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1207-011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道园学古录卷


             元 虞集 撰
 记
  西山书院记
建宁路浦城县真文忠公之故居在焉其孙渊子言其
族人用建安祠朱文公之比筑室祠公相率举私田给
凡学于其宫者而请官为之立师江浙行中书省上其
卷七 第 1b 页 WYG1207-0110b.png
事朝廷伟之名之曰西山书院列为学官实延祐四年
四月也是年天子命大司农晏翰林学士承旨和塔拉
都哩默色译公所著大学衍义用国字书之每章题其
端曰真西山云书成奏之上尝览观焉昔宋臣尝缮唐
宰相陆宣公奏议以进其言曰若圣贤之相契即如臣
主之同时识者以为知言由今观之宣公之论治道可
谓正矣然皆因事以立言至于道德性命之要未暇推
其极致也公之书本诸圣贤之学以明帝王之治据已
卷七 第 2a 页 WYG1207-0111a.png
往之迹以待方来之事虑周乎天下忧及乎后世君人
之轨范盖莫备于斯焉董仲舒曰人主而不知春秋前
有谗而不知后有贼而不见此虽未敢上比于春秋然
有天下国家者诚反覆于其言则治乱之别得失之故
情伪之变其殆庶几无隐者矣公当理宗入继大统之
初权臣假公之出以定人心既而斥去之十年复召首
上此书当时方注意用之未几而公亡矣诗云人之云
亡邦国殄瘁公再出而世终不获被其用岂非天乎庸
卷七 第 2b 页 WYG1207-0111b.png
讵知百年之后而见知遇于圣明之时也然则公之祀
岂止食于其乡而已乎盖尝闻之工师之为宫室也犹
必有尺度绳墨之用朴斲缔构之制未有无受其法者
也为天下国家其可以徒用其材智之所及者哉今天
子以聪明睿知之资然犹能自得师尊信此书以为道
揆况众人乎学者之游于斯也思公之心而立其志诵
公之书而致其学圣朝将得人于西山之下焉不徒诵
其言而已也
卷七 第 3a 页 WYG1207-0111c.png
  鹤山书院记
昔者儒先君子论道统之传自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
汤文武周公至于孔子而后学者传焉颜子殁其学不
传曾子以其传授之圣孙子思而孔子之精微益以明
著孟子得以扩而充之后千五百年以至于宋汝南周
氏始有以继颜子之绝学传之程伯淳氏而正叔氏又
深有取于曾子之学以成已而教人而张子厚氏又多
得于孟子者也颜曾之学均出于夫子岂有异哉因其
卷七 第 3b 页 WYG1207-0111d.png
资之所及而用力有不同焉者尔然则所谓道统者其
可以妄议乎朱元晦氏论定诸君子之言而集其成盖
天运也而一时小人用事恶其厉已倡邪说以为之禁
士大夫身蹈其祸而学者公自绝以苟全及其禁开则
又皆窃取绪馀徼倖仕进而已论世道者能无䀌然于
兹乎方是时蜀之临邛有魏华父氏起于白鹤山之下
奋然有以倡其说于摧废之馀拯其弊于口耳之末故
其立朝惓惓焉以周程张四君子易名为请尊其统而
卷七 第 4a 页 WYG1207-0112a.png
接其传非直为之名也及既得列祀孔庙而赞书乃以
属诸魏氏士君子之公论固已与之矣及我圣朝奄有
区夏至于延祐之岁文治益盛仍以四君子并河南邵
氏洓水司马氏新安朱氏广汉张氏东莱吕氏与我朝
许文正公十儒者皆在从祀之列魏氏之曾孙曰起者
隐居吴中读诏书而有感焉曰此吾曾大父之志也何
幸亲复见诸圣明之朝哉今天下学校并兴凡儒先之
所经历往往列为学官而我先世鹤山书院者临邛之
卷七 第 4b 页 WYG1207-0112b.png
灌莽莫之剪治其侨诸靖州者存亦亡几而曾大父
葬于吴先庐在焉愿规为讲诵之舍奉祠先君子而推
明其学虽然不敢专也泰定甲子之秋乃来京师将有
请焉徘徊久之莫伸其说至顺元年八月乙亥上在奎
章之阁思道无为鉴书博士柯九思得侍左右因及魏
氏所传之学与其曾孙起之志上嘉念焉命臣集题鹤
山书院著记以赐之臣闻魏氏之学即物以明义反身
以求仁审夫小学文艺之细以推致乎典礼会通之大
卷七 第 5a 页 WYG1207-0112c.png
本诸平居屋漏之隐而充极于天地鬼神之著岩岩然
立朝之大节不以夷险而少变而立言垂世又足以作
新乎斯人盖庶几乎不悖不惑者矣若夫圣贤之书实
由秦汉以来诸儒诵而传之得至于今其师弟子之所
授受以颛门相尚虽卒莫得其要然而古人之遗制前
哲之绪言或者存乎其间盖有不可废者自濂洛之说
行朱氏祖述而发明之于是学者知趋乎道德性命之
廓如也而从事于斯者诵习而成言惟日不足所谓
卷七 第 5b 页 WYG1207-0112d.png
博文多识之事若将略焉则亦有所未尽者矣况乎近
世之弊好为卤莽其求于此者或未切于身心而考诸
彼者曾弗及于详博于是传注之所存者其舛讹牴牾
之相承既无以明辨其非是而名物度数之幸在者又
不察其本原诚使有为于世何以徵圣人制作之意而
为因革损益之器哉魏氏又有忧于此也故其致知之
目加意于仪礼周官大小戴之记及取九经注疏正义
之文据事别类而录之谓之九经要义其志将以见夫
卷七 第 6a 页 WYG1207-0113a.png
道器之不离而有以正其臆说聚讼之惑世此正张氏
以礼为教而程氏所以有彻上彻下之语者也而后人
莫究其说以兼致其力焉昔之所谓卤莽日以弥甚甘
心自弃于孤陋寡闻之归呜呼魏氏之学其可不讲乎
今起之言曰起甚幸身逢圣天子文治之盛追念先世
深惜旧名起将于斯与明师良友教其族人子孙昆弟
及乡党州闾之俊秀庶乎先君子之遗意而魏氏子孙
世奉其祀事精神血气之感通亦于是乎在其有托于
卷七 第 6b 页 WYG1207-0113b.png
永久而不坠也不亦悲夫臣之曾大父实与魏氏同学
于蜀西故臣得其粗者如此敢辄书以为记魏氏名了
翁字华甫临邛人年十八登故宋庆元己未进士高第
仕至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佥书枢密事都督江淮
军马赠太师封秦国公谥文靖而学者称为鹤山先生
云十二月丁未具官臣虞集奉敕谨记
  白鹿洞书院新田记
南康白鹿洞书院山长柴实翁诵其郡守崔侯之言曰
卷七 第 7a 页 WYG1207-0113c.png
昔者斯洞在南唐时学者之盛犹至数百人宋初固不
待言矣及朱文公作而兴之以讲道其间其规约之要
被乎天下学者向往以为宗焉此其所建立又非昔人
所能及者翼之不敏假守兹郡诚不敢以学校为缓于
圣人之道诚亦知所尊信而末之能学也思致其所以
为教者而末之能为也然而缮其既禀使其师弟子得
安于治其业顾力虽不足犹庶几可能乎乃视学田之
入而节缩其冗泛计其赀之积可易民田百亩实翁之
卷七 第 7b 页 WYG1207-0113d.png
未至也教授王君肖翁实通摄书院之事乃能亲行田
视其肥硗去取之故所得皆上壤夫侯之意王君之劳
田之始入皆不可无记愿刻其事于石呜呼朱子之书
学者盖家藏而人诵之矣其于圣贤之传为学之要本
末始终毫分缕析无复馀蕴使穷乡下邑独学特行之
士苟能玩而习之思而得之体而践之及其久也犹可
以入圣贤之域况乎有明师良友相先后之讨论问辨
以求其正观感契会以推致其极者乎此其人固何待
卷七 第 8a 页 WYG1207-0114a.png
于人之食之而后用也虽然侯郡守也书院郡之学也
自侯为之者当如是耳来者其勿负侯之心也哉侯名
翼之字鹏举燕山人历官多美政守是郡也二年矣通
练乐易敏勤坚信民无隐情庭无留事其用民力也若
增石闸缮郡治非必当为者不为也是以事集而人不
知扰至治初元之诏命司臬事举天下守令之最江西
部使者牢某举侯政绩著明考二十五事后使者克哷
察之如章并以上御史邦人士请象侯而祠之侯亦莫
卷七 第 8b 页 WYG1207-0114b.png
能止也其得民如此王君金华人其大父师勉斋黄氏
柴君番昜人其父师双峰饶氏皆不忘其世学故并书

  尊经阁记
宁州西南二百里脩水出焉世居其上者曰师氏著姓
也宋嘉熙中讳岩起君尝筑进斋以读书司刑使者察
其勤为著之记后四十年斋燬于兵又三十年其孙天
麟始因故基作新阁而名之曰尊经承先志也客有过
卷七 第 9a 页 WYG1207-0114c.png
而叹之为之言曰是其为处也山发春以献秀水涵秋
而致清悬崖飞流出其右长楸古树列其侧择其名之
攸当未可以缕数慨独念其先世之所尚而尊之此其
志固君子之所乐道者哉予乃言曰嗟夫尊经者举其
书而加之诸子百家之上而庋之乎将姑为之名乎夫
经也者无待于尊而常尊者圣人之心之所著也圣人
之道之所载也通三才之知以知变化之本极经纶之
妙吾心之运量又未始与圣人异也有能知其心之大
卷七 第 9b 页 WYG1207-0114d.png
而尊之者乎由其道以推致圣人之至者乎是则尊经
之大者今天子以独断黜吏议贬虚文一以经学取士
士大夫言学者非程子朱子之说不道也上下尊经之
事盖如此故窃以为必有通乎圣人之心以达圣人之
道者出乎其间观乎尊经之有阁得不重感于予心乎
吾闻豫章之境有高山深林稍于世俗相远者古学之
士多峨冠博衣深隐乎其中将必有为师君言之者后
有知言之君子将即斯阁而求之天麟字胜瑞今为同
卷七 第 10a 页 WYG1207-0115a.png
知吉水州事云
  王先生祠堂记
许人有祠其乡先生于学宫之傍曰王先生讳德元字
仲元邢台人金大安中举经童第二人既受官又从常
山周晦之先生学岁壬辰避兵来许许人以为师出其
门者前后数十百人经先生口授经者今且老犹历历
成诵其为人岂弟敦厚与人言必本于忠信待朋友有
礼所与交或死已久岁时往抚其家如生存邻里有丧
卷七 第 10b 页 WYG1207-0115b.png
疾皆亲救问无间贵贱许人化之至元甲戌先生年八
十而卒明年其配钱夫人卒无后门人刘世安张居礼
郝守宁等葬诸姚范之村而私以时祀之惟先生之田
庐有司不忍收也而又不可以久大德甲辰请于河南
之会府以其宅为长社县学立礼殿讲堂赋其田以
廪饩守宁曰古之所谓乡先生者没而可祭则祭之奈
何使先生泯而弗祀方先生来许时环许之人日戒于
兵恬然宁许人以学者先生之赐也今门人尽矣独守
卷七 第 11a 页 WYG1207-0115c.png
宁在守宁而不尽其情谁当尽其情哉至大戊申与其
同志筑屋于学以奉先生遗像于是县长吏学官诸生
以春秋释奠先圣之明日遂祠之岁会田入三之一以
具祀事请刻石使来者有考焉呜呼于是中原文献沦
丧队轶者且百数十年而幸有能诵诗读书传诸其人
以待后之学者其功讵可忘也况许人之息游于斯者
皆其门人之子孙昆弟也彷佛其声容而感其志气之
所存能无有以系其思者乎乃作诗遗之使歌以具祠
卷七 第 11b 页 WYG1207-0115d.png
诗曰载除我宫我宫为堂神斯来享谁其从之有合
彼乡昔居允臧讽言喤喤金石之扬人用不忘即祠
于次有醴有胾取具孔类自许多士多士孙子奉兹永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延祐五年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
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
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
卷七 第 12a 页 WYG1207-0116a.png
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
所留滞者矣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
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
甃结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
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
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至牧羊亭上芜秽充斥曾不可
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
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
卷七 第 12b 页 WYG1207-0116b.png
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
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
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
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
以当之也耶新亭峥嵘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至
池阳求通守周侯南翁为吾书之以来也李侯真定人
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文雅有高材以直
卷七 第 13a 页 WYG1207-0116c.png
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
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
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一知其
当为即以为已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
为无疑矣
  致悫亭记
古者之祭于庙也取其深广静密将以聚精神而致感
焉亭云者升高望远则可已非祭之所也然祭之先则
卷七 第 13b 页 WYG1207-0116d.png
必致其思致其思则或于亭焉可也茌平梁君润之为
亭于其先茔之侧春秋登于斯望其墓而祀盖以寓其
孝思之不忘也集贤学士宋公渤名之曰致悫取祭义
之文云君之第七子宜来求予文以为记盖尝闻之孝
子于其亲也盖无所不致其思焉况其遗骸之所托松
柏翳如霜露时至于是乎企而望之则必有无穷之感
焉是固非祭所也先祭而思焉莫著于斯矣然则名之
为致悫不亦可乎宜进士高科有位于朝矣于法君当
卷七 第 14a 页 WYG1207-0117a.png
得封循而进焉为士为大夫为卿为公古之庙制可考
而用之矣且君之父子讲乎诗书之艺明乎礼法之辩
将能祭之以礼为其所得为丽牲有石尚能为君铭之使
乡之人有所取则也
  孝思亭记
国子伴读茌平梁生为予言其邑之善士曰张氏兄弟
以孝友称于乡作亭于先茔之左手种松柏郁郁成林
为请于监察御史周君景远得大书孝思二字以表其
卷七 第 14b 页 WYG1207-0117b.png
处而求文以为记予尝闻之古之君子之为礼也盖无
墓祭夫祭者之于鬼神也求诸阴阳之义备矣墓也者
遗体之所藏也苟于是乎求之岂不可哉而古之君子
之为礼也而墓无祭何也凡有国有家者必有寝有庙
庙所以祭而墓非祭也有庙者必有主主之始立也三
祭以虞之归必奉诸其庙岁时祀之曰是神明之所依
也有祢之庙者自已之兄弟子孙皆至焉有祖之庙者
自父之昆弟子孙皆至焉有曾祖之庙者自祖之兄弟
卷七 第 15a 页 WYG1207-0117c.png
子孙皆至焉有高祖之庙者自曾祖昆弟子孙皆至焉
有大宗之庙者凡族之昆弟子孙莫不至焉者矣是合
族之大法也而近世士大夫家庙主之制或莫之考一
再传之后昧于世次者或有之矣况于民庶者乎是固
君子之所深惜也嗟夫古之不可复也然幸而犹有一
焉今中原之地平衍温厚故其为茔兆也高曾而下凡
子孙皆得以次祔葬岁时上冢则犹得以知其处此为
某亲此为某亲拜于墓下者孰为某亲之子孰为某亲
卷七 第 15b 页 WYG1207-0117d.png
之亲盖深有维持族姓之意焉后之君子苟以义起礼
则墓亭之设固在所不废也张氏兄弟拳拳于墓亭之
意岂非知本者乎其以孝友称于乡也宜矣张氏兄弟
三人曰通甫曰钦甫曰君甫张氏之后必有显者其自
此三子者始欤
  知还斋记
相国李秦公治小斋于居第之后取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中语名之曰知还而命某记之某对曰夫身任天下
卷七 第 16a 页 WYG1207-0118a.png
之重者必有周天下之虑虑周天下则凡所以竭其心
力者劳矣于是求高明广大之居以佚其身休其气息
其聪明之用以待事物之无穷者人之所同也而窃尝
观盛德于下风矣初天子之在渊潜也公以仁义为之
师处忧患于危疑之日而不为动决几微于造次之顷
而不为慑挈宗社于大安之地而不为矜神閒意定若
初无为乎其间及天子即位公以旧学为之相大纲细
目疏治条理不紊不遗意若有不足而公方日与天子
卷七 第 16b 页 WYG1207-0118b.png
坐论道德治乎无为四海晏然蒙其泽而莫之觉此其
所存者大而所息者深又何假夫居以厚其养哉顾乃
因方丈之室托微物以见志若惧满盈而有退然之意
者其忧深思远之故某何足以知之虽然公命也某不
敢辞乃为之记曰朝出乎乔林而夕返乎一枝者众鸟
也故隐民远士得以寄兴而自喻乃若鸣凤历数千百
载而一出其进退岂直系其身也哉是故奉其身以为
进退者庶士之事也进退不系其身而系其道者大人
卷七 第 17a 页 WYG1207-0118c.png
之事也公以身系天下之安危其道著矣今而自托于
此是岂以功名富贵易其心者哉某以是知易道之所
以贵夫知进退而不失其正者也
  诚存堂记
昔者君子之言居也宅曰安宅居曰广居泰哉其所以
自处者乎何其安重尊高之若是也窃意君子之所以
为安重尊高者固无待于外而上栋下宇益得以休其
体而致其养夫岂苟然也哉集贤司直鄱阳周君之为
卷七 第 17b 页 WYG1207-0118d.png
堂也筑必固材必美攻斲必纯泽构缔必坚缜曲执必
周正户牖必疏达温凊必宜适待其后之人必久而无
斁凡作室之道备矣及其成也曾不以是自佚方挈挈
然以诚存题之此其意岂浅浅者顾使某为之记某何
足以知之尝试即堂而言之仰升俯降卑高之位定矣
处深向明内外之辩严矣左揖右让少长之序列矣以
祀以养以宴以食父兄宗族之亲在是矣乡党僚友
情可得而洽矣静以养动以思朝以兴夕以宁皦皦乎
卷七 第 18a 页 WYG1207-0119a.png
烛之而弗迷也粲粲然列之而有文也循乎其行之无
忤步也确乎其归之无异本也绎绎乎其继也浑浑乎
其无窾郤之有待于弥缝也若是者庶乎其名义之近
之也乎而某又何足以言之大江之南鄱为大郡物殷
而家给土木之盛甲乙为比而又以文雅相尚抑岂无
以美名表其居者乎夸者已张警者已末未有反身切
求若是其实而大者也某又安敢不为之记也惜乎某
之不足以知之不足以言之也谨记之曰周氏诚存之
卷七 第 18b 页 WYG1207-0119b.png
堂作以某岁成以某岁名之者集贤大学士姚公端甫
题之者集贤侍讲学士赵公子昂也蜀郡虞某记
  克复堂记
克己复礼之说在圣门惟颜子得闻之当是时七十子
者盖有不及尽闻者矣后学小子乃得诵其言于方册
之中闻其说于千载之下岂非幸欤盖予尝反而求之
沈冥于物欲之涂者固无与乎此也而知致力焉者仅
足以为原宪之所难而已其拔本塞源脱然不远而能
卷七 第 19a 页 WYG1207-0119c.png
复者世甚鲜也然则苟有志于圣贤者舍此奚适矣然
而难言也昔者程伯子少而好猎及见周子而有得焉
自以为此好绝于胸中矣而周子曰是何言之易也后
十馀年程子见猎者于道旁不觉有喜意夫然后知周
子识察之精也呜呼自颜子而降若程子之高明而敦
厚纯粹而精微一人而已其为学也必不为原氏之刚
制也明矣其十数年间岂无所用其功哉而是好也深
潜密伏于纤微之际不能不发见于造次之间噫亦微
卷七 第 19b 页 WYG1207-0119d.png
矣向非周子识察之精固不足以知其必动于十数年
之前非程子致察之密亦何足以自觉其动于十数年
之后是固不可与迂生曲学者论也而众人乃欲以卤
莽苟且之功庶几近似其万一可乎不可乎此则予之
所甚惧而旦莫不忘者也国子伴读掌仪康生敏以克
复名其堂而来求文以为记予既嘉其慕尚之高远而
又惧其易之也故著其说使寘诸壁间因得以观览而
资其行远升高之一二也
卷七 第 20a 页 WYG1207-0120a.png
  乐善堂记
京师之南城有为堂焉而名之以乐善者承事郎左藏
大使渝人胡君善甫之居故应奉翰林文字骆公之所
命也后二十馀年因乡贡进士史君质求予作文以记
之某闻诸长老曰昔吾蜀全盛之时以诗书文学起家
若勋业事功昭著伐越见闻可考知者不论其事物俗
宜近民者云城邑自汉晋近逮唐宋豪杰所营置往往
而在其所完聚有久固之势不幸间有僭窃者崛起搀
卷七 第 20b 页 WYG1207-0120b.png
抢于其间非降即亡事亦旋定故其民积安于丰厚屋
室之华壮锦绣之秾茂滋味之腴盛货利声色之殷阜
精丽自东南言纤靡者莫或过之是以婚姻丧祭之礼
宴游之乐服御之饰恒出于有馀又渐被夫文章诗礼
之懿下至市井田野妇女儿子往往习诵读知古今以
孝弟信义相尚其不然者众指目之詈斥之以为风嗟
夫使其人所以易为善者岂徒然哉然而盛衰治乱兴
废之相寻非惟其数然也理若是矣国家将启南服独
卷七 第 21a 页 WYG1207-0120c.png
先受兵芟夷刬刮者几百年而后昔之所谓盛者始扫
地无复遗馀矣脱身百年之下远而去之既生全焉又
富完焉又将以子孙众多而贵焉此其先所积累者岂
不异哉然则乐善之名骆公盖有以徵其前而望诸后
者矣不记殆不可也胡君尽力所事受知世祖皇帝特
命筦库保定非常例也常归其乡修先人坟墓而收其
族人子弟乡里之贫弱者教养恩义甚笃君子以为
能有司尝旌异之今官进而年益高二子历仕将显要
卷七 第 21b 页 WYG1207-0120d.png
其福盖未艾也前五十七年骆公解舟鄂渚风引之入
世祖皇帝军中得召见论兵事奇中世祖以之北来然
不愿仕故以翰林应奉终其身史进士之父史先生骆
公之甥也胡君尝以骆公之命续兄弟之好是以进士
为之请某亦蜀人也故为之属笔以记不敢辞后有以
盛德之家称于燕山者将在胡氏尚有徵于予言也
  沛县尉李君美政记
沛人有尉善其职其父老爱之愿刻姓名于石以示远
卷七 第 22a 页 WYG1207-0121a.png
久国子生张复邑人也疏其邑人之颂云舟车冲冲出
我沛邦我任我载唯尉之从力用不穷岁饥有盗尉制
之有道田则有蝗尉除之有方泗汉患水防堤善圮尉
将役人如视妻子民有无告尉缮其屋有系在狱尉哺
之粟顾瞻学宫乃牖乃墉释其弓刀揖逊有容复之言
曰尉尝学于济南李昌道先生故知爱人之说其父奉
使平阳罹地震之祸尉以恩得官故能感愤自树立也
嗟夫尉于县政无所敢自遂也而及乎民者如此自昔
卷七 第 22b 页 WYG1207-0121b.png
沛以勇宕为俗今父老独不忘于一尉之善者又如此
且世之豪民狂吏以动摇劫持为能视一秩满尉何有
此乃以终爱闻不亦参善夫使尉益自励所至不倦虽
古循吏何以过之有司用材者能无考于斯乎尉姓李
名茂字廷实德州齐河人初为濮州观城尉迁沛尉父
老曰张仲昂
  天爵堂记
饶国吴公以其子玄德真人之贵推恩锡爵以老于家
卷七 第 23a 页 WYG1207-0121c.png
乃筑堂以居名之曰天爵以某游于玄德也来求文以
记之某谨为之记曰善夫戴师初氏之言曰方番易盛
时朱紫组印人无宁踪而公处之恬然及今驱驰之事
尽息而公憩然如昨日也论其立志槩可见矣况又使
其子为道家曾不以淡泊为虑此其初宁有一毫富贵
之心哉及其老也乃能即家建国与其夫人偕老而康
宁备福之盛当世几无与比然则公之所致誇一时荣
一乡有馀矣而方名堂以天爵而自见则公之所以致
卷七 第 23b 页 WYG1207-0121d.png
此者其必有所不知而天独知之者夫方今天下之盛
仕者以千万计挈挈然进取是务旦莫不足于心不得
一日宁其身如公之万一者亦独何心哉且人之材相
去岂遽遐邈也夫莫之为而为者莫之致而至者智未
必尽不足以及之也然而略不能以自信者升天爵之
堂而观吴公之德其所劝不既多已乎虽然玄德以清
静为宗而能奉其亲以荣耀天子之赐也亦天所以成
其孝也公非有求于时也居有贵富而不辞天也亦教
卷七 第 24a 页 WYG1207-0122a.png
忠之效也无营也而至贵者至焉无欲也而至乐者存
焉然则惟公之所自居者为天爵乎千乘之国期颐之
寿何莫非天者猗欤盛矣
  刘正奉塑记
至元七年世祖皇帝始建大护国仁王寺严梵天佛家
以开教于天下求奇工为之得刘正奉于黄冠师正奉
先事青州把道录传其艺非一及被召又从阿尔尼格国
公学西天梵相神思妙合遂为绝艺凡两都名刹有塑
卷七 第 24b 页 WYG1207-0122b.png
土范金抟换为佛者一出正奉之手天下无与比者由
是上两赐宫女为之妻又命以官长其属迨今四十馀
年凡行幸无所不从今上皇帝尤重象教尝敕正奉非
有旨不许擅为人造它神象者其见贵异如此将作院
经历洛阳田君博物君子也尝谓予言大都南城长春
宫都提点冯道颐始作东岳庙于宫之东谋其徒曰不
得刘正奉名手无以称吾祠且正奉尝从吾徒游将无
靳乎即诣正奉言之正奉以前敕未之许也是时庙未
卷七 第 25a 页 WYG1207-0122c.png
成民间以灵异祸福相恐动事未甚显灼冯去后正奉
果恍惚若有所感者病不知人者三日或为之祷乃起
谓其门人子孙曰速为我御我且之东岳庙至庙疾良
已会立庙事奏御正奉祝曰愿亲造仁圣帝象既而疾
大安又进秩二品益喜曰是神之赐也因又造炳灵公
司命君象而佐侍诸神有弗当其意悉更之盖几有神
助者延祐四年春予游长春因即而观焉凡廊庑时共
称好者皆市井物怪情状盖易以悦人及仰瞻仁圣帝
卷七 第 25b 页 WYG1207-0122d.png
巍巍乎帝王之度矣馀皆称其神之所以名者予尤爱
其盛服立侍侃侃若不胜忧深思远之至者乃叹曰运
思一至此乎田君曰初正奉欲造侍臣象心计久之犹
未措手也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徵象乃矍然曰得之
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者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异哉非直艺矣正殿仁圣帝两侍女两中侍四丞相两介士
其西炳灵公两侍女两侍臣其东司命君两道士两仙
官两武士两将军皆正奉之手善观者知非他工所可
卷七 第 26a 页 WYG1207-0123a.png
杂其间也长春之白云观金人汾王先生十一曜奇妙
为世所称道今遂配之略不可优劣也予所见又有上
都三皇庙尤古粹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亦正奉之所
造也而梵佛多袐不得观予尝读张彦远名画记录两
京寺观祠宇画者数十人塑者一二耳计其运神之妙
致思之精心手相应二者略无彼此而传世多少悬绝
如此良由画可传玩摸拓久远塑者滞一处好事识者
或不得而览观使精艺不表白于后世诚可慨也故田
卷七 第 26b 页 WYG1207-0123b.png
君请著为刘正奉塑记正奉名元字秉元蓟之宝坻人
年七十矣其官曰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监卿
搏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其
象昔人尝为之至正奉尤极好搏丸又曰脱活京师人
语如此
 
 
 道园学古录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