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1343-059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文粹卷四十二
             宋 姚铉 编
  议丁(总一十二首/)
   历

代是非七
    西伯受命称王议(梁肃/)
    鲁议高郢
    汉高祖伪游云梦议(高参/)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1343-0594b.png
    猫鼠议(崔祐甫/)
    酷吏传议(权德舆/)
    世祖封不义侯议
    后汉贼臣董卓庙议(高适/)
   丧制五
    定服制议(魏徵令狐德棻等/)
    駮行三年之服议(张东之/)
    服母齐衰三年议(田再思/)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1343-0595a.png
    改葬服议(韩愈/)
    广丧朋友议(崔祐甫/)
  西伯受命称王议      梁 肃
太史公曰诗人道西伯以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
讼遂追王太王王季改正朔易服色十年而崩或谓大
雅序文王受命作周泰誓序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妄徵
二经以实其说予以为反经非圣不可以训莫此为甚
焉尝试言之夫惟圣人无作作则为万代法仲尼美文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1343-0595b.png
王之德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又曰内文明而
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未有南面称王而谓之服
事易姓创制而谓之柔顺仲尼称武王之烈曰汤武革
命又曰武王末受命未有父受之而子复革命父为天
子而子云末受当武王之会孟津也告诸侯曰汝未知
天命未可以誓师也曰惟我文考大统未集予小子其
承厥志孰有王者出征复俟天命大统既改而复云未
集礼大传称牧野之师既事而退遂柴于上帝追王太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1343-0595c.png
王王季文王改正朔殊徽号若虞芮之岁称王则不应
复云追王王制既行则不应复云改殊是皆反经者也
夫大者天地其次君臣圣人知定位之不可易也故制
为上下之礼财成天地之道使各当其分而不相间若
亿兆之去留天命之与夺则存乎其时圣人顺而行之
讴歌所归而舜禹揖让桀纣恶盈则汤武放伐所谓
后天而奉天时不得己而为之者也若殷道未绝纣凶
未极而遂称王以令天下则不可谓至德也己此其非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1343-0595d.png
圣者也予以为大雅作周之义盖取夫积德累仁为海
内所归往武王因之遂成大业非所谓革命易姓为作
周也泰誓纪年盖武王周公追考前文陈王业之盛自
虞芮始故断为受命之岁仲尼宪章文武故因而叙之
曰十有一年武王伐殷非所谓自称王而为之数也文
王既殁经义斯在如曰不然以俟君子
  鲁议           高 郢
周公居摄七年致政而殁成王康王追思其德命鲁侯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1343-0596a.png
代代祀以天子礼乐鲁君得乘大辂建太常外祭郊社
内祭尝禘虞夏商周之服器与官兼而用之以广鲁于
天下郢窃谓自天子至于庶人尊卑贵贱待礼而别丰
者不可杀杀者不可丰成康过赐非礼也鲁君受赐亦
非礼也何则郢闻有位而后行典礼仲尼不臣门人
君也季札不嗣吴爵非长也周公不王而以礼乐王者
是以非礼诬周公也设欲诬周公以非礼曾谓昊天上
帝亦可诬乎奈何使鲁人郊昔孔子愤叹于衰周而欲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1343-0596b.png
求礼于鲁及睹其僣乃言曰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
衰乎鲁用天子礼乐者本以郊上帝既非声明文物之
不当用可知矣又恐来者以杞宋用王礼为疑因言杞
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杞宋二
王后得守先祖礼乐鲁何守而用之邪犹惧其未能又
言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祝嘏莫敢易其常古是
谓大嘏此乃申言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之定分也夫子
之言昭昭如揭日月而学者或以为事更圣人未闻可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1343-0596c.png
否难措辞于鲁议者于谦默之道则可矣于发挥之义
恐未尽也诗曰尔之教矣民胥效矣鲁侯用王礼其臣
亦用侯之礼故季氏舞八佾旅泰山设公庙歌雍彻嗟
乎礼之不早辩也如此古者父为天子诸侯子为士祭
礼从子不得从其父晋应韩武王之穆得用备物享武
王乎若享非礼之褒是周公不得为圣也如其不享是
成康秖以王者礼乐馁周公于鲁矣安在其康乎且周
公之绩孰与伊尹佐商成康之明孰与太戊崇异伊尹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1343-0596d.png
不过号为保衡至于沃丁太戊亦不加以王礼或谓周
公叔父也于伊尹而为亲故尊而异之夫太伯太王之
元子三以天下让于王季王季得之以传祚于文武故
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及武王克纣追王太
王王季文王而不追王泰伯岂武王忘泰伯之德而不
亲乎盖以等威之礼名分之别为万代之准不为一人
私也夫人情无常以礼为常以礼从情动则有悖且如
王者祖有功而宗有德祖宗之庙代代不毁大凡继体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1343-0597a.png
之君皆欲祖宗其父至于功德未著不敢妄加庙稻者
情非不欲限礼而已矣故礼之行于宗庙父子不得遂
其私而况成康又得以天地之公器大典独私于周公
乎周公有大勋于周土田附庸以益之则可秬鬯圭瓒
以赐之则可若天子礼乐成康所恃以为尊也胡可以
假人成康虽欲尊于周公伯禽其忍受之以出僣其君
入陷其父乎若周公躬制礼乐坟土未乾而子孙不克
负荷乱王者之度孔子称其衰不亦宜乎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1343-0597b.png
  汉高祖伪游云梦议     高 参
或曰汉高帝伪游云梦以擒韩信果哉其智足称也予
以谓高祖不思弘远之规而务一时之计于是乎失政
刑矣夫圣人贵正不贵幸与律不与臧昔者明王五载
一巡狩合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故无德者削地
有功者进律汉氏君临万国示人以偷伪游之名不可
以训且当此之时韩信未有逆节一朝系信而生诸侯
之疑天下皆疑则所利者少而所失者多昔崇伯之方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1343-0597c.png
命圯族共工之静言庸违帝尧以则哲之明而未有去
者盖以其行伪象恭且有四岳之举故也向使尧恶四
凶之行拒四岳之举不待试用加之诛放天下必以为
戮不辜矣夫刑一人使天下知其罪则服赏一人使天
下知其贤则劝若赏而不劝刑而不服则尧所不为也
汉祖不能斟酌古典卒用陈平之言执信而归于京师
一二年间韩王信反马邑赵相贯高谋柏人陈狶反代
地彭越黥布卢绾之徒悉以叛换岂非服劝用刑之失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1343-0597d.png
欤传曰君人执信臣人执忠古之盟主耻袭侵之事况
光有天下者乎于戏悠悠千载变诈萌生使天子不复
言巡狩诸侯不敢议朝觐大者自嫌强盛小者惧于囚
执是恩信不流于下而忠孝不达于上王者之泽寖以
陵迟自云梦始矣
  猫鼠议          崔祐甫
右今月日中使某宣进止以笼盛猫鼠示百寮臣闻天
生万物刚柔有性圣人因之垂范作则礼记郊特牲篇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1343-0598a.png
曰迎猫为其食田鼠也然则猫之食鼠载在礼经以其
除害利人虽微必录今此猫对鼠不食仁则仁矣无乃
失于性乎鼠之为物昼伏夜动诗人赋之曰相鼠有体
人而无礼又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其序曰贪而畏人
若大鼠也臣旋观之虽云动物异于麋鹿麇兔彼皆以
时杀获为国之用此鼠有害亦何爱而曲全之猫受人
养育职既不备亦何异于法吏不勤触邪疆吏不勤捍
敌又按礼部式具列三瑞无猫不食鼠之目以兹称庆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1343-0598b.png
臣所未详伏以国家化洽治平天符荐至纷纶杂沓史
不绝书今兹猫鼠不可滥厕若以刘向五行传论之恐
须申命宪司察听贪吏诫诸边候无失徼巡猫能致功
鼠不为害
  酷吏传议         权德舆
诗美仲山甫曰刚亦不吐柔亦不茹故体备健顺是谓
全德不然则直已循性能秉一方事举于中皆理道也
得柔之道者为循吏失刚之理者为酷吏司马氏修史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1343-0598c.png
记始作二传以诫世尔而后以郅都为酷吏传首愚有
惑焉都之为中郎将上欲搏野彘活贾姬从容奏议引
宗庙太后之重其为济南守诛豪猾首恶道不拾遗其
为中尉宗室贵臣敛手反目其为雁门守匈奴不敢近
边至为偶人像之骑射莫能中然其勇敢气节根于公
廉不发私书不受请寄具此数者为汉名臣入居命卿
出总列郡坚刚忠纯终始若一坐临江之嫌当太后之
怒身死汉廷首足异处有以见汉氏之不纲王泽之弛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1343-0598d.png
绝也盖在史氏发而明之以旌事君以励使臣俾百
之下有所惩劝子长既首冠酷吏班氏又因而从之善
善恶恶之义于此缺矣夫椎埋沈命舞文巧诋之徒目
为等夷杂列篇章至其述赞虽云引是非争大体又何
补焉噫洪范之沈潜大易之直方皆臣道也都虽未蹈
之斯近之矣不隐忠以避死不枉道以涖官无处父之
华异申枨之欲所至之邦必以称职闻其古之刚而无
虐怒而中节者欤刚似酷弱似仁在辨之不惑而巳天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1343-0599a.png
下似是而非失之多矣岂独是哉开卷之际恍然有感
且以司马氏班氏皆良史也犹不能辨故斐然成文
  世祖封不义侯议
先师曰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又曰必也正名乎又曰
惟则定国于戏有国者可不务乎当东汉世祖之初天
命再集宜于此时贞百度正三纲纂修德教允荅天意
时彭宠以南阳旧恩位列上将有举渔阳之功馈邯郸
之忠竟以谗谤获罪反侧怨望遂攻朱浮于蓟自称燕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1343-0599b.png
王其时师旅孔炽元元苦甚时君宜以息人纾难为
则当录念功用昭洗瑕秽次则布之威怀革其非心必
不得己则仗大顺以讨之出师以征之明君君臣臣之
义此三者皆不能用或用之而不能尽及夫苍头子密
有便室之逆运其狙忍时伺卧寝遂使命悬仆隶仓卒
授首及诣阙也封为不义侯愚以为伯通之叛命子密
之戕君同归于乱罪不相蔽宜各致于法昭示王度反
乃爵于五等又以不义为名且举以不义莫可侯也此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1343-0599c.png
而可侯汉爵为不足劝矣春秋书齐豹盗三叛人名之
义无乃异于是乎且如栾布之哭彭越孔车之葬主父
使于东汉议罪罪孰甚焉况四方甫定伤痍未复不稽
古训以喜怒为刑赏使天下陪台厮养各幸其君之乱
而徼侯印授诸侯危疑之势鼓臣下叛涣之源弃名器
而汨彝训且以宪令为戏时风浩浩荡而不复至使桓
灵不道山阳胁夺本其所自庸讵知非封不义之效欤
  后汉贼臣董卓庙议    高 适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1343-0599d.png
昔汉祚陵夷桓灵弃德宦官用事国步艰难宗社有缀
旒之危宰臣非补衮之具董卓地兼形胜手握兵钤颠
而不扶祸则先唱兴晋阳之甲君侧未除入洛阳之宫
臣节如扫至乃发掘园寝逼辱妃嫔太后之崩岂称天
命弘农之废孰谓人心敢讽朝廷以自尊贵大肆剽虏
以极诛求焚烧都邑驰突放横衣冠冻馁倚死墙壁之
间兆庶困穷生涂草莽之上于是天地愤怒鬼神号哭
而山东义旗攘袂争起连州跨郡皆以诛卓为名故兵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1343-0600a.png
挫于孙坚气夺于袁绍僣拟舆服党助奸邪驱蹙东人
胁帝西幸淫刑以逞有汤镬之甚要之縻烂刳剔异端
乃谓汉鼎可移郿坞方盛殊不知祸盈恶稔未或不亡
故神赞允诚天假布手母妻屠戮种族无留悬首燃脐
遗臭万代骨肉灰烬不其快哉今狄道之人不惭卓之
不臣而务其为鬼苟斯鬼足尚则汉莽可得而神晋敦
可得而庙桓玄父子可享于江乡尔朱弟兄可祠于朔
土嗟乎仁贤之魄寂寞于丘陵义烈之魂沈埋于泉壤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1343-0600b.png
何馨香之气而用于暴悖之鬼哉适窃奉吹嘘庇身戎
幕每承馀论饱识公忠之言不远下风尽知仁义之本
昨忝高会敬受德音今具贼臣之事悉以条上谨按尚
书王者望秩天地之神祇诸侯祭境内之山川乱臣不
言淫祀无取则董卓之庙义当焚毁
  定服制议    魏徵令狐德棻同议
臣闻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者也非从
天降非从地出人情而巳矣夫亲族有九服属有六随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1343-0600c.png
恩以薄厚称情以立丈然舅之与姨虽为同气论情度
义先后实殊何则舅为母之本族姨乃外成他族求之
母族姨不在焉考之经文舅诚为重故周王念齐每称
舅甥之国秦伯怀晋实切渭阳之诗在舅服止一时为
姨居丧五月徇名丧实逐末弃本盖古人之情或有未
达所宜损益实在兹乎记曰兄弟之子犹子盖引而进
之也嫂叔不服盖推而远之也礼继父同居则为之期
未尝同居则不服为从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为服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1343-0600d.png
或曰同爨缌然则继父之徒并非骨肉服重由乎同爨
恩轻在乎异居故知制服虽继于名亦缘恩之厚薄者
或有长年之嫂遇孩童之叔劬劳鞠养情若所生分
饥共寒执手偕老譬同居之继父方他人之同爨情义
之深浅宁可同日而言哉在其生也爱之同于骨肉及
死则曰推而远之求之本源深所未喻若推而远之为
是则不可生而共居生而共居为是则不可死同行路
重其生而轻其死厚其始而薄其终称情立文其义安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1343-0601a.png
在且事嫂见称载籍非一郑仲虞则恩礼甚笃颜弘都
则端肃致感马援则其见必冠孔伋则哭之为位此并
躬践教义仁深孝友察其所行之旨岂非先觉者欤但
于时上无哲王礼非下之所议遂使深情郁乎千载至
理藏于万古其来久矣岂不惜哉今属钦明在辰圣人
有作五礼详洽一物无遗犹且永念慎终凝神遐想以
为尊卑之叙虽焕乎大备丧纪之制或情理未周爰命
祑宗更详考正臣等奉遵明旨触类旁求采摭群经讨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1343-0601b.png
论传记变薄俗于既往垂笃义于将来信六籍所不能
超百王而独得者也诸儒所守互有异同详求厥中申
明圣旨谨按曾祖父母旧服齐衰三月请加为齐衰五
月适子妇旧服大功请加为周年众子妇旧服小功今
请与兄弟子妇同为大功九月嫂叔旧无服今请服小
功五月服其弟妻及夫兄亦小功五月舅服缌麻请与
从母同服小功谨议
  駮行三年之服议      张柬之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1343-0601c.png
夫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不刋之典也谨按春秋鲁僖公
三十三年十二月乙巳公薨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齐
纳币左传曰礼也杜元凯注云僖公丧终此年十一月
纳币在十二月士婚礼纳采纳徵皆有玄纁束帛诸侯
则谓之纳币盖公为太子已行婚礼故传称礼也公羊
传曰纳币不书此何以书讥丧娶在三年之内何以讥
三年之内不图婚何休注云僖公以十二月薨至此冬
未满二十五月纳采问名纳吉皆在三年之内故书何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1343-0601d.png
休以公十二月薨至此冬十二月才二十四月非二十
五月是未满三年而图婚也按经书十二月乙巳公薨
杜以长历推乙巳是十一月十二日非十二月经书十
二月是经误文公元年四月葬我君僖公传曰缓也诸
侯五月而葬若是十二月薨即是五月不得言缓明知
是十一月薨故注僖公丧终此年至十二月而满二十
五月故丘明传曰礼也据此推步杜之考校岂公羊之
所能逮况丘明亲受经于仲尼乎且二传何杜所争惟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1343-0602a.png
争一月不争一年二十五月除丧由来无别此则春秋
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尚书伊训云成汤既没
太甲元年惟元祀十有二月伊尹祀于先王奉嗣王祇
见厥祖孔安国注云汤以元年十一月崩据此则二年
十一月小祥三年十一月大祥故太甲篇中云惟三祀
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是十一月大
祥讫十二月朔日加王冕服服吉而归亳也是孔言汤
元年十一月之明證顾命云四月哉生魄王不怿是四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1343-0602b.png
月十六日也翌日乙丑王崩是十七日也丁卯命作𠕋
度是十九日也越七日癸酉柏相命士须材是四月二
十五日也则成王崩至康王麻冕黼裳中间有十月康
王方始见庙则知汤崩在十一月淹停至殓讫方始十
二月祇见其祖顾命见庙讫诸侯出庙门俟伊训言祇
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则崩及见庙殷周之礼并同此
周因于殷礼损益可知也不得元年以前别有一年此
尚书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礼记三年问云三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1343-0602c.png
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
是断之者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叉丧服四制云变
而从宜故大祥鼓素琴告人以终又间传云期而小祥
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醯酱中月而禫食酒肉又丧服
小记云再期之丧三年也九月七月之丧三时也五月
之丧二时也三月之丧一时也此礼记三年之丧二十
五月之明验也仪礼士虞礼云期而大祥中月而禫是
月也吉祭此礼周公所制则仪礼三年之丧二十五月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1343-0602d.png
之明验也此四验者并礼经正文或周公所制或仲尼
所述吾子岂得以礼记戴圣所修辄欲排毁汉初高堂
生传礼既未周备宣帝时少传后仓因淹中孔壁所得
五十六篇著曲台记以授弟子戴德戴圣庆溥三人合
正经及孙卿所述并相符会列于学官年代已久今
无端搆造异论既无依据深可叹息其二十五月先儒
考校唯郑康成注仪礼中月而禫以中月间见自死至
禫凡二十七月又解禫云禫言澹澹然平安之意今皆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1343-0603a.png
二十七月后复常从郑议也踰月入禫禫既复常则二
十五月为免丧矣二十五月二十七月其议本同窃以
子之于父母丧也有终身之痛创巨者日久痛深者愈
迟岂徒岁月而已乎故练而慨然者盖悲慕之怀未尽
而擗踊之情已歇祥而廓然者盖哀伤之痛已除而孤
藐之念更起此皆情之所致岂外饰哉故记曰三年之
丧义同过隙先王立其中制以成文理是以祥则缟带
素纰禫则无所不佩今吾子将徇情弃礼实为乖僻夫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1343-0603b.png
去缞麻之服袭锦縠之衣行道之人皆不忍也直为节
之以礼无可奈何故由也不能过制为姊服鲤也不能
过期哭其母夫岂不怀惧名教逼已也至若孔郑何杜
之徒并命代挺生范模来裔宫墙积仞未易可窥但钻
仰不休必当渐入胜境讵劳终年矻矻虚肆莠言所有
掎摭先儒愿且以时消息
  服母齐衰三年议      田再思
乾尊坤卑天一地二阴阳之位分矣夫妇之道配焉至
卷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1343-0603c.png
若死丧之威降杀之等礼经五服之制齐斩有殊考妣
三年之丧贵贱无隔以报免怀之慈酬罔极之恩稽之
上古丧期无数暨乎中叶方有岁年礼记云五帝殊时
不相沿乐三王异代不相袭礼白虎通云质文再而变
正朔三而复自周公制礼之后孔父刋经已来爰殊厌
降之仪以标服纪之饰重轻从俗斟酌随时故知礼不
从天而降不由地而出也在人消息为适时之中耳春
秋诸国鲁最知礼以周公之后孔子之邦也晋韩起来
卷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1343-0603d.png
聘言周礼尽在鲁矣齐仲孙来盟言鲁犹乘周礼子张
问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不听其子服出母子游为同母
异父昆弟之服大功子夏谓合从齐衰之制此等并四
科之数十哲之人高步孔门亲承圣训及遇丧事犹此
致疑即明自古已来升降不一者也三年之制说者纷
然郑玄以为二十七月王肃以为二十五月又改葬之
服郑云服缌三月王云讫葬而除又继母出嫁郑云皆
服王云从子继育乃为之服叉无服之殇郑云子生一
卷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1343-0604a.png
月哭之一日王云以哭之日易服之月郑王袒经宗传
各有异同荀挚采古求遗互为损益方知去圣渐远残
缺弥多故曰会礼之家名为聚讼宁有定哉而父在为
母三年行之已逾四纪出自高宗大帝之代不从则天
皇后之朝大帝御极之辰中宗献书之日往时参议将
可施行编之于格服之已久前王所是疏而为律后王
所是著而为令何必乖先帝之旨阻人子之情亏仁孝
之心背德义之本有何妨于彝伦而欲服之周年与伯
卷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1343-0604b.png
叔母齐焉与姊妹同焉夫三年之丧如白驹之过隙君
子丧亲有终身之忧何况再周乎夫礼者体也履也示
之以迹孝者畜也养也因之以心小人不耻不仁不畏
不义服之有制使愚人跂及衣之以衰使见之摧痛以
此防人人犹有朝死夕忘者以此制人人犹有释服从
吉者方今渐归古朴须敦孝义抑贤引愚理资宁戚
稻衣锦所不忍闻若以庶事朝仪一依周礼则古之见
君也公卿大夫贽羔雁圭璧今何故不依乎周之用刑
卷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1343-0604c.png
也则墨劓宫则今何故不行也周则侯甸男卫朝聘有
数今何故不行也周则不五十不仕七十不入朝今何
故不依乎周则井邑兵甸以立征税今何故不行乎周
则分土五等父死子及今何故不行乎周则冠冕衣裘
乘车而战今何故不行乎周则三老五更胶序养老今
何故不行乎诸如此例不可胜述何独孝思之事爱一
年之服于其母乎可为痛心可为恸哭者诗云哀哀父
母生我劬劳礼记云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不能母之
卷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1343-0604d.png
亲子也贤而亲之无能则怜之阮嗣宗晋代之英才方
外之高士以为母重于父据齐斩升数粗细已降何忍
服之节制减至于周岂后代之尽惭于枯骨循古未必
是依今未必非也又同爨服缌礼经明义嫂叔远别同
诸路人引而进之触类而长犹子咸衣苴葈季父不服
缌麻推远之情有馀睦亲之义未足又母之昆弟情切
渭阳翟辅论舅之冤宁氏宅甥之德我之出也义亦殷
矣不同从母之尊遂降小功之服依诸古礼有爽俗情
卷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1343-0605a.png
今贬舅而宗姨是陋今而荣古此并太宗之制也行之
百年矣辄为刋复实用有疑
  改葬服议         韩 愈
经曰改葬缌春秋榖梁传亦曰改葬之礼缌举下缅也
此皆谓子之于父母其他则皆无服何以识其必然经
次五等之服小功之下然后著改葬之制更无轻重之
差以此知惟记其最亲者其他无服则不记也若主人
尝服斩衰其馀亲各服其服则经亦言之不当惟云缌
卷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1343-0605b.png
也传称举下缅者缅犹远也下服之最轻者也以其远
故其服轻也江熙曰礼天子诸侯易服而葬以为交于
神明者不可以纯凶况其缅者乎是故改葬之礼其服
惟轻以此而言则亦明矣卫司徒文子改葬其叔父问
服于子思子思曰礼父母改葬缌既葬而除之不忍无
服送至亲也非父母无服无服则吊服而加麻此又其
著者也文子又曰丧服既除然后乃葬则其服何服子
思曰三年之丧未葬服不变除何有焉然则改葬与
卷四十二 第 23a 页 WYG1343-0605c.png
未葬者有异矣古者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
踰月无故未有过时而不葬者也过时而不葬谓之不
能葬春秋讥之若有故而未葬虽出三年子之服不变
此孝子之所以著其情先王之所以必其时之道也虽
有其文未有著其人者以知其至少也改葬者为山崩
水涌毁其墓及葬而礼不备者若文王之葬王季以水
齧其墓鲁隐公之葬惠公以有宋师太子少葬有阙之
类是也丧有进而无退有易以轻服无加以重服殡于
卷四十二 第 23b 页 WYG1343-0605d.png
堂则谓之殡瘗于野则谓之葬近代已来事与古异或
游或仕在千里之外或子幼妻稚不能自还甚者拘以
阴阳畏忌遂葬于其土及其反葬也远者或至数十年
近者亦出三年其吉服而从于事也久矣叉安可取未
葬不变服之例而反为之重服欤在丧当葬犹宜易以
轻服况既远而反纯凶以葬乎若果重服是所谓未可
除而除不当重而更重也或曰丧与其易也宁戚虽重
服不亦可乎曰不然易之与戚则易固不如戚矣虽然
卷四十二 第 24a 页 WYG1343-0606a.png
未若合礼之为懿也俭之与奢则俭固愈于奢矣虽然
未若合礼之为懿也过犹不及其此类之谓乎或曰经
称改葬缌而不著其月数则以三月而后除也子思之
对文子则曰既葬而除之今宜如何曰自启殡至于既
葬而三月则除之未三月则服以终三月也曰妻为夫
何如曰如子无吊服而加麻何如曰今之吊服犹古之
吊服也
  广丧朋友议        崔祐甫
卷四十二 第 24b 页 WYG1343-0606b.png
殿中待御史安定皇甫政字公理故尚书左丞之子文
行兼茂不忝前烈雅度精诚其俦盖寡祐甫昔年尝为
左丞使介而公理又余之族甥故狎焉大历七年余寓
滁而公理寓楚适有来讯示余以所著丧朋友议余美
其重礼义有古之遗范瞻望德门轨躅无替亦感恩者
之所慰幸也公理又谂余曰政自从事于文舅氏未尝
以一言见诲岂所望哉盍示今议之利病猗欤公理年
未四十班在赤墀簪笔持简为王近臣顷又佐廉问董
卷四十二 第 25a 页 WYG1343-0606c.png
淮海之部名遂矣权厚矣固当缓步阔视光车美服为
贵为达而已矣乃不遗我謏狭不略我衰惫念噬肤之
戚收门吏之旧周爰咨询以师道见待吾亦何有但美
子之求益不倦虽一勺而进可以浸天壤一拳之多可
以镇方域况其渺瀰既广崭崒已峻增之廓之于成名
乎必矣皇甫氏有子哉因览斯议忽忆永泰中于穆鄂
州宁会客席与故湖南观察韦大夫之晋同宴适值有
发远书者知郑郴州炅之庞歙州浚或以疾而殁或遇
卷四十二 第 25b 页 WYG1343-0606d.png
戕于盗韦氏出涕沲若而言曰二刺史之晋之交友也
于是敛匕箸离筵席因归于所次而哭三日人来吊之
者韦则尽哀长号不徒戚容而已又间岁祐甫佐江南
西道连帅魏尚书时属幕中之参佐有加官者聚合乐
饵卜日为宴宴前行人至知团练副使考功邢郎中宇
捐馆于荆南邢与魏乡国接近且邢郎中则诸魏之出
于尚书为内外昆弟适受朝命为尚书倅仆感杜蒉规
平公之事将入言于府主请罢宴若不可则请彻乐卒
卷四十二 第 26a 页 WYG1343-0607a.png
事而同列之士恶我者嗤鄙之词充牣于听谓我樵夫农叟之智也好我者频戚而相诲曰慎无以方枘施圆
凿自取咎焉谆谆然如不能仆懦夫也因是而自悔及
其宴也太庖具酒醴倾郑卫之女列于宾席之末俳优
侏儒设于公堂之下昼日不足继之以烛使夫膳夫歘
来酌曰旷饮斯必当见舆曳之无算又焉得终其词哉
使我不言适其宜也今者追想韦湖南犹孔门之训其
他则吾不知因纵言之以报公理示之议当矣又何以
卷四十二 第 26b 页 WYG1343-0607b.png
规议既成客或谓祐甫曰韦湖南魏江西二观察颇尝
知其风味公直简谅则魏先之饰情强仁韦之志也今
吾子之论无乃剥魏而附韦乎且子魏之上介也论议
不隐恐非春秋内鲁故宋之义盍辩焉祐甫应之曰噫
宁以他规我是论也吾复之熟之有日矣韦湖南之晋
饰情强仁诚如来议礼不云乎先王制礼贤者俯而就
之不肖者企而及之子张曰先王制礼不敢不至焉韦
氏之丧朋友纵不由衷亦与夫二者之义合矣吾虽欲
卷四十二 第 27a 页 WYG1343-0607c.png
不与其可得哉至于故府公魏尚书公直简谅清身敬
职郡人戴于下朝听满于上狼藉甚盛岂造次之所尽
哉但于邢副使之丧若忍悲而就宴可谓哀乐失其节
乃左氏传乐祁告人曰君与叔孙其皆死乎及子招乐
忧谓也若情不至焉率而为宴则礼经所谓直情而径
行者戎狄之道也吾虽欲勿议又不可得也且吾之所
论者因皇甫公理所著丧朋友议故纵言及之非敢定
二观察之褒贬湖南吾取节焉而已矣来议又以吾尝
卷四十二 第 27b 页 WYG1343-0607d.png
为魏公使介今兹著论异于春秋隐鲁故宋者兹又近
而非中也仆才虽不腆中台之剧曹郎且兼柱下史有
名于著定矣受命为尚书介弥缝润色之职事安可见
责以敬故君之祀呜呼晋悼公魏绛之君也绛戮悼公
之弟韩厥赵宣之所任也厥仆宣子之仆及其终也悼
公谢魏绛曰无重寡人之过宣子曰可贺我矣而绛厥
无罪焉岂当不慎重公平之世论议之与刑罚当岂异
哉子何见过深也呜呼天下有至公有至当知贤而举
卷四十二 第 28a 页 WYG1343-0608a.png
用之至公也临事而平处之至当也各守其分复何尤
哉自汉徐孺子于故举主之丧徒步千里而行一祭厚
则厚矣其于传继非可也历代莫之非也近日张荆州
九龄又刻石而美之于是后来之受举为参佐者报恩
之分往往过当或挠我王宪舍其亲戚之罪负举其不
令子孙以窃名位背公死党兹或近之时论从而与之
通人又不救遂往而不返徐生徐生得非失中之履霜
也常积愤懑因而书之
卷四十二 第 28b 页 WYG1343-0608b.png
 
 
 
 
 
 
 
 唐文粹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