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七
卷一百七 第 1a 页
皇朝文鉴卷第一百七
 说
   怪说上 石 介
   怪说下 石 介
   唐说 尹 源
   杂说 刘 敞
   进说 王 安石
   太极图说 周 敦颐
   稼说送张号 苏 轼
   刚说 苏 轼
卷一百七 第 1b 页
   杂说 苏 轼
    怪说上 石 介
三才位焉各有常道反厥常道则谓之怪矣夫三
光代明四时代终天之常道也日月为薄蚀五星
为彗孛可怪也夫五岳安焉四渎流焉地之常道
也山为之崩川为之竭可怪也夫君南面臣北面
君臣之道也父坐子立父子之道也而臣抗于君
子敌于父可怪也夫中国圣人之常治也四民之
所常居也衣冠之所常聚也而髡发左衽不士不
农不工不商为夷者半中国可怪也夫中国道德
卷一百七 第 2a 页
之所治也礼乐之所施也五常之所被也而汗漫
不经之教行焉妖诞幻惑之说满焉可怪也夫天
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庶人祭于寝
所以不忘孝也而忘而祖废而祭去事夷狄之鬼
可怪也夫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
劳定国则祀之能禦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
之契能殖百榖祀以为稷后土能平九州祀以为
社帝喾尧舜禹汤文武有功烈于民者及夫日月
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也非
此族也不在祀典而老观佛寺遍满天下可怪也
卷一百七 第 2b 页
人君见一日食一星缩一风雨不调顺一草木不
生殖则能知其为天地之怪也乃避寝减膳彻乐
恐惧责已脩德以禳除焉彼其灭君臣之道绝父
子之亲弃道德悖礼乐裂五常迁四民之常居毁
中国之衣冠去祖宗而祀夷狄汗漫不经之教行
妖诞幻惑之说满则反不知为怪既不能禳除之
又崇奉焉时人见一狐媚一鹊噪一枭鸣一雉入
则能知其为人之怪也乃启咒祈祭以厌胜焉彼
其孙其子其父其母忘而宗祖去而父母离而常
业裂而常服习夷鬼则反不知其怪既不能厌胜
卷一百七 第 3a 页
之又尊奉焉愈可怪也甚矣中国之多怪也人不
为怪者几少矣噫一日蚀一星缩则天为之不明
一山崩一川竭则地为之不宁释老之为怪也千
有馀年矣中国蠹坏亦千有馀年矣不知更千馀
年释老之为怪也如何中国之蠹坏也如何尧舜
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不生吁
    怪说下 石 介
或曰天下不谓之怪子谓之怪今有子不谓怪而
天下谓之怪请为子而言之可乎曰奚其为怪也
曰昔杨翰林欲以文章为宗于天下忧天下未尽
卷一百七 第 3b 页
信已之道于是盲天下人目聋天下人耳使天下
人目盲不见有周公孔子孟轲杨雄文中子吏部
之道使天下人耳聋不闻有周公孔子孟轲杨雄
文中子吏部之道俟周公孔子孟轲杨雄文中子
吏部之道灭乃发其盲开其聋使天下唯见已之
道唯闻已之道莫知其佗今天下有杨亿之道四
十年矣今人欲反盲天下人目聋天下人耳使天
下人目盲不见有杨亿之道使天下人耳聋不闻
有杨亿之道俟杨亿之道灭乃发其盲开其聋使
目唯见周公孔子孟轲杨雄文中子吏部之道耳
卷一百七 第 4a 页
唯闻周公孔子孟轲杨雄文中子吏部之道周公
孔子孟轲扬雄文中子吏部之道尧舜禹汤文武
之道也三才九畴五常之道也反厥常则为怪矣
夫书则有尧舜典皋陶益稷谟禹贡箕子之洪范
诗则有大小雅周颂商颂春秋则有圣人之经易
则有文王之繇周公之爻夫子之十翼今杨亿穷
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
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
人之道使天下不为书之典谟禹贡洪范诗之雅
颂春秋之经易之繇爻十翼而为杨亿之穷研极
卷一百七 第 4b 页
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其为怪大
矣是人欲去其怪而就于无怪今天下反谓之怪
而怪之呜呼
    唐说 尹 源
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彊此未极于理夫弱唐
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燕
赵魏首乱唐制专地而治若古之建国此诸侯之
雄者然皆恃唐为轻重何则假王命以相制则易
而顺唐虽病之亦不得而外焉故民见顺而听命
则天下为乱者不能遂其乱河北不顺而变则奸
卷一百七 第 5a 页
雄或附而起德宗世朱泚李希烈始遂其僭而终
败亡者田悦叛于前武俊顺于后也宪宗讨蜀平
夏诛蔡夷郓兵连四方而乱不生卒成中兴之功
者田氏秉命王承宗归国也武宗将讨刘积之叛
先谕二镇绝其连衡之计而王诛以成如是二百
年奸民逆坚专国命者有之夷将相者有之而不
敢窥神器非力不足畏诸侯之势也及广明之后
关东无复唐有方镇相侵伐者犹以王室为名及
梁祖举河南刘仁恭轻战而败罗氏内附王镕请
盟于时河北之事去矣梁人一举而代唐有国诸
卷一百七 第 5b 页
侯莫能与之争其势然也向使以僖昭之弱乘巢
蔡之乱而田承嗣守魏王武俊朱滔据燕赵彊相
均地相属其势宜莫敢先动况非义举乎如此虽
梁祖之暴不过取霸于一方耳安能彊禅天下故
唐之弱者以河北之彊也唐之亡者以河北之弱
也或曰诸侯强则分天子之势子何议之过乎曰
秦隋之势无分于诸侯而亡速于唐何如哉
    杂说 刘 敞
善治天下者求之于其身而已矣耳也者所以听
也目也者所以视也口也者所以言也心也者所
卷一百七 第 6a 页
以思也手也者所以攫也足也者所以走也凡此
数者相待而成相须而生废之则病缺之则丧然
而莫相易也莫相德也分定故也圣人之治天下
能使百官万物如耳目心口手足之不可相易亦
不相德济之如一身而天下安有不治哉屠羊说
者楚之屠羊者■也当昭王之时吴兵入郢昭王
奔走屠羊说有功焉王定而赏之屠羊说曰不可
王始失国吾亦失屠羊今王复国吾亦复屠羊吾
职已足矣又何赏乎此其不相德也甚矣所谓分
定者非名位有所极人不敢间之者也清浊中理
卷一百七 第 6b 页
贤不肖中伦人莫能间之者也譬若足之不可为
手耳之不可为目也故天子忧天下诸侯忧其国
公卿大夫忧其家所任大者忧亦大所任小者忧
亦小非上独逸而下独苦也古者以进为役以退
为休劳力者安劳心者忧此其不以利私也已故
上下一体也忧大者虑远忧小者虑短故有天下
者其视百岁犹旦暮也有一国者其视一世犹旦
暮也有一家者其视一岁犹旦暮也旦逸乐而暮
忧患人情所不为是故天子有百世之忧诸侯有
十世之忧士庶人有终身之忧
卷一百七 第 7a 页
    进说 王 安石
古之时士之在下者无求于上上之人日汲汲惟
恐一士之失也古者士之进有以德有以才有以
言有以曲艺今徒不然自茂才等而上之至于明
法其进退之皆有法度古之所谓德者才者无以
为也古之所谓言者又未必应今之法度也诚有
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诚
进乎此而不应今之法度有司弗取也夫自进乎
此皆所谓枉己者也孟子曰未有枉已能正人者
也然而今之士不自进乎此者未见也岂皆不如
卷一百七 第 7b 页
古之士自重以有耻乎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
氓士之未命也则授一廛而为氓其父母妻子裕
如也自家达国有塾有序有庠有学观游止处师
师友友弦歌尧舜之道自乐也磨砻镌切沉浸灌
养行完而才备则曰上之人其舍我哉上之人其
亦莫之能舍也今也地不井国不学党不庠遂不
序家不塾士之未命也则或无以裕父母妻子无
以处行完而才备上之人亦莫之举也士安得而
不自进呜呼使今之士不若古非人则然势也势
之异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孟子不见王公而孔
卷一百七 第 8a 页
子为季氏吏夫不以势乎哉士之进退不惟其德
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
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
恶耳今之有司非昔之有司也后之有司又非今
日之有司也有司之好恶岂常哉是士之进退果
卒无所必而已矣噫以言取人未免失也取焉而
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之
好恶不可常哉古之道其卒不可见乎士也有得
己之势其得不己乎得已而不巳未见其为有道
也杨叔明之兄弟以父任皆京官其势非吾所谓
卷一百七 第 8b 页
无以处无以裕父母妻子而有不得己焉者也自
枉而为进士而又枉于有司而又若不释然二君
固常自任以道而且朋友我矣惧其犹未寤也为
进说与之
    太极图说 周 敦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
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
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
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
卷一百七 第 9a 页
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
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
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中正而己矣/圣人之道仁义)而主静(欲/旡)
(静/故)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
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脩之吉小人悖
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
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
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稼说送张琥 苏 轼
卷一百七 第 9b 页
曷常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
馀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完其食足
而有馀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
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五十口
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
耰铚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
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
哉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
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
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
卷一百七 第 10a 页
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
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馀而发于持满之末此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吾
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
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
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
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
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刚说 苏 轼
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所
卷一百七 第 10b 页
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所恶夫佞者非
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
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崄者皆
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
不仁也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故人问存
没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若孙君介夫
讳立节者真可谓刚者也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
属官以议不合引去王荆公谓君曰吾条例司当
得开敏如子者君笑曰公过矣当求胜我者若我
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公不荅径起入户君
卷一百七 第 11a 页
亦趍出君为镇江军书记吾时适守钱塘往来常
润间见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
吏如束湿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犹敬惮君曰是
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
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吏
士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
尽斩之君持不可麟以语侵君君曰狱当论情吏
当守法逗挠不进诸将罪也既伏其辜矣馀人可
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
何与焉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狱事刑部定如
卷一百七 第 11b 页
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迁官吾以是益知刚者
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刚者以明其难
得如此而世乃曰太刚则折士患不刚耳长养成
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
天也非刚之罪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君平生
可纪者甚多独书此二事遗其子协勴明刚者之
必仁以信孔子之说
    杂说 苏 轼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汨
卷一百七 第 12a 页
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石山曲折随物赋形
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
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
郤超虽为桓温腹心以其父愔忠于王室不知之
将死出一箱付门生曰本欲焚之恶公年尊必以
相伤为毙我死后公若大损眠食可呈此箱不尔
便烧之愔后果哀悼成疾门生依指呈之则悉与
温往反密计愔大怒曰小子死晚矣更不复哭若
方回者可谓忠臣矣当与石碏比然超谓之不孝
可乎使超知君子之孝则不从温矣东坡先生曰
卷一百七 第 12b 页
超小人之孝也
梁史刘凝之为人认所著履即予之此人后得所
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
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予之邻人得所失履送
还麟士曰非卿履邪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处世
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宋君夺民时以为台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其过
也子罕释相而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齐桓
公宫中七市女闾三百国人非之管仲所为三归
之台以掩桓公此战国策之言苏子曰管仲仁人
卷一百七 第 13a 页
也战国策之言庶几是乎然世未有以为然者也
虽然管仲之爱君亦陋矣不谏其过勿务分谤焉
或曰管仲不可谏也苏子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谏而不听则不用而已矣故孔子曰管仲之器小

桓温之所成殆过于刘越石而区区慕之昔英雄
必自有以相伏初不以成败言耶以此论之光武
之度本不如元德唐文 之英气未必过刘寄奴

人君不得与臣下争善同列争善犹以为妒可以
卷一百七 第 13b 页
君父而妒臣子乎晋宋间人主至与臣下争作诗
写字故鲍昭多累句王僧虔用掘笔以避祸悲夫
一至于此哉汉文言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
乃不及非独无损于文帝乃所以为文帝之盛德
也而魏明乃不能堪遂作汉文胜贾生之论此非
独求胜其臣乃与异代之臣争善惟无人君之度
正如妒妇不独禁忌其夫乃妒他人之妾也
汉仍秦法至重高惠固非虐主然习所见以为常
不知其重也至孝文始罢肉刑与参夷之诛景帝
复孥戮晁错武帝罪戾有增无损宣帝治尚严因
卷一百七 第 14a 页
武之旧至王嘉为相始轻减法律遂至东京因而
不改班固不记其事事见梁统传固可谓疏略矣
嘉贤相也轻刑又其盛德之事可不记乎统乃言
高惠文帝以重法兴哀平以轻法衰因上书乞增
重法律赖当时不从其议此如人年少时不节酒
色而安老后虽节而病见此便谓酒可以延年可
乎统亦东京名臣一出此言遂获罪于天其子松
竦皆以非命而死冀卒灭族呜呼悲夫戒哉疏而
不漏可不惧乎
晋士浮虚无实用然其间亦有不然者如孟嘉平
卷一百七 第 14b 页
生无一事然桓温谓嘉曰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
驭卿温平生轻殷浩岂妄许人者哉乃知孟嘉若
遇当作谢安安不遇不过如孟嘉
真宗时或荐梅询可用者上曰李沆尝言其非君
子时沆之没盖二十馀年矣欧阳文忠公尝问苏
子容曰宰相没二十年能使人主追信其言以何
道子容言独以无心故尔轼因赞其语且言陈执
中俗吏尔特至公犹能取信主上况如李公之才
识而济之以无心耶
脉之难明古今所病也至虚有盛侯太实有羸状
卷一百七 第 15a 页
差之毫釐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福之异此古今
所病也疾不可不谒医之明脉者盖天下一二骐
骥不时有天下未尝徒行和扁不世出病者终不
徒死亦因其长而护其短耳士大夫多秘所患求
脉验之灵否使索病于冥漠之中辨虚实冷热于
疑似之间医不幸而失不肯自谓失也则巧饰遂
非以全其名至于不救是固难治也间有驯愿者
或用主人之言亦须参以所见两存而杂治以故
药不效此世之通患而莫之悟也吾平生求医必
于平时默验其工拙至于有疾必先尽告以所患
卷一百七 第 15b 页
而后求诊使医了然知患之所在然后求之脉虚
实冷热先定于胸中则脉之疑似不能乱也故虽
中医治吾疾常愈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
韩退之喜大颠如喜澄观文畅意耳非信佛法也
而妄撰退之与大颠书其词凡鄙退之家奴仆亦
无此语今一士人又于其末妄题云欧阳永叔谓
此文非退之莫能作此又诬永叔者
永叔作醉翁亭记其词玩易盖戏云耳不自谓奇
特也而妄庸者亦撰作永叔语云平生为文此最
得意又云吾不能作退之画记退之亦不能为醉
卷一百七 第 16a 页
翁亭记此大妄也
皇朝文鉴卷第一百七
卷一百七 第 1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