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720-00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朱子全书卷二
  学二
   存养 持敬 静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以下论/存养)
 古人言志帅心君须心有主张始得
 心若不存一身便无所主宰
 心在群妄自然退听
卷二 第 1b 页 WYG0720-0041b.png
 人精神飞扬心不在壳子里面便害事
 未有心不定而能进学者人心万事之主走东走西如
  何了得
 人昏时便是不明才知那昏时便是明也
 今人心耸然在此尚无惰慢之气况心常能惺惺者乎
  故心常惺惺自无客虑
 人常须收敛个身心使精神常在这里似担百十斤担
  相似须硬著筋骨担
卷二 第 2a 页 WYG0720-0042a.png
学者为学未问真知与力行且要收拾此心令有个顿
 放处若收敛都在义理上安顿无许多胡思乱想则
 久久自于物欲上轻于义理上重须是教义理心重
 于物欲如秤令有低昂即见得义理自端的自有欲
 罢不能之意其于物欲自无暇及之矣苟操舍存亡
 之间无所主宰纵说得亦何益
今于日用间空閒时收得此心在这里截然这便是喜
 怒哀乐未发之中便是浑然天理事物之来随其是
卷二 第 2b 页 WYG0720-0042b.png
 非便是见得分晓是底便是天理非底便是逆天理
 常常恁地收拾得这心在便如执权衡以度物
人若要洗刷旧习都净了却去理会此道理者无是理
 只是收放心把持在这里便须有个真心发见从此
 便去穷理
或问存心曰存心只是知有此身谓如对客但知道我
 此身在此对客
心存时少亡时多存养得熟后临事省察不费力
卷二 第 3a 页 WYG0720-0042c.png
平日涵养之功临事持守之力涵养持守之久则临事
 愈益精明平日养得根本固善若平日不曾养得临
 事时便做根本工夫从这里精将去若要去讨平日
 涵养几时得
明底人便明了其他须是养养非是如何椎凿用功只
 是心虚静久则自明
或言静中常用存养曰说得有病一动一静无时不养
人之一心当应事时常如无事时便好
卷二 第 3b 页 WYG0720-0042d.png
平居须是俨然若思
三国时朱然终日钦钦如在行阵学者持此则心长不
 放矣
或问初学恐有急迫之病曰未要如此安排只须常恁
 地执持待到急迫时又旋理会
学者须敬守此心不可急迫当栽培深厚栽只如种得
 一物在此但涵养持守之功继继不已是谓栽培深
 厚如此而优游涵泳于其间则浃洽而有以自得矣
卷二 第 4a 页 WYG0720-0043a.png
 苟急迫求之则此心已自躁迫纷乱只是私已而已
 终不能优游涵泳以达于道
学者工夫且去剪截那浮汎底思虑
凡学须要先明得一个心然后方可学譬如烧火相似
 必先吹发了火然后加薪则火明矣若先加薪而后
 吹火则火灭矣
问心存时也有邪处曰如何泳曰有人心道心如佛氏
 所谓作用是性也常常心存曰人心是个无拣择底
卷二 第 4b 页 WYG0720-0043b.png
 心道心是个有拣择底心佛氏也不可谓之邪只是
 个无拣择底心到心存时已无大段不是处了
恻隐羞恶是非辞逊是正心才差去便是放若整齐严
 肃便有恻隐羞恶是非辞逊某看来四海九州无远
 无近人人心都是放心也无一个不放如小儿子才
 有智识此心便放了这里便要讲学存养
学者而今但存取这心这心是个道之本领这心若在
 这义理便在存得这心便有个五六分道理了若更
卷二 第 5a 页 WYG0720-0043c.png
 时时拈掇起来便有七八分道理
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不能存得心不能穷得理不
 能穷得理不能尽得心
若存得此心则气常时清不特平旦时清若不存得此
 心虽歇得些时气亦不清良心亦不长又曰睡梦里
 亦七捞八攘如井水不打他便清只管去打便浊了
心不是死物须把做活物看不尔则是释氏入定坐禅
 操存者只是于应事接物之时事事中理便是存若
卷二 第 5b 页 WYG0720-0043d.png
 处事不是当便是心不在若只管兀然守在这里蓦
 忽有事至于吾前操底便散了却是舍则亡也仲思
 问于未应接之时如何曰未应接之时只是戒谨恐
 惧而已又问若戒谨恐惧便是把持曰也须是持但
 不是硬捉在这里只要提教他醒便是操不是块然
 自守
人心操则存舍则亡须是常存得造次颠沛必于是不
 可有一息间断于未发之前须是得这虚明之本体
卷二 第 6a 页 WYG0720-0044a.png
 分晓及至应事接物时只以此处之自然有个界限
 节制揍著那天然恰好处
叔重问所谓求放心者不是但低眉合眼死守此心而
 已要须常使此心顿放在义理上曰也须是有专静
 之功始得
某近因病中兀坐存息遂觉有进步处大抵人心流滥
 四极何有定止一日十二时中有几时在躯壳内与
 其四散閒走无所归著何不收拾令在腔子中且今
卷二 第 6b 页 WYG0720-0044b.png
 纵其营营思虑假饶求有所得譬如无家之商四方
 营求得钱虽多若无处安顿亦是徒费心力耳
问无事时如何戒谨恐惧若只管如此又恐执持太过
 若不如此又恐都忘了曰也有甚么矜持只不要昏
 了他便是戒惧
根本须是先培壅涵养持敬便是栽培
问伊川谓敬是涵养一事敬不足以尽涵养否曰五色
 养其目声音养其耳义理养其心皆是养也
卷二 第 7a 页 WYG0720-0044c.png
器之问尝读孟子求放心章今每觉心中有三病笼统
 不专一看义理每觉有一重似帘幕遮蔽又多有苦
 心不舒快之意曰若论求此心放失有千般万样病
 何止于三然亦别无道理医治只在专一果能专一
 则静静则明明则自无遮蔽既无遮蔽须自有舒泰
 宽展处这也未会如此且收敛此心专一渐渐自会
 熟熟了自有此意看来百事只在熟且如百工技艺
 也只要熟熟则精精则巧
卷二 第 7b 页 WYG0720-0044d.png
自浮沈了二十年只是说取去今乃知当涵养
明道曰虽则心操之则存舍之则亡然而持之太甚便
 是必有事焉而正之也亦须且恁去其说盖曰虽是
 必有事焉而勿正亦须且恁地把捉操持不可便放
 下了敬而勿失即所以中也敬而无失本不是中只
 是敬而无失便见得中底气象此如公不是仁然公
 而无私则仁又曰中是本来底须是做工夫此理方
 著司马子微坐忘论是所谓坐驰也他只是要得恁
卷二 第 8a 页 WYG0720-0045a.png
 地虚静都无事但只管要得忘便不忘是驰也明道
 说张天祺不思量事后须强把他这心来制缚亦须
 寄寓在一个形象皆非自然君实又只管念个中字
 此又为中所制縳且中字亦何形象他是不思量事
 又思量个不思量底寄寓一个形象在这里如释氏
 教人便有些是这个道理如曰如何是佛云云胡乱
 掉一语教人只管去思量又不是道理又别无可思
 量心只管在这上行思坐想久后忽然有悟中字亦
卷二 第 8b 页 WYG0720-0045b.png
 有何形象又去那处讨得个中心本来是错乱了又
 添这一个物事在里面这头讨中又不得那头又讨
 不得如何会讨得天祺虽是硬捉又且把定得一个
 物事在这里温公只管念个中字乂更生出头绪多
 他所以说终夜睡不得又曰天祺是硬截温公是死
 守旋旋去寻讨个中伊川即曰持其志所以教人且
 就里面理会譬如人有个家不自做主却倩别人来
 做主
卷二 第 9a 页 WYG0720-0045c.png
问闲邪则固一矣主一则更不消言闲邪曰只是觉见
 邪在这里要去闲他则这心便一了所以说道闲邪
 则固一矣既一则邪便自不能入更不消说乂去闲
 邪恰如知得外面有贼今夜用须防他则便惺了既
 惺了不须更说防贼
或问闲邪主一如何曰主一似持其志闲邪似无暴其
 气闲邪只是要邪气不得入主一则守之于内二者
 不可有偏此内外交相养之道也
卷二 第 9b 页 WYG0720-0045d.png
人心常炯炯在此则四体不待羁束而自入规矩只为
 人心有散缓时故立许多规矩来维持之但常常提
 警教身入规矩内则此心不放逸而炯然在矣心既
 常惺惺又以规矩绳检之此内外交相养之道也
古人瞽史诵诗之类是规戒警诲之意无时不然便被
 他恁地炒自是使人住不著大抵学问须是警省且
 如瑞岩和尚每日间常自问主人翁惺惺否又自荅
 曰惺惺今时学者却不如此
卷二 第 10a 页 WYG0720-0046a.png
学者工夫只在唤醒上或问人放纵时自去收敛便是
 唤醒否曰放纵只为昏昧之故能唤醒则自不昏昧
 不昏昧则自不放纵矣
心只是一个心非是以一个心治一个心所谓存所谓
 收只是唤醒
人惟有一心是主要常常唤醒
学者常用提省此心使如日之升则群邪自息他本是
 光明广大自家只著些子力去提省照管他便了不
卷二 第 10b 页 WYG0720-0046b.png
 吃苦著力著力则反不是
今说求放心说来说去却似释老说入定一般但彼到
 此便死了吾辈却安得此心主宰得定方赖此做事
 业所以不同也如中庸说天命之谓性即此心也率
 性之谓道亦此心也脩道之谓教亦此心也以至于
 致中和赞化育亦只此心也致知即心知也格物即
 心格也克己即心克也非礼勿视听言动勿与不勿
 只争豪发地尔所以明道说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
卷二 第 11a 页 WYG0720-0046c.png
 人将已放之心收拾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今且须
 就心上做得主定方验得圣贤之言有归著自然有
 契如中庸所谓尊德性致广大极高明盖此心本自
 如此广大但为物欲隔塞故其广大有亏本自高明
 但为物欲系累故于高明有蔽若能常自省察警觉
 则高明广大者常自若非有所增损之也其道问学
 尽精微道中庸等工夫皆自此做尽有商量也若此
 心上工夫则不待商量赌当即今见得如此则更无
卷二 第 11b 页 WYG0720-0046d.png
 閒时行时坐时读书时应事接物时时有著力处大
 抵只要见得收之甚易而不难也
问存心曰非是别将事物存心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
 与人忠便是存心之法如说话觉得不是便莫说做
 事觉得不是便莫做亦是存心之法
问力甚不多但只要常知提醒尔醒则自然光明不假
 把捉今言操之则存又岂在用把捉亦只是说欲常
 常醒觉莫令放失便是此事用力极不多只是些子
卷二 第 12a 页 WYG0720-0047a.png
 力尔然功成后却应事接物观书察理事事赖他如
 推车子初推却用些力车既行后自家却赖他以行
子升问遇事心不存之病曰只随处警省收其放心收
 放只在自家俄顷瞬息间耳
学者须常收敛不可恁地放荡只看外面如此便见里
 面意思才高须著实用功少间许多才都为我使都
 济事若不细心用功收敛则其才愈高而其为害愈
 大
卷二 第 12b 页 WYG0720-0047b.png
大抵是且收敛得身心在这里便已有八九分了却看
 道理有窒碍处却于这处理会为学且要专一理会
 这一件便只且理会这一件若行时心便只在行上
 坐时心便只在坐上
问主一无适只是莫走作且如读书时只读书著衣时
 只著衣理会一事时只理会一事了此一件又做一
 件此主一无适之义蜚卿曰某做事时多不能主一
 曰只是心不定人亦须是定其心曰非不欲主一然
卷二 第 13a 页 WYG0720-0047c.png
 竟不能曰这个须是习程子也教人习曰莫是气质
 薄不曰然亦须涵养本原则自然别
伊川云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又曰人心常要活则
 周流无穷而不滞于一隅或者疑主一则滞滞则不
 能周流无穷矣道夫窃谓主一则此心便存心存则
 物来顺应何有乎滞曰固是然所谓主一者何尝滞
 于一事不主一则方理会此事而心留于彼这却是
 滞于一隅又问以大纲言之有一人焉方应此事未
卷二 第 13b 页 WYG0720-0047d.png
 毕而复有一事至则当何如曰也须是做一件了又
 理会一件亦无杂然而应之理但甚不得已则权其
 轻重可也(以上语类/五十五条)
问诲谕工夫且要得见一个大头脑便于操舍间有用
 力处如实有一物把住放行在我手里不是漫说收
 其放心某盖尝深体之此个大头脑本非外面物事
 是我元初本有底其曰人生而静其曰喜怒哀乐之
 未发其曰寂然不动人汨汨地过了日月不曾存息
卷二 第 14a 页 WYG0720-0048a.png
 不曾实见此体段如何会有用力处程子谓这个义
 理仁者又看做仁了智者又看做智了百姓日用而
 不知此所以君子之道鲜此个亦不少亦不剩只是
 人看他不见不大段信得此话及其言于勿忘勿助
 长间认取者认乎此也认得此则一动一静皆不昧
 矣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之著也操存久则发见
 多忿懥忧患好乐恐惧不得其正也放舍甚则日滋
 长记得南轩先生谓验厥操舍乃知出入乃是见得
卷二 第 14b 页 WYG0720-0048b.png
 主脑于操舍间有用力处之实话盖苟知主脑不放
 下虽是未能常常操存然语默应酬间历历能自省
 验虽非实有一物在我手里然可欲者是我底物不
 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虽谓之实有
 一物在我手里亦可也若是谩说既无归宿亦无依
 据纵使强把捉得住亦止是袭取夫岂是我元有底
 耶曰此段大槩甚正当亲切(操存久则发见多放舍/甚则日滋长此二句甚)
 (好○荅/吕子约)
卷二 第 15a 页 WYG0720-0048c.png
来书云今日反复诸书以收心至涵养工夫日有所夺
 未见其效此又殊不可晓夫读书固收心之一助然
 今只读书时收得心而不读书时便为事所夺则是
 心之存也常少而其放也常多矣且胡为而不移此
 读书工夫向不读书处用力使动静两得而此心无
 时不存乎然所谓涵养工夫亦非是闭眉合眼如土
 偶人然后谓之涵养也只要应事接物处之不失此
 心各得其理而已(荅陈/肤仲)
卷二 第 15b 页 WYG0720-0048d.png
夫谓未发之前不可着力者本谓不可于此探讨寻求
 也则固无害于涵养之说谓当涵养者本谓无事之
 时常有存主也则固无害于平日涵养之说(荅胡/季随)
持守之要大抵只是要得此心常自整顿惺惺了了即
 未发时不昏昧已发时不放纵耳(荅项/平父)
所谕涵养本原之功诚易间断然才觉得间断便是相
 续处只要常自提撕分寸积累将去久之自然接续
 打成一片耳(荅方/宾王)
卷二 第 16a 页 WYG0720-0049a.png
问学者于己发处用功此却不枉费心力曰程子言存
 养于未发之前则可求中于未发之前则不可然则
 未发之前固有平日存养之功矣不必须待已发然
 后用功也(荅或/人)
学者讲论思索以求事物义理圣贤指意则当极其博
 若论操存舍亡之间则只此豪釐之间便是天理人
 欲死生存亡之分至简至约无许多比并较量思前
 算后也(荅或/人)
卷二 第 16b 页 WYG0720-0049b.png
二者诚不可偏废然圣门之教详于持养而略于体察
 孟子指齐王爱牛之心乃是因其所明而导之非以
 为必如此然后可以求仁也夫必欲因苗裔而识本
 根孰若培其本根而听其枝叶之自茂耶(胡子知/言疑义)
问孝述觉得閒尝心存时神气清爽是时视必明听必
 聪言则有伦动则有序有思虑则必专一若身无所
 事则一身之内如鼻息出入之粗细缓急血脉流行
 间或凝滞者而有纤微疾痒之处无不分明觉得当
卷二 第 17a 页 WYG0720-0049c.png
 时别是一般精神如醉醒寐觉不知可以言存心否
 曰理固如此然亦不可如此屑屑计功效也(荅李/孝述)
问孝述自觉心放时精神出外更不自知如梦然才知
 得放时即是心便不放了如知得梦时即是梦觉孔
 子言我欲仁便是仁至似亦此意故日用间觉得直
 须谨操持勤检点盖操持容有懈时若不测地猛省
 起来则其懈时之放自不得远去且不得久去如此
 维系之久恐此心只得住里面如欲睡底人须自家
卷二 第 17b 页 WYG0720-0049d.png
 打起精神不可放倒间或精神倦时不觉坐睡又自
 家摆洒起来不容睡著每每如此自是睡不得愚见
 如此不知是否曰是是但说太多了(荅李/孝述)
欲应事先须穷理而欲穷理又须养得心地本原虚静
 明彻方能察见几微剖析烦乱而无所差错若只如
 此终日驰骛何缘见得事理分明程夫子所谓学莫
 先于致知又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正为此也濂溪
 诸书亦多是发此意(荅彭/子寿)
卷二 第 18a 页 WYG0720-0050a.png
心体通有无该动静故工夫亦通有无该动静方无透
 漏若必待其发而后察察而后存则工夫之所不至
 多矣惟涵养于未发之前则其发处自然中节者多
 不中节者少体察之际亦甚明审易为著力与异时
 无本可据之说大不同矣(荅林择之○以/上文集十二条)
圣人相传只是一个字尧曰钦明舜曰温恭圣敬日跻
 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以下论/持敬)
尧是初头出治第一个圣人尚书尧典是第一篇典籍
卷二 第 18b 页 WYG0720-0050b.png
 说尧之德都未下别字钦是第一个字如今看圣贤
 千言万语大事小事莫不本于敬收拾得自家精神
 在此方看得道理尽看道理不尽只是不曾专一或
 云主一之谓敬敬莫只是主一曰主一又是敬字注
 解要之事无小无大常令自家精神思虑尽在此遇
 事时如此无事时也如此
圣贤言语大约似乎不同然未始不贯只如夫子言非
 礼勿视听言动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言忠
卷二 第 19a 页 WYG0720-0050c.png
 信行笃敬这是一副当说话到孟子又却说求放心
 存心养性大学则又有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至
 程先生又专一发明一个敬字若只恁看似乎参错
 不齐千头万绪其实只一理道夫曰汎汎于文字间
 祗觉得异实下功则贯通之理始见曰然只是就一
 处下工夫则馀者皆兼摄在里圣贤之道如一室然
 虽门户不同自一处行来便入得但恐不下工夫耳
因叹敬字工夫之妙圣学之所以成始成终者皆由此
卷二 第 19b 页 WYG0720-0050d.png
 故曰修己以敬下面安人安百姓皆由于此只缘子
 路问不置故圣人复以此荅之要之只是个修己以
 敬则其事皆了或曰自秦汉以来诸儒皆不识这敬
 字直至程子方说得亲切学者知所用力曰程子说
 得如此亲切了近世程沙随犹非之以为圣贤无单
 独说敬字时只是敬亲敬君敬长方著个敬字全不
 成说话圣人说修己以敬曰敬而无失曰圣敬日跻
 何尝不单独说来若说有君有亲有长时用敬则无
卷二 第 20a 页 WYG0720-0051a.png
 君亲无长之时将不敬乎都不思量只是信口胡说
问二程专教人持敬持敬在主一浩熟思之若能每事
 加敬则起居语默在规矩之内久久精熟有从心所
 欲不踰矩之理颜子请事四者亦只是持敬否曰学
 莫要于持敬故伊川谓敬则无已可克省多少事然
 此事甚大亦甚难须是造次颠沛必于是不可须臾
 间断如此方有功所谓敏则有功若还今日作明日
 辍放下了又拾起几时得见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卷二 第 20b 页 WYG0720-0051b.png
 下都少个敬不得如汤之圣敬日跻文王小心翼翼
 之类皆是只是他便与敬为一自家须用持著稍缓
 则忘了所以常要惺惺地久之成熟可知道从心所
 欲不踰矩颜子止是持敬
因说敬曰圣人言语当初未曾关聚如说出门如见大
 宾使民如承大祭等类皆是敬之目到程子始关聚
 说出一个敬来教人然敬有甚物只是畏字相似不
 是块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
卷二 第 21a 页 WYG0720-0051c.png
 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
为学有大要若论看文字则逐句看将去若论为学则
 自有个大要所以程子推出一个敬字与学者说要
 且将个敬字收敛个身心放在模匣子里面不走作
 了然后逐事逐物看道理尝爱古人说得学有缉熙
 于光明此句最好盖心地本自光明只被利欲昏了
 今所以为学者要令其光明处转光明所以下缉熙
 字(缉如缉麻之缉连缉不/已之意熙则训明字)心地光明则此事有此理
卷二 第 21b 页 WYG0720-0051d.png
 此物有此理自然见得且如人心何尝不光明见他
 人做得是便道是做得不是便知不是何尝不光明
 然只是才明便昏了又有一种人自谓光明而事事
 物物元不曾照见似此光明亦不济得事今释氏自
 谓光明然父子则不知其所谓亲君臣则不知其所
 谓义说他光明则是乱道
周先生只说一者无欲也然这话头高卒急难凑泊寻
 常人如何便得无欲故伊川只说个敬字教人只就
卷二 第 22a 页 WYG0720-0052a.png
 这敬字上挨去庶几执捉得定有个下手处纵不得
 亦不至失要之皆只要人于此心上见得分明自然
 有得尔然今之言敬者乃皆装点外事不知直截于
 心上求功遂觉累坠不快活不若眼下于求放心处
 有功则尤省力也但此事甚易只如此提醒莫令昏
 昧一二日便可见效且易而省力只在念不念之间
 耳何难而不为
敬字前辈都轻说过了惟程子看得重人只是要求放
卷二 第 22b 页 WYG0720-0052b.png
 心何者为心只是个敬人才敬时这心便在身上了
人之为学千头万绪岂可无本领此程先生所以有持
 敬之语只是提撕此心教他光明则于事无不见久
 之自然刚健有力
而今只是理会个敬一日则有一日之效一月则有一
 月之效因问或问中程子谢尹所说敬处曰譬如此
 屋四方皆入得若从一方入到这里则那三方入处
 都在这里了
卷二 第 23a 页 WYG0720-0052c.png
程先生所以有功于后学者最是敬之一字有力人之
 心性敬则常存不敬则不存如释老等人却是能持
 敬但是他只知得那上面一截事却没下面一截事
 觉而今恁地做工夫却是有下面一截又怕没那上
 面一截那上面一截却是个根本底
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
仲思问敬者德之聚曰敬则德聚不敬则都散了
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
卷二 第 23b 页 WYG0720-0052d.png
人能存得敬则吾心湛然天理灿然无一分著力处亦
 无一分不著力处
敬非是块然兀坐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而后
 谓之敬只是有所畏谨不敢放纵如此则身心收敛
 如有所畏常常如此气象自别存得此心乃可以为
 学
持敬之说不必多言但熟味整齐严肃严威俨恪动容
 貌整思虑正衣冠尊瞻视此等数语而实加功焉则
卷二 第 24a 页 WYG0720-0053a.png
 所谓直内所谓主一自然不费安排而身心肃然表
 里如一矣
或问主敬只存之于心少宽四体亦无害否曰心无不
 敬则四体自然收敛不待十分著意安排而四体自
 然舒适著意安排则难久而生病矣
今所谓持敬不是将个敬字做个好物事样塞放怀里
 只要胸中常有此意而无其名耳
或问持敬患不能久当如何下工夫曰某旧时亦曾如
卷二 第 24b 页 WYG0720-0053b.png
 此思量要得一个直截道理元来都无他法只是习
 得熟熟则自久
敬且定下如东西南北各有去处此为根本然后可明
 若与万物并流则如眯目播糠上下四方易位矣如
 伊川说聪明睿知皆由是出方曰敬中有诚立明通
 道理曰然
或问一向把捉待放下便觉恁衰飒不知当如何曰这
 个也不须只管恁地把捉若要去把捉又添一个要
卷二 第 25a 页 WYG0720-0053c.png
 把捉底心是生许多事公若知得放下不好便提掇
 起来便是敬曰静坐久之一念不免发动当如何曰
 也须看一念是要做甚么事若是好事合当做底事
 须去干了或此事思量未透须著思量教了若是不
 好底事便不要做自家才觉得如此这敬便在这里
敬莫把做一件事看只是收拾自家精神专一在此今
 看来诸公所以不进缘是但知说道格物却于自家
 根骨上煞欠阙精神意思都恁地不专一所以工夫
卷二 第 25b 页 WYG0720-0053d.png
 都恁地不精锐未说到有甚底事分自家志虑只是
 观山玩水也煞引出了心那得似教他常在里面好
 如世上一等閒物事一切都绝意虽似不近人情要
 之如此方好
或问先生说敬处举伊川主一与整齐严肃之说与谢
 氏常惺惺之说就其中看谢氏尤切当曰如某所见
 伊川说得切当且如整齐严肃此心便存便能惺惺
 若无整齐严肃却要惺惺恐无捉摸不能常惺惺矣
卷二 第 26a 页 WYG0720-0054a.png
光祖问主一无适与整齐严肃不同否曰如何有两样
 只是个敬极而至于尧舜也只常常是个敬若语言
 不同自是那时就那事说自应如此且如大学论语
 孟子中庸都说敬诗也书也礼也亦都说敬各就那
 事上说得改头换面要之只是个敬
或问谢氏常惺惺之说佛氏亦有此语曰其唤醒此心
 则同而其为道则异吾儒唤醒此心欲他照管许多
 道理佛氏则空唤醒在此无所作为其异处在此
卷二 第 26b 页 WYG0720-0054b.png
问和靖说其心收敛不容一物曰这心都不著一物便
 收敛他上文云今人入神祠当那时直是更不著得
 些子事只有个恭敬此最亲切今人若能专一此心
 便收敛𦂳密都无些子空罅若这事思量未了又走
 作那边去心便成两路
敬字不可只把做一个敬字说过须于日用间体认是
 如何此心常卓然公正无有私意便是敬有些子计
 较有些子放慢意思便是不敬故曰敬以直内要得
卷二 第 27a 页 WYG0720-0054c.png
 无些子偏邪又与文振说平日须提掇精神莫令颓
 塌放倒方可看得义理分明看公多恁地困漫漫地
 则不敬莫大乎是
问敬固非中惟敬而无失乃所以为中否曰只是常敬
 便是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也
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敬主于一做这件事更不做
 别事无适是不走作
问苏季明问静坐时乃说未发之前伊川以祭祀前旒
卷二 第 27b 页 WYG0720-0054d.png
 黈纩荅之据祭祀时恭敬之心向于神明此是已略
 发还只是未发曰只是如此恭敬未有喜怒哀乐亦
 未有思唤做已发不得然前旒黈纩非谓全不见闻
 若全不见闻则荐奠有时而不知拜伏有时而不能
 起也(以上语类/三十二条)
近来觉得敬之一字真圣学始终之要向来之论谓必
 先致其知然后有以用力于此疑若未安盖古人由
 小学而进于大学其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持守坚
卷二 第 28a 页 WYG0720-0055a.png
 定涵养纯熟固已久矣是以大学之序特因小学已
 成之功而以格物致知为始今人未尝一日从事于
 小学而曰必先致其知然后敬有所施则未知其以
 何为主而格物以致其知也故程子曰入道莫如敬
 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又论敬云但存此久之则
 天理自明推而上之凡古昔圣贤之言亦莫不如此
 者试考其言而以身验之则彼此之得失见矣(荅胡/广仲)
谓能持敬则欲自寡此语甚当但纸尾之意以为须先
卷二 第 28b 页 WYG0720-0055b.png
 有所见方有下手用心处则又未然夫持敬用功处
 伊川言之详矣只云但庄整齐肃则心便一一则自
 无非僻之干又云但动容貌整思虑则自然生敬只
 此便是下手用功处不待先有所见而后能也须是
 如此方能穷理而有所见惟其有所见则可欲之几
 瞭然在目自然乐于从事欲罢不能而其敬日跻矣
 伊川又言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又言入道莫
 如敬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考之圣贤之言如此类
卷二 第 29a 页 WYG0720-0055c.png
 者亦众是知圣门之学别无要妙彻头彻尾只是个
 敬字而已又承苦于妄念而有意于释氏之学此正
 是元不曾实下持敬工夫之故若能持敬以穷理则
 天理自明人欲自消而彼之邪妄将不攻而自破矣
 (荅程/允夫)
后书所论持守之说有所未喻所较虽不多然此乃实
 下工夫田地不容小有差互尝与季通论之季通以
 为尊兄天资粹美自无纷扰之患故不察夫用力之
卷二 第 29b 页 WYG0720-0055d.png
 难而言之之易如此此语其当然某窃观尊兄平日
 之容貌之间从容和易之意有馀而于庄整齐肃之
 功终若有所不足岂其所存不主于敬是以不免于
 若存若亡而不自觉其舍而失之乎二先生拈出敬
 之一字真圣学之纲领存养之要法一主乎此更无
 内外精粗之间固非谓但制之于外则无事于存也
 所谓既能勿忘勿助则安有不敬者乃似以敬为功
 效之名恐其失之益远矣更请会集二先生言敬处
卷二 第 30a 页 WYG0720-0056a.png
 子细寻绎自当见之(荅何/叔京)
持敬之说前书亦未尽今见嵩卿具道尊意乃得其所
 以差者盖此心操之则存而敬者所以操之之道也
 尊兄乃于觉而操之之际操其觉者便以为存而于
 操之之道不复致力此所以不惟立说之偏而于日
 用工夫亦有所间断而不周也愚意窃谓正当就此
 觉处敬以操之使之常存而常觉是乃乾坤易简交
 相为用之妙若便以觉为存而不加持敬之功则恐
卷二 第 30b 页 WYG0720-0056b.png
 一日之间存者无几何而不存者什八九矣(荅何/叔京)
示谕根本之说敢不承命但根本枝叶本是一贯身心
 内外元无间隔今日专存诸内而略夫外则是自为
 间隔而此心流行之全体常得其半而失其半也曷
 若动静语默由中及外无一事之不敬使心之全体
 流行周浃而无一物之不遍无一息之不存哉观二
 先生之论心术不曰存心而曰主敬其论主敬不曰
 虚静渊默而必谨之于衣冠容貌之间其亦可谓言
卷二 第 31a 页 WYG0720-0056c.png
 近而指远矣今乃曰不教人从根本上做起而便语
 以敬往往一向外驰无可据守则不察乎此之过也
 夫天下岂有一向外驰无所据守之敬哉必如所论
 则所以存大根本者不免著意安排揠苗助长之患
 否则虽曰存之亦且若存若亡莫知其乡而不自觉
 矣(荅何/叔京)
比因朋友讲论深究近世学者之病只是合下欠却持
 敬工夫所以事事灭裂其言敬者又只说能存此心
卷二 第 31b 页 WYG0720-0056d.png
 自然中理至于容貌辞气往往全不加功设使真能
 如此存得亦与释老何异(上蔡说便/有此病了)又况心虑荒忽
 未必真能存得耶程子言敬必以整齐严肃正衣冠
 尊瞻视为先又言未有箕踞而心不慢者如此乃是
 至论而先圣说克己复礼寻常讲说于礼字每不快
 意必训作理字然后已今乃知其精微缜密非常情
 所及耳(荅林/择之)
二先生所论敬字须该贯动静看方得夫方其无事而
卷二 第 32a 页 WYG0720-0057a.png
 存主不懈者固敬也及其应物而酬酢不乱者亦敬
 也故曰毋不敬俨若思又曰事思敬执事敬岂必以
 摄心坐禅而谓之敬哉(荅廖/子晦)
来谕谓敬之为言所以名持存之理者于鄙意似未安
 盖人心至灵主宰万变而非物所能宰故才有执持
 之意即是此心先自动了此程夫子所以每言坐忘
 即是坐驰又因默数仓柱发明其说而其指示学者
 操存之道则必曰敬以直内而又有以敬直内便不
卷二 第 32b 页 WYG0720-0057b.png
 直矣之云也盖惟整齐严肃则中有主而心自存非
 是别有以操存乎此而后以敬名其理也(荅潘/叔度)
所谕敬者存在之谓此语固好然乃指敬之成功而言
 若只论敬字下工夫处盖所以持守此心而欲其存
 在之术耳只著一畏字形容亦自见得故和靖尹公
 只以收敛身心言之此理至约(荅潘/叔度)
主一只是专一盖无事则湛然安静而不惊于动有事
 则随事应变而不及乎他是所谓主事者乃所以为
卷二 第 33a 页 WYG0720-0057c.png
 主一者也观程子书中所论敬处类集而考之亦可
 见矣若是有所系恋却是私意虽似专一不舍然既
 有系悬则必有事已过而心未忘身在此而心在彼
 者此其支离畔援与主一无适非但不同直是相反
 今比而论之亦可谓不察矣惟其不察于此是以未
 能专一而已有固必矜持之戒身心彼此实有系恋
 支离之病而反不自知其非(荅吕/子约)
问程子云切要之道无如敬以直内又云有主于内则
卷二 第 33b 页 WYG0720-0057d.png
 虚不知直内还只是虚其内耶曰敬则无委曲故直
 直则无系累故虚不可便以直内为虚其内也(荅林/子玉)
承谕致知力行之意甚善然欲以静敬二字该之则恐
 未然盖圣贤之学彻头彻尾只是一敬字致知者以
 敬而致之也力行者以敬而行之也静之为言则亦
 理明心定自无纷扰之效耳今以静为致知之由敬
 为力行之准则其工夫次序皆不得其当矣中庸所
 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者皆致知之事而必以笃行
卷二 第 34a 页 WYG0720-0058a.png
 终之此可见也苟不从事于学问思辨之间但欲以
 静为主而待理之自明则亦没世穷年而无所复矣
 (荅程/正思)
所谕敬字工夫于应事处用力为难此亦常理但看圣
 贤说行笃敬执事敬则敬字本不为默然无为时设
 须向难处力加持守庶几动静如一耳(荅周/舜弼)
来谕所谓深体大原而涵养之则又不必如此正惟操
 则自存动静始终不越敬之一字而已近方见得伊
卷二 第 34b 页 WYG0720-0058b.png
 洛拈出此字真是圣学真的要妙工夫学者只于此
 处著实用功则不患不至圣贤之域矣(荅董/叔重)
胡季随问学者问某曰遗书曰执事须是敬又不可矜
 持太过窃谓学者之于敬常惧其放倒既未能从容
 到自然处恐宁过于矜持亦不妨也某荅曰顷年刘
 仲本亦曾举此条以为问盖尝荅之曰敬是治病之
 大药矜持是病之旁證药力既到病势既退则旁證
 亦除矣曰敬是病之药矜持是病之旁證此两句文
卷二 第 35a 页 WYG0720-0058c.png
 意龃龉不相照应若以敬喻药则矜持乃是服药过
 剂反生他病之證原其所因盖为将此敬字别作一
 物而又以一心守之故有此病若知敬字只是自心
 自省当体便是则自无病矣(荅胡/季随)
所说持敬工夫恐亦不必如此徒自纷扰反成坐驰但
 只大纲收敛勿令放逸到穷理精后自然思虑不致
 妄动凡所营为无非正理则亦何必兀然静坐然后
 为持敬哉(荅李/守约)
卷二 第 35b 页 WYG0720-0058d.png
问敬斋箴云须臾有閒豪釐有差曰须臾之间以时言
 豪釐之差以事言皆谓失其敬耳非两事也(荅李/守约)
尝谓敬之一字乃圣学始终之要未知者非敬无以知
 己知者非敬无以守若曰先知大体而后敬以守之
 则夫不敬之人其心颠倒缪乱之不暇亦将何以察
 夫大体而知之耶(荅符/舜功)
问某尝学持敬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如此颇觉有
 力只是瞑目静坐时支遣思虑不去或云只瞑目时
卷二 第 36a 页 WYG0720-0059a.png
 已是生妄想之端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只是收
 聚得心未见敬之体曰静坐而不能遣思虑便是静
 坐时不曾敬敬则只是敬更寻甚敬之体似此支离
 病痛愈多更不曾得做工夫只了得安排杜撰也(荅/熊)
 (梦/兆)
问和靖论敬以整齐严肃然专主于内上蔡专于事上
 做工夫故云敬是常惺惺法之类曰谢尹二说难分
 内外皆是自己心地工夫事上岂可不整齐严肃静
卷二 第 36b 页 WYG0720-0059b.png
 处岂可不常惺惺乎(荅郑/子上)
义利之际固当深明而力辨然伊洛发明未接物时主
 敬为善一段工夫更须精进乃佳不尔几无所据以
 审夫义利之分也(荅李/次张)
问敬之一字初看似有两体一是主一无适心体常存
 无所走作之意一是遇事小心谨畏不敢慢易之意
 近看得遇事小心谨畏是心心念念常在这一事上
 无多岐之惑便有心广体胖之气象此非主一无适
卷二 第 37a 页 WYG0720-0059c.png
 而何动而无二三之杂者主此一也静而无邪妄之
 念者亦主此一也主一盖兼动静而言曰谓主一兼
 动静而言是也(荅徐/居甫)
程子曰存养于未发之前则可又曰善观者却于已发
 之际观之何也曰此持敬之功贯通乎动静之际者
 也就程子此章论之方其未发必有事焉是乃所谓
 静中之知觉复之所以见天地之心也及其已发随
 事观省是乃所谓动上求静艮之所以止其所也然
卷二 第 37b 页 WYG0720-0059d.png
 则静中之动非敬其孰能形之动中之静非敬其孰
 能察之故又曰学者莫若先理会敬则自知此矣然
 则学者岂可舍是而他求哉(程子养/观说)
持敬之说甚善但如所谕则须是天资尽高底人不甚
 假修为之力方能如此若颜曾以下尤须就视听言
 动容貌辞气上做工夫盖人心无形出入不定须就
 规矩绳墨上守定便自内外帖然岂曰放僻邪侈于
 内而姑正容谨莭于外乎且放僻邪侈正与庄整齐
卷二 第 38a 页 WYG0720-0060a.png
 肃相反诚能庄整齐肃则放僻邪侈决知其无所容
 矣(既无放僻邪侈然后到得自然/庄整齐肃地位岂容易可及哉)此日用工夫至要
 约处亦不能多谈但请尊兄以一事验之俨然端庄
 执事恭恪时此心如何怠惰颓靡涣然不收时此心
 如何试于此审之则知内外未始相离而所谓庄整
 齐肃者正所以存其心也(荅何/叔京)
以敬为主则内外肃然不忘不助而心自存不知以敬
 为主而欲存心则不免将一个心把捉一个心外面
卷二 第 38b 页 WYG0720-0060b.png
 未有一事时里面已是三头两绪不胜其扰扰矣就
 使实能把捉得住只此已是大病况未必真能把捉
 得住乎儒释之异亦只于此便分了(荅张/敬夫)
身心内外初无间隔所谓心者固主乎内而凡视听言
 动出处语默之见于外者亦即此心之用而未尝离
 也今于其空虚不用之处则操而存之于其并行运
 用之实则弃而不省此于心之全体虽得其半而失
 其半矣然其所得之半又必待有所安排布置然后
卷二 第 39a 页 WYG0720-0060c.png
 能存故存则有揠苗助长之患否则有舍而不芸之
 失是则其所得之半又将不足以自存而失之孰若
 一主于敬而此心卓然内外动静之间无一豪之隙
 一息之停哉(荅杨/子直)
于日用语默动静之间自立规程深务涵养毋急近效
 要以气质变化为功若程夫子所谓敬者亦不过曰
 正衣冠一思虑庄整齐肃不慢不欺而已但实下工
 夫时习不懈自见意味不必悬加揣料著语形容亦
卷二 第 39b 页 WYG0720-0060d.png
 不可近舍显然悔尤豫忧微细差忒也(荅方耕道○/以上文集二)
 (十七/条)
明道教人静坐李先生亦教人静坐盖精神不定则道
 理无凑泊处又云须是静坐方能收敛(以下/论静)
或问疲倦时静坐少顷可否曰也不必要似禅和子样
 去坐禅方为静坐但只令放教意思静便了
心于未遇事时须是静及至临事方用(重道此/二字)便有气
 力如当静时不静思虑散乱及临事时已先倦了伊
卷二 第 40a 页 WYG0720-0061a.png
 川解静专处云不专一则不能直遂閒时须是收敛
 定做得事便有精神
心要精一方静时须湛然在此不得困顿如镜样明遇
 事时方好心要收拾得𦂳如颜子请事斯语便直下
 承当及犯而不校却别
静便定熟便透
静为主动为客静如家舍动如道路
静时不思动动时不思静
卷二 第 40b 页 WYG0720-0061b.png
静中动起念时动中静是物各付物
人身只有个动静静者养动之根动者所以行其静动
 中有静如发而皆中节处便是动中之静
问动静两字人日间静时煞少动时常多曰若圣人动
 时亦未尝不静至众人动时却是胶扰乱了如今人
 欲为一事未尝能专此一事处之从容不乱其思虑
 之发既欲为此又欲为彼此是动时却无那静也
今随事悤悤是以动应动物交物也
卷二 第 41a 页 WYG0720-0061c.png
因看心生道也云不可以湖南之偏而废此意但当于
 安静深固中涵养出来(此以静应动湖/南以动应动)动静相涵
应物物与我心中之理本是一物两无少欠但要我应
 之尔物心共此理定是静应者是动
要得坐忘便是坐驰
与好谐戏者处即自觉言语多为所引也
主静看夜气一章可见
濂溪言主静静字只好作敬字看故又言无欲故静若
卷二 第 41b 页 WYG0720-0061d.png
 以为虚静则恐入释老去
或问近见廖子晦言今年见先生问延平先生静坐之
 说先生颇不以为然不知如何曰这事难说静坐理
 会道理自不妨只是讨要静坐则不可理会得道理
 明透自然是静今人都是讨静坐以省事则不可尝
 见李先生说旧见罗先生说春秋颇觉不甚好不知
 到罗浮静极后又理会得如何(是时罗/已死)某心常疑之
 以今观之是如此盖心下热闹如何看得道理出须
卷二 第 42a 页 WYG0720-0062a.png
 是静方看得出所谓静坐只是打叠得心下无事则
 道理始出道理既出则心下愈明静矣
问程子云须是静中有物始得此莫是先生所谓知觉
 不昧之意否曰此只是言静时那道理自在却不是
 块然如死底物也
静中有物如何曰有闻见之理在即是静中有物问敬
 莫是静否曰敬则自然静不可将静来唤作敬
明道在扶沟时谢游诸公皆在彼问学明道一日曰诸
卷二 第 42b 页 WYG0720-0062b.png
 公在此只是学某说话何不去力行二公云某等无
 可行者明道曰无可行时且去静坐盖静坐时便涵
 养得本原稍定虽是不免逐物及自觉而收敛归来
 也有个著落譬如人出外去才归家时便自有个著
 身处若是不曾存养得个本原茫茫然逐物在外便
 要收敛归来也无个身处也
伊川见人静坐如何便叹其善学曰这却是一个总要
 处
卷二 第 43a 页 WYG0720-0062c.png
或问而今看道理不出只是心不虚静否曰也是不曾
 去看会看底就看处自虚静这个互相发
问璘昨日卧云庵中何所为璘曰归时日已暮不曾观
 书静坐而已先生举横渠六有说言有教动有法昼
 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以为虽静坐亦有所存
 主始得不然兀兀而已
横渠云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此语极好君子终日乾乾不可食息间亦不必终日
卷二 第 43b 页 WYG0720-0062d.png
 读书或静坐存养亦是天地之生物以四时运动春
 生夏长固是不息及至秋冬凋落亦只是藏于其中
 故明年复生若使至秋冬已绝则来春无缘复有生
 意学者常唤令此心不死则日有进
或问不拘静坐与应事皆要专一否曰静坐非是要如
 坐禅入定断绝思虑只收敛此心莫令走作閒思虑
 则此心湛然无事自然专一及其有事则随事而应
 事已则复湛然矣不要因一事而惹出三件两件如
卷二 第 44a 页 WYG0720-0063a.png
 此则杂然无头项何以得他专一只观文王雍雍在
 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便可见敬只是如
 此古人自少小时便做了这工夫故方其洒扫时加
 帚之礼至于学诗学乐舞学弦诵皆要专一且如学
 射时心若不在何以能中学御时心若不在何以使
 得他马书数皆然今既自小不曾做得不奈何须著
 从今做去方得若不做这工夫却要读书看义理恰
 似要立屋无基地且无安顿屋柱处今且说那营营
卷二 第 44b 页 WYG0720-0063b.png
 底心会与道理相入否会与圣贤之心相契否今求
 此心正为要立个基址得此心光明有个存主处然
 后为学便有归著不错若心杂然昏乱自无头当却
 学从那头去又何处是收功处故程先生须令就敬
 字上做工夫正为此也
一之问存养多用静否曰不必然孔子却都就用处教
 人做工夫今虽说主静然亦非弃事物以求静既为
 人自然用事君亲交朋友抚妻子御童仆不成捐弃
卷二 第 45a 页 WYG0720-0063c.png
 了只闭门静坐事物之来且曰候我存养又不可只
 茫茫随他事物中走二者须有个思量倒断始得顷
 之复曰动时静便在这里动时也有静顺理而应则
 虽动亦静也故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事物
 之来若不顺理而应则虽块然不交于物以求静心
 亦不能得静惟动时能顺理则无事时能静静时能
 存则动时得力须是动时也做工夫静时也做工夫
 两莫相靠使工夫无间断始得若无间断静时固静
卷二 第 45b 页 WYG0720-0063d.png
 动时心亦不动动亦静也若无工夫则动时固动静
 时虽欲求静亦不可得而静静亦动也动静如船之
 在水潮至则动潮退则止有事则动无事则静虽然
 动静无端亦无截然为动为静之理如人之气吸则
 静嘘则动又问荅之际荅则动也止则静矣凡事皆
 然且如涵养致知亦何所始但学者须自截从一处
 做去程子为学莫先于致知是知在先又曰未有致
 知而不在敬者则敬也在先从此推去只管恁地(以/上)
卷二 第 46a 页 WYG0720-0064a.png
 (语类二/十七条)
至静之时但有能知能觉者而无所知所觉之事此于
 易卦为纯坤不为无阳之象若论复卦则须以有所
 知觉者当之不得合为一说矣故康节亦云一阳初
 动处万物未生时此至微至妙处须虚心静虑方始
 见得(荅吕/子约)
善守有动静二者相对而言则静者为主而动者为客
 此天地阴阳自然之理不可以寂灭之嫌而废也更
卷二 第 46b 页 WYG0720-0064b.png
 望虚心平气徐以思之久必有合矣若固执旧闻举
 一废百惧非所以进于日新也(荅徐/彦章)
问习静坐以立其本而于思虑应事专一以致其用以
 此为主一之法如何曰明道教人静坐盖为是时诸
 人相从只在学中无甚外事故教之如此今若无事
 固是只得静坐若特地将静坐做一件工夫则却是
 释子坐禅矣但只著一敬字通贯动静则于二者之
 间自无间断处不须如此分别也(荅张/元德)
卷二 第 47a 页 WYG0720-0064c.png
学问临事不得力固是静中欠却工夫然欲舍动求静
 又无此理盖人之身心动静二字循环反复无时不
 然但常存此心勿令忘失则随动随静无处不是用
 力处矣且更著实用功不可只于文字上作活计也
 (荅李/伯丰)
伊川亦有时教人静坐然孔孟以上却无此说要须从
 上推寻见得静坐与观理两不相妨乃为的当尔(荅/潘)
 (谦/之)
卷二 第 47b 页 WYG0720-0064d.png
所论才说存养即是动了此恐未然人之一心本自光
 明不是死物所谓存养非有安排造作只是不动著
 他即此知觉炯然不昧但无喜怒哀乐之偏思虑云
 为之扰耳当此之时何尝不静不可必待冥然都无
 知觉然后谓之静也(荅孙/敬夫)
主敬存养虽说必有事焉然未有思虑作为亦静而已
 所谓静者固非槁木死灰之谓而所谓必有事者亦
 岂求中之谓哉(荅何/叔京)
卷二 第 48a 页 WYG0720-0065a.png
李先生意只是要得学者静中有个主宰存养处然一
 向如此又不得也(荅梁/文叔)
诸说例蒙印可而未发之旨又其枢要既无异论何慰
 如之然比观旧说却觉无甚纲领因复体察得见此
 理须以心为主而论之则性情之德中和之妙皆有
 条而不紊矣然人之一身知觉运用莫非心之所为
 则心者固所以主于身而无动静语默之间者也然
 方其静也事物未至思虑未萌而一性浑然道义全
卷二 第 48b 页 WYG0720-0065b.png
 具其所谓中是乃心之所以为体而寂然不动者也
 及其动也事物交至思虑萌焉则七情迭用各有攸
 主其所谓和是乃心之所以为用感而遂通者也然
 性之静也而不能不动情之动也而必有节焉是则
 心之所以寂然感通周流贯彻而体用未始相离者
 也然人有是心而或不仁则无以著此心之妙人虽
 欲仁而或不敬则无以致求仁之功盖心主乎一身
 而无动静语默之间是以君子之于敬亦无动静语
卷二 第 49a 页 WYG0720-0065c.png
 默而不用其力焉未发之前是敬也固巳主乎存养
 之实已发之际是敬也又常行于省察之间方其存
 也思虑未萌而知觉不昧是则静中之动复之所以
 见天地之心也及其察也事物纷纠而品节不差是
 则动中之静艮之所以不获其身不见其人也有以
 主乎静中之动是以寂而未尝不感有以察乎动中
 之静是以感而未尝不寂寂而常感感而常寂此心
 之所以周流贯彻而无一息之不仁也然则君子之
卷二 第 49b 页 WYG0720-0065d.png
 所以致中和而天地位万物育者在此而已盖主于
 身而无动静语默之间者心也仁则心之道而敬则
 心之贞也此彻上彻下之道圣学之本统明乎此则
 性情之德中和之妙可一言而尽矣某向来之说固
 未及此而来谕曲折虽多所发明然于提纲振领处
 似亦有未尽又如所谓学者先须察识端倪之发然
 后可加存养之功则某于此不能无疑盖发处固当
 察识但人自有未发时此处便合存养岂可必待发
卷二 第 50a 页 WYG0720-0066a.png
 而后察察而后存耶且从初不曾存养便欲随事察
 识窃恐浩浩茫茫无下手处而豪釐之差千里之缪
 将有不可胜言者此程子所以每言孟子才高学之
 无可依据人须是学颜子之学则入圣人为近有用
 力处其微意亦可见矣且如洒扫应对进退此存养
 之事也不知学者将先于此而后察之耶抑将先察
 识而后存养也以此观之则用力之先后判然可观
 矣来教又谓动中静涵所谓复见天地之心亦所未
卷二 第 50b 页 WYG0720-0066b.png
 喻某前以复为静中之动者盖观卦象便自可见而
 伊川先生之意似亦如此来教又谓言静则溺于虚
 无此固所当深虑然此二字如佛者之论则诚有此
 患若以天理观之则动之不能无静犹静之不能无
 动也静之不能无养犹动之不可不察也但见得一
 动一静互为其根敬义夹持不容间断之意则虽下
 静字元非死物至静之中盖有动之端焉是乃所以
 见天地之心者而先王之所以至日闭关盖当此之
卷二 第 51a 页 WYG0720-0066c.png
 时则安静以养乎此尔固非远事绝物闭目兀坐而
 偏于静之谓但未接物时便有敬以主乎其中则事
 至物来善端昭著而所以察之者益精明尔伊川先
 生所谓却于己发之际观之者正谓未发则只有存
 养而已发则方有可观也周子之言主静乃就中正
 仁义而言以正对中则中(中疑当/作正)为重以义配仁则
 仁(仁疑当/作义)为本尔非四者之外别有主静一段事也
 来教又谓某言以静为本不若遂言以敬为本此固
卷二 第 51b 页 WYG0720-0066d.png
 然也然敬字工夫通贯动静而必以静为本故某向
 来辄有是语今者遂易为敬虽若完全然却不见敬
 之所施有先有后则亦未为谛当也至如来教所谓
 要须察夫动以见静之所存静以涵动之所本动静
 相须体用不离而后为无渗漏也此数句卓然意语
 俱到谨以书之座右出入观省然上两句次序似未
 甚安意谓易而置之乃有可行之实不审尊意以为
 如何(荅张钦夫○以/上文集九条)
卷二 第 52a 页 WYG0720-0067a.png
 
 
 
 
 
 
 
 
卷二 第 52b 页 WYG0720-0067b.png
 
 
 
 
 
 
 
御纂朱子全书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