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二
卷五十二 第 1a 页 WYG0094-010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五十二   宋 王与之 撰
大仆下大夫二人
 郑康成曰仆待御于尊者之名大仆其长也○郑锷
 曰公卿大臣辅王于朝其见王为有时若夫左右仆
 从于王尤亲昵苟亵近小人无以闻正论故先王以
 下大夫为之所以重其任也(○陈君举曰六官皆有/风义之臣如地官师氏)
 (保氏春官大史内史夏官射人大仆是也/书曰太史友内史友记曰射人师仆人师)○薛平仲
卷五十二 第 1b 页 WYG0094-0100d.png
 曰上而正君心于周旋密勿之间下而通人情于势
 分难通之际大仆以之帅其僚庶僚以之佐其长上
 下交孚内外无壅天下之政此其本也○陈君举曰
 属之司马不惟宫中部署严肃亦以通遽令也不然
 则有逗留怠于傅命之患
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
 项氏曰王之吉服有六大仆正之则动容周旋无不
 中礼(○黄氏曰此盖朝服非朝服/则祭服也燕服小臣正也)王之视朝有位正
卷五十二 第 2a 页 WYG0094-0101a.png
 之则出入起居罔有不钦
 王昭禹曰出王之大命则宣之于外入王之大命则
 纳之于内(○郑康成曰出大命王之教也入大命群/臣所奏行○郑锷曰王之大命则国之大)
 (安危民之大利病所以指/麾群臣而号令四方者)大仆之出入王之大命特
 以其在王之左右为王之侍御掌趋走奉行之事而
 已若书言龙作纳言诗言仲山甫出纳王命则异于
 是
掌诸侯之复逆
卷五十二 第 2b 页 WYG0094-0101b.png
 郑锷曰诸侯之复上有询乎诸侯而诸侯反报之诸
 侯之逆诸侯自出所见以告乎上皆掌受之以上达
 则无壅遏或谓群吏之逆庶民之复御仆掌之诸臣
 之复万民之逆宰夫掌之三公及孤卿之复逆小臣
 掌之独大仆掌诸侯之复逆何也盖臣民复逆王所
 日闻故内焉御仆小臣达之外焉宰夫达之事之常
 也若诸侯复逆则非常矣○陈及之曰掌复逆者受
 群下书奏也汉之公车司马今之登闻检院皆掌天
卷五十二 第 3a 页 WYG0094-0101c.png
 下章奏乃一官耳大仆掌诸侯复逆小臣掌群吏之
 逆及庶民之复而宰夫又掌诸臣之复万民之逆不
 亦多乎盖官府有尊卑爵禄有高下大仆大夫也苟
 下掌吏民之复逆御仆下士也苟上掌诸侯及公孤
 之复逆则情意不相通官高则此不肯受官卑则此
 不肯授于是上下之势悬隔而天下之事壅于上闻
 今大仆掌诸侯小臣掌孤卿大夫御仆掌吏民则势
 敌情通不敢逗留章奏矣然其事所系甚大于是复
卷五十二 第 3b 页 WYG0094-0101d.png
 俾大宰之属掌之则当以所言告之冢宰与王谋议
 其事而行不特是也秦章邯奏事而赵高为丞相留
 司马门不进则是与章奏者非王之近臣也若夫大
 仆小臣御仆皆王之侍御仆从也受章奏而达于王
 无所关决而大臣亦不得自便矣
王视朝则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
 王氏曰王视朝视治朝○易氏曰此经正与司士一
 职互文见义司士正朝仪之位王南乡则王之位也
卷五十二 第 4a 页 WYG0094-0102a.png
 虽言王位而非正王位之职所正者群臣之位其曰
 三公北面东上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
 故士虎士在路门之右南面东上大仆大右大仆从
 者在路门之右南面西上群臣既正其位矣然后大
 仆自路门之左立于王前故曰大仆前所以正王位
 又言王入内朝皆退郑氏引玉藻之言曰朝服以日
 视朝于内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
 政谓诸侯也言诸侯则天子亦然谓王入路门听政
卷五十二 第 4b 页 WYG0094-0102b.png
 于路寝则群臣各退向治事之处若据司士所言皆
 退疑若大仆亦随群臣而退今考此经文意则大仆
 实未尝退所言王视朝则前正位而退乃是退立于
 路门之本位以俟朝毕及王入路门而听政路寝则
 群臣虽退而大仆复入正路寝之位司士不及此者
 以其所正者群臣之位朝毕则退而已大仆掌正王
 位则无往不从故出入亦如之详略不同亦各其职
 云
卷五十二 第 5a 页 WYG0094-0102c.png
 吕氏曰如汉成帝临朝之时尊严如神及退朝与张
 放等所说皆淫辟邪侈之事人君到此不是匡正有
 人如何会到罔有不钦田地
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
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
 王昭禹曰路鼓王鼓也必建路鼓示欲四方无所不
 达○郑锷曰路鼓王之所执者也大寝王听政之所
 也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使穷冤失职者击焉上急
卷五十二 第 5b 页 WYG0094-0102d.png
 变者击焉欲其近乎王而声必闻事必达也○季氏
 曰天子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库门三曰雉门四曰
 应门五曰路门大寝盖在路门之内也考之周礼阍
 人掌王宫中门之禁则是雉门已有禁矣而路鼓在
 路门外穷民安得入也盖朝士之职以肺石达穷民
 而肺石乃在外朝外朝在皋门之内库门之外则是
 穷民得至于库门之外而朝士乃为之达于路门耳
 然则大仆之所待者乃待朝士之所达也○黄氏曰
卷五十二 第 6a 页 WYG0094-0103a.png
 郑谓政鼓节与早晏非也经之建鼓所待者达穷与
 遽令而已如御仆直事鼓所大仆闻鼓速逆皆其政
 也穷与遽令皆应亟报故不待视朝击鼓而奏之更
 始韩夫人曰帝方与我饮乃以此时奏事抵破案于
 是百官不敢奏事○王氏曰先穷者欲速达甚于遽
 令○郑康成曰御仆御庶子直事鼓所者(○黄氏曰/御仆与御)
 (庶子各有之通掌其事御庶子士庶子之御于王/所者也是于士庶子最为亲近御仆掌王燕令)
 郑锷曰御仆与御庶子受穷民之诉与遽令之事将
卷五十二 第 6b 页 WYG0094-0103b.png
 以上达使大仆不迎而受之欲上达之速亦不可得
 闻鼓声则速逆之言迎而受之速以上达
 孙氏曰命令复逆虽均之为急未若遽令所系于军
 事者尤急故不领于他官而领于司马既领之司马
 复叙于小宰何也一相在内无所不统使侍御仆从
 不由小宰以叙次而纷乱离贰一相不预闻焉则事
 权分而君听惑故达以御仆而后上下之情通叙于
 小宰而后内外之体一
卷五十二 第 7a 页 WYG0094-0103c.png
祭祀宾客丧纪正王之服位诏法仪赞王牲事
 王昭禹曰祭祀吉礼之事宾客宾礼之事丧纪凶礼
 之事事既不同王之服位亦异○易氏曰王者祭祀
 之服六司服之六服是也宾客之服二司服所言乡
 射则鷩冕视朝皮弁服是也丧纪之服一司服所言
 凶事服弁服是也其位则随事而立无非大仆之所
 正○郑锷曰大仆既正王之服位又再言之何也盖
 上所言者王视朝之时乃若祭祀宾客丧纪之服位
卷五十二 第 7b 页 WYG0094-0103d.png
 苟不正之则事神接人之际失其当矣既已正之又
 诏之以法使王动皆中度诏之以仪使王行而合礼
 ○郑康成曰诏告也○王昭禹曰法见于度数者仪
 见于动容者皆大仆以言告之○郑康成曰牲事杀
 割匕载之属(○贾氏曰言杀据祭祀之时亲自射牲/也司弓矢云共王射牲之弓矢割者即)
 (郊特牲云君肉袒亲割也匕载易震卦/注云人君于祭祀之礼匕牲荐鬯也)○王氏曰王
 之牲事以事鬼神苟外不能治其人内不能治其身
 虽日用牲祭鬼神犹弗享也大臣众矣所与治其人
卷五十二 第 8a 页 WYG0094-0104a.png
 莫尊于大宰近臣众矣所与正其身莫亲于大仆故
 赞牲事以此两官
王出入则自左驭而前驱
 易氏曰不敢自右以周人尚右尊君也○王氏详说
 曰夏官以仆名官者有八大仆祭仆驭仆𨽻仆仆于
 王之左右也道仆齐仆田仆戎仆四者仆于车之左
 右也乘车之仆见于曲礼详矣曰君车将驾则仆执
 策立于马前已驾仆展軨效驾奋衣由右上取贰绥
卷五十二 第 8b 页 WYG0094-0104b.png
 跪乘执策分辔驱之五步而立君出就车则仆并辔
 授绥左右攘辟车驱而驺至于大门君抚仆之手而
 顾命车右就车车之有仆所以兼车右事也效车则
 奋衣由右车驱则顾命车右此大仆初非预于乘车
 之仆特为王前驱而已驱者在途御者在车驱不复
 御焉有并为之乎今曰自左驭而前驱是王未乘车
 而乘君之乘车者不敢旷左是左驭者乃乘车之仆
 盖大仆前驱自驭者之左行而驱耳郑氏以为居左
卷五十二 第 9a 页 WYG0094-0104c.png
 自驭失之矣
凡军旅田役赞王鼓
 郑锷曰军旅田役王亲执路鼓路鼓四面王自击其
 一大仆击其一戎右击其一故二官皆言赞王鼓助
 王击之以用众也○黄氏曰鼓所令止作也大仆赞
 王鼓亦左驭居前欤(○易氏曰大司马蒐田之礼王/执路鼓必待司马辨之而后大)
 (仆赞之鼓人于救日月则诏王鼓必待鼓人诏之而/大仆赞之王皆为之亲鼓焉其义见于大司马及鼓)
 (人/)
卷五十二 第 9b 页 WYG0094-0104d.png
救日月亦如之
 郑康成曰日月食时春秋傅曰非日月之𤯝不鼓○
 郑锷曰日食阴侵阳伐鼓以助阳月食阳侵阴亦击
 鼓者以阳太盛击助阴之鼓也鼓人言以雷鼓鼓神
 祀以灵鼓鼓社祭雷鼓祀天之鼓属乎阳日食所击
 者也月食宜击灵鼓欤
大丧始崩戒鼓傅达于四方窆(彼验/反)亦如之
 郑司农曰窆春秋傅所谓日中而塴礼记谓之封皆
卷五十二 第 10a 页 WYG0094-0105a.png
 葬下棺也
 易氏曰始崩及窆击鼓以戒众人且傅达于四方使
 四方知丧礼也
(音/玄)丧首服之法于宫门
 郑康成曰首服之法谓免髽笄总广狭长短之数县
 其书于宫门示四方○易氏曰小宗伯既已县衰冠
 之式于路门之外此复县首服之法于宫门者首服
 则妇人之服衰冠则男子之服○黄氏曰必使大仆
卷五十二 第 10b 页 WYG0094-0105b.png
 掌之者大仆侍御之官王之起居所当知也汉武帝
 崩燕王使幸臣王孺之长安问帝崩所病执金吾郭
 广意言待诏五柞宫宫中欢言帝崩诸将军共立太
 子归以报王王曰上弃群臣无语言盖主又不得见
 甚可怪于是为反谋故人主左右无中外共信之臣
 及平时无法度可使与臣民相关通缓急之际奸轨
 遂得妄有窥伺周官王出则大仆前驱居则赞相不
 视朝则辞于三公及孤卿大丧始崩戒鼓遂出丧首
卷五十二 第 11a 页 WYG0094-0105c.png
 服法防微杜渐之意深矣
掌三公孤卿之吊劳(力报/反)
 郑康成曰王使往○郑锷曰王于公卿有吊之之礼
 以致其哀戚之情有劳之之礼以示其闵劳之意三
 公孤卿近臣之重故遣仆臣以往见其恩厚也
王燕饮则相(息亮/反)其法
 郑锷曰王有燕饮臣下之礼以示慈惠公三燕侯伯
 再燕子男一燕其燕皆在寝如主人酌宾宾酬主人
卷五十二 第 11b 页 WYG0094-0105d.png
 之类皆有法也大仆侍王左右故相其法燕而有法
 则无废礼之愆幽王荒废饮酒无度以其无法故欤
 大仆相其法此其所以用吉士而不敢用便辟侧媚
 之人
王射则赞弓矢
 郑康成曰赞谓授之受之○郑锷曰射有挟弓执矢
 之法文承燕饮之下则知因燕而射也先儒以为大
 射恐不然射以观德而王者之射尤诸侯臣下之所
卷五十二 第 12a 页 WYG0094-0106a.png
 取法故令大仆赞之后世委任华重渐至于执政而
 名官以仆射其原盖起于此
王视燕朝则正位掌摈相
 郑康成曰燕朝朝于路寝之庭王图宗人之嘉事则
 燕朝○郑锷曰上言正王之服位又言祭祀宾客则
 正位此又言正位者燕朝之位也王有三朝而燕朝
 乃安燕之地亲族所聚正其位而且摈之相之则王
 之见之也以礼而宗人之见王也不敢恃恩以犯分
卷五十二 第 12b 页 WYG0094-0106b.png
 王昭禹曰摈则相宾相则助王皆大仆掌之
主不视朝则辞于三公及孤卿
 郑锷曰一日二日万几王者不可一日不视朝王不
 视朝是必有故以辞谕诸大臣使知其不视之故若
 以安燕而废朝当论谏以箴过于未萌三公孤卿大
 臣也与国共休戚宜以辞告之
     总论
 李嘉会曰大仆与王最亲无一事不正乎王无一动
卷五十二 第 13a 页 WYG0094-0106c.png
 不赞其礼不惟正视朝之服位至入于燕朝亦如之
 不惟正宾祭丧纪之服位而位在燕朝者亦正之王
 有牲事则赞法仪王有燕饮则相其法师田则赞王
 鼓王射则赞弓矢穆王以此职命伯囧谓其出入起
 居罔有不钦其见大仆有关于王身者如此其重
小臣上士四人
 黄氏曰地愈近则事愈亵而职愈卑故名大仆曰大
 小臣曰小
卷五十二 第 13b 页 WYG0094-0106d.png
 郑锷曰小臣掌傅王之小命王有所行则诏相其法
 仪之小者疑若卑亵以上士为之何耶盖所谓士者
 以德行道艺考选而进者在王左右必不𨗳王为非
 矣故穆王命伯囧慎简乃僚其惟吉士正谓此也春
 官之内小臣掌王后之小事者尚以奄上士为之况
 事王乎否则近而不逊遂至假命擅权奉使四方则
 光燄赫赫用事宫中则废立皆出其手强蕃悍镇出
 其门下如唐末之祸
卷五十二 第 14a 页 WYG0094-0107a.png
掌王之小命诏相王之小法仪
 郑康成曰小命时事所敕问(○王昭禹曰大仆言出/入王之大命则小臣掌)
 (王之小命其/出入亦可知)小法仪趋行拱揖之容(○王昭禹曰小/法若行以肆夏)
 (趋以采荠之类小仪若天揖同姓时揖异姓土揖庶/姓之类小臣言小法仪则大仆所谓诏法仪者乃其)
 (大者也大仆言诏而小臣言诏/相非特诏以言又相以力也)
掌三公及孤卿之复逆
 郑锷曰诸侯之复逆大仆掌之为其入朝则有宾道
 也三公孤卿日以事闻乎王以其亟也故小臣掌之
卷五十二 第 14b 页 WYG0094-0107b.png
 非有所轻重也
正王之燕服位
 郑锷曰王自路寝听朝而退适小寝则正其燕居之
 服位大仆正于外小臣正于内此所以无适不正也
 ○王氏详说曰案玉藻天子以龙衮祭以玄冕听朔
 以皮弁视朝以玄端燕居诸侯以玄冕祭以裨冕朝
 以皮弁听朔以朝服视朝以玄端燕居夕深衣祭牢
 肉天子诸侯虽燕居同于玄端然天子初无夕深衣
卷五十二 第 15a 页 WYG0094-0107c.png
 也是诸侯适小寝释服而玄端与天子同夕深衣又
 与天子异
王之燕出入则前驱
 郑锷曰燕出入若今游于诸观苑○又曰朝觐会同
 祭祀军旅之时大驾雷动百司骏奔仪卫无所不备
 若夫燕游之观不备百司则小臣掌前驱之仪盖虽
 燕游亦不可以不正王体也
大祭祀朝觐沃王盥
卷五十二 第 15b 页 WYG0094-0107d.png
 王氏详说曰郁人云凡祼事沃盥此云大祭祀朝觐
 沃王盥者盖大飨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九献七献
 五献皆须盥也郁人之沃盥但于盥献事耳其朝觐
 馈献卒食之献所以沃盥者小臣也
 郑锷曰事神待宾其法则同第所掌有小大耳
小祭祀宾客飨食宾射掌事如大仆之法
 郑康成曰宾射与诸侯来朝者射○黄氏曰大仆王
 射则赞弓矢此外不见掌事之法是则宾射小臣赞
卷五十二 第 16a 页 WYG0094-0108a.png
 弓矢也○郑锷曰虽掌其小而法如大仆也
掌士大夫之吊劳凡大事佐大仆
 郑锷曰掌小事故掌吊劳于士大夫凡有大事则为
 大仆之佐而已
     总论
 易氏曰小臣佐大仆者也大仆出入王之大命此则
 言辞告语之末故掌王之小命大仆诏王之法仪此
 则趋行拱揖之容故诏相王之小法仪大仆于视朝
卷五十二 第 16b 页 WYG0094-0108b.png
 及礼之大者正其服位此则正王之燕服位大仆于
 王之大礼路车出入则曰左驭而前驱此于王燕出
 入则前驱以至大仆掌诸侯之复逆而此则掌三公
 及孤卿之复逆大仆掌三公孤卿之吊劳而此则掌
 士大夫之吊劳凡此无非大仆掌其大而小臣掌其
 小也小臣所得而专者大祭祀沃王盥而已然先王
 设小臣之职亦犹后之有内小臣而内小臣所掌反
 同于大仆何也大仆正王之服位而内小臣亦正后
卷五十二 第 17a 页 WYG0094-0108c.png
 之服位大仆出入王之大命而内小臣亦掌王后之
 命大仆于王之出入则曰左驭而前驱内小臣于后
 之出入亦前驱大仆于祭祀宾客丧纪则诏法仪于
 视燕朝则掌摈相内小臣亦摈诏后之礼事盖内小
 臣之于大仆则内外之辨小臣之于大仆则大小之
 辨
祭仆中士六人
 黄氏曰仆本燕閒之官祭尊燕亵不敢以亵于尊故
卷五十二 第 17b 页 WYG0094-0108d.png
 专设官
掌受命于王以视祭祀而警戒祭祀有司纠百官之戒

 王昭禹曰前期有戒既戒供具有纠焉所以约其缓
 散(○郑康成曰纠谓校/录所当共之牲物)郑锷曰小宗伯而下专主
 祭祀之事又设祭祀官亲受王命以视祭祀何耶盖
 人君为神民之主礼重于祭苟祭不亲非所以事神
 此所视之祭祀乃王所当躬临者也王偶有故不获
卷五十二 第 18a 页 WYG0094-0109a.png
 躬亲必命有司摄事故特设祭仆之职使掌察视之
 事受命而临观之又以言而警戒之有不戒不具者
 皆得而纠举之则祭事益严无以异于王之躬亲矣
 (○刘执中曰王之于祭祀也冢宰振其纲宗伯正其/职六官之属各祗其事先期警戒择贤执事十日涖)
 (牲斋戒涤濯可谓尽其诚敬备乎礼文矣而具脩之/初王不可得以躬视之也乃设祭仆之职专受王命)
 (以视祭祀而警戒祭祀有司纠百/官之戒具是代王躬视于其事也)
既祭帅群有司而反命以王命劳之诛其不敬者
 郑锷曰祭毕则帅群有司而反命乃以王命劳其勤
卷五十二 第 18b 页 WYG0094-0109b.png
 者而诛其不敬者则群有司知所惩劝矣○王氏曰
 肆师诛其慢慢谓不肃也祭仆诛其不敬则非不肃
 之谓也
大丧复于小庙
 贾氏曰大丧王丧也王生时所有事之处皆复祭仆
 复小庙夏采复大庙𨽻仆复大寝小寝也○黄氏曰
 夏采复于大祖不曰大庙然则总谓之大庙犹大社
 大稷也故夏采复于大祖不言庙祭仆复于小庙避
卷五十二 第 19a 页 WYG0094-0109c.png
 夏采大祖之文高祖以上犹有二祧○王氏曰祭仆
 掌受命于上以视祭祀𨽻仆掌五寝扫除粪洒之事
 王皆以故习而亲焉故也既置夏采掌复之正事又
 以二仆参焉复尽爱之道求所以生之不以方而已
凡祭祀王之所不与(音/预)则赐之禽都家亦如之
 黄氏曰祭王之所不与者山川在畿内地远王不行
 公卿百辟之有功德于民者秩卑王不行然皆国之
 命祀故赐之禽(○王昭禹曰赐之禽/亦以出于王命故也)都家祭祀皆命
卷五十二 第 19b 页 WYG0094-0109d.png
 于国王不亲祭各使其主者祭之
凡祭祀致福者展而受之
 郑锷曰诸臣之祭致胙于王谓之致福必受而膳之
 然胙自外来将以奉王讵可轻焉必度而省之知其
 非可疑然后致膳先儒谓展其牲之体数大牢则牛
 左肩九个少牢则羊左肩七个之类则所展者曷止
 此观晋申生归胙而骊姬毒以献其事有不可不防
 者展而受之之意岂止于体数而已哉○易氏曰凡
卷五十二 第 20a 页 WYG0094-0110a.png
 祭祀受胙谓之受福言神锡之福而君受之也都宗
 人家宗人与国之祭祀有司皆致其福于王祭仆则
 展而受之膳人则受而膳之则祭祀之诚至矣
御仆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贾氏曰大仆至御仆四官列职同官故同府史
掌群吏之逆及庶民之复与其吊劳
 易氏曰御仆所掌复逆视大仆小臣有尊卑小大之
 异视宰夫有甚不同者此谓庶民非万民之众所谓
卷五十二 第 20b 页 WYG0094-0110b.png
 群吏则府史胥徒之在官者亦非诸臣也诸臣则诸
 侯群臣咸与非御仆所得而并言然宰夫于诸臣言
 复此于庶民言复宰夫于万民言逆此于群吏言逆
 所谓复逆者盖通上下言之○王氏曰庶民之复大
 司寇所谓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者故大仆
 言建路鼓以待达穷者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也
 李嘉会曰群吏庶民安有吊劳观阳门之介夫死而
 子罕哭之哀汉征民宿卫及其去也天子亲享之群
卷五十二 第 21a 页 WYG0094-0110c.png
 吏庶民或有吊劳宜也
 郑锷曰于吏民有哀则吊有劳则劳未尝以其贱而
 遗也使御仆掌吊劳见恩意之厚○易氏曰以大仆
 掌三公孤卿之吊劳小臣掌大夫士之吊劳推之此
 亦群吏之吊劳也
大祭祀相盥而豋
 郑锷曰祭祀以匕登牲体于俎王盥手乃登之○王
 氏曰王盥而登御仆相之(○王昭禹曰相盥非沃也/若仪礼所谓奉盘授巾是)
卷五十二 第 21b 页 WYG0094-0110d.png
 (也/)
大丧持翣
 郑康成曰翣棺饰也持之者夹蜃车○易氏曰此丧
 祭之冗事故御仆掌令
掌王之燕令
 郑锷曰燕居之令非视朝时所出群臣不预闻故掌
 其傅导也
以序守路鼓
卷五十二 第 22a 页 WYG0094-0111a.png
 郑康成曰序更也○王昭禹曰御仆下士十有二人
 以序更守路鼓以待达穷民与遽令(○李嘉会曰不/说御庶子者升)
 (而为士则非/御庶子矣)
𨽻仆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郑锷曰左傅曰舆臣皂皂臣𨽻𨽻臣之尤贱者名官
 以此盖五寝者神之所依当埽除粪洒以致洁清乃
 皂𨽻所当为以是名官使知仆𨽻之役不敢废事也
 ○黄氏曰𨽻仆职任愈亵故虽属大仆而别置府史
卷五十二 第 22b 页 WYG0094-0111b.png
 胥徒群仆皆御于王所○孙氏曰𨽻仆之属夏官法
 严而仪肃不容狎视汉法事关宗庙必置重辟亦此
 意
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
 黄氏曰寝之为五何如或曰五当为王祭祀脩寝为
 王将齐故脩治洁清之寝庙惟月令有之自汉以来
 原庙置寝于诸经未见庙有寝者然汉庙有寝亦死
 事耳(○刘氏曰五寝夫人以下所居也王后所居谓/之正内隶仆不掌自有寺人内竖也郑玄谓五)
卷五十二 第 23a 页 WYG0094-0111c.png
 (寝五庙之寝非也隶仆乃掌洗乘石跸宫中之事古/者神人不紊若典职宗庙何缘亵之于宫中而外役)
 (乎/)○郑康成曰汜埽曰埽埽席前曰拚洒洒也
祭祀脩寝
 刘氏曰脩读为涤祭祀则齐齐则大涤五寝使之涓
 洁不犯禁也
  愚案注疏引尔雅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必须寝
  者祭在庙荐在寝也月令凡新物先荐寝庙不知
  寝庙脩除于守祧自属礼官今掌之𨽻仆厕于仆
卷五十二 第 23b 页 WYG0094-0111d.png
  从之后必非寝庙之寝况经中只言五寝又不曾
  及庙字黄氏刘氏之说是矣
王行洗乘石
 郑司农曰乘石王所登上车之石诗云有扁斯石履
 之卑兮○郑锷曰王所践履犹致其洁如此则事至
 尊之礼严
掌跸(音/毕)宫中之事
 郑司农曰跸谓止行者清道若今时儆跸(○郑康成/曰宫中有)
卷五十二 第 24a 页 WYG0094-0112a.png
 (事则跸○易氏曰于宫/中为之跸致其肃也)
大丧复于小寝大寝
 刘氏曰大寝内寝小寝燕寝正内春秋庄公薨于路
 寝僖公薨于小寝○黄氏曰复于其平生所有事之
 所小寝大寝王所兴居也郑说皆非
弁师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
 贾氏曰郊特牲云夏收殷哻周弁则弁亦冕也即是
 六冕皆得称弁(○郑康成曰弁者古冠/之大称委貌缁布曰冠)○王昭禹曰
卷五十二 第 24b 页 WYG0094-0112b.png
 冕上服以临下弁下服以事上人君服以冕亦服弁
 者以上得兼下也此掌五冕之官所以名之曰弁师
 郑锷曰王之冕弁宜在礼官今乃列之夏官继大仆
 群仆之后在司戈盾司弓矢之前俱非其类疑其失
 次○徐卿曰弁者所以见诸侯夏则于卦为离万物
 相见之时故弁师属焉
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纽五采缫(音/早)十有二就皆
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纮
卷五十二 第 25a 页 WYG0094-0112c.png
 郑锷曰五冕制度冕与弁异考之皆可疑今随文释
 之冕之长短广狭经无文汉儒谓用版广八寸长尺
 六寸以布衣之上玄下纁名谓之冕冕者俛也后高
 前下有俯俛之形故以名焉在高位者失于骄矜欲
 令位弥高而志弥下之意然王之吉服六每服一冕
 则宜六冕今止五冕者礼图以大裘之冕无旒陆佃
 云大裘袭衮则戴冕缫十有二旒大裘与衮同一冕
 故服六而冕五此说得之
卷五十二 第 25b 页 WYG0094-0112d.png
 李嘉会曰五冕不及大裘大裘天子服也今说五冕
 则公卿大夫士之服也然必曰王之五冕者惟天子
 则五冕可具也(○王昭禹曰服者下之饰阴也故有/六阴数也冕上之饰阳也故止于五)
 (阳数/也)○贾氏曰皆玄冕古者绩麻三十升布染之上
 以玄下以朱衣于冕之上下○郑锷曰玄冕朱里说
 者以玄在上者升而与物辨以象道之妙朱在下者
 降而与物接以象礼之文上玄之版谓之延取其长
 也垂之以旒谓之邃取其深也纽(○郑康成/曰小鼻也)缀于冕
卷五十二 第 26a 页 WYG0094-0113a.png
 之傍垂之以武傍孔相当以笄贯之欲其牢固也有
 延以为覆有纽以为固文以五采为缫(○郑康成曰/缫杂文之名)
 绳垂于前后故曰五采缫有十二也就皆五采玉十
 有二就成也以一玉为一成结之使不相并也(○贾/氏曰)
 (就皆五采玉十有二者此各据一旒而言于一旒之/上以青赤黄白黑五色玉贯于藻绳每玉间相去一)
 (寸十二玉则十二寸就成也○郑康成曰此为衮衣/之冕十二斿则用玉二百八十八鷩衣之冕缫九斿)
 (用玉二百一十六毳衣之冕七斿用玉百六十八希/衣之冕五斿用玉百二十玄衣之冕三斿用玉七十)
 (二/)玉笄以玉为笄以贯之也朱纮以朱色之组为绶
卷五十二 第 26b 页 WYG0094-0113b.png
 而属结之也(○郑康成曰纮一条属两端于武○贾/氏曰谓以一条绳先属一头于左傍笄)
 (上以一头绕于颐下至向上于右相笄上绕/之○刘氏曰朱纮上绕笄之两傍助其固也)○王氏
 曰五采备采也十有二就备数也玉十有二备物也
 玉笄贯其上以象德也○李嘉会曰五冕五采必五
 者象仁义礼智信五者无一不备○黄氏曰康成以
 缫不言皆有不皆者非也又以十二句绝就字下属
 亦非五采缫十有二就蒙上玄冕朱里延纽皆字十
 有二就下又有皆字谓每就十二玉也冕制于经无
卷五十二 第 27a 页 WYG0094-0113c.png
 所考注疏家所言皆约汉制未可信康成又采摭礼
 记仪礼残阙不全之说牵合为證亦难信者然则天
 子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纽缫斿十二就就皆十二玉
 玉笄朱纮是则一冕耳而曰五冕者正以著其同也
 大裘之冕不数自见其为异
诸侯之缫斿九就珉(亡贫/反)玉三采其馀如王之事缫斿
皆就玉瑱(吐练/反)玉笄
 郑锷曰近世陆佃论此云诸侯九斿则上公十二斿
卷五十二 第 27b 页 WYG0094-0113d.png
 可知公衮冕十二斿侯伯鷩冕九斿则毳冕七斿希
 冕五斿玄冕三斿可知旧图谓侯伯之服鷩冕七斿
 子男毳冕五斿公之孤希冕四斿则以上迫于上公
 衮冕九斿又迫于玄冕三斿为之说也一曰凡冕天
 子皆十二斿诸侯皆九斿故记曰天子十有二旒诸
 侯九而弁师云诸侯九就诸侯盖通称缫即礼记所
 谓藻也易藻为缫缫杂文之名取其义之著也斿即
 礼记所谓旒也易旒为斿谓其垂于前后如旌旗之
卷五十二 第 28a 页 WYG0094-0114a.png
 斿也诸侯九就盖自公而推之以九以七以五皆可
 见矣珉玉者石之似玉子贡所谓君子贵玉而贱珉
 为玉之寡而珉之多者是也天子之德全故其玉用
 全诸侯之德杀于天子故用珉玉天子用五采之玉
 所以表其德之全诸侯德不及天子故用三采之玉
 其馀如王之事则玄朱延纽朱纮之类皆同乎王也
 所以可同乎王者以其有人君之道故耳然言其馀
 如王之事则特笄纽之类(○黄氏曰其馀如王之事/言公衮冕其馀鷩毳希玄)
卷五十二 第 28b 页 WYG0094-0114b.png
 (皆与王之事同事谓祭祀射飨/所当用也郑以为延纽非也)经不言玉之数则每
 旒之玉皆十二与王同亦可知也其异于王者杀其
 斿与其采而已不如是杀玉弥寡其垂有不可及目
 者讵足以示蔽明之义哉缫斿皆就言玉既三采则
 缫斿之就皆三采也(○易氏曰缫斿皆就又总言侯/伯子男之冕侯伯七命则七就)
 (也子男五命/则五就也)○郑康成曰玉瑱塞耳者○郑锷曰前
 旒蔽明以见其收视于内玉瑱塞耳以见其反听于
 无声○贾氏曰王不言玉瑱王与诸侯互见为义是
卷五十二 第 29a 页 WYG0094-0114c.png
 以王言玄冕朱里延纽及朱纮明诸侯亦有之公言
 玉瑱明王亦有之(○李嘉会曰玉瑱王不言之言王/之德自能反听不待玉瑱而知也)
王之皮弁会(亡外/反)五采玉璂(音/其)象邸(丁礼/反)玉笄
 易氏曰王之吉服其弁三皮弁用之于视朝韦弁用
 之于兵事冠弁用之于田猎兵田之弁有时而用之
 者也皮弁视朝则日视朝之礼其用数矣此弁师所
 以特言皮弁之制会五采玉璂者诗谓会弁如星言
 缝中饰之以玉烁烁而处状似星也又曰其弁伊綦
卷五十二 第 29b 页 WYG0094-0114d.png
 言其文也诗又作骐骐马青骊文也(○李嘉会曰璂/綦也结也诗云)
 (会弁如星结五采玉十二以为饰谓之綦○郑锷曰/璂音基有基本之意玉以比德言用德以为基也)
 象邸者以象骨饰弁内项上之邸以明托宿之义(○/郑)
 (锷曰象以比礼/言用礼以为主)而贯之以玉笄者也(○郑锷曰王之/冕诸侯之冕与)
 (夫王之皮弁三言玉笄见/其皆不可无笄以为固也)此所谓皮弁之制若夫韦
 弁即爵弁也所谓爵弁绖䊷衣是已冠弁即玄端也
 所谓玄衣素裳是已二弁与皮弁素积相似微有损
 益言皮弁则韦弁冠弁在其閒
卷五十二 第 30a 页 WYG0094-0115a.png
王之弁绖弁而加环绖
 郑康成曰弁绖王吊所服也其弁如爵弁而素所谓
 素冠也而加环绖环绖者大如缌之麻绖缠而不纠
 司服职曰凡吊事弁绖服(○贾氏曰缌之绖则两股/此环绖则以一股缠之不)
 (纠/)○李嘉会曰弁绖五服之轻者王吊乃五服之外
 故约言之
诸侯及孤卿大夫之冕韦弁皮弁弁绖各以其等为之
而掌其禁令
卷五十二 第 30b 页 WYG0094-0115b.png
 郑锷曰上言天子之冕弁其九就者上公之冕也若
 夫侯伯以至孤卿大夫则视其爵等而为之降杀(○/易)
 (氏曰上言上公玉缫之数而兼言诸侯之缫斿皆就/未及夫冕玉之制此经言诸侯之冕弁而兼及卿大)
 (夫冕弁之制盖侯伯之冕七就用玉九十有八而缫/皆三采子男之冕五就用玉五十而缫皆二采以至)
 (孤四就用玉三十二三命之卿三就用玉十八再命/之大夫再就用玉八朱绿而已其韦弁皮弁则侯伯)
 (璂饰七而玉皆三采子男璂饰五而玉皆二采孤则/璂饰以四三命之卿璂饰以三再命之大夫璂饰以)
 (二亦朱绿而已弁绖虽无饰亦有等杀此不言士者/司服所谓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则皮弁亦士服也)
 ○王氏详说曰韦弁郑氏以韎韦为弁又以为衣裳
卷五十二 第 31a 页 WYG0094-0115c.png
 引左氏傅曰晋郤至衣韎韦之跗注是也释聘礼谓
 韎布以为衣而素裳既曰韎为衣又曰韎布为衣既
 曰韎布为裳又曰素裳盖以军国之容不同故也韦
 弁或谓乃爵弁为士之祭服而王服之者哭诸侯即
 服之○郑锷曰司服有韦弁皮弁冠弁服弁绖此官
 惟有皮弁韦弁弁绖郑康成云不言冠弁冠弁兼于
 韦弁皮弁不言服弁服弁自天子以下无饰无等而
 陆佃云韦弁爵弁也故弁师有韦弁而无爵弁也冠
卷五十二 第 31b 页 WYG0094-0115d.png
 弁服弁皆皮弁也故弁师有皮弁而无冠弁服弁康
 成之说误矣○李嘉会曰皮弁用以视朝故言之特
 详韦弁用之于兵事冠弁用之于田猎韦弁即爵弁
 冠弁即玄端也所谓玄衣素裳是也二弁与皮弁相
 似而微有损益○黄氏曰王不叙韦弁诸臣则叙之
 皆微意也天子亲将本非帝王之盛节必大不得已
 而后行之
 郑锷曰冕弁之制而尊卑贵贱各有其等弁师为之
卷五十二 第 32a 页 WYG0094-0116a.png
 掌其禁令则礼行于六服矣○郑康成曰禁令者不
 得相僣踰也(○李嘉会曰不说天子之卿大夫者诸/侯卿大夫之制既明则天子之卿大夫)
 (士可见亦以/命数推之)
 
 
 
 
 
卷五十二 第 32b 页 WYG0094-0116b.png
 
 
 
 
 
 
 
 周礼订义卷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