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一
卷五十一 第 1a 页 WYG0094-007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五十一   宋 王与之 撰
夏官司马下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
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刘执中曰凡以道艺仕于国不以贵贱总谓之士始
 附于版者士也故曰司士(○王昭禹曰自公至士皆事/人皆事事合而言之谓之司)
 (士○郑锷曰以序官考之朝之上士二百五人六乡/之族师每族上士一人则七百二十人鄙师每鄙上)
卷五十一 第 1b 页 WYG0094-0077b.png
 (士一人则一百二十人何止于八十一元士哉中士/以千计之几五千下士以万计之几五万其数之众)
 (如是故虽公卿大夫咸载/于版而特以司士名官也)
 王氏详说曰今之六部古之六卿也考其职则天官
 冢宰为尚书令非吏部也司士掌群臣之版其吏部
 欤○黄氏曰自大夫以上属射人犹今吏部尚书选
 也士属司士犹今吏部侍郎选也今之两选绝不相
 知尚选常病其滥侍选常患其壅周之群臣版籍尽
 在司士而诏爵诏禄必由之盖有员则置无员则否
卷五十一 第 2a 页 WYG0094-0078a.png
 事出于一而本末举
 贾氏曰其职掌诏爵诏禄与司马进贤兴功同故在
 此
掌群臣之版以治其政令岁豋下其损益之数辨其年
岁与其贵贱
 郑司农曰版名籍也(○黄氏曰/今版簿也)○贾氏曰群臣之版
 谓畿内朝廷及乡遂都鄙群臣名籍也○王昭禹曰
 治其政令即损益之数与辨其年岁贵贱之等是也
卷五十一 第 2b 页 WYG0094-0078b.png
 ○郑锷曰自朝廷而数至于群臣不胜其众苟非政
 令何以治之少而壮者方入仕而益老而衰者或已
 死而损(○郑康成曰损益谓用功过黜陟者○黄/氏曰不独黜陟死者致仕者皆在此数)
 年之久近齿岁之老少位之尊而贵职之卑而贱(○/王)
 (昭禹曰贵谓大夫以上贱谓士以下○/黄氏曰五十以上为大夫以下为士也)莫不书于版
 每岁登之下之以知其人之损益又从而辨其年齿
 则异其贵贱之等
     总论世臣
卷五十一 第 3a 页 WYG0094-0078c.png
 胡安国曰帝王不以私害公故仕者世禄而不世官
 任之必以其贤使之必以其能卿大夫子弟以父兄
 故而见使则非公选而政由是败上世有自躬耕钓
 渭擢居辅相而人莫不以为宜伊陟象贤后相大戊
 吕伋世美入掌兵权不以世故疑之崇伯殛死禹作
 司空蔡叔见囚仲为卿士亦不以父故废之惟其公
 而已矣及周之衰小人得政视朝廷官爵为己私援
 引亲党分据要途施及童稚公道不行然后夷狄侵
卷五十一 第 3b 页 WYG0094-0078d.png
 陵国家倾覆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世卿非礼裳裳
 者华何以作乎曰功臣之世世其禄世卿之官嗣其
 位禄以报功也故其世当延位以尊贤也故其官当
 择官不择人世授之柄党与倾众威福下移大奸根
 据而莫除人主孤立而无助国之不亡幸耳春秋于
 周书尹氏武氏仍叔之子于鲁书季友仲遂皆志其
 非礼也
  愚案世臣之说自古有之但古者有世臣无世官
卷五十一 第 4a 页 WYG0094-0079a.png
  始曰象贤济美皆一世之选伊尹之后有伊陟巫
  咸之后有巫贤太公之后有吕伋所以扶持国家
  者未尝不赖之也至春秋时世臣之说遂变为世
  官是以三家世为鲁卿六卿世将晋军田氏专齐
  宁氏专卫自春秋以来所以治世官者甚严叔向
  所谓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瑕禽所谓七
  姓从王今皆为筚门圭窦世臣沦丧一至于此此
  无他世官之祸炽故世臣之说废也加以三家并
卷五十一 第 4b 页 WYG0094-0079b.png
  鲁六卿分晋田氏并齐时君世主力戒此事所用
  皆杂进倾巧朝廷所藉以扶持国家者殆无其人
  甚者相他国之人如秦张仪相楚齐孟尝相秦国
  不自信其臣而取之他国之人范睢蔡泽猎取秦
  相世臣沦丧至此极矣岂非惩世官之弊而遂废
  世臣耶孟子亲见当时禄去公室政在大夫之祸
  自夫人观之岂敢复以世臣为论然告宣王乃曰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
卷五十一 第 5a 页 WYG0094-0079c.png
  欤孟子意以为不得已而用疏远之人当详其贤
  否若倾巧相夺者宜勿用也不特此也如论君不
  当视其臣如犬马草芥其意可见惜乎孟子之说
  不行
周知邦国都家县鄙之数卿大夫士庶子之数
 王昭禹曰邦国者诸侯也都家谓大都小都家邑
 郑康成曰县鄙乡遂之属(○黄氏曰县鄙遂官列/于乡而见乡为国中)
 贾氏曰士庶子亦如宫伯卿大夫之子谓适子庶子
卷五十一 第 5b 页 WYG0094-0079d.png
 其支庶宿卫王宫者也○黄氏曰必知此数而后其
 员阙为可知有卿大夫有士庶子独无士士其所掌
 治也卿阙选于大夫大夫阙选于士庶子士阙固不
 专取于士庶子升进之法著于此士庶子其秩视士
 而犹系于其父兄未命也士庶子有常员
以诏王治
 项氏曰诏其任用进退也○刘执中曰大宰岁终则
 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治事而诏王废置
卷五十一 第 6a 页 WYG0094-0080a.png
 此又诏王治者大宰诏之于职事之终也司士诏之
 于论定之始也王制曰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
 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
 之位定然后禄之则司士者司马之属
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以久奠(音/定)
 项氏曰此谓试官始进者其有德者则试之以爵待
 其有功乃授之以正禄此以待贤者也能者先试之
 以事待其久而事成乃定其稍食此以待能者也(○/郑)
卷五十一 第 6b 页 WYG0094-0080b.png
 (锷曰有某德者诏王以某爵有曰三公曰孤曰九卿/曰大夫之等有某功者诏王酬以某禄有三大夫倍)
 (上士有上士倍中士之别有某能者诏王任以某事/如知礼者命以典礼知乐者命以典乐居是官也已)
 (久如仓库氏之类则定食于此官使子孙为氏也○/黄氏曰以能任事其官以才选使之治军旅使有爵)
 (者乘王之倅车覜问庆吊遣使皆是也虽有秩久亦/当定其食共工工官掌水土之事而特举鲧治水则)
 (其大/者也)
 易氏曰爵有高下皆以德诏禄有丰杀皆以功诏此
 为公卿大夫士之受命而为王臣者设也然当时之
 士亦有不命者焉郑氏谓府史为官长所自辟除又
卷五十一 第 7a 页 WYG0094-0080c.png
 谓胥徒为民之给繇役者凡此皆服役于公上亦既
 因能而诏以事矣惟其不命故以久奠食而不言诏
 奠其食则未为禄也校人曰等驭夫之禄宫中之稍
 食宫中则师圉府史以及为胥徒者所以言食驭夫则
 仆夫趣马等之为大夫士者所以言禄盖当时一命
 以上谓之禄庶人在官者稍食而已如宫正则月终
 会其稍食医师则岁终稽其医事而制其食稿人则
 乘其事试其弓弩而下上其食凡此皆奠其食于任
卷五十一 第 7b 页 WYG0094-0080d.png
 事既久之后者也贾氏亦曰据能者先试之以事事
 成乃定以稍食其能堪用乃后亦诏授之以正爵禄
 其序如此○陈蕴之曰爵禄事皆称诏惟奠食不言
 诏者则知爵禄事皆有去取进退惟上之特命而奠
 食乃其常俸所当得之稍食故不言诏也言久者计
 其岁月之久所当食之俸若书称德懋懋官功懋懋
 赏位事惟能皆此理也
 陈及之曰后世但以官府烦多疑周官不知当时以
卷五十一 第 8a 页 WYG0094-0081a.png
 事之多寡而损益其员数观卿士之贤能而为爵禄
 之予夺则位无虚设禄无虚受官安得至于冗长哉
唯赐无常
 王氏曰赐出于王之恩恩有厚薄则赐有多寡又何
 常之有且赐而有常则辟无以作福矣(○易氏曰继/于司士以诏)
 (王治之后则亦/有可常者矣)○郑锷曰司勋曰凡赏无常此曰唯
 赐无常何也盖赏者因有功可赏则赏之其无常者
 特以功为轻重赐则出于人君之恩其无常者乃以
卷五十一 第 8b 页 WYG0094-0081b.png
 君命从事此其所以异
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乡(许亮/反)三公北面东
上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路
门之右南面东上大(音泰/下同)仆大右大仆从者在路门之
左南面西上
 郑康成曰此王日视朝事于路门外之位○黄氏曰
 王日视朝群臣朝焉盖常朝也司士与射人联官故
 其所掌皆法度仪制治朝治军无二道也司士掌群
卷五十一 第 9a 页 WYG0094-0081c.png
 臣之版故使掌朝仪之位(○郑锷曰宰夫射人朝士/皆有正位之事司士又掌)
 (正朝仪之位者射人所掌宾射之位朝士所掌外朝/之位宰夫司士皆治朝也司士正位而辨其等宰夫)
 (则察其不/如仪者也)
 郑锷曰朝必有仪仪本于位有以正之则其仪不乱
 爵各有等等所以别贵贱有以辨之则其等不差兹
 朝仪所以肃○黄氏曰辨其贵贱之等将摈王揖○
 易氏曰位著虽有贵贱而布置所向无非尊王○王
 氏曰乡明以听天下者王也故南乡面王而答之者
卷五十一 第 9b 页 WYG0094-0081d.png
 公也故北面孤佐王者也故东面卿大夫佐王者也
 故西面王族故士虎士大仆大右大仆从者则从王
 者也故南面顺王所向焉三公东上则北面以左为
 右故也自孤以下皆以近尊为上○郑锷曰孤东面
 则处王之右宾之也卿大夫西面则处王之左任事
 之责也北面者东上东向者北上西向者亦北上皆
 以近王为上王族之故士亲则王之族而爵则故为
 士而晚退者也(○李嘉会曰王族故士故为士者留/以宿卫必有年劳者未仕虽王族不)
卷五十一 第 10a 页 WYG0094-0082a.png
 (留王宫也○黄氏曰王族故士王族之常为士者已/老而贤者使日朝焉亲亲尊贤敬老其义一也故卿)
 (大夫宜/亦有位)虎士则虎贲之宿卫者(○陆氏礼运解曰故/士有谋者虎士有勇)
 (者/)在路门之右备非常也大仆则出入前驱者大右
 则群右之长也大仆从者则凡祭仆御仆隶仆皆是
 也(○贾氏曰所谓上者皆据近/王为上不据阴阳左右也)在路门之左备驾乘
 也(○易氏曰以其居王/之后不嫌于南面)或南面东上或南面西上同
 王所向而在路门之外亦以近王为上也(○刘执中/曰位于路)
 (门左右且南面者居王之/后故王还则左右揖之)○王氏曰公以下皆言面
卷五十一 第 10b 页 WYG0094-0082b.png
 王独言向不斥其体尊故也○易氏曰一位著之次
 而尊王之意已著见于左右前后之列朝仪之不苟
 如此
 王昭禹曰朝士掌外朝之法曰左九棘孤卿大夫位
 焉群士在其后与此不同者朝士所掌者外朝听狱
 弊讼询众庶之朝也群士则公卿大夫之属官故在
 公卿大夫之后
司士摈
卷五十一 第 11a 页 WYG0094-0082c.png
 郑锷曰位已正则王出视朝司士乃摈王出揖群臣
 接下思恭欲群臣自尽以奉上所以致体貌之隆小
 宗伯于命诸侯赐卿大夫爵之时则傧其字为傧此
 司士摈其字为摈盖傧之为义进也摈之为义相也
 臣下傧之则敢进故于赐爵用之人君之出则摈而
 相其礼故于视朝用之
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
门右
卷五十一 第 11b 页 WYG0094-0082d.png
 郑锷曰三孤贰三公弘化九卿列职佐王皆在所尊
 礼也故特揖焉特谓一一揖之也大夫作而行事之
 臣有中大夫有下大夫同其爵之等则旅揖焉旅众
 也总一等之爵则众同一揖也○黄氏曰士无位士
 卑不常朝也今大中大夫以上始常朝然士旁三揖
 则士亦有位于此矣今大朝会升朝官皆赴盖若是
 欤士不著位而以揖见从可知也郑康成言群士东
 面约外朝而言也然经言士旁三揖则东西皆有士
卷五十一 第 12a 页 WYG0094-0083a.png
 矣郑又言公卿大夫得揖乃就位士发在其位未必
 然经文自公以下位皆定而后司士摈之揖与郑说
 异士三揖者犹以其等也
 易氏曰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门之右大仆大右大仆
 从者在路门之左其位皆南乡而在王之后故还而
 揖之○郑锷曰在王门左右者皆顺王所向故王将
 以揖之则必还揖还者谓回而向之乃揖也
 郑锷曰观周人之诗于天保之序曰君能下下以成
卷五十一 第 12b 页 WYG0094-0083b.png
 其政考此特揖旅揖三揖之仪则周之盛王可谓能
 下下矣衮冕巍巍尊无与二而视朝之际遍揖群臣
 然后大仆正位无乃太过乎汉诸侯群臣朝正月谒
 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传曰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
 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吏以次陈西方东向文官丞
 相以下陈东方西向鸿胪设九宾胪句传皇帝辇出
 房百官执戟传警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肃敬帝乃
 知皇帝之贵亦异于周人之礼矣司士之揖岂可行
卷五十一 第 13a 页 WYG0094-0083c.png
 于后世乎
大仆前
 郑锷曰既揖矣大仆自门左之列进而前正视朝之
 位
王入内朝皆退
 黄氏曰大仆前导王入也王入内朝句绝王入内朝
 即路寝之庭燕朝也(○郑康成曰王入入路门也王/入路门内朝朝者皆退反其官)
 (府治/处也)○王氏详说曰天子有三朝外朝治朝燕朝是
卷五十一 第 13b 页 WYG0094-0083d.png
 也库门之外为外朝则路寝门外与路寝门内之朝
 皆为内朝矣但以日视事则曰治朝退适路寝之庭
 听政则曰燕朝内外之朝本无定名以燕朝为内朝
 则治朝为外朝矣库门之朝为外朝则治朝又为内
 朝矣玉藻曰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退适路寝云退
 适路寝者是内朝之内又有内朝也是燕朝也文王
 世子曰其朝于公内朝则东面北上以齿其在外朝
 则以官司士为之夫司士所掌之朝治朝也玉藻以
卷五十一 第 14a 页 WYG0094-0084a.png
 路寝之外为内朝而文王世子又以司士所掌之朝
 为外朝治朝可以兼内外之名也
掌国中之士治凡其戒令
 易氏曰国中之士治谓士之在国中者诗曰济济多
 士文王以宁非公卿大夫以下之总号欤(○黄氏曰/国中自郊)
 (关以内治有所请治也/自甸以往各有所属)
 郑锷曰周制有国中之士有邦国之士有异姓之士
 国中之士王朝之士也王朝之士其数至多司士掌
卷五十一 第 14b 页 WYG0094-0084b.png
 其治所谓损益之登下之与夫年岁贵贱之辨是也
 平居治之有素矣及夫用之则有戒以饬之使畏有
 令以督之使行其人虽众安得不从吾治哉(○项氏/曰若今)
 (吏部掌黜陟/授士进退也)
掌摈士者膳其挚
 贾氏曰摈士谓初得命为卿大夫士执挚见于王司
 士摈之使见王也○郑康成曰膳者入于王之膳人
 ○郑司农曰膳其挚者王食其所执羔雁之挚○易
卷五十一 第 15a 页 WYG0094-0084c.png
 氏曰诸臣之六挚犹诸侯之五瑞五瑞用以享故三
 璧则受之而复之书所谓如五器卒乃复是也六挚
 不用享故三帛二生一死则受之而不复各适其宜
 而已三帛则共王之服二生一死则共王之膳以示
 纳用其德也○黄氏曰庶人工商皆有挚贱不通○
 孙氏曰周家三载宾兴虽曰出长入治莫考爵命之
 详独于司士掌摈士者膳其贽古者不为臣不见见
 而有贽则入仕之初也盖先王待新进之礼常厚而
卷五十一 第 15b 页 WYG0094-0084d.png
 律新进之法常严礼所以养其自重难进之风法所
 以励其趋事赴功之操方宾兴之始有三公六卿以
 涖于上有群吏众庶以赞于下待以乡饮酒之礼而
 献其书于王王者既再拜而受登于天府之籍内史
 又从而贰之以为异时爵禄之阶待之之礼可谓厚
 矣及摈见于王委贽为臣也乃属诸司马而诏爵诏
 禄诏事一惟司士之听王制云升之司马亦不为无
 据盖新进乍起草莱故役之祭祀宾客会同之事使
卷五十一 第 16a 页 WYG0094-0085a.png
 知登降揖逊动容周旋之节律以军旅之法而警惧
 其苟且怠惰之心斯皆为有用之材而不病于见闻
 之陋矣若夫诸侯岁贡士于天子亦于司士隶属焉
 三岁则稽士任之得失而进退诸侯之爵禄庶几四
 方之彦皆获仕于王朝而无敢卤莽应选者矣
凡祭祀掌士之戒令诏相(息亮/反)其法事及赐爵呼诏昭
穆而进之
 易氏曰祭祀之时群臣群有司与焉或助其礼或执
卷五十一 第 16b 页 WYG0094-0085b.png
 其事此所谓士则同姓之士也(○郑锷曰以下文言/赐爵必呼昭穆而进)
 (知之/也)掌士之戒令则卜日以后之戒令也诏相其法
 事则凡祼献之法事也(○王昭禹曰法者谓事之存/于度数者○贾氏曰告语并)
 (摈相其行/礼之事)○郑康成曰赐爵神惠及下也○郑锷曰
 王之族为士而助祭故序以昭穆于祖行为昭者立
 于昭位于父行为穆者立于穆位祭末旅酬之时呼
 以昭穆而赐以爵○薛氏曰宗庙之礼所以辨昭穆
 三昭三穆则设于室中之昭穆群昭群穆则与于祭
卷五十一 第 17a 页 WYG0094-0085c.png
 者之昭穆室中之昭穆则教化天下而使皆知尊祖
 之道祭者之昭穆则教化天下而使皆知长幼之序
 ○黄氏曰专为同姓大夫以上则燕士贱赐爵而已
帅其属而割牲羞俎豆
 易氏曰此继宗庙祭祀而言当在赐爵之前今乃言
 于后重其事故特言之○郑康成曰割牲制体也(○/刘)
 (执中曰谓朝践献腥则豚解为七体也馈食献熟则/为二十一体而爓之也犬豕牛羊则辨其骨肉之贵)
 (贱以为/众俎焉)○郑锷曰使司士帅其属割之又羞而进何
卷五十一 第 17b 页 WYG0094-0085d.png
 邪盖割牲者欲得其正而俎豆者行礼之器凡元士
 皆习于礼者然后为之割之正也非知礼者不能也
 ○易氏曰司士言割牲则割其牲之体诸子正六牲
 之体则正牲之全体礼之轻重不同而职之先后或
 异所谓联事也
 黄氏曰射人赞射牲司士割牲相终始也
凡会同作士从(才用/反)宾客亦如之
 郑康成曰作士从谓可使从于王者(○薛平仲曰作/之云者盖勉而)
卷五十一 第 18a 页 WYG0094-0086a.png
 (进之公卿大夫之列也夫为士而有进进不自已之/心而无悽悽不获伸之意则一旦与之从金革历行)
 (阵盖有临难而不顾其身/见危而能致其命者矣)
 郑锷曰会同士则当从司士选其同行者也会同朝
 觐之时射人则作大夫介大宾客则作卿大夫从司
 士掌士治故所作者皆士也诗人之咏文王曰济济
 多士文王以宁盖人必用士以为辅无所往而不从
 然师保二官会同之际王举则从不待于作若士则
 非师保之比作之则从不作则不从其当从者司士
卷五十一 第 18b 页 WYG0094-0086b.png
 作之也
作士适四方使(色吏/反)为介
 郑锷曰若王遣使传命于四方而奉使之人用士以
 为介者亦司士作之虎贲氏有适四方使之文然考
 之左传适四方为使有专用士以往者亦使卿大夫
 往而为之介者如天王使石尚来归脤盖专用士为
 使也说者又谓司士作其适四方为使者亦使作其
 适四方为介者其说亦可用○贾氏曰聘礼大夫为
卷五十一 第 19a 页 WYG0094-0086c.png
 次介馀皆士介天子使大夫下聘诸侯亦使士为介
 若使卿大夫则射人作之故射人云作卿大夫从○
 (王氏详说曰有士大夫有公孤卿大夫士大夫者有/官君子之通称也公孤卿大夫士者五等诸臣之异)
 (称也司士掌群臣之版自三公以及大仆从者各正/其位以司士名官者谓公孤以下皆有官君子为己)
 (之所司也郑氏既以摈士士从之类为执羔雁卿大/夫矣而于作士适四方引春秋石尚为證意谓天子)
 (使大夫适四方而元士为介也曾不谓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宰周公来聘安知此所谓适四方者非上)
 (卿乎上卿聘则/大夫为介矣)
大丧作士掌事
卷五十一 第 19b 页 WYG0094-0086d.png
 郑康成曰事谓奠敛之属
 易氏曰司士掌群臣之版而总谓之士是以掌三者
 作士之事会同宾客作士从谓卿大夫之可使从于
 王者也作士适四方使为介谓天子使卿适四方则
 大夫为介使大夫适四方则元士为介也大丧作士
 掌事如奠遣之类
作六军之士执披(方寄/切)
 郑康成曰作犹使也披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
卷五十一 第 20a 页 WYG0094-0087a.png
 以结之谓之戴(○贾氏曰柩车蜃车也披者车两旁/使人持之若四马六辔然故名为披)
 (也谓之戴者丧大/记云纁戴是也)○黄氏曰皆有爵者也比长以上
 乡役属引而使其长执披司徒曰役司士曰军事任
 可知○贾氏曰六军之士即六乡之民但天子丧用
 千人而此云六军者千人出自六军故号六军之士
 非谓执披有七万五千人也(○杨谨仲曰大司徒大/丧帅六乡之众庶属其)
 (六引遂人大丧帅六遂之役而属六綍要之披也綍/也引也皆所以扶持棺以行者而执之者皆此千人)
 (则乡遂皆有其/人非止六乡也)
卷五十一 第 20b 页 WYG0094-0087b.png
凡士之有守者令哭无去守(音/狩)
 郑康成曰守官不可空也(○易氏曰不以/丧而废其职)
国有故则致士而颁其守
 郑康成曰故非丧则兵灾(○易氏曰亦不可/以故而弛其防)
凡邦国三岁则稽士任而进退其爵禄
 易氏曰上经言士者总公卿大夫士而言之此言邦
 国则诸侯之卿大夫士亦总曰士也○郑康成曰任
 其所掌治○王昭禹曰邦国之士皆命于王其任有
卷五十一 第 21a 页 WYG0094-0087c.png
 勤惰有功过而爵禄有进退者则司士于三岁而稽
 考之此黜陟劝沮之法所以皆本于王朝而国无异
 政欤春秋列国之君爵位名号皆自己出或禄或继
 皆非王命孔子所以讥之
  愚案此是稽诸侯贡士之贤否以行赏罚周礼诸
  侯贡士一项不见他官想司士得兼其稽考进退
  之权
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
卷五十一 第 21b 页 WYG0094-0087d.png
二十人
 郑司农曰燕义曰古者天子之官有庶子官与周官
 诸子职同文
 王昭禹曰掌国子之倅而名官谓之诸子者盖公卿
 大夫士之子自其众而言之○陈君举曰诸子隶于
 司马何也古者大夫士国子皆从金革之事而不征
 于司马既非其官之长素禀命焉一旦用之将有不
 如令者舍之则不能以正众遽用法亦难乎为上矣
卷五十一 第 22a 页 WYG0094-0088a.png
 俾之属以传军正用之则其官自为帅其徒自为伍
 所以整众亦所以全恩也○李嘉会曰诸子不属之
 司士主公卿大夫士之子或曰庶子亦如宫伯所掌
 不属之宫正也在此者与司士等皆是辨论官材之
 事
掌国子之倅(七内/反)
 黄氏曰燕义曰周有庶子官诸子即庶子也国子适
 庶兼称倅副贰也庶子副贰适子故曰国子之倅周
卷五十一 第 22b 页 WYG0094-0088b.png
 官适子为门子小宗伯掌其政令适子承袭庶子有
 才则诸子进而爵秩之故与司士联职而独掌其倅
 (○易氏曰故书倅为卒郑氏以下文有游倅故改为/倅职末言修德学道固游倅之事此主下文兵甲之)
 (事则卒之一字即有什伍之意○王氏详说曰国子/有正有倅已仕其正也未仕其倅也所谓国子存游)
 (倅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是也此王制所谓不世爵/者欤○王昭禹曰国子之教师氏掌其正者也诸子)
 (掌其倅/而已)○郑锷曰人君于功臣之类贤者之世欲与
 之共治天下既教其适又治其庶他日人才源源不
 穷矣故设官以掌之如此○吕芸阁曰古之为国其
卷五十一 第 23a 页 WYG0094-0088c.png
 使君臣相信非一日之积也太子君之贰也国子之倅
 诸侯诸臣之贰也以诸侯诸臣之贰事其君之贰学
 相同则好相合矣王制曰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
 诗书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
 皆造焉是也事相同则情相信矣国有大事则帅国
 子而致于太子唯所用之是也故太子虽未为君也
 君臣之交际已尽贤不肖之知己悉可任使之材已
 备则先王之虑后世者不为不豫也
卷五十一 第 23b 页 WYG0094-0088d.png
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
 方氏曰戒之使勿怠令之使有为教之以其艺治之
 以其事知其戒令而后可以教治也则所主在乎戒
 令然后及教治焉故于戒令言掌于教治言与(○郑/康成)
 (曰戒令致于太子之事教治修德学道○郑锷曰/既有戒令又有教治则教以道德而治其事焉)
 刘氏曰辨其等以其父之爵为之等(○郑锷曰别其/为卿为大夫之)
 (倅使尊卑有等○贾氏曰谓才艺高下等级也○方/氏曰经言以考其艺而进退之则等有上下矣艺之)
 (等则庶子之官所/自制故宜别其详)○吕氏曰正其位谓在朝廷则尚
卷五十一 第 24a 页 WYG0094-0089a.png
 爵在学校则尚齿也(○刘氏曰叙其齿而为之位也/凡入学以齿○贾氏曰位谓朝)
 (太子时依父荫高下为列○郑锷曰其父之爵尊者/其位高其父之爵卑者其位下使上下有序○方氏)
 (曰言诸侯卿大夫之士庶子则位有贵贱/矣爵之位则人君之所先故宜正其位)
国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于太子唯所用之若有兵甲
之事则授之车甲合其卒(子忽/反)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

 吕氏曰国有大事谓大祭祀大丧纪大宾客大燕飨
 之类(○贾氏曰下有兵甲之/事则此大事谓祭祀)○黄氏曰诸子不掌适
卷五十一 第 24b 页 WYG0094-0089b.png
 子国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于太子适庶咸在太子
 居则监国出则抚军皆大事也故诸子尽帅国子而
 致之(○郑锷曰公卿大夫王所用也公卿大夫之子/太子所用也王用其父太子用其子兹其所以)
 (为御臣之术帅国子而致于太子唯太子/之令是从则太子之令行而权有所归矣)
 李氏曰王者之师非直兴之闾里又取诸世族彼以
 父祖富贵之相承宜有报上之心而况德行道艺之
 素习孰不知忠孝之美任之以金革则与干赏蹈利
 庸徒鬻卖者有间矣且太子将为君国子将为臣君
卷五十一 第 25a 页 WYG0094-0089c.png
 臣之分未定而恩义固已接矣今日之游倅安知不
 为嗣王之将帅哉文王世子曰公若有出疆之政庶
 子以公族之无事者守于公宫正室守太庙诸父守
 贵宫贵室诸子诸孙守下宫下室此诸侯礼也岂天
 下之事而有不用力者乎(○吕氏曰古者太子与卿/大夫之子同在学或有大)
 (故则使太子帅其馀子在宫中天子同其父御兵于/外其子弟佐太子守宫于内此见得内外相维持不)
 (拔之理夫太子素与诸侯之子弟朝夕习熟故后来/诸侯之子立为诸侯时事太子为君此正是封建诸)
 (侯之本平日在学时必择其能为诸侯则他日立为/诸侯有不可立者则不立也如国语宣王欲得国子)
卷五十一 第 25b 页 WYG0094-0089d.png
 (之能训诸侯者樊穆仲曰鲁侯肃恭明神而敬事耆/老赋事行刑必闻于遗训而资于故实王乃命鲁孝)
 (公于夷宫此是诸侯子弟同在学者又如楚世家曰/周当成王时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
 (侯燮齐太公子伋俱事成王亦可以见太子素与诸/侯子弟相处此其意可以槩见至春秋郑太子忽在)
 (周犹有/此意)
 郑锷曰或有甲兵之事国子隶于太子其捍患也不
 可无车甲其在师也不可无卒伍诸子授之以车使
 得以载乘授之以甲使得以自卫又合之使为卒伍
 各相连属(○郑康成曰军法百/人为卒五人为伍)又为之置军中之有
卷五十一 第 26a 页 WYG0094-0090a.png
 司亦如司马之类得以统摄之(○王昭禹曰若伍之/有公司马卒之有长)
 一切以军法从事(○王昭禹曰其坐作其/赏罚若军旅之事而已)盖膏粱之
 习有所恃而不用军令者治以军法则人知所畏矣
 上言掌国子之倅下言自帅国子而下皆言国子而
 不及倅岂非无事之时国子隶于师保惟有事与用
 兵诸子兼将而统之欤○李嘉会曰太子之职在于
 侍膳问安朝夕侍君父者今合国子自成一军得无
 任之重乎其贤耶固可无虑不贤耶能无可虑乎是
卷五十一 第 26b 页 WYG0094-0090b.png
 不然也如汉太子监屯兵必有子房为少傅叔孙通
 为太傅况周家太子师傅之官最所慎重苟专任师
 傅宁得有他患乎所可虑者国子多与太子同学人
 情密熟或以情挠法则将奈何此所以贵乎以军法
 治之也
司马弗正(音征/下同)凡国正弗及
 郑康成曰弗不也○王氏曰司马弗正国正弗及则
 是诸子正之太子用之而已○郑锷曰六军之众司
卷五十一 第 27a 页 WYG0094-0090c.png
 马得而治之国子隶于太子虽司马掌征伐之权其
 有军赋亦不得而正之正谓军赋也此与为俊造之
 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事
 异而意同○黄氏曰不惟兵甲之事凡国征赋皆弗
 及所谓贵者贤者皆舍后世亦然春秋楚有东宫六
 卒至唐遂置太子六卒(○刘迎曰国之俊造之士尚/弗征于司徒司马宁有国子)
 (乃公卿之子弟既致于太子而唯太子所用岂有诸/子既正之军法而复正于司马与正于国乎先儒谓)
 (正为征言司马有军事弗赋则是征为赋矣至后子/世宰相之子不免戍边皆此启之不知国子于太)
卷五十一 第 27b 页 WYG0094-0090d.png
 (既于患难相左右缓急相倚仗他日为君臣心腹股/肱皆是人耳所以治于太子惟诸子正之欤若夫都)
 (司马亦尝掌都之士庶子车马兵甲之戒令而以国/法掌其政学矣然为国子则诸子正之封于都邑则)
 (都司马掌之其为车马甲兵之事一也○刘执中曰/圣人防微护国之根本使诸侯卿大夫之子为太子)
 (之肘腋而倅于王也司马弗正正者政也司马之政/得正于乡遂及天下之诸侯而不得施于诸子之卒)
 (伍也则国之根本不可得以动摇矣凡国正弗及者/言冢宰之治所以正六宫范诸侯也唯弗及于诸子)
 (则太子得以为王之腹心而可以御群臣矣周公之/制防微固本傍及于此而后代反以为非者盖无三)
 (代所以教太子胄子之道也是以先王之治必先学/校者以能正人心而致其忠义于君父也文王世子)
 (其教者/可见矣)
卷五十一 第 28a 页 WYG0094-0091a.png
 易氏曰治之以军法与司马之所以用其民者同不
 以贵者而废乎法公其法也不正于司马之赋亦不
 与司徒之力役不以有司之法而律贵者重其事也
大祭祀正六牲之体
 郑康成曰正谓朼载之○郑锷曰祭祀凡牲在鼎一
 人以匕出之一人载之于俎司士割之而使诸子正
 之盖割不正不食况祭祀之事神乎○刘执中曰诸
 子学礼乐诗书将世其父而本之以为用者割牲羞俎豆
卷五十一 第 28b 页 WYG0094-0091b.png
 则已仕者为之而司士掌焉诸子则涖而观之朝践
 而豚解必腥以献也酳尸而体折必熟以献之至于
 犬豕牛羊升首荐血六牲之体必叙以献而中乎礼
 乐之节皆有司为之也苟失其叙有不中礼则诸子
 得以正而叙之故曰正六牲之体习之以其行也○
 黄氏曰六牲六官之所奉也司士割之诸子正其体
 教之为有渐矣
凡乐事正舞位授舞器
卷五十一 第 29a 页 WYG0094-0091c.png
 郑康成曰位佾处○贾氏曰乐有舞之处皆使正舞
 人八八六十四人之位并授其舞之器文舞则羽籥
 武舞则干戚○王昭禹曰正舞位谓国子之在舞位
 者授舞器谓国子之受舞器者盖先王之教国子成
 之以乐而大司乐教之以乐故凡乐事则帅之而舞
 而诸子所以正之授之者如此○黄氏曰大胥合舞致
 诸子故诸子于此正舞位授舞器(○李嘉会曰正之/授之于未入大胥)
 (之日者诸子也故大胥曰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者此也)
卷五十一 第 29b 页 WYG0094-0091d.png
大丧正群子之服位
 黄氏曰群子庶子也丧之服位庶子不得与适子齿
 特言群子著其别也○贾氏曰服谓公卿大夫之子
 为王斩衰与父同位谓殡宫外内哭位
 易氏曰乐事则舞有出入之位亦有文武之器大丧
 则有亲疏贵贱之服亦有亲疏贵贱之居授之正之
 皆诸子之责
会同宾客作群子从
卷五十一 第 30a 页 WYG0094-0092a.png
 郑锷曰从非必尽从也作其当从者耳○黄氏曰会
 同宾客当从王则选行者其馀则与适子俱侍太子
 汉萧何识此意(○李嘉会曰从曰群子/又非惟诸子所掌之倅)
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倅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秋
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
 郑锷曰先儒谓政事者繇役之事国子存游倅者言
 有事之时此国子存游暇无事之倅中使修德学道
 窃疑存字之义未通近世王安石谓国子服政故事
卷五十一 第 30b 页 WYG0094-0092b.png
 之游倅弗服政故存之而已以凡国之政为一句事
 国子为一句存游倅为一句穿凿尤甚要知为国家
 有政事之时为国子者当有事焉或唯太子之命是
 从或授甲车以从军国子于是时不得以自暇也若
 夫未仕之庶子则不与事矣其为学不可以或废也
 于国子中存其游倅使之修德学道也游倅者未仕
 之倅游如逸游之游见其无事之意○黄氏曰国子
 与王子弟共学国有政事国子虽尽有职任而必存
卷五十一 第 31a 页 WYG0094-0092c.png
 游倅使之修德学道学校不可一日废也一人元良
 万邦以贞先王所务莫上焉游言其无职任也○易
 氏曰使之修德即师氏所谓三德教国子者使之学
 道即保氏所谓养国子以道而教以六艺者德原于
 性故谓之修道公乎人故谓之学○郑锷曰德本于
 一性之所自得在我修焉而已道出于圣人之所传
 非学则不知德既使之修道既使之学苟无以考校
 之则勤者亦怠矣故春则合诸学秋则合诸射以考
卷五十一 第 31b 页 WYG0094-0092d.png
 其艺而进退之焉学谓东序在王宫之左者射谓射
 宫虞庠之在西郊者其为学则一也以其合之以考
 道艺故以学言之以考射故以射言之(○王氏详说/曰大司乐掌)
 (成均之法以教国子弟又曰祭于瞽宗夫东序夏人/之大学也瞽宗商人之大学也上庠周人之大学也)
 (成均五帝学之总名成王之时所兼用也初不及其/小学此曰春合诸学秋合诸射学大学也射泽宫之)
 (学也所谓养庶老于虞庠在周之西郊是以养庶老/在是择士而习射者亦在是以其养庶老故以虞庠)
 (称之以其习射故以射/宫称之射小学之谓也)道艺文事也文学属乎阳故
 春合之射武事也武事属乎阴故秋合之先王于国
卷五十一 第 32a 页 WYG0094-0093a.png
 子教之以文欲其德行道艺足以表人教之以武欲
 其有事之际能任甲兵之事又欲其功之易成故因
 时顺气以合之大胥之教诸子也春入学舍菜合舞
 秋颁学合声所专主者教以乐舞也王制曰春秋教
 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其所专主者造以四术也诸
 子既教以文又教以武先王之世非唯为国子者有
 文武之才凡为游倅者亦教之有素也(○李嘉会曰/无职事之国)
 (子始曰游倅修德学道宜专/心致意焉故可行进退之法)○王昭禹曰宫正会其
卷五十一 第 32b 页 WYG0094-0093b.png
 什伍而教之道艺教之于宿卫之时诸子春秋合之
 于方学之时考其艺而进退之则能者在所进不肖
 者在所退也○易氏曰进者任以国事而退者亦有
 以勉其所未至(○刘执中曰考其艺而进退之王制/曰小乐正简不帅教者告于大乐正)
 (大乐正告之于王王亲/视学又不变屏之远方)
 王昭禹曰先王之时贵而国子贱而万民其教之也
 文德武事无乎不备况公卿大夫涖职于外者其子
 弟宿卫于王宫涖职于内者其子弟守固于边鄙则
卷五十一 第 33a 页 WYG0094-0093c.png
 诸子掌其教治如此不亦宜乎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
 郑康成曰右谓有勇力之士充王车右(○王氏曰人/之左手不如)
 (右强故车置勇/力之士谓之右)○王昭禹曰群右之长所以谓之司
 右○刘氏曰司右群属车之右若王之五路右其玉
 路金路者下大夫也右其象路者上士也右其戎路
 木路者中大夫也故司右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徒八
卷五十一 第 33b 页 WYG0094-0093d.png
 十人者皆群属车之右也
 黄氏曰左主射右持车故司右与射人联职而虎贲
 以下扈从王者列于其下朝仪之位大右大仆虎士
 列于路门右右皆主卫从也群右列于甲兵戈盾弓
 矢官之下不联大右甲兵严饬而后戎车驾事之序
 当如此司右虽主群右之政令而其秩卑于仆御御
 射固高于右也戎右中大夫其事重也
掌群右之政令
卷五十一 第 34a 页 WYG0094-0094a.png
 郑锷曰或谓乘车之路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勇力之
 士在右车必有右况王之五路乎今考之经有道右
 有齐右有戎右而玉路田路俱无右先儒谓齐右兼
 玉路之右戎右兼田路之右然则玉路以祀金路以
 宾皆文事之容戎路以即戎田路以田以鄙皆武事
 之容故独以兼之司右乃众右之长群右皆其所统
 治也(○李嘉会曰戎右齐右道右天子乘车之右皆/中大夫下大夫非司右之属也司右之右乃兵)
 (车之右用以征行侵伐故凡国中之有勇/力者皆属焉一旦有事则取之以为右)
卷五十一 第 34b 页 WYG0094-0094b.png
凡军旅会同合其车之卒伍而比(毗志/反)其乘(绳證/反)属其

 郑锷曰王有军旅会同之事以车从车之卒伍亦如
 万民之卒伍司右令之使相联属也(○贾氏曰左传/云其君之戎分)
 (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司马法二十五乘为偏/百二十五乘为伍是车之卒伍也○王氏曰车之卒)
 (伍车仆所谓/车之萃也)比其乘使车皆有行列属其右使车右
 皆有统摄(○王氏曰比其乘则比其乘之马使齐力/属其右则属其右之人使同心○黄氏曰)
 (凡乘王倅车者皆比之而其右皆属之司右主车故/独合车之卒伍古法五人为伍百人为卒后世兵法)
卷五十一 第 35a 页 WYG0094-0094c.png
 (有以七十五人将重/车合一车而为百人)○郑康成曰合比属谓次第相
 安习也
凡国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属焉掌其政令
 郑康成曰勇力之士属焉者选右当于中司马法曰
 弓矢围殳矛守戈戟助凡五兵长以卫短短以救长
 ○郑锷曰为车右者勇力之士皆用五兵者也五兵
 非人之所能用而勇力过人者尤非易得幸而有焉
 选百得十选十得一凡国中之有斯人则使之属于
卷五十一 第 35b 页 WYG0094-0094d.png
 司右庶得选择以为用也何则有车上之五兵有步
 卒之五兵戈也殳也戟也酋矛也夷矛也是谓车上
 之五兵无夷矛而有弓矢是谓步卒之五兵非勇力
 之士则不能用属于司右非惟选之以待用亦掌其
 政令使强有力者无所肆其暴矣
 王氏曰先王既合万民之卒伍以时习之皆使知战
 又属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于司右使掌其政令则
 军旅之事有选锋以待敌齐民得免死焉无事之时
卷五十一 第 36a 页 WYG0094-0095a.png
 武夫皆寓于官府无所奋其私斗矣(○王昭禹曰唐/之弊也一旦有)
 (警而宿卫之士皆不足以/授甲又乌知成周之法)
虎贲(音/奔)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
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薛平仲曰虎言其有力如虎也旅言其旅力方刚也
 虎贲有虎士八百人用之以先后王而趋非部分之
 严节制之素难乎为卫矣故虎贲氏则以下大夫二
 人为之(○黄氏曰虎贲氏有所主/帅且为近卫故高其爵)○郑康成曰不言
卷五十一 第 36b 页 WYG0094-0095b.png
 徒曰虎士则虎士徒之选有勇力者(○易氏曰此言/虎士八百人与)
 (牧誓言虎贲三百人其数为不同盖此/以卫至尊为王惟众而后可以备仪卫)
 陈及之曰虎贲八百人盖天子亲兵六军之外禁卫
 惟此而已王不出则虎士不出及其敝也以之从军
 旅赐诸侯非旧制矣○胡康侯曰自古盛王虽用文
 德必有亲兵专掌宿卫周公指虎贲与常伯同戒成
 王欲其知恤虎贲者犹今侍卫亲军也康王初立太
 保奭命齐侯吕伋以虎贲百人逆于南门吕伋者太
卷五十一 第 37a 页 WYG0094-0095c.png
 公望子自诸侯入典亲军犹今殿前步军都帅也勋
 德世臣总司禁旅虎贲卫士宿卫王宫其为国家虑
 深远矣○吕东莱曰周公戒成王何故以虎贲与任
 人牧人准人同一般说此最是周公养成君德深厚
 处大抵外朝之臣人君临朝方得入觐而人君见其
 望高德厚待之为严不敢亵近侍卫仆御朝夕亲比
 若得正人动作起居默移阴化须到圣贤地位故虎
 贲缀衣位最贱职最亲所以亦须要得人○郑节卿
卷五十一 第 37b 页 WYG0094-0095d.png
 曰宫正宿卫之士统于大宰而虎贲之虎士八百人
 亦王之亲兵而属诸司马此司马亦听命于大宰耳
 必散诸司马者内外虽不可以不相统而彼此之势
 则不可不相持是故兵卫掌于宫正而王之亲兵与
 四夷之兵掌于虎贲与司隶汉以南北军相制国朝
 以皇城司殿前司相维持大抵皆周人之遗意
掌先(悉荐/反)(户豆/反)王而趋以卒伍军旅会同亦如之
 郑锷曰王出则或居王前以为之先或居王后以为
卷五十一 第 38a 页 WYG0094-0096a.png
 之后其先后也欲严以肃故皆趋其趋也必以卒伍
 如军法焉(○刘氏曰虽趋亦不离/其卒伍示众以严肃也)不特国中为然王
 者有军旅会同之事皆然
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大
丧亦如之
 郑锷曰王所止舍之处设梐枑再重以为闲则守乎
 其外王在国虽处宫禁之严又守乎其内(○易氏曰/入而在国)
 (则五寝次/舍以卫宫)若有大故其所防者尤当致严又守王门
卷五十一 第 38b 页 WYG0094-0096b.png
 资之以卫至尊(○易氏曰五门出入必几门/郑康成曰非常之难要在)如是则
 八百人之众不足怪也
及葬从(才用/反)遣车而哭
 郑康成曰遣车王之魂魄所冯依(○贾氏曰遣车将/葬盛所苞奠遣送)
 (之车其车内既皆有/牲体故云魂魄所依)
适四方使(所吏反/下同)则从士大夫若道路不通有徵事则
奉书以使于四方
 郑锷曰王朝或遣使于四方所遣者士大夫也必从
卷五十一 第 39a 页 WYG0094-0096c.png
 以虎贲(○刘执中曰虎士/从之护王命也)多难之世寇攘奸宄或为
 患于道路道路不通王命壅遏或有徵召于诸侯虎
 贲氏奉王之书以使于其国惟其武勇故使之犯难
 而往也
旅贲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
 郑锷曰旅如旅力方刚之旅旅有力之意故人之背
 旅谓之膂以其有力故也(○贾氏曰旅见/其众贲见其勇)或谓有虎
 贲氏八百人矣又有旅贲氏十六人何耶盖八百人
卷五十一 第 39b 页 WYG0094-0096d.png
 分为卒伍而趋于王之前后则既卫其前又卫其后
 也旅贲氏之十六人则夹车而趋或防其左或防其
 右此其所以异○李嘉会曰大夫不可徒行故旅贲
 氏止用中士不使大夫
掌执戈盾夹王车而趋左八人右八人车止则持轮
 郑康成曰夹王车者其下士也下士十有六人中士
 为之帅○郑锷曰夹王之车执戈所以击刺执盾所
 以捍卫左右必皆八人人主上法乎天而左右之卫
卷五十一 第 40a 页 WYG0094-0097a.png
 亦取象于八卦故数皆八也车之运行其势疾矣及
 其止也馀力未定虑其运而不止故持其轮而止之
 自非旅力过人安能然也(○王氏曰持轮所以为安/也○李嘉会曰王止则亦)
 (止而/卫王)
凡祭祀会同宾客则服而趋
 郑锷曰祭祀宾客会同王则吉服旅贲亦以服而从
 先儒以为王衮冕则旅贲齐服服玄端窃以为不然
 言服而趋者谓军旅夹王车或以介祭祀会同宾客
卷五十一 第 40b 页 WYG0094-0097b.png
 则无用介惟服其所当服之服而已(○王昭禹曰服/而趋者其服亦)
 (如王祭祀/宾客之服)何以明之下文言军旅则被甲而趋盖能
 自保卫然后可以卫至尊有兵甲之事尤不可不先
 自备或使之服其介也亦以重天子之威
丧纪则衰(七雷/反)葛执戈盾
 郑康成曰葛葛绖武士尚轻(○贾氏曰臣为王贵贱/皆斩衰麻绖至葬乃服)
 (葛今王始死即服/葛故云武士尚轻)
军旅则介而趋
卷五十一 第 41a 页 WYG0094-0097c.png
 郑康成曰介被甲○王氏曰旅贲则王卫之尤亲者
 王吉服则亦吉服王凶服则亦凶服王戎服则亦戎
 服亦与王同其忧乐也○易氏曰祭祀会同宾客丧
 纪军旅各以吉凶之服卫于王军国之容有足观者
 矣
节服氏下士八人徒四人
 黄氏曰其服衮冕名之曰节以著别也○郑锷曰或
 谓春官有司服掌王之衣服宜可得而节此官所言
卷五十一 第 41b 页 WYG0094-0097d.png
 初无撙节之意何以为上节王之衣服耶夫王之衮
 冕裘冕固非臣下所可服然有时而服之亦以行礼
 之故尔行礼则服之事已则止其服也固有节矣此
 序官节服之意
掌祭祀朝觐衮冕六人维王之大常
 郑锷曰祭祀朝觐王乘五路建大常服衮冕此礼之
 至文而盛也又使节服氏六人与王同服以维持大
 常之旒盖大常十有二旒其长曳地必用人以维持
卷五十一 第 42a 页 WYG0094-0098a.png
 之维者以缕缀连之义每旁三人则法阳数之成而
 以象天阳俾服衮冕同王之服以尊天之象(○易氏/曰王于)
 (郊祀服裘冕而节服氏之二人者亦服裘冕王于祭/祀朝觐服衮冕而节服氏之六人者亦服衮冕若是)
 (何以为节曰是乃所以为节也春秋之法贵贱不嫌/于同号以其有节存焉王视治朝其位亦南乡王族)
 (故士虎士在路门之右大仆大右大仆从者在路门/之左其位亦南乡则尊卑何以无辨位同乎南乡从)
 (王于后也服同乎衮冕裘冕从王于左右也既有前/后左右之节矣则位序服饰乃卫至尊而崇威严亦)
 (何嫌/于同)
  愚案此便是顾命一人冕执刘一人冕执戣相似
卷五十一 第 42b 页 WYG0094-0098b.png
诸侯则四人其服亦如之
 贾氏曰礼纬天子旌九仞十二旒曳地诸侯七仞九
 旒齐轸大夫五仞五旒齐较士三仞三旒齐首彼或
 异代法故旒不依命数周诸侯之旌皆交龙为之上
 公九旒侯伯七子男五今总云四人则不得两两维
 之但一畔二人分而维之耳(○郑锷曰诸侯之祀也/建交龙之旂亦谓之建)
 (常用四人以维之其服与诸侯亦同王六而诸侯四/降杀以两又四者阴之数诸侯虽有君道而视天子)
 (则臣也故取/阴之数焉)
卷五十一 第 43a 页 WYG0094-0098c.png
郊祀裘冕二人执戈送逆尸从车
 郑锷曰祀必有尸虽郊祀亦有尸士师言祀五帝则
 沃尸春秋传曰晋祀夏郊董伯为尸此言郊祀送逆
 尸则是郊亦有尸也郊祀王服大裘而冕王服大裘
 则尸亦服大裘尸服大裘故节服氏送逆尸亦服大
 裘事至尊之神以类求类欲其纯一而不杂如此节
 服氏八人六人维大常故二人送逆尸也然亦惟郊
 祀则有裘冕执戈之礼他祀则不用也始焉逆之终
卷五十一 第 43b 页 WYG0094-0098d.png
 焉送之皆从尸所乘之车事尊神者其礼当致其谨
 也或谓王服衮冕节服氏亦衮冕近于无等差先王
 制礼必有毫釐之辨何为至尊之衮冕与臣下同耶
 盖祀天之礼内服大裘则外被冕故曰衮冕又曰裘
 冕司裘言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而不言衮司服
 言祀天则衮冕而不言裘王服衮则曰衮冕王服裘
 故云裘冕郊祀以维大常而送逆尸之故乃分而二
 之使节服氏八人各服其一大常以文为主故服以
卷五十一 第 44a 页 WYG0094-0099a.png
 衮送逆尸以质为主故服以裘服衮者无裘服裘者
 无衮岂不有毫釐之辨哉王之奉祀也以内则尽质
 以外则尽文故兼论乎裘衮又以见名官曰节服氏
 之意
方相氏狂夫四人
 王昭禹曰方相氏者以其相视而攻疫者非一方也
 月令于季冬命有司大傩则曰旁磔亦以方之所在
 非一方○郑锷曰或谓每岁有时傩之事所谓季春
卷五十一 第 44b 页 WYG0094-0099b.png
 命国傩仲秋天子乃傩季冬命有司大傩见于月令
 者是也三时有傩夏则无之方相氏乃为夏官之属
 何耶盖方相氏以狂夫为之康成谓方相犹放想可
 畏怖之貌义无所考殆猖狂之意也因四方而驱疫
 必狂夫为之盖阳胜则为狂阴慝则为疫狂夫阳之
 太过者也夏则阳盛而火王阳盛而太过则为狂矣
 使之索阴慝之鬼亦厌胜之术○贾氏曰执戈扬盾
 亦武事故在此
卷五十一 第 45a 页 WYG0094-0099c.png
     总论
 薛平仲曰四官之设先王必使世其官者合庶士以
 卫至尊其事至难使为之长者或更进迭用而非世
 守之旧则人心涣散不属所关甚大此虎贲旅贲必
 以氏为名节服氏以衮冕维大常其职与旅贲氏相
 关非世其官不足以明礼典之宜方相氏以索室驱
 疫非世其官不能明鬼神之故此节服方相亦以氏
 为名也
卷五十一 第 45b 页 WYG0094-0099d.png
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
(乃多/反)以索室驱疫
 郑康成曰蒙冒也○郑锷曰熊之为物猛而有威百
 兽畏之蒙熊皮所以为威也金阳刚而有制用为四
 目以见刚明能视四方疫疠所在无不见也玄者北
 方之色天事之武也朱者南方之色地事之文也以
 玄为衣所上者武以朱为裳辅之以文(○李嘉会曰/鬼神阴物狂)
 (夫四目玄衣朱裳皆/象阳气以抑阴气)执戈击刺扬盾自卫(○黄氏曰/执戈扬盾)
卷五十一 第 46a 页 WYG0094-0100a.png
 (犹尚/勇欤)帅百隶以为之(○王昭禹曰帅/罪隶蛮隶之属)贱者之职也○
 王昭禹曰时傩以时而傩月令季春仲秋季冬是也
 (○郑锷曰季春仲秋之傩有国之礼庶人不得为季/冬之傩谓之大傩孔子于乡人傩则朝服而立于阼)
 (阶以安室神谓季冬之傩大傩驱索诸/室中而逐之故朝服以安祖先之神尔)○郑康成曰
 索廋也○王昭禹曰室者阴慝之所藏
大丧先柩
 郑康成曰葬使之道○刘执中曰凶事多邪慝乘之
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音/罔)(音/两)
卷五十一 第 46b 页 WYG0094-0100b.png
 郑康成曰圹穿地中也天子之椁柏黄肠为里而表
 以石焉方良罔两也国语曰木石之怪夔罔两○郑
 锷曰葬则用木石木石久而变怪生故始葬则驱之
 亦厌胜之术(○易氏曰占梦季冬聘王梦/遂令始傩驱疫则令此而已)
 郑锷曰丧则使之为前驱以辟凶邪葬则使之入圹
 击罔两所以安神灵
 
 周礼订义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