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二

卷七十二 第 1a 页 WYG1344-013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文粹卷七十二
            宋 姚铉 编
  记乙(总一十一首/)
   府署
    中书政事堂记(李华/)
    御史台新造中书院记(舒元舆/)
    御史大夫壁记(李华/)
卷七十二 第 1b 页 WYG1344-0130b.png
    御史中丞壁记
    东都留台石柱记(赵/)
    吏部员外郎南曹厅壁记(权德舆/)
    监祭使壁记(柳宗元/)
    秘书郎壁记(权德舆/)
    四门助教壁记(柳宗元/)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刘禹锡/)    问国庠记(舒元舆/)
卷七十二 第 2a 页 WYG1344-0131a.png
  中书政事堂记       李 华
政事堂者自武德巳来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
故长孙无忌起复授司空房玄龄授左仆射魏徵授太
子太保皆知门下省事至高宗光宅元年裴炎自侍中
除中书令执宰相笔乃移政事堂于中书省记曰政事
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
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人黩
道于货乱道于刑尅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
卷七十二 第 2b 页 WYG1344-0131b.png
移之兵不可以擅诛权不可以擅施货不可以擅蓄王
泽不可以擅夺君恩不可以擅间私雠不可以擅报公
爵不可以擅私此堂得以诛之事不可以轻入重罪不
可以生入死法不可以剥害于人财不可以擅加于赋
情不可以委之于倖乱不可以启之于萌伐紊不赏削
紊不封闻荒不救见馑不惊逆諌自贤违道伤古此堂
得以杀之故曰庙堂之上鐏俎之前有兵有刑有挺有
刃有斧钺有鸩毒有夷族有破家登此堂者得以行之
卷七十二 第 3a 页 WYG1344-0131c.png
故伊尹放太甲之不嗣周公逐管蔡之不义霍光废昌
邑之乱狄公正庐陵之位自君弱臣强之后宰相主生
杀之柄天子掩九重之耳燮理化为权衡论道变为机
纽倾身祸败不可胜数列国有传青史有名可以
为终身之诫无罪记云
  御史台新造中书院记    舒元舆
王者执生杀之柄造天下使百度顺而已矣其或不顺
与顺而不得其度者皆属于御史府府之动静为朝廷
卷七十二 第 3b 页 WYG1344-0131d.png
纪纲之职与百司绝类盖百司坐其署但专局而已矣
入于朝与启事于丞相府亦不出乎其位是以朝罢而
各复其司以无事于朝堂与中书也若御史台每朝会
其长总领属官谒于天子道路谁何之声达于禁扉至
含元殿西庑使朱衣从官传呼促百官就班迟晓文武
臣僚列于两观之下使监察御史二人立于东西朝堂
砖道以监之鸡人报点监者押百官由通乾观象入宣
政门及班于殿庭则左右巡使二人分押于钟鼓楼下
卷七十二 第 4a 页 WYG1344-0132a.png
若两班就食于廊下则又分殿中侍御史一人为之使
以莅之内谒者承旨唤仗入东西阁门峨冠曳组者皆
趋而进分监察御史二人立于紫宸屏下以监其出入
炉烟起天子负斧扆听政自螭首龙池南属于文武班
则侍御史一人尽得专弹举不如法者由是吾府之属
得入殿内其职益繁其风益峻故大臣由公相已下皆
屏气窃息注万目于吾曹吾曹坐南台则综覈天下之
法立内朝则约绳千官之失百司有滞疑之事皆就我
卷七十二 第 4b 页 WYG1344-0132b.png
而质故乘舆所在下马成府釐朝廷之纲目与坐台之
判决者相半是以御史府故事于中书之南常有理所
先时惟中丞得专寓于尚舍一院若杂事与左右巡使
则寓于西省小胥之庑下遇大朝会时吾属皆来则分
憩于杂事巡使之地既寓于小胥则我实客也每亡事
而去则主人必坌而入諠哗狼籍其态万变向之霜棱
尽为涕涶矣岂吾君以天下纲纪属之于我之意邪上
元二年侍御史刘孺之作直厅记初拜仪云谢宰相讫
卷七十二 第 5a 页 WYG1344-0132c.png
向南入直省院候端长又入中书仪云到直省院入门
揖端公讫各就房呜呼以御史之重而前时作者之记
恬然以直省院为记君子未尝有非之者神羊之神何
其翳而不光邪圣唐太和三年己酉岁天子擢尚书吏
部郎中河南宇文公为御史中丞诏下之日不仁者相
吊御史府新例知杂事一人中丞得以选于廷臣河南
公既拜之日上言请尚书司勋郎中琅琊王君以自辅
识者曰河南琅琊同心异质之人也心苟同虽坚金可
卷七十二 第 5b 页 WYG1344-0132d.png
断于御史乎何有他日杂事果以寓直省院为叹乃议
于中丞中丞深乐之即时启于中丞曰此前日之阙也
中丞能为之岂直柏署之光乎实羽仪吾府之多也皆
佐其意事得闻于上上曰良有是乎俞其请如响即诏
度支出钱百万以资焉乃于政事堂直阡之南选地以
作之中书之南实天下会计之地不容咫尺之隙非雄
重清切之司于此岂容足乎我是以得规制为之焉旧
中丞院在西与西院相绝遂以其地易大京兆院合为
卷七十二 第 6a 页 WYG1344-0133a.png
三院东西四十六步南北四十步由东为首其一为中
丞其二为杂事其三为左右巡使若中丞升为大夫改官
不改院若三院毕朝集台院附于杂事殿察附于巡使
其名总号为御史台中书南院院门北辟以取其向朝
廷也其制自中书南廊加南北为轩入院门分东西厢
为拜揖折旋之地内外皆有庑蟠回诘曲瞩之盈盈然
梁栋甚宏柱石甚伟椽栾楶棁丽而不华门窗户牖华
而不侈名木修篁奇葩秀实若升绿云若编青箫以至
卷七十二 第 6b 页 WYG1344-0133b.png
于几桉笔砚帘幌茵榻果笾茗器皆新作也从官胥士
役夫走马勾稽桉牍饮食休息之地皆得其所若百官
之请事群吏之参谒入吾门将抵伺于屏者见吾轩堂
阶闼之严固不俟戒而自肃为此者何尊天子也吾府
为天子耳目宸居堂陛未有耳目聪明堂陛峻正而天
子不尊也天子尊未有奸臣贼子而不灭也奸臣贼子
尽灭矣可以自朝廷至于海隅荡荡然何所不理哉吾
之作岂是志小者近者之心邪谨按高宗天皇大帝作
卷七十二 第 7a 页 WYG1344-0133c.png
大明宫将二百年矣当时有司经度曾不是思将以待
我而作我之所以作盖前补二百年之遗事后贻千万
年之不朽搢绅观者命为御史北台闻者谓之知言君
子曰移中丞杂事今之心于大柄天下岂有遗事哉某
备于寮属得闻君子之论且承公命其记于是乎书乃
题中丞杂事洎三院至主簿官封名氏于其后以为一
时之盛事大和四年岁次庚戌八月十六日丁巳记
  御史大夫壁记       李 华
卷七十二 第 7b 页 WYG1344-0133d.png
君以文明照临百官官纠其邪职在邦宪由京师而端
下国王化所系不惟威行御史大夫其任也用舍决于
天心得失震于人听举直措枉果而不挠则公卿屏气
道路生风率其属以正于朝瞻我衣冠不仁者远苟异
于是为君子羞政之雄雌与德轻重故名公在位天下
仰赖焉秦官有御史大夫在汉为三公职副丞相丞相
阙则大夫迁或名司空或名旧号史足徵也议大政必
下丞相御史其廷署古曰府近曰台其衣冠章绶品秩
卷七十二 第 8a 页 WYG1344-0134a.png
所视载于甲令圣朝臣唐虞高尚之贤内周汉不宾之
俗登人于五福荐乐于九歌帝德广运而瑞草生天威
震动而神羊至故柱石骨鲠之老更拜焉距义宁至先
天登宰相者十二人以本官参政事者十三人故相任
者四人藉威声以棱徼外按戎律者八人官或改称大
司宪台或分为左右肃政罢置不恒从其宜也开元天
宝中刑措不用元元休息由是务简益重地清弥尊在
难其人多举勋德至宰辅者四人宰辅兼者一人故相
卷七十二 第 8b 页 WYG1344-0134b.png
任者一人兼节度者九人异姓封王者二人尊号加孝
德之明年乐成公自尚书左丞兼文部迁崇德也昭融
礼经嗣续文雅张仲孝友山甫将明风度可以师长人
伦动静可以训齐天下乔岳镇定嘉量平均心为百行
之宗体备四时之气雅有之曰文武吉甫万邦为宪乐
成有焉至若教行于无讼之前虑辨于未萌之始未萌
而虑则求烦不获无讼而教则何用不臧宽细瑕为大
体复故事为新政小人畏法君子夷心无隐情于国家
卷七十二 第 9a 页 WYG1344-0134c.png
无愧辞于神道堂堂乎大雅之素也初听壁列先政之
名记而不叙公以为艰难之选将俟后人谓华尝备属
僚或知故(阙/)  之恩至属辞之艺寡无以允副非常
之待所报者直质而少文天宝十四载六月十五日记
  御史中丞壁记
皇帝授天明命垂五十年大道成俗黎民于变百官设
而无事三辟存而不论振古未然也犹以为成岁资于
降霜律人本于持宪宪司之拜尤覈名实王猷其远乎
卷七十二 第 9b 页 WYG1344-0134d.png
夫察风俗平冤滞踣邪佞延俊贤云谁司之职惟御史
御史亚长曰中丞贰大夫以领其属士丏为伯游之佐
司马乃令尹之偏古之制也汉仪大夫副丞相以备其
阙参维国纲鲜临府事故中丞专焉意者殄凶人之豪
挟君子之道各行其志无所牵束行止与大臣绝位指
顾则周行振耸政体宜之晋宋元魏以还无御史大夫
由是中丞威望愈尊礼有加等如火烈烈如霜肃杀不
可犯也属时清无狱朝尚宽政行苇忠厚王化根源周
卷七十二 第 10a 页 WYG1344-0135a.png
室仁及草木而恺悌流乎颂声汉文好黄老而公卿耻
言人过举盛德则仪形著矣焉用察察缺缺以恟生人
哉欲以此道行于军旅故东西幕府皆兼大夫馀军多
假宪司之号圣皇之志也天宝中君臣于道德之间又
新其化以尚书左丞张公为大夫太府少卿庾公为中
丞天下翕然名教知劝大夫睦中丞也羽翮得清风之
助中丞奉大夫也律吕本黄钟之宫耆儒硕老罕云遇
此盛矣公中和备体沈潜经德易直且武温文而清遵
卷七十二 第 10b 页 WYG1344-0135b.png
王路以整多方由夫身而贞百度此外尽馀事也古之
制记者先诸德而后诸事至若命官之始省复之代名
号冠緌之差禄秩位员之数辞尚体要况皆知之今不
书省文也华昧学浅艺承命维裕群言之首非所克堪
然故史也勉以酬德天宝十四载九月十日记
  东都留台石柱记      赵 
天垂象圣人则之故星有执法职有持宪皆铁冠绣衣
直指不阿俾在位者肃如也日者天子在镐庶官分守
卷七十二 第 11a 页 WYG1344-0135c.png
于是乎有留台所以上至中司鹗峙都邑夫洛阳有明
堂辟雍太仓武库郊庙百祀邦

畿百役有不如法得举
劾之至若密网峻威微文深诋众所严惮愈于市师盖
由临之者专也奉之者一也专则权有独断一则政无
多门前达以之立名于此暨皇运中兴与人休息虽风
移代变烦简则殊而举直措枉典刑犹在殿中侍御史
河东薛公朝之望也复修旧职凛然生风秦官汉仪斯
不替矣乃篆石题记使人不遗聊纪于近庶昭厥德始
卷七十二 第 11b 页 WYG1344-0135d.png
自乾元岁掌留务者次而书之以垂于后大历八年月
日记
  吏部员外郎南曹厅壁记   权德舆
汉朝尚书郎辨章制度主文书起草之任东汉方冠以
名曹用诸曹功超卓者转迁选部魏晋已还其任寖剧
国家纪律昭明官循其方凡荐绅之伦未命为大夫者
满岁皆调于毂下启事赋禄必先有司初上元中天官
赵郡李敬玄号为称职以覆视官簿差次裁成端本肇
卷七十二 第 12a 页 WYG1344-0136a.png
末得不重烦乃请外郎一人颛南曹之任其后或诏同
曹郎分主之或诏他曹郎权居之皆难其才而慎其举
也大抵膺是命者必属耳目焉以其公于能否之间不
可遏也以事之委会吏之奇邪因缘诡故中若市道居
之者通则阔略守或刻深苟成绩于是则翰飞不暇登
二掖赞六职得之夷易疾若传置太原王仲舒字弘中
温毅廉直清方敦实风槩姿材迈乎群伦贞元十年冬
繇诸侯部从事贤良对策历左右谏列仪曹考功郎十
卷七十二 第 12b 页 WYG1344-0136b.png
八年实受斯命类能故也于是用贤明忠恕循理官业
程品具举尤违自绝然后以之质于冢宰小宰罢遣者
不讟受禄者不诬恢恢然投其虚而铓刃不顿君子以
弘中之道为折中矣昔春秋书士縠曰堪其事也鲁语
曰署所以朝夕虔君命也今因官署而举事任春秋邱
明之志也至若龙朔咸亨改复之说此皆不书
  监祭使壁记        柳宗元
礼檀弓曰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馀也不若礼不足
卷七十二 第 13a 页 WYG1344-0136c.png
而敬有馀也是必礼与敬皆足而后祭之义行焉唐开
元礼凡大祠若干中祠若干咸以御史监祠祠官有不
如仪者以闻其刻印移书则曰监祭使宝应中尤异其
礼更号祠祭使俄复其初又凡制供祠之吏虽当斋戒
得以决罚由是礼与敬无不足者圣人之于祭祀非必
神之也盖亦附之教焉事于天地者示有尊也不肃则
无以教敬事于宗庙者示广孝也不肃则无以教爱事
于有功烈者示报德也不肃则无以劝善凡肃之道自
卷七十二 第 13b 页 WYG1344-0136d.png
法制始奉法守制由御史出者也故将有事焉则祠部
上其日吏部上其官奉制书以来告然后颁于有司以
谨百事太常修其礼光禄合其物百工之役先一日咸
至于祠而考阅焉御史会公卿有司执简而临之故其
粢盛牲牢酒醴菜果之馔必实于庖厨钟鼓笙竽琴瑟
戛击之乐簨簴缀兆之数必具于庭内樽彝罍洗俎豆
盏斝之器必絜于坛堂之上奉奠之士赞礼之童乐工
舞师洎执役而卫者咸引数其实设箠朴于堂下以修
卷七十二 第 14a 页 WYG1344-0137a.png
官刑而群吏莫敢不备物罗奏牍于几上以严天宪而
众官莫敢不尽诚而祭之日先升立于西阶之上以待
卒事其礼之周旋乐之节奏必周知之退而视其燔燎
瘗埋终之以敬也居常则饬四方祀贡之物以时登于
王府服器之修具祠宇之缮理牛羊毛涤之节三官御
廪之实毕傋而听命焉旧以监察御史长居是职贞元
十九年十二月御史多阙予班在三人之下进而领焉
明年中山刘禹锡始复旧制由礼与敬以临其人而官
卷七十二 第 14b 页 WYG1344-0137b.png
事益理制令有不宜于时者必复于上革而正之于是
始为记求簿书得为是职者若干为书记
  秘书郎壁记        权德舆
按六典秘书郎四人从六品上分掌四部书以甲乙丙
丁为之目昔汉武帝聚天下文籍于库内谓之中秘书
魏晋之际秘书与中书或分或合故云职近日月宜居
三台之上丞郎之任与南宫相亚历代辨论与时轻重
国初思汉廷延阁之制薄江左贵游之选始以岑江陵
卷七十二 第 15a 页 WYG1344-0137c.png
虞永兴褚河南迭为之厥后彬彬多文学之士然则先
王之法志官师之训典九流百氏如贯珠然学与仕皆
优而还相为用者其在兹乎今年春荥阳郑君具瞻自
泾阳尉承诏授任郑君质重而有敏行坦夷而含明识
且今中书相君之令弟也方以结绶满岁调于选部言
吏资者积三迁而后至今超居之有以见择贤审官与
怡怡绰绰之道为尽美矣在晋郑默领中外三阁始删
烦文而朱紫不杂开元初君之王考颍川府君叔祖刑
卷七十二 第 15b 页 WYG1344-0137d.png
部府君皆繇礼官博士继登其任诸父诸兄或解巾以
司雠校或决科而登馆殿含章筮仕多在于斯犹桓公
武公之代为卿士盖善于其职而宜之义也谓鄙人尝
学旧史能知书府官业之所繇是俾编次郎位彰施屋
壁时贞元庚辰岁秋七月记
  四门助教壁记       柳宗元
周人置虞庠于四郊以养国老教胄子祭统曰天子设
四学盖其制也易传太初篇曰天子旦入东学昼入南
卷七十二 第 16a 页 WYG1344-0138a.png
学夕入西学暮入北学蔡邕引之以定明堂之位焉大
戴礼保傅篇曰帝入东学以贵仁入南学以贵德入西
学以贵义入北学以尊爵贾生述之以明太子之教焉
故曰为大教之官而四学具焉参明堂之政原大教
极其建置之道弘也后魏太和中立学于四门置助教
二十人隋氏始𨽻于国子而降置五人皇朝始合于太
学又省至三人员位弥简其官尤难非有儒之通者不
列也四门学之制掌国之上士中士下士凡三等侯伯
卷七十二 第 16b 页 WYG1344-0138b.png
子男凡四等其子孙之为胄子者及庶士庶人之子为
俊士者使执其业而居其次就师儒之官而考正焉助
教之职佐博士以掌鼓箧槚楚之政分其人而教育之
其有通经力学者必于岁之杪升于礼部听简试焉课
生徒之进退必酌于中道非博雅庄敬之流固不得临
于是故有去而升于朝者贺秘书由是为博士为散骑
由是为左拾遗旧制与拾遗为八品清官故必以名实
者居于其位贞元中王化既成经籍少闻有司命太学
卷七十二 第 17a 页 WYG1344-0138c.png
之官颇以为易专名誉好文章者咸耻为学官至是河
东柳立始以前进士求署兹职天水武儒衡闽中欧阳
詹又继之是岁四门助教凡三人皆文士京师以为异
余与立同祖于方舆公与武公同升于礼部与欧阳生
同志于文四门助教署未尝纪前人名氏余故为之记
而由夫三子者始乎尔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     刘禹锡
初大历中名儒张参为国子司业始详定五经书于论
卷七十二 第 17b 页 WYG1344-0138d.png
堂东西厢之壁辨齐鲁之音取其宜考古今之文取其
正繇是诸生之师心曲学偏听臆说咸束而归于大同
揭揭高悬积六十载崩剥污蔑泯然不鲜今天子尚文
章尊典籍于苑囿不加尺椽而成均以治国学上言遽
赐千万时祭酒皞实尸之博士公肃实佐之国庠重严
过者必轼遂以羡赢再新壁书惩前土涂不克以寿乃
折坚木负墉而比之其制如版牍而高广其平如粉泽
而絜滑背施阴关使众如一附离之际无迹而寻堂皇
卷七十二 第 18a 页 WYG1344-0139a.png
靓深两屋相照申命国子能通法书者分章揆日悬其
业而缮写焉笔削既成雠校既精白黑彬班瞭然飞动
以蒙来求焕若星辰以敬来趋肃如神明以疑来质决
若蓍蔡由京师而风天下覃及九译咸知宗师非止服
缝掖者钻仰而已于是学官陈师正等暨生徒凡四百
二十有八人请金石刻且歌曰我有学宇既倾而成之
我有壁经既昧而明之孰规模之孰发挥之祭酒维齐
博士维韦俾我学徒弦咏以时切切祁祁不遨不嬉庶
卷七十二 第 18b 页 WYG1344-0139b.png
乎遒人来采我诗时余为礼部郎凡瞽宗之事得以开
决故书之以移史官宜附于文志
  问国庠记         舒元舆
先王建太学法以教国胄子欲驱人归义府也故设官
区掌严大其事明公侯卿大夫必由是而出某既求善
艺于阙下谓今之太学犹古之太学将欲观焉自以为
下土小儒未尝睹天子庠序欲往时先三日斋沐而后
行行及门下脱盖下车循墙而趋请于谒者曰吾欲观
卷七十二 第 19a 页 WYG1344-0139c.png
礼于太学将每事问之于子可乎谒者许诺遂前导之
初过于朱门门阖沈沈问曰此鲁圣人之宫也遂拜之
次至于西有高门门中有厦屋问之曰此论堂也予惧
其鸿学方谕不敢入导者曰此无人乃虚堂尔予感之
遂入见庭广数亩尽垦为圃矣心益惑复问导者曰此
老圃不宅子安得欺我邪导者曰此积年无儒论故庭
化为废地久为官于此者圃之非圃所宅也循廊升堂
堂中无机榻有苔草没地予立其上悽惨满眼大不称
卷七十二 第 19b 页 WYG1344-0139d.png
向之意复为导者引又至一门问之曰此国子馆也入
其门其庭其堂如入论堂俄又历至三馆门问之曰广
文也太学也四门也入其门其庭其堂如国子其生徒
去圣人之奥如堂馆之芜嗟乎诗书礼乐国之洪源也
浚其源天下可以光润窒其源天下为之憔悴故唐尧
知其如此亦先命廷臣典三礼教胄子诞敷文德于天
下天下之屋皆可封及夏殷时其孟也则必浚之其季
也则皆自窒之自窒之时天下之屋皆可诛至周室有
卷七十二 第 20a 页 WYG1344-0140a.png
文武周公勃兴而作复唐虞之道行七八百年而付仲
尼承之孜孜日夜席不敢煖祖述之宪章之发于邹鲁
张于洙泗上摩躏三光下垂之无穷其徒有入室者升
堂者及门者散满天下虽丁周季而天下奸臣贼子犹
解曰周孔之教不敢妄动以此则文之教岂可须臾弛
邪至嬴政犯之窒其源源未绝而已自绝于天下矣汉
初才息干戈复浚其源而后生公孙弘倪宽卜式之徒
并出维持战争之汉二百年间无所失坠皆周公仲尼
卷七十二 第 20b 页 WYG1344-0140b.png
之力也国家用干戈取天下其道正于汉氏及辟儒宫
立素王祠设学官命生徒崇盛馆宇固亦不下汉氏然
自寇生幽陵军旅之事始胜俎豆故太学之道不得不
衰凉今皇帝传大宝七祀生献吴濞蜀禅于郊庙枭夏
逆首殛潞奸师拔魏世家此用两阶之舞可谓至矣今
溟澥无波兵器可以蒙之虎皮矣乃大修周公仲尼之
道之时也而太学且犹衰凉之若此岂非有司之不供
职邪群公卿士之不留意邪不然何使巍巍国庠寂寞
卷七十二 第 21a 页 WYG1344-0140c.png
不闻回也赐也说释道义之声虽馆宇云合鞠为荒圃
可谓大国虚设以自欺也愚甚不取且惧周公仲尼之
道没坠于泉遂记其所荒之大略以喻有司
 
 
 
 
 
卷七十二 第 21b 页 WYG1344-0140d.png
 
 
 
 
 
 
 
 唐文粹卷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