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1224-03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宪集卷二十六
             明 宋濂 撰
  杂著(凡二十/三章)
   文说
明道之谓文立教之谓文可以辅俗化民之谓文斯文
也果谁之文也圣贤之文也非圣贤之文也圣贤之道
充乎中著乎外形乎言不求其成文而文生焉者也不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1224-0363b.png
求其成文而文生焉者文之至也故文犹水与木然导
川者不忧流之不延而恐其源之不深植木者不忧其
枝之不蕃而虑其本之不培培其本深其源其延其蕃
也孰禦圣贤未尝学为文也沛然而发之卒然而书之
而天下之学为文者莫能过焉以其为本昌为源博也
彼人曰我学为文也吾必知其不能也夫文乌可以学
为哉彼之以句读顺适为工训诂艰深为奇穷其力而
为之至于死而后已者使其能至焉亦技而已矣况未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1224-0364a.png
必至乎圣贤非不学也学其大不学其细也穷乎天地
之际察乎阴阳之妙远求乎千载之上广索乎四海之
内无不知矣无不尽矣而不特乎此也反之于身以观
其诚养之于心而欲其明参之于气而致其平推之为
道而验其恒蓄之为德而俟其成德果成矣视于其身
俨乎其有威确乎其有仪左礼而右乐圆规而方矩皆
文也听乎其言温恭而不卑皎厉而不亢大纲而纤目
中律而成章亦皆文也察乎其政其政莫非文也徵乎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1224-0364b.png
其家其家莫非文也夫如是又从而文之虽不求其文
文其可晻乎此圣贤之文所以法则乎天下而教行乎
后世也今之为文者则不然伪焉以驰其身昧焉以汨
其心扰焉以乖其气其道德蔑如也其言行棼如也家
焉而伦理谬官焉而政教泯而欲攻乎虚辞以自附乎
古多见其不察诸本而不思也文者果何由而发乎发
乎心也心乌在主乎身也身之不修而欲修其辞心之
不和而欲和其声是犹击缶而求合乎宫商吹折苇而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1224-0364c.png
冀同乎有虞氏之箫韶也决不可致矣曷为不思乎圣
贤与我无异也圣贤之文若彼而我之文若是岂我心
之不若乎气之不若乎否也特心与气失其养耳圣贤
之心浸灌乎道德涵泳乎仁义道德仁义积而气因以
充气充欲其文之不昌不可遏也今之人不能然而欲
其文之类乎圣贤亦不可得也呜呼盛矣今之人惑也
圣贤之为学自心而身自身而家其为事亦多矣而未
尝敢先乎文今之人未暇及乎他自幼以至壮一惟文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1224-0364d.png
焉是学宜乎今之文胜于古之圣贤而终不及者岂无
其故邪不浚其源而扬其澜不培其本而抽其枝弗至
于槁且涸不止也然则何为而后可为文也盖有方焉
圣贤不可见矣圣贤之为人其道德仁义之说存乎书
求而学焉不徒师其文而师其行不徒识诸心而徵诸
身小则文一家化一乡大则文被乎四方渐渍生民贲
及草木使人人改德而易行亲亲而尊尊宣之于简册
著之于无穷亦庶几脩道而立教辅俗而化民者乎呜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1224-0365a.png
呼吾何由而得见斯人于斯世也吾何为而不思夫圣
贤之盛也虎林王生黼年甚少读春秋而好为文问法
于予予美其有志也以其大者语之
   河图洛书说
或问于宋濂曰关子明云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
右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
左六后右邵尧夫云图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
方者土也画州井地之法其昉于此乎是皆以十为河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1224-0365b.png
图九为洛书唯刘长民所传独反而置之则洛书之数
为十河图之数为九矣朱子发深然其说历指序其源
流以为濮上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
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
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
程颢程颐其解易大传大概祖长民之意至于新安朱
元晦则又力诋长民之非而遵关邵遗说且引大戴礼
书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言以證洛书以为大传既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1224-0365c.png
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洪范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
畴则九为洛书十为河图夫复何疑其说以经为据似
足以破长民之惑临邛魏华父则又疑元晦之说以为
邵子不过曰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且戴九履
一之文其象圆五行生成之图其象方是九圆而十方
也安知邵子不以九为图十为书乎朱子发张文饶精
通邵学而皆以九为图十为书朱以列子为證张以邵
子为主乾凿度张平子传所载太乙下行九宫法即所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1224-0365d.png
谓戴九履一者则是图相传已久安知非河图也及靖
士蒋得之著论以先天图为河图五行生成数为洛书
戴九履一图为太乙下行九宫华父则又以为刘取太
一图为河图诚有可疑先天图卦爻方位缜密亭当乃
天地自然之数此必为古书无疑乃仅见于魏伯阳参
同陈图南爻象卦数犹未甚白至邵而后大明得之定
为河图虽未有明證而仆亦心善之则是华父心疑元
晦之说而亦无定见也新安罗端良尝出图书示人谓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1224-0366a.png
建安蔡季通传于青城山隐者图则阴阳相合就其中
八分之则为八卦书则画井文于方圈之内绝与前数
者不类江东谢枋得又传河图于异人颇祖于八卦而
坎离中画相交流似于方士抽坎填离之术近世儒者
又有与太极图合者即河图之说又有九十皆河图而
有一合一散之异洛书既曰书而决非图之说夫图书
乃儒者之要务若数者之不同何也濂应之曰群言不
定质诸经圣经言之虽万载之远不可易也其所不言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1224-0366b.png
者固不强而通也易大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书顾命篇曰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篇曰河不出图其
言不过如是而已初不明言其数之多寡也言其数之
多寡者后儒之论也既出后儒宜其纷纭而莫之定也
夫所谓则之者古之圣人但取神物之至著者而画卦
陈范苟无图书吾未见其止也故程子谓观兔亦可以
画卦则其他从可知矣初不必泥其图之九与十也不
必推其即太乙下行九宫法也不必疑其为太乙图也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1224-0366c.png
不必究其出于青城山隐者也不必实其与太极图合
也唯刘歆以八卦为河图班固以洪范初一至次九六
十五字为洛书本文庶几近之盖八卦洪范见之于经
其旨甚明若以今之图书果为河洛之所出则数十载
之间孰传而孰受之至宋陈图南而后大显邪其不然
也昭昭矣或曰子之所言善则善矣若郑康成据春秋
纬文所谓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
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者将果足信乎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1224-0366d.png
濂曰龟山杨中立不云乎圣人但言图书出于河洛何
尝言龟龙之兆又何尝言九篇六篇乎此盖康成之陋
也此所以启司马君实欧阳永叔之辨而并大传疑非
夫子之言也或云扬雄覈灵赋云大易之始河序龙马
洛贡龟书长民亦谓河图洛书同出于伏羲之世程子
亦谓圣人见河图洛书而画八卦然则孔安国刘向父
子班固以为河图授羲洛书锡禹者皆非欤濂曰先儒
固尝有疑于此揆之于经其言皆无明验但河图洛书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1224-0367a.png
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故蔡元定有云伏羲但
据河图以作易则不必预见洛书而已逆与之合矣大
禹但据洛书以作范则亦不必追考河图而已暗与之
符矣诚以此理之外无复他理也不必寘疑于其间也
或曰世传龙图序谓出于图南若河图由图南而传当
以龙图解河图可也而容城刘梦吉力辨其伪焉何哉
濂曰龙图序非图南不能作也是图南之学也而非大
易河出图之本旨也八卦之设不必论孤阴与寡阳也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1224-0367b.png
不必论已合之位与未合之数也或曰然则易之象数
舍河图将何以明之濂曰易不云乎大衍之数五十其
用四十有九又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
十有四此固象数之具于易然也不必待河图而后著
也或者无辞以对濂因私记其说而与知易者证焉
   钻燧说
宋子閒居见家人夏季改火不用桑柘取赤杉二尺中
析之一剜成小空空侧开以小隙一刮圆大与空齐稍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1224-0367c.png
锐其两端上端截竹三寸冒之下端寘空内以细绹缠
其腰别藉卉毛于隙下左手执竹右手引绹急旋转之
二杉相轧摩空木成尘烟辄起尘自隙流毛上候其烟
蓊葧以虚掌覆空郁之则火燄燄生矣宋子叹曰火在
木中不钻则火不见万善具于人性不学则善不明人
何可不学哉
   扑满说
扑满贮钱陶器也状类罂口通一钱钱入不可出满乃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1224-0367d.png
扑去故名濂因是未尝不悲石荆州之为人也荆州侠
士劫远使商客致富至与贵戚争豪以铁如意击碎珊
瑚非金多不能然卒用是以杀其身呜呼荆州亦扑满
欤传曰仁者以财发身又曰积而能散然则聚财而不
散者不可哉
   宁山续说
兵部尚书单公德夫濠梁之人也其与濂交岁行将一
周及再会京师公以宁山卷示濂曰名之有字固周道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1224-0368a.png
之弥文也字之外又有所谓号焉不几于弥文之尤者
乎此盖昉于晋流于唐极于宋秦汉以前无是也虽然
行之既久孰能废之吾以宁山为之别称意将取安静
之义临川先生既为之说矣子幸为余重言之濂曰昔
之人有刘彦冲者所居在屏山之下人因号之曰屏山
又有孙明复者家于泰山之阳故人亦号之曰泰山焉
皆从其地而实之非徒为是虚称也今有峰名荆宝气
夜浮而矗起濠之西有山名杏灵氛郁蟠而平峙乎濠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1224-0368b.png
之北公欲取以为号盍于是乎求之然皆不彼即而独
致意于无形之宁山者岂故与古相戾耶公曰子言固
善矣而吾则别有意焉夫自丧乱以来淮楚先被其害
崖非不高也谷非不深也亦罹其蹂践剪伐之苦尽失
其故态古所谓山川鬼神莫能自宁者无甚于斯时也
上帝震怒乃命皇上出而平之黄钺一挥四海底定非
惟齐民之安至于邱陵草木皆克保其恒性予驱驰戎
马之间十有馀年冒霜露而冲雨风无斯须之宁今幸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1224-0368c.png
列仕熙朝职司喉舌垂绅正笏委委蛇蛇回视昔日之
为果何如耶号之以宁山所以志也山且宁民物其有
不宁者乎虽然名固寓也字之而又号之寓之寓者也
且夫地之载物崭绝而屹立者人因呼之为山山初不
知其名为山也名之为山山且不能自知况山之上又
加其名曰某曰某者乎山既无定名吾不知孰为宁山
而孰不为宁山乎濠梁之间吾庐在焉环吾庐之青翠
如沐者皆山也不止荆杏二峰而已也吾苟以宁山加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1224-0368d.png
之山亦岂能拒予者哉吾收山之名而不求山之形盖
欲全其天者尔呜呼我则人也非山也山则山也非人
也人今谓山为我又安知山不谓我为山乎若谓我为
山则山与我一矣我与山一则物我齐矣物我既齐而
奚虚实之有何当与子游于莽苍之区鸿濛之都招亡
是公而谈齐物者可乎濂矍然而谢曰公所见几于道
矣濂尚何言哉作宁山续说
   蟠松说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1224-0369a.png
昔人之言乔木必系于故家者何哉盖故家者非一世
之谓其封培也有其素保卫也有其道所以能上千九
霄下蔽万牛撼雷风而弗惊沐雨露而常新者也呜呼
此亦自承平之时言云尔若夫当戎马缤纷之际无泽
不竭无山不童人之屋庐且不能自保其有郁郁芊芊
岿然而独存者乎盖必无也理之所必无而今或见之
者是岂人之所能哉非人之所能则天而已矣中书左
司郎中刘君明善居武昌之咸宁其先茔之在崇阳者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1224-0369b.png
有松畅茂成林其一最巨者枝柯萦盘势若长蛟角鬣
备具而爪距奋张尤为可观者焉当汝颍变作蔓延至
武昌愚氓起而应之相与建营结栅山之有木者剪刈
无馀而崇阳之蟠松岿然独存人过之者皆彷徨叹息
指而言曰是蟠松者出于平麓非有绝壑悬崖人迹之
所不到也何为能免斧斤之厄乎且其形质与恒松等
尔非铸铁以为枝柯也又何为能自全而不损毫发乎
呜呼我知之矣持之以智力者不足以禦人事之变感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1224-0369c.png
之以庆祥者诚可以俟天命之定刘君武昌故家累世
积善之深故天之报施俾其乔木在墟墓间者不异承
平时其意若曰善人者天所厚也苟谓天不厚善人盍
于蟠松徵之亦如是而已矣虽然天将雨而础润潮将
生而飙兴家将蕃而林木有辉理之常也今蟠松出于
百剪刈之馀苍然而弗渝充然而含滋得不为刘君之
家盛大之兆乎矧刘君以济世之学历仕熙朝出持宪
节入位郎官声誉翕然动于中外其融显方日进而未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1224-0369d.png
己也蟠松之祥又当于是乎徵之昔人又有言曰树德
如树木木之成材可资于一时德之荣身可被于后裔
刘君当益务乎德哉某幸与刘君交于是推原其故作
蟠松说
   人虎说
莆田壶山下有路通海贩鬻者由之至正丁未春民衣
虎皮煅利铁为爪牙习其奋跃之态绝类乃出伏灌莽
中使侦者缘木而视有负囊至者则啸以为信虎跃出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1224-0370a.png
扼其吭杀之或脔其肉为噬齧状裂其囊拔物之尤者
馀封秘如故示人弗疑人竞传壶山下有虎不食人唯
吮其血且神之已而民偶出其妇守岩穴闻木上啸声
急意必有重货乃蒙皮而搏之妇人质脆柔贩者得与
抗妇惧逸去微见其蹠人也归谋诸邻噪逐之抵穴获
金帛无算民竟逃去呜呼世之人虎岂独民也哉
   猿说
武平产猿陨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1224-0370b.png
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
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
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制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
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章氏三子制字说
龙泉章史君有三文夫子孟名存道仲名存诚季名存
厚既皆冠矣尝有为其字者而其配名之义有未尽焉
三子者以其父命请予为更之予窃自念加冠制字乃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1224-0370c.png
大宾之责衰朽之馀精神遐漂安能与闻于斯虽然不
敢辞也予闻天道付予实有恒则唯正是将本无颇僻
君子修之是之谓德请字存道曰允德何如人道之务
惟在乎诚众善之源随物以形其欲致之必由于明请
字存诚曰允明何如地道所贵既厚且大深重弗迁宏
博无际无所不负是曰能载请字存厚曰允载何如夫
允之为言信也三子者信能察之则无愧于名若字者
矣虽然未也学贵能辨辨则不戾视德为虚玄而不验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1224-0370d.png
之于实德者其所谓德非吾之所谓德求明于寂默而
不著之于民用者其所谓明非吾之所谓明也视载为
易足而不本之于庞鸿者其所谓载非吾之所谓载也
三子者慎之哉虽然未也辨贵乎行不行犹马之无足
隼之无羽也弘其中廓乎使有容制乎外无使其沛作
其欲不远而复遏绝其未然而其天始全汨焉其若虚
肃然其若拘统焉而有枢如此方能入于君子之涂矣
三子者勖之哉虽然未也而家自太傅公以来以诗书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1224-0371a.png
礼乐衣被于子孙极盛而休其章绂之蝉联勋业之煇
煌溢于史册而播于士大夫之口者先后相属也而父
史君尊崇理性之学嗜善如饴厉行如金石而三子者
又各有士君子之操或提义旅以镇捍乡邦或摅所蕴
以著泽物之仁或酣志书诗以缵其先绪亦既绰有令
誉而予犹谆谆为是言者进学之功无已而继志之责
不易也必使上不愧天中不愧人下不愧地斯善矣三
子者勉之哉虽然未也薛氏有三凤焉才非不高也而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1224-0371b.png
德则鲜也贾氏有三虎焉位非不荣也而德则鲜也宋
氏有三绝焉才非不多也而德则鲜也非三子者之所
乐闻也三子者之所乐闻其殆圣贤之学乎予之有望
于三子者可谓远也已矣三子者其懋敬之哉其懋敬
之哉
   傅幼学字说
四明傅君其名曰行而字曰幼学问其字之说于余余
告之曰子学后世之学欤将三代之学也后世之学士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1224-0371c.png
有以理财为学者矣有以听讼为学者矣有以治兵为
学者矣有以文章为学者矣有以训诂为学者矣然皆
非所谓学也夫辨章析句剔抉细碎若马郑之流训诂
之学也研精极深融理放辞若柳刘之类文章之学也
贵变务奇奋智鼓勇若孙吴曹操治兵之学也以察为
明以刻为公若商鞅韩非听讼之学也箕敛口税不遗
毫釐若桑弘羊之徒理财之学也是皆得一而遗十或
不适于用或用之而不足以致治故君子弗贵焉且夫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1224-0371d.png
圣人之所学者大可参乎天地而小不遗乎事物妙可
以赞化机而近不离乎云为其本仁义其具礼乐政治
其说存乎经而学之存乎人人皆知学之而不能行之
者惑于后世之学故也后世之学譬犹稊稗然艺之易
成而穫之不可以食食必有霍乱泄呕之疾人悦其易
而不顾疾之在后不亦惑乎圣人之道犹粟菽也用之
于身则气充而体安用之于家则家裕国用之则治天
下用之则四夷格而庶物育而后世未尝大行者或有其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1224-0372a.png
人而无其时或遇其时而不能尽其才通患然也幼学
材敏而色和志笃而有容庶乎学圣人之道者矣而又
生乎今之世其殆将有合乎夫不学道而妄行者无他
责也学道而不以行者自贼其心也得乎君而不以斯
道事之者欺其上者也是恒人之所不敢为况幼学之
名若字出于父师之训者乎幼学盍自勉焉他日佐朝
廷有以经术致治者吾知必幼学也夫
   说玄凝子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1224-0372b.png
玄凝子密人往来吴越间人问姓名不答迫之以指就
案画玄凝子字人因称之曰玄凝子云初凝年十三时
牧猪东海上有道士佩剑过之授药一丸赤如火吞之
即弃猪随道士去涉瞿塘上滟滪入青城山坐白龙洞
中洞前大雪高三四尺凝居之若温时下山敲冰濯足
涧中戏折涧竹窍而吹之学凤皇鸣道士闻之笑曰孺
子之骇一至此乎未几道士去三神山采药凝欲从不
可独处洞一年或三月不食即食不过黄精石芝尝斸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1224-0372c.png
芝鬼城下有白虎向南行凝往执其尾跃上虎脊趍一
里所舍去反白月射洞底秋风四鸣因思故乡菊花酒
且熟遂还密人见凝眼有碧燄意其已仙而凝弗是也
人见凝者辄赠诗运笔如风字或类霆书鬼篆不可识
俄道士复至与饮琅琊台上大醉竟同去不知所之道
士眉长八九寸双目深髯怒张如戟人疑为古仙人云
为说者曰齐地自古多方士争言有禁方能神仙而少
翁栾大尤善惑虽汉武雄才亦所不免今凝固齐产也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1224-0372d.png
岂其山川之灵有以致之欤呜呼使上之人有好凝者
其不少翁栾大也寡矣先王之世以左道惑众者必拘
杀于司寇必有旨哉必有旨哉
   萝山迁居志
余世居金华孝善里之潜溪其地在县东七十里禅定
院侧溪之东即入义乌境元重纪至元元年乙亥正月
十五日授经浦江义门郑氏久之以其家九叶同居乃
愿卜邻焉相地于仁义里孝门桥之上其地直县东三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1224-0373a.png
十里有山曰青萝至正六年丙戌十月二十七日于山
趾建寝室三楹间缭以周垣前敞小门十年庚寅二月
十五日携家自金华来迁揭其扁曰潜溪示不忘本也
十四年甲午十二月八日再搆前轩如寝室之数东西
荣之属以次告完扁轩曰青萝山房因旧山而志新筑
也十八年戊戌六月十八日国兵取浦江遂避入诸暨
兵虽定浦江当戎马之冲不可居十九年己亥三月十
五日还潜溪故庐越九载始重葺治于是复来迁时国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1224-0373b.png
朝吴元年丁未四月一日也惟古人最重迁以坟墓在
斯亲戚在斯不敢轻于弃去或去之必出于势之不得
已今予岂有他哉特欲薰渐孝弟之风以勖我后人尔
然萝山之望潜溪朝发而夕至非若别郡千百里之远
宗属之胥会先茔之展省固未尝废其与弗迁者初何
异哉余既来迁偶阅宋嘉定末官给地券所居左右曰
宋公园园与予姓同亦似不偶然者岂其数或前定欤
予子孙居于此者毋析爨毋为不义毋侵蚀比邻日衣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1224-0373c.png
被乎诗书耕则为良农学则为良儒庶几不负予之志

   五泄山水志
五泄山在婺杭越三州境上北距富春南据勾无东接
浦阳其山水最号奇峭齐谢玄卿尝以采药深入其中
而宋刁景纯吴处厚亦颇游焉自西坑岭入过遇龙桥
北行二十步始入西潭前横一溪水甚寒履之如冰由
溪而前径小潭旁有礁石突起类大瓮斜覆乃扪石而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1224-0373d.png
登一失足辄坠又行二里所地稍夷旷怪石四瞰峰峦
环列献状其纹萦萦然类神工鬼斧所雕刓者山多猴
游人或恐之撒石乱下如雨又前行半里所泉自石窦
中出浏浏作声若琴若笙竽泉西流汇为小洼莹澈泓
徵毫发不隐鯈鱼数尾洋洋往来如行琉璃瓶中见人
至潜去洼左大树离立极怪伟倒影入水中如画又前
行五千步大石阏道相传有岩角肖鹰喙忽夜大雷雨
喙崩下声闻二十里又行三十步榛筱成林翠光浮映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1224-0374a.png
衣袂成碧色山虫崖虺奔绕后先瞬目失所在至此则
气象阴幽绝不类人世如升蓬峤坐水晶宫生平烟火
气消尽又自山腰缘葛而前竹箨覆地厚足动辄仆又
过十步许抵小潭小潭上曰西潭流水倾沫成白帘阔
可七八尺冉冉下注滑而无声两傍石崖峭立苔蚀藓
晕时有水珠毵毵滴下岁旱乡民祷龙于此遇祷水或
涌取蜥蜴入瓶盂中持以归多验自遇龙桥至此约可
五六里皆蛇盘磬折路行若穷又复轩敞其中胜致难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1224-0374b.png
得具记或言潭上有石河从石河至三台塔人迹罕至
莫详也寻故路而出斜迤而东过香炉峰峭拔上有石
类香炉故名香炉北有峰圆而童名钵孟峰或曰肖东
瓯雁荡又名雁荡峰由雁荡而南时有白云覆于谷者
曰雪峰屹然人立者名玉女峰崭崭势欲柱天者名天
柱峰其他诸峰星联肺附登名图籍者盖七十有二焉
复从崖东折度略彴桥趍三学院院唐灵默禅师道场
师尝降龙于此遗迹尚存由院北深入又百馀步至东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1224-0374c.png
潭上飞瀑可二十丈瀑怒参倒击崖窾中若运万斛雪
从天掷下白光闪闪夺人目睛至潭底辄复逆上有声
如辊雷人笑语咫尺不能辨犹闻瓮中声居人云每天
风一号四山林木震撼欲折黑云下罩杳不知昏晓岁
多投龙者其多验如西潭复北折而西溯潭之源登响
铁岭度紫阆山村人多舍篁苇间有平皋数百亩可耕
概傍沿石河又行一里所地名石鼓足顿之鼕鼕鸣越
十步至第一潭潭如井睨之正黑投以小石锵若佩环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1224-0374d.png
又越十馀步至第二潭圆如锜釜面广而底敞大水驱
乱石聚其内迨满复泄去潭下石壁百馀尺险不可寘
足从其石悬藤坠下至第三潭潭甚深以线缒之下不
见底其形方狭而长天向阴常有云气从中起疑有蛟
龙潜其下人恒以幽悄为病第四潭咸不敢往或以绹
围腰系巨杙俯崖而瞰潭左右皆枫木其形大概如第
二潭而广袤倍之侧有晋刘龙子墓相传龙子常钓于
潭得骊珠吞之化龙飞去后人为垒石作冢或云龙子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1224-0375a.png
之母葬焉世远不可辨又其下至第五潭即东潭因其
水五级故名之为泄云噫造物之委形山水者其奇峭
有是哉
   删乌城志
元至正七年冬嘉禾城西有乌数千营巢于地围八尺
崇五尺昼夜弗休类有物督迫之者未几大盗弄兵海
上红巾继起江淮皆绎骚朝廷遂诏州郡筑城筑城自
嘉禾始亦异哉唐贞元中田绪境内乌衔木成城其崇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1224-0375b.png
则绪五之二其围则至数里之广所以德宗有播迁之
祸今元亦驯致丧亡先儒谓杜宇啼天津桥南方地气
先应亦是类欤吴僧本诚著乌城志五百馀言余爱其
文特删之以附集中本诚字道原以能文名
   志释寄胡徵君仲申
华容孝廉与广平文学遇于神明之台孝廉问曰予缔
子交已越二纪其貌固狎其志则未之闻也子能为我
扬㩁古今而释之乎文学曰走也不敏长自嵓穴鹤毳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1224-0375c.png
编襦土芝缊食动趾踉蹡发辞𧮈吃忽挟缃缥去历都
邑见者大噱指为木刻错愕周章无地寄迹独孝廉煖
我以温颜前我以重席迪我以三古之芳猷期我以九
能之至域拜孝廉之贶厚矣孝廉有问敢对以臆寓形
霄壤不翅蠛蠓时幻岁迁电灭鸟空唯极所适其乐则
鸿出游大泽才骞气雄鼻尖出火耳后生风金张前驱
许史后从牵黄臂苍箙矢韔弓仰落双雕俯扼长熊毛
血旁洒尘坌四封入㨿𥴦馆廷实惟供罍尊旁午豆俎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1224-0375d.png
衡从肉腴含春酎晕移童器周八音律合六同部分立
坐筵布西东绿华白台南威紫冲靥辅寄牙瑰质姣容
歌㗋撼尘舞袖翩龙其有事固日新而弗足也窃有志
焉孝廉能许之乎孝廉曰欲败度纵败礼古人所戒子
岂宜蹈之愿闻其他文学曰班生投毫令名煌耀终童
请缨其齿甚少不有焰焰孰潜其爝非勒铭于燕然必
建标于绝徼轩冕以之蝉联绅笏以之姱嫽卫霍拥軨
樊陈执纛公子扫门王孙媚灶霜露系乎吹嘘予夺视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1224-0376a.png
其愠笑其锐也若孟劳之出鲁桡其重也如天球之镇
周庙天下学士挥汗为雨联袂成帷莫不仰遗光而企
末照其视处环堵厄藜藿击壶而越吟倚柱而吴啸卑
卑南阳之耕落落滋泉之钓口心共语影形相吊不亦
大有径庭乎孝廉曰功高者身危位隆者名丧此众人
之所嗜而君子之所慎也文学曰神封灵壤作镇下方
会稽衡华沂岱岳常霍及医闾分布九疆总三条于中
区限两界于外邦他若沧涨荡浮青瀚混茫包天裹地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1224-0376b.png
循环相通(叶/汤)其间怪伟靡可数详天孙岳长水伯渎宗
(叶/庄)昴宿宝符之贵玄龟青鲤之章金箧玉策之探日月
圭璧之藏或隐而晦或露而彰走将简徒御戒楼航濯
足于咸池晞发于塼桑豁氛埃于人瑕发忠信于天光
苍水之使稷邱之君庶一问之望鼎湖而想遗弓履河
洛而思圣勋也孝廉曰山川形胜固足以廓子耳目昌
子文辞然非至焉子毋徒取则于太史迁也更请大之
文学曰去圣逾远学术纷披控名责实礼度是师上下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1224-0376c.png
有叙礼杀异宜苛察缴绕弗失丝釐贵俭兼爱上贤右
鬼采椽不斲型簋唯土啬然自奉与孔齐轨权事制宜
诡行遁辞移阴转阳入神出奇变化阖辟有目莫窥秉
要执本立为经制法无常形事无成势洞究群情为万
物主仪节忒愆峻刑弼之肃如晨霜犯者裂肌伅鞅非
到挟之以驰因彼天时以施教令若仪若象测度以定
纪纲载明是谓大顺食天所寓邦本所资山泽平地相
厥攸宜八政之首著于经彝揣摩国纪宣明帝治或合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1224-0376d.png
或兼本末毕具凡有猷为罔越宪制若是喧豗泣猋讯
雷震撼乎四极充斥乎九垓沨沨乎海水起立而应龙
天飞也戋戋乎五兵杂陈而神授握机也芒芒乎旷野
万里而列井布棋也是故遍索其说而试之不识可乎
孝廉曰夫子没而微言绝诸子百氏人人殊未有能一
之者也文学曰勘定惟武亦国之程其书漫衍四类是
绳阴阳权谋伎巧势形其目胪列翻翻缤缤九宫八门
六甲五神军轨兵钤星式雷经金鸡玉狗风角鸟情制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1224-0377a.png
器尚精动合神机胄铠罗陈戈戟交施渠荅距堙鹜冥
扶胥象车雀杏行马飞凫武衡大橹驩耳长芟云火万
炬浑脱全驱策全器良其用益张营察六形旂按五方
天地定位风云流行龙虎腾趠鸟蛇翼骧正正奇奇巍
巍堂堂赫赫赩赩棱棱璜璜以守则固以击则扬或追
北于函谷或喋血于太行或徇地于临菑或陷壑于昆
阳是亦英雄之壮观也走窃乐之不知饥渴之在已也
孝廉曰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子服儒衣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1224-0377b.png
谈儒书又焉用尔为文学曰粤厥轩辕游心太初上超
鸿沆下入渺瀰有窃其馀亦神其躯文宾履生师皇马
医玉柱丹砂骑鸣龙师木羊葛由神泉鹿皮折足山图
赭衣服闾女丸素书赤斧碧鸡朱璜瘕脱玄俗质虚心
存冲寥迹入佹奇五性既绝九患亦除三阶有严七严
无亏身升紫宫位纪琳书阴隆伏骨目炯四规执东象
之玉文契九赤之班符御跻虚之龙袜服太极之麟芝
入火不爇入水不濡入石不阂入木不拘云卧天行神
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1224-0377c.png
潜灵飞是盖与天为徒又不特致治于无为也当辟我
石室寝我世机服我胎息杀我虫尸洗伐我毛髓销解
我肤肌睹铜狄而摩娑约令威而来归不知能成其志
否乎孝廉曰圣人不师仙使其可为则周孔为之矣文
学曰荒荒遗文或伪或真学徒巧辨或正或舛先出者
堙从出者存何老生怨尤而异师是嗔藏之名山编简
乃完何传授有绪而鱼鲁或残汲冢一启虫书再睹何
怪言放纷而不齐于古纬侯相传内学是尊何列国宝
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1224-0377d.png
书而尽阅其文僭辞窃义聋俗簧世日新月巧动莫之
制衡错摛莹方州部家何立言浩深而莫究津涯始生
终通生育及资何其象不一而数皆九为原荧丱冢名
性气体何图指佹殊而重摹迭儗触类而言何莫非此
沾沾动喙徒见其鄙走将钩其庞鸿掠其纤微悬空明
之金鉴俾无遁于妍媸能若是是亦足矣孝廉曰此粗
近之然滞于传注童习白纷若华蝉死生其间亦奚益
哉文学曰孟轲氏殁世乏真儒师师萌庶伥伥奚归孰
卷二十六 第 30a 页 WYG1224-0378a.png
廓我矇孰砭我愚群言孔多契真者谁欲操腐舰以泛
其区欲络盲象以驾鼓车纵有智巧宁不殆而呜呼噫
嚱一何寥乎九圣之神于昭于天九圣之心存之于文
又何昭乎呜呼噫嚱薋葹盈室何有芳荪繁星烂宵孰
知朝暾宁不使我怡怡而愮愮乎帝降民衷德与天一
胡不自贵葩藻是溺颠倒首足淆混白黑弃其瓒槃宝
厥瓦鬲拊膺自伤泪血交积誓刮俗秽以刬末习驾舂
陵以为舟鼓关洛而为楫张武夷以为帆期洙泗之可
卷二十六 第 30b 页 WYG1224-0378b.png
涉夙兴夜寐偟偟业业凛然如上帝之在目睫若是何
如孝廉曰此仆素昔之所究心者也幸与子同之于是
执手降台相视而笑笑已继之以歌曰真儒不生世阴
阴兮擿植索涂愈幽深兮炯其灵根无古今兮超彼九
玄离浊氛兮攀渊追鶱乘赤麟兮文之兴丧负以身兮
任重道远何时而止兮朝斯夕斯相期于没齿乎
   续志林小引
志以林名者何言多也所谓林者豫章鼠梓杉桂棫槚
卷二十六 第 31a 页 WYG1224-0378c.png
之属皆在焉通曰林而不别言之何明所志之不一也
所志不一其言续者何昔之君子尝掇以名书续之所
以继也继则继矣其不同者何一以资多识一以牖民
衷所以异也文垂世行远者彬彬然谐彪彪然炳斯可
矣子直而不婉奈何天文之昭也地文之著也人文之
烜也我则不敢知今之所书其事核其辞质其理足为
天下劝如斯而已矣吾闻古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职
也故国无小大皆有之子职非史也其躐而僭之何史
卷二十六 第 31b 页 WYG1224-0378d.png
官失职久矣国乎史曷若家乎史国私而家公也使天
下之人家得史之人庶乎知法戒也奚僭为然则子所
书皆善也劝矣如惩何善恶备书史也舍恶录善志也
善者劝恶者惩矣曷为而不可也斯志也其言或不能
尽徵者何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信其信疑
其疑可也
   旌义编引
浦江郑氏世居县东二十五里乡名感德里曰仁义其
卷二十六 第 32a 页 WYG1224-0379a.png
远祖冲素处士绮自宋建炎初至今同居已十世历二
百五十馀年守诗书礼乐之教弗坠宋元二史俱载孝
义传中然其持守之规前录五十八则六世孙龙湾税
课提领太和所建后录七十则续录九十二则七世孙
青梿府君钦江浙行省都事铉所补皆已勒碑锓板当
时公卿大夫士所遗诗文亦累为麟溪集二十二卷刊
示后昆今八世孙太常博士涛复以为三规阅世颇久
其中当有随时变通者乃率三弟泳澳湜白于二兄濂
卷二十六 第 32b 页 WYG1224-0379b.png
源同加损益而合于一其闻诸父之训曾行而未登载
者因增入之总为一百六十八则文辞之属选有系于
事实者则录之釐为三卷通名曰旌义编既刻板可模
印请言其故于篇端予与源为姻家涛为同门友而泳
等又皆执经从余学义不容辞呜呼是编之行其于厚
人伦美教化之道诚有益哉
   非非子县解篇引
非非子庐于仙华山下幼不嗜书读鲁论未终篇弃去
卷二十六 第 33a 页 WYG1224-0379c.png
寻学鍊金碧九还宝丹斲丹房如方榻中仅容膝而述
古仙人辞于四周澄坐其间身如槁木不动或睡睫不
能禁辄下榻僵立达旦如斯者七岁凡堪舆气化之原
事物盈亏之数神鬼幽显之秘似不能越其范围又久
之若有物鲠其中芒角森然胶刺肺腑必吐去乃畅于
是濡毫著书炳然成文老生宿儒或有所未及而其藻
思之奋发若山下出泉涓涓而不断若独茧之抽愈出
而不穷既成书自号之曰非非子县解云金华宋濂读
卷二十六 第 33b 页 WYG1224-0379d.png
而疑之曰子自称为非非孰非之耶以为人之非子耶
则子为非而人为是以为子之非人耶则子为是而人
为非非者固非而非之者不尤非非耶是故有是则有
非无非则无是是其所非非其所是非其是是是其非
非是是者固二而非非者果能一耶辟诸髹几焉人以
其文墨墨也而不知其质皦皦也皦皦者谓之白如其
墨墨者何墨墨者谓之黑如其皦皦者何惟黑惟白惟
白惟墨惟白而黑黑非白乎惟黑而白白非黑乎亡白
卷二十六 第 34a 页 WYG1224-0380a.png
白则黑黑有有黑黑则白白无欲黑白而黑黑宁黑白
而白黑也虽然此犹以迹言也吾本为白而黑何加焉
吾本无黑而白何形焉是谓白黑忘矣白黑忘而有亡
齐矣有无齐而是非泯矣是非泯而非非者绝矣非非
者绝则天与人凝而合矣此之谓葆纯此之谓熙神此之
谓物冥若是者何如非非子笑曰始吾学道物我而我物
也继而唯我我在今则吾丧我矣我我且不我又何有
非非者乎子言良信也濂亦莞尔一笑为系其说于篇
卷二十六 第 34b 页 WYG1224-0380b.png
端非非子郑姓源名婺浦阳人生贵人家能坚厉入道
大夫士服其操行奇劲云
   赠浩然子叙引
交神明有道乎曰有无妄而已矣然则所谓无妄者何
也曰其中有物非思虑胶葛之可摇夺也非声利沉酣
之可变易也至虚而神与道合真放之无垠收之则存
历代以来恒有其人也今之近于此者其唯吾浩然子
乎浩然子与余同姓其名为宗真遂以其称浩然者为
卷二十六 第 35a 页 WYG1224-0380c.png
之字学道于京城报恩光孝观得灵宝而能知鬼神之
情状嗣天师知其贤号为体玄妙道纯素法师提点观
事会朝天宫虚席中书以为言上召见奉天殿命太官
赐馔俾之住持时洪武五年秋七月也又明年正月十
五仪曹奉常同传旨谕之曰凡有事郊社及山川百神
当令宗真帅其徒十人前期𤋲芳香洁豆笾以俟临事
之日仍令宗真被法服与祭浩然子拜命唯谨盖以其
精洁而于敬恭神明为宜浩然子由是简在上心屡蒙
卷二十六 第 35b 页 WYG1224-0380d.png
召对且赐白玉真仙像二十馀躯以镇山中龙光赫奕
光动林谷采真之士无不欣艳之余尝见浩然子于冶
城山风度凝简执谦而有容澹然无所累其心所谓其
中有物不为思虑声利之所惑者诚近之此所以遭逢
盛际而眷遇有加焉然而忠君亲上臣子之职也浩然
子益宜振拔精明倾竭诚悫以颂祷国祚于无疆非特
敬恭明神而已诚如是虽身居方外而乃心王室被法
服以与朝绅之列非侥倖也实宜也浩然子其尚勖之
卷二十六 第 36a 页 WYG1224-0381a.png
洪武六年冬十有一月金华宋某序
   颜率求鼎难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王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
王勿忧也臣请正大义以却其军率乃诣秦君长揖言
曰周之与秦势虽若敌国其分则君臣也率闻君伐臣
则有之矣自非弑逆未闻以臣伐君也不知君之兴师
而涉邦畿也何故天子谨使使臣以问诸左右秦君曰
无他意也寡人窃闻九鼎四海之厚宝也诚愿得一观
卷二十六 第 36b 页 WYG1224-0381b.png
焉然恐周之执事不察敌国之情乃盛陈师卫以备不
虞耳寡人人臣也岂敢称乱率曰率意君忘其为人臣
也今幸弗忘甚善率尝适蔡蔡人有事其主者其主有
龙渊之剑蔡人操刃与戟逐而夺之或谏曰此汝主也
汝何得乃尔独弗畏不义之名乎蔡人曰吾见龙渊不
见主也彼犹不见主故肆行而无忌惮君今知为人臣
而兴师求九鼎焉何也君不闻齐晋之事乎齐地方千
里带甲数十万天王尝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卷二十六 第 37a 页 WYG1224-0381c.png
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五侯九伯皆得专征迨桓公
之兴平宋折郑帖服荆楚威行诸侯天下莫强焉尚款
款以尊周为事未尝敢求九鼎也晋地亦方千里带甲
亦数十万掎以太行之高起以首阳之雄迤以黄河之
深靡以大陆之广所谓表里山河之固晋实有之文公
籍累世之盛侵曹伐卫大战于城濮而楚师败绩列国
畏威无敢不从然犹一曰尊王室二曰尊王室亦不敢
求九鼎也今君欲行霸术不思法桓文而乃惟不轨是
卷二十六 第 37b 页 WYG1224-0381d.png
图率恐诸侯有以议君也且君有不义者三以臣帅兵
而劫天子不义一也鼎乃先王重器而敢睥睨之不义
二也肆虎狼之威志在邱墟宗庙不义三也六国怨秦
之虐日夜共谋洹水之上恨无其名以兴师设知君有
尔韩必遣三将军出宜阳赵魏与韩唇齿之邦必注强
弓蹠劲弩助之燕虽稍弱势不能以独宁四国合一精
兵当不下三百馀万齐为山东大国亦必驱其众西向
殽函尝见诸侯并起其雄吞之志益暴又必急趍捣武
卷二十六 第 38a 页 WYG1224-0382a.png
关君虽有百二之险举六豹而啖一牛不至血肉狼藉
不止也率窃为君危之夫鼎者又以昭夫德也苟无其
德虽得之必亡之昔夏之盛也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
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
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周德虽衰天命未
改君尚可力求之耶楚庄之强君之所闻也因伐六浑
之戎遂来问鼎之重轻王孙满一言却之辄俛首莫敢
吐气者岂力有不足哉诚畏负不义之名也君世有功
卷二十六 第 38b 页 WYG1224-0382b.png
于天王今其所为可不如蛮荆之长乎为吾君计莫若
告于众曰寡人不敏昧厥君臣大分帅尔有众欲求鼎
于周周之大夫弗以寡人为不榖肫肫然喻之矣寡人
虽至愚窃已藏之中心矣尔众宜解甲韬戈从寡人寡
人幸至于庙当悔解自罚复告于太史书之以旌寡人
之过君能如此则改过不吝之成汤又见于今日也君
德孰加焉秦君闻之赧然谢颜率曰子之言良是也即
日罢兵西还(鼎周鼎也故借/周天子立论)
卷二十六 第 39a 页 WYG1224-0382c.png
为说者曰秦师求鼎之事虽急率以是大义折之秦纵
暴必能退师初不待陈臣思将兵以救之也既不能然
复以八十二万人挽鼎诳齐率真小人哉呜呼大义不
明久矣岂独率一人之为然哉呜呼大义不明久矣
   拟汉使谕郡国共击邯郸檄
惟高皇帝提三千卒起自丰沛赤帜一挥而天下底定
累洽重熙至于孝平皇帝藐在幼冲委制新都侯莽久
秉国钧遂致潜萌异图僭奸天位四海豪杰怨怒切骨
卷二十六 第 39b 页 WYG1224-0382d.png
至有枕戈待旦而弗寐者义旗始竖持剑之士动以万
数不一二年直捣长安众共诛莽天地为之开明日月
为之宣昭神祗为之郁舒尔吏民之所共知贼王郎者
本邯郸卜筮之家乘海内弗靖诈称成帝子子舆以惑
尔吏民赵魏亡赖男子遂立为帝徇下幽冀汉与贼决
不两立义将剪屠之今大司马刘公将城头子路刁子
都兵百万众从东方来军容之盛煇赫震荡如雷如霆
撄其锋者无不殒灭尔吏民皆汉旧臣当不忘二百年
卷二十六 第 40a 页 WYG1224-0383a.png
子养元元之泽帅尔子弟执尔戈矛鼓行而西相与成
大功汉法具在陷阵却敌者受上赏搴旗斩将者次之
执俘献馘者又次之尔吏民随所择焉前之大将军建
立殊绩垂名竹帛者亦夫人也曾谓尔吏民弗能之乎
亦在勖之而已其有不知顺逆之辨甘为贼虏敢持兵以
拒我者必草薙而禽狝之尽根株痛断乃止耳尔吏民
姑昧昧思之新莽篡立已十四年置百官有司谋臣甲
士雄天下尚颈血溅地节解脔分王郎以新集之众假
卷二十六 第 40b 页 WYG1224-0383b.png
名乌合遇战则鸟兽散其能与汉兵敌乎汉德在人心
者未泯海内讴吟思之虽五尺童子日夜矫首以望赤
帝旌旗之至故一叱咜间破昆阳之围斩司徒之首拔
武关之险降宛城之兵下河北之众星流电扫若神兵
自天而下皆尔吏民目所亲睹此无他天命所在固不
可易也昔高皇帝尝刑白马盟诸侯王非刘氏而王者
天下共击之况王郎僭厥帝号反易天常罪决在不赦
尔吏民上察天命下度人心尚传相告语戮力以诛无
卷二十六 第 41a 页 WYG1224-0383c.png
道使他日祀汉配天不失旧物尔吏民荣名无穷焉不
然汉兵且至其无悔
   拟孝武南巡金石刻文(按水经注及十道四/蕃志所载而补之)
皇帝临御抚有四极上与神通行幸雍郊亲祠五畤白
麟显异如厥汾阴后土效灵地祗元光五年之冬行南
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九疑郁葱天柱用登上凌峻
极直薄太清眺望汪洋遂自浔阳下浮大江射蛟水中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岱宗上天报享著厥灵贶民
卷二十六 第 41b 页 WYG1224-0383d.png
用平康协气自顺灾害不作利泽攸长在昔神禹刻石
纪功百世弥章群臣从行请勒遗制昭示万方
   广薛季昶对张柬之语
神龙元年春正月秋官侍郎张柬之天官侍郎崔玄晖
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司马袁恕已举
兵讨武氏之乱张易之昌宗伏诛中宗复位洛阳长史
薛季昶乘间言于柬之曰侍郎举义兵剪除奸雄匡复
帝室使四海苍生再见唐家日月其事甚伟而季昶无
卷二十六 第 42a 页 WYG1224-0384a.png
一语以为贺者侍郎亦知其意乎柬之曰不知也季昶
曰仆亦为侍郎不知也侍郎若知则其所设施当不止
此侍郎幸听仆仆请披肝沥胆为侍郎言之昔我高祖
提三尺剑起晋阳辅以太宗之神武将帅之忠烈然后
能缚世充于东都戮建德于河朔剪黑闼于山东收李
密于黎阳诛萧诜于江陵昼不得息夜不得寐蚁虱生
于铠胄之间盖出万死一生百战而有天下此无他欲
为圣子神孙建万世不拔之业耳今武氏以妾媵之微
卷二十六 第 42b 页 WYG1224-0384b.png
黜夺帝位断王皇后萧淑妃手足投酒瓮中囚诸宗室
朝明堂恣行杀戮御则天楼大赦天下革唐号为周易
服色置社稷立宗庙身被衮冕手秉大圭自称曰天册
金轮大圣皇帝南面而朝群臣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
未尝有也侍郎竖义旗以复辟为辞但杀二张而释武
后弗图是舍豺狼而问狐狸何以厌服天下人心仆窃
为侍郎弗取也侍郎若听仆计集百辟卿士执武后献
诸太庙数其过恶取太宗黄钺斩之以谢天下凡武氏
卷二十六 第 43a 页 WYG1224-0384c.png
之在中外者无小大皆尽杀无赦庶几少慰先帝在天
之灵而侍郎高义亦不在伊尹周公下侍郎能留意乎
柬之曰吾业与玄晖等谋亦尝如长史言但武后倒持
魁柄二十有一年生杀废置皆自其手出三公九卿惟
知有武氏勇将精兵亦惟知有武氏万邦黎庶亦惟知
有武氏脱有一人号于众曰天后且尔将何所寘吾属
乎则吾作齑粉矣季昶曰不然武后负滔天之恶海内
虽畏其威忠义之心人孰无之其专制之初李司马起
卷二十六 第 43b 页 WYG1224-0384d.png
兵扬州奋臂一呼得胜兵十馀万山东豪杰皆蒸麦为
粮插锄为兵以俟南军之至当时天下尚愤惋如此况
今日乎侍郎朝玄武门而入不过羽林兵五百人耳诛
二张如杀狐兔无一人敢动者则人情可知也侍郎即
诛武后天下有不帖帖者当使铁钩钩吾舌悬于长安
城上以为乱言者之戒柬之曰汉之吕后与武后无大
相远平勃虽将南北军未闻诛之岂不以诛之为弗是
耶季昶曰武后之罪浮于吕后万万吕后虽杀孝惠子
卷二十六 第 44a 页 WYG1224-0385a.png
尽封诸吕为王未尝敢移汉鼎今武后肆行不道赖皇
天后土未绝唐祚使侍郎得竭忠其间不然其天下非
复唐有欲持一卮酒滴献陵土且不可得侍郎尚欲同
之乎柬之曰武后母也今天子子也以子罪母纵快忿
一时如万世公义何季昶曰传有之人臣无将将则必
诛设有人焉招纳亡命而欲睥睨神器侍郎必尽杀之
乃已是何也乱臣贼子决不可赦也武后于唐大义已
绝不过一乱贼耳二三大臣为国家讨贼宜从先帝之
卷二十六 第 44b 页 WYG1224-0385b.png
法岂上所得预闻当此之时宗庙社稷为重武后为轻
能杀之乃所以伸公义也柬之曰吾为唐家大臣即旦
暮死恨无以藉手见先帝于地下今幸诛二凶复国号
曰唐便当上章乞骸骨归老故山他固不敢识也季昶
见柬之不能听其言气怒甚目光如炬大声谓柬之曰
此事姑寘之二凶虽诛诸武封建如旧日夜切齿恨不
碎嚼侍郎之骨况三思又得辛于上傥白上罢政事矫
制杀侍郎等若反掌耳侍郎尚不知动念乎柬之曰大
卷二十六 第 45a 页 WYG1224-0385c.png
事已定彼犹几上肉耳无相能为上素勇烈当使自诛
之以张天子之威耳长史固不必过虑也季昶退弹指
叹曰唉吾以柬之为天下人豪故往告之乃若是乃若
是吾不知死所矣二月上命三思为司空五月赐柬之
等王爵罢其政柄二年六月各贬为远州司马未几皆
为三思所杀如季昶言
 
 
卷二十六 第 45b 页 WYG1224-0385d.png
 
 
 
 
 
 
 
 文宪集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