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八
卷四十八 第 1a 页 WYG0721-034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卷四十八
  性理七
   仁义 仁义礼智 仁义礼智信
 赵致道问仁义体用动静何如曰仁固为体义固为用
  然仁义各有体用各有动静自详细验之(以下论/仁义)
 仁义互为体用动静仁之体夲静而其用则流行不穷
  义之用夲动而其体则各止其所
卷四十八 第 1b 页 WYG0721-0346d.png
 义之严肃即是仁底收敛
 以仁属阳以义属阴仁主发动而言义主收敛而言若
  扬子云于仁也柔于义也刚又自是一义便是这物
  事不可一定名之看他用处如何
 先生荅叔重疑问曰仁体刚而用柔义体柔而用刚广
  请曰自太极之动言之则仁为刚而义为柔自一物
  中阴阳言之则仁之用柔义之用刚曰也是如此仁
  便有个流动发越之意然其用则慈柔义便有个商
卷四十八 第 2a 页 WYG0721-0347a.png
 量从宜之义然其用则决裂
仁义如阴阳只是一气阳是正长底气阴是方消底气
 仁便是方生底义义便是收回头底仁要之仁未能
 尽得道体道则平铺地散在里仁固未能尽得然仁
 却是足以该道之体若识得阳便识得阴识得仁便
 识得义识得一个便晓得其馀个
问义者仁之质曰义有裁制割断意是把定处便发出
 许多仁来如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把定处一日克
卷四十八 第 2b 页 WYG0721-0347b.png
 己复礼天下归仁便是流行处
问孟子以恻隐为仁之端羞恶为义之端周子曰爱曰
 仁宜曰义然以其存于心者而言则恻隐与爱固为
 仁心之发然羞恶乃就耻不义上反说而非直指义
 之端也宜字乃是就事物上说不知义在心上其体
 段如何曰义之在心乃是决裂果断者也
义如利刀相似都割断了许多牵绊
义字如一横剑相似凡事物到前便两分去君子义以
卷四十八 第 3a 页 WYG0721-0347c.png
 为质义以为上义不食也义弗乘也精义入神以致
 用也是此义十分精𤍨用便见也
仁言心之德便见得可包四者义言心之制却只是说
 义而已曰然
问心之德是就专言之统体上说爱之理是就偏言之
 一体上说虽言其体而用未尝不包在其中心之制
 是说义之主于中事之宜是说义之形于外合内外
 而言之也曰心之制亦是就义之全体处说事之宜
卷四十八 第 3b 页 WYG0721-0347d.png
 是就千条万绪各有所宜处说事之宜亦非是就在
 外之事说看甚么事来这里面便有个宜处这便是
 义又举伊川曰在物为理处物为义又曰义似一柄
 利刀看甚物来皆割得去非是刀之割物处是义只
 这刀便是义
天地只是一气便自分阴阳缘有阴阳二气相感化生
 万物故事物未尝无对天便对地生便对死语默动
 静皆然以其种如此故也所以四端只举仁义言亦
卷四十八 第 4a 页 WYG0721-0348a.png
 如阴阳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人之道曰仁与
 义
阴阳柔刚仁义看来当曰义与仁当以仁对阳仁若不
 是阳刚如何做得许多造化义虽刚却主于收敛仁
 却主于发舒这也是阳中之阴阴中之阳互藏其根
 之意且如今人用赏罚到赐与人自是无疑便做将
 去若是刑杀时便迟疑不肯果决这见得阳舒阴敛
 仁属阳义属阴处
卷四十八 第 4b 页 WYG0721-0348b.png
陈仲蔚问龟山说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
 为义仁便是体义便是用否曰仁只是流出来底义
 是合当做底如水流动处是仁流为江河汇为池沼
 便是义如恻隐之心便是仁爱父母爱兄弟爱乡党
 爱朋友故旧有许多等差便是义且如敬只是一个
 敬到敬君敬长敬贤便有许多般样礼也是如此如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这个便是礼其或七或五之不
 同便是义礼是理之节文义便是事之所宜处吕与
卷四十八 第 5a 页 WYG0721-0348c.png
 叔说天命之谓性云自斩而缌丧服异等而九族之
 情无所憾自王公至皂隶仪章异制而上下之分莫
 敢争自是天性合如此且如一堂有十房父子到得
 父各慈其子子各孝其父而人不嫌者自是合如此
 也其慈其孝这便是仁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便是
 义这个物事分不得流出来便是仁仁打一动义礼
 知便随在这里了不是要仁使时义却留在后面少
 閒放出来其实只是一个道理论著界分便有许多
卷四十八 第 5b 页 WYG0721-0348d.png
 分别(以上语类/十五条)
某尝谓天命之性流行发用见于日用之间无一息之
 不然无一物之不体其大端全体即所谓仁而于其
 閒事事物物莫不各有自然之分如方维上下定位
 不易豪釐之间不可差谬即所谓义立人之道不过
 二者而二者则初未尝相离也是以学者求仁精义
 亦未尝不相为用其求仁也克去己私以复天理初
 不外乎日用之间其精义也辨是非别可否亦不离
卷四十八 第 6a 页 WYG0721-0349a.png
 乎一念之际盖无适而非天理人心体用之实未可
 以差殊观也孟子告齐王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
 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呜呼此求仁之方
 也而精义之夲在焉孟子其可谓知言之要矣(荅江/元适)
问有子以孝弟为仁之夲孟子以事亲为仁事兄为义
 何也盖孔门论仁举体以该用即所谓专言之仁也
 孟子言仁必以其配即所谓偏言之者也事亲主乎
 爱而已义则爱之宜者也推其事亲者以事其长而
卷四十八 第 6b 页 WYG0721-0349b.png
 得其宜则仁之道行焉曰此说是(荅吴/伯丰)
知仁为爱之理则当知义为宜之理矣盖二者皆为未
 发之夲体而爱与宜者乃其用也今乃曰义者理之
 宜则以义为夲体之发也不几于仁内义外之失乎
 (荅姜/叔权)
义之所以能行却是仁之用处故学者须是此心常存
 方能审度事理如其不然则方寸之间自无主宰亦
 不复能审度可否而行所当行矣此孔门之学所以
卷四十八 第 7a 页 WYG0721-0349c.png
 必以求仁为先盖此万理之原万事之夲且要先识
 认得先存养得方有下手立脚处尔(荅李/元翰)
问有子以孝弟为仁之夲孟子分事亲从兄为仁义之
 实义主敬或主于事之宜也曰以宜为主敬在其中
 (荅林德久○以/上文集五条)
问仁义礼智体用之别曰自阴阳上看下来仁礼属阳
 义智属阴仁礼是用义智是体春夏是阳秋冬是阴
 只将仁义说则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若将
卷四十八 第 7b 页 WYG0721-0349d.png
 仁义礼智说则春仁也夏礼也秋义也冬智也仁礼
 是敷施出来底义是肃杀果断底智便是收藏底如
 人肚脏有许多事如何见得其智愈大其藏愈深正
 如易中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解者多以仁为柔以义为刚非
 也却是以仁为刚义为柔盖仁是个发出来了便硬
 而强义便是收敛向里底外面见之便柔(以下论仁/义礼智)
仁礼属阳属健义智属阴属顺问义则截然有定分有
卷四十八 第 8a 页 WYG0721-0350a.png
 收敛底意思自是属阴顺不知智如何解曰智更是
 截然更是收敛如知得是知得非知得便了更无作
 用不似仁义礼三者有作用智只是知得了便交付
 恻隐羞恶辞逊三者他那个更收敛得快
仁所以包三者盖义礼智皆是流动底物所以皆从仁
 上渐渐推出仁智元贞是终始之事这两头却重如
 坎与震是始万物终万物处艮则是中间接续处
味道问仁包义礼智恻隐包羞恶辞逊是非元包亨利
卷四十八 第 8b 页 WYG0721-0350b.png
 贞春包夏秋冬以五行言之不知木如何包得火金
 水曰木是生气有生气然后物可得而生若无生气
 则火金水皆无自而能生矣故木能包此三者
四端犹四德逐一言之则各自为界限分而言之则仁
 义又是一大界限故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如乾文
 言既曰四德又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
 也
正淳言性之四端迭为宾主然仁智其总统也恭而无
卷四十八 第 9a 页 WYG0721-0350c.png
 礼则劳是以礼为主也君子义以为质是以义为主
 也盖四德未尝相离遇事则迭见层出要在人默而
 识之曰说得是
仁字须兼义礼智看方看得出仁者仁之夲体礼者仁
 之节文义者仁之断制智者仁之分别犹春夏秋冬
 虽不同而同出于春春则生意之生也夏则生意之
 长也秋则生意之成冬则生意之藏也自四而两两
 而一则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故曰五行一阴阳阴阳
卷四十八 第 9b 页 WYG0721-0350d.png
 一太极又曰仁为四端之首而智则能成始而成终
 犹元为四德之长然元不生于元而生于贞盖天地
 之化不翕聚则不能发散也仁智交际之间乃万化
 之机轴此理循环不穷吻合无閒故不贞则无以为
 元也
礼者仁之发智者义之藏且以人之资质言之温厚者
 多谦逊通晓者多刻剥
恻隐之心头尾都是恻隐三者则头是恻隐尾是羞恶
卷四十八 第 10a 页 WYG0721-0351a.png
 辞逊是非若不是恻隐则三者都是死物盖恻隐是
 个头子羞恶辞逊是非便从这里发来
仁与礼自是有个发生底意思义与智自是有个收敛
 底意思(以上语类/十一条)
孝述见先生荅黄寺丞健顺仁义礼智之问云有分而
 言之者有合而言之者孝述于分而言者已随愚见
 陈于上矣复以合而言者求之窃意仁义礼智若以
 用言则有有为者有无为者故仁礼为健义智为顺
卷四十八 第 10b 页 WYG0721-0351b.png
 若论其所以为是四者之实则仁是人之不忍之心
 似有柔顺之意礼之品节一定而不可易似有阴静
 之意二者恐是健中有顺义之裁制方严似有刚断
 之意智之周流不滞似有阳动之意二者恐是顺中
 有健于此可见阴阳夲不相离之意不知是否曰当
 时之意恐谓分则为四合则为二耳然如所说又自
 是一意即所谓水阴根阳火阳根阴者(荅李/孝述)
性是太极浑然之体夲不可以名字言但其中含具万
卷四十八 第 11a 页 WYG0721-0351c.png
 理而纲理之大者有四故命之曰仁义礼智孔门未
 尝备言至孟子而始备言之者盖孔子时性善之理
 素明虽不详著其条而说自具至孟子时异端蜂起
 往往以性为不善孟子惧是理之不明而思有以明
 之苟但曰浑然全体则恐其如无星之秤无寸之尺
 终不足以晓天下于是别而言之界为四破而四端
 之说于是而立盖四端之未发也虽寂然不动而其
 中自有条理自有閒架不是儱侗都无一物所以外
卷四十八 第 11b 页 WYG0721-0351d.png
 边才感中间便应如赤子入井之事感则仁之理便
 应而恻隐之心于是乎形如过庙过朝之事感则礼
 之理便应而恭敬之心于是乎形盖由其中间众理
 浑具各各分明故外边所遇随感而应所以四端之
 发各有面貌之不同是以孟子析而为四以示学者
 使知浑然全体之中而粲然有条若此则性之善可
 知矣然四端之未发也所谓浑然全体无声臭之可
 言无形象之可见何以知其粲然有条如此盖是理
卷四十八 第 12a 页 WYG0721-0352a.png
 之可验乃依然就他发处验得凡物必有夲根性之
 理虽无形而端的之发最可验故由其恻隐所以必
 知其有仁由其羞恶所以必知其有义由其恭敬所
 以必知其有礼由其是非所以必知其有智使其夲
 无是理于内则何以有是端于外由其有是端于外
 所以必知有是理于内而不可诬也故孟子言乃若
 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是则孟子之言性
 善盖亦溯其情而逆知之耳仁义礼智既知得界限
卷四十八 第 12b 页 WYG0721-0352b.png
 分晓又须知四者之中仁义是个对立底关键盖仁
 仁也而礼则仁之著义义也而智则义之藏犹春夏
 秋冬虽为四时然春夏皆阳之属也秋冬皆阴之属
 也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
 人之道曰仁与义是知天地之道不两则不能以立
 故端虽有四而立之者则两耳仁义虽对立而成两
 然仁实贯通乎四者之中盖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
 四者故仁者仁之夲体礼者仁之节文义者仁之断
卷四十八 第 13a 页 WYG0721-0352c.png
 制智者仁之分别犹春夏秋冬虽不同而同出乎春
 春则春之生也夏则春之长也秋则春之成也冬则
 春之藏也自四而两自两而一则统之有宗会之有
 元矣故曰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是天地之理固
 然也仁包四端而智居四端之末者盖冬者藏也所
 以始万物而终万物者也智有藏之义焉有终始之
 义焉则恻隐羞恶恭敬是三者皆有可为之事而智
 则无事可为但分别其为是为非尔是以谓之藏也
卷四十八 第 13b 页 WYG0721-0352d.png
 又恻隐羞恶恭敬皆是一面底道理而是非则有两
 面既别其所是又别其所非是终始万物之象故仁
 为四端之首而智则能成始能成终犹元气虽四德
 之长然元不生于元而生于贞盖由天地之化不翕
 聚则不能发散理固然也仁智交际之间乃万化之
 机轴此理循环不穷吻合无閒程子所谓动静无端
 阴阳无始者此也(荅陈/器之)
问乾之四德以贞配冬无可疑人之四德以智配冬犹
卷四十八 第 14a 页 WYG0721-0353a.png
 未莹岂以一岁之功万物之成毕见于此如智之明
 辨者乎曰智主含藏分别有知觉而无运用冬之象
 也(荅廖子晦○以/上文集三条)
或问仁义礼智性之四德又添信字谓之五性如何曰
 信是诚实此四者实有是仁实有是义礼智皆然如
 五行之有土非土不足以载四者又如土于四时各
 寄王十八日或谓王于戊巳然季夏乃土之夲宫故
 尤王月令载中央土以此(以下论仁/义礼智信)
卷四十八 第 14b 页 WYG0721-0353b.png
问向蒙戒谕说仁意思云义礼智信上著不得又须见
 义礼智信上少不得方见得仁统五常之意大雅今
 以树为喻夫树之根固有生气然贯彻首尾岂可谓
 干与枝花与叶无生气也曰固然只如四时春为仁
 有个生意在夏则见其有个亨通意在秋则见其有
 个成实意在冬则见其有个贞固意在夏秋冬生意
 何尝息夲虽彫零生意则常存大抵天地间只一理
 随其到处分许多名字出来四者于五行各有配惟
卷四十八 第 15a 页 WYG0721-0353c.png
 信配土以见仁义礼智实有此理不是虚说又如乾
 四德元最重其次贞亦重以明终始之义非元则无
 以生非贞则无以终非终则无以为始不始则不能
 成终矣如此循环无穷此所谓大明终始也
穷理只就自家身上求之都无别物事只有个仁义礼
 智看如何千变万化也离这四个不得公且自看日
 用之间如何离得这四个如信者只是有此四者故
 谓之信信实也实是有此论其体则实是有仁义礼
卷四十八 第 15b 页 WYG0721-0353d.png
 智论其用则实是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更假伪不
 得试看天下岂有假做得仁假做得义假做得礼假
 做得智所以说信者以言其实有而非伪也(以上语/类三条)
界限之说亦是要见得五行之在性中各有体段要得
 分辨不杂不可说未感时都无分别感物后方有分
 别也观程先生冲漠无联一段可见矣(荅林/德久)
前书所论仁义礼智分属五行四时此是先儒旧说未
 可轻诋今者来书虽不及之然此大义也或恐前书
卷四十八 第 16a 页 WYG0721-0354a.png
 有所未尽不可不究其说盖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分
 阴分阳便是两物故阳为仁而阴为义然阴阳又各
 分而为二故阳之初为木为春为仁阳之盛为火为
 夏为礼阴之初为金为秋为义阴之极为水为冬为
 智盖仁之恻隐方自中出而礼之恭敬则已尽发于
 外义之羞恶方自外入而智之是非则已全伏于中
 故其象类如此非是假合附会若能默会于心便自
 可见元亨利贞其理亦然文言取类尤为明白非区
卷四十八 第 16b 页 WYG0721-0354b.png
 区今日之臆说也五行之中四者既各有所属而土
 居中宫为四行之地四时之主在人则为信为真实
 之义而为四德之地众善之主也(五声五色五味五/臭五藏五虫其分)
 (放/此)盖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
 见得则虽生于天地閒而不知所以为天地之理虽
 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故此一义
 切于吾身比前数段尤为要𦂳非但小小节目而已
 也(荅袁/机仲)
卷四十八 第 17a 页 WYG0721-0354c.png
程珙请曰论语多是说仁孟子却兼说仁义意者夫子
 说元气孟子说阴阳仁恐是体义恐是用先生曰孔
 孟之言有同有异固所当讲然今且当理会何者为
 仁何者为义晓此两字义理分明方于自己分上有
 用力处然后孔孟之言有同异处可得而论如其不
 晓自己分上元无工夫说得虽工何益于事且道如
 何说个仁义二字底道理大凡天之生物各付一性
 性非有物只是一个道理之在我者耳故性之所以
卷四十八 第 17b 页 WYG0721-0354d.png
 为体只是仁义礼智信五字天下道理不出于此韩
 文公云人之所以为性者五其说最为得之却为后
 世之言性者多杂佛老而言所以将性字作知觉心
 意看之非圣贤所说性字夲指也五者之中所谓信
 者是个真实无妄底道理如仁义礼智皆真实而无
 妄者也故信字更不须说只仁义礼智四字于中各
 有分别不可不辨盖仁则是个温和慈爱底道理义
 则是个断制裁割底道理礼则是个恭敬撙节底道
卷四十八 第 18a 页 WYG0721-0355a.png
 理智则是个分别是非底道理凡此四者具于人心
 乃是性之夲体方其未发漠然无形象之可见及其
 发而为用则仁者为恻隐义者为羞恶礼者为恭敬
 智者为是非随事发见各有苗脉不相殽乱所谓情
 也故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谓之端
 者犹有物在中而不可见必因其端绪发见于外然
 后可得而寻也盖一心之中仁义礼智各有界限而
卷四十八 第 18b 页 WYG0721-0355b.png
 其性情体用又自各有分别须是见得分明然后就
 此四者之中又自见得仁义两字是个大界限如天
 地造化四序流行而其实不过于一阴一阳而已于
 此见得分明然后就此又自见得仁字是个生底意
 思通贯周流于四者之中仁固仁之夲体也义则仁
 之断制也礼则仁之节文也智则仁之分别也正如
 春之生气贯彻四时春则生之生也夏则生之长也
 秋则生之收也冬则生之藏也故程子谓四德之元
卷四十八 第 19a 页 WYG0721-0355c.png
 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正谓此也
 孔子只言仁以其专言者言之也故但言仁而仁义
 礼智皆在其中孟子兼言义以其偏言者言之也然
 亦不是于孔子所言之外添入一个义字但于一理
 之中分别出来耳其又兼言礼智亦是如此盖礼又
 是仁之著智又是义之藏而仁之一字未尝不流行
 乎四者之中也若论体用亦有两说盖以仁存于心
 而义形于外言之则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而以仁
卷四十八 第 19b 页 WYG0721-0355d.png
 义相为体用若以仁对恻隐义对羞恶而言则就其
 一理之中又以未发已发相为体用若认得𤍨看得
 透则玲珑穿穴纵横颠倒无处不通而日用之间行
 著习察无不是著工夫处矣珙又请曰三代以前只
 是说中说极至孔门荅问说著便是仁何也先生曰
 说中说极今人多错会了他文义今亦未暇一一详
 说但至孔门方说仁字则是列圣相传到此方渐次
 说亲切处尔夫子所以贤于尧舜于此亦可见其一
卷四十八 第 20a 页 WYG0721-0356a.png
 端也(玉山讲义○以/上文集三条)
  诚 忠信 忠恕 恭敬
诚实理也亦诚悫也由汉以来专以诚悫言诚至程子
 乃以实理言后学皆弃诚悫之说不观中庸亦有言
 实理为诚处亦有言诚悫为诚处不可只以实为诚
 而以诚悫为非诚也(以下/论诚)
问性诚曰性是实诚是虚性是理底名诚是好处底名
 性譬如这扇子相似诚譬则这扇子做得好又曰五
卷四十八 第 20b 页 WYG0721-0356b.png
 峰曰诚者命之道乎中者性之道乎仁者心之道乎
 此语分得轻重虚实处却好某以为道字不若改做
 德字更亲切道字又较疏
先生问诸友诚敬二字如何分各举程子之说以对先
 生曰敬是不放肆底意思诚是不欺妄底意思
诚只是一个实敬只是一个畏
或问诚是体仁是用否曰理一也以其实有故谓之诚
 以其体言则有仁义礼智之实以其用言则有恻隐
卷四十八 第 21a 页 WYG0721-0356c.png
 羞恶恭敬是非之实故曰五常百行非诚非也盖无
 其实矣又安得有是名乎
或问专一可以至诚敬否曰诚与敬不同诚是实理是
 人前背后都恁地做一件事直是做到十分便是诚
 若只做得两三分说道今且谩恁地做恁地也得不
 恁地也得便是不诚敬是戒谨恐惧意
伊川言一心之谓诚尽心之谓忠某看忠有些子是诚
 之用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十分真实恁地便是诚若
卷四十八 第 21b 页 WYG0721-0356d.png
 有八九分恁地有一分不恁地便是夹杂些虚伪在
 内便是不诚忠便是尽心尽心亦是恁地便有些子
 是诚之用
一心之谓诚尽己之谓忠诚是实理自然如此此处却
 不曾带那动只恁地平放在这里忠却是处事待物
 见得却是向外说来
问无妄诚之道不欺则所以求诚否曰无妄者圣人也
 谓圣人为无妄则可谓圣人为不欺则不可又问此
卷四十八 第 22a 页 WYG0721-0357a.png
 正所谓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否曰然无妄是
 自然之诚不欺是著力去做底
味道问无妄之谓诚不欺其次也曰非无妄故能诚无
 妄便是诚无妄是四方八面都去得不欺犹是两个
 物事相对(以上语类/十一条)
问刘器之问诚之目于温公曰当自不妄语入此易所
 谓修辞立其诚也曰近之(荅程/允夫)
学者问曰遗书曰诚然后能敬未及诚时须敬而后能
卷四十八 第 22b 页 WYG0721-0357b.png
 诚学者如何便能诚恐不若专主于敬而后能诚也
 大时荅曰诚者天之道也而实然之理亦可以言诚
 敬道之成则圣人矣而整齐严肃亦可以言敬此两
 事者皆学者所当用力也曰敬是竦然如有所畏之
 意诚是真实无妄之名意思不同诚而后能敬者意
 诚而后心正也敬而后能诚者意虽未诚而能常若
 有畏则当不敢自欺而进于诚矣此程子之意也问
 者略见此意而不能达之于言荅者却荅不著(荅胡/季随)
卷四十八 第 23a 页 WYG0721-0357c.png
问吕氏谓诚者理之实然曰诚之为言实也然经传用
 之各有所指不可一槩论也如吕氏此说即周子所
 谓诚者圣人之夲盖指实理而言之者也如周子所
 谓圣诚而已矣即中庸所谓天下至诚者指人之实
 有此理者而言也温公所谓诚即大学所谓诚其意
 者指人之实其心而不自欺者言也(荅或/人)
问程子曰无妄之谓诚不欺其次矣无妄是圣人之诚
 不欺是学者之诚如何曰程子此段似是名理之言
卷四十八 第 23b 页 WYG0721-0357d.png
 不为人之等差而发也(荅程允夫○以/上文集四条)
忠自里面发出信是就事上说忠是要尽自家这个心
 信是要尽自家这个道理(以下论/忠信)
实心便是学者之关中河内必先有此而后可以有为
 若无此则若存若亡而已乌能有得乎有诸己之谓
 信意正谓此
信者忠之验忠只是尽已因见于事而信又见得忠如
 此
卷四十八 第 24a 页 WYG0721-0358a.png
忠信只是一事但是发于心而自尽则为忠验于理而
 不违则为信忠是信之夲信是忠之发
忠信只是一事而相为内外始终夲末有于己为忠见
 于物为信做一事说也得做两事说也得
问忠是人心实理于事父谓之孝处朋友谓之信独于
 事君谓之忠何也曰父母兄弟朋友皆是分义相亲
 至于事君则分际甚严人每若有不得已之意非有
 出于中心之诚者故圣人以事君尽忠言之又问忠
卷四十八 第 24b 页 WYG0721-0358b.png
 与诚如何曰忠与诚皆是实理一心之谓诚尽心之
 谓忠诚是心之夲主忠又诚之用处用者只是心中
 微见得用
或问学者尽己之忠如何比得圣人至诚不息曰只是
 这一个物但有精粗众人有众人底忠学者有学者
 底忠贤者有贤者底忠圣人有圣人底忠众人只是
 朴实头不欺瞒人亦谓之忠直卿云己字便是至诚
 字尽字便是不息字至诚便是维天之命不息便是
卷四十八 第 25a 页 WYG0721-0358c.png
 于穆不已
文振问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曰忠信只是一理自
 中心发出来便是忠著实便是信谓与人说话时说
 到底见得恁地了若说一半不肯说尽便是不忠有
 这事说这事无这事便说无便是信只是一个理自
 其发于心谓之忠验于事谓之信又文振说发己自
 尽为忠循物无违为信发己自尽便是尽己循物无
 违譬如香炉只唤做香炉桌只唤做桌便著实不背
卷四十八 第 25b 页 WYG0721-0358d.png
 了若以香炉为桌桌为香炉便是背了他便是不著
 实
问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信既是实先生前又说道
 忠是实心不知如何分别曰忠是就心上说信是指
 事上说如今人要做一件事是忠做出在外是信如
 今人问火之性是如何向他说热便是忠火性是热
 便是信心之所发既实则见于事上皆是实若中心
 不实则见于事上便不实所谓不诚无物若心不实
卷四十八 第 26a 页 WYG0721-0359a.png
 发出来更有甚么物事
问发己自尽为忠何以不言反己曰若言反己是全不
 见用处如何接得下句来推发此心更无馀蕴便是
 忠处信自在其中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
 此便是不忠循体事物而无所乖违是之谓信后来
 伊川往往见此说尚晦故更云尽己之谓忠以实之
 谓信便是稳当分明
问明道伊川以忠信为表里内外何也曰尽己之谓忠
卷四十八 第 26b 页 WYG0721-0359b.png
 见于事而为信将彼己看亦得发于我而自尽者忠
 也他人见得便是信问莫只是一事否曰只是一个
 道理问有说信字又不说忠字如何曰便兼表里而
 言问有说忠字而不说信字如何曰信非忠不能忠
 则必信矣又曰且如这事自家见得十分只向人说
 三分不说那七分便是不信如何是循物无违有人
 问今日在甚处来便合向他说在大中寺来故程先
 生曰一心之谓诚尽心之谓忠存于中之谓孚见于
卷四十八 第 27a 页 WYG0721-0359c.png
 事之谓信
问尽物之谓信尽物只是循物无违意否曰是(以上语/类十二)
 (条/)
问先生曰忠信一理但所从言之异耳友恭窃谓忠信
 一理而于己言忠于物言信者尽己则主心而言物
 则主理而言故尽己之心为忠循物之理为信虽内
 外之不同要之皆诚于我耳曰心理不可以彼己分
 以理为事可也循物无违非谓循物之理但言此物
卷四十八 第 27b 页 WYG0721-0359d.png
 则循于此物之实而无所违则是所谓信耳(荅潘/恭叔)
问一心之谓诚尽心之谓忠其分如何又谓忠天道也
 其与尽心之义同否曰一心之谓诚专以体言尽心
 之谓忠是当体之用忠天道也对恕之推已而言正
 指尽心之义(荅吕子约○以/上文集二条)
程子说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忠也便是实理流行乾道
 变化各正性命恕也便是实理及物守约问恁地说
 又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之忠恕相似曰只是一
卷四十八 第 28a 页 WYG0721-0360a.png
 个忠恕岂有二分圣人与常人忠恕也不甚相远又
 曰尽己不是说尽吾身之实理自尽便是实理(此处/切恐)
 (有脱/误)若有些子未尽处便是不实如欲为孝虽有七
 分孝只中閒有三分未尽固是不实虽有九分孝只
 略略有一分未尽亦是不实(以下论/忠恕)
主于内为忠见于外为恕忠是无一豪自欺处恕是称
 物平施处
说忠恕先生以手向自己是忠却翻此手向外是恕
卷四十八 第 28b 页 WYG0721-0360b.png
忠只是一个忠做出百千万个恕来
中心为忠如心为恕此语见周礼疏
问如心为恕曰如比也比自家心推将去仁之与恕只
 争些子自然底是仁比而推之便是恕
刘问忠恕曰忠即是实理忠则一理恕则万殊如维天
 之命于穆不已亦只以这实理流行发生万物牛得
 之为牛马得之而为马草木得之而为草木(以上语/类七条)
张无垢云恕由忠而生忠所以责己也知己之难克然
卷四十八 第 29a 页 WYG0721-0360c.png
 后知天下之未见性者不可深罪也又曰知一己之
 难克而知天下皆可恕之人愚谓恕由忠生明道谢
 子侯子盖尝言之然其为说与此不相似也若曰知
 一己之难克而知天下皆可恕之人则是以己之私
 待人也恕之为义夲不如此正蒙曰以责人之心责
 己则尽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以众人望人则
 易从此则物我一致各务循理而无违矣圣贤之言
 自有准则所谓以人治人者虽曰以众人望人然而
卷四十八 第 29b 页 WYG0721-0360d.png
 必曰道不远人则所以为众人者亦有道矣以己不
 能克其私而并容他人使之成其恶则是相率而禽
 兽也其为不忠不恕孰大于是(张无垢中/庸解辨)
问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施与用不知如何分曰恕
 之所施施其爱耳不恕则虽有爱而不能及人也(荅/潘)
 (子/善)
问程子以忠为天道恕为人道莫是谓忠者圣人之在
 己与天同运而恕者所以待人之道否曰圣人处巳
卷四十八 第 30a 页 WYG0721-0361a.png
 待人亦无二理天人之别但以体用之殊耳(荅严/时亨)
恕说亦佳但大学絜矩常在格物之后盖须理明心正
 则吾之所欲所不欲莫不皆得其正然后推以及物
 则其处物亦莫不皆得其正而无物我之间如其不
 然而以私已自便之心为主又欲以是而及人则人
 道不立而驱一世以为姑息苟且之场矣(荅黄/商伯)
问近看得忠恕只是体用其体则纯亦不已其用则塞
 乎天地其体则实然不易其用则廓然大通然体用
卷四十八 第 30b 页 WYG0721-0361b.png
 一源而不可析也故程子谓看忠恕二字自见相为
 用处而夫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曰此说甚善(荅吕子/约○以)
 (上文集/五条)
问仁敬曰上蔡以来以敬为小不足言须加仁字在上
 其实敬不须言仁敬则仁在其中矣(以下论/恭敬)
恭主容敬主事有事著心做不易其心而为之是敬恭
 形于外敬主于中自诚身而言则恭较𦂳自行事而
 言则敬为切
卷四十八 第 31a 页 WYG0721-0361c.png
初学则不如敬之切成德则不如恭之安敬是主事然
 专言则又如脩已以敬敬以直内只偏言是主事恭
 是容貌上说
因言恭敬二字如忠信或云敬主于中者也恭发于外
 者也曰凡言发于外比似主于中者较大盖必充积
 盛满而后发于外则发于外者岂不如主于中者然
 主于中者却是夲不可不知
问恭与敬如何曰恭是主容貌而言(貌曰恭/手容恭)敬是主事
卷四十八 第 31b 页 WYG0721-0361d.png
 而言(执事敬/事思敬)问敬如何是主事而言曰而今做一件
 事须是专心在上面方得不道是不好事而今若读
 论语心又在孟子上如何理会得若做这一件事心
 又在那事永做不得又曰敬是畏底意思又曰若有
 事时则此心便即专在这一事上无事则此心湛然
 又曰恭是谨敬是畏庄是严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
 是庄于这处使不得若以临下则须是庄临之以庄
 则敬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以上语/类五条)
卷四十八 第 32a 页 WYG0721-0362a.png
问恭敬二字语孟之言多矣如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
 礼居处恭执事敬行己也恭事上也敬责难于君谓
 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伊川先生言发于外者谓之
 恭有诸中者谓之敬盖恭敬只一理表里之言以此
 意解语孟之言似不契莫是有轻重否曰恭主容敬
 主事自学者而言则恭不如敬之力自成德而言则
 敬不如恭之安(荅连/嵩卿)
详考从上圣贤以及程氏之说论下学处莫不以正衣
卷四十八 第 32b 页 WYG0721-0362b.png
 冠肃容貌为先盖必如此然后心得所存而不流于
 邪僻易所谓闲邪存其诚程氏所谓制之于外所以
 养其中者此也但不可一向溺于仪章器数之末耳
 (荅吕/伯恭)
问某承先生诲以持敬自求病痛是气衰不能胜其怠
 惰如头容欲直手容欲恭则时或不能即此便是持
 敬不纯私意已行矣今遂欲一一如礼则力困实做
 不得不知但存之于心而四体则少宽之终可以有
卷四十八 第 33a 页 WYG0721-0362c.png
  得而无害于敬否曰心无不敬则四体自然收敛不
  待著意安排而四体亦自舒适矣著意安排则难久
  而生病矣(荅朱飞卿○以/上文集三条)
 
 
 
 
 
卷四十八 第 33b 页 WYG0721-0362d.png
 
 
 
 
 
 
 
御纂朱子全书卷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