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
卷五十 第 1a 页 WYG0364-060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
         浙江提学佥事谷应泰编
  大礼议
武宗正德十六年夏四月帝即位帝兴献王子宪宗纯
皇帝孙也宪宗生十皇子长孝宗敬皇帝次兴献王弘
治七年甲寅兴献王之国安陆州正德二年秋八月帝
生于兴邸时黄河清庆云见轸翼分已而献王薨帝受
卷五十 第 1b 页 WYG0364-0608b.png
敕嗣理国事至是年十有五矣武宗无子临崩遗诏曰
朕绍承祖宗丕业十有七年有孤先帝付托惟在继统
得人宗社生民有赖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
子厚熜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遵奉祖训兄终
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
臣合谋同辞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时三月丙寅
也翼日丁卯遣司礼监太监韦霦寿宁侯张鹤龄驸马
都尉崔元大学士梁储礼部尚书毛澄赍诏谕金符之
卷五十 第 2a 页 WYG0364-0608c.png
安陆州戊寅霦等至兴邸帝迎诏国门外至承运殿开
读已乃登座受符朝藩卫四月壬午帝辞兴献王园寝
癸未发安陆辞帝母蒋妃呜咽涕泗帝母曰吾儿此行
荷负重任毋轻言帝曰谨受教比发安陆帝以藩卫官
校不𨽻有司恐为沿途扰特命从官骆安等严敕之所
过辞谢诸王供馈屏绝有司珍献禁行殿毋过奢丁卯
礼部员外郎杨应魁上礼仪状请由东安门入居文华
殿翼日百官三上笺劝进俟令旨俞允择日即位大学
卷五十 第 2b 页 WYG0364-0608d.png
士杨廷和命仪部郎中余才所拟也壬寅车驾至良乡
帝览礼部状谓长史袁宗皋曰遗诏以吾嗣皇帝位此
状云何癸卯至京师止城外廷和固请如礼部所具状
帝不许乃御行殿受笺由大明门入日中即位以明年
为嘉靖元年凡正德间冒滥军功将校夤缘监织𣙜税
诸弊政尽行釐革赦死杂犯以下末减有差丙午遣官
往迎帝母兴献妃 戊申命礼官集议崇祀兴献王典
礼礼部尚书毛澄请于大学士杨廷和廷和出汉定陶
卷五十 第 3a 页 WYG0364-0609a.png
王宋濮王事授之曰此篇为据异议者即奸谀当诛时
有待对公车举人张璁者为礼部侍郎王瓒同乡士诣
瓒言帝入继大统非为人后与汉哀宋英不类瓒然之
宣言于众廷和谓瓒独持异议令言官列瓒他失出为
南京礼部侍郎而以侍读学士汪俊代之尚书毛澄会
公卿台谏等官六十馀人上议汉成帝立定陶王为嗣
而以楚王孙后定陶承其王祀师丹以为得礼今上入
继大统宜以益王子崇仁主后兴国其崇号则袭宋英
卷五十 第 3b 页 WYG0364-0609b.png
故事以孝宗为考兴献王及妃为皇叔父母祭告上笺
称侄署名而令崇仁主考兴献王叔益王帝览曰父母
可移易乎其再议于是廷和及蒋冕毛纪等复上言程
颐濮议最得礼义之正皇上采而行之可为万世法兴
献祀事今虽以崇仁主异日仍以皇次子后兴国而改
崇仁为亲藩天理人情庶两无失尚书澄侍郎浚等六
十馀人亦复上议如廷和言帝不听仍命博考典礼以
求至当已而廷和复上言舜不追崇瞽瞍汉世祖不追
卷五十 第 4a 页 WYG0364-0609c.png
崇南顿君皇上取法二君斯圣德无累澄等七十馀人
又上议武宗皇帝以神器授之陛下有父道焉特以昭
穆既同不可为世孝庙而上称祖曾高以次加称岂容
异议兴献王虽有罔极恩断不可以称孝庙者称之也
因录魏明帝诏文以上留中不报御史周宣进士屈儒
侯廷训亦各奏议如礼官指帝终不从六月敕修武宗
实录仍命礼官集议追崇大礼 七月观政进士张璁
上大礼疏曰朝议谓皇上入嗣大宗宜称孝宗皇帝为
卷五十 第 4b 页 WYG0364-0609d.png
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王妃为皇叔母者不过拘
执汉定陶王宋濮王故事耳夫汉哀宋英皆预立为皇
嗣而养之于宫中是明为人后者也故师丹司马光之
论施于彼一时犹可今武宗皇帝已嗣孝宗十有六年
比于崩殂而廷臣遵祖训奉遗诏迎取皇上入继大统
遗诏直曰兴献王长子伦序当立初未尝明著为孝宗
后比之预立为嗣养之宫中者较然不同夫兴献王往
矣称之以皇叔父鬼神固不能无疑也今圣母之迎也
卷五十 第 5a 页 WYG0364-0610a.png
称皇叔母则当以君臣礼见恐子无臣母之义礼长子
不得为人后况兴献王惟生皇上一人利天下而为人
后恐子无自绝父母之义故皇上为继统武宗而得尊
崇其亲则可谓嗣孝宗以自绝其亲则不可或以大统
不可绝为说者则将继孝宗乎继武宗乎夫统与嗣不
同非必父死子立也汉文帝承惠帝之后则弟继宣帝
承昭帝之后则以兄孙继若必强夺此父子之亲建彼
父子之号然后谓之继统则古当有称高伯祖皇伯考
卷五十 第 5b 页 WYG0364-0610b.png
者皆不得谓之统矣臣窃谓今日之礼宜别为兴献王
立庙京师使得隆尊亲之孝且使母以子贵尊与父同
则兴献王不失其为父圣母不失其为母矣疏入上遣
司礼监官送至内阁谕曰此议实遵祖训据古礼尔曹
何得误朕杨廷和曰书生焉知国体复持入上熟览之
喜曰此论一出吾父子必终可完也是日帝御文华召
廷和冕纪入谕曰至亲莫若父母因授以手敕曰卿等
所言俱有见第朕罔极之恩无由报耳今尊父为兴献
卷五十 第 6a 页 WYG0364-0610c.png
皇帝母兴献皇后祖母为康寿皇太后廷和退而上言
曰皇上圣孝出于天性臣等虽愚夫岂不知礼谓所后
者为父母而以其所生者为伯叔父母盖不惟降其服
而又异其名也臣等不敢阿谀顺旨仍封还手敕于是
给事中朱鸣阳史于光等御史王溱卢琼等复奏兴献
王尊号未蒙圣裁大小之臣皆疑陛下垂省张璁之说
耳陛下以兴献王长子不得已入承大统难拘长子不
得为人后之说璁乃谓统嗣不同岂得谓会通之宜乎
卷五十 第 6b 页 WYG0364-0610d.png
又欲别庙兴献王于京师此大不可昔鲁桓僖宫灾孔
子在陈闻火曰其桓僖乎以非正也如庙兴献王于京
师在今日则有朱熹两庙争较之嫌在他日则有鲁僖
跻闵之失乞将张璁斥罚奏入俱命礼部议八月尚书
毛澄等仍议给事中朱鸣阳御史王溱等皆欲皇上早
从原议盖有见于天理人情之公断不容以私意为初
政累也御史卢琼给事中史于光历数张璁建议之偏
若与仇者岂得已哉诚惧其上摇圣志下起群疑宜将
卷五十 第 7a 页 WYG0364-0611a.png
张璁戒谕不听 九月兴献王妃至通州先是礼部具
议圣母至京宜由东安门入帝不从再议由大明左门
入复不从帝断议由中门入谒见太庙朝议哗然以妇
人无谒庙礼太庙非妇人宜入张璁曰虽天子必有母
也焉可由旁门入乎古者妇三日庙见孰谓无谒庙礼
乎九庙之礼后与焉孰谓太庙非宜入乎上又命驾仪
奉迎圣母礼部请用王妃仪仗迓之帝不从命锦衣卫
以母后驾仪往又命所司制太后法服以待至是圣母
卷五十 第 7b 页 WYG0364-0611b.png
至通州闻朝廷欲考孝宗恚曰安得以我子为人之子
谓从官曰尔曹已极宠荣献王尊称胡犹未定因留通
州不入帝闻之涕泗不止启慈圣皇太后愿避位奉母
归群臣惶惧 冬十月上谕内阁杨廷和蒋冕毛纪曰
朕受祖宗鸿业为天下君长父兴献王独生朕一人既
不得承绪又不得徽称朕于罔极之恩何由得安始终
劳卿等委曲折中俾朕得申孝情廷和上言圣谕令臣等
委曲折衷以申孝情切念大礼关系万世纲常四方观
卷五十 第 8a 页 WYG0364-0611c.png
听议之不可不详必上顺天理下合人情祖宗列圣之
心安则皇上之心始安矣张璁乃复为或问一帙辨析
统嗣之异及尊崇墓庙之说甚悉吏部主事彭泽录遗
内阁及礼官劝改前议不从璁乃赍至左顺门上之廷
和令修撰杨维璁等阻之不得帝览之留中不下廷和
见势不得已乃草敕下礼部曰圣母慈寿皇太后懿旨
以朕缵承大统本生父兴献王宜称兴献帝母宜称兴
献后宪庙贵妃邵氏称皇太后仰承慈命不敢固违帝
卷五十 第 8b 页 WYG0364-0611d.png
从之廷和意假母后示非廷议意也 壬午兴献后至
自通州由大明中门入帝迎于阙内朝议不谒太庙生
见奉先奉慈二殿而已 兵部主事霍韬见张璁言欲
用亦上言礼官持议非是时同知马时中国子监诸生
何渊巡检房浚各上言如璁议帝益为之心动矣 甲
午杨廷和以追崇礼成拟上慈寿皇后及武宗皇后尊
号帝因遣司礼监谕廷和曰邵太后兴献帝后亦各拟
上尊号廷和等上言不可宜俟明年大婚礼成庆宫闱
卷五十 第 9a 页 WYG0364-0612a.png
正位上尊号巡抚云南都御史何孟春上言以为兴献
王不宜称考廷和览疏乃擢孟春吏部侍郎给事中熊
浃上言皇上贵为天子圣父圣母以诸王礼处之安乎
臣以为当称帝后而祀兴献于别庙则大统之议所生
之恩兼尽矣乃出为按察司佥事浃大学士费宏乡人
也宏虑廷和疑已故出之 十二月除张璁南京刑部
主事先是帝下大礼或问于礼部时杨一清家居遗书
吏部尚书乔宇曰张生此论圣人不易恐终当从之宇
卷五十 第 9b 页 WYG0364-0612b.png
不听至是廷和衔璁授意吏部除为南京主事尚书石
瑶语璁曰慎之大礼说终当行也廷和寄语曰子不应
南官第静处之勿复为大礼说难我耳璁怏怏而去
都御史林俊致仕家居廷和寓书于俊以定国是俊上
疏曰孔子谓观过知仁陛下大礼未协过于孝故耳司
马光有言秦汉而下入继或尊崇其所生皆取讥当时
贻笑后世陛下纯德何忍袭之疏入留中廷和遂奏起
林俊为工部尚书俊力辞不听庚寅帝下御札谕加兴
卷五十 第 10a 页 WYG0364-0612c.png
献帝后以皇字廷和等上言汉宣帝继孝昭后追谥史
皇孙王夫人曰悼考悼后而已光武上继元帝钜鹿南
顿君以上立庙章陵而已皆未尝追尊今日兴献帝后
之加较之前代尊称已极若加皇字与慈寿孝庙并是
忘所后而重本生任私恩而弃大义臣等不得辞其责
愿罢归吏部尚书乔宇等奏曰皇者正统大义若加皇
字于本生之亲则与正统溷而无别揆之天理则不合
验之人心则不安非所以重宗庙正名分也上曰慈寿
卷五十 第 10b 页 WYG0364-0612d.png
皇太后懿旨有谕今皇帝婚礼将行其兴献帝宜加与
皇号母兴献皇太后朕不敢辞尔群臣其承后命廷和
等见不可争乃俱求罢归不报礼部尚书毛澄侍郎贾
咏汪俊等上言若帝后之上有加则正统之亲无别恐
不可以告郊庙而布天下内阁大臣直言规谏宜赐谕
旨帝不听仍曰宜遵懿旨称兴献皇帝兴献皇太后于
是给事中朱鸣阳等御史程昌等编修陈沂等百馀人
各上言加称非是因请斥璁不听
卷五十 第 11a 页 WYG0364-0613a.png
世宗嘉靖元年春正月郊祀甫毕清宁宫小房灾杨廷
和蒋冕毛纪费宏上言火起风烈此殆天意况迫清宁
后殿岂兴献帝后之加称祖宗神灵容有未悦乎给事
中邓继曾上言五行火主礼今日之礼名紊言逆阴极
变灾臣虽愚知为废礼之应主事高尚贤郑佐相继上
言郁攸之灾不于他宫而于清宁之后不在他日而在
郊祀之馀变岂虚生灾有由召帝览之心动乃从廷和
等议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
卷五十 第 11b 页 WYG0364-0613b.png
本生父母而皇字不复加矣 巡抚湖广都御史席书
具疏曰迩者廷议大臣比之宋事窃谓英宗入嗣在衮
衣临御之日皇上入继当宫车晏驾之后比而同之似
或未安故皇上嗣缵大业非继孝宗之统继武宗之统
也非继武宗之统继祖宗之统也以皇上承继武宗仍
为兴献王子别立庙祀张璁霍韬之议未为迂也礼本
人情皇上尊为天子慈圣将临设无尊称于情难已故
追所生曰帝后上慰慈闱今踰年改元尊号未上明诏
卷五十 第 12a 页 WYG0364-0613c.png
未颁毋乃拟议之未定乎臣愚谓宜定号皇考兴献帝
别立庙于大内每时祭太庙毕仍祭以天子之礼盖别
以庙祀则大统正而昭穆不紊隆以殊称则至爱笃而
本支不沦尊尊亲亲并行不悖至于慈圣应称曰皇母
某后不可以兴献字加之吏部员外郎方献夫亦具疏
曰陛下之继二宗当继统而不继嗣兴献之异群庙在
称帝而不称宗继统者天下之公三王之道也继嗣者
一人之私后世之事也兴献之得称帝者以陛下为天
卷五十 第 12b 页 WYG0364-0613d.png
子也不得称宗者以实未尝在位也请宣示朝臣改议
布告天下称孝宗曰皇伯称兴献帝曰皇考别立庙祀
之夫然后合于人情当乎名实二疏俱中沮不果上
三月上孝宗太后尊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武宗皇后
曰庄肃皇后圣祖母邵氏曰寿安皇太后本生父曰兴
献帝母曰兴国太后先是司礼监传谕兴献帝册文朕
宜称子廷和等上言不可复传谕宜称孝子廷和等言
册文称长子本生文情自明请勉行正礼从之遣官诣
卷五十 第 13a 页 WYG0364-0614a.png
安陆上兴献帝尊号命司礼太监温祥督礼仪成国公
朱辅上册宝礼部侍郎贾咏题神主咏遵廷和指题其
主曰兴献帝神主不称考及叔亦不叙子名 冬十一
月寿安皇太后崩杨廷和定为哭临一日丧服十三日
而除文移两京不以诏天下礼官请素服御西角门帝
曰朕哀慕方切岂忍遽从所请十二月上寿安皇太后
尊谥孝惠皇太后群臣奏寿安皇太后服制已满宜渐
从吉典御奉天门视事久之乃允仍命不鸣钟鼓不鸣
卷五十 第 13b 页 WYG0364-0614b.png

二年春二月太常卿汪举上言安陆庙宜用十二笾豆
如太庙仪从之礼部请置奉祀官又言乐舞末敢轻议
帝命杨廷和集议之礼部侍郎贾咏会公侯九卿等上
言正统本生义宜有间八佾既用于太庙安陆乐舞似
当少杀以避二统之嫌帝曰仍用八佾于是何孟春及
给事中张翀黄臣刘最御史唐侨仪秦武等南京给事
中郑庆云各上言力争不报 冬十一月奉孝惠皇太
卷五十 第 14a 页 WYG0364-0614c.png
后主于奉慈殿遣官告安陆庙南京刑部主事桂萼日
与张璁讨论古礼其议符合至是上言大礼并献席书
方献夫议草疏曰臣闻古者帝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
母孝故事地察未闻废父子之伦而能事天地主百神
者也今礼官以皇上与为人后而强附末世故事灭武
宗之统夺兴献之宗夫孝宗有武宗为子矣可复为立
后乎武宗以神器授皇上矣可不继其统乎今举朝之
臣未闻有所规纳者何也盖自张璁建议论者指为干
卷五十 第 14b 页 WYG0364-0614d.png
进故达礼之士不敢遽言其非切念皇上在兴国太后
之侧慨兴献帝弗祀三年矣而臣子乃肆然自以为是
可乎臣愿皇上速发明诏循名考实称孝宗曰皇伯考
兴献帝曰皇考而别立庙于大内兴国太后曰圣母武
宗曰皇兄则天下之为父子君臣者定至于朝议之谬
有不足辨者彼所执不过宋濮王议耳臣按宋臣范纯
仁告英宗曰陛下昨受仁宗诏亲许为仁宗子至于封
爵悉用皇子故事与入继之主事体不同则宋臣之论
卷五十 第 15a 页 WYG0364-0615a.png
亦自有别今皇上奉祖训入继大统果曾亲承孝宗诏
而为之子乎则皇上非为人后而为入继之主明矣然
则考兴献帝母兴国太后可以质鬼神俟百世者也臣
久欲上请乃者复得见席书方献夫二臣之疏以为皇
上必为之惕然更改有无待于臣之言者至今未奉宸
断岂皇上偶未详览耶抑二臣将上而中止耶臣故不
敢爱死再申其说并录二臣疏以闻疏奏上曰此关系
天理纲常仍会文武群臣集议可否
卷五十 第 15b 页 WYG0364-0615b.png
三年春正月杨廷和罢礼部尚书汪俊请曰公去谁与
主者适主事侯廷训据宗法为大礼辨遍示群臣俊得
之喜曰违斯议者当斩也于是吏部尚书乔宇率九卿
上言必以孝宗为考而后大宗为不绝俊复会公侯卿
佐及翰林台谏官上言祖训兄终弟及以同产言也皇
上为武宗亲弟自宜考孝宗母昭圣前后章奏惟张璁
霍韬熊浃与桂萼议同其他八十馀疏二百五十馀人
皆如部议其当从违可知矣帝曰更参众论议之给事
卷五十 第 16a 页 WYG0364-0615c.png
中张翀等三十有二人御史郑本公等三十有一人各
抗章力论以为当从众议上怒其朋言乱政俱夺俸修
撰唐皋亦言陛下宜考所后以别正统隆所生以备尊
称帝谓皋模棱持两可亦夺俸于是汪俊等更议于兴
献帝兴国太后止各加一字以备尊称不报是时楚王
荣诚以仪宾沈宝疏上代府长史李锡南京都察院经
历黄绾锦衣卫千户聂能迁各上疏议其言与璁议合
帝益心动乃命取督赈侍郎席书南京刑部主事桂萼
卷五十 第 16b 页 WYG0364-0615d.png
张璁诣京集议时霍韬居里中亦并召之 兴国太后
千秋节命妇各上笺觌贺宴赉倍常是月晦日昭圣皇
太后圣旦先期有旨命妇免入朝贺朱浙马鸣衡上言
暂免朝贺在寻常固可然当议礼纷更之时正人心匆
惶之际忽传报罢安得无疑窃谓此意若出太后其间
必有因事拂抑之怀往时存殁之感若出自圣意则母
子至情有隆无已岂可以圣旦嘉节而辍此盛礼哉疏
入帝怒命逮讯侍即何孟□论救不报已而陈逅李本
卷五十 第 17a 页 WYG0364-0616a.png
刑部员外郎林惟聪各抗言马鸣衡朱浙不知太后懿
旨辄有论列原其本心以为议礼之初太后辄不受朝
人将谓陛下之心有所偏主而奸谗之流或从而乘间
献媚其祸有不可言尔今乃下之诏狱加以严刑天下
闻之将谓陛下以宫闱之故罪及言官本生正统之义
不能无所轩轾而忠臣义士且将杜口结舌不敢复议
天下事矣帝怒其烦扰并逮系考讯大理卿郑岳论救
不报 三月奉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兴国
卷五十 第 17b 页 WYG0364-0616b.png
太后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初帝召张璁等都御史吴
廷举恐璁至不变初说请敕诸生及南京大臣及耆德
旧臣各陈所见以备采择璁萼乃复上疏申明统嗣之
辨璁且曰今之加称不在皇与不皇实在考与不考若
徒争一皇字则执政必姑以此塞今日之议臣恐天下
知义礼者仍必议之不已也帝嘉纳之是日帝御平台
召冕纪宏谕加尊号及议建室冕对曰臣等愿陛下为
尧舜不愿为汉哀帝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冕等不
卷五十 第 18a 页 WYG0364-0616c.png
能对乃命草诏加上尊号给事中张翀等御史朱实昌
等交章力谏帝切责之敕礼部曰圣母昭圣慈寿皇太
后特加尊号为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又敕曰本生父
兴献帝本生母兴国太后今加称为本生皇考恭穆献
皇帝本生母章圣皇太后又曰朕本生父母已有尊称
仍于奉先殿侧别立一室尽朕追慕之情礼部尚书汪
俊上议曰皇上入奉大宗不得祭小宗为本生父立庙
大内从古所无惟汉哀帝尝为共王立庙京师师丹以
卷五十 第 18b 页 WYG0364-0616d.png
为不可请于安陆庙增饰为献皇帝百世不迁之庙俟
他袭封兴王子孙世世奉享陛下岁时遣官祭祀亦足
以伸至情矣上曰朕奉太庙岂敢间越与汉哀帝不同
务恊公论以伸至情吏部尚书乔宇等复奏曰皇上圣
睿于宗法大小必洞然无疑故曰建室以避立庙之名
也于奉先殿侧以避大内之名也推此则专于大宗必
降于小宗安陆祭祀无庸改议矣时湛若水石瑶张翀
任洛汪举等皆具奏不听于是汪俊求去上切责罢之
卷五十 第 19a 页 WYG0364-0617a.png
 户部侍郎胡瓒等上言大礼已定席书督赈江淮实
关民命不必徵取来京上从之并止璁等勿来时璁萼
已抵凤阳矣见邸报敕加尊号乃复上疏极论两考之
非且曰臣知本生二字决非皇上之心所自裁定特出
礼官之阴术皇上不察以为亲之之辞也不知礼官正
以此二字为外之之辞也必亟去二字继统之义始明
而人心信从矣疏入上命复召来京蒋冕言于帝前曰
二人若来必扑杀之帝不问而遣人趋使速来遂降中
卷五十 第 19b 页 WYG0364-0617b.png
旨以书为礼部尚书给事中安磐等上言大礼之失自
霍韬张璁欲考本生而邪说始起自桂萼进席书方献
夫之论而邪说益张乞寝书新命治萼等奸罪张汉卿
等亦上言书督赈乖方煮粥误民致死生民数万宜正
国法以快人心南京给事中黄仁山等亦上言书巧诈
邪佞私蓄议藁而不自进阴托桂萼代奏干宠而璁萼
每造书所必在暮夜其为阴类憸人无疑乞加罢斥召
还汪俊南道御史田麟等亦上言汪俊席书邪正相反
卷五十 第 20a 页 WYG0364-0617c.png
进退失宜且祖制上卿俱推举简用今何取于书而出
自内降耶乞同璁萼并黜以避贤路俱不报 礼部侍
郎吴一鹏等会侯伯卿贰翰林台省力言建室之非且
曰臣等遵祖训本礼经守师丹程颐之论以悟主心姑
停建室仍庙安陆岁时遣官奉祭俟异日皇子众多袭
封兴王世世承享帝曰朕承天命祇奉宗祀孝养圣母
皇考陵园远在安陆卿等安乎今党同执奏败父子之
伦伤君臣之义欺朕冲年鲜忽纲常其奉先殿西室亟
卷五十 第 20b 页 WYG0364-0617d.png
行修饰尽朕岁时急切之情于是修撰吕楠编修邹守
益俱上疏争之帝怒俱逮赴镇抚司考讯给事中张翀
章侨御史张鹏翰等交章论救不报已而狱具谪楠解
州判官守益广德州判官 命内阁拟撰圣母昭圣皇
太后与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册文帝遣司礼官传谕
欲于昭圣册内称嗣皇帝献皇帝册内称孝长子章圣
册内加称圣母自称长子蒋冕等力言不可仍以原文
封进帝览之遂于献皇帝册内加一孝字章圣册内欲
卷五十 第 21a 页 WYG0364-0618a.png
去本生母三字冕等复上言此字惟宗庙祝文用之今
称长子已尽孝情又加此字有干正统且本生母三字
系敕谕拟定亦难轻去仍封还御批乃依原文止称长
子章圣册内加一圣字帝御奉天殿受贺布诏天下诏
曰朕躬膺天命嗣承皇兄武宗毅皇帝大统祇奉宗祀
惟我皇考孝宗敬皇帝神谟圣政是继是行仰惟圣母
昭圣慈寿皇太后拥翊之功莫罄名言本生父母兴献
帝兴国太后鞠育之恩罔殚报称尊称未极恒用歉然
卷五十 第 21b 页 WYG0364-0618b.png
恭奉册宝加上圣母尊号曰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兴
国太后曰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义专隆于正统礼兼
尽夫至情是时张璁至东昌读诏书叹曰执政忍为此
欺乎两考并称纲常紊矣蒋冕求罢归帝曰朕方倚任
共图治理建室礼仪朕自裁定既而冕上言皇上恭诣
仁寿宫加上尊号圣母昭圣皇太后遽有懿旨免命妇
入贺其故非臣等所知又命书为礼部尚书璁萼复取
来京圣意所向中外不能无疑宜追寝前命不报冕遂
卷五十 第 22a 页 WYG0364-0618c.png
移疾乞去帝从之御史王泮等疏留不报 五月以奉
先殿西室为观德殿欲安献皇帝主也礼部侍郎吴一
鹏朱希周郎中江必东员外郎翁磐主事彭黯等上言
献皇帝主在安陆庙中神灵攸依奉先殿西室宜设神
位以便时享如奉慈殿之仪不报遣司礼监太监赖义
京山侯崔元侍郎吴一鹏之安陆改题神主奉上册宝
尊号曰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迎如京师一鹏等复上
言历考前代无自寝园迎入大内者况安陆乃启封之
卷五十 第 22b 页 WYG0364-0618d.png
地献皇帝神主不宜轻动惟永祀安陆则本生之情尽
而正统之义得不报 霍韬将赴召复上言力辨二统
之非而席书在凤阳亦上大礼考议言诸臣讲学不明
固执私意且曰斯礼也廷臣耆旧自有知者不敢犯众
而璁萼等感激不平力犯群议举朝疾之如仇甚可畏
也臣途穷矣尚言此者九庙神灵使之言耳六月璁萼
至京复同上疏条七事极论两考之非以伯孝宗而考
兴献为正俱留中不下鸿胪寺少卿胡侍上言唐睿宗
卷五十 第 23a 页 WYG0364-0619a.png
不当兄中宗宋太宗不当兄艺祖不当称兄则不当称
伯明矣帝怒其狂率出侍为潞州判官初张璁桂萼至
京师廷臣欲捶击之无一人与通璁萼称疾不出数日
后退朝班恐有伺者出东华门走入武定侯郭勋家勋
喜约为内助台谏官交章攻击以为当与席书并正其
罪章十馀上俱报闻给事中张翀取群臣弹章奏发刑
部令拟璁等罪尚书赵鉴私语翀曰若得俞旨便扑杀
之帝廉知之遂降中旨命桂萼张璁为翰林学士方献
卷五十 第 23b 页 WYG0364-0619b.png
夫为侍讲学士切责翀鉴罪之璁萼献夫各上疏辞不
允吏部尚书乔宇上言萼等偏执异说摇动人心愿赐
罢黜帝怒切责之宇遂求去从之修撰杨慎廷和子也
率同官姚涞编修许成名崔桐简讨边宪金皋等上言
君子小人不并立正论邪说不并行臣等所执者程颐
朱熹之绪也萼等所言者冷褒段犹之馀也学术不同
议论亦异臣等耻与萼等同列上罢其俸给事中李学
曾等御史吉棠等亦争之俱下狱外补已而南京尚书
卷五十 第 24a 页 WYG0364-0619c.png
杨旦颜颐寿沈冬魁李克嗣崔文奎及侍郎陈凤梧都
御史邹文盛伍文定等复以为言俱切责之员外薛蕙
著为人后解以驳璁萼之议略曰礼立后者重大宗也
适子不为后轻小宗也为人后者为之子言虽出公羊
实与仪礼相表里既为之子则当称父矣而可仍曰伯
叔父乎帝览之怒逮系诏狱已而释之 秋七月璁萼
既拜新命复列十三事以上一曰三代以前无立后之
礼二曰祖训亦无立后三曰孔子射于矍圃斥为人后
卷五十 第 24b 页 WYG0364-0619d.png
者四曰武宗遗诏不言继嗣五曰礼轻本生父母六曰
祖训侄称天子为伯叔父七曰汉宣帝光武俱为其父
立皇考庙八曰朱喜尝论定陶事为坏礼九曰古者迁
国载主十曰祖训皇后治内外事无得干预十一曰皇
上失行寿安皇太后三年丧十二曰新颁诏令决宜重
改十三曰台谏连名上疏势有所迫皆条列礼官欺罔
之罪疏入留中何孟春为论条辨帝切责之璁萼复辞
职不许乃就官帝采其议屡遣司礼监官至阁谕毛纪
卷五十 第 25a 页 WYG0364-0620a.png
等去册文本生字纪等力言不可亡何帝御平台召纪
等责之曰此礼当速改尔辈无君欲使朕亦无父乎纪
等惶怖退召百官至左顺门敕曰本生圣母章圣皇太
后今更定尊号曰圣母章圣皇太后后四日恭上册宝
何孟春退草疏达旦语礼部侍郎朱希周曰此礼复更
礼官尤当争之于是希周率郎中余才江必东等上言
皇上考孝宗母昭圣已越三年今更定之谕忽从中出
则明诏为虚文不足取信于天下孟春与尚书秦金学
卷五十 第 25b 页 WYG0364-0620b.png
士丰熙等及翰林寺部台谏诸臣各上言力争本生二
字不宜削章十三上俱留中不报戊寅帝朝罢齐居文
华殿金献民徐文华倡言曰诸疏留中必改孝宗为伯
考则太庙无考正统有间矣何孟春曰宪宗朝尚书姚
夔率百官伏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闻之
此国朝故事也杨慎曰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
正在今日王元正张翀等遂遮留群臣于金水桥南曰
万世瞻仰在此一举今日有不力争者共击之何孟春
卷五十 第 26a 页 WYG0364-0620c.png
金献民徐文华复相号召于是秦金赵鉴赵璜俞琳朱
希周刘玉王时中张润汪举潘希曾张九叙吴琪张瓒
陈沾张缙苏民余瓒张仲贤葛桧袁宗儒凡二十有三
人贾咏丰熙张璧舒芬杨继聪姚涞张衍庆许成名刘
张潮崔桐叶桂章王三锡余承勋陆釴王相应良金
皋林时王思凡二十人谢蕡毛玉曹怀张嵩王瑄张
郑一鹏黄重李锡赵汉陈时明郑自璧裴绍宗韩楷黄
臣胡炳凡十有六人余翱叶奇郑本公杨枢刘颖祁杲
卷五十 第 26b 页 WYG0364-0620d.png
杜民表杨瑞张英刘谦亨许中陈克宅谭缵刘翀张录
郭希愈萧一中张恂倪宗岳王璜沈教钟卿密胡琼张
濂何鳌张曰韬蓝田张鹏翰林有孚凡三十有九人余
宽党承志刘天民马理徐一鸣刘勋应大献李舜臣马
冕彭泽张鹍洪伊凡十有二人黄待显唐升贾继之杨
昌杨淮胡宗明栗登党以平何岩马朝卿申良郑漳顾
可久娄志德徐嵩张庠高圭安玺王尚志朱藻黄一道
陈儒陈廷鸾高登程旦尹嗣忠郭日休李录周诏戴亢
卷五十 第 27a 页 WYG0364-0621a.png
缪宗周丘其仁祖琚张希尹金中夫丁律凡三十有六
人余才汪必东张张怀翁磐李文中张澯张镗丰坊
仵瑜丁汝夔臧应奎凡十有二人陶滋贺缙姚汝皋刘
淑相葛潮刘漳杨仪王德明汪溱黄加宾李春芳卢襄
华钥郑晓刘一正郭持平余祯陈赏李可登刘从学凡
二十人相世芳张峨詹潮胡琏范禄陈力张大轮叶应
骏白辙许路戴钦张俭刘士奇祁敕赵廷松熊宇何鳌
杨濂刘仕萧樟顾铎王国光汪嘉会殷承叙陆铨钱铎
卷五十 第 27b 页 WYG0364-0621b.png
方一兰凡二十有七人赵儒叶宽张子衷汪登刘玑江
珊金廷瑞范鏓庞淳伍馀福张凤来张羽车纯蒋珙郑
镏凡十有五人毋德纯蒋同仁王玮刘道陈大纲钟云
瑞王光济张徽王天民郑重杜鸾凡十有二人俱赴左
顺门跪伏有大呼高皇帝孝宗皇帝者帝闻之命司礼
监谕退不去金献民曰辅臣尤宜力争朱希周乃诣内
阁告毛纪纪与石瑶遂赴左顺门跪伏上复遣司礼太
监谕之退群臣仍伏不起自辰迨午帝怒命司礼监录
卷五十 第 28a 页 WYG0364-0621c.png
诸姓名收系诸为首者丰熙张翀余宽黄待显陶滋相
世芳毋德纯等八人于狱杨慎王元正乃撼门大哭一
时群臣皆哭声震阙廷上大怒遂命逮系马理等凡一
百三十有四人于狱何孟春等二十有一人洪伊等六
十有五人姑令待罪己卯上圣母章圣皇太后册宝庚
辰锦衣卫以在系官上请初逮系时有奔匿者至是悉
追系之并待罪者总二百有二十人上责之命拷讯丰
熙等八人编伍其馀四品以上者俱夺俸五品以下者
卷五十 第 28b 页 WYG0364-0621d.png
杖之于是编修王相等一百八十馀人各杖有差王相
与王思裴绍宗毛玉胡琼张曰韬杨淮张灿申良臧应
奎牟瑜余祯安玺殷承叙等十有九人俱病创先后卒
恭穆献皇帝主至自安陆帝迎于阙内奉谒奉先奉慈
二殿已乃奉于观德殿上册宝尊号曰皇考恭穆献皇
帝不复言本生是日复趣席书来京南京祭酒崔铣以
灾异陈言议礼一事或摈斥或下狱非圣朝美事上不
悦令致仕而陈洸先为给事中言事忤旨出为按察司
卷五十 第 29a 页 WYG0364-0622a.png
佥事至是上言曰陛下察几致决毅然去本生二字有
人心者咸谓始全父子之恩无不感泣乞罢乔宇夏良
胜以息邪说复史道于桂曹嘉以作正气帝悦复以洸
为给事中逮系修撰杨慎编修王元正给事中刘济安
磐张汉卿御史张原王时柯于诏狱复扑之谪杨慎王
元正刘济戌边何孟春调南京工部毛纪罢 南宁伯
毛良上言杨廷和要定策功沮挠大礼使陛下失天伦
之正废追崇之典千户聂能迁百户陈纪教谕王价录
卷五十 第 29b 页 WYG0364-0622b.png
事钱子威各论奏议礼差谬更正得宜俱留中不报
八月席书至京以孝宗考名未正悉发诸议留中者命
礼部集议郑岳徐文华仍力言孝宗祝享昭圣册宝尊
奉已久不宜轻改帝切责之胡世宁时居忧里中亦上
言与璁等合帝嘉之 九月改称孝宗敬皇帝为皇伯
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初集议时汪伟郑岳徐文华
等犹与璁等力辨可否武定侯郭勋遽曰祖训如是古
礼如是璁等言当书曰人臣事君当将顺其美于是书
卷五十 第 30a 页 WYG0364-0622c.png
萼璁及献夫会公鹤龄侯勋鸾等六十有四人上言三
代之法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人无二本孝宗伯也宜称
曰皇伯考昭圣伯母也宜称曰皇伯母献皇帝主别立
祢室不入太庙尊尊亲亲两不悖矣议上从之乃改称
孝宗为皇伯考昭圣为皇伯母祭告天地宗庙布诏天
下安陆松陵帝既改名显陵等诸陵矣及大礼既定百
户随全请改迁显陵下工部议尚书赵璜等上言太祖
不迁皇陵太宗不迁孝陵愿以为法帝命礼臣会多官
卷五十 第 30b 页 WYG0364-0622d.png
集议尚书席书等会公侯九卿诸廷臣上言乞治全罪
帝曰先陵远在安陆朕瞻仰哀切其再议之书与璁萼
等复上言举大事当顺人心今多官皆曰帝魄不可轻
动地灵不可轻泄臣等敢不尽言帝乃罢议命显陵祭
如七陵 十二月评事韦商臣上言臣以廷平庶狱为
职臣自今年七月授官以来见以大礼伏阙触犯圣怒
大臣改任者何孟春一人编戍者学士丰熙等八人决
杖死者编修王思等十有七人以忤使臣而逮系者副
卷五十 第 31a 页 WYG0364-0623a.png
使刘秉鉴知府罗玉等若而人以织造抗使臣逮系者
布政使马卿知府查仲道等若而人以失仪下狱者御
史叶奇主事蔡乾等五人以京堂官为所属讦奏下狱
者御史任洛副使任忠等二人此皆国家大狱上干天
象下骇民俗所关甚钜者也臣不敢爱死惟陛下大奋
明断将诸臣录复其官及其子孙庶不失钦恤之意疏
入调外巡抚江西都御史陈洪谟亦言之留中不报
四年春三月诏修献皇帝实录 夏四月光禄寺丞何
卷五十 第 31b 页 WYG0364-0623b.png
渊请立世室崇祀皇考于太庙帝命礼部集议尚书席
书等上议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周以文武有大功
德乃立世室与后稷庙皆百世不迁我太祖立四亲庙
德祖居北后改同堂异室议祧则以太祖拟文世室太
宗拟武世室今献皇帝以藩王追崇帝号何渊乃欲比
之太祖太宗立世室于太庙甚无据不报张璁桂萼俱
言不可璁曰臣与廷臣抗论之初即曰当改为献皇帝
立庙京师又曰别立祢庙不干正统此非臣一人之私
卷五十 第 32a 页 WYG0364-0623c.png
天下万世之公议也今渊乃以献皇帝为自出之帝比
周文武不经甚矣上干九庙之威监下骇四海之人心
臣不敢不为皇上言之昔汉哀帝尊定陶共王为共皇
立庙京师比孝元帝至今非之今渊请入献皇帝于太
庙不知序于武宗之上与武宗之下与昔人谓孝子之
心无穷分则有限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均为
不孝别立祢庙礼之得为者也此臣昧死劝皇上为之
入于太庙礼之不得为者也此臣昧死劝皇上勿为席
卷五十 第 32b 页 WYG0364-0623d.png
书会群臣复上议争之大学士费宏石瑶贾咏尚书廖
纪秦金及九卿台谏官各上疏力争俱不报璁萼乃谓
书曰观德殿规制未备宜圣心未慊也须别立庙不干
太庙尊尊亲亲并行不悖书等遂上议宜于皇城内择
地别立祢庙不与太庙并列祭用次日尊尊亲亲庶为
两全从之 六月作世庙初席书上庙议有曰亲尽之
期与孝庙同帝问其故书对曰我朝德祖比后稷太祖
太宗比文武皆百世不迁懿祖以下随世而祧献皇帝
卷五十 第 33a 页 WYG0364-0624a.png
与孝宗同世亲尽同祧帝曰别庙不与祖宗序列他日
奉祧藏于何所何以伸朕世享之情其再议之书上言
宜藏主寝殿岁暮出祭如太庙议帝曰皇考生朕一人
入继大统今特立庙世世不迁伸朕孝思乃命工部相
地于太庙左环碧殿旁立庙前殿后寝一如太庙而微
杀其制路由阙左门入已而命定庙名曰世庙礼科给
事中杨言等上疏乞罢世室略曰祖宗身有天下大宗
也君也献皇帝旧为藩臣小宗也臣也以臣并君乱天
卷五十 第 33b 页 WYG0364-0624b.png
下大分以小宗并大宗干天下大统无一可者不听
十二月席书上大礼集议帝命颁赐藩府及中外群臣
仍令各省刋布以传
五年夏六月献皇帝实录成 秋七月帝以观德殿在
奉慈殿后地势迫隘欲改建于奉先殿左工部尚书赵
璜言移观德殿于奉先殿左必与奉慈殿对峙孝肃太
皇太后献皇帝之祖母孝惠皇太后又圣母也庙出其
左恐神灵有所不安席书亦言世庙之建民劳踰年今
卷五十 第 34a 页 WYG0364-0624c.png
甫告成力亦当节帝复谕大学士费宏等曰迁观德殿
与奉慈殿无预卿等勿蹈前日之误宏等乃乞敕礼工
二部卜日营度给事中张嵩卫道御史郭希愈陈察等
各上言灾异非常乞仍旧以宽民力不报丁丑世庙成
帝自观德殿奉献皇帝主于世庙复自武英殿迎献皇
帝神位于观德殿礼成群臣表贺撰世庙乐章 九月
帝奉章圣皇太后谒见世庙先是帝谕辅臣曰圣母欲
谒世庙卿谓何如费宏杨一清曰国初礼制皇后谒太
卷五十 第 34b 页 WYG0364-0624d.png
庙永乐时改谒奉先殿无至太庙者帝以问璁萼对曰
唐开元礼有皇后庙见之仪国初皇后谒太庙内外命
妇陪侍永乐止谒奉先皆当时礼官失考非祖制也皇
太后中官宜先见太庙以补前礼之阙次谒世庙以成
今礼之全宏一清曰璁萼所引开元礼不可为法国初
礼文未定二臣欲复庙见是彰祖宗之阙也不可席书
刘龙曰高皇帝准古庙见礼为大婚册后之制未及施
行复定册后止谒奉先殿璁萼所引俱大婚礼今世庙
卷五十 第 35a 页 WYG0364-0625a.png
告成是大祭礼不可附会章圣皇太后宜于奉主之后
祗谒观德殿则祖宗法守之益坚矣璁萼曰周天子宗
庙之祭王服衮冕而入立东序后服副祎而入立西序
九献各四拜是天子与后共承宗庙也皇上毅然举行
以复古礼未为不可因自具仪以上席书等不能难大
学士石瑶上言祖宗家法凡后妃入宫未有无故复出
者太庙尊严乃天子对越之所非时享祫祭亦未轻出
入而况后妃乎汉唐之季事不师古女祸时作其患不
卷五十 第 35b 页 WYG0364-0625b.png
可胜言可不虑哉帝怒切责之席书等乃上请圣母谒
庙必得上同行以主斯礼从之 礼部议祭世庙用太
庙次日太常寺谓时享太庙及观德殿先三日斋戒先
二日视牲今祭用次日则斋戒视牲日各不同且岁暮
之际难于次日举行礼部复请岁暮权与太庙同日帝
曰俱用同日次第举行
六年春正月谕修典礼全书张璁纂要略二卷以进上
言此礼之失非今日自汉宋诸臣争之故皇上之改改
卷五十 第 36a 页 WYG0364-0625c.png
汉宋诸君也臣等之争争汉宋诸臣也昔唐有开元礼
宋有开宝礼所载皆仪文制度而已今宜如通鉴凡例
以年月日为纲事关大礼者必书备载圣裁乃辑为要
略以献帝命付史馆纂述 费宏等定议世庙乐舞止
用文舞随堂何渊上言世庙乐舞未备下礼部集议侍
郎刘龙等议宜仍旧帝谕辅臣再议大学士杨一清贾
咏翟銮上言汉高帝以武功定天下故奏武德文治舞
惠文二帝不尚武功故止用文治昭德世庙止用文舞
卷五十 第 36b 页 WYG0364-0625d.png
亦此意也不为缺典张璁独上言王制有曰祭用生者
皇上身为天子尊献皇为天子父宜以天子礼乐祀之
缺一不可且天子八佾为人六十有四诸侯六佾为人
三十有六国朝太庙文武佾各八计百有二十八人王
国宗庙文武佾各六计七十有二人献皇在藩时固用
七十有二人今乃六十有四可乎以天子父不得享天
子礼乐何以式四方法万世帝从之
七年夏六月明伦大典成加张璁少傅兼太子太傅吏
卷五十 第 37a 页 WYG0364-0626a.png
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追夺议礼诸臣官敕曰大学士
杨廷和谬主濮议尚书毛澄不能执经据礼蒋冕毛纪转
相附和林俊著论迎合乔宇为六卿之首乃与九卿等
官交章妄执汪俊继为礼部仍注邪议吏部郎中夏良
胜胁持庶官望遂邪志何孟春以侍郎掌吏部鼓舞朝
臣伏阙喧呼朕不欲已甚姑从轻处杨廷和为罪之魁
以定策国老自居门生天子视朕法当僇市特宽宥削
籍为民毛澄林俊俱已病故各夺其生前官职蒋冕毛
卷五十 第 37b 页 WYG0364-0626b.png
纪乔宇江俊俱已致仕各夺职閒住何孟春情犯特重
夏良胜酿祸独深俱发原籍为民其馀两京翰林科道
部属大小衙门各官附名入奏或被人代署而已不与
闻者俱从宽不究其先已正法典或编戌为民者不问
尔礼部揭示承天门下俾在外者咸自警省 秋七月
加上皇考圣母尊号皇考为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
帝圣母为章圣慈仁皇太后诏告天下
八年十月朔日食刑部员外郎邵经邦上言诗十月之
卷五十 第 38a 页 WYG0364-0626c.png
交刺无良也意者陛下以议礼之故亟用张璁皇父专
权致召天变则所议者不为公礼矣可守也亦可变也
可成也亦可毁也疏入帝怒其疏末有引用茅焦语谪
镇海卫与杨慎等永远不宥死戍所
十五年冬十月更世庙为献皇帝庙帝谕礼部尚书夏
言曰朕思皇考庙名似大不安太宗百世不迁故名世
室恐皇考亦敦让太宗宜别拟议且世字来者或用作
宗号今施于皇考徒拥虚名可会郭勋李时议之既而
卷五十 第 38b 页 WYG0364-0626d.png
又谕曰皇考庙止称献皇帝庙庶别宗称以见推尊之
意于是夏言上言礼惟有功德者别立庙祀百世不迁
名之曰世周之文武世室是也皇考献皇帝虽笃生皇
上比迹契稷而前有文皇既称太宗义当尊让后有圣
帝必为世宗理宜虚俟今钦定献皇帝庙庶几明祀正
而公议定帝从之命以所议付史馆 十二月九庙成
献皇帝庙止修时祀以避丰祢之嫌
十七年五月议集明堂秋飨礼先是皇考献皇帝止举
卷五十 第 39a 页 WYG0364-0627a.png
时祀不祀太庙于是扬州府同知致仕丰坊上言孝莫
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宜建明堂尊皇考为宗以
配上帝又天下郡邑宜各立明堂岁时祝拜君上以尊
朝廷勿寄位释宫亵体统下礼部坊熙子也尚书严嵩
上言诸儒论礼不一臣惟明堂圜丘皆以事天地今大
祀殿在圜丘之北正应古之方位明堂秋飨之礼即此
可行不必更建至于侑飨之礼传以为万物成形于秋
故秋祀明堂以父配之自汉武迨唐宋诸君莫不皆然
卷五十 第 39b 页 WYG0364-0627b.png
主亲亲也至于钱公辅司马光孙抃程朱诸贤所论主
祖宗之功德今以功德则宜配文皇以亲则宜配献皇
第揆以严父之旨以皇考而不得配陛下庸有所弗宁
矣至于称宗之礼则未有帝宗而不祔太庙者臣不敢
妄议以负陛下惟圣明裁择帝以示夏言言不敢议帝
曰明堂秋飨宜于奉天殿行之其配享皇考称宗不为
过情何在为不宜也复命集议户部侍郎唐胄疏争之
曰三代之礼莫备于周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
卷五十 第 40a 页 WYG0364-0627c.png
明堂以配帝未闻成王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
移于武王也皇上嗣统之初廷臣执为人后之说于是
力正大伦者惟张孚敬席书诸臣及何渊有建庙之议
陛下嘉答诸臣亦云朕奉天法祖岂敢有干太庙顾今
日乃惑于丰坊耶臣谓明堂之礼诚不可废惟当奉大
宗配于礼为宜若献皇帝得圣人为之子不待称宗议
配而专庙之享百世不迁矣疏入上大怒下胄锦衣狱
出为民尚书嵩乃上言考秋飨成物之旨严父配天之
卷五十 第 40b 页 WYG0364-0627d.png
文皇考侑飨允合周道帝嘉纳之 秋七月议祔皇考
于太庙初帝因严嵩请既敕礼部议又谕嵩曰太宗靖
难功与开创同当称祖以别之嵩遂上议曰古者父子
异昭穆兄弟同世次殷有四君一世而同庙不系父子
故也晋则十一室而六世唐则十一室而九世宋真宗
诏议太庙礼学士宋湜议以太祖太宗合祭同位其后
禘祫图又以太祖太宗同居昭位皆古事之可据者皇
考亲孝宗弟臣谓宜奉皇考于孝宗之庙我太祖即位
卷五十 第 41a 页 WYG0364-0628a.png
仁祖虽自布衣必享天子之祀皇考顾独阙焉圣心必
有所不安又曰古礼宗无定数祖非有功者不得称汉
世称祖者二高祖世祖光武再造汉室故无二祖之嫌
我文皇定鼎持危功莫大焉尊称为祖圣见允宜嵩奏
出群臣翕然无异议时张孚敬死已六年矣 九月辛
巳奉太宗文皇帝为成祖皇考献皇帝为睿宗癸未
祔皇考于太庙辛卯大飨上帝于玄极殿奉睿宗配享
二十年夏四月辛酉九庙灾时久旸不雨是日初昏阴
卷五十 第 41b 页 WYG0364-0628b.png
雨骤至大雷雹以风忽震火起仁庙烈风嘘之须臾燬
其主延及成祖主亦燬遂及太祖昭穆群庙惟献庙独

二十四年秋七月太庙成布诏天下
穆宗隆庆元年春三月礼科左给事中王治上言献皇
帝入庙称宗在今日犹有当议者盖献皇虽贵为天子
之父实未尝南面临天下而今乃与祖宗诸宗诸帝并
列虽亲为武宗之叔父然尝北面武宗而今乃设位于
卷五十 第 42a 页 WYG0364-0628c.png
武宗之右揆之古典终为未合故先帝于献皇帝祔庙
之后世庙之享犹不忘设是先帝之心亦自有不安者
臣以为献皇祔太庙千万岁后不免递迁若专祀世庙
则亿万世不改惟陛下下廷臣议求至当以妥献皇之
灵以光先帝大孝章下所司格不行
  谷应泰曰孝宗仁圣麟趾不蕃武庙盘游前星失
  耀再世衰微古今至变也当是时重继嗣者私恩
  重承统者大义而世宗以臣绍君以弟承兄敷天
卷五十 第 42b 页 WYG0364-0628d.png
  臣民谁忍孝宗之嗣一传卒斩者既已斩焉则忠
  臣义士不能复续求其同气之近者立之统在嗣
  亦在矣所以武宗遗诏不敢子视世庙也既已兄
  称武庙因欲并考孝宗则孝以无孙反因得子于
  义为诬称子逼武二统嫌孝于理亦碍况父子至
  亲岂可隔世轶代妄相附属比之定陶濮王生视
  寝膳死视敛含曾有鞠养之恩蚤定父子之分者
  迥相判也既不考孝即考兴献天下有无父之人
卷五十 第 43a 页 WYG0364-0629a.png
  乎汉宣不皇其父未尝不考皇孙光武不皇其父
  未尝不考南顿既考兴献即当皇兴献天下有子
  为天子父为列侯者乎据称兵逆父遂不敢皇犹
  之舜不王瞍禹不王鲧也兴献以肇胤启圣俨然
  皇焉亦犹之周王王季周王文王也汤不王商癸
  而周王王季光武不王南顿而世宗王兴献踵事
  增华礼以义起孝子之至也所疑者考兴献则疑
  于无孝宗皇兴献则疑于跻武宗凭几弥留奉迓
卷五十 第 43b 页 WYG0364-0629b.png
  入继不能得世宗而延其嗣反欲召兴献而乱其
  统此举朝所以沸腾百官所以号泣也不知太庙
  者承统之地皇而不庙者有异称宗者继统之名
  皇而不宗者亦殊懿文太子亦得为康皇帝英宗
  斥郕王然亦称景泰帝不入庙则地不偪不称宗
  则名不嫌亲近则尊亲尽则祧辟之遥除之官追
  赠之号曲体罔极之私情无预朝廷之名器乃世
  宗尊为天子必欲使之不王其父兴献为天子父
卷五十 第 44a 页 WYG0364-0629c.png
  必欲与之共臣其子此则议礼诸臣之过也至于
  观德殿足矣必欲迁近太庙与之同门献皇帝足
  矣必欲削去兴献崇加徽号见太后于世庙著献
  皇之实录折衷礼经毋乃不伦兴国皇太后圣旦
  则宴赉有加昭圣皇太后千秋即传免朝贺传闻
  乖异存殁伤心卒之不加宗不入庙杀徽称止迁
  葬则亦璁萼有功于存统也若夫廷和等之伏阙
  呼号甚于牵𥚑折槛世宗之疾威杖戍竟同元祐
卷五十 第 44b 页 WYG0364-0629d.png
  党人大礼未成大狱已起君臣交失君子讥焉而
  廷和戮及身后杨慎谪死贬所濮议诸臣旋蒙赐
  还兴国之狱无复金鸡此则世宗乏锡类之仁亦
  璁萼诸人无休休之量也至于丰坊倡议严嵩附
  和严父之说兴睿宗之号进孝宗几疑通宫武庙
  嫌跻新鬼以明察始以丰祢终盖丰坊固子政之
  刘歆分宜实议礼之林甫善作者不必善成惜乎
  不令张孚敬见也
卷五十 第 45a 页 WYG0364-0630a.png
 
 
 
 
 
 
 
 
卷五十 第 45b 页 WYG0364-0630b.png
 
 
 
 
 
 
 
 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