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七
卷三十七 第 1a 页 WYG1207-052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道园学古录卷

三十七
             元 虞集 撰
 记
  飞龙亭记
昔者文宗皇帝之在潜邸东南海岳湖江之上车辙马
足有所至焉则守吏民庶欣感荣幸随而表之以识其
爱慕之意既登大宝自天光日华之所被及山川草木
卷三十七 第 1b 页 WYG1207-0523b.png
与有荣耀则必有所述以示乎天下后世若集庆路大
元兴永寿宫之飞龙亭其一也亭成久矣而宫之住持
道士敕赐虚白先生臣陈宝琳始录其事即临川山中
臣集记之亭本冶亭宫本玄妙观集庆本建康路皆
文宗皇帝所赐名也方在金陵时行邸去冶亭为近上时游焉一日传命且至宝琳出宫门迎候逾时从官已
奉御供具及门则知上已至冶亭久矣引钟山之形胜
俯城郭之佳丽顾瞻徘徊悠然有化育之治焉从臣以
卷三十七 第 2a 页 WYG1207-0524a.png
宝琳见上笑曰道人何避客之久也宝琳顿首俯伏请
罪上曰山径幽雅取便而至宜尔之不知题冶亭者虞
集今何在也皆对曰今在翰林充学士命王僧家奴模
而观之因藏诸箧问宝琳何以字玉林也则对曰道士
烧金石为丹汞抽鼎中状如琼林玉树故取以为名上
曰当雪时吾登此亭目力所及树木皆玉也岂不易知
乎更谓之雪林后临御别书雪林字赐近臣赵伯宁而
宝琳仍字玉林矣谓宝琳曰吾出游数劳人不如山行
卷三十七 第 2b 页 WYG1207-0524b.png
之便可作柴门严扄鐍以待余之往来自是数至宝琳野
人见上之乐而忘其微贱或持酒引裾留上上欣然为
留亦不责也天历己巳宝琳与其宫之住持赵嗣祺朝
京师始置先生号以赐金陵道士之尝得见者嗣祺曰
虚一先生宝琳曰虚白先生得之者才二三人耳盖异
其数也时赐新宫名而冶亭名飞龙矣明年之三月二
十五日臣集侍立奎章上顾谓曰汝犹忆冶亭乎亭傍
松当加长茂臣集对曰集到冶亭时未种松也上曰朕
卷三十七 第 3a 页 WYG1207-0524c.png
游冶亭见卿书以为系千载之思实慨朕怀因命臣集
书宫亭新名以赐而宝琳持归赐南御史台钱若干新
其宫所谓冶亭者既名飞龙加饰楹桶置御榻其中重
覆而谨视之别作亭其下仍曰冶亭以当钟山之秀名
之曰钟英宫成行台御史大夫中丞以下及郡县守吏
咸集于此以侈天子之赐矣嗟夫亭成至于今十有一
年而文宗皇帝之弃臣民将八年矣微臣辱在草野未
先朝露讵能为宝琳执笔以述恩光之万一哉于惟今
卷三十七 第 3b 页 WYG1207-0524d.png
天子仁孝纯至勋华相承羹墙之见无有遗思文宗皇
帝神灵在天陟降上帝虽曰不可度思而日月所照霜
露所坠顾怀下土于万斯年臣民之瞻仰乌有穷已乎
臣敢不述事亭石以昭示来者仍改至元之五年岁在
己卯十有一月日南至臣虞集谨记
  𣙜茶运司记
昔在世祖皇帝既一江南至元十二年江州之人即献
茶利明年收其征入中统钞千馀锭自是天下乂安列
卷三十七 第 4a 页 WYG1207-0525a.png
圣相继德泽涵煦民无重扰生息日繁食用滋广茗饮
之利衣被远迩至于今六十年而课赋之增乃至二十
八万其设官则十七年始立江西等处榷茶都转运使
司二十五年去榷茶字兼领宣课二十八年复榷茶名
官所统出茶之地则江西湖广河南江浙四行省之所
部而其治在江州分布提举官其远者分司以莅之临
按之司有助无挠郡县奉行信约唯谨其委任可谓专
且重矣天历诏书省运司而以其事分属列郡岁侵民
卷三十七 第 4b 页 WYG1207-0525b.png
困采造懋迁观望疑沮徵敛失节公私交病守令不胜
其责具言复立运司为便朝廷遣使周询不遗山谷数
月复命以为宜从所言元统二年复设运司于江州总
治之规率如故事而用人益慎重矣于是以托克托穆尔
与薛公某为之使万嘉纳为同知魏君某为之副某人
为判官其幕府则经历某知事某照磨某也或以风宪
清强之旧或辍朝省侍从之贵或以操守之素或以材
智之优是以皆能清心而省事奉法而循理不亟不徐
卷三十七 第 5a 页 WYG1207-0525c.png
有严有恕府史僚属各知雅饬外绝苛横之使庭无诬
讦之讼期年之间利入时足民庶之家至于官府頫首
供亿心绝他虞若不知有重立大府者然治政之美卓
冠往时而公署久币弗治出令受事弗称崇显文书货
币盖藏疏阔乃请于朝而更作焉命未下自使以次出
俸金为之以是年某月经始厅事府库具会秦公某自
中书出守郡多所劝相而赐币凡二千缗又至得以增
置吏舍门垣以某月某日告成别赐钞五万缗使贷收
卷三十七 第 5b 页 WYG1207-0525d.png
子钱以具公膳朝廷所以示廉靖勤敏之报也乃为书
币命其史谢秀实至临川山中属予记之噫集向在国
史执笔书事故其职也今老病才退恐不堪事史曰秀
实之来吾使命之曰吾于公有同朝之好必不我靳也
然则其何敢辞乃具记岁月行事如上而为之言曰夫
有土有民出财用以供公上故其分也而东南民力竭
矣今法制之讲已详尽而无失赋入之数已成定而无
馀若数君子之安行无事如期而集所以保息吾民以
卷三十七 第 6a 页 WYG1207-0526a.png
厚国家生才之根本岂不深远矣乎彼以聚敛掊克为
能者作威煽毒黩货殖私上为国家敛怨菑逮其身而
不悔亦独何心也哉敢重言之以告来者使视夫楷则
而有所警发云
  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经历司题名记
盖尝观于前代传记自朝廷中外大小百司庶府有慱
雅君子从事其间则必因其官署所在制其职分之所
当为以相勉勖书其岁月建置之繇纪前后之居其官
卷三十七 第 6b 页 WYG1207-0526b.png
者次第书其名字凡有善政可以为法又被显用使人
有感动其不然者亦有所儆戒焉于此可以观政迹表
人物于治道有所系此厅壁之所以有题名记也矧乎
风纪之司国是由定咨诹周悉以达民隐职任之专威
惠立足以及人他官莫并乃设幕府司其喉衿执其輨
辖文书之详委出纳之缓急精审以赞画诺从容平易
使无过不及之失则又司臬之要焉是以朝廷之命是
官必极一时之选使之省治文书参酌议论持平上下
卷三十七 第 7a 页 WYG1207-0526c.png
之间实在于斯其务岂不重乎江右在乎荆扬之交湖
江之表控接闽广岭峤界焉风气内宽而外固民物繁
阜郡县罗络文法出入实有劳于聪明视他道为重矣
而经历司之设自置司至于今五十馀年名士相望乃
至于今日岂无意于厅壁之题哉夙夜在公盖有不遑
暇及者今经历某郡王颐字(阙/) 知事某郡杨(阙/)
 照磨某郡左仲良字(阙/) 皆以清明敏达之资忠厚
沉潜之懿扬历台省并著雅誉同寅恊恭尽瘁王事以
卷三十七 第 7b 页 WYG1207-0526d.png
奉崇台之信任以承宪长之肃清激扬无私惩劝有道
环视数千里之间官吏莫敢不率其职细民无有不得
其所晏然镇静圣明在上无外顾之虑岂非得人之效
哉乃以暇日树石厅事不鄙衰朽以尝执笔太史使书
其说焉自王君以前掌故者可推而录之后三君而至
者以次书其爵里名氏岁月以垂示无穷焉他日三君
子者政成归报天子进用之或以国事往来行履之旧
而亦有所观览亦古人之意也欤仍改至元之四年岁纪
卷三十七 第 8a 页 WYG1207-0527a.png
戊寅三月吉日具官虞某记
  抚州路总管府推官厅壁题名记
江右诸郡惟临川狱讼号为清简非直其俗之美然也
盖亦系诸其人焉昔夫子之言曰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圣人之道大矣何敢几及然其言则为政者
之所当从事也夫有生之民其情不大相远也明政刑者
必有忠厚恻怛之意始终不贰至诚所孚无有间杂则
足以感化其心而争斗之念不作矣其次则明烛情伪
卷三十七 第 8b 页 WYG1207-0527b.png
不苛不察欺罔无所容隐微无所匿使侥倖奸黠无所
遁情则亦莫予侮者矣其或柔不足以立已刚不足以
制欲荒忽而昧于事几恇怯而夺于形势则虽太古淳
朴之民气血所感利害所关安得不为之动至于变诈
相寻于无穷乎此所以系乎人也至于官卑而不获乎
上力弱而见计于下是则有天理存焉是在乎诚意慎
行之积姑当自定耳予之归老而侨于黄洲之曲郡推
官于君公说字梦臣杨君景行字贤可岁以祁寒盛暑
卷三十七 第 9a 页 WYG1207-0527c.png
行县稍间必造予之庐焉于君梦臣世称长者安静而
涵容治郡者每尚威权为操纵而君以仁厚佐长吏郡
人有佛子之目焉贤可国家第一科进士周知民事而
不惮烦尝宰郡之宜黄戢强暴锄奸黠抑兼并以佑善
良民至今称之及来兹佐郡人已素孚之激厉之节虽
不得尽行其志而刍荛道路亦知其直道而行矣今李
君德芳字(阙/) 予虽未之识然萧规曹随同寅共事不
间于吏民之言岂非郡府之良而市井田野之幸乎至
卷三十七 第 9b 页 WYG1207-0527d.png
正元年闰五月公说以书告曰予治文书听两词之署
庳且压去年与景行图新之不以烦民也而吏舍司狱
之厅亦备度地厅事之东以作高亭焉环以卉木之实
酬应之暇则小憩焉择于郡史得某人董其役功未讫
而贤可代代之者李君德芳既相与共成此亭而相谋
曰国家置郡以来将七十年矣居是官者无虑数十人
而姓名爵里未上去而代迁岁月无考岂无行事之善
及人之美而人无复能道之亦可惜哉欲龛石于壁询
卷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1207-0528a.png
诸故府求其可知者录之不可知者阙之继自今以往
官于此者得题名焉求一言以叙其意噫不亦善夫善
居官者无所苟而已矣苟也者因循展转姑度岁月而
不事事之谓也苟之心生则亦无所不至矣一二君子
不惟竭力于其身又欲上推前官之所不及为而有待
于后人可纪而为是也岂非君子之用心乎千里之内
事之利害久而忘之则惩劝之意衰而兴除之政阙
使其人建立于一时者犹不忘于他日则斯记有所系
卷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1207-0528b.png
矣得失之辨人心之公有不可泯者亦于此乎见之故
为之书以为厅壁记至正改元辛巳岁闰五月日具官
虞某记
  龙兴路重建滕王阁记
国朝分建行中书省其镇乎江西者即龙兴而治焉郡
城之上有曰滕王阁者俯临章江面直西山之胜自唐
永徽至元和十五年百七十馀年之间其重脩而可知
者昌黎韩文公记之后五百四十九年当我朝之至元
卷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1207-0528c.png
三十有一年省臣以兹郡贡赋之出𨽻属东朝乃得请
隆福皇太后赐钱而脩之记其事者柳城姚文公也又
四十年今天子即位改元元统其明年甲戌江南行台
御史大夫达实特穆尔时以丞相来镇兹省尝豋斯阁
而问焉追惟裕皇先后之遗德期有以广圣上之孝心
平章玛哈穆特赞之曰重熙累洽之馀民力亦既纾息名
迹弗治将无以致执事之恪恭也集众思于僚佐请于
朝而作新之既而丞相移镇江浙丞辖以次或升或迁
卷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1207-0528d.png
平章实克始终其事焉厥既落成省府使人适临川之
野而命集记之集曰噫昔韩文公之记是阁也犹以名
列三王之次为幸今韩姚两文公之文卓然相望于千
载之上而辱俾集继之能无弗称之惧乎且一阁之遗
见崇于今昔者如此彼滕王何其幸欤将命者曰吾相
君之属笔于子也其咨度于上下也审矣且子尝从事
于国史今老而寓诸其境于书事为宜宜勿辞也乃为
稽诸郡椟以是年十二月丙子授工庀役越明年乙亥
卷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1207-0529a.png
仍改元至元之岁其五月之吉柱立梁举又明年丙子
七月竣事阁之崇为尺四十有四深如崇之度而广倍
之材石坚致位置周密檐宇虚敞丹刻华丽有加于昔
焉会其费为中统钞十六万五千馀缗因前至元故事
给自内帑用之有制民不知劳赫然足以成大藩之盛
观焉乌乎洪惟圣天子躬脩孝理化成于天下登庸宅
揆之臣承之以庆赏刑威之制风纪之司振肃中外自
方伯连率至于郡县奉行教令罔敢踰越其规模宏远
卷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1207-0529b.png
渐被所及无有不至者矣顾兹江湖岭峤之交至于海
岛邈在南服势若辽远然而涵煦之久保障之固生齿
数千万日滋以庶无外事以夺农时舟车毕通无所底
滞俛然咸知畏法而安分以服力于公上况乎礼义文
物尚有可观于其间者乎于斯时也来涖是藩者及岁
时之閒暇而与往来之公卿大夫观风之使四方之宾
客若属吏之来受事者相与登临览观于斯阁优游雍
容以歌颂国家之盛而发挥其尊主庇民之心不亦伟
卷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1207-0529c.png

  襄阳路南平楼记
昔我国家之经营四方也尝以重兵戍襄樊临制东南
既而围襄六年而克之遂以取宋南簿岭海莫不率服
区宇既定撤兵以息民其留镇襄阳者两万户之兵也
于是其帅杨侯圭以至元(阙/) 年即故山南东道节度
之牙门作新楼于其上戎幕治焉姚文公名之曰南平
而为之记落成之日作楚人之歌以相之至于今六十
卷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1207-0529d.png
有馀年矣其为楼也屹然中郡而高起风雨旋薄岁久
不支今万户明威将军旺扎勒图怀远大将军扬克忠武
略将军额森特穆尔葺而新之则仍改至元之六年庚
辰之岁也既成以书抵江南求予记之呜呼襄在荆豫之
交水陆之会自古形胜之国也世祖皇帝神武制胜之
迹在焉非文公之雄文震荡悲歌慷慨殆不足以当其
山川而集何足以言之哉今夫襄之为城额额千里北
出方城渡沔水达乎周郑晋卫之郊东出平皋徬徨乎
卷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1207-0530a.png
陈蔡齐宋之野大车之彭彭驷马之洋洋攘攘纷纷为
利禄而往来者尘相及而袂相接则昔者戈甲之所趋
刍饷之所输也汤汤江汉之流布缕漆革禾麻菽麦衣
被乎东南湖海之间者则又皆昔日竭其民赋疲于奔
命以自救之徒也原田每每十千其耦林树邑屋参伍
鳞次比邻婚姻饱食以嬉燕息而歌者则皆前日深
池高墉昼战夕备不能一朝居之地也嗟夫天下之治
平久矣海内一家偏方下国恃险阻以自固者悉已刬
卷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1207-0530b.png
削消磨而无复遗迹况夫襄之为郡蔚为内地涵煦圣
化休养生息之深厚者哉士大夫鞅掌王事之馀驰驱
之暇乐其风俗之淳美土力之完复于是有逸居安食
之思而四方游士宾客以相后先他郡盖莫之及也而
为之民者幼者壮壮者老老者日以尽矣徒知其长子
老孙养生送死之乐岂复有知祖宗经理艰难之初师
武臣力之故哉想夫元戎当岁时之丰乐军士之休宁
与其守臣宾佐吏士饮酒作乐于斯楼也凭高望远徘
卷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1207-0530c.png
徊四顾观夫人民城郭山川草木于烟云晻霭之间道
先世之功烈以诏其子孙使毋忘警戒于无虞而世世
保兹乐土以奉国家盛德于无穷则自三将军始也岘
首之崇檀溪之深视彼异代之士慨尽瘁于一时使遗
名于后世而自托于兹者则可以一慨也夫
  抚州路重建谯楼记中顺大夫抚州路达噜噶齐云中塔布台侯以其郡治
谯楼成属予作文以为记集昔者以文学为职业既老
卷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1207-0530d.png
而归侨乎君侯之野将命者郡庾吏宣予从子也实来
其敢辞乎稽诸郡志自刺史危全讽建府治于此至于
今四百馀年凡守居有兴作碑志略可考而谯楼之岁
月无述焉盖亦已久矣至顺三年四月大风楼坏明年
十月总管东平刘继祖与今侯相继至郡谋更作之以
是年十二月经始又明年刘守致事去无代者侯以为
已任其相之者治中阿苏哈雅推官蔡裔黄明经历牛
某知事康某照磨王某也元统三年与侯乐斯楼之成
卷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1207-0531a.png
者同知府事茂巴尔治中华善判官王某推官李辅崔
中经历柴郁知事萧从龙照磨蔡某而始终主书计者
万实也而斯楼也据地高胜屹然有临其下则垒甓傍
崇广道中辟郡长吏帅其僚佐奉诏令出教条入而听
政出而退食属吏民庶之受事使命宾客之送迎小大
莫不由之其上则昼谨时刻夜严鼓角所以警动其民
之视听而时其作息之节所系之重盖如此非直为观
美以资游览者也其为役也时其閒暇而不厌于缓相
卷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1207-0531b.png
其时宜而不苟于就是以赋民度材筑构望饰越三年
而后成焉于惟今天子仁圣垂拱无为朝廷大臣百执
事各率其职刑威庆赏赫然脩举海内詟伏莫不宁谧
吾州地方千里介然江湖之表涵煦德泽悠久深长郡
长吏与其僚佐畏法而爱民以谦逊岂弟相尚水旱之
祷天格地应原隰坟衍之艺无有偏害而楼之成亦其
时哉盖尝闻之人之常情苟免于饥渴则侈心生焉不
忍于忿激则争心炽焉狃侈而好争则亡上下等威之
卷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1207-0531c.png
分而轻用其父母妻子仰望之身极其私智功力之
能而无所不至于是不能以有其休养生息君子盖深
忧之是故善为治者必平心而正己正己则无私平心
则无忤无私无忤而人信之明政刑以定民之心志崇
礼义以兴民之廉耻申孝悌之教惇忠厚之风使吾文
物之邦欣欣然皞皞然保其生业脩其贡赋以奉公上
承德化于无穷不亦盛哉敢具刻以告来者
  崇仁县重脩县治记
卷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1207-0531d.png
抚州属县五崇仁其一也邑之望南有华盖之山稍西
为临川之山一曰巴山又更名相山又折而远去西北
曰罗山皆大山也其境南尝置巴山郡隋废郡置崇仁
县历唐五代至于宋末无改焉水出于诸山者其流既
合县人夹之以居治在水之北则罗山之东支也前至
元十二年岁在乙亥抚州内附崇仁从之朝廷始命吏
治民出贡赋兵革之馀吏舍弗葺二十六年岁己丑达
噜噶齐玛哈穆特始作之艮材巨木取足于山曾阁崇观
卷三十七 第 18a 页 WYG1207-0532a.png
徙诸故家遗构竹木陶甓百废并作颇号雄伟继至代
往因仍支吾荏苒岁月遂以弊坏五十年于兹矣仍改
至元之元年今达噜噶齐阿里仁甫实来咨其同官令
丁额森作而新之民安其政劝率随应有馀力者欢然赴
功不数月集事梁栋榱桷易其朽腐陶甓土石更以完
壮高而危者下之以即安卑而陋者增之以改观丹碧
辉焕黝垩明白俨然高堂宽敞夷坦内临外仰无所壅
上官行县宾至如归凡器所需纤悉备具府史有受
卷三十七 第 18b 页 WYG1207-0532b.png
事之舍版籍有庋藏之室狱庾之严固厩湢之细微出
而使民燕而逸劳亦莫不有其处周视列邑未有整暇
完美若此者矣盖兹邑之地壤土平衍无甚瘠甚沃之
弊故其民安于劳而敏事水之东出者易盈易涸阻为
陂塘以备旱舟载之济往多而来寡无十百之利大贾
不至备物致用苟不苦窳故无过于侈靡之伤焉方其
盛时弦诵之声无间于井社衣冠文学之家联络相望
退让谦抑习而成风出而仕者多繇文史国朝以经术
卷三十七 第 19a 页 WYG1207-0532c.png
设科取士屡有其人况有大儒缙绅先生以古道正学
作兴斯文朝廷尚之四方从之其所溉被朔南远迩
莫之或先是以其民知爱人而易使矣间或质之不美
弗率教令至于轻失其天常亦岂自容于群良众善之
间哉然而数十年之间为吏者有不暇于为治岂斯民
之罪哉仁甫亲见其先人治郡之善历官天台无锡而
至于此故能深知民隐操守如冰雪识事如蓍烛忧民
事如家事待同僚如手足理烦剧如平易丁额森以国
卷三十七 第 19b 页 WYG1207-0532d.png
字入官敦重老成从善乐美以成百里之功而丞张荣
前簿尹昌令簿舒文琰前尉胡诚等皆悃愊无华相与
辑睦以率其属而佐其长数年之间有休息而无嗟
岂易得邪嘉榖屡熟于田灵芝挺生于郊仁甫之家插
断竹而复生皆瑞应也若夫徭役之均干谒之绝听讼
之简先事之虑禦过卒之暴掠止嚣突之徵呼保良善
如护生刍卫细民如捍头目上下信之风纪直之此皆
后至者可视而规随者也予退自国史寓老其野故邑
卷三十七 第 20a 页 WYG1207-0533a.png
人请为之书如此是年十有二月虞集记
  羊角洞天记
洞天之说盖出于神仙家所传记多名山异岭夐绝人
世高明空洞故以天名之而抚州谯楼前左有一卷石
长三四尺高二尺许郡人谓之羊角洞天不见其空洞
可名天者世俗相传有人自青城山来扣石暂开得入
见洞府云所谓羊角者盖郡城形势南来东行而转乎
西昂然若首有石上出进而不遂所以有角之名乎故
卷三十七 第 20b 页 WYG1207-0533b.png
宋绍兴中守王侯秬覆以小亭后久之守林侯某掘地
而观之未数尺大风起穴中惧而止景定癸亥守家侯
坤翁更新其亭而为之记后八十五年皇元仍改至元
之三年也监郡中顺大夫塔布台侯谋于同官僚佐作
新亭于其上既成使来求记夫府治之所在非若荒间
寂寞之滨而有林壑之美神明之交也自守将以下有
民社之寄贡赋之事治教之托狱讼征繇营缮力役之
繁承藩府司臬之莅治接宾客军旅之往来一州千里
卷三十七 第 21a 页 WYG1207-0533c.png
之事日不暇给又安有仙人道士逍遥徜徉于无为者
乎侯之为此岂非因其超世之嘉名将以涤烦渴于休
暇之馀得幽深于跬步之近与其僚友出门而观之行
庭而抚之以自托于高明之临清静之极者乎噫吾闻
神仙之境虽海峤绝域初不出乎六合之内居其间者
熙熙然无外物之接无内欲之萌饮食淡泊无血气之
争长子老孙寿年长久若是者洞天之所以为胜者乎
今熙洽之世年屡告丰吏民相安于无事岂徒仕于此
卷三十七 第 21b 页 WYG1207-0533d.png
者得以优游閒暇超然埃之表而吾百万之民乐至
治而安其天年不异于无怀葛天之乡者是即洞天而
已矣盖不必指羊角之一石而言之也噫结绳之俗微
三王之迹熄有志于治者庶几黄老之绪馀以息民于
水火不胜幸矣岂若方今天下沐浴圣化若是其盛吾
安得不慨然于洞天之说乎
  青云亭记
古之大夫君子所以有登临览观之乐者盖以其升高
卷三十七 第 22a 页 WYG1207-0534a.png
能赋山川能说非徒为燕游以暇逸也昔郑裨谌之善
谋也于野则获于邑则否是犹有所殢焉若夫能赋能
说之事近不违乎喧杂远有得于虚旷发谋出虑孰有
彼此之间哉临川之城有五峰焉山形自南而来其第
一峰最高有亭曰青云自昔守臣与其僚佐宾客休暇
之次则必游目骋怀于其上或记或咏者多矣而辞多
不传国朝仍改至元之三年监郡中顺大夫塔布台侯
出俸金帅僚属与凡好事有力者更新之以予昔尝得
卷三十七 第 22b 页 WYG1207-0534b.png
一至于斯亭也故求文以为记按郡城之中地高而可
览观可名者三若五峰之堂则在郡治吏舍环属屏树
翳塞不足以周眺望拟岘之台可以远眺望矣而负托
城壁出于人为于奇胜为未足焉隐然高据总会远迩
若挈裘而得其领焉者莫斯亭若也吾之有人民社稷
之寄者从容治下而来至于斯也凡其目力之所及皆
其心思之所至也倬彼云汉昭回于天北瞻阙廷如日
斯近凡所以竭力以事其上者罔敢不尽其心焉俯而
卷三十七 第 23a 页 WYG1207-0534c.png
视之冈阜之起伏阛阓之生聚休养保息宁有所未尽
者乎愁叹忧苦宁有所未拯者乎出令行事宁有所未
尽善者乎环而视之名山灵阜乎苍苍能出神明以
去菑害者吾理之得其道乎流水之行可以治沟洫而
备水旱通舟楫以足货殖田畴之广邪阡陌之罗络因
荒易以察其勤怠时生成以验其丰凶者吾之赋税力
役之征有以公其劝惩者乎见之则必有所思思之则
必有所处之道矣然则仕于斯邦而来斯亭者休休焉
卷三十七 第 23b 页 WYG1207-0534d.png
俯仰无愧于吾民然后得遂一日之乐者不亦难乎安
得不为之书以待来者
 
 
 
 
 
 道园学古录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