第 44a 页 WYG0721-0700a.png
 兵云云(要从其去/而击之意)种方应谓彼云云(今不可击俟/其过河击之)
 为上备言其意方用之种关西人其性寡默与中朝
 士大夫不合一日因对渊圣曰朕已与和矣种于此
 全不能有所论但曰臣以甲兵之事事陛下其他非
 臣所与闻
论李仁甫通鉴长编曰近得周益公书亦疑其间考订
 未甚精密因寄得数条来某看他书靖康间事最疏
 略如姚平仲劫寨则以为出于李纲之谋种师中赴
卷六十二 第 44b 页 WYG0721-0700b.png
 敌而死则以为迫于许翰之令不知二事俱有曲折
 劫寨一事决于姚平仲侥倖之举纲实不知(桉纲除/知密院)
 (辞免劄子云方脩战具严守备以俟援师乘便迫敌/使进不得攻退无所掠势穷而遁候其渡河半济而)
 (击胜可万全而平仲引众出城几败乃事然平仲受/节制于宣抚不关白于行管二月八日夜半平仲之)
 (出种师道亦不知之/在微臣实无所与)时执政如耿南仲辈方极力沮
 纲幸其有以藉口遂合为一辞谓平仲之出纲为其
 谋师中之死亦非翰之故(桉中兴遗史云河北制置/副使种师中军真定进兵)
 (解太原围去榆次三十里金人乘间来突师中欲取/银赏军而辎重未到故士心离散又尝约姚占张灏)
卷六十二 第 45a 页 WYG0721-0700c.png
 (两军同进二人不至师中身被数创裹创力战又一/时死之朝廷议失律兵将中军统制官王从道朝服)
 (而斩于/马行市)脱如所书则翰不度事宜移文督战固为有
 罪师中身为大将握重兵岂有见枢府一纸书不量
 可否遂忿然赴敌以死此二事盖出于孙觌所纪故
 多失实问觌何如人曰觌初间亦说好话夷考其行
 不为诸公所与遂与王及之王时雍刘观诸人附阿
 耿南仲以主和议后窜岭表尤衔诸公见李伯纪辈
 望风恶之洪景卢在史馆时没意思谓靖康诸臣觌
卷六十二 第 45b 页 WYG0721-0700d.png
 尚无恙必知其事之详奏乞下觌具所见闻进呈秉
 笔之际遂因而诬其素所不乐之人如此二事是也
 仁甫不审多采其说遂作正文书之其他纪载有可
 信者反为小字以疏其下殊无统纪遂令观者信之
 不疑极是害事昔王允之杀蔡邕也谓不可使佞臣
 执笔在幼主旁使吾党蒙讪议允之用心固自可诛
 然佞臣不可执笔则是不易之论
靖康初张邦昌僣位吕舜徒为其门下侍郎当时有言
卷六十二 第 46a 页 WYG0721-0701a.png
 他人不足惜只舜徒可惜者胡文定记其事云舜徒
 虽为邦昌官却能劝邦昌收回伪赦迎太后垂帘皆
 其力也其人云终是难分雪文定记此只到终是难
 分雪处便住更无他语问只如狄梁公在武后时当
 时若无梁公更害事曰梁公只是荐得张东之数人
 他已先死如梁公为周朝相舜徒为邦昌官皆不可
 以训伊川论平勃谓当以王陵为正是也如舜徒辈
 一生践履适遭变故不幸有此事今人合下便如此
卷六十二 第 46b 页 WYG0721-0701b.png
 却不得
天下不可谓之无人才如靖康建炎间未论士大夫只
 如盗贼中是有多少人宗泽在东京收拾得诸路豪
 杰甚多力请车驾至京图恢复只缘汪黄一力沮挠
 后既无粮食供应泽又死遂散而为盗非其本心自
 是当时不曾收拾得他致为饥寒所迫以苟旦夕之
 命后来诸将立功名者往往皆是此时招降底人所
 以成汤说万方有罪在予一人圣人见得意思直是
卷六十二 第 47a 页 WYG0721-0701c.png
 如此
宗忠简公薨其家人方入棺未敛军兵舆出大厅三日
 祭吊来哭不绝祭物满厅无数其得军情人心如此
问中兴诸相曰张魏公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全不
 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赵忠
 简却晓事有才好贤乐善处置得好而大义不甚分
 明李丞相大义分明极有才做事有终始本末昭然
 可晓只是中间粗不甚谨密此是他病然他纲领大
卷六十二 第 47b 页 WYG0721-0701d.png
 规模宏阔照管得始终本末才极大诸公皆不及只
 可惜太粗耳朱丞相秀水閒居录自誇其功太过以
 复辟之事皆由他做不公道又问吕颐浩曰这人粗
 胡乱一时閒得他用不足道
问魏公何故亦尝论列李丞相曰魏公初赴南京亦主
 汪黄后以其人之不足主也意思都转后居福州李
 公家于彼相得甚欢是时李公亦尝荐魏公曾惹言
 语又问魏公论李丞相章疏中有脩怨专杀等语似
卷六十二 第 48a 页 WYG0721-0702a.png
 指诛宋齐愈而言何故曰宋齐愈旧曾论李公来但
 他那罪过亦非小小刑杖断遣得了又曰当时议论
 自是一般好笑方召李丞相时颜岐之徒论列谓张
 邦昌金人所厚不宜疏远李纲金人所恶不宜再用
 幸而高宗语极好云如朕之立恐亦非金人所乐遂
 得命召不寝曰方南京建国时全无纪纲自李公入
 来整顿一番方略成个朝廷模样如僣窃及尝受伪
 命之臣方行诛窜死节之臣方行旌恤然李公亦以
卷六十二 第 48b 页 WYG0721-0702b.png
 此去位矣又曰便是天下事难得恰好是时恰恨撞
 著汪黄用事二人事事无能却会专杀如置马伸于
 死地陈东欧阳彻之死皆二人为之
问中兴贤相皆推赵忠简公何如曰看他做来做去亦
 只是王茂洪规模当时庙论大槩亦主和议使当国
 久未必不出于和但就和上却须有些计较如岁币
 称呼疆土之类不至一一听命如秦桧之样草草地
 和了后来秦没意智乃以不合沮挠和议为词贬之
卷六十二 第 49a 页 WYG0721-0702c.png
 却十分送个好题目与他问赵好处如何曰意思好
 又孜孜汲引善类但其行事亦有不强人意处如自
 平江再都建康张德远极费调护己自定叠了只因
 郦琼叛去德远罢相赵公再入忧虞过计遂决还都
 临安之策一夜起发自是不复都金陵矣
魏公初以何右丞荐为太常簿赵忠简为开封推官相
 得甚欢在围城中朝夕论讲济时之策魏公先达力
 相汲引遂除司勋员外郎一向超擢反在魏公上尝
卷六十二 第 49b 页 WYG0721-0702d.png
 论天下人材魏公剧谈秦桧之可用赵云此人得志
 吾辈安所措足耶魏公云且为国事计姑置吾人利
 害时赵公为左张公为右皆兼枢密院事忽报乌珠
 大举深入朝廷震怖时刘光世将重兵屯合肥魏公
 亲往视师因奏记曰此决非乌珠必刘豫遣其子侄
 麟猊来寇耳臣往在关西数与乌珠战熟其用兵利
 害今观此举决非其人魏公遂下令督战光世恐惧
 谋欲退师而南以与赵公平时有乡曲雅故遂私有
卷六十二 第 50a 页 WYG0721-0703a.png
 请于赵折彦质时知枢密院事复助之请遂径自枢
 府下文字令光世退师魏公闻之大怒下令曰敢有
 一人渡江即斩以徇光世闻之复驻军如故此事虽
 谓之曲在赵公可也己而拓皋大捷敌骑遂退魏公
 既还绝不言前功欲以安赵公与共国事也而二公
 门下士互相排抵魏公之人至有作为诗赋以嘲赵
 公者赵公之迹不安且有论之者遂去魏公独相乃
 力荐桧之为枢密使及郦琼叛于合肥吕安老死之
卷六十二 第 50b 页 WYG0721-0703b.png
 魏公之迹亦不安恳辞求去高宗问谁可代卿者魏
 公复荐赵公遂令魏公拟批召之既出桧之谓必荐
 已就閤子语良久魏公言不及之桧之色渐变未几
 中使传宣促进所拟文字魏公遂就坐作劄子封付
 中使桧之色变愈甚魏公遂上马去及赵公再相会
 之反谓之曰张德远直恁无廉耻弄坏得淮上事如
 此犹不知去及主上传宣来召相公方皇恐上马去
 赵公以为然后又数数谗间之赵公不能不信也又
卷六十二 第 51a 页 WYG0721-0703c.png
 如光世之罢实当于罪郦琼叛去岂不可举能者乃
 复以淮西之军付光世弄得都成私意初赵公极恶
 秦之为人不与通情及赵公为相秦为枢密使每事
 惟公之命是听久而赵公安之复深信之又荐之至
 与之并相并相之后复不敢专唯诺而已忽一日高
 宗怒唐晖赵公为之分解桧察上意恶晖逡巡发一
 语云如唐晖样人才也不难得又一日赵公奏恩平
 郡王乃建王之弟建王乃恩平之兄建州不过一郡
卷六十二 第 51b 页 WYG0721-0703d.png
 之地吴乃一大都会恐弟之封不宜压兄桧察见高
 宗以慈寿意主于恩平遂奏曰也不较此因此二事
 高宗深眷之又因力主和议赵公罢遂拜左相他言
 语不多只用两句那事都了赵公不知魏公之无他
 为桧所排得泉州是时魏公知福州二公相见因说
 及曩日之事赵公方知为桧所中相与太息而已
僩因问当初高宗若必不肯和乘国势稍振必成功曰
 也未知如何盖将骄惰不堪用僩问如张韩刘岳之
卷六十二 第 52a 页 WYG0721-0704a.png
 徒富贵已极如何责他死了宜其不可用若论数将
 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只是他犹欲向前厮杀
 先生曰便是如此有才者又有些毛病然亦上面人
 不能驾驭他若撞著周世宗赵太祖那里怕他驾驭
 起皆是名将缘上之举措无以服其心所谓得罪于
 巨室者也
问岳侯若做事何如张韩曰张韩所不及却是他识道
 理了又问岳侯以上者当时有谁曰次第无人
卷六十二 第 52b 页 WYG0721-0704b.png
岳飞恃才不自晦郭子仪晚节保身甚阘冗然当紧要
 处又不然单骑见虏云云飞作副枢便直是要去做
 张韩知其谋便只依违然便不做亦不免其用心如
 此直是忠勇也
岳太尉飞本是韩魏公家佃客每见韩家子弟必拜
刘信叔是时以孤军在顺昌乌珠来伐诸将皆欲走信
 叔曰不可我若走则金人必前拒我袭在后必无遗
 类若幸而得至江则诸将尽扼江上责我以擅弃归
卷六十二 第 53a 页 WYG0721-0704c.png
 之罪亦必尽杀我决无可生之理不若坚守此城与
 金人决胜负庶几死中可以求生也某尝说厮杀无
 巧妙只是死中求生两军相拄一边立得脚住不退
 即赢矣须是死中求生方胜也
问胡文定公与秦丞相厚善之故曰秦会之尝为密教
 翟公巽时知密州荐试宏词游定夫过密与之同饭
 于翟奇之后康侯问人才于定夫首以会之为对云
 其人类荀文若(又云无/事不会)京城破金欲立张邦昌执政
卷六十二 第 53b 页 WYG0721-0704d.png
 而下无敢有异议惟会之抗疏以为不可康侯亦义
 其所为力言于张德远诸公之前后会之自海上归
 与闻国政康侯属望尤切尝有书疏往来讲论国政
 康侯有词掖讲筵之召则会之荐也然其雅意坚不
 欲就是必已窥见其微隐有难处者故以老病辞后
 来会之做出大疏脱则康侯已谢世矣定夫之后及
 康侯诸子会之皆擢用之又曰此老当国却留意故
 家子弟往往被他牢笼出去多坠家声独胡明仲兄
卷六十二 第 54a 页 WYG0721-0705a.png
 弟却有树立终是不归附他尝问和仲先世遗文因
 曰先公议论好但只是行不得和仲曰闻之先人所
 以谓之好议论政以其可以措诸行事何故却行不
 得荅曰公不知便是六经也有说得行不得处此是
 这老子由中之言看来圣贤说话他只将做一件好
 底物事安顿在那里又曰此老千鬼百怪如不乐这
 人贬窜将去却与他通慇勤不绝一日忽招和仲饭
 意极拳拳比其还家则台章已下又送白金为赆(按/程)
卷六十二 第 54b 页 WYG0721-0705b.png
 (子山诸公在贬所俱有启/事谢其存问者皆此类也)如欲论去之人章疏多是
 自为以授言者做得甚好傅安道诸公往往认得如
 见弹洪庆善章曰此秦老笔也
秦太师与吕并相吕出甚所在秦一时换了台谏人物
 吕闻之不平有客告之云其党魁乃胡文定可逐去
 则秦不足虑吕如其言归而讽台谏论之秦争于上
 遂并论秦高宗欲罢其相令人行词当时秦所引皆
 是好人而立朝无过人皆不平行词者遂求御批以
卷六十二 第 55a 页 WYG0721-0705c.png
 疏其罪高宗遂批与之大略云其未相时说作相数
 月可以致治既相皆无所建明后来秦再相数年之
 后却奏过以为当初无过为人所谗遂行下词臣家
 索御批既得之则以纳于高宗其无礼不臣如此
因话及秦丞相问当时诸公皆入金渠何以全家得还
 曰此甚可疑当和亲时王伦自金至欲高宗屈膝中
 外愤怒秦老出有人榜云秦相公是细作
秦全是倚金胁太上每取旨时只是说过一日除周葵
卷六十二 第 55b 页 WYG0721-0705d.png
 作何官太上曰周葵为彼官未久且令在彼秦不应
 下来即批敕除之政府一人云适间上意未允秦曰
 此等事只是奏过便了遂除之
秦太师专政时张扶(或云/张柄)请乘副车吕愿中作秦
 城王气诗以献桧皆受不辞吕知静江府府有驿名
 秦城忽传言有王气吕作诗与僚属和之成册以献
 此见胡邦衡所作绍兴间被贬逐人事实序熊子复
 欲作一书纪其事从其子借之或云非邦衡所作又
卷六十二 第 56a 页 WYG0721-0706a.png
 曰私科举或云恐是愚弄天下之人指鹿为马之意
 汪圣锡云恐不如此只愚騃耳初时人以伊周誉桧
 末后人以舜禹誉桧桧亦受之大抵久执权柄与人
 结怨多才欲放下恐人害己故执守不放其初未必
 有邪心到后来渐渐生出皆是鄙夫患失之谋耳
其后因一僧与魏公生日秦相治之甚峻几逮及公又
 治赵相之子狱未成夜忽有一灯坠狱中其上书一
 反字明日狱具罪当斩秦桧不悦欲加族诛文字未
卷六十二 第 56b 页 WYG0721-0706b.png
 上桧死先生云若族赵相家当时连逮数十人做到
 这里自休不得其势须如曹操去
秦太师死高宗告杨郡王云朕今日始免得这膝裤中
 带匕首乃知高宗平日常防秦之为逆但到这田地
 匕首也如何使得
问秦相既死如何又却不更张复和亲曰自是高宗不
 肯当渠死后乃用沈该万俟卨魏道弼(又有/一人)此数人
 皆是当时说和亲者中外既知上意未几又下诏云
卷六十二 第 57a 页 WYG0721-0706c.png
 和议出于朕意故相秦桧只是赞成今桧既死闻中
 外颇多异论不可不戒约甚沮人心当初有一二件
 事皆不是如桧家既保全而专治其党士大夫遭桧
 贬窜者叙复甚缓渠死得甚好若更在甚可畏当时
 己欲杀赵丞相之家既加以反逆则牵联甚众见说
 有三十馀家皆当坐中外寒心高宗亦甚厌恶之但
 无如之何问所以至于如此者何故曰伊川云人主
 致危亡之道非一而逸欲为甚渠当初一面安排作
卷六十二 第 57b 页 WYG0721-0706d.png
 太平调度以奉高宗阴夺其权又挟金势以为重
胡邦衡尚号为有知识者一日以书与范伯达云某解
 得易魏公为作序解得春秋郑亿年为作序以为美
 事范荅书云易得魏公序甚好郑序春秋者不知是
 何人得非刘豫左相乎是此人时且请去之胡旧尝
 见李弥逊字似之亦一好前辈谓胡曰人生亦不解
 事事可称只做得一两节好便好胡后来丧名失节
 亦未必非斯言有以入之也
卷六十二 第 58a 页 WYG0721-0707a.png
问陈少南诗如何曰亦间有好处然疏又为之甚轻易
 秦桧居温州时陈尝为馆客后入经筵因讲公羊母
 以子贵之说为非是因论嫡妾之分是时太母还朝
 陈遂忤太上意安置惠州张宋卿于彼从之徽庙梓
 宫归郑后梓宫亦归邢后太上初聘亦随归及边以
 讣闻太母还秦桧欲以吉服迎吴才老时为礼官独
 以为不可谓须先以凶服迎梓宫归太上几年不见
 太母了不争此二三日奉安梓宫了却以吉服迎太
卷六十二 第 58b 页 WYG0721-0707b.png
 母归众礼官聚都堂皆从秦意吴独争之秦曰此不
 是公聚讼处即以吴出之先生又云公羊之说非是
 只有一嫡
汤思退事秦桧最久其无状皆亲学得故所为如此之
 乖
史丞相好荐人极不易然却有些笼络人意思不佳陈
 丞相较浑厚无这般意思又若贤否不辨者
王龟龄学也粗疏只是他天资高意思诚悫表里如一
卷六十二 第 59a 页 WYG0721-0707c.png
 所至州郡上下皆风动而今难得此等人
王詹事守泉初到任会七邑宰劝酒历告之以爱民之
 意出一绝云九重天子爱民深令尹宜怀恻怛心今
 日黄堂一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七邑宰皆为之感
 动其为政甚严而能以至诚感动人心故吏民无不
 畏爱去之日父老儿童攀辕者不计其数公亦为之
 垂泪至今泉人犹怀之如父母
汪端明少从学于焦先生汪既达时从杲老问禅怜焦
卷六十二 第 59b 页 WYG0721-0707d.png
 之老欲进之以禅因劝焦登径山见杲杲举寂然不
 动感而遂通焦曰和尚不可破句读书不契而归亦
 奇士也(焦名援字公路南京/人清修苦节之士)
汪圣锡日以亲师取友多识前言往行为事故其晚年
 德成行尊为世名卿
问陈亮可用否曰朝廷赏罚明此等人皆可用如辛幼
 安亦是一帅材但方其纵恣时更无一人敢道他略
 不警策之及至如今一坐坐了又更不问著便如终
卷六十二 第 60a 页 WYG0721-0708a.png
 废此人作帅亦有胜他人处但当明赏罚以用之耳
近世士大夫忧国忘家每言及国事辄感愤慷慨者惟
 于赵子直黄文叔见之耳
或言赵子直多疑先生曰诸公且言人因甚多疑鲁可
 几曰只是见不破尔
赵子直亦可谓忠臣然以宗社之大计言之亦有未是
 处不知何以见先帝
一日独侍坐先生忽颦蹙云赵丞相谪命似出胡纮问
卷六十二 第 60b 页 WYG0721-0708b.png
 胡纮不知曾识他否曰旧亦识之此人颇记得文字
 莆阳之政亦好但见朋友多说其狠愎某曰丞相前
 日之事做得都是否曰也有些不是处问所以不是
 处曰公他日当自见之先生又曰一时正人皆已出
 去今全无一好人在朝某曰郑溥之当时草赵丞相
 罢相词固好以某观之当时不做便乞出尤为奇特
 曰也不必如此但是后来既迁之后便出亦自好他
 却不合不肯出所以可疑若说教他不做便出亦无
卷六十二 第 61a 页 WYG0721-0708c.png
 此典故某曰且如富郑公缴遂国夫人之封以前亦
 何曾有此自富公既做后遂为例先生微笑而不荅
 某又问丞相秉轴首召先生入经筵命下士子相庆
 以为太平可致忽然一日报罢莫不惶惑窃议者云
 先生请早晚入经筵人主将不能堪便知先生不能
 久在君侧曰早晚入经筵非某之请是自来如此然
 某当时便教久在讲筵恐亦无益一日虽是两番入
 讲筵文字分明一一解注亦只讲过而已看来亦只
卷六十二 第 61b 页 WYG0721-0708d.png
 是文具
某小年见上一辈未说如何个个有气魄敢担当做事
 而今人个个都恁地衰无气魄也是气运使然
王侍郎普之弟某经兵火其乳母抱之走为一将官所
 得乳母自思为王氏乳母而失其子其罪大矣遂潜
 谋归计将此将官家兵器皆去其刃弓则断其弦自
 求一好马抱儿以逃追兵踵至匿于麦中如此者三
 四仅全儿达王家常见一僧说之僧今亦忘矣欲为
卷六十二 第 62a 页 WYG0721-0709a.png
  之传未果(以上语类/四十七条)
 诸公称号合立一条例差等如泰山海陵徂徕濂溪明
  道伊川横渠康节称先生(如云泰山/孙先生)公卿称谥(如云/王文)
  (正/公)无谥称爵(如云王/荆公)无爵称官(如云范/太史)程张门人及
  近世前辈亦如之其无官者称字(如云张/思叔)或兼以号
  举(如上蔡龟山衡/麓横浦之类)今人称郡姓名(如东莱/吕某)凡奸邪则
  直书姓名(如云章惇○荅/或人○文集)
 
卷六十二 第 62b 页 WYG0721-0709b.png
 
 
 
 
 
 
 
御纂朱子全书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