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720-04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卷十九
  论语十
   季氏第十六
    季氏将伐颛臾章
 问集注颛臾在鲁地七百里之中从孟子百里之说则
  鲁安得七百里之地曰七百里是礼记如此说封周
  公曲阜之地七百里如左传也有一同之说某每常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720-0447b.png
  疑此处若是百里无此间龙溪漳浦县地又如何做
  得侯国如何又容得颛臾在其中所谓锡之山川土
  田附庸其势必不止于百里然此处亦难考究只得
  且依礼记恁地说(语/类)
    益者三乐章
 问乐节礼乐曰此说得浅只是去理会礼乐理会得时
  自是有益
 味道问损者三乐曰惟宴乐最可畏所谓宴安酖毒是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720-0448a.png
 也(以上语/类二条)
   侍于君子有三愆章
问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莫是未见事实否曰未见颜
 色是不能察言观色曰如此则颜色是指所与言者
 曰向时范某每奏事未尝看著圣容时某人为宰相
 云此公必不久居此未几果以言不行而去人或问
 之云若看圣容安能自尽其言自是说得好但某思
 之不如此对人主言也须看他意思是如何或有至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720-0448b.png
 诚倾听之意或不得已貌为许可自家这里也须察
 言观色因而尽诱掖之方不可汎然言之使汎然受
 之而已固是有一般小人伺候人主颜色迎合趋凑
 此自是大不好但君子之察言观色用心自不同耳
 若论对人主要商量天下事如何不看著颜色只恁
 地说将去便了(语/类)
   君子有三戒章
或问君子三戒曰血气虽有盛衰君子常当随其偏处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720-0448c.png
 警戒勿为血气所役也因论血气移人曰疾病亦能
 移人吕伯恭因病后读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忽有见
 遂一意向这下来
问注引范氏说血气志气之辨曰到老而不屈者此是
 志气
问君子有三戒章谢曰箪食豆羹嘑尔而与之有所不
 就蹴尔而与之有所不屑此非义心胜血气壮故也
 恐是义心之胜非血气之壮谢又曰万钟与不得则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720-0448d.png
 死远矣有不辨礼义而受之者血气衰故也恐是不
 辨礼义则受奚必血气之衰曰谢说只是伤急阙三
 数字当云此非特义心自胜亦血气之壮故也盖血
 气助得义心起来人之血气衰时则义心亦从而衰
 夫子三戒正为血气而言又问谢氏以血气为气质
 曰气只是一个气便浩然之气也只是这个气但只
 是以道义充养起来及养得浩然却又能配助义与
 道也(以上语/类三条)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720-0449a.png
   君子有三畏章
畏天命三字好是理会得道理便谨去做不敢违便是
 畏之也如非礼勿视听言动与夫戒谨恐惧皆所以
 畏天命也然亦须理会得天命是恁地方得
问大人是指有位者言之否曰不止有位者是指有位
 有齿有德者皆谓之大人问此三句要𦂳都在畏天
 命上曰然才畏天命自是于大人圣言皆畏之问固
 是当先畏天命但要𦂳又须是知得天命天命即是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720-0449b.png
 天理若不先知这道理自是懵然何由知其可畏此
 小人所以无忌惮曰要𦂳全在知上才知得便自不
 容不畏问知有浅深大抵才知些道理到得做事有
 少差错心也便惕然这便见得不容于不畏曰知固
 有浅深然就他浅深中各自有天然不容己者且如
 一件事是合如此是不合如此本自分晓到临事又
 却不如此道如此也不妨如此也无害又自做将去
 这个是虽知之而不能行然亦是知之未尽知之未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720-0449c.png
 至所以如此(以上语/类二条)
   君子有九思章
或问君子有九思曰公且道色与貌可以要得他温要
 得他恭若是视听如何要得他聪明曰这只是意诚
 了自会如此曰若如公说都没些事了便是圣人教
 人意思不如此有物必有则只一个物自各家有个
 道理况耳目之聪明得之于天本来自合如此只为
 私欲蔽惑而失其理圣人教人不是理会一件其馀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720-0449d.png
 自会好须是逐一做工夫更反复就心上看方知得
 外面许多费整顿元来病根都在这里这见圣人教
 人内外夹持起来恁地积累成熟便会无些子渗漏
 如公所说意诚便都无事今有人自道心正了外面
 任其箕踞无礼是得不得亦有人心下已自近正外
 面视听举止自大段有病痛公道如何视会明听会
 聪也只是就视听上理会视远惟明听德惟聪如有
 一件可喜厎物事在眼前便要看他这便被他蔽了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720-0450a.png
 到这时节须便知得有个义理在所可喜此物在所
 不当视这便是见得道理便是见得远不蔽于眼前
 近底故曰视远惟明有无益之言无稽之言与夫谄
 谀甘美之言有仁义忠信之言仁义忠信之言须是
 将耳常常听著那许多不好说话须莫教他入耳故
 曰听德惟聪(语/类)
   见善如不及章
问行义以达其道莫是所行合宜否曰志是守所达之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720-0450b.png
 道道是行所求之志隐居以求之使其道充足行义
 是得时得位而行其所当为臣之事君行其所当为
 而已行所当为以达其所求之志又问如孔明可以
 当此否曰也是如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
 道是隐居以求其志及幡然而起使是君为尧舜之
 君使是民为尧舜之民是行义以达其道蜚卿曰如
 漆雕开之未能自信莫是求其志否曰所谓未能信
 者但以求其志未说行义以达其道(语/类)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720-0450c.png
问隐居求志行义达道集注谓伊尹太公之流可当之
 是也颜子所造所得二贤恐无以过之而云亦庶乎
 此下语轻重抑扬处疑若于颜子少贬者若云古之
 人有行之者伊尹太公之流是也若颜子可以当之
 矣然隐而未见又不幸早死故夫子云然不知可否
 曰当时正以事言非论其德之浅深也然语意之间
 诚有如所论者更俟详之(荅潘公叔/○文集)
  阳货第十七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720-0450d.png
   阳货欲见孔子章
或问阳货瞰亡以馈孔子孔子瞰亡而往拜之阳货之
 瞰亡此不足责如孔子亦瞰亡而往则不几于不诚
 乎曰非不诚也据道理合当如此彼人瞰亡来我亦
 瞰亡往一往一来礼甚相称但孔子不幸遇诸涂耳
亚夫问扬子云谓孔子于阳货敬所不敬为诎身以信
 道不知渠何以见圣人为诎身处曰阳货是恶人本
 不可见孔子乃见之亦近于诎身却不知圣人是理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720-0451a.png
 合去见他不为诎矣到与他说话时只把一两字荅
 他辞气温厚而不自失非圣人断不能如此也(以上/语类)
 (二/条)
   性相近章
问此章曰此所谓性亦指气质之性而言性习远近与
 上智下愚本是一章子曰二字衍文也盖习与性成
 而至于相远则固有不移之理然人性本善虽至恶
 之人一日而能从善则为一日之善人夫岂有终不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720-0451b.png
 可移之理当从伊川之说所谓虽强戾如商辛之人
 亦有可移之理是也
问性相近习相远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书中谓惟圣罔
 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又有移得者如何曰上智下
 愚不移如狂作圣则有之既是圣人决不到得作狂
 此只是言其人不可不学
性相近是通善恶智愚说上智下愚是就中摘出悬绝
 者说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720-0451c.png
问集注谓气质相近之中又有一定而不可易者复举
 程子无不可移之说似不合曰且看孔子说底如今
 却自有不移底人如尧舜之不可为桀纣桀纣之不
 可使为尧舜夫子说底只如此伊川却又推其说须
 知其异而不害其为同(以上语/类四条)
   子之武城章
问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曰君子学道是
 晓得那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与乾称父坤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720-0451d.png
 称母底道理方能爱人小人学道不过晓得孝弟忠
 信而已故易使也(语/类)
   公山弗扰章
夫子曰吾其为东周乎兴东周之治也孔子之志在乎
 东周然苟有用我者亦视天命如何尔圣人胸中自
 有处置非可执定本以议之也
问诸家皆言不为东周集注却言兴周道于东方何如
 曰这是古注如此说其字乎字只是閒字只是有用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720-0452a.png
 我者我便也要做些小事如释氏言竿木随身逢场
 作戏相似那处是有不为东周底意这与二十年之
 后吴其为沼乎辞语一般亦何必要如此翻转文字
 须宽看子细玩味方见得圣人语言如小人之中庸
 分明这一句是解上文人见他偶然脱一个反字便
 恁地硬说去小人中庸做小人自为中庸下面文势
 且直解两句未有那自以为中庸底意亦何必恁地
 翻转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720-0452b.png
问公山弗扰果能用夫子夫子果往从之亦不过劝得
 他改过自新舍逆从顺而已亦如何能兴得周道曰
 便是理会不得良久却曰圣人自不可测且是时名
 分亦未定若谓公山弗扰既为季氏臣不当畔季氏
 所谓改过者不过令其臣顺季氏而已此只是常法
 圣人须别有措置问如此则必大有所更张否曰圣
 人做时须惊天动地然卒于不往者亦料其做不得
 尔(以上语/类三条)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720-0452c.png
   子张问仁章
问恭宽信惠固是求仁之方但敏字于求仁工夫似不
 甚亲切莫是人之为事才悠悠则此心便閒断之时
 多亦易得走失若能勤敏去做便此心不至閒断走
 失之时少故敏亦为求仁之一是如此否曰不止是
 悠悠盖不敏于事则便有怠忽之意才怠忽便心不
 存而閒断多便是不仁也(语/类)
   佛肸召章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720-0452d.png
问公山佛肸之召诸家之说善矣愚必以杨氏解佛肸
 章为得其要盖公山之召而子路不悦夫子虽以东
 周之意谕之而子路之意似有所未安也故于佛肸
 之召又举其所闻以为问其所自信不苟如此学者
 未至圣人地位且当以子路为法庶乎不失其亲不
 可以圣人体道之权籍口恐有学步邯郸之患也曰
 得之(荅刘/韬仲)
不食谓不求食非谓不可食也今俗犹言无口匏亦此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720-0453a.png
 类(荅刘韬仲○以/上文集二条)
   子曰由也章
杨问好信不好学何故便到贼害于物处曰圣人此等
 语多有相类如恭而无礼则劳处一般此皆是就子
 路失处正之昔刘大谏从温公学温公教之诚谓自
 不妄语始刘公笃守其说及调洛州司法时运使吴
 守礼至州欲按一司户赃以问刘公公对以不知吴
 遂去而公常心自不足谓此人实有赃而我不以诚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720-0453b.png
 告其违温公教乎后因读扬子避碍通诸理始悟那
 处有碍合避以通之若只好信不好学固守不妄语
 之说直说那人有赃其人因此得罪岂不是伤害于
 物
问集注云刚者勇之体勇者刚之发曰春秋传云使勇
 而无刚者尝寇则勇者发见于外者也(以上语/类二条)
   小子何莫学夫诗章
问诗如何可以兴曰读诗见其不美者令人羞恶见其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720-0453c.png
 美者令人兴起(语/类)
   子谓伯鱼章
问为周南召南曰为字如固哉高叟之为诗之为只是
 谓讲论尔横渠所谓近试令家人为周南召南之事
 不知其如何地为
问正墙面而立曰脩身齐家自家最近底事不待出门
 便有这事去这个上理会不得便是那当墙立时眼
 既无所见要动也行不去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720-0453d.png
问先生解正墙面而立曰言即其至近之地而一物无
 所见一步不可行人若不知脩身齐家则自然推不
 去是一步不可行也如何是一物无所见曰自家一
 身一家巳自都理会不得又况其远者乎问此可见
 知与行相须之义否曰然(以上语/类三条)
子谓伯鱼敬夫云为者躬行其实也愚谓诸先生多如
 此说意极亲切但寻文义恐不然耳为只是诵读讲
 贯墙面只是无所见书所谓不学墙面亦未说到不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720-0454a.png
 躬行则行不得处也(与张敬夫论癸巳/论语说○文集)
   色厉内荏章
问色厉而内荏何以比之穿窬曰为他意只在要瞒人
 故其心常怕人知如做贼然(语/类)
   乡原德之贼章
或问乡原引荀子原悫之说何也曰乡原无甚见识其
 所谓愿亦未必真愿乃卑陋而随俗之人耳
敬之问乡原德之贼曰乡原者为他做得好便人皆称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720-0454b.png
 之而不知其有无穷之祸如五代冯道者此真乡原
 也本朝范质人谓其好宰相只是欠为世宗一死耳
 如范质之徒却最敬冯道辈虽苏子由议论亦未免
 此本朝忠义之风却是自范文正公作成起来也
问乡原一章曰此章贼字弃字说得重而有力盖乡原
 只知偷合苟容似是而非而人皆称之故曰德之贼
 道听涂说者才听来便说了更不能蓄既不能有之
 于心不能行之于身是弃其德也故曰德之弃(以上/语类)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720-0454c.png
 (三/条)
   古者民有三疾章
问古之矜也廉曰廉是侧边廉隅这侧是那分处所谓
 廉者为是分得那义利去处譬如物之侧棱两下分
 去(语/类)
问今之愚者诈而已矣智则能诈愚者本无智巧也何
 故能诈曰如狂不直侗不愿之类(荅刘韬仲/○文集)
   恶紫之夺朱章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720-0454d.png
问紫之夺朱曰不但是易于惑人盖不正底物事自常
 易得胜那正底物事且如以朱染紫一染了便退不
 得朱却不能变得紫也紫本亦不是易惑人底只为
 他力势大了便易得胜又如孔子云恶莠之乱苗莠
 又安能惑人但其力势易盛故苗不能胜之耳且一
 邦一家力势也甚大然被利口之人说一两句便有
 倾覆之患此岂不可畏哉(语/类)
   予欲无言章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0720-0455a.png
问予欲无言一章恐是言有所不能尽故欲无言否曰
 不是如此只是不消得说盖已都撒出来了如四时
 行焉百物生焉天又更说个甚底若是言不能尽便
 是有未尽处圣人言处也尽做处也尽动容周旋无
 不尽惟其无不尽所以不消得说了(语/类)
问四时行百物生两句自为体用盖阴阳之理运行不
 息故百物各遂其生圣人之心纯亦不已故动容周
 旋自然中礼未知是否曰有此意(荅刘/韬仲)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0720-0455b.png
问予欲无言盖夫子以子贡专求之于言语之间告之
 此以发之子贡未能无疑故夫子曰天何言哉四时
 行焉百物生焉盖欲其察之于践履事为之实也程
 子所论孔子之道如日星一段虽引无言之文然其
 大意却似说无隐之义至其言犹患门人未能尽晓
 故曰予欲无言夫恐其不能尽晓当更告之而曰予
 欲无言何也或曰予欲无言一章实兼无隐乎尔之
 义盖四时行百物生所谓无隐也程子之说盖推明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0720-0455c.png
 夫子启发子贡之意欲其求之于践履事为之实者
 未知是否曰恐人不能尽晓而反欲无言疑得甚好
 更熟玩之当自得分明也(荅刘韬仲○以/上文集二条)
   孺悲欲见孔子章
先生云南康一士人云圣贤亦有不诚处如取瑟而歌
 出吊东郭之类说诚不如只说中某应之曰诚而中
 君子而时中不诚而中小人之无忌惮(语/类)
   宰我问三年之丧章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0720-0455d.png
亚夫问宰我问短丧处曰此处圣人责之至严所谓予
 之不仁者便谓他之良心已死了也前辈多以他无
 隐于圣人而取之盖无隐于圣人固是他好处然却
 不可以此而掩其不仁之罪也
圣人寻常未尝轻许人以仁亦未尝绝人以不仁(以上/语类)
 (二/条)
   饱食终日章
问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心体本是运动不息若
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0720-0456a.png
 顷刻间无所用之则邪僻之念便生圣人以为难矣
 哉言其至危而难安也曰心若有用则心有所主只
 看如今才读书心便主于读书才写字心便主于写
 字若是悠悠荡荡未有不入于邪僻(语/类)
   君子尚勇乎章
子路之勇夫子屡箴诲之是其勇多有未是处若知勇
 于义知大勇则不如此矣又其勇有见得到处便行
 将去如事孔悝一事却是见不到盖不以出公之立
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0720-0456b.png
 为非观其谓正名为迂斯可见矣(语/类)
   君子亦有恶乎章
问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勇与果敢如何分曰
 勇是以气加人故易至于无礼果敢是率然敢为盖
 果敢而不窒则所为之事必当于理窒而不果敢则
 于理虽不通然亦未敢轻为惟果敢而窒者则不论
 是非而率然妄作此圣人所以恶之也(语/类)
   年四十而见恶焉章
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0720-0456c.png
见恶亦谓有可恶之实而得罪于能恶人者非不善者
 恶之之谓也(荅刘韬仲/○文集)
  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章
问或去或奴或谏不同如何同归于仁曰三子皆诣其
 至理故谓之仁如箕子亦是谏谏至于极有所不行
 故若此也
问三仁之事必不可偏废否曰也不必如此看只是微
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0720-0456d.png
 子是商之元子商亡在旦暮必著去之以存宗祀若
 箕子比干则自当諌其死与奴特适然耳又问当时
 若只有微子一人当如何曰亦自著去
问三仁皆出于至诚恻怛之公若箕子不死而为之奴
 何以见恻怛之心曰箕子与比干心只一般箕子也
 尝谏纣偶不逢纣大怒不杀他也不是要为奴只被
 纣囚系在此因佯狂为奴然亦不须必死于事盖比
 干既死若更死谏也无益适足长纣杀谏臣之罪故
卷十九 第 20a 页 WYG0720-0457a.png
 因得佯狂然他处此最难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
 死他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所以易中特说箕子之
 明夷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外虽佯狂
 而心却守得定(以上语/类三条)
   柳下惠为士师章
问柳下惠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
 必去父母之邦虽可以见其必以其道而不失焉者
 然亦便有个不恭底意思故记者以孔子两事序于
卷十九 第 20b 页 WYG0720-0457b.png
 其后观孔子之事则知柳下惠之事亦未得为中道
 曰也是如此惟是孟子说得好曰圣人之行或远或
 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柳下惠之行虽不比
 圣人合于中道然归洁其身则有馀矣问或远或近
 是相去之远近否曰不然谓其去人有远近若伯夷
 则直是去人远矣(语/类)
问柳下惠三黜而不去其言若曰苟以直道事人虽适
 他国终未免三黜若肯枉道事人自不至三黜又何
卷十九 第 21a 页 WYG0720-0457c.png
 必去父母之邦观其意盖自信其直道而行不以三
 黜为辱也此其所以为和而介与若徒知其不去之
 为和而不知其所以三黜者之为有守未足以议柳
 下惠也曰得之(荅刘韬仲/○文集)
   齐景公待孔子章
㬊问齐景公待孔子虽欲以季孟之间乃以虚礼待之
 非举国以听孔子故曰吾老矣不能用也遂行如齐
 王欲以孟子为矜式亦是虚礼非举国以听孟子曰
卷十九 第 21b 页 WYG0720-0457d.png
 固是(语/类)
   楚狂接舆章
问接舆歌而过孔子盖欲以讽切孔子孔子欲与之言
 则趋而避之孔子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固将有
 以发之而二人不荅所问傲然有非笑孔子之意至
 于荷蓧丈人知子路之贤则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
 食之见其二子焉其亲之厚之如此孔子使子路反
 见之则先去而不愿见矣数子者若谓其无德而隐
卷十九 第 22a 页 WYG0720-0458a.png
 则佯狂耕耘以避乱世澹然不以富贵利达动其心
 而确然自信不移若有所得者若谓其无故而隐则
 危邦浊世道既不行亦未见其必可以仕也特其道
 止于归洁其身而不知圣人所谓仕止久速者知所
 谓无可者矣而未知所谓无不可者也故其规模气
 象不若圣人之正大若以素隐行怪视之愚意未知
 是否曰无道而隐如蘧伯玉柳下惠可也被发佯狂
 则行怪矣沮溺荷蓧亦非中行之士也(荅刘韬仲/○文集)
卷十九 第 22b 页 WYG0720-0458b.png
   子路从而后章
问不仕无义曰仕则可以行其义不仕则无以行其义
 便无这君臣之义了又问下文所谓君臣之义即是
 这义否曰然
问集注云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
 可废末云亦非忘义徇禄也此义字似有两意曰如
 何是有两意只是一意才说义便是总去就都说道
 合则从不合则去即此是义非但只说要出仕为义
卷十九 第 23a 页 WYG0720-0458c.png
 然道合则从不合则去唯是出仕方见得不仕无义
 才说不仕便都无了这义圣人忧世之心固是急欲
 得君行道到得灵公问陈明日遂行景公以季孟之
 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季桓子受女乐
 孔子行无一而非义(以上语/类二条)
   周公谓鲁公章
不施其亲敬夫引尹氏愚谓尹氏固佳然不知施字作
 如何解若如谢氏虽亦引无失其亲为解然却训施
卷十九 第 23b 页 WYG0720-0458d.png
 为施报之施则误矣此等处须说破令明白也陆德
 明释文本作弛字音诗纸反是唐初本犹不作施字
 也吕与叔亦读为弛而不引释文未必其考于此盖
 偶合耳今当从此音读(与张敬夫论癸巳/论语说○文集)
  子张第十九
   执德不弘章
舜功问执德不弘曰言其不广也才狭隘则容受不得
 不特是不能容人自家亦自不能容故才有片善必
卷十九 第 24a 页 WYG0720-0459a.png
 自矜见人之善必不喜人告之以过亦不受从狭隘
 上生万般病痛问子张以为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世
 间莫更有不好人曰渠德亦自执道亦自信只是不
 弘不笃不足倚靠耳通老云亦有人将此二句于道
 德上说曰不然先儒说弘字多只说一偏
信道笃如何得他信得笃须是你自去理会始得而今
 人固有与他说信不笃者须要你自信始得
魏才仲问执德不弘信道不笃曰此须著下两句此两
卷十九 第 24b 页 WYG0720-0459b.png
 句似若相反盖弘是广大之意若信道不笃则容受
 太广后随人走作反不能守正理信道笃而不弘则
 是确信其一说而或至于不通故须著下两句弘笃
 犹言弘毅相似(以上语/类三条)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章
汎交而不择取祸之道故子张之言汎交亦未尝不择
 盖初无拒人之心但其间自有亲疏厚薄尔和靖非
 以子张为不择也(语/类)
卷十九 第 25a 页 WYG0720-0459c.png
   虽小道必有可观章
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圃医卜百
 工之类却有道理在只一向上面求道理便不通了
 若异端则是邪道虽至近亦行不得(语/类)
   日知其所亡章
问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曰知其所亡便是一日
 之间知得所未知月无忘其所能便是长远后也记
 得在这里而今学者今日知得过几日又忘了若不
卷十九 第 25b 页 WYG0720-0459d.png
 真在此做工夫如何会到一月后记得
周问月无忘其所能还是温故否曰此章与温故知新
 意却不同温故知新是温故之中而得新底道理此
 却是因知新而带得温故
问月无忘其所能积累多则如何温习曰也须渐渐温
 习如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路有闻未
 之能行惟恐有闻若是如此则子路只做得一件事
 颜子只著得一件事节问既恁地却如何曰且思量
卷十九 第 26a 页 WYG0720-0460a.png
 (以上语/类三条)
   博学而笃志章
元昭问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何以言仁在其中曰
 只是为学工夫反求之巳必如克己复礼乃正言为
 仁论语言在其中只是言其可至耳明道云学要鞭
 辟近里
杨问程子曰近思以类而推何谓类推曰此语道得好
 不要跳越望远亦不是纵横陡顿只是就这里近傍
卷十九 第 26b 页 WYG0720-0460b.png
 那晓得处挨将去如这一件事理会得透了又因这
 件事推去做那一件事知得亦是恁地如识得这灯
 有许多光便因这灯推将去识得那烛亦恁地光如
 升阶升第一级了便因这一级进到第二级又因第
 三级进到四级只管恁地挨将去只管见易不见其
 难前面远处只管会近若第一级便要跳到第三级
 举步阔了便费力只管见难只管见远
问博学与近思亦不相妨否曰博学是都要理会过近
卷十九 第 27a 页 WYG0720-0460c.png
 思是注心著力处博学是个大规模近思是渐进工
 夫如明明德于天下是大规模其中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脩身齐家等便是次序
问笃志未说到行处否曰笃志只是至诚恳切以求之
 不是理会不得又掉了若只管汎汎地外面去博学
 更无恳切之志反看这里便成放不知求底心便成
 顽麻不仁底死汉了那得仁惟笃志又切问近思便
 有归宿处这心便不汎滥走作只在这坎窠里不放
卷十九 第 27b 页 WYG0720-0460d.png
 了仁便在其中横渠云读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
 则一时德性有懈(以上语/类四条)
   百工居肆章
问集注所引二说云二说相须其义始备曰前说盖谓
 居肆方能做得事成不居肆则做事不成君子学便
 可以致其道不学则不能致其道然而居肆亦有不
 能成其事如閒坐打閧过日底学亦有不能致其道
 如学小道与夫中道而废之类故后说云居肆必须
卷十九 第 28a 页 WYG0720-0461a.png
 务成其事学必须务致其道是皆各说得一边故必
 相须而其义始备也(语/类)
   大德不踰闲章
问大德小德曰大德小德犹言大节小节大节既定小
 节有差亦所不免然吴氏谓此章不能无弊学者正
 不可以此自恕一以小差为无害则于大节必将有
 枉寻而直尺者矣
问伊川谓小德如援溺之事更推广之吴氏谓此章不
卷十九 第 28b 页 WYG0720-0461b.png
 能无弊如何曰恁地推广援溺事却是大处嫂溺不
 援是豺狼这处是当做更有甚么出入随他们说如
 汤武征伐三分天下有其二都将做可以出入恁地
 却是大处非圣人不能为岂得谓之小德乃是道之
 权也子夏之意只为大节既是了小小处虽未尽善
 亦不妨然小处放过只是力做不彻不当道是可也
 (以上语/类二条)
   子夏之门人小子章
卷十九 第 29a 页 WYG0720-0461c.png
孔门除曾子外只有子夏守得规矩定故教门人皆先
 洒扫应对进退所以孟子说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
 似子夏
古人初学只是教他洒扫应对进退而巳未便说到天
 理处子夏之教门人专以此子游便要插一本在里
 面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只是要他行矣而著习
 矣而察自理会得须是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
 之然后从而振德之今教小儿若不匡不直不辅不
卷十九 第 29b 页 WYG0720-0461d.png
 翼便要振德只是撮那尖利底教人非教人之法
问有始有卒乃竭两端之教否曰此不是说圣人教人
 事乃是圣人分上事惟圣人道头便知尾下学便上
 达若教学者则须循其序也
问子夏之门人小子洒扫应对进退章曰某少时都看
 不出将谓无本末无大小虽如此看又自疑文义不
 是如此后来在同安作簿时因睡不著忽然思得乃
 知却是有本末小大然不得明道说君子教人有序
卷十九 第 30a 页 WYG0720-0462a.png
 四五句也无缘看得出圣人有始有卒者不是自始
 做到终乃是合下便始终皆备洒扫应对精义入神
 便都在这里了若学者便须从始做去方得圣人则
 不待如此做也
齐卿问程子云云故君子只在谨独何也曰事有小大
 理却无小大合当理会处便用与他理会故君子只
 在谨独不问大事小事精粗巨细尽用照管尽用理
 会不可说个是粗底事不理会只理会那精底既是
卷十九 第 30b 页 WYG0720-0462b.png
 合用做底事便用做去又不可说洒扫应对便是精
 义入神洒扫应对只是粗底精义入神自是精底然
 道理都一般须是从粗底小底理会起方渐而至于
 精者大者所以明道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近者
 小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非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教
 以远大也或云洒扫应对非道之全体只是道中之
 一节曰合起来便是道之全体非大底是全体小底
 不是全体也问伊川言凡物有本末不可分作两段
卷十九 第 31a 页 WYG0720-0462c.png
 曰须是就事上理会道理非事何以识理洒扫应对
 末也精义入神本也不可说这个是末不足理会只
 理会那本这便不得又不可说这末便是本但学其
 末则本便在此也
洒扫应对精义入神事有大小而理无大小事有大小
 故其教有等而不可躐理无大小故随所处而皆不
 可不尽谢氏所谓不著此心如何做得者失之矣(以/上)
 (语类/六条)
卷十九 第 31b 页 WYG0720-0462d.png
子夏言我非以洒扫应对为先而传之非以性命天道
 为后而倦教但道理自有大小之殊不可诬人以其
 所未至唯圣人然后有始有卒一以贯之无次序之
 可言耳二先生之说亦是如此但学者不察一例大
 言无本末精粗之辨反使此段意指都无归宿须知
 理则一致而其教不可阙其序不可紊耳盖惟其理
 之一致是以其教不可阙其序不可紊也(荅程/允夫)
子夏之门人小子敬夫曰君子之道孰为当先而可传
卷十九 第 32a 页 WYG0720-0463a.png
 云云愚详本文之意正谓君子之道本末一致岂有
 以为先而传之岂有以为后而倦教者但学者地位
 高下不同如草木之大小自有区别故其为教不得
 不殊耳初无大小虽分而生意皆足本末虽殊而道
 无不存之意也焉可诬也苏氏得之有始有卒尹氏
 得之此章文义如此而已但近年以来为诸先生发
 明本末一致之理而不甚解其文义固失其指归然
 考之程书明道尝言先传后倦君子教人有序先传
卷十九 第 32b 页 WYG0720-0463b.png
 以近者小者而后教以远者大者非是先传以近小
 而后不教以远大也此解最为得之然以其言缓而
 无奇故读者忽之而不深考耳(与张敬夫论癸巳论/语说○以上文集二)
 (条/)
   仕而优则学章
问仕而优则学曰此为世族子弟而设有少年而仕者
 元不曾大故学故职事之暇可以学学而优则仕无
 可说者(语/类)
卷十九 第 33a 页 WYG0720-0463c.png
问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洵窃谓仕优而不
 学则无以进德学优而不仕则无以及物仕优而不
 学固无足议者学优而不仕亦非圣人之中道也故
 二者皆非也仕优而不学如原伯鲁之不说学是也
 学优而不仕如荷蓧丈人之流是也子夏之言似为
 时而发其言虽反覆相因而各有所指或以为仕而
 有馀则又学学而有馀则又仕如此则其序当云学
 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今反之则知非相因之辞也
卷十九 第 33b 页 WYG0720-0463d.png
 曰此说亦佳旧亦尝疑两句次序颠倒今云各有所
 指甚佳(荅程/允夫)
学仕是两事然却有互相发处(荅何叔京○以/上文集二条)
   孟庄子之孝章
问孟庄子何以谓之难能曰这个便是难能处人固有
 用父之臣者然稍拂他私意便自容不得亦有行父
 之政者于私欲稍有不便处自行不得古今似此者
 甚多如唐太宗为高宗择许多人如长孙无忌褚遂
卷十九 第 34a 页 WYG0720-0464a.png
 良之徒高宗因立武昭仪事便不能用又季文子相
 三君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到季武子便不如此
 便是不能行父之政以此知孟庄子岂不为难能(语/类)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章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此但谓周之先王所以制作传世
 者当孔子时未尽亡耳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
 有此亦是子贡真实语如孔子虽是生知然何尝不
 学亦何所不师但其为学与他人不同如舜之闻一
卷十九 第 34b 页 WYG0720-0464b.png
 善言见一善行便若决江河莫之能禦耳然则能无
 不学无不师者是乃圣人之所以为生知也若向来
 则定须谓道体无时而亡故圣人目见耳闻无适而
 非学虽不害有此理终非当日荅问之本意矣(荅吴/晦叔)
仲尼焉学敬夫云万物盈于天地之间莫非文武之道
 初无存亡增损愚谓近年说者多用此意初若新奇
 可喜然既曰万物盈于天地之间则其为道也非文
 武所能专矣既曰初无存亡增损则未坠于地之云
卷十九 第 35a 页 WYG0720-0464c.png
 又无所当矣且若如此则天地之间可以目击而心
 会又何待于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一一学之
 然后得耶窃详文意所谓文武之道但谓周家之制
 度典章尔孔子之时犹有存者故云未坠也大抵近
 世学者喜闻佛老之言常迁吾说以就之故其弊至
 此读者平心退步反覆于句读文义之间则有以知
 其失矣(与张敬夫论癸巳论语/说○以上文集二条)
   叔孙武叔语大夫章
卷十九 第 35b 页 WYG0720-0464d.png
或问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夫子之道高远故
 不得其门而入也曰不然颜子得入故能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至于在前在后如有所立卓尔曾子得入
 故能言夫子之道忠恕子贡得入故能言性与天道
 不可得闻文章可得而闻他人自不能入耳非高远
 也七十子之徒几人入得譬如与两人说话一人理
 会得一人理会不得会得者便是入得会不得者便
 是入不得且孔子之教众人与教颜子何异颜子自
卷十九 第 36a 页 WYG0720-0465a.png
 入得众人自入不得多少分明(语/类)
   陈子禽谓子贡章
立之斯立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之类盖此有以立之
 便自立得住也动之斯和如又从而振德之振德有
 鼓舞之意(宇录云使之欢喜踊跃/迁义远罪而不自知)如舜之从欲以治
 惟动丕应徯志便是动而和处(语/类)
  尧曰第二十
   尧曰咨尔舜章
卷十九 第 36b 页 WYG0720-0465b.png
林恭甫问论语记门人问荅之辞而尧曰一篇乃记尧
 舜汤武许多事何也曰不消恁地理会文字尝见说
 尧曰一篇是夫子诵述前圣之言弟子类记于此先
 儒亦只是如此说然道理𦂳要却不在这里
杨问简在帝心何谓简曰如天检点数过一般善与罪
 天皆知之尔之有善也在帝心我之有罪也在帝心
问虽有周亲注纣之至亲虽多他众叛亲离那里有至
 亲曰纣之至亲岂不多唯其众叛亲离所以不济事
卷十九 第 37a 页 WYG0720-0465c.png
 故书谓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是也(以上语/类三条)
   子张问章
犹之犹均之也均之犹言一等是如此史家多有此般
 字问出纳之吝是不好所以谓之恶曰此吝字说得
 来又广只是戒人迟疑不决底意思当赏便用赏当
 做便用做若迟疑怠忽之间涩缩靳惜便误事机如
 李绛劝唐宪宗速赏魏博将士曰若待其来请而后
 赏之则恩不归上矣正是此意如唐家藩镇之患新
卷十九 第 37b 页 WYG0720-0465d.png
 帅当立朝廷不即命之却待军中自请而后命之故
 人不怀恩反致败事若是有司出纳之间吝惜而不
 敢自专却是本职当然只是人君为政大体则凡事
 皆不可如此当为处便果决为之(语/类)
   不知命章
论语首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终云不知命无以
 为君子也此深有意盖学者所以学为君子者不知
卷十九 第 38a 页 WYG0720-0466a.png
  命则做君子不成才见利便趋见害便避如何得成
  君子(语/类)
 
 
 
 
 
 
卷十九 第 38b 页 WYG0720-0466b.png
 
 
 
 
 
 
 
御纂朱子全书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