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1274-02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遵岩集卷十
             明 王慎中 撰
  序
   送尊师易愧虚之任夏津序
古之为师弟子者其为学易明而为名易成也其固有
不苟然者乎其业门也专其守论也笃转相诵述不敢
改其师说及乎临位从政惟师之知崇临位而不可受
卷十 第 1b 页 WYG1274-0238b.png
曰吾师之未达也吾何庸先焉从政而不敢废曰吾师
之所教也吾何宜变焉是故其师之传益以焯烈推衍
而著于人因以贵其身此其学之明而名之成也岂不
易哉汉施雠之于易也可谓深矣不有张禹鲁伯之徒
为之推明位必不至于博士业必不得立于学官丁恭
治春秋虽寖已进用然得承宫樊鯈以为弟子而其位
始尊至于钟兴之受爵曰吾师丁恭也而恭卒以侯桓
荣崎岖草泽之间名不闻于州里身不齿于庠序何汤
卷十 第 2a 页 WYG1274-0239a.png
一言卒为天子师是三儒者穷经怀道卓为世表皆以
其徒显身荣当朝名列载籍可谓盛矣盖昔者孔子之
欲仕也既以子夏先之又以冉有申之圣人之盛也其
急于得位也则有所用于其徒况其下者乎然则汉之
诸儒所以事师亦不谬于仲尼之教哉呜呼如吾师易
愧虚先生者岂有让于古之为师者乎先生学必尊乎
圣人论必考之前经孔孟之诵不绝于口宓姬之文日
惟于心昼坐宵兴不知日之出入星之殷正也微之乎
卷十 第 2b 页 WYG1274-0239b.png
图书之奥著之乎筮占之法赜之乎物宜之象深之乎
性命之情老儒皓首而未通后生拱手而不议莫不寻
绎敷畅辞莹义精虚而来者实而归盖虚斋蔡氏之易
尽在是矣以先生所就当汉之盛高可以取师傅侯相
次亦不失补郎吏立博士今乃沉晦栖迟所遭如此嗟
乎先生之学既以不愧于长卿子然矣而其徒乃无有
能为禹伯宫鯈之事者则是门人之罪也某顽钝鄙朴
学不足以取容于世心有馀而力不逮徒知守其章句
卷十 第 3a 页 WYG1274-0239c.png
不背师门睹先生之在下位碌碌无以自效于先生之
行愧发于面莫知所言复忍耻而述此者将以贻于同
门之士庶有闻予言而奋者他日或侍经帝前从容为
上言曰臣师谁也先生必得大行其所学亦如桓春卿
之叹曰何仲弓之力也小子亦可以释愧也夫小子亦
可以释愧也夫
   方伯杨方城先生考绩序
古之君子出而有为于世者虽其负兼人之材擅出世
卷十 第 3b 页 WYG1274-0239d.png
之宠必宜之以天下之功然后可以大行于时不疑于
众其作而任大臣之事也论有发天下之至难而辨博
健敏之士不能傲之以所不知事有变天下之至安而
耇老迟重之臣不能侮之以其未试非材宠之盛燀赫
耳目功之所积诚白于众志而当其心也功之所积非
一日一职之为也盘桓之久践更之多劳有不可胜而
精有所不能习而挟材者忽于俗务有不屑之心居宠
者惮于苛文有不安之志故功不得成而众无所见盖
卷十 第 4a 页 WYG1274-0240a.png
亦有作而任大臣之事者矣议出于廷而讼聚于表著
之位政加乎民而毁盈于道路之言岂非傲之以其不
更之知侮之以其未尝之为乎今山东方伯杨君子所
谓负材擅宠而宜之以天下之功者其人哉始君释布
衣离岩穴濡墨操笔于天子之前天人之学儒墨之辨
王伯之略横驰旁击浩若江河今皇帝亲为览嘉赐第
第一一日而屈四方之士旧学失色同进关口屈㐲敛
避以推高天下莫不闻其名优游亲近侍金门而上玉
卷十 第 4b 页 WYG1274-0240b.png
堂材宠之盛无与为伍及乎怀印去国周游诸路投烦
畀冗无有不屑不安之意介于其中出不穷之道以应
物教兴于陈宋郑卫之墟而政达于三晋之境其最钜
且久者则在山东以地计其广狭则吏之专城而处在
所裁督而临长者以数十百以人计其多寡则户之食
土而育在所收拊而蕃养者以数千万莫不禀政受事
畏义涵仁于阳开阴阖之下而委曲纤悉幽诘细综极
其劳有细人之所不胜而居之以不倦致其精有小史
卷十 第 5a 页 WYG1274-0240c.png
之所难习而察之以无遗宜人之功较然暴著作而任
大臣之事固有日矣异时闻有发论行政于朝人莫不
得其心而无间于口者非杨君也耶昔董仲舒贾谊有
其材矣然不获其宠公孙季有宠且有材而不有其功
故南越设难策屈于买臣弓弩创禁议驳于吾丘盐铁
兴事言黜于桑孔所谓智受不更之傲而为蒙未试之
侮者也宣帝之于望之方其谈经献议之日已识为东
海萧生以其问学议论持重有馀属以为相然且冯翊
卷十 第 5b 页 WYG1274-0240d.png
之行再于平原所以尝于事而见功也明主所以用人
既微之又章之其道如此而交杨君者乃以居外之久
为不遇于上岂非惑欤望之在平原自疏求入其为冯
翊也意不自得复以疾引至勤非有所闻之谕而后达
是臣主犹未相得也杨君受上之知以其身为天子使
无左右而不宜不为几微自失之意作于中而见于外
臣主之间两喻不惑何其盛也君其俟哉上方图君之
功矣
卷十 第 6a 页 WYG1274-0241a.png
   贺山东右使刘南泉公拜左使序
有殊世之才而器不足以受则不可以大施才之用也
有地器之受也无方以无方运有地则无施而不可一
谓之毛羽有决起及抢榆枋而控于地而有培风负天
而图南溟一谓之蹄足有敝策伤吻日不踰一驾而有
顿辔踠足移晷而驰千里人之智力有察幽眇于须臾
而或时日之久不能见明觕有应艰大于仓卒而或安
常之居不能综细易才之相去若是辽也智足以察幽
卷十 第 6b 页 WYG1274-0241b.png
眇力足以应艰大如是而谓才矣然其始接之也鲜或
不疑其猝值之也鲜或不惊不疑不惊而应且察之矣
其既成也或鲜不矜见人莫予若也或鲜不伐乃能不
惊疑于始而无所矜伐于后如是则谓之器其定也不
可易其虚也足以容所以用才咸适乎张弛之宜而中
乎阖辟之度故无不成之功溯往以观久矣中人之多
而殊才之寡其果有殊才也则必有殊用官不以资叙
禄不以劳进盖天之与之者甚难世之须之也甚急岂
卷十 第 7a 页 WYG1274-0241c.png
宜与中人者计资而叙程劳而进也往予立朝则知有
西河刘南泉矣始公举于司马之属出谋发虑佐尚书
之政议于堂皇之上而得乎边圉形势之便将帅用舍
之宜人不知其出于郎中之画而见为尚书之功其为
郡于开封也宽猛之施若水济火宗藩之重不能狎亦
无所致其怒豪猾屏于市肆而细民自得于蹊谷田井
之间监司部使者颂荐交驰未尝小见施施之色劬劬
终日忘其太守之为尊所谓殊才而器足以受宜莫若
卷十 第 7b 页 WYG1274-0241d.png
公然且周旋中外盘桓蹈履资之所积劳之所效与中
人权量其锱铢尺寸雁序而进以身勤职二十有一年
矣而始为左使于东藩其用之不谓殊也予谓虽有殊
才大器而使御未信之民理不习之政亦未可以遽得
志当左使之方虚而新命之未闻也数十百城之佐使
长吏莫不思得以为长百千万人之众莫不思得以为
牧其信于民也如是财赋之计邦鄙之籍水泉土田之
政师旅徒役之事则右之与左一堂而治者也以无方
卷十 第 8a 页 WYG1274-0242a.png
运有地而治既信之民已习之政吾知公之功德将益
明光于东方而殊用之且旦夕至也夫左之与右固耦
置而敌任之官也右之为左特去此之彼之间非有晋
秩之宠增禄之富也而诸公佥以为公贺其固为斯乎
   赠宪使陈中川先生之任汴藩序
余读虞书至于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之文想
慕其肃让和穆之美窃见古人仕不忘学而进德于在
官也夫六德之多固三德者之所少三德之有或六德
卷十 第 8b 页 WYG1274-0242b.png
者之所无彼以其多寡有无相师而日益焉则古之君
子盖未有不全于德者矣然犹于服采在僚之日得之
其职事之交勉践行之相观精神之感而心术之示急
乎治已而幸于近人乐得于所事而忧其所不至莫不
忘其身之所有审乎位之可居和穆播而争戾不生肃
让之兴而妒媢之去亦其固然也今之士者多仪密节
趋走揖拜之度之所驱束苛文峻体簿牒程课之责之
所侵加其繁难习而其变难遵也则夫职事之所劝率
卷十 第 9a 页 WYG1274-0242c.png
践行之所切摩固已浅矣而利害得丧爱憎毁誉足以
陷溺易诱之心攻夺未定之见者又不胜其至前倾危
之俗成嫉妒之机长所谓精神心术之相感示者不复
可见故入官之途为丧已之阶名位逾极而形躯志虑
弃坏方尽嗟乎今之所以进人而用之于邦家以责其
亮采浚明之效者固非夙有日宣祗敬之实者也所以
损之使不得成又若此宜乎成材之难而有志之士深
病而欲逃之也余少未有闻而早从宦方图进其所学
卷十 第 9b 页 WYG1274-0242d.png
又恐恐然有今之忧其来赴齐臬也幸而得从诸君之
后诸君皆今之贤者而陈君独为之长其贤尤为诸君
之所事陈君之德余不能列而称之其积之也厚其发
之也时和平中正视虞书所陈之目其不备者亦鲜矣
余朝夕事之扣其所积察其所发求所谓和平中正者
扰其偏驳拂戾之气矫其背驰沮迕之行德之多寡虽
不敢庶几亦将自是寡过以免于戾盖不越夫仪节文
体之间而所以劝率切摩者不为无助至于精神心术
卷十 第 10a 页 WYG1274-0243a.png
不暴而可喻无间而易知足使倾危嫉妒之夫闻之而
愧虽以余之愚君亦辱有取焉顾相从之日浅遽去而
不可留也不能不致恨于夺余所师而介然于怀诸君
之事陈君皆为已久其情益笃其趣亦不异于余也于
陈君之行咸谋所以赠之以泄其不忘之思余于诸君
齿最后宜任执笔之劳也故述其趣之所存以明诸君
之意其所眷眷不能释然于兹别者非昵系之私因以
告夫豫州诸君子使知所事且勉夫有志之士欲求学
卷十 第 10b 页 WYG1274-0243b.png
于仕者知今之为僚者犹有可相师以有成如余之所
遭无所用于病而逃之也
  赠别王在庵先生拜官去齐序
学之不明而道之不行也非夫蔽焉而不讲置焉而不
为者之为患而讲之而不笃为之而不力者之为患呜
呼彼于圣人之道既曰讲之为之矣夫亦不笃而不力
焉耳而卒以患道者何哉负之以莫大之名而莫掩夫
不继之实则叛者之所从生诱人以其异趋之景而自
卷十 第 11a 页 WYG1274-0243c.png
见乎不能至之形则怠者之所以益固士之矜车薪之
火之功而富于荑稗之用者反足以自安而不迁率天
下之人乐他技之攻甘背大道者非由此也夫今之为
士者少而诵圣人之言资之以文其身而得志于时效
当世之务从有司之政复治圣人之言不舍焉盖鲜矣
而讲之为之者又以不笃不力为道患圣人之学其终
不明于今乎非卓然有志确信不惑者何望焉吾友王
君在叔生于绝学之后流俗之中慨然以圣人之道为
卷十 第 11b 页 WYG1274-0243d.png
己责行足以信其言故讲之也笃识足以致其勇故为
之也力章章乎有可继之实必至莫禦之势不为崇峻
乖异立已之名而示人以景是非卓然有志确信不惑
者欤破叛者之口作怠者之心相与舍他岐而遵大道
岂不在吾在叔予以是知正学之可兴而贺吾党之将
盛也圣人之学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世之不易非恶
而弃之也在我者有不可变焉耳名之不成非辞而避
之也在人者无得而称焉耳七十子之徒若由赐求赤
卷十 第 12a 页 WYG1274-0244a.png
游夏诸贤各以果艺敏达礼乐文学成名斐然日章而
仲尼独许如愚之回曰未见其止如以其可称也则是
诸子之进而颜子之退也呜呼孰知夫诸子之所谓进
乃颜子之所谓退也哉耳不可塞目不可掩口不可闭
手足不可格接而絷维也四者之非礼而皆曰勿之视
听言动焉天下之物固有不能干吾之聪明而乱吾之
声气者矣道之可以迹述而言效者乃形气之末而非精
微之用也而欲一二守焉恃以无变于世鲜不为所拔
卷十 第 12b 页 WYG1274-0244b.png
矣道之在天下非一二人而有之也在叔其乌得独讲
而独为之乎然则予亦安能妄言之而诸君亦安肯妄
听之乎故书以赠王君因以自勉且质同官诸君以为
何如也
   赠雍里顾先生视学河南序
古者天子诸侯自国以至州里莫不有学自司徒以至
比党之正族酂之长莫不为师博置而严选事尊而任
恒其立之为师而以道得民者皆其父兄长老所与同
卷十 第 13a 页 WYG1274-0244c.png
沟遂川涂之人也耳目便于相接之亲志意发于时观
之素其术则别之以诗书礼乐其德其行则一之以智
仁圣义中和孝友睦姻任恤习于口而被于躬皆先王
之法言德行淫诐之言奇邪之行无由出于其间凡可
以为天下国家之具必在于学士之由学而出者皆可
以为天下国家非必上智大贤苟不至于下愚不肖于
道皆可能而知也虽设为不率之刑有嘉石之坐以起
愧远方之屏以见辱然蹈之者鲜矣由今之道则里邻
卷十 第 13b 页 WYG1274-0244d.png
之长以至都邑之吏有得民之任者其职不主于教而
诗书之业独领在学官畀之甚易遇之甚卑天子所遣
视学之臣特宪而临督之者分道而处属城满百则古
者公侯伯子列爵而守之国者数十也学者之多则司
徒国子秀选之士不逮其什一也色貌不详于目声音
不接于耳其所为教不得不倚于期命章条而去古已
远无复有先生之教法礼制自拜揖坐兴弦歌诵舞尽
出于简陋之习岁试月校不越乎方尺之简十百千言
卷十 第 14a 页 WYG1274-0245a.png
之篇道德典常之大脩身以为天下国家者弃而不治
邪说诐行淫于耳而诡于目无畏于见距而方盛于有
述其为苟且缪悠如此而望士之志道岂不难哉悼世
君子往往议于更制定法然法终不可定而制终不可
更所谓教与学者又未尝一日废于世法与制之不可
复而教与学之未尝废则苟且缪悠者徒相循于无穷
呜呼先王之道行于教法礼制而其本出于人心非能
作其所本无揉其所弗顺也不反求其所由生而致咎
卷十 第 14b 页 WYG1274-0245b.png
于不可必复抱空志而忘实功是使豪杰之士无由兴
于文王不作之世也今之君子有化民之志者可以反
其本矣吾友雍里顾君中介而外温行峻而气和志于
拔俗追古见可而后言择地而措足与之居久不渝乎
其始而外无有饰于其内予虽欲求其间以致忠告效
他石之攻卒莫能得其疵也奋乎百世之下而兴于文
王之教若顾君非所谓豪杰之士欤其往视学于河南
也汝邓鄢谢则文王所化汝坟江汉之域也河朔黎水
卷十 第 15a 页 WYG1274-0245c.png
瀍涧之间则周公所营以定殷之遗孽庶顽也方当盛
时德之所刑足以变淫女顽夫故闾巷之游女有不可
求之思逋播之众式化于训以有可彰之善及其衰也
则征于乡而群庠序目为秀选之士者反不能有成岂
其性然耶岳神河灵厥产维良必有豪杰之士克成顾
君之美而兴者顾君既以所履之素暴于人之睹闻起
言前之信乃始为之阐明正学开其不虑之知使各得
其本盖有者未尝可亡顺者不假于彊则先王之道其
卷十 第 15b 页 WYG1274-0245d.png
行且明也必由中土始予于顾君之行卜之矣夫乐见
斯道之兴而致愿于吾党者是予之心也其身之不能
而以口勖人是予之罪也夫
  送中丞王石冈公还朝序
昔周道衰而宣王中起雄南征北伐之威其兴衰拨乱
之迹见于诗之所咏者于北则有六月于南则有采芑
江汉之诗曰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夫一隅之地凭居之族深谷长流之所限其服其叛何
卷十 第 16a 页 WYG1274-0246a.png
足以动王国而勤王心之劳而诗之言如此尹吉甫固
以江汉之平为宣王之美张大而归之仲尼删诗使与
常武相次列于宣王之雅之末以明中兴之功至是而
成也岂非江汉之间地大人众形阻而俗杂介错于京
周之坑而近不一于夏而非纯于夷未能以为内而不
可以为外先王固欲梁圉其山川井邑其人民以固威
严之势而立长久之安非若猃狁之匪茹勿用穷追氐
𦍑之荒忽惟其来享而已也而召公之所以经营江汉
卷十 第 16b 页 WYG1274-0246b.png
之浒者不以其叛而疾之不以其鄙而忽之井其田亩
正其疆畔以定其生业而平其贡赋使之弭去争心而
取正于中国岂其狃于战伐之谋恃夫暴猛之用而以
兵革取威哉故其告成之诗曰矢其文德洽此四国言
虎之能不以武力服人而宣王仁义之化陈于江汉则
四方无有不和者矣今天子方隆周宣之德建中兴之
业顺乎内而威乎外当宁怀思眷焉于四方之未宁而
尤有意江汉之间盖樊邓房随褒沔相错之墟其民尤
卷十 第 17a 页 WYG1274-0246c.png
为难畜而易动尝烦朝廷之议而开设方略遣大臣以
临制之开府于郧而以抚治为名者将百年于此矣然
其化未洽而民未和而中丞王石冈公实受简命来制
兹土是宣王所以属穆公之意也公出严于宽用武以
文驯之以德义渐之以礼教虽不废乎征诛之律刑杀
之科而其意常不在于此故其易动之气销靡而帖柔
难畜之心敛置而悦安布宣天子明明之德遍于南土
以为四方之极持之以匪安匪舒之心而行之以不疚
卷十 第 17b 页 WYG1274-0246d.png
不棘之政告成于上而宁当宁未宁之心天子以为其
化既洽其民既和则不宜久劳于外而远于左右公自
是去南土而还矣南土乐公经营之政怃然于其将去
又知公之居中制柄所以施于用而行其志者宜益广
大昌明而南人之永永有被也相与释其怃然而愿之
亦欲如召公之于王同其万年之休而垂不已之令闻
也后有欲考今中兴之盛者必在于斯矣江汉之诗多
召穆公之绩宣王之美于是乎在臣之能有成功君之
卷十 第 18a 页 WYG1274-0247a.png
明也夫受君之命克终其事以有功又以其功载君之
美于无穷而有考于后是人臣之大义也故某属同僚
陆君辈之请欲以有赠公之归不以宠厚崇巍为祝而
独以是为公愿焉
   送河南左方伯范沈溪公入觐序
今河南分省奄有豫州兼履徐荆并冀之馀封有土与
民比古诸侯之国在于所履之内者以百十左使皆统
而治之古所谓九州之长得以君称于其国入天子之
卷十 第 18b 页 WYG1274-0247b.png
国曰牧者也所统既广地大人众衣履冠带甲于四方
藁秸粟米货贿筐篚之输以充备太府填给边圉者旁
羡溢出置藩棋错固磐石之宗孙子不亿如螽斯绳绳
之盛而当食于其土计口受禄敛入之途益以多端又
亘河被山盗敚鼓铸椎埋攻剽之奸往往而有宛丘之
婆娑溱洧之相谑河上之翱翔林下之丧马妹邦之崇
饮城阙之佻闼犹有未殄之风狱因以繁士皆亡伍而
人材阔于学校若是者皆有责于政教而左使者政教
卷十 第 19a 页 WYG1274-0247c.png
之所出也岂不亦居势之难者乎而沈溪范公之来为
左使于河南也属屡饥之馀岁流离饿馁人不相保多
救死之心荣辱不知而礼节之所难御居势之难而兼
遭其时公仁心为质诚发于中若疾伤之在胸腹肢体
惟须臾之不能安朝论夕省矻矻不倦求民之所好恶
思其取舍之方不越堂阶而四遐之陬山居谷聚怨咨
愿欲之情毕得出虑布条授意群吏使推明而行之孰
就馁而待哺孰思还而无宅孰有田而不耕孰婴疢而
卷十 第 19b 页 WYG1274-0247d.png
未药招徕休煦赈发补助开示科指本于笃生之心躬
行素约以导人之所向则壤之赋非可罢减尝使征督
后于绥辑度其轻重用一缓二民既怀和宁其干止乐
生之气还于区内论士之秀者于乡以三物宾而礼之
以贡于上居势如彼遭时若此为之未久而政教之大
者皆已具举盖公之为长于是州亦可以称于国曰君
而不惭于其号矣而当入天子之国述其所职以修常
典公宜以其为河南者告于天子曰自臣之至河南也
卷十 第 20a 页 WYG1274-0248a.png
民有枵腹孑立而困于供役者今也病者起而饥者食
肤革充盈复完为人也有弃屋庐井灶而他徙舍耒耜
而窃者而今也荷担而还筑投戈鋋而缘南亩者不绝
于里闾也有官师啼饥子弟改所业以徇一饱而夺其
志者而今也挟册而诵鼓箧而来游父兄长老知以为
荣也臣不佞不敢为谩其隐贤而自蔽又非臣所以来
朝之实也天子方隆虞帝之德辟四门以询四方之治
忽其察听于中州为详必信公所自言之不谬于其功
卷十 第 20b 页 WYG1274-0248b.png
也且有以命公矣昔汉龚遂自渤海召入其客教以无
自言功归美于上遂以此蒙赏而世亦以客为好谋此
特后世佞媚之术非先王君臣相与以诚之道也虞廷
之典敷奏以言明试以功其所言也乃其功也惟其功
言之不相谬耳公之往也其毋以自言功为嫌哉
   赠河南参政胡爻峰公拜河南按察使序
国家分省置使众建参僚以辅之凡以施政出教长治
其民也最后乃离次省中郡邑州军度其远迩列于诸
卷十 第 21a 页 WYG1274-0248c.png
道参僚分而有之著于制令曰分守则共所长弥专而
于所治弥察矣予来参河南之政不得有分道特持空
文末议以佐于省故不及知其土之性与民之情而常
从胡爻峰公问之公专长大梁而间摄汝南大梁视诸
道最钜汝南于省为远公政教所及其在河南分省所
统之域己十八矣公之言曰夫因俗为政岂不然哉汝
南画有申谢邓唐蔡息之墟皆故楚之遗常患于凭阻
而险健大梁兼举宋郑陈许韩魏诸国所以群相推羡
卷十 第 21b 页 WYG1274-0248d.png
(阙/)          乐生重法之心吾所为拊
循断(阙/)    以违其患害从其好欲所以精于心
设于事者纤巨曲折不能具详其大致则汝南之民难
以智驭而可以理胜大梁之民难以威服而可以信发
此吾所以行于上者未尝违道以中其私彼虽于私深
有所拂而自知屈于理之为是其谕乎下者疏目简节
语言不烦无不以情来谒而舍其欺昧隐疾之弊故民
之于我势若甚判莫不望而能知来愬而去者愉愉然
卷十 第 22a 页 WYG1274-0249a.png
悦也惟其长民之吏职业堕坏廉检放失连数十城之
间往往而有骤而求其大罪则不可以胜诛细过之责
微文之议则小惩而不足以诫之故吾之为此常乐于
民之易谕而病于吏之难教由是中州之人情与其土
性予因窃有所闻且知公所以为政之大者存之于心
及公以使事入贺余摄治大梁又得尽观公之条令科
指推明而承守之虽其材之迂时之近独以有所前授
免于废官败事之谤每退而自考辄爽然自失而信公善
卷十 第 22b 页 WYG1274-0249b.png
于为政盖人之知公者众其接于谈议者洽观于行与事
者详宜莫如余也已而公有按察河南之命予惟公之政
教既已及于河南者十八矣持之以久渐之以深将有不
待来谒而各得其情去其私心以安上之所为无俟反
而屈于理然后消其非上之心其所谓十二者亦且乘
风慕义如大梁汝南之民自制于理而交动于诚公之
乐乎易谕之民宜有甚于异日矣长民之吏奉令承教
其讲之益明其尊之益笃起坏收放以自免于诛刺而
卷十 第 23a 页 WYG1274-0249c.png
希察举之华将无可求之罪可议之过由是有大罪焉
而求之深不可以为骤有细过焉而议之密不可以为
苛吾于是喜公之志益明而治之可以成也凡在同官
皆知公而好之者欲有以赠之左使范沈溪公以余为
听于公者洽而观于公者详也故使为序
   赠郡伯金鉴滨公入觐序
人臣之功嫌于自列故有曲词以隐贤贬己以晦美其
义所以居谦处巽而为长者盛德之事也义有不出于
卷十 第 23b 页 WYG1274-0249d.png
此者敷陈所以明职论述所以阐猷则质言直已而不
得谓之伐此古谊也唐虞之书所载君臣问对之词盖
可观矣命之以位则逊勉之以职与事则或详叙其劳
勤或丕扬其风休而未尝有自列之嫌故禹叙治水之
勤而夔扬作乐之休使悉其勤者知其为之之难歆其
休者绎其致之之自所以存诫儆示奋作安焉而不忘
享之而不怠虽谓之质言直已以明所职其于熙亮天
工翊襄至治之道广远而精微矣彼所谓大臣也交脩
卷十 第 24a 页 WYG1274-0250a.png
默化于一堂之上独斡陶钧坐论道本其功不在于职
与事而义犹出于此况于处下僚守远地独以职事自
靖为献者哉国家裂土为郡县置之守宰而寄以元元
之政责成托重视他所置吏其意独隆故守宰之职与
他所司不侔制为朝觐之礼以亲之使三岁而一来同
将以考其在职之任与不任以为幽明之实而加黜陟
焉嘉靖三十二年适当其期而惠州郡侯金鉴滨公当
行郡守之职兼有礼乐刑狱水土稼穑虞衡之政侯之
卷十 第 24b 页 WYG1274-0250b.png
学既素明而才又能兼惠州之政无不备举实能推明
天子安民之惠致于海隅其功之恊于职厥有可言者
矣今入觐之制考论职守以揆叙幽明之意虽近于古
其亲诸侯会群后之体则实不类其以职来同者皆聚
于考功执簿书课骛集而旅谒雁序而前行功过决于
泯默不可测之中对扬敷述之美藐乎未之有闻今天
子莅阼之久化成而不倦方且辟门四达览察遐远竭
索天下之情以作臣庶之勋庸来同之僚不患无难乘
卷十 第 25a 页 WYG1274-0250c.png
之会而惟患无可述之绩金侯兹行亲逢盛会在郡之
功又厥甚彰著宜以职自献使明目达聪之所听闻穷
尽海隅幽隐而不蔽于近则存兢兢之念而起勉勉之
思道久化成益纲纪而靡怠荒未必不在乎此其义主
于独明所职遵远地小臣自献之诚而其道与古之大
臣熙亮翊赞者合然后退受考功之牒还赴治所以终
安民之惠岂不伟哉晦美隐贤托于善谦能巽欲以庶
几长者之风非吾所期于金侯也海丰尹王君一贯族
卷十 第 25b 页 WYG1274-0250d.png
子也以职事事侯奉令承教得以寡过尝谓于侯有临
长之分而又有师保之益数千里寓书委予序赠予既
久在下风窃有所慕重为族子私德故为此文寓王君
使持以为侯赠
   送郡侯方西川公入觐序
欲天下之治奚繇哉治郡与邑而已裂天下之地以为
郡邑而与之以民郡邑治而天下治矣分土与民既多
置吏亦广而人之材足以为治者每病于不足举天下
卷十 第 26a 页 WYG1274-0251a.png
之大而材足以治一郡一邑者错居于其间盈十而一
二得焉亦可以为之治彼所谓一二者错见于郡邑则
郡理者有邑弊之忧邑良者有郡否之患邑良而郡否
固其势之所不能及而非其责之所任也名为理郡而
治效不著则所谓理者犹苟然耳郡理而邑弊者导之
则可谕威之则可儆其不然者去之尔未见良邑之能
易否郡也且彼良于邑而不获理郡者宁独不能易其
否也形阻势夺文苛而体挠将有不得其为良者使其
卷十 第 26b 页 WYG1274-0251b.png
为邑于理郡之属充乎其有可恃之志沛乎其有得肆
之能而郡之理内以益明是欲天下之治治郡而足耳
举天下之大裂千里之地以环境者殆百数而以其郡
理者错于其间则天下固亦称治矣今天下守令每以
三年朝于京师使各以其所为郡邑者自列于上因核
其治否而废置焉盖将以责天下之治于斯人而考之
之法宜如此也是岁泉州郡守方西川公当入朝吾所
谓理郡者泉州是也公于为郡先之以德而职业事功
卷十 第 27a 页 WYG1274-0251c.png
尝使其属交勉以自见不沮其气而回易其所守邑于
其下者莫不皆为良盖其志充然其能沛然惟恐不为
郡自力而不知其足以为长以自见也导之而已矣无
所俟威也郡所统七邑得自达于天子而与郡俱入朝
者四邑耳其不得专达附郡以通者公固不掩其所长
且将为列其所以治邑者以告于上此公之心也邑良
而获理郡无阻夺苛挠得为其良者盖已幸矣又将因
郡以达而其功得为上之所考其又幸也方今守郡能
卷十 第 27b 页 WYG1274-0251d.png
以其才自为理者不为少也成其邑之才以共为理且
不掩其功而务使有闻焉惟公能之他人不能也德化
邑令绪东山安溪汪瑀永春罗汝泾皆不得专达者请
文于予以送公故喜而序之
   送朱肃庵明府大人入觐序
古今之变而礼为之不同亦各从其宜与先王将亲天
下之建国而宾之以朝觐会同之礼使谨其时效其物
以修上下之交而五服之地三等之爵各以其职如王
卷十 第 28a 页 WYG1274-0252a.png
所而玉帛车马良器好贿选国之所有以贰缫藉备庭
实非独致其嘉美腆重于上人而已退而与王朝之公
卿大夫士以享觌之礼相接则束锦总乘介傧之所振
有司之所左右牵以告其私而充其发气盈容之所荐
虽不至于伤德没礼其于货币固已盛矣揆此义以施
之今其可行乎哉国家之职业事守励天下之有司照
临之以德而昭示百官以轻财之指尤严于先王之所
以宾其臣者每三岁藩臬郡邑小大之吏以职入觐一
卷十 第 28b 页 WYG1274-0252b.png
出于综核功叙辨论官材以明为民置吏之意而物土
之献不干其间其义固已少异于古之所以亲诸侯者
则享觌之私自非其时之所宜之礼而岂有司之所得
行哉仕者往往有溺于俗而不知自审顾欲行其所不
得行者上之人常患其然至重为法以禁禦之盖古者
以百里千里之国而所以待朝聘之赍用皆有所具可
以籍于天子而以私为觌故貌足以称其物而不为怍
而能愉乎于其色跄乎于其容而为君子之交际而其
卷十 第 29a 页 WYG1274-0252c.png
礼又上之所设以待其有事也故可得而行也今之有
司所以具其物者当何取哉则有蔽毁所职之守以具
此物而已其陈之而色惭奉将之而容沮屈岂其少也
又上之所禦也而仕者欲行之何哉是岁吾邑大夫朱
肃庵君当入觐不持一物以行而独以职业事守之可
告于上者撰次其实以待考论君清脩谨重洁己以立
本而忠信明决施于求民之恶欲为之违去聚而与之
无不用其情吾知其功叙熙亮官才备修足以自充而
卷十 第 29b 页 WYG1274-0252d.png
无怍若圭璋之可以告明信也君犹以不能行今之所
行者为歉曰非敢有惑志于斯然不知者其毋以吾为
好异而尚简也予因为述古之谊与今之制序焉以送
之以决君之志晓夫溺于俗者使知朱君之所守亦犹
行古之道非诚有意于求异而务为简者也于是朱君
遂垂橐而行
   送明府宋仲石先生赴召序
可以施于其民而后可以行于其君此议道之方而君
卷十 第 30a 页 WYG1274-0253a.png
子之常守也将有以动之而示之以无可惑将有以禁
之而率之以无可间此其施于民而可者也上焉以行
于其君其亦可矣不可明也姑徇其习而诱之而使向
方不可强也勉因其情而导之而使从事此亦其施于
民而可者也以是而行于其君其亦可乎吾不知其可
也有可以施于民而不可以行于其君此制用之宜而
君子之所当辨也今之仕者其得施于民而最便者莫
如县令其得行于君而最著者莫如言官始仕为县令
卷十 第 30b 页 WYG1274-0253b.png
而善于其官者召而试之而以为言官盖信其施于民
者之可而将责以行于其君也是岁召推官知县于天
下郡邑得四十人闽中独得吾宋侯一人焉噫可谓精
矣侯之为县能不以法势逼制其民欲以心谕意寤使
其䜣然自劝而恶色疾声不以出已故尤乐与民倾尽
不为匿械畜机以深备而巧摘凡有所为谆谆晓语不
厌烦复惟恐其心腹之不暴于民而民之不共见之也
其苦于自奉惮以利见污常谨于丝粟一芥之末一服
卷十 第 31a 页 WYG1274-0253c.png
食之细不以苟费一力役之微不以轻用探之无不可
见之端而质之无不可告之迹此所以施于民者也持
是以事君吾知其有可行矣盖闻之君子之欲有为于
上下者皆先取必于其身其身之可必而其所以为之
者下焉而为治则不敢取必于其民上焉而为谏则不
敢不取必于其君何也民有不可使知而君不可谓之
不能也然而下焉者易陵而上焉者难犯世之君子固
有力足以咈民之好而快于必遂而守难于矫君之欲
卷十 第 31b 页 WYG1274-0253d.png
而至于为徇诚使易地而施之岂不交适其可哉然彼
力遂于咈民而守失于矫君者非其辨之不明而不知
其不可也敢于咈民者其动之必有可惑而禁之必有
可间以其可间者禁民而民不敢非以其可惑者动民
而民不敢倍由其无可守之道而徒有必遂之力也而
岂为可以施于民者哉如是而行于其君宜其无必伸
之守也然则非有其可者亦乌足以辨其不可信有其
可矣则于其不可者果不宜以无辨也不虐于下者斯
卷十 第 32a 页 WYG1274-0254a.png
无所畏于上不见矜寡孤独之可侮则亦不见崇高富
贵之可惧恂然妪煦如恐伤匹夫匹妇之心然后能婴
雷霆震击之威而抗万钧覆压之势吾所谓不可者非
得斯人亦乌能辨之宋侯是也
   送史大梅君应召序
今之仕者所谓政事之勤勚可知已俛首朱墨之间日
出坐堂上左律右牒群吏环拥雁行以进旰不得食劳
不得休日决狱几何岁徵赋几何牍有可书之功庭有
卷十 第 32b 页 WYG1274-0254b.png
可纪之迹顾其尘容俗状拘迫龌龊而中乾外强翰墨
之游适不知为何物虽时去其四境而宿棼馀垢犹萦
带于舆马之下峰峦之奇秀泉石之怪幽过焉而漠无
所睹吁亦俗矣间有一二好事之士矫其为彼而以吟
咏之藻缋为工登览之意况自足然情高韵远而疏于
临听非惟不能免于苛讥峻督而滞狱逋赋亦何以自
酬其职也所谓不俗者其失若此而彼又不免于俗岂
不难哉以吾所闻松溪尹史大梅君盖能异乎今之仕
卷十 第 33a 页 WYG1274-0254c.png
者矣君以奇才起东南藻妙擢发出于灵秀而维扬故
东南一名都会也古文异书家而有之君皆得翻阅其
间六经之元本庄列之玄虚屈宋之悲悼史汉之雄深
宋齐梁陈之艳靡泛涉而该猎之东南一时缀文之士
鼓行竹素之场倡和推挽必有君在焉未登第而文名
已盛行于中朝竟授松溪人莫不谓非君所处且恐君
之未有以宜之也君在松溪百废具举廪有馀粟圄无
淹人以政最独冠于诸县而时出其芳标逸致于山水
卷十 第 33b 页 WYG1274-0254d.png
佳胜之顷一觞一咏绝去俗吏之悬其才之兼美如此
顷者玺书下徵盖以风宪需之者也夫文章之士如汉
严助枚皋司马相如吾丘寿王登金门直玉堂优游亲
近陪后车之乘出入芬华可谓荣遇然群臣面折廷诤
只称汲黯汉武亦惮之与诸狎昵晏游者不同君之才
视严枚辈不知何如然不得预于文词亲近之列今以
谏为职其得为汲黯时也君尚以拾遗补过为忠务为
朝廷之所惮而无羡于严枚辈之宠也哉
卷十 第 34a 页 WYG1274-0255a.png
   送韦室唐公应召序
有民而治之而民治以治民之职事上而上获此士之
在下位者之所欲而亦非其所难也而明善之学在于
是夫善之明而可以诚身其学至矣天精天粹之尽而
神鬼神帝之微言之所不能致思之所不可强通而可
陈之法有述之迹皆其粗且外也其实顾在乎治民获
上之间然则政教戒令仪章轨物诚性命大始之物鬼
神见象之器至于最卑且细如金榖之权量桎梏之用
卷十 第 34b 页 WYG1274-0255b.png
脱以及唯诺之恭跪拜俯仰之劳莫非精粹之所在夫
士之能治民获上者驰骛以才力淬砺以意气谨名检
以立操详文法以逭责则可以为贤矣其离性为用舍
学以言政弊非一日也子思得孔子之传者也其言凝
道之学道其中庸尽其精微以致广大极高明洋洋乎
通于天地蕃乎万物而细入于经曲千百之中大哉道
也而其实乃在乎语默之节其语足以兴于有道之朝
而其默足以容于不可有言之世此所谓君子尊德性
卷十 第 35a 页 WYG1274-0255c.png
之实学也昔之学者讲焉而不明有辨之明者而非实
有诸已也华亭唐韦室君为将乐期而政通三岁而民
和舆人作诵贤声四达以职临其上者莫不推诚相与
倚以事功莫有疑且沮上获民治士者之盛也吾未知
其于性明否如何已卓乎称贤于今矣今召而入试于
铨司将以谏职与之也语默之用于人酬酢讲习无适
而非是其用之大者为谟谋而著者为谏诤唐君进而
立乎本朝以谏诤为职君子之事是君也必有美恶焉
卷十 第 35b 页 WYG1274-0255d.png
而将顺匡救之不敢后不得默焉而居其职也夫能为
语默者君子之学而使之为语为默则有系乎时而非
君子之所能自为也使君子以默为容岂时之所宜有
哉大臣之从事于尊德性之问学而毅然以凝道为责
者吾知其为华亭徐少湖公也公进用尊显方有辅理
成化之任必能使天下有道而仕者不以默自免矣君
行矣其将何所言以兴于斯朝哉
   送江西宪伯汪西潭之任序
卷十 第 36a 页 WYG1274-0256a.png
众人之望与贤者之疑孰得哉其位未至可以有贤者
之疑而不可以无众人之望其位已至可以无众人之
望而不可以有贤者之疑方其备庶僚充外臣有不可
易之职与不可踰之法一毫之不取一介之不受而人
服其为洁矣一发言之不轻一举事之不苟而人信其
为谨矣然而贤者疑之曰职有所不必守而可以行道
法有所不必存而可以济变何皎皎而为洁也其为避
谤而养名耳矣何諰諰而为谨也其为远罪而寡怨耳
卷十 第 36b 页 WYG1274-0256b.png
矣及其都岩廊据具瞻有所宏阔以泛应则取焉而不
为贪而人訾其迹矣有所笼驾以旁行则权焉而不为
谲而人骇其形矣然而贤者知之曰苟可以行道而非
有爱于其利则谤有所不恤而胡为是皎皎也苟可以
济变而非有便于其私则罪有所不辞而胡为是諰諰
也二者果孰得哉无众人之望则贤者何所用其疑贤
者疑焉而后众人之望弥重惟其积众人之望而后为
贤者所不疑之为则其为之也固为贤者之所知而亦
卷十 第 37a 页 WYG1274-0256c.png
可以无骇且訾于众人今之位已至而能为贤者所不
疑之为其谁欤其亦道无可行变不能应徒为私与利
而已乌得谓之泛应而旁行也哉然则非其有皎皎諰
諰之素亦未可以泛应而旁行也新安西潭汪公盖吾
所谓其人矣不取不受以明洁而人信之矣不轻不苟
以致谨而人服之矣由前之位积众之望吾不敢以疑
汪公也今为廉使于江西其去岩廊亦近耳职有不必
守法有不必存吾将有望于公矣徇众人之所望而守
卷十 第 37b 页 WYG1274-0256d.png
前之为吾且以疑汪公矣其为洁也果以逭讥其为谨
也果以逃罪耳矣有可行之道当难应之变不务信己
之志图当世之大功为贤者之所共知而好避众人之
所訾骇是为皎皎然而已諰諰然而已岂吾所望于汪
公哉
   送郡伯俞蒲山擢河南宪副序
秩真二千石九筵之堂施黄以表观熊设于轼隼建于
旟画野履封囿其民于内者殆方百里聘享宾祭禬脤
卷十 第 38a 页 WYG1274-0257a.png
之具皆备庆赏利休刑诛谯馘以饰喜怒明威德无所
不得充乎体而溢于气此非卑官也非独如此而已有
所善而求之朝令之而民夕以从有所不善而非之夕
禁之而民朝以止政足以适乎其心而功足以恊于其
效畜世用而急民忧之君子使得择官而任之宜必此
乎处矣今之仕者不得自择官诚使得择而处之未有
肯乐乎为守者也其为之者盖天子命之也命之而得
其贤政足以适其心功足以恊其效矣则有叙迁之宠
卷十 第 38b 页 WYG1274-0257b.png
陟拜之阶谓所以揆其政而异其功为贤者劝也果其
贤也其仕也以行志也其志也以为民也如使政不能
适其心功不能恊其效一旦而去之矣政足以适其心
功足以恊其效是有以及于民而达其志也终其身焉
处之可也今一有贤焉则汲汲而迁之以替其政而易
其功其果足以劝贤者耶其行之已久其见之已熟一
有贤焉而迁之不亟则失贤之诮必逮其上矣非独然
也一有贤焉而迁之不亟则贤者亦且自疑以为不得
卷十 第 39a 页 WYG1274-0257c.png
于上矣夫命之以为守者非必人人贤也幸有一贤焉
而当迁之亟是不贤者常久于民上也为民置官者固
当若此耶何其久而不思变也吾郡伯平湖俞蒲山公
拜为河南按察副使公贤者也然其迁之亦不亟矣公
未尝以此自疑而失贤之诮已流及乎上盖至是而诮
上者方沮公当行矣民之从善者将怠而不力远不善者将
玩而不革矣适心之政辍而不图恊功之效遗以待思
公其劝之新政而轻释旧邦乎抑犹有不然也公其行
卷十 第 39b 页 WYG1274-0257d.png
矣予故论贤者所以择仕之本心而今之劝贤者其制
未得以谂于公惟不忽而存之他日在天子左右预于
更制图治之事其必有以变此矣
   又
儒者之道与俗吏异非其材不同其量异也守官奉职
则必有其事矣财赋之计是理之而已讼狱之造是听
之而已俗吏之所为儒者亦乌能有以变替改革反事
以施材哉然俗吏之于儒者于以相譬如措石玉间匹
卷十 第 40a 页 WYG1274-0258a.png
凤鸟以雀鴳也亦系其器而已矣且夫澄之而遽清挠
之而遽浊者其所畜者浅而遇物易变也故其清浊反
覆应于澄挠之间如是者其加乎人也其好也必有溢
喜之形其恶也必有綦怒之迹其受于人也其顺也必
有骤中之入其逆也必有莫制之出其材之所及虽足
以兴事起功肴然而杂陈皭然而多炫然乃乾强而寡
味竭索而无馀光何也其器小也公仪休与李离石奢
同列于循吏然李离石奢法理之长也黄霸与赵广汉
卷十 第 40b 页 WYG1274-0258b.png
张敞同以治郡有声然赵广汉张敞干局之任也李石
赵张之所能亦公仪休黄霸之所能也而公仪休黄霸
之所能则四子者有不能矣是其所以为异者也发愤
思古之心览古人行事有合意者辄低回叹息恨不出
于其时而讲服感慕于无穷如公仪休黄霸其人是也
况于身接之乎况于为其民与被其政而亲见其道之
行乎此余所以不能无言于郡侯蒲山俞公之行也公
之为政其据法守职为李离石奢而约身循理则公仪
卷十 第 41a 页 WYG1274-0258c.png
休也应物驭务为赵广汉张敞而崇德教敦礼化则黄
霸也浑涵包并冲汩渊邃如长江大河吐纳元气而归
容万类注焉而不盈勺焉而不竭乌可得而澄挠之哉
彼其无矜色而亦无倦容无诩言而亦无诟语立乎不
倚之地而行乎无躅之涂动于靡出之门而藏于非闭
之鄂此其为器岂长于为吏者可俄度而遽数耶儒者
之用阔焉不著于世久矣公行矣行且跻崇据要用其
道于天下非徒专于一州而已也公行矣新山顾公谂
卷十 第 41b 页 WYG1274-0258d.png
于诸士大夫曰吾郡有守未有若公贤者也今行矣不
可以无赠而以其事委予曰尔宜为文予惟公之为政
美善多矣欲一以述之非所谓识其大者也窃论其器
以为合于儒者之道庶乎窥公之大也既次其语以复
于新山公公曰然新山公以谓诸士大夫皆曰然遂书
以为送行序
   送明府朱肃庵大人序
古之交以道义者神融气合无间于形迹惟其相辅以
卷十 第 42a 页 WYG1274-0259a.png
成美而已故有一善焉崇长而劝之惟恐其不力也有
一失焉指斥而规之惟恐其不闻也年殊而志同故先
后之叙不存焉位别而情至故亨塞之处不与焉其于
临治之际有事分之嫌而寄属之私徇听之惠不奸其
间此虽其守有在于道与义而语其数则眇乎其为锐
且末矣友人曹县朱肃庵君宰晋江而予为邑之人自
予间居为邑之长于斯者未尝不得见也以邑人役于
其邑之长无有所谓交者此无所诎彼无所徇漠然而
卷十 第 42b 页 WYG1274-0259b.png
已救过谏失既非吾所有事而诱善纳益亦不得诬焉
而彊为之忱予之为邑人盖亦易矣以是道为朱君交
其可乎哉失焉不规是匿其心而无所用戚也善焉不
劝是外其爱而无所用喜也故由朱君之来予未尝不
竭智毕诚思自托于古人之交欲求君之失而规之而
君为邑粹然整密完美无缺宁独施设注措无害理以
病民者而声色言笑未见偶妄而少放万目睽睽环瞩
仰视曾无吝悔可为视者之所摘吾虽欲为忠而无所
卷十 第 43a 页 WYG1274-0259c.png
用其戚惟有崇长其善用喜以致情而所善者多不胜
其劝君又纯心为之非勤初而弛终大勉而小忽亦不
待于劝焉而后力则予之情亦近于淡然如向日之邑
人役于邑长者尔徒以少知义分之介锐为谨而末为
辨无一寄属之猥贱烦君施惠以是自诡于道义他人
良以为难予诚知眇乎其为数矣予性好士往往能致
邑子之才者与之游问学讲承之乐既非惑者之所知
而分谊周旋之迹亦时有出于急病谋困之所为故来
卷十 第 43b 页 WYG1274-0259d.png
学尤多君固未尝不好士士悦君之德教未尝不景附
而加亲然君所以待士专于道义之雅世俗小恩近利
曲相济以苟为赐曾不一出焉士之景附者亦绝其羡
援觊望之鄙而无所溷于居近世有司接士礼洽意孚
而指目讥讪不得行莫君若也予用是自悟舍己为人
之弊宜其至于来毁而忘其身之贱欲有益于朋友之
所为如昔人所称者皆未合乎义而要谓之不知命也
予之缺失君虽不予规然因君所以得士而无弊者有
卷十 第 44a 页 WYG1274-0260a.png
悟焉由是知为已之重日且损其为人之劳是君之于
予不肯以言为规而直以身为劝也君行矣予将选清
源山佳处筑室自休鼓琴读书乐焉而忘老虽士之贤
者亦将渐裁其所好勤吾所有事而未暇与之游也诸
士之附君者多与予游故群来乞言以为君别予故惓
惓述古人之交以志予愧且为君赠又因以释诸士不
能别之思
   送郡推叶素峰序
卷十 第 44b 页 WYG1274-0260b.png
有吏于此有号于都县郊鄙之民曰之吏也贤莫不从
而贤之曰吾乐得以为君以号于国邑乡遂之士则莫
之应也之吏也其施舍法戒足以为政矣然而未及作
人也有号于国邑乡遂之士曰之吏也贤莫不从而贤
之曰吾乐得以为长以号于都县郊鄙之民则莫之应
也之吏也其声光意气足以厉俗矣然而未及附众也
乡遂之士专而陋故常逖听而从风国邑之士则能睹
形而见意矣都邑之民辨而广故能顺事而捷赴郊鄙
卷十 第 45a 页 WYG1274-0260c.png
之民则常守愿而待孚矣故吏之得民也常易于都县
而难于郊鄙其得士也常易于乡遂而难于国邑其于
得士与得民也又有不能兼者焉彼其不应者半盖有
应之者半矣然而不应者之半犹不胜其从者之半也
是亦足以为贤矣今有吏于此号于民曰贤而国邑乡
遂之士应之犹于民也号于士曰贤而都县郊鄙之民
应之犹于士也是可不谓之尤贤乎之吏也士民咸贤
之矣有问于民曰若之君诚贤矣其将峻陟而大用矣
卷十 第 45b 页 WYG1274-0260d.png
则民莫不以为然如有问于士曰若之长诚贤矣其将
峻陟而大用矣则士未敢于为然也夫其贤也所以可
峻陟而大用也而为士者莫之然何也夫其贤也岂能
舍职而徇时违道而媚上营已之私图躬之便哉必且
秉礼以事贵然而乐谀好卑者嗛之矣必且明宪以禦
彊然而乱法暴禁者害之矣贵者之所嗛然而民愉其
生矣彊者之所害然而民利其业矣民愉其生民利其
业然而躬失其便矣如是则可以峻陟而未必陟可以
卷十 第 46a 页 WYG1274-0261a.png
大用而未必用也此为士之所知而民之所不知也叶
素峰公之为推官于吾郡也三年矣有问于予者予应
之曰峻陟大用舍公将孰与哉以其得士得民之贤信
之也竟枉受知州以去都县之民相与骇于市郊鄙之
民相与骇于野曰吾之君诚贤者也何不峻陟大用也
士相与语于学于塾曰吾固疑吾长之将以介蒙谤以
直获罪也今果然耶予闻民之骇也固与之共骇矣闻
士之云云也叹曰予之前识乃不士若也虽然谤以介
卷十 第 46b 页 WYG1274-0261b.png
得又何愧矣罪以直招又何悔矣不悔不愧虽不峻陟
大用又何憾矣况未必不峻陟大用也耶公行矣能无
慨然于余言哉郡邑师儒程君敏庸黄君绍文辈皆贤
公而骇之者也故次予言以归之使书以为公赠
   送邑侯罗梦樵公荣擢之任序
罗侯梦樵为永春之三年政成誉起方以考绩之请请
于监司部使者邑人留罗侯甚切不忍其去当路廉知
民情檄侯勿行将踰一岁而侯之政誉闻于朝久矣吏
卷十 第 47a 页 WYG1274-0261c.png
部陟侯为上石思州知州报至民犹以侯之留请于当
路而竟不得留也则戚戚以怨州亚郡也知州尊官也
品秩章服之贵中大夫也是明陟之典而膴仕之阶也
民之欲留侯者但知适已之情国家用才进贤有不得
为一邑之人私也邑之士知侯之行之宜也交以为侯
贺复请于其师求乞文以送焉民之怨非不乐其陟也
欲私其惠也士之喜非速其去也知公其用也均之为
爱罗侯者也然侯之才明赡敏肃以之当繁冗应剧难
卷十 第 47b 页 WYG1274-0261d.png
无不辨者而永春山中之邑也事简务稀不足以尽侯
之用今之陟宜得繁剧要钜之地使益展布其未尽之
力而又得上石思州也其远且僻殆甚于永春岂用人
者未尽知侯之才也抑必有意焉今天子端拱无为而
心周乎八荒之徼域方向意亲民之吏倚以共理之功
比日申敕训警之严不绝于制词其意可知也百粤之
徼虽古荒侯之域而天子视远如迩以万里为一席之
地非但心思周之而耳目聪明所照烛不异堂皇阶序
卷十 第 48a 页 WYG1274-0262a.png
之间也周其地则爱其民爱其民则尤重共理之吏故
虽远僻之州如上石者而吏部犹必择侯以往也君其
可以远且僻忽之而不深加之意哉且上心之周则于
陟明之典尤不吝侯之往益展其才积劳累勤有功德
于民不患誉之不起也继此有陟必有明于此者而膴
仕日跻非但今日所蒙之典而已侯其懋哉
   送朱镇山先生序
乐之系于性者果何物哉中天下以立四海之上庶民
卷十 第 48b 页 WYG1274-0262b.png
由之以定犹以为于性不存所谓天下之英才者求之
生民千万之中宜可以一二数诚使其势得尽合而与
之处犹且寥兮希乎其未足以群也而不以易广土众
民之欲何哉道之融合彼已不以形骸牾其同体之真
由君子所以定庶民育英才者观之亦何有不同至其
通于君子之志黾勉至教循焉而能明其端悟焉而有
益于得斯英才之所以为可乐而彼得君子以定者徒
使之由焉而已如是则虽其心之乐犹为形乎其所欲
卷十 第 49a 页 WYG1274-0262c.png
而不足以系乎性也今夫得四海之民而定之岂无英
才出于其间而教育之乐亦奚必穷居隐约独与其徒
处者而后有之也乐也者寓乎所性所欲之际而每难
于兼得故诵诗读书修于畎亩之中出而阿衡有商尽
觉天生之民俾之有知当其时由以定焉者之众宜不
胜乎贤智之在于教育之下者之多前乎此为契后乎
此为周公皆由是也三君子者之乐谓之周乎欲而通
于性而孔孟之穷虽其乐可以足乎性而不得兼于所
卷十 第 49b 页 WYG1274-0262d.png
欲今之仕者以位为通苟以得志于有土与民之上已
非古人之所谓欲其不遇而处伦类讲习不离乎俗学
之卑虽有教而不见其所乐又乌足以议于所性之存
不存耶道学丧绝之久近世馀姚王阳明氏始倡不传
之学而吉安诸名家能广其学以继其传万安朱镇山
先生独禀夙知之性妙解懿衷敏若神诱早岁开悟卓
出流辈中复讲正于诸名家交发互證日修月裕孔孟
之学焕然有闻使其不遇犹将有以聚俦合朋为穷居
卷十 第 50a 页 WYG1274-0263a.png
之乐而仕既显矣观其敛集英华锐迅以约饬乎性情
应感之间粹乎其穆而不可犯截然其厉而有足嘉以
斯所养而与英才相懋勉乎道德之要理义之归等分
相临而切偲观摩之益混同贯彻非徒学于我者得以
进其不足我之教乎彼也亦因以有助与起而后知其
不困是亦可谓乐矣先生之位将益崇处势将益便大
行乎天下固有日矣其为契为伊尹周公宜豫引以为
已责而不得避之盖事业之出于学术者宰割群品役
卷十 第 50b 页 WYG1274-0263b.png
使万汇功用变化昭天漏泉俄息千古驰骤六合于一
宫晏处之间挥霍运斡不可究极其存神醇固操虑兢
业凝精于独而合志于冥孜孜然常若畎亩诵读之专
故曰以觉知乎当世之民而皆所以自明君子之于学
盖没身而不足非谓修于畎亩而行于君民如后世所
称学而后入官之云也先生欲引乎古人之所以自任
者则宜终身于学而日见其不足非谓昔日所职者学
则与诸生相勉今日以政为职又当劳乎民物之务首
卷十 第 51a 页 WYG1274-0263c.png
尾衡决前后𠇗离役其身以徇所居之位而忽乎吾之
所以自明则岂其素所闻者耶某穷居无用独赖二三
子之可与有明者相讲于斯悠然有以自乐于寂寞之
乡尤愿先生之乐达于所欲以充乎所性之全而大见
斯道之行也先生发闽将入蜀妄述其所讲者以为先
生别
   送吴默泉先生序
君子之德何其多而难全也洪范列所以乂人者沉潜
卷十 第 51b 页 WYG1274-0263d.png
高明之不可兼则克之以刚柔必有待于刚柔之克而
后沉潜高明者得归于平康其始盖亦偏矣后夔典胄
子之教悉数其目有直宽刚简之繁而直宽者惧其温
栗之不足刚简者忧其傲虐之为害彼皆学于上而且
有承之庸之之望其所以教犹当诱其未备而防其不
及如此然犹谓治教之法待之详而设之豫云尔皋陶
矢谟言人之德其多至于有九当虞之盛宣明其三严
敬其六者皆可以为家国之用爵莫尊于诸侯事莫重
卷十 第 52a 页 WYG1274-0264a.png
于大夫其为诸侯大夫而熙浚明亮采之载者亦言其
人之有德至于三六而已德之难全厥已久矣以予观
于吴默泉先生之德何其全也方乎其外未尝止而不
行也介乎其中未尝刿而难迩也动乎其不可禦而若
有约而留之者而动出于有恒矣藏乎其无所有而若
有拓而发之者而藏蕴乎善应矣其德之详不可以遽
列其于皋陶所序盖不具者鲜矣道德之一莫盛于有
虞之世克全于德者禹益皋陶之外其为诸侯大夫者
卷十 第 52b 页 WYG1274-0264b.png
已相为多寡其不能至夫三六而仅有其一二者宜多
奋于治世之庸如是亦乌得谓之一彼皆昭乎其宣明肃
乎其祇敬有者无所弃于无而无者不以忌乎有多者
不敢病乎少而少者无所愧于多虽有三六之未备与
于一二之仅有而卒谓之咸事于时然则所谓九者何
尝不全而又乌有不一者哉有虞之君子所以为盛皋
陶所以得悉其德而目之执其目而知之静言而壬色
者不得厕于其间今之君子则异于是有者以傲无而
卷十 第 53a 页 WYG1274-0264c.png
无者以嫉有多者以之病人而少者以为人愧偏党反
乎皇极恶斁泪其彝性志不通乎天下而俗不同于斯
世其患非一日之积也无者既已嫉矣少者既已愧矣
非夫有者之能致无多者之能容少吾又何望焉今之
君子有而且多者既莫如先生且将有大位于朝也必
有所治也必有所教也以平康者治以中和者教忘所
有以矜无而无者将日进于有舍所多以从少而少者
将日勉于多然后其进而勉者爱之可得而知施之可
卷十 第 53b 页 WYG1274-0264d.png
得而事也融释偏党杜绝恶斁叙常伦以还大中而君
子之德不为徒全矣非先生其孰为之余窃为先生望
之矣郡博士纪君其贤能知先生之德者欲有以赠先
生而余为之序
   送大中丞汪洲潭先生致政序
士君子通塞之分当何所节量以为齐也齐于才与德
而已位也者所设以待代天之工之人也语德之数有
三六之多寡称才之目俊杰别焉大贤期于尊位小贤
卷十 第 54a 页 WYG1274-0265a.png
期于卑官此其齐也仕于有虞之世者使稷契皋夔之
德而不至于相犹谓之塞而殳斨之俦已不失为通在
于孔庭仲尼以为司寇摄相为塞而冉季游夏以得邑
为通通塞之齐辨于是矣盖世当隆平则士君子之通
塞适其齐故宣严济济之僚熙其所以浚明亮采之绩
于家邦而庭无具位野无伏贤治衰世降大小之论不
明尊卑之授失叙而通塞颠其常分于是时命之权敌
于才德反偏胜焉而邪正之用舍善恶之消长又不在
卷十 第 54b 页 WYG1274-0265b.png
是也是可慨已才德之节量则各有齐矣以才视德其
尊卑之大齐也盖贤与能之辨也予所知今士君子之
以贤能著于世而得显仕者良不少矣皆谓莫如汪洲
潭公之贤由其德胜也持养其器度以膺剧简暇遽之
物感若渊静水止不可得测挹而澄挠也临辞受取予
之域畛畔明而防范严不以锱铢苟焉自爽而溷其介
也喜愠无所动于中而声色不少见于外玉质莹然绝
去瑕累而雕琢磨砻之功至矣其所阅历之迹为曹郎
卷十 第 55a 页 WYG1274-0265c.png
为郡守为藩臬监司之长贰所至可纪去而有述才用
章彻而不以能见名胜以德也然公以光禄卿拜中丞
开府章贡两水之间绥驭江广闽楚四遐之履威望方
畅事功日起而报罢之命下矣中丞非卑官也吾独谓
之未究于通以公之所宜得者为之齐也公年未五十
潜心精虑好学不怠本原有保任之微闻见具杂撰之
博操修为艰而讲习至赜归居里第孜孜朝夕必以未
致于学为穷而未暇恤位之通塞也夫君子志于修己
卷十 第 55b 页 WYG1274-0265d.png
则虽不得位而退向道之勤惟恐穷于学而患日之不
足其所自为然也有用人之责者使君子穷于所宜得
之位而以得尽力于学为通岂不负谴于当世哉公归
矣其为稍休暂逸而卒将大用之耶其为投间置散而
使之终老于家也自有任其责者公何与焉
   送程侯习斋归养序
人子之欲养其亲者厥有可陈之数矣几杖席衽槃巾
敦匜楎韬之撰之详而奉之必适其节滫瀡旨甘香腥
卷十 第 56a 页 WYG1274-0266a.png
炮蒸俎醢之味之悉而调之必得其物鸡鸣而起及乎
日入而未可即安敬其四体以亲于事虽咳嚏欠伸哕
噎而有所不敢寒暑甚矣而不得袭厚裼袒以自便至
于思其可继之志常迎之于微眇而恐其不合求其不
得之欲常察之于声色而冀其中盖其烦密而动勤如
此世之君子乃有不难去其君舍其国事与其民功而
退自托于事亲者曰以休其倦而息其瘁也不亦异乎
性之至者无所待于外而不得淫于物有土与人之盛
卷十 第 56b 页 WYG1274-0266b.png
广施兼济之得志而其乐有所不存堂闱之上室户之
间寝膳服御之琐细颜怡而体穆躬其动勤而总其烦
密而不知其为劳其必有所乐乎此也乌谓有所倦瘁
于彼而求以休息于此乎诗人之咏也董于征行而叹
启处之不暇敦于任使而悯从事之独劳然则其念而
欲归毋乃以为休倦而息悴欤果其倦于事瘁于政而
思托于事亲以求休息其于将父母也其数亦已疏矣
独怪夫先王之隆以道德役天下之贤为之探其意而
卷十 第 57a 页 WYG1274-0266c.png
代之言如四牡之诗徒及于其情而不以其性之至者
形之歌将其望之而恐不副为之述而虑其不践耶彼
北山之大夫虽其贤于风人之仕者至使父母怀之为
志其所陟之岵屺启其瞻望而患其不来然汲汲于劬
劳燕息之不敌以致咎而发诟何其微于性也盖予陈
古之义以正今之俗而知吾郡侯程习斋公于是为不
可及矣且夫上有可得之君下有可治之民功业之美
盈于前而爵福之休趣于后其乐宜无以踰而卒不以
卷十 第 57b 页 WYG1274-0266d.png
此易彼推其义可以愧北山之大夫而魏风之仕者当
为赪面而泚颡使出于上古之隆而逢小雅之作歌者
犹将悔其所以探乎下者浅而待在仕之君子为不厚
也世变俗革化外物而泯彝常既已流放而不反今乃
及见于公士之好德者徒思古而不获顾居今而有见
也岂不盛哉公之僚问所以赠公者于予而予为之言
其义如此公行遂书以为序
   别程侯习斋公还西安序
卷十 第 58a 页 WYG1274-0267a.png
古者公卿大夫与士相求之急上焉者不知有其势下
焉者不知有人之势惟其相遇而已求之既遇而相与
以乐崇高不见于上卑贱不见于下所乐者道而上下
之形不得存焉内以明其心外以治其身勉焉孳孳而
不能自己相与以有成而要以足其在我者岂以相为
赐哉世与道交丧上亢下谄士之躁中而巧于词者乃
始为矜诞高诩之说以谓上之人才力气势足以振士
之穷阨下之人言语文章足以显公卿大夫之名闻持
卷十 第 58b 页 WYG1274-0267b.png
以相易如售物于市而其权常使卑贱者胜将使公卿
大夫不可一日而不求士也其亦誇矣然而言语文章
士之能此者常间值而偶获才力气势之在于上者足
以济其所好之施充其所及之馀而无所不得而上之
人未尝一求焉则亦公卿大夫之过矣一有求之者士
亦且侈然张大推说以为瑰伟绝特希阔不可见之盛
事嗟夫果其求之出于上而干之不出于下视古者以
道相乐之风盖已远矣而士犹侈然颂之况其干之而
卷十 第 59a 页 WYG1274-0267c.png
未尝求之耶其将益亢且谄而斯道之行于上下之交
以相勉明者终不见于世与是可慨也西安程习斋公
为泉州公魁磊奇杰受材特异事至迎见触解人有累
岁月淹旬时覃虑殚力而不能辨者公顷刻为之曾不
措意而人卒不能易也所长过人如此士虽有贤者宜
无以佐下风裨末议而其为郡治功兴起民以咏思吟
诵歌舞溢流翔行亦何所待于能为言语文章也方且
择士之才者教之以学公亦因以有取焉当其讲于理
卷十 第 59b 页 WYG1274-0267d.png
之微眇而发挥乎神情性术之奥密见解䜣畅彼已混
合靡形骸之为蔽而何有于势之在已故使士亦忘其
身之卑而得尽其意以悉其所闻于往反滋益之间盖
公所以起之也予鄙无能窃独有志于古人之道见公
与士相得如此古谊之复将必由兹而彼市道之薄宜
为惭沮悔缩而何足以道说于其前不自知其鄙而欲
与共进于斯道上焉有可事之大夫下焉有可友之士
周旋于其间虽欲藏光匿声伏其身而不见而有所不
卷十 第 60a 页 WYG1274-0268a.png
能公亦舍己之所有馀而过有以礼之予诚愧其不可
而固有不得辞也盖古之公卿大夫之相与虽以各足
其在我者要为公卿大夫之能得士而非士之能致公
卿大夫也士之于公乌得而忘哉公处显践亨功名方
盛独念母不置累疏求归天子为览而悯焉不得已而
许之士皆怅然若有失而不可留也慎中于是为本其
意而见于文以为别
   送张节推缨泉先生序
卷十 第 60b 页 WYG1274-0268b.png
骐骥之力胜重任引巨辐行千里于一日之顷若灭没
以之服盐车之轭则不踰驽跅之驾函牛之鼎实以千
钧和姜桂者数石而始适其烹熟之能以用之饔飧曾
不如数钱之铛豪杰魁磊之士宜于大施而不可以小
用其喻如此夫其不能于小而可以大固足以名为奇
岂能无以不兼于小为憾可以大矣而亦不失乎小则
岂不为兼而无憾者哉且士之用于世岂能遽取其大
者而为之以称其才之所宜而无以其小者屈折龃龉
卷十 第 61a 页 WYG1274-0268c.png
而试之耶而曰吾能为其大者是小者区区吾不能则
大者亦奚由至矣如是其为有憾又岂止于不兼之病
哉吾见其以大自累而卒不得施于世也盖士之用于
今之世尤不可以遽得乎其大其始而有事于政常使
之服习乎劳苦细琐之间而循守乎法格体势之内夫
谨循守勤服习以能无失是区区者可谓小矣故士之
好为大者往往失焉而猥龊朴遫之材常见谓无败而
多以得志吾尝以是有憾于当世之士盖晚而得张缨
卷十 第 61b 页 WYG1274-0268d.png
泉君语君之才于今信所为豪杰魁磊者也其始仕为
兴化府推官观君所以治其职其精于鞫谳慎于稽比
不敢忽乎轻重之伦若手权而游移乎一衡之上不爽
锱铢以谬低昂也严取与于尔我之交窒邪窦墐私罅
以自约饬虽有吹毛之智而不得举其疵服习之勤循
守之谨又莫能有踰于君者而君实非小才之用也兼
而无憾非在乎君其将孰在今方去兴化而以其绩入
告于朝盖将得其大者而为之矣其为洪鼎而实禁脔
卷十 第 62a 页 WYG1274-0269a.png
荐禋享充大烹升闻馨香而流溢膏饫必张君也其为
骐骥而行康逵驽马万辈仰视喘汗而不得前亦必张
君也
   赠别董容山先生序
天地之贞观不已而宇宙之往来无穷贞观者理也往
来者时也理不易而时靡定践不易之理以乘无穷之
时通古今为旦暮而无先后之可言人之能也不竭其
才以尽人之所能尊古卑今谓圣人果不可学则理虽
卷十 第 62b 页 WYG1274-0269b.png
常存而或息时固屡降而不留矣由唐虞历夏商以至
周之末造可谓甚远仲尼俯仰凝合乎天地之所帱持
而阖辟屈伸乎四时日月之代错并育万物而与之为
一体则去尧舜千岁而如一日故名之曰祖述其精神
血脉贯通联属若传气畀质而生何也天地万物固尧
舜不往之形神也如是则孰谓尧舜之时为古而仲尼
之时为今乎去之千岁而天地一也合德乎天地则同
神于尧舜天地之所以为大此其所以为祖述也由仲
卷十 第 63a 页 WYG1274-0269c.png
尼至于今犹是天地也安得以周之末造为古而今之
时为今乎天地无异于古今而人之才有尽不尽于是
古者若洪荒之为邃而今者若江河之趋之为变混然
处于其中者所宜深思而寘力也士之善也一也在乡
曰乡在国曰国合乡与国而天下之名立焉友尽乎乡
国之善斯为天下之善矣善而曰乡国虽未能通乎天
地而是善固天地之善也合天下之善而天地之性有
存焉前乎上古而是善无不同故尚论乎古之人而天
卷十 第 63b 页 WYG1274-0269d.png
下之善友是矣与一乡一国之人居问之曰知其人乎
必曰知也谓其形貌接于目声音接于耳而言行之可
睹闻也执古之人问之必曰不知也杳乎形声之不接
而曰知其人不谓之诬且诞与且夫与乡国之人居而
不知其人者岂少哉日与其人居目见耳闻而吾谓之
不知其人又孰不以吾为诬且诞与吾所谓知非目见
其貌耳闻其声之谓也精神之不贯血脉之不属虽比
肩而行偶膝而坐而谓之不知故真为尚论之学者读
卷十 第 64a 页 WYG1274-0270a.png
诵于方册之上而若见且闻其言语行事琴中之得文
王羹墙之见尧舜是也参乎天地者祖乎尧舜祖述其
人则知之又不足言矣尚论古人者乃为尽友天下之
士读诵论世固求乎参天地之实学也委于时之不相
及而恨其才之所不能至非士之所以自待也绝学不
讲久矣近时君子讲之益明悦者亦益众而江西为盛
乐安董君兆时其笃信而慎修者也予浅陋不敢附于
一乡之善士君未尝与予交而谬友之盖真为友天下
卷十 第 64b 页 WYG1274-0270b.png
之善之学者君也夫所谓善者何必贤人君子哉匹夫
匹妇有可择而取矣君之友进于是则仲尼孟轲之学
也而予何敢以见友为幸也君宰枝江廉仁有善政以
程元公晋宁上元之治为师其丞建州犹宰邑也州人
歌舞其德而服习其政教予尝至武夷山中过君治所
得之州人之口为详虽恨于不及见而窃自谓知君之
为人不知君许之否君去建州而之朝予图所以为益
者而不能也遂见于序
卷十 第 65a 页 WYG1274-0270c.png
   寄赠徐涧滨先生序
瓯宁尹涧滨徐君奉其亲以如官邸出则治民入则事
亲学道之效达于四境而诚身之实著于一宫之内其
著于内者所以速其民之信而达于四境者有以得其
亲之欢君子之仕而有以自乐莫徐君若也君顾以为
大夺于政不得专一亲之左右以竭其养戚戚然若有
所负而不得释其欲致是官以去也汲汲焉若有所求
而未获士之出君门下者疑乎君之用心而莫知所以
卷十 第 65b 页 WYG1274-0270d.png
为君解也予为之言曰学者诵法往昔舍孔子何适矣
孔子教门人必就其不足与其所长为之进退不为空
言门人之问亦必不舍己所得用力而泛为问辨徒滋
辞说也方游夏二子以孝为问孔子皆有以告之后之
读者能言其意盖各救其失而示以要也二子之有亲
在而后为是问也可以推见然子夏去西河为莒父越
韩郑曹濮不远千里之路以从政武城在鲁由吴而往
盖逾江济淮浃旬阅月而后得至而子游安为之宰意
卷十 第 66a 页 WYG1274-0271a.png
其不得御亲以从也未闻孔子非之使子华于齐非不
知其有母也而不惮于使之携颜渊以游于陈蔡而见
止于匡亦知其父之在也朝夕于亲之侧以力养为孝
孔门之所称也孔子所以教人皆其所自行盖亦有母
在矣而车辙周游几环于中国门人最以孝名莫如闵
损曾参参也以薄仕而亲及禄为幸其志又可悲矣惟
闵损拒季氏之使不及于仕必其择于大夫之家自有
义焉而非为不忍离亲以行也然与颜氏子从其师车
卷十 第 66b 页 WYG1274-0271b.png
辙与于陈蔡之厄岂其得常于亲之左右耶举此数者
而孔门之法在焉游夏诸子之仕与颜闵之不仕也均
未闻以朝夕于亲之侧为孝也徐君之意知法孔子而
卓然必为圣贤之学无疑矣其仕其不仕自有学焉其
学之至不至而孝隆污存其间矣顾君所以自力者如
何而谓以政夺养汲汲焉欲释而不得至于戚戚而不
能自解则可谓惑也已吾故为是言寓君之门下士许
大正辈以复于君以解君之惑志则仕与不仕君自有
卷十 第 67a 页 WYG1274-0271c.png
以择而处之尔
   别章君美中之齐河序
往余督视山东学政好以名检礼法摩砺其下其所为
教尤谨训典而范物轨诚之不至本之不治是以详末
而多文人之性习剂量不可强齐其视余教常若闲之
在地过之则踰不得直行而坦蹈余乃忘其德之不足
而急于必行也而求助于郡邑之学官其求助之急故
其待之厚待之厚故其责之也密然而顽钝慆慢者皆
卷十 第 67b 页 WYG1274-0271d.png
患其厉已而有所不安见谓迂阔烦苦而倍违怨疾之
害作盖一路数州之广学官以数百人而肯于助我者
数人而已章君美中其一也君于时为兖州泗水教谕
其束身饬已奋然以师儒自命不为苟得虽交际之好
耳目常习以为固然而名之曰礼者犹有别择而慎于
所受不为濡利以害礼至于夙夜敦敏离经敬业率其
弟子以修上之教者尽应于期命无所遗失虽有操切
钩考之密而不得举其缺也余于是忘其不足以为使
卷十 第 68a 页 WYG1274-0272a.png
皆助我若此亦何患教之不行哉未几余稍迁去山东
天诱其衷日以有闻悔前之为而知其德之不足也盖
非惟谨典训而范物轨无以谕人于精微使之敏功起
行而悦于向道而其諟名矜迹依凭之劳而假托之似
尤非所以为学也既以自愧因以疑章君之为人意其
矫强蹈厉苦心刻意企当世之名而殉惊众之行是以
其求之急而应之无难责之密而守之不失也去年春
章君以服除来为晋江教谕余已罢归晋江吾邑也得
卷十 第 68b 页 WYG1274-0272b.png
以脱去名位之拘缀而修游讲之雅君淡然禔简有以
自足常处于间静寡营之地猝然迫之而有不动嚣然
诱之而有不逐非所谓企名殉行如余之所意者也嗟
乎余之陋也彼其后之所以意君者既失之而其时之
所以嘉君者亦岂为能知君哉君方有齐河之授旦夕
且行余其能无眷然于兹别乎齐河故余视学之县也
今其自悔者固难以追改而偶有闻者又不得与之共
为也君行矣出政发虑与民布利而去害宜有馀间以
卷十 第 69a 页 WYG1274-0272c.png
诏诸士其尚相与讲焉求进其所闻以逭余之愧也哉
   赠蔡月川令尹序
政之所为贵乎学者为其诵习之传而闻识多与依据
之严而彊力富与物物察知一不知则并失其所知事
事矫强一不能则所能皆丧由其恃乎外而中未有以
自得也千乘之国六七十里之邦以仲由冉求公西赤
得而治之使民勇义赡足而礼乐有兴凿凿乎其日可
见非不揆已徒以谬迷其师者也方其写衷肃对鼓瑟
卷十 第 69b 页 WYG1274-0272d.png
之友在侧漠若不闻铿然之馀韵方稀异撰之词遂脱
于口童冠在前沂水不远暮春之候既届祓清泉风和
风偕咏于途非后事之期而预设之图也天机流衍无
所壅阏真体静正不涉冀愿此其所学在诵习依据之
外矣闻识已忘而彊力都泯非遗外事物而不欲为政
者也一无所知触物而知自显一无所能遇事而能常
行不迫则不起而我者常静其有国有家非不使民好
义勤生学礼惟其天机之所鼓动真体之所贯彻民自
卷十 第 70a 页 WYG1274-0273a.png
萌作由为而已不劳矣四子之言皆师圣所许而有感
于末对独至者非仕隐异志其得于学之本趣深浅殊
也必以点为非仕者岂不以童冠鲜统辅之众沂雩非
临听之区而风咏无宰制之术不知一国之人皆童冠
也有司官府之次皆沂雩也徵调蒐训会计敛发之事
皆风咏也何政非学何使非群断断然以辑卒乘为治
赋筹财榖为足民非独昧点之趣而且失由求之所为
言矣孔门之徒固未可辄拟于今之士而语其近者犹
卷十 第 70b 页 WYG1274-0273b.png
可比方其形似月川蔡君为龙溪吾谓其有得于曾点
之风非耶龙溪钜县也为令者愁苦其心鞅掌其四体
而苦于日之不给君为之意常若有馀修饰学宫作五
经书院表章先贤之墓建前修之祠日与士者相见当
其横经讲难于精庐荒寂之场衔杯宴笑于山水佳胜
之顷目之所睇流者为沂迹之所驻快者为雩而侍谈
抠请之邑子拥从趋走之仆徒亦孰非童冠也哉冗棼
填委挠焉而不杂仓卒造次蹙之而不遽神情暇豫而
卷十 第 71a 页 WYG1274-0273c.png
风致悠远非诚有足于中不可以声音笑貌而为之也
由君之风以观同时之仕者营众口之毁誉骛形势之
宠辱其为拘挛龊遫戚戚以废旦夜信隳于疏属之山
梏而不得脱鞠乎其可悯也吾未尝以人之知我与否
为意而当路相临者虽有知不知皆以君为好学君子
也诸生得君之教者知君之心不以在位之知不知为
宠辱而以在野之君子一言为信也群至山中谒言以
为君赠予诚野人矣乌足窃君子之言然尝学于君子
卷十 第 71b 页 WYG1274-0273d.png
则言君之学而直伸君于孔庭微传妙旨之间非过也
   送唐次梁先生之任上犹序
资格之法久矣论治者皆病其不足以甄汰庸鄙而反
以阻格奇俊绝特之才然卒未有能变者谓其法犹有
可据守以免于捷出蹊行之患而可用之才亦未尝不
因之以序进故久而莫之变耳世岂有其法而无其利
者要为不足以尽天下之才则法之用穷于是矣虽不
可遽取而更张之而小小通变化裁以为异才地胡不可
卷十 第 72a 页 WYG1274-0274a.png
者盖士之以贡发身者始上于春官荐之天子临校其
业然后分试之于诸曹久之就铨部之籍而从政焉其
不入铨而辄乞为郡邑弟子员之师谓之教职则不得
通乎铨叙之籍而以教终其所阅之官此之谓资格也
其格既久为师者画于道途之所至而局乎畛域之不
可越销锐挫精日复一日可用之才遂不复出于其间
而资格之守益锢而不可解孰知夫人之才不可尽其
奇俊绝特超乎其类者千百而一二有之如华亭唐次
卷十 第 72b 页 WYG1274-0274b.png
梁君是也于是之时唐君虽不以俦伍自命而世之人
固以其类命之矣予方窃为君叹有是才也岂可终盖
而阂是格也亦终何所表见哉一旦吏部以异才荐君
擢令南安之上犹予于是慨然有感于心知世尚有差
彊人意之事虽小而可以占其大也资格之法非特用
于贡也上而科目甲第下而书佐小吏皆有格焉而尊
冗清浊要散佚劳之殊各以品目流限取之于上与之
者不得不与而居之者以为无所不宜居苟以抡材度
卷十 第 73a 页 WYG1274-0274c.png
德之义揆之则宜尊而冗宜冗而尊颠其正叙而清浊
要散劳佚之所取莫不皆然岂所以尽天下之材之术
而犹守之以为不易之法耶由今日所以处唐君者推
之则化裁于未能遽改是法之中必有大可观者予不
及知而可以类求也天下之才将拔滞振幽扬翘舒英
次第以出受上之爵禄而兴起民物之事功矣故予于
唐君之擢有感焉唐君教泉州能于其职其美善多见
于予之他文矣故赠君之行不叙君之美而特为资格
卷十 第 73b 页 WYG1274-0274d.png
之说君尚懋明其美自尽其才之所用建立事功而益
取上之高爵厚禄以伸予说为天下之士倡焉岂不休

   送陈南郭先生擢古田学谕序
先王之制详于为民立师而重乎其立之也故于家有
塾于党有庠于术有序于国有学莫不有师可谓详矣
然所立以为师者皆尝以贤能为民所兴倦于仕而不
敢勤以政者乃使为之大夫为太师士为少师闾里之
卷十 第 74a 页 WYG1274-0275a.png
细犹以国之老成为之师其立之如此其重也故于其
时苟其德足尊其道足乐者莫不为人师德未足尊道
未足乐者莫不师于人夫其师之重也非有可乐之道
可尊之德则不得立乎其位无有侈然自好而求为人
师者矣王制失师职废士始自以学相师于是有忘其
不足而好为人师者记曰不闻往教盖谓夫人莫之师
而欲师乎人者也是所谓好为人师者彼其好为之也
亦不知其职耳诚知夫师也者师其道也师其德也道
卷十 第 74b 页 WYG1274-0275b.png
德之不足而敢侈然立于其位也哉今世凡官于学而
以教为职者皆谓之师而上之所立也然则立于其位
者苟其道不足乐德不足尊亦有所托以自解而免于
求为人师之责矣乎君子之仕也虽其任之以事犹必
量能而后入今将隆之以道德而命之曰师顾不量其
能曰是上之立我也而冒焉据之其可乎甚哉世之失
也有任人以事者必度其人焉曰可乎其任事者犹恐
而畏焉曰其将不胜乎苟有以师立人者则无所不可
卷十 第 75a 页 WYG1274-0275c.png
也为师者亦无所恐且畏以为皆可以胜之也何其异
于余所闻耶余见今之为师者多矣其不为冒焉据之
者少矣此余所以深有慕于南郭陈先生也始余未见
先生而知诸士之尊且乐之也曰是必有道德者也及
其见之也其退然藏者不可得而侮也其澹然守者不
可得而厌也信乎今之有道德者也是可为人师者也
非所谓冒焉据之者也宜乎诸士之尊且乐之也先生
方且益修其德益进其道常恐而畏曰吾何以为人师
卷十 第 75b 页 WYG1274-0275d.png
也嗟乎余见夫不足以据之而冒焉不恐且畏者矣未
见夫道德足以据之犹恐且畏如先生者也先生由泉
州训导擢为古田教谕其僚皆为先生贺而请赠言于
予如先生者奚往而不可为人师哉奚士而不尊且乐
之哉予何以赠先生哉
   送林龙湖先生之任河池州学正序
事不得乎其职实不惬乎其名君子愧诸终日处乎其
所愧而不怍于心非其懵然悍然安行而彊拒也未尝
卷十 第 76a 页 WYG1274-0276a.png
以其职者恊其事以其名者隐其实事常匿于其职实
常遁于其名诚以为足以据其职而无不效之恐即其
名而无不符之忧则何愧之有如是者世之君子筮仕
入官者之通患而吾以为尤甚者学官也学官之名师
也其职教人者也学之不知道德之不立冒焉而处之
者皆是也问其官之名师也问其职教人也问其人则
学之不知道德之不立也直冒焉处之而已方且偃然
当之以为彼无所不足于是官也方且苟然就之以为
卷十 第 76b 页 WYG1274-0276b.png
彼犹有所不屑于是官也吾将举其职而稽之徇其名
而责之使脩其事而后得居其职充其实而后得有其
名彼且瞿然四顾惕然内歉走避之不暇而敢以偃然
苟然乎哉呜呼事实之不著而名与职不足以愧夫处
之者之心于是今之学官始为士之困于进而倦于学
者偃休之蘧庐其置其废殆无损益于得失之数而不
为世之冗员猥品盖无几矣人材之不得成世道之不
得隆其不以此哉以予所感于世如此苟有不愧之君
卷十 第 77a 页 WYG1274-0276c.png
子出乎其间虽不及见犹将闻而慕之况于得友其人
相游之欢而相讲之笃哉今龙湖林先生是也先生学
乎孔子孟子之学其道既明其德既成如是而为人师
吾信其无愧矣人材之成世道之隆盖深有冀于先生
而先生其亦尝以自覈耶士之讲于学者鲜通乎道而
成其德者未有闻也岂其职分而不专其于事之脩犹
有不副乎其意哉然则先生之于是官充其实以有其
名则可以无愧而修其事以居其职亦不能以无憾耶
卷十 第 77b 页 WYG1274-0276d.png
今去而为河池其职专矣有先生之实而又得修其事
人材之盛而世道之隆其必自河池始而诸生之事先
生者方且怅然其师之去悼前日之怠而作其今日之
勇先生之讲犹存则于明道成德不为无助不必在先
生之侧而先生其终可以无憾乎故余为诸生述其意
以赠先生并以为诸生告云
   送陈员溪先生之任永定序
潮之学自二杨先生首闻王阳明公之说于虔台薛中
卷十 第 78a 页 WYG1274-0277a.png
离先生继之开端倡始发新论于久蔽之馀伸特见于
群骇之中风传向应讲者日多当时东南楚越之交盛
为王学者莫如绍兴吉安独潮之风不下于二郡可谓
盛矣林龙湖博士顾数数为予言海涯陈先生之学不
在杨薛下第久失于有司以章缝自老言论风旨不能
传远海内士大夫鲜有知者龙湖真得海涯之传者也
龙湖由泉州学训导去为河池州学正予方以诸生失
明师为恨龙湖曰代者揭阳陈员溪吾友也向学敦行
卷十 第 78b 页 WYG1274-0277b.png
吾夙所敬也二三子何患乎无师员溪至果如龙湖所
称而员溪亦言海涯之学如龙湖乃知潮学之盛非独
由贤科通仕籍如杨薛以后风承响接诸君之彬彬而
老于庠序终不一遇如陈海涯由庠序积累仅升于礼
部为贡士如龙湖员溪者皆闻道知学君子也可不谓
盛哉员溪向意斯学孜孜一念匪朝伊夕精存神注未
尝斯须舍是而他有所为顾处骇蔽之时隤然居上下
之间不欲以学自名如庄生所称古之真人不雄成不
卷十 第 79a 页 WYG1274-0277c.png
谟事惟其状义而不明而已故其与诸生言惟吾信者
则与之谆谆讲切其不信者不强以聒之也方龙湖教
泉时毅然以学自任诸生之不信者犹为之谆谆竭尽
不以其藐于听而倦也员溪之所处自必有道抑其时
遇之不同耶然诸生之不信其古者亦未尝不慕悦其
师之行谊笃而恩礼洽退而无敢有间也居久而誉隆
永定之命固吏部嘉其贤而用之也均之为教而所得
之职所往之地视今异矣其职之专可以无嫌与逊而
卷十 第 79b 页 WYG1274-0277d.png
偃然当之员溪又将何所诿也其地之陋人方为员溪
忧其乏材吾不谓然士之富于浩博之耳目而侈乎繁
郁之文华者往往外骛他分而难与言至其闻见狭而
材藻不足以自饰则本实不斲诱知浅而习染轻与之
言也常易予将见员溪之学之明于永定也诸生宜无
不信者其有不信员溪亦谆谆然强以语之务使皆喻
于吾之言而后已庶不孤斯往也哉
   送邑博胡北丘先生之任序
卷十 第 80a 页 WYG1274-0278a.png
山溪川谷之限封疆辽绝剂尚乖分至于舟车之力有
所不及声音言语不可以通而卒能联贯混融远迩若
一者学之道行乎其间也经术之为学者事其亦著矣
治经之学由汉始盛专门名家殆且数十诵说讲论各
有其书而诸经之师遂以国自名徒众传习不能相为
尚齐义者则摈鲁训念张文者则斥赵解中原数州之
大政事谣俗犹东西邻而经学所治背驰剌谬若持秦
矛以攻越人之盾惟恐不相胜也于是朝廷为立其学
卷十 第 80b 页 WYG1274-0278b.png
以官肄之而诘难掊击方起于胶庠廱泮之上力匮息
竭毙而不肯已吾不意典册之为干戈狴狱讲究之为
矫虔诤讼而纷争之起于经术顾若此也今天下同轨
学校之政命于一人而行于四方士者虽各得以其聪
明用之于经而不敢为异说以诬人聚徒成党之事不
出于经术亦可谓一矣顾其说虽不敢为异而能精其
说者往往连十数郡之广百馀年之间而仅有其人焉
吾晋江之为周易学者最名虚斋先生诸生既有所宗
卷十 第 81a 页 WYG1274-0278c.png
以传其说而吏部所除来为师于是者常愧其学之无
所成多为诸生逆诎其说而北丘胡先生以安成名家
讲于周易得其先世诸父之学粹乎与虚斋相表里诸
生获闻师说尽丧所挟退然自知不足得先生一义一
训怀以相宝如新有闻闽楚阻格岭海之所限带而先
生合并通彻不徒深领旧传而特有以发其新知予于
是叹当世文教之一经术之同先生之能专其业而不
为争端异乎汉之以经自名者先生分教泉州久之吏
卷十 第 81b 页 WYG1274-0278d.png
部知其贤授德化县教谕德化盖所谓僻陋之邑舟车
之力艰而后通吾知其邑之士不以封疆剂尚之乖绝
而能联贯浑融以趋于经始于今日由先生往为之师

   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
嘉靖二十三年制当黜陟天下百司庶职报罢者凡若
干人而吾泉州儒学教授程君龙峰名在有疾之籍当
致其事以去程君在学方修废起坠蒐遗网失以兴学
卷十 第 82a 页 WYG1274-0279a.png
成材为任早作晏休不少惰怠耳聪目明智长力给非
独其精爽有馀意气未衰至于耳目之所营注手足之
所蹈持该涉器数而周旋仪等纤烦劳惫莫不究殚胜
举不知司功者奚所考而名其为疾也黜陟之典固将
论贤不肖以驭废置人之有疾与否则有命焉贤不肖
之论非可倚此以为断也况于名其为疾者乃非疾乎
人之贤不肖藏于心术效于治行其隐微难见而形似
易惑故其论常至于失实非若有疾与否可以形决而
卷十 第 82b 页 WYG1274-0279b.png
体定也今所谓疾者其失若此则于贤不肖之论又可
知矣此余所以深有感也又有异焉古者宪老而不乞
言师也者所事也非事人也所谓以道得民者是也责
其筋力之彊束课其骸骨之武健是所以待猥局冗司
之末也古之事师者其饮食于饭患其噎于胾患其哽
而祝之也其居处于坐则有几于行则有杖皆所以事
师而修其辅羸摄痾之具未闻以疾而罢之也古之道
其不可行于今乎程君之僚与其所教诸生皆恨程君
卷十 第 83a 页 WYG1274-0279c.png
之去谓其非疾也余故论今之失而及古之谊使知程
君虽诚有疾亦不可使去也君去矣敛其所学以教乡
之子弟徜徉山水之间步履轻翔放饭决肉矍铄自喜
客倘有讶而问者君胡无疾也聊应之曰昔者疾而今
愈矣不亦可乎
   赠邑博刘宦塘先生序
壮而好学命之曰日出之明老而好学命之曰秉烛之
光盖言时之难得而学之不可以后时也人方壮时视
卷十 第 83b 页 WYG1274-0279d.png
听之聪明足以极其所知蹈舞之敏锐足以赴其所往
及其既老聪明衰矣蹈舞倦矣欲有所知而思不足发
乎其志欲有所往而力不足逮乎其心如是而用之于
学其有难易也命之曰日出之明秉烛之光岂非然哉
然壮者往往荧惑其视听而入于邪淫辟其蹈舞而动
于恶盖其聪明之盛而易流敏锐之过而多放然也彼
其衰且倦者其思虽不足以发然耽溺日损而视听常
专其力虽有所不逮然躁决日宁而蹈舞有制是则壮
卷十 第 84a 页 WYG1274-0280a.png
者之于学固有所难其于既老亦有所易也余早误于
俗学几不能反行年三十而如有闻退而家居以讲于
同游之间而刘宦塘先生辱以讲于予先生行年且六
十矣粹乎其神其耽溺损矣而非衰也肃乎其容其躁
决宁矣而非倦也余固疑其素讲而豫养非晚而后学
者也粹乎其神其一于视听若因余言而欲进于所知
也肃乎其容其作于蹈舞若因余言而欲果于所往也
余于是爽然自失昔之流放其耳目手足而近于邪恶
卷十 第 84b 页 WYG1274-0280b.png
者既已几堕而仅免而自有闻以来所以一其视听作
其蹈舞者常患其智之昏而不足以发其质之弱而不
能以有逮也使其侵寻荏苒以至于老也又安可以庶
几乎哉以余处人之所易而其患如此知先生处人之
所难而不自以为难为可壮也先生在职九年当课绩
于吏部且有加职而复为人师也诸生乐其教而安其
师不能释然于其将去谋余赠之嗟乎余学之不进也
而何以赠先生惟无忽其时之暮也而不息秉烛之勤
卷十 第 85a 页 WYG1274-0280c.png
则四方之士其有求于闇室之中如余者皆将就先生
而乞明矣
   别虞清溪先生序
世之盛也高才之士显融无能之人滞槁而有道者在
其间居于才不才之际使进不得染于华膴退亦不为
长往而不返才不才之际最难居也居于其际则人多
不见其为才蹇晦沉固之迹无以异于无能者之所处
故虽不为往而不返其所得于世必微位下而名卑高
卷十 第 85b 页 WYG1274-0280d.png
才之士据显融之势以治之轻重之形则有分矣其所
自处固有重乎内者而不可易也人视其形而不见其
内则有道之君子往往见为无能之人今之学官亦当
世所谓位下名卑而可以待无能者也待无能以是官
固世之失而非立官之初之所云也其失已久高才之
士不复出于其间顾有道君子尝择而处焉虞清溪先
生盖有道者也方其讲习理义敦笃践履自修于庠序
烱然内观于胸腑之灵而闇然外顺乎耳目之感其才
卷十 第 86a 页 WYG1274-0281a.png
可以为显融而不有也循年以叙迟而不躁徐谒籍于
铨司来为泉州训导诸生悦其恺悌而不敢狎严其凝
正而不敢疏德义之尊不峻而益崇信乎能充其立官
之初之所云矣然余固以是为无能者所居之位也既
以自敛其可致显融之才而不自有徐就是官使世果
有知先生亦无由拔之使染于华膴先生卓然充其官
之所由立又非求以为才也重乎内者不可易其居位
虽卑自有以别于无能之人之所处道固然也先生以
卷十 第 86b 页 WYG1274-0281b.png
资擢为荣阳王府教授将归牒有司退而自乐于其家
也始修于家而徐为是官兹谢官而反其故居仕止之
致若一去来之迹两忘其观乎胸腑者将日以恢大顺
乎耳目者将日以密致方与田夫野老为伍鹿豕木石
皆可居游芚然成其为无能之人而先生之道成矣予
之陋乌足以知之而妄为之言祗所以见其陋也与
   别周惕斋序
苦行偏节世之所贵而无取于君子之教谓其事之难
卷十 第 87a 页 WYG1274-0281c.png
继而不通乎恒人之所同能也其果然乎哉恒人之所
能而无害于事则固可与之共能矣恒人之能善其事
者鲜矣今将逆为之虑其可继而设与之同能吾恐无
惊于俗而已病乎道矣与鲁人猎较孔子之所能亦恒
人之所能也接淅而去不脱冕而行非恒人之所能矣
受宋薛馈金孟子之所能亦恒人之所能也辞十万之
禄拒万钟之养非恒人之所能矣孔孟者教之所出天
下万世之所从学为中庸者也而不使人皆能其所能
卷十 第 87b 页 WYG1274-0281d.png
则世之言修行立节而期于同乎恒人者果非然矣节
行不必期于人同顾有不免于偏苦之名者何哉通乎
天下之志而谓之可继非使人人能之之谓也踰垣闭
门之风且见谓高于接淅盖禄万钟之粟有不食何必
不洁于辞中国授室之富然而孔孟以为中庸而泄柳
段干木陈仲子以为迫且小则所谓可继与不可继其
义可知矣此犹人之所不能者也人之所能者犹有辨
焉猎较鲁人所为而谓鲁人皆可为孔子乎哉苏秦张
卷十 第 88a 页 WYG1274-0282a.png
仪公孙衍之徒莫不受诸侯之金亦将自托于孟子之
事耶惟其天机性体之流行动于心之所安而中乎事
物经曲之宜则人有所不能而谓之中庸而况其同乎
人之所能者乎中庸者固非学者之所易及讲之辨之
以庶几从事焉其亦可也今之为师而受子弟之馈恒
人之所为也为有司而费民之供亿亦恒人之所为也
临江周惕斋君为惠安教谕独不受馈其贤名著矣德
化令缺部使者檄君摄之君辞不能得则从一僮入县
卷十 第 88b 页 WYG1274-0282b.png
邸自治爨给朝夕不以蔬米之微费邑人也邑人皆异
之趋下流湿之时乃有不徇乎俗特制以己如君之所
为良足贵哉吾为讲古之学辨夫中庸之所为可继之
道者以證君之明其为心之所安与抑犹不免鉥虑刻
意出于投世人耳目之好而苟为斯难也夫欲以贵于
世则世已大贵君矣苟欲有合于教君尚因吾之说而
加体究焉其不为偏与苦而由乎中庸之徒孰禦诸苟
谓吾欲君与恒人同能其亦未审于斯之所讲已矣
卷十 第 89a 页 WYG1274-0282c.png
   送孙古山博士失官还家序
凡有职于官者皆必有事居其职而为其事则胜与不
胜之迹著考其事以覈其职则去与不去之辨详由监
司之重郡邑之专下迨筦库狴庾邮传亭徼坊庸之卑
琐巨细冗要不同均为有事于其职云尔惟其以师儒
命官设之于学以教郡县之子弟亦为有职于时而实
无可考之事其义在于以道得民授业解惑长善救失
以淑学者之心开发其聪明而陶养其德性盖其化之
卷十 第 89b 页 WYG1274-0282d.png
成至于微而不可知其功之所积则古人之所谓寿考
必世而后可冀也今将使与百司之有事者同与于三
载之考胜与不胜之迹既不得而著而欲辨其去与不
去其为不详亦可知矣然而考之者不任以为责徒诿
之于法曰是固当然论者亦复不以责考者曰是不得
不然如是亦何以服去者之心而能使其无介然于胸
中哉是岁考天下百司吾郡博士孙古山先生报至当
去子弟相语以失其师为恨室于叹途于议归咎于考
卷十 第 90a 页 WYG1274-0283a.png
者而无所致其责乃谋所以释先生之去群就吾庐而
乞言焉观先生得士之深如此则其功化之所及虽至
微者不可遽知待久者难以骤冀而其道有以得士亦
可考矣徒以无所效于事使猥与百司之不胜者同去
宜乎诸士之以为先生恨也先生方且从容自安泯失
得之忧以顺去留之变束书册褚裘葛实以来时之箧
曾不得盈浩然出舍而无闵贫悔廉之色盖其所养有
过人者其得士之深非苟然也嗟乎与先生同籍而去
卷十 第 90b 页 WYG1274-0283b.png
盖有监司之重郡邑之专与夫筦库狴庾邮传亭徼坊
庸之卑琐其当去之辨固不可知其为详与否然专且
重者以其在事之势苟有所蔽害理法以违其心比其
既归追数前过鲜不悼艾惭忸而自失其卑琐者以处
势之下屈辱其形体愁苦其骸骨释劳而去不能无怨
于向者之仆仆而无得先生之归岂复有是两者之累
哉然则诸士亦何必甚为先生恨而先生得吾之说以
归信其可以无憾也夫
卷十 第 91a 页 WYG1274-0283c.png
   送李拙修先生序
有问其师于其诸生曰舍是师而去汝则如何诸生哗
然而戚曰吾不可以去吾师也其师之贤可知也有问
其官于其长吏曰汰是官而罢之则如何长吏勃然而
变曰吾不知其可罢也其官之贤可知也官之为师者
今之学职是也欲知学职之贤者上之有考于长吏之
评下之有徵于诸生之心盖亦无以易此矣今有一人
焉下之有德于诸生之心而上之无贬于长吏之评三
卷十 第 91b 页 WYG1274-0283d.png
岁而一弊吏而不免于考功之黜长吏之评其卑而不
及察诸生之心其远而不得闻耶嗟乎弊吏之典所以
黜不肖而贤者与焉亦何以弊吏为哉当事者方且不
任其责以为是微官散职简忽而议苟且而行其贤其
不肖若无所系于幽明之论其去其存若无所关于废
置之举若是乎学职之罢否无所与于斯世重轻之数
也然则长吏之评亦何足察诸生之心亦何足闻乎予
于拙修李君之去也其亦不必恨矣君而无以得乎诸
卷十 第 92a 页 WYG1274-0284a.png
生之心而有贬于长吏之评虽不黜于考功犹不足以
为师也今虽黜于考功其可以为师者固在也而又何
恨焉予独有所恨者学职之无与于斯世重轻之数也
自其官之之时而已然矣简忽而取之苟且而置之未
尝倚之以化人成材之事也贤者无以自著而不肖者
得容于其间苟有一贤者使其得伸于长吏之推择而
乐乎诸生之信从观者犹知所劝而化人成材之效或
有可冀今而议之以简忽行之以苟且使贤者猥与不
卷十 第 92b 页 WYG1274-0284b.png
肖同去观者亦何所劝而师道果不可立俗化之隆人
材之盛其卒不可冀矣此予所以深恨于李君之去而
不能不为之言也嗟乎虽予之言其亦安能使李君重
轻于斯世也哉李君学博而知方行介而能群冲然有
儒者不争之风而确乎有节士自励之操予所友士于
此世为不少矣未见有如李君之深且厚者也其退而
居乡必为子弟所从孝弟忠信之俗将由君出君之所
以自养者必有当乎斯世之重而予之言亦其不为无
卷十 第 93a 页 WYG1274-0284c.png
与于斯世重轻之数欤
   送黄南池先生致仕还家序
士大夫游宦而以致仕去者为终始完善谓其以礼去
也然而有异焉由其身乞而得之则自以为荣其出于
人以法格之者则自以为辱其名未变而荣辱异情谓
恶其实也吾所谓实者不然凡乐与不乐去者之实而
出乎已与出乎人者非吾所谓实也今以乞而得致仕
者诚能无所介于心而浩然不婴于物耶或志不得力
卷十 第 93b 页 WYG1274-0284d.png
不逮事势局促日途穷暮不得已而乞其乞而得之至
无以自聊郁郁不能释甚乃追悔顾望悼失前图其愁
苦若此乌睹所谓荣哉名实之失而世之人不知所以
自处其情也蔽已久矣非夫博硕明雅之君子胡以矫
蔽而寤世也天长黄南池君为晋江教谕诸生悦而从
之监司部使者器之缙绅士大夫交重之非有不得之
志不逮之力又非势迫而时暮也然而欲去者屡矣诸
生士大夫相与挽而留之先生不能违也君乞身之意
卷十 第 94a 页 WYG1274-0285a.png
讲于诸生士大夫之间虽其请未上而监司部使者盖
有闻也是岁当天下百司黜陟之期吏部优君致仕之
名以徇其意君未尝恶其不出于已而追过夫挽而留
者之计恬淡安閒色词不改解职而行若所求而有获
也吾所谓有其实者君其人哉审乎名实而不惑于久
蔽之俗吾所谓寤世之君子君其人哉嗟乎名实之失
又有甚者师者教人者也教人者必以道与德有道与
德者必知自重知自重然后不失实自卑其官以轻其
卷十 第 94b 页 WYG1274-0285b.png
身者纷如也吾见为是官而知自重莫如黄君君之审
于名实而有以自充也在乎此今其去也顾有蔽于名
实而无以自乐乎吾以君为寤世之君子其益不诬也
夫君去诸生群然以戚吾为是说以表君之所以为荣
者异乎世之云以解诸生欲别之戚而增君归之光明
   送程习斋公之任序
武夷越在岭外衡山当五服之南皆去中州最远然祝
融岿然称岳列于四海五望之一而幔亭之秀亦甲于
卷十 第 95a 页 WYG1274-0285c.png
宇内祀典所秩图志所记与夫高流伟人之所赋咏仙
释幽怪之所栖托可谓盛且奇矣至于岳麓之有书院
云谷沧洲之有精舍而后二山之灵崇重炳焕视昔异
观天下之士所为侧望驰向冀一寓目其间而未能者
有贤哲之思而非特山川之慕矣其得游焉者亦多慨
然兴起感悟性灵而磨淬意气不特以耳目之适自足
为快也以其胜且远如此士者虽愿焉而鲜能自致惟
仕于其地者为适其所愿而不患于往从之劳视政不
卷十 第 95b 页 WYG1274-0285d.png
能自致而必欲一至者审问途之谋营聚粮之费辛苦
跋涉而后至良亦乐哉然彼劳而后至者息焉游焉可
以朝夕玩而岁月脩仕者往往限于官守之次牵乎文
法之役忽来忽往而不可久且常也于是顾有咨嗟喟
叹以为无以愈于侧望驰向者之艰而情亦有所不乐
矣盖予尝与荆川唐君为武夷之游而程侯习斋方守
建州侯以不能相携而往为不乐也夫学者所为有愿
于名山本欲游且居而若不及者岂为嵚岩峻壁飞瀑
卷十 第 96a 页 WYG1274-0286a.png
回溪之异于阓闉珍草奇卉骇鸟瑰鳞滮泉窦石接乎
耳目与处室出户之所睹闻者不同耶动静恊性术之
室而乐寿应脩诣之效反身切已与夫元气鸿茫之所
融结成质时流之所形见通体效法混同若一而其发
于事业畅为文章俊伟昭明挺特流衍且与山水精灵
光华度高絜深克对不怍如是则虽不离官守日治文
书视程课勤于民物之务固超乎其常在山水之间观
侯之所自立与其施于有政既已妙合乎高深巍然对
卷十 第 96b 页 WYG1274-0286b.png
武夷之灵而无恧德何必蹑屐登巅鼓枻乘流极狎玩
纵探之适而后乐哉以予之陋虽日从唐君游而顽心
犹故亦何以自多于侯且不能分一壑于山中遽以粮
尽而返其愧于侯又甚矣侯转官湖臬乃当领玺书临
制衡桂列郡而南岳实在其境内侯得郡分臬皆以名
山为所治之望宁独踪迹偶值亦其脩诣所至冥契默
召有不苟然者予疾有间尚思一游衡岳于侯之往益
用勃然衡岳千峰无不胜绝而天柱回雁芙蓉石廪岣
卷十 第 97a 页 WYG1274-0286c.png
嵝数峰犹称雄杰侯倘为我度方丈之地与岣嵝最高
顶待予刈茅结屋而老焉予诚陋尚能濯涤旧日宿负
积愆补黥息劓以承有道之下风不至如前之为侯愧
也哉侯之行方欲述所怀为别而董蓉山君与吴君沈
君以言见属遂因以致予之所愿云尔
   赠赵眉溪君署县代还序
有道之君子尊已而卑官将择其大且显者而后为之
耶抑遁其身而终不为耶终于不为与择而后为非有
卷十 第 97b 页 WYG1274-0286d.png
道之所处也如是则奚以尊其身由其贵乎已者有道
焉尔下位何必非君子所居居焉而不以忧且援乱其
中斯谓之君子矣其位卑其道尊其所贵者有在也诚
内有以自贵虽居其官而卑也尤不敢卑之以为不足
有事形体之劳志虑之专仡仡焉殚其力于所事不敢
少忽故士有傲然睨王侯公相如九牛之毫不足屑其
一盼而殚力于一职之细不啻持玉宝龟之重如将不
胜道固然也嗟乎高瞩盈视眇然置王侯公相之尊不
卷十 第 98a 页 WYG1274-0287a.png
介于目人知为君子之尊其身甚白也劬形惫思于一
职不耻猥冗而君子以为我固尊其身非有道者莫能
知也泉州府检校赵眉溪君南海人也南海五岭之表
而君脩于庠序发闻乎有司文章之光华节义之意气
宣畅在躬交之者益众未通仕籍而四方之士已知南
海有赵君也以籍就铨则当事有力之人莫不欲致君
出其门下君泛然不可致而得户部司务于留都其在
户部诸郎官之治曹事者莫不咨政质疑于君君一为
卷十 第 98b 页 WYG1274-0287b.png
之尽或愧于不知而待君为助阳讳其助而阴害其长
君不为防弥以是出为检校于泉州君徐就贬所貌敛
而不诎意下而无怍不为謟渎于上下之交而无所羡
援乎尔我之际他人观者亦知其能睨王侯公相而不
入于心也然上之人劳之以事则东西南北无适而不
之于中无忤其外不怒一日德化之民以乏令请于上
得君摄之君往为其民袪患兴利民大惬所欲以为百
年来无有仁我如摄公者也而君所以劬形惫思脩一
卷十 第 99a 页 WYG1274-0287c.png
邑之政者若其甚重是官也而不惜为勤吾所谓君能
卑当世之官以自尊者尤以是观之始予谓君声华之
骏茂气谊之肤博信岭表之才也及观其所以居谪者
而知君殆近于有道者矣是可敬也德化之士请于博
士张东丰先生曰邑之民谓摄公仁我诸生则交谓能
以问学德谊教我惟摄公也兹其代诸生未知后果能
有立终当益思顾今无以为别安得善言者为摄公赠副
吾党之情于是博士率其徒求序故序
卷十 第 99b 页 WYG1274-0287d.png
 
 
 
 
 
 
 
 遵岩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