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八
卷五十八 第 1a 页 WYG0094-02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五十八   宋 王与之 撰
秋官司寇上
 郑锷曰秋者天地严凝之气肃杀万物之时刑者人
 君所以肃天下之不肃故掌刑之官属乎秋言刑之
 用如秋气之肃杀
 易氏曰刑以弼教寇则败其教之成者故掌刑者谓
 之司寇(○李嘉会曰疏以寇者害也蒙上九曰利禦/寇上下顺也司寇凡有害而总禁之此秋官)
卷五十八 第 1b 页 WYG0094-0200b.png
 (体上天肃/万物之意)后世亦谓之司败是刑所以惩败类(○贾/氏曰)
 (狱官之名有虞曰士夏曰大理周曰司寇天子诸侯/同故鲁晋皆有司寇至衰世随意所造故晋有士荣)
 (为大士楚/有司败)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
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
 郑康成曰禁所以防奸者刑正人之法○刘迎曰大
 司寇帅属宜以掌邦刑为职如冢宰掌邦治司徒掌
 邦教可也今所掌止于邦禁佐王始正其职以刑邦
卷五十八 第 2a 页 WYG0094-0200c.png
 国圣人设司寇之意常欲禁于未然果不可禁然后
 以刑见其爱惜保护斯民恐陷于罪戾(○孙氏曰不/曰掌邦刑而)
 (曰掌邦禁禁明则刑可不用○郑锷曰掌邦禁言制/法之本佐王刑邦国言用刑之事然刑非大司寇之)
 (所敢专作威者人/君之权此特佐之)
刑官之属大司寇卿一人
 陈宏甫曰先王设官分职最当详考其错综互见不
 可伦类又有截然不可易者如大司寇之属凡朝廷
 之狱大司寇士师掌之六乡之狱乡士掌之六遂之
卷五十八 第 2b 页 WYG0094-0200d.png
 狱遂士掌之甸稍县都之狱县士掌之都鄙之狱方
 士掌之四方之狱讶士掌之凡此类皆狱讼之事故
 虽自乡遂之外如甸稍县都外而邦国一皆联络而
 尽属诸司寇
 郑康成曰士察也主察狱讼之事
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起吉/反)

 郑康成曰典法也(○易氏曰典常也举皇极之道时/措于天下故三者皆谓之典○刘)
卷五十八 第 3a 页 WYG0094-0201a.png
 (执中曰民失其常则立法以治之使复其常乃谓/之典诸侯则治之以三典万民则治之以五刑)
 王昭禹曰三典即大宰刑典合而言之故曰刑典别
 而言之则刑有三等○郑康成曰诘谨也书曰王耄
 荒度作详刑以诘四方○郑锷曰四方与邦国一耳
 (○王昭禹曰邦国谓中/国也四方谓四夷也)言刑又言诘何也诸侯之邦
 有不率者刑得而加之至四方之远殊俗异域或羁
 縻而处之或不得而尽臣之于其不率诘责之有文
 告之辞诘之不改然后临以甲兵之大刑或谓大宰
卷五十八 第 3b 页 WYG0094-0201b.png
 言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何也大宰掌其典以御邦国
 者总其纲尚宽故言诘治内者欲其详而尚严故言
 刑诘之宽也刑之严也又与刑官之事异(○吕氏曰/司完掌邦)
 (禁凡邦之刑辟皆总焉曰诘奸慝刑暴乱奸慝隐而/难知故谓之诘盖推鞫穷诘而求其情暴乱显而易)
 (见直刑之而已天下罪恶虽万状要不出/于隐显之两端曰诘曰刑皆有以待之)
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
用重典
 郑锷曰国之新者或乘衰乱之后废故而立新或辟
卷五十八 第 4a 页 WYG0094-0201c.png
 荒远之地新立君以怀辑其民(○黄氏曰新辟地立/君固有之始封初徙)
 (之国如申伯封谢齐/徙临菑皆新立也)教化未洽习俗未一苟有丽于
 刑辟用轻刑以治之悯其为未化之民(○陈及之曰/若周公告康)
 (叔以治殷民曰勿/庸杀之姑惟教之)国之平者教化已明习俗已成人
 心安和风俗醇美苟有丽乎刑辟用中典以治之惩
 其有过中之民可也(○易氏曰若成王命君陈尹东/郊之意○陈及之曰平国之民)
 (素闲政教苟有罪不可赦也故三刺三宥自有国家/之常法亦不得戾乎是惟中而已所谓求民情断民)
 (中而施上服下服之刑是/中典者一定而不可易)国之乱者叛逆篡弑之国
卷五十八 第 4b 页 WYG0094-0201d.png
 其民顽暴不率训典非严刑峻法以御之未有能胜
 其凶暴之习故用重典以治之盖处之常法之外(○/黄)
 (氏曰不听不讯一切行是盖军法欤○陈及之曰凡/在官在宫者杀无赦班孟坚以中典为三千五百之)
 (刑重典为三/千之刑非也)然制刑虽有一定之制及观其所宜而
 用犹医之用药随病轻重而加减要之使适于安而
 已○王氏曰用轻典以柔乂之用中典以正直乂之
 用重典以刚乂之书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易氏/曰以圣)
 (人之意推之轻典所以进其善重/典所以惩其恶皆所以为中也)
卷五十八 第 5a 页 WYG0094-0202a.png
以五刑纠万民
 郑康成曰刑亦法也纠犹察异之○贾氏曰此五刑
 与墨劓等正刑别或一刑之中而舍五或此五列全
 不入五刑
一曰野刑上功纠力二曰军刑上命纠守(音/狩)三曰乡刑
上德纠孝四曰官刑上能纠职五曰国刑上愿(音/愿)纠暴
 贾氏曰言野则国外若乡大夫野自六尺之类○王
 氏详说曰野刑之于六遂乡刑之于六乡是也然以
卷五十八 第 5b 页 WYG0094-0202b.png
 军刑间于乡遂之间者以乡遂之间军之所在也其
 曰官刑谓在官者设也其曰国刑谓王畿之内九十
 三国者设也又非三典所以刑邦国之国○郑康成
 曰功农功力勤力命将命也守不失部伍德六德善
 事父母为孝能能其事职职事修理愿悫慎暴当为
 恭字之误○易氏曰上者各有所上也纠者纠其涣
 散也盖涣散非用刑之时而刑之所纠期于无涣散
 而已○王氏曰野刑为事故上功纠力力所以致功
卷五十八 第 6a 页 WYG0094-0202c.png
 军刑为政故上命纠守守所以致命乡刑为教故上
 德纠孝孝所以致德官刑为治故上能纠职职所以
 致能国刑刑也故上愿纠暴失愿而暴刑所取也○
 刘执中曰以五刑纠万民者建六典以为民极也是
 故六卿各职其官建之使必行于天下行之使必范
 于后世者大司寇正其刑典也乃建事典佐王以富
 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者用野刑焉农耕也沟涂
 也堤防也井邑也宫城也百工也凡役民以作其事
卷五十八 第 6b 页 WYG0094-0202d.png
 而奉国家者以成功为上以不致力为纠则冬官之
 职待之而后立焉乃建政典佐王以平邦国以正百
 官以均万民者用军法焉振旅也苃舍也治兵也大
 阅也伐国也戍疆也凡役民以立其政而尊国家者
 以用命为上以不死守为纠则夏官之职待之而后
 立焉乃建教典佐王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
 者用乡刑焉六德也六行也六艺也五礼也五品也
 凡役民以行其教而佐邦国者以成德为上以不致
卷五十八 第 7a 页 WYG0094-0203a.png
 孝为纠则地官之职待之而后立焉乃建治典佐王
 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者用官刑焉六官六
 属百官府史也凡役民以立其治而造国家者以贤
 能为上以不称职为纠则天官之治待之而后立焉
 乃建礼典佐王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者用
 国刑焉君臣也父子也兄弟也夫妇也朋友也家国
 也祭祀也凡役民以践其礼者以恪愿为上以不致
 其恭为纠则春官之职待之而后立矣五者国之大
卷五十八 第 7b 页 WYG0094-0203b.png
 典圣人建极于天下以参天地而赞化育待之以成
 焉然非刑典之正莫得以成之不曰诘邦国刑百官
 纠万民乎
 (郑锷曰观此五刑之用而有所上所纠之意则爱人/而不忍刑可见墨劓刖宫大辟五者刑之名也五刑)
 (之名固不可改而此有野刑军刑乡刑官刑国刑亦/以五刑称之盖或有野民犯焉有军中犯焉有乡民)
 (犯焉有在官者犯焉有在国者犯焉故也野中之民/犯刑曰野刑刑其不率于田野之中者也然野中所)
 (上者勤于农功尔苟其人在野常自力不怠今虽犯/刑又当纠其平日能勤力于农而宥之可也军中之)
 (人犯刑曰军刑刑其不率于军中者也然军中所上/者能用命尔苟其人在军常谨守部伍而不散离今)
卷五十八 第 8a 页 WYG0094-0203c.png
 (日犯刑又当纠其平日能坚守之故而宥之也不率/于乡中而犯刑则曰乡刑然乡中所上者德尔苟其)
 (人平日乡党称其孝今虽犯刑又察其在家能孝其/亲而宥之可也不谨于官职而犯刑曰官刑然在官)
 (所上者才能尔苟其人修举职事事成效著今虽犯/刑又察其能足称职而宥之可也不率于国中而犯)
 (刑曰国刑刑其不恭谨于国中者然国中所上者愿/悫而已苟其人平日能恭敬而不慢今虽犯刑又当)
 (察其在国有恭敬之实而宥之可也暴字郑康成以/为当作恭篕言纠暴则与上纠力纠孝之文不类也)
 (五刑各有所纠如此经言纠其德行纠其过恶之类/皆谓其难知故纠之也民有不幸而犯刑者苟不察)
 (其平日有可取之善遂从而刑之抑何无决择欤故/纠之如此纠而无可取则刑之无愧大宰亦曰以纠)
 (万民正谓是也○李嘉会曰用刑虽贵当其情然必/以事之所尚为重如今治主仆之讼必以名分为先)
卷五十八 第 8b 页 WYG0094-0203d.png
 (有如大体所关不先因其事之所尚则一情之/得一法之当未必不妨其馀岂可不随宜而施)
以圜土聚教罢(音/皮)民凡害人者寘(之豉/反)之圜土而施职
事焉以明刑耻之
 郑康成曰圜土狱城也○郑锷曰天之体圜而大德
 曰生狱城必圜主于仁而已民为不善有致死之道
 圣人之心常欲生之(○王昭禹曰以两仪言之则乾/为圜以五则言之则规为圜)
 ○郑康成曰聚罢民其中困苦以教之为善也民不
 悯作劳有似于罢(○刘执中曰罢谓不服教而困/于礼义之民言其拂于中也)
卷五十八 第 9a 页 WYG0094-0204a.png
 郑锷曰民不能自强于为善者谓之罢民夜纳之圜
 土而昼则施以职事何以谓之教盖民有过失者其
 害人之罪虽非故为然其罪已著夜寘于圜土以囚
 之昼施职事以役之明书其所犯之罪于大方版加
 诸背而耻之(○刘执中曰书其罪状与/姓名表示于人则明刑也)使之犹有人
 之心焉则变恶为善殆不旋踵是乃以不教教之也
其能改者反于中国不齿三年
 贾氏曰能改谓在圜土不出自思已过也○郑康成
卷五十八 第 9b 页 WYG0094-0204b.png
 曰反于中国谓舍之还于故乡里也司圜职曰上罪
 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不齿者不
 得以年次列于平民○易氏曰乡里谓之中国者周
 以圜土代五流之法有绝于中国之义于是反于中
 国三年不齿则虽可与为善未能保其必善当是时
 也州长属民而读法者屡矣而罢民不在所听党正
 属民而饮酒者屡矣而罢民不在所序年运而往亦
 既久矣昔之不善固将自化然后齿之伦类不为幸
卷五十八 第 10a 页 WYG0094-0204c.png
 民(○郑锷曰其能改过则得反乎乡里与其迁善之/意也犹使不得以齿于平民者三年盖御恶人者)
 (不一而足三年之外/则久矣故必释之也)
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
 郑锷曰既不能迁善又逃遁而出于圜土不畏甚矣
 如斯人者杀之而已○李氏曰先王之时虽用肉刑
 然人之丽刑者实未尝遽用之故司寇以圜土教罢
 民其害人也实法之所当诛而先王之心有所不忍
 悯其不能自强于为善无以开其改过自新之路则
卷五十八 第 10b 页 WYG0094-0204d.png
 人道绝矣是以凡害人者姑寘之圜土而施职事焉
 所以役使劳苦之使知所自强以明刑耻之所以书
 其罪恶而污辱之使知所自好彼其能改则释之可
 也其不能改则诛之未晚先王用刑其委曲至此
以两造(七报/反)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
 郑康成曰造至也使讼者两至(○项氏曰讼谓以货/财相告必使两人皆)
 (至于/公庭)○王氏曰两造听之而无所偏受则不直者自
 反而民讼禁矣(○易氏曰禁则/止其刑于未然)○郑康成曰古者一
卷五十八 第 11a 页 WYG0094-0205a.png
 弓百矢束矢则百个与诗曰其直如矢必入矢者取
 其直也○郑锷曰讼以直为主入矢所以自明其直
 也不入矢是自服不直矣入矢而辞屈又因而没入
 于官以罚之如是可以致民于无讼
以两剂(子随/反)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
 郑康成曰剂今劵书也使狱者各赍劵书○郑锷
 以罪相證必两者皆有契劵然后可用一有而一无
 则无以断其狱矣无两剂则不听是乃所以禁之书
卷五十八 第 11b 页 WYG0094-0205b.png
 曰无简不听惟有简书然后听也
 王昭禹曰方言于公者讼也因而守之者狱也盖争
 而不已必讼讼而不已必狱(○王氏曰以两剂听之/无所偏信则不直者自)
 (反而民狱/自禁矣)○刘迎曰钧金三十斤铜也金百锾三百
 锾则罚于赦刑之后钧金三十斤盖入于未听之前
 若今先立罪赏以信其辞使不敢轻犯所谓禁民狱
 也(○郑锷曰狱以坚为主金之为物至坚入金所以/明其坚不入金是自服其狱之不坚矣入而不坚)
 (又从没入于官以罚之/如是可致民于无狱)○王氏曰必三日而后听者
卷五十八 第 12a 页 WYG0094-0205c.png
 重致民于狱
 黄氏曰两造禁讼两剂禁狱其廉耻之素行乎故入
 束矢钧金而后听之欲其自悔也小曰讼大曰狱郑
 谓以货财相告为讼非也货财固亦有狱士师职曰
 凡以财狱讼者案小司寇上服下服若今杖以下为
 轻罪徒以上为重罪此狱讼之别○郑锷曰罚其矢
 以为武备罚其金以足国用既以止狱讼又以利乎
 国
卷五十八 第 12b 页 WYG0094-0205d.png
  愚案井田之民财入有限傥非理直而辞坚必不
  肯废财以好争听民狱讼先使入束矢与钧金此
  亦禁止之一端至于不可得而禁而甘入于官必
  其情之大不得已然后上之人不容不听其情至
  齐桓患无兵器管仲使民之讼者入束矢以为兵
  始失先王之意
以嘉石平罢民
 郑康成曰嘉石文石也树之外朝门左(○贾氏曰嘉/善也有文乃)
卷五十八 第 13a 页 WYG0094-0206a.png
 (称嘉故知文石也欲使罢/民思其文理以自改悔)平成也成之使善○易氏
 曰上经罢民害人而丽于法者此则未丽于法而不
 可以法加者也虽无大罪可寘圜土若舍而弗治亦
 有害于州里之善俗于是平之以嘉石谓石虽嘉而
 抑之于外朝之左所以耻之
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音/质)
(古毒/反)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
 郑康成曰有罪过谓邪恶之人所罪过者丽附也未
卷五十八 第 13b 页 WYG0094-0206b.png
 附著于法也(○黄氏曰未丽于法则刑不当施害于/州里不可直舍盖今所谓法轻情重者)
 木在足曰桎在手曰梏役诸司空坐日讫使给百工
 之役(○刘执中曰桎梏其手足而坐外/累其形也役诸司空内苦其心也)
 郑锷曰罢民以为可罪耶其罪未丽于法以为可恕
 耶然所为之罪过又有害于州里是故加以手足之
 桎梏使坐嘉石以耻之坐日已满又役诸司空以劳
 之所以激其为善之心(○王氏曰先王著是法以为/刑人也不亏体罚人也不亏)
 (财非特如此而已司空之役不可废也与其/淫平民而苦之孰若役此以安州里之为利)
卷五十八 第 14a 页 WYG0094-0206c.png
重罪旬有三日坐期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
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下罪三日坐三月役
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
 郑锷曰重罪十三日坐役之期年其次或九日或七
 日或五日或三日役则或九月或七月或五月或三
 月随其轻重为五等而有久近焉役讫而州里任之
 则宥而舍之州里不任是乡人所不容苟或舍之又
 将为害于州里任则舍之乃使州里相安(○贾氏曰/州里任之)
卷五十八 第 14b 页 WYG0094-0206d.png
 (者恐习前为非而不改故/使州长里宰保任而舍之)○郑康成曰宥宽也
 李氏曰万民有罪过及害于州里者宜法所不贷今
 不过桎梏而坐诸嘉石以耻之虽罪之重者不过旬
 有三日而去矣役诸司空以疲之虽罪之重者不过
 一期而去矣五刑盖未之及也何以惩一而戒百哉
 呜呼此万民之有罪过又曰未丽于法盖其罪之轻
 者吾观已丽于法而寘诸圜土者犹姑惟教之而未
 遽加以刑况未丽于法而坐诸嘉石者岂不尚在可
卷五十八 第 15a 页 WYG0094-0207a.png
 教之域
以肺石达穷民
 郑康成曰肺石赤石也(○贾氏曰坐赤石者/使之赤心不妄告也)郑锷
 曰人之气由肺而通石之形似肺而色赤者使穷而
 无告之民立于其上冤抑之气由此而通(○王氏曰/肺在五脏)
 (其情为忧其窍为鼻穷民以忧在内/而不能自达则立于肺石而达之)或谓大仆建路
 鼓于大寝之门外以待达穷者大司寇又以肺石置
 于外朝门之右以达穷民穷民有告于朝其事一耳
卷五十八 第 15b 页 WYG0094-0207b.png
 孰宜击鼓孰当坐肺石耶以二官考之路鼓掌于大
 仆大仆政官也肺石掌于司寇司寇刑官也穷民之
 击鼓者岂以政之不善之故而坐肺石者无乃以刑
 之冤枉欤先儒以为穷民先在肺石朝士达之乃得
 击鼓奚为哉
凡远近茕(其营/反)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丁丈/反)
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贾氏曰言远近者无间畿内畿外○郑康成曰无兄
卷五十八 第 16a 页 WYG0094-0207c.png
 弟曰茕无子孙曰独复犹报上谓王与六卿报之者
 若上书诣公府言事长谓诸侯若乡遂大夫○郑锷
 曰茕独老幼欲告愬于上长吏不以上闻其立也必
 及三日之久士师听其辞以告于朝而罪其长吏盖
 君门万里不有肺石之达则无告之民无由知不俟
 三日之久则非诚实无告者或妄得以渎朝廷立法
 如是此先王之世所以无穷民(○易氏日大仆建路/鼓欲穷民速达甚于)
 (遽令此则三日而后听何也为罪其长者设也罪其/长而不迟之以待其辞之定则下渎其上而上无以)
卷五十八 第 16b 页 WYG0094-0207d.png
 (信于下非此设也速/逆以达何容心焉)
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乃县刑象之法于象
魏使万民观刑象挟日而敛之
 王昭禹曰刑者侀也侀者成也宜无所加损亦量时
 而有轻重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为是故
 也先王之法若江河贵乎易避而难犯使民观象者
 凡使之知所避而已○易氏曰布之使民有远罪之
 心敛之使民无渎刑之心圣人重刑尤有甚于治教
卷五十八 第 17a 页 WYG0094-0208a.png
 与政也
凡邦之大盟约(于妙/反)涖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大史内
史司会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
 郑康成曰涖临也○贾氏曰大盟约者谓王与诸侯
 因大会同而与盟所有约誓之辞(○易氏曰盟约二/事也约为之信书)
 (而已盟则歃牲焉大司寇兼言之则宜兼掌其事/今以盟书为重而不及乎约以司约大史见之)
 郑康成曰天府祖庙之藏六官六卿之官贰副也○
 郑锷曰大盟约所以结诸侯之信司盟掌其书刑官
卷五十八 第 17b 页 WYG0094-0208b.png
 不亲涖之则人无所畏涖其盟要于天地鬼神乃登
 而藏于天府与贤能之书民谷之数同大史掌邦之
 典法则之贰以待逆者也内史掌八枋之法以诏王
 治者也司会掌邦之典法则之贰以逆治者也六官
 六卿之长皆使受盟书之贰重其事故藏之也谨备
 其失坠故贰之者众(○王氏曰大史内史司会皆受/其贰而藏之者各以考事焉非)
 (特备失亡而已○黄氏曰大史内史史官也受盟约/之贰职也司会六官皆受之何也盟所以息争不信)
 (而后有盟苟或不可恃而刑不能禁必至于生事费/财隳体败德无所不有故使司会六官俱受其贰岂)
卷五十八 第 18a 页 WYG0094-0208c.png
 (徒为有司存藏考覆之事而已哉故其事属大司寇/○李嘉会曰司寇所涖天府所登太史内史司会六)
 (官所受皆大盟约也/非大盟约则不若是)
凡诸侯之狱讼以邦典定之凡卿大夫之狱讼以邦法
断之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必世/反)
 刘迎曰诸侯之狱讼定之以邦典盖有轻典中典重
 典之不同以此三典定其罪也卿大夫之狱讼断之
 以八法盖八辟之丽邦法有议亲议故议贤之不同
 以此八法断其罪也万民之狱讼弊之以八成盖有
卷五十八 第 18b 页 WYG0094-0208d.png
 邦汋邦贼邦谍之不同以此八成弊其罪也先儒以
 邦典为邦之六典以邦法为官府之八法以邦成为
 万民之八成此盖冢宰之治法非司寇刑官之所得
 与不知大司寇自有邦之三典以刑邦国非此邦典
 而何小司寇自有八辟以丽邦法非此邦法而何士
 师自有士之八成非此邦成而何惜乎先儒不考误
 以冢宰之六典八法八成附会之○王昭禹曰弊详
 于断断详于定诸侯尊于卿大夫故言定卿大夫贵
卷五十八 第 19a 页 WYG0094-0209a.png
 于庶民故言断万民卑贱其治之为愈详故言弊(○/郑)
 (锷曰弊轻于断断轻于定定则一定而不可移若夫/万民之讼亦可以言断故大司徒言万民之田则曰)
 (断其争禽之讼百官亦可以言弊/故小宰言以六计弊群吏之治)○贾氏曰大宰有
 八则治都鄙此不言者都鄙狱讼都家之士告于方
 士治之
大祭祀奉犬牲
 郑康成曰奉犹进也○郑锷曰六官奉六牲各因其
 类以明其义犬之为物金性而能守西方之畜司寇
卷五十八 第 19b 页 WYG0094-0209b.png
 秋官西方之义也故祭祀奉犬牲
若禋祀五帝则戒之日涖誓百官戒于百族
 项氏曰禋者精意以享祀五帝(○王氏曰于天地二/官未尝言禋则所以)
 (佐王事上帝/有在于此)
 郑锷曰大宰祀五帝前期十日而卜日比谓戒之日
 则既得吉卜而戒以斋戒不钦将待以刑○王氏详
 说曰郊特牲曰卜之日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谏
 之义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太庙之内戒百姓也
卷五十八 第 20a 页 WYG0094-0209c.png
 百官云者百执事也百族云者王之族姓也族姓之
 与于祭为重于百官矣故戒百官于库门之内而戒
 百姓于太庙之内正所以辨亲疏之义(○王昭禹曰/百官凡官府)
 (之执事者百族凡百官之族姓与祭者○陈氏曰库/门之内象法之所示戒百官于此所以谨之也太庙)
 (先祖之所在戒百姓/于此所以亲之也)祭之前期十日而有誓有戒誓
 则重于戒也大宰云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
 具修小宰云以法掌祭祀之戒具小宰言戒而不及
 誓言具而不及修则誓为重于戒明矣夫祭莫重于
卷五十八 第 20b 页 WYG0094-0209d.png
 斋斋又莫重于誓戒誓百官者大宰也涖其誓者大
 司寇也大司寇涖百官之听誓于大宰云尔贾氏以
 大司寇不得涖大宰遂以为大宰掌其誓而誓者馀
 小官是有见于大宰而无见于大祭祀也百官言誓
 百族言戒又知百族无预于执事有预于从祭此所
 以听戒而不听誓也王氏谓互文见义又失之
及纳亨前王祭之日亦如之
 贾氏曰纳亨致牲谓将祭之辰祭之日谓旦明也此
卷五十八 第 21a 页 WYG0094-0210a.png
 二者大司寇为王引道故云亦如之(○郑锷曰纳亨/将祭之时是时)
 (大宰赞王牲事司寇则前王以刑/禁先焉则人知畏禁而自入于礼)
 易氏曰大司寇以刑官前王礼也尊天子之威仪一
 臣下之志虑而已
奉其明水火
 刘执中曰以阳燧得火于日谓之明火以阴鉴得水
 于月谓之明水阴阳之精义以见圣人精意于鬼神
 示也○贾氏曰明水火司烜氏所掌者水以酌郁鬯
卷五十八 第 21b 页 WYG0094-0210b.png
 与五齐火以给㸑亨○郑锷曰明者洁也言主人明
 洁故成水火也刑官以清而察狱讼之辞必明而烛
 蔽欺之情故使之奉之以明其义(○王昭禹曰书曰/明清于单辞此亦)
 (刑官明/清之事)
凡朝觐会同前王大丧亦如之
 郑锷曰朝觐会同宾客所在刑官先焉然后人知尊
 王○郑康成曰大丧所前或嗣王
 易氏曰纳亨及祭尚严也朝觐会同尚肃也大丧之
卷五十八 第 22a 页 WYG0094-0210c.png
 事尚哀也此前王之礼所系为甚重然明水火之奉
 与否者朝觐会同丧纪以人道言之祭祀之礼以神
 道言之各当于礼而已
大军旅涖戮于社
 郑康成曰社谓社主在军者○郑司农曰书曰用命
 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王氏曰涖戮刑官之事
凡邦之大事使其属跸
 郑康成曰属士师以下跸止行也○刘执中曰邦之
卷五十八 第 22b 页 WYG0094-0210d.png
 大事役民众矣难以致其肃使刑官之属跸之则罔
 不肃(○黄氏曰不肃不清违礼犯/禁刑辟施焉跸与前王一义)
 王氏曰小司寇国之大事使其属跸则事在国中而
 已大司寇邦之大事使其属跸则事之所在通国野
 焉
 
 
 周礼订义卷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