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720-03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卷十四
  论语五
   雍也第六
    雍也可使南面章
 仲弓见圣人称之故因问子桑伯子如何想见仲弓平
  日也疑这人故因而发问夫子所谓可也者亦是连
  上面意思说也仲弓谓居敬而行简固是居敬后自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720-0321b.png
  然能简然亦有居敬而不行简者盖居敬则凡事严
  肃却要亦以此去律事凡事都要如此此便是居敬
  而不行简也
 行夫问子桑伯子曰行简只就临民上说此段若不得
  仲弓下面更问一问人只道可也简便道了也是利
  害故夫子复之曰雍之言然这亦见仲弓地步煞高
  是有可使南面之基亦见得他深沈详密处论来简
  已是好资禀较之烦苛琐细使人难事亦煞不同然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720-0321c.png
 是居敬以行之方好(以上语/类二条)
问可也简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辞上句可使南面
 亦有可字此可字乃实许之与下可字意不同不审
 以何别之曰可字单称与下文有所指者不同(荅陈/安卿)
 (○文/集)
问注言自处以敬则中有所主而自治严程子曰居敬
 则心中无物故所行自简二说不相碍否先生问如
 何曰看集注是就本文说伊川就居简处发意曰伊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720-0321d.png
 川说有未尽
居敬行简是有夲领底简居简行简是无夲领底简程
 子曰居敬则所行自简此是程子之意非仲弓夲意
 也
胡叔器问居敬则心中无物而所行自简此说如何曰
 据某看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他说而行简以临民
 则行简自是一项这而字是别唤起今固有居敬底
 人把得忒重却反行得烦碎底今说道居敬则所行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720-0322a.png
 自简恐却无此意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简自别是一
 项只是拣那𦂳要底来行又问看简字也有两样曰
 只是这个简岂有两样又曰看他诸公所论只是争
 个敬字
问伊川说居敬则心中无物而自简意觉不同曰是有
 些子差但此说自不相害若果能居敬则理明心定
 自是简这说如一个物相似内外都贯通行简是外
 面说居敬自简又就里面说看这般所在固要知得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720-0322b.png
 与本文少异又要知得与本文全不相妨
问仲弓问子桑伯子章伊川曰内主于敬而简则为要
 直内存乎简则为疏略仲弓可谓知旨者但下文曰
 子桑伯子之简虽可取而未尽善故夫子云可也恐
 未必如此可也简止以其简为可尔想其他有未尽
 善特有简可取故曰可也游氏曰子桑伯子之可也
 以其简若主之以敬而行之则简为善杨氏曰子桑
 伯子为圣人之所可者以其简也夫主一之谓敬居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720-0322c.png
 敬则其行自简但下文简而廉一句举不甚切今从
 伊川游氏杨氏之说伊川第二第三说皆曰居简行
 简乃所以不简先有心于简则多却一简恐推说太
 过既曰疏略则太简可知不必云多却一简如所谓
 乃所以不简皆太过范氏曰敬以直内简以临人故
 尧舜脩己以敬而临下以简恐敬简不可太分说居
 字只训主字若以为主之敬而行之简则可以为居
 则敬而行则简则不可若云脩己临下则恐分了仲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720-0322d.png
 弓不应下文又总说以临其民也又曰子桑伯子其
 处己亦若待人据夫子所谓可也简乃指子桑伯子
 说仲弓之言乃发明简字恐非以子桑伯子为居简
 行简也尹氏亦曰以其居简故曰可也亦范氏之意
 吕氏以为引此章以證前章之说谢氏以为因前章
 以发此章之问皆是旁说然于正说亦无妨谢氏又
 曰居敬而行简举其大而略其细于敬字上不甚切
 不如杨氏作主一而简自见曰可也简当从伊川说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720-0323a.png
 剩却一简字正是解太简之意乃所以不简之说若
 解文义则诚有剩语若以理观之恐亦不为过也范
 固有不密处然敬简自是两事以伊川语思之可见
 据此文及家语所载伯子为人亦诚有太简之病谢
 氏因上章而发明之说是(以上语/类五条)
   哀公问弟子章
问不迁怒此是颜子与圣人同处否曰圣人固是不迁
 怒然不迁字在圣人分上说便小在颜子分上说便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720-0323b.png
 大盖圣人合下自是无那迁了不著说不迁才说似
 犹有商量在若尧舜则无商量了是无了何迁之有
 何不迁之有
内有私意而至于迁怒者志动气也有为怒气所动而
 迁者气动志也伯恭谓不独迁于他人为迁就其人
 而益之便是迁此却是不中节非迁也
或问颜子不贰过曰过只是过不要问他是念虑之过
 与形见之过只消看他不贰处既能不贰便有甚大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720-0323c.png
 底罪过也自消磨了
不迁怒不贰过一以为克己之初一以为用功之处曰
 自非礼勿视听言动积习之久自见这个意思
问学颜子当自不迁怒不贰过起曰不然此是学已成
 处又问如此当自四勿起曰是程子云颜子事斯语
 所以至于圣人后之学者宜服膺而勿失也
看文字且须平帖看他意缘地意思本自平帖如夜来
 说不迁怒不贰过且看不迁不贰是如何颜子到这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720-0323d.png
 里直是浑然更无些子渣滓不迁怒如镜悬水止不
 贰过如冰消冻释如三月不违又是已前事到这里
 已是浑沦都是道理是甚次第问过容是指已前底
 说否曰然问过是逐事上见得如何曰固是逐事上
 见也不是今日有这一件不是此后更不做明日又
 是那一件不是此后更不做只颜子地位高才见一
 不善不为这一番改时其馀是这一套须顿消了当
 那时须顿进一番他闻一知十触处贯通他觉得这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720-0324a.png
 一件过其馀若有千头万绪是这一番一齐打并扫
 断了曰如此看不贰过方始见得是三月不违以后
 事曰只这工夫源头却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上面若是不迁怒时更无形迹但初
 学如何须要教他不迁怒不贰过得这也便要如此
 不得只是克己工夫孔子不以告其他门人却独以
 告颜子可见是难事不是颜子担当不得这事其他
 人也只逐处教理会道无古今且只将克己事时时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720-0324b.png
 就身已检察下梢也便会到不迁怒不贰过地位是
 亦颜子而已须是子细体认他工夫是如何然后看
 他气象是如何方看他所到地位是如何
问前夜承教以不迁怒不贰过乃颜子极至处又在三
 月不违仁之后据贺孙看若不贰是逐事不贰不是
 体统说而三月不违乃是统说前后浅深殊有未晓
 曰不须泥这般所在某那夜是偶然说如此实亦不
 见得甚浅深只一个是死后说一个是在生时说读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720-0324c.png
 书且要理会要紧处如某旧时专拣切身要紧处理
 会若偏旁有窒碍处只恁地且放下如看这一章只
 认取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如何自家合如何便是
 会做工夫
敬之问颜子不迁怒不贰过莫只是静后能如此否曰
 圣贤之意不如此如今卒然有个可怒底事在眼前
 不成说且教我去静盖颜子只是见得个道理透故
 怒于甲时虽欲迁于乙亦不可得而迁也见得道理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720-0324d.png
 透则既知有过自不复然如人错吃乌喙才觉了自
 不复吃若专守虚静此乃释老之谬学将来和怒也
 无了此成甚道理圣贤当怒自怒但不迁耳见得道
 理透自不迁不贰所以伊川谓颜子之学必先明诸
 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盖欲见得此道理透也
 立之因问明道云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
 非又是怎生曰此是明道为学者理未甚明底说言
 于怒时且权停阁这怒而观理之是非少閒自然见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720-0325a.png
 得当怒不当怒盖怒气易发难制如水之澎涨能权
 停阁这怒则如水渐渐归港若颜子分上不消恁地
 说只见得理明自不迁不贰矣
问颜子不迁怒先生因语余先生宋杰云怒是个难克
 治底所谓怒逆德也虽圣人之怒亦是个不好底事
 物盖是恶气感得恁地某寻常怒多极长如公性宽
 怒少亦是资质好处
问颜子不迁怒不贰过曰看程先生颜子所好何学论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720-0325b.png
 说得条理只依此学便可以终其身也立之因问先
 生前此云不迁怒贰过是克己复礼底效验今又以
 为学即在此何也曰为学是总说克己复礼又是所
 学之目也
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五性便是真未发
 时便是静只是叠说
圣人无怒何待于不迁圣人无过何待于不贰所以不
 迁不贰者犹有意存焉与愿无伐善无施劳之意同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720-0325c.png
 犹今人所谓愿得不如此是固尝如此而今且得其
 不如此也此所谓守之非化之也
文振再说颜子好学一章因说程先生所作好学论曰
 此是程子二十岁时已作得这文好这个说话便是
 所以为学之本惟知所本然后可以为学若不去大
 本上理会只恁地茫茫然却要去文字上求恐也未
 得(以上语类/十三条)
   子华使于齐章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720-0325d.png
子升问冉子请粟圣人不与之辨而与之益之曰圣人
 宽洪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之亦无害但不使伤惠耳
冉子与之粟五秉圣人亦不大段责他而原思辞禄又
 谓与尔邻里乡党看来圣人与处却宽
张子曰于斯二者可见圣人之用财虽是小处也莫不
 恰好便是一以贯之处(以上语/类三条)
问原思为之宰疑亦以类相从而别为一章曰此类亦
 多分得不同如仲弓子桑颜渊子路不曾分子贱子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720-0326a.png
 贡回也冉求却分了盖一时失于点对然非大义所
 系不能易也要之不若皆析为二乃佳(荅赵恭父/○文集)
   子谓仲弓章
问此章前后作用人不以世类南轩以仲弓言焉知贤
 才之故故孔子教之用人此说牵合然亦似有理脉
 曰横渠言大者苟立虽小未纯人所不弃也今钦夫
 此说无他只是要回互不欲说仲弓之父不肖耳何
 不虚心平气与他看古人贤底自贤不肖底自不肖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720-0326b.png
 称其贤可以为法语其不肖可以为戒或曰恐是因
 仲弓之父不肖而微其辞曰圣人已是说了此亦何
 害大抵人被人说恶不妨但要能改过过而能改则
 前愆顿释昔日是个不好底人今日有好事自不相
 干何必要回互然又要除却曰字此曰字留亦何害
 如子谓颜渊曰吾见其进也不成是与颜渊说况此
 一篇大率是论他人不必是与仲弓说也只苏氏却
 说此乃论仲弓之德非是与仲弓言也(语/类)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720-0326c.png
   子曰回也章
问三月不违仁曰仁与心本是一物被私欲一隔心便
 违仁去却为二物若私欲既无则心与仁便不相违
 合成一物心犹镜仁犹镜之明镜本来明被尘垢一
 蔽遂不明若尘垢一去则镜明矣颜子三个月之久
 无尘垢其馀人或日一次无尘垢少閒又暗或月一
 次无尘垢二十九日暗亦不可知
问三月不违仁三月后亦有违否曰毕竟久亦有閒断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720-0326d.png
 曰这閒断亦甚微否曰是如不贰过过便是违仁非
 礼勿视听言动四句照管不到便是过
问日月至焉曰日至是一日一次至此月至是一月一
 次至此言其疏也閒时都思量别处又问思量事不
 到不好然却只是閒事如何曰也不是视便要思明
 听便思聪总思量便要在正理上如何可及閒事
问如何是日至月至曰某旧说其馀人有一日不违仁
 有一月不违仁者近思之一日不违仁固应有之若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720-0327a.png
 一月不违似亦难得近得一说有一日一番见得到
 有一月一番见得到比之一日犹胜如一月之远若
 颜子方能三月不违天理纯然无一豪私伪閒杂夫
 子所以独称之
颜子三月不违只是此心常存无少閒断自三月后却
 未免有豪发私意閒断在但颜子才閒断便觉当下
 便能接续将去虽当下便能接续毕竟是曾閒断来
 若无这些子却便是圣人也日月至焉看得来却是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720-0327b.png
 或一日一至或一月一至这亦难说今人若能自朝
 至暮此心洞然表里如一直是无纤豪私意閒断这
 地位岂易及惟实曾去下工夫方自见得横渠内外
 宾主之说极好三月不违那个是主人是长在家里
 坐底三月后或有一番出去却便会归来日月至焉
 那个是客是从外面到底然亦是彻底曾到一番却
 不是髣髴见得个恁地或日一到这里或月一到这
 里便又出去以月较日又疏到了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720-0327c.png
问如今之学者一日是几遍存省当时门人乃或日一
 至焉或月一至焉不应如是疏略恐仁是浑然天理
 无纤豪私欲处今日之学者虽曰存省亦未到这境
 界他孔门弟子至便是至境界否曰今人能存得亦
 是这意思但触动便不得被人叫一声便走了他当
 那至时应事接物都不差又不知至时久近如何那
 里煞有曲折日至者却至得频数恐不甚久月至者
 或旬日或一二日皆不可知又问横渠云云文蔚窃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720-0327d.png
 谓三月不违者天理为主人欲为宾日月至焉者人
 欲为主天理为宾学者工夫只得勉勉循循以克人
 欲存天理为事其成与不成至与不至则非我可必
 矣曰是如此
至之问横渠言始学之要当知三月不违(止/)过此几非
 在我者曰且以屋喻之三月不违者心常在内虽閒
 或有出时然终是在外不稳便才出即便入盖心安
 于内所以为主日月至焉者心常在外虽閒或有入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720-0328a.png
 时然终是在内不安才入即便出盖心安于外所以
 为宾日至者一日一至此月至者一月一至此自外
 而至也不违者心常存日月至者有时而存此无他
 知有至未至意有诚未诚知至矣虽驱使为不善亦
 不为知未至虽轧勒使不为此意终迸出来故贵于
 见得透则心意勉勉循循自不能已矣过此几非在
 我者犹言过此以往未之或知言过此则自家著力
 不得待他自长进去又曰三月不违之违犹白中之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720-0328b.png
 黑日月至焉之至犹黑中之白今须且将此一段反
 复思量涣然冰释怡然理顺使自会沦肌浃髓夫子
 谓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只在这些子若拗不转便下
 达去了又曰此正如诚意章相似知善之可好而好
 之极其笃知不善之可恶而恶之极其深以至于慊
 快充足方始是好处
问三月不违仁先生曰如何是心如何是仁曰心是知
 觉底仁是理曰耳无有不聪目无有不明心无有不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720-0328c.png
 仁然耳有时不聪目有时不明心有时不仁问莫是
 心与理合而为一曰不是合心自是仁然私欲一动
 便不仁了所以仁人心也学理会甚么事只是理会
 这些子又问张子之说莫是三月不违者是仁常在
 内常为主日月至焉者是仁常在外常为宾曰此倒
 说了心常在内常为主心常在外常为客如这一閒
 屋主常在此居客虽在此不久著去问如此则心不
 违仁者是心在仁内曰不可言心在仁内略略地是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720-0328d.png
 恁地意思又曰便是难说问过此几非在我者如何
 曰不用著力如决江河水至而舟自浮如说学只说
 到说处住以上不用说至说处则自能寻将上去不
 到说处是不曾时习时习则相将自然说
三月不违仁是在屋底下做得主人多时日月至焉是
 有时从外面入来屋子底下横渠所谓内外宾主之
 辨者是也又曰学者须是识得屋子是我底始得
张子言勉勉循循而不能已须是见得此心自不能已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720-0329a.png
 方有进处过此几非在我谓过三月不违非工夫所
 能及如末由也已真是著力不得又云勉勉循循之
 说须是真个到那田地实知得那滋味方自不能已
 要住不得自然要去过此几非在我言不由我了如
 推车子相似才著手推动轮子了自然运转不停如
 人吃物既得滋味自然爱吃日月至焉者毕竟也是
 曾到来但不久耳
问三月不违仁伊川举得一善则拳拳服膺仁乃全体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720-0329b.png
 何故以善称曰仁是合众善一善尚不弃况万善乎
问不违仁是此心纯然天理其所得在内得一善则服
 膺而弗失恐是所得在外曰得一善则服膺弗失便
 是三月不违仁处又问是如何曰所谓善者即是收
 拾此心之理颜子三月不违仁岂直恁虚空湛然常
 闭门合眼静坐不应事不接物然后为不违仁也颜
 子有事亦须应须饮食须接宾客但只是无一豪私
 欲耳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720-0329c.png
问伊川谓日月至焉与久而不息者所见规模虽略相
 似其意味迥别看来日月至与不息者全然别伊川
 言略相似何也曰若论到至处却是与久而不息底
 一般只是日月至者至得不长久不息者纯然无閒
 断(以上语类/十三条)
   季康子问仲由章
问谢氏三子于克己独善虽季氏亦知其有馀之说曰
 世閒固有一种号为好人然不能从政者但谢氏言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720-0329d.png
 克己独善说得太重当云修己自好可也(语/类)
   贤哉回也章
问颜子乐处恐是工夫做到这地位则私意脱落天理
 洞然有个乐处否曰未到他地位则如何便能知得
 他乐处且要得就他实下工夫处做下梢亦须会到
 他乐时节
问颜子不改其乐是私欲既去一心之中浑是天理流
 行无有止息此乃至富至贵之理举天下之物无以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720-0330a.png
 尚之岂不大有可乐曰周子所谓至富至贵乃是对
 贫贱而言今引此说恐浅只是私欲未去如口之于
 味耳之于声皆是欲得其欲即是私欲反为所累何
 足乐若不得其欲只管求之于心亦不乐惟是私欲
 既去天理流行动静语默日用之閒无非天理胸中
 廓然岂不可乐此与贫窭自不相干故不以此而害
 其乐直卿云与浩然之气如何曰也是此意但浩然
 之气说得较粗又问说乐道便不是是如何曰才说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720-0330b.png
 乐道只是冒罩说不曾说得亲切又云伊川所谓其
 字当玩味是如何曰是元有此乐又云见其大则心
 泰周子何故就见上说曰见便是识此味
问不改其乐与乐在其中矣二者轻重如何曰不要去
 孔颜身上问只去自家身上讨
子善谓夫子之乐虽在饭疏食饮水之中而忘其乐颜
 子不以箪瓢陋巷改其乐是外其箪瓢陋巷曰孔颜
 之乐大纲相似难就此分浅深唯是颜子止说不改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720-0330c.png
 其乐圣人却云乐亦在其中不改字上恐与圣人略
 不相似亦只争些子圣人自然是乐颜子仅能不改
 如云得与不失得是得了若说不失亦只是得但说
 不失则仅能不失耳终不似得字是得得稳此亦有
 内外宾主之意或问与不违仁如何曰仅能不违
圣人之乐且粗言之人之生各具此理但是人不见此
 理这里都黑窣窣地如猫子狗儿相似饥便求食困
 便思睡一得富贵便极声色之娱穷四体之奉一遇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720-0330d.png
 贫贱则忧戚无聊所谓乐者非其所可乐所谓忧者
 非其所可忧也圣人之心直是表里精粗无不昭彻
 方其有所思都是这里流出所谓德盛仁熟从心所
 欲不踰矩庄子所谓人猊而天盖形骸虽是人其实
 是一块天理又焉得而不乐又曰圣人便是一片赤
 骨立底天理颜子早是有个物包裹了但其皮薄剥
 去容易圣人一为指出这是天理这是人欲他便洞
 然都得了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720-0331a.png
问颜子乐处曰颜子之乐亦如曾点之乐但孔子只说
 颜子是恁地乐曾点却说许多乐底事来点之乐浅
 近而易见颜子之乐深微而难知点只是见得如此
 颜子是工夫到那里了从夲原上看方得
问程子云周茂叔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窃意
 孔颜之学固非若世俗之著于物者但以为孔颜之
 乐在于乐道则是孔颜与道终为二物要之孔颜之
 乐只是私意净尽天理昭融自然无一豪系累耳曰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720-0331b.png
 然但今人说乐道说得来浅了要之说乐道亦无害
 道夫曰观周子之问其为学者甚切曰然顷之复曰
 程子云人能克己则心广体胖仰不愧俯不怍其乐
 可知有息则馁矣
问濂溪教程子寻孔颜乐处盖自有其乐然求之亦甚
 难曰先贤到乐处己自成就向上去了非初学所能
 求况今之师非濂溪之师所谓友者非二程之友所
 以说此事却似莽广不如且就圣贤著实用功处求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720-0331c.png
 之如克己复礼致谨于视听言动之閒久久自当纯
 熟充达向上去
鲜于侁言颜子以道为乐想侁必未识道是个何物且
 如此莽莽对故伊川荅之如此
问昔邹道乡论伊川所见极高处以为鲜于侁问于伊
 川曰颜子不改其乐不知所乐者何事伊川曰寻常
 道颜子所乐者何事曰不过说颜子所乐者道伊川
 曰若有道可乐便不是颜子岂非颜子工夫至到道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720-0331d.png
 体浑然与之为一颜子之至乐自默存于心人见颜
 子之不改其乐而颜子不自知也曰正谓世之谈经
 者往往有前所说之病本卑而抗之使高本浅而凿
 之使深本近而推之使远本明而必使之至于晦且
 如伊尹耕于有莘之野由是以乐尧舜之道未尝以
 乐道为浅也直谓颜子为乐道有何不可(以上语/类十条)
   非不说子之道章
伊川曰冉求言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夫子告以为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720-0332a.png
 学为己未有力不足者所谓力不足者乃中道而自
 废耳今汝自止非力不足也(自废与自止两自字意/不同自废则罪不在己)
 (自止乃/己之罪)谢氏曰欲为而不能为是之谓力不足能为
 而不欲为是之谓画以画为力不足其亦未知用力
 与使其知所以用力岂有力不足者其亦未知说夫
 子之道与使其知说夫子之道岂肯画也第十一章
 凡六说伊川谢氏之说范氏杨氏之说亦正但无甚
 紧切处吕氏发明伊川之说以中道而废作不幸字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720-0332b.png
 甚亲切废字作足废太凿不知伊川只上一自字便
 可见尹氏用伊川之说但于废字上去一自字便觉
 无力曰伊川两自字恐无不同之意观其上文云未
 有力不足者则是所谓力不足者正谓其人自不肯
 进尔非真力不足也此说自与本文不合而来说必
 令牵合为一故失之耳谢氏与伊川不同却得本文
 之意(语/类)
   子谓子夏曰章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720-0332c.png
问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君子于学只欲得于己小
 人于学只欲见知于人曰今只就面前看便见君子
 儒小人儒同为此学者也若不就己分上做工夫只
 要说得去以此欺人便是小人儒
问谢氏说子夏之学虽有馀意其远者大者或昧焉子
 张篇中载子夏言语如此岂得为远者大者或昧曰
 上蔡此说某所未安其说道子夏专意文学未见个
 远大处看只当如程子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之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720-0332d.png
 说问或以夫子教子夏为大儒毋为小儒如何曰不
 须说子夏是大儒小儒且要求个自家使处圣人为
 万世立言岂专为子夏设今看此处正要见得个义
 与利分明人多于此处含糊去了不分界限君子儒
 上达小人儒下达须是见得分晓始得人自是不觉
 察耳今自道已会读书看义理作文章便道别人不
 会自以为说得行便谓强得人此便是小人儒豪釐
 閒便分君子小人岂谓子夏决不如此问五峰言天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720-0333a.png
 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同行而异情先生以为同体而
 异用说未稳是否曰亦须是实见此句可疑始得(以/上)
 (语类/二条)
   子游为武城宰章
问杨氏曰为政以人才为先如子游为武城宰纵得人
 将焉用之似说不通曰古者士人为吏恁地说也说
 得通更为政而得人讲论此亦为政之助恁地说也
 说得通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720-0333b.png
问集注取杨氏说云观其二事之小而正大之情可见
 矣曰看这气象便不恁地猥碎问非独见灭明如此
 亦见得子游胸怀也恁地开广故取得这般人曰子
 游意思高远识得大体(以上语/类二条)
   孟之反不伐章
立之问此章曰人之矜伐都从私意上来才有私意便
 有甚好事也做不得孟之反不伐便是克伐不行与
 颜子无伐善施劳㡳意思相似虽孟之反别事未知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0720-0333c.png
 如何只此一节便可为法人之私意多端圣人所以
 言此者正提起与人看使人知所自克也(语/类)
   不有祝鮀之佞章
第十五章凡七说(伊川/三说)今从伊川此说伊川第二第三
 说吕范尹之说皆一意与伊川第一说同范氏曰有
 朝之令色无鮀之巧言犹难免于当世据范氏主意
 乃在疾时之好佞故曰犹难免于当世非加一犹字
 则其说不通文意恐不如此谢氏曰善观世之治乱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0720-0333d.png
 者如此乃推说侯氏曰而字疑为不字说恐未必是
 文错或文势如此曰当从伊川说(语/类)
   谁能出不由户章
问吕氏曰出而不能不由户则何行而非达道也哉杨
 氏曰道无适而非也孰不由斯乎犹之出必由户也
 百姓日用而不知耳尹氏曰道不可离可离非道犹
 出入必由户也第十六章凡六说今从吕杨尹之说
 伊川范氏谢氏皆正但伊川事必由其道一句未粹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0720-0334a.png
 范谢说稍宽曰此言人不能出不由户何故却行不
 由道怪而叹之之辞也伊川虽不如此说然事必由
 其道一句不见其失不可轻议更宜思之(语/类)
   质胜文则野章
史掌文籍之官如二公及王乃问诸史并周礼诸属各
 有史几人如内史御史皆掌文籍之官秦有御史大
 夫亦掌制度文物者也
夫子言文质彬彬自然停当恰好不少了些子意思若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0720-0334b.png
 子贡文犹质质犹文便说得偏了(以上语/类二条)
   人之生也直章
天地生生之理只是直才直便是有生生之理不直则
 是枉天理宜其屈折也而亦得生是幸而免耳如木
 方生须被折了便不直多应是死到得不死幸然如
 此
人之生也直如饥食渴饮是是非非本自白直自无许
 多周遮如敬以直内只是要直又曰只看生理本直
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0720-0334c.png
 四字如见孺子入井便自有怵惕之心见不义㡳事
 便自有羞恶之心是本有那个当为之理若是内交
 要誉便是不直
罔只是脱空作伪作人不诚实以非为是以黑为白如
 不孝于父却与人说我孝不弟于兄却与人说我弟
 此便是罔据此等人合当用死却生于世是幸而免
 耳生理本直如耳之听目之视鼻之臭口之言心之
 思是自然用如此若才去这里著些屈曲支离便是
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0720-0334d.png
 不直矣又云凡人解书只是这一个粗近底道理不
 须别为高远之说如云不直只是这个不直却云不
 是这个不直别有个不直此却不得所谓浅深者是
 人就这明白道理中见得自有粗细不可说这说是
 浅底别求一个深底若论不直其粗至于以鹿为马
 也是不直其细推至一念之不实恶恶不如恶恶臭
 好善不如好好色也是不直只是要人自就这个粗
 说底道理中看得越向里来教细耳不是别求一样
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0720-0335a.png
 深远之说也(以上语/类三条)
   中人以上章
叔器问中人上下是资质否曰且不妆定恁地或是他
 工夫如此或是他资质如此圣人只说中人以上中
 人以下时便都包得在里面了圣人说中人以下不
 可将那高远底说与他怕他时下无讨头处若是就
 他地位说时理会得一件便是一件庶几渐渐长进
 一日强似一日一年强似一年不知不觉便也解到
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0720-0335b.png
 高远处
正淳问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是使之下学而未可语
 以上达否曰如此则下学上达分而为二事矣况上
 达亦如何说得与他须是待他自达此章只是说智
 识未理会得此义理者语之无益尔
或问此一段曰正如告颜渊以克己复礼告仲弓以持
 敬行恕告司马牛以言之讱盖清明刚健者自是一
 样恭默和顺者自是一样有病痛者自是一样皆因
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0720-0335c.png
 其所及而语之也(以上语/类三条)
   樊迟问知章
问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诸家皆作两事说曰此两
 句恐是一意民者人也义者宜也如诗所谓民之秉
 彝即人之义也此则人之所宜为者不可不务也此
 而不务而反求之幽冥不可测识之閒而欲避祸以
 求福此岂谓之智者哉先难后获即仲舒所谓仁人
 明道不计功之意吕氏说最好辞约而义甚精
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0720-0335d.png
问敬鬼神而远之莫是知有其理故能敬不为他所惑
 故能远曰人之于鬼神自当敬而远之若见得那道
 理分明则须著如此如今人信事浮屠以求福利便
 是不能远也又如卜筮自伏羲尧舜以来皆用之是
 有此理矣今人若于事有疑敬以卜筮决之有何不
 可如义理合当做底事却又疑惑只管去问于卜筮
 亦不能远也盖人自有人道所当为之事今若不肯
 自尽只管去谄事鬼神便是不智因言夫子所荅樊
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0720-0336a.png
 迟问仁智一段正是指中閒一条正当路与人人所
 当做者却不肯去做才去做时又便生个计获之心
 皆是堕于一偏人能常以此提撕则心常得其正矣
问程子说鬼神如孔子告樊迟乃是正鬼神如说今人
 信不信又别是一项如何滚同说曰虽是有异然皆
 不可不敬远
只是我合做底事便自做将去更无下面一截才有计
 获之心便不是了(以上语/类四条)
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0720-0336b.png
   知者乐水章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不是兼仁知而言是各就其一体
 而言如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人杰问
 乐字之义释曰喜好是知者之所喜好在水仁者之
 所喜好在山否曰且看水之为体运用不穷或浅或
 深或流或激山之安静笃实观之尽有馀味某谓如
 仲尼之称水曰水哉水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皆是此意否旧看伊川说非体仁知之深者不能如
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0720-0336c.png
 此形容之理会未透自今观之真是如此曰不必如
 此汎滥且理会乐山乐水直看得意思穷尽然后四
 旁莫不贯通苟先及四旁却终至于与本说都理会
 不得也
惟圣人兼仁知故乐山乐水皆兼之自圣人而下成就
 各有偏处
问仁知动静之说与阴阳动静之说同否曰莫管他阳
 动阴静公看得理又过了大抵看理只到这处便休
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0720-0336d.png
 又须得走过那边看便不是了然仁主于发生其用
 未尝不动而其体却静知周流于事物其体虽动然
 其用深潜缜密则其用未尝不静其体用动静虽如
 此却不须执一而论须循环观之盖仁者一身浑然
 全是天理故静而乐山且寿寿是悠久之意知者周
 流事物之閒故动而乐水且乐乐是处得当理而不
 扰之意若必欲以配阴阳则仁配春主发生故配阳
 动知配冬主伏藏故配阴静然阴阳动静又各互为
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0720-0337a.png
 其根不可一定求之也此亦在学者默而识之
仁者静或谓寂然不动为静非也此言仁者之人虽动
 亦静也喜怒哀乐皆动也仁者之人岂无是数者哉
 盖于动之中未尝不静也静谓无人欲之纷扰而安
 于天理之当然耳若谓仁有静而不动则知亦常动
 而不静乎
知便有个快活底意思仁便有个长远底意思故曰知
 者乐仁者寿(以上语/类五条)
卷十四 第 33b 页 WYG0720-0337b.png
   齐一变至于鲁章
行父问齐一变至鲁鲁一变至道曰太公之封于齐也
 举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弑之臣周公治鲁
 亲亲而尊尊太公曰后世寖微矣齐自太公初封己
 自作得不大段好至后威公管仲出来乃大变乱拆
 坏一番鲁虽是衰弱不振元旧底却不大段改换欲
 变齐则须先整理了己坏底了方始如鲁方可以整
 顿起来这便隔了一重变鲁只是扶衰振弱而已若
卷十四 第 34a 页 WYG0720-0337c.png
 论鲁如左传所载有许多不好事只是却不曾被人
 拆坏恰似一閒屋鲁只如旧弊之屋其规模只在齐
 则已经拆坏了这非独是圣人要如此损益亦是道
 理合当如此(语/类)
   觚不觚章
古人之器多有觚如酒器便如今花瓶中閒有八角者
 木简是界方而六面即汉所谓操觚之士者也今淮
 上无纸亦用木写字教小儿读但却圆了所谓觚不
卷十四 第 34b 页 WYG0720-0337d.png
 觚古人所以恁地方时缘是顿得稳(语/类)
   井有仁焉章
问可欺是继可逝而言不可罔是继不可陷而言否曰
 也是如此但可逝不可陷是就这一事说可欺不可
 罔是总说不特此事如此他事皆然(语/类)
   君子博学于文章
博学于文考究时自是头项多到得行时却只是一句
 所以为约若博学而不约之以礼安知不畔于道徒
卷十四 第 35a 页 WYG0720-0338a.png
 知要约而不博学则所谓约者未知是与不是亦或
 不能不畔于道也
博文约礼圣门之要法博文所以验诸事约礼所以体
 诸身如此用功则博者可以择中而居之不偏约者
 可以应物而动皆有则如此则内外交相助而博不
 至于汎滥无归约不至于流遁失中矣
博学亦非谓欲求异闻杂学方谓之博博之与约初学
 且只须作两途理会一面博学又自一面持敬守约
卷十四 第 35b 页 WYG0720-0338b.png
 莫令两下相靠作两路进前用功塞断中间莫令相
 通将来成时便自会有通处若如此两下用功成甚
 次第
横渠云博学于文只要得习坎心亨如应事接物之类
 皆是文但以事理切磨讲究自是心亨且如读书每
 思索不通处则翻来覆去倒横直竖处处窒塞然其
 閒须有一路可通只此便是许多艰难险阻习之可
 以求通通处便是亨也
卷十四 第 36a 页 WYG0720-0338c.png
问横渠曰博文约礼由至著入至简故可使不得畔而
 去尹氏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违于道
 第二十六章凡八说(伊川/三说)今从横渠尹氏之说明道
 曰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于汗漫范氏亦曰
 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犹农夫之无疆埸也其不
 入于异端邪说者鲜矣杨氏亦曰博学于文而不知
 所以裁之则或畔矣此三说皆推不约礼之失谢氏
 曰不由博而径欲趋约者恐不免于邪遁也此则不
卷十四 第 36b 页 WYG0720-0338d.png
 博文之失二者皆不可无偏举则不可明道又曰所
 谓约之以礼者能守礼而由于规矩也伊川第一说
 曰博学而守礼第二说曰此言善人君子多识前言
 往行而能不犯非礼约字恐不宜作守字训若作守
 礼则与博学成二事非博文则无以为约礼不约礼
 则博文为无用约礼云者但前之博而今约之使就
 于礼耳伊川之说文自文礼自礼更无一贯说看博
 约字与之以字有一贯意伊川又说颜子博约与此
卷十四 第 37a 页 WYG0720-0339a.png
 不同亦似太过博文约礼本无不同始乎由是以入
 德斯可以不畔终乎由是以成德欲罢而不能颜子
 与此不同处只在弗畔与欲罢不能上博约本无异
 伊川以颜子之约为知要以此章之约作约束之约
 恐未安此约字亦合作知要伊川第三说与第一第
 二说同但说太略耳曰此说大槩多得之但此约字
 与颜子所言约字皆合只作约束之意耳又看颜子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既连著两我字则此章之字亦
卷十四 第 37b 页 WYG0720-0339b.png
 但指其人而言非指所学之文而言也(以上语/类五条)
   子见南子章
诸先生皆以矢为陈否为否塞之否如此亦有甚意思
 孔子见南子且当从古注说矢誓也或问若作誓说
 何师生之间不相信如此曰只为下三句有似古人
 誓言如左氏言所不与舅氏之说故有誓之气象
或问此章曰且依集注说盖子路性直见子去见南子
 心中以为不当见便不说夫子似乎发咒模样夫子
卷十四 第 38a 页 WYG0720-0339c.png
 大故激得来躁然夫子却不当如此古书如此等晓
 不得处甚多古注亦云可疑祖道曰横渠说以为予
 所否厄者是天厌弃之此说如何曰大抵后来人讲
 经只为要道圣人必不如此须要委曲迁就做一个
 出路却不必如此横渠论看诗教人平心易气求之
 到他说诗又却不然
仕于其国有见其小君之礼当夫子时想是无人行所
 以子路疑之若有人行时子路也不疑了孟子说仲
卷十四 第 38b 页 WYG0720-0339d.png
 尼不为己甚这样处便见(以上语/类三条)
   中庸之为德章
问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章曰只是不知理随他偏长
 处做将去谨愿者则小廉曲谨放纵者则跌荡不羁
 所以中庸说道之难明又说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
 只为是不知(语/类)
   如有博施于民章
问何事于仁先生以为恰似今日说何消得恁地一般
卷十四 第 39a 页 WYG0720-0340a.png
 曰博施济众何消得更说仁
问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曰此两句当连看盖云便
 是圣人也有做不得处且如尧舜虽曰比屋可封然
 在朝亦有四凶之恶又如孔子设教从游者甚众孔
 子岂不欲人人至于圣贤之极而人人亦各自皆有
 病痛
博施济众这个是尽人之道极仁之功非圣人不能然
 圣人亦有所不足在(仁固能博施济众然必得时得/位方做得这事然尧舜虽得时)
卷十四 第 39b 页 WYG0720-0340b.png
 (得位亦有/所不足)己欲立便立人己欲达便达人此仁者之
 心自然如此不待安排不待勉强能近取警则以己
 之欲立譬人之欲立以己之欲达譬人之欲达然后
 推己所欲以及于人使皆得其立皆得其达这便是
 为仁之术(立是立得住/达是行得去)此是三节须逐节详味看教
 分明
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二字以事推之
 如何曰二者皆兼内外而言且如脩德欲德有所成
卷十四 第 40a 页 WYG0720-0340c.png
 立做一件事亦欲成立如读书要理会得透彻做事
 亦要做得行又曰立是安存底意思达是发用底意
 思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以己及人仁之体也
 能近取譬是推己及人仁之方也
或问博施济众一段程子作一统说先生作二段如何
 曰某之说非异于程子盖程子之说足以包某之说
 程子之说如大屋一般某之说如在大屋之下分别
卷十四 第 40b 页 WYG0720-0340d.png
 厅堂房室一般初无异也公且道子贡所问是大小
 大气象圣人却只如此说了如是为仁必须博施济
 众便使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如尧舜也做不得
 何况荜门圭窦之士圣人所以提起夫仁者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正指仁之夲体盖己欲立则
 思处置他人也立己欲达则思处置他人也达放开
 眼目推广心胸此是甚气象如此安得不谓仁之本
 体若能近取譬者以我之欲立而知人之亦欲立以
卷十四 第 41a 页 WYG0720-0341a.png
 己之欲达而知人之亦欲达如此则止谓之仁之方
 而已此为仁则同但己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是
 已到底能取譬是未到底其次第如此彼子贡所问
 是就事上说却不就心上说龟山云虽博施济众也
 须自此始某甚善其说先生又曰某所说过底要诸
 公有所省发则不枉了若只恁地听过则无益也
林安卿问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此即人物初生时
 验之可见人物均受天地之气而生所以同一体如
卷十四 第 41b 页 WYG0720-0341b.png
 人兄弟异形而皆出父母胞胎所以皆当爱故推老
 老之心则及人之老推幼幼之心则及人之幼惟仁
 者其心公溥实见此理故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否
 曰不须问他从初时只今便是一体若必用从初说
 起则煞费思量矣犹之水然江河池沼沟渠皆是此
 水如以两碗盛得水来不必教去寻讨这一碗是那
 里酌来那一碗是那里酌来既都是水便是同体更
 何待寻问所从来如昨夜庄仲说人与万物均受此
卷十四 第 42a 页 WYG0720-0341c.png
  气均得此理所以皆当爱便是不如此爱字不在同
  体上说自不属同体事他那物事自是爱这个是说
  那无所不爱了方能得同体若爱则是自然爱不是
  同体了方爱惟其同体所以无所不爱所以爱者以
  其有此心也所以无所不爱者以其同体也(以上语/类七条)
 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欲立谓欲自立于世
  立人谓扶持培植使之有以自立也欲达谓欲自遂
  其志达人谓无遏塞沮抑使之得以自达也曰此说
卷十四 第 42b 页 WYG0720-0341d.png
  是(荅潘恭叔/○文集)
 
 
 
 
 
 
御纂朱子全书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