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223-05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宪集卷十二
             明 宋濂 撰
  题(凡六十/一章)
   恭题御制文集后
臣闻有德者必有言盖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发外无
非天然之文不待勉强而后成譬犹大化流行融液通
畅而万物发舒各得生生之妙精神充衍无往不在故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223-0595b.png
大舜作五弦之歌汤为盘铭武王造起居之诫皆灿然
成文此扬子云所谓圣人之言炳若丹青也恭惟皇帝
陛下统御以来用人文化成天下睿训谆复惟恐一夫
不获其所天纵圣能形诸篇翰奎壁照耀层霄绚采光
被上下万象动色然而建中于民寤寐弗忘则有虞阜
财解愠之歌也夙夜修省常如神明森列左右则汤武
盘盂几杖之铭也仁民爱物之心随感而见布于方策
温润渊深统贯乎斯道光芒气燄盖覆乎六合前圣后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223-0596a.png
圣实异代而同符也臣供奉词林幸日侍几砚仰瞻挥
洒之际思若渊泉顷刻之间烟云盈纸有长江大河一
泻万里之势跪捧而观殷彝周鼎未足喻其古也太山
乔岳未足喻其高也风霆流行未足喻其变化也盖由
天德纯粹无声色之好无游畋耽乐之从聚精会神凝
思至道形于心声同功造化非语言形容之可尽也且
当万几之暇时御翰墨多不留槁见于侍臣之所录者
得若干篇臣窃以为日星昭回于天下饰万物苍生无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223-0596b.png
不仰照圣皇之文犹日星也是宜刻于文梓流布四海
使见之者咸获咏叹文明之化熙熙皞皞相与率德励
行以为忠孝之归岂不盛哉于是敬录如上文与诗凡
五卷续有制作复编类为后集云翰林侍讲学士中顺
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太子赞善大夫臣宋濂拜手
稽首谨书
   恭题御制论语解二章后
右解论语二章乃皇上所亲制以赐翰林修撰臣孔克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223-0596c.png
表者也初上留心经籍以为经之不明传注害之传注
之害在乎辞繁而旨深洪武六年乃诏克表及御史中
丞臣刘基秦府纪善臣林温取诸经要言析为若干类
以恒言释之使人皆得通其说而尽圣贤之旨意又虑
一二儒臣未达注释之凡乃手释二章以赐克表俾取
则而为之克表等承诏释四书五经以上诏赐名曰群
经类要复装褫所赐为卷以臣濂尝与闻斯事请识其
左方臣闻圣人之治天下养之以政而教之以道民非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223-0596d.png
养不生非教不明三代以降未有兼之者也钦惟皇上
以圣智之资治民之政壹法乎古复虑经旨晦而人不
知道乃释诸经以教之其为后世虑者可谓详且备矣
克表适际盛时而预执笔承明诏岂非幸哉昔唐之盛
时太宗有志于教化而孔氏曰颖达者实率诸儒为五
经疏天下至今传而诵之不废今上开物牖民之心过
于太宗而克表复为诸儒首孔氏可谓世不乏人矣他
日是书之传将与颖达之疏无异则夫圣谟之详乌可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223-0597a.png
不知所自哉臣故表而出之使后世知类要之书实本
诸此也
   恭题御赐书后
昔在乙巳之春臣濂待罪右史三月十五日卧病京师
之官舍不入侍者六日上顾近臣黼曰老宋起居何久
不见邪黼以病对且言其致疢之详上忧形于色曰宋
起居纯饬之士不参以分毫人伪侍予五年犹一日也
不知何以而有斯疾乎越一日又问曰病势稍损否黼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223-0597b.png
对如初越二日又问黼复对如初上恻然曰尔往传命
俾归养金华山中父子祖孙驩然同聚疾必易愈愈且
速造朝国家文翰庶有赖哉二十四日黼至导宣上旨
臣力疾起拜今越翼日陛辞上敕黄门内使出大府金
藉以束帛赐之自后候问之使相属于道时方严肩舆
之禁自相国以下至百执事皆弗之许特命中书造安
车给健丁六人以载此尤异数也二十八日皇太子以
旧学之故复遣内臣存问赉以缯币白金之属恩意有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223-0597c.png
加焉三十日上道夏四月十七日方抵金华故居十八
日具谢表一通进上并致书太子以寓箴规之意上览
之再三喜甚谓太子曰此书汝当日诵一遍复亲御翰
墨赐书褒答其文则上所自制字乃侍臣代书其外封
九字内年月六字及花书则上之亲笔也复出官局文
绮白缯各一命太子署名缄封遣使者即臣家以赐焉
时六月七日也惟上深仁如天厚泽如地凡囿于两间
者莫不同浴神化鼓舞至德以臣之微亦获沾被宠荣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223-0597d.png
如此之至窃伏自念臣本一介书生应聘而起即典儒
台未几召入禁城授太子经由是峻登记言之职赐服
金紫先后所承恩数不一而足今以微疴之故又勤宸
念眷注优异锡予便蕃此固上天雨露之滋一草一木
无不使遂其生成之性而臣区区犬马之诚所以思报
效之者何日而敢忘哉天保之诗曰天保定尔亦孔之
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臣敢诵此诗以答上赐复追疏
遭逢之盛于赐书后示诸子孙俾世世毋忘上恩云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223-0598a.png
   恭题御笔后
洪武元年夏四月上幸北京五月四日道经下邳驻跸
于东门外设坛具牢醴祭于山川百神祭毕遂升御舟
召守土臣四明李侯相亲出御笔一道且谕之曰山东
故官听其从宜居处以俟选用相既稽首拜受因复奏
曰其有愿往南京及旋故乡者何以遇之上曰卿稽其
人数去南京者日予米二升还故乡者皆给一斛相退
奉诏行之呜呼非圣德如天一视而同仁者其奚暇念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223-0598b.png
及于此哉越三月燕都遂平怀柔绥徕之效盖有不疾
而速不行而至者矣相既侈兹奇遇装潢成轴持以示
濂濂方待罪国史谨已备录藏诸金匮复为记其事于
左方云
   恭题御训谈士奇命名字义后
国朝之制设中书舍人十馀员开署禁中专掌缮书诰
敕书毕赴吏部主事遍诣中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亲
签名氏然后颁行湘阴谈士奇时官本部主司勋之科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223-0598c.png
洪武十年春三月四日受事于中书舍人忽遇上御步
辇而至问曰尔为谁士奇跪对臣吏部主事也曰尔何
名对曰士奇曰其义云何对曰臣闻之于师俊美之谓
奇曰尔之入仕儒邪吏邪对曰习刀笔之吏尔考功监
令郭传在侧奏曰士奇虽吏颇诚悫自持上因命奉御
取笔以进书曰夫吏之为奇公以事法以当如律天下
他所不及乃曰奇凡二十二言士奇顿首再拜舞蹈而
退士奇既默识之归纪于简册复用金书成卷私窃以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223-0598d.png
谓虮虱之臣姓名上彻天听兼之圣谟洋洋戒敕深至
真所谓千载一时者矣乃来请记其事以著宠恩之所
自臣濂闻之背私之谓公当理之谓法行法当理则不
谬于是非处事无私则允合于公正苟能是虽律之天
下人将有所不及始可谓之奇丈夫矣至哉圣人之言
何其表里之兼该本末之详明也哉士奇宜昼夜钦承
以奇自负精白一心尽瘁事国庶几无愧宠灵之施者
矣士奇尚勖之哉士奇通法律历长沙衡阳二府史升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223-0599a.png
湖广按察司书吏擢虎贲左卫知事以转今官云洪武
十年冬十一月前具官臣金华宋濂谨题
   恭题御书赐蕲春侯卷后
洪武六年夏六月十又三日皇上幸大本堂堂乃储君
讲道之所而诸亲王肄业于左右当是时勋旧之子亦
听执经入侍上既至召开平忠武王之子郑国公常茂
蕲国武义公之子蕲春侯康铎列于阶下慰勉再三复
敕奉御具觚翰亲书二帖一赐茂一赐铎帖皆八字其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223-0599b.png
赐铎者云谨承祖业爱尔勤功铎稽首再拜而受乃命
良工用黄绫玉轴装潢成卷珍袭以示子孙铎尝受经
于臣濂来请识之臣伏睹国家之遇勋旧义虽君臣情
踰父子上下相孚吻合无间蕲国公值四海雄争之初
多树奇功不幸蚤世不得见今混一之盛宸衷悯悼朝
夕弗忘既敕近臣经纪家事复令其子习学禁中且以
承祖业为勖其恩数至优渥也夫祖业未易承必勤功
之人乃克能之圣谟所及正合书中业广惟勤之义铎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223-0599c.png
宜拳拳服膺而弗失庶几上不负君师之训下可以保
前人之功业矣铎尚勖之哉铎尚勖之哉帖傍书康二
子者以别与茂也二子铎与其兄鉴鉴今佥广西护卫
指挥使司事云九年秋七月二十二日翰林学士承旨嘉议
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兼太子赞善大夫臣金华宋濂谨识
   恭题御制赐给事中林廷纲等敕符后
洪武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上御奉天门权给事中林
廷纲等六人以归省其亲为请上欣然可之明日陛辞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223-0599d.png
上亲制敕符谕之且命人各书其副以归廷纲等咸叩
头拜受而退既而廷纲严装成卷以示臣濂请识其左
方臣闻古圣君之待重臣当授职之际必告之以言如
尧之命九官周康王之诰君陈者有之矣今廷纲以初
试职之小臣而有此赐诚古所鲜有也小臣膺此赐或
有之然昔时训命之辞多作于代言之官如廷纲之赐
出于上所亲制者无有也亲制者或有之求其诲谕谆
切期望深厚犹父命子如廷纲所被者无有也呜呼上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223-0600a.png
之待廷纲可谓至矣廷纲宜何如报哉廷纲其去而思
乎昔者处乎闾巷而齿乎恒民今一旦至此果谁之赐
欤乌可不尽心也上之望廷纲者以忠为先而忠非效
一职奉一令之所能尽必也至公而忘私徇义而忘身
斯可矣苟徒恃上之宠荣以夸其乡邦是恒人之智尔
于廷纲何取哉是月二十五日前某官臣濂拜手谨题
   御赐资治通鉴后题
元顺帝即位之九年海宇晏宁文治诞敷乃开宣文阁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223-0600b.png
设经筵诏翰林诸臣分番进讲复出司马光所编资治
通鉴分赐近臣集贤大学士浦阳吴公直方时为大长
秋官属实获与兹宠荣公既引年归江南慨念上之恩
不可忘命郡诸生宋濂备识之以示子孙濂闻先代典
籍遭秦焚灭之后至汉孝文时渐采用之自时厥后遵
用儒术窃意简册流布已久公卿大夫必咸习之及观
东平思王传王以上之叔父来求太史公书大将军凤
白不许然后知天下之书尚多藏于秘府虽以王室近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223-0600c.png
属有不得易见之夫以王室近属且若是则其他疏远
之臣尤可知矣呜呼太史公书其褒善贬恶之义多取
则于春秋顾乃靳而不许是何汉德之不宏也哉方今
朝廷更化稽古右文公卿大夫孰不知读太史公书上
方以谓历代之史有资治道者莫备于通鉴一书复出
以赐近臣天光下临衣被万物声教所及罔间朔南呜
呼盛哉濂也不敏间尝上谒于公获观此书于存心堂
黄绫为褾整饬严焕于是拜手稽首而识其后非惟昭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223-0600d.png
公遭逢之盛而使后世珍袭惟谨至于圣代文治之隆
有非汉世之所可及者他日太史氏亦当有所采云至
正十五年正月望日里生宋濂谨记
   题魏受禅表后
右魏受禅表一通刘禹锡以为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
字世号之为三绝笔法劲拔如铸铁所成盖得蔡中郎
之遗意至唐人效之则流于妩媚矣朗字景兴东海郯
人也史称其文博而富赡观此碑盖可见云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223-0601a.png
   题梁元帝画职贡图
梁元帝职贡图一卷自且末中天竺师子北天竺渴槃
陀武兴番高昌及建平蜑临江蛮凡九国前图使者形
状后列其土俗贡献岁月而各国咸如之绢素剥蚀几
若不可触古诚古矣然犹有可辩者据梁元帝即萧绎
其字世诚武帝第七子也梁书称其任荆日画番客入
朝图名画记遂因其说亦云画职贡图并序外国贡事
又据裴孝源公私画录所载梁元帝画六卷并有题印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223-0601b.png
而无职贡图又云职贡图三卷江僧宝画乃隋朝官本
上有陈梁年号后来议者谓裴贞观中人官为中书舍
人距绎时尚未远其言当可徵洛阳任子羔一祖裴说
而驳史氏之妄踰数百言则此图已不能定于何人所
作矣况绎以湘东王镇江陵与岳阳王察互相攻战曾
无宁日察遂降魏魏遣柱国于谨取江陵绎焚古今图
书十四万卷叹曰文武之道今夕尽矣绎寻遇害窃计
其时绎亦何暇娱情于绘画之事脱诚有之亦与十四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223-0601c.png
万卷同归灰烬矣恶能至于今日哉此濂之所未喻也
又据李龙眠手帖云梁职贡图首虏而终蜑凡三十馀
国而所谓三十馀国又皆不与史合自晋氏渡江南北
分统北虏岂能越海而来贡邪嗜古之家又谓此图唯
傅正字钦父所藏者为真首河南而终狼牙修凡二十
二国其国与龙眠所言又有同异且似疑龙眠首虏之
说而易虏为鲁鲁乃伯禽之裔东表元侯之国四夷之
中亦岂有所谓鲁邪今以此卷较之傅本又绝不同均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223-0601d.png
号职贡图而乃复参差如此此又濂之所未喻也又据
此卷题曰梁元帝画每段所写土俗贡献之事则云陶
学士书岂绎画此时特留馀地而候陶之书邪此又姑
置之陶自跋其后初书广顺三年云云中间字多糜烂
不可属读后复书云夏五月二十九日汴上雨中书北
海陶谷时具位珥貂三载也据陶名谷字秀实邠之新
平郡人邠即豳也古在雍州之域汉属安定北地郡汉
末置新平郡今易北地为北海亦当有其说邪陶起家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223-0602a.png
校书郎在周为翰林学士入宋历礼刑户部三尚书迁
承旨年六十八卒赠右仆射陶尝自言头骨当珥貂因
人笑之自悔不复言况在翰林日初不珥貂安肯自书
以衒人耶陶博学善记以辞翰擅一世今所书字形体
窘束绝无俊逸之气颇类书经手所为观其书佛作佛
婿作聓盖未能猝变者此又濂之所未喻也然其画意
浑璞而无世俗纤陋之态固不得为真梁物要亦为宋
代名笔所作世之粗工涂青抹红以欺人者见之必循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223-0602b.png
墙而避矣濂与王君子克同观青溪上偶因吻创在告
援笔题之不觉其辞之多也
   题唐太宗哀册文后
天台詹君国器嗜古如嗜利近于汴梁市中购得褚登
善所撰唐太宗哀册文一卷旧尝藏相台岳珂倦翁家
后有北燕乔篑成所题定为唐人书詹君既自识其左
复请濂一言之濂闻唐故事哀册国之大典也非职载
笔至司钧衡者不敢为之登善自贞观二十二年九月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223-0602c.png
己亥为中书令二十三年三月丁卯太宗不豫四月己
亥幸翠微宫五月己巳崩于含风殿庚午奉大行御马舆
还京师当是时登善秉政中书缉熙帝载者已九月哀
册必属之盖无疑也此卷当为命藁之第二故于二十
三年下阙岁次己酉五月甲辰八字嗣皇帝下不书治
字家传缙云下无高祖配天一人有庆八字溯悲风于
长下缺术字然特其缺文耳徵之大诏令萝图琬琰
集文粹文苑诸书其更改又各有同异殆不能悉数也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223-0602d.png
濂窃按正史杂史咸谓太宗以八月庚寅日葬与大诏
令等书并同庚寅则八月之十八日也今独云庚子则
是月之二十八日不知何以有一旬之差将史误耶或
藁本之笔讹也嗣皇帝之名不书惧渎也其理固当太
宗之崩既书二十六日己巳矣年月甲子初何足隐讳
而悬空之耶尤有不可得而晓者相去七百馀载其事
不可臆度未可以遽言也若论字画当为登善所书登
善初师虞世南晚入右军之室故唐之能正书者仅二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223-0603a.png
十八人而登善居三四之间此卷温润似虞其结体则
多法右军世之人徒见登善所书或与薛稷类者遂疑
之殊不知先哲有兼人之才而其作字初不拘一体张
颠善草书至其小楷极端谨有法传其学者唯颜真卿
得之尔观登善者宜以是求之篑成虽号能鉴古其言
似不足徵也国器尚永宝之
   孔氏谱系后题
神明之胄莫盛于阙里孔氏宜其文献有足徵者今窃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223-0603b.png
观其二家谱牒则互有得失姑举其一二辩之一谱云
顺一名谦生鲋腾树鲋生随腾字子襄生忠忠生武安
国武生延年延年生霸霸生福福生房房之从弟某生
尚安国生卬卬生驩驩生立立之从弟吉生何齐树一
作祔生聚聚一作彦生臧臧生琳琳生黄茂茂生宣一
谱云谦生鲋滕树祔鲋生育滕生彦贞彦生成贞一名
忠生武武生安国延年延年生霸霸之下不甚殊安国
生黄卬茂黄之曾孙尚生畴畴生贤卬生驩吉驩吉生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1223-0603c.png
立何齐立生元元生子建茂生宣树三传至琳其后不
书祔生最最生让让生员据前谱言之则安国与武为
兄弟黄茂皆琳之子而驩吉为两人尚乃霸之曾孙树
即是祔聚一名彦实树之子也据后谱言之则延年与
安国为兄弟黄茂皆安国之子而驩吉只一人尚乃黄
之曾孙祔即非树彦实滕之子也濂窃考之后谱谓武
生延年安国者据史记前谱谓忠生武安国者据家语
及前汉书固各有所依凭第司马迁与安国同时而班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1223-0603d.png
固乃出迁后家语亦汉之诸儒所录似当以史记为正
也孔丛子云子国生子卬子卬生仲驩子国安国字也
太史公云安国生卬卬生驩皆不闻言驩吉者非特此
也汉成纪绥和元年二月封吉为殷绍嘉侯三月进爵
为公恩泽侯表绥和元年二月孔何齐以殷后孔子世
吉之嫡子封绍嘉侯或者虽疑父子不应同封而吉固
自为一人明矣汉刘琳府君碑钜鹿太守孔尚撰尚自
言承曲阜伯之裔自伯鱼至武十世无封曲阜者唯安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1223-0604a.png
国有之尚为黄之曾孙亦无疑者若鲋虽与祔同音蔡
文侯昭侯相去五世皆名中古人尚质未必若是拘拘
有以二字音同而疑无此人其亦过哉孔氏五十五代
孙克仁以谱图未备有志于纂修之事间请濂撰序以
冠篇端濂恨读书不博兼之老懒多病旧学废忘无以
䆒知其详因略疏所闻缀之卷末孔氏孙子以学行知
名者代有其人而克仁亦以文章家自显幸为起其疵
缪焉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1223-0604b.png
 濂既为孔君题阙里谱系一书复谓之曰孔氏传至
 四十二代光嗣遭孔末之难末乃洒扫户孔景之后
 欲冒袭封于是尽杀诸孔氏时光嗣为泗水令其妻
 张夫人生仁玉始九月夫人遂秘养之及长再袭封
 卒赠兵部尚书兵部生四子曰宜曰宪曰冕曰勖今
 之南北裔如曲阜之崇圣苗孔二村所居及若古一
 名传端友端朝之迁衢端植之迁鄂琯之迁抚瓒之
 迁吴兴皆其子孙固不可以不谨其传而于正外二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1223-0604c.png
 支尤所当明辩之也颇闻前辈言元贞二年二月官
 中所定户版阙里正支为户凡一十有二分为五位
 所谓五位者则太子中舍国子博士中散大夫侍郎
 袭封也若外院孔氏乃阙里子孙洒扫户每岁输入
 祭祀钱者其为户凡三十有一分为五院所谓五院
 者则宅上洙泗三传文登宁陵也子宜述其事庶几
 他日有所于考而无泾渭混淆之患孔君曰此克仁
 之志愿为我续书之辞不获命复为附丽题识之左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1223-0604d.png
 以为后来纂修者之一助云
   题孔氏所藏先世诰后
宋制差则出敕除则给诰诰有奖励之言而敕但书所
授职事而已然诰则用绫其所识印章文臣则吏部武
臣则兵部王公命妇则司封加勋则司勋及元丰官制
行四选悉用吏部而兵部唯施之于藩官若差敕则书
以白纸而用中书门下印印之今观金部郎中孔毅父
所受诰犹可以考见当时故事也然而多历年所兵燹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1223-0605a.png
屡更而子孙得以保守不坠其亦君子之泽也哉金部
九世孙善夫装潢成卷求题于濂濂之所欲陈者云林
先生危公已备笔之矣谩略著其说而附氏名于左方

   题周益公所藏欧阳公遗墨后
欧阳公谱图序作于至和二年乙未后一百三十一年
平园周益公得公所具检藁一段并嘉祐八年癸卯夜
宿中书东阁诗八句联为一卷诗阴有中书所录裕陵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1223-0605b.png
出阁亲挥两行亦不弃去而附见之且各题其左而识
以中书省印者三卷首又识以益国之章其慎重之意
至矣平园与公皆庐陵人故平生所敬慕者于公为尤
切文学政事皆欲并之非止宝其字画而已也其后奉
常质行定名特与公同谥文忠可谓能遂其志者矣然
平园题此卷时乃淳熙十二年乙巳方秉政枢廷至十
四年丁未之二月始登右揆其借用中书之印当在此
时盖宋世虽得以官印识私藏若非亲莅其官则亦不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1223-0605c.png
敢僭用之也若论其封爵则自十五年戊申因明堂加
恩初封济国公十六年己酉正月进左揆再封许国三
月拜少保又更封益国其封益国乃在题卷五年之后
卷首之章必后来追而识之也今诗及谱图序并见居
士集十三卷与六十二卷中其文皆同唯诗改空作徒
为稍异尔裕陵为光国公时名仲针及赐名顼乃加忠
武节度使同平章事而封王矣其事正在公东阁赋诗
之年九月辛亥平园之题实与史合或人弗之察著为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1223-0605d.png
文辞谓为十月者其误多矣金华宋濂再拜谨记
   题朱文公自书虞帝庙乐歌辞后
朱徽公提举浙东尝行部至三衢大虞吕氏适为衢府
法曹遂往见之公为写虞帝庙送迎神乐歌辞以赠盖
公劾台守唐说斋其疏凡六上说斋方除江西提点刑
狱朝论遂掇其职畀公公以言不行即日解印绶去此
辞之书正在衢闻命之时岂尧舜君民之志弗遂而有
所遐思者欤或云别自有见亦未可知也此帖出于立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1223-0606a.png
斋王刚仲所藏立斋初从刘撝堂游而卒业于北山何
氏考其渊源之正实有所自故其宝爱尤为深至云
   题黄文献公所书先府君行实后
右黄文献公乞铭于柳文肃公之状文献公以学问文
章名天下此虽造次所书而考据精详伦序不紊事信
而辞实言逊而礼恭皆可以为法不特字画之美也濂
尝执业二公之门于是二公之卒已久矣永念今昔抚
卷慨然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1223-0606b.png
   题王鲁公授少保致仕诰
右宋王鲁公特授少保致仕诰一通系绍熙元年五月
一十二日所降者盖孝宗淳熙八年辛丑八月鲁公由
枢密使拜相十五年戊申五月以观文殿大学士出判
衢州寻即奉祠十六年己酉二月光宗受禅八月鲁公
以母丧致疾而薨故年仍称淳熙十六年至十二月始
诏改明年为绍熙元年是为庚戌之岁诰之出给合于
鲁公未薨之前乃在既薨未阅月后何耶宋自宣和以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1223-0606c.png
来未有既死而乞致仕者南渡之后礼文凋丧虽宰相
辅臣考终于位其家已发哀即服降旨给赙方上谢事
之章而朝廷复为之告廷出命如其未死时此最有乖
政理其后吏部郎尝以为言终不能行而止此诰未免
循习当时故事而未之或改也者不然诰中所谓尚克
全于德履及益高冲致永介寿祺之语皆生前事何故
追而书之其为后来补授制敕当无疑也惟鲁公忠君
孝亲大节伟然故其相孝宗独至八年之久同时秉钧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1223-0606d.png
轴者唯梁文靖公前后七年可以配之馀人皆所不及
谓非得君之深者可乎盖必有其道矣鲁公五世孙药
雅饬君子也持卷索题甚切会病痁新起精神昏昧谩
挂漏而书之洪武十三年八月己未朔前翰林学士同
郡后学宋某谨识
   题张尚书具庆堂卷
世徒知父母之存为具庆至若人子能发闻于时以显
荣其父母父母虽殁而有不没者存孰不为之庆幸斯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1223-0607a.png
亦可以谓之具庆君子识之而世人未必能知之也锡
山张君惟中以硕学雄文致位大宗伯海外蛮夷无不
知其姓名其弟所安又能慎守先绪敬其兄如敬父兄
宦京师数来省候之久而后去犹依依不忍别士大夫
咸指曰是兄弟也良可谓不死其亲矣故入其庭升其
堂者荣光休气浮荡于后先俨若二老人庞眉鹤发据
筵笑语此无他名不死则其身如不死矣为其姻连为
其僚友莫不庆惬于心岂独其家之子若孙哉不然则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1223-0607b.png
父母虽存名氏不出于里闬聚散日逐于齐民纵曰不
死与死相去盖无几虽日有三牲之养其为庆也隘矣
惟中伯仲旧以具庆名堂近岁父母亡墓上之木已拱
犹旦旦念亲如存若具庆时每谓人曰我父母未尝亡
也呜呼可谓能孝也已濂与惟中交最密不翅异姓兄
弟故探其志而疏之以附送所安序后云
   题周文矩画狄梁公谏武后图
右狄文惠公谏天后图相传为长安周景元作以笔法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1223-0607c.png
重轻较之盖建业周文矩尔非景元也予于秘府多见
二子真迹故敢鉴定若此未知赏识之家以为何如也
若夫狄公拳拳存唐之忠史书之天下士大夫皆能道
之予尚何言哉
   题新修李邺侯传后
余读欧阳子等所修新唐书事多舛缪如纪中载胶东
郡公降封县公而传中乃称郡公传中叙天平节度四
人而纪中则云七人此犹可也宰相载于世系表而于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1223-0607d.png
惟谦相中宗郑綮相昭宗武什万相武后乃皆弃而不
录此犹可也观其述作繁者失于支蔓略者过于简率
以致涣而无统郁而弗章则其所系者重矣刘昭旧史
义例无法固不足责岂意新史亦复尔邪吴缜纠缪盖
不得不作也有若李泌在唐建谋猷轻爵禄髣髴汉之
留侯新旧史皆略其事且讥其好纵横大言以鬼道媚
人主取宰相何其悖耶晋王府长史朱君读而病焉因
据泌之子繁所录家传十卷参考群书仿前贤删正陶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1223-0608a.png
潜诸葛亮二传芟繁摭华重为泌传一通泌之事始大
白于天下后世呜呼微朱君泌不衔冤于九泉之下乎
然而唐史之谬不止于此而已缜之所未纠者尚多朱
君宜推类以尽其馀哉余继修元史及皇明日历朱君
皆与其事余见朱君有良史之才故为题识传后而属
望之如此若余之耄则无能为矣朱君名右字伯贤天
台人
   题柳公权书度人经后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1223-0608b.png
正书之擅名者自魏钟繇而至于宋仅得四十四人而
唐柳诚悬实铮铮乎其间则夫墨妙笔精有不待赞矣
其入宋秘府凡六帖而书度人经者二此卷特其一尔
是经乃晋宋人伪作至诚悬时相传稍久故信而书之
近代紫阳方回则谓五季蜀王建时道士王乔始造且
确然弗自疑不几于甚可笑欤使回见诚悬书此吾知
其颡有泚矣
   题陈忠肃公疏文跋语后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1223-0608c.png
七峰居士谏议陈公因上书论日录事有忤曾布出守
海陵寻谪武夷祠官未几除名勒停编管宜春崇宁二
年正月移合浦三月五日过长沙兴化寺遇神宗忌日
于是依浮屠法运转经藏造疏六千言以荐严事疏文
用骈俪体恐不足以尽意仍以散辞分注其下首序请
改实录言蔡卞者九事非国是者七章其馀辩布之奸
凡所以尊私史而压宗庙者无不缕列既燔告神皇在
天之灵是月十五日复以别本缀于元丰中王安石所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1223-0608d.png
贻手帖之后又假设臣布引咎之辞作跋语系之且手
书二通一遗其侄正裕一寄其甥李进祖俾秘藏之身
死之后出示亲戚朋友冀幸有知之者盖公尝自谓家
覆身亡如浮沤起灭不足深计唯神考十九年骏烈茂
功受诬群小为臣子者不得不辨故其所著之书曰日
录不合神道论曰辨诬论曰尊尧集曰自撰墓志墓志
述因日录杀身之由其言至一万八千有奇而语尤哀
切然而诸书大扺皆疏文并跋语中意也呜呼公之爱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1223-0609a.png
君尊主之诚耿耿弗忘如此真所谓忠精贯日月者矣
乌伤王君祎其八世祖永年令仙居时而公之冢子正
汇实为尉交契之深遂以其女归仙居之子严州司法
俦今王君家藏跋文正假托臣布引咎之辞岂或正裕
所秘藏者而正汇出示于亲戚欤今去公造此文时已
历二百四十二年中更水火兵革靡所不有区区一纸
之微初非所谓金相石质乃能傲兀无穷世变手泽如
新殆造化者使神物护持昭示来裔以遂公忠愤之志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1223-0609b.png
而永曾蔡之恶于弗磨也吁可畏哉王君与濂为同门
友而义若弟昆间以相示因忘其孤陋而僭书之若夫
君子小人进退有系于家国安危者史臣褒贬已有定
论兹不复剿说云
   题天台陈献肃公行状后
濂过濠梁天台王公完出考亭朱子所撰陈献肃公良
翰行状徵濂题识朱子之文古今共尊何敢赞一辞若
公事行或有阙遗亦学者之不可不知也按宋孝宗实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1223-0609c.png
录云乾道五年十二月枢密都承旨张说奏请置酒延
诸侍从上许之说退约客独兵部侍郎陈良翰不至说
殊不平上遣中使赐以上尊珍膳说因附奏臣奉旨集
客而良翰不至是违圣意也已而上命再赐说复附奏
良翰迄不肯来夜漏将上忽报中批陈良翰除谏议大
夫坐客皆愕然此与唐玄宗时宋璟却王毛仲事正类
非有刚直之操者孰能与于斯哉夫自奸桧主和议而
史浩汤思退继之牢不可破孝宗恢复之志虽上通于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1223-0609d.png
天终莫之遂不主和者惟张浚胡铨张阐张震及公等
数人而已公平生大节此最彰著故朱子特详列之而
舍拒说细行亦纪事之体当然耳然而朱子修通鉴纲
目璟之事何尝不载况孝宗之知人贤于玄宗远甚亦
法所合书岂当时弗知耶抑偶忘耶实录旧藏元之内
府革命后竟不知所在状中既不收修宋史者复失于
采辑周公谨纪孝宗圣政虽曰具录又误指为同时从
官陈良祐事濂恐后人无所考焉特为补阙授诸公完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1223-0610a.png
使藏焉公完字继远公之七世孙今出后王氏云
   题赵魏公书大洞真经
此卷乃赵魏公六十三岁所书至精至妙非言辞赞美
可尽盖公之字法凡屡变初临思陵后取则钟繇及羲
献末复留意李北海此正所谓学羲献者也旧尝获见
周侍御家侍御既坐贬窜窃意必归天上不知复流落
人间今得披玩累日抑何幸哉殷卣周彝可得而此卷
不可得博雅君子尚思谨秘而传焉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1223-0610b.png
   题赵子昂马图后
赵魏公自云幼好画马每得片纸必画而后弃去故公
壮年笔意精绝郭祐之作诗至以出曹韩上为言公闻
之微笑不答盖亦自负也此图用篆法写成精神如生
诚可宝玩也
   题赵子昂书招隐卷后
右赵魏公所书招隐士一篇公自大德三年八月改集
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七年十月已阅五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1223-0610c.png
载而公年亦五十矣乡先生方君寿甫从其父岩南翁
游杭提举官署时寓于杭府故先生得见公而请书此
卷也卷左有翰林待制柳公长芗山长吴公题识二公
皆濂所尝师事者九泉不可作矣披玩数四不觉泪落
纸上
   题北山先生尺牍后
右北山何公与其弟子鲁斋王公手帖北山平日执谦
特甚人有来学者虽诲之无不倾尽而未尝受其北面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1223-0610d.png
之礼此书之称再拜称尊兄者犹可见也元思姓汪氏
名开之时法先生之孙鲁斋少与之同学尝取论孟集
义别以铅黄朱墨以求朱子去取之意而精于四书之
学者伯诚姓张氏名润之自号思诚子登北山之门垂
三十年其微言奥旨莫不尽闻焉二公偶出北山念之
形于简牍间则其于师友之道可谓笃矣王子文名野
嘉定十三年进士襄蜀事急议遣使讲和宰相依违不
决史嵩之帅武昌首进和议子文时为枢密院编修兼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1223-0611a.png
权检详谓今日之事宜先定规模并力攻守士论韪之
北山虽居山林而忧国之切故有庙堂议和子文除擢
之问则其厚于君臣之义又何如哉夫以北山之学承
朱子再传之绪造诣真切践履纯固而其见之翰墨虽
出于一时皆有关于世教有益于人伦似无斯须不志
于道者也是诚何可及哉朱子之书尽编者以时事出
处问答分类而通载之凡四十一卷约一千六百八十
馀篇濂每疑其太泛鲁斋之所选北山之所定当必甚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1223-0611b.png
精惜乎未及见之也因并识之以为寡陋之愧云
   题潘内史赠别墨本
太康陆君子赓喜佛氏言以内史舍人潘佑赠别序文
能发明先佛遗义近于白下得墨本承以匡廓缘以色
缯揭寘坐右以自省间徵予识佑事于下方按佑幽州
人能文辞与徐鼎臣齐名仕于南唐自秘书省正字累
迁中书舍人当后主时国事日蹙佑极愤切累疏论列
至谓不能与奸臣同事亡国之主张洎从而挤之后主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1223-0611c.png
乃收佑属吏佑遂自刭前史马元康诬佑溺淫祀左道
斥为人妖陆游作南唐书能辨其妄固为甚当及游论
佑则讥其学老庄齐生死故其上疏若惟恐不得死者
则又未免涉于深刻也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虽愚不肖
之人亦不轻以畀人况贤智有如佑者乎直以忠义所
激乃视死如归耳佑之死其心无白之者鼎臣作江南
录亦没而不书及艺祖命曹彬南征指杀佑为杀忠臣
于是其事始著于后世于戏为人如佑尚不免议者之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1223-0611d.png
口人之不乐善乃至此哉王介甫尝作文评鼎臣至于
游之所论未有指其非者故因子赓之请而极言之清
源王古删晁明远诸书为道院集要全载此文以简牍
为简笺芥为芥窘束为跼促亦微有不同要当以
石本为正
   题许先生古诗后
文懿先生许公尝赋秋夜感兴诗一十二首录寄其友
吴公正传至元末吴公自建德尹入教国子既已谨志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1223-0612a.png
其事俾陈监丞众仲题于卷后他日阅箧衍又得先生
遣兴诗十首吴公手钞缀于前卷复与众仲各有论识
众仲之言病夫世之论诗有儒者诗人之分而谓先生
独能兼之可谓知言而无复遗憾者矣龙泉章君三益
久慕先生之学近获此卷于吴公之子浚仲将琢石勒
寘龙渊义塾以濂颇与闻先生之道请申言之夫自陈
伯玉倡为感遇诗三十八首而李太白继作遂衍为五
十有九君子称其得风雅之正至于文公朱子感兴之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1223-0612b.png
什其数比陈仅馀其半方之于李则将阙其三之二言
辞固若不多然于太极阴阳之微家国治乱之由异端
害道之故无所不及非唯二子不能道之黄初而降大
历以前吾恐未有臻斯理者也今先生之诗其音节则
仿二子而绝仙佛之诞其旨趣则本文公而写性情之
真虽言无统例与朱子少殊而其寄咏之深隐忧之切
实有出夫二子之外其于传世固无疑者而濂于众仲
之言则不能无所感焉诗文本出于一原诗则领在乐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1223-0612c.png
官故必定之以五声若其辞则未始有异也如易书之
协韵者非文之诗乎诗之周颂多无韵者非诗之文乎
何尝岐而二之沿及后世其道愈降至有儒者诗人之
分自此说一行仁义道德之辞遂为诗家大禁而风花
烟鸟之章留连于海内矣不亦悲夫于是众仲之殁已
久而吴公亦不可见无从质正始因三益之请为书其
末以足众仲之所未言虽然濂之语激矣夫岂知诗者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1223-0612d.png
   题金德原和王子充诗后
右德原金先生所和子充王君诗凡一百九十韵时子
充在金陵因黄主簿之官乌伤作诗饯之遂于乡中旧
游深致意焉诗止一百二韵凡增多八十有八者乃先
生引而伸之也濂尝力疾起读非惟波澜浩渺不可涯
涘而其念乡学之美思官政之治实有得古人风劝之
义视彼摭华摘艳取合于一时者不翅天渊之悬隔矣
昔者柳柳州同刘宾客述旧言怀寄澧阳张使君五十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1223-0613a.png
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今其诗尚存要
不过流连光景叹悼无寥者之辞耳虽其触类尽意不
厌其多与先生略同至于有关世教足以增夫彝伦之
重则识者当谓先生之诗为不徒作也先生气雄而言
腴发为文章尤雅健有奇气又不但长于诗而已先生
为已之功深不自表襮惟濂知之为独至故题诸诗后
以志慕艳之私云
   题吕仲实诗后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1223-0613b.png
右吕忠肃公诗一章为蒲圻魏君观作初公为集贤大
学士因为议钱币事与丞相托克托不合翩然东归盖至
正庚寅十月二十日也后四年甲午二月起公为湖广
行省左丞会天下兵乱道涩不能前至十二月八日始
抵治所是时已有中书左丞之命明年乙未正月二十
九日使者至闰月十三日即上道故诗中有左丞两月
馀及今又入中书之句又二年丁酉三月十一日而公
薨矣惟公蚤师萧贞敏公传道德性命之学真知实践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1223-0613c.png
故其立朝大节极有可法篇章散落于四方者固宜宝
之如鲁敦周彝传之于子若孙也濂与魏君交甚洽故
略疏公出处岁月于诗后使读者或有所考焉
   题王黄华诗藁
予在江乘偶得黄华山主黄庭筠子端诗槁三首一首
绝句次彦高问疾韵二首七言律次许子靖题光华堂
韵彦高当是翰林待制吴激乃王履道外孙米元章之
婿也笔法遒劲得于妇翁为多许子靖名安仁大定七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1223-0613d.png
年进士历礼部员外郎出守高平后以汾阳军节度使
致其事二公皆当时知名之士子靖登第盖先子端九
年而彦高与子端之父遵古游尤号前辈今观其劳问
酬答所以敦忘年之契甚至此在二公固为盛德而子
端文采蕴藉为一时之所景尚者于斯亦可槩见矣子端
熊岳人官止翰林修撰字法初仿元章谪郑州后气象
横放自成一家予甚爱之故识其后持归金华山中以
示子姓之嗜书者或曰彦高与子端相去颇远恐或别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1223-0614a.png
是一人余亦未能深知之也
   题王庭筠秋山应制诗藁
金源之制每岁以正月如春水九月幸秋山五日之间
群臣一进起居表其严慎如此之至者志非在于田游
将欲修兵政而纾民赋也道陵如蓟门至秋山河东王
庭筠以翰林修撰扈从左右应制赋诗三十馀篇甚被
奖眷盖自大定以来累洽重熙文物声名可拟汉唐故
其一时君臣遇合天施地受雨露无际缘物引兴浃于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1223-0614b.png
太和此乃金极盛之时奈何盛极忘治贻谋匪远仅一
再传翠华遥遥南狩而秋山者则已委于沙尘烽火之
区武元文烈诸孙虽欲求一乳兔而射之尚何可得耶
观庭筠之诗而感慨系之矣自当时言之孰不效上林
羽猎以侈大荣观而庭筠乃能以秋山不合围为风则
庭筠者亦良士也哉此卷庭筠所具之藁惟十四首而
逸其大半诗序中所谓九日正泰和元年九月丙辰然
道陵以是月七日甲寅发京师二十九日丙子至自秋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1223-0614c.png
山道途所历凡二十有三日其幸香林平顶山温泉等
什皆可以次而推至若牡丹酴醾松影三诗则不知作
于何时按庭筠以明昌三年供奉翰林五年八月迁修
撰未几谪郑州防禦判官承安四年复起为应奉翰林
文字泰和改元又转修撰明年遂亡寿甫四十七尔诗
既题曰奉旨而作虽不能必于何年其决在禁林之日

   题危云林训子诗后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1223-0614d.png
古之人教子多发为声诗何哉盖诗缘性情优柔讽咏
而入人也最深韩昌黎之子符读书城南尝作诗送之
曲尽其意至今读者犹蹶然兴起岂曰小补之哉云林
先生危公冢子某字于幰自检讨奉常迁佐苏州先生
时辞岭北行省左丞独居房山闻于幰将之官赋四言
诗一章勉之呜呼先生之诗固无愧于昌黎而符能读
父书策名南宫今于幰以明经擢进士第君子亦窃谓
似之或言古今人不相及者其果可信欤虽然先生所
卷十二 第 40a 页 WYG1223-0615a.png
作于修己治人之道反覆备至是有关名教甚大不特
可施于训子而已其视诱之利禄而以惜居诸为念者
又为何如哉知言之士必能辨之
   题郑北山追复诰后
故责授濠州团练副使郑忠悯公与责授秘书少监分
司南京赣州居住孙近同奏复资政殿学士其日乃绍
兴二十六年之正月甲子距秦桧之死才四月耳今敕
后云二月九日乃诰下之时也所谓良臣姓魏氏该姓
卷十二 第 40b 页 WYG1223-0615b.png
沈氏奏与逵则周赵二人也会予有千里之役始获见
此卷走笔识之殊不暇详若夫公之大节与贼桧之奸
诸先正己极论之亦不待详也
   题顾拙轩诰命后
右拙轩先生顾公诰命一通公讳周卿字成子仙居人
嘉定癸未赐进士及第任庆元府奉化县主簿阶修职
郎故事修职郎满三考关升令录先以合入阶官给诰
公遂入从政郎久之始注授监嘉兴府鲍郎盐场差遣
卷十二 第 41a 页 WYG1223-0615c.png
然旧制无从政郎崇宁初以通仕郎易录事参军县令
至政和中复改以今名乃选人七阶之一也此告之首
当有十干暨千文纪号若曰甲天等字第几之类其尾
复欠绍定五年七月十三日下十字其背纸又当书行
在官告院准钞出给及写告楷书当行手分令史主事
等名氏而守当官批上本官告命照会亦继其后历年
之多皆未免残阙尔吏部主事硕公之六世从孙琢玉
为轴重加装褫持以相示故为详书之以备当时典故
卷十二 第 41b 页 WYG1223-0615d.png
云于戏世家旧室何处无之未一再传不知祖讳者有
之矣如硕者岂非贤哉岂非贤哉
   题赵模千文后
左右内率府录事参军赵模集右军行书为千文模在
唐有能书名尝与韩政诸葛贞冯承素等奉敕临摹兰
亭逮今犹有存者予于秘府颇见之最喜其善用笔而
正锋恒在画中所以度越诸人也欤此本系鲜于奉常
家藏者神采尤沉著不露可宝也
卷十二 第 42a 页 WYG1223-0616a.png
   题褚书千文
褚遂良书见于石刻者世亦甚鲜况其真迹乎今观所
书千文柔劲险媚真如铁线萦结而成或者评为柳诚
悬所临褚书似则似矣其入神处恐非诚悬所至也
   朱悦道文藁后题
右乌伤朱君悦道所为文一卷予读已爱其理明文顺
顾谓二三子曰辞章之弊久矣栀蜡为葩以逞妖艳非
不眩人目睛比之元气流行千红万紫遍发洛阳名园
卷十二 第 42b 页 WYG1223-0616b.png
固自弗侔何也生意之动荡与死色之不泽者其可以
并论也哉盖古人之于文以躬行心得者著为言言有
醇疵但系乎学之浅深尔后世则不然以文学文皆亿
度想像而为之知道君子未尝不一笑掷之也今悦道
之文论议必本诸经而翼以濂洛关闽之说既履康衢
矣长安虽远恶有不至者哉其视颠连榛莽之蹊而虎
豹蛇虺纵横交于前者奚翅万万悦道非惟见诸空言
又思践履以验之此尤度越于人人予虽留意于文造
卷十二 第 43a 页 WYG1223-0616c.png
道不深而出言多疵深有愧于悦道虽欲痛自惩刷而
秋发缤纷被肩矣惜哉予期悦道甚远悦道气宇清粹
诚足以副予所期他日道明德立而文益昌予当在知
言之列无疑故录与二三子言者题其卷后云
   题永新县令乌继善文集后
世之学者必有师虽百工伎艺之微亦必有以相授然
后能造其阃奥况为文者发造化之秘贯今古之统苟
无以管摄而阖辟之则何以尽其变化不测之妙其不
卷十二 第 43b 页 WYG1223-0616d.png
传之于师奚可哉吾乡修道先生胡公以光明正大之
学发于精深严简之文训迪学子篇章句字皆有法往
往从之者多得文之旨趣其所造固有浅深高下之殊
而体裁终不失于古四明梦堂噩师虽居浮屠中能久
与先生游先生为文之法实与闻之乌君继善自幼学
文于梦堂凡先生所指授者悉以语乌君故乌君之为
文峻洁如明月珠起伏如春江涛因语二三子曰必如
乌君然后可以言文也若无师授其可易致是哉予尝
卷十二 第 44a 页 WYG1223-0617a.png
譬之有美锦焉使朝市缝人制之则能中度而适体委
于岩穴之粗工则左低而右昂上侈而下敛锦固锦矣
其如不合何文之无师授者亦若斯而已予老且多病
文字一切谢去不作纵有一二多仰手于人独喜乌君
之文亲题后而归之呜呼予生也虽居先生之乡而不
能传先生之学其于乌君又岂能无慊于中哉乌君名
斯道继善字也明之慈溪人尝知化之石龙县今调吉
之新水其为人温然如玉盖与相称云
卷十二 第 44b 页 WYG1223-0617b.png
   题栲栳山人诗集后
馀姚岑公静能志节之士也其居乡也人皆敬而惮之
是何也其出言可为世则其制行可为世范所以名阀
之家虽至凋瘁多藉之以自立崛起寒微之辈纵富埒
公侯亦不为凌躐之事设有之往往私相谓曰岑先生
莫知之乎复退缩不敢吐气或者不知徒谓公为诗人
呜呼公果诗人也哉广西部使者虞泰鲁瞻其乡中子
也力请予题聊纪公之贤行以示读公诗者
卷十二 第 45a 页 WYG1223-0617c.png
   题鲜于伯机所书兰亭纪后
鲜于奉常公尝见叶秋台书反覆谛视至欲下拜秋台
之书人颇讥其陋公独知其用笔之妙字学虽浅艺非
功力精到亦不足以相知况其他者乎予藏公所书济
石砚赋自谓可入妙品今观此卷实可与之抗衡非真
知书中意者未必以予言为至当也
   题剡源清茂轩记后
剡源先生戴公以文辞名天下曾未百年学者鲜有见
卷十二 第 45b 页 WYG1223-0617d.png
其全集者予总修元史欲为先生立传于是白丞相下
有司即先生之家誊其文藁二十卷以上至今藏之秘
府中书舍人毛君集出示先生所造清茂轩记正在藁
中其为真笔无疑盖毛君从祖震卿与先生为忘年交
故先生不靳而为之记发明山水之胜分明如画今之
能文者虽多如猬毛求如先生绝不可得毛君乃能重
书以传亦可谓贤子孙矣哉
   题危太朴𨽻书歌后
卷十二 第 46a 页 WYG1223-0618a.png
学必博而后所见精非惟诸经奥旨皆当研摩至于𨽻
书之学汉魏以来其运笔结绳多不同苟不历考其变
何以充其知识而袪流俗之陋哉吾友危先生太朴作
𨽻书歌一篇赠四明汪君大雅备括诸碑之所自且历
疏之亹亹千馀言不休呜呼世以空虚之学浮谈强辨
如蜂起泉涌者视此曷知愧哉大雅方以𨽻学知名于
时复能惓惓于先生之诗装潢袭藏惟谨则其尚德之
心为不可及已
卷十二 第 46b 页 WYG1223-0618b.png
   题东阳二何君周礼义后
世有恒言决科之文不足以行远呜呼岂其然哉顾其
合道与否为何如耳昔吕成公之编文鉴其用意寖精
密而张廷坚所著尚书义二篇特载入之与龙图序诸
文并传四海之中但识字者皆知诵之苟谓其不能行
远可乎东阳何氏宋季多以科目发身内舍生梦申与
其弟参知政事梦然所作周礼义各一首皆近道之言
较之廷坚未见其不及也五世孙观光惟恐失坠装褫
卷十二 第 47a 页 WYG1223-0618c.png
成卷求予题而藏之亦可谓孝子慈孙者矣
   题余廷心篆书后
右四大篆豳国忠宣公余阙为浦阳戴君叔能书至正
九年公持使者节来镇浙部濂偕叔能往见公奖厉甚
至且各书斋扁为赠公去浙后江南大乱荆楚之域皆
为伪汉陈友谅所据公时以淮南行省右丞分治安庆
安庆前后皆盗区公独守六年小大二百馀战未尝败
北不幸粮绝城陷公遂赴水死君子称其大节与日月
卷十二 第 47b 页 WYG1223-0618d.png
争光信哉公文与诗皆超逸绝伦书亦清劲与人相类
然其忠义之气可以惧乱贼清恶厉天地因之以位君
臣藉之以定斯岂细故虽所书不工犹当传之万世况
能臻其妙者乎此纸所在定有神物呵护见者当如张
中丞之诗段太尉之笏耸然起敬不可徒以翰墨视之
公唐兀氏余阙其名也字廷心一字天心元统元年进
士世居武威今为合肥人翰林学士金华宋濂谨题
   题张泐和陶诗
卷十二 第 48a 页 WYG1223-0619a.png
陶靖节诗如展禽仕鲁三仕三止处之冲然出言制行
不求甚异于俗而动合于道盖和而节质而文风雅之
亚也他人欲效之者虽众然乐澹泊则荡而弛慕平易
则野而秽惟苏子瞻兄弟以雄迈之才气势可与之相
敌然其辞旨则亦远矣岂不诚难乎哉今之和陶者余
尝见数家最后见句容张泐文伯自九日閒居以下皆
和之至咏荆轲而止诸四言及形神释桃源等什则不
和恐难继也文伯产江淮间丧乱之馀独能致力学问
卷十二 第 48b 页 WYG1223-0619b.png
以追古之作者其有志者哉
   题太平策后
昔成宗皇帝临御万方以天下之广非一人耳目所及
群臣有直言极谏者咸嘉纳焉所以来谠议达群情而
成治功也大德中三衢郑以吾宿卫禁中览时政有所
缺遗疏太平策一纲二十目上之上嘉其忠特命以吾
为雷阳教授濂每取而读之未尝不仰叹成庙之德之
盛也隋文帝时河汾王通非不以太平十二策奏之文
卷十二 第 49a 页 WYG1223-0619c.png
帝不能用通遂东归续六经以传学者呜呼以吾之贤
未必能有过于通也上犹采其言而用之使通生于今
日则其道必将大行于时六经有不必续矣由是论之
不惟成庙之圣非隋文髣髴其万一亦可以见士之遇
合苟当明时虽小善必录若值猜暴之主纵大贤亦有
所不容道之所系于时者夫岂人力之可为也哉澧阳
张君逢喜诵以吾之策尝手录之且请濂识之于是不
辞而题其后重纪至元元年夏六月十九日濂题
卷十二 第 49b 页 WYG1223-0619d.png
   题史内翰书
右归去来辞一卷大名史公奕兴定五年所书以赠李
澥者也公奕字季宏大定二十八年进士再中博学宏
辞科累迁著作郎翰林修撰同知集贤院后以直学士
致仕文章书翰皆有故老遗风所著洹水集尚传于世
澥字公渡湘人也少学诗于王内翰子端亦工行书不
失前辈典型累举不第而卒然自党文献世杰赵郎中
文孺任判官君谟赵尚书周臣诸公先后叠起风声气
卷十二 第 50a 页 WYG1223-0620a.png
习濡染为深故金之士大夫多以善书名家观季宏公
渡则其馀盖可见矣季宏性虽温厚每靳与人书今特
为公渡赠者岂非同声相应者乎宣宗自改元兴定之
后国政愈非而疆土日蹙古人之文何限季宏不之书
而独拳拳于是辞者意其先见亡兆而殆将隐欤距作
此纸时仅踰十年而金社遂屋矣吾党阅此卷者又当
于此求之
   题朝夕箴后
卷十二 第 50b 页 WYG1223-0620b.png
右朝夕箴一名夙兴夜寐箴凡二百八字南塘先生陈
公之所撰也先生讳柏字茂卿台之仙居人与同邑谦
斋吴梅卿清之直轩吴谅直翁父子游而深于道德性
命之学盖自谦斋从考亭门人传其遗绪而微辞奥旨
尧生得之为多当时有慥堂郑雄飞景温辈行虽稍后
而事先生为甚谨人以其学行之同通以四君子称之
今观先生之著此箴本末明备体用兼该非真切用功
者当不能为是言乡先正鲁斋王柏会之读而善焉以
卷十二 第 51a 页 WYG1223-0620c.png
教上蔡书院诸生使人录一本寘于坐右则其所以尊
尚者为何如哉呜呼前脩日远后生小子不知正学之
趋惟文辞是攻是溺志亦陋矣濂故表而出之并系先
生师友之盛于其后以励同志者云
   韵府群玉后题
右韵府群玉一书元延祐间新吴二阴兄弟之所集也
二阴一名时夫字劲弦一名中夫字复春博学而多文
乃因宋儒王伯禄所增书林事类韵会钱讽史韵等书
卷十二 第 51b 页 WYG1223-0620d.png
会粹而附益之诚有便于检阅板行于世盖已久矣入
我圣朝近臣奉敕编洪武正韵旧韵音声有失者改之
分合不当者更之定为七十六韵今重刻是书一依新
定次序而字下所系诸事并从阴氏之旧因书其故以
告来学者洪武八年夏五月既望翰林侍讲学士金华
宋濂记
   新刻广韵后题
右广韵一部雕刻已完可模印然自梁沈约制为声韵
卷十二 第 52a 页 WYG1223-0621a.png
以来隋仁寿初陆法言等纂次成编唐仪凤末郭知玄
复帅其属而附益之时号切韵天宝中陈州司法孙愐
以切韵为缪略复增字四万二千三百八十三雅俗兼
收务矜该博且取周礼之义又更名曰唐韵宋祥符初
陈彭年丘雍复重修之又易名曰广韵至于宋祁景祐
集韵之出复增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字而广韵微矣
近代书肆喜简而恶繁集韵罕传而广韵独盛行濂等
奉敕校定一遵洪武正韵分合之例布列如左注则并
卷十二 第 52b 页 WYG1223-0621b.png
仍其旧旧韵凡二百又六今省为七十六云洪武九年
九月壬子朔翰林学士承旨金华宋濂记
   题省心杂言后
省心杂言一书刻于虎林西湖书院已久序之者谓和
靖处士林逋所作世之钜儒颇疑焉且云逋之所优者
诗尔至于法语格言可以垂世而范俗者逋或未之有
闻也复定为河南和靖处士尹焞所撰岂不以焞为程
门高弟而谈理乃其所长耶然而吕稽中作焞墓志铭
卷十二 第 53a 页 WYG1223-0621c.png
载焞奉诏撰论语解之外他无所著书是则以逋和靖
之号偶同于焞因嫁此以诬之耳殊不知乡先达敬岩
王公佖所编朱子语录续类之书其第四十卷杂类篇
云省心录乃沈道原作非林和靖也朱子完经翼传其
言行世若揭日月盖必有所据矣当以沈道原作为正
夫以近代新出小书以理度之亦甚易知尔尚或不能
详其所著之人而妄以意见言之况于千载之上者哉

卷十二 第 53b 页 WYG1223-0621d.png
   题易庵卷
余闻老易相为用也久矣至于魏伯阳著书明述卦候
之旨而后世丹经咸祖之此不独形之空言而实见于
行事者也冶城道士王君宗懋名其丹室曰易庵吾友
危学士尝为之记复请余跋其后呜呼太极其鼎炉者
欤坎离其药物者欤阴阳其火候者欤王君当有识于
此矣若夫开物成务随时变通盖出于是三者之外非
更仆不能尽也尚容他日为王君言之
卷十二 第 54a 页 WYG1223-0622a.png
   题甘节卷后
地天为泰纯刚纯柔之卦也节自泰来则柔自节刚刚
上节柔恐其刚柔过盛而无节也故当节之然节至于
苦则不能常决非贞之道又必至于甘节从容悦豫而
无窘束之意乃为人情之所尚也易之所谓甘节者其
大意盖如此盐城孙君子章侨居吴郡甘节里因以甘
节老人自号然孙君笃厚长者居乡多善行而每事有
当节者辄节之自苦以至于甘婆娑嬉游以至终身然
卷十二 第 54b 页 WYG1223-0622b.png
亦未尝过也揆于易卦所谓节者施之一身不几亦有
合欤孙君之子化以能古文辞名世朝廷闻其贤徵为
侍仪使名闻之升正腾腾未已是则甘节之亨又当复
见于此矣
   题苦寒诗后
亡羊先生多与余论诗大槩以句豪韵险为工此篇法
韩退之而尤务出奇者也精于诗者必能辨之
   题禊帖
卷十二 第 55a 页 WYG1223-0622c.png
唐太宗诏供奉官四人临摹禊帖赵模诸葛贞得其笔
意汤普彻得其形似而冯承素于形意二者兼有之此
卷精神飞动下于右军真迹一等其或出于承素者欤
   题悦生堂禊帖
右兰亭悦生堂本系宋相贾师宪命其客廖莹中参较
定武诸本采字之精善者辑成一帖始命金华良工王
用和勒石经一年乃成寘诸悦生堂中寻补用和武阶
以报之濂按师宪遭窜逐时朝廷命王孟孙簿录其家
卷十二 第 55b 页 WYG1223-0622d.png
石刻兰亭多至八千匣当时方回奏劄亦颇及之度其
所藏者善本必多故廖所采辑荐绅家号为至精先师
内翰公尝摹拓为卷而以赵文敏公所临者继其后诚
可谓双绝矣公之孙柳穆能宝此卷于戎马劫灰之馀
穆亦贤乎哉
   题栖云轩记后
余往年读刘玄靖山栖志见其所载紫岩灵岩胜槩分
明如画时正当袢暑不觉凉飕生肘腋间今年夏六月
卷十二 第 56a 页 WYG1223-0623a.png
客有授予苏太史栖云轩记记为本庵上士作其状灵
岩之景亦分明如画蒸溽为之顿消呜呼因文辞而想
见其处雅兴遄发尚忘其时之燠炎况亲睹嵬眼澒耳
之胜者乎盖玄靖久栖此山太史亦尝出游览故其言
真切有足以动人也何文定公跋山栖志有云想玄靖
一时飞屐上下千峰紫翠间左浮丘而右洪崖其风致
犹前日也余今于太史之文亦云若夫云幻非幻契经
多言之苟欲重宣其义非千百年莫能尽他时或造山
卷十二 第 56b 页 WYG1223-0623b.png
中当敷座于峦光水影间为上士说法未晚也
   题寿昌胡氏谱后
君子之所为贵乎有徵昔者孔子修五经书断于唐虞
诗起于关雎春秋自隐公始或馀系以辞或从而定之
未尝敢增益也其慎且敬如此故孔子之经传百世而
人莫能非之及司马迁作史记远溯博索于孔子所不
敢述者皆采而实之其事虽备而去阙疑之意远矣其
备也适足以为诬何取其能博哉族之有谱所以纪所
卷十二 第 57a 页 WYG1223-0623c.png
自出实则为尊祖伪则为诬其先而乱其类不孝莫甚
焉近世之士不察乎此多务华而衒博或妄为字名加
于千载以上不可知之人或援它郡异族之贵显者以
为观美其心非不以为智卒陷于至愚而弗悟也寿昌
胡氏则不然于既远者皆不敢有所载独自其有徵者
录之得十有五世详亲而略疏考讹而传信附其遗文
及当时所受制命之词皆蔚然有序是可谓善学孔子
者矣呜呼不知而妄作者其能无愧于斯哉修谱者名
卷十二 第 57b 页 WYG1223-0623d.png
荣来京师而以示余者名翰皆善士云
   题金溪刘氏族谱序
金溪刘贯以云林先生危公所制宗谱序示余且闻世
裔之详卓为其邑之钜族衣冠文物炫耀江右若其造
谱之次第则自十四世祖宗元由南丰来迁之后其八
世从祖虚妙大师道正遂建修真观而于观侧树祠以
祀刘氏群主其六世祖国子博士尧夫乃刻本支之详
于石植诸祠下号永善族图其祖介福又仿大小宗法
卷十二 第 58a 页 WYG1223-0624a.png
为图锓版悬于家祠其世父杰复集二图著为书六卷
是则先生所为序之者也遭世不靖碑裂而版燬贯抱
其书避入大山中幸而获存珍袭宝爱惟恐逸坠今思
有以永其传也复来徵予言以厕先生雄文之后予也
不敏于先生无一日之雅先生不以为疏谬力荐诸朝
以布衣诏入史馆虽于辞章或未之学得忝名氏于先
生下风不亦幸欤予窃闻之刘氏之别有五帝尧陶唐
之后受封于刘者此为祁姓以国为氏也定王封母弟
卷十二 第 58b 页 WYG1223-0624b.png
康公于刘者此为姬姓以邑为氏也项伯娄敬之后而
皆为刘者此汉之所赐姓也他若雕阴东郡等族或称
刘者此亦汉以宗女妻冒顿冒其母姓以为氏也大抵
雕阴东郡之裔多居恒代项娄之宗盛于山东姬氏之
传至汉末而无闻唯祁姓之分为士会士会后昆周末
迁于魏又自魏家于丰至刘煓执嘉子孙极为贵盛而
布列于南北矣然而江左之刘则祖于散骑常侍弼之
后江右之刘则出于游击将军握之胄此皆见诸纪载
卷十二 第 59a 页 WYG1223-0624c.png
而无疑者但其世次难明不知从握至宗元实为几传
也姑附其说于此或可以为修谱者之一助云虽然先
生博极天下之书为时儒宗而于氏族之学考覈尤精
当必有以告贯先生他日南还贯尚以予言而取正也
哉贯字孟唯质美而有文作诗得六朝体且于谱图惓
惓而不忘是盖能知其本者也
 
 
卷十二 第 59b 页 WYG1223-0624d.png
 
 
 
 
 
 
 
 文宪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