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720-03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卷十五
  论语六
   述而第七
    述而不作章
 徐兄问述而不作是制作之作乎曰是孔子未尝作一
  事如删诗定书皆是因诗书而删定又问圣人不得
  时得位只如此圣人得时得位时更有制作否曰看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720-0342b.png
  圣人告颜子四代礼乐只是恁地恐不大段更有制
  作亦因四代有此礼乐而因革之亦未是作处又问
  如何作春秋恐是作否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
  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看来是写出鲁史中间微有
  更改尔某尝谓春秋难看平生所以不敢说著如何
  知得上面那个是鲁史旧文那个是夫子改底字若
  不改时便只依鲁史如何更作春秋做甚先生徐云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又公羊榖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720-0343a.png
 梁传云其辞则丘有罪焉耳这是多少担负想亦不
 能不是作不知是如何
蜚卿问信而好古曰既信古又好古今人多是信而不
 好或好而不信如好之者则曰他也且恁地说信之
 者虽知是有个理恁地毕竟多欠了个笃好底意思
 (以上语/类二条)
述而不作敬夫云圣人所以自居者平易如此老彭孔
 子事同而情性功用则异愚谓平易二字说不著孔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720-0343b.png
 子贤于尧舜非老彭之所及人皆知之自不须说但
 其谦退不居而反自比焉且其辞气极其逊让而又
 出于诚实如此此其所以为盛德之至也为之说者
 正当于此发其深微之意使学者反复潜玩识得圣
 人气象而因以消其虚骄傲诞之习乃为有力今但
 以平易二字等閒说过而于卒章忽为此论是乃圣
 人鞠躬逊避于前而吾党为之攘袂扼腕于后也且
 无乃使夫学者疑夫圣人之不以诚居谦也乎哉大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720-0343c.png
 率此解多务发明言外之意而不知其反戾于本文
 之指为病亦不细也(与张敬夫论癸巳/论语说○文集)
   默而识之章
宜久问默而识之章曰此虽非圣人极致然岂易能默
 而识之若不是心与理契念念不忘者不能学不厌
 如人之为学有些小间断时便是厌教不倦如以他
 人之事为不切于己便是倦今学者须是将此三句
 时时省察我还能默识否我学还不厌否我教还不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0720-0343d.png
 倦否如此乃好
郑问何有于我哉曰此语难说圣人是自谦言我不曾
 有此数者圣人常有歉然不足之意众人虽见他是
 仁之至熟义之至精他只管自见得有欠阙处(以上/语类)
 (二/条)
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云三者已非圣人
 之极至而犹不敢当然则彼所谓夫子既圣之论岂
 非极至与详本文之意说得虽轻然如此解得又似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720-0344a.png
 太过如何曰正为合若圣与仁一段看见得不厌不
 倦非极至处然夫子之不厌不倦又须与众人不同
 故子贡公西华皆有云云之说可更详之(答刘季章/○文集)
   德之不修章
或问此章曰须实见得是如何德是甚么物事如何唤
 作修如何唤作不修人而无欲害人之心这是德得
 之于吾心也然害人之心或有时而萌者是不能修
 者也德者道理得于吾心之谓修者言好修治之之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720-0344b.png
 谓更须自体之须把这许多说话作自家身上说不
 是为别人说问徙义与改不善两句意似合掌曰圣
 人作两项说在试剖析令分明徙义是做这件事未
 甚合宜或见人说见人做得恰好自家迁在合宜处
 不善便是全然不是这须重新改换方得
叔器问德之不修可以包下三句否曰若恁地夫子但
 说一句便了何用更说四句徙义改过略似修德里
 面事然也别是个头项讲学自是讲学修德自是修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720-0344c.png
 德如致知格物是讲学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德博学
 审问慎思明辨是讲学笃行是修德若徙义改不善
 如何地分叔器未及对曰不善是自家做得淫邪非
 僻底事徙义是虽无过恶然做得未恰好便是不合
 义若闻人说如何方是恰好便当徙而从之圣人说
 这几句浅深轻重尽在里面闻义不能徙底罪小不
 善不能改底罪大但圣人不分细大都说在里面学
 者皆当著工夫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720-0344d.png
或问德之不修一章曰迁善改过是修德中紧要事盖
 只修德而不迁善改过亦不能得长进又曰迁善改
 过是两项不是说改其过而迁于善迁善便是有六
 七分是二三分不是自家却见得那二三分是处即
 迁而就之要教十分是著改过则是十分不好全然
 要改此迁善改过之别如通书中云君子乾乾不息
 于诚便是修德底事下面便是接说迁善改过底事
 意正相类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720-0345a.png
读德之不修章曰此自是四句若要合说便是德须著
 修于己讲学便更进其德到徙义改过始是见之
 于行事须时时要点检如此说却相连续也
德之不修(至/)是吾忧也这虽是圣人以此教人然学不
 厌之意多见于此使有一豪自以为圣任其自尔则
 虽圣而失其圣矣(以上语/类五条)
   子之燕居章
叔器问申申夭夭之义曰申申是言其不局促是心广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720-0345b.png
 体胖后恁地申申舒泰夭夭好貌观桃之夭夭是少
 好之貌则此亦是恁地所谓色愉只是和悦底意思
 但此只是燕居如此在朝及接人又不然
问申申夭夭圣人得于天之自然若学者有心要收束
 则入于严厉有心要舒泰则入于放肆惟理义以养
 其气养之久则自然到此否曰亦须稍严肃则可不
 然则无下手处又曰但得身心收敛则自然和乐又
 曰不是别有一个和乐才整肃则自和乐(以上语/类二条)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720-0345c.png
   甚矣吾衰章
问梦周公是真梦否曰当初思欲行周公之道时必亦
 是曾梦见曰恐涉于心动否曰心本是个动物怎教
 他不动夜之梦犹寤之思也思亦是心之动处但无
 邪思可矣梦得其正何害心存这事便梦这事常人
 便胡梦了(宇录此下云孔子自言老矣以周公之道/不可得行思虑亦不到此故不复梦甚叹)
 (其衰/如此)居甫举庄子言至人无梦曰清净者爱恁地说
 佛老家亦说一般无梦底话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720-0345d.png
吾不复梦见周公自是个徵兆如此当圣人志虑未衰
 天意难定八分犹有两分运转故他做得周公事遂
 梦见之非以思虑也要之精神血气与时运相为流
 通到凤不至图不出明王不兴其徵兆自是恁地胡
 文定公谓春秋绝笔于获麟为志一则动气意思说
 得也甚好但以某观之生出一个物事为人所毙多
 少是不好是亦一徵兆也
问甚矣吾衰也曰不是孔子衰是时世衰又曰与天地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720-0346a.png
 相应若天要用孔子必不教他衰如太公武王皆八
 九十岁夫子七十馀想见累垂
戴少望谓颜渊子路死圣人观之人事凤鸟不至河不
 出图圣人察之天理不复梦见周公圣人验之吾身
 夫然后知斯道之果不可行而天之果无意于斯世
 也曰这意思也发得好
梦周公忘肉味祭神如神在见得圣人真一处理会一
 事便全体在这一事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720-0346b.png
问伊川以为不是梦见人只是梦寐常存行周公之道
 耳集注则以为如或见之不知果是如何曰想是有
 时而梦见既分明说梦见周公全道不见恐亦未安
 又问夫子未尝识周公梦中乌得而见之曰今有人
 梦见平生所不相识之人却云是某人某人者盖有
 之夫子之梦固与常人不同然亦有是理耳(以上语/类六条)
夫子梦寐周公正是圣人至诚不息处然时止时行无
 所凝滞亦未尝不洒落也故及其衰则不复梦亦可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720-0346c.png
 见矣若是合做底事则岂容有所忽忘耶以忘物为
 高乃老庄之偏说上蔡所论曾点事似好然其说之
 流恐不免有此弊也(答方伯谟/○文集)
   志于道章
问志于道曰思量讲究持守践履皆是志念念不舍即
 是总说须是有许多实事
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如老庄
 所谓恍惚者志于道只是存心于所当为之理而求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720-0346d.png
 至于所当为之地非是欲将此心系在一物之上也
据于德德者得之于身然既得之守不定亦会失了须
 常照管不要失了须是据守方得
志于道如讲学力行皆是据于德则是这个物事已成
 个坯墣子了
问据于德依于仁曰德只是做这一件事底意思据而
 勿失仁又亲切又问仁是全体德只是一事之德否
 曰然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720-0347a.png
行夫问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曰志于道方是要去做方
 是事亲欲尽其孝事兄欲尽其弟方是恁地至据于
 德则事亲能尽其孝事兄能尽其弟便自有这道理
 了却有可据底地位才说尽其孝便是据于孝虽然
 如此此只是就事上逐件理会若是不依于仁不到
 那事亲事兄时此心便没顿放处依于仁则自朝至
 暮此心无不在这里连许多德总摄贯穿都活了志
 于道方要去做据于德则道方有归著虽有归著犹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720-0347b.png
 是在事上依于仁则德方有本领虽然艺亦不可不
 去理会如礼乐射御书数一件事理会不得此心便
 觉滞碍惟是一一去理会这道理脉络方始一一流
 通无那个滞碍因此又却养得这个道理以此知大
 则道无不包小则道无不入小大精粗皆无渗漏皆
 是做工夫处
或问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曰德是行来行去行得熟已
 成个物事了惟这个物事已得于我故孝也是这物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720-0347c.png
 事流出来做孝忠也是这物事流出来做忠若只说
 为子尽孝为臣尽忠这只说得尽说德不得盖德是
 得这物事于我故事亲必孝必不至于不孝事君必
 忠必不至于不忠若今日孝明日又不孝今日忠明
 日又不忠是未有得于我不可谓之德惟德是有得
 于我者故可据守之也若是未有得于我则亦无可
 据者又问此是成德否曰便恁地说也不得若做这
 物事未成就时一个物事是一个物事在孝只是孝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720-0347d.png
 忠只是忠惟做来做去凑足成就一个物事贯通时
 则千头万件都只是这一个物事流出来道家所谓
 安养成胎盖德是百行之胎也所以君子以成德为
 行依于仁仁是个主即心也依于仁则不失其本心
 既不失其本心则德亦自然有所据若失其本心则
 与那德亦不见矣游于艺盖上三句是个主脑艺却
 是零碎底物事做那个又来做这个是游来游去之
 谓也然亦不可游从别处去须是游于艺方得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0720-0348a.png
自志于道至依于仁是从粗入精自依于仁至游于艺
 是自本兼末能依于仁则其游于艺也盖无一物之
 非仁矣因举横渠语云天体物而不遗犹仁体事无
 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之非仁也昊天
 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之不体
 也此是横渠赤心片片说与人如荀剔何尝有这样
 说话
志于道志之一字不徒是知己是心中放他不下据于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0720-0348b.png
 德是行道而得之于己然此都且就事上说至依于
 仁则无物欲之累而纯乎天理道至此亦活德至此
 亦活却亦须游于艺问小学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是
 艺否曰此虽小学至依于仁既熟后所谓小学者至
 此方得他用
子升问上三句皆有次序至于艺乃日用常行莫不可
 后否曰艺是小学工夫若说先后则艺为先而三者
 为后若说本末则三者为本而艺其末固不可徇末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0720-0348c.png
 而忘本习艺之功固在先游者从容潜玩之意又当
 在后文中子说圣人志道据德依仁而后艺可游也
 此说得自好(以上语/类十条)
敬夫云艺者所以养吾德性而已愚谓上四句解释不
 甚亲切而此句尤有病盖艺虽末节然亦事理之当
 然莫不各有自然之则焉曰游于艺者特欲其随事
 应物各不悖于理而己不悖于理则吾之德性固得
 其养然初非期于为是以养之也此解之云亦原于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0720-0348d.png
 不屑卑近之意故耻于游艺而为此说以自广耳又
 按张子曰艺者日为之分义也详味此句便见得艺
 是合有之物非必为其可以养德性而后游之也(与/张)
 (敬夫论癸巳论/语说○文集)
   自行束脩章
古人空手硬不相见束脩是至不直钱底羔雁是较直
 钱底(语/类)
   不愤不启章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0720-0349a.png
问愤悱曰此虽圣人教人之语然亦学者用力处
愤悱是去理会底若不待愤悱而启发之不以三隅反
 而复之则彼不惟不理会得且听得亦未将做事
或问程子曰待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如何是沛然底
 意思曰此正所谓时雨之化譬如种植之物人力随
 分已加但正当那时节欲发生未发生之际却欠了
 些子雨忽然得这些子雨来生意岂可禦也(以上语/类三条)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章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0720-0349b.png
问食于有丧者之侧而未尝饱亦以其哀伤之极足以
 感动人心自不能饱也曰哀是哀死者不干生人事
 所谓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若丧家极哀又能使人
 愈哀耳又有丧家人全不以死者为念视之若无反
 使人为之悲哀者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上蔡说得亦有病圣人之心如春
 夏秋冬不遽寒燠故哭之日自是不能遽忘又曰圣
 人终不成哭了便骤去歌得如四时也须渐渐过去且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0720-0349c.png
 如古者丧服自始死至终丧中间节次渐渐变轻不
 似如今人直到服满一顿除脱了便著华采衣服(以/上)
 (语类/二条)
问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盖胸中和乐然后于食能甘美而饫饱临乎哀戚之
 地此心为之感动而吾之哀戚亦兴然于食盖不下
 咽矣岂能甘美而饫饱也哭者哀之至吊死而至于
 哭必其情之厚者非寻常行吊比也其思感伤悴中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0720-0349d.png
 情之所形必不能顿然遽释于一哭之退而便歌乐
 此二者皆天理自然而然真情自有所不忍处而非
 人所强为者圣人但由天理行顺之而不逆耳是谓
 情性之正本中而达和而仁之所以流行者也然质
 之日用间则此事更有曲折如临乎有丧者之侧主
 人固留饮或辞之不得或与长者同行长者留则少
 者有不得而辞者辞以实则形主人之非礼辞以疾
 则伪难掩力辞而峻拒则又恐咈情而近于硁硁之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0720-0350a.png
 信果不知如何为当其有情轻不至于哭但以寻常
 行吊者恐亦不能终食之间不化或感物而笑乐或
 燕会于他所与夫送人之葬而与饮胙燕宾等类不
 审有妨无妨如何若谢氏此章之说其末意恐施于
 情厚而当哭者则未稳否曰圣人性情之正当于哀
 未遽忘处看谢氏乃以忘处为正岂习忘养生之馀
 习耶闻韶忘味之说亦然恐皆过矣所谕行吊而遇
 酒食此须力辞必不得已而留亦须数辞先起不可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0720-0350b.png
 醉饱(答陈安卿/○文集)
   子谓颜渊章
读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章曰专在则字上如可以仕则
 仕可以久则久之类是也
此八字极要人玩味若他人用之则无可行舍之则无
 可藏唯孔子与颜渊先有此事业在己分内若用之
 则见成将出来行舍之则藏了他人岂有是哉故下
 文云唯我与尔有是夫有是二字当如此看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0720-0350c.png
问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窃意漆雕曾闵亦能之曰舍之
 则藏易用之则行难若开用之未必能行也圣人规
 模大藏时不止藏他一身煞藏了事譬如大船有许
 多器具宝贝撑去则许多物便都住了众人便没许
 多力量然圣人行藏自是脱然无所系累救世之心
 虽切然得做便做做不得便休他人使有此若未用
 时则切切于求行舍之则未必便藏耿直之向有书
 云三代礼乐制度尽在圣人所以用之则有可行某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0720-0350d.png
 谓此固其可行之具但本领更全在无所系累处有
 许大本领则制度点化出来都成好物故在圣人则
 为事业众人没那本领虽尽得他礼乐制度亦只如
 小屋收藏器具窒塞都满运转都不得
问用舍行藏章曰圣人于用舍甚轻没些子𦂳要做用
 则行舍则藏如晴乾则著鞋雨下则赤脚尹氏云命
 不足道盖不消言命也
问命不足道也曰到无可奈何处始言命如云道之将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0720-0351a.png
 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此为子服景伯说
 (时举录云圣人说命只是为中人以/下说圣人欲晓子服景伯故以命言)如曰有命是为
 弥子瑕说圣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未尝到那无可
 奈何处何须说命如一等人不知有命又一等人知
 有命犹自去计较中人以上便安于命到得圣人便
 不消得言命
子行三军则谁与宜作相与之与非许与之之与好谋
 而成人固有好谋者然疑贰不决往往无成者多矣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0720-0351b.png
 孔子行三军其所与共事者必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者也
好谋而成既谋了须是果决做教成若徒谋而不成何
 益于事所谓作舍道旁三年不成者也临事而惧是
 临那事时又须审一审盖閒时己自思量都是了都
 晓得了到临事时又更审一审这惧字正如安而后
 能虑底虑字相似(以上语/类七条)
   富而可求章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0720-0351c.png
读富而可求章曰须要子细看富而可求也一句上面
 自是虚意言而可求便是富本不可求矣因举君子
 赢得做君子小人枉了做小人之说又云此章最见
 得圣人言语浑成底气象须要识得(语/类)
   子在齐闻韶章
问孔子闻韶学之三月不知肉味若常人如此则是心
 不在焉而圣人如此何也曰此其所以为圣人也公
 自思量看久之又曰众人如此则是溺于物欲之私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0720-0351d.png
 圣人则是诚一之至心与理合不自知其如此又问
 圣人存心如此之切所以至于忘味曰也不是存心
 之切恁地又说坏了圣人他亦何尝切切然存心要
 去理会这事只是心自与那道理契合只觉得那个
 好自然如此耳
石丈问齐何以有韶曰人说公子完带来亦有甚据淳
 问伊川以三月不知肉味为圣人滞于物今添学之
 二字则此意便无妨否曰是石丈引三月之證曰不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0720-0352a.png
 要理会三月字须看韶是甚么音调便使得人如此
 孔子是如何闻之便恁地须就舜之德孔子之心处
 看
子在齐闻韶学之三月不知肉味上蔡只要说得泊然
 处便有些庄老某谓正好看圣人忘肉味处始见圣
 人之心如是之诚韶乐如是之美又举史记载孔子
 至齐促从者行曰韶乐作从者曰何以知之曰吾见
 童子视端而行直虽是说得异亦容有此理(以上语/类三条)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0720-0352b.png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章
论子贡问卫君事曰若使子贡当时径问辄事不唯夫
 子或不答便作答时亦不能如此详尽若只问伯夷
 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亦未见分晓所谓贤人
 如君子而不仁者有矣亦如何便见得出处一时皆
 当岂无怨悔处只再问怨乎便见得子贡善问才说
 道求仁而得仁乂何怨便见得夷齐兄弟所处无非
 天理蒯辄父子所向无非人欲二者相去奚啻珷玞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0720-0352c.png
 美玉直截天渊矣
夫子为卫君乎若只言以子拒父自不须疑而问今冉
 子疑夫子为卫君者以常法言之则卫公辄亦于义
 当立者也以辄当立故疑夫子必助之求仁而得仁
 此只是不伤其本心而已若伯夷叔齐不让而于心
 终不安人之心本仁才伤著本心则便是不仁矣
夫子说古之贤人也贤人固有做得间不恰好处便未知
 得夷齐之让是与不是若是不必逊则终未免有怨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0720-0352d.png
 悔若有怨悔则让便未得为是如此则未见得夫子
 不为辄所以更问怨乎夫子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恁地便是要让让方是合这道理既是以让为合理
 则始知夫子之不为辄(以上语/类三条)
问夫子为卫君一章谊谓本意只是卫君以父子争国
 夷齐以兄弟让位类而言之则辄之罪著矣杨氏辨
 论最为详尽但辄之罪则在据国拒父无父子之义
 而叔齐虽有父命乃以天伦为重而逃去之则以叔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0720-0353a.png
 齐当辄辄之罪何所容于天地间乎似不必引郢以
 为说冉有之问其不为郢发也明矣其后说为胜然
 所谓辄乃先君之命者按左氏灵公尝欲立公子郢
 矣辄乃郢让之夫人立之不知此言别有所据否如
 所谓蒯聩以父争辄便合避位国人择宗室之贤者
 立之斯为至当然犹疑辄之逃避当在灵公既薨而
 夫人欲立之时如此则庶乎叔齐之风焉不知是否
 曰此说甚善(答方/宾王)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0720-0353b.png
问伯夷何以只知有父命而不知有天伦叔齐何以只
 知有天伦而不知有父命恐是在伯夷则其兄弟系
 于己而父命系于公以二者权之则父命为尊而兄
 弟为卑在叔齐则其父子系于己而天伦系于公以
 二者权之则天伦为重而父子为轻否曰以天下之
 公义裁之则天伦重而父命轻以人子之分言之则
 又不可分轻重但各认取自家不利便处退一步便
 是伯夷叔齐得之矣胡氏春秋后有谨始例说得好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0720-0353c.png
 (答陈安卿○以/上文集二条)
   饭疏食章
乐亦在其中此乐与贫富自不相干是别有乐处如气
 壮底人遇热亦不怕遇寒亦不怕若气虚则必为所
 动矣
问或问谓夫子乐亦在其中与颜子之不改者又有间
 矣岂非谓颜子非乐于箪瓢特不以是而改其心之
 所乐至于夫子则随所寓而乐存焉一曰不改一曰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0720-0353d.png
 亦在文意固自不同否然程子则曰非乐疏食饮水
 也虽疏食饮水不能改其乐也却似无甚异于所以
 论颜子者今集注乃载其说何耶曰孔颜之乐亦不
 必分不改是从这头说入来在其中是从那头说出

问上蔡云义而得富得贵犹如浮云况不义乎曰这是
 上蔡说得过当此只说不义之富贵视之如浮云不
 以彼之轻易吾之重若义而得富贵便是当得如何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0720-0354a.png
 掉脱得如舜禹有天下固说道不与亦只恁地安处
 之又如所以长守贵也所以长守富也义当得之亦
 自当恁地保守尧命舜云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
 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岂是不要保守(以上语/类三条)
   加我数年章
文振问五十以学易曰也只就卦爻上占考其理合如
 何他书一事是一理易却说得阔也有底事说在里
 未有底事也说在里又曰易须错综看天下甚么事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0720-0354b.png
 无一不出于此如善恶是非得失以至于屈伸消长
 盛衰看是甚事都出于此伏羲以前不知如何占考
 至伏羲将阴阳两个画卦以示人使人于此占考吉
 凶祸福一画为阳二画为阴一画为奇二画为耦遂
 为八卦又错综为六十四卦凡三百八十四爻文王
 又为之彖象以释其义无非阴阳消长盛衰伸屈之
 理圣人之所以学者学此而已把乾卦一卦看如乾
 元亨利贞人要做事若占得乾卦乾是纯阳元者大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0720-0354c.png
 也亨者通也其为事必大通然而虽说大亨若所为
 之事不合正道则亦不得其亨故虽云大亨而又利
 于正卦内六爻都是如此如说潜龙勿用是自家未
 当出作之时须是韬晦方始无咎若于此而不能潜
 晦必须有咎又如上九云亢龙有悔若占得此爻必
 须以亢满为戒如这般处最是易之大义易之为书
 大抵于盛满时致戒盖阳气正长必有消退之渐自
 是理势如此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0720-0354d.png
因学者问学易无大过章曰易只有阴阳两字分奇耦
 一画是阳两画是阴从此错综推为六十四卦三百
 八十四爻后来文王却就画系之以辞看来易元初
 只是画又曰天地只是一个阴一个阳把来错综大
 抵阳则多吉阴则多凶吉为善凶为恶又看所处之
 位逐爻看之阳有时而凶阴有时而吉又曰如他经
 先因其事方有其文如书言尧舜禹成汤伊尹武王
 周公之事固有许多事业方说到那里若无那事亦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0720-0355a.png
 不说到那里易则是个空底物事未有是事预先说
 是理故包括得尽许多道理看人做甚事皆撞著也
 又曰易无思也无为也易是个无情底物事故寂然
 不动占之者吉凶善恶随事著见乃感而遂通又云
 易中多言正如利正正吉利永正之类皆是要人守
 正又云易如占得一爻须是反观诸身果尽得那道
 理否如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旡不利须看自家能直
 能方能大方能不习旡不利凡皆类此又曰所谓大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0720-0355b.png
 过如当潜而不潜当见而不见当飞而不飞皆是过
 又曰乾之一卦纯乎阳固是好如元亨利贞盖大亨
 之中又须知利在正非正则过矣又曰如坤之初六
 须知履霜有坚冰之渐要人恐惧修省不知恐惧修
 省便是过易大槩欲人恐惧修省又曰文王系辞本
 只是与人占底书至孔子作十翼方说君子居则观
 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又曰夫子读
 易与常人不同是他胸中洞见阴阳刚柔吉凶消长
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0720-0355c.png
 进退存亡之理其赞易即就胸中写出这个理(以上/语类)
 (二/条)
   子所雅言章
问子所雅言诗书执礼曰古之为儒者只是习诗书礼
 乐言执礼则乐在其中如易则掌于太卜春秋掌于
 史官学者兼通之不是正业只这诗书大而天道之
 精微细而人事之曲折无不在其中礼则节文法度
 圣人教人亦只是许多事
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0720-0355d.png
伊川云夫子雅素之言止于如此若性与天道不可得
 而闻者则在默而识之不知性与天道便于诗书执
 礼中求之乎曰语意不如此观子贡说夫子之言性
 与天道自是有说时节但亦罕言之恭父云观子贡
 此处固足以见子贡方闻性天道之妙又如说天何
 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是大段警悟
 他处曰这般处是大段分晓又云若实能默而识之
 则于诗书执礼上自见得性与天道若不实能默识
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0720-0356a.png
 得虽圣人便说出也晓不得贺孙问执礼执字恐当
 时自以执字目其礼非夫子方为是言曰诗书只是
 口说得底惟礼要当执守故孔子常说教人执礼故
 云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不是当时自有此名(以上语/类二条)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章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圣人不是有
 所因为甚事了如此只是意思有所愤发便至于忘
 食乐便至于忘忧至于不知老之将至圣人不肯半
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0720-0356b.png
 上落下直是做到底虽是圣人若自贬下之辞其实
 超诣却非圣人做不得愤是感之极深乐是乐之极
 至圣人不是胡乱说是他真个有发愤忘食乐以忘
 忧处次日再问曰如今不必说是为甚发愤或是有
 所感只理会他忘食忘忧发愤便至于忘食乐便至
 于忘忧便与闻韶不知肉味之意相似
因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曰观天地之运昼夜寒暑无
 须臾停圣人为学亦是从生至死只是如此无止法
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0720-0356c.png
 也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与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二章固
 不出乎略无人欲浑然天理之意要各随其头面看
 他意思如何发愤忘食是发愤便能忘食乐以忘忧
 是乐便能忘忧更无些小系累无所不用其极从这
 头便点到那头但见义理之无穷不知身世之可忧
 岁月之有变也众人纵如何发愤也有些无𦂳要心
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0720-0356d.png
 在虽如何乐终有些系累在乎中不怨天不尤人乐
 天安土安于所遇无一豪之私意下学上达是天人
 事理洞然透彻无一豪之间隔圣人便是天人则不
 能如天惟天无人许多病败故独能知之天非真有
 知识能知但圣人有此理天亦有此理故其妙处独
 与之契合释氏亦云惟佛与佛乃能知之正此意也
 (以上语/类三条)
忘食忘忧是逐事上说一愤一乐循环代至非谓终身
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0720-0357a.png
 只此一愤一乐也逐事上说故可遂言不知老之将
 至而为圣人之谦辞若作终身说则愤短乐长不可
 并连下句而亦不见圣人自贬之意矣(荅陈安卿○/文集)
   我非生而知之者章
好古敏以求之圣人是生知而学者然其所谓学岂若
 常人之学也闻一知十不足以尽之(语/类)
   子不语怪力乱神章
问子不语怪力乱神集注言鬼神之理难明易惑而实
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0720-0357b.png
 不外乎人事鬼神之理在人事中如何见得曰鬼神
 只是二气之屈伸往来就人事中言之如福善祸淫
 便可以见鬼神道理论语中圣人不曾说此宇问如
 动静语默亦是此理否曰固是圣人全不曾说这话
 与人这处无形无影亦自难说所谓敬鬼神而远之
 只恁地说(语/类)
   三人行章
圣人之学异夫常人之学才略举其端这里便无不昭
卷十五 第 31a 页 WYG0720-0357c.png
 彻然毕竟是学人若以自脩为心则举天下万物凡
 有感乎前者无非足以发吾义理之正善者固可师
 不善者这里便恐惧脩省恐落在里面去是皆吾师
 也(语/类)
   天生德于予章
读天生德于予一章曰才作圣人自反无愧说时便小
 了圣人须知道天生德于圣人桓魋如何害得故必
 其不能违天害己也
卷十五 第 31b 页 WYG0720-0357d.png
问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既如此说了却又
 微服而过宋者乃是天理人事之交尽否曰然所谓
 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若知命者便立乎岩墙之
 下也何害却又不立而今所谓知命者只是舍命(以/上)
 (语类/二条)
问天生德于予一章上蔡云使其能害己亦天也龟山
 亦然诸家亦从之先生解云言必不能违天害己某
 谓衰乱之世气运差谬福善祸淫容或有失若天理
卷十五 第 32a 页 WYG0720-0358a.png
 则卓然常在如许盛德必不应杀得故伊川云圣人
 极能断致以理曰伊川说是夫子正意谢杨是推说
 馀意亦不可不知也(荅郑子上/○文集)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章
夫子尝言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而言性与天道则
 不可得而闻想是不曾得闻者疑其有隐不知夫子
 之坐作语默无不是这个道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
 无非教也圣人虽教人洒扫应对这道理也在里面
卷十五 第 32b 页 WYG0720-0358b.png
 (语/类)
   子以四教章
子善说文行忠信恐是教人之序当先博以文使之躬
 行方教之忠信曰此是表里互说在这里不是当学
 文修行时不教之存忠信在教人当从外说入又云
 学者初来须是先与他讲说不然是行个甚么忠是
 甚物事信是甚物事到得为忠为信时自是说不得
 若平日讲说到忠信且只是文到得尽此忠信二节
卷十五 第 33a 页 WYG0720-0358c.png
 全在学者自去做如讲说如何是孝如何是弟这都
 只是文去行其所谓孝所谓弟方始是实事
读子以四教曰其初须是讲学讲学既明而后修于行
 所行虽善然更须反之于心无一豪不实处乃是忠
 信
问文行忠信恐是博文约礼之意曰然忠信只是约礼
 之实
先生因或者讲子以四教问何以有四者之序或者既
卷十五 第 33b 页 WYG0720-0358d.png
 对先生曰文便是穷理岂可不见之于行然既行矣
 又恐行之有未诚实故又教之以忠信也所以伊川
 言以忠信为本盖非忠信则所行不成故耳因问行
 有馀力则以学文何也曰彼将教子弟而使之知大
 槩也此则教学者深切用功也问然则彼正合小学
 之事与曰然
或问此章是先文而后行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是先行
 而后文何以不同曰文行忠信是从外做向内则以
卷十五 第 34a 页 WYG0720-0359a.png
 学文是从内做向外圣人言此类者多要人逐处自
 识得铢因问中庸末章自衣锦说至无声无臭是从
 外做向内首章自天命之性说至万物育是从内做
 向外否曰不特此也唯天下聪明睿知说到溥博渊
 泉是从内说向外唯天下至诚经纶天下之大经至
 肫肫其仁聪明圣知达天德是从外说向内圣人发
 明内外本末小大巨细无不周遍学者当随事用力
 也(以上语/类五条)
卷十五 第 34b 页 WYG0720-0359b.png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章
圣人也只是这个道理但是他理会得烂熟后似较圣
 样其实只是这道理君子是事事做得去所谓君子
 不器善人则又不及君子只是知得有善有恶肯为
 善而不肯为恶耳有常者又不及善人只是较依本
 分
窦问善人有恒一章有恒者之去圣人高下固悬绝矣
 然未有不自有恒而能至于圣人者天下事大槩既
卷十五 第 35a 页 WYG0720-0359c.png
 是有恒方做得成尝观分水岭之水其初甚微行一
 两日流渐大至到建阳遂成大溪看来为学亦是有
 恒方可至于圣人曰最是古人断机譬喻最切缘是
 断时易接时难一断了便不可接
吴伯英解亡而为有章曰正谓此皆虚夸之事不可以
 久是以不能常非谓此便是无常也(以上语/类三条)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章
杨问不知而作作是述作或只是凡所作事曰只是作
卷十五 第 35b 页 WYG0720-0359d.png
 事
问多闻多见之别曰闻是都闻得好说话了从之是又
 择其尤善者而从之见只是汎汎见得虽未必便都
 从他然也著记他终始首尾得失(以上语/类二条)
问集注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谓所从不可不择多见
 而识谓善恶皆当存之以备参考某恐经文止曰识
 之木有皆存善恶以备参考之意曰本文之义只如
 此不容别为之说盖择字生于从字识则未有便从
卷十五 第 36a 页 WYG0720-0360a.png
 之意故不言择善也(荅潘坦翁/○文集)
   仁远乎哉章
人之为学也是难若不从文字上做工夫又茫然不知
 下手处若是字字而求句句而论而不于身心上著
 切体认则又无所益且如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何故
 孔门许多弟子圣人竟不曾以仁许之虽以颜子之
 贤而尚或违于三月之后而圣人乃曰我欲斯至盍
 亦于日用体验我若欲仁其心如何仁之至其意又
卷十五 第 36b 页 WYG0720-0360b.png
 如何又如说非礼勿视听言动盍亦每事省察何者
 为礼何者为非礼而吾又何以能勿视勿听若每日
 如此读书庶几看得道理自我心而得不为徒言也
吴伯英讲我欲仁斯仁至矣因引有能一日用其力于
 仁矣乎以證之且曰如先生固尝注曰仁本固有欲
 之则至志之所至气亦至焉先生曰固是但是解一
 日用力而引此言则是说进数步今公言欲仁仁至
 而引前言则是放退数步地也以此观先生说经大
卷十五 第 37a 页 WYG0720-0360c.png
 率如此
因正淳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曰今人非不知利禄之不
 可求求之必不可得及至得底皆是非用力所至然
 而有至终身求之而不止者如何得人皆欲仁所以
 后来圣贤不出尽是庸凡便是无肯欲仁者如何得
 个道理使人皆好仁所以孔子谓吾未见好仁者所
 谓好德如好色须是真个好德如好色时方可如今
 须是自于这里著意思量道如何不欲仁却欲利禄
卷十五 第 37b 页 WYG0720-0360d.png
 如何不好德却只好色于此猛省恐有个道理
问我欲仁曰才欲便是仁在这里胡子知言上或问放
 心如何求胡子说一大段某说都不消恁地如孟子
 以鸡犬知求为喻固是但鸡犬有时出去被人打杀
 煮吃了也求不得又其求时也须遣人去求这个心
 则所系至大而不可不求求之易得而又必得盖人
 心只是有个出入不出则入出乎此则入乎彼只是
 出去时人都不知不觉才觉得此心放便是归在这
卷十五 第 38a 页 WYG0720-0361a.png
 里了如戒慎恐惧才恁地便是心在这里了(以上语/类四条)
问斯仁至矣至若来至之意曰昔者亡之今忽在此如
 自外而至耳如易言来复实非自外而来也(荅李守/约○文)
 (集/)
   陈司败问昭公章
问昭公娶同姓之事若天王举法则如何断曰此非昭
 公故为之也当时吴盛强中国无伯主以齐景公犹
 云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涕出而女于吴若昭公亦是
卷十五 第 38b 页 WYG0720-0361b.png
 藉其势不得已之故非贪其色而然也天子举法则
 罪固不免亦须原情自有处置况不曰孟姬而曰吴
 孟子则昭公亦已自知其非矣(语/类)
   子与人歌而善章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今世间人与那人
 说话那人正说得好自家便从中截断如云已自理
 会得不消说之类以此类看圣人是甚气象与人歌
 且教他自歌一终了方令再歌而后和之不于其初
卷十五 第 39a 页 WYG0720-0361c.png
 歌便和恐混杂他不尽其意此见圣人与人为善(语/类)
   文莫吾犹人章
文莫吾犹人也莫是疑辞犹今人云莫是如此否言文
 则吾与人一般如云听讼吾犹人也若躬行君子则
 吾未之有得此与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之意同
 (语/类)
   若圣与仁章
其他人为之诲人不能无厌倦时惟圣人则不厌不倦
卷十五 第 39b 页 WYG0720-0361d.png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言正是弟子不能学处这若不
 是公西华亲曾去做来亲见是恁地如何解恁地说
仁之与圣所以异者大而化之之谓圣若大而未化之
 只可谓之仁此其所以异(以上语/类二条)
不居仁圣已为谦矣以学不厌教不倦为无有又谦之
 谦也至于事父兄公卿一节则又谦谦之谦也盖圣
 人只见义理无穷而自己有未到处是以其言每下
 而益见其高也(荅陈安卿/○文集)
卷十五 第 40a 页 WYG0720-0362a.png
   子疾病章
读此章曰在臣子则可在我则不可圣人也知有此理
 故但言我不用祷而亦不责子路之非也
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圣人不直截截他待子路说了然
 后从容和缓荅他今人才到请祷处便截了圣人皆
 不如此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亦然
问疾病而祷古人固行之矣然自典礼之亡世既莫知
 所当致祷之所缁黄巫觋始以其说诬民惑众而淫
卷十五 第 40b 页 WYG0720-0362b.png
 祀日繁今欲一切屏绝则于君父之疾无所用力之
 际不一致祷在臣子之心必有歉然不足者欲姑随
 世俗而勉焉为之然吾心既不以为然亦必不能于
 此自致其诚况于以所贱事君亲与然则如之何而
 可曰今自是无所可祷如仪礼五祀今人寻常皆不
 曾祀又寻常动是越祭于小小神物必以为祭之无
 益某向为郡祷旱时如旧例醮祭之类皆常至诚为
 之但才见张天师心下便不信了(以上语/类三条)
卷十五 第 41a 页 WYG0720-0362c.png
问小学载庾黔娄父病每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而全
 文此下更云数日而愈果有此应之之理否若果有
 应之之理则恐是父子一气此精诚所极则彼既馁
 之气因复为之充盛否抑此适遭其偶然而实非关
 于祷实无转夭为寿转祸为福之理人子于此虽知
 其无应之之理而又却实行其礼则恐心足不相似
 曰祷是正礼自合有应不可谓知其无是理而姑为
 之(荅陈/安卿)
卷十五 第 41b 页 WYG0720-0362d.png
问丘之祷久矣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与鬼神合其吉凶
 我即天地鬼神天地鬼神即我何祷之有曰自他人
 言之谓圣人如此可也圣人之心岂以此而自居耶
 细味丘之祷久矣一句语意深厚圣人气象与天人
 之分自求多福之意皆可见(荅程允夫○以/上文集二条)
   奢则不孙章
或问奢则不孙曰才奢便是不孙他自是不戢敛也公
 且看奢底人意思俭底人意思那奢底人便有骄敖底
卷十五 第 42a 页 WYG0720-0363a.png
 意思须必至于过度僭上而后已(语/类)
   君子坦荡荡章
问君子坦荡荡坦荡二字只相连俱就气象说只是胸
 怀平坦宽广否抑坦字就理说由循理平坦然后胸
 怀宽广也曰只合连说看下文对句可见(荅陈安卿/○文集)
   子温而厉章
魏问横渠言十五年学恭而安不成明道曰可知是学
 不成有多少病在莫是如伊川说若不知得只是觑
卷十五 第 42b 页 WYG0720-0363b.png
 却尧学他行事无尧许多聪明睿知怎生得似他动
 容周旋中礼曰也是如此更有多少病在良久曰人
 便是被气质局定变得些子了又更有些子变得些
 子了又更有些子又云圣人发愤便忘食乐便忘忧
 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圣人固不在说但颜子得
 圣人说一句直是倾肠倒肚便都了更无许多廉纤
 缠扰丝来线去问横渠只是硬把捉故不安否曰他
 只是学个恭自验见不曾熟不是学个恭又学个安
卷十五 第 43a 页 WYG0720-0363c.png
叔器说子温而厉章曰此虽是说圣人之德容自然如
 此然学者也当如此举偏而补弊盖自舜之命夔已
 如此而皋陶陈九德亦然不可不知
问子温而厉一章是总言圣人容貌乡党是逐事上说
 否曰然此是就大体上看圣人(以上语/类三条)
  泰伯第八
   泰伯其可谓至德章
问泰伯知太王有取天下之志而王季又有圣子故让
卷十五 第 43b 页 WYG0720-0363d.png
 去曰泰伯惟是不要太王有天下或问太王有剪商
 之志果如此否曰诗里分明说实始剪商又问恐诗
 是推本得天下之由如此曰若推本说不应下实始
 剪商看左氏云泰伯不从是以不嗣这甚分明这事
 也难说他无所据只是将孔子称泰伯可谓至德也
 已矣是与称文王一般泰伯文王伯夷叔齐是行一
 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底道理太王汤武是
 吊民伐罪为天下除残贼底道理常也是道理合如
卷十五 第 44a 页 WYG0720-0364a.png
 此变也是道理合如此其实只是一般
问泰伯事曰这事便是难若论有德者兴无德者亡则
 天命已去人心已离便当有革命之事毕竟人之大
 伦圣人且要守得这个看圣人反覆叹咏泰伯及文
 王事而于武又曰未尽善皆是微意
问泰伯与夷齐心同而谓事之难处有甚焉者何也曰
 夷齐处君臣间道不合则去泰伯处父子之际又不
 可露形迹只得不分不明且去某书谓太王有疾泰
卷十五 第 44b 页 WYG0720-0364b.png
 伯采药不返疑此时去也
因说泰伯让曰今人才有些子让便惟恐人之不知
问泰伯可谓至德曰这是于民无得而称焉处见人都
 不去看这一句如此则夫子只说至德一句便了何
 必更下此六个字公更子细去看这一句煞有意思
 义刚言夫子称泰伯以至德称文王亦以至德称武
 王则曰未尽善若以文王比武王则文王为至德若
 以泰伯比文王则泰伯为至德文王三分天下有其
卷十五 第 45a 页 WYG0720-0364c.png
 二比泰伯已是不得全这一心了曰是如此(以上语/类五条)
以天下让只依龟山说推本而言之为是所云不示以
 不可立则王季之心不安而位未定此意甚好非惟
 说得泰伯之心亦说得王季之心也苏子由云汉东
 海王以天下授显宗唐宋王成器以天下授玄宗皆
 兄弟终身无间言何必断发文身若使王季之心如
 汉显宗唐玄宗则此说可也若有叔齐之心则不能
 一朝居矣王季之贤岂下叔齐也哉然泰伯三让权
卷十五 第 45b 页 WYG0720-0364d.png
 而不失其正是乃所以为时中也故夫子以至德称
 之(荅黄/直翁)
至德之论又更难言论语中只有两处一为文王而发
 则是对武王誓师而言一为泰伯而发则是对太王
 剪商而言若论其志则文王固高于武王而泰伯所
 处又高于文王若论其事则泰伯王季文王武王皆
 处圣人之不得已而泰伯为独全其心表里无憾也
 不然则又何以有武未尽善之叹且以夷齐为得仁
卷十五 第 46a 页 WYG0720-0365a.png
 耶前此诸儒说到此处皆为爱惜人情宛转回护不
 敢穷究到底所以更不敢大开口说令人胸次愦愦
 自欺自诳此病不小(荅杨志仁○以/上文集二条)
   恭而无礼章
张子之说谓先且笃于亲不遗故旧此其大者则恭慎
 勇直不至难用力此说固好但不若吴氏分作两边
 说为是(语/类)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章
卷十五 第 46b 页 WYG0720-0365b.png
问曾子战兢曰此只是戒谨恐惧常恐失之君子未死
 之前此心常恐保不得便见得人心至危且说世间
 甚物事似人心危且如一日之间内而思虑外而应
 接千变万化劄眼中便走失了劄眼中便有千里万
 里之远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只理会这个道理
 分晓自不危惟精惟一便是守在这里允执厥中便
 是行将去(语/类)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章
卷十五 第 47a 页 WYG0720-0365c.png
问正颜色斯近信如何是近于信曰近是其中有这信
 与行处不违背多有人见于颜色自恁地而中却不
 恁地者如色厉而内荏色取仁而行违皆是外面有
 许多模样所存却不然便与信远了只将不好底对
 看便见
毅父问远暴慢章曰此章暴慢鄙倍等字须要与他看
 暴是粗厉慢是放肆盖人之容貌少得和平不暴则
 慢暴是刚者之过慢是宽柔者之过鄙是凡浅倍是
卷十五 第 47b 页 WYG0720-0365d.png
 背理今人之议论有见得虽无甚差错只是浅近者
 此是鄙又有说得甚高而实背于理者此是倍不可
 不辨也
杨问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若未至此如何用功曰只是
 就容貌辞色之间用功更无别法但上面临时可做
 下面临时做不得须是熟后能如此初间未熟时虽
 是动容貌到熟后自然远暴慢虽是正颜色到熟后
 自然近信虽是出辞气到熟后自然远鄙倍
卷十五 第 48a 页 WYG0720-0366a.png
问所谓暴慢鄙倍皆是指在我者言否曰然曰所以动
 容貌而暴慢自远者工夫皆在先与曰此只大纲言
 人合如此固是要平日曾下工夫然即今亦须随事
 省察不令间断
问先生旧解以三者为修身之验为政之本非其平日
 庄敬诚实存省之功积之有素则不能也专是作效
 验说如此则动正出三字只是间字后来改本以验
 为要非其以下改为学者所当操存省察而不可有
卷十五 第 48b 页 WYG0720-0366b.png
 造次顷刻之违者也如此则工夫却在动正出三字
 上如上蔡之说而不可以效验言矣某疑动正出三
 字不可以为做工夫字正字尚可说动字出字岂可
 以为工夫耶曰这三字虽不是做工夫底字然便是
 做工夫处正如著衣吃饭其著其吃虽不是做工夫
 然便是做工夫处此意所争只是丝发之间要人自
 认得旧来解以为效验语似有病故改从今说盖若
 专以为平日庄敬持养方能如此则不成未庄敬持
卷十五 第 49a 页 WYG0720-0366c.png
 养底人便不要远暴慢近信远鄙倍便是旧说效验
 字太深有病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乃是切于身者若笾豆之事特有
 司所职掌耳今人于制度文为一一致察未为不是
 然却于大体上欠阙则是弃本而求末也
田子方谓魏文侯曰君明乐官不明乐音此说固好但
 某思之人君若不晓得那乐却如何知得那人可任
 不可任这也须晓得方解去任那人方不被他谩如
卷十五 第 49b 页 WYG0720-0366d.png
 笾豆之类若不晓如何解任那有司若笾里盛有汁
 底物事豆里盛乾底物事自是不得也须著晓始得
 但所重者是上面三事耳(以上语/类七条)
敬夫云动容貌者动以礼也正颜色者正而不妄也出
 辞气者言有物也动容貌则暴慢之事可远正颜色
 则以实而近信出辞气则鄙倍之意可远愚谓此说
 盖出于谢氏以文意求之既所未安而以义理观之
 则尤有病盖此文意但谓君子之所贵乎道者有此
卷十五 第 50a 页 WYG0720-0367a.png
 三事动容貌而必中礼也正颜色而非色庄也出辞
 气而能合理也盖必平日庄敬诚实涵养有素方能
 如此若其不然则动容貌而不能远暴慢矣正颜色
 而不能近信矣出辞气而不能远鄙倍矣文势如此
 极为顺便又其用功在于平日积累深厚而其效验
 乃见于此意味尤觉深长明道尹氏说盖如此惟谢
 氏之说以动正出为下功处而此解宗之夫经但云
 动则其以礼与否未可知但云正则其妄与不妄未
卷十五 第 50b 页 WYG0720-0367b.png
 可见但云出则其有物无物亦未有以验也盖夫子
 尝言非礼勿动则动容固有非礼者矣今但曰动则
 暴慢如何而遽可远乎又曰色取仁而行违则正色
 固有不实者矣今但曰正则信如何而遽可近乎又
 曰出其言不善则出言固有不善者矣今但曰出则
 鄙倍如何而遽可远乎此以文义考之皆所未合且
 其用力至浅而责效过深正恐未免于浮躁浅迫之
 病非圣贤之本指也(与张敬夫论癸巳/论语说○文集)
卷十五 第 51a 页 WYG0720-0367c.png
   以能问于不能章
陈仲亨说以能问于不能章曰想是颜子自觉得有未
 能处但不比常人十事晓得九事那一事便不肯问
 人观颜子无伐善无施劳看他也是把此一件做工
 夫
举问犯而不校曰不是著意去容他亦不是因他犯而
 遂去自反盖其所存者广大故人有小小触犯处自
 不觉得何暇与之校耶
卷十五 第 51b 页 WYG0720-0367d.png
颜子犯而不校是成德事孟子三自反却有著力处学
 者莫若且理会自反却见得自家长短若遽学不校
 却恐儱侗都无是非曲直下梢于自己分却恐无益
 (以上语/类三条)
   可以托六尺之孤章
正卿问可以托六尺之孤(至/)君子人也此本是兼才节
 说然𦂳要处却在节操上曰不然三句都是一般说
 须是才节兼全方谓之君子若无其才而徒有其节
卷十五 第 52a 页 WYG0720-0368a.png
 虽死何益如受人托孤之责自家虽无欺之之心却
 被别人欺了也是自家不了事不能受人之托矣如
 受人百里之寄自家虽无窃之之心却被别人窃了
 也是自家不了事不能受人之寄矣自家徒能临大
 节而不可夺却不能了得他事虽能死也只是个枉
 死汉济得甚事如晋之荀息是也所谓君子者岂是
 敛手束脚底村人耶故伊川说君子者才德出众之
 名孔子曰君子不器既曰君子须是事事理会得方
卷十五 第 52b 页 WYG0720-0368b.png
 可若但有节而无才也唤作好人只是不济得事
正卿问托六尺之孤一章曰百里之命只是命令之命
 托六尺之孤谓辅幼主寄百里之命谓摄国政曰如
 霍光当得此三句否曰霍光亦当得上面两句至如
 许后之事则大节已夺了曰托孤寄命虽资质高者
 亦可及临大节而不可夺非学问至者恐不能曰资
 质高底也都做得学问到底也都做得大抵是上两
 句易下一句难譬如说有猷有为有守托孤寄命是
卷十五 第 53a 页 WYG0720-0368c.png
 有猷有为临大节而不可夺却是有守霍光虽有为
 有猷矣只是无所守
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是才临大节而不可夺是德
 如霍光可谓有才然其毒许后事便以爱夺了燕慕
 容恪是慕容炜之霍光其辅幼主也好然知慕容评
 当去而不去之遂以乱国此也未是惟孔明能之(以/上)
 (语类/三条)
   士不可以不弘毅章
卷十五 第 53b 页 WYG0720-0368d.png
弘毅二字弘虽是宽广却被人只把作度量宽容看了
 便不得且如执德不弘之弘便见此弘字谓为人有
 许多道理及至学来下梢却做得狭窄了便是不弘
 盖缘只以己为是凡他人之言便作说得天花乱坠
 我亦不信依旧只执己是可见其狭小何缘得弘须
 是不可先以别人为不是凡他人之善皆有以受之
 集众善之谓弘伯丰问是宽以居之否曰然如人能
 弘道却是以弘为开廓弘字却是作用
卷十五 第 54a 页 WYG0720-0369a.png
弘有耐意如有一行之善便道我善了更不要进能些
 小好事便以为只如此足矣更不向前去皆是不弘
 之故如此其小安能担当得重任
问曾子弘毅处不知为学工夫久方会恁地或合下工
 夫便著恁地曰便要恁地若不弘不毅难为立脚问
 人之资禀偏驳如何便要得恁地曰既知不弘不毅
 便警醒令弘毅如何讨道理教他莫恁地弘毅处固
 未见得若不弘不毅处亦易见不弘便急迫狭隘不
卷十五 第 54b 页 WYG0720-0369b.png
 容物只安于卑陋不毅便倾东倒西既知此道理当
 恁地既不能行又不能守知得道理不当恁地却又
 不能割舍除却不弘便是弘除了不毅便是毅这处
 亦须是见得道理分晓磊磊落落这个都由我处置
 要弘便弘要毅便毅
士不可以不弘毅毅者有守之意又云曾子之学大抵
 如孟子之勇观此弘毅之说与夫临大节不可夺与
 孟子彼以其富我以吾仁之说则其勇可知若不勇
卷十五 第 55a 页 WYG0720-0369c.png
 如何主张得圣道住如论语载曾子之言先一章云
 以能问于不能则见曾子弘处又言临大节不可夺
 则见他毅处
士不可以不弘毅先生举程先生语曰重担子须是硬
 著脊梁骨方担荷得去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须是认得
 个仁又将身体验之方真个知得这担子重真个是
 难世间有两种有一种全不知者固全无摸索处又
卷十五 第 55b 页 WYG0720-0369d.png
 有一种知得仁之道如此大而不肯以身任之者今
 自家全不曾担著如何知得他重与不重所以学不
 贵徒说须要实去验而行之方知(以上语/类六条)
   兴于诗章
古人自小时习乐诵诗学舞不是到后来方始学诗学
 礼学乐如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非是初学有许
 多次第乃是到后来方能如此不是说用工夫次第
 乃是得效次第如此又曰到得成于乐是甚次第几
卷十五 第 56a 页 WYG0720-0370a.png
 与理为一看有甚放僻邪侈一齐都涤荡得尽不留
 些子兴于诗是初感发这些善端起来到成于乐是
 刮来刮去凡有豪发不善都荡涤得尽了这是甚气
 象又曰后世去古既远礼乐荡然所谓成于乐者固
 不可得然看得来只是读书理会道理只管将来涵
 泳到浃洽贯通熟处亦有此意思
亚夫问此章曰诗礼乐初学时都已学了至得力时却
 有次第乐者能动荡人之血气使人有些小不善之
卷十五 第 56b 页 WYG0720-0370b.png
 意都著不得便纯是天理此所谓成于乐譬如人之
 服药初时一向服了服之既久则耳聪目明各自得
 力此兴诗立礼成乐所以有先后也
敬之问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觉得和悦之意多曰先
 王教人之法以乐官为学校之长便是教人之本末
 都在这里
成于乐曰而今作俗乐聒人也聒得人动况先王之乐
 中正和平想得足以感动人
卷十五 第 57a 页 WYG0720-0370c.png
居父问立于礼犹可用力诗乐既废不知今何由兴成
 之曰既无此家具也只得以义理养其心若精别义
 理使有以感发其善心惩创其恶志便是兴于诗涵
 养从容无斯须不和不乐便是成于乐今礼亦不似
 古人完具且只得自存个规矩收敛身心古人终日
 只在礼中欲少自由亦不可得又曰诗犹有言语可
 讽诵至于礼只得夹定做去乐只是使他声音节奏
 自然和平更无说话荀子又云礼乐法而不说只有
卷十五 第 57b 页 WYG0720-0370d.png
 法更无说也或问此章与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如何
 曰不然彼就德性上说此就工夫上说只是游艺一
 脚意思
兴于诗此三句上一字谓成功而言也非如志于道四
 句上一字以用功而言也(以上语/类六条)
   民可使由之章
问民可使由之曰所谓虽是他自有底却是圣人使之
 由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
卷十五 第 58a 页 WYG0720-0371a.png
 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岂不是使之由
 问不可使知之曰不是愚黔首是不可得而使之知
 也吕氏谓知之未至适所以启机心而生惑志说得
 是问此不知与百姓日用不知同否曰彼是自不知
 此是不能使之知
或问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曰圣人只使得人孝足
 矣使得人弟足矣却无缘又上门逐个与他解说所
 以当孝者是如何所以当弟者是如何自是无缘得
卷十五 第 58b 页 WYG0720-0371b.png
 如此顷年张子韶之论以为当事亲便当体认取那
 事亲者是何物方识所谓仁当事兄便当体认取那
 事兄者是何物方识所谓义某说若如此则前面方
 推是心去事亲随手又便去背后寻摸取这个仁前
 面方推此心去事兄随手又便著一心去寻摸取这
 个义是二心矣禅家便是如此其为说曰立地便要
 你究得坐地便要你究得他所以撑眉努眼使棒使
 喝都是立地便拶教你承当识认取所以谓之禅机
卷十五 第 59a 页 WYG0720-0371c.png
 若必欲使民知之少间便有这般病某尝举子韶之
 说以问李先生曰当事亲便要体认取个仁当事兄
 便要体认取个义如此则事亲从兄却是没𦂳要底
 事且姑借此来体认取个仁义耳李先生笑曰不易
 公看得好
民可使由之一章旧取杨氏说亦未精审此章之义自
 与盘诰之意不同商盘只说迁都周诰只言代商此
 不可不与百姓说令分晓况只是就事上说闻者亦
卷十五 第 59b 页 WYG0720-0371d.png
 易晓解若义理之精微则如何说得他晓(以上语/类三条)
民但可使由之耳至于知之必待其自觉非可使也由
 之而不知不害其为循理及其自觉此理而知之则
 沛然矣必使之知则人求知之心胜而由之不安甚
 者遂不复由而惟知之为务其害岂可胜言释氏之
 学是已大抵由之而自知则随其浅深自有安处使
 之知则知之必不至至者亦过之而与不及者无以
 异此机心惑志所以生也(荅范伯崇/○文集)
卷十五 第 60a 页 WYG0720-0372a.png
   好勇疾贫章
好勇疾贫固是作乱不仁之人不能容之亦必致乱如
 东汉之党锢(语/类)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章
先生云一学者来问伊川云骄是气盈吝是气歉歉则
 不盈盈则不歉如何却云使骄且吝试商量看伯丰
 对曰盈是加于人处歉是存于己者粗而喻之如勇
 于为非则怯于迁善明于责人则暗于恕己同是一
卷十五 第 60b 页 WYG0720-0372b.png
 个病根先生曰如人晓些文义吝惜不肯与人说便
 是要去骄人非骄无所用其吝非吝则无以为骄(语/类)
   三年学章
问三年学而不至于谷是无所为而为学否曰然(语/类)
   笃信好学章
学者须以笃信为先
笃信故能好学守死故能善道惟善道故能守死惟好
 学故能笃信每推夫子之言多如此
卷十五 第 61a 页 WYG0720-0372c.png
危邦不入是未仕在外则不入乱邦不居是已仕在内
 见其纪纲乱不能从吾之諌则当去之
危邦不入旧说谓己在官者便无可去之义若是小官
 恐亦可去当责任者则不容去也
或问危邦固是不可入但或有见居其国则当与之同
 患难岂复可去曰然到此无可去之理矣然其失则
 在于不能早去当及其方乱未危之时去之可也
天下无道譬如天之将夜虽未甚暗然自此只向暗去
卷十五 第 61b 页 WYG0720-0372d.png
 知其后来必不可支持故亦须见几而作可也(以上/语类)
 (六/条)
笃有厚意深字说不尽守死只是以死自守不必谓死
 得有落著盖笃信乃能好学而守死乃能善道也又
 能笃信好学然后能守死善道又笃信所以能守死
 好学所以能善道又笃信不可以不好学守死须要
 善得道(此所谓死得/有落著也)又笃信好学须要守死善道(数/义)
 (错综其意始备○/荅石子重○文集)
卷十五 第 62a 页 WYG0720-0373a.png
   不在其位章
马庄甫问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曰此各有分限田野之
 人不得谋朝廷之政身在此间只得守此如县尉岂
 可谋他主簿事才不守分限便是犯他疆界马曰如
 县尉可与他县中事否曰尉佐官也既以佐名官有
 繁难只得伴他谋但不可侵他事权(语/类)
   师挚之始章
或问关雎之乱乱何以训终曰既奏以文又乱以武(语/类)
卷十五 第 62b 页 WYG0720-0373b.png
   狂而不直章
问狂而不直之狂恐不可以进取之狂当之欲目之以
 轻率可否曰此狂字固卑下然亦有进取意思敢为
 大言下梢却无收拾是也
问侗者同也于物同然一律无所识别之谓悾者空也
 空而又空无一长之实之谓先生以为此亦因旧说
 而以字义音训推之恐或然尔此类只合大槩看不
 须苦推究也(以上语/类二条)
卷十五 第 63a 页 WYG0720-0373c.png
   学如不及章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如今学者却恁地慢了譬如捉贼
 相似须是著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如此
 犹恐不获今却只在此安坐熟视他不管他如何奈
 得他何(语/类)
   巍巍乎章
看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至禹吾无间然四章先生云
 舜禹与天下不相关如不曾有这天下相似都不曾
卷十五 第 63b 页 WYG0720-0373d.png
 把一豪来奉己如今人才富贵便被他勾惹此乃为
 物所役是自卑了若舜禹直是高首出庶物高出万
 物之表故夫子称其巍巍又曰尧与天为一处民无
 能名所能名者事业礼乐法度而已(语/类)
   大哉尧之为君章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只是尊尧之词不必谓独尧能如
 此而他圣人不与也
惟尧则之一章曰虽荡荡无能名也亦有巍巍之成功
卷十五 第 64a 页 WYG0720-0374a.png
 可见又有焕乎之文章可睹(以上语/类二条)
   舜有臣五人章
问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使文王更在十三四年
 将终事纣乎抑为武王牧野之举乎曰看文王亦不
 是安坐不做事底人如诗中言文王受命有此武功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武功皆是文王做来
 诗载武王武功却少但卒其伐功耳观文王一时气
 势如此度必不终竟休了一似果实文王待他十分
卷十五 第 64b 页 WYG0720-0374b.png
 黄熟自落下来武王却是生拍破一般
或问以为文王之时天下已二分服其化使文王不死
 数年天下必尽服不俟武王征伐而天下自归之矣
 曰自家心如何测度得圣人心孟子曰取之而燕民
 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圣人已说
 底话尚未理会得何况圣人未做底事如何测度得
 后再有问者先生乃曰若纣之恶极文王未死也只
 得征伐救民
卷十五 第 65a 页 WYG0720-0374c.png
问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一段据本意只是说文王或
 问中载胡氏说又兼武王而言以为武王之间以服
 事商如何曰也不消如此说某也谩载放那里这个
 难说而今都回互个圣人说得忒好也不得如东坡
 骂武王不是圣人又也无礼只是孔子便说得来平
 如武未尽善此等处未消理会且存放那里(以上语/类三条)
事殷伐纣事虽不同然其随时顺天则一而已(荅郑子/上○文)
 (集/)
卷十五 第 65b 页 WYG0720-0374d.png
   禹吾无间然章
范益之问五峰说禹无间然矣章云是禹以鲧遭殛死
 而不忍享天下之奉此说如何曰圣人自是薄于奉
 己而重于宗庙朝廷之事若只恁地说则较狭了后
 来著知言也不曾如此说
黻蔽膝也以韦为之韦熟皮也有虞氏以革夏后氏以
 山殷火周龙章祭服谓之黻朝服谓之韠左氏带裳
 韠舄(以上语/类二条)
卷十五 第 66a 页 WYG0720-0375a.png
 
 
 
 
 
 
 
 
卷十五 第 66b 页 WYG0720-0375b.png
 
 
 
 
 
 
 
御纂朱子全书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