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a 页 WYG1447-020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唐宋文醇卷六目录
  昌黎韩愈文六
   记 议 状 表
  汴州东西水门记
  燕喜亭记
  蓝田县丞厅壁记
  新修滕王阁记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b 页 WYG1447-0202b.png
  禘祫议
  论淮西事宜状
  论今年权停举选状
  论佛骨表
  为裴相公让官表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a 页 WYG1447-02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唐宋文醇卷六
  昌黎韩愈文六
  汴州东西水门记
贞元十四年正月戊子陇西公命作东西水门越三月
辛巳朔水门戒三日癸未大合槃设水嬉会监军军司
马宾佐属将校熊罴之士肃四方之宾客以落之士女
稐会阗郭溢郛既卒事其从事昌黎韩愈请纪成绩其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b 页 WYG1447-0203b.png
词曰
维汴州河水自中注厥初距河为城其不合者诞寘联
锁于河宵浮昼湛舟不潜通然其襟抱亏疏风气宣泄
邑居弗宁讹言屡腾历载己来孰究孰思皇帝御天下
十有八载此邦之人遭逢疾威嚚童噭嘑劫众阻兵懔
懔栗栗若坠若覆时维陇西公受命作藩爰自洛京单
车来临遂拯其危遂去其疵弗肃弗厉薰为大和神应
祥福五谷穰熟既庶而丰人力有馀监军是咨司马是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3a 页 WYG1447-0203c.png
谋乃作水门为邦之郛以固风气以闬寇偷黄流浑浑
飞阁渠渠因而饰之匪为观游天子之武维陇西公是
布天子之文维陇西公是宣河之沄沄源于昆崙天子
万祀公多受祉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尚俾来者知作之
所始
 樊汝霖曰公时佐董晋在汴州作陈后山云退之作记
 记事耳今之作记乃论也以后山语观公诸记信然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4a 页 WYG1447-0204a.png
  燕喜亭记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
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
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椔翳却立而视
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
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
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既成愈请名之其
丘白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4b 页 WYG1447-0204b.png
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
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
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
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
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于是
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
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
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5a 页 WYG1447-0204c.png
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
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
繇郴踰岭猿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
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知者乐
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
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
石以记
 樊汝霖曰王弘中字仲舒自吏部员外郎贬连州司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5b 页 WYG1447-0204d.png
 户参军亭在连州公为阳山令时作阳山连之属邑
 云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6a 页 WYG1447-0205a.png
  蓝田县丞厅壁记
丞之职所以贰令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簿尉主
簿尉乃有分职丞位高而偪例以嫌不可否事文书行
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
以进平立睨丞曰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目吏问可
不可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官虽尊力势
反出主簿尉下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丞之设岂
端使然哉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6b 页 WYG1447-0205b.png
日大以肆贞元初挟其能战艺于京师再进再屈于人
元和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
始至喟曰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既噤不得施用又喟
曰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则尽蘖去牙角一蹑
故迹破崖岸而为之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斯立
易桷与瓦墁治壁悉书前任人名氏庭有老槐四行南
墙钜竹千梃俨立若相持水㶁㶁循除鸣斯立痛扫溉
对树二松日哦其间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7a 页 WYG1447-0205c.png

官必有贰古制也犹左右手然左右手皆从其心人果
皆以国事为心则正必无嫌其贰贰必无狃其正者虽
十百人同一事犹若耳目口鼻手足之共处一身无一
之可简也唯各心其心则虽两人亦不可共一事为贰
者非侵官即旷官为正者非诿事即擅事矣然而责成
者必正也于是贰为赘疣焉贰犹赘疣则所谓参者伍
者考者殷者辅者又安得而举其职哉以一人之身而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7b 页 WYG1447-0205d.png
政事一埤益之则丛脞矣贰以下皆赘疣则惰矣丛脞
而情则万事隳矣观昌黎此记唐时州县之治可知也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8a 页 WYG1447-0206a.png
  新修滕王阁记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
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
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
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
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
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
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8b 页 WYG1447-0206b.png
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
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
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
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
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
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
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巳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
又无因而至焉矣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9a 页 WYG1447-0206c.png
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
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
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
鸟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
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
己无侈前人无废后观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
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
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9b 页 WYG1447-0206d.png
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樊汝霖曰滕王阁在洪州公自袁州作此记凡五百
 五字首尾叙其不一到为叹而终之曰其江山之好
 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盖叙
 事之外所以寄吾不尽之意欧阳永叔为襄守史中
 辉记岘山亭尹师鲁为襄守燕公记岘山亭苏子美
 为处守李然明记照水堂苏吇曕为眉守黎希声记
 远景楼四者其辞虽异而大意略同岂作文之法当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0a 页 WYG1447-0207a.png
 如是邪抑亦祖公之意而为之也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1a 页 WYG1447-0207c.png
  禘祫议
右今月十六日敕旨宜令百僚议限五日内闻奏者将
仕郎守国子监四门博士臣韩愈谨献议曰伏以陛下
追孝祖宗肃敬祀事凡在拟议不敢自专聿求厥中延
访群下然而礼文繁漫所执各殊自建中之初迄至今
岁屡经禘祫未合适从臣生遭圣明涵泳恩泽虽贱不
及议而志切效忠今辄先举众议之非然后申明其说
一曰献懿庙主宜永藏之夹室臣以为不可夫祫者合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1b 页 WYG1447-0207d.png
也毁庙之主皆当合食于太祖献懿二祖即毁庙主也
今虽藏于夹室至禘祫之时岂得不食于太庙乎名曰
合祭而二祖不得祭焉不可谓之合矣二曰献懿庙主
宜毁之瘗之臣又以为不可谨按礼记天子立七庙一
坛一墠其毁庙之主皆藏于祧庙虽百代不毁祫则陈
于太庙而飨焉自魏晋己降始有毁瘗之议事非经据
竟不可施行今国家德厚流光创立九庙以周制推之
献懿二祖犹在坛墠之位况于毁瘗而不禘祫乎三曰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2a 页 WYG1447-0208a.png
献懿庙主宜各迁于其陵所臣又以为不可二祖之祭
于京师列于太庙也二百年矣今一朝迁之岂惟人听
疑惑抑恐二祖之灵眷顾依迟不即飨于下国也四曰
献懿庙主宜附于兴圣庙而不禘祫臣又以为不可传
曰祭如在景皇帝虽太祖其于属乃献懿之子孙也今
欲正其子东向之位废其父之大祭固不可为典矣五
曰献懿二祖宜别立庙于京师臣又以为不可夫礼有
所降情有所杀是故去庙为祧去祧为坛去坛为墠去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2b 页 WYG1447-0208b.png
墠为鬼渐而之远其祭益稀昔者鲁立炀宫春秋非之
以为不当取巳毁之庙既藏之主而复筑宫以祭今之
所议与此正同又虽违礼立庙至于禘祫也合食则禘
无其所废祭则于义不通此五说者皆所不可故臣博
采前闻求其折中以为殷祖玄王周祖后稷太祖之上
皆自为帝又其代数己远不复祭之故太祖得正东向
之位子孙从昭穆之列礼所称者盖以纪一时之宜非
传于后代之法也传曰子虽齐圣不先父食盖言子为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3a 页 WYG1447-0208c.png
父屈也景皇帝虽太祖也其于献懿则子孙也当禘祫
之时献祖宜居东向之位景皇帝宜从昭穆之列祖以
孙尊孙以祖屈求之神道岂远人情又常祭甚众合祭
甚寡则是太祖所屈之祭至少所伸之祭至多比于伸
孙之尊废祖之祭不亦顺乎事异殷周礼从而变非所
失礼也臣伏以制礼作乐者天子之职也陛下以臣议
有可采粗合天心断而行之是则为礼如以为犹或可
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谨议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3b 页 WYG1447-0208d.png
 朱子曰此等公家文字或施于君上或布之吏民只
 用当时体式直述事意未尝故为新巧以失庄敬平
 易之体但其间反覆曲折说尽事理是真文章他人
 自不能及耳
 又曰按韩公本意献祖为始祖其主当居初室百世
 不迁懿祖之主则当迁于太庙之西夹室而太祖以
 下以次列于诸室四时之享则惟懿祖不与而献祖
 太祖以下各祭于其室室自为等不相降厌所谓所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4a 页 WYG1447-0209a.png
 伸之祭常多者也禘祫则惟献祖居东向之位而献
 祖太祖以下皆序昭穆南北相向于前所谓祖以孙
 尊孙以祖屈而所屈之祭尝少者也韩公礼学精深
 盖诸儒所不及故其所议独深得夫孝子慈孙报本
 返始不忘所由生本意真可谓万世之通法矣程子
 以为不可漫观者此类是也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5a 页 WYG1447-0209c.png
  论淮西事宜状
右臣伏以淮西三州之地自少阳疾病去年春夏己来
图为今日之事有职位者劳于计虑抚循奉所役者修
其器械防守金帛粮畜耗于赏给执兵之卒四向侵掠
农夫织妇携持幼弱饷于其后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
尽筋疲不偿其费又闻畜马甚多自半年己来皆上槽
枥譬如有人虽有十夫之力自朝及夕常自大呼跳跃
初虽可畏其势不久必自委顿乘其力衰三尺童子可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5b 页 WYG1447-0209d.png
使制其死命况以三小州残弊困剧之馀而当天下之
全力其破败可立而待也然所未可知者在陛下断与
不断耳夫兵不多不足以必胜必胜之师必在速战兵
多而战不速则所费必广两界之间疆场之上日相攻
劫必有杀伤近贼州县徵役百端农夫织妇不得安业
或时小遇水旱百姓愁苦当此之时则人人异议以惑
陛下之听陛下持之不坚半涂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
深所以要光决于心详度本末事至不惑然可图功为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6a 页 WYG1447-0210a.png
统帅者尽力行之于前而参谋议者尽心奉之于后内
外相应其功乃成昔者殷高宗大圣之主也以天子之
威伐背叛之国三年乃克不以为迟志在立功不计所
费传曰断而后行鬼神避之迟疑不断未有能成其事
者也臣谬承恩宠获掌纶诰地亲职重不同庶寮辄竭
愚诚以效裨补谨条次平贼事宜一一如后
一诸道发兵或三二千人势力单弱羁旅异乡与贼不
相谙委望风慑惧难便前进所在将帅以其客兵难处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6b 页 WYG1447-0210b.png
使先不存优恤待之既薄使之又苦或被分割队伍隶
属诸头士卒本将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难以有功又其
本军各须资遣道路辽远劳费倍多士卒有征行之艰
闾里怀离别之思今闻陈许安唐汝寿等州与贼界连
接处村落百姓悉有兵器小小俘劫皆能自防习于战
斗识贼深浅既是土人护惜乡里比来未有处分犹愿
自备衣粮共相保聚以备寇贼若令召募立可成军若
要添兵自可取足贼平之后易使归农伏请诸道先所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7a 页 WYG1447-0210c.png
追到行营者悉令却牒归本道据行营所追人额器械
弓矢一物己上悉送行营充给所召募人兵数既足加
之教练三数月后诸道客军一切可罢比之徵发远人
利害悬隔
一绕逆贼州县堡栅等各置兵马都数虽多每处则至
少又相去阔远难相应接所以数被攻劫致有损伤今
若分为四道每道各置三万人择要害地屯聚一处使
有隐然之望审量事势乘时逐利可入则四道一时俱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7b 页 WYG1447-0210d.png
发使其狼狈惊惶首尾不相救济若未可入则深壁高
垒以逸待劳自然不要诸处多置防备临贼小县可收
百姓于便地作行县以主领之使免散失
一蔡州士卒为元济迫胁势不得已遂与王师交战原
其本根皆是国家百姓进退皆死诚可悯伤宜明敕诸
军使深知此意当战斗之际固当以尽敌为心若形势
己穷不能为恶者不须过有杀戮喻以圣德放之使归
销其凶悖之心贷以生全之幸自然相率弃逆归顺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8a 页 WYG1447-0211a.png
一论语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比来征讨
无功皆由欲其速捷有司计算所费苟务因循小不如
意即求休罢河北淮西等见承前事势知国家必不与
之持久并力苦战幸其一胜即希冀恩赦朝廷无至忠
忧国之人不惜伤损威重因其有请便议罢兵往日之
事患皆然也臣愚以为淮西三小州之地元济又甚庸
愚而陛下以圣明英武之姿用四海九州之力除此小
寇难易可知泰山压卵未足为喻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8b 页 WYG1447-0211b.png
一兵之胜负实在赏罚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
凶人丧魄然可集事不可爱惜所费惮于行刑
一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
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闇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
有之至于分兵出界公然为恶亦必不敢宜特下诏云
蔡州自吴少诚己来相承为节度使亦微有功效少阳
之殁朕亦本拟与元济恐其年少未能理事所以未便
处置待其稍能缉绥然后许其承继今忽自为狂悖侵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9a 页 WYG1447-0211c.png
掠不受朝命事不得己所以有此讨伐至如淄青恒州
范阳等道祖父各有功业相承命节年岁己久朕必不
利其土地轻有改易各宜自安如妄自疑惧敢相扇动
朕即赦元济不问回军讨之自然破胆不敢妄有异说
以前件谨录奏闻伏乞天恩特赐裁择谨奏
元和九年吴少阳卒其子元济自立为节度使宪宗欲
讨之十年遣御史中丞裴度视师还奏兵可用与宰相
意不合既而盗杀宰相武元衡伤裴度不死宪宗遂相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19b 页 WYG1447-0211d.png
度以主东兵愈时为中书舍人乃上淮西事宜然由是
失宰相意左迁为右庶子宪宗独断而相裴度可以卜
其中兴任宰相意而黜韩愈亦可以知大业之不卒矣
第一条募土兵罢客军当与与柳公绰书参观其言曲
尽事势物情与兵家喜忌第三条即宋太祖谕曹彬下
江南之意辟以止辟乃辟则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矣
用师之本也第六条异时李德裕用以制泽潞为古今
所称虽然帝王之道不尔也观史所载肃代德顺四朝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0a 页 WYG1447-0212a.png
虽军将跋扈而百姓犹思贞观之泽天犹未厌唐德也
使为宪宗者赫然修明纲纪法度旁求硕士正人净除
宦寺专政监军之敝悉破朝臣党比轧讦之习弛其利
网一以与民休养生息腹心既定爪牙既布然后明诏
诸镇以相承命节之非而开以自新之路其尤无良必
不顺命者六师移之天下未尝不可定于一也今乃欲
许淄青恒范等镇叛将云必不利其土地轻自改易以
此为散其党叛之谋抑亦末矣夫土地者朝廷之土地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0b 页 WYG1447-0212b.png
也贼臣盗之而曰我不利尔土地则土地己属之贼臣
为此土地之人民者将安归命乎子曰必也正名君子
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今指贼臣之盗土地者
为其所固有则吴元济又奚独不可有蔡哉元济伏诛
之后淄青等镇又如何处之夺其节是无信也不夺其
节则一吴元济死而众吴元济仍在也朝廷尚不以相
承命节为非愚民悍卒益习而安之矣而惟吴元济是
讨何以作三军之气哉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1a 页 WYG1447-0212c.png
  论今年权停举选状
右臣伏见今月十日敕今年诸色举选宜权停者道路
相传皆云以岁之旱陛下怜闵京师之人虑其乏食故
权停举选以绝其来者所以省费而足食也臣伏思之
窃以为十口之家益之以一二人于食未有所费今京
师之人不啻百万都计举者不过五七千人并其僮仆
畜马不当京师百万分之一以十口之家计之诚未为
有所损益又今年虽旱去岁大丰商贾之家必有储蓄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1b 页 WYG1447-0212d.png
举选者皆赍持资用以有易无未见其弊今若暂停举
选或恐所害实深一则远近惊惶二则人士失业臣闻
古之求雨之词曰人失职欤然则人之失职足以致旱
今缘旱而停举选是使人失职而召灾也臣又闻君者
阳也臣者阴也独阳为旱独阴为水今者陛下圣明在
上虽尧舜无以加之而群臣之贤不及于古又不能尽
心于国与陛下同心助陛下为理有君无臣是以久旱
以臣之愚以为宜求纯信之士骨鲠之臣忧国如家忘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2a 页 WYG1447-0213a.png
身奉上者超其爵位置在左右如殷高宗之用傅说周
文王之举太公齐桓公之拔宁戚汉武帝之取公孙弘
清閒之馀时赐召问必能辅宣王化销殄旱灾臣虽非
朝官月受俸钱岁受禄粟苟有所知不敢不言谨诣光
顺门奉状以闻伏听圣旨
 樊汝霖曰德宗贞元十九年自正月至五月不雨分
 命祈祷山川秋七月戊午以关辅饥罢吏部选礼部
 贡举公时为四门博士抗疏论之其曰虽非朝官盖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2b 页 WYG1447-0213b.png
 未为御史时也按登科记贞元二十年卒停举是公
 虽有此疏而上不从也
 方岳贡曰似李寻翼奉灾异奏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3a 页 WYG1447-0213c.png
  论佛骨表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
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
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
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
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
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
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3b 页 WYG1447-0213d.png
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
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
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
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
元魏己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
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
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
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高祖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4a 页 WYG1447-0214a.png
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
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
恨焉伏惟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己
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
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
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
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
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4b 页 WYG1447-0214b.png
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
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
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
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
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
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
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夫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5a 页 WYG1447-0214c.png
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
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
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
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己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
宜令入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
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
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
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5b 页 WYG1447-0214d.png
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
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
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
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
诚惶诚恐
 陈善曰韩文公论佛骨表其说始于傅奕奕言五帝
 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
 胡祠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西晋以上不许中国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6a 页 WYG1447-0215a.png
 髡发事胡至石苻乱华乃弛厥禁主庸臣佞政虐祚
 短事佛致然愈特敷衍其辞耳愈以人主无不欲寿
 者以此劫之冀从其谏耳不意宪宗之惑深也愈至
 潮州上表哀谢宪宗曰愈是爱朕谓事佛则年代不
 永诚不可然宪宗自是不善听谏贾谊言于文帝曰
 生为明帝死为明神顾成之庙名为太宗当天子春
 秋隆盛之时以死生言之然文帝不忌也使愈当此
 时庶其说得行哉然愈所论与周公无逸之戒大异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7a 页 WYG1447-0215c.png
  为裴相公让官表
臣某言伏奉今日制书以臣为朝议大夫守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承命惊惶魂爽飞越俯仰天地若
无所容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臣少涉经史粗知古
今天与朴忠性惟愚直知事君以道无惮杀身慕当官
而行不得利巳人以为拙臣行不疑元和之初始拜御
史旋以论事过切为宰臣所非移官府廷因佐戎幕陛
下恕臣之罪怜臣之心拔居侍从之中遂掌丝纶之重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7b 页 WYG1447-0215d.png
受恩益大顾己益轻苟耳目所闻知心力所迨及少关
政理辄以陈闻于裨补无涓埃之微而谗谤有丘山之
积陛下知其孤立赏其微诚独断不谋奖待踰量臣诚
见陛下具文武之德有神圣之姿启中兴之宏图当太
平之昌历勤身以俭与物无私威怒如雷霆容覆如天
地实群臣尽节之日才智效能之时圣君难逢重德宜
报苦心焦思以日继夜苟利于国知无不为徒欲竭愚
未免妄作陛下不加罪责更极宠光既领台纲又毗邦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8a 页 WYG1447-0216a.png
宪圣君所厚凶逆所雠阙于防虞几至毙踣恩私曲被
性命获全忝累祖先玷尘班列未知所措秪自内惭岂
意陛下擢臣于伤残之馀委臣以燮和之任忘其陋污
使佐圣明此虽成汤举伊尹于庖厨高宗登傅说于版
筑周文用吕望于屠钓齐桓起宁戚于饭牛雪耻蒙光
去辱居贵以今准古拟议非伦陛下有四君之明行四
君之事微臣无四子之美获四子之荣岂可叨居以彰
非据方今干戈未尽戢夷狄未尽宾麟凤龟龙未尽游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8b 页 WYG1447-0216b.png
郊薮草木鱼鳖未尽被雍熙当大有为之时得非常人
之佐然后能上宣圣德以代天工如臣等类实不克堪
伏愿博选周行旁及岩穴天生圣主必有贤臣得而授
之乃可致理乞回所授以叶群情无任恳款之至
唐宪宗纪元和十年六月乙丑御史中丞裴度为中书
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其年盗杀宰相武元衡击
裴度伤首度坠沟得免朝议罢度以安王承宗李师道
反侧帝不听度疾愈诏母须宣政衙即延英拜为相宪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9a 页 WYG1447-0216c.png
宗此举诚为破三贼之根本唐室几中兴实系乎此昌
黎时为考功郎中知制诰代度撰此表史称度以权纪
未张王室陵迟常愧愤无死所文实能写度心曲碧血
荧荧光出楮墨而辞气浑浩流转足为千古表笺法式
可知文体正伪固不在单辞骈语间也
 
 
 
御选唐宋文醇 卷六目录 第 29b 页 WYG1447-0216d.png
 
 
 
 
 
 
 
御选唐宋文醇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