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720-012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卷六
  学六
   读书法 读诸经法 论解经 读史 史学
 人生道理合下完具所以要读书者盖是未曾经历见
  许多圣人是经历见得许多所以写在册上与人看
  而今读书只是要见得许多道理及理会得了又皆
  是自家合下原有底不是外面旋添得来(以下读/书法)
卷六 第 1b 页 WYG0720-0123b.png
 学问就自家身已上切要处理会方是
 大抵学者读书务要穷究道问学是大事要识得道理
  去做人
 本心陷溺之久义理浸灌未透且宜读书穷理常不閒
  断则物欲之心自不能胜而本心之义理自安且固
  矣
 今读书紧要是要看圣人教人做工夫处是如何如用
  药治病须看这病是如何发合用何方治之方中使
卷六 第 2a 页 WYG0720-0124a.png
 何药材何者几两何者几分如何炮如何炙如何制
 如何切如何煎如何吃只如此而已
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
开卷便有与圣贤不相似处岂可不自鞭策
学者读书须是于无味处当致思焉至于群疑并兴寝
 食俱废乃能骤进因叹骤进二字最下得好须是如
 此若进得些子或进或退若存若亡不济事如用兵
 相杀争得些儿小可一二十里地也不济事须大杀
卷六 第 2b 页 WYG0720-0124b.png
 一番方是善胜为学之要亦是如此
人言读书当从容玩味此乃自怠之一说若是读此书
 未晓道理虽不可急迫亦不放下犹可也若徜徉终
 日谓之从容却无做工夫处譬之煎药须是以大火
 煮滚然后以慢火养之却不妨
看文字正如酷吏之用法深刻都没人情直要做到底
 若只恁地等閒看过了有甚滋味大凡文字有未晓
 处须下死工夫直要见得道理是自家底方住
卷六 第 3a 页 WYG0720-0124c.png
看文字须大段著精彩看耸起精神树起筋骨不要困
 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
 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
 子便忘却看注时便忘了正文看正文又忘了注须
 这一段透了方看后板
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读书须是要身心都入在这一段里面更不问外面有
 何事方见得一段道理出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卷六 第 3b 页 WYG0720-0124d.png
 思如何却说个仁在其中盖自家能常常存得此心
 莫教走作则理自然在其中今人却一边去看文字
 一边去思量外事只是枉费了工夫不如放下了文
 字待打叠教意思静了却去看
读书须是有精力至之曰亦须是聪明曰虽是聪明亦
 须是静方运得精神昔见延平说罗先生解春秋也
 浅不似胡文定后来随人入广在罗浮山住三两年
 去那里心静须看得较透某初疑解春秋干心静甚
卷六 第 4a 页 WYG0720-0125a.png
 事后来方晓盖静则心虚道理方看得出义刚曰前
 辈也多是在背后处做几年方成曰也有不恁地底
 如明道自二十岁及第一向出来做官自恁地便好
 了
昔陈烈先生苦无记性一日读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
 其放心而已矣忽悟曰我心不曾收得如何记得书
 遂闭门静坐不读书百馀日以收放心却去读书遂
 一览无遗
卷六 第 4b 页 WYG0720-0125b.png
今人看文字多是以昏怠去看所以不子细故学者且
 于静处收拾教意思在里然后虚心去看则其义理
 未有不明者也
看前人文字未得其意便容易立说殊害事盖既不得
 正理又枉费心力不若虚心静看即涵养究索之功
 一举而两得之也
或问看文字为众说杂乱如何曰且要虚心逐一说看
 去看得一说却又看一说看来看去是非长短皆自
卷六 第 5a 页 WYG0720-0125c.png
 分明譬如人欲知一个人是好人是恶人且随他去
 看随来随去见他言语动作便自知他好恶又曰只
 要虚心又云濯去旧闻以来新见
学者不可只管守从前所见须除了方见新意如去了
 浊水然后清者出焉
看书不可将自己见硬参入去须是除了自己所见看
 他册子上古人意思如何如程先生解直方大乃引
 孟子虽是程先生言毕竟迫切
卷六 第 5b 页 WYG0720-0125d.png
某尝见人云大凡心不公底人读书不得今看来是如
 此如解说圣经一向都不有自家身已全然虚心只
 把他道理自看其是非恁地看文字犹更自有牵于
 旧习失点检处全然把一己私意去看圣贤之书如
 何看得出
圣人言语皆天理自然本坦易明白在那里只被人不
 虚心去看只管外面捉摸及看不得便将自己身上
 一般意思说出把作圣人意思
卷六 第 6a 页 WYG0720-0126a.png
凡读书须看上下文意是如何不可泥著一字如扬子
 于仁也柔于义也刚到易中又将刚来配仁柔来配
 义如孟子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到中庸又谓成
 己仁也成物智也此等须是各随本文意看便自不
 相碍
读书而不能尽知其理只是心粗意广凡解释文义须
 是虚心玩索圣人言语义理该贯如丝发相通若只
 恁大纲看过何缘见得精微出来所以失圣人之意
卷六 第 6b 页 WYG0720-0126b.png
 也
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
 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
 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
 甘是辛始为知味又云园夫灌园善灌之夫随其蔬
 果株株而灌之少閒灌溉既足则泥水相和而物得
 其润自然生长不善灌者忙急而治之担一担之水
 浇满园之蔬人见其治园矣而物未尝沾足也又云
卷六 第 7a 页 WYG0720-0126c.png
 读书之道用力愈多收功愈远先难而后获先事而
 后得皆是此理又云读书之法须是用功去看先一
 书费许多工夫后则无许多矣始初一书费十分工
 夫后一书费八九分后则费六七分又后则费四五
 分矣
书须熟读所谓书只是一般然读十遍时与读一遍时
 终别读百遍时与读十遍又自不同也
李敬子说先生教人读书云既识得了须更读百十遍
卷六 第 7b 页 WYG0720-0126d.png
 使与自家相乳入便说得也响今学者本文尚且未
 熟如何会有益
书只贵读读多自然晓今即思量得写在纸上底也不
 济事终非我有只贵乎读这个不知如何自然心与
 气合舒畅发越自然记得牢纵饶熟看过心里思量
 过也不如读读来读去少閒晓不得底自然晓得已
 晓得者越有滋味若是读不熟都没这般滋味而今
 未说读得注且只熟读正经行住坐卧心常在此自
卷六 第 8a 页 WYG0720-0127a.png
 然晓得尝思之读便是学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
 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
 终是𡰈臲不安一似倩得人来守屋相似不是自家
 人终不属自家使唤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
 与理一永远不忘某旧苦记文字不得后来只是读
 今之记得者皆读之功也老苏只取孟子论语韩子
 与诸圣人之书安坐而读之者七八年后来作出许
卷六 第 8b 页 WYG0720-0127b.png
 多文字如此好他资质固不可及然亦须著如此读
 只是他读时便只要模写他言语作文章若移此心
 与这样资质去讲究义理那里得来是知书只贵熟
 读别无方法
今人所以读书苟简者缘书皆有印本多了如古人皆
 用竹简除非大段有力底人方做得若一介之士如
 何置所以后汉吴恢欲杀青以写汉书其子吴祐谏
 曰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
卷六 第 9a 页 WYG0720-0127c.png
 以衣囊徼名正此谓也如黄霸在狱中从夏侯胜受
 书凡再踰冬而后传盖古人无本除非首尾熟背得
 方得至于讲诵者也是都背得然后从师受学如东
 坡作李氏山房藏书记那时书犹自难得晁以道尝
 欲得公谷传遍求无之后得一本方传写得今人连
 写也自厌烦了所以读书苟简
谓任道弟读大学云须逐段读教透默自记得使心口
 相应古时无多书人只是专心暗诵且以竹简写之
卷六 第 9b 页 WYG0720-0127d.png
 寻常人如何办得竹简如此多所以人皆暗诵而后
 已伏生亦只是口授尚书二十馀篇黄霸就狱夏侯
 胜授尚书于狱中又岂得本子只被他读得透彻后
 来著述诸公皆以名闻汉之经学所以有用
读书之法先要熟读须是背看正看左看右看看得是
 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覆玩味
这工夫须用行思坐想或将已晓得者再三思省却自
 有一个晓悟处出不容安排也书之句法义理虽只
卷六 第 10a 页 WYG0720-0128a.png
 是如此解说但一次看有一次见识所以某书一番
 看有一番改亦有已说定一番看一番见得稳当愈
 加分晓故某说读书不贵多只贵熟尔
读书且就那一段本文意上看不必又生枝节看一段
 须反覆看来看去要十分烂熟方见意味方快活令
 人都不爱去看别段始得人多是向前䟎去不曾向
 后反覆只要去看明日未读底不曾去䌷绎前日已
 读底须玩味反覆始得用力深便见意味长意味长
卷六 第 10b 页 WYG0720-0128b.png
 便受用牢固
汎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
 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然熟
 读精思既晓得后又须疑不止如此庶几有进若以
 为止如此矣则终不复有进也
温公荅一学者书说为学之法举荀子四句云诵数以
 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之
卷六 第 11a 页 WYG0720-0128c.png
 荀子此说亦好诵数云者想是古人诵书亦记遍数
 贯字训熟如习贯如自然又训通诵得熟方能通晓
 若诵不熟亦无可得思索
山谷与李几仲帖云不审诸经诸史何者最熟大率学
 者喜博而常病不精汎滥百书不若精于一也有馀
 力然后及诸书则涉猎诸篇亦得其精盖以我观书
 则处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先生深喜之
 以为有补于学者
卷六 第 11b 页 WYG0720-0128d.png
学者贪做工夫便看得义理不精读书须是子细逐句
 逐字要见著落若用功粗卤不务精思只道无可疑
 处非无可疑理会未到不知有疑耳大抵为学老少
 不同年少精力有馀须用无书不读无不究竟其义
 若年齿向晚却须择要用功读一书便觉后来难得
 工夫再去理会须沈潜玩索究极至处可也盖天下
 义理只有一个是与非而已是便是是非便是非既
 有著落虽不再读自然道理浃洽省记不忘譬如饮
卷六 第 12a 页 WYG0720-0129a.png
 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读书须是穷究道理彻底如人之食嚼得烂方可咽下
 然后有补
大凡看书要看了又看逐段逐句逐字理会仍参诸解
 传说教通透使道理与自家心相肯方得杜元凯云
 优而柔之使自得之厌而饫之使自趋之若江海之
 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做好将圣人书读见得他意思如当面说话相似
卷六 第 12b 页 WYG0720-0129b.png
圣贤之言须常将来眼头过口头转心头运
读书须是看著他那缝罅处方寻得道理透彻若不见
 得缝罅无由入得看见缝罅时脉络自开
学者初看文字只见得个浑沦物事久久看作三两片
 以至于十数片方是长进如庖丁解牛目视无全牛
 是也
文字大节目痛理会三五处后当迎刃而解学者所患
 在于轻浮不沈著痛快
卷六 第 13a 页 WYG0720-0129c.png
圣人言语一重又一重须入深去看若只要皮肤便有
 差错须深沈方有得
看文字须逐字看得无去处譬如前后门塞定更去不
 得方始是
看文字须子细虽是旧曾看过重温亦须子细每日可
 看三两段不是于那疑处看正须于那无疑处看盖
 工夫都在那上也
看文字有两般病有一等性钝底人向来未曾看看得
卷六 第 13b 页 WYG0720-0129d.png
 生卒急看不出固是病又有一等敏锐底人多不肯
 子细易得有忽略之意不可不戒
观书初得味即坐在此处不复精研故看义理则汗漫
 而不别白遇事接物则颓然而无精神
看书非止看一处便见道理如服药相似一服岂能得
 病便好须服了又服服多后药力自行
读书须看他文势语脉
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挨来挨去
卷六 第 14a 页 WYG0720-0130a.png
 自家都未要先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
 然晓得某那集注都详备只是要人看无一字閒那
 个无紧要閒底字越要看自家意里说是閒字那个
 正是紧要字上蔡云人不可无根便是难所谓根者
 只管看便是根不是外面别讨个根来
大抵看圣贤语言须徐徐俟之待其可疑而后疑之如
 庖丁解牛他只寻罅隙处游刃以往而众理自解芒
 刃亦不钝今一看文字便就上百端生事谓之起疑
卷六 第 14b 页 WYG0720-0130b.png
 且解牛而用斧凿凿开成痕所以刃屡钝如此如何
 见得圣贤本意且前辈讲求非不熟初学须是自处
 于无能遵禀他前辈说话渐见实处今一看未见意
 趣便争手夺脚近前争说一分以某观之今之作文
 者但口不敢说耳其意直是谓圣贤说有未至他要
 说出圣贤一头地曾不知于自己本无所益乡令老
 兄虚心平气看圣人语言不意今如此支离大抵中
 年以后为学且须爱惜精神如某在官所亦不敢屑
卷六 第 15a 页 WYG0720-0130c.png
 屑留情细务者正恐耗了精神忽有大事来则无以
 待之
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
 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
 得趣也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只提醒
 精神终日著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徒为
 懒倦则精神自是愦愦只恁昏塞不通可惜某旧日
 读书方其读论语时不知有孟子方读学而第一不
卷六 第 15b 页 WYG0720-0130d.png
 知有为政第二今日看此一段明日且更看此一段
 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
 洞贯方为浃洽时下虽是钝滞便一件了得一件将
 来却有尽理会得时若撩东劄西徒然看多事事不
 了日暮途远将来荒忙不济事旧见李先生说理会
 文字须令一件融释了后方更理会一件融释二字
 下得极好此亦伊川所谓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
 件格得多后自脱然有贯通处此亦是他真曾经历
卷六 第 16a 页 WYG0720-0131a.png
 来便说得如此分明今若一件未能融释而又欲理
 会一件则第二件又不了推之万事事不了何益
读书看义理须是胸次放开磊落明快恁地去第一不
 可先责效才责效便有忧愁底意只管如此胸中便
 结聚一饼子不散今且放置閒事不要閒思量只专
 心去玩味义理便会心精心精便会熟
大凡看文字少看熟读一也不要钻研立说但要反覆
 体验二也埋头理会不要求效三也三者学者当守
卷六 第 16b 页 WYG0720-0131b.png
 此
读书不可以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
读书不要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馀正淳云欲将诸书
 循环看曰不可如此须看得一书彻了方再看一书
 若杂然并进却反为所困如射弓有五斗力且用四
 斗弓便可拽满已力欺得他过今学者不忖自己力
 量去观书恐自家照管他不过
某最不要人摘撮看文字须是逐一段一句理会
卷六 第 17a 页 WYG0720-0131c.png
精神长者博取之所得多精神短者但以词义简易者
 涵养
编次文字须作草簿抄记项头如此则免得用心去记
 他兵法有云车载糗粮兵仗以养力也编次文字用
 簿抄记此亦养心之法
学者理会文义只是要先理会难底遂至于易者亦不
 能晓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所谓攻瑕则坚者瑕攻坚则瑕者坚不知道理好处
卷六 第 17b 页 WYG0720-0131d.png
 又却都在平易处
凡读书且须从一条正路直去四面虽有可观不妨一
 看然非是紧要
曾裘父诗话中载东坡教人读书小简先生取以示学
 者曰读书要当如是(按裘父诗话载东坡与王郎书/云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
 (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馀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
 (皆放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浮慕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
卷六 第 18a 页 WYG0720-0132a.png
大凡看文字要急迫不得有疑处且渐渐思量若一下
 便要理会得也无此理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
 长进
读书理会道理只是将勤苦挨将去不解得不成文王
 犹勤而况寡德乎今世上有一般议论成就后生懒
 惰如云不敢轻议前辈不敢妄立论之类皆中怠惰
 者之意前辈固不敢妄议然论其行事之是非何害
卷六 第 18b 页 WYG0720-0132b.png
 固不可凿空立论然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
 论其不立论者只是读书不到疑处耳
看文字且自用工夫先已切至方可举所疑与朋友讲
 论假无朋友久之自能见得盖蓄积多者忽然爆开
 便自然通此所谓何天之衢亨也盖蓄极则通须是
 蓄之极则通
读书若有所见未必便是不可便执著且放在一边益
 更读书以来新见若执著一见则此心便被此见遮
卷六 第 19a 页 WYG0720-0132c.png
 蔽了譬如一片净洁田地若上面才安一物便须有
 遮蔽了处圣人七通八达事事说到极致处学者须
 是多读书使互相发明事事穷到极致处所谓本诸
 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
 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直到这个田
 地方是语云执德不弘易云宽以居之圣人多说个
 广大宽弘之意学者要须体之
或问读书未知统要曰统要如何便会知得近来学者
卷六 第 19b 页 WYG0720-0132d.png
 有一种则舍去册子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
 理又有一种则一向汎滥不知归著处此皆非知学
 者须要熟看熟思久久之閒自然见个道理四停八
 当而所谓统要者自在其中矣
或问读书工夫曰这事如今似难说如世上一等人说
 道不须就书册上理会此固是不得然一向只就书
 册上理会不曾体认著自家身巳也不济事如说仁
 义礼智曾认得自家如何是仁自家如何是义如何
卷六 第 20a 页 WYG0720-0133a.png
 是礼如何是智须是著身巳体认得如读学而时习
 之自家曾如何学自家曾如何习不亦说乎曾见得
 如何是说须恁地认始得
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
 究秦汉以后无人说到此亦只是一向去书册上求
 不就自家身上理会自家见未到圣人先说在那里
 自家只借他言语来就身上推究始得
学须作自家底看便见切巳今人读书只要科举用已
卷六 第 20b 页 WYG0720-0133b.png
 及第则为杂文用其高者则为古文用皆作外面看
读书须是虚心切己虚心方能得圣贤意切己则圣贤
 之言不为虚说
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
 察又云读一句书须体察这一句我将来甚处用得
 又云文字是底固当看不是底也当看精底固当看
 粗底也当看
先生戏引禅语云一僧与人读碑云贤读著总是字某
卷六 第 21a 页 WYG0720-0133c.png
 读著总是禅沩山作一书戒僧家整齐有一川僧最
 䖃苴读此书云似都是说我善财五十三处见善知
 识问皆如一云我已发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如何
 行菩萨行成菩萨道
尹先生门人言尹先生读书云耳顺心得如诵己言工
 夫到后诵圣贤言语都一似自己言语良久曰佛所
 谓心印是也印第一个了印第二个只与第一个一
 般又印第三个只与第二个一般惟尧舜孔颜方能
卷六 第 21b 页 WYG0720-0133d.png
 如此尧老逊位与舜教舜做及舜做出来只与尧一
 般此所谓真同也孟子曰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
 不是且恁地说
读书便是做事凡做事有是有非有得有失善处事者
 不过称量其轻重耳读书而讲究其义理判别其是
 非临事即此理
为学须是先立大本其初甚约中閒一节甚广大到末
 梢又约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故必
卷六 第 22a 页 WYG0720-0134a.png
 先观论孟大学中庸以考圣贤之意读史以考存亡
 治乱之迹读诸子百家以见其驳杂之病其节目自
 有次序不可踰越近日学者多喜从约而不于博求
 之不知不求于博何以考验其约如某人好约今只
 做得一僧了得一身又有专于博上求之而不反其
 约今日考一制度明日又考一制度空于用处做工
 夫其病又甚于约而不博者要之均是无益(以上语/类八十)
 (条/)
卷六 第 22b 页 WYG0720-0134b.png
道之在天下其实原于天命之性而行于君臣父子兄
 弟夫妇朋友之閒其文则出于圣人之手而存于易
 书诗礼乐春秋孔孟氏之籍本末相须人言相发皆
 不可以一日而废焉者也盖天理民彝自然之物则
 其大伦大法之所在固有不依文字而立者然古之
 圣人欲明是道于天下而垂之万世则其精微曲折
 之际非托于文字亦不能以自传也故自伏羲以降
 列圣继作至于孔子然后所以垂世立教之具粲然
卷六 第 23a 页 WYG0720-0134c.png
 大备天下后世之人自非生知之圣则必由是以穷
 其理然后知有所至而力行以终之固未有饱食安
 坐无所猷为而忽然知之兀然得之者也故傅说之
 告高宗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孔子之教人亦曰好
 古敏以求之是则君子所以为学致道之方其亦可
 知也已然自秦汉以来士之所求乎书者类以记诵
 剽掠为功而不及乎穷理脩身之要其过之者则遂
 绝学捐书而相与驰骛乎荒虚浮诞之域盖二者之
卷六 第 23b 页 WYG0720-0134d.png
 蔽不同而于古人之意则胥失之矣(徽州婺源县/学藏书阁记)
古之学者无他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而已夫其所
 明之德所止之善岂有待于外求哉识其在我而敬
 以存之其亦可矣其所以必曰读书云者则以天地
 阴阳事物之理脩身事亲齐家及国以至于平治天
 下之道与凡圣贤之言行古今之得失礼乐之名数
 下而至于食货之源流兵刑之法制是亦莫非吾之
 度内有不可得而精粗者若非考诸载籍之文沈潜
卷六 第 24a 页 WYG0720-0135a.png
 参伍以求其故则亦无以明夫明德体用之全而止
 其至善精微之极也然自圣学不传世之为士者不
 知学之有本而惟书之读则其所以求于书不越乎
 记诵训诂文词之閒以钓声名干禄利而已是以天
 下之书愈多而理愈昧学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词
 章愈丽论议愈高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
 古人然非书之罪也读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无以为
 之地也使二三子知为学之本有无待于外求者而
卷六 第 24b 页 WYG0720-0135b.png
 因以致其操存持守之力使吾方寸之閒清明纯一
 真有以为读书之地而后宏其规密其度循其先后
 本末之序以大玩乎阁中之藏则夫天下之理其必
 有以尽其纤悉而一以贯之异时所以措诸事业者
 亦将有本而无穷矣(福州州学/经史阁记)
简策之言皆古先圣贤所以加惠后学垂教无穷所谓
 先得我心之同然者将于是乎在虽不可一向寻行
 数墨然亦不可遽舍此而他求也程子曰善学者求
卷六 第 25a 页 WYG0720-0135c.png
 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也愿尊兄深味此意毋
 遽忽易凡吾心之所得必以考之圣贤之书脱有一
 字之不同则更精思明辨以益求至当之归毋惮一
 时究索之劳使小惑苟解而大碍愈张也(荅吴/晦叔)
或问读书之法其用力也奈何曰循序而渐进熟读而
 精思可也曰然则请问循序渐进之说曰以二书言
 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
 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量
卷六 第 25b 页 WYG0720-0135d.png
 力所至约其程课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
 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
 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淩躐之患
 矣是不惟读书之法是乃操心之要尤始学者之不
 可不知也曰其熟读精思者何耶曰论语一章不过
 数句易以成诵成诵之后反复玩味于燕閒静一之
 中以须其浃洽可也孟子每章或千百言反复论辨
 虽若不可涯者然其条理疏通语意明洁徐读而以
卷六 第 26a 页 WYG0720-0136a.png
 意随之出入往来以十百数则其不可涯者将可有
 以得之于指掌之閒矣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
 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
 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
 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閒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
 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
 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
 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
卷六 第 26b 页 WYG0720-0136b.png
 论而无以立矣大抵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
 而徐理之此读书之法也(读书/之要)
看书须是将大段分作小段字字句句不可容易放过
 常时暗诵默思反复研究未上口时须教上口未通
 透时须教通透已通透后便要纯熟直得不思索时
 此意常在心胸之閒驱遣不去方是此一段了又换
 一段看令如此数段之后心安理熟觉得工夫省力
卷六 第 27a 页 WYG0720-0136c.png
 时便渐得力也近日看得朋友閒病痛尤更亲切都
 是贪多务广匆遽涉猎所以凡事草率粗浅本欲多
 知多能下梢一事不知一事不能本欲速成反成虚
 度岁月但能反此如前所云试用岁月之功当自见
 其益矣至于作无益语以本心正理揆之诚是何补
 于事但人不做自己工夫向外驰走便见得此等事
 重若果见得自己分上合做底事千条万端有终身
 勉勉而不能尽者则亦自当不暇及此矣(荅黄/子耕)
卷六 第 27b 页 WYG0720-0136d.png
讲学贵于实见义理要在熟读精思潜心玩味不可贪
 多务得搜猎敷衍便为究竟也(荅宋/深之)
今人读书务广而不求精是以刻苦者迫切而无从容
 之乐平易者汎滥而无精约之功两者之病虽殊然
 其所以受病之源则一而已(荅吕/子约)
所读书太多如人大病在床而众医杂进百药交下决
 无见效之理不若尽力一书令其反复通透而复易
 一书之为愈盖不惟专力易见工夫且是心定不杂
卷六 第 28a 页 WYG0720-0137a.png
 于涵养之功亦有助也又谓不欲但为闻见之知此
 固当然闻见之知要得正当亦非易事诚未可轻厌
 而躐等也(荅吕/子约)
读书只且立下一个简易可常底程课日日依此积累
 工夫不要就生疑虑既要如此又要如彼枉费思虑
 言语下梢无到头处昔人所谓多岐亡羊者不可不
 戒也(荅吕/子约)
读书正不必大段著力记当损人心力使人气血不舒
卷六 第 28b 页 WYG0720-0137b.png
 易生疾病况古人之学自有正当用力处此等止是
 随力随分开广规模若专恃此亦成何等学问耶今
 人但见孔子问礼问官无所不学便道学问只是如
 此却不知得他合下是甚次第大底本领方有工夫
 到此若只将自家此等小小见识而学养子而后嫁
 岂不误哉(荅徐/居厚)
欲于经史中求简易用功处此亦别无他巧只是且将
 所已学者反复玩味不厌重复久之当觉意味愈深
卷六 第 29a 页 WYG0720-0137c.png
 远理致愈明白耳此外昔所未学亦有切于脩已治
 人之实者更以暇时量力探讨使其表里精粗通贯
 浃洽则于本原之地亦将打成一片无处不得力矣
 (荅黄/子耕)
于分明易晓切于日用治心脩已处反复玩味深自省
 察有不合处即痛加矫革如此方是为已工夫不可
 只于文字语言上著力也(荅曾/泰之)
观书以己体验固为亲切然亦须遍观众理而合其归
卷六 第 29b 页 WYG0720-0137d.png
 趣乃佳若只据已见却恐于事理有所不周欲径急
 而反疏缓也(荅程/正思)
横渠先生有言义理有疑即濯去旧见以来新意此言
 最有理盖旧见已是错了今又就上面更起意思擘
 画分疏费力愈多而于本经正文意思转见昏了须
 是一切放下只将经文虚心涵泳令其本意瞭然心
 目之閒无少差互则却回头来看旧来见处其是非
 得失不崇朝而决矣(荅王/子合)
卷六 第 30a 页 WYG0720-0138a.png
人之所以神明其德应物而不穷者心而已古之君子
 自其始学则尽力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閒而内事其
 心既久且熟矣则心平而气和冲融畅适与物无际
 其观于一世事物之变盖无往而非吾乐也而况载
 籍所传上超羲农下至于兹其閒圣贤之行事问学
 之源奥是非得失理乱存亡废兴之故包括笼络靡
 不毕具苟涉其辞义而心必契焉则其可乐而玩也
 岂不亦至矣哉惟世之学者或不足以知此而劳于
卷六 第 30b 页 WYG0720-0138b.png
 记诵佔毕之閒以为事是以语之至者既捍格而不
 入于心惟其粗厉而不平者感而入焉则其閒勃然
 而斗而怒矣亦何乐之云哉(至乐/斋记)
读书之法要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
 文义之閒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
 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
 学哉(荅陈/师德)
即圣贤之言平易明白之处虚心平气熟玩而躬行之
卷六 第 31a 页 WYG0720-0138c.png
 玩之深则理自明行之笃则力自进持之以久亹亹
 而上达焉则道体精微之妙圣贤亲切之传不待单
 传密付而已了然心目之閒矣(荅汪叔耕○以/上文集十七条)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说个当然之理恐人不晓又笔之
 于书自书契以来二典三谟伊尹武王箕子周公孔
 孟都只是如此可谓尽矣只就文字閒求之句句皆
 是做得一分便是一分工夫非茫然不可测也但患
 人不子细求索之耳须要思量圣人之言是说个甚
卷六 第 31b 页 WYG0720-0138d.png
 么要将何用若只读过便休何必读(以下读/诸经法)
读六经时只如未有六经只就自家身上讨道理其理
 便易晓
读书只就一直道理看剖析自分晓不必去偏曲处看
 易有个阴阳诗有个邪正书有个治乱皆是一直路
 径可见别无峣崎
人惟有私意圣贤所以留千言万语以扫涤人私意使
 人人全得恻隐羞恶之心六经不作可也里面著一
卷六 第 32a 页 WYG0720-0139a.png
 点私意不得
凡看文字端坐熟读久久于正文边自有细字注脚迸
 出来方是自家见得亲切若只于外面捉摸个影子
 说终不济事圣人言语只熟读玩味道理自不难见
 若果曾著心而看他道理不出则圣贤为欺我矣如
 老苏辈只读孟韩二子便翻绎得许多文章出来且
 如攻城四面牢壮若攻得一面破时这城子已是自
 家底了不待更攻得那三面方入得去
卷六 第 32b 页 WYG0720-0139b.png
学者只是要熟工夫纯一而已读时熟看时熟玩味时
 熟如孟子诗书全在读时工夫孟子每章说了又自
 解了盖他直要说得尽方住其言一大片故后来老
 苏亦拖他来作文章说须熟读之便得其味今观诗
 既未写得传且除了小序而读之亦不要将作好底
 看亦不要将作恶底看只认本文语意亦须得八九
看经传有不可晓处且要旁通待其浃洽则当触类而
 可通矣
卷六 第 33a 页 WYG0720-0139c.png
经旨要子细看上下文义名数制度之类略知之便得
 不必大段深泥以妨学问
学者观书先须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注中训
 释文意事物名义发明经指相穿纽处一一认得如
 自己作出来底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透处若
 不如此只是虚设议论如举业一般非为己之学也
 曾见有人说诗问他关雎篇于其训诂名物全未晓
 便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某因说与他道公而今说
卷六 第 33b 页 WYG0720-0139d.png
 诗只消这八字更添思无邪三字共成十一字便是
 一部毛诗了其他三百篇皆成渣滓矣因忆顷年见
 汪端明说沈元用问和靖伊川易传何处是切要尹
 云体用一源显微无閒此是切要处后举似李先生
 先生曰尹说固好然须是看得六十四卦三百八十
 四爻都有下落方始说得此话若学者未曾子细理
 会便与他如此说岂不误他某闻之悚然始知前日
 空言无实不济事自此读书益加详细云
卷六 第 34a 页 WYG0720-0140a.png
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
 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
 处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第总作一处易晓宜先看论
 语却实但言语散见初看亦难孟有感激兴发人心
 处中庸亦难读看三书后方宜读之
初学固是要看大学论孟若读得大学一书透彻其他
 书都不费力触处便见
看孟子与论语不同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论语逐
卷六 第 34b 页 WYG0720-0140b.png
 文逐意各是一义故用子细静观孟子成大段首尾
 通贯熟读文义自见不可逐一句一字上理会也
讲习孔孟书孔孟往矣口不能言须以此心比孔孟之
 心将孔孟心作自己心要须自家说时孔孟点头道
 是方得不可谓孔孟不会说话一向任己见说将去
人自有合读底书如大学语孟中庸等书岂可不读读
 此四书便知人之所以不可不学底道理与其为学
 之次序然后更看诗书礼乐某才见人说看易便知
卷六 第 35a 页 WYG0720-0140c.png
 他错了未尝识那为学之序
易中说理是豫先说下未曾有底事故乍看甚难不若
 大学中庸有个准则读著便令人识蹊径诗又能兴
 起人意思皆易看如谢显道论语却有启发人处虽
 其说或失之过识得理后却细密商量令平正也
易只是空说个道理只就此理会能见得如何不如诗
 书执礼皆雅言也一句便是一句一件事便是一件
 事如春秋亦不是难理会底一年事自是一年事且
卷六 第 35b 页 WYG0720-0140d.png
 看礼乐征伐是自天子出是自诸侯出是自大夫出
 今人只管去一字上理会褒贬要求圣人之意千百
 年后如何知得他肚里事圣人说出底犹自理会不
 得不曾说底更如何理会得
敬之问易曰如今不曾经历得许多事过都自揍他道
 理不著若便去看也卒未得他受用孔子晚而好易
 可见这书卒未可理会如春秋易都是极难看底文
 字圣人教人自诗礼起如鲤趋过庭曰学诗乎学礼
卷六 第 36a 页 WYG0720-0141a.png
 乎诗是吟咏性情感发人之善心礼使人知得个定
 分这都是切身工夫如书亦易看大纲亦似诗
问易如何读曰只要虚其心以求其义不要执己见读
 其他书亦然
问致知读书之序曰须先看大学然六经亦皆难看所
 谓圣人有郢书后世多燕说是也如尚书收拾于残
 阙之馀却必要句句义理相通必致穿凿不若且看
 他分明处其他难晓者姑阙之可也程先生谓读书
卷六 第 36b 页 WYG0720-0141b.png
 之法当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是也且先看圣人大
 意未须便以己意参之
张元德问春秋周礼疑难曰此等皆无佐證强说不得
 若穿凿说出来便是侮圣言不如且研穷义理义理
 明则皆可遍通矣因曰看文字且先看明白易晓者
 此语是某发出来诸公可记取
问近看胡氏春秋初无定例止说归忠孝处便为经义
 不知果得孔子意否曰某尝说诗书是隔一重两重
卷六 第 37a 页 WYG0720-0141c.png
 说易春秋是隔三重四重说春秋义例易爻象虽是
 圣人立下今说者用之各信己见然于人伦大纲皆
 通但未知曾得圣人当初本意否且不如让渠如此
 说且存取大意得三纲五常不至废坠足矣今欲直
 得圣人本意不差未须理会经先须于论语孟子中
 专意看他切不可忙虚心观之不须先自立见识徐
 徐以俟之莫立课程
看经书与看史书不同史是皮外物事没紧要可以劄
卷六 第 37b 页 WYG0720-0141d.png
 记问人若是经书有疑这个是切已病痛如人负痛
 在身欲斯须忘去而不可得岂可比之看史遇有疑
 则记之纸耶
向时有一截学者贪多务得要读周礼诸史本朝典故
 一向尽要理会得许多没紧要底工夫少刻身已都
 自恁地颠颠倒倒没顿放处如吃物事相似将甚么
 杂物事不是时节一顿都吃了便被他撑肠拄肚没
 奈何他
卷六 第 38a 页 WYG0720-0142a.png
今人只为不曾读书秖是读得粗书凡读书先读语孟
 然后观史则如明鉴在此而妍丑不可逃若未读彻
 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
 惑又有一般人都不曾读书便言我已悟得道理如
 此便是恻隐之心如此便是羞恶之心如此便是是
 非之心浑是一个私意如近时祧庙可见(以上语类/二十四条)
日用切巳之功则圣贤言之详矣其在大学论语中庸
 孟子者文义分明指意平实读之晓然如见父兄说
卷六 第 38b 页 WYG0720-0142b.png
 门内事无片言半辞之可疑者什八九也曷为不少
 置其心于此而必用意于彼之崎岖哉(荅胡/平一)
但取一书从头逐段子细理会久之必自有疑有得若
 平时汎汎都不著实循序读书未说义理不精且是
 心绪支离无个主宰处与义理自不相亲又无积累
 工夫参互考證骤然理会一件两件若是小小题目
 则不足留心择其大者又有躐等之弊终无浃洽之
 功非区区所望者但愿颇采前说而以论语为先一
卷六 第 39a 页 WYG0720-0142c.png
 日只看一二段莫问精粗难易但只从头看将去读
 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反复玩味久之必自有
 得矣近年与朋友商量亦多以此告之然未见有看
 得彻尾者人情喜新厌常乃如此甚可叹论语二十
 篇尚不耐烦看得了况所谓死而后已者又岂能办
 如此长远工夫耶(荅王/钦之)
论孟中庸尽待大学贯通浃洽无可得看后方看乃佳
 若奔程趁限一向攒了则虽看如不看也近方觉此
卷六 第 39b 页 WYG0720-0142d.png
 病痛不是小事元来道学不明不是上面欠却工夫
 乃是下面元无根脚若信得及脚踏实地如此做去
 良心自然不放践履自然纯熟非但读书一事也(荅/吴)
 (伯/丰)
承谕专看论语浸觉滞固因复看易传及系辞此愚意
 所未喻夫论语所记皆圣人言行之要果能专意玩
 索其味无穷岂有滞固之理窃恐却是不曾专一故
 不见其味而反以为滞固耳至如读易亦当遵用程
卷六 第 40a 页 WYG0720-0143a.png
 子之言卦爻系辞自有先后今亦何所迫切而手忙
 脚乱一至于此耶(荅吕/子约)
读书如论孟是直说日用眼前事文理无可疑先儒说
 得虽浅却别无穿凿坏了处如诗易之类则为先儒
 穿凿所坏使人不见当来立言本意此又是一种工
 夫直是要人虚心平气本文之下打叠教空荡荡地
 不要留一字先儒旧说莫问他是何人所说所尊所
 亲所憎所恶一切莫问而惟本文本意是求则圣贤
卷六 第 40b 页 WYG0720-0143b.png
 之指得矣若于此处先有私主便为所蔽而不得其
 正此夏虫井蛙所以卒见笑于大方之家也(荅吕/子约)
春秋前辈以为此乃学者最后一段事盖自非理明义
 精则止是较得失考同异心绪转杂与读史传摭故
 实无以异况如老兄心中本闹恐非所以矫失而趋
 中也愚意以为不若只看论语用年岁工夫却看證
 候浅深别作道理然但论语中看得有味馀经亦迎
 刃而解矣圣人之言平易中有精深处不可穿凿求
卷六 第 41a 页 WYG0720-0143c.png
 速成又不可苟且閒看过直须是置心平淡悫实之
 地玩味探索而虚恬省事以养之迟久不懈当自觉
 其益切不可以轻易急迫之心求旦暮之功又不可
 因循媮惰虚度光阴也(荅魏/元履)
所谕文定专治春秋而于诸书循环诵读以为学者读
 书不必彻头彻尾此殊不可晓既曰文定读春秋彻
 头彻尾则吾人亦岂可不然且又安知其于他书非
 少日已尝反复研究得其指归至于老年然后循环
卷六 第 41b 页 WYG0720-0143d.png
 汎读耶若其不能亦是读得春秋彻头彻尾有得力
 处方始汎读诸书有归宿处不然前辈用心笃实决
 不如今时后生贪多务得涉猎无根也某于论孟大
 学中庸一生用功粗有成说然近日读之一二大节
 目处犹有谬误不住脩削有时随手又觉病生以此
 观之此岂易事若只恃一时聪明才气略看一过便
 谓事了岂不轻脱自误之甚耶吕伯恭尝言道理无
 穷学者先要不得有自足心此至论也(荅胡/季随)
卷六 第 42a 页 WYG0720-0144a.png
学礼之意甚善然此事头绪颇多恐精力短包罗不得
 今可且读诗俟他日所编书成读之未晚书虽读了
 亦更宜温习如大学语孟中庸则须循环不住温习
 令其烂熟为佳春秋一经从前不敢容易令学者看
 今恐亦可渐读正经及三传且当看史工夫未要便
 穿凿说褒贬道理久之却别商量亦是一事也(荅潘/子善)
闻令诸生读左氏及诸贤奏疏至于诸经论孟则恐学
 者徒务空言而不以告也若果如此则恐未安盖为
卷六 第 42b 页 WYG0720-0144b.png
 学之序为己而后可以及人达理然后可以制事故
 程夫子教人先读论孟次及诸经然后看史其序不
 可乱也若恐其徒务空言但当就论孟经书中教以
 躬行之意庶不相远至于左氏奏疏之言则皆时事
 利害而非学者切身之急务也其为空言亦益甚矣
 而欲使之从事其閒而得躬行之实不亦背驰之甚
 乎(荅吕/伯恭)
往年经无定说诸先生所发或不同故读书不能无疑
卷六 第 43a 页 WYG0720-0144c.png
 比年以来众说尽出讲者亦多自是无所致疑但要
 反复玩味认得圣贤本意道义实体不外此心便自
 有受用处耳尹和靖门人赞其师曰丕哉圣谟六经
 之编耳顺心得如诵已言要当至此地位始是读书
 人耳(荅范/文叔)
通经之士固当终身践言乃为不负所学斯言之要所
 以警乎学者可谓至深切矣然士之必于通经正为
 讲明圣贤之训以为终身践履之资耳非直以分章
卷六 第 43b 页 WYG0720-0144d.png
 析句为通经然后乃求践言以实之也(跋胡澹庵所/作李承之论)
 (语说/序)
古之圣人作为六经以教后世易以通幽明之故书以
 纪政事之实诗以导情性之正春秋以示法戒之严
 礼以正行乐以和心其于义理之精微古今之得失
 所以该贯发挥究竟穷极可谓盛矣而总其书不过
 数十卷盖其简易精约又如此自汉以来儒者相与
 尊守而诵习之转相受授各有家法然后训传之书
卷六 第 44a 页 WYG0720-0145a.png
 始出至于有国家者历年行事之迹又皆各有史官
 之记于是文字之传益广若乃世之贤人君子学经
 以探圣人之心考史以验时事之变以至见闻感触
 有接于外而动乎中则又或颇论著其说以成一家
 之言而简册所载箧椟所藏始不胜其多矣然学者
 不欲求道则已诚欲求之是岂可以舍此而不观也
 哉而近世以来乃有所谓科举之业者以夺其志士
 子相从于学校庠塾之閒无一日不读书然问其所
卷六 第 44b 页 WYG0720-0145b.png
 读则举非向之所谓者呜呼读圣贤之言而不通于
 心不有于身犹不免为书肆况其所读又非圣贤之
 书哉(建宁府建阳县学藏书/记○以上文集十二条)
经之有解所以通经经既通自无事于解借经以通乎
 理耳理得则无俟乎经今意思只滞在此则何时得
 脱然会通也且所贵乎简者非谓欲语言之少也乃
 在中与不中尔若句句亲切虽多何害若不亲切愈
 少愈不达矣某尝说读书须细看得意思通融后都
卷六 第 45a 页 WYG0720-0145c.png
 不见注解但见有正经几个字在方好(以下论/解经)
解经谓之解者只要解释出来将圣贤之语解开了庶
 易读
传注惟古注不作文却好看只随经句分说不离经意
 最好疏亦然今人解书且图要作文又加辨说百般
 生疑故其文虽可读而经意殊远程子易传亦成作
 文说了又说故今人观者更不看本经只读传亦非
 所以使人思也
卷六 第 45b 页 WYG0720-0145d.png
自晋以来解经者却改变得不同是王弼郭象辈是也
 汉儒解经依经演释晋人则不然舍经而自作文
解书须先还他成句次还他文义添无紧要字却不妨
 添重字不得今人所添者却是重字
今之谈经者往往有四者之病本卑也而抗之使高本
 浅也而凿之使深本近也而推之使远本明也而必
 使至于晦此今日谈经之大患也
后世之解经者有三一儒者之经一文人之经东坡陈
卷六 第 46a 页 WYG0720-0146a.png
 少南辈是也一禅者之经张子韶辈是也
经书有不可解处只得阙若一向去解便有不通而谬
 处
凡看文字诸家说有异同处最可观谓如甲说如此且
 挦扯住甲穷尽其辞乙说如此且挦扯住乙穷尽其
 辞两家之说既尽又参考而穷究之必有一真是者
 出矣
凡先儒解经虽未知道然其尽一生之力纵未说得七
卷六 第 46b 页 WYG0720-0146b.png
 八分也有三四分且须熟读详究以审其是非而为
 吾之益今公才看著便妄生去取肆以己意是发明
 得个甚么道理公且说人之读书是要将作甚么用
 所贵乎读书者是要理会这个道理以反之于身为
 我之益而已
大凡人读书且当虚心一意将正文熟读不可便立见
 解看正文了却著深思熟读便如己说如此方是今
 来学者一般是专要作文字用一般是要说得新奇
卷六 第 47a 页 WYG0720-0146c.png
 人说得不如我说得较好此学者之大病譬如听人
 说话一般且从他说尽不可剿断他说便以己意见
 抄说若如此全不见得他说是非只说得自家底终
 不济事久之又曰须是将本文熟读字字咀嚼教有
 味若有理会不得处深思之又不得然后却将注解
 看方有意味如人饥而后食渴而后饮方有味不饥
 不渴而强饮食之终无益也
问伊川说读书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
卷六 第 47b 页 WYG0720-0146d.png
 用心一条曰此条程先生说读书最为亲切今人不
 会读书是如何只缘不曾求圣人之意才拈得些小
 便把自意硬入放里面胡说乱说故教他就圣人意
 上求看如何问易其气是如何曰只是放教宽慢今
 人多要硬把捉教住如有个难理会处便要刻画百
 端讨出来枉费心力少刻只说得自底那里见圣人
 意又曰固是要思索思索那曾恁地又举阙其疑一
 句叹美之
卷六 第 48a 页 WYG0720-0147a.png
傅至叔言伊洛诸公文字说得不恁分晓至先生而后
 大明先生曰他一时閒都是英才故拨著便转便只
 须恁地说然某于文字却只是依本分解注大抵前
 圣说话虽后面便生一个圣人有未必尽晓他说者
 盖他那前圣是一时閒或因事而言或主一见而立
 此说后来人却未见他当时之事故不解得一一与
 之合且如伊川解经是据他一时所见道理恁地说
 未必便是圣经本旨要之他那个说却亦是好说
卷六 第 48b 页 WYG0720-0147b.png
解文字下字最难某解书所以未定常常更改者只为
 无那恰好底字子细把来看又见不稳当又著改几字
 所以横渠说命辞为难
某解书不合太多又先准备学者为他设疑说了他未
 曾疑到这上先与说了所以致得学者看得容易了
 圣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须是教他疑三朝五日了方始与说他便通
 透更与从前所疑虑也会因此触发工夫都在许多
卷六 第 49a 页 WYG0720-0147c.png
 思虑不透处而今却是看见成解底都无疑了吾儒
 与老庄学皆无传惟有释氏常有人盖他一切办得
 不说都待别人自去敲搕自有个通透处只是吾儒
 又无这不说底若如此少閒差异了
或问大学解已定否曰据某而今自谓稳矣只恐数年
 后又见不稳这个不由自家问中庸解曰此书难看
 大学本文未详者某于或问则详之此书在章句其
 或问中皆是辨诸家说
卷六 第 49b 页 WYG0720-0147d.png
说大学启蒙毕因言某一生只看得这两件文字透见
 得前贤所未到处若使天假之年庶几将许多书逐
 件看得恁地煞有工夫
某于论孟四十馀年理会中閒逐字称等不教偏些子
 学者将注处宜子细看又曰解说圣贤之言要义理
 相接去如水相接去则水流不碍后又云中庸解每
 番看过不甚有疑大学则一面看一面疑未甚惬意
 所以改削不已
卷六 第 50a 页 WYG0720-0148a.png
程先生经解理在解语内某集注论语只是发明其辞
 使人玩味经文理皆在经文内
精义诸老先生说非不好只是说得忒宽易使人向别
 处去某所以作个集注便要人只恁地思量文义晓
 得了只管玩味便见圣人意思出来
看精义须宽著心不可看杀了二先生说自有相关透
 处如伊川云有主则实又云有主则虚如孟子云生
 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又云作于其
卷六 第 50b 页 WYG0720-0148b.png
 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自当随文随时随
 事看各有通彻处
读论语须将精义看先看一段次看第二段将两段比
 较孰得孰失孰是孰非又将第三段比较如前又总
 一章之说而尽比较之其閒须有一说合圣人之意
 或有两说有三说有四五说皆是又就其中比较疏
 密如此便是格物及看得此一章透彻则知便至一
 章之中程子之说多是门人之说多非然初看时不
卷六 第 51a 页 WYG0720-0148c.png
 可先萌此心门人所说亦多有好处蜚卿曰只将程
 子之说为主如何曰不可只得以理为主然后看他
 底看得一章直是透彻了然后看第二章亦如此法
 若看得三四篇此心便熟数篇之后迎刃而解矣且
 如格物致知之章程子与门人之说某初读之皆不
 敢疑后来编出细看见得程子诸说虽不同意未尝
 不贯其门人之说与先生盖有大不同者矣
论语中程先生及和靖说只于本文添一两字甚平淡
卷六 第 51b 页 WYG0720-0148d.png
 然意味深长须当子细看要见得他意方好
中庸自首章以下多是对说将来不知他古人如何作
 得这样文字直是恁地整齐因言某旧年读中庸都
 心烦看不得且是不知是谁作若以为子思作又却
 时复有个子曰字更没理会处某读书须先理会得
 这样分晓了方去涵泳他义理后来读得熟后方见
 得是子思参取夫子之说著为此书自是沈潜反复
 逐渐得其旨趣定得今章句一篇其摆布得来直恁
卷六 第 52a 页 WYG0720-0149a.png
 么细密又如太极图若不分出许多节次来后人如
 何看得但未知后来读者知其用功如是之至否
五经中周礼疏最好诗与礼记次之书易疏乱道易疏
 只是将王辅嗣注来虚说一片
王肃所引證也有好处后来郑玄与王肃之学互相诋
 訾王肃固多非是然亦有考据得好处
前辈解经有只明大义务欲大指明而有不贴文义强
 说者如程易发明道理大义极精只于易文义多有
卷六 第 52b 页 WYG0720-0149b.png
 强说不通处
问张子贞胜之说曰此虽非经义然其说自好便只行
 得他底说有甚不可大凡看人解经虽一时有与经
 意稍远然其说底自是一说自有用处不可废也不
 特后人古来已如此如元亨利贞文王重卦只是大
 亨利于守贞而已到夫子却自解分作四德看文王
 卦辞当看文王意思到孔子文言当看孔子意思岂
 可以一说为是一说为非
卷六 第 53a 页 WYG0720-0149c.png
横渠云置心平易始知诗然横渠解诗多不平易程子
 说胡安定解九四作太子事云若一爻作一事只作
 得三百八十四事此真看易之法然易传中亦有偏
 解作一事者林艾轩尝云伊川解经有说得未的当
 处此文义閒事安能一一皆是若大头项则伊川底
 却是此善观伊川者陆子静看得二程低此恐子静
 看其说未透耳譬如一块精金却道不是金非金之
 不好盖是不识金也
卷六 第 53b 页 WYG0720-0149d.png
子由诗解好处多欧公诗本义亦好因说东莱改本书
 解无阙疑处只据意说去木之问书解谁底好看曰
 东坡解大纲也好只有失如说人心惟危这般处便
 说得差了如今看他底须是识他是与不是处始得
汉书传训皆与经别行三传之文不与经连故石经书
 公羊传皆无经文艺文志云毛诗经二十九卷毛诗
 诂训传三十卷是毛为诂训亦不与经连也马融为
 周礼注乃云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然则后汉
卷六 第 54a 页 WYG0720-0150a.png
 以来始就经为注未审此诗引经附传是谁为之其
 毛诗二十九卷不知并何卷也
问先生于三礼书春秋未有说何也曰春秋是当时实
 事孔子书在册子上后世诸儒学未至而各以己意
 猜测正横渠所谓非理明义精而治之故其说多凿
 是也惟伊川以为经世之大法得其旨矣然其閒极
 有无定当难处置处今不若且存取胡文定本子与
 后来看纵未能尽得之然不中不远矣书中间亦极
卷六 第 54b 页 WYG0720-0150b.png
 有难考处只如禹贡说三江及荆扬閒地理是吾辈
 亲目见者皆有疑至北方即无疑此无他是不曾见
 耳康诰以下三篇更难理会如酒诰却是戒饮酒乃
 曰肇牵车牛远服贾何也梓材又自是臣告君之辞
 更不可晓其他诸篇亦多可疑处解将去固易岂免
 有疑礼经要须编成门类如冠昏丧祭及他杂碎礼
 数皆须分门类编出考其异同而订其当否方见得
 然今精力已不逮矣姑存与后人赵几道又问礼合
卷六 第 55a 页 WYG0720-0150c.png
 如何脩曰礼非全书而礼记尤杂今合取仪礼为正
 然后取礼记诸书之说以类相从更取诸儒掊击之
 说各附其下庶便搜阅又曰前此三礼同为一经故
 有三礼学究王介甫废了仪礼取礼记某以此知其
 无识
解经不必作文字止合解释得文字通则理自明意自
 足今多去上作文字少閒说来说去只说得他自一
 片道理经意却蹉过了要之经之于理亦犹传之于
卷六 第 55b 页 WYG0720-0150d.png
 经传所以解经也既通其经则传亦可无经所以明
 理也若晓得理则经虽无亦可尝见一僧云今人解
 书如一盏酒本自好被这一人来添些水那一人来
 又添些水次第添来添去都淡了他禅家尽见得这
 样只是他又忒无注解问陆氏之学恐将来亦无注
 解去曰他本只是禅(以上语类/三十三条)
大抵讲学只要理会义理非人所能为乃天理也天理
 自然各有定体以为深远而抑之使近者非也以为
卷六 第 56a 页 WYG0720-0151a.png
 浅近而凿之使深者亦非也学者患在不明此理而
 取决于心夫心何常之有好高者已过高矣而犹患
 其卑滞于近者已太近矣而犹病其远此道之所以
 不明不行而学者所以各自为方而不能相通也前
 此以陈许二友好为高奇喜立新说往往过于义理
 之中正故常因书箴之盖因其病而药之非以为凡
 讲学者皆当画于浅近而遂止也然观圣贤之学与
 近世诸先生长者之论则所谓高远者亦不在乎创
卷六 第 56b 页 WYG0720-0151b.png
 意立说之閒伊川云吾年二十时解释经义与今无
 异然思今日意味觉得与少时自别又尹和靖门人
 称尹公于经书不为讲解而耳顺心得如诵已言此
 岂必以创意立说为高哉今吾辈望此地位甚远大
 槩读书且因先儒之说通其文义而玩味之使之浃
 洽于心自见意味可也如旧说不通而偶自见得别
 有意思则亦不妨但必欲于传注之外别求所谓自
 得者而务立新说则于先儒之说或未能究而遽舍
卷六 第 57a 页 WYG0720-0151c.png
 之矣如此则用心愈劳而去道愈远恐骎骎然失天
 理之正而陷于人欲之私非学问之本意也且谓之
 自得则是自然而得岂可强求也哉今人多是认作
 独自之自故不安于他人之说而必已出耳(荅柯/国材)
近日看得读书别无他法只是除却自家私意而逐字
 逐句只依圣贤所说白直晓会不敢妄乱添一句閒
 杂言语则久久自然有得凡所悟解一一皆是圣贤
 真实意思如其不然纵使说得宝花乱坠亦只是自
卷六 第 57b 页 WYG0720-0151d.png
 家杜撰见识也(荅吴/伯丰)
须先虚心熟读本文未可遽杂他说俟看得本意分明
 却取诸先生说之通者错综于其閒方为尽善若合
 下便杂诸说混看则下梢只得周旋人情不成理会
 道理矣近日说经多有此弊盖已是看得本指不曾
 分明又著一尊畏前辈不敢违异之心便觉左右顾
 瞻动皆室碍只得曲意周旋更不复敢著实理会义
 理是非文意当否矣夫尊畏前辈谦逊长厚岂非美
卷六 第 58a 页 WYG0720-0152a.png
 事然此处才有偏重便成病痛学者不可不知也(荅/沈)
 (晦/叔)
前贤之说虽或烦冗反晦经旨然其源深流远气象从
 容实与圣贤微意泯然默契今虽务为简洁然细观
 之觉得却有浅迫气象而玩索未精涵养不熟言句
 之閒粗率而碍理处却多有之尹和靖尝言经虽以
 诵说而传亦以讲解而陋此言深有味也近方见此
 意思若更得数年閒放未死当更于閒静中淘汰之
卷六 第 58b 页 WYG0720-0152b.png
 庶几内外俱进不负平日师友之训但恐无复此日
 耳龟山立言却似有意于含蓄而不尽遂多假借寄
 托之语殊不快人意圣贤之言则本是欲人易晓而
 其中自然有含蓄耳(荅或/人)
贤者言语论议颇多烦杂牵连之病此是大病须痛扫
 除凡有文字只就一段内看并不须引證旁通如此
 看得久之自直截也(荅林/一之)
大抵文义先儒尽之盖古今人情不相远文字言语只
卷六 第 59a 页 WYG0720-0152c.png
 是如此但有所自得之人看得这意味不同耳其说
 非能顿异于众也不可只管立说求奇恐失正理却
 与流俗诡异之学无以异也只据他文理反复玩味
 久之自明且是胸中开泰无许多劳攘此一事已快
 活了(荅许/顺之)
读书须是虚心平气优游玩味徐观圣贤立言本意所
 向如何然后随其远近浅深轻重缓急而为之说如
 孟子所谓以意逆志者庶乎可以得之若便以吾先
卷六 第 59b 页 WYG0720-0152d.png
 入之说横于胸次而驱率圣贤之言以从己意设使
 义理可通已涉私意穿凿而不免于郢书燕说之诮
 况又义理窒碍亦有所不可行者乎(荅胡/伯逢)
字画音韵是经中浅事故先儒得其大者多不留意然
 不知此等处不理会却枉费了无限辞说牵补而卒
 不得其本义亦甚害事也(荅杨/元范)
按此解之体不为章解句释气象高远然全不略说文
 义便以己意立论又或别用外字体贴而无脉络连
卷六 第 60a 页 WYG0720-0153a.png
 缀使不晓者展转迷惑粗晓者一向支离如此数章
 论性其病尤甚盖本文不过数语而所解者文过数
 倍本文只谓之性而解中谓之太极凡此之类将使
 学者不暇求经而先坐困于吾说非先贤谈经之体
 也且如易传已为太详然必先释字义次释文义然
 后推本而索言之其浅深近远详密有序不如是之
 匆遽而繁杂也大抵解经但可略释文义名物而使
 学者自求之乃为有益耳(荅张钦夫孟/子说疑义)
卷六 第 60b 页 WYG0720-0153b.png
问语孟或问乃丁酉本不知后来改定如何曰论孟集
 注后来改定处多遂与或问不甚相应又无工夫脩
 得或问故不曾传出今莫若且就正经上玩味有未
 适处参考集注更有思索为佳不可恃此未定之书
 便以为是也(荅张/元德)
近看中庸古注极有好处如说篇首一句便以五行五
 常言之后来杂佛老而言之者岂能如是之悫实耶
 因此方知摆落传注须是两程先生方始开得这口
卷六 第 61a 页 WYG0720-0153c.png
 若后学未到此地位便承虚接响容易呵叱恐属僭
 越气象不好不可以不戒耳(荅吕伯/恭别纸)
人有士君子之行乃先王教化德泽薰陶所就非一比
 长之官所能致也关市讥而不征乃文王治岐时事
 周礼乃成周大备之法随时制宜自有不能同者前
 辈盖尝论之不当以此而难彼也以言动行为三重
 乃蓝田吕氏说然以经文推之有所不通不若只从
 旧注之为安求全之毁对不虞之誉而言则亦当从
卷六 第 61b 页 WYG0720-0153d.png
 旧注三代正朔胡氏春秋传已有此论然郑康成杜
 元凯说亦不可废盖三代虽不改时与月而春秋纪
 春无冰为异则固以周正纪事也石林叶氏又考左
 传所记祭足取麦谷邓来朝二事以为经传所记有
 例差两月者是经用周正而传取国史直自用夏正
 者失于更改也诗中月数多用夏正者书金縢秋大
 熟亦是夏时此为不改时月之验甚明但孟子所谓
 七八月乃五六月所谓十一月十二月乃九月十月
卷六 第 62a 页 WYG0720-0154a.png
 为不可晓此亦宜当阙之耳天产地产之说某所未
 晓而李君所论亦未通地上有水恐不若从程传之
 说大抵今人读书不广索理未精乃不能致疑而先
 务立说此所以徒劳苦而少进益也因读李君脞说
 书此(跋李少/膺脞说)
凡解释文字不可令注脚成文成文则注与经各为一
 事人唯看注而忘经不然即须各作一番理会添却
 一项工夫窃谓须只似汉儒毛孔之流略释训诂名
卷六 第 62b 页 WYG0720-0154b.png
 物及文义理致尤难明者而其易明处更不须贴句
 相续乃为得体盖如此则读者看注即知其非经外
 之文却须将注再就经上体会自然思虑归一功力
 不分而其玩索之味亦益深长矣(记解经○以上/文集十三条)
今人读书未多义理未至融会处若便去看史书考古
 今治乱理会制度典章譬如作陂塘以溉田须是陂
 塘中水已满然后决之则可以流注滋殖田中禾稼
 若是陂塘中水方有一勺之多遽决之以溉田则非
卷六 第 63a 页 WYG0720-0154c.png
 徒无益于田而一勺之水亦复无有矣(以下/读史)
先看语孟中庸更看一经却看史方易看先看史记史
 记与左传相包次看左传次看通鉴有馀力则看全
 史只是看史不如今之看史有许多峣崎看治乱如
 此成败如此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知
 得次第
问读史之法曰先读史记及左氏却看西汉东汉及三
 国志次看通鉴温公初作编年起于威烈王后又添
卷六 第 63b 页 WYG0720-0154d.png
 至共和后又作稽古录始自上古然共和以上之年
 已不能推矣独邵康节却推至尧元年皇极经世书
 中可见编年难得好者前日周德华所寄来者亦不
 好温公于本朝又作大事记若欲看本朝事当看长
 编若精力不及其次则当看国纪国纪只有长编十
 分之二耳
凡观书史只有个是与不是观其是求其不是观其不
 是求其是便见得义理
卷六 第 64a 页 WYG0720-0155a.png
史且如此读去待知首尾稍熟后却下手理会读书皆
 然
读史有不可晓处劄出待去问人便且读过有时读别
 处撞著有文义与此相关便自晓得
问读史曰只是以自家义理断之大槩自汉以来只是
 私意其閒有偶合处尔只如此看他已得大槩范唐
 鉴亦是此法然稍疏更看得密如他尤好
读史亦易见作史者意思后面成败处他都说得意思
卷六 第 64b 页 WYG0720-0155b.png
 在前面了如陈蕃杀宦者但读前面许多疏脱都可
 见了甘露事亦然
问经书须逐句理会至如史书易晓只看大纲如何曰
 较之经书不同然亦自是草率不得须当看人物是
 如何治体是如何国势是如何皆当子细因举上蔡
 看明道读史逐行看过不差一字
每日看一经外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书自依次序循
 环看然史亦不可不看若只看通鉴通鉴都是连长
卷六 第 65a 页 WYG0720-0155c.png
 记去一事只一处说别无互见又散在编年虽是大
 事其初却小后来渐渐做得大故人初看时不曾著
 精神只管看向后去却记不得不若先草草看正史
 一过正史各有传可见始末又有他传可互考所以
 易记每看一代正史讫却去看通鉴亦须作纲目随
 其大事劄记某年有某事之类准春秋经文书之温
 公亦有本朝大事记附稽古录后(以上语/类十条)
示谕读史曲折鄙意以为看此等文字但欲通知古今
卷六 第 65b 页 WYG0720-0155d.png
 之变又以观其所处义理之得失耳初不必于玩味
 究索以求变化气质之功也若虑其感动不平遂废
 不读则进退之閒又恐皆失之太过而两无所据也
 (荅潘/叔昌)
昔时读史者不过记其事实摭其词采以供文字之用
 而已近世学者颇知其陋则变其法务以考其形势
 之利害事情之得失而尤喜称史迁之书讲说推尊
 几以为贤于夫子宁舍论孟之属而读其书然尝闻
卷六 第 66a 页 WYG0720-0156a.png
 其说之一二不过只是战国以下见识其正当处不
 过知尊孔氏而亦徒见其表悦其外之文而已其曰
 折衷于夫子者实未知所折衷也后之为史者又不
 及此以故读史之士多是意思粗浅于义理之精微
 多不能识而堕于世俗寻常之见以为虽古圣贤亦
 不过审于利害之算而已惟苏黄门作古史序篇首
 便言古之圣人其必为善如火之必热水之必寒不
 为不善如驺虞之不杀窃脂之不谷于义理大纲领
卷六 第 66b 页 WYG0720-0156b.png
 处见得极分明提得极亲切虽其下文未能尽善然
 只此数句已非近世诸儒所能及矣其论史迁之失
 两句亦切中其膏肓不知近日推尊史记者曾为略
 分解否耳(荅赵/几道)
士之所以能立天下之事者以其有志而已然非才则
 无以济其志非术则无以辅其才是以古之君子未
 有不兼是三者而能有为于世者也然而所谓术者
 又岂阴险诡仄朝三暮四之谓哉亦语夫所以处事
卷六 第 67a 页 WYG0720-0156c.png
 之方而已矣营邱张侯仲隆慷慨有气节常以古人
 功名事业自期许不肯碌碌随世俗上下至其才器
 闳博则又用无不宜盖临大事变而愈益精神指麾
 处画无一不中机会者是其志与其材虽未尽见施
 设而人知其有馀矣然未尝以是自足也方且博观
 载籍记览不倦盖将酌古揆今益求所以尽夫处事
 之方者而施之非特如世之学士大夫兀兀陈编掇
 拾华靡以为谈听之资至其施诸事实则汎然无据
卷六 第 67b 页 WYG0720-0156d.png
 而已也尝客崇安之光化精舍暇日新一室于门右
 不置馀物独取资治通鉴数十帙列其中焚香对之
 日尽数卷盖上下若干年之閒安危治乱之机情伪
 吉凶之变大者纲提领挈细者缕析豪分心目瞭然
 无适而非吾处事之方者如是盖三年矣而其起居
 饮食宴娱谈笑亦无一日而不在是也室之前轩俯
 视众山下临清流邑屋台观园林陂泽之胜月星雨
 露风烟云物之奇反若有以开涤灵襟助发神观者
卷六 第 68a 页 WYG0720-0157a.png
 尤于读是书也为宜于是直以通鉴榜之而属予记
 予闻之古今者时也得失者事也传之者书也读之
 者人也以人读书而能有以贯古今定得失者仁也
 盖人诚能即吾一念之觉者默识而固存之则目见
 耳闻无非至理而况是书先正温公之志其为典刑
 总会简牍渊林有如神祖圣诏所褒者是亦岂不足
 以尽其心乎今侯有当世之志当世之才又能因是
 书以求尽其术此岂苟然而已哉然予犹欲进于行
卷六 第 68b 页 WYG0720-0157b.png
 著习察之涂使异时见于用者无豪釐之差也则愿
 以仁之说为侯诵之(通鉴室记○以/上文集三条)
太史公书疏爽班固书密塞(以下/史学)
史记亦疑当时不曾得删改脱藁高祖纪记迎太公处
 称高祖此样处甚多高祖未崩安得高祖之号汉书
 尽改之矣左传只有一处云陈桓公方有宠于王
汉书有秀才作底文章有妇人作底文字亦有载当时
 狱辞者秀才文章便易晓当时文字多碎句难读尚
卷六 第 69a 页 WYG0720-0157c.png
 书便有如此底周官只如今文字太齐整了
刘昭补志于冠帻车服尤详前史所无
五代旧史温公通鉴用之欧公盖以此作文因有失实
 处如宦者张居翰当时但言缓取一日则一日固二
 日则二日固欧公直将作大忠说得太好了
问班史通鉴二氏之学如何曰读其书自可见又曰温
 公不取孟子取扬子至谓王霸无异道夫王霸之不
 侔犹珷玞之于美玉故荀卿谓粹而王驳而霸孟子
卷六 第 69b 页 WYG0720-0157d.png
 为齐梁之君力判其是非者以其有异也又温公不
 喜权谋至脩书时颇删之奈当时有此事何只得与
 他存在若每处删去数行读著都无血脉意思何如
 存之却别作论说以断之
通鉴文字有自改易者仍皆不用汉书上古字皆以今
 字代之南北史除了通鉴所取者其馀只是一部好
 笑底小说
明仲看节通鉴文定问当是温公节否明仲云豫让好
卷六 第 70a 页 WYG0720-0158a.png
 处是不以死生二其心故襄子云真义士也今节去
 之是无见识必非温公节也又云温公无自节通鉴
 今所有者乃伪本序亦伪作
通鉴例每一年或数次改年号者只取后一号故石晋
 冬始篡而以此年系之曾问吕丈吕丈曰到此亦须
 悔然多了不能改得某只以甲子系年下面注所改
 年号
才有好底有不好底德有好底有不好底德者得之于
卷六 第 70b 页 WYG0720-0158b.png
 己才者能有所为如温公所言才是不好底既才是
 不好底又言才德兼全谓之圣人则圣人一半是不
 好底温公之言多说得偏谓之不是则不可
温公以正直中和为德聪明强毅为才先生曰皆是德
 也圣人以仁智勇为德聪明便是智强毅便是勇
温公通鉴不信四皓辅太子事谓只是叔孙通谏得行
 意谓子房如此则是胁其父曰子房平生之术只是
 如此唐太宗从谏亦只是识利害非诚实高祖只是
卷六 第 71a 页 WYG0720-0158c.png
 识事机明利害故见四皓者辅太子便知是得人心
 叔孙通嫡庶之说如何动得他又谓高祖平生立大
 功业过人只是不杀人温公乃谓高祖杀四人甚异
 (事见/考异)其后一处所在又却载四人又不信剧孟事意
 谓剧孟何以为轻重然又载周邱其人极无行自请
 于吴云去呼召得数万人助吴如子房剧孟皆温公
 好恶所在然著其事而立论以明之可也岂可以有
 无其事为褒贬因论章惇言温公义理不透曰温公
卷六 第 71b 页 WYG0720-0158d.png
 大处占得多章小黠何足以知大处
稽古录一书可备讲筵官僚进读小儿读六经了令接
 续读去亦好末后一表其言如蓍龟一一皆验宋莒
 公历年通谱与此书相似但不如温公之有法也高
 氏小史亦好一书但难得本子
范唐鉴首一段专是论太宗本原然亦未尽太宗后来
 做处尽好只为本领不是与三代便别问欧阳以除
 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赞之无乃太
卷六 第 72a 页 WYG0720-0159a.png
 过曰只为欧公一辈人寻常亦不曾理会本领处故
 其言如此
伯恭晚年谓人曰孙之翰唐论胜唐鉴要之也是切于
 事情只是大纲却不正了唐鉴也有缓而不精确处
 如言租庸调及杨炎二税之法说得都无收杀只云
 在于得人不在乎法有这般苟且处审如是则古之
 圣贤徒法云尔他也是见熙宁閒详于制度故有激
 而言要之只那有激便不平正
卷六 第 72b 页 WYG0720-0159b.png
权重处便有弊宗室权重则宗室作乱汉初及晋是也
 外戚权重则外戚作乱两汉是也春秋之君多逐宗
 族晋惠公得国便不纳群公子文公之入即杀怀公
 此乃异日六卿分晋之兆
伯恭子约宗太史公之学以为非汉儒所及某尝痛与
 之辨子由古史言马迁浅陋而不学疏略而轻信此
 二句最中马迁之失伯恭极恶之古史序云古之帝
 王其必为善如火之必热水之必寒其不为不善如
卷六 第 73a 页 WYG0720-0159c.png
 驺虞之不杀窃脂之不谷此语最好某尝问伯恭此
 岂马迁所能及然子由此语虽好又自有病处如云
 帝王之道以无为宗之类他只说得个头势大下面
 工夫又皆空疏亦犹马迁礼书云大哉礼乐之道洋
 洋乎鼓舞万物役使群动说得头势甚大然下面亦
 空疏却引荀子诸说以足之又如诸侯年表盛言形
 势之利有国者不可无末却云形势虽强要以仁义
 为本他上文本意主张形势而其末却如此说者盖
卷六 第 73b 页 WYG0720-0159d.png
 他也知仁义是个好底物事不得不说且说教好看
 如礼书所云亦此意也伯恭极喜渠此等说以为迁
 知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为得圣人为邦之
 法非汉儒所及此亦众所共知何必马迁然迁尝从
 董仲舒游史记中有余闻之董生云此等语言亦有
 所自来也迁之学也说仁义也说诈力也用权谋也
 用功利然其本意却只在于权谋功利孔子说伯夷
 求仁得仁又何怨他一传中首尾皆是怨辞尽说坏
卷六 第 74a 页 WYG0720-0160a.png
 了伯夷子由古史皆删去之尽用孔子之语作传岂
 可以子由为非马迁为是可惜子约死了此论至死
 不曾明圣贤以六经垂训炳若丹青无非仁义道德
 之说今求义理不于六经而反取疏略浅陋之子长
 亦惑之甚矣
问东莱大事记有续春秋之意中閒多主史记曰公乡
 里主张史记甚盛其閒有不可说处都与他出脱得
 好如货殖传便说他有讽谏意之类不知何苦要如
卷六 第 74b 页 WYG0720-0160b.png
 此世閒事是还是非还非黑还黑白还白通天通地
 贯古贯今决不可易若使孔子之言有未是处也只
 还他未是如何硬穿凿说木之又问左氏传合如何
 看曰且看他记载事迹处至如说道理全不似公谷
 要知左氏是个晓了识利害底人趋炎附势如载刘
 子天地之中一段此是极精粹底至说能者养以之
 福不能者败以取祸便只说向祸福去了大率左传
 只道得祸福利害底说话于义理上全然理会不得
卷六 第 75a 页 WYG0720-0160c.png
 又问所载之事实否曰也未必一一实子升问如载
 卜妻敬仲与季氏生之类是如何曰看此等处便见
 得是六卿分晋田氏篡齐以后之书又问此还是当
 时特故撰出此等言语否曰有此理其閒做得成者
 如斩蛇之事做不成者如丹书狐鸣之事看此等书
 机关熟了少閒都坏了心术庄子云有机械者必有
 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者道
 之所不载也今浙中于此二书极其推尊是理会不
卷六 第 75b 页 WYG0720-0160d.png
 得
问正统之说自三代以下如汉唐亦未纯乎正统乃变
 中之正者如秦西晋隋则统而不正者如蜀东晋则
 正而不统者曰何必恁地论只天下为一诸侯朝觐
 狱讼皆归便是得正统其有正不正又是随他做如
 何恁地论有始不得正统而后方得者是正统之始
 有始得正统而后不得者是正统之馀如秦初犹未
 得正统及始皇并天下方始得正统晋初亦未得正
卷六 第 76a 页 WYG0720-0161a.png
 统自太康以后方始得正统隋初亦未得正统自灭
 陈后方得正统如本朝至太宗并了太原方是得正
 统又有无统时如三国南北五代皆天下分裂不能
 相君臣皆不得正统某尝作通鉴纲目有无统之说
 此书今未及脩后之君子必有取焉温公只要编年
 号相续此等处须把一个书帝书崩而馀书主书殂
 既不是他臣子又不是他史官只如旁人立看一般
 何故作此尊奉之态此等处合只书甲子而附注年
卷六 第 76b 页 WYG0720-0161b.png
 号于其下如魏黄初几年蜀章武几年吴黄龙几年
 之类方为是又问南轩谓汉后当以蜀汉年号继之
 此说如何曰如此亦得他亦以蜀汉是正统之馀如
 东晋亦是正统之馀也又问东周如何曰毕竟周是
 天子又问唐后来多藩镇割据则如何曰唐之天下
 甚阔所不服者只河北数镇之地而已
纲目于无正统处并书之不相主客通鉴于无统处须
 立一个为主某又参取史法之善者如权臣擅命多
卷六 第 77a 页 WYG0720-0161c.png
 书以某人为某王某公范晔却书曹操自立为魏公
 纲目亦用此例
问宋齐梁陈正统如何书曰自古亦有无统时如周亡
 之后秦未帝之前自是无所统属底道理南北亦只
 是并书又问东晋如何书曰宋齐如何比得东晋又
 问三国如何书曰以蜀为正又问后唐亦可以继唐
 否曰如何继得(以上语类/二十一条)
古史之体可见者书春秋而已春秋编年通纪以见事
卷六 第 77b 页 WYG0720-0161d.png
 之先后书则每事别记以具事之首尾意者当时史
 官既以编年纪事至于事之大者则又采合而别记
 之若二典所记上下百有馀年而武成金縢诸篇其
 所纪载或更数月或历数年其閒岂无异事盖必已
 具于编年之史而今不复见矣故左氏于春秋既依
 经以作传复为国语二十馀篇国别事殊或越数十
 年而遂其事盖亦近书体以相错综云尔然自汉以
 来为史者一用太史公纪传之法此意固不复讲至
卷六 第 78a 页 WYG0720-0162a.png
 司马温公受诏纂述资治通鉴然后千三百六十二
 年之事编年系日如指诸掌虽托始于三晋之侯而
 追本其原起于智伯上系左氏之卒章实相授受伟
 哉书乎自汉以来未始有也然一事之首尾或散出
 于数十百年之閒不相缀属读者病之今袁机仲乃
 作为此书以便学者其部居门目始终离合之閒又
 皆曲有微意于以错综温公之书其亦国语之流矣
 (跋通鉴纪/事本末)
卷六 第 78b 页 WYG0720-0162b.png
所谓五帝纪所取多古文尚书及大戴礼为主为知所
 考信者然伏羲神农见易大传乃孔子之言而八卦
 列于六经为万世文字之祖不知史迁何故乃独遗
 而不录遂使史记一书如人有身而无首此尚为知
 所考信者耶(荅吕/子约)
清源郡旧刻温国文正公之书有文集及资治通鉴举
 要历皆八十卷历篇之首有绍兴参知政事上蔡谢
 公克家所记于其删述本指传授次第以及宣取投
卷六 第 79a 页 WYG0720-0162c.png
 进所以然者甚悉然其传布未甚广而朝命以其版
 付学省则下吏不谨乃航海而没焉独文集仅存而
 历数十年未有能补其亡者淳熙壬寅公之曾孙龙
 图阁待制伋来领郡事始至而视诸故府则文集者
 亦已漫灭而不可读矣乃用家本雠正移之别板且
 将次及举要之书而未遑也一日过客有以为言者
 龙图公矍然曰吾固己志之矣亟命出藏本刻焉踰
 年告成则又以书来语某曰是书之成不惟区区得
卷六 第 79b 页 WYG0720-0162d.png
 以嗣承先志而脩此邦故事之阙抑亦吾子之所乐
 闻也其为我记其后某窃闻之资治通鉴之始奏篇
 也神宗皇帝实亲序之则既有博而得要简而周事
 之褒矣然公之意犹惧夫本书之所以提其要者有
 未切也于是乎有目录之作以备检寻既又惧夫目
 之所以周于事者有未尽也于是乎有是书之作以
 见本末盖公之所以爱君忠国稽古陈谟之意丁宁
 反复至于再三而不能已者尤于此书见之顾以成
卷六 第 80a 页 WYG0720-0163a.png
 之之晚既未及以闻于上而党论继作科禁日繁则
 又不得以布于下是以三十馀年之閒学士大夫进
 而议于朝退而语于家皆不克以公书从事而背道
 反理之言盈天下其效至于谗谀得志上下相蒙驯
 致祸乱有不可忍言者然后公凡所陈符验章灼而
 其出于煨烬之馀者乃得进登王府启迪天衷既以
 助成皇家再造之业而其摹印诵习又得以垂法戒
 于无穷盖公之志于此亦庶几少伸焉不幸中閒又
卷六 第 80b 页 WYG0720-0163b.png
 更放失以迄于今乃有闻孙适守兹土然后复得大
 传于世以永休烈某诚乐闻其事而又窃有感焉因
 悉著其说以附书后后之君子盍亦视其书之显晦
 而考其所以关于世运者为如何则公之所为反复
 再三而不能自已之心当有可为太息而流涕者矣
 (资治通鉴举/要历后序)
通鉴东汉已后却未用得然昨日略看更有一例如人
 主称上称车驾行幸皆臣子之词我师我行人之属
卷六 第 81a 页 WYG0720-0163c.png
 皆内词皆非所宜施于异代此类更须别考也但无
 道之君无故而入诸臣之家无词以书只当书幸以
 见其出于私恩耳(荅蔡/季通)
经世纪年其论甚正然古人已尝言之如汉高后之年
 则唐人已于武后中宗纪发之蜀汉之统则习凿齿
 晋春秋已有此论矣(荅廖/子晦)
近整顿得通鉴数卷颇可观闻老兄亦为此工夫不知
 规模次第如何此閒颇苦难得人商量正惟条例体
卷六 第 81b 页 WYG0720-0163d.png
 式亦自难得合宜也如温公旧例年号皆以后改者
 为正此殊未安如汉建安二十五年之初汉尚未亡
 今便作魏黄初元年夺汉太速与魏太遽大非春秋
 存陈之意恐不可以为法此类尚一二条不知前贤
 之意果如何尔(荅吕/伯恭)
扬雄荀彧二事按温公旧例凡莽臣皆书死如太师王
 舜之类独于扬雄匿其所受莽朝官称而以卒书似
 涉曲笔不免却按本例书之曰莽大夫扬雄死以为
卷六 第 82a 页 WYG0720-0164a.png
  足以警夫畏死失节之流而初亦未改温公直笔之
  正例也荀彧却是汉侍中光禄大夫而参丞相军事
  其死乃是自杀故但据实书之曰某官某人自杀而
  系于曹操击孙权至濡须之下非故以彧为汉臣也
  然悉书其官亦见其实汉天子近臣而附贼不忠之
  罪非与其为汉臣也此等处当时极费区处不审竟
  得免于后世之公论否(荅尤延之○以/上文集七条)
 
卷六 第 82b 页 WYG0720-0164b.png
 
 
 
 
 
 
 
御纂朱子全书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