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五 第 1a 页
皇朝文鉴卷第一百五
议
左右仆射东宫三师为表首议
窦 仪
祖宗配侑议 宋 祁
郭稹不应为嫁母持服议 宋 祁
请置廉察罢转运议 黄 亢
为兄后议 刘 敞
濮安懿王典礼议 司马 光
庙议 韩 维
议
左右仆射东宫三师为表首议
窦 仪
祖宗配侑议 宋 祁
郭稹不应为嫁母持服议 宋 祁
请置廉察罢转运议 黄 亢
为兄后议 刘 敞
濮安懿王典礼议 司马 光
庙议 韩 维
卷一百五 第 1b 页
南北郊议 陈 襄
左右仆射东宫三师为表首议
窦 仪
得尚书省牒奉前月二十八日敕节文御史台太常
礼院定左右仆射东宫三师为表首未有所从令
臣等参议以闻者臣等今详东宫三师为表首讨
论故实全无證据其左右仆射援引制敕合为表
首者其事有六谨按周官先叙六官又准六典尚
书为百官之本今自一品至六品常参官每班以
尚书省官为首则仆射合为表首一也又按唐会
左右仆射东宫三师为表首议
窦 仪
得尚书省牒奉前月二十八日敕节文御史台太常
礼院定左右仆射东宫三师为表首未有所从令
臣等参议以闻者臣等今详东宫三师为表首讨
论故实全无證据其左右仆射援引制敕合为表
首者其事有六谨按周官先叙六官又准六典尚
书为百官之本今自一品至六品常参官每班以
尚书省官为首则仆射合为表首一也又按唐会
卷一百五 第 2a 页
要及礼阁新仪贞元二年十月七日御史台奏每
有庆贺及须上表并令上公行之如无上公即尚
书令仆已下行之其嗣王合随宗正若有班位合
依王品此则嗣王虽一品不得为表首二也又据
故事仆射位次三公则仆射合为表首三也又准
故事仆射是百寮师长即无东宫一品为师长之
文是知上台表章仆射当为表首四也又准晋天
福二年敕节文今后凡有谢贺上表并令上公行
之如三公阙令仆射行之则上台表章仆射当为
表首五也又立班之制卑者先入后出尊者后入
有庆贺及须上表并令上公行之如无上公即尚
书令仆已下行之其嗣王合随宗正若有班位合
依王品此则嗣王虽一品不得为表首二也又据
故事仆射位次三公则仆射合为表首三也又准
故事仆射是百寮师长即无东宫一品为师长之
文是知上台表章仆射当为表首四也又准晋天
福二年敕节文今后凡有谢贺上表并令上公行
之如三公阙令仆射行之则上台表章仆射当为
表首五也又立班之制卑者先入后出尊者后入
卷一百五 第 2b 页
先出见今东宫一品立定仆射乃入仆射既退两
省班退后东宫一品方出即轻先重后之礼较然
可知则仆射合为表首六也伏以百王仪制历代
遵承凡欲攺更必求典故今御史台检讨有凭事
理甚允议者或引百寮起居之日宰相偶不押班
东宫一品在前不可却通仆射臣等答曰必若合
通前立之者则两省官班在前如通最在前班必
求宰相之次为首则非上台仆射而谁又曰一品
为尊二品为次臣等答曰班秩之内紧慢是分或
有自四品入三品为黜官丞郎入卿监是也从四
省班退后东宫一品方出即轻先重后之礼较然
可知则仆射合为表首六也伏以百王仪制历代
遵承凡欲攺更必求典故今御史台检讨有凭事
理甚允议者或引百寮起居之日宰相偶不押班
东宫一品在前不可却通仆射臣等答曰必若合
通前立之者则两省官班在前如通最在前班必
求宰相之次为首则非上台仆射而谁又曰一品
为尊二品为次臣等答曰班秩之内紧慢是分或
有自四品入三品为黜官丞郎入卿监是也从四
卷一百五 第 3a 页
品入五品为进秩少卿入郎中是也四品在三品
之上诸行侍郎于卿监是也七品八品在杂五品
之上殿中侍御史补阙拾遗监察于三丞五博是
也若不以省台紧慢次第相准居此官者肯以品
为定乎又大凡尊卑各有伦等虽系君臣之际可
论父子之间上台则君父之官也东宫则臣子之
官也若或品位悬邈亦可尊卑各申奈将台职紧
慢不同实恐统摄不得假若轻重虽等亦须推奖
上台议者又曰新定合班最可为准臣等答曰近
敕合班之位仆射与东宫三师不曾攺移上件所
之上诸行侍郎于卿监是也七品八品在杂五品
之上殿中侍御史补阙拾遗监察于三丞五博是
也若不以省台紧慢次第相准居此官者肯以品
为定乎又大凡尊卑各有伦等虽系君臣之际可
论父子之间上台则君父之官也东宫则臣子之
官也若或品位悬邈亦可尊卑各申奈将台职紧
慢不同实恐统摄不得假若轻重虽等亦须推奖
上台议者又曰新定合班最可为准臣等答曰近
敕合班之位仆射与东宫三师不曾攺移上件所
卷一百五 第 3b 页
引故实敕文当时与今无异此乃仍旧不是新条
又议者曰仆射重轻不同往日臣等答曰此官崇重
仪亚三公上事旧规典册具在公参之礼立朝之
仪见今可知何曾损减又议者曰假如百寮同署
一状必须依次署名臣等答曰此议只为表章独
以一人结衔为首且云文武百寮臣等此则是总
统文武众官见有正衙重官太子宫臣难以为首
若援引依次连署实又与此不同又议者曰表首
之人近亦曾有三少臣等答曰今为在朝见有仆
射表首难定宫臣历朝典据分明都来不取近或
又议者曰仆射重轻不同往日臣等答曰此官崇重
仪亚三公上事旧规典册具在公参之礼立朝之
仪见今可知何曾损减又议者曰假如百寮同署
一状必须依次署名臣等答曰此议只为表章独
以一人结衔为首且云文武百寮臣等此则是总
统文武众官见有正衙重官太子宫臣难以为首
若援引依次连署实又与此不同又议者曰表首
之人近亦曾有三少臣等答曰今为在朝见有仆
射表首难定宫臣历朝典据分明都来不取近或
卷一百五 第 4a 页
重轻颠倒却引为凭脱或不论官曹不取紧慢不
以近尊为重但只据品而言则上来班位及于资
品以至仆射出入今后并合攺更若变旧章于时
何益臣等欲请依唐贞元晋天福敕及诸故实并
今御史台众议以仆射为表首一则正上台之纲
纪一则遵历代之楷模免至凿空骤从臆说俾其
名分不至夺伦
祖宗配侑议 宋 祁
臣等闻王者建庙祏之严合昭穆之缀祖一而已
始受命也宗无豫数待有德也由宗而下等胄之
以近尊为重但只据品而言则上来班位及于资
品以至仆射出入今后并合攺更若变旧章于时
何益臣等欲请依唐贞元晋天福敕及诸故实并
今御史台众议以仆射为表首一则正上台之纲
纪一则遵历代之楷模免至凿空骤从臆说俾其
名分不至夺伦
祖宗配侑议 宋 祁
臣等闻王者建庙祏之严合昭穆之缀祖一而已
始受命也宗无豫数待有德也由宗而下等胄之
卷一百五 第 4b 页
疏戚以为迭毁之制使后嗣虽有显扬褒大犹不
得与 祖宗并列所以一统乎尊尊古之道也
皇帝陛下躬孝治发德音永惟三后之盛烈际天
接地而推奉之礼有所未称明发悼惧图惟厥衷
使攸司得稽旧章开群议摅懿铄阐孙谋将以吻
合灵心垂荣无极非臣等孤陋所能及已窃以
太祖皇帝诞受宝命付畀四海铺敦燮伐潜黜不
端夷泽潞之畔兼淮海之昧东焚吴舆右堙蜀垒
湘楚闽禺请吏入朝当此之时天下之人去大残
蒙更生卜年长世丕阐洪业 太宗皇帝 敦受
得与 祖宗并列所以一统乎尊尊古之道也
皇帝陛下躬孝治发德音永惟三后之盛烈际天
接地而推奉之礼有所未称明发悼惧图惟厥衷
使攸司得稽旧章开群议摅懿铄阐孙谋将以吻
合灵心垂荣无极非臣等孤陋所能及已窃以
太祖皇帝诞受宝命付畀四海铺敦燮伐潜黜不
端夷泽潞之畔兼淮海之昧东焚吴舆右堙蜀垒
湘楚闽禺请吏入朝当此之时天下之人去大残
蒙更生卜年长世丕阐洪业 太宗皇帝 敦受
卷一百五 第 5a 页
其玺席运下武龚天之讨底定太原由是慎九刑
之辟艺四方之贡信赏类能重食劝分官无烦苛
人无恫怨又引搢绅诸儒讲道兴学炳然右文与
三代同风 真宗皇帝乾粹日昭执竞维烈重威
抚和休宁北方顺斗布度先天作圣遂考夏谚乩
虞巡秘牒岱宗育谷冀壤翕受瑞福普浸黎元肖
翘跂行罔有不宁百度巳备眷授明辟洪惟
一祖二宗之烈历选坟诰未有高焉者也昔成汤
为商之祖太甲太戊武丁实号三宗后稷为周之
祖文王武王庸建二祧高帝为汉之祖孝文孝武
之辟艺四方之贡信赏类能重食劝分官无烦苛
人无恫怨又引搢绅诸儒讲道兴学炳然右文与
三代同风 真宗皇帝乾粹日昭执竞维烈重威
抚和休宁北方顺斗布度先天作圣遂考夏谚乩
虞巡秘牒岱宗育谷冀壤翕受瑞福普浸黎元肖
翘跂行罔有不宁百度巳备眷授明辟洪惟
一祖二宗之烈历选坟诰未有高焉者也昔成汤
为商之祖太甲太戊武丁实号三宗后稷为周之
祖文王武王庸建二祧高帝为汉之祖孝文孝武
卷一百五 第 5b 页
特崇两庙皆子孙世世奉承不辍 我皇伯祖经
纶草昧遂有天下功宜为帝者之祖 皇祖勤劳
制作 皇考财成治定德宜为帝者之宗三庙并
万世不迁宣布天下以示后世臣等请如圣诏至
于升侑上帝裒对先谟本之周道克厌典礼昔
太宗亲郊奉 宣祖 太祖配焉 真宗肇祀奉
太祖 太宗配焉自尔有司不敢轻议今二宗同
跻不祧之位则礼无异等伏请自今以往 太祖
为定配二宗为迭配称情适事理实无嫌其将来
皇帝亲祠伏请以三圣偕侑上显对越之盛次申
纶草昧遂有天下功宜为帝者之祖 皇祖勤劳
制作 皇考财成治定德宜为帝者之宗三庙并
万世不迁宣布天下以示后世臣等请如圣诏至
于升侑上帝裒对先谟本之周道克厌典礼昔
太宗亲郊奉 宣祖 太祖配焉 真宗肇祀奉
太祖 太宗配焉自尔有司不敢轻议今二宗同
跻不祧之位则礼无异等伏请自今以往 太祖
为定配二宗为迭配称情适事理实无嫌其将来
皇帝亲祠伏请以三圣偕侑上显对越之盛次申
卷一百五 第 6a 页
遹追之感圣人之能事群臣之大愿此后迭配还
如前议昔唐高宗之上封也太武皇帝文皇帝配
昊天明皇之封也以高祖配天睿宗配地开元之
著礼也高祖配方丘太宗配神州此二宗迭配之
前比垂拱开元之间高祖太宗高宗同配昊天
真宗登介丘降社首并以 太祖太宗崇配天地
此三圣皆侑之明准其岁时常祀则至日圆丘仲
夏皇地祇配以 太祖孟春祈谷夏雩祀冬祭神
州配以 太宗孟春感帝配以 宣祖季秋大飨
配以 真宗伏请皆如礼便 陛下重宗祧之事
如前议昔唐高宗之上封也太武皇帝文皇帝配
昊天明皇之封也以高祖配天睿宗配地开元之
著礼也高祖配方丘太宗配神州此二宗迭配之
前比垂拱开元之间高祖太宗高宗同配昊天
真宗登介丘降社首并以 太祖太宗崇配天地
此三圣皆侑之明准其岁时常祀则至日圆丘仲
夏皇地祇配以 太祖孟春祈谷夏雩祀冬祭神
州配以 太宗孟春感帝配以 宣祖季秋大飨
配以 真宗伏请皆如礼便 陛下重宗祧之事
卷一百五 第 6b 页
鉴照前载抑畏虔巩让而不专故令臣等得申愚
管谨用敷罄惟圣心财鉴谨具议状奏闻
郭稹不应为嫁母持服议
宋 祁
臣窃惟礼者叙上下制亲疏别嫌明微以为之节
也故三年之丧虽天下达礼至于情文相称必降
杀从宜故尊有所申则亲有所屈不敢以所承之
重而轻用于其私者也伏见前祠部员外郎集贤
校理郭稹生始数岁即钟父丧而母边氏更适士
人王涣稹茕茕孤苦以讫成立见无伯叔又鲜兄
管谨用敷罄惟圣心财鉴谨具议状奏闻
郭稹不应为嫁母持服议
宋 祁
臣窃惟礼者叙上下制亲疏别嫌明微以为之节
也故三年之丧虽天下达礼至于情文相称必降
杀从宜故尊有所申则亲有所屈不敢以所承之
重而轻用于其私者也伏见前祠部员外郎集贤
校理郭稹生始数岁即钟父丧而母边氏更适士
人王涣稹茕茕孤苦以讫成立见无伯叔又鲜兄
卷一百五 第 7a 页
弟奉承郭氏之祭者惟稹一身而已母边氏适王
氏更生四子今边不幸而讣闻稹乃解官行服以
臣愚管见深用为疑伏见五服制度敕齐衰杖期
降服之条曰父卒母嫁及出妻之子为母其左方
注曰谓不为父后者若为父后者则为嫁母无服
今详边氏嫁则从夫已安于王室死将同穴永非
于郭偶而稹既为父后则宜归重本室虽欲怀有
慈之爱推无绝之义亦不得为已嫁之母亢父而
尽其礼也何者轻奉父统则郭之承重更无他亲
备执母丧则王之主祀自有诸子臣详求制旨疑
氏更生四子今边不幸而讣闻稹乃解官行服以
臣愚管见深用为疑伏见五服制度敕齐衰杖期
降服之条曰父卒母嫁及出妻之子为母其左方
注曰谓不为父后者若为父后者则为嫁母无服
今详边氏嫁则从夫已安于王室死将同穴永非
于郭偶而稹既为父后则宜归重本室虽欲怀有
慈之爱推无绝之义亦不得为已嫁之母亢父而
尽其礼也何者轻奉父统则郭之承重更无他亲
备执母丧则王之主祀自有诸子臣详求制旨疑
卷一百五 第 7b 页
稹不当解官行服夫礼有所杀君子俯就也谊有
所断圣人不专也况当孝治宜谨彝经伏乞降臣
此状下有司博令详议其郭稹为父后为嫁母应
与不应解官行三年之丧然后明垂定制俾守洪
规
请置廉察罢转运议 黄 亢
惟王建国稽古治人既设其官必立其长历观方
册可得而知其在唐虞则十有二牧在三代则有
连率焉有方伯正牧焉在两汉则或称刺史或称州
牧其实一也在皇唐则其大府有节度其次有观
所断圣人不专也况当孝治宜谨彝经伏乞降臣
此状下有司博令详议其郭稹为父后为嫁母应
与不应解官行三年之丧然后明垂定制俾守洪
规
请置廉察罢转运议 黄 亢
惟王建国稽古治人既设其官必立其长历观方
册可得而知其在唐虞则十有二牧在三代则有
连率焉有方伯正牧焉在两汉则或称刺史或称州
牧其实一也在皇唐则其大府有节度其次有观
卷一百五 第 8a 页
察皆所以纲举百职柄持众政作天子之藩宣也
是故民之所仰望吏之所畏服朝之所毗倚其官
必重其人必贤也今则不然外官小大自足及颡
悉统之转运转运非古也起唐中叶所以督钱谷
而已矣今夫用钱谷之职总守宰之官守宰主宣
教化者也教化义也钱榖利也利与义不能两全
是以下忧岁之不登而民之不粒上恐财之不丰
而贡之不多是上下相戾也矧其充使者不过郎
官御史其官既轻其人未必贤是民所仰望者卑
也吏所畏服者弛也朝之毗倚者轻也使政不平
是故民之所仰望吏之所畏服朝之所毗倚其官
必重其人必贤也今则不然外官小大自足及颡
悉统之转运转运非古也起唐中叶所以督钱谷
而已矣今夫用钱谷之职总守宰之官守宰主宣
教化者也教化义也钱榖利也利与义不能两全
是以下忧岁之不登而民之不粒上恐财之不丰
而贡之不多是上下相戾也矧其充使者不过郎
官御史其官既轻其人未必贤是民所仰望者卑
也吏所畏服者弛也朝之毗倚者轻也使政不平
卷一百五 第 8b 页
刑不清和气未充祥鸟未来得非由此欤有刍荛
之民窃议于下曰钱榖之职宜委之郡守郡守县
宰宜统之廉察则廉察宜置转运宜罢也所以复
古官也不使吾民谓天子重利而薄义也不知朝
廷三事大夫为是邪为非邪
为兄后议 刘 敞
礼天子之庙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诸侯二昭二
穆与太祖而五所谓昭者父道也所谓穆者子道
也天子诸侯未必皆身有子故或取于兄弟之子
以为嗣亲同则取其贤者贤同则取其长者长同
之民窃议于下曰钱榖之职宜委之郡守郡守县
宰宜统之廉察则廉察宜置转运宜罢也所以复
古官也不使吾民谓天子重利而薄义也不知朝
廷三事大夫为是邪为非邪
为兄后议 刘 敞
礼天子之庙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诸侯二昭二
穆与太祖而五所谓昭者父道也所谓穆者子道
也天子诸侯未必皆身有子故或取于兄弟之子
以为嗣亲同则取其贤者贤同则取其长者长同
卷一百五 第 9a 页
则卜其吉者非兄弟之子则弗取故不以诸父为
嗣兄亦尊也不以诸弟为嗣弟已之伦也此古者
七庙五庙之序所以昭穆不相越迭毁不相害也
至乎后世国家多事或传之诸兄或传之诸弟盖
有不得已焉则礼散久矣然既已受国家天下则
所传者虽非子亦犹子之道也传之者虽非其父
亦犹父之道也以天下国家为重矣春秋僖公实
闵公之兄闵公遭弑僖不书即位明臣子一体也
公孙婴齐卒春秋谓之仲婴齐以谓为人后者为
之子当下从子例不得获顾兄弟之亲称公孙也
嗣兄亦尊也不以诸弟为嗣弟已之伦也此古者
七庙五庙之序所以昭穆不相越迭毁不相害也
至乎后世国家多事或传之诸兄或传之诸弟盖
有不得已焉则礼散久矣然既已受国家天下则
所传者虽非子亦犹子之道也传之者虽非其父
亦犹父之道也以天下国家为重矣春秋僖公实
闵公之兄闵公遭弑僖不书即位明臣子一体也
公孙婴齐卒春秋谓之仲婴齐以谓为人后者为
之子当下从子例不得获顾兄弟之亲称公孙也
卷一百五 第 9b 页
春秋之义有常有变夫取后者不得取兄弟此常
也既已不可及取兄弟矣则正其礼使从子例此
变也故僖公以兄继弟春秋谓之子婴齐以弟继
兄春秋亦谓之子所谓常用于常变用于变者也
既正其子名则僖公不得不以闵公为昭归父不得
不以婴齐为穆既正其昭穆则迭毁之次不得不
以一代一也而儒者或疑礼无后兄弟之文遂以
春秋书仲婴齐为不与子为父孙非也子为父孙
诚非礼之正有不得已者春秋正其为臣子一体
而已故实公孙婴齐而谓之仲婴齐若春秋本不
也既已不可及取兄弟矣则正其礼使从子例此
变也故僖公以兄继弟春秋谓之子婴齐以弟继
兄春秋亦谓之子所谓常用于常变用于变者也
既正其子名则僖公不得不以闵公为昭归父不得
不以婴齐为穆既正其昭穆则迭毁之次不得不
以一代一也而儒者或疑礼无后兄弟之文遂以
春秋书仲婴齐为不与子为父孙非也子为父孙
诚非礼之正有不得已者春秋正其为臣子一体
而已故实公孙婴齐而谓之仲婴齐若春秋本不
卷一百五 第 10a 页
听其为后者则当书曰公孙婴齐卒学者问之曰
此仲婴齐曷为谓之公孙婴齐不与为兄后也乃
可矣夫春秋家犹重之况国乎国尔犹重之况天
下乎故凡继其君虽兄弟必使子之继其大宗虽
兄弟必使子之如继其君继其大宗而不使子是
教不子而轻其所托也此文公所以受逆祀之贬
也然春秋固为衰世法非太平正礼也太平之世
未尝有也汉时定迭毁之礼丞相玄成丞相衡引
昭宣两帝并为昭独以孙为昭而不知礼无两昭
使昭帝之天下无所传宣帝之天下无所受失礼
此仲婴齐曷为谓之公孙婴齐不与为兄后也乃
可矣夫春秋家犹重之况国乎国尔犹重之况天
下乎故凡继其君虽兄弟必使子之继其大宗虽
兄弟必使子之如继其君继其大宗而不使子是
教不子而轻其所托也此文公所以受逆祀之贬
也然春秋固为衰世法非太平正礼也太平之世
未尝有也汉时定迭毁之礼丞相玄成丞相衡引
昭宣两帝并为昭独以孙为昭而不知礼无两昭
使昭帝之天下无所传宣帝之天下无所受失礼
卷一百五 第 10b 页
意矣又惠帝文帝皆高祖子惠帝亲受之高祖文
帝则受之惠帝虽皆兄弟此与闵公僖公何异哉
存当以臣子叙之死当以昭穆正之而汉世议者皆
推文帝使上继高祖而惠帝亲受高祖天下者反
不与昭穆之正至于光武当继平帝又自以世次
为元帝之子上继元帝而为元帝后皆悖经违礼
而不可传者也自汉世以来其议尤众皆曰兄弟
不相为后不当以昭穆格之妄也若不以昭穆格
之则天下受之谁乎凡人君以兄弟为后者必非
有子者也引而为嗣臣子一体矣而当嗣者反以
帝则受之惠帝虽皆兄弟此与闵公僖公何异哉
存当以臣子叙之死当以昭穆正之而汉世议者皆
推文帝使上继高祖而惠帝亲受高祖天下者反
不与昭穆之正至于光武当继平帝又自以世次
为元帝之子上继元帝而为元帝后皆悖经违礼
而不可传者也自汉世以来其议尤众皆曰兄弟
不相为后不当以昭穆格之妄也若不以昭穆格
之则天下受之谁乎凡人君以兄弟为后者必非
有子者也引而为嗣臣子一体矣而当嗣者反以
卷一百五 第 11a 页
兄弟之故不继所受国而继先君则是所受国者
竟莫有嗣之者也不可一矣生则以臣子事之死
则以兄弟治之忘生悖死不可二矣已实受之后
君不受之先君今当自继先君者不唯弃后君命
已之命又当废先君命兄之命不可三矣天下国
家则归之己而父子之礼则耻不为不可四矣徐
邈曰若兄弟为昭穆者设兄弟六人为君至其后世
当祀不及祖祢此又妄之甚者礼有所极义有所
继为之后者为之子所以正授受重祖统也兄弟
六人相代为君亦六代祀祖祢矣假令非兄弟相
竟莫有嗣之者也不可一矣生则以臣子事之死
则以兄弟治之忘生悖死不可二矣已实受之后
君不受之先君今当自继先君者不唯弃后君命
已之命又当废先君命兄之命不可三矣天下国
家则归之己而父子之礼则耻不为不可四矣徐
邈曰若兄弟为昭穆者设兄弟六人为君至其后世
当祀不及祖祢此又妄之甚者礼有所极义有所
继为之后者为之子所以正授受重祖统也兄弟
六人相代为君亦六代祀祖祢矣假令非兄弟相
卷一百五 第 11b 页
代其祖亦当迁矣不得故存也即如此言使有兄
弟六人为君各自称昭是有十三庙也又其最后
一君当上继先君而五君终为无后也岂其所以
传重授国之意乎礼为人后者降其私亲设兄弟
六君故当各自为嗣义不可曲顾其亲可谓祀不
及祖祢哉凡言礼者恶其謟时君之意苟曰益广
宗庙大孝之本而不详受授之道春秋之义使当
传国者不忍以国与其宗曰非吾子也当受国者
又不肯以臣子之礼事其君曰非吾父也至令宗
庙猥众昭穆骈积而鬼有不嗣者推生嗣死独可
弟六人为君各自称昭是有十三庙也又其最后
一君当上继先君而五君终为无后也岂其所以
传重授国之意乎礼为人后者降其私亲设兄弟
六君故当各自为嗣义不可曲顾其亲可谓祀不
及祖祢哉凡言礼者恶其謟时君之意苟曰益广
宗庙大孝之本而不详受授之道春秋之义使当
传国者不忍以国与其宗曰非吾子也当受国者
又不肯以臣子之礼事其君曰非吾父也至令宗
庙猥众昭穆骈积而鬼有不嗣者推生嗣死独可
卷一百五 第 12a 页
悖哉独可悖哉
濮安懿王典礼议 司马 光
臣等谨按仪礼丧服为人后者传曰何以三年也
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
之父母昆弟之子若子若子者皆如亲子也又为
人后者为其父母传曰何以期也不贰斩也特重
于大宗降其小宗也又为人后者为之子不敢复
顾私亲圣人制礼尊无二上若恭爱之心分施于彼
则不得专一于此故也是以秦汉以来帝王有自
旁支入承大统者或推尊父母以为帝后皆见非
濮安懿王典礼议 司马 光
臣等谨按仪礼丧服为人后者传曰何以三年也
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
之父母昆弟之子若子若子者皆如亲子也又为
人后者为其父母传曰何以期也不贰斩也特重
于大宗降其小宗也又为人后者为之子不敢复
顾私亲圣人制礼尊无二上若恭爱之心分施于彼
则不得专一于此故也是以秦汉以来帝王有自
旁支入承大统者或推尊父母以为帝后皆见非
卷一百五 第 12b 页
当时取讥后世臣等不敢引以为 圣朝法况前
代入继者多宫车晏驾之后援立之策或出母后
或出臣下非如 仁宗皇帝年龄未衰深惟宗庙
之重祗承天地之意于宗室众多之中简拔圣明
授以大业亲为 先帝之子然后继体承祧永有
天下濮安懿王虽于 陛下有天性之亲顾复之
恩然 陛下所以负扆端冕富有四海子子孙孙
万世相承者皆 先帝之德也臣等愚贱不达古
今窃以为今日所崇奉濮安懿王典礼一准 先
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高官大国极其尊荣谯国
代入继者多宫车晏驾之后援立之策或出母后
或出臣下非如 仁宗皇帝年龄未衰深惟宗庙
之重祗承天地之意于宗室众多之中简拔圣明
授以大业亲为 先帝之子然后继体承祧永有
天下濮安懿王虽于 陛下有天性之亲顾复之
恩然 陛下所以负扆端冕富有四海子子孙孙
万世相承者皆 先帝之德也臣等愚贱不达古
今窃以为今日所崇奉濮安懿王典礼一准 先
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高官大国极其尊荣谯国
卷一百五 第 13a 页
太夫人襄国太夫人仙游县君亦改封大国太夫
人考之古今实为宜称
庙议 韩 维
伏以亲亲之序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
杀而亲毕矣圣人制事存送终之礼皆以此为限
是众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不与众人同者则又因
事之宜断之以义而为之节文也昔先王既有天
下(其/迹)基业之所由起奉以为太祖所以推功业重
本始也盖王者之祖有系天下者矣诸侯之祖有
系一国者矣大夫士之祖系其宗而止矣亦其理
人考之古今实为宜称
庙议 韩 维
伏以亲亲之序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
杀而亲毕矣圣人制事存送终之礼皆以此为限
是众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不与众人同者则又因
事之宜断之以义而为之节文也昔先王既有天
下(其/迹)基业之所由起奉以为太祖所以推功业重
本始也盖王者之祖有系天下者矣诸侯之祖有
系一国者矣大夫士之祖系其宗而止矣亦其理
卷一百五 第 13b 页
势然也荀卿曰王者天太祖诸侯不敢坏大夫士
有常宗所以别贵始贵始德之本也盖有天下之
始若后稷有一国之始若周公大夫士之始若三
桓所以贵者配天也不祧也有常宗也此其所以
别也今直以契稷为本统之祖则是下同大夫士
之礼非荀卿之所谓别也或曰汤文武去契稷皆
十有馀世其间子孙衰微奔窜者非一汤文武之
有天下契稷何与哉曰南宫适曰禹稷躬稼而有
天下孔子曰君子哉若人禹之有天下则然矣稷
诸侯也而曰有天下何哉岂非积累功德至文王
有常宗所以别贵始贵始德之本也盖有天下之
始若后稷有一国之始若周公大夫士之始若三
桓所以贵者配天也不祧也有常宗也此其所以
别也今直以契稷为本统之祖则是下同大夫士
之礼非荀卿之所谓别也或曰汤文武去契稷皆
十有馀世其间子孙衰微奔窜者非一汤文武之
有天下契稷何与哉曰南宫适曰禹稷躬稼而有
天下孔子曰君子哉若人禹之有天下则然矣稷
诸侯也而曰有天下何哉岂非积累功德至文王
卷一百五 第 14a 页
而兴乎孟子曰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
里然则小国亦王之所待也所谓七十里百里者
非契稷所受以遗其子孙之国乎由是言之商周
之所兴契稷不为无所与也则正考父作颂追道
契汤高宗啇所以兴子夏序诗称文武之功起于
后稷岂虚语也哉国语亦曰契勤商十有四世而
兴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榖梁曰始封必为祖
南宫适孟轲卜子夏左丘明榖梁亦生于周代其
所言皆亲闻而见之者其学问又俱出于孔子宜
若可信则尊始祖以其功之所起秦汉诸儒亦有
里然则小国亦王之所待也所谓七十里百里者
非契稷所受以遗其子孙之国乎由是言之商周
之所兴契稷不为无所与也则正考父作颂追道
契汤高宗啇所以兴子夏序诗称文武之功起于
后稷岂虚语也哉国语亦曰契勤商十有四世而
兴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榖梁曰始封必为祖
南宫适孟轲卜子夏左丘明榖梁亦生于周代其
所言皆亲闻而见之者其学问又俱出于孔子宜
若可信则尊始祖以其功之所起秦汉诸儒亦有
卷一百五 第 14b 页
所受之也后世有天下者皆特起无所因故遂为
一代太祖所从来久矣伏惟 太祖皇帝孝友仁
圣睿智神武兵不血刃坐清大乱子孙遵业万世
蒙泽功德卓然为 宋太祖无少议者 僖祖虽
于 太祖高祖也然仰迹功业未见其有所因上
寻世系又不知其所以始若以所事契稷奉之窃恐
于古无考而于今亦有所未安也臣以均之论
未有以相夺仍旧便若夫藏主合食则历代尝议
之矣然今之庙室与古殊制古者每庙异宫今所
以奉 祖宗者在一堂之上西夹室犹处 顺祖
一代太祖所从来久矣伏惟 太祖皇帝孝友仁
圣睿智神武兵不血刃坐清大乱子孙遵业万世
蒙泽功德卓然为 宋太祖无少议者 僖祖虽
于 太祖高祖也然仰迹功业未见其有所因上
寻世系又不知其所以始若以所事契稷奉之窃恐
于古无考而于今亦有所未安也臣以均之论
未有以相夺仍旧便若夫藏主合食则历代尝议
之矣然今之庙室与古殊制古者每庙异宫今所
以奉 祖宗者在一堂之上西夹室犹处 顺祖
卷一百五 第 15a 页
之右考之尊卑之次似亦无嫌至于禘祫自是序
昭穆之祭 僖祖东向礼无不顺所谓子虽齐圣
不先父食者也孔子曰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如
臣绛等议非臣所知此臣所以阙而不敢同也
南北郊议 陈 襄
臣谨按周礼大司乐以圆钟为宫冬日至于地上
之圆丘奏之六变以祀天神以函钟为宫夏日至
于泽中之方丘奏之八变以祭地示夫祀必冬日
至者以其气来复于上天之始也故宫用夹钟于
震之宫以其帝出乎震也而谓之圆钟者取其形
昭穆之祭 僖祖东向礼无不顺所谓子虽齐圣
不先父食者也孔子曰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如
臣绛等议非臣所知此臣所以阙而不敢同也
南北郊议 陈 襄
臣谨按周礼大司乐以圆钟为宫冬日至于地上
之圆丘奏之六变以祀天神以函钟为宫夏日至
于泽中之方丘奏之八变以祭地示夫祀必冬日
至者以其气来复于上天之始也故宫用夹钟于
震之宫以其帝出乎震也而谓之圆钟者取其形
卷一百五 第 15b 页
以象天也三一之变(蔟为徵姑洗为羽各一变/圆钟为宫一变黄钟为角太)
合阳奇之数也祭必以夏日至者以其阴气潜萌
于下地之始也故宫用林钟于坤之宫以其万物
致养于坤也而谓之函钟(取/者)其容以象地也四二
之变(为微南吕为羽各二变/函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合阴偶之数也又
大宗伯以禋祀实柴槱燎祀其在天者而以苍璧
礼之以血祭沈狸副辜祭其在地者而以黄琮礼
之皆所以顺其阴阳辨其时位仿其形色而以气
类求之此二礼之不得不异也故求诸天而天神
降求诸地而地示出得以通精诚而逆福釐以生
合阳奇之数也祭必以夏日至者以其阴气潜萌
于下地之始也故宫用林钟于坤之宫以其万物
致养于坤也而谓之函钟(取/者)其容以象地也四二
之变(为微南吕为羽各二变/函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合阴偶之数也又
大宗伯以禋祀实柴槱燎祀其在天者而以苍璧
礼之以血祭沈狸副辜祭其在地者而以黄琮礼
之皆所以顺其阴阳辨其时位仿其形色而以气
类求之此二礼之不得不异也故求诸天而天神
降求诸地而地示出得以通精诚而逆福釐以生
卷一百五 第 16a 页
烝民以阜万物此百王不易之礼也去周既远先
王之法不行汉元始中奸臣妄议不原经意附会
周官大合乐之说谓当合祭平帝从而用之故天
地共犊礼之失自此始矣由汉历唐千有馀年之
间而以五月亲祠北郊者惟四帝而已如魏文帝
之太和周武帝之建德隋高祖之开皇唐睿宗之
先天皆希阔一时之举也然而随得随失卒无所
定垂之 本朝未遑釐正恭惟 陛下恢 五圣
之述作举百王之废坠兴章法度固巳比隆先王
之时矣岂袭后世一切之礼乎是以臣亲奉德音
王之法不行汉元始中奸臣妄议不原经意附会
周官大合乐之说谓当合祭平帝从而用之故天
地共犊礼之失自此始矣由汉历唐千有馀年之
间而以五月亲祠北郊者惟四帝而已如魏文帝
之太和周武帝之建德隋高祖之开皇唐睿宗之
先天皆希阔一时之举也然而随得随失卒无所
定垂之 本朝未遑釐正恭惟 陛下恢 五圣
之述作举百王之废坠兴章法度固巳比隆先王
之时矣岂袭后世一切之礼乎是以臣亲奉德音
卷一百五 第 16b 页
俾正讹舛之礼首宜正其大者大者不正而末节
虽正无益也况天地岁祀今亦不废顾惟有司摄
事而已诚未足以上尽圣诚恭事之意也臣以谓
既罢合祭则南北二郊自当别祀伏请 陛下每
遇亲祀之岁先以夏日至祭地示于方丘然后以
冬日至祀昊天于圆丘此谓所大者正也然议者
或谓先王之礼其废已久不可复行古者齐居近
(齐路寝/古者致)仪卫省用度约赐予寡故虽一岁遍祀而
国不费人不劳今也齐居远仪卫繁用度广赐予
多故虽三岁一郊而犹或惮之况一岁而二郊乎
虽正无益也况天地岁祀今亦不废顾惟有司摄
事而已诚未足以上尽圣诚恭事之意也臣以谓
既罢合祭则南北二郊自当别祀伏请 陛下每
遇亲祀之岁先以夏日至祭地示于方丘然后以
冬日至祀昊天于圆丘此谓所大者正也然议者
或谓先王之礼其废已久不可复行古者齐居近
(齐路寝/古者致)仪卫省用度约赐予寡故虽一岁遍祀而
国不费人不劳今也齐居远仪卫繁用度广赐予
多故虽三岁一郊而犹或惮之况一岁而二郊乎
卷一百五 第 17a 页
必不获巳则三年而迭祭或如后汉以正月上丁
祠南郊礼毕次北郊或如南齐以正月上辛祠昊
天次辛瘗后土不亦可乎臣窃谓不然记曰祭不
欲疏疏则怠夫三年迭祭则是昊天大神六年始
一亲祀无已怠乎记曰大事必顺天时二至之郊
周公之制也舍是而从后王之失礼可谓法欤彼
议者徒知苟简之便而不睹尊奉之严也伏惟
陛下鉴先王已行之明效举旷世不讲之大仪约
诸司之仪卫而幸祠宫均南郊之赐予以给卫士
蠲青城不急之役损大农无名之费使臣得以讲
祠南郊礼毕次北郊或如南齐以正月上辛祠昊
天次辛瘗后土不亦可乎臣窃谓不然记曰祭不
欲疏疏则怠夫三年迭祭则是昊天大神六年始
一亲祀无已怠乎记曰大事必顺天时二至之郊
周公之制也舍是而从后王之失礼可谓法欤彼
议者徒知苟简之便而不睹尊奉之严也伏惟
陛下鉴先王已行之明效举旷世不讲之大仪约
诸司之仪卫而幸祠宫均南郊之赐予以给卫士
蠲青城不急之役损大农无名之费使臣得以讲
卷一百五 第 17b 页
求故事参究礼经取太常仪注之文以正其讹谬
稽大驾卤簿之式以裁其繁冗惟以至恭之意对
越大祗以迎至和格纯嘏庶成一代之典以示万
世
皇朝文鉴卷第一百五
稽大驾卤簿之式以裁其繁冗惟以至恭之意对
越大祗以迎至和格纯嘏庶成一代之典以示万
世
皇朝文鉴卷第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