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二
卷六十二 第 1a 页 WYG0094-024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六十二   宋 王与之 撰
朝士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贾氏曰其职掌外朝之法左右九棘之事主询众庶
 谳疑狱故属秋官
掌建邦外朝之法
 郑锷曰天子有三朝一曰治朝司士所掌是也二曰
 内朝大仆所掌是也三曰外朝朝士掌之其官谓之
卷六十二 第 1b 页 WYG0094-0241d.png
 朝士盖天子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
 曰应门五曰路门外朝在库门外嫌其非朝故名官
 特曰朝士法立则位正而仪肃然后君臣上下可以
 议狱断讼于此矣或谓宰夫掌治朝之法不言建司
 士正朝仪之位大仆王视燕朝则正位而不言建其
 法独朝士言掌建邦外朝之法何耶盖治朝乃日日
 所视之朝其法素明不待建而后立燕朝大仆正王
 之服位而诏其法仪亦不待建也惟外朝聚众庶凡
卷六十二 第 2a 页 WYG0094-0242a.png
 厥臣民咸造王庭事非常有欲其勿亵尤虑其体之
 不严此外朝之法所以特谓之建焉○王昭禹曰外
 朝询众庶听狱讼之朝其位有左右有前后不得以
 相踰越所谓法也○易氏曰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而小司寇掌外朝之政者政所以正其法者也小司
 寇主于询天下之政故其位止于公卿大夫庶民而
 已若朝士专掌外朝之法则诸侯以至群士群吏咸
 在焉欲肃其仪所以必建其法
卷六十二 第 2b 页 WYG0094-0242b.png
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
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

 郑锷曰左右皆植九棘者三孤六卿其数九公侯伯
 子男其服九棘之为物其心赤其刺外向其华白欲
 孤卿诸侯忠赤诚实以事上而以洁白为义又欲其
 外示威仪使人无敢犯也槐数三者上公三人也槐
 之为物其华黄其实玄其文在中坤大臣之位以黄
卷六十二 第 3a 页 WYG0094-0242c.png
 裳为元吉故取其黄论道佐王欲其入道之妙故取
 其玄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无成而代有终故有
 取于文在其中○易氏曰孤卿大夫待之以臣道故
 列其位于九棘之左公侯伯子男待之以宾道故列
 其位于九棘之右(○李嘉会曰孤卿诸侯蕃卫王室/故居左右○郑锷曰宾主之礼左)
 (为主右为客公侯伯子男其爵虽尊有为君之道入/在王朝则宜以王人为先列公卿大夫于左则左为)
 (主矣群士亦在左焉左之所以尊之/也群吏乃在乎右右之以见其卑尔)三公北面则以
 答王为义故列其位于三槐之前以至群吏州长众
卷六十二 第 3b 页 WYG0094-0242d.png
 庶之徒皆所以断庶民狱讼之中故亦各以位序而
 列于后所谓外朝之法其严盖如此○郑锷曰或谓
 自士师以下名曰士者皆群士也或以谓上士中士
 下士之总名群吏则府史胥徒是也众庶则六乡之
 民是也三公面王为最尊矣乃使州长帅六乡之民
 在其后亦得同三公之尊何耶盖外朝之设正为询
 众庶也王将询之则三公引之以前而正王面王得
 以亲问焉其在三公之后宜矣以乡老观之二乡则
卷六十二 第 4a 页 WYG0094-0243a.png
 公一人公在前而众庶从其后亦其宜也独使州长
 帅之盖其平日属民读法而劝戒之有素民所听从
 而不敢咈者也若夫群士在孤卿大夫之后者乃上
 士中士下士而非士师以下之官明矣王朝之官上
 有孤卿大夫下有元士是其常也安有士师得预其
 后而元士反不在列之理元士在孤卿大夫之后则
 府史胥徒在诸侯之后亦其理也○易氏曰诸侯群
 臣之并列于位者外朝之法断狱弊讼于九棘之下
卷六十二 第 4b 页 WYG0094-0243b.png
 者外朝之位初不必诸侯群臣之咸集而后听之也
 (○黄氏曰外朝询民讯狱诸侯适来朝则与焉小司/寇群臣西面询讯不必备诸侯也适来朝则其位在)
 (此询讯及之与/群臣为一等欤)
     总论
 陈君举曰内重外轻之患自古然矣滕薛两君争长
 于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卜正无足道焉者而夸大
 言之五叔无官则蔡不得以高年先卫人情重内虽
 圣人不能禦此周人所以汲汲致意也外朝之法以
卷六十二 第 5a 页 WYG0094-0243c.png
 王官位左棘之下以诸侯位右棘之下使若敌然不
 以朝廷临寰外至于宾射则诸侯在朝与三公皆北
 面虽朝士位著有不设者矣至于燕则诸侯以齿叙
 虽射人之位著有不设者矣至于飨唯诸侯具十有
 二牢而诸侯之长独得用十有再献是则王礼之数
 何其过厚也又不徒为是文具止也典命之法虽天
 子之三公毋过八命而九命必以待州伯卿大夫苟
 出封也皆加一等考之于傅蔡仲周公之卿士也而
卷六十二 第 5b 页 WYG0094-0243d.png
 封蔡虞遏父为陶正而封陈亦甚宠矣宣王之时申
 伯徂申韩侯徂韩为之赋诗悦其就国之意抚绥慰
 劳及其私人及其诸娣而雅颂诸诗自鹿鸣至彤弓
 自臣工至有客皆为下国来者作也夫然后内外之
 势一而士无觖望所谓不泄迩不忘远者如此若夫
 王臣过国君则三公视上公之礼卿视侯伯之礼大
 夫视子男之礼士视诸侯卿之礼庶子壹视其大夫
 之礼皆以爵为差盖卿不得踰上公大夫不得踰诸
卷六十二 第 6a 页 WYG0094-0244a.png
 侯伯孔子作春秋王人虽微必序乎诸侯之上始不
 以爵为差凡以尊王非周之旧典也
左嘉石平罢民焉右肺石达穷民焉
 王昭禹曰地道尊右而卑左嘉石必在外朝之左者
 卑之而示其辱焉肺石必在外朝之右者佑之而欲
 其伸也(○项氏曰左嘉石抑罢民也右肺石伸穷民/也平者平治之平也○李嘉会曰人之有病)
 (欲平安物平则/安安则和也)
 郑锷曰或谓嘉石与肺石其一以耻罢倦不能自强
卷六十二 第 6b 页 WYG0094-0244b.png
 之人其一以通下情使穷困无告之民得以上达必
 设于外朝者盖自雉门而内则有禁其出入者矣惟
 外朝得入而至焉庶使坐者有耻于其类穷者得至
 而无壅遏也
帅其属而以鞭呼趋且辟禁慢朝错立族谈者
 贾氏曰帅其属当是徒六十人为之○郑康成曰趋
 朝辟行人执鞭以威之(○王氏曰以鞭呼趋则呼朝/者使趋戒以肃也辟则使人)
 (避/焉)慢朝谓临朝不肃敬也错立族谈违其位僔语也
卷六十二 第 7a 页 WYG0094-0244c.png
 ○郑锷曰野众庶群至于外朝之地则有路塞而不
 知避所尊者矣必示以威乃知畏也彼其生长于田
 野之间不知有朝仪则慢而不敬矣未尝有班序之
 列不知所当立之地则错而不定矣未尝识朝廷之
 人则就其族类相与私语而谈时事矣不有以禁之
 于未然至其有犯而加诛焉岂忍为之哉此所以帅
 其属执鞭以威之又从而辟之又从而禁之也
 易氏曰王朝有三皆所以听政此言外朝之政特详
卷六十二 第 7b 页 WYG0094-0244d.png
 于治朝燕朝盖不特诸侯群臣之咸在虽州长众庶
 与夫穷民罢民之类皆得群至于左右前后之列其
 可忽乎朝士以鞭呼趋则呼朝者之趋于位也且为
 之辟则使人避焉而止其位也位定然后为之禁其
 慢朝者错立者族谈者尊君故也
 陈及之曰朝士司寇之属盖法官也而掌朝仪位著
 盖法官佐司寇议狱讼诘邦国刑四方其风采足以
 肃百僚振纪纲以之典朝仪则可以仪刑百辟矣汉
卷六十二 第 8a 页 WYG0094-0245a.png
 时御史中丞外总部刺史内领侍御史举劾百官自丞
 相以下举法无所避每朝会则禁弹不肃者亦先王
 旧制哉
凡得获货贿人民六畜者委于朝告于士旬而举之大
者公之小者庶民私之
 王昭禹曰彼失而我有之之谓得伺度而得之之谓
 获(○郑康成曰俘/而取之曰获)故易曰得难曰获左傅所谓得器
 曰得得人曰获春秋书获麟得宝玉大弓凡此皆难
卷六十二 第 8b 页 WYG0094-0245b.png
 易之辨○易氏曰古者建国面朝后市市近利而朝
 近义惟义可以正天下之利盖人民有常业而或至
 于亡逸者(○郑锷曰谓奴婢之逃亡者或/幼小童稚不能自言其所在者)货贿六畜
 有常守而或至于遗失者于是凡得获者则委于听
 狱讼之朝告于议讼之士而不敢私焉以待其人而
 反之不使人之见利而忘义也至于旬亦既久矣物
 不可反亦不可弃于是举之大者入于公小者归于
 庶民之私是又以上下轻重而制其义也若司市言
卷六十二 第 9a 页 WYG0094-0245c.png
 得货贿六畜者三日而举之与此异者市民之所集
 其亡易得其求宜速故三日而举若外朝之所委则
 求者或远亡不易得待之宜缓故必至于旬而后举
 各当于义而已(○郑锷曰外朝人所罕至故必十日/而后举市之所举者不以予民而尽)
 (以入官以其物人之所自失非得者之功此大者公/之小者与民亦以劳其能得获之效不忘人功之意)
 (也/)
凡士之治有期日国中一旬郊二旬野三旬都三月邦
国期期内之治听期外不听
卷六十二 第 9b 页 WYG0094-0245d.png
 黄氏曰凡士谓自乡士已下治谓狱有过误各以其
 期理于朝则听之
 郑锷曰外朝正为听断狱讼耳苟不为之期非所当
 听者亦为之听欲使民无讼不可得也故立为期日
 国中一旬谓乡士也郊二旬谓遂士也野三旬谓县
 士也邦国期谓讶士也地有远近故期有宽迫过期
 则不为受理所以省烦息讼也或谓外朝正以听讼
 踰期而不听无乃不能使民伸其枉乎不知事之抑
卷六十二 第 10a 页 WYG0094-0246a.png
 而不直者彼固不能久安也若过期然后反覆是其
 变诈或生于意外又为之听则其證逮所及扰民多
 矣此其所以不听欤质人之官谓治质剂者国中一
 旬郊二旬野三旬都三月邦国期期外不听所以省
 市中之文书息民之好讼先王之治所以措于无事
 之域者盖如此
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
 郑锷曰责如今之理欠也然必有判书可为證验则
卷六十二 第 10b 页 WYG0094-0246b.png
 听其事判书谓两书一札一书所与之数一书所偿
 之数人各执其半者也苟无判书则不听小宰所谓
 听称责以傅别是也○刘执中曰所以养信而省讼
 ○李嘉会曰以治者先经所属如乡遂县士而后致
 朝士由是而观亦不许越诉明矣
凡民同货财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
 郑司农曰同货财谓合钱共贾者也○王昭禹曰司
 关曰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所谓国法也
卷六十二 第 11a 页 WYG0094-0246c.png
 若二人同而一人犯令则并举其货财而刑罚施于
 犯令者一人而已(○郑康成曰谓同货财者富人畜/积者多时收敛之乏时以国服之)
 (法出之虽有腾跃其赢不得过此以利出者/与取者过此则罚之若今时加贵取息坐赃)
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
 王昭禹曰属责谓以已之财属之于人而使责也○
 王氏曰以责属人必使有傅傅必有地著其相抵冒
 而讼以其地傅来乃为之听治属责而无傅有傅而
 无地著不知所在不可追證则弗听也(○李嘉会曰/地傅者当土)
卷六十二 第 11b 页 WYG0094-0246d.png
 (之人当时为傅别者若今牙保也属责于人有地傅/为之證则听其辞而理之○黄氏曰属责以货财相)
 (委属而有逋逸侵货讼于官者犹以傅别/之傅为名地傅盖五家相受所能共知)
 (郑锷曰属字当为亲属以财相贷盖有不用判书而/与之者及其有责而相讼不可以其所亲之人为證)
 (何则彼以亲故或不能无相容隐之情證其曲直或/至于伤恩故于法亲不为證但以其地相傅近之人)
 (證之乃为之听其辞如地傅之人有不知其事实则/不听矣○愚案黄郑二说俱通若参以小宰听称责)
 (以傅别之言不/若黄李为平易)
 黄氏曰有责治以判书同货行以国法属责听以地
 傅皆著听讼之法也皆细事也无不得上达则民情
卷六十二 第 12a 页 WYG0094-0247a.png
 无壅矣然教化素行民讼简少畿外委之诸侯畿内
 委之家都朝士所治者甚寡朝廷虽尊而事势常与
 民接故其法可行非后世所能为也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
 郑锷曰军谓屯为军旅以攻围人也盗贼或群辈军
 屯于乡邑至于犯及家人其炽如此凡能杀之者皆
 无罪王安石乃以为攻围乡邑及家则人得杀之其
 意谓既围乡邑矣又及吾之私家故人杀之无罪然
卷六十二 第 12b 页 WYG0094-0247b.png
 与下杀之无罪为不叶良由考之不详强为之说(○/易)
 (氏曰专杀固圣人之所禁凡盗贼结集徒党已成军/伍而害及乡邑及家人者苟禁其杀势将猖獗而不)
 (可禦杀之无罪/去天下之害也)
凡报仇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
 郑康成曰谓同国不相辟者将报之必先言于士○
 贾氏曰士即朝士也○郑锷曰报仇者必告于士已
 书于士而士得之则以刑而论其罪已书于士而士
 不得其人苟是人后自得而杀之则无罪谓已告于
卷六十二 第 13a 页 WYG0094-0247c.png
 公故也许之以报仇雠所以伸人之私恩必使先告
 于公然后得以行其事所以杜人之专杀也既书于
 士矣及其既报则不论以罪盖非私杀也
若邦凶荒札丧寇戎之故则令邦国都家县鄙虑刑贬
 贾氏曰县鄙谓六遂不言六乡者举遂则乡在其中
 ○刘迎曰刑之贬而以朝士虑之者盖凶荒札丧寇
 戎之际法不宽减则民滋不安而盗贼之变起正朝
 士所当虑而令邦国都家县鄙议刑贬也先儒以减
卷六十二 第 13b 页 WYG0094-0247d.png
 用为虑贬朝士何与于减用哉
司民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三人徒三十人
 林椅曰外朝有司民犹司士之在治朝○郑锷曰天
 子为天牧民则民者天子之所司官曰司民盖天子
 司其牧养之事司民司其多寡之数而登之耳○王
 氏详说曰天府云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榖
 数则受而藏之祭之同其时掌之异其属司禄为地
 官之属固然矣司民不属地官而属秋官者秋官主
卷六十二 第 14a 页 WYG0094-0248a.png
 刑圣人用刑本为好生耳(○陈君举曰司徒处繇役/不时教化不至征赋不均)
 (则民犯法者众故于刑官中设司民之官知/其多寡与司徒相关今户部刑部不相关)○薛平
 仲曰五刑皆戕民者也知所以爱其民则知所以谨
 其刑此司民所以列于司刑之上
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与其
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
 郑康成曰登上也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齿(○郑锷曰/生齿则能)
 (食能食则成人/户口之所始也)版今户籍也○贾氏曰国中据六乡
卷六十二 第 14b 页 WYG0094-0248b.png
 在城中者都鄙据三等采地及其郊野者郊谓六乡
 之民在四郊者野谓六遂及四等公邑是遍畿内矣
 ○郑锷曰不辨其国中都鄙郊野无以知其地之人
 数辨之使不相杂则其地之户口众寡皆可见不异
 其男女无以知其生之种类异之而各从其类则他
 日嫁娶之年高下皆可知也每岁有死者则下之有
 生者则登之以知其存没也(○吕氏曰案周官媒氏/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
 (年月日名焉成名子生三月父名之也内则子生三/月之末男角女羁以见于父父名之宰书曰某年某)
卷六十二 第 15a 页 WYG0094-0248c.png
 (月某日生而藏之宰告闾史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史州史献诸州伯州伯命藏诸)
 (州府其制详密如此重民之生也秦始皇令男子/书年此特恐民避征役耳岂有三代重民之意)
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
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
 郑锷曰司寇刑官也宜无预于民数大比之年则以
 户口之数诏之何也以刑之繁简民之息耗系焉所
 以告之者使省刑而已司寇既得其数俟至孟冬祀
 天司民之日则献于王以为民之所以生者属乎天
卷六十二 第 15b 页 WYG0094-0248d.png
 亦隐有神者相之而其权在王王能恤天之所生则
 已得以省刑矣司民天之星也王者以名官所以法
 之也小司寇孟冬祀司民献民数于王盖小司寇每
 岁祀司民则献每岁之数此则大比之岁于祀司民
 之时乃献三年之大数也○王氏详说曰司禄为文
 昌三台之第六星司民为轩辕角盖轩辕十七星两
 角有大民小民天文志所载明矣先郑以司禄司民
 为文昌星何所经见○郑康成曰天府主祖庙之藏者
卷六十二 第 16a 页 WYG0094-0249a.png
 (○孙氏曰天府受民数榖数之藏司寇献民数而不/及榖数以图国用观之则榖数必与民数俱上司禄)
 (与司民亦同祭也盖民数自生齿以上俱/登之不得谷数之实则国用亦无所稽矣)○贾氏曰
 王拜受之登于天府者重此民数民为邦本故也
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赞王治
 郑康成曰赞佐也○贾氏曰内史掌八柄司会掌天
 下大计冢宰贰王治事皆掌大事故皆写一通副贰
 民数藏之所以赞助王之治民也○郑锷曰内史司
 会冢宰贰之以见民非特王之事而为大臣者不可
卷六十二 第 16b 页 WYG0094-0249b.png
 不任其责小司寇贰之以制国用此言贰之以赞王
 治者司寇刑官也民至于犯刑以其贫穷而抵冒尔
 故言制国用意欲使三官知为民富之术不至使之
 犯刑也司民掌民数之官耳民之贫而犯刑非已所
 得而知也以为民者王所当治民有登耗则为公卿
 大臣者当据是数佐王以治之使之繁庶而已故曰
 以赞王治(○易氏曰此言贰之以赞王治小司寇言/贰之以制国用者盖财之丰耗出于民民)
 (之繁简系乎刑小司寇既敬刑以为生民之本故冢/宰资之以制国用若司民专掌万民之数故泛言赞)
卷六十二 第 17a 页 WYG0094-0249c.png
 (王治/而已)
司刑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郑锷曰刑者民命所系大小司寇司之而士师以下
 行之非中士二人所独得而私也名曰司刑者使掌
 五刑之书
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
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
 郑锷曰刑当与罪相应掌其刑书于此因其罪而附
卷六十二 第 17b 页 WYG0094-0249d.png
 丽之则国法不滥而民亦无冤矣五刑之属二千五
 百其至轻者墨刑也劓重于墨宫重于劓刖重于宫
 ○郑康成曰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劓截其鼻
 也今东西夷或以墨劓为俗古刑人亡逃者之世类
 与宫者丈夫则割其势女子闭于宫中若今宦男女
 也刖断足也周改膑作刖杀死刑也书傅曰决关梁
 踰城郭而略盗者其刑膑男女不以义交者其刑宫
 触易君命革舆服制度奸宄盗攘伤人者其刑劓非
卷六十二 第 18a 页 WYG0094-0250a.png
 事而事之出入不以道义而诵不详之辞者其刑墨
 降畔寇贼劫略夺攘挢虔者其刑死此二千五百罪
 之目略也其刑书则亡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
 辟五百劓墨各千周则变焉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王氏详说曰此言掌五刑之法案左傅文十八年季
 文子曰昔周公作誓命曰在九刑不忘郑氏以正刑
 五流宥鞭扑赎刑之四者为九刑贾服以为五刑一
 与八议为九刑二说皆非也从郑氏之说则是虞舜
卷六十二 第 18b 页 WYG0094-0250b.png
 之世已有九刑矣不必周公时也从贾服之说则八
 议非刑矣况五刑之外不止八议如士师之五禁五
 戒司刺之三刺三宥三赦如大司徒之乡八刑大司
 寇之三典与夫纠万民之五刑又非墨劓刖宫大辟
 之五刑果若是刑与司刑之五刑又不止于九刑也
 且以叔向之言明之叔向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
 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
 叔世也九当为甫声之误也既曰禹刑汤刑以当代
卷六十二 第 19a 页 WYG0094-0250c.png
 名其刑则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即甫刑也甫声讹为
 九也明矣周之甫刑与周公之五刑自不同周公之
 五刑其属二千五百大辟小辟每刑各五百也穆王
 之甫刑其属三千又以五等轻重而为属之多寡轻
 者属多如墨劓之属各千是也重者属少如宫属三
 百大辟之属二百是已则是周公之重刑入重而穆
 王之重刑入轻矣又况穆王之刑赎刑也训夏后氏
 之肉辟三千而作世轻世重其是之谓欤(○陈及之/曰春秋傅)
卷六十二 第 19b 页 WYG0094-0250d.png
 (晋叔向曰周有乱政而作九刑然则司刑五刑之属/凡二千五百非周公之旧典其九刑之书乎穆王训)
 (夏作吕刑五刑之属凡三千而大辟二百而已今杀/罪至五百比穆王为又重然则九刑又穆王后所修)
 (律令欤虽然司刑所掌五刑而已其四刑安在盖五/刑者皆肉刑也而司刑掌之若夫男子入于罪隶女)
 (子入于舂稿见于司厉敢不关鞭五百见于条狼氏/金罚货罚见于司金皆轻刑也与五刑并为九耳其)
 (详不可得闻也班孟坚谓司刑之属二千五百为中/典吕刑之属三千为重典以中典为成周之制以重)
 (典为穆王之刑非矣周公之制安有刑书其杀罪至/五百安在为中典也孔子曰五刑之属三千其罪莫)
 (大于不孝以司刑二千五百为周公之刑则孔子不/应舍周公而称穆王之制矣二千五百之刑决穆王)
 (后所修律令无疑矣使周公果有刑书而叔向不应/曰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书序谓穆王训夏赎刑作吕)
卷六十二 第 20a 页 WYG0094-0251a.png
 (刑今以周礼考之自有金罚即赎刑盖又承穆王之/制耳穆王训夏赎刑而不言其先世则周公无刑书)
 (明矣有罪而赎亦非周公之旧矣世清则刑轻世乱/则刑重自汉以后及今皆然岂有周公之际轻刑少)
 (而重刑多穆王之际轻刑多而/重刑少耶汉儒所言皆未达也)
 林椅曰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然司刑五刑之属
 各五百则三刺三宥八议之馀不必尽用也
若司寇断狱弊讼则以五刑之法诏刑罚而以辨罪之
轻重
 郑锷曰若司寇断狱弊讼之时则执五刑之法往而
卷六十二 第 20b 页 WYG0094-0251b.png
 诏之以刑罚之等而以辨人罪之轻重使轻不至于
 失其罪重不至于滥无辜一以书为断而已用刑书
 如伯州犁之欲上下其手张汤之欲轻重其心胡可
 得哉(○王昭禹曰以五刑之法诏刑罚所谓惟察惟/法其审克之也而以辨罪轻重所谓上下比罪)
 (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也)
 
 
 周礼订义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