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七
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721-03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卷四十七
  性理六
   仁
 或问诚是浑然不动仁是此理流出否曰自性言之仁
  亦未是流出但其生动之理包得四者
 得此生意以有生然后有礼智义信以先后言之则仁
  为先以大小言之则仁为大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721-0325b.png
 今日要识得仁之意思是如何圣贤说仁处最多那边
  如彼说这边如此说文义各不同看得个意思定了
  将圣贤星散说体看处处皆是这意思初不相背始
  得集注说爱之理心之德爱是恻隐恻隐是情其理
  则谓之仁心之德德又只是爱谓之心之德却是爱
  之夲柄人之所以为人其理则天地之理其气则天
  地之气理无迹不可见故于气观之要识仁之意思
  是一个浑然温和之气其气则天地阳春之气其理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721-0326a.png
 则天地生物之心今只就人身己上看有这意思是
 如何才有这意思便自恁地好便不恁地乾燥将此
 意看圣贤许多说仁处都只是这意告颜子以克己
 复礼克去己私以复于礼自然都是这意思这不是
 待人旋安排自是合下都是这个浑全流行物事此
 意思才无私意閒隔便自见得人与己一物与己一
 公道自流行须是如此看孔门弟子所问都只是问
 做工夫若是仁之体段意思也各各自理会得了今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721-0326b.png
 却是这个未曾理会得如何说要做工夫且如程先
 生云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上云四德之元犹
 五常之仁恰似有一个小小底仁有一个大大底仁
 偏言则一事是小小底仁只做得仁之一事专言则
 包四者是大大底仁又是包得礼义智底若如此说
 是有两样仁不知仁只是一个虽是偏言那许多道
 理也都在里面虽是专言那许多道理也都在里面
 致道云如春是生物之时已包得夏长秋成冬藏意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721-0326c.png
 思在曰春是生物之时到夏秋冬也只是这气流注
 去但春则是方始生荣意思到夏便是结里定了是
 这生意到后只渐老了贺孙曰如温和之气固是见
 得仁若就包四者意思看便自然有节文自然得宜
 自然明辨曰然
仁流行到那田地时义处便成义礼智处便成礼智且
 如万物收藏何尝休了都有生意在里面如榖种桃
 仁杏仁之类种著便生不是死物所以名之曰仁见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721-0326d.png
 得都是生意如春是生物夏是生物之盛秋是生意
 渐渐收敛冬是生意收藏又曰春夏是行进去秋冬
 是退后去正如人呵气呵出时便热吸入时便冷
百行万善固是都合著力然如何件件去理会得百行
 万善总于五常五常又总于仁所以孔孟只教人求
 仁求仁只是主敬求放心若能如此道理便在这里
或问存得此心便是仁曰且要存得此心不为私欲所
 胜遇事每每著精神照管不可随物流去须要𦂳𦂳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721-0327a.png
 守著若常存得此心应事接物虽不中不远思虑纷
 扰于中都是不能存此心此心不存合视处也不知
 视合听处也不知听或问莫在于敬否曰敬非别是
 一事常唤醒此心便是人每日只鹘鹘突突过了心
 都不曾收拾得在里面又曰仁虽似有刚直意毕竟
 夲是个温和之物但出来发用时有许多般须得是
 非辞逊断制三者方成仁之事及至事定三者各退
 仁仍旧温和缘是他夲性如此人但见有是非节文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721-0327b.png
 断制却谓都是仁之夲意则非也春夲温和故能生
 物所以说仁为春
或曰存得此心即便是仁曰此句甚好但下面说合于
 心者为之不合于心者勿为却又从义上去了不干
 仁事今且只以孟子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便见得仁
 义之别盖仁是此心之德才存得此心即无不仁如
 说克己复礼亦只是要得私欲去后此心常存耳未
 说到行处也才说合于心者行之便侵过义人路底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721-0327c.png
 界分矣然义之所以能行却是仁之用处学者须是
 此心常存方能审度事理而行其所当行也此孔孟
 之学所以必以求仁为先盖此是万理之原万事之
 夲且要先识认得先存养得方有下手立脚处耳
耳之德聪目之德明心之德仁且将这意去思量体认
 ○将爱之理在自家心上自体认思量便见得仁○
 仁是个温和柔软底物事老子说柔弱者生之徒坚
 强者死之徒见得自是看石头上如何种物事出蔼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721-0327d.png
 乎若春阳之温汎乎若醴酒之醇此是形容仁底意
 思○当来得于天者只是个仁所以为心之全体却
 自仁中分四界子一界子上是仁之仁一界子是仁
 之义一界子是仁之礼一界子是仁之智一个物事
 四脚撑在里面惟仁兼统之心里只有此四物万物
 万事皆自此出○天之春夏秋冬最分晓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虽分四时然生意未尝不贯纵雪霜之惨
 亦是生意○以生字说仁生自是上一节事当来天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721-0328a.png
 地生我底意我而今须要自体认得○试自看一个
 物坚硬如顽石成甚物事此便是不仁○试自看温
 和柔软时如何此所以孝弟为仁之夲若如顽石更
 下种不得俗说硬心肠可以见硬心肠如何可以与
 他说话○恻隐羞恶辞逊是非都是两意恻是初头
 子隐是痛羞是羞己之恶恶是恶人之恶辞在我逊
 在彼是非自分明○才仁便生出礼所以仁配春礼
 配夏义是裁制到得智便了所以配秋配冬○既认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721-0328b.png
 得仁如此分明到得做工夫须是克己复礼出门如
 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方是做
 工夫处
周明作问仁曰圣贤说话有说自然道理处如仁人心
 是也有说做工夫处如克己复礼是也
熟底是仁生底是恕自然底是仁勉强底是恕无计较
 无睹当底是仁有计较有睹当底是恕
前辈教人求仁只说是渊深温粹义理饱足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721-0328c.png
仁是爱底道理公是仁底道理故公则仁仁则爱
周明作谓私欲去则为仁曰谓私欲去后仁之体见则
 可谓私欲去后便为仁则不可譬如日月之光云雾
 蔽之固是不见若谓云雾去则便指为日月亦不可
 如水亦然沙石杂之固非水之夲然然沙石去后自
 有所谓水者不可便谓无沙无石为水也
余正叔谓无私欲是仁曰谓之无私欲然后仁则可谓
 无私便是仁则不可盖惟无私欲而后仁始见如无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721-0328d.png
 所壅底而后水方行方叔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
 仁曰无私是仁之前事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之
 后事惟无私然后仁惟仁然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要在二者/之閒识得)毕竟仁是甚模样欲晓得仁名义须并义
 礼智三字看欲真个见得仁底模样须是从克己复
 礼做工夫去(今人说仁如糖皆道是甜不/曾吃著不知甜是甚滋味)圣人都不
 说破在学者以身体之而已矣
仁字说得广处是全体恻隐慈爱底是说他夲相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721-0329a.png
仁是根恻隐是萌芽亲亲仁民爱物便是推广到枝叶
 处
问先生荅湖湘学者书以爱字言仁如何曰缘上蔡说
 得觉字太重便相似说禅问龟山却推恻隐二字曰
 龟山言万物与我为一(云云/)说亦太宽问此还是仁
 之体否曰此不是仁之体却是仁之量仁者固能觉
 谓觉为仁不可仁者固能与万物为一谓万物为一
 为仁亦不可譬如说屋不论屋是木做柱竹做壁却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721-0329b.png
 只说屋如此大容得许多物如万物为一只是说得
 仁之量(因举禅语是说/得量边事云云)
问程门以知觉言仁克斋记乃不取何也曰仁离爱不
 得上蔡诸公不把爱做仁他见伊川言博爱非仁也
 仁是性爱是情伊川也不是道爱不是仁若当初有
 人会问必说道爱是仁之情仁是爱之性如此方分
 晓惜门人只领那意便专以知觉言之于爱之说若
 将浼焉遂蹉过仁地位去说将仁更无安顿处见孺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721-0329c.png
 子匍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处见得亲切
 圣贤言仁皆从这处说又问知觉亦有生意曰固是
 将知觉说来冷了觉在知上却多只些小搭在仁边
 仁是和底意然添一句又成一重须自看得便都理
 会得
湖南学者说仁旧来都是深空说出一片顷见王日休
 解孟子云麒麟者狮子也仁夲是恻隐温厚底物事
 却被他们说得抬虚打险眉努眼却似说麒麟做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721-0329d.png
 狮子有吞伏百兽之状盖自知觉之说起之(麒麟不/食生肉)
 (不食生草狮子则/百兽闻之而脑裂)
爱之理是偏言则一事心之德是专言则包四者故合
 而言之则四者皆心之德而仁为之主分而言之则
 仁是爱之理义是宜之理礼是恭敬辞逊之理知是
 分别是非之理也
仁者爱之理是将仁来分作四段看仁便是爱之理至
 于爱人爱物皆是此理义便是宜之理礼便是恭敬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721-0330a.png
 之理智便是分别是非之理理不可见因其爱与宜
 恭敬与是非而知有仁义礼智之理在其中乃所谓
 心之德乃是仁能包四者便是流行处所谓保合太
 和是也仁是个生理若是不仁便死了人未尝不仁
 只是为私欲所昏才克己复礼仁依旧在直卿曰私
 欲不是别有个私欲只心之偏处便是汪正甫问三
 仕三巳不为仁管仲又却称仁是如何曰三仕三巳
 是独自底管仲出来毕竟是做得仁之功且如一个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721-0330b.png
 人坐亡立化有一个人仗节死义毕竟还仗节死义
 底是坐亡立化济得甚事㬊亚夫问杀身成仁求生
 仁曰求生毕竟是心不安理当死即得杀身身虽
 死而理即在亚夫云要将言仁处类聚看曰若如此
 便是赶缚得急却不好只依次序看若理会得一段
 了相似忘却忽又理会一段觉见得意思转好
或问仁者心之德曰义礼智皆心之所有仁则浑然分
 而言之仁主乎爱合而言之包是三者或问仁有生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721-0330c.png
 意如何曰只此生意心是活物必有此心乃能知辞
 逊必有此心乃能知羞恶必有此心乃能知是非此
 心不生又乌能辞逊羞恶是非且如春之生物也至
 于夏之长则是生者长秋之遂亦是生者遂冬之成
 亦是生者成也百榖之熟方及七八分若斩断其根
 则生者丧矣其榖亦只得七八分若生者不丧须及
 十分收而藏之生者似息矣只明年种之又复有生
 诸子问仁不同而今曰爱之理云者克己复礼亦只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721-0330d.png
 要存得此爱非以克己复礼是仁友其士之仁者事
 其大夫之贤者亦只是要见得此爱其馀皆然
问爱之理心之德曰理便是性缘里面有这爱之理所
 以发出来无不爱程子曰心如榖种其生之性乃仁
 也生之性便是爱之理也
公之为仁公不可与仁比并看公只是无私才无私这
 仁便流行程先生云惟公为近之却不是近似之近
 才公仁便在此故云近犹云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不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721-0331a.png
 是道在先后上只知先后便近于道如去其壅塞则
 水自流通水之流通却不是去壅塞底物事做出来
 水自是元有只被塞了才除了塞便流仁自是元有
 只被私意隔了才克去己私做底便是仁贺孙云公
 是仁之体仁是理曰不用恁地说徒然不分晓只是
 要无私无私则理无或蔽今人喜也是私喜怒也是私
 怒哀也是私哀惧也是私惧爱也是私爱恶也是私
 恶欲也是私欲苟能克去己私廓然大公则喜是公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721-0331b.png
 喜怒是公怒哀惧爱恶欲莫非公矣此处煞系利害
 颜子所受于夫子只是克己复礼为仁读书最忌以
 巳见去说但欲合已见不知非夲来旨意须是且就
 他头说说教分明有不通处却以己意较量
胡五峰云人有不仁心无不仁此说极好人有私欲遮
 障了不见这仁然心中仁依旧只在如日月夲是光
 明虽被云遮光明依旧在里又如水被泥土塞了所
 以不流然水性之流依旧只在所以克己复礼为仁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721-0331c.png
 只是克了私欲仁依旧只在那里譬如一个镜夲自
 光明只缘尘都昏了若磨去尘光明只在
问遗书中取医家言仁又一段云医家以不识痛痒为
 不仁又以不知觉不认义理为不仁又却从知觉上
 说曰觉是觉于理问与上蔡说同异曰异上蔡说觉
 才见此心耳问南轩云上蔡说觉与佛家不同如何
 曰上蔡云自此心中流出与佛亦不大段异今说知
 痛痒能知觉皆好只是说得第二节说得用须当看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721-0331d.png
 如何识痛痒血脉从何而出知觉从何而至某云若
 不究见原夲却是不见理只说得气曰然伊川言榖
 种之性一段最好
问如何是满腔子皆恻隐之心曰腔只是此身里虚处
 问莫是人生来恻隐之心具足否曰如今也恁地看
 事有个不稳处便自觉不稳这便是恻隐之心林择
 之尝说人七尺之躯一个针剳著便痛问吾身固如
 此处事物亦然否曰此心应物不穷若事事物物尝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0721-0332a.png
 是这个心便是仁若有一事不如此便是这一处不
 仁了问夲心依旧在否曰如今未要理会在不在论
 著理来他自是在那里只是这一处不恁地便是这
 一处不在了如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忽然有一乡人
 自不服化称王称霸便是这一处无君君也只在那
 里然而他靠不得不可道是天理只在那里自家这
 私欲放行不妨王信伯在馆中范伯达问人须是天
 下物物皆归吾仁王指窗棂问范曰此窗还归仁否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0721-0332b.png
 范默然某见之当荅曰此窗不归仁何故不打坏了
 如人处事但个个处得是便是事事归仁且如窗也
 要糊得在那里教好不成没巴鼻打坏了问仁者以
 万物为一体如事至物来皆有以处之如事物未至
 不可得而体者如何曰只是不在这里然此理也在
 这里若来时便以此处之
问恻隐之心如何包得四端曰恻隐便是初动时羞恶
 是非恭敬亦须是这个先动一动了方会恁地只于
卷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0721-0332c.png
 动处便见譬如四时若不是有春生之气夏来长个
 甚么秋时又把甚收冬时又把甚藏
元者乃天地生物之端易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
 坤元万物资生乃知元者天地生物之端倪也元者
 生意在亨则生意之长在利则生意之遂在贞则生
 意之成若言仁便是这意思仁夲生意乃恻隐之心
 也苟伤著这生意则恻隐之心便发若羞恶也是仁
 去那义上发若辞逊也是仁去那礼上发若是非也
卷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0721-0332d.png
 是仁去那智上发若不仁之人安得更有义礼智
问程子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仁也如何以此便谓之
 仁曰亦是仁也若能到私欲净尽天理流行处皆可
 谓之仁如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能如是则仁亦在其
 中如克己复礼亦是仁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
 祭亦是仁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亦是仁看从那路
 入但从一路入做到极处皆是仁
大率把捉不定皆是不仁问曰心之夲体湛然虚明无
卷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0721-0333a.png
 一豪私欲之累则心德未尝不存矣把捉不定则为
 私欲所乱是心外驰而其德亡矣曰如公所言则是
 把捉不定故谓之不仁今此但曰皆是不仁乃是言
 惟其不仁所以致把捉不定也
问周子窗前草不除去即是谓生意与自家一般曰他
 也只是偶然见与自家意思相契又问横渠驴鸣是
 天机自动意思曰固是但也是偶然见他如此如谓
 草与自家意一般木叶便不与自家意思一般乎如
卷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0721-0333b.png
 驴鸣与自家呼唤一般马鸣却便不与自家一般乎
 问程子观天地生物气象也是如此曰他也只是偶
 然见如此便说出来示人而今不成只管去守看生
 物气象问观鸡雏可以观仁此则须有意谓是生意
 初发见处曰只是为他皮壳尚薄可观大鸡非不可
 以观仁但为他皮壳粗了
必大曰子厚闻皇子生喜甚见饥殍食便不美者正淳
 尝云与人同休戚陆子寿曰此主张题目耳先生问
卷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0721-0333c.png
 曾致思否对曰皆是均气同体惟在我者至公无私
 故能无閒断而与之同休戚也曰固是如此然亦只
 说得一截如此说时真是主张题目实不曾识得今
 土木何尝有私然与他物不相管人则元有此心故
 至公无私便都管摄之无閒断也
仁便藏在恻隐之心里面仁便是那骨子到得成就得
 数件事了一件事上自是一个仁便是那业处
仁之包四德犹冢宰之统六官
卷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0721-0333d.png
思虑方萌持守得定便是仁如思虑方萌错了便是贼
 其仁当施为时错了便是贼其礼当收敛时错了便
 是贼其义当贞静时错了便是贼其智凡物皆有个
 如此道理
春为一岁之首由是而为夏为秋为冬皆自此生出所
 以谓仁包四德者只缘四个是一个只是三个元却
 有元之元元之亨元之利元之贞又有亨之元利之
 元贞之元晓得此意则仁包四者尤明白了
卷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0721-0334a.png
问伊川云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曰物之初生其夲未远
 固好看及干成叶茂便不好看如赤子入井时恻隐
 怵惕之心只些子仁见得时却好看到得发政施仁
 其仁固广便看不见得何处是仁
问遗书谓切脉可以体仁莫是心诚求之之意否曰还
 是切脉底是仁那脉是仁曰切脉是仁曰若如此则
 当切脉时又用著个意思去体仁复问蜚卿曰仲思
 所说如何曰以伯羽观之恐是观鸡雏之意曰如何
卷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0721-0334b.png
 曰鸡雏便是仁也曰切脉体仁又如何曰脉是那血
 气周流切脉则便可以见仁曰然恐只是恁地脉理
 贯通乎一身仁之理亦是恁地又问鸡雏如何是仁
 道夫曰先生尝谓初与嫩底便是曰如此看较分明
 盖当是时饮啄自如未有所谓争斗侵陵之患者只
 此便是仁也
问公只是仁底道理仁却是个流动发生底道理故公
 而以人体之方谓之仁否曰此便是难说公而以人
卷四十七 第 19a 页 WYG0721-0334c.png
 体之此一句夲微有病然若真个晓得方知这一句
 说得好所以程先生又曰公近仁盖这个仁便在这
 人字上你元自有这仁合下便带得来只为不公所
 以蔽塞了不出来若能公仁便流行譬如沟中水被
 沙土罨靸壅塞了故水不流若能担去沙土罨靸水
 便流矣又非是去外面别担水来放沟中是沟中元
 有此水只是被物事壅遏了去其壅塞水便流行如
 克己复礼为仁所谓克己复礼者去其私而已矣能
卷四十七 第 19b 页 WYG0721-0334d.png
 去其私则天理便自流行不是克己了又别讨个天
 理来放在里面也故曰公近仁又问公所以能恕所
 以能爱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爱是仁之发处恕
 是推其爱之之心以及物否曰如公所言亦非不是
 只是自是凑合不著都无滋味若道理只是如此看
 又更做甚么所以只见不长进正缘看那物事没滋
 味又问莫是带那上文公字说否曰然恕与爱夲皆
 出于仁然非公则安能恕安能爱又问爱只是合下
卷四十七 第 20a 页 WYG0721-0335a.png
 发处便爱未有以及物在恕则方能推已以及物否
 曰仁之发处自是爱恕是推那爱底爱是恕之所推
 者若不是恕去推那爱也不能及物也不能亲亲仁
 民爱物只是自爱而已若里面元无那爱又只推个
 甚么如开沟相似是里面元有这水所以开著便有
 水来若里面元无此水如何会开著便有水若不是
 去开沟纵有此水也如何得他流出来爱水也开之
 者恕也
卷四十七 第 20b 页 WYG0721-0335b.png
问仁之道只消道一公字公是仁之理公而以人体之
 故曰仁窃谓仁是夲有之理公是克己工夫到处公
 所以能仁所谓公而以人体之者若曰己私既尽只
 就人身上看便是仁体犹骨也如体物不可遗之体
 贞者事之干之类非体认之体也曰公是仁之方法
 人是仁之材料有此人方有此仁盖有形气便具此
 生理若无私意间隔则人身上全体皆是仁如无此
 形质则生意都不凑泊他所谓体者便作体认之体
卷四十七 第 21a 页 WYG0721-0335c.png
 亦不妨体认者是将此身去里面体察如中庸体群
 臣之体也
仁之名不从公来乃是从人来故曰公而以人体之则
 为仁
公而以人体之为仁仁是人心所固有之理公则仁私
 则不仁未可便以公为仁须是体之以人方是仁公
 恕爱皆所以言仁者也公在仁之前恕与爱在仁之
 后公则能仁仁则能爱能恕故也
卷四十七 第 21b 页 WYG0721-0335d.png
或问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施与用如何分别曰恕
 之所施施其爱尔不恕则虽有爱而不能及人也
问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施与用何以别曰施是从
 这里流出用是就事说推已为恕恕是从己流出去
 及那物爱是才调恁地爱如水恕如水之流又问先
 生谓爱如水恕如水之流淳退而思有所未合窃谓
 仁如水爱如水之润恕如水之流不审如何曰说得
 好昨日说过了
卷四十七 第 22a 页 WYG0721-0336a.png
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施用两字移动全不得这般
 处惟有孔孟能如此下自荀杨诸人便不能便可移
 易昔有言尽已之谓忠尽物之谓恕伊川言尽物只
 可言信推已之谓恕盖恕是推已只可言施如此等
 处极当细看
问谢显道初见明道自负该博史书尽卷不遗一字明
 道曰贤却记得许多可谓玩物丧志谢闻此言汗流
 浃背面发赤明道曰即此是恻隐之心夫为师问所
卷四十七 第 22b 页 WYG0721-0336b.png
 折难而愧形于颜色与恻隐之心似不相属明道乃
 云尔者何也曰此问却要啇量且何不曰羞恶之心
 而谓之恻隐之心诸公试各以己意言之黎季成对
 曰此恐是识痛痒底道理先生未以为然次日复以
 此请问先生曰只是谢显道闻明道之言动一动为
 他闻言而动便是好处却不可言学者必欲其动且
 如恻隐羞恶辞逊是非不是四件物合下都有偏言
 则一事总言则包四者触其一则心皆随之言恻隐
卷四十七 第 23a 页 WYG0721-0336c.png
 之心则羞恶辞逊是非在其中矣
赵共父问天体物而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也以见
 物物各有天理事事皆有仁曰然天体在物上仁体
 在事上犹言天体于物仁体于事夲是言物以天为
 体事以仁为体缘须著从上说故如此下语致道问
 与体物而不可遗一般否曰然曰先生易解将干事
 说曰干事犹言为事之干体物犹言为物之体共父
 问下文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而非仁也曰
卷四十七 第 23b 页 WYG0721-0336d.png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然须得仁以为骨子
问敦笃虚静者仁之夲曰敦笃虚静是为仁之夲(以上/语类)
 (四十/九条)
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
 心以为心者也故语心之德虽其总摄贯通无所不
 备然一言以蔽之则曰仁而已矣请试详之盖天地
 之心其德有四曰元亨利贞而元无不统其运行焉
 则为春夏秋冬之序而春生之气无所不通故人之
卷四十七 第 24a 页 WYG0721-0337a.png
 为心其德亦有四曰仁义礼智而仁无不包其发用
 焉则为爱恭宜别之情而恻隐之心无所不贯故论
 天地之心者则曰乾元坤元则四德之体用不待悉
 数而足论人心之妙者则曰仁人心也则四德之体
 用亦不待遍举而该盖仁之为道乃天地生物之心
 即物而在情之未发而此体已具情之既发而其用
 不穷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夲莫不在
 是此孔门之教所以必使学者汲汲于求仁也其言
卷四十七 第 24b 页 WYG0721-0337b.png
 有曰克己复礼为仁言能克去己私复乎天理则此
 心之体无不在而此心之用无不行也又曰居处恭
 执事敬与人忠则亦所以存此心也又曰事亲孝事
 兄弟及物恕则亦所以行此心也又曰求仁得仁则
 以让国而逃諌伐而饿为能不失乎此心也又曰杀
 身成仁则以欲甚于生恶甚于死而能不害乎此心
 也此心何心也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
 然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者也或曰若子
卷四十七 第 25a 页 WYG0721-0337c.png
 之言则程子所谓爱情仁性不可以爱为仁者非与
 曰不然程子之所诃以爱之发而名仁者也吾之所
 论以爱之理而名仁者也盖所谓情性者虽其分域
 之不同然其脉络之通各有攸属者则曷尝判然离
 绝而不相管哉吾方病夫学者诵程子之言而不求
 其意遂至于判然离爱而言仁故特论此以发明其
 遗意而子顾以为异乎程子之说不亦误哉或曰程
 氏之徒言仁多矣盖有谓爱非仁而以万物与我为
卷四十七 第 25b 页 WYG0721-0337d.png
 一为仁之体者矣亦有谓爱非仁而以心有知觉释
 仁之名者矣今子之言若是然则彼皆非与曰彼谓
 物我为一者可以见仁之无不爱矣而非仁之所以
 为体之真也彼谓心有知觉者可以见仁之包乎智
 矣而非仁之所以得名之实也观孔子荅子贡博施
 济众之问与程子所谓觉不可以训仁者则可见矣
 子尚安得复以此而论仁哉抑汎言同体者使人含
 糊昏缓而无警切之功其弊或至于认物为己者有
卷四十七 第 26a 页 WYG0721-0338a.png
 之矣专言知觉者使人张皇迫躁而无沈潜之味其
 弊或至于认欲为理者有之矣一忘一助二者盖胥
 失之而知觉之云者于圣门所示乐山能守之气象
 尤不相似子尚安得复以此而论仁哉因并记其语
 作仁说(仁/说)
程子言仁夲末甚备今撮其大要不过数言盖曰仁者
 生之性也而爱其情也孝弟其用也公者所以体仁
 犹言克己复礼为仁也学者于前三言者可以识仁
卷四十七 第 26b 页 WYG0721-0338b.png
 之名义于后一言者可以知其用力之方矣今不深
 考其夲末指意之所在但见其分别性情之异便谓
 爱之与仁了无干涉见其以公为近仁便谓直指仁
 体最为深切殊不知仁乃性之德而爱之夲因其性
 之有仁是以其情能爱(义礼智亦性之德也义恶之/夲礼逊之夲智知之夲因性)
 (有义故情能恶因性有礼故情能/逊因性有智故情能知亦若此尔)但或蔽于有我之
 私则不能尽其体用之妙惟克己复礼廓然大公然
 后此体浑全此用昭著动静夲末血脉贯通尔程子
卷四十七 第 27a 页 WYG0721-0338c.png
 之言意盖如此非谓爱之与仁了无干涉也(此说前/书言之)
 (已详今请复以两言决之如某之说则性发为情情/根于性未有无性之情无情之性各为一物而不相)
 (管摄二说得/失此亦可见)非谓公之一字便是直指仁体也(细观/来谕)
 (所谓公天下而无物我之私则其爱无不溥矣不知/此两句甚处是直指仁体处若以爱无不溥为仁之)
 (体则陷于以情为性之失高明之见必不至此若以/公天下而无物我之私便为仁体则恐所谓公者漠)
 (然无情但如虚空木石虽其同体之物尚不能有以/相爱况能无所不溥乎然则此两句中初未尝有一)
 (字说著仁体须知仁是夲有之性生物之心惟公为/能体之非因公而后有也故曰公而以人体之故为)
 (仁细看此语却是人字/里面带得仁字过来)由汉以来以爱言仁之弊正
卷四十七 第 27b 页 WYG0721-0338d.png
 为不察性情之辨而遂以情为性尔今欲矫其弊反
 使仁字汎然无所归宿而性情遂至于不相管可谓
 矫枉过直是亦枉而已矣其弊将使学者终日言仁
 而实未尝识其名义且又并与天地之心性情之德
 而昧焉窃谓程子之意必不如此(荅张钦夫/论仁说)
再读别纸所示三条窃意高明虽已灼知旧说之非而
 此所论者差之豪忽之閒或亦未必深察也谨复论
 之广仲引孟子先知先觉以明上蔡心有知觉之说
卷四十七 第 28a 页 WYG0721-0339a.png
 己自不伦其谓知此觉此亦未知指何为说要之大
 夲既差勿论可也今观所示乃直以此为仁则是以
 知此觉此为知仁觉仁也仁夲吾心之德又将谁使
 知之而觉之耶若据孟子夲文则程子释之已详矣
 曰知是知此事(知此事当/如此也)觉是觉此理(知此事之所/以当如此之)
 (理/也)意已分明不必更求玄妙且其意与上蔡之意亦
 初无干涉也上蔡所谓知觉正谓知寒暖饱饥之类
 尔推而至于酬酢佑神亦只是此知觉无别物也但
卷四十七 第 28b 页 WYG0721-0339b.png
 所用有小大尔然此亦只是智之发用处但惟仁者
 为能兼之故谓仁者心有知觉则可谓心有知觉谓
 之仁则不可盖仁者心有知觉乃以仁包四者之用
 而言犹云仁者知所羞恶辞让云尔若曰心有知觉
 谓之仁则仁之所以得名初不为此也今不究其所
 以得名之故乃指其所兼者便为仁体正如言仁者
 必有勇有德者必有言岂可遂以勇为仁言为德哉
 今伯逢必欲以觉为仁尊兄既非之矣至于论知觉
卷四十七 第 29a 页 WYG0721-0339c.png
 之浅深又未免證成其说则非某之所敢知也至于
 伯逢又谓上蔡之意自有精神得其精神则天地之
 用皆我之用矣此说甚高甚妙然既未尝识其名义
 又不论其实下功处而欲骤语其精神此所以立意
 愈高为说愈妙而反之于身愈无根夲可据之地也
 所谓天地之用即我之用殆亦其传闻想像如此尔
 实未尝到此地位也(荅张钦夫/论仁说)
类聚孔孟言仁处以求夫仁之说程子为人之意可谓
卷四十七 第 29b 页 WYG0721-0339d.png
 深切然专一如此用功却恐不免长欲速好径之心
 滋入耳出口之弊亦不可不察也大抵二先生之前
 学者全不知有仁字凡圣贤说仁处不过只作爱字
 看了自二先生以来学者始知理会仁字不敢只作
 爱说然其流复不免有弊者盖专务说仁而于操存
 涵泳之功不免有所忽略故无复优柔厌饫之味克
 己复礼之实不但其蔽也愚而已而又一向离了爱
 字悬空揣摸既无真实见处故其为说恍惚惊怪弊
卷四十七 第 30a 页 WYG0721-0340a.png
 病百端殆反不若全不知有仁字而只作爱字看却
 之为愈也某窃尝谓若实欲求仁固莫若力行之近
 但不学以明之则有擿埴冥行之患故其蔽愚若主
 敬致知交相为助则自无此蔽矣若且欲晓得仁之
 名义则又不若且将爱字推求若见得仁之所以爱
 而爱之所以不能尽仁则仁之名义意思瞭然在目
 矣初不必求之于恍惚有无之閒也(荅张/敬夫)
细看言仁序云虽欲竭力以为仁而善之不明其弊有
卷四十七 第 30b 页 WYG0721-0340b.png
 不可胜言者此数句似未安为仁固是须当明善然
 仁字主意不如此所以孔子每以仁智对言之也近
 年说得仁字与智字都无分别故于令尹子文陈文
 子事说得差殊气象浅迫全与圣人语意不相似观
 此序文意思首尾恐亦未免此病(荅张/敬夫)
以爱论仁犹升高自下尚可因此附近推求庶其得之
 若如近日之说则道近求远一向没交涉矣此区区
 所以妄为前日之论而不自知其偏也至谓类聚言
卷四十七 第 31a 页 WYG0721-0340c.png
 仁亦恐有病者正为近日学者厌烦就简避迂求捷
 此风已盛方且日趋于险薄若又更为此以导之恐
 益长其计获欲速之心方寸愈见促迫纷扰而反陷
 于不仁耳然却不思所类诸说其中下学上达之方
 盖已无所不具苟能深玩而力行之则又安有此弊
 (荅张/敬夫)
己私既克则廓然大公与天地万物血脉贯通爱之理
 得于内而其用形于外天地之间无一物之非吾仁
卷四十七 第 31b 页 WYG0721-0340d.png
 矣此亦其理之夲具于吾性者而非强为之也(此数/句亦)
 (未/安)盖己私既克则廓然大公皇皇四达而仁之体无
 所蔽矣夫理无蔽则天地万物血脉贯通而仁之用
 无不周矣然则所谓爱之理者乃吾夲性之所有特
 以廓然大公而后在非因廓然大公而后有也以血
 脉贯通而后达非以血脉贯通而后存也今此数句
 有少差紊更乞详之爱之之理便是仁若无天地万
 物此理亦无亏欠于此识得仁体然后天地万物血
卷四十七 第 32a 页 WYG0721-0341a.png
 脉贯通而用无不周者可得而言矣盖此理夲甚约
 今便将天地万物夹杂说却鹘突了夫子荅子贡博
 施济众之问正如此也更以复见天地之心之说观
 之亦可见盖一阳复处便是天地之心完全自足非
 有待于外也又如濂溪所云与自家意思一般者若
 如今说便只说得一般两字而所谓自家意思者却
 如何见得耶(荅张/钦夫)
视天下无一物之非仁此亦可疑盖谓视天下无一物
卷四十七 第 32b 页 WYG0721-0341b.png
 不在吾仁中则可谓物皆吾仁则不可盖物自是物
 仁自是心如何视物为心耶(荅张/钦夫)
仁字之义孟子言心该贯体用统性情而合言之也程
 子言性剖析疑似分体用而对言之也(荅吕/伯恭)
某所谓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为心此
 虽出于一时之臆见然窃自谓正发明得天人无閒
 断处稍似精密若看得破则见仁字与心字浑然一
 体之中自有分别豪釐有辨之际却不破碎(荅何/叔京)
卷四十七 第 33a 页 WYG0721-0341c.png
仁无不统故恻隐无不通此正是体用不相离之妙若
 仁无不统而恻隐有不通则体大用小体圆用偏矣
 观谢子为程子所难直得面赤汗下是乃所谓羞恶
 之心者而程子指之曰只此便是恻隐之心则可见
 矣(荅何/叔京)
知觉言仁程子已明言其非盖以知觉言仁只说得仁
 之用而犹有所未尽不若爱字却说得仁之用平正
 周遍也(荅何/叔京)
卷四十七 第 33b 页 WYG0721-0341d.png
人之夲心无有不仁但既汨于物欲而失之便须用功
 亲切方可复得其夲心之仁故前书有仁是用功亲
 切之效之说以今观之只说得下一截心是夲来完
 全之物又却只说得上一截然则两语非有病但不
 圆耳若云心是通贯始终之物仁是心体夲来之妙
 汨于物欲则虽有是心而失其夲然之妙惟用功亲
 切者为能复之如此则庶几近之矣孟子之言固是
 浑然然人未尝无是心而或至于不仁只是失其夲
卷四十七 第 34a 页 WYG0721-0342a.png
 心之妙而然耳然则仁字心字亦须略有分别始得
 记得李先生说孟子言仁人心也不是将心训仁字
 此说最有味(荅何/叔京)
所谕恻隐似非出于觉者此语甚佳但所谓觉之一字
 未必不佳者鄙意亦非以觉为不佳但谓工夫用力
 处在敬而不在觉耳上蔡云敬是常惺惺法此言得
 之但不免有便以惺惺为仁之意此则未稳当耳(荅/游)
 (诚/之)
卷四十七 第 34b 页 WYG0721-0342b.png
孟子论仁虽有恻隐人心之殊程子于此亦有偏言专
 言之别然若实于恻隐之偏言处识得此人心专言
 者其全体便可见今只为于此认得不真故不能有
 以识其全体乃欲广大其言以想象而包笼之不知
 言愈广大而意愈不亲切也程子之言惟榖种一条
 最为亲切而非以公便为仁者亦甚缜密今乃反皆
 不认而必以易传偏旁赞叹之言为直解字义则不
 惟不识仁亦错看了易传矣(荅吕/子约)
卷四十七 第 35a 页 WYG0721-0342c.png
仁字固不可专以发用言然却须识得此是个能发用
 底道理始得不然此字便无义理训释不得矣且如
 元者善之长便是万物资始之端能发用底夲体不
 可将仁之夲体做一物又将发用底别做一物也(荅/吕)
 (子/约)
仁之为义须以一意一理求得方就上面说得无不通
 贯底道理如其不然即是所谓儱侗真如颟顸佛性
 而仁之一字遂无下落矣(荅吕/子约)
卷四十七 第 35b 页 WYG0721-0342d.png
所疑荷批诲今皆已释然盖仁者心有知觉谓知觉为
 仁则不可知觉却属智也理一而分殊爱有差等殊
 与差等品节之却属礼施之无不得宜却属义义也
 礼也智也皆仁也惟仁可以包夫三者然所以得名
 各有界分须索分别不然混杂为一孰为仁孰为义
 孰为智曰仁字之说甚善要之须将仁义礼智作一
 处看交相参照方见疆界分明而疆界分明之中却
 自有贯通总摄处是乃所谓仁包四者之实也近年
卷四十七 第 36a 页 WYG0721-0343a.png
 学者专说仁字而于三者不复致思所以含胡溟涬
 动以仁包四者为言而实不识其所以包四者之果
 何物也今得尊兄精思明辨如此学者益有赖矣(荅/石)
 (子/重)
切脉观鸡之说固佳然方切脉观鸡之际便有许多曲
 折则一心二用自相妨夺非惟仁不可见而脉之浮
 沈缓急鸡之形色意态皆有所不暇观矣窃意此语
 但因切脉而见血气之周流因观鸡雏而见生意之
卷四十七 第 36b 页 WYG0721-0343b.png
 呈露故即此指以示人如引医家手足顽痹之语举
 周子不去庭草之事皆此意尔(荅林/择之)
仁字须是就一事上见统体之全就统体处见一事之
 实方始活络无滞碍处(荅王/子合)
须知所谓心之德者即程先生榖种之说所谓爱之理
 者则正所谓仁是未发之爱爱是已发之仁耳只以
 此意推之更不须外边添入道理反混杂得无分晓
 处若如此处认得仁字即不妨与天地万物同体若
卷四十七 第 37a 页 WYG0721-0343c.png
 不会得而便将天地万物同体为仁却转见无交涉
 矣(荅周/舜弼)
所示教引巧言令色刚毅木讷两条以为圣人所以开
 示为仁之方使人自得者某犹窃有疑焉而前书亦
 未及论也盖此两语正是圣人教人实下工夫防患
 立心之一术果能戒巧令务敦朴则心不恣纵而于
 仁为近矣非徒使之由是而知仁也大抵向来之说
 皆是苦心极力要识仁字故其说愈巧而气象愈薄
卷四十七 第 37b 页 WYG0721-0343d.png
 近日究观圣门垂教之意却是要人躬行实践直内
 胜私使轻浮刻薄贵我贱物之态潜消于冥冥之中
 而吾之夲心浑厚慈良公平正大之体常存而不失
 便是仁处其用功著力随人浅深各有次第要之须
 是力行久熟实到此地方能知此意味盖非可以想
 象臆度而知亦不待想象臆度而知也(荅吴/晦叔)
自性言之仁字亦未流出但是其生动之理包得四者
 其实与诚字所指不同须更辨得分明始得(荅郑/子上)
卷四十七 第 38a 页 WYG0721-0344a.png
问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李公前所问盖以仁字纯就
 生人之类而言某谓人字不当如此说而李公以为
 先生说𦂳要在人字上今承批教复未之然某请毕
 愚见而折衷焉窃谓此段之意人字只是指吾此身
 而言与中庸言仁者人也之人自不同不必重看𦂳
 要却在体字上盖仁者心之德主性情宰万事夲是
 吾身至亲至切底物公只是仁之理专言公则只虚
 空说著理而不见其切于己故必以身体之然后我
卷四十七 第 38b 页 WYG0721-0344b.png
 与理合而谓之仁亦犹孟子合而言之道也然公果
 如之何而体如之何而谓之仁亦不过克尽己私至
 于此心豁然莹净光洁彻表里纯是天理之公生生
 无閒断则天地生物之意常存故其寂而未发惺惺
 不昧如一元之德昭融于地中之复无一事一物不
 涵在吾生理之中其随感而动也恻然有隐如春阳
 发达于地上之豫无一事非此理之贯无一物非此
 生意之所被矣此体公之所以为仁所以能恕所以
卷四十七 第 39a 页 WYG0721-0344c.png
 能爱虽或为义为礼为智为信无所往而不通也不
 审是否曰此说得之不然则如释氏之舍身饲虎虽
 公而不仁矣(荅陈/安卿)
问吕氏孟子恻隐说云盖实伤吾心非譬之也然后知
 天下皆吾体生物之心皆吾心彼伤则我伤非谋虑
 所及非勉强所能此所谓皆吾体皆吾心者亦只是
 以同一理言之否曰非但同理亦同气也(荅陈/安卿)
公则无情仁则有爱公字属理仁字属人克己复礼不
卷四十七 第 39b 页 WYG0721-0344d.png
 容一豪之私岂非公乎亲亲仁民而无一物之不爱
 岂非仁乎以此推之意亦可见(荅杨/仲思)
问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云云/)絅谓偏言一事仁之用
 也专言四者仁之体也仁之用莫若爱仁之体则爱
 有所不能尽必包四者论之而后仁之体可见曰仁
 之一事乃所以包四者不可离其一事而别求兼四
 者之仁也(荅邓/卫老)
问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也曰仁者心之德犹言润者水
卷四十七 第 40a 页 WYG0721-0345a.png
 之德燥者火之德爱之理犹言木之根水之源试以
 此意思之(荅曾/择之)
所谓心无私欲即是仁之全体亦是也但须识得此处
 便有夲来生意融融泄泄气象乃为得之耳颜子不
 改其乐是他工夫到后自有乐处与贫富贵贱了不
 相关自是改他不得仁智乐寿亦是工夫到此自然
 有此效验(荅林/德久)
问观孔子言仁如告颜子以克己复礼所以为仁之机
卷四十七 第 40b 页 WYG0721-0345b.png
 殆若发露而无馀蕴至孟子论仁虽尝指人心而言
 然其意使人自恻隐之心推之要其有归多主于爱
 之一辞虽所以指示于人者岂不精切而确实然不
 似圣人之言仁广大浑全而使人自得于精思力行
 之馀也意者孟子适当夫好战嗜杀人之时为救焚
 拯溺之计不可不自夫受病之所而药之与曰程子
 曰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
 者恻隐之类偏言之也克己之类专言之也然即此
卷四十七 第 41a 页 WYG0721-0345c.png
 一事便包四者盖亦非二物也故论语集注中云仁
 者心之德爱之理也此言极有味可更思之不可谓
 孟子之言不如孔子之周遍孟子亦有专言之者仁
 人心是也孔子亦有偏言之者爱人是也又谓孟子
 以世人好杀而言恻隐尤非也孔子虽不以义对仁
 然每以智对仁更宜思之(荅欧阳/希逊)
遗书论孝弟为仁之夲及仁性也孝弟用也处及博爱
 之谓仁又荅心如榖种之说但看此三段更以前圣
卷四十七 第 41b 页 WYG0721-0345d.png
 贤之言参之则自见无所疑恻隐不能贯三者向见
 何兄亦深以为疑竟不能决此不难晓更熟看孟子
 不忍人之心一章及外书中明道说谢子玩物丧志
 之说则亦自分明矣(荅或/人)
问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生所得以为心者其体则
 通天地而贯万物其理则包四端而统万善盖专一
 心之全德而为性情之主即所谓乾坤之元者也故
 于此语其名义则以其冲融涵育温粹浑厚当生生
卷四十七 第 42a 页 WYG0721-0346a.png
  而不死因谓之仁人惟己私蔽之是以生道息而天
  理隔遂顽然不识痛痒而为忍人人之所以体乎仁
  者必此身私欲净尽廓然无以蔽其所得天地生物
  之体其中真诚恳恻蔼然万物之春意常存彻表彻
  里彻巨彻细彻终彻始浑是天理流行无一处不匝
  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贯于一元之气流行无间断
  乃可以当浑然之全体而无愧若一处稍有病痛一
  微细事照管不到一顷刻稍有閒断则此意便私私
卷四十七 第 42b 页 WYG0721-0346b.png
  意行而生道息理便不流通便是顽麻绝爱处乌得
  浑全是仁如人之一身浑是血气周流便是纯无病
  人才一指血脉不到便是顽麻不仁处颜子三月不
  违仁三月之后则微有少违然当下便觉融化依然
  复不见其违焉窃意三月之内浑是中心安仁底气
  象三月之后便是勉而中否曰中后又不须勉但久
  则又不免于有违耳(荅陈安卿○以上/文集三十二条)
御纂朱子全书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