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五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1343-05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文粹卷三十五
            宋 姚铉 编
 

 论乙(总一十二首/)
   辨析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韩愈/)
    辨曾参不为孔门十哲论(李观/)
    孟子荀子言性论(皇甫湜/)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1343-0514d.png
    管仲论(元结/)
    嬴秦论(刘蜕/)
    萧何求继论(程晏/)
    四维论(柳宗元/)
    六逆论
    辨私论(牛僧孺/)
    自明诚论(欧阳詹/)
    论相(杜牧/)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1343-0515a.png
    卜论(李华/)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韩 愈
论曰登孔氏之门者众矣三千之徒四科之目孰非由
圣人之道为君子之儒者乎其于过言过行亦云鲜矣
而夫子举不贰过惟颜氏之子其何故哉请试论之夫
圣人抱诚明之正性根中庸之正德苟发诸中形诸外
者不由思虑莫匪规矩不善之心无自入焉可择之行
无自加焉故惟圣人无过所谓过者非谓发于行彰于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1343-0515b.png
言人皆谓之过而后为过也生于其心则为过矣故颜
子之过此类也不贰者盖能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
不贰之于言行也中庸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
教自诚明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无
过者也自明诚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不勉则不中不
思则不得不贰过者也故夫子之言曰回之为人也择
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不失之矣又曰颜氏之
子其殆庶几乎言犹未至也而孟子亦云颜子具圣人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1343-0515c.png
之体而微者皆谓不能无生于其心而亦不暴之于外
考之于圣人之道差为过耳颜子自惟其若是也于是
居陋巷以致其诚饮一瓢以求其志不以富贵妨其道
不以隐约易其心确乎不拔浩然自守知高坚之可尚
忘钻仰之为劳任重道远竟莫之致是以夫子叹其不
幸短命今也则亡谓其不能与已并立于圣人之域观
教化之大行也不然夫行发于身加于人言发乎迩见
乎远苟不慎也败辱随之而后思欲不贰过其于圣人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1343-0515d.png
之道不亦远乎而夫子尚肯谓之其殆庶几孟子尚复
谓之具体而微者哉则颜子之不贰过者尽在是矣
  辨曾参不为孔门十哲论   李 观
论曰客有言曰仲尼圣人也曾参孝子也十哲皆仲尼
门人也察其能孝于家能忠于君能友于兄弟能信于
友朋可以临事可以成章故加其美目也而曾参虽不
闻兼此数者乃其近者小者而仲尼区别四科前后十
哲曾参不及者何也主人对之曰噫非仲尼于此异也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1343-0516a.png
四科十哲之名乃一时之言也非燕居之时门人尽在
而言也于是仲尼围于陈畏于匡曾参不在从行之中
故仲尼言在左右者扬其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皆可邀
时之遇行已之材不得者是以美而类之伤而叹之非
曾参不当此数子也使曾子于时得与数子从行则仲
尼之圣不遗参之孝不后冉伯牛仲弓之目也必矣客
于是称谢而退或者止之曰客之问知其一未知其二
主人对得其细未得其大且仲尼抱至圣之德值多难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1343-0516b.png
之代周游栖迟不遇天下仕鲁不终聘过宋伐树之卫
不用适楚逢患而四科之徒未尝离其起居阙其弦诵
不以师道穷而曰妨已之进不以身之私而越去终日
温温孜孜提携负荷从其行止如手足羽翼时仲尼有
仁思德虑未言者颜回辄发之故谓之德行矣仲尼言
有所陈未达而端木赐辄达之故谓之言语矣子路勇
毅果正之士也侍仲尼而不善之道不得入故谓之政
事矣子游子夏春秋之外得与仲尼论之故谓之文学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1343-0516c.png
矣故数子居则讲仲尼之道行役则任仲尼之事而曾
参安则在焉患难则未尝有用焉且夫孝者人性常然
也不至者非人也参苟至之乃得为人矣夫何异也且
十哲之徒孰有非孝乎而参独以有孝之名加其数子
之长故不得与之同目也何谓不在从行之中而遗之
也夫孝者不止于家也事君慎其事忠其命乃孝也事
师聘其道敬其事乃孝也不去危即安不冒利背谊乃
孝也而参不敬其事矣不能冒谊背利矣乃孝其孝也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1343-0516d.png
非孝也子从儒守学宜识所言何言之介也主人拊已
而起曰尔之辨则辨矣如何斯可谓攻乎异端斯害也

  孟子荀子言性论     皇甫湜
论曰孟子曰人之性善荀卿曰其善者伪也是于圣人
皆一偏之论也推而言之性之品有三下愚中人上智
是也圣人言性之品亦有三可上可下不移是也黄帝
生而神灵幼而徇齐文王在母不忧在师不烦后稷不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1343-0517a.png
拆不副克岐克嶷之谓上智矣齐桓公以管仲辅之则
理以易牙辅之则乱子夏出见纷华而悦入闻仁义而
乐之谓中人矣越椒之生熊虎之状叔鱼之生溪壑之
心谓下愚矣是故有生而恶者得称性善乎哉有生而
善者得称性恶乎哉故曰孟子荀卿之言其于圣人皆
一偏之说也穷理尽性唯圣人能之宜乎微言绝而异
端作大义乖而一偏之说行孟子大儒也荀卿亦大儒
也是岂特开异门故持曲辨哉盖思有所未至明有所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1343-0517b.png
不周耳即二子之说原其始而要其终其于辅教化尊
仁义亦殊趋而一致异派而同源也何也孟子以为恻
隐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性之生善由水
之趋下物诱于外情动于中然后恶生焉是劝人汰心
源返天理也荀卿曰人之生不知尊亲长习于教然后
知焉人之幼不知礼让长习于教然后知焉是劝人黜嗜
欲求善良也一则举本以推末一则自叶而流根故曰
二子之说殊趋而一致异派而同源也虽然孟子之心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1343-0517c.png
以人性皆如尧舜未至者斯勉矣荀卿之言以人之性
皆如桀蹠则不及者斯怠矣书曰唯人最灵记曰人生
而静感于物而动则轲之言合经为多益故为尤乎
  管仲论          元 结
自兵兴已来今三十年论者多云得如管仲者一人以
辅人主当见天下太平矣元子异之曰呜呼何是言之
误耶彼管仲者人耳止可与议私家畜养之计止可以
修乡里畎浍之事如此仲可当焉至于相诸侯材量已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1343-0517d.png
似不足致齐及霸材量极使仲见帝王之道识兴国之
礼则天子之国不衰诸侯之国不盛如曰不然请有所
说仲之相齐及齐强富则合请其君恢复王室节正诸
侯君若惑之则引祸福以喻之(如约诸/侯之说)君既听矣然后
约诸侯曰今王室将卑诸侯更强文王风化残削向尽
武王疆域割夺无几礼乐不知其由征伐何因而出我
是故谨疆域勉日夜望振兵威可临列国得与诸会盟
一旦新复天子之正朔更定天子之封畿上奉天子复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1343-0518a.png
先王之风化下令诸侯复先公之制度以为何如若皆
不从我则以兵先临于鲁鲁不敢不从鲁从则与鲁西
临宋郑宋郑从则与三国北临燕卫燕卫从则与诸国
西临秦晋秦晋从则与七国以尺牍约吴楚吴楚从则
天下无不从之国然后定约若有果不从者则约从者
曰吾属以礼义尊天子以法度正诸侯使小国不常患
弱大国不敢怙强此诚长世之策若天子国亡则诸侯
交争兵戈相临谁为强者则安得世世礼让相服宗庙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1343-0518b.png
血食我是故力劝诸侯尊天子今某国犹豫宜往问之
若不从约则与诸侯率兵伐之分其疆土迁其子孙留
百里之地奉其宗社下为诸侯广子孙之业上为天子
除不顺之臣何如如此则诸侯谁敢不从然后定天子
封畿诸侯疆域舆服器玩礼乐法度征赋贡输自齐鲁
节正节正即定乃共盟曰有贰约者当请命天子废其
骄凶以立恭顺废其荒惑以立明哲敢不听者伐而分
之如初约制定于是诸侯先各造邸于天子之都诸侯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1343-0518c.png
乃相率朝觐已而从天子齐戒拜宗庙礼毕天子誓曰
于戏王室之卑久矣予不敢望皇天后土之所
覆载将旦暮皂隶于诸侯不可则愿全肌骨下见先王
今诸侯不忘先王之大德不忘先公之忠烈共力正王
室俾予主先王宗祀予若昏荒淫虐不纳谏诤失先王
法度上不能奉宗祀下不能安人民尔诸侯当理尔军
卒修尔矛戟约尔列国罪予凶恶嗣立明辟予若能日
勉孱弱力遵先王法度上奉宗祀下安人民尔诸侯当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1343-0518d.png
保尔疆安尔人民修尔贡赋共予郊祀予有此誓岂云
及予将及来世予敢以此誓誓于宗庙予敢以此誓誓
于天地诸侯闻天子之誓相率盟曰天子有誓俾我诸
侯世世得力扶王室使先王先公德业永长诸侯其各
铭天子之誓传之后嗣我诸侯重自约曰诸侯有昏当
如前盟若天子昏惑不嗣虐乱天下诸侯当力共规讽
谏诤如甚不可则我诸侯共率礼兵及王之畿复谏诤
如初又甚不可则进礼兵及王之郊终不可则进礼兵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1343-0519a.png
及王之宫兵及宫矣当以宗庙之忧咨之当以人民之
怨咨之当以天子昔誓咨之当以诸侯昔盟咨之以不敢
欺先王先公告之不敢以欺皇天后土告之然后如天
子昔誓如诸侯昔盟使管仲能如此则周之天子未为
奴矣诸侯之国未即亡矣秦于天下未至是矣如曰仲才
及也君不从也仲知及也时不可也则仲曾是谋也乎
君不从也欤仲曾是为也乎时之不可也欤况今日之
兵不可以礼义节制不可以盟誓禁止如仲之辈欲何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1343-0519b.png
为乎
  嬴秦论           刘 
无有天下而不知秦之焚书也无世而不谓不用圣人
之道所以亡也呜呼秦亡自亡也安能焚书为秦亡耳
天下不用秦如圣人之道故秦不得其道而用也当其
时天下一家而尊已外无非心之人故深法禁人之恶
也则不当去法以禁人之善是则果习天下之离心而
背已也岂秦区区之心欤盖天必以秦之强暴非大败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1343-0519c.png
无以叛其四海之心故先绝其事君敬长之术而后从
天下以亡其天下焉夫天与秦则书存不与秦则书焚
而秦终无自焚之心也且圣人宫先自藏其书是秦未
始有焚书之心圣人之家先有其心矣故曰秦亡其自
亡矣且圣人之道与天地合其久与鬼神合其微则不
得毁置之在秦也然矣陶唐氏之水前有圣人之化后
有圣人之勤而后民知事君敬长之术自秦之火前圣
已远后圣不作而其术不数世亦已成矣岂非天之欲有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1343-0519d.png
绝而先绝其术欲有立而先立欤今或怨秦之不全其
道不知秦火息矣
  萧何求继论        程 晏读汉史者多曰曹参守萧何之规日醉以酒民歌之曰
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
以宁一其为汉之二贤相也至矣哉论曰非也暑牛之
渴也竖子饮之渟淖之污牛渴已久得渟淖之污宁顾
于清泠之水乎设使竖子牵之于清泠之水则涤乎肠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1343-0520a.png
中之泥也牛然后知渟淖之污不可终日而饮之百姓
罹秦之渴已久矣萧何曰吾所以为法律是权天下之
草创也吾不止此将致君为成康之君使民为成康之
民是牵民于清泠水也曹参日荒于酒惠帝讯焉参誷
于惠帝曰高帝创之陛下承之萧何造之臣参遵之陛
下垂拱臣等守职惠帝以为是也民又歌之也呜呼汉
之民以汉之污愈于秦之渴不知牵于清泠之水涤乎
肠中之泥也萧何之传曹参也若木工能构材而未果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1343-0520b.png
覆而终者必待善覆者成焉何既构矣谓参为覆者参
守其构而不能覆徒欺君曰陛下不如高帝臣参不如
萧何善守可也何废作哉若不可以为废作即文帝除
肉刑不为汉主仁圣之最也参不能孜孜其君于成康
之政不知己不能覆何之构而荒于酒幸不同羲和之
诛贪位畏胜饰情妄言以惑君也孰名为贤相耶吾病
汉史以萧何为善求继以曹参为堪其后故为论之
  四维论          柳宗元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1343-0520c.png
管子以礼义廉耻为四维吾疑非管子之言也彼所谓
廉者曰不蔽恶也世人之命廉者曰不苟得也彼所谓
耻者曰不从枉也世人之命廉者曰羞为非也然则是
二者果义欤非欤吾见其有二维未见其所以为四也夫不
蔽恶者岂不以蔽恶为不义而去之乎夫不苟得者岂不以
苟得为不义而不为乎虽不从枉与羞为非皆然然则
廉与耻义之小节也不得与义抗而为维圣人之所以
立天下曰仁曰义仁主恩义主断恩者亲之断者宜之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1343-0520d.png
而理道毕矣蹈之斯为道得之斯为德履之斯为礼诚
之斯为信皆由其所之而异名今管氏所以为维者殆
非圣人之所立乎又曰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
绝则覆四维绝则灭若义之绝则廉且耻其果存乎
廉与耻存则义果绝乎人既蔽恶矣苟得从枉矣为非
而无羞矣则义果存乎使管子庸人则为此言管子而
少知理道则四维者非管子之言也
  六逆论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1343-0521a.png
春秋左氏言卫州吁之事因载六逆之说曰贱妨贵少
凌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六者乱之本也余
谓少凌长小加大淫破义是三者固诚为乱矣然其所
谓贱妨贵远间亲新间旧者虽为理之本可也何必曰
乱夫所谓贱妨贵者盖斥言择嗣之道子以母贵者也
若贵而愚贱而圣且贤以是妨之其为理本大矣而可
舍之以从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夫所谓远间亲新间
旧者盖言任用者之道也使亲而旧者愚远而新者圣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1343-0521b.png
且贤以是而间之其为理本亦大矣又可舍之以从斯
言乎必从斯言而乱天下谓之师古训可乎此又不可
者也呜呼是三者择君置臣之道天下理乱之大本也
为书者执斯言著一定之论以遗后代上智之人固不
惑于是矣自中人以降守是以为大据而致败乱者固
不乏焉晋厉死而悼公入乃理宋襄嗣而子鱼退乃乱
贵不足尚也秦用张禄而黜穰侯乃安魏相成璜而疏
吴起乃危亲不足与也符氏进王猛而杀樊世乃兴胡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1343-0521c.png
亥任赵高而族李斯乃亡旧不足倚也顾所信何如耳
然则斯言殆可以废矣噫古之言理者罕能尽其说建
一言立一辞则甈□而不安谓之是可也谓之非亦可
也混然而已教于后世莫知其所以去就明者慨然将
定其是非则拘儒瞽生相与群而咻之以为狂为怪而
欲世之多有知者可乎夫中人可以及化者天下为不
少矣然而罕有知圣人之道则固为书者之罪也
  辨私论          牛僧孺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1343-0521d.png
近古之人所谓私者谓苟萃于利苟处于逸苟润其屋
者也某以为斯皆小人之私非圣贤之私也夫圣贤无
私而不自知其私也何者必公其身而私于人是不私
一身而使天下私之也胡以言之夫婴儿见保傅之母
则咤然而识非有知而亲之利其乳而私之也枥马见
厮养之夫则奋然而嘶非有知而亲之利其刍粟而私
之也夫天下之人非复乳孩枥马之愚也苟有公身而
利之者孰不利而私之乎故贤君良相必私天下而公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1343-0522a.png
其身故天下之人皆私而亲之暗君愚臣必公天下而
私其身故天下之人皆公而疏之人疏之者多天下欲
其昌也难矣昔大禹之手足胼胝是公其身于治水也
皋陶之谋明弼谐是公其身于规谏也傅说之对扬王
庭是公其身于辅佐也周公之吐握勤拳是公其身于
礼贤也宣父之作春秋删诗书是公其身于垂教也故
有夏之人思大禹之功有虞之人思皋陶之直有商之
人思傅说之政有周之人思周公之勤有道之人思宣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1343-0522b.png
父之教或开国尊其嗣而私之或建祠饰其像而私之
至于商辛之聚财鹿台是天下之利私于已也故天下
公而疏之秦皇之废弃诸侯是天下之爵私于身也故
天下亦公而疏之故武王公天下之财而散之而天下
之兆庶皆私而亲之高皇帝公天下之爵而封之而天
下之英雄亦皆私而亲之是以自私者人公而亡也自
公者人私而昌也夫圣贤未必公其身私在其中不得
不公也天下非必私于一人公在其中不得不私也余
卷三十五 第 17a 页 WYG1343-0522c.png
谓亡国之君亡家之臣亡身之人俱不得其道也非圣
贤之无私也
  自明诚论        欧阳詹
自性达物曰诚自学达诚曰明上圣述诚以启明其次
考明以得诚苟非将圣未有不由明而致诚者文王周
孔自性而诚者也无其性不可得而及矣颜子游夏得
诚自明者也有其明可得而至焉从古而还自明而诚
者众矣尹喜自明诚而长生公孙弘自明诚而为卿张
卷三十五 第 17b 页 WYG1343-0522d.png
子房自明诚而辅刘公孙鞅自明诚而佐嬴明之于诚
犹玉之待琢器用于是乎成故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
学不知道器者隐于不琢而见于琢者也诚者隐于不
明而见乎明者也无有琢玉而不成器无有用明而不
至诚呜呼既明且诚施之身可以正百行而通神明处
之家可以事父母而亲兄弟游于乡可以睦闾里而宁
讼争行于国可以辑群臣而子黎氓立于朝可以上下
序据于天下可以教化平明之于诚所恨不诚也苟诚
卷三十五 第 18a 页 WYG1343-0523a.png
也蹈水火而罔害弥天地而必答岂止君臣乡党之间
乎父子兄弟之际乎大哉明诚也凡百君子有明也何
不急夫诚先师有言曰生而知之者上也所谓自性而
诚者也又云学而知之者次也所谓自明而诚者也且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夫然则自明而诚可致也
苟致之者与自性而诚异派而同流矣知之者知之委
之者知之
  论相           杜 牧
卷三十五 第 18b 页 WYG1343-0523b.png
吕公善相人言女吕后当大贵宜以配季季后为天子
吕侯复称制天下王吕氏子弟悉以大国隋文帝相工
来和辈数人亦言当为帝者后篡窃果得之诚相法之
不谬矣吕氏自称制为后凡二十馀年间隋氏自篡至
灭凡三十六年间男女族属杀灭大尽当秦末吕氏大
族也周末杨氏为八柱国公侯相袭久矣且以一女子
一男子偷窃位号不三二十年间壮老婴儿皆不得其
死不知一女子为吕氏之福耶为祸耶一男子为杨氏
卷三十五 第 19a 页 WYG1343-0523c.png
之祸耶为福耶得一时之贵灭百世之族彼知相法者
当曰此必为吕氏杨氏之祸乃可为善相人矣今断一
指得四海凡人不欲为况以一女子一男子易一族哉
余读荀卿非相因感吕氏杨氏知卿为大儒矣
  卜论          李 华
天地之大德曰生舜好生之德洽于人心五福首乎寿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龟不伤物呼吸元和于介虫为长
而寿古之圣者刳而朘之观其裂画以定吉凶残其生
卷三十五 第 19b 页 WYG1343-0523d.png
剿其寿既剿残之而求其灵夫何故愚未知夫天地之
心圣达之谟灵之寿之而夭戮之脱其肉钻其骸精气
复于无物而贞悔发乎焦朽不其反耶夫大人与天地
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
凶不当妄也寿而夭之岂合其德乎因物求徵岂合其
明乎毒灵介而徼其神岂合其序乎假枯壳而决
岂合其吉凶乎洪范曰尔有大疑谋及卜筮圣人不当
有疑于人以筮也夫祭有尸自虞夏商周不变战国荡
卷三十五 第 20a 页 WYG1343-0524a.png
古法祭无尸尸之重重于卜则明废龟可也又闻夫铸
刀剑者不成则屠大彘而祭之被发而哭之则成而利
盖不祥器也其神者跃为龙蛇穿木石入泉源以至发
炯光声音人不能自神因天地之气化天地之物而为
神固无悉然是亦为怪古者成宫室必落之钟鼓器械
必衅之岂神明贵杀亨膻腥欤今亡其礼未问屋室不
安身而器物不利用由是而言则卜筮阴阳之流皆妄
作也夫洁坛墠而布精诚求福之来缅不可致耕夫蚕
卷三十五 第 20b 页 WYG1343-0524b.png
妇神一草木祷一禽畜鼓而舞之谓妖祥如答实欤妄
欤牺文之易更周孔之述以为至矣杨子云为太玄设
卦辨吉凶如易之告若使后代有如杨子云又为一书
可筮则象数之变其可既乎专任道德以贯之则天地
之理尽矣又焉假夫蓍龟乎又焉徵夫鬼神乎子不语
是存乎道义也 
 唐文粹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