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720-057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卷二十四
中庸一
问中庸名篇之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兼此
二义包括方尽就道理上看固是有未发之中就经
文上看亦先言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又言君子之
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先生曰他所以名篇者本是取
时中之中然所以能时中者盖有那未发之中在所
御纂朱子全书卷二十四
中庸一
问中庸名篇之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兼此
二义包括方尽就道理上看固是有未发之中就经
文上看亦先言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又言君子之
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先生曰他所以名篇者本是取
时中之中然所以能时中者盖有那未发之中在所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720-0576b.png
以先开说未发之中然后又说君子之时中
在中之中与在事之中只是一事此是体彼是尾
中庸之中是兼已发而中节无过不及者得名故周子
曰惟中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若不识得此
理则周子之言更解不得所以伊川谓中者天下之
正道中庸章句以中庸之中实兼中和之义论语集
注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皆此意也
惟其平常故不可易如饮食之有五榖衣服之有布帛
在中之中与在事之中只是一事此是体彼是尾
中庸之中是兼已发而中节无过不及者得名故周子
曰惟中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若不识得此
理则周子之言更解不得所以伊川谓中者天下之
正道中庸章句以中庸之中实兼中和之义论语集
注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皆此意也
惟其平常故不可易如饮食之有五榖衣服之有布帛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720-0577a.png
若是奇羞异味锦绮组绣不久便须厌了庸固是定
理若直解为定理却不见得平常意思今以平常言
然定理自在其中矣公晦问中庸二字旧说依程子
不偏不易之语今说得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
常之理似以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说中乃是精密切
至之语而以平常说庸恰似不相粘著曰此其所以
粘著盖缘处得极精极密只是如此平常若有些子
咤异便不是极精极密便不是中庸凡事无不相反
理若直解为定理却不见得平常意思今以平常言
然定理自在其中矣公晦问中庸二字旧说依程子
不偏不易之语今说得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
常之理似以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说中乃是精密切
至之语而以平常说庸恰似不相粘著曰此其所以
粘著盖缘处得极精极密只是如此平常若有些子
咤异便不是极精极密便不是中庸凡事无不相反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720-0577b.png
以相成
或问中与诚意如何曰中是道理之模样诚是道理之
实处中即诚矣又问智仁勇于诚如何曰智仁勇是
做的事诚是行此三者都要实又问中庸曰中庸只
是一事就那头看是中就这头看是庸譬如山与岭
只是一物方其山即是谓之山行著岭路则谓之岭
非二物也中庸只是一个道理以其不偏不倚故谓
之中以其不差异可常行故谓之庸未有中而不庸
或问中与诚意如何曰中是道理之模样诚是道理之
实处中即诚矣又问智仁勇于诚如何曰智仁勇是
做的事诚是行此三者都要实又问中庸曰中庸只
是一事就那头看是中就这头看是庸譬如山与岭
只是一物方其山即是谓之山行著岭路则谓之岭
非二物也中庸只是一个道理以其不偏不倚故谓
之中以其不差异可常行故谓之庸未有中而不庸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720-0577c.png
者亦未有庸而不中者惟中故平常尧授舜舜授禹
都是当其时合如此做做得来恰好所谓中也中即
平常也不如此便非中便不是平常以至汤武之事
亦然又如当盛夏极暑时须用饮冷就凉处衣葛挥
扇此便是中便是平常当隆冬盛寒时须用饮汤就
密室重裘拥火此便是中便是平常若极暑时重裘
拥火盛寒时衣葛挥扇便是差异便是失其中矣
问道之常变举中庸或问说曰守常底固是是然到守
都是当其时合如此做做得来恰好所谓中也中即
平常也不如此便非中便不是平常以至汤武之事
亦然又如当盛夏极暑时须用饮冷就凉处衣葛挥
扇此便是中便是平常当隆冬盛寒时须用饮汤就
密室重裘拥火此便是中便是平常若极暑时重裘
拥火盛寒时衣葛挥扇便是差异便是失其中矣
问道之常变举中庸或问说曰守常底固是是然到守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720-0577d.png
不得处只著变而硬守定则不得至变得来合理断
然著如此做依旧是常又问前日说经权云常自是
著还他一个常变自是著还他一个变如或问举尧
舜之禅授汤武之放伐其变无穷无适而非常却又
皆以为平常是如何曰是他到不得已处只得变变
得是仍旧是平常然依旧著存一个变
向见刘致中说今世传明道中庸义是与叔初本后为
博士演为讲义先生又云尚恐今解是初著后掇其
然著如此做依旧是常又问前日说经权云常自是
著还他一个常变自是著还他一个变如或问举尧
舜之禅授汤武之放伐其变无穷无适而非常却又
皆以为平常是如何曰是他到不得已处只得变变
得是仍旧是平常然依旧著存一个变
向见刘致中说今世传明道中庸义是与叔初本后为
博士演为讲义先生又云尚恐今解是初著后掇其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720-0578a.png
要为解也又云吕中庸文滂沛意浃洽
李先生说陈几叟辈皆以杨氏中庸不如吕氏先生曰
吕氏饱满充实
龟山门人自言龟山中庸枯燥不如与叔浃洽先生曰
与叔却似行到他人如登高望远
游杨吕侯诸先生解中庸只说他所见一面道理却不
将圣人言语折衷所以多失
先生以中庸或问见授云亦有未满意处如评论程子
李先生说陈几叟辈皆以杨氏中庸不如吕氏先生曰
吕氏饱满充实
龟山门人自言龟山中庸枯燥不如与叔浃洽先生曰
与叔却似行到他人如登高望远
游杨吕侯诸先生解中庸只说他所见一面道理却不
将圣人言语折衷所以多失
先生以中庸或问见授云亦有未满意处如评论程子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720-0578b.png
诸子说处尚多觕
问赵书记欲以先生中庸解锓木如何先生曰公归时
烦说与切不可某为人迟钝旋见得旋改一年之内
改了数遍不可知又自笑云那得个人如此著述(以/上)
(语类十/二条)
中庸之书子思子之所作也昔者曾子学于孔子而得
其传矣孔子之孙子思又学于曾子而得其所传于
孔子者焉既而惧夫传之久远而或失其真也于是
问赵书记欲以先生中庸解锓木如何先生曰公归时
烦说与切不可某为人迟钝旋见得旋改一年之内
改了数遍不可知又自笑云那得个人如此著述(以/上)
(语类十/二条)
中庸之书子思子之所作也昔者曾子学于孔子而得
其传矣孔子之孙子思又学于曾子而得其所传于
孔子者焉既而惧夫传之久远而或失其真也于是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720-0578c.png
推本所传之意质以所闻之言更相反覆作为此书
孟子之徒实受其说孟子没而不得其传焉汉之诸
儒虽或擎诵然既杂乎传记之间而莫之贵又莫有
能明其所传之意者至唐李翱始知尊信其书为之
论说然其所谓灭情以复性者又杂乎佛老而言之
则亦异于曾子子思孟子之所传矣至于本朝濂溪
周夫子始得其所传之要以著于篇河南二程夫子
又得其遗旨而发挥之然后其学布于天下然明道
孟子之徒实受其说孟子没而不得其传焉汉之诸
儒虽或擎诵然既杂乎传记之间而莫之贵又莫有
能明其所传之意者至唐李翱始知尊信其书为之
论说然其所谓灭情以复性者又杂乎佛老而言之
则亦异于曾子子思孟子之所传矣至于本朝濂溪
周夫子始得其所传之要以著于篇河南二程夫子
又得其遗旨而发挥之然后其学布于天下然明道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720-0578d.png
不及为书今世所传陈忠肃公之所序者乃蓝田吕
氏所著之别本也伊川虽尝自言中庸今已成书然
亦不传于学者或以问于和靖尹公则曰先生自以
不满其意而火之矣二夫子于此既皆无书故今所
传特出于门人记平居问答之辞而门人之说行于
世者唯吕氏游氏杨氏侯氏为有成书若横渠先生
若谢氏尹氏则亦或记其语之及此者耳又皆别自
为编或颇杂出他记盖学者欲观其聚而不可得固
氏所著之别本也伊川虽尝自言中庸今已成书然
亦不传于学者或以问于和靖尹公则曰先生自以
不满其意而火之矣二夫子于此既皆无书故今所
传特出于门人记平居问答之辞而门人之说行于
世者唯吕氏游氏杨氏侯氏为有成书若横渠先生
若谢氏尹氏则亦或记其语之及此者耳又皆别自
为编或颇杂出他记盖学者欲观其聚而不可得固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720-0579a.png
不能有以考其异而会其同也某之友会稽石君
子重乃始集而次之合为一书以便观览名曰中庸
集解复第其录如右而属某序之某惟圣门传授之
微旨见于此篇者诸先生言之详矣某之浅陋盖有
行思坐诵没世穷年而不得其所以言者尚何敢措
一辞于其间然尝窃谓秦汉以来圣学不传儒者惟
知章句训诂之为事而不知复求圣人之意以明夫
性命道德之归至于近世先知先觉之士始发明之
子重乃始集而次之合为一书以便观览名曰中庸
集解复第其录如右而属某序之某惟圣门传授之
微旨见于此篇者诸先生言之详矣某之浅陋盖有
行思坐诵没世穷年而不得其所以言者尚何敢措
一辞于其间然尝窃谓秦汉以来圣学不传儒者惟
知章句训诂之为事而不知复求圣人之意以明夫
性命道德之归至于近世先知先觉之士始发明之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720-0579b.png
则学者既有以知夫前日之为陋矣然或乃徒诵其
言以为高而又初不知深求其意甚者遂至于脱略
章句陵籍训诂坐谈空妙展转相迷而其为患反有
甚于前日之为陋者呜呼是岂古昔圣贤相传之本
意与夫近世先生君子之所以望于后人者哉某诚
不敏私窃惧焉故因子重之书特以此言题其篇首
以告夫同志之读此书者使之毋跂于高无骇于奇
必沈潜乎句读文义之间以会其归必戒惧乎不睹
言以为高而又初不知深求其意甚者遂至于脱略
章句陵籍训诂坐谈空妙展转相迷而其为患反有
甚于前日之为陋者呜呼是岂古昔圣贤相传之本
意与夫近世先生君子之所以望于后人者哉某诚
不敏私窃惧焉故因子重之书特以此言题其篇首
以告夫同志之读此书者使之毋跂于高无骇于奇
必沈潜乎句读文义之间以会其归必戒惧乎不睹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720-0579c.png
不闻之中以践其实庶乎优柔厌饫真积力久而于
博厚高明悠久之域忽不自知其至焉则为有以真
得其传而无徒诵坐谈之弊矣抑子重之为此书采
掇无遗条理不紊分章虽因众说然去取之间不失
其当其谨密详审盖有得乎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之
意唯哀公问政以下六章据家语本一时问答之言
今从诸家不能复合然不害于其脉理之贯通也又
以简帙重大分为两卷亦无他义例云(中庸集解/序○文集)
博厚高明悠久之域忽不自知其至焉则为有以真
得其传而无徒诵坐谈之弊矣抑子重之为此书采
掇无遗条理不紊分章虽因众说然去取之间不失
其当其谨密详审盖有得乎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之
意唯哀公问政以下六章据家语本一时问答之言
今从诸家不能复合然不害于其脉理之贯通也又
以简帙重大分为两卷亦无他义例云(中庸集解/序○文集)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720-0579d.png
右总论
天命之谓性是专言理虽气亦包在其中然说理意较
多若云兼言气便说率性之谓道不去如太极虽不
离乎阴阳而亦不杂乎阴阳
问天命之谓性此只是从原头说否曰万物皆只同这
一个原头圣人所以尽已之性则能尽人之性尽物
之性由其同一原故也若非同此一原则人自人之
性物自物之性如何尽得
天命之谓性是专言理虽气亦包在其中然说理意较
多若云兼言气便说率性之谓道不去如太极虽不
离乎阴阳而亦不杂乎阴阳
问天命之谓性此只是从原头说否曰万物皆只同这
一个原头圣人所以尽已之性则能尽人之性尽物
之性由其同一原故也若非同此一原则人自人之
性物自物之性如何尽得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720-0580a.png
问率性之谓道率循也此循字是就道上说还是就行
道人上说曰诸家多作行道人上说以率性便作修
为非也率性者只是说循吾本然之性便自有许多
道理性是个浑沦底物道是个性中分派条理循性
之所有其许多分派条理即道也
问率性通人物而言则此性字似生之谓性之性兼气
禀言之否曰天命之谓性这性亦离气禀不得率循
也此循字是就道上说不是就行道人说性善只一
道人上说曰诸家多作行道人上说以率性便作修
为非也率性者只是说循吾本然之性便自有许多
道理性是个浑沦底物道是个性中分派条理循性
之所有其许多分派条理即道也
问率性通人物而言则此性字似生之谓性之性兼气
禀言之否曰天命之谓性这性亦离气禀不得率循
也此循字是就道上说不是就行道人说性善只一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720-0580b.png
般但人物气禀有异不可道物无此理性是个浑沦
物道是性中分派条理随分派条理去皆是道穿牛
鼻络马首皆是随他所通处仁义礼智物岂不有但
偏耳随他性之所通处道皆无所不在曰此性字亦
是以理言否曰是又问鸢有鸢之性鱼有鱼之性其
飞其跃天机自完便是天理流行发现之妙处故子
思姑举此一二以明道之无所不在否曰是
万物禀受莫非至善者性率性而行各得其分者道
物道是性中分派条理随分派条理去皆是道穿牛
鼻络马首皆是随他所通处仁义礼智物岂不有但
偏耳随他性之所通处道皆无所不在曰此性字亦
是以理言否曰是又问鸢有鸢之性鱼有鱼之性其
飞其跃天机自完便是天理流行发现之妙处故子
思姑举此一二以明道之无所不在否曰是
万物禀受莫非至善者性率性而行各得其分者道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720-0580c.png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与道相对则性是体道是
用又曰道便是在里面做出底道
问率性之谓道通人物而言则修道之谓教亦通人物
如服牛乘马不杀胎不夭夭斧斤以时入山林此是
圣人教化不特在人伦上品节防范而及于物否曰
也是如此所以谓之尽物之性但于人较详于物较
略人上较多物上较少(以上语/类七条)
中庸鄙说诚有未当然其说之病正在分晓太过无复
用又曰道便是在里面做出底道
问率性之谓道通人物而言则修道之谓教亦通人物
如服牛乘马不杀胎不夭夭斧斤以时入山林此是
圣人教化不特在人伦上品节防范而及于物否曰
也是如此所以谓之尽物之性但于人较详于物较
略人上较多物上较少(以上语/类七条)
中庸鄙说诚有未当然其说之病正在分晓太过无复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720-0580d.png
馀味以待学者涵泳咀嚼之功而来谕反谓未曾分
晓说出不知更欲如何乃为分晓说出耶天命之性
不可形容不须赞叹只得将他骨子实头处说出来
乃于言性为有功故某只以仁义礼智四字言之最
为端的率性之道便是率此之性无非是道亦离此
四字不得如程子所谓仁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
有仁义礼智而已曷尝有孝弟来此语亦可见矣盖
父子之亲兄弟之爱固性之所有然在性中只谓之
晓说出不知更欲如何乃为分晓说出耶天命之性
不可形容不须赞叹只得将他骨子实头处说出来
乃于言性为有功故某只以仁义礼智四字言之最
为端的率性之道便是率此之性无非是道亦离此
四字不得如程子所谓仁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
有仁义礼智而已曷尝有孝弟来此语亦可见矣盖
父子之亲兄弟之爱固性之所有然在性中只谓之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720-0581a.png
仁而不谓之父子兄弟之道也君臣之分朋友之交
亦性之所有然在性中只谓之义而不谓之君臣朋
友之道也推此言之曰礼曰智无不然者盖天地万
物之理无不出于此四者今以此为倒说而反谓仁
义因父子君臣而得名此某之所疑者(荅胡/广仲)
礼乐刑政之为教如寒暑生杀之为岁此何所疑若如
来意则道外有物而刑政专出于蚩尤申商矣此类
更宜宽著心胸子细推验不可只将寻常小小意见
亦性之所有然在性中只谓之义而不谓之君臣朋
友之道也推此言之曰礼曰智无不然者盖天地万
物之理无不出于此四者今以此为倒说而反谓仁
义因父子君臣而得名此某之所疑者(荅胡/广仲)
礼乐刑政之为教如寒暑生杀之为岁此何所疑若如
来意则道外有物而刑政专出于蚩尤申商矣此类
更宜宽著心胸子细推验不可只将寻常小小意见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720-0581b.png
窥测也观横渠先生论周礼天官处亦可见矣(荅杨/深父)
(○以上文/集二条)
问中庸旧本不曾解可离非道一句今先生说云瞬息
不存便是邪妄方悟本章可离与不可离道与非道
各相对待而言离了仁便不仁离了义便不义公私
善利皆然向来从龟山说只谓道自不可离而先生
旧亦不曾为学者说破曰向来亦是看得太高
此道无时无之然体之则合背之则离也一有离之则
(○以上文/集二条)
问中庸旧本不曾解可离非道一句今先生说云瞬息
不存便是邪妄方悟本章可离与不可离道与非道
各相对待而言离了仁便不仁离了义便不义公私
善利皆然向来从龟山说只谓道自不可离而先生
旧亦不曾为学者说破曰向来亦是看得太高
此道无时无之然体之则合背之则离也一有离之则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720-0581c.png
当此之时失此之道矣故曰不可须臾离君子所以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则不敢以须臾离也
问日用间如何是不闻不见处人之耳目闻见常自若
莫只是念虑未起未有意于闻见否曰所不闻所不
见不是合眼掩耳只是喜怒哀乐未发时凡万事皆
未萌芽自家便先恁地戒谨恐惧常要提起此心常
在这里便是防于未然不见是图底意思徐问讲求
义理时此心如何曰思虑是心之发了伊川谓存养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则不敢以须臾离也
问日用间如何是不闻不见处人之耳目闻见常自若
莫只是念虑未起未有意于闻见否曰所不闻所不
见不是合眼掩耳只是喜怒哀乐未发时凡万事皆
未萌芽自家便先恁地戒谨恐惧常要提起此心常
在这里便是防于未然不见是图底意思徐问讲求
义理时此心如何曰思虑是心之发了伊川谓存养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720-0581d.png
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则可求中于喜怒哀乐未发
之前则不可
所谓不睹不闻者乃是从那尽处说来非谓于所睹所
闻处不谨也
用之问戒惧不睹不闻是起头处至莫见乎隐莫显乎
微又用紧一紧曰不可如此说戒谨恐惧是普说言
道理偪塞都是无时而不戒谨恐惧到得隐微之间
人所易忽又更用谨这个却是唤起说戒惧无个起
之前则不可
所谓不睹不闻者乃是从那尽处说来非谓于所睹所
闻处不谨也
用之问戒惧不睹不闻是起头处至莫见乎隐莫显乎
微又用紧一紧曰不可如此说戒谨恐惧是普说言
道理偪塞都是无时而不戒谨恐惧到得隐微之间
人所易忽又更用谨这个却是唤起说戒惧无个起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720-0582a.png
头处只是普遍都用
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程子举弹琴杀心事是就人知
处言吕游杨氏所说是就已自知处言章句只说已
自知或疑是合二者而言否曰有动于中已固先自
知亦不能掩人之知所谓诚之不可掩也
问不睹不闻者已之所不睹不闻也独者人之所不睹
不闻也如此看便见得此章分两节事分明先生曰
其所不睹不闻其之一字便见得是说已不睹不闻
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程子举弹琴杀心事是就人知
处言吕游杨氏所说是就已自知处言章句只说已
自知或疑是合二者而言否曰有动于中已固先自
知亦不能掩人之知所谓诚之不可掩也
问不睹不闻者已之所不睹不闻也独者人之所不睹
不闻也如此看便见得此章分两节事分明先生曰
其所不睹不闻其之一字便见得是说已不睹不闻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720-0582b.png
处只是诸家看得自不子细耳又问如此分两节工
夫则致中致和工夫方各有著落而天地位万物育
亦各有归著曰是
问不睹不闻与谨独何别曰上一节说存天理之本然
下一节说遏人欲于将萌又问能存天理了则下面
谨独似多了一截曰虽是存得天理临发时也须点
检这便是他密处若只说存天理了更不谨独却是
只用致中不用致和了又问致中是未动之前然谓
夫则致中致和工夫方各有著落而天地位万物育
亦各有归著曰是
问不睹不闻与谨独何别曰上一节说存天理之本然
下一节说遏人欲于将萌又问能存天理了则下面
谨独似多了一截曰虽是存得天理临发时也须点
检这便是他密处若只说存天理了更不谨独却是
只用致中不用致和了又问致中是未动之前然谓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720-0582c.png
之戒惧却是动了曰公莫看得戒谨恐惧太重了此
只是略省一省不是恁惊惶震惧略是个敬模样如
此然道著敬字已是重了只略略收拾来便在这里
伊川所谓道个敬字也不大段用得力
问谨独莫只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处也与那闇室不
欺时一般否先生是之又云这独也又不是恁地独
时如与众人对坐自心中发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
是独处
只是略省一省不是恁惊惶震惧略是个敬模样如
此然道著敬字已是重了只略略收拾来便在这里
伊川所谓道个敬字也不大段用得力
问谨独莫只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处也与那闇室不
欺时一般否先生是之又云这独也又不是恁地独
时如与众人对坐自心中发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
是独处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720-0582d.png
吕子约来书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只管滚作一段看
某荅他书江西诸人将去看颇以其说为然彭子寿
却看得好云前段不可须臾离且是大体说到谨独
处尤见于接物得力先生又云吕家之学重于守旧
更不论理德明问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是言道
之体段如此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亦然下面君子戒
谨恐惧君子必谨其独方是做工夫皆以是故二字
发之如何滚作一段看曰道不可须臾离言道之至
某荅他书江西诸人将去看颇以其说为然彭子寿
却看得好云前段不可须臾离且是大体说到谨独
处尤见于接物得力先生又云吕家之学重于守旧
更不论理德明问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是言道
之体段如此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亦然下面君子戒
谨恐惧君子必谨其独方是做工夫皆以是故二字
发之如何滚作一段看曰道不可须臾离言道之至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720-0583a.png
广至大者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言道之至精至密者
问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以下是存养工夫莫见乎隐
以下是检察工夫否曰说道不可须臾离是说不可
不存是故以下却是教人恐惧戒谨做存养工夫说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说不可不谨意故君子以下
却是教人谨独察其私意起处防之只看两个故字
便是方说入身上来做工夫也圣人教人只此两端
问林子武以谨独为后以戒惧为先谨独以发处言觉
问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以下是存养工夫莫见乎隐
以下是检察工夫否曰说道不可须臾离是说不可
不存是故以下却是教人恐惧戒谨做存养工夫说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说不可不谨意故君子以下
却是教人谨独察其私意起处防之只看两个故字
便是方说入身上来做工夫也圣人教人只此两端
问林子武以谨独为后以戒惧为先谨独以发处言觉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720-0583b.png
得也是在后曰分得也好又问余国秀谓戒惧是保
守天理谨独是检防人欲曰也得又问觉得戒谨恐
惧与谨独也难分动静静时固戒谨恐惧动时又岂
可不戒谨恐惧曰上言道不可须臾离此言戒惧其
所不睹不闻与谨独皆是不可离又问泳欲谓戒惧
是其常谨独是谨其所发曰如此说也好又曰戒谨
恐惧是由外言之以尽于内谨独是由内言之以及
于外问自所睹所闻以至于不暏不闻自发于心以
守天理谨独是检防人欲曰也得又问觉得戒谨恐
惧与谨独也难分动静静时固戒谨恐惧动时又岂
可不戒谨恐惧曰上言道不可须臾离此言戒惧其
所不睹不闻与谨独皆是不可离又问泳欲谓戒惧
是其常谨独是谨其所发曰如此说也好又曰戒谨
恐惧是由外言之以尽于内谨独是由内言之以及
于外问自所睹所闻以至于不暏不闻自发于心以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720-0583c.png
至见于事如此方说得不可须臾离出曰然(以上语/类十二)
(条/)
道不可离可离非道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乎其所不闻乃是彻头彻尾无时无处不下工夫欲
其无须臾而离乎道也(不睹不闻与独字不同乃是/言其戒惧之至无适不然虽)
(是此等耳目不及无要𦂳处亦加照管如云听于无/声视于无形非谓所有闻见处却可阔略而特然于)
(此加/功也)又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谨其独乃是
上文全体工夫之中见得此处是一念起处万事根
(条/)
道不可离可离非道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乎其所不闻乃是彻头彻尾无时无处不下工夫欲
其无须臾而离乎道也(不睹不闻与独字不同乃是/言其戒惧之至无适不然虽)
(是此等耳目不及无要𦂳处亦加照管如云听于无/声视于无形非谓所有闻见处却可阔略而特然于)
(此加/功也)又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谨其独乃是
上文全体工夫之中见得此处是一念起处万事根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720-0583d.png
原又更紧切故当于此加意省察欲其自隐而见自
微而显皆无人欲之私也(观两莫字即见此处是念/虑欲萌而天理人欲之几)
(最是紧切尤不可不下功处故于全体工夫之中就/此更加省察然亦非必待其思虑已萌而后别以一)
(心察之盖全体工夫既无间断即/就此处略加提撕便自无透漏也)此是两节文义不
同详略亦异前段中间著是故字后段中间又著故
字各接上文以起下意前段即卒章所谓不动而敬
不言而信后段即卒章所谓内省不疚无恶于志文
义条理大小甚明从来说者多是不察将此两段只
微而显皆无人欲之私也(观两莫字即见此处是念/虑欲萌而天理人欲之几)
(最是紧切尤不可不下功处故于全体工夫之中就/此更加省察然亦非必待其思虑已萌而后别以一)
(心察之盖全体工夫既无间断即/就此处略加提撕便自无透漏也)此是两节文义不
同详略亦异前段中间著是故字后段中间又著故
字各接上文以起下意前段即卒章所谓不动而敬
不言而信后段即卒章所谓内省不疚无恶于志文
义条理大小甚明从来说者多是不察将此两段只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720-0584a.png
作一段相缠说了便以戒慎恐惧不睹不闻为谨独
所以杂乱重复更说不行前后只是粗瞒过了子细
理会便分疏不下也(荅胡/季随)
问戒惧于不睹不闻者乃谨独之目而谨独者乃戒惧
于不暏不闻之总名似未可分为二事也今曰道固
无适而不在而其要切之处尤在于隐微虽无所不
谨而所谨者尤在于独固欲学者用功转加切近云
云若末章潜虽伏矣不愧屋漏分为两节虽可以各
所以杂乱重复更说不行前后只是粗瞒过了子细
理会便分疏不下也(荅胡/季随)
问戒惧于不睹不闻者乃谨独之目而谨独者乃戒惧
于不暏不闻之总名似未可分为二事也今曰道固
无适而不在而其要切之处尤在于隐微虽无所不
谨而所谨者尤在于独固欲学者用功转加切近云
云若末章潜虽伏矣不愧屋漏分为两节虽可以各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720-0584b.png
相附属然前一节谓人所不见则属乎人后一节谓
已之所有则犹有迹比之已之不睹不闻则又有间
矣今以人之所不见为谨独意虽切而反轻以不愧
屋漏为不睹不闻则又几于躐等曰来示所疑中庸
首章数句文义亦通比之章句之说尤省力而有味
但以上文考之既言道不可须臾离即是无精粗隐
显之间皆不可离故言戒惧乎不睹不闻以该之若
曰自其思宪未起之时早已戒惧非谓不戒惧乎所
已之所有则犹有迹比之已之不睹不闻则又有间
矣今以人之所不见为谨独意虽切而反轻以不愧
屋漏为不睹不闻则又几于躐等曰来示所疑中庸
首章数句文义亦通比之章句之说尤省力而有味
但以上文考之既言道不可须臾离即是无精粗隐
显之间皆不可离故言戒惧乎不睹不闻以该之若
曰自其思宪未起之时早已戒惧非谓不戒惧乎所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720-0584c.png
睹所闻而只戒惧乎不睹不闻也此两句是结抺上
文不可须臾离一节意思了下文又提起说无不戒
谨之中隐微之间念虑之萌尤不可忽故又欲于其
独而谨之又别是结抹上文隐微两句意思也若如
来说则既言不可须臾离而当戒谨矣下句却不更
端而偏言唯隐微为显见而不可不谨其独则是所
睹所闻不隐不微之处皆可忽而不谨如此牵连即
将上句亦说偏了只这些子意思恐于理有碍且于
文不可须臾离一节意思了下文又提起说无不戒
谨之中隐微之间念虑之萌尤不可忽故又欲于其
独而谨之又别是结抹上文隐微两句意思也若如
来说则既言不可须臾离而当戒谨矣下句却不更
端而偏言唯隐微为显见而不可不谨其独则是所
睹所闻不隐不微之处皆可忽而不谨如此牵连即
将上句亦说偏了只这些子意思恐于理有碍且于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0720-0584d.png
文势亦似重复而繁冗耳所谓固欲学者用功转加
谨密某之本意却不如此盖无所不戒谨者通乎已
发未发而言而谨其独则专为已发而设耳卒章所
引潜虽伏矣犹是有此一物藏在隐微之中不愧屋
漏则表里洞然更无纤芥渣滓矣盖首章本静以之
动卒章自浅以及深也且所不见非独而何不动而
敬不言而信非戒惧乎其所不睹不闻而何若首章
不分别即此等处皆散漫而无统矣(荅吕/子约)
谨密某之本意却不如此盖无所不戒谨者通乎已
发未发而言而谨其独则专为已发而设耳卒章所
引潜虽伏矣犹是有此一物藏在隐微之中不愧屋
漏则表里洞然更无纤芥渣滓矣盖首章本静以之
动卒章自浅以及深也且所不见非独而何不动而
敬不言而信非戒惧乎其所不睹不闻而何若首章
不分别即此等处皆散漫而无统矣(荅吕/子约)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720-0585a.png
问戒惧者以涵养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当此之时寂/然不动只下)
(得涵养工夫涵养/者所以存天理也)慎独者所以省察于喜怒哀乐已
发之后(当此之时一豪放过则流于欲矣判别义利/全在此时省察者所以遏人欲也已发之后)
(盖指已发之时对未发/而言故云已发之后)不知经意与日用之功是如
此否曰此说甚善(荅胡/季随)
问不睹不闻即是未发之前未发之前无一豪私意之
杂此处无走作只是存天理而已未说到遏人欲处
已发之初天理人欲由是而分此处不放过即是遏
(得涵养工夫涵养/者所以存天理也)慎独者所以省察于喜怒哀乐已
发之后(当此之时一豪放过则流于欲矣判别义利/全在此时省察者所以遏人欲也已发之后)
(盖指已发之时对未发/而言故云已发之后)不知经意与日用之功是如
此否曰此说甚善(荅胡/季随)
问不睹不闻即是未发之前未发之前无一豪私意之
杂此处无走作只是存天理而已未说到遏人欲处
已发之初天理人欲由是而分此处不放过即是遏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720-0585b.png
人欲天理之存有不待言者如此分说自见端的曰
此说分得好然又须见不可分处如兵家攻守相似
各是一事而实相为用也(荅胡/季随)
问涵养工夫实贯初终而未发之前只须涵养才发处
便须用省察工夫至于涵养愈熟则省察愈精矣曰
此数句是(荅胡季随○以/上文集五条)
共父问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曰
中字是状性之体性具于心发而中节则是性自心
此说分得好然又须见不可分处如兵家攻守相似
各是一事而实相为用也(荅胡/季随)
问涵养工夫实贯初终而未发之前只须涵养才发处
便须用省察工夫至于涵养愈熟则省察愈精矣曰
此数句是(荅胡季随○以/上文集五条)
共父问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曰
中字是状性之体性具于心发而中节则是性自心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0720-0585c.png
中发出来也是之谓情
问喜怒哀乐之未发不偏不倚固其寂然之本体及其
酬酢万变亦在是焉故曰天下之大本发而皆中节
则事得其宜不相淩夺固感而遂通之和也然十中
其九一不中节则为不和便是有碍不可谓之达道
矣曰然又问于学者如何皆得中节曰学者安得便
一一恁地也须且逐件使之中节方得此所以贵于
博学审问谨思明辨无一事之不学无一时而不学
问喜怒哀乐之未发不偏不倚固其寂然之本体及其
酬酢万变亦在是焉故曰天下之大本发而皆中节
则事得其宜不相淩夺固感而遂通之和也然十中
其九一不中节则为不和便是有碍不可谓之达道
矣曰然又问于学者如何皆得中节曰学者安得便
一一恁地也须且逐件使之中节方得此所以贵于
博学审问谨思明辨无一事之不学无一时而不学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0720-0585d.png
无一处而不学各求其中节此所以为难也
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未是论圣人只是泛论众人亦有
此与圣人都一般或曰恐众人未发与圣人异否曰
未发只做得未发不然是无大本道理绝了或曰恐
众人于未发昏了否曰这里未有昏明须是还他做
未发若论原头未发都一般只论圣人动静则全别
动亦定静亦定自其未感全是未发之中自其感物
而动全是中节之和众人有未发时只是他不曾主
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未是论圣人只是泛论众人亦有
此与圣人都一般或曰恐众人未发与圣人异否曰
未发只做得未发不然是无大本道理绝了或曰恐
众人于未发昏了否曰这里未有昏明须是还他做
未发若论原头未发都一般只论圣人动静则全别
动亦定静亦定自其未感全是未发之中自其感物
而动全是中节之和众人有未发时只是他不曾主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0720-0586a.png
静看不曾知得
问恻隐羞恶喜怒哀乐固是心之发晓然易见处如未
恻隐羞恶喜怒哀乐之前便是寂然而静时然岂得
皆块然如槁木其耳目亦必有自然之闻见其手足
亦必有自然之举动不审此时唤作如何曰喜怒哀
乐未发只是这心未发耳其手足运动自是形体如
此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只是思虑未萌无纤豪私欲自
问恻隐羞恶喜怒哀乐固是心之发晓然易见处如未
恻隐羞恶喜怒哀乐之前便是寂然而静时然岂得
皆块然如槁木其耳目亦必有自然之闻见其手足
亦必有自然之举动不审此时唤作如何曰喜怒哀
乐未发只是这心未发耳其手足运动自是形体如
此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只是思虑未萌无纤豪私欲自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0720-0586b.png
然无所偏倚所谓寂然不动此之谓中然不是截然
作二截如僧家块然之谓只是这个心自有那未发
时节自有那已发时节谓如此事未萌于思虑要做
时须便是中是体及发于思了如此做而得其当时
便是和是用只管夹杂相滚若以为截然有一时是
未发时一时是已发时亦不成道理今学者或谓每
日将半日来静做工夫即是有此病也曰喜怒哀乐
未发而不中者如何曰此却是气质昏浊为私欲所
作二截如僧家块然之谓只是这个心自有那未发
时节自有那已发时节谓如此事未萌于思虑要做
时须便是中是体及发于思了如此做而得其当时
便是和是用只管夹杂相滚若以为截然有一时是
未发时一时是已发时亦不成道理今学者或谓每
日将半日来静做工夫即是有此病也曰喜怒哀乐
未发而不中者如何曰此却是气质昏浊为私欲所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0720-0586c.png
胜客来为主其未发时只是块然如顽石相似劈斫
不开发来便只是那乖底曰如此则昏时是他不察
如何曰言察便是吕氏求中却是已发如伊川云只
平日涵养便是又曰看来人逐日未发时少已发时
多曰然
大本用涵养中节则须穷理之功
问发而皆中节是无时而不戒谨恐惧而然否曰是他
合下把捉方能发而中节若信口说去信脚行去如
不开发来便只是那乖底曰如此则昏时是他不察
如何曰言察便是吕氏求中却是已发如伊川云只
平日涵养便是又曰看来人逐日未发时少已发时
多曰然
大本用涵养中节则须穷理之功
问发而皆中节是无时而不戒谨恐惧而然否曰是他
合下把捉方能发而中节若信口说去信脚行去如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0720-0586d.png
何会中节
问浑然在中恐是喜怒哀乐未发此心至虚都无偏倚
停停当当恰在中间章句所谓独立而不近四旁心
之体地之中也曰在中者未动时恰好处时中者已
动时恰好处才发时不偏于喜则偏于怒不得谓之
在中矣然只要就所偏倚一事处之得恰好则无过
不及矣盖无过不及乃无偏倚者之所为而无偏倚
者是所以能无过不及也
问浑然在中恐是喜怒哀乐未发此心至虚都无偏倚
停停当当恰在中间章句所谓独立而不近四旁心
之体地之中也曰在中者未动时恰好处时中者已
动时恰好处才发时不偏于喜则偏于怒不得谓之
在中矣然只要就所偏倚一事处之得恰好则无过
不及矣盖无过不及乃无偏倚者之所为而无偏倚
者是所以能无过不及也
卷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0720-0587a.png
问浑然不待勉强而自中乎当然之节曰事事有个恰
好处因言荥阳王哀乐过人以其哀时直是哀才过
而乐亦直是乐性情之变如此之易不恒其德故也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程子曰敬不可谓之中敬而无
失即所以中也未说到义理涵养处大抵未发已发
只是一项工夫未发固要存养已发亦要审察遇事
时时复提起不可自怠生放过底心无时不存养无
事不审察
好处因言荥阳王哀乐过人以其哀时直是哀才过
而乐亦直是乐性情之变如此之易不恒其德故也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程子曰敬不可谓之中敬而无
失即所以中也未说到义理涵养处大抵未发已发
只是一项工夫未发固要存养已发亦要审察遇事
时时复提起不可自怠生放过底心无时不存养无
事不审察
卷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0720-0587b.png
吕氏未发之前心体昭昭具在说得亦好
再论湖南问荅曰未发已发只是一件工夫无时不涵
养无时不省察耳谓如水长长地流到高处又略起
伏则个如恐惧戒谨是长长地做到谨独是又提起
一起如水然只是要不辍地做又如骑马自家常常
提掇及至遇险处便加些提控不成谓是大路便更
都不管他恁地自去之理正淳曰未发时当以理义
涵养曰未发时著理义不得才知有理有义便是已
再论湖南问荅曰未发已发只是一件工夫无时不涵
养无时不省察耳谓如水长长地流到高处又略起
伏则个如恐惧戒谨是长长地做到谨独是又提起
一起如水然只是要不辍地做又如骑马自家常常
提掇及至遇险处便加些提控不成谓是大路便更
都不管他恁地自去之理正淳曰未发时当以理义
涵养曰未发时著理义不得才知有理有义便是已
卷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0720-0587c.png
发当此时有理义之原未有理义条件只一个主宰
严肃便有涵养工夫伊川曰敬而无失便是然不可
谓之中但敬而无失即所以中也
问中庸或问说未发时耳目当亦精明而不可乱如平
常著衣吃饭是已发是未发曰只心有所主著便是
发如著衣吃饭亦有些事了只有所思量要恁地便
是已发
问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曰喜怒哀乐如东西南北不
严肃便有涵养工夫伊川曰敬而无失便是然不可
谓之中但敬而无失即所以中也
问中庸或问说未发时耳目当亦精明而不可乱如平
常著衣吃饭是已发是未发曰只心有所主著便是
发如著衣吃饭亦有些事了只有所思量要恁地便
是已发
问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曰喜怒哀乐如东西南北不
卷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0720-0587d.png
倚于一方只是在中间又问和曰只是合当喜合当
怒如这事合喜五分自家喜七八分便是过其节喜
三四分便是不及其节又问达字旧作感而遂通字
看而今见得是古今共由意思曰也是通底意思如
喜怒不中节便行不得了而今喜天下以为合当喜
怒天下以为合当怒只是这个道理便是通达意大
本达道而今不必说得张皇只将动静看静时这个
便在这里动时便无不是那底在人工夫却在致中
怒如这事合喜五分自家喜七八分便是过其节喜
三四分便是不及其节又问达字旧作感而遂通字
看而今见得是古今共由意思曰也是通底意思如
喜怒不中节便行不得了而今喜天下以为合当喜
怒天下以为合当怒只是这个道理便是通达意大
本达道而今不必说得张皇只将动静看静时这个
便在这里动时便无不是那底在人工夫却在致中
卷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0720-0588a.png
和上又问致字曰而今略略地中和也唤做中和致
字是要得十分中十分和又问看见工夫先须致中
曰这个也大段著脚手不得若大段著脚手便是已
发了子思说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已自是多了但不
得不恁地说要人会得只是略略地约住在这里又
问发须中节亦是倚于一偏否曰固是因说周子云
中也者和也天下之达道也别人也不敢恁地说君
子而时中便是恁地看
字是要得十分中十分和又问看见工夫先须致中
曰这个也大段著脚手不得若大段著脚手便是已
发了子思说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已自是多了但不
得不恁地说要人会得只是略略地约住在这里又
问发须中节亦是倚于一偏否曰固是因说周子云
中也者和也天下之达道也别人也不敢恁地说君
子而时中便是恁地看
卷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0720-0588b.png
或问致中和位天地育万物与喜怒哀乐不相干恐非
实理流行处曰公何故如此看文字世间何事不系
在喜怒哀乐上如人君喜一人而赏之而千万人劝
怒一人而罚之而千万人惧以至哀矜鳏寡乐育英
才这是万物育不是以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长幼相处相接无不是这个即这喜怒中节处便是
实理流行更去那处寻实理流行
问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实理流行处曰公何故如此看文字世间何事不系
在喜怒哀乐上如人君喜一人而赏之而千万人劝
怒一人而罚之而千万人惧以至哀矜鳏寡乐育英
才这是万物育不是以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长幼相处相接无不是这个即这喜怒中节处便是
实理流行更去那处寻实理流行
问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卷二十四 第 25a 页 WYG0720-0588c.png
之分定便是天地位否曰有地不得其平天不得其
成时问如此则须专就人主身上说方有此功用曰
规模自是如此然人各随一个地位去做不道人主
致中和士大夫便不致中和(学之为/主者事)问向见南轩上
殿文字多是要扶持人主心术曰也要在下人心术
是当方可扶持得问今日士风如此何时是太平曰
即这身心亦未见有太平之时(三公燮理阴阳须是/先有个胸中始得)
天地位万物育便是裁成辅相以左右民底工夫若不
成时问如此则须专就人主身上说方有此功用曰
规模自是如此然人各随一个地位去做不道人主
致中和士大夫便不致中和(学之为/主者事)问向见南轩上
殿文字多是要扶持人主心术曰也要在下人心术
是当方可扶持得问今日士风如此何时是太平曰
即这身心亦未见有太平之时(三公燮理阴阳须是/先有个胸中始得)
天地位万物育便是裁成辅相以左右民底工夫若不
卷二十四 第 25b 页 WYG0720-0588d.png
能致中和则山崩川竭者有矣天地安得而位胎夭
失所者有矣万物安得而育
问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此以有位者言如一介之士
如何得如此曰若致得一身中和便充塞一身致得
一家中和便充塞一家若致得天下中和便充塞天
下有此理便有此事有此事便有此理如一日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如何一日克己于家便得天下以仁
归之为有此理故也
失所者有矣万物安得而育
问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此以有位者言如一介之士
如何得如此曰若致得一身中和便充塞一身致得
一家中和便充塞一家若致得天下中和便充塞天
下有此理便有此事有此事便有此理如一日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如何一日克己于家便得天下以仁
归之为有此理故也
卷二十四 第 26a 页 WYG0720-0589a.png
问或问所谓吾身之天地万物如何曰尊卑上下之大
分即吾身之天地也应变曲折之万端即吾身之万
物也(以上语类/十九条)
问人心虽未有喜怒哀乐而物欲之根存焉则固已偏
于此矣故于其所偏者得之则喜且乐失之则怒而
哀无复顾义理也曰此段说得是但物欲之根存焉
之说恐未然人固有偏好一物者然此一物未上心
时安得不谓之未发之中乎(荅张/元德)
分即吾身之天地也应变曲折之万端即吾身之万
物也(以上语类/十九条)
问人心虽未有喜怒哀乐而物欲之根存焉则固已偏
于此矣故于其所偏者得之则喜且乐失之则怒而
哀无复顾义理也曰此段说得是但物欲之根存焉
之说恐未然人固有偏好一物者然此一物未上心
时安得不谓之未发之中乎(荅张/元德)
卷二十四 第 26b 页 WYG0720-0589b.png
喜怒哀乐浑然在中未感于物未有倚著一偏之患亦
未有过与不及之差故特以中名之而又以为天下
之大本程子所谓中者在中之义所谓只喜怒哀乐
不发便是中所谓中所以状性之体段所谓中者性
之德所谓无倚著处皆谓此也择之谓在中之义是
里面底道理看得极子细然伊川先生又曰中即道
也又曰不偏之谓中道无不中故以中形道此言又
何谓也盖天命之性者天理之全体也率性之道者
未有过与不及之差故特以中名之而又以为天下
之大本程子所谓中者在中之义所谓只喜怒哀乐
不发便是中所谓中所以状性之体段所谓中者性
之德所谓无倚著处皆谓此也择之谓在中之义是
里面底道理看得极子细然伊川先生又曰中即道
也又曰不偏之谓中道无不中故以中形道此言又
何谓也盖天命之性者天理之全体也率性之道者
卷二十四 第 27a 页 WYG0720-0589c.png
人性之当然也未发之中以全体而言也时中之中
以当然而言也要皆指本体而言若吕氏直以率性
为循性而行则宜乎其以中为道之所由出也失之
矣(荅林/择之)
问要看喜怒哀乐未发才看便是已发如何见得中或
曰且只静观愚谓此问甚切惜乎荅之不善也盖曰
静观则固为已发而且与之为二矣程子使人涵养
于未发之前而不使人求中于其间其旨深矣(记/疑)
以当然而言也要皆指本体而言若吕氏直以率性
为循性而行则宜乎其以中为道之所由出也失之
矣(荅林/择之)
问要看喜怒哀乐未发才看便是已发如何见得中或
曰且只静观愚谓此问甚切惜乎荅之不善也盖曰
静观则固为已发而且与之为二矣程子使人涵养
于未发之前而不使人求中于其间其旨深矣(记/疑)
卷二十四 第 27b 页 WYG0720-0589d.png
未发已发之义前此认得此心流行之体又因程子凡
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遂目心为已发性为未发然
观程子之书多所不合因复思之乃知前日之说非
惟心性之名命之不当而日用工夫全无本领盖所
失者不但文义之间而已按文集遗书诸说似皆以
思虑未萌事物未至之时为喜怒哀乐之未发当此
之时即是此心寂然不动之体而天命之性当体具
焉以其无过不及不偏不倚故谓之中及其感而遂
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遂目心为已发性为未发然
观程子之书多所不合因复思之乃知前日之说非
惟心性之名命之不当而日用工夫全无本领盖所
失者不但文义之间而已按文集遗书诸说似皆以
思虑未萌事物未至之时为喜怒哀乐之未发当此
之时即是此心寂然不动之体而天命之性当体具
焉以其无过不及不偏不倚故谓之中及其感而遂
卷二十四 第 28a 页 WYG0720-0590a.png
通天下之故则喜怒哀乐之性发焉而心之用可见
以其无不中节无所乖戾故谓之和此则人心之正
而性情之德然也然未发之前不可寻觅已觉之后
不容安排但平日庄敬涵养之功至而无人欲之私
以乱之则其未发也镜明水止而其发也无不中节
矣此是日用本领工夫至于随事省察即物推明亦
必以是为本而于已发之际观之则其具于未发之
前者固可默识故程子之荅苏季明反复论辨极于
以其无不中节无所乖戾故谓之和此则人心之正
而性情之德然也然未发之前不可寻觅已觉之后
不容安排但平日庄敬涵养之功至而无人欲之私
以乱之则其未发也镜明水止而其发也无不中节
矣此是日用本领工夫至于随事省察即物推明亦
必以是为本而于已发之际观之则其具于未发之
前者固可默识故程子之荅苏季明反复论辨极于
卷二十四 第 28b 页 WYG0720-0590b.png
详密而卒之不过以敬为言又曰敬而无失即所以
中又曰入道莫如敬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又曰涵
养须是敬进学则在致知盖为此也向来讲论思索
直以心为已发而日用工夫亦止以察识端倪为最
初下手处以故阙却平日涵养一段工夫使人胸中
扰扰无深潜纯一之味而其发之言语事为之间亦
常急迫浮露无复雍容深厚之风盖所见一差其害
乃至于此不可以不审也程子所谓凡言心者皆指
中又曰入道莫如敬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又曰涵
养须是敬进学则在致知盖为此也向来讲论思索
直以心为已发而日用工夫亦止以察识端倪为最
初下手处以故阙却平日涵养一段工夫使人胸中
扰扰无深潜纯一之味而其发之言语事为之间亦
常急迫浮露无复雍容深厚之风盖所见一差其害
乃至于此不可以不审也程子所谓凡言心者皆指
卷二十四 第 29a 页 WYG0720-0590c.png
已发而言此乃指赤子之心而言而谓凡言心者则
其为说之误故又自以为未当而复正之固不可以
执其已改之言而尽疑诸说之误又不可遂以为未
当而不究其所指之殊也不审诸君子以为何如(与/湖)
(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与下篇多同今两存之)
未发已发之义前此认得此心流行之体又因程子凡
言心者皆指已发之云遂目心为已发而以性为未
发之中自以为安矣比观程子文集遗书见其所论
其为说之误故又自以为未当而复正之固不可以
执其已改之言而尽疑诸说之误又不可遂以为未
当而不究其所指之殊也不审诸君子以为何如(与/湖)
(南诸公论中和第一书○/与下篇多同今两存之)
未发已发之义前此认得此心流行之体又因程子凡
言心者皆指已发之云遂目心为已发而以性为未
发之中自以为安矣比观程子文集遗书见其所论
卷二十四 第 29b 页 WYG0720-0590d.png
多不符合因再思之乃知前日之说虽于心性之实
未始有差而未发已发命名未当且于日用之际欠
却本领一段工夫盖所失者不但文义之间而已因
条其语而附以己见告于朋犮愿相与讲焉恐或未
然当有以正之○文集云中即道也又曰道无不中
故以中形道又云中即性也此语极未安中也者所
以状性之体段如天圆地方又云中之为义自过不
及而立名若只以中为性则中与性不合又云性道
未始有差而未发已发命名未当且于日用之际欠
却本领一段工夫盖所失者不但文义之间而已因
条其语而附以己见告于朋犮愿相与讲焉恐或未
然当有以正之○文集云中即道也又曰道无不中
故以中形道又云中即性也此语极未安中也者所
以状性之体段如天圆地方又云中之为义自过不
及而立名若只以中为性则中与性不合又云性道
卷二十四 第 30a 页 WYG0720-0591a.png
不可合一而言中止可言体而不可与性同德又云
中性之德此为近之又云不若谓之性中又云喜怒
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赤子之心发而未远乎中若便
谓之中是不识大本也又云赤子之心可以谓之和
不可谓之中遗书云只喜怒哀乐不发便是中又云
既思便是已发喜怒哀乐一般又云当中之时耳无
闻目无见然见闻之理在始得又云未发之前谓之
静则可静中须有物始得这里最是难处能敬则自
中性之德此为近之又云不若谓之性中又云喜怒
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赤子之心发而未远乎中若便
谓之中是不识大本也又云赤子之心可以谓之和
不可谓之中遗书云只喜怒哀乐不发便是中又云
既思便是已发喜怒哀乐一般又云当中之时耳无
闻目无见然见闻之理在始得又云未发之前谓之
静则可静中须有物始得这里最是难处能敬则自
卷二十四 第 30b 页 WYG0720-0591b.png
知此矣又云敬而无失便是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
也敬不可谓之中但敬而无失即所以中也又云中
者天下之大本天地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理出
则不是惟敬而无失最尽又云存养于未发之前则
可求中于未发之前则不可又云未发更怎生求只
平日涵养便是涵养久则喜怒哀乐发而中节又云
善观者却于已发之际观之○右据此诸说皆以思
虑未萌事物未至之时为喜怒哀乐之未发当此之
也敬不可谓之中但敬而无失即所以中也又云中
者天下之大本天地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理出
则不是惟敬而无失最尽又云存养于未发之前则
可求中于未发之前则不可又云未发更怎生求只
平日涵养便是涵养久则喜怒哀乐发而中节又云
善观者却于已发之际观之○右据此诸说皆以思
虑未萌事物未至之时为喜怒哀乐之未发当此之
卷二十四 第 31a 页 WYG0720-0591c.png
时即是心体流行寂然不动之处而天命之性体段
具焉以其无过不及不偏不倚故谓之中然已是就
心体流行处见故直谓之性则不可吕博士论此大
槩得之特其中即是性赤子之心即是未发则大失
之故程子正之(解中亦有求中之意/盖荅书时未暇辨耳)盖赤子之心动
静无常非寂然不动之谓故不可谓之中然无营欲
知巧之思故为未远乎中耳未发之中本体自然不
须穷索但当此之时敬以持之使此气象常存而不
具焉以其无过不及不偏不倚故谓之中然已是就
心体流行处见故直谓之性则不可吕博士论此大
槩得之特其中即是性赤子之心即是未发则大失
之故程子正之(解中亦有求中之意/盖荅书时未暇辨耳)盖赤子之心动
静无常非寂然不动之谓故不可谓之中然无营欲
知巧之思故为未远乎中耳未发之中本体自然不
须穷索但当此之时敬以持之使此气象常存而不
卷二十四 第 31b 页 WYG0720-0591d.png
失则自此而发者其必中节矣此日用之际本领工
夫其曰却于已发之处观之者所以察其端倪之动
而致扩充之功也一不中则非性之本然而心之道
或几乎息矣故程子于此每以敬而无失为言又云
入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又曰涵养须
是敬进学则在致知以事言之则有动有静以心言
之则周流贯彻其工夫初无间断也但以静为本尔
(周子所谓主静者亦是此意/但言静则偏故程子又说敬)向来讲论思索直以心
夫其曰却于已发之处观之者所以察其端倪之动
而致扩充之功也一不中则非性之本然而心之道
或几乎息矣故程子于此每以敬而无失为言又云
入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又曰涵养须
是敬进学则在致知以事言之则有动有静以心言
之则周流贯彻其工夫初无间断也但以静为本尔
(周子所谓主静者亦是此意/但言静则偏故程子又说敬)向来讲论思索直以心
卷二十四 第 32a 页 WYG0720-0592a.png
为已发而所论致知格物亦以察识端倪为初下手
处以故缺却平日涵养一段工夫其日用意趣常偏
于动无复深潜纯一之味而其发之言语事为之间
亦常躁迫浮露无古圣贤气象由所见之偏而然尔
程子所谓凡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此却指心体流
行而言非谓事物思虑之交也然与中庸本文不合
故以为未当而复正之固不可执其已改之言而尽
疑诸说之误又不可遂以为未当而不究其所指之
处以故缺却平日涵养一段工夫其日用意趣常偏
于动无复深潜纯一之味而其发之言语事为之间
亦常躁迫浮露无古圣贤气象由所见之偏而然尔
程子所谓凡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此却指心体流
行而言非谓事物思虑之交也然与中庸本文不合
故以为未当而复正之固不可执其已改之言而尽
疑诸说之误又不可遂以为未当而不究其所指之
卷二十四 第 32b 页 WYG0720-0592b.png
殊也周子曰无极而太极程子又曰人生而静以上
不容说才说时便已不是性矣盖圣贤论性无不因
心而发若欲专言之则是所谓无极而不容言者亦
无体段之可名矣未审诸君子以为如何(已发未/发说)
中字之说甚善而所论状性形道之不同尤为精密开
发多矣然愚意窃恐程子所云只一个中字但用不
同此语更可玩味夫所谓只一个中字者中字之义
未尝不同亦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已矣然用不
不容说才说时便已不是性矣盖圣贤论性无不因
心而发若欲专言之则是所谓无极而不容言者亦
无体段之可名矣未审诸君子以为如何(已发未/发说)
中字之说甚善而所论状性形道之不同尤为精密开
发多矣然愚意窃恐程子所云只一个中字但用不
同此语更可玩味夫所谓只一个中字者中字之义
未尝不同亦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已矣然用不
卷二十四 第 33a 页 WYG0720-0592c.png
同者则有所谓在中之义者有所谓中之道者是也
盖所谓在中之义者言喜怒哀乐之未发浑然在中
亭亭当当未有个偏倚过不及处其谓之中者盖所
以状性之体段也有所谓中之道者乃即事即物自
有个恰好底道理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其谓之中者
则所以形道之实也只此亦便可见来教所谓状性
形道之不同者但又见得中字只是一般道理以此
状性之体段则为未发之中以此形道则为无过不
盖所谓在中之义者言喜怒哀乐之未发浑然在中
亭亭当当未有个偏倚过不及处其谓之中者盖所
以状性之体段也有所谓中之道者乃即事即物自
有个恰好底道理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其谓之中者
则所以形道之实也只此亦便可见来教所谓状性
形道之不同者但又见得中字只是一般道理以此
状性之体段则为未发之中以此形道则为无过不
卷二十四 第 33b 页 WYG0720-0592d.png
及之中耳且所谓在中之义犹曰在里面底道理云
尔非以在中之中字解未发之中字也(荅张/敬夫)
分别体用乃物理之固然非彼之私言也求之吾书虽
无体用之云然其曰寂然而未发者固体之谓也其
曰感通而方发者固用之谓也且今之所谓一者其
间固有动静之殊则亦岂能无体用之分哉非曰纯
于善而无间断则遂昼度夜思无一息之暂停也彼
其外物不接内欲不萌之际心体湛然万理皆备是
尔非以在中之中字解未发之中字也(荅张/敬夫)
分别体用乃物理之固然非彼之私言也求之吾书虽
无体用之云然其曰寂然而未发者固体之谓也其
曰感通而方发者固用之谓也且今之所谓一者其
间固有动静之殊则亦岂能无体用之分哉非曰纯
于善而无间断则遂昼度夜思无一息之暂停也彼
其外物不接内欲不萌之际心体湛然万理皆备是
卷二十四 第 34a 页 WYG0720-0593a.png
乃所以为纯于善而无间断之本也今不察此而又
不能废夫寂然不动之说顾独诋释老以寂然为宗
无乃自相矛盾耶大抵老释说于静而欲无天下之
动是犹常寐不觉而弃有用于无用圣贤固弗为也
今说于动而欲无天下之静是犹常行不止虽劳而
不得息圣贤亦弗能也盖其失虽有彼此之殊其倚
于一偏而非天下之正理则一而已呜呼学者能知
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之可以相胜而不能相无又知
不能废夫寂然不动之说顾独诋释老以寂然为宗
无乃自相矛盾耶大抵老释说于静而欲无天下之
动是犹常寐不觉而弃有用于无用圣贤固弗为也
今说于动而欲无天下之静是犹常行不止虽劳而
不得息圣贤亦弗能也盖其失虽有彼此之殊其倚
于一偏而非天下之正理则一而已呜呼学者能知
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之可以相胜而不能相无又知
卷二十四 第 34b 页 WYG0720-0593b.png
静者为主而动者为客焉则庶乎其不昧于道体而
日用之间有以用其力耳(荅徐/彦章)
以未发为太极只此句便不是所以下文一向差却未
发者太极之静已发者太极之动也须如此看得方
无偏滞而两仪四象八卦十二卦之说皆不相碍矣
(荅吕/子约)
未发已发子思之言已自明白程子数条引寂然感通
者皆与子思本指符合更相发明但荅吕与叔之问
日用之间有以用其力耳(荅徐/彦章)
以未发为太极只此句便不是所以下文一向差却未
发者太极之静已发者太极之动也须如此看得方
无偏滞而两仪四象八卦十二卦之说皆不相碍矣
(荅吕/子约)
未发已发子思之言已自明白程子数条引寂然感通
者皆与子思本指符合更相发明但荅吕与叔之问
卷二十四 第 35a 页 WYG0720-0593c.png
偶有凡言心者皆指已发一言之失而随即自谓未
当亦无可疑至遗书中才思即是已发一句则又能
发明子思言外之意盖言不待喜怒哀乐之发但有
所思即为已发此意已极精微说到未发界至十分
尽头不复可以有加矣问者不能言下领略切已思
惟只管要说向前去遂有无闻无见之问据此所问
之不切与程子平日接人之严当时正合不荅不知
何故却引惹他致他如此记录前后差舛都无理会
当亦无可疑至遗书中才思即是已发一句则又能
发明子思言外之意盖言不待喜怒哀乐之发但有
所思即为已发此意已极精微说到未发界至十分
尽头不复可以有加矣问者不能言下领略切已思
惟只管要说向前去遂有无闻无见之问据此所问
之不切与程子平日接人之严当时正合不荅不知
何故却引惹他致他如此记录前后差舛都无理会
卷二十四 第 35b 页 WYG0720-0593d.png
后来读者若未敢便以为非亦且合存而不论今却
据守其说字字推详以为定论不信程子手书此固
未当之言而宁信他人所记自相矛盾之说强以已
发之名侵过未发之实使人有生已后未死已前更
无一息未发时节惟有烂熟睡著可为未发而又不
可以立天下之大本此其谬误又不难晓故或问中
粗发其端今既不信而复有此纷纷之论则请更以
心思耳闻目见三事较之以见其地位时节之不同
据守其说字字推详以为定论不信程子手书此固
未当之言而宁信他人所记自相矛盾之说强以已
发之名侵过未发之实使人有生已后未死已前更
无一息未发时节惟有烂熟睡著可为未发而又不
可以立天下之大本此其谬误又不难晓故或问中
粗发其端今既不信而复有此纷纷之论则请更以
心思耳闻目见三事较之以见其地位时节之不同
卷二十四 第 36a 页 WYG0720-0594a.png
盖心之有知与耳之有闻目之有见为一等时节虽
未发而未尝无心之有思乃与耳之有听目之有视
为一等时节一有此则不得为未发故程子以有思
为已发则可而记者以无见无闻为未发则不可若
苦未信则请更以程子之言證之如称许渤持敬而
注其下云曷尝有如此圣人又每力诋坐禅入定之
非此言皆何谓耶若必以未发之时无所见闻则又
安可讥许渤而非入定哉此未发已发之辨也(荅吕/子约)
未发而未尝无心之有思乃与耳之有听目之有视
为一等时节一有此则不得为未发故程子以有思
为已发则可而记者以无见无闻为未发则不可若
苦未信则请更以程子之言證之如称许渤持敬而
注其下云曷尝有如此圣人又每力诋坐禅入定之
非此言皆何谓耶若必以未发之时无所见闻则又
安可讥许渤而非入定哉此未发已发之辨也(荅吕/子约)
卷二十四 第 36b 页 WYG0720-0594b.png
余蚤从延平李先生学受中庸之书求喜怒哀乐未发
之旨未达而先生没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
归闻张钦夫得衡山胡氏学则往从而问焉钦夫告
余以所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沈思殆忘寝食一日
喟然叹曰人自婴儿以至老死虽语默动静之不同
然其大体莫非已发特其未发者为未尝发尔自此
不复有疑以为中庸之旨果不外乎此矣后得胡氏
书有与曾吉父论未发之旨者其论又适与余意合
之旨未达而先生没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
归闻张钦夫得衡山胡氏学则往从而问焉钦夫告
余以所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沈思殆忘寝食一日
喟然叹曰人自婴儿以至老死虽语默动静之不同
然其大体莫非已发特其未发者为未尝发尔自此
不复有疑以为中庸之旨果不外乎此矣后得胡氏
书有与曾吉父论未发之旨者其论又适与余意合
卷二十四 第 37a 页 WYG0720-0594c.png
用是益自信虽程子之言有不合者亦直以为少作
失传而不之信也然间以语人则未见有能深领会
者乾道己丑之春为友人蔡季通言之问辨之际予
忽自疑斯理也虽吾之所默识然亦未有不可以告
人者今析之如此其纷纠而难明也听之如此其冥
迷而难喻也意者乾坤易简之理人心所同然者殆
不如是而程子之言出其门人高弟之手亦不应一
切谬误以至于此然则予之所自信者其无乃反自
失传而不之信也然间以语人则未见有能深领会
者乾道己丑之春为友人蔡季通言之问辨之际予
忽自疑斯理也虽吾之所默识然亦未有不可以告
人者今析之如此其纷纠而难明也听之如此其冥
迷而难喻也意者乾坤易简之理人心所同然者殆
不如是而程子之言出其门人高弟之手亦不应一
切谬误以至于此然则予之所自信者其无乃反自
卷二十四 第 37b 页 WYG0720-0594d.png
误乎则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而徐读之未及数行
冻解冰释然后知情性之本然圣贤之微旨其平正
明白乃如此而前日读之不详妄生穿穴凡所辛苦
而仅得之者适足以自误而已至于推类究极反求
诸身则又见其为害之大盖不但名言之失而已也
于是又窃自惧亟以书报钦夫及尝同为此论者惟
钦夫复书深以为然其馀则或信或疑或至于今累
年而未定也夫忽近求远厌常弃新其弊乃至于此
冻解冰释然后知情性之本然圣贤之微旨其平正
明白乃如此而前日读之不详妄生穿穴凡所辛苦
而仅得之者适足以自误而已至于推类究极反求
诸身则又见其为害之大盖不但名言之失而已也
于是又窃自惧亟以书报钦夫及尝同为此论者惟
钦夫复书深以为然其馀则或信或疑或至于今累
年而未定也夫忽近求远厌常弃新其弊乃至于此
卷二十四 第 38a 页 WYG0720-0595a.png
可不戒哉暇日料检故书得当时往还书槁一编辄
序其所以而题之曰中和旧说盖所以深惩前日之
病亦使有志于学者读之因予之可戒而知所戒也
独恨不得奉而质之李氏之门然以先生之所已言
者推之知其所未言者其或不远矣(中和旧/说序)
天地之所以位万物之所以育虽出一理然亦各有所
从来玩其气象自可见(荅李伯恭问/龟山中庸)
问如尧汤不可谓不能致中和而亦有水旱之灾曰致
序其所以而题之曰中和旧说盖所以深惩前日之
病亦使有志于学者读之因予之可戒而知所戒也
独恨不得奉而质之李氏之门然以先生之所已言
者推之知其所未言者其或不远矣(中和旧/说序)
天地之所以位万物之所以育虽出一理然亦各有所
从来玩其气象自可见(荅李伯恭问/龟山中庸)
问如尧汤不可谓不能致中和而亦有水旱之灾曰致
卷二十四 第 38b 页 WYG0720-0595b.png
中和而天地位万物育者常也尧汤之事亦常之变
也大抵致中和自吾一念之间培植推广以至于裁
成辅相匡直辅翼无一事之不尽方是至处自一事
物之得所区处之合宜以致三光全寒暑平山不童
泽不涸飞潜动植各得其性方是天地位万物育之
实效盖致者推致极处之名须从头到尾看方见得
极处若不说到天地万物真实效验便是只说得前
一截却要准折了后一截元不是实推到极处也(荅/胡)
也大抵致中和自吾一念之间培植推广以至于裁
成辅相匡直辅翼无一事之不尽方是至处自一事
物之得所区处之合宜以致三光全寒暑平山不童
泽不涸飞潜动植各得其性方是天地位万物育之
实效盖致者推致极处之名须从头到尾看方见得
极处若不说到天地万物真实效验便是只说得前
一截却要准折了后一截元不是实推到极处也(荅/胡)
卷二十四 第 39a 页 WYG0720-0595c.png
(季/随)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何也曰
天命之谓性浑然全体无所不该也率性之谓道大
化流行各有条贯也修道之谓教克己复礼日用工
夫也知全体然后条贯可寻而工夫有序然求所以
知之又在日用工夫下学上达而已矣又曰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
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何也曰
天命之谓性浑然全体无所不该也率性之谓道大
化流行各有条贯也修道之谓教克己复礼日用工
夫也知全体然后条贯可寻而工夫有序然求所以
知之又在日用工夫下学上达而已矣又曰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
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卷二十四 第 39b 页 WYG0720-0595d.png
慎其独也何也曰率性之谓道则无时而非道亦无
适而非道如之何而可须臾离也可须臾离则非率
性之谓矣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
闻盖知道之不可须臾离则隐微显著未尝有异所
以必谨其独而不敢以须臾离也然岂怠于显而偏
于独哉盖独者致用之源而人所易忽于此而必谨
焉则亦无所不谨矣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
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
适而非道如之何而可须臾离也可须臾离则非率
性之谓矣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
闻盖知道之不可须臾离则隐微显著未尝有异所
以必谨其独而不敢以须臾离也然岂怠于显而偏
于独哉盖独者致用之源而人所易忽于此而必谨
焉则亦无所不谨矣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
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
卷二十四 第 40a 页 WYG0720-0596a.png
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何也曰天命之
性浑然而已以其体而言之则曰中以其用而言之
则曰和中者天地之所以立也故曰大本和者化育
之所以行也故曰达道此天命之全也人之所受盖
亦莫非此理之全喜怒哀乐未发是则所谓中也发
而莫不中节是则所谓和也然人为物诱而不能自
定则大本有所不立发而或不中节则达道有所不
行大本不立达道不行则虽天理流行未尝间断而
性浑然而已以其体而言之则曰中以其用而言之
则曰和中者天地之所以立也故曰大本和者化育
之所以行也故曰达道此天命之全也人之所受盖
亦莫非此理之全喜怒哀乐未发是则所谓中也发
而莫不中节是则所谓和也然人为物诱而不能自
定则大本有所不立发而或不中节则达道有所不
行大本不立达道不行则虽天理流行未尝间断而
卷二十四 第 40b 页 WYG0720-0596b.png
其在我者或几乎息矣惟君子知道之不可须臾离
者其体用在是则必有以致之以极其至焉盖敬以
直内而喜怒哀乐无所偏倚所以致夫中也义以方
外而喜怒哀乐各得其正所以致夫和也敬义夹持
涵养省察无所不用其戒谨恐惧是以当其未发而
品节已具随所发用而本体卓然以至寂然感通无
少间断则中和在我天人无间而天地之所以位万
物之所以育其不外是矣(中庸首章说○按此说戒/慎两节是朱子旧槁盖此)
者其体用在是则必有以致之以极其至焉盖敬以
直内而喜怒哀乐无所偏倚所以致夫中也义以方
外而喜怒哀乐各得其正所以致夫和也敬义夹持
涵养省察无所不用其戒谨恐惧是以当其未发而
品节已具随所发用而本体卓然以至寂然感通无
少间断则中和在我天人无间而天地之所以位万
物之所以育其不外是矣(中庸首章说○按此说戒/慎两节是朱子旧槁盖此)
卷二十四 第 41a 页 WYG0720-0596c.png
(时虽悟中和而犹以戒惧谨独作/一片说也○以上文集十三条)
右第一章
右第一章
卷二十四 第 41b 页 WYG0720-0596d.png
御纂朱子全书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