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第 1a 页 WYG0364-045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四
         浙江提学佥事谷应泰编
  河决之患
英宗正统十三年秋七月河决荥阳经曹濮冲张秋溃
沙湾东堤夺济汶入海寻东过开封城西南经陈留自
亳入涡口又经蒙城至淮远界入淮命工部尚书石璞
治之弗就寻复以侍郎王永和代璞旧黄河在开封城
卷三十四 第 1b 页 WYG0364-0457b.png
北四十里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东经开封城北五
里又南行至项城经颍州颍上县东至寿州正阳镇全
入于淮而元会通河遂淤永乐九年尚书宋礼浚会通
河开新河自汶上县袁家口左徙二十里至寿张之沙
湾接旧河九阅月而绩成侍郎金纯从汴城金龙口下
达塌坞口经二洪南入淮漕事定为罢海运至是又决
荥阳过开封城西南而城北之新河又淤自是汴城在
河北矣隋唐以前河与淮分自入海宋中叶以后河合
卷三十四 第 2a 页 WYG0364-0457c.png
于淮以趋海然前代河决不过坏民田庐至明则妨漕
矣故视古尤急
十四年春三月工部右侍郎王永和奏治河事宜先是沙湾
之役永和以冬寒遽停工又以决自河南敕彼共事上切责
之至是言黑阳山西湾已通水从泰通寺资运河东昌则置
分水闸设三空泄水入大清河归于海八柳树工犹未可用
沙湾堤宜时启分水二空泻上流庶可亡后患从之
景帝景泰三年春二月河决沙堤湾命左都御史王文
卷三十四 第 2b 页 WYG0364-0457d.png
巡视河道
四年冬十月以左谕德徐有贞为右佥都御史遣治张
秋决河先是河溢荥阳自开封城北经曹濮以入运河
至兖州沙湾之东堤大洪口而决济汶诸水皆从之入
海会通河遂淤漕运艰阻工部尚书石璞侍郎王永和
都御史王文相继治之凡七年皆绩弗成乃集廷臣议
于文渊阁举可治水者以有贞名上乃进有贞都察院
右佥都御史治之河以决故涸而有贞至方冬月水暴
卷三十四 第 3a 页 WYG0364-0458a.png
涨公私之艘毕达治河卒踰数万人悉与之期而遣之
乃乘轻航究河源遂踰济汶至卫沚循大河道濮范还
上疏曰臣闻平水土要在知天时地利人事而已盖河
自雍而豫出险之平水势既肆又由豫而兖土益疏水
益肆沙湾之东所谓大洪口者适当其冲于是决而夺
济汶入海之路以去诸水从之而泄堤溃渠淤涝则溢
旱则涸此漕途所由阻然欲骤湮则溃者益溃淤者益
淤今请先疏上流水势平乃治决决止乃浚淤多为之
卷三十四 第 3b 页 WYG0364-0458b.png
方以时节宣俾无溢涸必如是而后有成上从之
七年夏四月佥都御史徐有贞治河功成先是有贞疏
上既报可乃鸠工而前所遣卒亦依期至乃为渠以疏
之中置闸以节宣之渠起金堤张秋之首西南行九里
至濮阳泺又九里至博陵坡又六里至寿张沙河又八
里至东西影塘又十有五里至白岭湾又三里至李𡺾
由李𡺾而上又二十里至莲花池又三十里至大潴潭
乃踰范暨濮又上而西凡数百里经澶渊以接河沁有
卷三十四 第 4a 页 WYG0364-0458c.png
贞曰河沁之水过则害微则利乃节其过而导其微用
平水势既成渠名广济闸名通源渠有分合而闸有上
平凡河流之旁出而不顺者则堰之堰有九长各万丈
九堰既设水遂不东冲沙湾而更北出济漕渠阿西鄄
东曹南郓北出沮洳而资灌溉者为田百数十万顷凡
堰楗以水门缭以虹堤堰之崇三十馀尺其厚什之长
百之门之广三十六丈厚倍之堤之厚如门崇如堰长
倍之架涛截流栅木络竹实之石而键以铁盖合五行
卷三十四 第 4b 页 WYG0364-0458d.png
用平水性而导汶泗之源出诸山汇澶濮之流纳诸泽
又浚漕渠由沙湾北至临清凡二百四十里南至济宁
凡三百一十里复建闸于东昌之龙湾魏湾者八积水
过丈则开而泄之皆道古河以入于海用平水道初议
者欲弃渠勿治而由河沁及海以漕又欲出京军疏河
有贞因奏蠲濒河民马牧庸役专力河防以省军费纾
民力工部请如有贞言不中制以是得有功盖三年而
告成是役也聚而间役者四万五千人分而常役者万
卷三十四 第 5a 页 WYG0364-0459a.png
三千人用木大小十万竹倍之铁斤十有二万锭三千
絙八百釜二千八百麻百万觔荆倍之藁秸又倍之而
用石若土不可算然用粮于官仅五万石功成进副都
御史初有贞方鸠功有言沮者上使中使问之有贞示
以二壶一壶之窍一 一壶之窍五注水二壶五窍先涸
中使还报上上惟有贞之所为有贞常欲筑一决口下
木石则若无者心怪之闻僧居山中有道有贞往卟焉
僧无所答徐曰圣人无欲有贞沈思竟日悟曰僧言龙
卷三十四 第 5b 页 WYG0364-0459b.png
有欲也此其下有龙穴吾闻之龙惜珠吾有以制之矣
铁能融珠乃镕铁数万金沸而下之龙一夕徙而决口

孝宗弘治二年夏五月河决开封入淮复决黄陵冈入

三年夏四月河决原武命户部左侍郎白昂往治之河
决支流为三其一决封丘金龙口漫于祥符长垣下曹
濮冲张秋长堤一出中牟下尉氏一汜溢于兰阳仪封
卷三十四 第 6a 页 WYG0364-0459c.png
考城归德以至于宿瀰漫四出不由故道禾尽没民溺
死者众议者奏迁河南藩省以避其害左布政使徐恪
力陈不可乃止命昂往治之昂举南京兵部郎中娄性
协治乃筑阳武长堤以防张秋引中牟之决以入淮浚
宿州古睢河以达泗自小河西抵归德饮马池中径符
离桥而南皆浚而深广之又疏月河十馀以杀其势塞
决口三十六由河入汴汴入睢睢入泗泗入淮以达于
海水患稍息昂又以河南入淮非正道恐不能容乃复
卷三十四 第 6b 页 WYG0364-0459d.png
自鱼台历德州至吴桥修古河堤又自东平北至兴济
凿小河十二道引水入大清河及古黄河以入海河口
各作石堰相水盈缩以时启闭盖东北分治而东南主
疏云
五年秋七月张秋河决命工部侍郎陈政督治之时河
溢沛梁之东兰阳郓城诸县皆被其患复决杨家金龙
等口东注溃黄陵冈下张秋堤入漕河与汶水合而北
行张秋堤乃遣政往政寻卒
卷三十四 第 7a 页 WYG0364-0460a.png
六年春正月命浙江左布政司刘大夏为右佥都御史
督治张秋决河
七年春二月河复决张秋命平江伯陈锐太监李兴协
同都御史刘大夏督治之先是大夏既受命循河上下
千馀里相度形势乃集山东河南二省守臣议之上言
河流湍悍张秋乃下流襟喉未可辄治治于上流分道
南行复筑长堤以禦横波且防大名山东之患候其循
轨而后决河可塞也疏上报可工方兴而张秋东堤复
卷三十四 第 7b 页 WYG0364-0460b.png
决九十馀丈夺运河水尽东流由东阿旧盐河以入于
海决口阔至九十馀丈讹言沸腾谓河不可治宜复元
海运或谓陆挽虽劳无虞乃复命锐等协治之河南巡
抚都御史徐恪上言臣按地志黄河旧在汴城北四十
里东经虞城下达济宁洪武二十四年决武原县黑洋
山东经汴城北五里又南至项城入淮而故道遂淤正
统十三年决于张秋之沙湾东流入海又决荥泽县东
经汴城历睢阳自亳入淮景泰七年始塞沙湾之决而
卷三十四 第 8a 页 WYG0364-0460c.png
张秋运道复完以后河势南趋而汴城之新河又淤弘
治二年以来渐徙而北又决金龙口诸处直趋张秋横
冲会通河长奔入海而汴南之新河又淤百馀年间迁
徙数四千里之内散逸瀰漫乃者上廑圣衷特命都御
史刘大夏经理而伏流横溢功力未竟议者以黄陵冈
之塞口不合张秋之护堤复坏遂谓河不可治至有为
海运之说者得毋以噎而废食哉夫黄陵冈口不可塞
者非终不可塞也顾以修筑堤防之功多疏浚分杀之
卷三十四 第 8b 页 WYG0364-0460d.png
功少故湍悍之势不可遽回今自荥泽县孙家渡口旧
河东经朱仙镇下至项城县南顿犹有涓涓之流计其
淤浅仅二百馀年若疏而浚之使之由泗入淮以杀上
流之势又以黄陵冈贾鲁旧河南经曹县梁进口下通
归德丁家道口且可以分水势今梁进口以南则滔滔
无阻以北则淤塞将平计其功力之施仅八十馀里若
疏而浚之使之由徐入淮以杀下流之势水势既杀则
决口可塞运道可完毋求近功毋惜小费毋以小偾败
卷三十四 第 9a 页 WYG0364-0461a.png
辄阻幸而成功则万世之利也命下部议行之山东按
察司副使杨茂仁上言官多则民扰治河既委刘大夏
又命李兴陈锐事权分而财力匮且水阴也其应为宫
闱为四彝宜戒饬后戚防禦边患疏上兴等切齿之诬
茂仁为妖言逮系狱科道交章论救乃谪同知茂仁守
陈子也 夏四月塞张秋堤更名安平镇先是刘大夏
发民丁数万于上流西岸凿月河三里许属之旧河使
漕通不与河争道乃浚孙家渡口别开新河一道导水
卷三十四 第 9b 页 WYG0364-0461b.png
南行由中牟至颍州东入于淮又浚祥符四府营县淤
河由陈留至归德分为二道一由宿迁小河口一由亳
州涡河会于淮又于黄陵冈南浚贾鲁旧河四十里由
曹县出徐州支流既分水势渐杀乃筑西长堤起河南
胙城经滑长垣东明曹单诸县尽徐州长三百六十里
五旬而事竣费轻功重逾于徐有贞云玺书褒赏入为
户部右侍郎始河自清河隙入淮大夏治之自宿迁小
河入淮则北三百里矣已又北三百里至徐州小浮桥
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0364-0461c.png
入淮 九月加山东参政张缙秩为通政使代刘大夏
理河道初大夏治决河委缙调度及成功遂升为通政
司右通政时冲决之馀沟防不治缙相其缓急以渐修
浚无所遗又于决口之东砌石岸数里以固旧防又新
筑南旺东堤树柳其上每岁夏秋水溢挽卒得分行无
阻至今便之
武宗正德四年河决曹单趋沛出飞云桥命工部侍郎
崔岩往治岩发丁夫四万馀人塞垂成涨溃代以右侍
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0364-0461d.png
郎李镗四月弗成盗起而罢
七年秋九月以右都御史刘恺总理河道恺筑大堤起
魏家湾亘八十馀里至双堌集都御史赵璜又堤三十
里续之曹单以宁
世宗嘉靖七年春正月凿新漕不成先是河决曹单城
武阳家口梁靖口吴士举庄冲鸡鸣台沛北皆为巨浸
东溢逾漕入昭阳湖沙泥聚壅运道大阻刑部尚书胡
世宁上言运道之塞河流致之也请先述治河之说河
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0364-0462a.png
自经汴以来南分二道其一出荥泽经中牟陈颖至寿
州入淮其一出祥符经陈留睢亳至怀远入淮其东南
一道自归德宿虹出宿迁其北分新旧五道一自长垣
曹郓出阳谷一自曹州双河口出鱼台塌场一自仪封
出徐州小浮桥一出沛县飞云桥一出徐沛之间境山
之北溜沟此六者皆入漕渠而南汇于淮而今且湮塞
矣止存沛县一河势合岸狭不得不溢所以丰沛徐州
漫为巨浸溢入沛北之昭阳以致运道壅淤然壅淤既
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0364-0462b.png
久势必复决决而东南有山限隔其祸小决而东北前
宋澶州之决郡县数十皆灌祸不可言矣故今治河当
因故道而分其势也其阳谷鱼台二道势近东北不可
复开而汴西荥泽孙家渡至寿州一道决宜常浚以分
上流之势自汴东南原出怀远宿迁小浮桥溜沟四道
宜择其便利者开浚一道以分下流之势或恐丰沛漫
流久而北徙欲修城武以南废堤至于沛县之北庙道
口以塞新决而防其北流此亦一计也至于运道臣与
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0364-0462c.png
李承勋同行拟议莫若于昭阳湖左滕沛鱼台之中地
名独山新安社诸处别开一河南接留城北接沙口阔
五六丈以通二舟之交来冬冰结船止更加浚阔以为
运道此其上策也至是河道都御史盛应期上言宜于
昭阳湖左别开新渠北起姜家口南至留城一百四十
馀里以通漕舟其说与世宁合工部尚书童瑞覆议从
之乃集民夫万人分标开凿已而其地居河上流土皆
沙淤功弗就应期日夜止宿水次益卒数万治之百姓
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0364-0462d.png
滋怨言者谓糜财用劳民力功必不可成上怒夺应期
官归田里而新渠之议寝焉以侍郎潘希曾往代踰年
丰沛单三县堤成
十三年初飞云桥之水北徙鱼台谷亭舟行闸面丰沛
以北稍远水患久之复决赵皮寨谷亭流绝而庙道口
复淤议者欲引沁凿卫置敖仓卫辉由涡经汴达阳武
陆挽之始由卫北运言人人殊时治河者工部侍即刘
天和专修复故道未几河忽自夏邑太丘等集冲数隙
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0364-0463a.png
转东北流经萧县出小浮桥下济二洪赵皮寨寻塞盖
河势南徙
十九年河决㫿州野鸡冈经涡入淮二洪大涸上命兵
部左侍郎王以旂督理以旂役丁夫七万开李景高支
河一道引水出徐济洪八月而成粮运无阻上悦加以
旂秩寻复淤是时河益南徙颇便漕然五河蒙城临淮
诸州邑凤泗之北祖陵在焉议者以为忧
三十一年秋八月河决房村至曲头集凡决四处淤四十馀里都
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0364-0463b.png
御史曾钧役丁夫五万六千有奇浚之三阅月而成
三十七年河北徙新集淤而为陆二百五十馀里视故
道高三丈有奇河分流弱离为十一河南山东徐邳皆
苦之
四十四年秋七月河尽北徙决沛之飞云桥横截逆流
东行踰漕入昭阳湖泛滥而东平地水丈馀散漫徐促
沙河至二洪浩渺无际而河变极矣初漕渠左视昭旸
湖其地沮洳去河不数十里识者危之嘉靖初盛应期
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0364-0463c.png
督漕议凿渠湖左以避河患朝廷从之鸠工未半为异
议所阻至是漕湮以吏部侍郎朱衡出督浚凿衡与佥
都御史潘季驯寻应期所开故道以为运道之利无逾
于此疏请凿之开新河自南阳达留城百四十一里浚
旧河自留城达境五十三里役丁夫九万馀人八阅月
而成而水始南趋秦沟
穆宗隆庆元年春正月开广秦沟以通运道先是河决
沛县议者请复故道乃议新集郭贯楼诸处上源尚书
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0364-0463d.png
朱衡言古之治河惟欲避害今之治河兼欲资利河流
出境山之北则闸河淤出徐州之南则二洪涸惟出自
境山至徐州小浮桥四十馀里间乃两利而无害自黄
河横流碣山郭贯楼支河皆已淤塞改从华山分为南
北二支南出秦沟正在境山以南五里许此诚运河之
利也惟北出沛西及飞云桥逆上鱼台为患甚大陛下
不忍沛鱼之民横罹昏垫欲开故道臣考之地形参之
舆论其不可者有五自新集至两河口背平原高阜无
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0364-0464a.png
尺寸故道可因郭贯楼至龙沟一带颇有河形又系新
淤无可驻足其不可一也河流由新集则商虞夏邑受
之由郭贯楼则萧砀受之今改复故道则鱼沛之祸复
移萧砀其不可二也黄河西注华山势若建瓴欲从中
凿渠挽水南向必当筑坝为力甚难其不可三也旷日
持久役夫三十万骚动三省其不可四也工费数百万
司农告匮其不可五也臣以为上源之议可罢惟广开
秦沟使下流通行修筑长堤以防奔溃上从之乃凿旧
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0364-0464b.png
渠深广之引鲇鱼诸泉薛沙诸河其中注灞三河口疏
旧河筑马家桥堤道之出飞云桥者使尽入秦沟自留
至赤龙潭又五十三里凡为闸八减水闸二十为坝十
有二堤三万五千二百八十丈石堤三十里已而凿王
家口𨗳薛河入赤山湖凿黄浦导沙河入独山湖凡为
支河八旱则资以济漕潦则泄之昭𤾉湖运道尽通是
名夏镇河工成加衡太子少保于是河专由秦沟入洪
而河南北诸支河悉并流秦沟
卷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0364-0464c.png
三年秋七月河水溢自清河抵淮安城西淤者三十馀
里决方信二坝出海平地水深丈馀宝应湖堤崩坏山
东莒郯诸处水溢从沂河直河入邳州人民溺焉
四年秋九月河决邳州自睢宁白浪浅至宿迁小河口
淤百八十里溺死漕卒千人失米二十馀万石总督河
道侍郎翁大立言迩来黄河之患不在河南山东丰沛
而专在徐邳故欲先开泇河以远河势开萧县河以杀
河流者正谓浮沙壅聚河面增高为异日虑耳今秋水
卷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0364-0464d.png
荐至横溢为灾臣以为权宜之计在弃故道而就新冲
经久之策在开泇河以避洪水疏下部
五年河决双沟先是河涨徐州上下茶城至吕梁两厓
东山不得下又不得决至是乃自双沟而下北决油房
曹家青羊诸口南决关家曲头集马家浅阎家张摆渡
王家房家白粮浅诸口凡十一支流既散干流遂微乃
淤自匙头湾八十里而河变又极矣赵孔昭翁大立前
后治之无功议者欲弃干河而行舟于曲头集大枝间
卷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0364-0465a.png
冬初水落则干已平沙而枝复阻浅又议弃黄河运而
胶河泇河海运纷沓莫可归一于是即家起都御史潘
季驯治之季驯之治水惟求复故道而已乃上言老河
故道自新集历赵家圈出小浮桥安流无患后因河南
水患别开一道出小河口本河渐被沙浅嘉靖间河北
徙故道遂成陆地臣奉命由夏镇历丰沛至崔家口由
崔家口历河南归德虞城夏邑商丘诸县至新集则见
黄河大势已直趋潘家口矣父老言去此十馀里自丁
卷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0364-0465b.png
家道口以下二百二十里旧河形迹见在可开臣即自
潘家口历丁家道口马牧集韩家道口司家道口牛黄
堌赵家圈至萧县一带皆有河形中间淤平者四分之
一河底皆滂沙见水即可冲刷臣以为莫若修而复之
河之复其利有五从潘家口出小浮桥则新集迤东河
道俱为平陆曹单丰沛永无昏垫一利也河身深广每
岁免泛溢之患虞夏丰沛得以安居二利也河从南行
去会通河甚远闸渠无虞三利也来流既深建瓴之势
卷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0364-0465c.png
导涤自易则徐州以下河身亦因而深刷四利也小浮
桥来流既远则秦沟可免复冲而茶城永无淤塞之患
五利也既报可乃役丁夫五万开匙头湾塞十一口大
疏八十里故道渐复已而以漕舟坏季驯閒住
六年春河决邳州运道阻总河侍郎翁大立复议开泇
河以远其势潘季驯言泇与黄河相首尾今河南决淮
扬北决丰沛漕渠不相属泇处中将焉用之已而以漕
舟坏季驯被劾归给事中雒遵言治河有效无如工部
卷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0364-0465d.png
尚书朱衡者乃诏衡与总河都御史万恭覆视则泇口
限岭阻石竟报罢而一意事徐邳河衡上言茶城以北
防黄河之决而入茶城以南防黄河之决而出故自茶
城至邳州宿迁高筑两堤宿迁至清河尽塞决口盖防
黄河之出则正河必淤昨岁徐邳之患是也自茶城秦
沟口至丰沛曹单以接缕水旧堤盖防黄河之入则正
河必淤往年曹沛之患是也二处告竣沛县窑子头至
秦沟口应筑堤禦之命万恭总理其事役丁夫五万有
卷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0364-0466a.png
奇分工画地而筑之夏四月两堤成北堤起磨脐沟迄
邳州之直河南堤起离林铺迄宿迁之小河口各延袤
三百七十里运艘束于河流睢邳之间可以稼建铺立
舍设军民守之如河南山东黄河例河乃安运道嘉隆
之间治河者以衡恭季驯为能
神宗万历五年秋八月河决崔镇淮决高家堰横流四
溢连年不治诏复以潘季驯为右都御史总理河漕时
有议当疏海口者季驯言海口不能以人力疏治而可
卷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0364-0466b.png
以水势冲决计莫如筑高家堰塞崔镇东河淮正流使
并趋入海上可其奏季驯为之三年而高家堰成一夕
黄浦涸得龙首以献其大专车时以比龙首渠云
十五年冬十月命工科给事中韦居敬相度黄河议修
治之策时黄河漫流自开封封丘偃师及东明长垣多
冲决大学士申时行言失今不治河将北徙上流不下
徐淮则运道可忧故有是命已而督河杨一魁议因决
济运导沁入卫居敬言卫辉城卑于河恐一决有冲溃
卷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0364-0466c.png
之患沁水多沙善淤入漕未便不如坚筑决口开河身
加浚卫河民得灌田尤为完计上从之
十六年春三月礼科给事中王士性上言黄河自徐而
下河身高而束以堤行堤与徐州城平委全力于淮而
淮不任黄水乘运河如建瓴淮安高宝兴盐诸生民托
之一丸泥决则尽化鱼鳖而议者如蚁穴漏卮补救无
宁岁总不如复故道为一劳永逸之计也河故道由桃
源三义镇达叶家冲与淮合在清河县北别有济运一
卷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0364-0466d.png
河在县南盖支河耳河强夺支河直趋县南而自弃北
流之道久且断河形固在也自桃源至瓦子滩九十里
地下不耕无庐墓之碍至开河费视诸说稍倍而河道
一复为利无穷章下所司韦居敬言故道难复不行复
议开訾家营支河寻诸决口皆塞淤者复疏 夏六月
总理河道潘季驯上言河水浊而强汶泗清而弱交处
则茶城也每至秋黄水发入淮淤停而淤势也黄水减
漕水从之沙随水流河道自通纵有浅阻不过旬日往
卷三十四 第 21a 页 WYG0364-0467a.png
者立石洪内华二闸遇水发即闭之以遏其横黄水落
则启之以出泉水但建闸易守闸难贡使之驰行势要
之开放急不能待而运道阻矣乞禁启闭之法报可
十七年河决双沟单家口于是专议筑赵皮寨至李景
高口遥堤筑将军庙至塔山长堤筑羊山至土山横堤
河防幸无事
十九年秋九月泗州大水淮水泛溢高于城溺人无算
浸及祖陵总督河道潘季驯上言水性不可拂河防不
卷三十四 第 21b 页 WYG0364-0467b.png
可弛地形不可强治理不可凿人欲弃旧以为新而臣
谓故道必不可失人欲支分以杀势而臣谓浊流必不
可分霖霪水涨久当自消时季驯凡四治河河皆治季
驯之议以为河性湍悍善徙者水漫而沙壅也法莫若
以堤束水以水攻沙循河故道束而湍之使水疾沙刷
无留行而又近为缕堤缕堤之外复为遥堤故水益浅
远不至旁决
二十三年夏四月命工科给事中张企程勘淮泗工先
卷三十四 第 22a 页 WYG0364-0467c.png
是邳州高邮宝应大雨水湖决坏堤泗州水浸祖陵巡
按御史牛应元言治河在辟清口浮沙次疏草湾下流
达伍港灌口广其途入海次开周家桥达芒稻河入江
而鲍王诸口决为巨浸难以施工或分其水筑黄堌戎
口之坝疏符离集㫿水之浅浚宿迁小河入黄之口故
有是命已而企程覆奏隆庆末高宝淮扬告急当事狃
于目前清口既淤又高筑堰堤张福以束之障全淮以
角黄举七十二溪之水汇于泗者仅口数丈出之出之
卷三十四 第 22b 页 WYG0364-0467d.png
十一潴之十九河身日高安得不倒溢以灌泗乎今高
家堰费钜未可议废且并高宝淮扬亦不可少周家桥
北去高堰五十里其支河接革子湖若浚三十馀里一
自金家河入芒稻河注之江一自子婴沟入广洋湖注
之海则淮水泄矣武家墩南距高堰十五里偪永济河
引水自窑湾闸出口直达泾河自昭阳湖入海则淮之
下流有归此急救祖陵之议也 九月总督漕运褚铁
议导淮总理河道杨一魁议先分黄次导淮御史牛应
卷三十四 第 23a 页 WYG0364-0468a.png
元议合行之又为祖陵计黄堌口决当制小林口淤当
挑归仁堤当培上从之括帑五十万役夫二十万分黄
导淮自黄江嘴导河分趋五港灌口径入海以杀黄势
毋尽入淮导淮则自清口辟积沙数十里又于高堰旁
若周家桥武家墩稍引淮支流入于湖为预浚入江入
海路以泄之祖陵水渐退而水患息
二十四年九月戊戌河工成总理河道杨一魁总督漕
运褚铁等赏赉有差
卷三十四 第 23b 页 WYG0364-0468b.png
二十五年春正月壬寅河决黄堌口总督漕运尚书褚
铁言黄口宜塞否则全河南徙害将立见 三月浚小
浮桥沂河口小河口工成自河南徙徐邳复见清泗议
者谓全河水微妨运决口不塞恐下齧归仁为二陵患
独总河尚书杨一魁谓黄堌口深渊难塞议浚小浮沂
泗筑小河口工成果利运寻久旱运河涩而河又决义
安东坝一魁议浚黄堌口及上归湾活嘴以受黄水救
小浮桥泗上之涸因绘河图上言黄河自古为患近自
卷三十四 第 24a 页 WYG0364-0468c.png
分黄道淮工成凤泗淮扬免昏垫之灾又自黄堌一决
全河南徙兖豫徐邳得免河患而其馀波出于义安者
又导之入小浮桥足以济二洪之涸则今日之河既有
合于决堤放水之议矣而议者犹曰运道有浅涩之虞
祖陵有意外之患地方有淹没之苦不知国家运道原
不资于河全河初出亳寿之郊以不治治之故岁无治
河之费其后全河渐决入运因遂资其灌输五十馀年
久假不归又日筑垣而居之涓滴不容外泄于是浊沙
卷三十四 第 24b 页 WYG0364-0468d.png
日淀河身日高上遏汶泗则镇口受淤鱼滕被侵下壅
清淮则退而内潴盱泗为鱼以至濒河没溺岁运飘流
甚至浸及祖陵而当事者猥以运道所资势不能却之
他徙臣奉明命改弦易辙首开武墩经河次疏具坝固
庄又挑小浮桥小河口沂河口故道幸小浮桥股引之
水孛吉口未断之流已足济运矣以汶泗沂兖之水建
闸节宣运道自在固不必殚力决塞以回全河盖决河
所经有山西阜子诸坡湖以为之汇有小河白洋固朱
卷三十四 第 25a 页 WYG0364-0469a.png
等河沟以为之委祖陵雄据上游崇冈叠嶂谅无可虑
即归仁一堤见为险要亦非水冲万一失守亦不过下
浸桃清由洪泽诸湖以下清口势不能逆流倒灌上及
旴泗也至南流泛滥虽不免为下邑民生之害碣山水
道当冲南流北流俱不得免必须迁城以避河患其以
涸口被灾者惟有萧宿灵睢往者全河未徙之时丰沛
鱼滕徐邳不被淹没乎近庚寅癸巳之秋徐邳二州不
几为鱼鳖乎较之今日孰重孰轻故臣始终自信以为
卷三十四 第 25b 页 WYG0364-0469b.png
止就已成之功稍终未完之绪则自不至为运道之虞
亦不能为陵寝生民之患抑臣又有说焉禹之导河析
二渠播九河随水之所向不与争利今河南山东江北
州县棋列星布在在堤防水不及汴梁矣则恐决张秋
不及张秋矣又恐淤镇口不及镇口矣又恐淹宿州凡
禹之所空以与水者今皆为我所占无容水之地固宜
其有冲决也今若空碣山一邑之地北导李吉口下浊
河南存徐溪口下符离中存盘岔河下小浮桥三河并
卷三十四 第 26a 页 WYG0364-0469c.png
存南北相去五十里任水游荡以不治治之量蠲一邑
千金之赋岁省修河万金之费此亦一时之省事万世
之良图也
二十六年春三月工部给事中杨应文请开泇河泇河
在滕峄沂沐下流南通淮海隆庆以来翁大立数议未
决舒应龙尝凿韩庄中辍时河决黄堌口请终其功报
可 夏六月以工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刘东星总理
河道漕运东星循行河堤谓阻漕治在标决河治在本
卷三十四 第 26b 页 WYG0364-0469d.png
两利而并存之议开赵渠盖商城虞城以下至于徐州
元贾鲁故道也嘉靖末北徙潘季驯议开之计费四百
万而止及河决单县黄堌口稍通成渠惟曲里馆至三
仙台四十里如故东星因欲浚之又自三仙台至泗州
小浮桥开支河又浚漕河起徐邳至宿费可十万缗
二十九年秋九月河决萧家口先是开封归德大水商
城蒙城等处河冲萧家口百馀丈全河南徙淮泗贾舟
不及去置于沙上 总督河漕工部尚书刘东星卒于
卷三十四 第 27a 页 WYG0364-0470a.png
济宁东星浚赵渠开泇河工未竟而卒 十一月河南
道御史高举言胶莱海运嘉靖间山东副使王宪议开
胶莱河河之南口起麻湾北口至海沧相距三百三十
里其地河形至今尚在两口皆贮潮水不假浚者二百
馀里浚者一百三十里但其下多石水微细使极力开
凿止三十里远耳如河成我江漕由淮安清江浦历新
坝马家濠而来计良便国初罢海运者以马家濠未通
舟出大洋故也马家濠通舟行小海中自不险从麻湾
卷三十四 第 27b 页 WYG0364-0470b.png
海沧二口径抵天津直沽至是举循其议上格于守臣
而止
三十一年春正月山东巡抚黄克缵言开王家口为蒙
墙上流上流既达则下流不宜旁泄宜塞从之 夏
四月总理河道侍郎曾如春卒如春治河力主开黄
家口领六十万金竭智毕虑既开新河虽深广其南反
浅隘故水不行所决河广八十馀丈而新河仅三十丈
不任受或告如春曰若河流既回势如雷霆藉其自然
卷三十四 第 28a 页 WYG0364-0470c.png
之势冲之何患浅者之不深如春遂令放水河流浊下
皆泥沙流势稍缓下已淤半矣一夕水涨冲鱼台单县
丰沛间如春闻之惊悸暴卒 以工部右侍郎李化龙
总理河道
三十二年春正月总理河道侍郎李化龙请开泇河曰
河自开封归德而下合运入海其路有三由兰阳出
茶城向徐邳名浊河为中路由曹单丰沛出飞云桥向
徐沟名银河为北路由潘家口入宿迁出小河口名符
卷三十四 第 28b 页 WYG0364-0470d.png
离河为南路南路近陵北路近运惟中路既远于陵亦
济于运前督臣排群议兴兹役竟以资用乏绝不得竣
事然自坚城以至镇口河形宛然故为今计惟守行堤
开泇河为便上从之 秋八月河决苏家庄淹丰沛黄
水逆流灌济宁鱼台单县而鱼台尤甚 九月壬申分
水河成
三十三年秋七月壬午吕梁河涩给事中宋一韩论前
总督李化龙泇河之误不报
卷三十四 第 29a 页 WYG0364-0471a.png
三十四年夏四月癸亥河工成自朱旺口至小浮桥袤
百七十里河归故道役五十万人费八十万金五阅月
而竣
悯帝崇祯六年夏五月运河浅阻降总理河道尚书朱
光祚一级
七年冬十一月漕运总督杨一鹏议浚泇河从之
八年秋九月逮总理河道尚书刘荣嗣初荣嗣以骆马
湖阻运自宿迁至德州开河注之既凿黄水朝暮迁徙
卷三十四 第 29b 页 WYG0364-0471b.png
不可以舟给事中曹景参劾之被逮
九年夏四月泇河重浚成
十五年秋九月李自成围开封河决城陷先是开封城
北十里枕黄河至是贼围城久人相食壬午夜河决开
封之朱家寨溢城北越数日水大至灌城周王恭楞走
磁州以巡按御史王汉舟迎之也巡抚高名衡推官黄
澍等俱北渡吏卒仓猝各奔避士民湮溺死者数千万
人城俱圯贼屯高地独全开封古都会富庶甲于中原
卷三十四 第 30a 页 WYG0364-0471c.png
竟成臣浸水大半入浊入泗入淮与故河分流邳亳皆

  谷应泰曰河自龙门下浮束于万山南至豫州地
  平势怒而河无安流矣故河之决必在河南而既
  决之后不南侵全淮即北冲齐鲁侵全淮者溃散
  于颍亳徐宿而害在田庐民业冲齐鲁者横激于
  曹濮单郓而患兼在堤防运道然淮近而身大决
  入淮者患小而治速漕远而身小决入漕者患大
卷三十四 第 30b 页 WYG0364-0471d.png
  而治难也洪武初河决原武自颍寿入淮正统十
  三年秋河决荥阳入漕溃沙湾入海景泰三年春
  河又决沙湾弘治二年夏河决开封入淮三年夏
  河决原武支流三一自封丘下冲张秋一出中牟
  尉氏一溢兰阳及归德瀰漫至宿五年秋河决张
  秋七年春河又决张秋世宗十九年河决睢州野
  鸡岗四十四年河决沛之飞云桥神宗五年河决
  崔镇二十五年河决黄堌口怀宗十五年河决汴
卷三十四 第 31a 页 WYG0364-0472a.png
  城大抵决口必在开封南北百里而被害之地淮
  三漕七后乃骎骎数病漕河焉盖合大河以归一
  淮物不能两大况水又泥淖多滓驱二渎之水行
  阏遏之途其必溃也明甚而兖州卑下齐鲁濒海
  黄河所向并牵漕河诸水尽泻入海故河决之势
  陆则病水水则病涸发则病水去则病涸齐鲁病
  水漕河病涸一隅病水全河病涸而说者谓河既
  欲自豫决兖入漕达海何不尽浚豫兖诸决地听
卷三十四 第 31b 页 WYG0364-0472b.png
  河北流过济宁下临清出直沽漕与河合漕不病
  竭淮与河分淮不病溢策至便也不知淮河浩瀚
  千里一泻犹不能泄怒时思沸涌漕水千步百折
  委纡盘曲河岂能按辔徐行乎若必废漕制以伸
  河体取咽喉之地为尾闾之冲必无幸矣故治河
  之道古无上策史册所载不过三说曰疏曰浚曰
  塞塞在上流堙谷截流是也疏在下流分支洒泽
  是也浚在河身筑堤固岸使之安行是也疏近上
卷三十四 第 32a 页 WYG0364-0472c.png
  策神禹北播九河贾让北放渤海弃地迁民费以
  钜万效已难言之近世以来浚塞兼施徐有贞谓
  水平后可治决决止乃可浚淤此先塞继浚之法
  也故力筑张秋金堤坚塞决口而徐浚漕河之淤
  水道乃平刘大夏言河道不治乃修筑堤防之功
  多疏浚分杀之功少此先浚后塞之法也故力浚
  贾鲁河孙家渡杀水入淮又浚淤河出宿迁亳州
  入淮后筑长堤起豫达徐冲决遂止他如潘季驯
卷三十四 第 32b 页 WYG0364-0472d.png
  之不失故道不分浊流杨一魁之首开武墩次疏
  具坝皆良策也夫殷都带河嚣耿屡迁武帝刑牲
  宣瓠时决终明之世河患时警未尝一岁沮运者
  浚塞之力也九河故道已不能修漕河一线势不
  能废然则塞浚之功与河终始尚其借鉴于兹
 
 
 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