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九
卷三十九 第 1a 页 WYG0721-01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卷三十九
  礼三
   祭
 余正父谓士大夫不得祭始祖此天子诸侯之礼若士
  大夫当祭则自古无明文又云大夫自无太祖先生
  因举春秋如单氏尹氏王朝之大夫自上世至后世
  皆不变其初来姓号则必有太祖又如季氏之徒世
卷三十九 第 1b 页 WYG0721-0169b.png
  世不改其号则亦必有太祖余正父谓此春秋时自
  是世卿不由天子都没理会先生云非独是春秋时
  如诗里说南仲太祖太师皇父南仲是文王时人到
  宣王时为太祖不知古者世禄不世官之说如何(以/下)
  (士祭/世数)
 问祭礼曰古礼难行且依温公择其可行者行之祭土
  地只用韩公所编(祇一/位)祭祖自高祖而下如伊川所
  论古者祇祭考妣温公祭自曾祖而下伊川以高祖
卷三十九 第 2a 页 WYG0721-0170a.png
 有服所当祭今见于遗书者甚详此古礼所无创自
 伊川所以使人尽孝敬追远之义
伊川时祭止于高祖高祖而上则于立春设二位统祭
 之而不用主此说是也却又云祖又岂可厌多苟其
 可知者无远近多少须当尽祭之疑是初时未曾讨
 论故有此说(以上语/类三条)
程子之言以为高祖有服不可不祭虽七庙五庙亦止
 于高祖虽三庙一庙以至祭寝亦必及于高祖但有
卷三十九 第 2b 页 WYG0721-0170b.png
 疏数之不同耳疑此最为得祭祀之本意今以祭法
 考之虽未见祭必及高祖之文然有月祭享尝之别
 则古者祭祀以远近为疏数亦可见矣礼家又言大
 夫有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此则可为立三庙
 而祭及高祖之验(荅汪尚书论/家庙○文集)
问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官师一庙若
 只是一庙只祭得父母更不及祖矣无乃不尽人情
 曰位卑则流泽浅其理自然如此文蔚曰今虽士庶
卷三十九 第 3a 页 WYG0721-0170c.png
 人家亦祭三代如此却是违礼曰虽祭三代却无庙
 亦不可谓之僭古之所谓庙者其体面甚大皆是门
 堂寝室胜如所居之宫非如今人但以室为之(以下/士庙)
古命士得立家庙家庙之制内立寝庙中立正庙外立
 门四面墙围之非命士止祭于堂上只祭考妣伊川
 谓无贵贱皆祭自高祖而下但祭有丰杀疏数不同
 庙向南坐皆东向伊川于此不审乃云庙皆东向祖
 先位面东其制非是古人所以庙面东向坐者盖户
卷三十九 第 3b 页 WYG0721-0170d.png
 在东牖在西坐于一边乃是奥处也
先生云欲立一家庙小五架屋以后架作一长龛堂以
 板隔截作四龛堂堂置位牌堂外用帘子小小祭祀
 时亦可只就其处大祭祀则请出或堂或厅上皆可
家庙要就人住居神依人不可离外作庙又在外时妇
 女遇雨时难出入
问先生家庙只在厅事之侧曰便是力不能办古之家
 庙甚阔所谓寝不踰庙是也祭时移神主于正堂其
卷三十九 第 4a 页 WYG0721-0171a.png
 位如何曰只是排列以西为上祫祭考妣之位如何
 曰太祖东向则昭穆之南向北向者当以西方为上
 则昭之位次高祖西而妣东祖西而妣东是祖母与
 孙并列于体为顺若余正父之说则欲高祖东而妣
 西祖东而妣西则是祖与孙妇并列于体为不顺彼盖
 据汉仪中有高祖南向吕后少西更不取證于经文
 而独取传注中之一二执以为是断不可回耳
排祖先时以客位西边为上高祖第一高祖母次之(只/是)
卷三十九 第 4b 页 WYG0721-0171b.png
 (正排看正面/不曾对排)曾祖祖父皆然其中有伯叔伯叔母兄
 弟嫂妇无人主祭而我为祭者各以昭穆论如祔祭
 伯叔则祔于曾祖之旁一边在位牌西边安伯叔母
 则祔曾祖母东边安兄弟嫂妻妇则祔于祖母之旁
 伊川云曾祖兄弟无主者亦不祭不知何所据而云
 伊川云只是以义起也(以上语/类六条)
宗庙南向堂室皆南向但室户在室南壁之东偏而南
 向牖在室南壁之西偏而南向故以室西南隅为奥
卷三十九 第 5a 页 WYG0721-0171c.png
 而为尊者之居所谓宗室牖下也既以西南为尊者
 之位则室中之位固以东乡为尊矣非谓庙东乡而
 太祖东乡也然亦非独太祖也凡庙皆南乡而本庙
 之主在其庙室中皆东乡但祫祭于太庙之时则独
 太祖不易其位而群庙之主合食于前者皆南乡北
 乡以叙昭穆耳禘祭于太庙则又以所出之帝为东
 乡而太祖反居南乡为配位也(通典开元礼释奠先/圣东向先师南向乃)
 (古礼/也)堂上之位则以南乡为尊如仪礼乡饮酒宾席
卷三十九 第 5b 页 WYG0721-0171d.png
 牖前南乡今沈存中说祭礼朝践于堂亦以南乡为
 尊而政和新仪亦有是说但未见所据之本文又秦
 汉閒广武君王陵母皆云东乡坐田鼢传亦云自坐
 东乡而坐其兄南乡此则不知其为室中为堂上但
 犹以东乡为尊则可见矣(荅王/子合)
问影堂序位曰古者一世自为一庙有门有堂有寝凡
 屋三重而墙四周焉自后汉以来乃为同堂异室之
 庙一世一室而以西为上如韩文中家庙碑有祭初
卷三十九 第 6a 页 WYG0721-0172a.png
 室祭东室之语今国家亦只用此制故士大夫家亦
 无一世一庙之法而一世一室之制亦不能备故温
 公诸家祭礼皆用以右为尊之说独文潞公尝立家
 庙今温公集中有碑载其制度颇详亦是一世一室
 而以右为上自可检看伊川之说亦误昭穆之说则
 又甚长中庸或问中已详言之更当细考大抵今士
 大夫家只当且以温公之法为定也(荅郭/子从)
问昔侍先生见早晨入影堂焚香展拜而昏暮无复再
卷三十九 第 6b 页 WYG0721-0172b.png
 入未知尊意如何曰向见今赵丞相日于影堂行昏
 定之礼或在燕集之后窃疑未安故每常只循旧礼
 晨谒而已(荅叶味道○以/上文集三条)
问程氏主式士人家可用否曰他云已是杀诸侯之制
 士人家用牌子曰牌子式当如何曰温公用大版子
 今但依程氏古式而勿陷其中可也(以下/主式)
伊川木主制度其剡刻开窍处皆有阴阳之数存焉信
 乎其有制礼作乐之具也
卷三十九 第 7a 页 WYG0721-0172c.png
直卿问神主牌先生夜来说荀勖礼未终曰温公所制
 牌阔四寸厚五寸八分错了据隋炀帝所编礼书有
 一篇荀勖礼乃是云阔四寸厚五寸八分大书某人
 神座不然只小楷书亦得后人相承误了却作五寸
 八分为一句
无爵曰府君夫人汉人碑已有只是尊神之辞府君如
 官府之君或谓之明府今人亦谓父为家府
丧妻者木主要作妻名不可作母名若是妇须作妇名
卷三十九 第 7b 页 WYG0721-0172d.png
 翁主之(以上语/类五条)
主式乃伊川先生所制初非朝廷立法固无官品之限
 万一继世无官亦难遽易但继此不当作耳(有官人/自作主)
 (不/妨)牌子亦无定制窃意亦须似主之大小高下但不
 为判合陷中可也凡此皆是后贤义起之制今复以
 意斟酌如此若古礼则未有考也(荅曾/光祖)
问凡题主男子妇人无官称者宜何书曰伊川主式已
 详言之可考也又问夫在妻之神主宜何书何人奉
卷三十九 第 8a 页 WYG0721-0173a.png
 祀若用夫则题嫔某氏神主旁注夫某奉祀否夫祭
 妻而云奉祀莫太尊否曰旁注施于所尊以下则不
 必书也(荅窦文卿○以/上文集二条)
用之问祭用尸之意曰古人祭祀无不用尸非惟祭祀
 家先用尸祭外神亦用尸不知祭天地如何想惟此
 不敢为尸杜佑说古人用尸者盖上古朴陋之礼至
 圣人时尚未改(文蔚录云是上古朴野之俗/先王制礼此是去不尽者)相承用
 之至今世则风气日开朴陋之礼已去不可复用去
卷三十九 第 8b 页 WYG0721-0173b.png
 之方为礼而世之迂儒必欲复尸可谓愚矣杜佑之
 说如此看来古人用尸自有深意非朴陋也陈文云
 盖不敢死其亲之意曰然用之云祭祀之礼酒肴丰
 洁必诚必敬所以望神之降临乃歆飨其饮食也若
 立之尸则为尸者既已飨其饮食鬼神岂复来享之
 如此却为不诚矣曰此所以为尽其诚也盖子孙既
 是祖宗相传一气下来气类固已感格而其语言饮
 食若其祖考之在焉则有以慰其孝子顺孙之思而
卷三十九 第 9a 页 WYG0721-0173c.png
 非恍惚无形想像不及之可比矣古人用尸之意所
 以深远而尽诚盖为是耳因言今世鬼神之附著生
 人而说话者甚多亦有祖先降神于其子孙者又如
 今之师巫亦有降神者盖皆其气类之相感所以神
 附著之也周礼祭墓则以墓人为尸亦是此意(以下/尸)
神主之位东向尸在神主之北
问尸之坐立曰夏立尸啇坐尸周旅酬六尸后稷之尸
 不旅酬问祭妣之尸曰妇人不立尸却有明文又曰
卷三十九 第 9b 页 WYG0721-0173d.png
 古者以先王衣服藏之庙中临祭则出以衣尸如后
 稷之衣到周时恐已不在亦不可晓
古者立尸必隔一位孙可以为祖尸子不可以为父尸
 以昭穆不可乱也
或问古人祫祭时每位有尸否曰固是周家旅酬六尸
 是每位皆一尸也古者主人献尸尸酢主人开元礼
 犹如此每献一位毕则尸便酢主人受酢已又献第
 二位不知甚时缘甚事后废了
卷三十九 第 10a 页 WYG0721-0174a.png
问祭五祀皆有尸祀灶则以谁为尸曰今亦无可考者
 但如墓祭则以冢人为尸以此推之则祀灶之尸恐
 是膳夫之类祀门之尸恐是阍人之类又如祀山川
 则是虞衡之类
问山川之尸曰仪礼周公祭太山以召公为尸
祭祀须是用宗子法方不乱不然前面必有不可处置
 者(以下/宗法)
春秋时宗法未亡如滕文公云吾宗国鲁先君盖滕文
卷三十九 第 10b 页 WYG0721-0174b.png
 之昭也文王之子武王既为天子以次则周公为长
 故滕谓鲁为宗国又如左氏传载女丧而宗室于人
 何有如三桓之后公父文伯公锄公为之类乃季氏
 之小宗南宫适之类孟氏之小宗今宗室中多带皇
 兄皇叔皇伯等冠于官职之上非古者不得以戚戚
 君之意本朝王定国尝言之欲令称某王孙或曾孙
 或几世孙有如越王𣲖下则当云越王几世孙如此
 则族属易识且无戚君之嫌亦自好后来定国得罪
卷三十九 第 11a 页 WYG0721-0174c.png
 反以此论为离閒骨肉今宗室散无统纪名讳重叠
 字号都穷了更无安排处
宗子只得立适虽庶长立不得若无适子则亦立庶子
 所谓世子之同母弟世子是适若世子死则立世子
 之亲弟亦是次适也是庶子不得立也本朝哲庙上
 仙哲庙弟有申王次端王次简王简王乃哲庙亲弟当时
 章子厚欲立简王是时向后犹在乃曰老身无子诸王
 皆(云云/)当以次立申王目眇不足以视天下乃立端
卷三十九 第 11b 页 WYG0721-0174d.png
 王是为徽宗子厚殊不知礼意同母弟便须皆是适
 子方可言既皆庶子安得不依次第今臣庶家要立
 宗也难只是宗室与袭封孔氏柴氏当立宗今孔氏
 柴氏袭封只是兄死弟继只如而今门长一般大不
 是
大宗法既立不得亦当立小宗法祭自高祖以下亲尽
 则请出高祖就伯叔位服未尽者祭之
父在主祭子出仕宦不得祭父没宗子主祭庶子出仕
卷三十九 第 12a 页 WYG0721-0175a.png
 宦祭时其礼亦合减杀不得同宗子
人家族众不分合祭或主祭者不可以祭及叔伯之类
 则须令其嗣子别得祭之今且说同居同出于曾祖
 便有从兄弟及再从兄弟了祭时主于主祭者其他
 或子不得祭其父母若恁地滚作一处祭不得要好
 当主祭之嫡孙当一日祭其曾祖及祖及父馀子孙
 与祭次日却令次位子孙自祭其祖及父又次日却
 令又次位子孙自祭其祖及父此却有古宗法意古
卷三十九 第 12b 页 WYG0721-0175b.png
 今祭礼这般处皆有之如今要知宗法祭祀之礼须
 是在上之人先就宗室及世族家行了作个样子方
 可使以下士大夫行之(以上语类/十三条)
所问祭礼古人虽有始祖亦只是祭于大宗之家若小
 宗则祭止高祖而下然又有三庙二庙一庙祭寝之
 差其尊卑之杀极为详悉非谓家家皆可祭始祖也
 今法制不立家自为俗此等事若未能遽变则且从
 俗可也支子之祭亦是如此窃谓只于宗子之家立
卷三十九 第 13a 页 WYG0721-0175c.png
 主而祭其支子则只用牌子其形如木主而不判前
 后不为陷中及两窍不为椟以从降杀之义(荅潘/立之)
问夫主不可以二者也四明高氏之说云耳煇详此意
 谓有宗子之家主祭故庶子止以其牲祭于宗子之
 家可也是不可以有二主也今人若兄弟异居相去
 辽远欲各祭其父祖亦谓不可以二主乎曰兄弟异
 居庙初不异只合兄祭而弟与执事或以物助之为
 宜向见说前辈有如此而相去远者则兄家设主弟
卷三十九 第 13b 页 WYG0721-0175d.png
 不立主只于祭时旋设位以纸榜标记逐位祭毕焚
 之如此似亦得礼之变也(荅李/晦叔)
某承询及影堂按古礼庙无二主尝原其意以为祖考
 之精神既散欲其萃聚于此故不可以二今有祠版
 又有影是有二主矣古人宗子承家主祭仕不出乡
 故庙无虚主而祭必于庙唯宗子越在他国则不得
 祭而庶子居者代之祝曰孝子某(宗子/名)使介子某(庶/子)
 (名/)执其常事然犹不敢入庙特望墓为坛以祭盖其
卷三十九 第 14a 页 WYG0721-0176a.png
 尊祖敬宗之严如此今人主祭者游宦四方或贵仕
 于朝又非古人越在他国之比则以其田禄脩其荐
 享尤不可阙不得以身去国而使支子代之也礼意
 终始全不相似泥古则阔于事情徇俗则无复品节
 必欲酌其中制适古今之宜则宗子所在奉二主以
 从之于事为宜盖上不失萃聚祖考精神之义(二主/常相)
 (依则精神/不分矣)下使宗子得以田禄荐享祖宗宜亦歆之
 处礼之变而不失其中所谓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
卷三十九 第 14b 页 WYG0721-0176b.png
 义起者盖如此但支子所得自主之祭则当留以奉
 祀不得随宗子而徙也所谕留影于家奉祠版而行
 恐精神分散非鬼神所安而支子私祭上及高曾又
 非所以严大宗之正也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其
 礼一致推此思之则知所处矣(荅刘/平甫)
祭礼极难处窃意神主唯长子得奉祀之官则以自随
 影像则诸子各传一本自随无害也(与黄/子耕)
问某往年与先兄异居不知考礼经辄从世俗立家先
卷三十九 第 15a 页 WYG0721-0176c.png
 龛子寻常只讲俗节之祭向来祭礼行于先兄之家
 时祭及祢祭某皆预陪祭执事之例自先兄去后舍
 侄承祭祀祧高祖而祀先兄为祢某家中既有家先
 上阙高祖之祭下无祢祭于心实不安欲于时祭毕
 移馔一分祭高祖于某家某主之遇当祭祢之月亦
 欲私举祢祭如何若举此二祭又成支子有祭庶子
 祭祢于礼经不合曰此事只合谨守礼文未可遽以
 义起也况有俗节自足展哀敬之诚乎(荅李/尧卿)
卷三十九 第 15b 页 WYG0721-0176d.png
问先兄乃先人长子既娶而死念欲为之立后但说立
 后则必当使之主祭则某之高祖亦当祧去否曰既
 更立主祭者即祠版亦当改题无疑高祖祧去虽觉人
 情不安然别未有以处也家閒将来小孙奉祀其势
 亦当如此(荅胡/伯量)
问嫡子已娶无子而没或者以为母在宜用尊厌之例
 不须备礼曰宗子成人而无子当为之立后尊厌之
 说非是又问嫡子死而无后当谁主其丧曰若已立
卷三十九 第 16a 页 WYG0721-0177a.png
 后则无此疑矣(荅李/继善)
问孝述曩以先兄在嫡未及有子而没疑于所主蒙赐
 教云若已立后则无此疑但复有曲折先兄尝收一
 襁褓之子为嗣既没孝述以其未胜丧又别无同居
 长上遂自主丧才两月而此子卒先兄将葬孝述复
 求从兄之子为之后亦在襁褓孝述仍前自主祠版
 之题只从弟称及领尊教始悟其非犹有不能胜丧
 之疑闻之伯量亦云尝以此问先生先生荅云有摄
卷三十九 第 16b 页 WYG0721-0177b.png
 主又按丧大记云子幼则以衰抱之人为之拜是当
 以所立之子主丧而孝述为之摄自是即欲俟练祭
 换栗板时易题所称复有他虑先兄之后固为宗子
 之子今既收立不知亦谓之嫡孙否若可为嫡孙则
 庙祭当使之主又未知襁褓之子即可主祭为复待
 其成人或少长方可又按丧服小记云妇之丧虞卒
 哭其夫若子主之祔则舅主之所主不同而各有所
 宜既不嫌数更则异日再易祠版所称恐亦无害曰
卷三十九 第 17a 页 WYG0721-0177c.png
 摄主但主其事名则宗子主之不可易也细考曾子
 问诸说可见(荅李继善○以/上文集八条)
问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如何曰温公祭礼甚大今亦只
 是荐然古人荐用首月祭用仲月朝廷却用首月(以/下)
 (家/祭)
问时祭用仲月清明之类或是先世忌日则如之何曰
 却不思量到古人所以贵于卜日也
诸家礼皆云荐新用朔朔新如何得合但有新即荐于
卷三十九 第 17b 页 WYG0721-0177d.png
 庙
家祭须致齐当官者只得在告一日若沿檄他出令以
 次人代祭可也
祭只三献主人初献嫡子亚献(或主/妇)庶子弟终献(或嫡/孙)
 执祭人排列皆从温公礼
问酹酒是少倾是尽倾曰降神是尽倾然温公仪降神
 一节亦似僭礼大夫无灌献亦无爇萧灌献爇萧乃
 天子诸侯礼爇萧欲以通阳气今太庙亦用之或以
卷三十九 第 18a 页 WYG0721-0178a.png
 为焚香可当爇萧然焚香乃道家以此物气味香而
 供养神明非爇萧之比也
问祭祀焚币如何曰祀天神则焚币祀人鬼则瘗币人
 家祭祀之礼要焚币亦无稽考处若是以寻常焚真
 衣之类为是便不当只焚真衣著事事做去焚但无
 意义只是焚黄若本无官方赠初品及赠到改服色
 处寻常人家做去焚然亦无义耳
先生每祭不烧纸亦不曾用帛
卷三十九 第 18b 页 WYG0721-0178b.png
先生家祭享不用纸钱凡遇四仲时祭隔日涤椅卓严
 办次日侵晨已行事毕
纸钱起于玄宗时王玙盖古人以玉币后来易以钱至
 玄宗惑于王玙之说而鬼神事繁无许多钱来埋得
 玙作纸钱易之文字便是难理会且如唐礼书载范
 传正言唯颜鲁公张司业家祭不用纸钱故衣冠效
 之而国初言礼者错看遂作纸衣冠而不用纸钱不
 知纸钱衣冠有何閒别
卷三十九 第 19a 页 WYG0721-0178c.png
问生时男女异席祭祀亦合异席今夫妇同席如何曰
 夫妇同牢而食
夫祭妻亦当拜
安卿问人于其亲始死则复其魂魄又为重为主节次
 奠祭所以聚其精神使之不散若亲死而其子幼稚
 或在他乡不得尽其萃聚之事不知后日祭祀还更
 萃得他否曰自家精神自在这里(以上语类/十三条)
问祖考之精神便是自家之精神故祭之可以来格至
卷三十九 第 19b 页 WYG0721-0178d.png
 于妻及外亲则不知如何曰但所当祭者其精神魂
 魄无不感通盖本皆从一原中流出初无閒隔虽天
 地山川鬼神亦然也(荅汪长孺/○文集)
古人无再娶之礼娶时便有一副当人了嫡庶之分定
 矣故继室于正室不可并配今人虽再娶然皆以礼
 聘皆正室也祭于别室恐未安如伊川云奉祀之人
 是再娶所生则以所生母配如此则是嫡母不得祭
 矣此尤恐未安大抵伊川考礼文却不似横渠考得
卷三十九 第 20a 页 WYG0721-0179a.png
 较子细(以下配祭/○语类)
庙中自高祖以下每世为一室而考妣各自为主(同/匣)
 娶三娶者伊川则谓庙中只当以元妃配而继室者
 祭之他所恐于人情不安唐人自有此议云当并配
 其说见于会要可考也出妻入庙决然不可无可疑
 者为子孙者只合岁时就其家之庙拜之若相去远
 则设位望拜可也(荅叶仁父/○文集)
妣者媲也祭所生母只当称母则略有别(以下祭生/母○语类)
卷三十九 第 20b 页 WYG0721-0179b.png
问子之所生母死不知题主当何称祭于何所祔于何
 所曰今法五服年月篇中母字下注云谓生己者则
 但谓之母矣若避嫡母则止称亡母而不称妣以别
 之可也(伊川先生云/祭于私室)又问礼记曰妾母不世祭于子
 祭于孙止又曰妾祔于妾祖姑既不世祭至后日子
 孙有妾母又安有妾祖姑之可祔耶不知合祭几世
 而止曰此条未详旧读礼亦每疑之俟更询考也又
 问妾母若世祭其孙异日祭妾祖母宜何称自称云
卷三十九 第 21a 页 WYG0721-0179c.png
 何曰世祭与否未可知若祭则称之为祖母而自称
 孙无疑矣(荅窦文卿/○文集)
忌日祭只祭一位(以下/忌祭)
问忌日当哭否曰若是哀来时自当哭又问衣服之制
 曰某自有吊服绢衫绢巾忌日则服之
朔旦家庙用酒果望旦用茶重午中元九日之类皆名
 俗节大祭时每位用四味请出木主俗节小祭只就
 家庙止二味朔旦俗节酒止一上斟一杯(以下/俗祭)
卷三十九 第 21b 页 WYG0721-0179d.png
叔器问行正礼则俗节之祭如何曰韩魏公处得好谓
 之节祠杀于正祭某家依而行之但七月十五素馔
 用浮屠某不用耳向南轩废俗节之祭某问于端午
 能不食粽乎重阳能不饮茱萸酒乎不祭而自享于
 汝安乎
墓祭非古虽周礼有墓人为尸之文或是初閒祭后土
 亦未可知但今风俗皆然亦无大害国家不免亦十
 月上陵(以下/墓祭)
卷三十九 第 22a 页 WYG0721-0180a.png
问墓祭有仪否曰也无仪大槩略如家祭唐人亦不见
 有祭但是拜扫而已林择之云唐有墓祭通典载得
 在曰却不曾考或问墓祭祭后土否曰就墓外设位
 而祭(以上语/类六条)
比见墓祭土神之礼全然灭裂吾甚惧焉既为先公托
 体山林而祀其主者岂可如此今后可与墓前一样
 菜果胙脯饭茶汤各一器以尽吾宁亲事神之意勿
 令其有隆杀(戒/子)
卷三十九 第 22b 页 WYG0721-0180b.png
焚黄近世行之墓次不知于礼何据昨见钦夫谢魏公
 赠谥文字却只云告庙此与近世所行又不知孰为
 得失也(荅汪尚书○以/上文集二条)
问无后祔食之位曰古人祭于东西厢今人家无东西
 厢某家只位于堂之两边祭食则一但正位三献毕
 然后使人分献一酌而已如今学中从祀然(祭无/后)
舜功问祭五祀想也只是当如此致敬未必有此神曰
 神也者妙万物而言者也盈天地之閒皆神若说五
卷三十九 第 23a 页 WYG0721-0180c.png
 祀无神则是有有神处有无神处是甚么道理叔器
 问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庶人祭
 其先此是分当如此否曰也是气与他相关如天子
 则是天地之主便祭得天地若似其他人与他不相
 关祭个甚么如诸侯祭山川也只祭得境内底如楚
 昭王病后卜云河为祟诸大夫欲祭河昭王自言楚
 之分地不及于河河非所以为祟孔子所以美之云
 昭王之不失国也宜哉这便见得境外山川与我不
卷三十九 第 23b 页 WYG0721-0180d.png
 相关自不当祭(以下/五祀)
问后土氏之祭曰极而言之亦似僭然此即古人中霤
 之祭而今之所谓土地者郊特牲取财于地取法于
 天是以尊天而亲地教民美报焉故家主中霤而国
 主社观此则天不可祭而土神在民亦可祭盖自上
 古陶为土室其当中处上为一窍以通明名之曰中
 霤及中古有宫室亦以室之中央为中霤存古之旧
 示不忘本虽曰土神而只以小者言之非如天子所
卷三十九 第 24a 页 WYG0721-0181a.png
 谓祭皇天后土之大者也
叔器问五祀祭行之义曰行堂涂也古人无廊屋只于堂
 阶下取两条路五祀虽分四时祭然出则独祭行及出
 门又有一祭作两小山于门前烹狗置之山上祭毕却
 就山边吃却推车从两山间过盖取跋履山川之义
问灶可祭否曰人家饮食所系亦可祭问灶尸曰想是
 以庖人为之问祭灶之仪曰亦略如祭宗庙仪
问月令灶在庙门之外如何曰五祀皆在庙中灶在庙
卷三十九 第 24b 页 WYG0721-0181b.png
 门之东凡祭五祀皆设席于奥而设主奠俎于其所
 祭之处已乃设馔迎尸于奥
因说五祀伊川疑不祭井古人恐是同井曰然
室中西南隅乃主位室中西牖东户若宣圣庙室则先
 圣当东向先师南向如周人禘喾郊稷喾东向稷南
 向今朝廷宗庙之礼情文都自相悖不晓得古者主
 位东向配位南向故拜即望西今既一例皆南向到
 拜时亦却望西拜都自相悖古者用笾豆簠簋等陈
卷三十九 第 25a 页 WYG0721-0181c.png
 于地当时只席地而坐故如此饮食为便今塑像高
 高在上而祭馔反陈于地情文全不相称曩者某人
 来问白鹿塑像某荅以州县学是天子所立既元用
 像不可更书院自不宜如此不如不塑像(以下祀/先圣)
释奠据开元礼只是临时设位后来方有塑像颜孟配
 飨始亦分位于先圣左右后来方并坐于先圣之东
 西向
祖有功而宗有德是为百世不迁之庙商六百年只三
卷三十九 第 25b 页 WYG0721-0181d.png
 宗皆以有功德当百世祀故其庙称宗至后世始不
 复问其功德之有无一例以宗称之(以下天子/宗庙之祭)
李丈问太庙堂室之制曰古制是不可晓礼说士堂后
 一架为室盖甚窄天子便待加得五七架亦窄狭不
 知周家三十以上神主位次相逼如何行礼室在堂
 后一閒从堂内左角为户而入西壁如今之墙上为
 龛太祖居之东向旁两壁有牖群昭列于北牖下而
 南向群穆列于南牖下而北向堂又不为神位而为
卷三十九 第 26a 页 WYG0721-0182a.png
 人所行礼之地天子设黼扆于中受诸侯之朝(以上/语类)
 (十一/条)
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大夫
 士降杀以两而祭法又有适士二庙官师一庙之文
 大抵士无太祖而皆及其祖考也(郑氏曰夏五庙商/六庙周七庙今按)
 (商书已云七世之庙郑说恐非颜师古曰父为昭子/为穆孙复为昭昭明也穆美也后以晋室讳昭故学)
 (者改昭/为韶)其制皆为中门外之左外为都宫内各有寝
 庙别有门垣太祖在北左昭右穆以次而南(晋博士/孙毓议)
卷三十九 第 26b 页 WYG0721-0182b.png
 天子太祖百世不迁一昭一穆为宗亦百世不迁(宗/亦)
 (曰世室亦曰祧郑注周礼守祧曰宗亦曰祧亦曰世/室周礼言守祧之官郑氏曰远庙为祧周为文武之)
 (庙迁主藏焉又曰迁主所藏曰祧先公之迁主藏于/太祖后稷之庙先王之迁主藏于文武之庙群穆于)
 (文群昭于武明堂位有文世室武/世室郑氏曰世室者不毁之名也)二昭二穆为四亲
 庙高祖以上亲尽则毁而递迁昭常为昭穆常为穆
 (昭之二庙亲尽则毁而迁其主于昭之宗曾祖迁于/昭之二新入庙者祔于昭之三而高祖及祖在穆如)
 (故穆庙亲尽放此新死者如当为昭则祔于昭之近/庙而自近庙迁其主于昭之次庙而于主祭者为曾)
 (祖自次庙迁其高祖于昭之世室盖于主祭者为五/世而亲尽故也其穆之两庙如故不动其次庙于主)
卷三十九 第 27a 页 WYG0721-0182c.png
 (祭者为高祖其近庙于主祭者为祖也主祭者没则/祔于穆之近庙而递迁其上放此凡毁庙迁主改涂)
 (易檐示有所变非尽/毁也见榖梁传及注)诸侯则无二宗大夫则无二庙
 其迁毁之次则与天子同(传毁庙之主/藏于太祖)仪礼所谓以
 其班祔檀弓所谓祔于祖父者也(曲礼云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
 (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郑氏云以孙与祖昭/穆同也周制自后稷为太祖不窋为昭鞠为穆以下)
 (十二世至太王复为穆十三世至王季复为昭十四/世至文王又为穆十五世至武王复为昭故书称文)
 (王为穆考诗称武王为昭考而左氏传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又曰管蔡鲁卫)
 (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盖其次序一定百世/不易虽文王在右武王在左嫌于倒置而诸庙别有)
卷三十九 第 27b 页 WYG0721-0182d.png
 (门垣足以各全其尊初/不以左右为尊卑也)三代之制其详虽不得闻然
 其大略不过如此汉承秦敝不能深考古制诸帝之
 庙各在一处不容合为都宫以序昭穆(韦元成传云/宗庙异处昭)
 (穆不序但考周制先公庙在岐周文王在丰武王在/镐则都宫之制亦不得为与汉亦无甚异未详其说)
 贡禹韦元成匡衡之徒虽欲正之而终不能尽合古
 制旋亦废罢后汉明帝又欲遵俭自抑遗诏无起寝
 庙但藏其主于光武庙中更衣别室其后章帝又复
 如之后世遂不敢加而公私之庙皆为同堂异室之
卷三十九 第 28a 页 WYG0721-0183a.png
 制(见后汉明帝纪祭祀志志又云其后/积多无别而显宗但为陵寝之号)自是以来更
 历魏晋下及隋唐其閒非无奉先思孝之君据经守
 礼之臣而皆不能有所裁正其弊至使太祖之位下
 同孙子而更僻处于一隅既无以见其为七庙之尊
 群庙之神则又上厌祖考而不得自为一庙之主以
 人情而论之则生居九重穷极壮丽而没祭一室不
 过寻丈之閒甚或无地以容鼎俎而阴损其数孝子
 顺孙之心于此宜亦有所不安矣肆我神祖始独慨
卷三十九 第 28b 页 WYG0721-0183b.png
 然深诏儒臣讨论旧典盖将以远迹三代之隆一正
 千古之缪甚盛举也不幸未及营表世莫得闻秉笔
 之士又复不能特书其事以诏万世今独其见于陆
 氏之文者为可考耳然其所论昭穆之说亦未有定
 论独原庙之制外为都宫而各为寝庙门垣乃为近
 古但其礼夲不经仪亦非古故儒者得以议之如李
 清臣所谓略于七庙之室而为祠于佛老之侧不为
 木主而为之象不为禘祫烝尝之祀而行一酌奠之
卷三十九 第 29a 页 WYG0721-0183c.png
 礼杨时所谓舍二帝三王之正礼而从一缪妄之叔
 孙通者其言皆是也然不知其所以致此则由于宗
 庙不立而人心有所安也不议复此而徒欲废彼亦
 安得为至当之论哉
卷三十九 第 30a 页 WYG0721-0184a.png
 
 
 
 
 
 
 
 
卷三十九 第 30b 页 WYG0721-0184b.png
  王者始受命诸侯始封之君皆为太祖以下五世
  而迭毁毁庙之主藏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言一
  禘一祫也祫祭者毁庙与未毁庙之主皆合食于
  太祖父为昭子为穆孙复为昭古之正礼也
卷三十九 第 31a 页 WYG0721-0184c.png

卷三十九 第 32a 页 WYG0721-0185a.png

卷三十九 第 33a 页 WYG0721-0185c.png
 韦元成刘歆庙数不同班固以歆说为是今亦未能
 决其是非姑两存之至于迁毁之序则昭常为昭穆
 常为穆假令新死者当祔昭庙则毁其高祖之庙而
 祔其主于左祧迁其祖之主于高祖之故庙而祔新
 死者于祖之故庙即当祔于穆者其序亦然盖祔昭
 则群昭皆动而穆不移祔穆则群穆皆移而昭不动
 故虞之明日祔于祖父盖将代居其处故为之祭以
 告新旧之神也今以周室世次为图如右所谓高祖
卷三十九 第 33b 页 WYG0721-0185d.png
 以上亲尽当毁虞之明日祔于祖父者也元丰议礼
 何洵直张璪以此为说而陆佃非之曰昭穆者父子
 之号昭以明下为义穆以恭上为义方其为父则称
 昭取其昭以明下也方其为子则称穆取其穆以恭
 上也岂可胶哉坛立于右墠立于左以周制言之则
 太王亲尽去右坛而为墠王季亲尽去左祧而为坛
 左右迁徙无嫌又曰显考王考庙与左祧为昭皇考
 考庙与右祧为穆如曰成王之世武王为昭文王为
卷三十九 第 34a 页 WYG0721-0186a.png
 穆则武不入考庙而入王考庙矣此皆为说之误殊
 不知昭穆夲以庙之居东居西主之向南向北而得
 名初不为父子之号也必曰父子之号则穆之子又
 安可复为昭哉坛墠之左右亦出先儒一时之说礼
 经非有明文也政使果然亦为去庙之后主藏夹室
 而有祷之祭且坛墠又皆一而已昭不可以越坛而
 径墠穆不可以有坛而无墠故迭进而无嫌非若庙
 之有昭穆而可以各由其序而递迁也又况昭穆之
卷三十九 第 34b 页 WYG0721-0186b.png
 分自始封以下入庙之时便有定次后虽百世不复
 移易而其尊卑则不以是而可紊也故成王之世文
 王为穆而不害其尊于武武王为昭而不害其卑于
 文非谓之昭即为王考谓之穆即为考庙也且必如
 佃说新死者必入穆庙而自父以上穆迁于昭昭迁
 于穆祔一神而六庙皆为之动则于其祔也又何不
 直祔于父而必隔越一世以祔于其所未应入之庙
 乎佃又言曰假令甲于上世之次为穆今合堂同食
卷三十九 第 35a 页 WYG0721-0186c.png
 实属父行乙于上世之次为昭今合堂同食实属子
 行则甲宜为昭乙宜为穆岂可远引千岁以来世次
 覆令甲为右穆乙为左昭以紊父子之序乎此亦不
 晓前说之过也盖昭穆之次既定则其子孙亦以为
 序礼所谓昭与昭齿穆与穆齿传所谓太王之昭王
 季之穆文之昭武之穆者是也如必以父为昭而子
 为穆则太伯虞仲乃太王之父而文王反为管蔡鲁
 卫之子矣而可乎哉且一昭穆也既有上世之次又
卷三十九 第 35b 页 WYG0721-0186d.png
 有今世之次则所以序其子孙者无乃更易不定而
 徒为纷纷乎曰然则庙之迁次如图可以见矣子孙
 之序如佃所驳得无真有难处者耶曰古人坐次或
 以西方为上或以南方为上未必以左为尊也且又
 安知不如时祫之位乎
卷三十九 第 36a 页 WYG0721-0187a.png

卷三十九 第 37a 页 WYG0721-0187c.png

卷三十九 第 38a 页 WYG0721-0188a.png
 昭穆之不为尊卑说已前见其大祫则始封以下以
 次相承亦无差舛故张璪以为四时常祀各于其庙
 不偶坐而相临故武王进居王季之位而不嫌尊于
 文王及合食乎祖则王季文王更为昭穆不可谓无
 尊卑之序者是也但四时之祫不兼毁庙之主则有
 左无昭而穆独为尊之时若两世室之主则文常为
 穆而武常为昭也故陆佃以为毁庙之主有不皆祫
 之时难之而未见璪之所以对也予窃以为以上世
卷三十九 第 38b 页 WYG0721-0188b.png
 之次推之一昭一穆固有定次而其自相为偶亦不
 可易但其散居本庙各自为主而不相厌则武王进
 居王季之位而不嫌尊于文王及其合食于祖则王
 季虽迁而武王自当与成王为偶未可以遽进而居
 王季之处也文王之为穆亦虚其所向之位而已则
 虽北向而何害其为尊哉(禘祫/议)
五峰胡仁仲论汉文帝之短丧其失不在文帝而景帝
 当任其责予于不起寝庙之诏则以为明帝固不得
卷三十九 第 39a 页 WYG0721-0188c.png
 为无失然使章帝有魏颗之孝其群臣有宋仲几楚
 子囊之忠则于此必有处矣况以一时之乱命而坏
 千古之彝制其事体之轻重又非如三子之所正者
 而已耶然古今诸儒未有斥其非者而徒知论惠帝
 叔孙通作原庙之罪夫原庙诚不当作要必复古宗
 庙之制然后可得而议耳或曰周公祀文王武王于
 洛邑非原庙耶曰此固理之变也然设于别都而不
 设于京师及所幸郡国又不闻其以果献之亵礼施
卷三十九 第 39b 页 WYG0721-0188d.png
 焉则亦与汉异矣(汉同堂异室庙及原庙/议○以上文集二条)
问祧礼曰天子诸侯有太庙夹室则祧主藏于其中今
 士人家无此祧主无可置处礼注说藏于两阶閒今
 不得已只埋于墓所问有祭告否曰横渠说三年后
 祫祭于太庙因其祭毕还主之时遂奉祧主归于夹
 室迁主新主皆归于庙郑氏周礼注大宗伯享先王
 处亦有此意今略仿而行之问考妣入庙有先后则
 祧以何时曰妣先未得入庙考入庙则祧(以下祧/○语类)
卷三十九 第 40a 页 WYG0721-0189a.png
奉圣旨令侍从两省台谏礼官集议四祖祧主宜有所
 归者某今窃详群议其说虽多而揆以礼经皆有可
 疑如曰藏于太庙之西夹室则古者唯有子孙祧主
 上藏于祖考夹室之法而无祖考祧主下藏于子孙
 夹室之文昔者僖祖未迁则西夹室者僖祖之西夹
 室也故顺翼二祖之主藏焉而无不顺之疑今既祧
 去僖祖而以太祖祭初室矣则夹室者乃太祖之夹
 室自太祖之室视之如正殿之视朵殿也子孙坐于
卷三十九 第 40b 页 WYG0721-0189b.png
 正殿而以朵殿居其祖考于礼安乎此不可之一也
 至于祫享则又欲设幄于夹室之前而别祭焉则既
 不可谓之合食而僖祖神坐正当太祖神坐之背前
 孙后祖此又不可之二也如曰别立一庙以奉四祖
 则不唯丧事即远有毁无立而所立之庙必在偏位
 其栋宇仪物亦必不能如太庙之盛是乃名为尊祖
 而实卑之又当祫之时群庙之主祫于太庙四祖之
 主祫于别庙亦不可谓之合食此又不可之三也如
卷三十九 第 41a 页 WYG0721-0189c.png
 曰藏主于天兴殿则宗庙原庙古今之礼不同不可
 相杂而不得合食亦与别庙无异此又不可之四也
 凡此数者反复寻绎皆不可行议者亦皆知其不安
 而不知所以然者特以其心急欲尊奉太祖三年一
 祫时暂东向之故而为此纷纷不复顾虑殊不知其
 实无益于太祖之尊而徒使僖祖太祖两庙威灵常
 若相与争校强弱于冥冥之中并使四祖之神疑于
 受摈徬徨踯躅不知所归令人伤痛不能自已不知
卷三十九 第 41b 页 WYG0721-0189d.png
 朝廷方此多事之际亦何急而为此也今亦无论其
 他但以太祖皇帝当日追尊帝号之心而默推之则
 知太祖今日在天之灵于此必有所不忍而不敢当矣
 又况僖祖祧主迁于治平而不过数年神宗皇帝复
 奉以为始祖已为得礼之正而合于人心所谓有其
 举之而莫敢废者乎议者之所以必为此说者无他
 但以太祖膺图受命化家为国而王业之兴不由僖
 祖耳若以此言则后稷本封于邰而不窋已自窜于
卷三十九 第 42a 页 WYG0721-0190a.png
 戎狄公刘太王又再迁而后定文武之兴又何尝尽
 由于后稷哉但推其本始为出于此故不可以不祭
 而祭之不可以不尊耳岂计其功德之小大有无哉
 况周人虽以后稷为太祖而祭法亦曰祖文王而宗
 武王是乃所谓祖有功而宗有德之意故自为世室
 而百世不迁以冠群庙则亦不待东向于祫然后可
 以致崇极之意矣然今日宗庙之制未能如古姑以
 权宜而论之则莫若以僖祖拟周之后稷而祭于太
卷三十九 第 42b 页 WYG0721-0190b.png
 祖之初室顺祖为昭翼祖为穆宣祖为昭而藏其祧
 主于西夹室太祖为穆拟周之文王为祖而祭于太
 庙之第二室太宗为昭拟周之武王为宗而祭于太
 庙之第三室其太祖太宗又皆百世不迁而谓之世
 室真宗为穆其祧主亦且权藏于西夹室仁宗为昭
 为宗而祭于第四室亦为世室如太祖之制英宗为
 穆藏主如真宗之制神宗为昭祭第五室哲宗为穆
 祭第六室徽宗为昭祭第七室钦宗为穆祭第八室
卷三十九 第 43a 页 WYG0721-0190c.png
 高宗为昭祭第九室孝宗为穆祔第十室异时高宗
 亦当为宗为世室如太宗仁宗之制三岁祫享则僖
 祖东向如故而自顺祖以下至于孝宗皆合食焉则
 于心为安而于礼为顺矣至于古者宗庙之制今日
 虽未及议尚期异时兴复之后还反旧都则述神宗
 之志而一新之以正千载之缪成一王之法使昭穆
 有序而祫享之礼行于室中则又善之大者也盖尊
 太祖以东向者义也奉僖祖以东向者恩也义者天
卷三十九 第 43b 页 WYG0721-0190d.png
 下臣子今日之愿也恩者太祖皇帝当日之心也与
 其伸义诎恩以快天下臣子之愿孰若诎义伸恩以
 慰太祖皇帝之心乎韩愈所谓祖以孙尊孙以祖诎
 者正合此意而又以为四时各祭其庙则所伸之祭
 常多三年然后一祫则所诎之祭常少亦中事情故
 某于此尝有感焉窃独以为今欲议四祖神位所袝
 之宜而卒不免于舛逆而难通不若还僖祖于太庙
 三年而一东向之为顺易而无事也(祧庙/议状)
卷三十九 第 44a 页 WYG0721-0191a.png
臣窃见太祖皇帝受命之初未遑他事首尊四祖之庙
 而又以僖祖为四庙之首累圣尊崇罔敢失坠中閒
 虽以世数寖远迁之夹室而未及数年议臣章衡复
 请尊奉以为太庙之始祖宰相王安石等遂奏以为
 本朝自僖祖以上世次不可得而知则僖祖有庙与
 稷契疑无以异今欲毁其庙而藏其主替祖宗之尊
 而下祔于子孙非所以顺祖宗之孝心也于是神宗
 皇帝诏从其请而司马光韩维孙朴孙固等以为非
卷三十九 第 44b 页 WYG0721-0191b.png
 是力奏争之其说甚详然其立意不过以为太祖受
 命立极当为始祖而祫享东乡僖祖初无功德亲尽
 当祧而已臣尝深考其说而以人心之所安者揆之
 则僖祖者太祖之高祖考也虽历世久远功德无传
 然四世之后笃生神孙顺天应人以宁兆庶其为功
 德盖不必身亲为之然后为盛也是以太祖皇帝首
 崇立之以为初庙当此之时盖已归德于祖而不敢
 以功业自居矣今乃以欲尊太祖之故而必使之夺
卷三十九 第 45a 页 WYG0721-0191c.png
 据僖祖初室东向之位臣恐在天之灵于此有所不
 忍而不敢当也安石之为人虽不若光等之贤而其
 论之正则有不可诬者世之论者不察乎此但见太
 祖功德之盛而不知因太祖当日崇立僖祖之心以
 原其所自但见光等之贤非安石章衡之所及而不
 知反之于己以即夫心之所安是以纷纷多为异说
 臣尝病其如此每恨无以正之不谓今日之来适逢
 此议而又以疾病之故不获祗赴谨已略具鄙见申
卷三十九 第 45b 页 WYG0721-0191d.png
 尚书省乞与敷奏又访得元祐大儒程颐所论深以
 安石之言为当贴说详尽而所论并祧二祖止成八
 世之说尤为明白未知巳未得达圣听欲乞宣问详
 赐览观并下此奏别令详议以承太祖皇帝尊祖敬
 宗报本反始之意上延基祚下一民听千万幸甚(祧/庙)
 (议/状)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
 亦如之程子曰禘其祖之所自出始受姓者也其祖
卷三十九 第 46a 页 WYG0721-0192a.png
 配之以始祖配也文武必以稷配后世必以文王配
 所出之祖无庙于太祖之庙禘之而已万物本乎天
 人本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也周之后稷生于姜
 嫄姜嫄以上更推不去也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配
 天者须以后稷严父莫大于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
 以配上帝帝即天也聚天之神而言之则谓之上帝
 此武王祀文王推父以配上帝须以父也曰昔者周
 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不
卷三十九 第 46b 页 WYG0721-0192b.png
 曰武王者以周之礼乐出于周公制作故以其作礼
 乐者言之犹言鲁之郊禘非礼周公其衰是周公之
 法坏也若是成王祭上帝则须配以武王配天之祖
 则不易虽百世唯以后稷配上帝则必以父若宣王
 祭上帝则亦以厉王虽圣如尧舜不可以为父虽恶
 如幽厉不害其为所生也故祭法言有虞氏宗尧非
 也如此则须舜是尧之子苟非其子虽授舜以天下
 之重不可谓之父也如此则是尧养舜以为养男也
卷三十九 第 47a 页 WYG0721-0192c.png
 禅让之事蔑然矣以始祖配天须在冬至一阳始生
 万物之始祭用圜邱器用陶匏藁秸服用大裘而祭
 宗祀九月万物之成父者我之所自生帝者生物之
 祖故推以为配而祭于明堂也本朝以太祖配于圆
 邱以祢配于明堂自介甫此议方正先此祭五帝又
 祭昊天上帝并配者六位自介甫议唯祭昊天上帝
 以祢配之太祖而上有僖顺翼宣先尝以僖祧之矣
 介甫议以为不当祧顺以下祧可也何者本朝推僖
卷三十九 第 47b 页 WYG0721-0192d.png
 祖为始已上不可得而推也或难以僖祖无功业亦
 当祧以是言之则英雄以得天下自己力为之并不
 得与祖德或谓灵芝无根醴泉无源物岂有无本而
 生者今日天下基本盖出于此人安得谓无功业故
 朝廷复立僖祖庙为得礼介甫所见终是高于世俗
 之儒某未见此论时诸生亦有发难以为僖祖无功
 德者某荅之曰谁教他会生得好子孙人皆以为戏
 谈而或笑之今得杨子直所录伊川先生语所谓今
卷三十九 第 48a 页 WYG0721-0193a.png
 天下基本皆出于此人安得谓无功业乃与某言默
 契至哉言乎天下百年不决之是非于此乎定矣(书/程)
 (子禘说后○以/上文集三条)
如今士大夫家都要理会古礼今天下有二件极大底
 事恁地循袭其一是天地同祭于南郊其一是太祖
 不特立庙而与诸祖同一庙自东汉以来如此(又录/云千)
 (五六百年/无人整理)子谓为刍灵也善谓为俑者不仁虽是前
 代已用物事到不是处也须改用教是始得(以下天/地之祭)
卷三十九 第 48b 页 WYG0721-0193b.png
如今郊礼合祭天地周礼有圜邱方泽之说后来人却
 只说地便是后土见于书传言郊社多矣某看来不
 要如此也自还有方泽之祭但周礼其他处又都不
 说亦未可晓
古时天地定是不合祭日月山川百神亦无合共一时
 祭享之礼当时礼数也简仪从也省必是天子躬亲
 行事岂有祭天便将下许多百神一齐排作一堆都
 祭只看郊台阶级两边是踏过处中閒自上排下都
卷三十九 第 49a 页 WYG0721-0193c.png
 是神位更不通看
尧卿问社主平时藏在何处曰向来沙随说以所宜木
 刻而为主某尝辩之后来觉得却是但以所宜木为
 主如今世俗神树模样非是将木来截作主也以木
 名社如栎社枌榆社之类又问社稷神曰说得不同
 或云稷是山林原隰之神或云是谷神看来谷神较
 是社是土神又问社何以有神曰能生物便是神也
 又曰周礼亡国之神却用刑人为尸一部周礼却是
卷三十九 第 49b 页 WYG0721-0193d.png
 看得天理烂熟也(以下社○以/上语类四条)
社实山林川泽邱陵坟衍原隰五土之祇而后土勾龙
 氏其配也稷则专为原隰之祇能生五谷者而后稷
 周弃氏其配也风师箕也雨师毕也是皆著于周礼
 领于大宗伯之官唯社稷自天子之都至于国里通
 得祭而风雨之神则自唐以来诸郡始得祀焉至于
 雷神则又唐制所与雨师同坛共牲而祀者也国朝
 礼文大抵多袭唐故故今郡国祀典自先圣先师之
卷三十九 第 50a 页 WYG0721-0194a.png
  外唯是五者盖以为二气之良能天地之功用流行
  于覆载之间以育万物而民生赖焉者其德唯此为
  尤盛是以于其坛壝时日之制牲币器服之品降登
  馈奠之节莫不参订讨论著之礼象颁下郡国藏于
  礼官有司岁举行之而部刺史又当以时循行察其
  不如法者盖有国家者所以昭事明神祈以降祥锡
  福于下其勤如此顾今之为吏者所知不过簿书期
  会之閒否则觞豆舞歌相与放焉而不知反其所敬
卷三十九 第 50b 页 WYG0721-0194b.png
  畏崇饰而神事之者非老子释氏之祠则妖妄淫昏
  之鬼而已其于先王之制国家之典所以治人事神
  者曷尝有槩于其心哉呜呼人心之不正风俗之不
  厚年谷之不登民生之不遂其不亦以此与(鄂州社/稷坛记)
  (○文/集)
 
 
御纂朱子全书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