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七 第 1a 页 WYG0094-018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五十七 宋 王与之 撰
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
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
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
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
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
郑锷曰职方氏掌版图以制其贡诸侯供贡以服事
周礼订义卷五十七 宋 王与之 撰
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
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
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
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
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
郑锷曰职方氏掌版图以制其贡诸侯供贡以服事
卷五十七 第 1b 页 WYG0094-0181b.png
天子故以服言之欲其服职事上而已(○郑康成曰/诗云侯服于)
(周/)○黄氏曰司马曰九畿畿界域也或曰畿封皆界
域也司马施政职而以界域为名见王政之行无远
近一也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九州各以其山川画
界而九畿自王畿出四面画之地形不能整方九服
阔狭相补而足侯国居其中有司所当辨也故晋为
甸侯郑为男伯(○愚案馀说/见大司马)
陈君举曰卫服之外圣人虽制之服而不必其来故
(周/)○黄氏曰司马曰九畿畿界域也或曰畿封皆界
域也司马施政职而以界域为名见王政之行无远
近一也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九州各以其山川画
界而九畿自王畿出四面画之地形不能整方九服
阔狭相补而足侯国居其中有司所当辨也故晋为
甸侯郑为男伯(○愚案馀说/见大司马)
陈君举曰卫服之外圣人虽制之服而不必其来故
卷五十七 第 2a 页 WYG0094-0182a.png
武成叙诸侯之助祭洛诰称诸侯之和会康王之诰
陈诸侯之听命止言五服而已
凡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
侯方三百里则七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
百男以周知天下
郑康成曰以此率遍知四海九州邦国多少之数方
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以方三百里之积以九约之
得十一有奇云七伯者字之误(○林氏曰非实有国/也特计其地之广狭)
陈诸侯之听命止言五服而已
凡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
侯方三百里则七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
百男以周知天下
郑康成曰以此率遍知四海九州邦国多少之数方
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以方三百里之积以九约之
得十一有奇云七伯者字之误(○林氏曰非实有国/也特计其地之广狭)
卷五十七 第 2b 页 WYG0094-0182b.png
(所能/容也)○黄氏曰凡邦国千里据一州之地而言也一
州之地方千里故为九州而建九牧一州千里封公
以五百里则四公犹曰封公足五百里则可容其四
也方四百里则六侯犹曰封侯足四百里则可容其
六也方三百里则十一伯犹曰封伯足三百里则可
容十一也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犹曰封子足二百
里则可容二十五子也方百里则百男犹曰封男足
百里则可容百男也出入千里之数而进退之以见
州之地方千里故为九州而建九牧一州千里封公
以五百里则四公犹曰封公足五百里则可容其四
也方四百里则六侯犹曰封侯足四百里则可容其
六也方三百里则十一伯犹曰封伯足三百里则可
容十一也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犹曰封子足二百
里则可容二十五子也方百里则百男犹曰封男足
百里则可容百男也出入千里之数而进退之以见
卷五十七 第 3a 页 WYG0094-0182c.png
九州之地一州必千里也诸侯虽有加地未必尽豋
此数是故皆悬法也康成曰每事言则者设法也设
法者以待有功而大其封其说是也但谓周九州界
方七千里周公改殷制虽小国地皆方百里一州必
四公六侯十一伯二十五子百男合附庸为二百一
十国则强牵合矣王制二百一十国盖言分土为三
而一州之地合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之国可容二百
一十而犹有馀也职方言四公六侯十一伯二十五
此数是故皆悬法也康成曰每事言则者设法也设
法者以待有功而大其封其说是也但谓周九州界
方七千里周公改殷制虽小国地皆方百里一州必
四公六侯十一伯二十五子百男合附庸为二百一
十国则强牵合矣王制二百一十国盖言分土为三
而一州之地合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之国可容二百
一十而犹有馀也职方言四公六侯十一伯二十五
卷五十七 第 3b 页 WYG0094-0182d.png
子百男盖言建侯大封而一州之地尽豋五百里则
容四四百里则容六三百里则容十一二百里则容
二十五百里则容百而适足也是皆悬设之言也封
国三等建侯亦三等故五百里四百里为大国不五
百里四百里则不能为三军次国必三百里不三百
里则不能为二军小国必二百里不二百里则不能
为一军男虽加地至百里犹不能为一军此其事实
而其制参见于司马职方者也(周之公国/杞宋而已)九州之地
容四四百里则容六三百里则容十一二百里则容
二十五百里则容百而适足也是皆悬设之言也封
国三等建侯亦三等故五百里四百里为大国不五
百里四百里则不能为三军次国必三百里不三百
里则不能为二军小国必二百里不二百里则不能
为一军男虽加地至百里犹不能为一军此其事实
而其制参见于司马职方者也(周之公国/杞宋而已)九州之地
卷五十七 第 4a 页 WYG0094-0183a.png
封国不尽则为閒田古说周国八百而春秋经传古
国存灭其可见者不过百馀未入春秋法制犹在诸
侯未敢大放恣至春秋时犹以灭国为重则古国之
不可见者必非尽并灭之不知其何故也(○愚案馀/说见大司)
(徒/)
薛氏曰千里之方为方百里者百五百里之国为百
里者二十五四个方百里者二十五用千里之方一
是方五百里者不过四公也又云方四百里则六侯
国存灭其可见者不过百馀未入春秋法制犹在诸
侯未敢大放恣至春秋时犹以灭国为重则古国之
不可见者必非尽并灭之不知其何故也(○愚案馀/说见大司)
(徒/)
薛氏曰千里之方为方百里者百五百里之国为百
里者二十五四个方百里者二十五用千里之方一
是方五百里者不过四公也又云方四百里则六侯
卷五十七 第 4b 页 WYG0094-0183b.png
则是四百里之国为方百里者一十六六个方百里
者十六则为九十六是用百里之方九十六于千里
之方犹馀百里之方四又云方三百里则十一伯则
是三百里之国为方百里者九以十一个方百里之
国为百里者九十九于千里之方犹馀百里之方一
又云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以二百里之国为方百
里者四则二十五个方二百里用千里之方一百男
则百里而已此封国之定制也其馀为附庸山川者
者十六则为九十六是用百里之方九十六于千里
之方犹馀百里之方四又云方三百里则十一伯则
是三百里之国为方百里者九以十一个方百里之
国为百里者九十九于千里之方犹馀百里之方一
又云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以二百里之国为方百
里者四则二十五个方二百里用千里之方一百男
则百里而已此封国之定制也其馀为附庸山川者
卷五十七 第 5a 页 WYG0094-0183c.png
固见于大司徒建邦国之制郑氏谓九州之界方七
千里七七四十九为方千里四十九其一为畿内馀
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以为封公侯伯子男
之地失之矣郑氏之见以开方言之殊不知井田之
地画为井形四围左右皆有定制故可以开方言之
若夫先王定九州之制分疆析壤各以千里为州非
如井田之法周围贯通可以开方计之若曰成周之
制为方千里者四十九何成王周公斥地之广耶王
千里七七四十九为方千里四十九其一为畿内馀
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以为封公侯伯子男
之地失之矣郑氏之见以开方言之殊不知井田之
地画为井形四围左右皆有定制故可以开方言之
若夫先王定九州之制分疆析壤各以千里为州非
如井田之法周围贯通可以开方计之若曰成周之
制为方千里者四十九何成王周公斥地之广耶王
卷五十七 第 5b 页 WYG0094-0183d.png
制曰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岂复开而为千里
之六耶或曰王制商制也夫何商周之大异也孟子
曰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如此则知郑
氏之失
凡邦国小大相维
郑康成曰大国比小国小国事大国各有属相维联
也
王设其牧
之六耶或曰王制商制也夫何商周之大异也孟子
曰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如此则知郑
氏之失
凡邦国小大相维
郑康成曰大国比小国小国事大国各有属相维联
也
王设其牧
卷五十七 第 6a 页 WYG0094-0184a.png
项氏曰诸侯皆世袭惟牧为王所设○郑锷曰五国
为属属有长二十五国为连连有率三十国为州州
有正虽足以相制而未足以兼制之大国无小国之
助则无以为强小国无大国之依则不能以自固王
于是而为之设八命之牧以为二百一十国之长统
临而牧理之然后小大之国各有所畏○易氏曰其
要专在建牧一事周制九牧实舜之咨十有二牧之
遗制皆所以统天下之邦国使之考礼正刑以尊天
为属属有长二十五国为连连有率三十国为州州
有正虽足以相制而未足以兼制之大国无小国之
助则无以为强小国无大国之依则不能以自固王
于是而为之设八命之牧以为二百一十国之长统
临而牧理之然后小大之国各有所畏○易氏曰其
要专在建牧一事周制九牧实舜之咨十有二牧之
遗制皆所以统天下之邦国使之考礼正刑以尊天
卷五十七 第 6b 页 WYG0094-0184b.png
子(○愚案陈君举说/见大宰九两下)
制其职各以其所能
黄氏曰牧下有正卒达乎诸侯故曰制○郑锷曰人
各有能有不能论所能而制以职如牧监参伍之职
方伯连率之职必观其才力之所能任
制其贡各以其所有
贾氏曰即大宰九贡小行人春入贡及禹贡贡篚是
也(○林椅曰行人制贡盖度道里岁月远近为之率/例职方各以其所有乃通法也然九州九牧王居)
制其职各以其所能
黄氏曰牧下有正卒达乎诸侯故曰制○郑锷曰人
各有能有不能论所能而制以职如牧监参伍之职
方伯连率之职必观其才力之所能任
制其贡各以其所有
贾氏曰即大宰九贡小行人春入贡及禹贡贡篚是
也(○林椅曰行人制贡盖度道里岁月远近为之率/例职方各以其所有乃通法也然九州九牧王居)
卷五十七 第 7a 页 WYG0094-0184c.png
(其一九职九赋自大司徒之所颁掌交之所谕推之/是以一州为法达乎八者○黄氏曰诸公食者半侯)
(伯三之一子男四之一地有进退则贡有增减故曰曰/制其贡九州有常贡苟非增减则无庸制也春秋传)
(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此其节也制职制贡牧皆参焉)
郑锷曰地各有所生有所不生论其所有而制贡如
荆有齿革不责以扬之竹箭雍有玉石不责以冀之
松柏因其所有则其求易供○林椅曰职方言设牧
而继之以制职制贡则当时职贡亦总于州牧
王将巡守则戒于四方曰各脩平乃守考乃职事无敢
(伯三之一子男四之一地有进退则贡有增减故曰曰/制其贡九州有常贡苟非增减则无庸制也春秋传)
(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此其节也制职制贡牧皆参焉)
郑锷曰地各有所生有所不生论其所有而制贡如
荆有齿革不责以扬之竹箭雍有玉石不责以冀之
松柏因其所有则其求易供○林椅曰职方言设牧
而继之以制职制贡则当时职贡亦总于州牧
王将巡守则戒于四方曰各脩平乃守考乃职事无敢
卷五十七 第 7b 页 WYG0094-0184d.png
不敬戒国有大刑
王昭禹曰王巡守则诸侯各朝于方岳故戒于四方
(○郑康成曰/乃犹女也)守则诸侯所守之地职事则诸侯所治
之职事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故戒
以脩平乃守脩则使之治其坏也平则使各当其分
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也者述所职也故戒
以考乃职事职则虑其有旷职事则虑其有废事○
郑锷曰因巡守之年儆戒之使脩正其疆界考察其
王昭禹曰王巡守则诸侯各朝于方岳故戒于四方
(○郑康成曰/乃犹女也)守则诸侯所守之地职事则诸侯所治
之职事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故戒
以脩平乃守脩则使之治其坏也平则使各当其分
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也者述所职也故戒
以考乃职事职则虑其有旷职事则虑其有废事○
郑锷曰因巡守之年儆戒之使脩正其疆界考察其
卷五十七 第 8a 页 WYG0094-0185a.png
职业以俟王之时巡告戒之有素及其不率然后待
之以诛夷窜殛之罪可以无愧矣(○李嘉会曰必先/警戒而后巡守者)
(不欲乘其不备几于不戒而/杀也必先警戒则刑可施)
及王之所行先道帅其属而巡戒令
郑康成曰先道先由王所从道居前行其前日所戒
之令(○郑锷曰及王之所行先至所向之方国/巡其前所布之戒令预考其率与不率也)
王殷国亦如之
贾氏曰王殷国所在无常或在畿内国城外即为之
之以诛夷窜殛之罪可以无愧矣(○李嘉会曰必先/警戒而后巡守者)
(不欲乘其不备几于不戒而/杀也必先警戒则刑可施)
及王之所行先道帅其属而巡戒令
郑康成曰先道先由王所从道居前行其前日所戒
之令(○郑锷曰及王之所行先至所向之方国/巡其前所布之戒令预考其率与不率也)
王殷国亦如之
贾氏曰王殷国所在无常或在畿内国城外即为之
卷五十七 第 8b 页 WYG0094-0185b.png
或向畿外诸侯之国行之故有戒令之事○黄氏曰
宗伯殷见曰同大行人殷同以施天下之政则巡守
本为殷国也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属瞽史谕书名
听声音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修法则皆所
以正不正也故谓之殷国职方巡狩谓不因殷国而
有会同之事如成王作洛宣王车攻皆不至方岳故
独以天子适诸侯为名其曰殷国正谓时巡朝诸侯
于方岳考制度大明黜陟也言巡狩则不殷国言殷
宗伯殷见曰同大行人殷同以施天下之政则巡守
本为殷国也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属瞽史谕书名
听声音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修法则皆所
以正不正也故谓之殷国职方巡狩谓不因殷国而
有会同之事如成王作洛宣王车攻皆不至方岳故
独以天子适诸侯为名其曰殷国正谓时巡朝诸侯
于方岳考制度大明黜陟也言巡狩则不殷国言殷
卷五十七 第 9a 页 WYG0094-0185c.png
国则巡狩可知故掌客兼言之六年五服一朝十二
年王乃时巡皆定礼王有故不出非常也今年有故
不出明年亦当出先王未尝豫设非常不出之礼使
人主怠惰也(汉武帝岁出祀甘泉汾阴固为烦扰成/帝旷岁不出实怠耳合礼不合礼皆未)
(论/)郑又言王不巡守其戒四方与巡守同夫王出则
戒以平守考职将以待黜陟也王行将至则又巡戒
焉不出何戒之有
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
年王乃时巡皆定礼王有故不出非常也今年有故
不出明年亦当出先王未尝豫设非常不出之礼使
人主怠惰也(汉武帝岁出祀甘泉汾阴固为烦扰成/帝旷岁不出实怠耳合礼不合礼皆未)
(论/)郑又言王不巡守其戒四方与巡守同夫王出则
戒以平守考职将以待黜陟也王行将至则又巡戒
焉不出何戒之有
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
卷五十七 第 9b 页 WYG0094-0185d.png
五十人
项氏曰土方者主土度四方之地○贾氏曰主四方
邦国之事与职方连类在此(以下至形/方并同)
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息亮/反)宅而建邦国都
鄙
黄氏曰地形广远不可度量故有土圭之法今九章
犹有钩股存焉○郑锷曰冬夏至颍川阳城昼漏半
立八尺之表夏至于表北得尺五寸之景冬至于表
项氏曰土方者主土度四方之地○贾氏曰主四方
邦国之事与职方连类在此(以下至形/方并同)
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息亮/反)宅而建邦国都
鄙
黄氏曰地形广远不可度量故有土圭之法今九章
犹有钩股存焉○郑锷曰冬夏至颍川阳城昼漏半
立八尺之表夏至于表北得尺五寸之景冬至于表
卷五十七 第 10a 页 WYG0094-0186a.png
北得丈三尺之景皆为地中此建国所用也若建诸
侯国则不用此何则景一寸差千里一分则百里封
侯国之大者不过五百里何取于土圭之寸耶亦取
其分而已若建小国又取其分以为小分也一分百
里男国也亦大都也二分二百里子国也若小都五
十里则为小分五分大夫二十五里则为小分二分
半所谓建邦国都鄙也○郑康成曰土地犹度地知
东西南北之深而相其可居者宅居也(○李嘉会曰/知其风土以)
侯国则不用此何则景一寸差千里一分则百里封
侯国之大者不过五百里何取于土圭之寸耶亦取
其分而已若建小国又取其分以为小分也一分百
里男国也亦大都也二分二百里子国也若小都五
十里则为小分五分大夫二十五里则为小分二分
半所谓建邦国都鄙也○郑康成曰土地犹度地知
东西南北之深而相其可居者宅居也(○李嘉会曰/知其风土以)
卷五十七 第 10b 页 WYG0094-0186b.png
(相国君居民之所宅盖宅里所居必阴阳纳/藏风气合聚如禹贡所云四隩既宅是也)
郑锷曰土方氏所掌与大司徒以土圭正日景冯相
氏之致日致月不同大司徒建王国而用土圭以测
土深求天地之中冯相氏欲知四时之气土方氏专
建诸侯之国不过用土圭以度其地之远近广狭而
已
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
黄氏曰所谓景短多寒景长多暑景朝多阴景夕多
郑锷曰土方氏所掌与大司徒以土圭正日景冯相
氏之致日致月不同大司徒建王国而用土圭以测
土深求天地之中冯相氏欲知四时之气土方氏专
建诸侯之国不过用土圭以度其地之远近广狭而
已
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
黄氏曰所谓景短多寒景长多暑景朝多阴景夕多
卷五十七 第 11a 页 WYG0094-0186c.png
风土宜土化由是而有其法焉○郑康成曰土宜谓
九榖稙稚所宜也土化地之轻重粪种所宜用也任
地者载师之属(○刘氏曰谓授其/地以任其耕种者)
郑锷曰大司徒有土宜之法草人有土化之法用是
法以授夫任地之人则非特治王畿千里之地有法
而治诸侯之地亦有法何患职贡之不供哉
王昭禹曰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
地中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土方氏则辅成司
九榖稙稚所宜也土化地之轻重粪种所宜用也任
地者载师之属(○刘氏曰谓授其/地以任其耕种者)
郑锷曰大司徒有土宜之法草人有土化之法用是
法以授夫任地之人则非特治王畿千里之地有法
而治诸侯之地亦有法何患职贡之不供哉
王昭禹曰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
地中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土方氏则辅成司
卷五十七 第 11b 页 WYG0094-0186d.png
徒建国之事而已大司徒掌土宜之法而土方氏亦
辨土宜土化之法则辅相司徒草人任土粪种之事
而已司徒草人所掌止于王畿而土方氏所掌则及
于四方
王巡守则树王舍
易氏曰树植也立也王巡守则有四方之舍土方氏
既为之土地相宅而知利害之所在然后掌舍为之
设梐枑再重为车宫辕门为坛壝宫棘门而土方氏
辨土宜土化之法则辅相司徒草人任土粪种之事
而已司徒草人所掌止于王畿而土方氏所掌则及
于四方
王巡守则树王舍
易氏曰树植也立也王巡守则有四方之舍土方氏
既为之土地相宅而知利害之所在然后掌舍为之
设梐枑再重为车宫辕门为坛壝宫棘门而土方氏
卷五十七 第 12a 页 WYG0094-0187a.png
植立之焉(○郑康成曰/为之藩罗)○黄氏曰草舍向背左右犹
有其法(○郑锷曰暂所舍止/亦当相其宜而为之)
怀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郑康成曰怀来也主来四方之民及其物(○刘氏曰/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是怀方以成蓼萧之化者圣王之/事也远人既来则怀方氏掌其送逆道路之给而开)
(之以中国道德仁义之化悦之以圣人中和礼乐之/方陈之以位天地和阴阳之本感之以致神祗遂生)
(殖之义使之心悦诚服踊跃/于两间而不知自已者也)
陈及之曰远人之来亦不旦旦有之今也怀方氏中
有其法(○郑锷曰暂所舍止/亦当相其宜而为之)
怀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郑康成曰怀来也主来四方之民及其物(○刘氏曰/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是怀方以成蓼萧之化者圣王之/事也远人既来则怀方氏掌其送逆道路之给而开)
(之以中国道德仁义之化悦之以圣人中和礼乐之/方陈之以位天地和阴阳之本感之以致神祗遂生)
(殖之义使之心悦诚服踊跃/于两间而不知自已者也)
陈及之曰远人之来亦不旦旦有之今也怀方氏中
卷五十七 第 12b 页 WYG0094-0187b.png
士八人府史胥徒凡五十二人是冗员也必也待其
来以他官从事焉耳凡周家之制官府之设有非欲
常常用者皆临时俾官府兼之○李嘉会曰既怀来
诸侯而比合之且兼之以道训宜也必各立一官何
故怀其所未来合其所未一然后因方而训道之三
官宜不同也而后形方氏可修其职也○黄氏曰宾
客属秋官民属夏官其事异也
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逆之达之以节
来以他官从事焉耳凡周家之制官府之设有非欲
常常用者皆临时俾官府兼之○李嘉会曰既怀来
诸侯而比合之且兼之以道训宜也必各立一官何
故怀其所未来合其所未一然后因方而训道之三
官宜不同也而后形方氏可修其职也○黄氏曰宾
客属秋官民属夏官其事异也
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逆之达之以节
卷五十七 第 13a 页 WYG0094-0187c.png
陈及之曰郑氏谓远方之民四夷之民也谕德延誉
以来之若然则是汉武使张骞辈说谕西域之比当
时设官之意谓远方之民苟有归附者怀方氏怀之
如大小行人之待诸侯也成王时越裳氏重九译而
至非设官为之主则言语不知其故饮食不知其好
远人失其所矣岂所以来远方之民乎○王昭禹曰
远方之有贡犹六服之贡世一见各以其所贵宝为
贽也(○郑锷曰谓其方/所当以为贡者)远方有所献之物犹六服诸
以来之若然则是汉武使张骞辈说谕西域之比当
时设官之意谓远方之民苟有归附者怀方氏怀之
如大小行人之待诸侯也成王时越裳氏重九译而
至非设官为之主则言语不知其故饮食不知其好
远人失其所矣岂所以来远方之民乎○王昭禹曰
远方之有贡犹六服之贡世一见各以其所贵宝为
贽也(○郑锷曰谓其方/所当以为贡者)远方有所献之物犹六服诸
卷五十七 第 13b 页 WYG0094-0187d.png
侯之献国珍也(○黄氏曰远物贸易者也饮食异嗜/汉西域贾胡利汉贿无岁不至先王)
(以为此不能绝而设官待之自古边事多因互市/○郑锷曰远物非所当贡盖其贵宝异常之物)贡
以致其臣子之礼献以达其享上之诚四夷既不可
责之以方贡使为岁事之常又不可责其所出珍异
之物以为已玩好之具要在有以致之使之自至而
已其来则逆之其去则送之厚之以礼也其货物则
以玺节达之使道路无壅阻示之以信也○郑康成
曰达民以旌节达贡物以玺节
(以为此不能绝而设官待之自古边事多因互市/○郑锷曰远物非所当贡盖其贵宝异常之物)贡
以致其臣子之礼献以达其享上之诚四夷既不可
责之以方贡使为岁事之常又不可责其所出珍异
之物以为已玩好之具要在有以致之使之自至而
已其来则逆之其去则送之厚之以礼也其货物则
以玺节达之使道路无壅阻示之以信也○郑康成
曰达民以旌节达贡物以玺节
卷五十七 第 14a 页 WYG0094-0188a.png
治其委积馆舍饮食
王昭禹曰治其委积所以备其用也治其馆舍所以
安其居也治其饮食所以顺其嗜好也(○郑康成曰/续食其往来)
(○郑锷曰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积此遗人所掌怀方氏为之治其)
(事盖结之/以恩也)
王氏曰逆送之以为之礼达之节使无留难治其委
积馆舍饮食使有所资赖此所以怀之也
合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王昭禹曰治其委积所以备其用也治其馆舍所以
安其居也治其饮食所以顺其嗜好也(○郑康成曰/续食其往来)
(○郑锷曰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积此遗人所掌怀方氏为之治其)
(事盖结之/以恩也)
王氏曰逆送之以为之礼达之节使无留难治其委
积馆舍饮食使有所资赖此所以怀之也
合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卷五十七 第 14b 页 WYG0094-0188b.png
郑锷曰王者之心未尝不欲四海无异俗九州皆共
贯然道路或陷绝财利或不相通器用或不齐人各
私其所好而异其所恶故命官曰合方氏以合其不
合者焉质人云同其度量壹其淳制则所同者一市
之中行人云同度量同数器则同于十一岁也合方
氏举天下而皆同之王者大一统于天下实本诸此
掌达天下之道路
郑康成曰津梁相凑不得陷绝(○王昭禹曰干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
贯然道路或陷绝财利或不相通器用或不齐人各
私其所好而异其所恶故命官曰合方氏以合其不
合者焉质人云同其度量壹其淳制则所同者一市
之中行人云同度量同数器则同于十一岁也合方
氏举天下而皆同之王者大一统于天下实本诸此
掌达天下之道路
郑康成曰津梁相凑不得陷绝(○王昭禹曰干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
卷五十七 第 15a 页 WYG0094-0188c.png
(川川上有路道路所以通往/来达之则往来有不穷之通)
通其财利
王昭禹曰财利出于土地所生而有无多寡常不能
以相资通之则有无懋迁而多寡相济矣
同其数器
郑康成曰权衡不得有轻重(○王昭禹曰十百千万/之所计谓之数吉凶礼)
(乐之所用谓之器○郑锷曰数同则以九以七以五/为节者举天下皆同而不敢过器同则曰樽曰爵曰)
(俎曰豆者举天下/皆同而不敢变)
通其财利
王昭禹曰财利出于土地所生而有无多寡常不能
以相资通之则有无懋迁而多寡相济矣
同其数器
郑康成曰权衡不得有轻重(○王昭禹曰十百千万/之所计谓之数吉凶礼)
(乐之所用谓之器○郑锷曰数同则以九以七以五/为节者举天下皆同而不敢过器同则曰樽曰爵曰)
(俎曰豆者举天下/皆同而不敢变)
卷五十七 第 15b 页 WYG0094-0188d.png
壹其度量
郑锷曰分寸尺丈仞之度皆使之一则无长短之差
龠合升斗斛之量皆使之一则无多少之异
除其怨恶
王昭禹曰生于心而有所惮者怨也人之所丑而有
馀者恶也有以除之则恶将有所改而迁善怨不妄
作而当理矣(○郑锷曰怨恶除/使无积怨以生乱)
同其好(呼报/反)善
郑锷曰分寸尺丈仞之度皆使之一则无长短之差
龠合升斗斛之量皆使之一则无多少之异
除其怨恶
王昭禹曰生于心而有所惮者怨也人之所丑而有
馀者恶也有以除之则恶将有所改而迁善怨不妄
作而当理矣(○郑锷曰怨恶除/使无积怨以生乱)
同其好(呼报/反)善
卷五十七 第 16a 页 WYG0094-0189a.png
王昭禹曰情之所乐谓之好性之所欲谓之善苟役
物以为好则好失之僻离道以为善则善失之奇故
必有以同之先王不贵异物不宝远物是以教而同
其好也作奇技者诛被异服者禁此以法而同其好
也联之以朋友此以教同其善也不孝不悌不信不
治则纠之以八刑此以法而同其善也同之如是道
德奚患其不一风俗奚患其不同
总论
物以为好则好失之僻离道以为善则善失之奇故
必有以同之先王不贵异物不宝远物是以教而同
其好也作奇技者诛被异服者禁此以法而同其好
也联之以朋友此以教同其善也不孝不悌不信不
治则纠之以八刑此以法而同其善也同之如是道
德奚患其不一风俗奚患其不同
总论
卷五十七 第 16b 页 WYG0094-0189b.png
易氏曰道路达财利通此合方之事也未及夫政焉
同数器而九仪之命皆有定守一度量而五则之制
亦有定用此合方之政也未及夫教焉至于除其怨
恶同其好善则讲信修睦无有异志合方之为教也
大矣
陈及之曰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则封内诸侯津
梁相通聘好往来有无相补患难相救无有壅蔽之
患矣然先王恐其私相连衡以叛上及奸人往来而
同数器而九仪之命皆有定守一度量而五则之制
亦有定用此合方之政也未及夫教焉至于除其怨
恶同其好善则讲信修睦无有异志合方之为教也
大矣
陈及之曰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则封内诸侯津
梁相通聘好往来有无相补患难相救无有壅蔽之
患矣然先王恐其私相连衡以叛上及奸人往来而
卷五十七 第 17a 页 WYG0094-0189c.png
莫之禁于是为之沟池树渠之固以防之为之节制
以谨之所谓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凡
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门关用符节道路用旌节凡通达于天下必有节无
节者有几则不达所以禁绝奸人之往来也每岁相
问每世相朝告终易代有送葬之礼有庆贺之礼凶
荒灾患有吊恤之礼有致禬之礼此诸侯之邦交也
非是而私相连结附下罔上恃强并小则大司马有
以谨之所谓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凡
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门关用符节道路用旌节凡通达于天下必有节无
节者有几则不达所以禁绝奸人之往来也每岁相
问每世相朝告终易代有送葬之礼有庆贺之礼凶
荒灾患有吊恤之礼有致禬之礼此诸侯之邦交也
非是而私相连结附下罔上恃强并小则大司马有
卷五十七 第 17b 页 WYG0094-0189d.png
九伐之法方伯连帅奉辞伐罪所以绝其萌芽杜其
吞并也春秋以来奸人不得志于中国则如意而往
无所疑忌虽弑君之贼往往藏匿以为已用则关梁
呵问之法不行矣喜则朝聘无虚月怒则争战历岁
年而不已则方伯连帅之职不修大司马九伐之法
不行矣若是而曰达天下之道路是启奸诈而长背
叛耳
训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吞并也春秋以来奸人不得志于中国则如意而往
无所疑忌虽弑君之贼往往藏匿以为已用则关梁
呵问之法不行矣喜则朝聘无虚月怒则争战历岁
年而不已则方伯连帅之职不修大司马九伐之法
不行矣若是而曰达天下之道路是启奸诈而长背
叛耳
训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卷五十七 第 18a 页 WYG0094-0190a.png
郑康成曰训道也主教导四方之民(○郑锷曰设教/者圣人神道教)
(化密运使民俗自移无待于训方氏之官设官/曰训方氏者取其事之可以言传者则训四方)○易
氏曰合方氏之同好善因人心之善还以道之而已
至此一职专以训方为事亦非于人心好善之外别
有所谓训也道四方之政事则政事固有良而平者
矣与其上下之志则志固有醇而正者矣诵四方之
传道今之时亦有格言大训可以为法者矣此皆人
心自有之善训方从而训道之也
(化密运使民俗自移无待于训方氏之官设官/曰训方氏者取其事之可以言传者则训四方)○易
氏曰合方氏之同好善因人心之善还以道之而已
至此一职专以训方为事亦非于人心好善之外别
有所谓训也道四方之政事则政事固有良而平者
矣与其上下之志则志固有醇而正者矣诵四方之
传道今之时亦有格言大训可以为法者矣此皆人
心自有之善训方从而训道之也
卷五十七 第 18b 页 WYG0094-0190b.png
王氏详说曰地官有土训诵训此又有训方氏盖土
训所掌在于道地图诏地事诵训所掌在于道方志
诏观事此掌道四方之事与上下之志又异矣
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
郑康成曰道犹言也为王说之四方诸侯也上下君
臣也○郑锷曰政事谓诸侯之所施设也志谓诸侯
君民上下之趋向也
诵四方之传道
训所掌在于道地图诏地事诵训所掌在于道方志
诏观事此掌道四方之事与上下之志又异矣
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
郑康成曰道犹言也为王说之四方诸侯也上下君
臣也○郑锷曰政事谓诸侯之所施设也志谓诸侯
君民上下之趋向也
诵四方之传道
卷五十七 第 19a 页 WYG0094-0190c.png
王昭禹曰诵与孟子为王诵之同意训方氏所诵皆
以告之也
郑锷曰传道谓四方之人口之所传说称道者(○郑/康成)
(曰传道世世所传说往古之事为王诵之若今论圣/德尧舜之道矣○王昭禹曰传则或出于众人之所)
(传道则或出于一人之所道诵四方之传道则/将以来之至于推而行之然后可以为道矣)
正岁则布而训四方而观新物
郑锷曰道其政事与其上下之志则达其说于王使
王知之诵其传道非特诵之而已取其可以为训者
以告之也
郑锷曰传道谓四方之人口之所传说称道者(○郑/康成)
(曰传道世世所传说往古之事为王诵之若今论圣/德尧舜之道矣○王昭禹曰传则或出于众人之所)
(传道则或出于一人之所道诵四方之传道则/将以来之至于推而行之然后可以为道矣)
正岁则布而训四方而观新物
郑锷曰道其政事与其上下之志则达其说于王使
王知之诵其传道非特诵之而已取其可以为训者
卷五十七 第 19b 页 WYG0094-0190d.png
作为戒书于建寅之月布之以诵四方使知其善者
可行恶者可改也布于正岁则顺时之始与之更新
矣又观四方之新物则因夫一岁之始察民之所好
时新者如何道之训之以俟他时之布(○项氏曰物/即事也即上)
(所诵道之三物也新岁观之又将以为来岁之训○/王昭禹曰新物谓新所用之物观新物将以观民之)
(好恶也正岁者民物之所尚以一岁之始而观民情/之所尚将以训其志淫好僻也○陈蕴之曰新物如)
(旧染污俗咸与惟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作新民亦/以新子之国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易昏为明易)
(恶为善化变气质如螟蛉之/肖蜾裸○愚案此又是一说)○黄氏曰布而训四方
可行恶者可改也布于正岁则顺时之始与之更新
矣又观四方之新物则因夫一岁之始察民之所好
时新者如何道之训之以俟他时之布(○项氏曰物/即事也即上)
(所诵道之三物也新岁观之又将以为来岁之训○/王昭禹曰新物谓新所用之物观新物将以观民之)
(好恶也正岁者民物之所尚以一岁之始而观民情/之所尚将以训其志淫好僻也○陈蕴之曰新物如)
(旧染污俗咸与惟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作新民亦/以新子之国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易昏为明易)
(恶为善化变气质如螟蛉之/肖蜾裸○愚案此又是一说)○黄氏曰布而训四方
卷五十七 第 20a 页 WYG0094-0191a.png
使述其旧美也观新物察风俗之变也
形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易氏曰形犹人之形有相属之义○郑康成曰形方
氏主制四方邦国之形体
掌制邦国之地域而正其封疆无有华(苦蛙/反)离之地使
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郑锷曰地域掌于大司徒版图掌于职方特其名数
也形方氏则制之如制衣之制因形裁割使各得其
形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易氏曰形犹人之形有相属之义○郑康成曰形方
氏主制四方邦国之形体
掌制邦国之地域而正其封疆无有华(苦蛙/反)离之地使
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郑锷曰地域掌于大司徒版图掌于职方特其名数
也形方氏则制之如制衣之制因形裁割使各得其
卷五十七 第 20b 页 WYG0094-0191b.png
宜也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疆各有所正制其地域而
正之使析者不至于相绝属者不至于相离故曰无
有华离(○贾氏曰地有𠇗邪离绝递相侵入不正故/正之𠇗者两头宽中狭邪者一头宽一头狭)
析而不绝者为华王安石云华与为国君削瓜者华之
之华同义地虽分析亦当连亘不绝为一国之界故
不可华绝而不属者为离一国之地当自为封疆若
有国在此而地斗绝在彼则不能相统摄矣故不可
离其所以使地不华离者盖使小国近大国事之以
正之使析者不至于相绝属者不至于相离故曰无
有华离(○贾氏曰地有𠇗邪离绝递相侵入不正故/正之𠇗者两头宽中狭邪者一头宽一头狭)
析而不绝者为华王安石云华与为国君削瓜者华之
之华同义地虽分析亦当连亘不绝为一国之界故
不可华绝而不属者为离一国之地当自为封疆若
有国在此而地斗绝在彼则不能相统摄矣故不可
离其所以使地不华离者盖使小国近大国事之以
卷五十七 第 21a 页 WYG0094-0191c.png
自立大国近小国比之以自固然非形方氏制其地
形使各相联属虽欲使小大相事相比不相侵其疆
场亦不可得也(○郑康成曰比犹亲也易比象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王氏曰正其)
(封疆无有华离之地则小国易以守大/国难为侵人各有土宇可以无患矣)
刘氏曰大司马建邦国之九法有均守平则以安邦
国比小事大以和邦国之法矣若形方氏正之弗从
然后诏之司马而九伐之法行焉
山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形使各相联属虽欲使小大相事相比不相侵其疆
场亦不可得也(○郑康成曰比犹亲也易比象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王氏曰正其)
(封疆无有华离之地则小国易以守大/国难为侵人各有土宇可以无患矣)
刘氏曰大司马建邦国之九法有均守平则以安邦
国比小事大以和邦国之法矣若形方氏正之弗从
然后诏之司马而九伐之法行焉
山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卷五十七 第 21b 页 WYG0094-0191d.png
十人
贾氏曰此山师及下川原等皆是遥掌畿外邦国之
内山川原隰之等使出税珍异以供王家○陈及之
曰古者山林之所产川泽之所出某物利于人某物
害于人其版图数要悉藏之王府诸侯不得而知辨
其物之利害而颁之则诸侯知取其利避其害使致
其珍异之物则不得欺其上矣
李嘉会曰山川必曰师何也以其有珍异之物当主
贾氏曰此山师及下川原等皆是遥掌畿外邦国之
内山川原隰之等使出税珍异以供王家○陈及之
曰古者山林之所产川泽之所出某物利于人某物
害于人其版图数要悉藏之王府诸侯不得而知辨
其物之利害而颁之则诸侯知取其利避其害使致
其珍异之物则不得欺其上矣
李嘉会曰山川必曰师何也以其有珍异之物当主
卷五十七 第 22a 页 WYG0094-0192a.png
名以贡于上有土宜之物当播种以导乎下
掌山林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
珍异之物
郑康成曰山林之名物若岱畎丝枲峄阳孤桐○王
氏曰稻人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所谓利有如此者非
特中人用而已王孙满曰夏之方有德也铸鼎象物
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
不若魑魁魍魉莫能逢之所谓害有如此者非特毒
掌山林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
珍异之物
郑康成曰山林之名物若岱畎丝枲峄阳孤桐○王
氏曰稻人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所谓利有如此者非
特中人用而已王孙满曰夏之方有德也铸鼎象物
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
不若魑魁魍魉莫能逢之所谓害有如此者非特毒
卷五十七 第 22b 页 WYG0094-0192b.png
物及螫噬之虫兽而已(○黄氏曰吴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齐魏堤河皆利害也)
李嘉会曰地官山林川泽各有三等所守有厉禁所
收有财物然行之王畿不及天下今天下之山林川
泽各有其物不辨别之以示天下天下何由而知所
趋各有珍异不分辨之以致于上天下何由知所贡
如是则吴之盐铁斯不得以擅其利齐之盐筴亦可
以专其征矣
愚案山泽之官属之司徒者只是会其财物而不
李嘉会曰地官山林川泽各有三等所守有厉禁所
收有财物然行之王畿不及天下今天下之山林川
泽各有其物不辨别之以示天下天下何由而知所
趋各有珍异不分辨之以致于上天下何由知所贡
如是则吴之盐铁斯不得以擅其利齐之盐筴亦可
以专其征矣
愚案山泽之官属之司徒者只是会其财物而不
卷五十七 第 23a 页 WYG0094-0192c.png
能制其邦国司马专主诸侯得以兼制邦国之事
川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
致其珍异之物
郑康成曰川泽之名物若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
泽之萑蒲
原(音/原)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
八十人
川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
致其珍异之物
郑康成曰川泽之名物若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
泽之萑蒲
原(音/原)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
八十人
卷五十七 第 23b 页 WYG0094-0192d.png
郑康成曰原地之广平者
李嘉会曰地官山泽有虞林川有衡今乃有原师者
以其知地宜之美恶种植之善否以教导民故曰师
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房云/反)衍原隰之名物之可
以封邑者
郑锷曰高平曰原四方之地广平之处地有丘陵之
名有坟衍之名有原隰之名辨其名物相其阴阳度
其水泉则可以为封建诸侯之所不辨其名无以知
李嘉会曰地官山泽有虞林川有衡今乃有原师者
以其知地宜之美恶种植之善否以教导民故曰师
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房云/反)衍原隰之名物之可
以封邑者
郑锷曰高平曰原四方之地广平之处地有丘陵之
名有坟衍之名有原隰之名辨其名物相其阴阳度
其水泉则可以为封建诸侯之所不辨其名无以知
卷五十七 第 24a 页 WYG0094-0193a.png
其或平或陂或燥或湿不辨其物无以知其或肥或
瘠或美或恶以为封邑则民病而不安故使原师辨
之先儒读物之可以封邑者为句其说谓物之者相
其土之物色也余谓辨其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之
可以为封邑者当为一句
黄氏曰都邑必居平地商人避河患迁邢盘庚曰适
于山用降我凶德是也然其民荡析离居不昏作劳
不服田亩不可施井邑之法故复迁亳○刘执中曰
瘠或美或恶以为封邑则民病而不安故使原师辨
之先儒读物之可以封邑者为句其说谓物之者相
其土之物色也余谓辨其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之
可以为封邑者当为一句
黄氏曰都邑必居平地商人避河患迁邢盘庚曰适
于山用降我凶德是也然其民荡析离居不昏作劳
不服田亩不可施井邑之法故复迁亳○刘执中曰
卷五十七 第 24b 页 WYG0094-0193b.png
此谓五等封国之馀地未有邑以管其民者不尔则
诸侯吞之矣亦可以赞司马正邦国之封疆
匡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郑康成曰匡正也主正诸侯以法则○薛平仲曰职
方之属自合方氏至原师所以防闲邦国者可谓密
矣然邦国之土地诸侯之所世守邦国之人民诸侯
之所世治王官之所制者能几而彼则帖然退听者
何哉亦惟其服天下者有以并行而不悖也匡人达
诸侯吞之矣亦可以赞司马正邦国之封疆
匡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郑康成曰匡正也主正诸侯以法则○薛平仲曰职
方之属自合方氏至原师所以防闲邦国者可谓密
矣然邦国之土地诸侯之所世守邦国之人民诸侯
之所世治王官之所制者能几而彼则帖然退听者
何哉亦惟其服天下者有以并行而不悖也匡人达
卷五十七 第 25a 页 WYG0094-0193c.png
法则以匡诸侯反侧之私掸人诵王志以动邦民面
王之意诸侯知有王而不私于一国斯民知有王而
不私于诸侯天下孰不环向而固结哉九伐之法司
马盖具之而不设矣
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
郑锷曰诸侯擅壤土之大恃甲兵之强有违法度而
不正设匡人之官以法则而正之法则者王之所以
治官府都鄙也(○郑康成曰法则八法八则/也邦国之官府都鄙亦用焉)内外虽
王之意诸侯知有王而不私于一国斯民知有王而
不私于诸侯天下孰不环向而固结哉九伐之法司
马盖具之而不设矣
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
郑锷曰诸侯擅壤土之大恃甲兵之强有违法度而
不正设匡人之官以法则而正之法则者王之所以
治官府都鄙也(○郑康成曰法则八法八则/也邦国之官府都鄙亦用焉)内外虽
卷五十七 第 25b 页 WYG0094-0193d.png
有异势然王者之心初无异治故用其治官府都鄙
之法则而正其不正者(○王昭禹曰大司马制畿封/国以正邦国所以正其地之)
(大小也以九伐之法正邦国所以正其恶之轻重也/若夫使之考礼正刑一德以尊天子必有法则以正)
(之/)从而观其慝(○易氏曰人之不善隐微而未露者/谓之慝如土训之道地慝诵训之道)
(方慝皆隐微之谓使其邪慝未革虽有/八法八则将何所正此所以先观其慝)匡人见其为
慝必绳之以法则使人无敢反而不顺侧而不正惟
王命是听焉兹其所以名官曰匡人也此既达之矣
行人十有一岁则修法则焉修其所达者使浸多历
之法则而正其不正者(○王昭禹曰大司马制畿封/国以正邦国所以正其地之)
(大小也以九伐之法正邦国所以正其恶之轻重也/若夫使之考礼正刑一德以尊天子必有法则以正)
(之/)从而观其慝(○易氏曰人之不善隐微而未露者/谓之慝如土训之道地慝诵训之道)
(方慝皆隐微之谓使其邪慝未革虽有/八法八则将何所正此所以先观其慝)匡人见其为
慝必绳之以法则使人无敢反而不顺侧而不正惟
王命是听焉兹其所以名官曰匡人也此既达之矣
行人十有一岁则修法则焉修其所达者使浸多历
卷五十七 第 26a 页 WYG0094-0194a.png
年而法则不废坠也○刘执中曰如是则诸侯之犯
政陵令者暴内陵外者不陷于九伐矣
掸(他南/反)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刘执中曰掸与探同言探王之志及道国之政事以
语于诸侯及四方之人
李氏曰天下之情欲上达故训方氏之职设人主之
志欲下通故掸人之职设古者君民一体上下交孚
而无壅遏之患如此
政陵令者暴内陵外者不陷于九伐矣
掸(他南/反)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刘执中曰掸与探同言探王之志及道国之政事以
语于诸侯及四方之人
李氏曰天下之情欲上达故训方氏之职设人主之
志欲下通故掸人之职设古者君民一体上下交孚
而无壅遏之患如此
卷五十七 第 26b 页 WYG0094-0194b.png
掌诵王志道国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国而语之
郑康成曰道犹言也○郑锷曰王者处九重之中志
虽在民民何自知哉国之政事行于王国天下邦国
在王畿之外远而不闻掸人巡行天下诵之道之以
告语乎其民言王志如此王之政事如此使民间闻
吾君之志与其政事之善
使万民和说(音/悦)而正王面
郑锷曰民皆心悦诚服延领举首向仰乎王不敢背
郑康成曰道犹言也○郑锷曰王者处九重之中志
虽在民民何自知哉国之政事行于王国天下邦国
在王畿之外远而不闻掸人巡行天下诵之道之以
告语乎其民言王志如此王之政事如此使民间闻
吾君之志与其政事之善
使万民和说(音/悦)而正王面
郑锷曰民皆心悦诚服延领举首向仰乎王不敢背
卷五十七 第 27a 页 WYG0094-0194c.png
违谓之正王面面者向也王之所在皆仰而向之也
盖民未尝无向君之心其所以有背违者以其万里
之远不及知耳掸人能言其所以然彼安得而不和
悦乎
愚案掸人诵王志道政事则王之作于心而见于
治者明白洞达安得不使民和悦而内向桓公图
伯恐诸侯不从令管仲以游士八千游扬说谈齐
氏之美布于诸侯岂掸人诵道之意
盖民未尝无向君之心其所以有背违者以其万里
之远不及知耳掸人能言其所以然彼安得而不和
悦乎
愚案掸人诵王志道政事则王之作于心而见于
治者明白洞达安得不使民和悦而内向桓公图
伯恐诸侯不从令管仲以游士八千游扬说谈齐
氏之美布于诸侯岂掸人诵道之意
卷五十七 第 27b 页 WYG0094-0194d.png
都司马每都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
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郑康成曰都王子弟所封及三公采地司马主其军
赋○贾氏曰此王自以臣为司马遥掌都内○薛平
仲曰都家之说尝于宗伯之序官论之矣然礼之或
僭其事犹有渐而至政之或弛其势一决而隳况都
家之环于王畿责之以固吾圉也制之以地域分之
以人民予之以货贿其体固甚尊矣使王朝不制其
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郑康成曰都王子弟所封及三公采地司马主其军
赋○贾氏曰此王自以臣为司马遥掌都内○薛平
仲曰都家之说尝于宗伯之序官论之矣然礼之或
僭其事犹有渐而至政之或弛其势一决而隳况都
家之环于王畿责之以固吾圉也制之以地域分之
以人民予之以货贿其体固甚尊矣使王朝不制其
卷五十七 第 28a 页 WYG0094-0195a.png
兵柄于上或者缮甲治兵如太叔将谁驭之哉故先
王设官以为都司马者必每都以上士二人居之倍
之以中士又倍之以下士夫以王制考之天子之县
内凡九十三国即周官所谓都家之地也司马之设
其官守若是之众先王之虑盖可知矣彼家之司马
虽亦王朝之所特置必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其权
亦莫不有归也夫莫大于四方之邦国而都家之为
小莫远于四方之邦国而都家之为近王政自近以
王设官以为都司马者必每都以上士二人居之倍
之以中士又倍之以下士夫以王制考之天子之县
内凡九十三国即周官所谓都家之地也司马之设
其官守若是之众先王之虑盖可知矣彼家之司马
虽亦王朝之所特置必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其权
亦莫不有归也夫莫大于四方之邦国而都家之为
小莫远于四方之邦国而都家之为近王政自近以
卷五十七 第 28b 页 WYG0094-0195b.png
及远由小以制大规摹盖自是始矣此都家司马所
以为政典之终
家司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
郑康成曰家卿大夫采地正犹听也公司马国司马
也(○李嘉会曰此曰公司马而都司马职曰国司马/盖不必司马之司马上之所差以将兵者皆司马)
(也/)卿大夫之采地王不特置司马各自使其家臣为
司马主其地之军赋往听政于王之司马王之司马
其以王命来有事则曰国司马下文注曰大夫家臣
以为政典之终
家司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
郑康成曰家卿大夫采地正犹听也公司马国司马
也(○李嘉会曰此曰公司马而都司马职曰国司马/盖不必司马之司马上之所差以将兵者皆司马)
(也/)卿大夫之采地王不特置司马各自使其家臣为
司马主其地之军赋往听政于王之司马王之司马
其以王命来有事则曰国司马下文注曰大夫家臣
卷五十七 第 29a 页 WYG0094-0195c.png
为司马者春秋传曰叔孙氏之司马鬷戾曰我家臣
也不敢知国(昭二十/五年)○陈及之曰春秋时楚子与莫
敖氏战于皋浒郑子张徵役攻子产与夫晋之六卿
宋之华向鲁之三桓其调𤼵戒禁悉自主之而国家
弗敢问安得不与上抗乎都公卿之采地也其权势
重故王朝为之置司马则大夫元士也俾自置焉以
听命于上
贾氏曰都宗人家宗人都士家士皆使王臣为之者
也不敢知国(昭二十/五年)○陈及之曰春秋时楚子与莫
敖氏战于皋浒郑子张徵役攻子产与夫晋之六卿
宋之华向鲁之三桓其调𤼵戒禁悉自主之而国家
弗敢问安得不与上抗乎都公卿之采地也其权势
重故王朝为之置司马则大夫元士也俾自置焉以
听命于上
贾氏曰都宗人家宗人都士家士皆使王臣为之者
卷五十七 第 29b 页 WYG0094-0195d.png
都家宗人有祖宗之庙王所常祭都家之士狱讼刑
罪王政之重非王臣不决也
都司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
郑锷曰都之公卿大夫子弟之适子皆曰士其支子
皆曰庶○王昭禹曰众庶凡在都之人民皆是也○
郑锷曰其民所出以备军旅之具则车马甲兵别设
都司马以掌其政教戒号令焉○贾氏曰若王家有
军事徵兵于采地都鄙则都司马以书致于士庶子
罪王政之重非王臣不决也
都司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
郑锷曰都之公卿大夫子弟之适子皆曰士其支子
皆曰庶○王昭禹曰众庶凡在都之人民皆是也○
郑锷曰其民所出以备军旅之具则车马甲兵别设
都司马以掌其政教戒号令焉○贾氏曰若王家有
军事徵兵于采地都鄙则都司马以书致于士庶子
卷五十七 第 30a 页 WYG0094-0196a.png
有此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士庶子受而行之
以国法掌其政学
王昭禹曰国法则师氏保氏大司乐所以教国子之
法(○项氏曰依诸/于教国子之法)○郑锷曰所以会其车甲卒伍财
赋者皆政也所以教其士庶子修德学道者皆学也
(○易氏曰政即都家车马兵甲之戒令也学则学其/戒令而肄习于都家之学者也政以任国子之已命)
(者经所谓士是已学以待国于之未命者经所谓庶/于是已然国子所以守禦而戒令同乎众庶则立法)
(公矣教以都家之政学而掌之以国法则兵政/一矣○王昭禹曰政学则以其学而后从政也)
以国法掌其政学
王昭禹曰国法则师氏保氏大司乐所以教国子之
法(○项氏曰依诸/于教国子之法)○郑锷曰所以会其车甲卒伍财
赋者皆政也所以教其士庶子修德学道者皆学也
(○易氏曰政即都家车马兵甲之戒令也学则学其/戒令而肄习于都家之学者也政以任国子之已命)
(者经所谓士是已学以待国于之未命者经所谓庶/于是已然国子所以守禦而戒令同乎众庶则立法)
(公矣教以都家之政学而掌之以国法则兵政/一矣○王昭禹曰政学则以其学而后从政也)
卷五十七 第 30b 页 WYG0094-0196b.png
愚案古者国之子弟无时不知教无处不有学退
在学校受教于司乐大胥诸子进在王所受教于
师保氏入而宿卫有宫伯案其在版者而教之出
而守禦有都司马掌其政学以教之出入进退教
未尝不行乎其间非若后世之教止于庠序而庠
序之教又为具文
以听国司马
郑康成曰听者受行其所徵为也国司马大司马之
在学校受教于司乐大胥诸子进在王所受教于
师保氏入而宿卫有宫伯案其在版者而教之出
而守禦有都司马掌其政学以教之出入进退教
未尝不行乎其间非若后世之教止于庠序而庠
序之教又为具文
以听国司马
郑康成曰听者受行其所徵为也国司马大司马之
卷五十七 第 31a 页 WYG0094-0196c.png
属皆是(○贾氏曰国司马不云大则小司/马军司马与司马皆得禀其戒令)
刘执中曰采地之卿大夫仕于王朝士庶子则以国
教胄子之法教之于其都之学及有军旅之事徵兵
于都鄙则以士庶子作其众庶车马兵甲而都司马
掌其戒令以听于国之司马奉其节制以为进退攻
讨焉
家司马亦如之
郑锷曰大夫有家家之地亦有兵赋又命家自设司
刘执中曰采地之卿大夫仕于王朝士庶子则以国
教胄子之法教之于其都之学及有军旅之事徵兵
于都鄙则以士庶子作其众庶车马兵甲而都司马
掌其戒令以听于国之司马奉其节制以为进退攻
讨焉
家司马亦如之
郑锷曰大夫有家家之地亦有兵赋又命家自设司
卷五十七 第 31b 页 WYG0094-0196d.png
马以掌之而家司马亦如都司马之𨽻于大司马也
其与大司马同者以兵赋所掌焉故耳
李嘉会曰国有司马都有司马家有司马自国及家
兵甲戒令欲其如一不独一之于政令亦必一之于
学术此所以无异政无殊俗也
总论司马官属
陈及之曰司马一官与军政者半不与者半自大司
马至行司马自诸子至旅贲氏自司甲至槁人自校
其与大司马同者以兵赋所掌焉故耳
李嘉会曰国有司马都有司马家有司马自国及家
兵甲戒令欲其如一不独一之于政令亦必一之于
学术此所以无异政无殊俗也
总论司马官属
陈及之曰司马一官与军政者半不与者半自大司
马至行司马自诸子至旅贲氏自司甲至槁人自校
卷五十七 第 32a 页 WYG0094-0197a.png
人至圉师其他则环人戎右戎仆都家司马皆与戎
事者也自掌固至掌疆则司疆界者也自服不氏至
掌畜则掌鸟兽者也自太仆至仆𨽻则左右侍御仆
从者也自职方氏至掸人掌舆地及四方诸侯外夷
者也小子掌祭祀则系焉司爟掌行火则系焉候人
掌宾客则系焉挈壶氏掌司夜则系焉司士掌朝仪
则系焉弁师掌冠弁则系焉与夫齐右之属射人之
属则又系焉夫既曰典军政而官府错居先王设官
事者也自掌固至掌疆则司疆界者也自服不氏至
掌畜则掌鸟兽者也自太仆至仆𨽻则左右侍御仆
从者也自职方氏至掸人掌舆地及四方诸侯外夷
者也小子掌祭祀则系焉司爟掌行火则系焉候人
掌宾客则系焉挈壶氏掌司夜则系焉司士掌朝仪
则系焉弁师掌冠弁则系焉与夫齐右之属射人之
属则又系焉夫既曰典军政而官府错居先王设官
卷五十七 第 32b 页 WYG0094-0197b.png
分职不必类聚彼此联事互相关系不特是也司马
虽为掌兵之官至于军旅大事五官之掌咸有职事
冢宰徵师于诸侯大司徒以旗致万民而治其政令
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大司寇涖戮于社自今观之
凡徵师凡致民凡军礼凡涖戮皆军之大政也宜皆
司马之事而分之四官掌焉此先王深思远虑之至
胡康侯曰昔成王将崩命大臣相康王方是时掌亲
兵者太公望之子伋也宰臣奭命仲桓南宫毛取二
虽为掌兵之官至于军旅大事五官之掌咸有职事
冢宰徵师于诸侯大司徒以旗致万民而治其政令
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大司寇涖戮于社自今观之
凡徵师凡致民凡军礼凡涖戮皆军之大政也宜皆
司马之事而分之四官掌焉此先王深思远虑之至
胡康侯曰昔成王将崩命大臣相康王方是时掌亲
兵者太公望之子伋也宰臣奭命仲桓南宫毛取二
卷五十七 第 33a 页 WYG0094-0197c.png
干戈虎贲百人于伋以逆嗣子伋虽掌兵非有宰臣
之命不敢废也召公虽制命非二诸侯将命而往伋
亦不承也兵权散主不偏属于一人可知矣此周官
之制见诸行事者也
又曰周制兵出于农自八家共井至五百十二家之
甸出车一乘马四匹卒七十二人宜以稍人县师等
官领之而属司马今属于教官其岁时校登其夫家
简其兵器治其车辇宜以乡遂官领之而属司马今
之命不敢废也召公虽制命非二诸侯将命而往伋
亦不承也兵权散主不偏属于一人可知矣此周官
之制见诸行事者也
又曰周制兵出于农自八家共井至五百十二家之
甸出车一乘马四匹卒七十二人宜以稍人县师等
官领之而属司马今属于教官其岁时校登其夫家
简其兵器治其车辇宜以乡遂官领之而属司马今
卷五十七 第 33b 页 WYG0094-0197d.png
亦领之教官三代之时兵满天下而无将骄卒惰之
变兵藏于民弗谓之兵将藏于学士大夫弗谓之将
以蒐苗狝狩而易其习战之名以比闾族党而易其
行阵之名国容之制军容不乱焉养勇以礼积威以
义是以不见其强而无敌于天下者如此薛平仲曰
右夏官之属凡六十有九始之以司马终之以司马
固足以见兵政之密矣然考之周官之例凡建其正
立其贰设其考自大司马至军司马而已若上士中
变兵藏于民弗谓之兵将藏于学士大夫弗谓之将
以蒐苗狝狩而易其习战之名以比闾族党而易其
行阵之名国容之制军容不乱焉养勇以礼积威以
义是以不见其强而无敌于天下者如此薛平仲曰
右夏官之属凡六十有九始之以司马终之以司马
固足以见兵政之密矣然考之周官之例凡建其正
立其贰设其考自大司马至军司马而已若上士中
卷五十七 第 34a 页 WYG0094-0198a.png
士初未尝命官也今惟大司马之上士命曰舆司马
中士命曰行司马二者不见于经先儒槩以文简残
缺而委之夫以例而求则小司马军司马不见于经
谓之残缺可也舆司马行司马不见于经谓之残缺
可乎意者周官行师之时凡领于大司马之属者必
各有职以涖其事是以在官府则曰上士曰中士在
军旅则曰舆司马曰行司马亦因事而制名非有掌
守而不可缺者不然制军之法二十五人之为两而
中士命曰行司马二者不见于经先儒槩以文简残
缺而委之夫以例而求则小司马军司马不见于经
谓之残缺可也舆司马行司马不见于经谓之残缺
可乎意者周官行师之时凡领于大司马之属者必
各有职以涖其事是以在官府则曰上士曰中士在
军旅则曰舆司马曰行司马亦因事而制名非有掌
守而不可缺者不然制军之法二十五人之为两而
卷五十七 第 34b 页 WYG0094-0198b.png
两司马者亦未尝列之官属也谓之阙可乎若夫虞
衡之官司徒盖领之以掌山林川泽矣而山川原野
之有师司马又从而领之周官类若重复然彼以之
掌于王国此以之掌于四方是又政典所以平邦国
之大权在是也由前之说所以论周官兵政之严由
后之说所以论周官兵政之大将从识者参之
卿大夫士之数六百九十有一人
卿一人 中大夫十有二人
衡之官司徒盖领之以掌山林川泽矣而山川原野
之有师司马又从而领之周官类若重复然彼以之
掌于王国此以之掌于四方是又政典所以平邦国
之大权在是也由前之说所以论周官兵政之严由
后之说所以论周官兵政之大将从识者参之
卿大夫士之数六百九十有一人
卿一人 中大夫十有二人
卷五十七 第 35a 页 WYG0094-0198c.png
下大夫十有四人 上士六十有九人(都之上/士不计)
中士百五十有四人(都之中/士不计)下士四百四十有一人
(都之下士不计○趣马言下士皂一人以校人之/职考之三乘为皂皂一趣马积三皂以为系积六)
(系以为厩积六厩以成校分校以为左右则为下/士者当有二百一十六人总诸官而计之则四百)
(四十有/一人也)
右夏官卿大夫士之数若以制军之法计之其数为
甚众不止于是然司马特以叙制军之法而已非夏
官帅属之常职也惟士之见于夏官间有异于五官
中士百五十有四人(都之中/士不计)下士四百四十有一人
(都之下士不计○趣马言下士皂一人以校人之/职考之三乘为皂皂一趣马积三皂以为系积六)
(系以为厩积六厩以成校分校以为左右则为下/士者当有二百一十六人总诸官而计之则四百)
(四十有/一人也)
右夏官卿大夫士之数若以制军之法计之其数为
甚众不止于是然司马特以叙制军之法而已非夏
官帅属之常职也惟士之见于夏官间有异于五官
卷五十七 第 35b 页 WYG0094-0198d.png
之例盖周之命士或一人或二人或倍之而为四人
又倍之而为八积而至于十有二人十有六人三十
有二人而止未闻有以五人居之者而土方氏则以
五人焉未闻有以十人而辅之者土方氏则以十人
焉岂非土方氏之为职以土圭土其地而建邦国都
鄙者也以土圭而求土地之中而土之数则五故土
方氏特以五人而居之彼将究心于推测之际矣不
然周官之掌司土地者曰土均曰土训固尝以土而
又倍之而为八积而至于十有二人十有六人三十
有二人而止未闻有以五人居之者而土方氏则以
五人焉未闻有以十人而辅之者土方氏则以十人
焉岂非土方氏之为职以土圭土其地而建邦国都
鄙者也以土圭而求土地之中而土之数则五故土
方氏特以五人而居之彼将究心于推测之际矣不
然周官之掌司土地者曰土均曰土训固尝以土而
卷五十七 第 36a 页 WYG0094-0199a.png
命名矣为士之数不见于彼而见于此信乎其有取
于求地之中也
府史胥徒工贾医之数四千一百五十二人
府七十有四人(都之府/不计)○史百八十有五人(都之史/不计)
胥二百四十有五人(都之胥/不计)徒三千六百三十有四人
(都之徒不计○趣马之徒以左右校计之/当得八百六十有四人总诸官得上数)
工四人 贾八人
医二人
于求地之中也
府史胥徒工贾医之数四千一百五十二人
府七十有四人(都之府/不计)○史百八十有五人(都之史/不计)
胥二百四十有五人(都之胥/不计)徒三千六百三十有四人
(都之徒不计○趣马之徒以左右校计之/当得八百六十有四人总诸官得上数)
工四人 贾八人
医二人
卷五十七 第 36b 页 WYG0094-0199b.png
右夏官之府史与胥其数特少其间有史而无府有
徒而无胥有无府史与胥徒者凡二十馀官若大仆
祭仆戎右齐右道右大驭戎仆齐仆道仆田仆驭夫
之官又府史胥徒之俱无者也尝疑先王之政典其
大纲小纪之具举凡书契之所藏文移之所赞而叙
次之所治者将有多于他官可也顾若是之简寡何
哉又观先王制军之法一军之閒则二府六史胥十
徒百而已夫莫密于军政而文书调度其不为繁重
徒而无胥有无府史与胥徒者凡二十馀官若大仆
祭仆戎右齐右道右大驭戎仆齐仆道仆田仆驭夫
之官又府史胥徒之俱无者也尝疑先王之政典其
大纲小纪之具举凡书契之所藏文移之所赞而叙
次之所治者将有多于他官可也顾若是之简寡何
哉又观先王制军之法一军之閒则二府六史胥十
徒百而已夫莫密于军政而文书调度其不为繁重
卷五十七 第 37a 页 WYG0094-0199c.png
者若此此固人情之所便安而军政之所易行也特
其官令之徵召不容于不备者故其徒视府史与胥
则加焉然先王之于政典之意大略可考彼虎贲氏
之虎士八百人若非所以为徒也先儒谓徒之选有
勇力者充之愚故并而计之于徒之数焉亦不可以
掌官令者例论矣
不命之官凡四
方相氏狂夫四人圉师乘一人
其官令之徵召不容于不备者故其徒视府史与胥
则加焉然先王之于政典之意大略可考彼虎贲氏
之虎士八百人若非所以为徒也先儒谓徒之选有
勇力者充之愚故并而计之于徒之数焉亦不可以
掌官令者例论矣
不命之官凡四
方相氏狂夫四人圉师乘一人
卷五十七 第 37b 页 WYG0094-0199d.png
圉人良马匹一人驽马丽一人
家司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
周礼订义卷五十七
家司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
周礼订义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