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三
卷四十三 第 1a 页 WYG1343-060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文粹卷四十三
            宋 姚铉 编
  古文甲(总一十五首/)
   五原


    原道
    原性
    原毁
卷四十三 第 1b 页 WYG1343-0608d.png
    原鬼
    原人(已上并韩愈/)
   三原
    原化(皮日休/)
    原亲
    原仁(牛僧孺/)
   五规
    出规
卷四十三 第 2a 页 WYG1343-0609a.png
    处规
    戏规
    心规
    时规(已上并元结/)
   二恶
    恶圆
    恶曲(并元结/)
  原道          韩 愈
卷四十三 第 2b 页 WYG1343-0609b.png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
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有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
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
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
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
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
卷四十三 第 3a 页 WYG1343-0609c.png
私言也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
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
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
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
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
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
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唯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
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卷四十三 第 3b 页 WYG1343-0609d.png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未惟怪之欲闻古
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
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
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
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
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
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
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卷四十三 第 4a 页 WYG1343-0610a.png
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
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壹郁为之政以率其
怠勌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
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
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
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
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
争食也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
卷四十三 第 4b 页 WYG1343-0610b.png
者也民者出粟米丝麻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
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能行君之令而致之
民民不出粟米丝麻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
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
其所谓清净寂灭者呜呼其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
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得出于三
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帝之与王其
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
卷四十三 第 5a 页 WYG1343-0610c.png
事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
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
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
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
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
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
卷四十三 第 5b 页 WYG1343-0610d.png
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也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
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
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
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丝麻其居宫室其食粟
米蔬果鱼肉其为道易明而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
卷四十三 第 6a 页 WYG1343-0611a.png
已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
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
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
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
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
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孟轲之
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
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
卷四十三 第 6b 页 WYG1343-0611b.png
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其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
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原性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
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
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
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
卷四十三 第 7a 页 WYG1343-0611c.png
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主
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
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性
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
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
动而处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
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
之于性视其品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之言性
卷四十三 第 7b 页 WYG1343-0611d.png
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
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分与皆举
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鱼之
生也其母视之知其必以贿死杨食我之生也叔向之
母闻其号也知必灭其宗越椒之生也子文以为大戚
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其
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歧然嶷嶷然文王之在母也
母不忧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人之性果恶乎
卷四十三 第 8a 页 WYG1343-0612a.png
尧之朱舜之均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瞽
叟之舜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人人之性善恶
果混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
得其一而遗其二者也曰然则性之上下者终不可移
乎曰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
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曰今之
言性者异于此何也曰今之言性者杂佛老而言也杂
佛老而言者奚言而不异
卷四十三 第 8b 页 WYG1343-0612b.png
  原毁
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
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
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
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蚤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
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材多艺人
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
是而我乃不能是蚤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
卷四十三 第 9a 页 WYG1343-0612c.png
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
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
亦责于己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
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
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
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
之君子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
卷四十三 第 9b 页 WYG1343-0612d.png
故自取也少已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
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
得而止矣是不亦待于己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
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
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
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
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虽然为是者有
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
卷四十三 第 10a 页 WYG1343-0613a.png
常试之矣常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
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
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常
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
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悦于言懦者必悦于色矣是故事修而
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
之行难矣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
卷四十三 第 10b 页 WYG1343-0613b.png
于理也
  原鬼
有啸于梁从而烛之无见也斯鬼乎曰非也鬼无声有
立于堂从而视之无见也斯鬼乎曰非也鬼无形有触
吾躬从而执之无得也斯鬼乎曰非也鬼无声与形安
有气曰鬼无声也无形也无气也果无鬼乎曰有形而
无声者物有之矣土石是也有声而无形者物有之矣
风霆是也有声与形者物有之矣人兽是也无声与形
卷四十三 第 11a 页 WYG1343-0613c.png
者物有之矣鬼神是也曰然则有怪而与民物接者何
也曰是有二说漠然无形与声者鬼之常也民有忤于
天有违于民有爽于物逆于伦而感于气于是乎鬼有
托于形有凭于声以应之而下殃祸焉皆民之为也其
既也又反乎其常曰何谓物曰成于形与声者土石风
霆人兽是也反乎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不能有形与
声不能无形与声者物怪是也故其作而接于民也无
恒故有动于民而为福亦有动于民而为祸亦有动于
卷四十三 第 11b 页 WYG1343-0613d.png
民而莫之为祸福适丁民之有是时也作原鬼
  原人
形于上者谓之天形于下者谓之地命于其两间者谓
之人形于上日月星辰皆天也形于下草木山川皆地
也命于其两间夷狄禽兽皆人也曰然则吾谓禽兽曰
人可乎曰非也指山而问焉曰山乎曰山可也山有草木禽兽
皆举之矣指山之一草而问焉曰山乎曰山则不可故
天道乱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乱而草木山川不
卷四十三 第 12a 页 WYG1343-0614a.png
得其平人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性天者日月星辰
之主也地者草木山川之主也人者夷狄禽兽之主也
主而暴之不得其为主之道矣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
笃近而举远
  原化          皮日休
或曰圣人之化出于三皇成于五帝定于周孔其质也
道德仁义其文也诗书礼乐此万代王者未有易是而
能治者也至于东汉西域之教始流中国其民也举族
卷四十三 第 12b 页 WYG1343-0614b.png
生敬尽产施济子去其父夫亡其妇蚩蚩嚚嚚慕其风
蹈其阃者若百川荡滉不可止者何哉所谓圣人之化
者不曰化民乎民今知化者惟西域氏而已矣有言圣
人之化者则比户以为嗤岂圣人之化不及西域氏之
化邪何其戻也如是曰天未厌乱不世世生圣人其道
者存乎言其教者在乎文有违其言悖其教者即戾矣
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故有周孔必有
杨墨要在有孟子而已矣今西域之教岳其基溟其源
卷四十三 第 13a 页 WYG1343-0614c.png
乱于杨墨也甚矣如是为士则孰有孟子哉千载之后
独有一昌黎先生露臂瞋视诟之于千百人内其言虽
行其道不胜苟轩裳之士世世有昌黎先生则吾以为
孟子矣譬如天下之民皆桀民也苟有一尧民处之一
尧民之善岂能化天下桀民之恶哉则有心于道乃尧
民矣呜呼今之士率邪以御众握乱以治天下其贤尚
尔求不肖者反化之不曰难哉不曰难哉
  原亲
卷四十三 第 13b 页 WYG1343-0614d.png
能嗣其亲不曰子乎吾观夫今之世诲其子者必槚肌
篣骨伤爱毁性以为教呜呼孟子所谓古者易子而教
诚有旨欤不能教其子者是亡其身者也不能得其亲
者是舍其族者也古者佞臣爱人之贵过乎其亲必舍
而事之公子开方是也爱人之权过乎其子必杀而徇
之易牙是也自兹已降为夫强臣者将欲夺人之宗必杀己子王莽杀子宇是也噫教尚不可况其杀欤或曰
均是亲也均是害也则周公诛管蔡石碏杀石厚叔向
卷四十三 第 14a 页 WYG1343-0615a.png
僇叔鱼汉文流淮南可乎曰均是亲也贤则能嗣亲凶
则能覆族均是害也周公不诛则他人诛之石碏不杀
则他人杀之叔向不僇则他人僇之汉文不流则他人
流之已刑则及一人他刑则及其族此圣贤所以惜其
族也刑也者仁在其中矣
  原仁          牛僧孺
救天下者皆曰仁得天下者皆曰利则可乎曰不可也
不得已而有天下则曰仁得已而有者则曰利也善畏
卷四十三 第 14b 页 WYG1343-0615b.png
其利善决其仁皆圣也汤文王是也原意曰圣人视生
民以天下襁稚在焚溺无不挈者然则挈而授其家乎
将遂挈而有之乎彼家无人而有之不得已而仁矣有
人而有之则得已而利矣夏无人也(谓无/微子)汤有以仁殷
有人也文王畏其利前贤明汤意故无伯夷后圣明文
王意故曰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  出规           元 结
元子门人叔将出游三年及还元子问之曰尔去我久
卷四十三 第 15a 页 WYG1343-0615c.png
矣何以异乎诺曰叔将始自山中至长安见权贵之盛
心愤然切悔比年于空山穷谷与夫子甘饥寒爱水木
而已不数月自王公大人卿相近臣之门无不至者及
一年有向与欢宴过之可吊有始贺拜候已闻就诛岂
不裂封疆土未识岂无印绶怀之未暖其客得禄位者
随死得金玉者皆孥参游宴者或刑或免叔将之身如
犬逃者五六似鼠藏者八九当其时环望天地如置在
杯斗之中元子闻之叹曰叔将汝何思而为乎汝若思
卷四十三 第 15b 页 WYG1343-0615d.png
为社稷之臣则非正直不进非忠谠不言虽手足斧钺
口能出声犹极忠言与气偕绝汝若思为禄位之臣犹
当避赫赫之路晦显显之机如下厩粟马齿食而已汝
忽然望权势而往自致身于刑祸之方得筋骨载肉而
归幸也大矣二三子以叔将为戒乎
  处规州舒吾问元子曰吾闻子多矣竟将何为对曰云山幸
不求吾是林泉又不责吾非熙然能自全顺时而老可
卷四十三 第 16a 页 WYG1343-0616a.png
矣复安为哉舒吾曰元子其过误乎其大矫也吾厌世
人饰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退身以显行设机以树名
吾子由之使我何信元子俛而谢之滕许大夫友元子
闻不应舒吾之说乃曰嗟嗟元子少辞者邪何不曰使
吾得所处但如山林不见吾是非吾将娭(音/稀)而往也以
子为饰言藏智退身设机何不曰如此岂不多于盗权
窃位蒙污万物富贵始及而刑祸促之者乎元子谢不
及季川问曰兟(兟兄之别称/义载尔雅)终不复二论兟有意乎于
卷四十三 第 16b 页 WYG1343-0616b.png
戏季川吾有言则自是言达则人非吾安能使吾身之
有是而令他人之有非至于闻闻也哉
  戏规
元子友倚于云丘之巅戏牧儿曰尔为牧当不责尔
暴牧儿歌去乃暴他田田主鞭之啼而冤元子啼不止
召其父而止之元子友真卿闻之书过于元子曰嗟嗟
次山苟戏小儿俾陷鞭焉而蒙冤之彼牧儿望次山犹
儓□不敢干其主及苟戏乃或与次山犹仇雠斯岂慎
卷四十三 第 17a 页 WYG1343-0616c.png
德也与吾闻君子不苟戏无似非如何惑一儿使不知
所以蒙过此非苟戏似非之非者邪恶不必易此元子
报真卿曰于戏吾独立于空山之上戏歌牧儿得过几
不可免彼行于世上有爱憎相忌是非相反名利相夺
祸福相从至于有蒙戮辱者焉得不因苟戏似非世儿
惑之以及者乎真卿吾当以戏为规
  心规
元子病游世归于商馀之中以酒自肆有醉歌夫公闻
卷四十三 第 17b 页 WYG1343-0616d.png
(音/多)元子之酒请歌之歌曰元子乐矣俾和者曰何
乐亦然何乐亦然我曰我云我山我林我泉又曰元子
乐矣俾和者曰何乐然尔何乐然尔我曰我鼻我目我
口我耳歌已矣夫公曰自乐山林可也自乐耳目何哉
人谁无此元子引酒当夫公曰劝君此杯酒缓饮之听
我说子行于世间目不随人视耳不随人听口不随人
语鼻不随人气其甚也则须封苞裹塞不尔有灭身亡
家之祸伤污毁辱之患生焉虽王公大人亦不能自
卷四十三 第 18a 页 WYG1343-0617a.png
口鼻耳目夫公何思之不熟邪
  时规
乾元己亥漫叟待诏在长安时中行公掌制在中书中
书有醇酒时得一醉醉中叟诞曰愿穷天下鸟兽虫鱼
以充杀者之心愿穷天下之醇酎美色以充欲者之心
中行公闻之叹曰子何思不尽邪何不曰愿得如九州
之地者亿万分封君臣父子兄弟之争国者使人民免
贼虐残酷者乎何不曰愿得布帛钱货珍宝之物溢于
卷四十三 第 18b 页 WYG1343-0617b.png
王者府藏满将相权势之家使人民免饥寒劳苦者乎
叟闻公言退而书之授于学者用为时规
  恶圆
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使
为之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喜儿之器
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
歌曰宁方为皂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其
甚者终身不仰视曰吾恶天圆或有喻之以天大无穷
卷四十三 第 19a 页 WYG1343-0617c.png
人不能极远视四垂因谓之圆天不圆也对曰天纵不
圆为人称之我亦恶焉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
悦媚婴儿小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
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
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动圆静
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谓曰吾目
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
以趋时非圆不预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卷四十三 第 19b 页 WYG1343-0617d.png
  恶曲
元子时与邻里会曲全当时之欢以顺长老之意归泉
上叔盈问曰向夫子曲全其欢道然也苟为尔乎元子
曰叔盈视吾曲其心以循财利曲其行以希名位当过
吾吾苟全一欢于邻里无恶然可也东邑有全道之士
闻元子对叔盈恐曰吾闻元次山约其门人曰无恶我
之小曲真惛鄙恶辞也吾辈全直三十年未常曲气以
转声曲辞以达意曲步以便往曲视以回目犹患于古
卷四十三 第 20a 页 WYG1343-0618a.png
人古人有恶曲者不曲臂以取物不曲膝以便坐见天
下有曲于君曲于民曲于鬼神者往劫而死之今元次
山苟曲言貌强全一欢以为不亵其直慁哉若能苟曲
于邻里强全一欢岂不能苟曲于乡县以全言行能苟
曲于乡县岂不能苟曲于邦国以彰名誉能苟曲于邦
国岂不能苟曲于天下以扬德义若言行名誉德义偕
显岂有钟鼎不入门权位不在已乎呜呼曲为之小为
大之渐曲为之也有何不可奸邪凶恶其囮(音/由)乎元子
卷四十三 第 20b 页 WYG1343-0618b.png
闻之颂曰吾以颜貌曲全一欢全直君子之恶我如此
由有过于此者何以自免
 
 
 
 
 
 唐文粹卷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