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五
卷八十五 第 1a 页
皇朝文鉴卷第八十五
 序
   重修说文序 徐 铉
   赠曲植弹琴序 柳 开
   龙图序 陈 抟
   弈棋序 宋 白
   御览序 田 锡
   留别知己序 向 敏中
   柳如京文集序 张 景
   送鲁椎赴南海序 穆 脩
卷八十五 第 1b 页
   唐柳先生文集后序 穆 脩
   景祐卤簿图记序 宋 绶
   辅弼名对序 刘 颜
   送张损之赴任定武幕职序 刘牧
    重修说文序 徐 铉
臣徐铉等奉诏校定许慎说文十四篇并序目一
篇凡万六百馀字圣人之旨盖云备矣稽夫八卦
既画万象既分则文字为之大辂载籍为之六辔
先王教化所以行于百代及于物之功与造化均
不可忽也虽复五帝之后改易殊体六国之世文
卷八十五 第 2a 页
字异形然犹存篆籀之迹不失形类之文及暴秦
苛政散隶聿兴便于末俗人竞师法古文既绝讹
伪日滋至汉宣帝时始命诸儒修仓颉之法亦不
能复故光武时马援上疏论文字之讹谬其言详
矣及和帝时申命贾逵修理旧文于是许慎采史
籀李斯杨雄之书博访通人考之于贾逵作说文
解字至安帝十五年始奏上之而隶书行之已久
习之益工加以行草八分纷然间出近以篆籀为
奇怪不复经心至于六籍旧文相承传写多求便
俗渐失本原尔雅所载草木鱼鸟之名肆意增益
卷八十五 第 2b 页
不可观矣诸儒传释亦非精究小学之徒莫能矫
正唐大历中李阳冰篆迹殊绝独冠古今自云斯
翁之后直至小生此言为不妄矣于是刋定说文
修正笔法学者师慕篆籀中兴然颇排斥许氏自
为臆说夫以师心之见破先儒之祖述岂圣人之
意乎今之为字学者亦多从阳冰之新义所谓贵
耳贱目也唐末丧乱经籍道息皇宋膺运
圣继明人文国典粲然光被兴崇学校登进群才
以为文字者六艺之本固当率由古法乃诏取许慎
说文解字精加详校垂宪百代臣等愚陋敢竭所
卷八十五 第 3a 页
闻盖篆书堙替为日已久凡传写说文者非其人
故错乱遗脱不可尽究今以集书正副本及群臣
家藏者备加详考有许慎注义序例中所载而诸
部不见审知漏落悉从补录复有经典相承传写
及时俗要用而说文不载者承诏皆附益之以广篆
籀之路亦皆形声相从不违六书之义者其间说
文具有正体而时俗讹变者则具于注中其有义
理乖舛违戾六书者并序列于后俾夫学者无或
致疑大抵此书务援古以正今不徇今而违古若
乃高文大册则宜以篆籀著之金石至于常行简
卷八十五 第 3b 页
牍则草隶足矣又许慎注解词简义奥不可周知
阳冰之后诸儒笺述有可取者亦复附益犹有末
尽则臣等粗为训释以成一家之学时未有反切
后人附益互有异同孙湎唐韵行之已久今并以
孙沔音切为定庶夫学者有所适从食时而成既
异淮南之敏县金于市曾非吕氏之精尘渎圣明
若临冰谷
    赠曲植弹琴序 柳 开
我听子之琴实闻其声不能知子琴之音也独坐
永日泠然不休嗟乎我是病于子矣子本谓我能
卷八十五 第 4a 页
知其音将欲宣其心而达其志也岂徒然乎为子
我悲矣不幸因子琴之悲而窃自感而自悲也子
果能为我而听其言乎子之琴有似于我之文也
力学十馀年非古圣贤人之所为用心者不敢安
于是学成而业精行修而德广希于古之知己者
不可从而见也徒勤勤而至于今矣尤乎人不我
知诚之而莫所遂其求也甘自放于东郊矣听子
之琴感我之悲也亦将自尤而自责矣又何外尤
于他人乎始自求于人今知己之为过也弃俗尚
而专古者诚非乐于人而取其贵者也独宜其自
卷八十五 第 4b 页
知而自乐矣用是而得与子言乎子以琴之能见
于我也将谓我能识其音而辨其功矣我岂果能专
为子识其音而辨其功乎易子之愿也我亦如是
矣我听子之琴尚不能识其音而辨其功矣人岂
反能观我之文也而能为我行其言而尽其道乎
故知人不我知者亦无尤也与子务于古者也知
之者不足取于外也诚乎已而己子闻此之言固
亦信哉我之感而悲不为妄也子试谓我而思之
将见子亦鸣而不禁矣
    龙图序 陈 抟
卷八十五 第 5a 页
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
今存已合之位或疑之况更陈其未合之数耶然
则何以知之荅曰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
所以知之也(益困井巽之九卦也/九卦谓履谦复恒损)况夫天之垂象
的如贯珠少有差则不成次序矣故自一至于盈
万皆累累然如系之于缕也且若龙图本合则圣
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其形其象圣人
观象而明其用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
用之仲尼默而形之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
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
卷八十五 第 5b 页
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用后形一六无位(去一/上位)
(去六/下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象矣下
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方中央也/五位言四)皆明五之用也
(下位形六/上位形五)十分而为六(三十数也/五位六五)形坤之象焉(用/坤)
(也/六)六分而几四象(六之四象/成七九八)地六不配(也一分在/谓中央六)
(在西边六几老阳九惟在北边六便成老阴数更/南边六几少阳七二分在东边六几少阴八三分)
(添也/无外数)在上则一不用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
亦形二十四(心去其六亦见二十四以一岁三百/上位中心去其一见二十四下位中)
(阴阳进退皆用二十四/六旬周于二十四气也故)后既合也天一居上为
道之宗地六居下为气之本(运四十九之数为造/一六上下覆载之中)
卷八十五 第 6a 页
(用也/化之)天三斡地二地四为之用(谓天三统地二地/此更明九六之用)
(十是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也/四几九为乾元之用也九斡五行几数四)三若在
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一三五之三位二与/成八卦者三位也谓)
(二与四在阳则为孤阴四二是也在阴则为寡阳/四只两位两位则不成卦体是无中正不为用也)
(处之若避之也/七九是也三皆不)大矣哉龙图之变歧分万涂今
略述其梗槩焉
    弈棋序 宋 白
投壶博弈皆古也礼经有文仲尼所称弈之事下无
益于学植上无裨于化源然观其指归可以喻大
者也故圣人存之观夫散木一枰小则小矣于以
卷八十五 第 6b 页
见兴亡之基枯棋三百微则微矣于以知成败之
数是故弈人之说有数条焉曰品曰势曰行曰局
品者优劣之谓也势者彊弱之谓也行者奇正之
谓也局者胜负之谓也品之道简易而得之者为
上战争而得之者为中孤危而得之者为下势之
道宽𥙿而陈之者为上谨固而陈之者为中悬绝
而陈之者为下行之道安徐而应之者为上疾速
而应之者为中躁暴而应之者为下局之道舒缓而
胜之者为上变通而胜之者为中劫杀而胜之者
为下品之义有浅深定浅深之制由乎从时势之
卷八十五 第 7a 页
义又有疏密分疏密之形由乎布子行之义又有
利害审利害之方由乎量敌局之义又有安危决
安危之理由乎得地时有去来乘则得之过则失
之子有向背远则断之蹙则穷之敌有动静缓则
守之急则攻之地有废兴多则破之少则开之能
从时者无不济能布子者无不成能量敌者无不
勇能得地者无不彊然从时之权戒乎迁布子之
权戒乎欺量敌之权戒乎忽得地之权戒乎贪无
谓品高而怠其志怠即将卑无谓势大而骄其心
骄即将羸无谓行长而泄其机泄即将疲无谓局
卷八十五 第 7b 页
盛而忘其败忘即将危若然则制术于未形之前
识宜于临事之际转祸于垂亡之间俱此道者为
善弈乎引而伸之可稽于古彼简易而得之宽𥙿
而陈之安徐而应之舒缓而胜之有若尧禅舜舜禅
禹乎彼战争而得之谨固而陈之疾速而应之变
通而胜之有若汤放桀武王伐纣乎彼孤危而得
之悬绝而陈之躁暴而应之劫杀而胜之有若秦
并六国项王霸楚乎是故得尧舜之策者为首得
汤武之诀者为心得秦项之计者为趾焉抑从时
有如设教布子有如任人量敌有如驭众得地有
卷八十五 第 8a 页
如守国其设教也在宽猛分其任人也在善恶明
其驭众也在赏罚中其守国也在德政均至于怠
志而骄心泄机而忘败非止围棋将规家国焉故
曰弈之事下无益于学植上无裨于化源然观其
指归可以喻大者也故圣人存之
    御览序 田 锡
臣闻圣人之道布在方策六经则言高旨远非讲
求讨论不可测其渊深诸史则迹异事殊非参会
异同岂易记其繁杂子书则异端之说胜文集则
宗经之辞寡非猎精以为鉴戒举要以观会同可
卷八十五 第 8b 页
为日览之书资于日新之德则虽白首未能穷经
矧王者机务馀暇端拱穆清所宜不劳躬而得稽
古大端不烦览而达为理大意臣每读书思以所
得上补达聪而天启微衷神佑私志近因宣召面
得敷陈可以铭于座隅者书于御屏可以用于帝
道者录为御览今经取帝王易晓之意史取帝王
可行之事子或揔于杂录集或附之逐篇悉求切
当之言用达精详之理览之详其义则事与机会
用之得其时则名与功偕冀以尘露之微上裨高
深之德即嗣圣功业与尧舜比崇生灵富寿在羲
卷八十五 第 9a 页
轩之上
    留别知己序 向 敏中
古者无患身不立患道之不彰伟哉达士之格言
人伦之妙端也敏中始学于六经旧史氏见砥名
励行济时于有道者则临文慨慕景遗范而耿光
见窃荣冒进致身于非据者则执卷穷微想前事
而太息顷岁尝侍立于先人谓予曰矜功者弗立
侥望者勿成无徇俗以强媒苟名而自是三省前
训克荷靡忘暨予忝官聿来南夏终朝若厉临事
且繁揔地千里成赋百万编民刚劲庶务稠杂约
卷八十五 第 9b 页
乎风土陋豫章之奥壤比其井制越金陵之上邦
布术懵从绳之理化民无偃草之谣迅速周天迭
换四稔忽奉宸诏俾归阙庭驾言于迈中心郁然
同年执友通才巨儒咸贶以序文歌诗送别者多
矣其间探味述作希阅词旨大约以践清华居近
密名器伟重组绂超峻为进身之望也激扬之意
虽知己之虚谈润色之词复文士之恒态岂若出
直言以诫之垂有益以喻之使敏中于太平之朝
彰其道成其业去邪助正嫉恶扬善移风以变俗
悛伪以复古则可矣将逮于窃荣冒进之辈岂可
卷八十五 第 10a 页
得乎况立性甚拙揣心愈疏尝以居人臣之位握
刑赏之柄焕耀当世贲饰后昆者宜乎富于道德
饱于忠鲠求于至理尽于至公然后不求名而名
自彰也不窃荣而荣自至也设不能量力以再思
约已以务进逐本徇末争利忘义心为蠹螫面作
狐狸纵峨冠鸣佩左金右玉上倚千寻一去九万
蹑迹于贤人君子之右者复不愧欤愿言故交勉
树令德俟他日将前言以辨释之则知敏中平生
之志有在矣
    柳如京文集序 张 景
卷八十五 第 10b 页
一气为万物母至于阴阳开阖嘘吸消长为昼夜
为寒暑为变化为死生皆一气之动也庸不知斡
之而致其动者果何物哉不知其何物所以为神
也人之道不远是焉至道无用用之者有其动也
故为德为教为慈爱为威严为赏罚为法度为立
功为立言亦不知用之而应其动者又何物也夫
至道潜于至诚至诚蕴于至明离潜发蕴其至而
不知所至者非神乎哉尧舜之揖让汤武之征伐
周公之制礼乐孔子之作经典孟轲之拒杨墨韩
愈之排释老大小虽殊皆出于不测而垂于无穷
卷八十五 第 11a 页
也先生生于晋末长于 宋初拯五代之横流扶
百世之大教续韩孟而助周孔非先生孰能哉先生
之道非常儒可道也先生之文非常儒可文也离
其言于往迹会其旨于前经破昏荡疑拒邪归正
学者宗信以仰以赖先生之用可测乎藏其用于
神矣然其生不得大位不克著之于事业而尽在
于文章文章盖空言也先生岂徒为空言哉足以
观其志矣今缉其遗文九十五篇为十五卷命之
曰河东先生集先生名氏官爵暨行事备之行状
而系于集后
卷八十五 第 11b 页
    送鲁推赴南海序 穆 脩
为人之佐其难矣哉夫令而行者其长之所专也
从而辅之者其佐之所守也凡政有害于公有悖
于理知而必言已之可为耳言而必从岂已之所能
哉苟上无必从之道则政有必失之患为其佐者
罪先及之故曰为人之佐其难矣哉然则如何其
可也曰尽其职而已矣上言者贤已当公而辅之
不贤已当公而正之贤不贤自主彼之材辅与正
非已之职欤正之而不从则虽获罪反有之矣于
其职也实无愧焉今之从事二人者或莫率是道
卷八十五 第 12a 页
不涉于欺则陷于随居上者其人果贤其政果明
是宜顺之于下以成其美已则曰我为人佐遂能
无一言为之损益吾何以食其官即彊出白黑以
纷乱之此非欺而何居上者其人果不贤其政果
不明是宜直之于下以救其过已则曰我为人佐
言不吾专力与为敌徒速悔累曷若附离唱和取
容免责苟全吾位而去此非随而何予谓士之居
其位事其人既不可欺亦不当随不欺不随唯职
所宜而已矣鲁君以辞学中名自邑佐而游郡幕
皆有所称今将复佐于南海南海际南之钜府也
卷八十五 第 12b 页
方闻其长则是天下谏臣宾接僚属当奖正与直
用是以往志必上行苟上下恊公以从于理予见
南海之政独追于古而荒夷之民浃其惠也
    唐柳先生文集后序 穆 脩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
其才始用为胜而号专雄歌诗道未极其浑备至
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
华实而不杂如韩元和圣德柳平淮西雅章之类
皆辞严义伟制述如经能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
表蔑愧让者非二先生之文则谁与予少嗜观二
卷八十五 第 13a 页
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
百馀篇韩则虽目其全至所缺坠亡字失句独于
集家为甚志欲补得其正而传之多从好事者访善
本前后累数十得所长辄加注窜遇行四方远道
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幸会人所宝有就
假取正凡用力于斯已蹈二纪外文始几定而惟
柳之道疑其未克光明于时何故伏其文而不大
耀也求索之莫获则既已矣于怀不图晚节遂见
其书联为八九大编夔州前序其首以卷别者凡
四十有五真配韩之钜文欤书字甚朴不类今迹
卷八十五 第 13b 页
盖往昔之藏书也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误脱
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證
就真尔因按其旧录为别本与陇西李之才参读
累月详而后止呜呼天厚予嗜多矣始而餍我以
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世之
学者如不志于古则已苟志于古求践立言之域
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予所敢知也天圣
九年秋七月河南穆脩伯长后叙
    景祐卤簿图记序 宋 绶
古者黄帝氏创轩冕之容列营卫之警舆驾仪物盖
卷八十五 第 14a 页
本于此唐尧彤车有虞鸾和夏后之绥商人之路
周官有司常巾车之职虎贲旅贲之从三五之际
其所由来尚矣秦六国兼属车九九之数汉上甘
泉备千乘万骑之众自时厥后损益可知历李唐
之艰屯接五代之卑替风流文物荡然罕馀我
艺祖挺神武之姿膺乐推之运霆断电扫王略载
清绵蕝示天子之尊黄屋削诸侯之僣始议郊飨
即诹典文宰司儒臣讨求扬㩁补缉漏目崇饰新
规捍卫既雄羽仪兼备初吏士所服皆用画帛被
袭且久污蔑不鲜乃命易以厚缯加之文绣采綷
卷八十五 第 14b 页
相错焕乎一时若继代相传洎代国所得于古戾
者必禠去其制朴者必增华自是天畤报功洛坛
拜况遗老嗟睹旧章顿还 二宗继猷慎守丕则
柴泰兆耕东廛篆石仙闾薶牲汾浒 顺风访道
案历上陵巡祭便蕃威容震耀羽旄舆马咸慰夫
东西人之望焉在昔蔡邕十意首著车服之目范
晔绪成其事史官颇续此作其旁记别录又有董
巴徐广周迁数家中朝江左亦尝图卤簿至道中
诏翰林承旨宋白与内侍画郊丘仗卫缄在秘府
景德中资政殿学士王钦若上卤簿记三卷敇付太
卷八十五 第 15a 页
史盖古今之论其详可得而睹 皇上绍庭正统
拱已中宸睿德天成而日跻洪化火驰而风偃崇
儒向学文之经也讲兵训武士之畏也奉先登侑
礼之大也度曲接神乐之广也包文武以居业总
礼乐而播宪则清光景铄可臆度而遽数哉粤再
郊之明年命华光侍臣图写大簿是时臣充仪仗
使督摄容卫又以太仆奉车承被顾问官守之事
得以周知乃与侍讲冯元侍讲孙奭议曰前二图
书写形纪事不相参会盍象设而又文陈乎繇是
著为图记十篇名物夥多但续其居首者非有小
卷八十五 第 15b 页
异不复重出先摽其形制后载其因造有未周尽
复具于末篇别依兵部字图画横幅其轴纤悉无
漏合丹青而不乱非见闻之异辞天行星陈莫斯
为盛嘻夫圣人制情之动防民之踰为之辨贵贱
名数之差著陟降进止之节训之以物则显之以
器服故方轸圆盖以观法象镂锡辰旂以昭声明寝
兕持虎以养其威升龙左纛以副其德天下尊之
百官奉之邪心弗萌乱原以消非谓尚文貌之繁
矜纷华之饰我后之置图自正观古作鉴者其是
之谓欤岁在戊寅燔祀有期敇内省副鉴监逮属
卷八十五 第 16a 页
艰难常从领护其属重饰帝车爰及法物并加釐
正询博士之论择国工之工巧惟藻绚臻夫典美
臣又适分使节专职礼仪因念曩编宜益今制而
名标天圣事从景祐义则非顺理当改为辄取近
所修正各附其下他即如旧仍以亲政之初元冠
其篇题表一王而大居正也荐尘衡石之览将谨
名山之藏庶几裨中经丙部之馀为官注一家之
说耳
    辅弼名对序 刘 颜
昔者三王咸设四辅一曰师二曰保三曰疑四曰
卷八十五 第 16b 页
丞俾居左右前后各主训护论思又建三公以揔
百揆书曰梦帝赉予良弼又曰弼予一人是四辅
三公九卿通谓之辅弼故西汉汲黯曰天子置公
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则三
公九卿通谓之辅弼明矣皆所以勖仁劝道补政
益德申朝廷之大义固社稷之长策致君上于无
过措国家于不倾出入询谋言动献替者也是以
持平守正审情切事中于时病合于物心一言之
发足以广其聪明一语之行足以垂其法度此乃
辅弼之臣应对之名者也苟其不善过与不及之
卷八十五 第 17a 页
者或有问大而应细询要而对迂访真而述伪咨
易而荅难若是欲聪而塞欲明而昏法度可垂未
之闻也夫子曰舜好问好察迩言谓近言而善者
察而行之盖得其情实适于理致不必奇远然后
听从此古之帝王求其论说之本意也夫舜与三
王治殊而道邈论说之语质略而深末涂难守惟
汉至五代迹显而时近问荅之辞闻见者洽后世
易法可酌中道垂训来世颜窃不忖揆私务纂述
失意穷处宅心遗事探经济之策考摭实之议断
自西汉迄于周朝凡一十九代之君臣仅千二百
卷八十五 第 17b 页
年之问荅皆朝廷之至务社稷之令猷或关治乱
以发明或系安危而辩列足以施诸廊庙利于国
家经又可行本末具载凡四十门门中各起类例
以陈警策又为序论以示抑扬其下或逐臣或逐事
有所隐塞曲为申明并目录共四十一卷命曰辅
弼名对其间亦有位非公卿言是辅弼不可废者
兼而录之又有虚论浮谈谗言轻议虽辅弼之士
亦不取焉且太史吴兢撰贞观政要止述太宗一
朝又宰相赵莹著君臣正论惟载唐室一代其实
多采章疏不能纯取问荅且章疏多则有疏间之
卷八十五 第 18a 页
敝问荅少则失亲切之详以至虚论浮谈谗言轻
议错杂其间精粗相半将恐垂训不广而取信不
深故自历朝专采名对庶几贤人君子辅弼圣帝
明王询于刍荛无弃憔悴也已
    送张损之赴任定府幕职序 刘牧
我国家以仁策驯有北四十年矣岁时遣使挈词
弊修聘事焉朝廷有大庆及大事亦罔不与足蹈
吾境目观吾民敛手帖帖如家人焉故朔方之民
往往老者忘父兄之雠而壮者不识战斗事何以
言之长老常为牧言边防事云两河间夷未通好
卷八十五 第 18b 页
时其民过邻里亲旧家必带刀剑霜降农闲里胥
酂长会民习古战阵之法居常畜健马乾食寇至
裹粮持剑带甲上马不悔战死以怯为耻通好后
中年戴白之叟入武库指兵器亦尚能辨其名物
与其使用当时老者今已死矣当时壮者今已老
矣子孙生来见闻保障不惊城池不完开门逢迎
不相危疑食稻衣锦养移于体虽其风俗耐辛苦
尚武勇而无事以来习熟为然亦少殆矣朝廷既
以朔方为安凡沿边郡县文武之任循例而授士
之从政选懦不材者贪其饮食赐予十倍内郡不
卷八十五 第 19a 页
惮其去轻扬急进者贪其阶缘知遇其势易获亦
十倍内郡咸乐其补故今言边任者粉墨杂糅矣
噫凡人有家虽无事时未尝一日不严门庭之限
藩篱之固其与人也虽亲戚友善许相死生亦不
忘去内外之别川者腰舟具焉山者兽檴存焉为
人牧民者如之何不之思也在易复象曰先王以
至日闭关商旅不行释者谓四夷为中国之阴王
者必却而外之先王闭关而却外所以拟其象也
必至日者乘阳长阴消之际设备务速明不可后
时也商旅不行小人喻于利亦防奸之谓也天之
卷八十五 第 19b 页
爱民久矣必为生智者以谋之损之是行岂贪饮
食速知遇之徒欤损之居常与人言必慷慨时事
今其行有日同年友弟刘牧取酒酌劝侑以言曰
今夷人保信誓河北固无恙第其民之疾苦治之
得失物之利害将尽忘之乎而又职事官之任平
居时则投壶雅歌奉樽俎之驩与记奏之事在军
旅则参谋画拥楯骑马而裁檄书北方多贤诸侯
如访损之以政者则当思所以应之勉树功名无
为具腰舟设兽擭者笑之
皇朝文鉴卷第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