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1207-012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道园学古录卷八
             元 虞集 撰
 记
  新昌州重修儒学宣圣庙记
新昌州之士有居京师者曰前百丈县尹张质夫以其
州人诸生之书来告曰吾州瑞之属邑也建学自宋庆
历始县令以时葺之其名因事而见者宁麟陈才曾渊
卷八 第 1b 页 WYG1207-0123d.png
子也有石刻记焉故谏官谢公谔之文也江南内附之
初邻境寇起遂以湮废至元三十年瑞州守臣始命县
尉苏泽作新学建大成殿殿有庑中象夫子而奉之配
享从祀者位设如常制殿之门为重屋讲诵之堂曰仰
高堂祠乡贤于别室自汉梅南昌福以下凡二十馀人
(阙/) 年县升为州庙学如故泰定乙丑前守夏侯质孙
以诏书增设从祀九儒象甃庙前池架梁以达于外门
至顺辛未今守赵侯居仁始来谒庙学顾瞻屋宇庳陋
卷八 第 2a 页 WYG1207-0124a.png
湫隘叹曰吾州亦子男之邦也岁时有事于夫子尊俎
笾豆有序钟磬琴瑟在列而周旋升降揖拜跪起殆不
容接武于户庭之间则何以奉扬文治以淑吾邦人乎
视诸学廪岁为粟千石曰是固可以有为矣乃节冗费
究宿弊以图新之易旁近民间地以广其宫而后衡缩
端直凡八十丈屋之高广视旧各加五尺增两庑各十
一间又崇大其列戟之门阶墄唐甓廉缜高固一与殿
称而规制与瑞州之学侔矣取材赋役皆有其方凡民
卷八 第 2b 页 WYG1207-0124b.png
与儒家者无所劳费以三年五月告成谓邦侯之
功不可忘而岁月不可无纪也子之先君参政雍公
尝分教于瑞州新昌之士固尝承乎下风矣不远数
千里愿子有述焉而质夫又曰昔吾州之士彬彬然
以文学进用至于卿大夫者代有人焉圣元以进士
取人材于天下凡六科矣而吾州之庙学始大以
新继自今吾乡之父兄昆弟来至于斯也瞻夫子
之德容而有所观感依夫子之广居以安其息游德
卷八 第 3a 页 WYG1207-0124c.png
义之士其自此兴乎某乃为之言曰古之学者于其先
师则有释奠释菜之礼焉非庙之谓也前代之制夫子
南面以其门人配而庙食于学宫我国家因而推用之
日以盛大贤守令有意于民事者必先用力于庙学谓
之知本夫庙无与于学也然而道统之传在是矣学于
此者诵其诗读其书习礼明乐于其间诚其道也不敢
不俛焉以尽其力非其道也不敢杂焉以妄用其心圣
贤去之千载求诸彷佛之形容以端其所向导焉所系
卷八 第 3b 页 WYG1207-0124d.png
不已重乎且异时先儒之为学校言者每病进取之文
害道必欲撤而改之使得以反求为已之实忧世之意
深矣圣元混一区宇且五十馀年而进士之议始行当
是时固以先儒之忧为忧而为之制曰询孝弟于所居
之乡以观其行之力考学问于所治之经以见其道之
正求才华于适用之文察举措于论事之要求之之术
亦既精且详矣果得如斯人而用之则天下宁有乏材
之叹乎然而或尽其事而不偶于有司或袖然充耳而
卷八 第 4a 页 WYG1207-0125a.png
而不尽如其说得失之故非直其人之所遭然也文运
世道盖于此可验焉故某惧夫学者无以自致于道质
夫之所望于其乡人士者盖有在此而不在彼者乎新
昌文物之邦也父师少师其必以内圣外王之说而教
其人焉某固不敢以一言概之也赵侯字仲义亳社人
起身江西幕府连治县有声今以奉训大夫知新州事
多善政督工者学正萧荧训导刘天桂直学张志道胡谦
  光泽县云岩书院记
卷八 第 4b 页 WYG1207-0125b.png
古之长民者治而教之之外无他事也后世有簿书期
会徵调共亿趋走逢迎之烦私计之迫而得尽心于民
事者或寡矣而舞文殖货者又不与焉其善者岂无德慧
术智者哉而于先王之法意未知其何如也是故时之
仕者审狱讼时赋役慎保守不大得罪于民则已为难
矣岂复有为治之具而况于教乎若夫以儒入官者宜
有见于此矣或者于道实未有闻于学实未有得蒙其
名以进一旦莅事不阘茸卤莽以取谬悠之讥则反睢
卷八 第 5a 页 WYG1207-0125c.png
盱恣且窃取时俗之绪馀以苟且毫末之得而不耻者
亦何心哉噫何吾民之重不幸也如此吾友况侯肩吾
则不然自其少壮读书已有用世之意及部使者连帅
方伯取以为掾持法严明而能恕蚤有闻于时稍迁盐
筴筦库乃能从容为大府建通融之计使其言尽用所
益固不细也泰定末为光泽大夫始得其民而用之委
曲于当世法令之所得为达其能卓如也下车之日富
强民素为长吏信从畏惮者一不听入谒独诸生讲学
卷八 第 5b 页 WYG1207-0125d.png
则循循与之言于是始有延师教子者侯曰然则善人
也乃稍以是得进见讼者在庭一见得其情伪其负者
故可立决也侯曰吾非不能立决立决则伤而闾里亲
戚之情矣辄教令退思之是以多不终讼尝有兄弟争
田侯曰吾视若猊非不恭友者授以伐木之诗身为之
讽咏解说使日诵于学未踰月皆感泣求解知争田为
深耻县学弊侯率儒家者更修之曰善为之吾不以它
役溷尔也而富人或请出财以助侯不许曰有公上之
卷八 第 6a 页 WYG1207-0126a.png
供以待汝修学非尔事也不日而学成合邑之境民聚
为社者皆请建学立师如令而教养之舍或略仿于县
学则又为义仓以附其旁宽为之制使民受成而守之
侯乃慨然曰训其子弟而不本诸父兄殆不足使之易
知而速肖也即邑南三里有云岩书院故基在焉故宋
国子录通守辰州李先生方子讲学之故处也先生祖
子孙三世受学朱子之门邑之乡先生也书院废李氏
有遗田亦侵没于人侯日退食即其处理泉石斩荆棘
卷八 第 6b 页 WYG1207-0126b.png
徘徊咏叹若将见乎其人者得其遗文数篇民间少与
学者诵说之于是昔之愿修学而不得者造庭而言曰
自侯之至于斯也吾无汎役而有馀力请更作书堂以
成侯之志侯其许之乎侯曰今可矣听为之乃作室象
夫子燕居又作祠象先生作一讲堂四斋舍以容师弟
子门垣庖湢以次庀工经始于天历二年二月八月日
成理侵没之田而得之收其入以为养率其僚吏诸生
舍采落成郡守西公以其事达部使者使者韪之闽帅
卷八 第 7a 页 WYG1207-0126c.png
上其事请列为学官至顺三年侯至京师请予书其事
将刻石以示后之人予乃为之言曰昔周子程子作于
圣远言湮千载之下而程子门人杨中立氏之归闽也
叔子叹曰吾道南矣宋既南渡中立氏以其学传诸豫
章罗氏延平李氏至于朱子而益大显明焉当是时闽
之学者比于邹鲁予从侯得先生所为朱子年谱序知
其于朱氏之学确守而不变所谓毫分缕析致知力行
盖终身焉及其为县学记恳恳焉欲其乡之士息奔趋
卷八 第 7b 页 WYG1207-0126d.png
流浪之志以从事于爱亲敬兄之实必也宗族称孝乡
党称弟经明行修然后谓之成材噫先生之于其乡之
人何其爱之深而虑之远也乡之人诚能求先生之言
于无穷由是而学焉则可以趋乎圣贤之域而无大过
矣乌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寥寥乎
求一二于千百而不可得吾况侯乃能笃信而推用之
吾焉得不为之喜乎斯邑也由况侯而知先王由先生
而知学道则吾况侯之遗爱岂有涯哉四方长民之吏
卷八 第 8a 页 WYG1207-0127a.png
闻况侯之风必有作而兴者矧光泽之后至者乎侯名
逵庐江人后居高安今为某官其为政若平反冤狱之类
有去思碑此因著其教事云
  董泽书院记
帝王之为天下治与教而已自圣贤不必有位而其事
分是故表程子之墓者曰周公殁天下无善治孟轲死
百世无真儒治不出于真儒虽治弗善也昔伯子之师
友则周子邵子及张子与其弟叔子也程子之学出于周
卷八 第 8b 页 WYG1207-0127b.png
邵氏虽若别出及伯子论其学之所至谓之安且成则
固无以异矣前圣既远此数君子者出而后圣贤之学
帝王之道始大明于天下有知其说而得以见诸行事
焉此孟子所谓一治一乱之所系者也周邵与伯子广
大而精微高明而平实浑融旁薄人莫得而窥焉及叔
子之时邪说益以用事有待于匡辟而争者起矣门人
徒以其说相传众人固怵于利害弃绝而弗之从已时
则有若故宋丞相忠简赵公鼎奋自闻喜诸生独能学
卷八 第 9a 页 WYG1207-0127c.png
邵氏于其子学程氏于其门人得其说而尊信之生死
以之而弗变也及相其君于危难之间庶几行其道而
竟以贬死非天也夫公子孙以此多留江南而其族人
之在董泽者无恙也我国家混一始得以音问相通今
国子博士筼翁公之六世孙也得请于朝祠公闻喜县
学董泽之族人闻之来走京师见筼翁谒告与之归将
作书院于其乡以淑其人庶几公之遗意焉盖距公之
时几二百年矣筼翁来求某记之某受言而作曰乌乎
卷八 第 9b 页 WYG1207-0127d.png
公为相五年人心天理之所存者远矣而害之者日胜
卒不得尽行其志以为天丧斯文乎而周邵张程之说
至朱元晦氏而条理发明以推致其极则天之未丧斯
文也夫博士将有以教其人也公之德业在国史论定
百世人得而观焉若夫其所以为学者则凡朱氏之所
述者有之矣昔者周子之言必合伊尹颜渊而并论之
而后贤之诲学者亦曰立志以明道希文自期待游于
董泽者其以是求之哉
卷八 第 10a 页 WYG1207-0128a.png
  蓝山书院记
蓝山书院者弋阳张君卿弼之所作也卿弼字希契故
宋时繇太学登咸淳戊辰进士第除福州司户辟充教
授用举者员足改官仕至兴化倅而宋亡归弋阳隐居不
出门生弟子从受业者甚众郡邑方内附学校多废
佥提刑按察司事王公某强起之至县学以为师县人
士翕然来从之乃新作县学江东宣慰使王公某又迎
至郡学以为师以教一郡六邑之人又作郡学于是有
卷八 第 10b 页 WYG1207-0128b.png
列荐之于朝者非其志也即摄衣而归至元十七年其
门人杨应桂申益章以来学者之众无所息游也规为
学舍以处之得地于县之水南士人徐氏旧宅广袤几
八里中为宫焉有庙堂以祀夫子两庑翼焉有明伦
以讲学有祠以奉其乡先生其左右斋曰稽古学易约
史兴诗立礼成乐祭器有藏庖湢有所前为大门略如
郡县学之制明年九月告成名之曰蓝山书院其后邻
县升为州直𨽻行省割水南地以益之独书院之境仍
卷八 第 11a 页 WYG1207-0128c.png
𨽻弋阳张君始为山长应桂继之既列为学官行省署
官来任之矣至顺三年春繁昌县尹张纯仁来言曰昔
先大父之始为此也买田以继师弟子之食与乡人之
以田来助者通计若干亩纯仁与弟显忠又以私田若
干亩以增其不足皆买诸民田官仍徵其常税弗除也
昔先大父殁学者祠诸讲堂之东使显忠奉之书院之
设五十馀年纯仁等以时补葺不敢废先人之志来官
于是者率三年代去经始之故将遂湮没纯仁深惟大
卷八 第 11b 页 WYG1207-0128d.png
父之为此学也庶几邑人士之有成立焉今纯仁始登
至治辛酉进士第大父之门人方回孙登泰定丁卯进
士第而纯仁之子熙载亦解于乡则皆遗教馀泽之所
出也又何敢忘乎敢请一言归而刻诸石以图不朽焉
某曰昔者子之大父之在斯堂也何以为教乎纯仁曰
盖尝闻诸大父之执友矣其诲学者曰圣贤之学载在
六经明于日月汉魏以来诸儒或以谶纬为奥或以老
庄为高使异端百家之说与六经参错于天地之间千
卷八 第 12a 页 WYG1207-0129a.png
有馀年自濂洛诸公之出辞而辟之廓如也穷乡晚进
之士或无良师友已未有端识而或骤遇旧说见其汪
洋恣睢将无迷诱而陷溺者乎遍取传记百十家择其
合于修已之学而不堕于清虚治人之方而不杂于术
数者辑而录之名曰六经精义凡数百卷独恨未及成
书而卒耳某曰善哉其为言也某闻之宋之季年有志
于为己之学者病郡县学校以科举进士为业而时王
之制不可废也别立精舍以讲学焉敦道义而绝功利
卷八 第 12b 页 WYG1207-0129b.png
以私淑诸人盖取睢阳白鹿书院之遗制而名之国家
初有江南曾未数年而蓝山首有书院脱馀生于锋镝
之馀正人心以弦歌之事盛哉张君之用心乎我国家
表章圣经以兴文化至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定以周
子二程子张子朱子及其师友之说以为国是非斯言
也罢而黜之其正乎道统之传可谓严矣然而老师宿
儒日以澌尽愚者无所启发狂妄者得以其不根无学
之言窃附于往哲之绪馀以诬众罔俗则自欺自弃之
卷八 第 13a 页 WYG1207-0129c.png
甚者也不亦悲夫来学于斯者盍亦深求圣贤之意于
遗书以知夫乾坤父母畀付之重涵养乎本原之正审
察乎几微之发扩充善端攻去邪欲日孜孜以勖其不
及又求正于有道使不至陷于差缪必至于圣人而后
止庶几学者之事也乎请以谂诸同志俾无负作者之
意不亦可乎是为记
  舒城县学明伦堂记学校讲学之地也古未有庙其释奠于先圣先师者非
卷八 第 13b 页 WYG1207-0129d.png
庙也后世始为庙以祀夫子通乎天下三四百年之间
礼制寖盛我国家郡县无小大皆得建学尤以庙为重
焉是以有司修祀典勿敢缺而教无其师师非其人则
或有不暇计者此士大夫因循苟且之通弊要其识虑
初不及此无怪其然也舒城古邑也自宋季数有军旅
之事故学校之盛微不及东南然而山川高深风气完
密民生其间者有中州质愿之美而奇岩幽谷往往有
昔贤名人遗迹足以风动其人而其人亦乐道之故其
卷八 第 14a 页 WYG1207-0130a.png
俗为易化者矣延祐乙卯前令杜思敬始重建庙而讲
堂庳陋弗治久而益坏部使者宋公翼尝督县令改作
辞以故逮锡里布哈登蒙古进士第长是邑始出独见
捐已俸以天历己巳之岁度材庀工撤而新之凡为堂
五间规制宏敞始与庙称未期告成则某月也董役者
典史周允耆儒宋杨椿傅熙宋文富莅工者范应月胡
立本皆儒也至顺元年秋锡里君以职事如京师踵门
来求文以记之今夫郡县之吏急于簿书期会有不暇
卷八 第 14b 页 WYG1207-0130b.png
于为治而况教乎锡里君之为邑知重学校于为学知
重讲习岂非知本者乎夫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
伦本诸天理之固然有不待于强名者人之为道岂有
出于此五者之外者乎然而明之则叙不明之则斁此
教之所由兴也气质之不齐虽万其殊而大概知愚贤
不肖之分而已矣斯伦也愚者有所不知不肖者又违
而远之故有待于启迪矫率无疑也乃若贤且智者所
谓质之美者也于其伦之所在亦知求尽其心焉然而
卷八 第 15a 页 WYG1207-0130c.png
不闻圣贤之传不经师友之辨则不足以知天理之节
文精义之攸当则直情径行必有堕于私意之所为疑
似之近几微之差其流弊反有以失其良心之正而贻
世俗无穷之害焉此系于教者为最切故古昔学校之
教壹是皆以明人伦为事岂非忧之深而虑之远者乎
乌乎洒扫应对而敬其事则穷理尽性之学斯在服勤
就养而尽其职则存神知化之妙已存不踰乎屋室户
庭之近而天地万物之奥已具不外乎耳目口鼻之用
卷八 第 15b 页 WYG1207-0130d.png
而阴阳鬼神之微已通人之所以为人者亦大矣故曰
圣人人伦之至而已不有以明之孰得而知之哉呜呼
其说亦微矣登斯堂者观其名而思其实因余之言而
求锡里君之志庶几有所观感也夫昔邑之君子有李
公麟伯时尝读书龙眠山因以自号故有龙眠书院在
县治东飞霞亭之北国初东禅寺僧并之而书院废锡
里君得隙地于清心池亭之上盖伯时与苏子瞻黄鲁
直诸贤之所共游者也乃辟地为屋以复书院之旧以
卷八 第 16a 页 WYG1207-0131a.png
广为学之处锡里君之于其民也有古人之道哉来者
尚克继之于永久  滕州学田记
国家之制自京师会府郡县皆有学学必有庙庙以奉
先圣先师之祭祀学设师弟子员有廪膳之给补葺之
费故学有田田多因其旧有缺者有司得以间田与之
俾募人以耕岁收其入然田之芜治租之有无祭祀廪
膳之充歉则系于长吏之善不善用意与不用意而教
卷八 第 16b 页 WYG1207-0131b.png
之力不力系于师师得其人则长吏敬之民庶服之故
教行而化兴不然则否此其大凡也滕州之学右为庙
庙有殿殿有庑庑有门左为学学有讲堂东西有斋舍
有庖有库成于至元已丑则滕县尹陈谌州学正陈渥
之所为也明年谌以如市乡官地五顷馀为学田从渥
请也大德甲辰滕县长吏阿卜萨等又以如市乡官田
五顷与之用学正张中立请也至治壬戌般阳李德昭
为学正滕守李元重之思所以相德昭治学者取租于
卷八 第 17a 页 WYG1207-0131c.png
田而给之教养奉祠之外户牖幕帟之饰塈茨丹雘之
工圣贤肖象有衣裳之制庙貌有墙宇之严焕然一新
郡人称之其间郡吏无良民豪无忌租入弗至生徒散
去德昭有忧之而未能振洛阳曹侯铎之来为州也以
学校为先务教养为已任清介自守政如神明田之见
占于强家者始复归于学而嚚讼者构言于司臬谋有
以挠侯会使者赵公行部至滕得其实归田如曹侯言
因又以礼教乡之五顷增之簿正以定其租立石以表
卷八 第 17b 页 WYG1207-0131d.png
其畔犹惧后之人或失之也又使德昭请于济宁于山
东宪司于中书礼部以文书下之俾勿敢斁又来求文
刻石以为记乌乎滕与邹鲁兄弟之邦也圣贤之遗化
在焉其人固易使也今侯久远之计将质诸契劵以待
之孰若善其教以正人心美风俗则人知礼义廉耻亦
何忍自欺乎跬步之土而私圭撮之利乎曹侯儒者也
其必有以劝其父兄率其子弟者矣不然文墨何足以
制之哉是岁朝廷命天下庙学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
卷八 第 18a 页 WYG1207-0132a.png
并配孔子西面北上有司或惮烦多不及奉行而侯于
滕学独更新设象如法其知本盖如此来者尚有徵

  滕州性善书院学田记
天历庚午五月滕州守洛阳曹侯振父介前学正李德
昭至京师来告曰吾郡有性善书院者大德四年前守
尚敏作义塾州治之南其屋四楹覆以瓦其斋舍茅茨
而已延师以教郡人之子弟出已俸以率州士得钱五
卷八 第 18b 页 WYG1207-0132b.png
千缗贷诸人取子息以供师弟子之食明年以礼教乡
官地三顷给之延祐元年监察御史任居敬言于朝曰
昔滕文公尝闻性善之说于孟子宜表义塾曰性善书
院朝廷用其言性善书院列于学官置山长以为之师
延祐二年前守郑某改筑于滕之旧治其宫之地凡八
亩右庙堂以祠孟子左讲堂翼以两斋以居业张蒙古
岱继成之又给以使相乡户绝地二顷一十五亩如市
乡一十八亩而铎之来也于学校之事不敢后既为深督
卷八 第 19a 页 WYG1207-0132c.png
其教养修完其宫屋室治其器用之未备究子息之
亡失地之见侵者悉经理之增给礼教乡官地五顷合
其旧有凡为田十顷三十馀亩使滕县簿明安岱尔山
长滕昂霄行田表其畔岁非甚侵亦足以备用矣铎代
者且至将去之惧来者无所考谨伐石载始末请一言
而表之予乃为之言曰师弟子之讲习于是者其亦尝
致意于性善之说乎息焉处焉亦有存其初者乎念虑
之兴酬酢之顷亦有以察其几而致其辨者乎有能一
卷八 第 19b 页 WYG1207-0132d.png
日用其力于此庶几贤太守之所以望于郡人者乎盖
古之人其幼无不学者及其长也受田而耕而俊秀者
入于学以学乎修已治人之道耕者食人而不以为
学者食于人不以为泰诚以学者有益于人之国家也
学非其学而欲安坐以食则又何责于人乎吾闻之也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使滕之人以侯
之故而知学道焉亦何区区执信于咫尺之石哉滕昔
为国今为州今之守昔之侯也孟子之说布在方册传
卷八 第 20a 页 WYG1207-0133a.png
之千载有民人社稷者孰不得而诵之视其所闻有多
于文公远矣慨想文公之为政于斯也孰肯为污暴之
慢者乎继曹侯而来者善择师推明孟氏之说以教其
人于久远之道无大于此者
  中书省捡校官厅壁记
中书省捡校官者至元二十八年尚书省以户工二部
营缮出纳之繁奏设是官以覈其程书官二员吏四人
其署在省之东偏三十年奏增为四员吏六人分督省
卷八 第 20b 页 WYG1207-0133b.png
左右司六部及架阁仓库文字之稽滞乖违者而纠正
之其官吏从东西曹阅公牍还就署决事后中书省仍
治宫城之北舍因其旧而捡校官之署阙焉徒寓直所
至之部至顺二年中书徙治宫城东南之省捡校官奉
政大夫前进士孙士敏志道奉直大夫杨益友直中宪
大夫王国器鼎臣朝列大夫杨惟恭伯温以旧署隘且
弊为请宰相命更作于旧署之南为堂三楹以居其官
旁列吏舍庖厩外为门以别之是年冬庀工明年五月
卷八 第 21a 页 WYG1207-0133c.png
成四君子者既视事其间而相与言曰是官之设卅有
馀年矣而厅事适成于吾四人为僚之日可无识乎且
昔之居是官者视诸掌故盖将百人去而坐丞相御史
府者政事风节历历可徵也其可无述以待后之来
者乎四君子皆与余游故来请为之记夫宰相上承天
子以出令于天下其属多矣官有其事职有其分不得
相越也于文史无不得察视者唯捡校官为然其于宰
相有寄乎耳目之明有托于心膂之密而望高职清又
卷八 第 21b 页 WYG1207-0133d.png
有若宾客之优游者焉盖他官莫之及也是以每难其
选而常得人焉凡为是官者来升斯堂而览斯文尚思
其任之重而有远大之期也乎
  京畿都漕运使善政记
国初运外郡之粟以实京师数日以广大江以南浮海
而至者岁以数百万石计公府之储偫官府之廪稍宿
卫之共亿至以及京城游食之民其用至夥而所系甚
重者也舟车之输载士卒之任负数经转输而至于京
卷八 第 22a 页 WYG1207-0134a.png
师者则有京畿都漕运使司以总之领仓凡三十二一
仓之官或五人或四人三人槩仅百员役于仓而食禄
于官者又若干人自流选而来为是官者出纳之事稍
弗加谨折阅陷失有倾家辱身而不足以补之者是故
朝廷常优之始授则增其秩终更则减其资盖念其重
难也然而使之无失而得善去者则槩系于司漕者之
得人矣至顺二年秋千斯仓使汪埙等来言于史官求
文以颂运使扎萨克公程公日新与今运使刘公子善之
卷八 第 22b 页 WYG1207-0134b.png
德其言曰扎萨克公之为使也出令曰凡仓之守吏日守
其局以谨出纳非运司必有徵召之事毋敢至运司又
曰凡运司之胥史皂𨽻不得辄至仓所其负米于坝而
入仓也关防有役夫无所容其弊故其米皆完好而不
杂其出纳也务为均平收支之数有所勘会止从本司
揭帖图帐申报无烦文也盖仓庾之所患者收支已不
得其精凿其支也又疲于供应而皂𨽻百色之需挟上
官而来千者纷然终日则不得不窃赢馀以应需求日
卷八 第 23a 页 WYG1207-0134c.png
久月深忽焉而其耗多矣今运官绝公吏之扰简奔走
之劳善出纳之法列官于是者始得以效其奉公之实
而无旷官之罪焉扎萨克公断以定见程公善相之刘公
善继之此某等数千百人所以感激不忘愿刻石纪事
以垂其法于后使来者之永克有济也噫朝廷之法详
且尽矣其有不至者则奉行者之过也今京畿漕运之
事而三公克拯其弊才数事耳而仓庾之受赐已如此
其经营之密调度之大属吏有不得尽知者尚多矣乎
卷八 第 23b 页 WYG1207-0134d.png
夫万仞之堤或溃于蝼蚁千石之水或涸于漏卮诸公
之政乃得禁皂𨽻之侵渔此所谓所治者小而所益者
大者也为政者尚鉴此而慎之乎札萨克公蒙古人自宿
卫内廷除直省舍人历中政院同佥判中政院事积官
中大夫除隆祥总管府同知程公(阙/) 人今自运使除
右司郎中又除淮东道肃政廉访使刘公青州人今在
任馀官则别列于碑阴云
  潼川王氏忠孝堂记
卷八 第 24a 页 WYG1207-0135a.png
王公讳兴其先太原人仕故宋为秦州防禦使四戎司
都统生子仲以隽勇闻都统殁事曹夫人有孝道宪宗
皇帝帅大兵取蜀仲率豪杰之士见于军门遂以其众
立功授保宁等城招讨使将命招宋守将杨大渊为大
渊所害事闻宪宗悼焉召仲子仁嗣其官仁又谕保宁
而大渊降世祖皇帝命为奉议大夫潼川路总管起保
宁长宁军民立潼川城开屯田置官署收辑离散又用
其力讨旁近之未附者以其有劳于兹土也因家焉而
卷八 第 24b 页 WYG1207-0135b.png
仁事其母夫人亦有孝道居潼川二十馀年殁于官临
终诫其子曰先人值国家兴运以故将家帅师立功专
城而治维忠与孝可以事君于久远而不坠世业也子
孙顿首受教乃终长子世安遂隐居不仕而次子世英
仕为江油簿亦弃官事亲于是故云南行省参政李公
源道同知潼川时名其堂曰忠孝江油之子礼以云南
省蒙古掾秩满调官京师具事状请著堂记是时予方受诏修皇朝经世大典辑录祖宗功德而宪宗下蜀之事
卷八 第 25a 页 WYG1207-0135c.png
供奉学士前进士宋公本实手笔焉谨以兹记告之而
俾礼以其文传诸王氏于无穷焉
  王氏山南隐居记
国朝既取中原悉求其豪杰文学之士而用之其隐居
终身者尚多有之史官不能录也承平以来殆又将百
年才能特起为公卿牧守者何可胜计然尚论世德或
隐其故初矣隐于昔而显于今者永平王氏之家为可
称焉南宫舍人从义甫之曾大父金两举进士见世乱
卷八 第 25b 页 WYG1207-0135d.png
不复仕隐于昌黎碣石之下学者谓之碣石先生有文
集十卷轶于兵火先生之子稍起从郡帅长其幕府当
是时军兴事多草创总兵权者何求不获而先生之子
田庐无加于先生时然而邑居之邻已四五易主而王
氏之居今不废野外之田仅给饘粥至今从义历拜两
御史为天子郎官甚见知遇而亦不加多不加少也然
则是居也可无记乎予在京师来最后然亦卅有馀秋
矣忽焉而赫奕俄焉而销歇名田甲第有不能以终其
卷八 第 26a 页 WYG1207-0136a.png
身者而王氏一亩之宫数夫之壤传之五世而子孙方
读书修行以久之可不尚乎是为记
  松友记
古君子取友之道取之一乡取之天下又取之尚古之
人苟得友焉初不以天下为广一乡为狭尚古为远于
今为近也槩千载而得一友焉安知其不出于一时也
槩天下而得一友焉安知其不出于一乡也然而不可
以必得也则假诸物以见意焉此吾太常宋公云举所
卷八 第 26b 页 WYG1207-0136b.png
以命松为友也夫所谓友求诸同时而不得并也求诸
同乡而不得旷天下则有之而不得偕也而斯松也千
载有之今亦有之天下有之乡亦有之友一松而合千
载于一日通天下于一乡善哉宋公之为志乎昔在太
常之在翰苑也独居乎玉堂之署文字之暇宾客散去
竟日萧然遂以无事乃盘桓乎松下而有遐思焉曰吾
友在是矣此松友之所始也公友松乎松友公乎公自
翰苑拜御史出为部使者召拜国子司业迁太常屹乎
卷八 第 27a 页 WYG1207-0136c.png
独立不为势利之所移颂诗读书日与圣贤相对超举
特出莫逆于心所谓贯四时而不改亢金石而不渝公
其松矣予不敏公以其尝再为僚也命为之记然则余
亦友乎松者乎
  可庭记
天地之覆焘无限量也日月之照临亦无限量也人心
之妙其广大光明盖亦如之局于耳目之所接限于识虑
之所及果能尽其心之体用者乎方外之学虽设教不
卷八 第 27b 页 WYG1207-0136d.png
同而其所致力者亦唯心而已矣凡其比大于天地比
明于日月岂无廓然于胸中者乎顾尝观月于庭有取
于一方之可则赋诗永言又有敛然退求自足而无所
待于外之意是以君子有取焉若所谓可庭者是也羽
衣之士有刘其姓而以学仙自名者西游昆崙之圃北
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其游远矣予
意其广漠之为乐而无阃域藩篱之间也而来为其里
人龙璧求可庭之说焉其言曰璧之大父无心翁好奇
卷八 第 28a 页 WYG1207-0137a.png
博雅故宋在临安时年九十馀须眉谡谡然游其都会
而不知倦也及我国家混一宇内其父之北游也盖至
京帅北极和宁之境以观乎兴王之胜地以交于国人
大族之豪杰志甚壮也今璧也退焉里闾之近择高山
流水之美卜宅以奉其亲有兄弟姻族之好师友讲诵
之乐昭其祖父远游之思而盎然自足于户庭之间则
谓之可庭也不亦宜乎予曰善哉学仙之言也君子之
为道敛之不盈一握舒之则弥六合求诸其心反诸其
卷八 第 28b 页 WYG1207-0137b.png
身行诸其家果有得焉则推而致之何远不至也年富
而能学果知此道矣何可量哉
  悠然亭记
郭君彦达有亭曰悠然取陶渊明南山东篱诗语也予
爱其引兴高远欣然为题顾客有笑于座曰昔柴桑翁
生不逢时自放于草野之间托此言以自见其无所事
乎当世者也今彦达以圣天子潜邸文学之旧以其习
于朝仪也率其属以佐其长执事就列严恪齐整其得
卷八 第 29a 页 WYG1207-0137c.png
为悠然乎予告之曰何伤也亦各见其志云耳心累于
物则窘我室庐使适宽閒而就优逸犹若皇皇何心之
中扃虚明应物无迹则垂绅正笏不动声气以措天下
于泰山之安外无矜容内无逸志则亦何害其为悠然
也古之君子常以陶先生上配孔明论者以为至当信
之不疑非知言而能若是乎试以孔明论之方其龙卧
草庐三顾之车未至其悠然固与采菊者无异也及其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军务诚劳矣
卷八 第 29b 页 WYG1207-0137d.png
然八阵之方严杂耕之整暇羽扇指挥于从容而山川
形胜尽在风云之变化子谓此时孔明悠然乎不悠然
乎客曰渊明之悠然众所共闻孔明之悠然诚未之闻
也然则彦达上荷主知虽进用显要有不足悠然者乎
客请书其说与彦达为亭记
  琅然亭记
夫子之言乐曰翕如纯如皦如绎如而一成之始终可知
也若夫因其哀怒淫放之情以为急厉缓靡之节极其
卷八 第 30a 页 WYG1207-0138a.png
所纵而莫能自返风俗之变而运气随之所系至重也
凡不中律度而远于中和君子盖深忧之而知察于斯
者盖鲜矣古乐之存于今恒见御于君子者唯琴为然
而亦未易知也崔君元方有得于是器也常作亭以从
事焉取醉翁操首章之辞名之曰琅然予有以知其有
得也明矣夫音之所以和者以其无相夺伦也今夫一
均之中七律在焉固不得越此而他有取也即此七者
有进退疏近之节以尽抑扬长短之变则有之矣诚不
卷八 第 30b 页 WYG1207-0138b.png
可依稀于近似假借以乖违也譬诸用兵然百万之众
勇怯强弱之不侔何啻倍蓰不可一也善将者使之步
则步伐则伐止则止齐则齐而不敢少违者以其分数
较著号令严明伎艺毕给而行阵辑睦之故也夫如是
虽使之赴汤蹈火可也此常胜之家者也骄不可制懦
不可作尚足以成军乎吾是知为音而能琅然则无函
胡唯阿之谬整然法度之为与能军者盖无异也不亦
善乎于是而思古人将有观乎大舜文王仲尼之遗一
卷八 第 31a 页 WYG1207-0138c.png
琅然也有感于放臣出子之志亦一琅然也有托于高
山流水之趣亦一琅然也澹乎冲和而不至于寂寞郁
乎忧思而不堕乎凄断发扬蹈厉而无所陵犯委曲条
畅而无所流佚非琅然而能若是乎余是以善其名亭
也元方以文雅见称擢在群玉之府时称妙选云
  思兰亭记
建安陈君若虚为余言其居之胜也山泉林竹庶几山
阴之幽情焉又尝从故承旨吴兴赵公子昂游廿年间
卷八 第 31b 页 WYG1207-0138d.png
两得其所书晋人褉序者规为亭以贮之公感其意题
之曰思兰而亭实未成也泰定乙丑亭始成而公去世
久矣俛仰陈迹诚有足悲者乃置序与题于亭上以与
同志者玩焉且曰即吾亭而望焉考亭云谷吾朱子之
几舄犹俨然也师友之相从则又有西山炉峰之属近
在跬步则吾之所谓思兰者有不徒在于觞咏者予曰
乐哉斯亭吾安得身往游之哉昔者曾晰之侍夫子也
舍瑟而作概然有浴沂咏归之思焉盖直言其志云耳
卷八 第 32a 页 WYG1207-0139a.png
岂必身在乎沂水之滨舞雩之下乎今朱子之教衣被
四海广矣大矣颂其诗读其书想像其德容之盛如将
见之以致其企及而从之者必有其人已乎又孰知居
之近也地之胜也有若陈氏之亭可以系其思之亲切
者乎仰其苍然之崇高而有以见其卓然之在前俯其
渊然之深长而有以见其往禅来续之无穷也则其得
于观感者声音笑貌云乎哉言语文字云乎哉古之善
为诗者常托物以起兴而后得以推致其性情而极夫
卷八 第 32b 页 WYG1207-0139b.png
咏歌舞蹈之盛若思兰之亭者其诸异乎修短之感玩
物之为乎凡槩启于余衷者如此并以为识陈君将典
教闽郡试与其父兄子弟道之庶乎其有以相发也
 
 
 
 
 道园学古录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