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720-020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卷九
  大学三
   论或问
 问友仁看大学或问如何曰粗晓其义曰如何是收其
  放心养其德性曰放心者或心起邪思意有妄念耳
  听邪言目观乱色口谈不道之言至于手足动之不
  以礼皆是放也收者便于邪思妄念处截断不续至
卷九 第 1b 页 WYG0720-0205b.png
  于耳目言动皆然此乃谓之收既能收其放心德性
  自然养得不是收放心之外又养个德性也曰看得
  也好
 问大学首云明德而不曾说主敬莫是已具于小学否曰
  固然自小学不传伊川却是带补一敬字
 持敬以补小学之阙小学且是拘检住身心到后来克
  己复礼又是一段事
 林安卿问介然之顷一有觉焉则其本体已洞然矣须
卷九 第 2a 页 WYG0720-0206a.png
 是就这些觉处便致知充扩将去曰然昨日固已言
 之如击石之火只是些子才引著便可以燎原若必
 欲等大觉了方去格物致知如何等得这般时节(林/先)
 (引或问中至于久而后有/觉之语为比先生因及此)那个觉是物格知至了大
 彻悟到恁地时事都了若是介然之觉一日之间其
 发也无时无数只要人识认得操持充养将去又问
 真知之知与久而后有觉之觉字同否曰大略也相
 似只是各自所指不同真知是知得真个如此不只
卷九 第 2b 页 WYG0720-0206b.png
 是听得人说便唤作知觉则是忽然心中自有所觉
 悟晓得道理是如此人只有两般心一个是是底心
 一个是不是底心只是才知得这是个不是底心只
 这知得不是底心便是是底心便将这知得不
 是底心去治那不是底心知得不是底心便是主那
 不是底心便是客便将这个做主去治那个客便常
 守定这个知得不是底心做主莫要放失更那别讨
 个心来唤作是底心如非礼勿视听言动只才知得
卷九 第 3a 页 WYG0720-0206c.png
 这个是非礼底心此便是礼底心便莫要视
仁甫问以其义理精微之极有不可得而名者故姑以
 至善目之曰此是程先生说至善便如今人说极是
 且如说孝孟子说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此是
 不孝到得会奉养其亲也似煞强得这个又须著如
 曾子之养志而后为能养这又似好了又当如所谓
 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不遗父母恶名使国人称愿
 道幸哉有子如此方好又云孝莫大于尊亲其次能
卷九 第 3b 页 WYG0720-0206d.png
 养直是到这里方唤作极是处方唤作至善处
郭德元问或问有不务明其明德而徒以政教法度为
 足以新民者又有自谓足以明其明德而不屑乎新
 民者又有略知二者之当务而不求止于至善之所
 在者此三者求之古今人物是有甚人相似曰如此
 等类甚多自谓能明其德而不屑乎新民者如佛老
 便是不务明其明德而以政教法度为足以新民者
 如管仲之徒便是略知明德新民而不求止于至善
卷九 第 4a 页 WYG0720-0207a.png
 者如前日所论王通便是(卓录云又有略知二者之/当务顾乃安于小成狃于)
 (近利而不求止于至善之所在/者如前日所论王通之事是也)看他于己分上亦甚
 脩饬其论为治本末亦有条理甚有志于斯世只是
 规模浅狭不会就本原上著功便做不彻须是无所
 不用其极方始是看古之圣贤别无用心只这两者
 是吃𦂳处明明德便欲无一豪私欲新民便欲人于
 事事物物上皆是当正如佛家说为此一大事因缘
 出见于世此亦是圣人一大事也千言万语只是说
卷九 第 4b 页 WYG0720-0207b.png
 这个道理若还一日不扶持便倒了圣人只是常欲
 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拄地
问明德而不能推之以新民可谓是自私否曰德既明自
 然是能新民然亦有一种人不如此此便是释老之
 学此个道理人人有之不是自家可专独之物既是
 明得此理须当推以及人使各明其德岂可说我自
 会了我自乐之不与人共因说会有学佛者王天顺
 与陆子静辨论云我这佛法和耳目鼻口髓脑皆不
卷九 第 5a 页 WYG0720-0207c.png
 爱惜要度天下人各成佛法岂得是自私先生笑曰
 待度得天下人各成佛法却是教得他各各自私陆
 子静从初亦学佛尝言儒佛差处是义利之间某应
 曰此犹是第二著只他根本处便不是当初释迦为
 太子时出游见生老病死苦遂厌恶之入雪山脩行
 从上一念便一切作空看惟恐割弃之不猛屏除之
 不尽吾儒却不然盖见得无一物不具此理无一理
 可违于物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从此一
卷九 第 5b 页 WYG0720-0207d.png
 差方有公私义利之不同今学佛者云识心见性不
 知是识何心是见何性
安卿问知止是始能得是终或问言非有等级之相悬
 何也曰也不是无等级中间许多只是小阶级无那
 大阶级如志学至从心中间许多便是大阶级步却
 阔知止至能得只如志学至立相似立至不惑相似
 定静安皆相类只是中间细分别恁地问到能得处
 是学之大成抑后面更有工夫曰在己巳尽了更要
卷九 第 6a 页 WYG0720-0208a.png
 去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只是自此推去
问或问自诚意以至于平天下所以求得夫至善而止
 之是能得已包齐家治国说了前晚何故又云能得
 后更要去齐家治国平天下曰以脩身言之都已尽
 了但以明明德言之在己无所不尽万物之理亦无
 所不尽如至诚惟能尽性只尽性时万物之理都无
 不尽了故尽其性便尽人之性尽人之性便尽物之
 性
卷九 第 6b 页 WYG0720-0208b.png
蜚卿言或问云人皆有以明其明德则各诚其意各正
 其心各脩其身各亲其亲各长其长而天下无不平
 矣明德之功果能若是不亦善乎然以尧舜之圣闺
 门之内或未尽化况谓天下之大能服尧舜之化而
 各明其德乎曰大学明明德于天下只是且说个规
 模如此学者须是有如此规模却是自家本来合如
 此不如此便是欠了他底
德元问何谓妙众理曰大凡道理皆是我自有之物非
卷九 第 7a 页 WYG0720-0208c.png
 从外得所谓知者便只是知得我底道理非是以我
 之知去知彼道理也道理固本有用知方发得出来
 若无知道理何从而见所以谓之妙众理犹言能运
 用众理也运用字有病故只下得妙字
问知如何宰物曰无所知觉则不足以宰制万物要宰
 制他也须是知觉
郭德元问莫不有以知夫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
 曰所以然之故即是更上面一层如君之所以仁盖
卷九 第 7b 页 WYG0720-0208d.png
 君是个主脑人民土地皆属他管他自是用仁爱试
 不仁爱看便行不得非是说为君了不得已用仁爱
 自是理合如此试以一家论之为家长者便用爱一
 家之人惜一家之物自是理合如此若天使之然每
 常思量著极好笑自那原头来便如此了又如父之
 所以慈子之所以孝盖父子本同一气只是一人之
 身分成两个其恩爱相属自有不期然而然者其他
 大伦皆然皆天理使之如此岂容强为哉
卷九 第 8a 页 WYG0720-0209a.png
问南轩谓为己者无所为而然也曰只是见得天下事
 皆我所合当为而为之非有所因而为之然所谓天
 下之事皆我之所当为者只恁地强信不得须是学
 到那田地经历磨鍊多后方信得过
问为己曰这须要自看逐日之闻小事大事只是道我
 合当做便如此做这便是无所为且如读书只道自
 家合当如此读合当如此理会身己才说要人知便
 是有所为如世上人才读书便安排这个好作时文
卷九 第 8b 页 WYG0720-0209b.png
 此又为人之甚者(以上语类/十五条)
或问云然而本体之明得之于天终有不可得而昧者
 云云所以使之即其所养之中因其所发而启其明
 之之端也某窃谓觉是人之本心不容泯没故乘间
 发见之时直是昭著不与物杂于此而自识则本心
 之体即得其真矣上蔡谓人须是识其真心窃恐谓
 此然此恐亦随在而有盖此心或昭著于燕閒静一
 之时(如孟子言/平旦之气)或发见于事物感动之际(如孟子言/人乍见孺)
卷九 第 9a 页 WYG0720-0209c.png
 (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或求之文字而怡然有得(如伊川先/生所谓有)
 (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或索之讲论而恍然有悟(如夷子闻/孟子极论)
 (一本之说遂怃/然为閒而受命)凡此恐皆是觉处若素未有觉之前
 但以为己有是心而求以存之恐昏隔在此不知实
 为何物必至觉时方始识其所以为心者既尝识之
 则恐不肯甘心以其虚明不昧之体迷溺于卑污苟
 贱之中此所以汲汲求明益不能已而其心路已开
 亦自有可进步处与夫茫然未识指趣者大不侔矣
卷九 第 9b 页 WYG0720-0209d.png
 故孝述窃疑觉为小学大学相承之机不知是否曰
 所论甚精但觉似少浑厚之意(荅李/孝述)
问或问于明明德于天下处只言诚意正心脩身而不
 及致知又益以亲亲长长而不及齐家治国平天下
 愿闻其指曰致知所以明之亲亲长长即齐家之大
 者(荅李/敬子)
问或问所释皆因经文独致知举程子五条于格物之
 前何也莫是格物致知亦难截然分先后故或问于
卷九 第 10a 页 WYG0720-0210a.png
 此章一滚说去否曰格物致知只是一事难分先后
 (荅李尧卿○以/上文集三条)
  右圣经
问克明德克能也或问中却作能致其克之之功又似
 克治之克如何曰此克字虽训能字然克字重如能
 字能字无力克字有力便见得是他人不能而文王
 独能之若只作能明德语意便都弱了凡字有训义
 一般而声响顿异便见得有力无力之分如克之与
卷九 第 10b 页 WYG0720-0210b.png
 能是也如云克宅厥心克明俊德之类可见
问或问常目在之真若见其参于前倚于衡也则成性
 存存而道义出矣不知所见者果何物耶曰此岂有
 物可见但是凡人不知省察常行日用每与是德相
 忘亦不自知其有是也今所谓顾諟者只是心里常
 常存著此理在一出言则言必有当然之则不可失
 也一行事则事必有当然之则不可失也不过如此
 耳初岂实有一物可以见其形象耶
卷九 第 11a 页 WYG0720-0210c.png
问引成性存存道义出矣何如曰自天之所命谓之明
 命我这里得之于己谓之明德只是一个道理人只
 要存得这些在这里才存得在这里则事君必会忠
 事亲必会孝见孺子则怵惕之心便发见穿窬之类
 则羞恶之心便发合恭敬处便自然会恭敬合辞逊
 处便自然会辞逊须要常存得此心则便见得此性
 发出底都是道理若不存得这些待做出那个会合
 道理
卷九 第 11b 页 WYG0720-0210d.png
问顾諟一句或问复以为见天之未始不为人而人之
 未始不为天何也曰只是言人之性本无不善而其
 日用之閒莫不有当然之则则所谓天理也人若每
 事做得是则便合天理天人本只一理若理会得此
 意则天何尝大人何尝小也
问天未始不为人而人未始不为天曰天即人人即天
 人之始生得于天也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凡语
 言动作视听皆天也只今说话天便在这里顾諟是
卷九 第 12a 页 WYG0720-0211a.png
 常要看教光明灿烂照在目前(以上语/类五条)
  右传一章
德元问汤之盘铭见于何书曰只见于大学又曰成汤
 工夫全是在敬字上看来大段是一个脩饬底人故
 当时人说他做工夫处亦说得大段地著如禹克勤
 于邦克俭于家之类却是大纲说到汤便说检身若
 不及文蔚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不迩声色不殖货
 利等语可见日新之功曰固是某于或问中所以特
卷九 第 12b 页 WYG0720-0211b.png
 地详载者非道人不知亦欲学者经心耳(语/类)
  右传二章
瑟兮僩兮者恂慄也僩字旧训宽大某看经子所载或
 从忄或从才之不同然皆云有武毅之猊所以某注
 中直以武毅言之道夫云如此注则方与瑟字及下
 文恂慄之说相合曰且如恂字郑氏读为峻某始者
 言此只是恂恂如也之恂何必如此及读庄子见所
 谓木处则惴慄恂惧然后知郑氏之音为当如此等
卷九 第 13a 页 WYG0720-0211c.png
 处某于或问中不及载也要之如这般处须是读得
 书多然后方见得
问切磋琢磨是学者事而盛德至善或问乃指圣人言
 之何也曰后面说得来大非圣人不能此是连上文
 文王于缉熙敬止说然圣人也不是插手掉臂做到
 那处也须学始得如孔子所谓德之不脩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此有甚𦂳要圣
 人却忧者何故惟其忧之所以为圣人所谓生而知
卷九 第 13b 页 WYG0720-0211d.png
 之者便只是知得此而已故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
 克念作圣
周问切磋是始条理琢磨是终条理终条理较密否曰
 始终条理都要密讲贯而益讲贯脩饬而益脩饬
问琢磨后更有瑟僩赫喧何故为终条理之事曰那不
 是做工夫处是成就了气象恁地穆穆文王亦是气
 象也(以上语/类四条)
  右传三章
卷九 第 14a 页 WYG0720-0212a.png
人各有个知识须是推致而极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终
 不济事须是真知问固有人明得此理而涵养未到
 却为私意所夺曰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
 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
 所谓真知也问须是涵养到心体无不尽处方善不
 然知之虽至行之终恐不尽也曰只为知不至今人
 行到五分便是他只知得五分见识只识到那地位
 譬诸穿窬稍是个人便不肯做盖真知穿窬之不善
卷九 第 14b 页 WYG0720-0212b.png
 也虎伤事亦然
问进脩之术何先者云云曰物理无穷故他说得来亦
 自多端如读书以讲明道义则是理存于书如论古
 今人物以别其是非邪正则是理存于古今人物如
 应接事物而审处其当否则是理存于应接事物所
 存既非一物能专则所格亦非一端而尽如曰一物
 格而万理通虽颜子亦未至此但当今日格一件明
 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个贯通处此一
卷九 第 15a 页 WYG0720-0212c.png
 项尤有意味向非其人善问则亦何以得之哉
叔文问正心诚意莫须操存否曰也须见得后方始操
 得不然只恁空守亦不济事盖谨守则在此一合眼
 则便走了须是格物盖物格则理明理明则诚一而
 心自正矣不然则戢戢而生如何守得他住曰格物
 最是难事如何尽格得曰程子谓今日格一件明日
 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某尝谓他
 此语便是真实做工夫来他也不说格一件后便会
卷九 第 15b 页 WYG0720-0212d.png
 通也不说尽格得天下物理后方始通只云积习既
 多然后脱然有个贯通处又曰今却不用虑其他只
 是个知至而后意诚这一转较难
明道云穷理者非谓必尽穷天下之理又非谓只穷得
 一理便到但积累多后自当脱然有悟处又曰自一
 身之中以至万物之理理会得多自当豁然有个觉
 处今人务博者却要尽穷天下之理务约者又谓反
 身而诚则天下之物无不在我者皆不是如一百件
卷九 第 16a 页 WYG0720-0213a.png
 事理会得五六十件了这三四十件虽未理会也大
 槩是如此向来某在某处有讼田者契数十本中閒
 一段作伪是崇宁政和间至今不决将正契及公案
 藏匿皆不可考某只索四畔众契比验前后所断情
 伪更不能逃者穷理亦只是如此
问程子言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久自当脱
 然有贯通处又言格物非谓尽穷天下之理但于一
 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二说如何曰既是教类推
卷九 第 16b 页 WYG0720-0213b.png
 不是穷尽一事便了且如孝尽得个孝底道理故忠
 可移于君又须去尽得忠以至于兄弟夫妇朋友从
 此推之无不尽穷始得
问伊川论致知处云若一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窃
 谓致之为言推而致之以至于尽也于穷不得处正
 当努力岂可迁延逃避别穷一事耶至于所谓但得
 一道而入则可以类推而通其馀矣夫专心致诚犹
 虑其未能尽知况敢望以其易而通其难者乎曰这
卷九 第 17a 页 WYG0720-0213c.png
 是言随人之量非曰迁延逃避也盖于此处既理会
 不得若专一守在这里却转昏了须著别穷一事又
 或可以因此而明彼也
德元问万物各具一理而万理同出一原曰万物皆有
 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
 不一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
 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
 也圣人所以穷理尽性而至于命凡世閒所有之物
卷九 第 17b 页 WYG0720-0213d.png
 莫不穷极其理所以处置得物物各得其所无一事
 一物不得其宜除是无此物方无此理既有此物圣
 人无有不尽其理者所谓惟至诚赞天地之化育则
 可与天地参者也
行夫问万物各具一理而万理同出一原此所以可推
 而无不通也曰近而一身之中远而八荒之外微而
 一草一木之众莫不各具此理如此四人在坐各有
 这个道理某不用假借于公公不用求于某仲思与
卷九 第 18a 页 WYG0720-0214a.png
 廷秀亦不用自相假借然虽各自有一个理又却同
 出于一个理尔如排数器水相似这盂也是这样水
 那盂也是这样水各各满足不待求假于外然打破
 放里却也只是个水此所以可推而无不通也所以
 谓格得多后自能贯通者只为是一理释氏云一月
 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这是那释氏也窥见
 得这些道理濂溪通书只是说这一事
又问物必有理皆所当穷云云曰此处是𦂳切学者须
卷九 第 18b 页 WYG0720-0214b.png
 当知夫天如何而能高地如何而能厚鬼神如何而
 为幽显山岳如何而能融结这方是格物
问观物察己还因见物反求诸己此说亦是程子非之
 何也曰这理是天下公共之理人人都一般初无物
 我之分不可道我是一般道理人又是一般道理将
 来相比如赤子入井皆有怵惕知得人有此心便知
 自家亦有此心更不消比并自知
周问程子谓一草一木皆所当穷又谓恐如大军游骑
卷九 第 19a 页 WYG0720-0214c.png
 出太远而无所归何也曰便是此等语说得好平正
 不向一边去且穷实理令有切己工夫若只汎穷天
 下万物之理不务切己即是遗书所谓游骑无所归
 矣
问格物莫是天下之事皆当理会然后方可曰不必如
 此圣人正怕人如此圣人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又云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又云多闻择其善者而从
 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圣人恐人走作这心无所
卷九 第 19b 页 WYG0720-0214d.png
 归著故程子云如大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也
问格物莫若察之于身其得之尤切曰前既说当察物
 理不可专在性情此又言莫若得之于身为尤切皆
 是互相发处
问格物穷理但立诚意以格之曰立诚意只是朴实下
 工夫与经文诚意之说不同
问立诚意以格之曰此诚字说较浅未说到深处只是
 确定(徐录作/坚确)其志朴实去做工夫如胡氏立志以定
卷九 第 20a 页 WYG0720-0215a.png
 其本便是此意诚意不立如何能格物所谓立诚者
 只是要著实下工夫不要若存若亡遇一物须是真
 个即此一物究极得个道理了方可言格若物格而
 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大学盖言其止之序其始则
 必在于诚
伊川谓学莫先于致知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致知是
 主善而师之也敬是克一而协之也敬则心存心存
 则理具于此而得失可验故曰未有致知而不在敬
卷九 第 20b 页 WYG0720-0215b.png
 者
问程先生所说格物之要在以诚敬为主胡氏说致知
 格物又要立志以定其本如何曰此程先生说得为
 人切处古人由小便学如视无诳如洒扫应对进退
 皆是少年从小学来教他都是诚敬今人小学都不
 曾去学却欲从大学做去且如今格一物若自家不
 诚不敬(诚是不欺不妄敬/是无怠慢放荡)才格不到便弃了又如何
 了得工夫如何成得又云程先生云主一之谓敬
卷九 第 21a 页 WYG0720-0215c.png
 此理又深又说今人所作所为皆缘是不去立志若
 志不立又如何去学又如何去致知格物中做得事
 立志之说甚好非止为读书说一切之事皆要立志
任道弟问或问涵养又在致知之先曰涵养是合下在
 先古人从小以敬涵养父兄渐渐教之读书识义理
 今若说待涵养了方去理会致知也无期限须是两
 下用功也著涵养也著致知伊川多说敬敬则此心
 不放事事皆从此做去
卷九 第 21b 页 WYG0720-0215d.png
致知在乎所养养知莫过于寡欲二句致知者推致其
 知识而至于尽也将致知者必先有以养其知有以
 养之则所见益明所得益固欲养其知者惟寡欲而
 已矣寡欲则无纷扰之杂而知益明矣无变迁之患
 而得益固矣
致知一章此是大学最初下手处若理会得透彻后面
 便容易故程子此处说得节目最多皆是因人之资
 质耳虽若不同其实一也见人之敏者太去理会外
卷九 第 22a 页 WYG0720-0216a.png
 事则教之使去父慈子孝处理会曰若不务此而徒
 欲汎然以观万物之理则吾恐其如大军之游骑出
 太远而无所归若是人专只去里面理会则教之以
 求之情性固切于身然一草一木亦皆有理要之内
 事外事皆是自己合当理会底但须是六七分去里
 面理会三四分去外面理会方可若是工夫中半时
 已自不可况在外工夫多在内工夫少耶此尤不可
 也
卷九 第 22b 页 WYG0720-0216b.png
问以其理之一故于物无不能知以其禀之异故于理
 或不能知曰气禀之偏者自不求所以知若或有这
 心要求便即在这里缘本来个仁义礼智人人同有
 只被气禀物欲遮了然这个理未尝亡才求便得又
 曰这个便是难说唤做难又不得唤做易又不得唤
 做易时如何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以后如何更无
 一个人与相似唤做难又才知觉这个理又便在这
 里这个便须是要子细讲究须端的知得做将去自
卷九 第 23a 页 WYG0720-0216c.png
 容易若不知得虽然恁地把捉在这里今夜捉住明
 朝又不见了明朝捉住后日又不见了若知得到许
 多蔽翳都没了如气禀物欲一齐打破便日日朝朝
 只恁地稳稳做到圣人地位
问或考之事为之著或察之念虑之微看来关于事为
 者不外乎念虑而入于念虑者往往皆是事为此分
 为两项意如何曰固是都相关然也有做在外底也
 有念虑方动底念虑方动便须辨别那个是正那个
卷九 第 23b 页 WYG0720-0216d.png
 是不正这只就始末上大约如此说问只就著与微
 上看曰有个显有个微
问所藉以为从事之实者初不外乎人生日用之近其所以
 为精微要妙不可测度者则在乎真积力久默识心通之
 中是乃夫子所谓下学而上达者曰只是眼前切近起居
 饮食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处便是这道理只就近处
 行到熟处见得自高有人说只且据眼前这近处行便是
 了这便成苟简卑下又有人说掉过这个上面自有
卷九 第 24a 页 WYG0720-0217a.png
 一个道理亦不是下梢只是谩人圣人便只说下学
 上达即这个便是道理别更那有道理只是这个熟
 处自见精微又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亦只是就
 近处做得熟便是尧舜圣人与庸凡之分只是个熟
 与不熟庖丁解牛莫不中节古之善书者亦造神妙
问或问物有当然之则亦必有所以然之故如何曰如
 事亲当孝事兄当弟之类便是当然之则然事亲如
 何却须要孝从兄如何却须要弟此即所以然之故
卷九 第 24b 页 WYG0720-0217b.png
 如程子云天所以高地所以厚若只言天之高地之
 厚则不是论其所以然矣
大凡为学须是四方八面都理会教通晓仍更理会向
 里来譬如吃果子一般先去其皮壳然后食其肉又
 更和那中閒核子都咬破始得若不咬破又恐里头
 别有多滋味在若是不去其皮壳固不可若只去其
 皮壳了不管里面核子亦不可恁地则无缘到得极
 至处大学之道所以在致知格物格物谓于事物之
卷九 第 25a 页 WYG0720-0217c.png
 理各极其至穷到尽头若是里面核子未破便是未
 极其至也如今人于外面天地造化之理都理会得
 而中閒核子未破则所理会得者亦未必皆是终有
 未极其至处因举五峰之言曰身亲格之以精其知
 虽于致字得向里之意然却恐遗了外面许多事如
 某便不敢如此说须是内外本末隐显精粗一一周
 遍方是儒者之学
问以类而推之说曰是从己理会得处推将去如此便
卷九 第 25b 页 WYG0720-0217d.png
 不隔越若远去寻讨则不切于己
问或问云心虽主乎一身而其体之虚灵足以管乎天
 下之理理虽散在万物而其用之微妙实不外乎一
 人之心不知用是心之用否曰理必有用何必又说
 是心之用夫心之体具乎是理而理则无所不该而
 无一物不在然其用实不外乎人心盖理虽在物而
 用实在心也又云理遍在天地万物之閒而心则管
 之心既管之则其用实不外乎此心矣然则理之体
卷九 第 26a 页 WYG0720-0218a.png
 在物而其用在心也次早先生云此是以身为主以
 物为客故如此说要之理在物与在吾身只一般
或问云万物生于天地之閒不能一日而相无而亦不
 可相无也如何曰万物生于天地人如何少得他亦
 如何使他无得意只是如此
或问中近世大儒格物致知之说曰格犹捍也禦也能
 捍禦外物而后能知至道(温/公)必穷物之理同出于一
 为格物(吕与/叔)穷理只是寻个是处(上/蔡)天下之物不可
卷九 第 26b 页 WYG0720-0218b.png
 胜穷然皆备于我而非从外得(龟/山)今日格一件明日
 格一件为非程子之言(和/靖)物物致察宛转归己(胡文/定)
 即事即物不厌不弃而身亲格之(五/峰)
吕与叔谓凡物皆出于一又格个甚么固是出于一只
 缘散了千岐万径今日穷理所以要收拾归于一
上蔡说穷理只寻个是处以恕为本穷理自是我不晓
 这道理所以要穷如何说得恕字他当初说恕字大
 槩只是说要推我之心以穷理便碍理了龟山说反
卷九 第 27a 页 WYG0720-0218c.png
 身而诚却大段好须是反身乃见得道理分明如孝
 如弟须见得孝弟我元有在这里若能反身争多少
 事他又却说万物皆备于我不须外面求此却错了
 身亲格之说得亲字急迫自是自家格不成倩人格
张元德问以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为非程子之言
 者曰此和靖之说也大抵和靖为人淳故他不听得
 而出于众人之录者皆以为非伊川之言且如伊川
 论春秋之传为案经为断他亦以为伊川无此言且
卷九 第 27b 页 WYG0720-0218d.png
 以此两句即以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之
 意非伊川之言而何
龟山说只反身而诚便天地万物之理在我胡文定却
 言物物致察宛转归己见云雷知经纶见山下出泉
 知果行之类惟伊川言不可只穷一理亦不能遍穷
 天下万物之理某谓须有先后缓急久之亦要穷尽
 如正蒙是尽穷万物之理
问物物致察与物物而格何别曰文定所谓物物致察
卷九 第 28a 页 WYG0720-0219a.png
 只求之于外如所谓察天行以自强察地势以厚德
 只因其物之如是而求之耳初不知天如何而健地
 如何而顺也道夫曰所谓宛转归己此等言语似失
 之巧曰若宛转之说则是理本非己有乃强委曲牵
 合使入来尔许多说只有上蔡所谓穷理只是寻个
 是处为得之道夫曰龟山反身而诚之说只是摸空
 说了曰都无一个著实处道夫曰却似甚快曰若果
 如此则圣贤都易做了又问他既如此说其下工夫
卷九 第 28b 页 WYG0720-0219b.png
 时亦须有个窒碍曰也无碍处如龟山于天下事极
 明得如言治道与官府政事至纤至细处亦晓得到
 这里却恁说次第他把来作两截看了
五峰说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志立乎事物之
 表敬行乎事物之内而知乃可精者这段语本说得
 极精然却有病者只说得向里来不曾说得外面所
 以语意颇伤急迫盖致知本是广大须用说得表里
 内外周遍兼该方得其曰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
卷九 第 29a 页 WYG0720-0219c.png
 事物之内此语极好而曰而知乃可精便有局促气
 象他便要就这里便精其知殊不知致知之道不如
 此急迫须是宽其程限大其度量久久自然贯通他
 言语只说得里面一边极精遗了外面一边所以其
 规模之大不如程子且看程子所说今日格一件明
 日格一件积久自然贯通此言该内外宽缓不迫有
 涵泳从容之意所谓语小天下莫能破语大天下莫
 能载也
卷九 第 29b 页 WYG0720-0219d.png
黄问立志以定其本居敬以持其志曰人之为事必先
 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虽能立志苟不
 能居敬以持之此心亦汎然而无主悠悠终日亦只
 是虚言立志必须高出事物之表而居敬则常存于
 事物之中令此敬与事物皆不相违言也须敬动也
 须敬坐也须敬顷刻去他不得
问立志以定其本莫是言学便以道为志言人便以圣
 为志之意否曰固是但凡事须当立志不可谓今日
卷九 第 30a 页 WYG0720-0220a.png
 做些子明日便休又问敬行乎事物之内曰这个便
 是细密处事事要这些子在志立乎事物之表立志
 便要卓然在这事物之上看是甚么都不能夺得他
 又不恁地细细碎碎这便是志立乎事物之表所以
 今江西诸公多说甚大志开口便要说圣说贤说天
 说地傲睨万物目视霄汉更不肯下人问如此则居
 敬以持其志都无了曰岂复有此据他才说甚敬便
 坏了那个又曰五峰说得这数句甚好但只不是正
卷九 第 30b 页 WYG0720-0220b.png
 格物时工夫却是格物以前事而今却须恁地
问胡氏说何谓太迫曰说得来局蹙不恁地宽舒如将
 绳索絣在这里一般也只看道理未熟如程子说便
 宽舒他说立志以定其本是始者立个根基居敬以
 持其志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而知乃
 可精知未到精处方是可精此是说格物以前底事
 后面所说又是格物以后底事中閒正好用功曲折
 处都不曾说便是局蹙了
卷九 第 31a 页 WYG0720-0220c.png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格
 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见有错处不可执一伊
 川说得甚详或读书或处事或看古人行事或求诸
 己或即人事复曰于人事上推测自有至当处如杨
 谢游尹诸公非不见伊川毕竟说得不曾透不知如
 何今人多说传闻不如亲见看得如此时又却传闻
 未必不如亲见盖当时一问一对只说得一件话而
 今却斗合平日对问讲论作一处所以分明好看
卷九 第 31b 页 WYG0720-0220d.png
这个道理自孔孟既没便无人理会得只有韩文公曾
 说来又只说到正心诚意而遗了格物致知及至程
 子始推广其说工夫精密无复遗虑然程子既没诸
 门人说得便差都说从别处去与致知格物都不相
 干只不曾精晓得程子之说耳只有五峰说得精其
 病犹如此亦缘当时诸公所闻于程子者语意不全
 或只闻一时之语或只闻得一边所以其说多差后
 来却是集诸家语录凑起众说此段工夫方始浑全
卷九 第 32a 页 WYG0720-0221a.png
 则当时门人亲炙者未为全幸生于先生之后者未
 为不幸盖得见诸家记录全书得以详考所以其法
 毕备又曰格物致知其次上蔡说得稍好
问延平谓为学之初且当常存此心勿为他事所胜凡
 遇一事即当且就此事反覆推寻以究其极待此一
 事融释脱落然后别穷一事久之自当有洒然处与
 伊川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之语不同如何曰这
 话不如伊川说今日明日恁地急(卓录但云伊/川说得较快)这说
卷九 第 32b 页 WYG0720-0221b.png
 是教人若遇一事即且就上理会教烂熟离析不待
 擘开自然分解久之自当有洒然处自是见得快活
 某常说道天下事无他只是个熟与不熟若只一时
 恁地约摸得都不与自家相干久后皆忘却只如借
 得人家事一般少閒被人取将去又济自家甚事
李尧卿问延平言穷理工夫先生以为不若伊川规模
 之大条理之密莫是延平教人穷此一事必待其融
 释脱落然后别穷一事设若此事未穷遂为此事所
卷九 第 33a 页 WYG0720-0221c.png
 拘不若程子若穷此事未得且别穷之言为大否曰
 程子之言诚善穷一事未透又便别穷一事亦不得
 彼谓有甚不通者不得已而如此耳不可便执此说
 容易改换却致工夫不专一也(以上语类/四十二条)
问延平格物之说原其意亦自程子说中得之云云又
 尝疑前面反覆论难专以程说为主盖不可以复加
 矣至此段引延平说则又曰有非他说所能及未易
 以口舌争其辞似抑扬低昂有左程右李别立一家
卷九 第 33b 页 WYG0720-0221d.png
 之意曰他说是指门人说语意自明何疑之有(荅陈/安卿)
示谕程子格物之说诚若有未易致力者然其曰天地
 之所以高厚一物之所以然盖极其大小而言之以
 明是理之无不在而学问之功不可一物而有遗尔
 若其所以用力之地则亦不过读书史应事物如前
 之云尔岂茫然放其心于汗漫纷纶不可知之域哉
 (荅吴伯丰○以/上文集二条)
  右传五章
卷九 第 34a 页 WYG0720-0222a.png
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便教尽大地只有自家一人也只是自欺如此者多
 矣到得那欺人时大故郎当若论自欺细处且如为
 善自家也知得是合当为也勉强去做只是心里又
 有些便不消如此做也不妨底意思如不为不善心
 里也知得不当为而不为虽是不为然心中也又有
 些便为也不妨底意思此便是自欺便是好善不如
 好好色恶恶不如恶恶臭便作九分九釐九豪要为
卷九 第 34b 页 WYG0720-0222b.png
 善只那一豪不要为底便是自欺便是意不实矣或
 问中说得极分晓
先之问诚意章或问云孟子所论浩然之气其原盖出
 于此何也曰人只是慊快充足仰不愧俯不怍则其
 气自直便自日长以至于充塞天地虽是刀锯在前
 鼎镬在后也不怕(以上语/类二条)
问传言谨独正就诚意著工夫处说或问又就意已诚
 之后说夫意之诚者既无所不尽真能慊快充足仰
卷九 第 35a 页 WYG0720-0222c.png
 不愧俯不怍到此地位其势决然自不能已矣而犹
 曰不敢弛其谨独之劳焉所以防虑省察使其日新
 又新而不至于閒断何也恐此时所谓谨独与向时
 所谨独者大不同曰两说不见其不同但说到此恰
 好著力不可閒断耳(荅陈安卿/○文集)
  右传六章
或问意既诚矣而心犹有动焉然后可以责其不正而
 复乎正是如何曰若是意未诚时只是一个虚伪无
卷九 第 35b 页 WYG0720-0222d.png
 实之人更问甚心之正与不正惟是意已诚实然后
 方可见得忿懥恐惧好乐忧患有偏重处即便随而
 正之也(语/类)
  右传七章
或问先吏部说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
 人曰这是说寻常人若自家有诸己又何必求诸人
 无诸己又何必非诸人如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
 人攻其恶毋攻人之恶至于大学之说是有天下国
卷九 第 36a 页 WYG0720-0223a.png
 家者势不可以不责他然又须自家有诸己然后可
 以求人之善无诸己然后可以非人之恶
蜚卿问大学或问近世名卿谓以恕己之心恕人是不
 忠之恕如何曰这便是自家本领不正古人便先自
 本领上正了却从此推出去如己欲立也不是阿附
 得立到得立人处便也不要由阿附而立己欲达也
 不是邪枉得达到得达人处便也不要由邪枉而达
 今人却是自家先自不正当了阿附权势讨得些官
卷九 第 36b 页 WYG0720-0223b.png
 职富贵去做了便见别人阿附讨得富贵底便欲以
 所以恕己者而恕之却不知恕之一字只可说出去
 不可说入来只可以接物不可以处己盖自家身上
 元著不得个恕字只恕己两字便不是了问今人言
 情恕恕以待人是否曰似如此说处也未见他邪正
 之所在若说道自家不合去穿窬切望情恕这却著
 不得若说道偶然不及写书切望情恕这却无害盖
 自家有忙底时节(以上语/类二条)
卷九 第 37a 页 WYG0720-0223c.png
  右传九章
问或问以所占之地言之则随所在如此否曰上下也
 如此前后也如此左右也如此古人小处亦可见如
 并坐不横肱恐妨碍左边人又妨碍右边人如此则
 左右俱不相妨此便是以左之心交于右以右之心
 交于左如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前人之开所以待后之来自家亦当依他恁地开前
 人之阖恐后人有妨所议自家亦当依他恁地阖此
卷九 第 37b 页 WYG0720-0223d.png
 是不以后来而变乎前之意如后面更有人来则吾
 不当尽阖了门此又是不以先入而拒乎后之意如
 此则前后处得都好便是以前之心先于后以后之
 心从于前问凡事事物物皆要如此否曰是如我事
 亲便也要使人皆得事亲我敬长慈幼便也要使人
 皆得敬长慈幼此章上面说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
 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民之感化如此可
 见天下人人心都一般君子既知人都有此心所以
卷九 第 38a 页 WYG0720-0224a.png
  有絜矩之道要人人都得尽其心若我之事其亲备
  四海九州之美味却使民之父母冻饿藜藿糟糠不
  给我之敬长慈幼却使天下之人兄弟妻子离散便
  不是絜矩中庸一段所求乎子之事我如此而我之
  事父却未能如此所求乎臣之事我如此而我之事
  君却未能如此及所求乎弟所求乎朋友亦是此意
  上下左右前后及中央作七个人看便自分晓(语/类)
   右传十章
卷九 第 38b 页 WYG0720-0224b.png
 
 
 
 
 
 
 
御纂朱子全书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