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六
卷七十六 第 1a 页 WYG0094-04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七十六   宋 王与之 撰
冬官考工记下
玉人之事
 郑锷曰琢玉为器非一器也故曰玉人之事君子于
 玉比德德有小大故玉有纯杂之异焉追琢之巧皆
 自玉人而制度所寓玉人有不知其妙理者此所以
 谓之事
卷七十六 第 1b 页 WYG0094-0478b.png
 王氏详说曰考工记多战国间故事惟玉人一职与
 典瑞同但典瑞言其名以及其用玉人言其名而又
 及其所制之尺寸岂非玉人为之典瑞掌之乎此所
 以为周制也然文经秦火非错则阙不若典瑞之文
 为有伦理也典瑞以王晋大圭以下为一节自四圭
 有邸以下为一节自珍圭以徵守以下为一节自驵
 圭璋璧琮以下为一节而五礼之用毕矣玉人所载
 固详于典瑞何其文错且阙乎言公侯伯之圭而不
卷七十六 第 2a 页 WYG0094-0478c.png
 言子男之璧言继子男而不言孤言案十有二而不
 言王后凡皆阙文也言天子圭中必当在天子服之
 之下不容间于皮帛之后言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
 用瓒伯用将当在宗祝以前马之下不容间于以朝
 诸侯之后言瑑琮八寸诸侯以享夫人当在璧琮以
 享天子之下不容间于旅四望之后大璋亦如之诸
 侯以聘女当在天子以聘女之下不容间于宗祝以
 前马之后宗后以为权当在天子以为权之下不当
卷七十六 第 2b 页 WYG0094-0478d.png
 间于以治兵守之后璧羡度尺以为度当在宗后以
 为权之下不容间于琰圭易行之下宗后守之当在
 天子守之之下不容间于宗后以为权之下以至四
 圭两圭圭璧璋邸射当为连文琬圭琰圭瑑圭璋当
 为连文亦不容间断凡此皆错文郑氏虽知不言子
 男之璧为阙文其他无一言之此所以不容无失今
 改其文读之
  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大琮十有二
卷七十六 第 3a 页 WYG0094-0479a.png
  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镇宗后守之命圭九寸谓
  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
  七寸(七当/为五)谓之躬圭伯守之(缺二/句)继子男执皮帛
  (缺一/句)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大圭长三尺杼上
  终葵首天子服之天子圭中必四圭尺有二寸以
  祀天两圭五寸有邸以祀地以旅四望圭璧五寸
  以祀日月星辰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致稍饩
  祼圭尺有二寸有瓒以祀庙大璋中璋九寸边璋
卷七十六 第 3b 页 WYG0094-0479b.png
  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
  寸有缫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马天子用全上公
  用龙侯用瓒伯用将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
  地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
  以易行瑑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覜聘牙璋中璋
  七寸射二寸厚寸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璧琮九寸
  诸侯以享天子(缺二/字)瑑琮八寸诸侯以享夫人谷
  圭七寸天子以聘女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璧
卷七十六 第 4a 页 WYG0094-0479c.png
  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驵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
  子以为权驵琮五寸宗后以为权案十有二寸枣
  㮚十有二列诸侯纯九大夫纯五夫人以劳诸侯
  (缺数/字)
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
 郑锷曰镇圭王所执圭也以十二寸为度法天数也
 瑑山以为饰取其安静而不动惟天子法天之大数
 惟天子能安天下而不挠居则守此圭以保其国不
卷七十六 第 4b 页 WYG0094-0479d.png
 可以不知守之之道也能守其圭可以君天下而朝
 万国
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
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
 郑锷曰受于天子而天子以策命之使执是圭故曰
 命圭命如春秋锡命之命其九寸者琢为桓楹之象
 曰桓圭公于国家如柱石然故执桓圭(○赵氏曰桓/圭琢刻双直)
 (文在圭上注云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盖公藩屏王室以桓为象者礼书谓取强直不挠)
卷七十六 第 5a 页 WYG0094-0480a.png
 (以安上为/已任之意)其七寸者或琢为人身之伸者曰信圭或
 琢为人身之屈者曰躬圭则侯与伯守之盖侯比于
 伯其礼为稍伸而伯视于侯其势为稍屈故也能守
 之然后可以保其国(○郑康成曰命圭者王所命之/圭朝觐执焉居则守之○愚案)
 (馀说见/典瑞)○王昭禹曰上公九命侯伯七命其礼仪各
 视其命之数故其圭有九寸七寸之差
 王氏详说曰天子之圭言尺寸而不言厚薄以宗伯
 内镇圭之文则知广四寸厚一寸矣诸侯之圭言尺寸
卷七十六 第 5b 页 WYG0094-0480b.png
 而不言广厚以杂记之文则知广三寸厚半寸矣○
 王昭禹曰大宗伯作六瑞则制其度数执之以行礼
 故皆言执行人成六瑞则奉其成事用之以合符故
 皆言用玉人斲玉以为器器以藏礼而守之以保其
 国故皆言守(○郑锷曰玉人则作之而已或成其信/或著其礼皆非所知也盖作在此守在)
 (彼/)
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
 赵氏曰冒所以冒诸侯圭以齐信瑞方四寸邪刻之
卷七十六 第 6a 页 WYG0094-0480c.png
 盖冒圭之制邪刻其下以为验其形则方正其大则
 四寸天子命臣为诸侯则班瑞玉与之使守之以为
 宝及其来朝则辑而合之以为验故诸侯瑞圭则邪
 锐其首天子冒圭则邪刻其下以邪锐之圭首合天
 子之冒一则表君德之无不覆(○郑康成曰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盖天)
 (下/)一则验诸侯之无僭礼相踰以四寸者或谓象德
 冒四方(○郑锷曰镇玉大圭或尺二寸或三尺而冒/圭特以四寸为度者盖有以大为贵者亦有)
 (以小为贵者以大为贵使诸侯不得以并其尊以小/为贵则四寸以示其冒四方之意与书所谓丕冒海)
卷七十六 第 6b 页 WYG0094-0480d.png
 (隅出日/之冒同)或谓取其形之方正以上率下当方正也或
 谓天子以贵临贱常患于骄以尊接卑常患于亢故
 诸侯之圭或九寸或七寸而天子朝诸侯之圭则四
 寸示其以少为贵而屈已以接下也此乃新意兼本
 注说极好
 陈用之曰天子诸侯之玉用则执之居则守之或言
 守或言执相备也
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
卷七十六 第 7a 页 WYG0094-0481a.png
 郑锷曰此言裸圭也天子之裸圭则全用玉以为之
 龙以前注瓒以成鬯将以执持(○赵氏曰裸器一物/也其名有三其头有)
 (龙口故谓之龙其中有瓒如盘如盏样盛鬯酒在内/故谓之瓒即诗玉瓒黄流在中也后有柄用圭以为)
 (之所以为人把/执而用之者)凡此三者用一玉而俱成故谓之全
 盖天子之德纯而不杂故用全以崇其德之纯也若
 夫公侯伯而下则其德杀于天子矣故其用玉亦从
 而降杀上公用祼器之龙如天子之龙用玉其瓒其
 将皆石之似玉者为之侯用祼器之瓒如天子之瓒
卷七十六 第 7b 页 WYG0094-0481b.png
 用玉其龙其将皆石之似玉者为之伯用祼器之将
 如天子之将用玉其龙其瓒皆石之似玉者为之以
 器言之龙处其首瓒处其中将处其后以德言之公
 居其上侯居其中伯居其后则次第不为无意也盖
 不贯三而为一无以表天子之德之纯不裂一以为
 三无以见诸侯之德之亏尊卑隆杀之义明矣康成
 云全纯色也其说是矣乃谓龙瓒将为杂名而言卑
 者下尊以轻重为差玉多则重石多则轻公侯四玉
卷七十六 第 8a 页 WYG0094-0481c.png
 一石伯子男三玉二石不知此非论其轻重也王安
 石之说亦然皆未之思也其曰用龙者如记言夏后
 氏以龙也用瓒者如经言裸圭有瓒也用将者如诗
 言祼将于京也将圭柄也惟柄可以执而用故曰将
 不言子男所用者大行人言子男不酢则不用祼器
 此所以不言也
 王氏详说曰此四句疑在宗祝以前马之下
继子男执皮帛
卷七十六 第 8b 页 WYG0094-0481d.png
 赵氏曰帛以表其道足以衣被人皮以表其有炳蔚
 之文章郑锷曰有天子之孤有诸侯之孤大宗伯曰
 孤执皮帛者天子之孤也典命曰公之孤四命以皮
 帛视小国之君者诸侯之孤也二者皆执皮帛特所
 用以饰之皮异耳饰以虎皮者天子之孤饰以豹皮
 者诸侯之孤天子之孤不当继子男之后故康成以
 为此公之孤也然典命又有诸侯适子未誓则以皮
 帛继子男之文则公之孤与诸侯适子之未誓者皆
卷七十六 第 9a 页 WYG0094-0482a.png
 执皮帛而列子男之后欤此文独立上无所承意其
 断简失次也
天子圭中必
 郑康成曰必读如鹿车縪之縪谓以组约其中央为
 执之以备失队(○刘迎曰诗瞻彼洛矣有曰鞸琫有/珌释者谓天子玉琫而珧珌知琫之)
 (有珌则知圭之防失队者其执之中必有珌以/约之也○赵氏曰必者取可必其无失之意)○王
 氏曰天子平旦而栉冠日出而视朝一物不应乱之
 端也宜兢兢业业以致其谨焉故执此以为之戒○
卷七十六 第 9b 页 WYG0094-0482b.png
 贾氏曰案聘礼五等诸侯及聘使所执圭璋皆有缫
 藉及绚组所以约圭中央即此中必之类此不言诸
 侯举上以明下(○郑锷曰特言天子/之必者尊王之意)
四圭尺有二寸以祀天
 赵氏曰案典瑞注云中央为璧圭著其四面又云邸
 本也圭本著于璧四圭有邸谓圭末四出然未知璧
 在中央通两畔总为尺二寸或除璧两畔圭各长尺
 二寸据下文祼器尺有二寸则恐一圭长尺二寸今
卷七十六 第 10a 页 WYG0094-0482c.png
 观典瑞疏谓用一大玉琢出中央为璧形亦肉倍好
 孔四面琢出四圭各尺二寸与镇圭同其璧为邸径
 六寸总三尺与大圭三尺等皆一玉俱成两圭祀地
 者亦然据此则四圭是就璧平出不是植立起者邸
 则于璧中琢成宇穴然邸言宿邸归着处也此圭乃
 植在神坐前欲天神降而依凭托宿于其中如人有
 旅邸相似此是礼神之玉非事神所执之玉书云植
 璧秉圭是也夫锐首曰圭凡物锐则利用故锐圭以
卷七十六 第 10b 页 WYG0094-0482d.png
 象其用之利必四圭者象天德之覆无乎不周必尺
 二寸者又以象天之成数璧员则象天之体然不特
 祀天知此旅上帝亦以之○王昭禹曰于典瑞言邸
 于此言尺有二寸互相备也
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
 王昭禹曰典瑞所谓王晋大圭以朝日是也○郑锷
 曰长至于三尺所以谓之大○郑康成曰终葵椎也
 (○贾氏曰齐人/谓椎为终葵)为椎于其杼上明无所屈也杼杀也
卷七十六 第 11a 页 WYG0094-0483a.png
 (○赵氏曰杼与轮人行泽者欲杼同谓大圭三尺长/上头谓之首今于首处馀六寸令方正如椎头自六)
 (寸下两畔微杀/已下依旧方正)○郑锷曰长三尺者贯三极之道
 也杼上者所以致用也又为之葵首则圜其体以覆
 其上殆又摄用以归体之意欤(○易氏曰圭以大名/象道之体三尺为数)
 (象道之成杼上终/葵首象道之用)○郑锷曰服之者搢于衣带之间
 或谓之搢或谓之服其实一也是圭也亦谓之珽玉
 藻曰天子搢珽方正于天下也相玉书曰珽玉六寸
 明自照也玉藻言笏度二尺有六寸二尺者其长六
卷七十六 第 11b 页 WYG0094-0483b.png
 寸其椎陆佃云以寸之葵首计之则有馀去葵首而
 计之则为不足意其非天子之笏故孔颖达以为诸
 侯以下之度岂其然欤由是考之天子有镇圭有冒
 圭有大圭镇圭冒圭其用有时执镇圭服大圭者朝
 日之礼也执冒圭服大圭者见诸侯之礼也然执冒
 圭以验诸侯之瑞其用也暂而已王之见诸侯亦未
 尝不用镇圭也大宗伯小行人之言镇圭皆继以公
 侯伯子男所执之玉明朝见诸侯皆用镇圭之意
卷七十六 第 12a 页 WYG0094-0483c.png
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
 郑康成曰致日度景至不夏日至之景尺有五寸冬
 日至之景丈有三尺土犹度也建邦国以度其地而
 制其域○郑锷曰或谓测日景以验地之远近必由
 尺有五寸者何耶盖天地相去三万里尺有五寸以
 知其一万五千里也立八尺之表以度景至否冬至
 之景丈有三尺而夏至则景尺有五寸也正以夏至
 之景为圭之长则可以知地中也然土圭之用非惟
卷七十六 第 12b 页 WYG0094-0483d.png
 以度日景又以土地故不可以用丈有三尺为之何
 则建国封诸侯度地之法景一分差百里尺有五寸
 者一万五千里之景也五等诸侯惟取五分景已下
 无取尺寸之意
 陈用之曰土圭非特可以致日又可以致月致日者
 冬夏致日是也致月者春秋致月是也若尧典所谓
 敬致者特夏之时然尔冬至之日亦可以致焉盖夏
 至者短之极冬至者长之极春秋二分日于是乎中
卷七十六 第 13a 页 WYG0094-0484a.png
 不可以致矣于是用之以致月焉玉人制其器故言
 其用之所至典瑞辨其用故言其用之所该大司徒
 用之求地中故止言测土深正月景而已
祼圭尺有二寸有瓒以祀庙
 薛氏曰圭璋其柄也瓒其勺也柄则圭璋纯玉为之
 勺则玉多石少者可矣郑司农谓瓒四玉一石是圭
 瓒璋瓒则玉为之圭璋之勺则装以金焉玉人所谓
 黄金勺青金外是也鼻寸所以流鬯也衡四寸勺径
卷七十六 第 13b 页 WYG0094-0484b.png
 也圭璋瓒制盖如此○王氏详说曰旧图以瓒下有
 盘口径一尺其说出于郑氏固然矣然瓒盘之制出
 于汉仪六经所载初无此事陆氏谓瓒形如盘径四
 寸鼻上寸为龙形圭璋为柄当矣但陆氏以黄金勺
 青金外朱中鼻寸横四寸有半谓勺为龙口矣复有
 杜氏之说以勺为尊中之勺何其依违两间乎盖勺
 之事一而其制有二明堂位曰夏后氏龙勺商之疏
 勺周之蒲勺此谓尊中之勺也此曰黄金勺者谓圭
卷七十六 第 14a 页 WYG0094-0484c.png
 瓒之首鼻勺之勺也杜氏郑氏分为二说惟郑氏之
 说为优○郑锷曰圭瓒以祼前有龙中有瓒后有圭
 以为柄此言祼圭尺有二寸而又曰有瓒则不兼瓒
 以言尺寸盖其圭之长如此也王所执以祼则法天
 之大数也宜矣天地大神至尊不祼唯人道之宗庙
 有祼而已故曰以祀庙也祼圭夲以祀宗庙为主先
 王以事神之道事宾故因而用之于宾客耳如四圭
 有邸以祀天而典瑞又曰旅上帝也论其本意则为
卷七十六 第 14b 页 WYG0094-0484d.png
 祀天设而已玉人言其制作之本意典瑞言其所用
 之备也
琬圭九寸而缫以象德
 郑康成曰琬犹圜也○赵氏曰凡物员则顺方则逆
 圭圆其首是以顺为义缫藉圭之物文采在上锡命
 是文事故以缫象灿然相接之文此是王使之瑞节
 诸侯有德王命赐之如天王使毛伯来赐公命使者
 遂执琬圭以致命焉象德象王者亲爱诸侯之德或
卷七十六 第 15a 页 WYG0094-0485a.png
 谓象诸侯有德(○郑敬仲曰德出于人性之固有先/王乃顺而治之好出于人情之常然)
 (先王乃顺而结之故琬圭则因其锐以顺为主也以/治德则用之于锡命之时以结好则用之于时聘之)
 (际二者皆文事也故/又缫之以象德也)
 王昭禹曰典瑞言以治德以结好而此言以象德者
 惟象德然后可以治德结好也象德言圭之制治德
 结好言圭之用玉人言其制典瑞言其用
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
 赵氏曰琰之为言剡也谓此圭剡一半至首为锋芒
卷七十六 第 15b 页 WYG0094-0485b.png
 取戈兵之象半则圆焉判言半也规言圆也半其圆
 而剡之故曰判规琬圭不剡琰圭不琬琰圭是规圆
 上出头尖锐者即书琬琰在西序是也刘执中云易
 以离为戈兵盖离火也火之形上锐有戈兵之象然
 判规于圭上虽示恶也亦有仁爱之意以其半尚琬
 也○郑敬仲曰易行谓诸侯之为不善者以此责之
 而使改过易恶也除慝谓用之于众覜之时行人言
 殷覜以除邦国之慝也(○易氏曰易行除慝先王之/义剡与瑑饰各居其半以示)
卷七十六 第 16a 页 WYG0094-0485c.png
 (圣人威严不/可犯之意)赵氏曰九阳数也惟辟作福作威非体
 元用九之君不得用此故二圭同以九寸
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
 郑司农曰羡径也(○贾氏曰羡为不圜之貌造此璧/之时应圜径九寸今减广一寸以)
 (益上下之袤一寸则/上下一尺广八寸)好璧孔也尔雅曰肉倍好谓之
 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贾氏曰两畔/肉各三寸两畔)
 (共六寸是/肉倍好也)○薛氏曰璧员九寸好三寸延其袤为一
 尺旁各损半寸则广八寸矣然则璧羡袤十寸广八
卷七十六 第 16b 页 WYG0094-0485d.png
 寸同谓之度尺以十寸之尺起度则十尺为丈十丈
 为引以八寸之尺起广则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故釜
 深十寸内方八寸而为嘉量币长一尺八寸而为制
 币凡此皆璧羡纵横之尺数然也度必为璧以起之
 则围三径一之制又寓乎其中矣度起于羡权起于
 黄钟之长先王制器岂徒然哉凡以存天下万世之
 法○刘氏曰好三寸者数之始也袤一尺者数之成
 也员寸以九者无穷之用广尺以八者不变之体以
卷七十六 第 17a 页 WYG0094-0486a.png
 三合六而为九以九合一而成十直而行之其用不
 穷横而置之其体无变立成器以为天下利岂私智
 乎(○陈用之曰三者之体皆员其制皆外实而内虚/实者其体也故以肉名之虚者其心也故以好名)
 (之因物寓理以谓虚/而无物心所尚也)
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
 贾氏曰圭璧谓以璧为邸旁有一圭○易氏曰圭锐
 以象天之用璧圆以象天之体而其制五寸者杀乎
 祀天之璧又以象天数之中(○郑锷曰五天地之中/数所以象三光运行乎)
卷七十六 第 17b 页 WYG0094-0486b.png
 (天地/之中)○赵氏曰日月星辰其用照临不息故以圭而
 象其用其往来运转皆丽于天故以璧为邸以象其
 托宿于天之意然亦欲星辰之神降而依凭于邸也
 非祭祀所执与四圭祀天同但日月星辰为天之佐
 不及天之用为甚大故祀天以四圭而此则杀之止
 以一圭而典瑞曰圭璧以祀日月星辰是也典瑞不
 言五寸于四圭言邸不言璧璧即邸也亦互见尔
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
卷七十六 第 18a 页 WYG0094-0486c.png
 陈用之曰员谓之璧方谓之琮璧以辟为义琮以宗
 为义王者父事天母事地盖继天而为之子故也诸
 侯之于天子犹天子之于天也其尊之如天故享以
 璧其亲之如地故享以琮天子当阳诸侯用命故璧
 琮之制同以九寸为度郑以享为献是也享必有献
 献指物享言义○郑锷曰庙中将币之时用以享献
 于天子(○王昭禹曰小行人合六币璧以帛琮以锦/盖侯伯之享礼也璧礼天之玉也故以享天)
 (子琮礼地之玉也故以享后此言享天子而不言享/后者以诸侯来享以天子为主故也由此推之则二)
卷七十六 第 18b 页 WYG0094-0486d.png
 (王后之享用圭璋子男之享用琥璜玉人不言以小/行人见之也○王氏详说曰郑氏不知阙文而以聘)
 (礼享君以璧享夫人以琮直欲微见其意谓/琮不可享天子当用之享后此郑氏之失也)
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
 易氏曰谷善也○王氏曰以谷不失性生生而不穷
 故天子以纳徵(○郑康成曰纳/徵加于束帛)○郑锷曰七寸者少
 阳之数天子而用七寸盖男下女之义○易氏曰聘
 女嘉礼之至善者也○王昭禹曰典瑞言以和难以
 聘女此不言和难盖玉人为谷圭以用于天子聘女
卷七十六 第 19a 页 WYG0094-0487a.png
 为主(○赵氏曰和难聘女二则通彼此之情而归之/善一则谐夫妇之礼而有嗣续所以二事皆用)
 (榖圭以谷是天地/至和之气所钟)
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
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缫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马
 赵氏曰自大璋至前马皆天子巡守过山川祭酌之具
 盖三璋据为勺柄黄金勺以下据为杓头盖锐首曰
 圭半圭曰璋圭以象阳之生物璋以象阴之成事地
 以终天之功为事山川以成地之功为事故祀山川
卷七十六 第 19b 页 WYG0094-0487b.png
 以璋邸射而巡狩用事于山川亦以璋凡以象阴之
 成事故也然谓圭璋之勺形制并与圭瓒同是有事
 山川用此盛酒以灌神之器但圭瓒以圭为柄故谓
 之圭瓒此以璋为柄故只谓之璋瓒皆用玉为之大
 璋加文饰用于大山川中璋杀文饰用于中山川边
 璋半文饰用于小山川言大璋中璋则知边璋为小
 不言小而言边以特饰其边如笾之有笾縢笾唇也
 饰其边计其分寸得大璋之半注所以言半饰饰谓
卷七十六 第 20a 页 WYG0094-0487c.png
 彫琢成文也射四寸谓就璋上剡出一半已上至首
 令削得尖细以贯勺勺即瓒也其半以下不琰处则
 为文饰是大璋中璋边璋寸数虽不同而射处皆尖
 四寸射如射之贯以象山泽通气与璋邸射同不射
 则贯勺不得厚寸则三璋皆如此厚也○郑锷曰祼
 圭之盘谓之瓒璋之盘则谓之勺见其所容者少也
 勺以黄金为内青金为外黄者地之盛色也青者东
 方少阳之色也中央其地之正位欤地之成物则色
卷七十六 第 20b 页 WYG0094-0487d.png
 以黄为盛也故黄金为勺则山川之位正乎中央而
 成功之盛也阴之美发生自东青者地道发生之色
 欤故青金为外则山川之功始见之东方之义也
 中
者朱者至阳之色山川虽为阴之聚然实含阳乎
 中中不含阳则无以发生万物故以朱饰乎中以象
 山川者阳气之蕴也鼻寸者圭瓒之龙所以前注勺
 之鼻则瓒之龙也瓒言龙总举其形而言也勺言鼻
 举龙之一而言焉以见山川通气之义也以一寸为
卷七十六 第 21a 页 WYG0094-0488a.png
 度如上文厚寸之意也一寸则十分也十者地数之
 成也衡横也勺如盘然横乎中央故谓之衡(○郑康/成曰衡)
 (谓勺/径)衡四寸者以象山川捍蔽四方之意有缫者用
 之时当以缫藉为饰以象山川为国之文饰也言天
 子巡守四方之时所过山川或当有祭祀则用之也
 必以马以牲盖马之为物行地无疆故校人言将事
 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用马以祭之时宗祝则执此
 勺以前之盖用马以祈神也大祝云过山川则用事
卷七十六 第 21b 页 WYG0094-0488b.png
 言宗祝者尊之之辞(○陈用之曰郑氏有事山川则/用灌焉岂其然乎宗庙有灌求)
 (神于阴天地不灌而山/川地示岂复灌之云乎)
大璋亦如之诸侯以聘女
 陈用之曰以文考之当继天子以聘女之后亦如之
 者亦如谷圭之七寸盖聘女天子以圭诸侯以璋
 为降杀之等若以继边璋之后则边璋与黄金勺用
 以酌者聘女加于束帛非酌事礼安所用哉
瑑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頫聘
卷七十六 第 22a 页 WYG0094-0488c.png
 郑康成曰瑑文饰也(○赵氏曰瑑谓/有圻鄂瑑起)覜视也聘问也
 众来曰覜时来曰聘聘礼曰凡四器者惟其所宝以
 聘可也○郑锷曰诸侯朝于天子公侯伯以圭而其
 臣覜聘亦以圭子男以璧而其臣覜聘亦以璧圭之
 外又加以璋璧之外又加以琮八寸虽降于公而实
 过于侯伯子男臣非可以踰乎君其分异也或曰据
 先儒所释则瑑圭聘天子而以璧享之瑑璋聘王后
 而以琮享之八寸之制特言上公之臣而已不知经
卷七十六 第 22b 页 WYG0094-0488d.png
 言瑑圭璋璧琮则与圭璋璧琮固不同也五等诸侯
 以桓信躬蒲谷饰其圭璧而其臣特瑑之而已其制
 既有降杀则公侯伯之臣何嫌乎圭璋子男之臣何
 嫌乎璧琮又何嫌乎其制皆八寸必欲强为六寸四
 寸之说(○赵氏曰此是诸侯遣臣覜聘乎王之所执/非是天子使人于诸侯所用者盖天子有事)
 (诸侯遣卿大夫来聘遂执此以见王然上公以九为/节而曰八寸者盖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此诸侯)
 (之臣不得用本君玉故等而降之为八寸也据行人/注二王后用圭璋五等诸侯用璧琮诸侯之臣降一)
 (等子男之臣不得同本君则用琥璜以此知玉人圭/璋琮是五等之诸侯所执至五等诸侯之臣唯上公)
卷七十六 第 23a 页 WYG0094-0489a.png
 (臣执此八寸其馀则杀而子男之臣则/执琥璜经不言二王举尊以见卑也)况乎诸侯之
 三采三就二采再就而诸臣特二采一就其尊卑隆
 杀固不待辨而明○陈用之曰大宗伯以玉作六器
 以礼天地四方自苍璧礼天至于玄璜礼北方此六
 物之制本以礼神而币亦用之盖此六物者人之所
 宝用以为币诚足达情也故天子之于诸侯诸侯上交
 于天子与夫诸侯之相为礼咸用焉即行人所谓以
 和诸侯之好故是也此言瑑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
卷七十六 第 23b 页 WYG0094-0489b.png
 頫聘则天子使人于诸侯所用以为礼者瑑谓为之
 文以饰之别于礼神之物故也○王昭禹曰于玉人
 言其长之数以斲玉为器其制存于玉人于典瑞言
 采就之数以成器然后设饰以为用其礼成于典瑞
牙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赵氏曰牙璋谓有锄牙之饰于琰侧如牙齿参差而
 有尖锋之状故曰牙璋中璋亦然是牙璋之中样者
 故不言牙而言中以此发兵若后世铜虎符发兵之
卷七十六 第 24a 页 WYG0094-0489c.png
 类军多则用牙璋军少则用中璋以中对牙则牙璋
 大而中璋为小可知(○王昭禹曰事有大小/故有牙璋中璋之异)牙有噬
 齧搏击之威如爪牙然以牙为象取其能制人而人
 畏之璋象阴之成事兵阴事也诗以祈父为王之爪
 牙祈父司马也兵事正掌于司马而谓王之爪牙与
 此意同七寸其长也射二寸则邪剡二寸为牙其下
 有五寸为体不琰也五中数也五寸之体而加以二
 寸之琰为七寸七过中数岂非取刚过中以为用有
卷七十六 第 24b 页 WYG0094-0489d.png
 诛戮之象乎(○郑锷曰三璋虽异皆以七寸为度则/射皆二寸则以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军)
 (旅之事赫赫炎炎耀威于天下使人/不敢向迩则取火生成之数也宜矣)○易氏曰白虎
 通曰璋为南方阳极而生阴兵阴也故以起军旅以
 治兵守○赵氏曰以起军旅谓发兵必以此为信言
 军旅则必有征诛之事也以治兵守则用兵守禦去
 处以此璋治之使不失其备不必有征诛之事也此
 与典瑞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同彼不言中璋互
 见也礼书引春秋宋司马请瑞以命其徒攻桓氏杜
卷七十六 第 25a 页 WYG0094-0490a.png
 预注曰瑞是符节发兵者此事甚亲切在哀公十四
 年
驵琮五寸宗后以为权
 赵氏曰驵注读为组以玉为琮方而以组帛系其鼻
 故名为驵琮亦如以玉饰豆即名玉豆以玉饰案即
 名玉案也五寸其阔五寸也权谓王后以此为称锤
 以称物之轻重○郑锷曰权者铢两斤钧所由生宗
 后以组系五寸之琮以为权盖用之于内也然则献
卷七十六 第 25b 页 WYG0094-0490b.png
 玺称丝之用其以此欤○毛氏曰玉坚刚之物用以
 为器庶不损坏因之而丽其法则法亦与传而无穷故
 先王即璧以为度即琮以为权然不用圭璋者权以等
 物之轻重宜先平正焉圭璋上锐而下方又长而狭非
 平正故也璧虽平正然中空不可以为鼻而组无所施
 惟琮八方其中实足以为鼻故组之为宗后之权○
 陈用之曰谓之宗后以为权以其继天子理内治为天
 下所宗故也
卷七十六 第 26a 页 WYG0094-0490c.png
 易氏曰驵琮以为权与璧羡起度之意同盖璧之体
 圆而象乎天琮之体方而象乎地天地为万物之所
 始而万物之数莫不取法于天地此权所以取乎琮
 而度之所以取乎璧也知璧羡起度而度不以璧则
 知驵琮为权而权不以琮是驵琮可以为权之始不
 可以为权之用盖权之为器法度之所自出而政事
 系焉先王虑其制之不存故托其制于驵琮耳
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镇宗后守之
卷七十六 第 26b 页 WYG0094-0490d.png
 王昭禹曰琮方以象地故大琮后以为所守之玉谓
 之大琮则以守内治者玉莫大于此也十有二寸与
 镇圭之数同王继天而为子故备天数后继天子而
 致内治故同于王○郑锷曰琮本八寸尔其射二寸
 两旁各射二寸是为四寸四寸之射八寸之琮此所
 以十有二寸○郑康成曰射其外锄牙(○贾氏曰据/八角锋故云)
 (锄/牙)○赵氏曰谓之内镇者对天子执镇圭为内天子
 则执镇以治外后则守大琮以治内礼书云亦刻山
卷七十六 第 27a 页 WYG0094-0491a.png
 镇在上如镇圭又或谓犹天府所谓玉镇取其镇压
 之意非瑑四山镇在上二说皆通○易氏曰守之为
 言各有分守之谓也盖天子听外治必能守是职而
 后可以镇乎外后听内治必能守是职而后可以镇
 乎内苟违其守则外内失其政尚奚足以言镇乎
驵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为权
 郑敬仲曰琮有宗之道能为人之所宗者然后能出
 法以为权
卷七十六 第 27b 页 WYG0094-0491b.png
 郑锷曰驵琮七寸其穿组之鼻则寸有半天子用以
 为权盖用之于外也然权宜一出于天子后之权以
 五寸之琮天子之权以七寸之琮者盖内外虽异位
 皆不可以无权天子之权非不可用于内也以为宗
 后治内则法宜出于后也然内之权则出于五寸之
 琮外之权则出于七寸之琮又以见王与后之权不
 能无轻重之等(○易氏曰七成数也以成数为权则/成而不可变也五中数也以中数为)
 (权则中而不可易○陈用之曰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阳道主变阴则有常而无变焉惟无变故所谓权)
卷七十六 第 28a 页 WYG0094-0491c.png
 (者不出乎中惟有变故所谓权者不执乎中容有过/中之事焉五中数也后之所谓权者不出乎中故其)
 (制以五七过中之数也天子所/谓权不执乎中故其制以七)然天子天道也宜以
 璧为用后地道也宜以琮为用天子用琮以为权何
 也盖后地道也其法止于用琮君则能天而能地可
 得而兼用焉故为度以璧而为权以琮上焉而天下
 焉而地无所不该之义也权不用璧而用琮者盖莫
 高于天长短之所由生莫厚于地轻重之所由积所
 以审轻重者宜乎用法地之器○毛氏曰后之权用
卷七十六 第 28b 页 WYG0094-0491d.png
 之宫王之权用之国先王非务为异也亦欲法度之
 不坏不幸失其一尚存可资之则也于天子言鼻则
 后可知言寸有半则后一寸可知
两圭五寸有邸以祀地以旅四望
 赵氏曰两圭亦是用玉琢成方琮却于琮两边琢出
 两圭相对其圭各长五寸邸者取其托宿之意天则
 以璧为邸地以琮为邸必以五寸则以地数不过五
 如书五曰土也此亦植在神坐前欲地示降而依凭
卷七十六 第 29a 页 WYG0094-0492a.png
 存宿于中非所执之玉也此即典瑞两圭有邸以祀
 地旅四望玉人制此器故特言其寸数○易氏曰两
 圭祀地对四圭祀天而言也天以健为体其德无不
 周故其用为四圭其数为尺二寸地以顺为体其德
 有所止故半之而为两圭杀之而其数为五寸知四
 圭尺有二寸而托邸于璧则知两圭五寸而托邸于琮
瑑琮八寸诸侯以享夫人
 赵氏曰瑑谓就上雕琢成文缕要别于礼神之琮即
卷七十六 第 29b 页 WYG0094-0492b.png
 如上文瑑圭璋璧琮也琮祀地玉诸侯享天子用璧
 享后用琮则享夫人以瑑琮宜矣上文璧琮九寸以
 享天子则后在其中天子以九寸至夫人则分卑降
 用八寸宜矣○陈用之曰礼之道施报而已观后夫
 人有致饮于宾客之礼则诸侯之于后夫人其有享
 也宜矣享夫人以琮则享后之用琮亦从可知矣言
 夫人而不言后举卑以见尊也先儒不此之思徒泥
 享夫人之文以谓诸侯自相朝所用致享岂其然乎
卷七十六 第 30a 页 WYG0094-0492c.png
案十有二寸枣㮚十有二列诸侯纯九大夫纯五夫人
以劳诸侯
 郑锷曰以玉饰案其广十有二寸每案以枣㮚为列
 十二案故十二列(○贾氏曰枣㮚谓案案皆有枣㮚/为列十有二者据案十二为数不)
 (谓案之上/十有二也)案饰以玉所以明凭恃以为安者在德也(○/陈)
 (用之曰案十有二寸者具成数枣㮚之陈亦/以十二之数而加之于案非谓十有二案也)○赵氏
 曰枣之为物其实赤㮚之为物其体坚所以取其信
 敬坚实之义女所用以为贽者春秋傅曰枣㮚以告
卷七十六 第 30b 页 WYG0094-0492d.png
 虔也女贽不过此事在庄公二十四年○郑司农曰
 夫人天子夫人○王氏详说曰礼天子之妃曰后诸
 侯曰夫人而天子亦有三夫人矣后夫人皆预于宾
 客之事案聘礼云夫人使下大夫劳以二竹簋方说
 者谓诸侯夫人待聘者之礼有竹簋以盛枣㮚而无
 案及劳二王之后则有案矣是案十有二为后设也
 郑氏既知劳二王之后为案十有二矣然不知其阙
 文乃以为记时诸侯僭称王而夫人之号不别曾不
卷七十六 第 31a 页 WYG0094-0493a.png
 谓考工惟此一职为周制使夫人之号与王后不别
 又何以有宗后为权与夫宗后守之之文乎
 郑康成曰纯犹皆也王后劳朝诸侯皆九列聘大夫
 皆五列则十有二列者劳二王之后○陈用之曰诸
 侯纯九大夫纯五谓以枣㮚而列于十有二寸之案
 其劳诸侯也纯以九焉其劳诸侯之大夫也纯以五
 焉不以命数之多寡为节盖厚之也
 王昭禹曰夫人佐后以致内治王于宾客致酒后致
卷七十六 第 31b 页 WYG0094-0493b.png
 饮而夫人亦致饮王于宾客有膳与飨食之礼而夫
 人亦致飨食与膳故王劳宾客而夫人亦劳诸侯阴
 阳相成之义○赵氏曰劳诸侯以王后为主然言夫
 人则王后在其中乃举卑以见尊也
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致稍饩
 赵氏曰半圭为璋圭象用之利天以生物无不周故
 祀以四圭地不及天故以两圭日月星辰不及天故
 祀以圭璧山川属地其用亦不及地之大故祀以璋
卷七十六 第 32a 页 WYG0094-0493c.png
 表其得地利之半耳璋邸者就方琮上出一璋以璋
 而邸于琮琮方所以象地之体以琮为依托之邸所
 以象山川之丽于地也与圭璧之意同亦欲山川之
 神降而依存于璋邸中亦植在神坐前非手所执之
 玉○郑康成曰邸射剡而出也(○贾氏曰向上谓之/出璋首邪却之处从)
 (下向上总邪却之名为剡而出○易氏曰射言剡出/而贯于邸素功则朴质而无瑑饰之文所以象山川)
 (有阻固之功宾/客有藩屏之功)○陈祥道曰王制曰五岳视三公四
 渎视诸侯书大传曰其馀山川祀者小者视子男周
卷七十六 第 32b 页 WYG0094-0493d.png
 礼诸侯为宾诸侯臣为客山川宾客等衰虽殊其以
 造赠用邸射一也○郑康成曰致稍饩造宾客纳廪
 食也○王昭禹曰以致稍饩则典瑞所谓以造赠宾
 客也造赠则言造馆以赠稍饩则指其物互相备也
 陈用之曰玉人之事专以治玉而成器然非玉人所
 治工记之者盖附言耳
栉人(阙/)
 易氏曰栉比也
卷七十六 第 33a 页 WYG0094-0494a.png
雕人(阙/)
 易氏曰雕刻也
磬氏为磬
 赵氏曰考工名官有假物而名者有假意而名者有
 直以器而名者如凫氏为钟㮚氏为量此假物而名
 官也如筑氏为削钟氏染羽此假意而名官也至于
 物无可假意无可取直以所制器名官如轮人为轮
 矢人为矢与磬氏为磬是也
卷七十六 第 33b 页 WYG0094-0494b.png
 郑锷曰磬以石之似玉者为之梁州豫州皆贡而不
 若徐州之美泗滨浮磬盖取石之浮者为之欲其音
 之清也先儒谓磬为立秋之音以声之清故也论韶
 乐则曰戛击鸣球论武乐则曰磬管锵锵以球为难
 调也故先王教之有磬师为之有磬氏然有大磬有
 编磬大磬特悬磬也明堂位曰叔之离磬盖编则离
 离则特故也(○王昭禹曰诗曰依我磬声盖乐器之/中磬为最清众乐依之以为准也乐记)
 (曰石声磬磬以立辨惟其声之清故动出而能辨也/磬者乐之细也细则大声为贵故欲其将将焉凡乐)
卷七十六 第 34a 页 WYG0094-0494c.png
 (大者从细细者从大故石声主角焉锐瑑而决吻数/目而顅脰小体而骞腹无力而轻其声清扬而远闻)
 (以之为簴则击之而由其簴/鸣矣先王用磬其详如此)
倨句(音/钩)一矩有半
 郑康成曰必先度一矩为句一矩为股而求其弦既
 而以一矩有半触其弦则磬之倨句也(○贾氏曰一/矩为句据上)
 (曲者一矩为股据下直者弦谓两头相望者假令勾/股各一尺今以一尺五寸触两弦其句股之形即磬)
 (之倨句/折杀也)○赵氏曰作磬依律长短前长三律二尺
 七寸后长二律一尺八寸此是黄钟特垂之磬其他
卷七十六 第 34b 页 WYG0094-0494d.png
 磬皆依律起度倨句一矩有半者谓股与鼓两处分
 为两矩一矩为句一矩为倨注作股字恐错了虽是
 股与鼓广狭长短不同难匀分为两矩然广处短狭
 处却长以此准折恰各占一矩甚均此谓倨句也两
 处形样寸数既分作两矩了却于磬垂下两角处中
 间放弯折共要一矩有半此上边倨句处减半矩据
 此数是减四分之一此谓一矩有半也以尺寸论之
 上边倨句处共四尺五寸则此下边两弦之间恰有
卷七十六 第 35a 页 WYG0094-0495a.png
 三尺三寸七分半然所以必要一矩有半者盖此磬
 体要半折不要带方折如一矩有半恰好若过此数
 则太过于直不及此数又忒弯曲印图谓股广短鼓
 狭长以长掩短则鼓长于股者半矩是倨得一矩有
 半也以广掩狭则鼓广于股者亦半矩是句亦得一
 矩有半也此倨句各得一矩有半之意然则说上边
 尺度不见触两弦之意矩者只是起数之名如车人
 半矩谓之宣冶氏以中矩归于胡以倨句归于援又
卷七十六 第 35b 页 WYG0094-0495b.png
 匠人以沟洫说水磬折岂皆以方论(○贾氏曰案乐/经之磬前长三)
 (律二尺七寸后长二律一尺八寸是磬大小/之制此经倨句各一矩并矩半皆假设言)
其博为一股为二鼓为三参分其股博去一以为鼓博
参分其鼓博以其一为之厚
 郑康成曰博谓股博也博广也○郑锷曰磬以上大
 者谓之股以其非所击故短而博(○陈用之曰股取/况于股肱之股盖)
 (其体之/肥故也)磬之下小者谓之鼓以其所当击故长而狭
 (○陈用之曰鼓取/名于鼓舞之鼓)击者为前而在内不击者为后而
卷七十六 第 36a 页 WYG0094-0495c.png
 在外内者在下外者在上故康成谓股外面鼓内面
 也○赵氏曰为一为二为三是分作三节算分数博
 为一谓股阔广一律计九寸股为二谓股长二律计
 尺八鼓为三谓鼓长三律计二尺七寸三分股博去
 一为鼓博则鼓广六寸二分鼓博以一为厚则通上
 下其厚二寸此黄钟磬馀皆以律准数
已上则摩其旁已下则摩其耑
 赵氏曰凡乐厚则声清薄则声浊已上谓声太清已
卷七十六 第 36b 页 WYG0094-0495d.png
 下谓声太浊○毛氏曰太清生于厚故摩其两旁而
 使薄太浊生于薄不可复摩故但摩其两端使之短
 短则势缓而声自然清○陈用之曰此记其调之之
 法
 
 
 
 周礼订义卷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