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五
卷六十五 第 1a 页 WYG0094-027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六十五   宋 王与之 撰
秋官司寇下
布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王昭禹曰布以敷施之宪以表示之○郑锷曰国朝
 自淳化三年始置诸路刑狱事乃周家布宪之意然
 不止于二人而已今谓之宪台原于此欤
卷六十五 第 1b 页 WYG0094-0271d.png
掌宪邦之刑禁正月之吉执旌节以宣布于四方而宪
邦之刑禁
 郑康成曰宪表也谓县之也刑禁者国之五禁所以
 左右刑罚者
 郑锷曰大司寇正月之吉布刑于邦国都鄙又县刑
 象以示万民小司寇于正岁帅属观刑象及宣布于
 四方宪刑禁矣布宪复掌之者盖大司寇布之者举
 其纲也小司寇宣之者行于朝也四方万里或未之
卷六十五 第 2a 页 WYG0094-0272a.png
 知布宪执旌节适四方而宣布之所至之处又从而
 表县之无有不明刑禁之为不可犯也
以诘四方邦国及其都鄙达于四海
 郑康成曰诘谨也使四方谨行之尔雅曰九夷八蛮
 六戎五狄谓之四海○李嘉会曰表示其刑禁于四
 方及乎四海苟犯刑禁则从而诘之俾不至于太甚
 也
 易氏曰先王之治有刑必有禁知禁而自止则不至
卷六十五 第 2b 页 WYG0094-0272b.png
 于罪知罪而自反则不至于刑此宣布而宪之有不
 容已者所谓以诘四方邦国及其都鄙达于四海者
 盖无此疆尔界之异凡远近同而上下察也○刘执
 中曰以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徒四十人而行四方达
 四海欲正月而必闻其刑禁者未有能达也必书其
 刑禁之宜宪于民以达于州伯州伯以达于卒正卒
 正以达于连帅连帅以达于属长属长以达于诸侯
 诸侯以达于其国之都鄙而要服以达于四海布宪
卷六十五 第 3a 页 WYG0094-0272c.png
 则执旌节以巡行于四方诘其违于禁令者庶乎其
 可及也
凡邦之大事合众庶则以刑禁号令
 贾氏曰征伐巡守田猎皆大事合众庶也以其是布
 刑禁之官故使以刑禁号令(○王氏曰谓乡合州党/族闾比之联与其民人)
 (之什伍则以/刑禁号令焉)○项氏曰刑以惩恶禁以辅刑发以警
 戒之谓之号命之谨守之谓之令
禁杀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卷六十五 第 3b 页 WYG0094-0272d.png
 郑锷曰天下有不逞之人强陵弱众暴寡善良阴被
 其祸先王设官以禁擅杀戮为职谓夫为天吏则可
 以杀人
  愚案自禁杀戮至脩闾氏八职皆几防盗贼奸宄
  者几防严则奸宄无清刑之原也
掌司斩杀戮者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
者以告而诛之
 郑康成曰司犹察也○郑锷曰将以禁之必专司之
卷六十五 第 4a 页 WYG0094-0273a.png
 禁之者法也司之者专伺候乎是也司其私相斩相
 戮者及伤人见血而里闾拥遏不以告于有司者(○/黄)
 (氏曰伤人不禁必至于杀矣汉约法三/章伤人及盗抵罪不以告私相和也)将以罪相證
 于狱而攘夺其所證之人使不得同至于狱者(○黄/氏曰)
 (或曰赴逮而攘/夺之若篡囚也)将以辞讼于官而恃势力以止遏之
 使不得以上诉者皆以告于有司而诛之然所司察
 者四事也特以杀戮名官盖四者之罪莫大于擅杀
 故也(○刘执中曰谓不应斩杀戮而斩杀戮之者应/告其伤隐之而不告者应治其狱攘之而不治)
卷六十五 第 4b 页 WYG0094-0273b.png
 (者应听其讼遏之而不听者掌察四者以告于司寇/而诛之所谓淫朋比德者也不诛之无以建中于民)
 (○李嘉会曰斩杀戮之人上所置以惩恶也或以财/贿交结而冤枉不申有如下四者皆告于正而诛之)
禁暴氏下士六人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黄氏曰禁杀戮禁暴氏皆闾里禁令○郑锷曰诗曰
 乱是用暴又曰州吁用兵暴乱凡言暴者皆谓为恶
 之凶暴也苟无以禁之民蒙其害可胜数耶此乃设
 为禁暴氏之职以正之也○王昭禹曰以刑教中则
 民不暴者教官之事以刑禁暴者刑官之事教施于
卷六十五 第 5a 页 WYG0094-0273c.png
 未然之前刑施于已然之后二者相为终始而已
掌禁庶民之乱暴力正者挢(居表/反)诬犯禁者作言语而
不信者以告而诛之
 李嘉会曰前者在公行法之人此者在民害治之人
 ○王昭禹曰逆理害治者谓之乱(○刘执中曰乱/谓悖于人伦)
 强虐物者谓之暴(○刘执中曰暴/谓敢作威怒)惟乱惟暴乃以力
 而正之人之力有所不敢敌则不得已而听服焉是
 之谓力正也(○黄氏曰正犹正长之正以/强力雄长人者即武断也)此则召乱
卷六十五 第 5b 页 WYG0094-0273d.png
 之萌安可不禁之哉○郑锷曰挢则矫称上之命令
 诬则诬人以无有之事惟挢惟诬敢犯士师之五禁
 造为浮言以相恐动其言不实乃能鼓荡人心凡此
 皆禁之使不敢为若敢为者则告于有司而诛之所
 以息其暴乱之渐○李嘉会曰禁暴所禁以告司寇
 而诛之也○刘执中曰王制曰析言破律乱名改作
 执左道以乱政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
 非而泽以疑众杀以其出于邪情而无补于中道又
卷六十五 第 6a 页 WYG0094-0274a.png
 从而害于风俗杀之宜矣
凡国聚众庶则戮其犯禁者以徇
 易氏曰前五者之禁为庶民设也此于聚众庶则人
 情杂遝其暴尤甚故必戮其犯禁者以徇(○郑锷曰/国家有事)
 (大集众庶之际一人犯禁则千万人视而效/之势将不可遏矣不特戮之又用以徇众焉)
凡奚𨽻聚而出入者则司牧之戮其犯禁者
 易氏曰奚谓女奴之为奚者𨽻谓男奴之为𨽻者既
 以罪役故必司牧其出入牧养也(○王昭禹曰于其/出入则或司以察)
卷六十五 第 6b 页 WYG0094-0274b.png
 (之或牧以治之/亦以防其暴也)或有犯禁从而戮之则非不教之诛
 是二者亦所以禁其暴也
     总论
 陈及之曰考比闾族党之法凡所以为政之道纤悉
 备矣二官所禁大抵暴横足以侮上陵下乡官或未
 能禁止之也于是王朝为之立官以遏绝之庶几乡
 遂之官长得以从政焉然周公之时天下安有此是
 亦先事为备也
卷六十五 第 7a 页 WYG0094-0274c.png
野庐氏下士六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王昭禹曰野道之小室谓之庐所以待行旅也公刘
 之诗始曰于时庐旅终曰于豳斯馆则馆大而庐小
 先王设官以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之类故名官
 以野庐氏
 黄氏曰野庐氏掌通达道路其下蜡氏至庶氏皆道
 途事类次第相从
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
卷六十五 第 7b 页 WYG0094-0274d.png
 郑康成曰达谓巡行通之使不陷绝也去王城五百
 里曰畿
 王昭禹曰达国道路至于四畿则遂人所谓千夫有
 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是也谓
 之四畿自王城五百里四面皆达之也遂人既治野
 之道路而野庐氏必掌达其道路凡以辅成遂人之
 事而已而司险又掌达其道路则非特王畿之道路
 而已凡九州山林川泽之阻者也
卷六十五 第 8a 页 WYG0094-0275a.png
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
 郑康成曰比犹校也(○项氏曰校实数不阙○刘/执中曰案比而肃其守卫)宿
 息庐之属宾所宿及昼止者也(○王氏曰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所谓宿)
 (也十里有庐庐有/饮食所谓息也)郑锷曰遗人凡国野之道十里
 有庐庐有饮食欲夫行者至有所止也合方氏所达
 者四方之途也遂人所治者田间之道路也欲其无
 所陷绝自国之郊及郊外之野所通行之路皆有宿
 息井树夜可以寝昼可以憩有井以备饮食有树以
卷六十五 第 8b 页 WYG0094-0275b.png
 为藩蔽野庐氏专掌之则行者之至如归矣孰不愿
 出于王之途乎
 易氏曰晋文公之为盟主也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
 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𨽻人牧圉各赡其事百
 官之属各展其物此晋之所以霸若单襄公聘于宋
 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道茀不可行候不在疆司空
 不视涂道无列树国无寄寓野无施舍此所以知陈
 之将亡则野庐氏达国之道路比及野之道路宿息
卷六十五 第 9a 页 WYG0094-0275c.png
 者所以为先王之制
若有宾客则令守涂地之人聚柝之
 王昭禹曰先王之时涂地皆有人以为之守有宾客
 则令其人聚而击柝所以待暴客也
有相翔者则诛之
 王昭禹曰论语翔而后集彼翔而观伺有欲习为寇盗
 之意故诛之所以禦奸也○郑锷曰如是安有凡伯
 见伐之祸
卷六十五 第 9b 页 WYG0094-0275d.png
凡道路之舟车轚(音/讣)互者叙而行之
 郑锷曰轚者相值而碍也互者交互而不行也推车
 于陆行舟于水阻隘之地偶相值而有轚互之阻(○/郑)
 (康成曰车有辕辕坻/阁舟有砥柱之属)人有争先之心必无相逊之理
 因其先后至之叙以次而行之(○刘执中曰掌其先/后贵贱老幼往来以)
 (为其行之叙而通之故有爵/有节者得以辟之而不滞也)
凡有节者及有爵者至则为之辟
 郑锷曰执节而来者奉王命之使有爵之人皆王朝
卷六十五 第 10a 页 WYG0094-0276a.png
 之臣至于其地则为之辟既以尊王臣之来又以见
 贵贵之理○王昭禹曰有节者至则欲达之而无留
 难有爵者至则在所承而无敢慢故皆为之辟行人
 使避焉然则野庐氏其徒百有二十人则使其徒为
 之辟也
禁野之横行径踰者
 郑锷曰田野之中有町畦焉皆禾稼之地苟或横行
 则践人之田而害其穑事有堤渠焉皆防水之处苟
卷六十五 第 10b 页 WYG0094-0276b.png
 或径踰则决人之水而坏其堤防此争端之所由起
 不可以不禁(○郑康成日皆为防奸也横行妄/由田中径踰射邪趋疾越堤渠也)
凡国之大事比脩除道路者
 贾氏曰大事谓若征伐巡守田猎郊祀天地王亲行
 所经并须脩除道路及脩庐校比民夫使有功效○
 王昭禹曰治其坏谓之脩去其秽谓之除有脩除道
 路者野庐氏则比较其人之数所以防患也(○郑锷/曰道路)
 (圮坏则车马不通固有脩除之人/此则校而比之使无圮茀之虞)
卷六十五 第 11a 页 WYG0094-0276c.png
掌凡道禁
 郑锷曰道必有禁此则掌其犯禁者则王国大事肃
 然而无哗矣(○王昭禹曰若脩闾氏所谓以兵革趋/行者与驰骋于国中者是也然野庐氏)
 (所禁者在野之道脩闾/氏所禁者在国之道)
邦之大师则令埽道路且以几禁行作不时者不物

 王氏曰言国之大事在国中而已邦之大事则通国
 野焉○王昭禹曰令埽道路所以致洁○郑锷曰国
卷六十五 第 11b 页 WYG0094-0276d.png
 大用师道路之行欲无荒秽不祥之事苟于是时不
 当行而行不当作而作失蚤晚之时非所当衣而衣
 之非所当操而操之非其物而有异常之状皆奸人
 之为寇盗者也微伺而几察之以防变也周之制于
 田野之道十里之远设官以治其庐舍禁止奸盗如
 此之严则道不拾遗岂不宜哉后世十里有亭亭必
 有长其法亦出于此惜夫不复脩也
(清预/反)氏下士四人徒四十人
卷六十五 第 12a 页 WYG0094-0277a.png
 郑康成曰蜡骨肉腐臭蝇虫所蜡也月令曰掩骼埋
 骴此官之职
掌除骴
 刘执中曰枯骨曰骼肉腐曰骴人兽皆同职掌掩而
 埋之不令暴露于沟壑道路也○郑锷曰王政行于
 天下生者有养死者有归安有枯骨遗弃而不收尚
 待设官以除之耶然月令亦有掩骼埋骴之文太平
 之世虽无饿莩然死于道路而无主后者亦未必无
卷六十五 第 12b 页 WYG0094-0277b.png
 也有是事而不为之收掩则伤人君之仁无是事而
 省是官则仁于枯骨之意亦形于天下矣
凡国之大祭祀令州里除不蠲禁刑者任人及凶服者
以及郊野大师大宾客亦如之
 王昭禹曰大祭祀先王所以致精神之至而交乎神
 明之隐不蠲刑者任人则在所恶凶服则在所可哀
 故蜡氏令州里除而禁之郊特牲言祭之日丧者不
 哭不敢凶服汜扫反道亦谓此也
卷六十五 第 13a 页 WYG0094-0277c.png
 郑康成曰蠲读如吉圭惟饎之圭圭洁也刑者黥劓之
 属任人司圜所收教罢民也凶服服衰绖也此所禁
 除者皆为不欲见人所秽恶也○王氏曰大宾客则
 承事如祭有齐敬之心焉○李嘉会曰大师大宾俱
 尚清净不令所可恶者乱其目也
若有死于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音/竭)焉书其日月焉县
(音/刺)其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
 郑锷曰若行者出王之涂不幸而死则埋而置楬书
卷六十五 第 13b 页 WYG0094-0277d.png
 其日月县其衣服与夫所执任之器以俟其家人来
 则收葬之如是则无腐败之骴矣○郑康成曰有地
 之官主此地之吏也(○贾氏曰若比长/闾胥党正之辈)
掌凡国之骴禁
 郑康成曰禁谓孟春掩骼埋胔之属○郑锷曰骴与
 胔同然其字乃与蜡祭之蜡字同昭禹谓蜡祭百物
 昔之羽蠃鲜毛介之物毕致焉蜡祭所致者神蜡氏
 所治者形形神相聚而为生相离而为死二者实相
卷六十五 第 14a 页 WYG0094-0278a.png
 待焉故其字同然蜡者索也无乃索朽腐之骨肉而
 除之者乎
(于勇/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郑锷曰堤防止水之官乃名曰雍氏盖所虑者尤莫
 大于水之害稼雍塞以止之故也
 陈及之曰其职掌事颇重而命官止下士二人徒八
 人而已盖颁格令于民间使民户知之劝农重榖之
 意
卷六十五 第 14b 页 WYG0094-0278b.png
掌沟渎浍池之禁凡害于国稼者
 郑锷曰水相交通谓之沟窦水而行之谓之渎会水
 而聚之谓之浍畜水而止之谓之池池以止水沟浍
 渎以行水皆有禁焉行者不得擅塞止者不得擅行
 非所当行而行非所当止而止大焉则害于国小焉
 则害于稼此所以设官以掌其禁也(○王昭禹曰沟/渎浍池有禁然)
 (后其害去其利均亦/所以息争止讼也)既掌沟渎浍池之禁又掌凡害
 于国稼者谓禽兽也禽兽害稼如春多麋之类礼记
卷六十五 第 15a 页 WYG0094-0278c.png
 田鼠田豕之类(○刘执中曰通沟渎浍池之壅/塞而水潦溢涨害国之苗稼者)
春令为阱(在性/反)(胡化/反)沟渎之利于民者秋令塞阱杜

 郑康成曰阱穿地为堑以禦禽兽其或超踰则陷焉
 世谓之陷阱擭柞鄂也坚地阱浅则设柞鄂于其中
 (○贾氏曰柞鄂者或以为竖柞于中向上鄂/鄂然所以载禽兽使足不至地不得跃而出)郑锷
 曰春农就田禽兽或出而为害水利或有通塞则为
 阱擭为沟渎皆以是时也然五沟五涂以通灌溉之
卷六十五 第 15b 页 WYG0094-0278d.png
 水至春又为沟渎何耶盖五沟者五野之中一定之
 制不待至春乃为之此乃里闾之间春雨水集沟浍
 皆盈水去不速不可不通之也然阱擭设于春可也
 秋稼已登苟或常设禽兽亦无以遂其生故至秋塞
 之此先王爱物之心也然不言秋塞沟渎者因利民
 而为之则无时而可塞故也(○郑康成曰秋而杜塞/阱擭收刈之时为其陷)
 (害人也书费誓曰杜乃擭敜乃/阱时秋也伯禽以出师征徐戎)
禁山之为苑泽之沈者
卷六十五 第 16a 页 WYG0094-0279a.png
 郑锷曰苑囿之设则为禁籞环绕以防人之入耳若
 夫与民共利之山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讵可以
 设禁籞乎(○郑司农曰不得擅为苑囿于山也○黄/氏曰苑恐当为宛曲也山泉徙而曲之必)
 (有私其利者为宛/言非其自然也)鱼鳖所生之泽鳞者介者藏焉游
 焉讵可沈毒螫乎人君囿游固有苑矣民庶为苑则
 是僣上无法矧可以即山以为苑乎渔人取鱼固有
 饵矣下毒于水则是竭泽而渔人之食将有中其毒
 者矣其设禁也宜哉(○刘执中曰即兽所居为苑以/误之即鱼所渊沈药以毒之则)
卷六十五 第 16b 页 WYG0094-0279b.png
 (不仁不信为禽兽之所/惮也故设官以禁之)
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郑康成曰萍氏主水禁萍之草无根而浮取名于其
 不沈溺(○刘氏曰神农书曰萍/能胜酒欲其制之也)○陈及之曰其职掌
 水禁及几酒谨酒特下士二人徒八人而已或者不
 足以几禁之耶曰是特国中人耳近而乡遂远而都
 鄙委之其官掌焉
  愚案酒正内官自酒人以下皆奄奚为之势不可
卷六十五 第 17a 页 WYG0094-0279c.png
  呵禁外事萍氏刑官之属掌之宜矣
掌国之水禁
 王昭禹曰水虽有润泽灌溉之利而犯之则濡溺之
 则死故水之险恶能害人之所与夫不时入水而捕
 鱼鳖者一切禁之乃所以为仁政之周(○黄氏曰非/禁捕鱼也鱼)
 (禁𤣏人/掌之)
几酒谨酒
 黄氏曰几酒苛察之也宜若绝之谨酒为其不能不
卷六十五 第 17b 页 WYG0094-0279d.png
 用也萍氏掌水禁而使禁酒亦水之害人者也故为
 之设禁焉(○王昭禹曰几酒则于饮酒微察其/不节也谨酒则于用酒制其无度也)○陈
 蕴之曰或谓酒诰谓西土之人承先王教朝夕祀兹
 酒而已其他未尝群饮也何俟几察之曰立政以垂
 将来岂以今日之故而废之耶
    总论
 吕氏曰周公作酒诰一篇其刑之重矣至于尽执拘
 以归于周予其杀此是最初谨酒恐人沈湎浸渍伤
卷六十五 第 18a 页 WYG0094-0280a.png
 德败性至于周官之禁酒皆此意及汉文帝为酒酺
 景帝以岁旱禁民酺酒盖恐耗縻米榖民食不足此
 犹有重本抑末之意及弘羊建𣙜酒之利设心大不
 同不过私家不敢擅利公家却自专其利耳古者惟
 恐人饮酒至后来惟恐人不饮酒
禁川游者
 郑锷曰大川之逝虽乌获之力有所不能止又况可
 游乎游谓游浮而行禁之宜哉
卷六十五 第 18b 页 WYG0094-0280b.png
司寤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王昭禹曰寤而觉谓之寤使掌夜时非觉而不寐者
 安能定其漏刻之蚤晚哉所以名官谓之司寤氏
掌夜时
 郑锷曰专掌夜时则所主欲于夜而觉寤以察时之
 蚤晚(○郑康成曰若今甲乙至戌亥○/贾氏曰甲乙则蚤时戌亥则晚时)
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
 郑锷曰夜虽有时其分则以星晚而见星则为夜蚤
卷六十五 第 19a 页 WYG0094-0280c.png
 而星没则非夜仰观天星之没见以分之不分以月
 者月出有蚤晚唯星丽乎天至夜必见故也○易氏
 曰此谓施于国中者盖国中有启闭之候国事有朝
 夕之礼以星分夜则星见为夜星没为昼朝夕启闭
 于是乎在以是诏夜守之士(○郑康成曰夜士主行/夜徼候者如今都候之)
 (属/)严夜禁之法
禦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
 郑锷曰奸盗常发于暮夜之间是以尤谨夜行之禁
卷六十五 第 19b 页 WYG0094-0280d.png
 或禦之使勿行或禁之使不敢行皆以防奸盗也先
 明谓之晨晨言时之尚蚤(○王昭禹曰日出为旦晨/则昧爽之尔而日未旦之)
 (时/)中夜谓之宵宵阴浸而阳生通夕谓之夜夜言日
 之昏而暝左传言晨往寝门辟矣诗言夜向晨则知
 晨见明也诗曰肃肃宵征熠耀宵行又曰夜如何其
 夜未央经言夜呼旦以百官以辨军之夜事则宵
 与夜固异矣晨行则未当行而行故禦而止之若夫
 中宵固不可行夜岂遨游之时故曰禁所以不同(○/刘)
卷六十五 第 20a 页 WYG0094-0281a.png
 (执中曰其晨侵于夜而行者暮侵于宵而行者不/可测其奸非也夜而遨游者妨众息也故皆禁也)
司烜(音/毁)氏下士六人徒十有二人
 郑康成曰烜火也读如卫侯燬之燬○易氏曰掌明
 水火而其官谓之司烜者取大易日以烜之之义盖
 万物形成于地精成于天月溯日之光其本皆出于
 日故也○王氏详说曰司爟司烜皆掌火一事而二
 官何也曰有国火有民火司爟所掌谓民咸从之其
 民火欤司烜所掌以共祭祀明烛其国火欤然行于
卷六十五 第 20b 页 WYG0094-0281b.png
 民未尝不本于国故司爟曰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行之于国未尝不用之于民故司烜曰中春以木铎
 脩火禁于国中
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
 郑司农曰夫发声(○陆氏曰夫道也是以谓之/夫大夫能遂事故谓之遂)○郑
 康成曰夫遂阳遂也(○贾氏曰以取火于日名阳/遂犹取火于木为木燧也)
 镜属取水者也世谓之方诸(○郑锷曰取明水于月/者谓之鉴亦谓之方诸)
 (其实皆鉴也○陆氏曰夫遂/以义言鉴以体言互相备也)郑锷曰水生于坎之
卷六十五 第 21a 页 WYG0094-0281c.png
 阳而为阳中之阴火虽生于离之阴而为阴中之阳
 王者向明而治皆以阳为主故尊明火为先○易氏
 曰日阳之精月阴之精离为日为火为电者火之气
 也坎为月为水为云者水之气也水火以气而升降
 日月之精薄之则夫遂可以召阳而为火鉴可以召
 阴而为水所以谓之明水火言取于日月而非人力
 之所能致明之至也○郑锷曰或谓鉴遂之齐同用
 金锡之半可以取水亦可以取火何也盖金锡半者
卷六十五 第 21b 页 WYG0094-0281d.png
 阴阳之杂用诸昼则阳气应之而为火用诸夜则阴
 气应之而为水
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
 郑锷曰明水火所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及明水也
 用是水以滫齍盛则曰明齍用是火以照烛则曰明
 烛五齐三酒所尚者明水取于月中之水以共之记
 曰其谓之明水也由主人之洁著此水也谓此耳○
 王氏详说曰凶事所用之物谓之明所谓明器明弓
卷六十五 第 22a 页 WYG0094-0282a.png
 矢是也吉事所用之物亦谓之明所谓明水明火是
 也先郑失于明水之说后郑亦失之郊特牲曰明冰
 者神明之也谓主人之洁著此水也著成也主人之
 洁则此水乃成矣以阴镜取水于月之中其可多得
 乎且祭有明水又有玄酒玄酒取于潢污行潦之水
 而为之则是降于明水矣郁齐配以明水三酒配以
 玄酒此郊特牲所谓明水涚齐贵新也几涚新之也
 是知明水所用止于斯二者而已先郑以为明水滫
卷六十五 第 22b 页 WYG0094-0282b.png
 涤粢盛黍稷是不读泂酌之诗也泂酌之诗曰可以
 濯罍可以餴饎夫岂明水哉后郑谓明水以为玄酒
 是不读礼运也礼运曰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
 堂澄酒在下夫岂明水之为玄酒哉共明水火者司
 烜也执明水火而号祝者大祝也奉明水火者大司
 寇也共而后祝之祝而后奉之其序如此○王昭禹
 曰祭祀必取明水火者以物言之则得阴阳之洁气
 也以道言之则洁而清明乃可以承祭祀也
卷六十五 第 23a 页 WYG0094-0282c.png
凡邦之大事共坟(扶云/反)烛庭燎(力召/反)
 郑司农曰坟为蕡蕡烛麻烛也○郑康成曰坟大也
 树于门外曰大烛树于门内曰庭燎皆所以照众为
 明(○贾氏曰树于门外者非人所执也燕礼云甸人/执大烛于庭不言树者彼诸侯礼不树于地门内)
 (在路寝之庭故曰庭燎之百由齐桓公始注云公五/十侯伯子男三十其百者天子礼庭燎所作以苇为)
 (中心以布缠之饴蜜灌之若今蜡烛百者或百根一/处或百处设之若人所执者用荆燋为之执烛抱燋)
 (曲礼云烛不/见跋足也)
中春以木铎脩火禁于国中
卷六十五 第 23b 页 WYG0094-0282d.png
 郑锷曰中春大火之星见于辰季春出火司烜先脩
 火禁警以木铎使无不闻则除去故火以待新火也
 (○王昭禹曰为季春/将出火先事而戒也)
 郑康成曰火禁谓用火之处及备风燥○易氏曰司
 烜氏脩火禁于国中而已宫正脩火禁乃宫中之事
 详于国此所以为内外之辨
军旅脩火禁
 郑锷曰众之所聚器甲资粮胜败所系则火禁不可
卷六十五 第 24a 页 WYG0094-0283a.png
 不谨也
邦若屋诛则为明竁(昌绢/反)
 郑锷曰司农谓三夫为屋屋诛夷三族也康成以为
 若其刑剭之剭谓所杀于甸师氏者余谓屋诛合一
 家而尽诛之邾娄定公所断之狱杀其人坏其室洿
 其宫者屋诛也人有罪大无俾遗育故举一屋而诛
 之罪人夜葬故为明竁欲人知其罪也如设梏加明
 刑之类○易氏曰竁谓圹埋之地楬其罪于竁上而
卷六十五 第 24b 页 WYG0094-0283b.png
 属于司烜氏以明为义故尔
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郑锷曰狼之为物贪且狠故世有不率教化不遵检
 押之人谓之狼戾条狼氏掌执鞭以禦不率之人故
 名曰条狼言涤去其狼戾如逐豺狼也条当为涤器
 之涤荡涤而去之使洁清也(○黄氏曰郑以条为涤/亦通但其官主趋辟不)
 (主涤除○易氏曰凡世之弗率教化如狼贪狠然/先王设官以治之使之整整有条故曰条狼氏)
 王昭禹曰以王与宾客之出入宜致肃焉故也
卷六十五 第 25a 页 WYG0094-0283c.png
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
四人子男则二人
 郑康成曰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言士之贱也(○王昭禹曰/执鞭以为威)○刘执中曰掌执鞭趋以
 辟道路之秽恶及车马人物之壅窒而不通者○王
 昭禹曰趋则走而致肃辟则所以使人避也条狼氏
 所以卫上者如此条狼氏以下士六人为之而其徒
 有六十人则帅其徒以趋辟与朝士帅其属以鞭呼
卷六十五 第 25b 页 WYG0094-0283d.png
 趋且辟同意然朝士主在朝之事而条狼氏所掌在
 道路而已○郑锷曰自王用八人而下公用六人侯
 伯用四人子男用二人亦以礼有隆杀不可僭用也
 (○贾氏曰序官条狼氏下士六人今云天/子八人少二人矣盖取胥徒中兼充也)
凡誓执鞭以趋于前且命之誓仆右曰杀誓驭曰车轘
(户串/反)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百誓师曰三百誓邦之大
史曰杀誓小史曰墨
 易氏曰上执鞭以趋辟重主威也此执鞭以趋于前
卷六十五 第 26a 页 WYG0094-0284a.png
 且命之重军事也○黄氏曰因其执鞭辟行人遂使
 命誓大抵主警肃也
 郑锷曰誓用之于军旅祭祀亦有誓故言凡誓○贾
 氏曰誓自有大官若月令田猎司徒北面以誓之誓
 时此条狼氏为之大言使众闻知故云且命之(○郑/锷曰)
 (有司已誓辞则条狼氏必命以罚无赦之辞此/又言仆右及驭以下则专指军旅之誓以为言)○易
 氏曰军中之群吏犯难赴敌于是乎在其听誓于陈
 前者不得不严其告戒之旨车莫先于仆右谓其右
卷六十五 第 26b 页 WYG0094-0284b.png
 于戎车者勇力之士或不用命则勇力无所施扬干
 乱行于曲梁魏绛戮其仆是也故誓仆右曰杀(○贾/氏曰)
 (仆大仆与王/同车赞王鼓)车尤听命于其驭驭者驱驰不及则车
 之进退无所用其力晋使张骼辅跞救郑近楚师其
 驭不告而驰之几以不免是驭能危之也故誓驭曰
 车轘○王氏详说曰刑不上大夫此云鞭五百王氏
 以为誓其大夫之属郑氏以为誓大夫以文考之何
 大夫之属之有然郑氏以为誓者出军及将祭祀之
卷六十五 第 27a 页 WYG0094-0284c.png
 时但师与大史小史主礼乐之事谓祭祀时耳曾不
 谓皆誓之于军也大师职云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
 是军之有大师也大史职云大史抱天时与大师同
 车是军之有大史也小史云大军旅佐大史是军之
 有小史也仆右与驭数者亦以大夫为之案戎仆中
 大夫也戎右亦中大夫也大师下大夫也大史亦下
 大夫也六誓之中惟小史为中士五以职名一以官
 名者谓大夫之衔命出使以官不以职也故以下大
卷六十五 第 27b 页 WYG0094-0284d.png
 夫命之刑不上大夫而誓之严如此军事以严终也
 甘誓可见矣军国异容非祭祀之誓祭祀之誓大宰
 掌之大司寇涖之何与条狼氏
 易氏曰墨轻于鞭鞭轻于杀所谓杀寘之死而已若
 轘则不止于杀轻重不同何也车之进退主于驭驭
 不职则败国事其罪所以最重仆掌侍卫之事右掌
 击刺之事大史掌占验之事一或不职皆足以误军
 事此其罪所以亦重至于大夫衔命而失其职其罪
卷六十五 第 28a 页 WYG0094-0285a.png
 次之大师听军声而失其职其罪又次之小史官卑
 而听不专其失职之罪又次之轻重不同各有攸当
 使群吏之听誓者各以其职而共王命此军旅之所
 以无不胜(○陈及之曰亲眤之官如车右驭大史者/誓之词严其军有司以下则词宽为其亲)
 (眤者曰誓我者如此之严则驭下可知矣而其下亦/曰彼车右也车仆也邦之大吏也皆命大夫也而誓)
 (之如是则驭/下可知矣)
脩闾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王昭禹曰里门谓之闾里有闾所以通往来捍制内
卷六十五 第 28b 页 WYG0094-0285b.png
 外○郑锷曰六乡之法二十五家为闾一门而入自
 有闾胥主之又设脩闾氏之官者盖总其脩治之事
 使无废坏也
掌比(音/鼻)国中宿互柝(音/托)者与其国粥(音/育)而比其追胥者
而赏罚之
 易氏曰比谓检阅夜士之守宿者○郑康成曰国中
 城中也
 郑司农曰宿谓宿卫也互谓行马所以障互禁止人
卷六十五 第 29a 页 WYG0094-0285c.png
 也柝谓行夜击柝(○贾氏曰宿互柝者宿者/所互守卫复击柝持更也)郑锷
 曰闾之门以为往来者之防故命国中之人宿守其
 互柝或有奸盗之变当用人以追胥而守闾之人不
 可以往则使国粥之人任其追胥之事郑康成谓粥
 养也国所粥养谓羡卒也正卒守闾而不动则羡卒
 之行亦其宜也(○王氏曰国粥谓行粥牣于国中/者市官所不治故脩闾氏比之)
 闾各有互柝以防寇盗脩闾氏掌比校其人使先后
 相代又校羡卒追胥之事(○郑康成曰追逐/寇也胥读为偦)以赏罚
卷六十五 第 29b 页 WYG0094-0285d.png
 待之(○刘执中曰国之羡卒使之什伍以追/胥禽捕寇盗获多者赏之不获者罚之)一闾之
 政无不举而人自安于里闾矣○王昭禹曰脩闾氏
 校比者止于国中若邦野则弗预也
禁径踰者与以兵革趋行者与驰骋于国中者
 郑锷曰每闾各有防限敢有径越以从便者(○王昭/禹曰谓)
 (行不由桥梁与野庐氏同意然脩闾氏所禁者国中/之行者也野庐氏则施于野而已不言禁横行则国)
 (中故/也)苟以兵甲趋行与夫跃马驰骋则人相恐动或
 因以乱也(○郑康成曰/皆为其惑众)故皆禁焉乡之闾亦如此则
卷六十五 第 30a 页 WYG0094-0286a.png
 遂可知
邦有故则令守其闾互唯执节者不几(音/畿)
 贾氏曰有故谓大丧寇戎等恐有奸非则命各守闾
 闾巷门(○黄氏曰令守其闾互令当守/者耳郑谓令闾胥里宰之属非)○刘执中曰
 各守闾而互之以断出入而考其不在者○易氏曰
 守闾虽以防非常惟执节者不几又深辨乎往来缓
 急之所在国中之禁其严如此(○贾氏曰惟有执节/公使者不几呵也)
 
卷六十五 第 30b 页 WYG0094-0286b.png
 
 
 
 
 
 
 
 周礼订义卷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