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六



卷四十六 第 1a 页 WYG1207-06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道园学古录卷四十六
             元 虞集 撰
 序
  送吴真人序
饶国吴公及夫人偕年八十之岁其子玄德真人自京
谒告归省事闻天子赐以上尊对衣使为之寿太母有
加赐焉于是朝之公卿大夫士咸荣之曰人有以公夫
卷四十六 第 1b 页 WYG1207-0647b.png
人之居于家仍年八十偕老而康强其子在天子左右
甚尊显高上其生日又能致天子之赐此岂惟当世之
所无亦前代之罕闻者也乃皆为文章诵说其美以耸
动观听而示诸久远可谓极其盛矣集贤侍读学士赵
公子昂又以为未也顾谓其人曰诗不云乎绿竹猗猗
卫人所以美武公之德也维石岩岩言民之所具瞻也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君子之所以绥福履也乃贻绢两
大幅作古木竹石之图以遗之竹并立如铁石枝叶交
卷四十六 第 2a 页 WYG1207-0648a.png
错深至不可测而历历可数老木参植其间若寒蛟古
虬角刓距短苍然真有以共夫千岁之冰雪者石脉镇
密八面具备蔚乎高深而坚润有以见所托之固且厚
者焉而变化之妙乃不系于形质盖其翰墨法度深稳
能极古人神巧之所至而兼之固数百年之寥寥者矣
此尤其心许而神完者也而集贤侍讲学士商公德符
又曰是未足以尽吾意也夫公夫人之所以致此者圣
代涵煦覆焘之所及也真人何可一日而忘报上之心
卷四十六 第 2b 页 WYG1207-0648b.png
哉金杨秘监尝送客卢沟会风雨不成别归而作卢沟
雨别图以赠云今真人之行风雨略相似因仿其意为
横图长不满三尺南望则山川回互白云霭蔼万里如
在几席北顾则龙飞虎伏风滃雾合吾君之居在焉一
桥中分车几两马几匹留连前郤行者送者几不能以
相违盖两有君亲之系焉非依依离别之情也使公从
容之暇指而向焉相望翠华于天上恍然思曰吾何以
报吾君哉其可久吾儿以温凊之乐而忘所以夙夜匪
卷四十六 第 3a 页 WYG1207-0648c.png
懈于天子者耶必亟命之归朝奇达哉运思之深长若
此朋友相讽之义处人君亲之间可不至矣乎此又欲
以世间笔墨论之也夫真人家庆之美天下所共乐闻
而好诵之者人之至情也天子之恩宠可闻而知也群
公之诗可咏而传也独二公之意托于翰墨者最为幽
远而精微天下之士有闻知之者皆欲亟览之然而未
必皆得升饶国之堂而睹斯图也故为之序以传之则
吴氏之盛与二公之意可坐想而得之矣顾不伟与
卷四十六 第 3b 页 WYG1207-0648d.png
  送薛玄卿序
庄周氏以为内圣外王之道闇而不明而天下之各为
其所为以自为方乃历序墨翟禽滑釐宋钘尹文彭蒙
田骈之为术而推其至极于关尹老子而后止太史公
以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意为己任然
论阴阳儒墨名法之要指则必以道德为归圣贤既没
是二子者天下之奇材博识未有能过之者也而立言
若此岂不试而云者哉其观夫世变之极存乎忧患之
卷四十六 第 4a 页 WYG1207-0649a.png
故盖亦以审矣夫故有怀抱利器而洽滞屯蒙之间托
其迹以自保晦其用以有待者往往而然至引其道以
用世者得失尤较著矣然则生乎千载之下人有悉其
智虑之所达反其不出此者亦鲜矣哉呜呼可谓智也
已矣今大宗师以玄教为上所尊礼者四十年巍巍高
显而世莫与之抗物莫与之忌聪明特达之材多出其
门虑深而识达身约而福厚用密而效著世之言功利
者恝恝然以自鉥心刳形曾莫知夫道术之所胜而有
卷四十六 第 4b 页 WYG1207-0649b.png
材学者方互以方物为彼此至相胥于厌败视此不亦
悲夫故予切感激于是而为玄教者吾无不得而游之
若薛玄卿氏尤方今之彦而得于予者也自京师省亲
江南而名胜为之赋诗多至数十人皆极其文之所能
体之所至吁玄卿何以得乎此者哉地大物众未有盛
于此时者也美材之生乎其间者可胜慨乎诚使之定
神养生以成治而光耀于天下则何可及也然委其美
于不制使终无以自返宰物者亦何心哉玄卿为人清
卷四十六 第 5a 页 WYG1207-0649c.png
明而能静为学宏博好古书法为诗有飘飘凌云之风
其材固足望也固书所欲言以为送行序
  送赵虚一奉祠南海序
国家尝以岁正月遣使者分道出礼祠嵩高岱衡华恒
霍会稽吴岳医无闾之山江淮河济渎四方之海与汾
阴之后土凡十有八处延祐六年祠恒南海会稽缙云
者赵君虚一也君前奉被制书佩五品印治处州仙都
观未行且充使别以内旨遂祷武夷匡庐之山而至仙都
卷四十六 第 5b 页 WYG1207-0649d.png
焉昔君去家而远游也奇山幽洞无所不探访师友以
究其清静寂灭之说草衣木食结茅武夷之颠以居人
迹近绝自其学之者盖以为古仙异人矣庸讵知朝廷
声誉日贵衣羽衣持节为天子使神明于海岳之间乎
天子之使出有祠事于其土则其守令率其属发传除
道迎入府舍躬导至祠所候使者致命毕乃敢见使者
使者既祠即行不敢留盖重事且惧劳人也庸讵知得
以遂事优游名山之最于天下者乎是二者常不可兼
卷四十六 第 6a 页 WYG1207-0650a.png
而今兼之斯可谓荣幸矣比予在奉常与今御史木君奉
祠而西君在行跨山踰河越陇抵蜀予二人执御唯谨
恐奔轶不克敬共事而君纵鞚掉策飘飘然凌云御风
历穷险若平地虽木君至今犹羡道之也然则北南往
复虽万里为专使于是何有哉予独念夫所谓匡庐武
夷者于予家犹东西家耳梦寐想见其处聚粮辞亲规
往而不可得或仅即其麓而返见君之行不能无慨然
于中矣虽然好道学古之君子必有与予同志者深隐
卷四十六 第 6b 页 WYG1207-0650b.png
高蹈而不出闻有客自京师至且怜予之汨没忘返将
从之而招予者乎嗟夫长材援鹤不识使者之光华或
惊惧而逃逝愿暂辟从骑返初服而接之庶一遇乎不
然不得而见之矣此予之私祷也乃若荣使者之出而
送之者则有诸公诗在二月己酉蜀虞集序
  贞一藁序
某与朱君本初相从于京师二十有馀年矣每见其酬
应之间即自洗涤以读书为事其书既不汎杂读之又
卷四十六 第 7a 页 WYG1207-0650c.png
有其道某其敬焉至于职方之纪尤所偏善遇輶轩远
至辄抽简载管累译而问焉山川险要道径远近城邑
沿革人物土产风俗必参伍询诘会同其实虽縻金帛
费时日不厌也不慊其心不止其治事也讨论如议礼
严介若持宪立志之坚确精敏类如此施之功业必不
苟且循习而已然既从事道家之学不屑于世用乃折
而托之文章宜其过人远矣尝以所著贞一稿示予俾
题其端予读而叹之曰善哉慎所当言而不鼓夸浮以
卷四十六 第 7b 页 WYG1207-0650d.png
为精神也言当于是不为诡异以骇观听也事达其情
不托蹇滞以为奇古也情归乎正不肆流荡以失本原
也若是者其可少乎予尝闻为老子之说者曰欲静而
不躁也重而不轻也要而不汎也啬而不丰也容而不
奇也畏而不肆也纾而不蹙也节而不荡迫而后动不
先事而为必也审而后言不强所不知妄穷而变也若
是者于出而为文何有哉本初盖得之矣而某犹及之
者诚以知而未能者也本初尚有以广之乎观其书诚
卷四十六 第 8a 页 WYG1207-0651a.png
以某言求之  送丹陵史讲师诗
三百年来史氏之族凡三处皆甚大为世所称羡在国
朝则有镇阳丞相家在昔故宋则有越上世相王封之
盛吾蜀史氏诗书文学之士子孙众多视二族无愧焉
嗟夫勋名富贵庸有时而销歇孰能高举远引于埃
之外乎且老子故周柱下史也世以李氏为其后夫因
官为氏安知无自别于史者千载而下闻其风而起者
卷四十六 第 8b 页 WYG1207-0651b.png
乎史复初自丹棱来飘飘然有凌云之思使其餐九霞
而宾三清则所以华其宗者岂丞相封王之足儗哉吾
青城山中多古仙人可与论此事毋屑屑京尘为也故
作是诗以送之
有怀牡丹坪花开大如斗岁时谁能观上古有逸叟晴
云覆其颠云气绕衣袖清露以为浆丹霞以为糗自我
之不见灵芝岁三秀仙人史伯华为致千万寿人间无
所持红日炫当
卷四十六 第 9a 页 WYG1207-0651c.png
 记
  潭州重建寿星观记
古者六宗之禋星居其一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辰
者日月所会十二次也故角亢为寿星之祠也秦人立
祠于雍自日月星辰以降祠庙百数十寿星祠在焉说
者曰寿星南极老人星也在俍南北地则参觜之下也
占者以为人寿命应之恒以秋分时见于南郊有国者
以时祀之其地焉然则一祠也俱谓之寿星唐开元礼
卷四十六 第 9b 页 WYG1207-0651d.png
寿星坛既祭老人星又祭角亢七宿盖兼之也荆及衡
阳之野上应翼轸而潭州有寿星之观则以长沙一星
在轸旁而轸之馀度入辰故也宋政和中湖南漕臣以
潭之子城西北隅所为明地者作之以为有乔松苍龟
之瑞方是时人主崇尚道教祷祀神异四方依放以将
顺其上何可胜数然未数十年胥为沦没讫不复存而
寿星观独传至于今不泯岂非上下之应次舍之限真
有不可诬者而所谓渊耀光明之下属必将表见于斯
卷四十六 第 10a 页 WYG1207-0652a.png
也耶然观旧无田以备瓜华之奉庆元间自岳麓宫分
馀业给之乃见夺于势力不能全其有至大己酉之燬
住持提点石以能与其徒劝众人出财累辑以新之寿
星有殿万寿有阁鼓钟有楼藏经有室翼以两庑表以
三门而观始具可谓劳而有成者哉表著其事以示久
远而窃以为寿星者礼诚当祀乎宜自天子置祠官领
之法应祠在郡国乎则为郡国者当治之今至使方外
之士殚其私力以为之者何也且今为道家者自玄教
卷四十六 第 10b 页 WYG1207-0652b.png
大宗师嗣师为朝廷所尊贵予尝见其在廷中为公卿
言有国长久之道皆合于清净无为之说其所谓祝釐
上方者意甚深远寿星果有系于寿命之应必能推而明之以报乎上哉夫论次用事鬼神之表里予所不得
辞也故因其有请而为之书焉
  四川顺庆路蓬州相如县大文昌万寿宫记
文昌宫者蜀梓潼县七曲山神君之祠也曩蜀全盛时
俗尚祷祠鬼神之宫相望然多民间商贾里巷男女师
卷四十六 第 11a 页 WYG1207-0652c.png
巫所共尊信而已独所谓七曲神君者学士大夫乃祀
之以为是司禄主文治科第之神云宋亡蜀残民无孑
遗鬼神之祀消歇自科举废而文昌之灵异亦寂然者
四十年馀延祐初元天子特出睿断明诏天下以科举
取士而蜀人稍复治文昌之祠焉是时余在奉常充博
士适蜀省以其事来上予议榜其庙门曰右文开化之
祠未几今翰林学士承旨云中赵公世延方为御史中
丞移书集贤以闻天子为降玺书褒显神君甚渥而祠
卷四十六 第 11b 页 WYG1207-0652d.png
文昌者日盛矣所谓宝华之祠者在顺庆路蓬州相如
县清泉乡慕蔺里作之者南平綦江等处军民长官卫
君琪也琪之言曰宝峰之为山绵亘千里至是卓然为
宝峰左山曰玉狗右山曰金鸡南山曰毛女峰皆有古
仙人遗迹四山之中宽平高敞者馀十里大溪环市曰
仙城镇其足居神明者如此而卫氏之先有曰干者居
是峰好治祠宇子孙世守之至今表曰卫干滂干三子
最幼者既死为神里中里中人祠之其孙尧辅以朝奉
卷四十六 第 12a 页 WYG1207-0653a.png
大夫知隆州隆吾州也尧辅之子大川又为祠以奉其
先时卫泾贵实与之通谱为请于朝名其祠曰集兴今
文昌宫即其故处也然则琪之作此非偶然哉琪幼好
道术能嗣行文昌之法事神君者多师之始与遇京师
予使江西又见焉以宫记为请于戏圣天子赫然兴科
举未及期月万里之外岩绝之邑已有闻风而兴起者
信乎其神矣且足以见吾蜀之文运果非他乡之所及  处州路少微山紫虚观记
卷四十六 第 12b 页 WYG1207-0653b.png
今为道家之教者为宫殿楼观门垣各务极其宏丽象
设其所事神明而奉祀之其言曰为天子致福延寿故
法制无所禁惟其意所欲为自京师至外郡邑有为是
者多以来告而求识焉大抵侈国家宗尚赐予之盛及
其土木营缮之劳而已盖尝执笔而叹曰世俗之卑隘
沈溺甚矣安得遗世独立奇倜之士可以发予言哉而
缙云道士赵虚一闻而询之曰何哉子之所欲言也传
曰少微处士星也予乡有少微山故郡得处士而常有
卷四十六 第 13a 页 WYG1207-0653c.png
神仙道士居之在晋时葛玄尝鍊丹于此有遗井焉今
犹曰葛翁井翁尝取水而浴丹者也若静静能杜光庭
叶法善皆郡人今所谓紫虚观者宋治平中所赐名也
其后高宗理宗皆尝亲为书赐之故观有云章阁所以
藏是书也观之道士甲乙度人以传分四院曰东华南
台西真北极世以次居之大元至元丁丑燬于兵观之
主者即更成之累年而毕工盖其地去州城数里四山
隆然中窊若盂观之正殿在焉西北两水合注于前而
卷四十六 第 13b 页 WYG1207-0653d.png
去盖胜地也然岁久无为记者吾子宁靳于言乎请言
观之人若有近于子所言者若夫葛仙翁杜天师世多
闻其事今所言者保冲大师卢仲璠遍游名山归终兹
观秩秩有条理乾道丙戌之岁年八十一乃召其徒而
告之曰数至九九而极矣吾将返于数之所不及也乎
挥手谢众即坐化去何太师为之赋诗若曰予见白鹤
自断云中来非予故人也耶又有章思廉者名居简以
字行时称思廉先生桃源乡通仙里人也父景阳故儒
卷四十六 第 14a 页 WYG1207-0654a.png
家旁通方外之学及思廉师王清烈于观中授灵宝经
有得每日望太阳吐纳遂不语不食久之暑行不挥汗
祁寒不袭衣或坐立嶷然不动者通夕行步如奔马而
尘不惊人各从其东西行皆若与思廉面语及合而即
之则一思廉耳观中主者尝书火字儆众思廉辄取笔
改火为水未几山水大至人固已异之而水所过处土
去而石存岩穴若厦屋思廉常游戏焉人或叩之祸福
皆悬应也有进士从思廉问应举当得否思廉不对而
卷四十六 第 14b 页 WYG1207-0654b.png
与议论辄及经义及试得题思廉所与语者用其说中
高等故儒家者亦信之时郡守钱竽尤敬异守有从父
以从官家居因竽求见思廉思廉望见遽呼曰大资后
果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其劾治鬼物已疾苦尤效自达
官贵人至里巷莫不神明之矣亦以仲璠殁之岁殁八
日始敛肌骨柔润如生云又有徐泰定先生者名虚寂
有道人吹笛过之授以双笔遂善画山水后十年吹笛
者复来为诗招之去相传以为吕洞宾云此三人者岂
卷四十六 第 15a 页 WYG1207-0654c.png
不足记乎予又为之叹曰刘更生博学之宗作列仙传
君子传诵之颜清臣忠义之士也而好言神仙事书之
金石而不厌世或病之噫是足以病颜公乎哉古之君
子思欲远游轻举后天而终常托赤松丹丘之流以自
见者其志果安在乎予重违虚一之言遂书以遗之俾
刻为观记使知道观之所以长久盖有在于此者虚一
之师曰张希微希微之师曰吴梦梅南台之系也虚一
既有声公卿间遂以宣命管道教建康泰定乙丑又拜
卷四十六 第 15b 页 WYG1207-0654d.png
玺书兼护其观今住持马祖堉因虚一来求文云
  白云观记
云州之西有山曰金阁洞明祁真人择胜修真得地于
山之谷中谷口在州南十馀里官道傍宛转深入乃得
至其处真人之道其宗曰全真道行字于州里远迩向
从至元六年故丞相忠宪王安图过云州问州之父老
曰此有高道之士乎众以真人对丞相屏骑从见之问
以修身治世之事丞相感焉故其相世祖皇帝以清静
卷四十六 第 16a 页 WYG1207-0655a.png
忠厚为主既而罢相退然若无与于世者人以云多真
人之说云尔后复召拜丞相丞相固辞命益笃将不敢
怫上意往决于真人真人曰昔与子同为相者何人今
同列何人丞相悟见上辞曰昔为相年尚少幸不失陛
下事者丞佐皆臣师友今事臣者循进与臣俱臣为政
能加于前乎上曰谁为卿为是言丞相曰祁真人上叹
异之故丞相亦不久在相位而真人由丞相得封号矣
既得封当居京师时大都新城成真人买地以筑屋在
卷四十六 第 16b 页 WYG1207-0655b.png
今宜民坊白云楼之南才六亩耳其后沈某主之始作
正殿方丈买地二十亩半以种蔬其后惠某嗣居之塑老君
与其门人四子象于殿中作东云堂以待学者继惠而
居者韩德灵泰定元年真人苗公被召遇兹庵乃改称
观韩又彩饰象设大作供器钟磬之属三年奉敕作钵
堂钵堂者其徒列坐于堂堂中设盎满注水有盂焉盂
大容数升窍其底作蚁漏始坐时置盂水中上水满盂
乃得起盖几弥日矣全真之教群居以修其道者如此
卷四十六 第 17a 页 WYG1207-0655c.png
施财者某人为钱总若干缗今夫道宫之盛在京师者
以国家之力为之宏丽者甚众而白云之观萧然数亩
之宫成于攻苦食淡者之手与财者多信善之家是以
可久而足记也泰定元年五月予驲过云州道中闻异
香数十里不绝心甚异之而莫知其说后四年之过也
适与玄教夏真人偕偶及之夏真人曰祁真人居此山
素有道术或者其有没而不亡者耶六月自上都还舍
驿骑步入谷观祁真人隐处风雨之声与山木涧泉并
卷四十六 第 17b 页 WYG1207-0655d.png
作凛不可久留遂去之天历二年六月被召上都又过
之为僚吏从者言昔事言未既香大至数十人共闻咸
用嗟叹欲书其事于金阁未可并识诸此使观者知洞
明之所以能神灵者其论道盖有足传者云
  苍玉轩新记
閤皂山崇真宫中有竹轩曰苍玉轩者宋淳熙中陈宗
师元礼之所作也宗师文雅名一时凡公卿大夫士无
不与之游为之赋诗者多至三百人其尤著者平园周
卷四十六 第 18a 页 WYG1207-0656a.png
公必大艮齐谢公谔诚齐杨公万里野处洪公迈晦庵
朱公熹枢密罗公点待制徐公谊尚书沈公诜阁学萧
公逵月湖何公异舍人张公涛司封田公渭知监徐公
得之盘园任公诏澶渊胡公思成皆见于宗师墓铭尚
书章公颖之所撰也江右人物于斯为盛乃今于一轩
之中森然若将尽见之其为苍玉也不亦久且大乎于
戏昔者群公道德文章之懿非直矜一时而已者也而
元礼与群公相上下而无愧也则其材识于蹈世用也
卷四十六 第 18b 页 WYG1207-0656b.png
何有顾且游乎方之外亦岂有求于群公者哉然而群公之于陈君也骈章累辞而不为厌陈君之从群公也
历岁历时而不为謟百年而下犹使览者慨慕想见而
不能已此其高风雅致讵可以浅浅论哉噫盛世之楷
模矣延祐二年玄德吴真人奉旨修祀至其宫憩于所
谓苍玉轩者乐其幽胜而深感夫昔贤之事也勉其徒
葺之而以其事示集集惟先公在孝宗时尝识天下之
贤而荐用之曰材馆录其书故在若平园艮齐野处晦
卷四十六 第 19a 页 WYG1207-0656c.png
庵皆其人而诚齐盘园又门下客也于是重有感焉而
为之记年也其徒于宗师为弟传云
  著存阁记
玄教大宗师吴公全节作明成观于其亲墓之近奉其
父饶国公母饶国夫人之象于别室使弟子治祠事他
日于心犹以为未慊为重屋以度之取祭义之文名曰
著存之阁谓其友虞集曰子为我言著存之义使族人
昆弟子孙与奉祀弟子知予意焉予乃为之言曰集闻
卷四十六 第 19b 页 WYG1207-0656d.png
人之生也魄载魂焉其殁也魄沦于地魂升于天魄降
而魂升则末如之何也已诗曰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孝
子之报亲也夫安有纪极乎先王于是教之葬以宁其
体魄教之祭以尽鬼神之情辨仁智之极致酌礼义之
至当使孝子慈孙得以尽其心焉所谓使贤者俯而就
之不肖者企而及之者非强之也至乎无违则其心安
矣然而以此诲民时犹有忽而忘之者若吴公致其爱
悫者可不谓之厚乎盖尝闻之亲之始没也则升屋极
卷四十六 第 20a 页 WYG1207-0657a.png
而号焉以复之其在行也则升车而号焉以复之往矣
远矣而弗可以复矣则又有牲杀之祭接之以血气之
感焉时乎风雨霜露之变而有毛血腥熟之荐度诸阴
阳而遍求之曰在彼乎在此乎盖无所往而不致其意
也吴公思其亲冥升而不返也则登高望远求诸冲漠
之微庶其往来于斯也情之所存何其周乎传曰慎终
追远民德归厚厚在君子归在民也昔之人有无怛于生
死之变者丧亲沐椁又从而歌之圣人之徒弗与也吴
卷四十六 第 20b 页 WYG1207-0657b.png
公之为本也所以自致于其亲而又足以矫其流弊也
欤若吴公之厚于其亲者吾深有感焉而不敢易而少
之也
  滕州新修东岳庙记
今天下郡县有庙以祠东岳之神者十六七有司以为
神于祀典为贵重知敬事而已矣然亦不知地之远也
其祀盖有不得通者焉滕之为郡尝以东鲁为宗国岩
岩之瞻不远伊迩则泰山固其望也云气之所覆雨泽
卷四十六 第 21a 页 WYG1207-0657c.png
之所润神明之所临生物之所用其及于民者盖大矣
于是郡长吏为其民有年谷之祈水旱扎瘥之祷则其
致礼于神者不亦可乎滕城之东有隆然而起者曰黄
山自唐末五代时郡尝为庙以祠岳神久之庙废宋大
观间里人银青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太傅致
仕清河郡开国公张孝纯率其族始作庙于山麓费钱
几百七十五万四年而后成二百年来湮废殆尽独其
前殿合乐露台之址方广百尺坚致高爽可以推见当
卷四十六 第 21b 页 WYG1207-0657d.png
时之盛焉国朝中统初滕民方脱于兵戈涂炭之苦喘
息未定思彻惠于神以求休戚之福守巨伊埒托里奉
行诏书率其人以兴废乃以市民董琇为能而任之经
营十馀年始能成建大殿五间有东西庑有三门有别
殿有旁殿规制宏壮丹垩金碧与凡肖象绘画之工则
出于陈吉两师弟子之手时号工巧邑士朱璋尝记之
而未及刻也五十馀年庙日不治栋桷用摧堂甓如圯
惟东庑与门垣略存其故尔今曹侯来治州事始下车
卷四十六 第 22a 页 WYG1207-0658a.png
祷雨黄山顾视萧条慨然兴叹遂与僚佐议新之曰不
可使神无所依也乃以诏书所以责长官者自任辍已
俸以先之同官景从吏民响应财用不匮乃求美材择
善工诹吉日命廉且能者以督其成修大殿及门甃露
台起东西庑十间周缭以垣高以仞计门树屏复增广
袤工足于佣役不及民侯亲为饷以劝相人用加勉始
于天历己巳之春成于明年之夏既成儒士王渊杜温
用王亨之言请于官愿刻其事于石俾前郡学正李德
卷四十六 第 22b 页 WYG1207-0658b.png
昭来京师求文以记之予闻曹侯之治郡也清慎而乐
易为政本于教加意学校之事劝命辟地三千亩植枣
果十万馀储粮千七百石以备用民之来归者百馀家
庭无静人狱无留系民爱信之终始如一庶几循吏之
风乎侯名铎字振文洛阳人官奉议大夫政成且还朝
后之来者知其成之不易尚思葺之以庇其民人于无
穷焉 道园学古录卷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