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六
卷四十六 第 1a 页 WYG0093-074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四十六   宋 王与之 撰
典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
 郑康成曰路王所乘车(○王昭禹曰巾车谓之车则/上下所通乘典路谓之路则)
 (主于/王车)
 贾氏曰巾车已主王后之五路今此又掌之者以冬
 官造车讫以授巾车饰以金玉象之等其王及后所
卷四十六 第 1b 页 WYG0093-0749d.png
 乘者又入典路别掌之
 薛平仲曰玉路之大复有典路以掌之戎车之倅复
 有车仆以掌之至于旗常之建司常又纤悉而明辨
 之成周之君亦岂略冕服之用而特致意于此哉前
 乎史官则冕服盖有职矣后乎史官而车旗未之掌
 焉先王错综于叙官之际申严于礼典之防尤当于
 此而有考
掌王及后之五路辨其名物与其用说(书锐/反)
卷四十六 第 2a 页 WYG0093-0750a.png
 项氏曰典路专达王与后之驾说故曰路○郑锷曰
 辨其名物当乘金玉者不可以乘象木当用以祀宾
 者不可用以朝以田○郑康成曰用谓将有朝祀之
 事驾之○郑司农曰说谓舍车春秋传曰日中而说
若有大祭祀则出路赞驾说
 贾氏曰巾车云玉路以祀此大祭祀则出路郑云王
 当乘之惟出玉路(○项氏曰王之/玉路后之重翟)○王氏曰出路者
 或乘之或陈之○项氏曰驾豋车说舍车○郑锷曰
卷四十六 第 2b 页 WYG0093-0750b.png
 大祭祀大宾客或乘玉路或乘金路驾之说之仆与
 趣马之职此则赞之使各有其节(○李嘉会曰不说/视朝师田者举其)
 (大以见/其馀)
大丧大宾客亦如之
 王昭禹曰大丧出路非乘车也出所陈之路焉○郑
 司农曰书顾命曰成王崩既陈先王宝器又曰大路
 在宾阶面缀路在阼阶面先路在左塾之前次路在
 右塾之前汉朝上计律陈属车于庭故曰大丧大宾
卷四十六 第 3a 页 WYG0093-0750c.png
 客亦如之○王昭禹曰亦赞驾说
凡会同军旅吊于四方以路从(才用/反)
 郑康成曰王出于事无常王乘一路典路以其馀路
 从行亦以华国(○贾氏曰惟玉路/祭祀之车尊不出)○郑锷曰考之巾
 车以朝以宾以祀以即戎以田不见乘路以吊之文
 学者疑之○易氏曰谓因会同宾客而行吊事
车仆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
卷四十六 第 3b 页 WYG0093-0750d.png
 黄氏曰仆主也以仆名官以其主戎萃古主射之官
 名仆射
 郑锷曰乘车必用仆以为御戎仆齐仆道仆田仆皆
 仆驭王之路者属于夏官而车仆独列于此盖戎仆
 驭戎路此则掌戎路之萃萃者副贰之名五路皆有
 贰贰之数不过十有二尔戎路乘以即戎之车戎者
 国之大事尤事之危进而无继则是以将卒与敌故
 戎车副贰尤众欲其散则可以围敌而聚则可以自
卷四十六 第 4a 页 WYG0093-0751a.png
 固是故有广车而广车有萃有阙车而阙车有萃有
 苹车而苹车有萃有轻车而轻车有萃萃车既多别
 设车仆不列于夏官见其不属于司马
掌戎路之萃(七内反/下同)广(古旷/反)车之萃阙车之萃苹车之
萃轻(遣政/反)车之萃
 郑康成曰此五者皆兵车所谓五戎戎路王在军所
 乘(○贾氏曰此言戎路则巾车所云革路○/王昭禹曰革路用以即戎故又谓之戎路)○黄氏
 曰萃副也有萃则有元典路掌之象路木路亦有副
卷四十六 第 4b 页 WYG0093-0751b.png
 惟戎车则置官掌之盖其施于戎事者不止一车独
 曰路者尊王也(○李嘉会曰戎车多萃/以仓猝欲备毁折也)○郑康成曰
 广车横陈之车春秋传曰公丧戎路又曰其君之戎
 分为二广则诸侯戎路广车也(○王昭禹曰宣十二/年楚子为乘广三十)
 (乘分为左右广然则/车十五乘谓之一广)阙车所用补阙之车也(○郑锷/曰楚子)
 (使潘党帅游阙四十乘从唐侯为左拒盖以四十乘/为补阙之用楚南蛮也戎车之制如此宜其抗衡于)
 (上/国)苹犹屏也所用对敌自隐蔽之车孙子八陈有苹
 车之陈(○王氏曰苹车盖/辎车之有屏蔽者)轻车所用驰敌致师之车
卷四十六 第 5a 页 WYG0093-0751c.png
 也(○王昭禹曰孙武书曰驰车千驷又曰轻车先出/其侧者陈也盖用之驰敌致师非轻则不能充其)
 (任故驰车又/谓之轻车)
 黄氏曰广阙苹轻其名不同其用亦异郑康成虽出
 于意料然考其名义则或是是皆在中军盖兵家之
 枢机不用则为王之卫故楚有王族二广晋有公行
 齐有二广启牢之名皆在中军○王氏曰此五车皆
 戎车故各有萃萃队也各以其萃以其车之卒伍睦
 焉(○王昭禹曰易曰萃聚也聚则/有队矣车仆则并其萃而掌之)○贾氏曰此车仆
卷四十六 第 5b 页 WYG0093-0751d.png
 惟掌五戎之萃其五戎之正不言所掌者巾车虽掌
 正戎之一其下四戎之正亦掌之
凡师共革车各以其萃
 王昭禹曰凡师共革车则师之所用者其车皆以革
 鞔之(○贾氏曰案巾车王所乘惟革路而已即上文/戎路是也今此不云革路总云共革车则革车)
 (之言所含者多五戎皆是则王虽/乘一路四路皆从是优尊所乘也)○郑锷曰革车亦
 各有萃所以为不可败之策
 黄氏曰车仆掌萃车共革车则典路之职萃则车仆
卷四十六 第 6a 页 WYG0093-0752a.png
 共之五戎制度虽异皆革车也愚考六乡六军不能
 备千乘车乡军出则以公车充之故车仆掌五戎之
 萃皆以副王为名居中军其卒皆乡兵而乘之者皆
 官府州乡之吏射人曰大师令有爵者乘王之倅车
 是也五戎之元典路掌之王所乘康成谓优尊者所
 乘其说是王虽以戎路即戎及其在军则无常乘也
 其意甚密
会同亦如之
卷四十六 第 6b 页 WYG0093-0752b.png
 郑锷曰会同虽乘金路亦共革车文事必有武备也
大丧廞革车
 郑康成曰言兴革车则遣车不徒戎路广阙苹轻车
 皆有焉(○贾氏曰王遣车九乘除此五乘/之外加以金玉象木四者则九乘)
大射共三乏
 贾氏曰乏一名容射人云三𫉬三容是也以其为革
 车用皮乏亦用皮故因使为之若然直云大射共乏
 至于宾射燕射之等亦使共乏矣举大射尊者而言
卷四十六 第 7a 页 WYG0093-0752c.png
 先郑读乏为匮乏之乏者以其矢于侯匮乏不去故
 也○郑锷曰王之大射必张三侯每侯之后必用一
 乏使持旌告𫉬之人用此自庇车仆掌车之萃使临
 敌者得以自蔽之之亦使矢之所及者足以自蔽尔
 因所职掌以明其义犹巾车鸣铃之义
司常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郑康成曰司常主王旌旗○郑锷曰九旗之名不同
卷四十六 第 7b 页 WYG0093-0752d.png
 大常九旗之一耳不名官曰司旗独以常名何也旗
 可以谓之旂亦可以谓之常郊特牲曰旂十有二旒
 龙章而设日月明堂位曰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此
 指大常而言也而谓之旂岂非旗可以谓之旂乎乐
 记曰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先儒皆言天子之旌曳
 地此亦指大常而言也而谓之旌岂非旗亦可以谓
 之旌乎觐礼曰公侯伯子男各就其旗而立月令曰
 春载青旂夏载赤旂秋载白旂冬载玄旂春之青者
卷四十六 第 8a 页 WYG0093-0753a.png
 宜曰旂夏之赤者宜曰旟秋之白者宜曰旗冬之玄
 者宜曰旐不谓之旗旟旐而谓之旂岂非旗皆可以
 谓之旂乎行人曰建常九斿建常七斿建常五斿旂
 则九斿旟则七斿旗则五斿不谓之旂旟旗而谓之
 常岂非此亦可谓之常乎掌九旗之官特名曰常以
 行人质之意可知矣昭禹谓王载大常名官曰司常
 谓取九旗之尊者名之尔然不曰大常而曰司常则
 知其非指大常言之也
卷四十六 第 8b 页 WYG0093-0753b.png
掌九旗之物名
 王氏曰旗之物则通帛杂帛之属(○郑锷曰指旗上/熊虎龟蛇之类以)
 (为物然通帛之旟杂帛之物二旗无异物九旗之/物如戎马一物田马一物之类皆指色以言之)
 之名则旗常旃物之属自常以下凡九物而旗居其
 一谓之九旗犹公侯伯子男谓之诸侯也
各有属以待国事
 黄氏曰司常掌其物名其旗各属于其官府师都州
 里而藏之有国事则出而张之以待给岁时共其更
卷四十六 第 9a 页 WYG0093-0753c.png
 旌而已郑谓属徽识非王亦为徽识乎○王昭禹曰
 国有祭祀师田宾客之事自王而下皆有所建之旗
 司常掌其物名使其属视而知所从则以待其所用
 也
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旃(之然/反)杂帛为物熊虎为
旗鸟准为旟(音/馀)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
 胡伸曰大常王之旗也周以日月为常日往月来未
 尝以止惟其无常可以为常者道也物者事也王所
卷四十六 第 9b 页 WYG0093-0753d.png
 事者道臣所事者事故王所建曰常臣所建曰物也
 (○方氏曰司常言设日月者无龙章设龙章者无日/月特牲言龙章而设日月乃与周礼不同此杂记前)
 (代之/礼)
 郑锷曰九旗各画物因物以立名胡为日月熊虎鸟
 隼龟蛇皆取二物交龙则取一物而通杂帛又皆不
 取一物邪尝读邹阳之疏观交龙骧首之言窃以为
 交者蛟也若谓画龙一升一降则交龙骧首之言非
 矣以龟蛇鸟隼例而推之交龙宜作蛟龙亦是二物
卷四十六 第 10a 页 WYG0093-0754a.png
 也通用帛全用帛析其羽全其羽皆不二物又无取
 于画也不用画则因物以明义而已
 郑康成曰通帛谓大赤从周正色无饰(○郑锷曰周/人尚赤则此)
 (通用赤帛尔其他如旂之青旟之白旐之黑常之黄/不全用赤可知先儒谓九旗之帛皆用绛失之矣)
 ○郑锷曰以帛相杂者名曰物易曰物相杂故曰文
 唯杂众色故文物为可观郑谓以帛素饰其侧白者
 殷之正色也徒取殷白色以为言一色之白何足谓
 之物而彼谓之白素饰侧者盖有疑于用绛之说亦
卷四十六 第 10b 页 WYG0093-0754b.png
 失之矣(○项氏曰通帛以象明辨而守/正也杂帛以象事物之为杂也)
 项氏曰熊虎西方之兽熊毅猛师都谓乡遂大夫统
 众而为军将者也以其在国都而成师焉鸟隼南方
 之物剽锐而能击(○郑康成曰鸟/隼象其勇捷也)州里则六乡之群
 吏所建也龟蛇北方之物龟智而蛇果(○郑康成曰/龟蛇象其捍)
 (难辟/害也)县鄙则六遂之群吏所建也以其同居故谓之
 里以其在国之鄙故谓之鄙○李嘉会曰此三物师
 都乡遂之官所建以蕃屏捍卫于王
卷四十六 第 11a 页 WYG0093-0754c.png
 易氏曰王之视朝无非道焉道贵乎浑全故以五采
 全羽饰之王之游田无非事焉事贵乎辨析以五采
 析羽饰之○郑康成曰全羽析羽皆五采系之于旞
 旐之上所谓注旄于干首也(○贾氏曰云注旄于干/首尔雅之文也若然则)
 (此旞旌非直有羽亦有旄故郑引尔雅注旄以證旞/旌明其两有是以干旄诗云孑孑干旄孑孑干旌郑)
 (彼注云首皆注旄焉明干首旄羽皆有之此虽据旞/旌旄羽并有至于大常巳下皆有明矣夏采云乘车)
 (建绥复于四郊注绥以旄牛尾为之缀于橦上是其/旌首皆有旄之验也全羽析羽直以羽而无帛而郑)
 (云九旗之帛者据众有者而言或解以为旞旌之下/亦有旄旒而用绛帛也其旄之下旆似不用绛故尔)
卷四十六 第 11b 页 WYG0093-0754d.png
 (雅云缁广充幅长寻曰旐继旐曰旆诗云白旆央央/○李嘉会曰旞旌是小旗道车斿车所载不乘大旗)
 (而插/小旗)
 郑锷曰命旗之名儒者以为有取于制字之意画日
 月者名曰常常久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王者之道
 万世有常而不易也画交龙者名曰旂旂之为义取
 诸斤也斤之绝物不犯所画尤为有辨旂者诸侯所
 建出则有君道入则有臣道为有辨也全用帛者名
 曰旃旃之为义取诸亶诚之意孤卿在朝赤心事主
卷四十六 第 12a 页 WYG0093-0755a.png
 以诚信为先也画以熊虎者名曰旗旗之为义取诸
 其也其者指物之辞惟威足以服物及可以指物而
 使之(○李嘉会曰旗者/与民相期集也)画鸟隼者名曰旟旟之为义
 取诸与也动有礼文趋事急疾人孰不我与哉画龟
 蛇者名曰旐旐之为义取诸兆也兆者事之所始也
 公邑閒田民众至多而军伍之法实兆于此也旗不
 用帛独取于鸟羽全而用之名曰旞析而用之名曰
 旌旞之为义有取于遂旌之为义有取于生全羽者
卷四十六 第 12b 页 WYG0093-0755b.png
 道车之所载王以朝夕燕出入由道而行也析羽者
 木路之所载王以田以鄙有所旌别也立名不一故
 取义不同
 陈君举曰交龙为旂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
 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方之所建也日
 月为常则居中以指麾之故招摇在上急缮其怒矣
 乃知五花阵从古而然八阵图之四魁八尾亦此法
 也
卷四十六 第 13a 页 WYG0093-0755c.png
及国之大阅赞司马颁旗物
 郑康成曰仲冬教大阅司马主其礼○王昭禹曰辨
 旗物之用正掌于治兵之官而司常无所用赞至于
 大阅其事繁矣辨鼓铎之用则如振旅辨号名之用
 则如茇舍辨旗物之用则如治兵故司常赞司马以
 颁之
王建大常诸侯建旂
 郑康成曰王画日月象天明也诸侯画交龙一象其
卷四十六 第 13b 页 WYG0093-0755d.png
 升朝一象其下复也
孤卿建旃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旟县鄙建旐
 黄氏曰孤四命卿六命言孤卿自中大夫以上皆建
 旃(○王氏曰师都则孤卿也于其事上谓之孤卿/于其涖众谓之师都于其涖军又谓之军吏)
 郑康成曰孤卿不画言奉王之政教而已大夫士杂
 帛言以先王正道佐职也(○黄氏曰杂帛为物必/有以为大夫士之别)
 都六乡六遂大夫也谓之师都都民所聚也画熊虎
 者乡遂出军赋象其守猛莫敢犯也州里县鄙乡遂
卷四十六 第 14a 页 WYG0093-0756a.png
 之官互约言之(○贾氏曰州是乡之官里与县鄙是/遂之官故总言乡遂之官云互言者)
 (遂之里是下士得与乡之州中大夫同建旟乡之闾/亦得与遂之县同建旐遂之鄙得与县同建旐乡之)
 (党亦得与州同建旟是互也言约者乡之族上从党/同建旟比上从闾同建旐遂之酂上从鄙同建旐邻)
 (上从里同建旟是约也但族师已下并鄙师已下皆/是士官虽与在上大夫同建其仞数则短当三仞以)
 (下/)
 黄氏曰司常国容司马军容军容不免少有屈伸恐
 其遂以掩国容也故使司常赞司马于其入也尽反
 其旧焉九旗以爵秩尊卑职守内外为序谓之建常
卷四十六 第 14b 页 WYG0093-0756b.png
 所建也师都六乡六遂长官也大司徒遂人致民皆
 有旗乡二千五百人为师故谓之师遂自九夫为井
 至四县为都井法成焉故遂谓之都五师万二千五百
 人为军不曰军而曰师遂官皆下于乡官一等郑谓
 乡遂大夫非也乡遂大夫皆不与于军师之事其职
 可考乡自州而登为乡故州里别见遂自县而登为
 遂故县鄙别见道车象路斿车木路巾车象路建大
 赤以朝木路建大麾以田王行于道乘象路则载旞
卷四十六 第 15a 页 WYG0093-0756c.png
 有所游观则载旌皆非其所常建也故谓之载凡此
 皆国容也
 郑锷曰军旅之中所以一人之目者旗物也春官之
 司常与夏官之大司马或颁之或辨之职虽不同所
 以一军旅之目则一而已然王与诸侯或建或载不
 出乎大常与旂至于旃则孤卿建之矣师都又载之
 物则大夫士建之矣乡遂又载之旗则师都建之矣
 军吏又载之旟则州里建之矣百官又载之旐则县
卷四十六 第 15b 页 WYG0093-0756d.png
 鄙建之矣郊野又载之变易不常何以一人之目邪
 余以为司常所颁者冬之大阅也司马所辨者秋之
 治兵也秋冬所教各不同则旗物所用宜不一盖兵
 事多变应变不一则教之之术不可以不多变故秋
 而治兵用旗物则异乎冬冬而大阅用旗物则异乎
 秋使民于秋已知其一于冬又知其一秋冬所用各
 不同而民之所习亦不一有旗物建于上有徽识被
 于身旗物不同则徽识不同仰视其旗俯观其徽虽
卷四十六 第 16a 页 WYG0093-0757a.png
 百战而不乱奚患其不知所从乎又曰秋冬异教则
 旗物异用凡有职于军中者可以互建今也所建所
 载之官吏互不一其说果可考乎余以为凡教民者
 欲其易知耳军吏也孤卿也师都也三者不同名考
 其实则皆孤卿而已平日为孤卿有事则命为军将
 所谓军将者非军吏乎在朝为孤卿食采皆在师都
 所谓师都者非孤卿乎孤卿可以谓之军吏又可以
 谓之师都故所互建者旗也旃也所迭载者亦旗也
卷四十六 第 16b 页 WYG0093-0757b.png
 旃也或曰军吏或曰师都不过皆孤卿耳人习知其
 孤卿岂不易知哉乡遂也大夫士也百官也州里也
 四者不同名考其实皆大夫士而已判而言之则曰
 大夫曰士合而言之则曰百官乡则有州遂则有里
 曰乡遂者总名也曰州里者各举其一以名之其实
 则乡遂也乡遂州里之官皆大夫士为之为大夫士
 者乃所谓官也故所互建者物也旟也所迭载者亦
 物也旟也或曰乡遂或曰州里或曰百官不过皆大
卷四十六 第 17a 页 WYG0093-0757c.png
 夫士耳人习知其为大夫士岂不易知哉郊野也县
 鄙也二者不同名考其实皆公邑之吏而已乡遂馀
 地与夫封王子弟之馀地谓之公邑亦谓之閒田自
 其地言之名曰郊野自天子使吏治言之名曰县鄙
 夫公邑閒田之地既名郊野又名县鄙何也盖是田
 邑也有在六遂之县者有在采地之县者康成所谓
 一百里为州四百里为县者谓此地尔故所互建者
 旐也所迭载者亦旐也或曰郊野或曰县鄙不过皆
卷四十六 第 17b 页 WYG0093-0757d.png
 公邑之吏耳人习知其公邑之吏岂不易知哉且夫
 周礼王畿之内官吏之众大抵有三节曰朝廷之孤
 卿耳乡遂之士大夫耳公邑閒田之群吏耳民于每
 岁治兵大阅之时见闻习熟安其教训一旦有军事
 仰视其旗虽异其人易识安得不如子弟之卫父兄
 手足之捍头目邪
道车载旞斿车载旌
 贾氏曰道车巾车象路也以朝朝所以行道故以象
卷四十六 第 18a 页 WYG0093-0758a.png
 路为道车但在朝则建大赤今以朝夕燕出入则建
 旞也斿车巾车木路以田是游乐之所用故以斿车为
 木路但正田猎建大麾今小小田猎及巡行县鄙则
 建旌也○郑康成曰全羽析羽五色象其文德也○
 王氏曰旌旞言载在车故也自旐以上言建则凡祭
 祀会同宾客建焉不必在车觐礼所谓上介皆奉其
 君之旂置于宫皆就其旂而立是也○贾氏曰此九
 旗总为大阅而言其道车斿车非为军事也○郑锷
卷四十六 第 18b 页 WYG0093-0758b.png
 曰大阅之时王乘戎路而建大常象路木路从焉所
 载者旟旞与旌当是之时玉路金路不出故此但言
 道车斿车也(○黄氏说见/孤卿建旃下)
皆画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

 贾氏曰上言旌旗之大此言其细者○郑锷曰或谓
 上言九旗皆有属此言皆画其象何邪余以谓象言
 徽识之象徽识谓之属所以题别众臣使之知所系
卷四十六 第 19a 页 WYG0093-0758c.png
 属而不散也盖画象之说皆谓交龙龟蛇鸟隼熊虎
 凡著于旗者皆有画也既画于旗之上以为指麾又
 画于人之身以为徽识也若夫官府各象其事州里
 各象其名家各象其号形可画也事与名号如之何
 其画邪官府州里与家各画其物之形乃书其事与
 名号若曰某某之事某某之名某某之号杜子春云
 画当为书其说可取
 郑康成曰事名号者徽识所以题别众臣树之于位
卷四十六 第 19b 页 WYG0093-0758d.png
 朝各就焉觐礼云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此其
 类也○王昭禹曰官府则画六官象其所掌之事而
 书之(○项氏曰若治官则象治官/之事教官则象教官之事)州里则画州里之
 名象其官名而书之(○项氏曰若乡则象其乡/之名遂则象其遂之名)家则
 象其家邑之官象其美称之号而书之(○项氏曰大/夫之食邑各)
 (象其家/之号)事以其所治言民以其所命言号以其名之
 美称言○王氏曰官府异事所画象其事则足以相
 别州里及家无异事故于画象其名号以别之
卷四十六 第 20a 页 WYG0093-0759a.png
 薛氏曰司马辨号名之用有六而此所言者有三司
 马分言之司常总言之耳且司马谓帅以门名又曰
 百官各象其事即此所谓官府各象其事家以号名
 即此所谓家各象其号都鄙各以其名乡以州名野
 以邑名即此所谓州里各象其名也
凡祭祀各建其旗
 项氏曰凡祭祀各建其旗所以属众王则建大常诸
 侯助祭者百官执事者各有之(○郑锷曰王祀天乘/玉路所建者大常今)
卷四十六 第 20b 页 WYG0093-0759b.png
 (言各建其旗则四路皆从明矣○李嘉会曰以王/推之则诸侯建旂孤卿建旃大夫建物皆可知矣)
会同宾客亦如之置旌门
 郑康成曰宾客朝觐宗遇王乘金路巡守兵车之会
 王乘戎路皆建大常○王氏曰会同宾客各建其旗
 者众之所会使各视旗而知所从焉(○郑锷曰宾客/会同则乘金路)
 (亦各建其旗言亦如祭祀之/时则革路木路亦从明矣)
 易氏曰祭祀在郊庙无事乎旌门之置会同宾客在
 国外及方岳之下则旌门之置乃所以为王者营卫
卷四十六 第 21a 页 WYG0093-0759c.png
 之仪掌舍云为帷宫设旌门设旌于帷宫之门则会
 同宾客之在外者可知也(○郑锷曰王为帷宫以暂/止焉则置旌为门以表王)
 (之所/在也) 王氏曰置旌门则置之而已于是掌舍受而
 设焉
大丧共铭旌
 郑康成曰铭旌王则大常也士丧礼曰为铭各以其
 物
建廞车之旌及葬亦如之
卷四十六 第 21b 页 WYG0093-0759d.png
 贾氏曰在庙陈时以廞旌建于遣车之上及葬入圹
 亦建之(○郑康成曰葬云建/之则行廞车解说之)○易氏曰巾车饰其车
 而司常建其旌也(○贾氏曰使人/各执廞旌也)
凡军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婢世/反)
 贾氏曰当大司马致众之时司常建之此言为及致
 而设也○王氏曰置者植之弊者仆之○郑锷曰军
 旅之事用旌旗以指麾则掌建之始焉置之以致民
 使来终焉弊之以诛后至皆司常所掌也
卷四十六 第 22a 页 WYG0093-0760a.png
甸亦如之
 郑锷曰田猎无异军旅或置或弊宜不异矣
凡射共𫉬旌
 郑康成曰𫉬旌𫉬者所持旌(○贾氏曰谓若大射服/不氏唱𫉬所持之旌三)
 (侯皆有/𫉬旌也)
 郑锷曰射必用𫉬以旌明其中
岁时共更旌
 贾氏曰受官旌旗用之者岁之四时来换易则司常
卷四十六 第 22b 页 WYG0093-0760b.png
 取彼之旧典此之新○易氏曰与巾车岁时更续之
 义同○郑锷曰不曰旗而曰旌泛而言之旌旗一而
 已矣
都宗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
四十人
 郑康成曰都谓王子弟所封及公卿所食邑○王氏
 详说曰三等采地或谓之都鄙即大宰所司以八则
 待都鄙之治是巳或谓之稍县都即载师所谓以家
卷四十六 第 23a 页 WYG0093-0760c.png
 邑之田任稍地大都之田任畺地是巳或谓之师都
 即司常所谓师都载旗是已或谓之家即司常所谓
 家各象其号是巳或谓之都家即此所谓都宗人家
 宗人是巳
 易氏曰凡典礼者谓之宗在虞氏则秩宗在周人则
 为大小宗伯皆所以典天神人鬼地示之三礼也天
 子有宗伯诸侯有宗人春秋跻僖公而夏父弗忌为
 宗人此诸侯之宗人而都家谓之内诸侯亦有宗人
卷四十六 第 23b 页 WYG0093-0760d.png
 焉都宗人家宗人是巳(○薛平仲曰礼之渐莫重于/僭僭之渐莫重于祭春官之)
 (立始以宗伯掌建邦天神人鬼地示之礼终以宗人/掌都家祭祀之礼一皆以宗名官者其事始终于此)
 陈君举曰案都宗人家宗人掌都家之礼都司马家
 司马令都家之众都士家士治都家之狱凡此者以
 地理隔绝去王城甚远故特设此官于县都之中以
 统临之而属于内官非谓此为采地之官与乡遂异
 制也(○孙氏曰分畿内而为都家虽各有封疆之限/而不得专其政故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
 (其神于是有都宗人以掌其祭祀焉二曰法则以驭/其官于是有都则以掌其法则焉八曰田役以驭其)
卷四十六 第 24a 页 WYG0093-0761a.png
 (众于是有都司马家司马以掌其兵甲马至于刑狱/之事无不听于王朝者都士家士虽已阙而方士三)
 (月上狱讼于国比讶士掌四方之狱讼有治于士者/造焉有乱狱斯往成之则有间矣记曰内诸侯禄也)
 (外诸侯嗣也是亦有合于先王之旧内/诸侯不过禄田不容袭其地专擅其政)
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
 郑锷曰大都小都不出王畿之内其所封者乃王之
 子弟与公卿也其地域有山川及因国无主后者为
 之长者所当祭也况又立其祖所自出之庙则其祭
 礼尤严立都家人以掌其都之祭祀之礼使有其举
卷四十六 第 24b 页 WYG0093-0761b.png
 之不敢废也非所当祭者不敢僭也太宰有八则以
 驭之曰祭祀以驭其神又专立一官以掌其礼彼安
 敢有过差哉
 王氏详说曰致福之事见于天官膳夫又见于祭仆
 都家宗人夫膳夫祭仆既云致福而此又言者盖祭
 祀王所不与则赐之禽都家亦如之上赐禽于下则
 下致福于上然致福者宗人也展宗人之致福而受
 之于膳夫者祭仆也受祭仆之致福而献之于王者
卷四十六 第 25a 页 WYG0093-0761c.png
 膳夫也(○李嘉会曰必致福于国者皆所以/导人心之正以全其爱君之念也)
正都礼与其服
 王昭禹曰礼以定尊卑别贵贱辨亲疏而明分守而
 僭乱之生其微常起于衣服之间则正都礼与其服
 不可缓也(○郑锷曰所谓正者与其他所正之礼/服异乃奉祭之服恐有偪上之嫌耳)
若有寇戎之事则保群神之壝
 郑锷曰郊有群神之兆则有坛壝之制国有寇戎之
 变固所当保也(○郑康成曰守山川/丘陵坟衍之坛域)○王氏曰以其
卷四十六 第 25b 页 WYG0093-0761d.png
 掌都祭祀之礼故使与小祝保神壝之在外者小祝
 言保郊此言保神之壝相备也(○李嘉会曰欲/群神之无警动)
国有大故则令祷祠
 贾氏曰都宗人是王家之官王命使祷祠是都内之
 事明所令令都内之有司有事于神者
既祭反命于国
 郑康成曰祭谓报赛也反命还白王○王昭禹曰祭
 之命上所出既祭反命于国则逆祀命者无有也(○/王)
卷四十六 第 26a 页 WYG0093-0762a.png
 (氏曰既祭反命于国则虽非国/故祷祠亦必命之祭然后祭)
家宗人如都宗人之数
 郑康成曰家谓大夫所食采邑
掌家祭祀之礼凡祭祀致福
 郑康成曰大夫采地之所祀与都同若先王之子孙
 亦有祖庙
国有大故则令祷祠反命祭亦如之
 郑康成曰以王命令祷祠归白王于𫉬福又以王命
卷四十六 第 26b 页 WYG0093-0762b.png
 令祭之还又反命○贾氏曰祷祠反命则与都宗人
 既祭反命同祭亦如之是祷祠讫王更命祭祭讫亦
 反命都宗人亦有此法文不具耳
掌家礼与其衣服宫室车旗之禁令
 郑康成曰掌亦正也○郑锷曰都宗人不言宫室车
 旗之禁令独此言之者大宰有八则以驭都鄙有家
 之大夫宫室车旗之从其命数非八则之所驭不可
 以不正也
卷四十六 第 27a 页 WYG0093-0762c.png
 易氏曰扬雄曰节莫大于僣僣莫大于祭先王设都
 家宗人之官杜僭乱之原别嫌疑之渐其制礼之深
 意实寓乎此也(○李嘉会曰禁令与政令不同盖衣/服宫室之制甚严观都人士之诗可)
 (见/)
凡以神士者无数以其艺为之贵贱之等
 刘执中曰神士谓明神理而仕者○薛平仲曰六典
 叙官未有无所命名而列之于数者特礼官之末有
 所谓凡以神士者以官焉谓之神士者不出于巫祝
卷四十六 第 27b 页 WYG0093-0762d.png
 之间先王何为特谆复于此哉尝观周家五礼之制
 以事鬼神示为先六乐之作亦以事鬼神示为首先
 王之敬鬼神示者如是人之有能以致天神人鬼地
 示者要必选抡搜访其艺必有以通幽明之故知鬼
 神之情状者然后居之则仕进之贵贱而艺能之疏
 密可考矣(○郑锷曰周家乡举里选之法三岁兴乡/里之贤能其次有府史胥徒及庶人之在)
 (官入仕之路清矣今乃有以神入仕之人何耶盖先/王之于国则忧其有凶荒于民则虑其有札丧以为)
 (幽冥之中有神者主之神之处位非人人所能知也/必有精爽不携贰之人能斋肃中正有上下比义之)
卷四十六 第 28a 页 WYG0093-0763a.png
 (知有光明宣通之圣有光照之明听彻之聪者或足/以犹鬼神示之居而辨其名与其物者矣由是设为)
 (入仕之途使由此以进然后使之掌日月星辰之法/○李嘉会曰男巫女巫无数先王既巳言之今又言)
 (之恐神附于人如神降于莘之类得以惑乱其民神/士之人又非男巫比虽艺之小者亦收之如瞽人之)
 (归于上/而掌乐)
 郑康成曰艺谓礼乐射御书数高者为上士次之为
 中士又次之为下士○王昭禹曰所谓掌三辰之法
 以犹鬼神示之居皆以其精于艺者为之也
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辨其名物
卷四十六 第 28b 页 WYG0093-0763b.png
 郑康成曰犹图也居谓坐也天者群神之精日月星
 辰其著位也以此图天神人鬼地示之坐者谓布祭
 众寡与其居句(○贾氏曰神有众寡多少或/居方为之或句曲为之也)○薛氏
 曰日月星辰谓之三辰日阳也月阴也星辰亦有阴
 阳焉阴阳之气有消息盈虚之理而三辰之法未尝
 不由之三辰之数有升降出入往来之变而鬼神示
 之居未尝不从之推阴阳而考三辰观三辰以居鬼
 神示非知幽明之故不能也传曰太极运三辰五星
卷四十六 第 29a 页 WYG0093-0763c.png
 于上元气转三统五行于下故知三统之合于三辰
 也日合于天统则天神可得而犹其居月合于地统
 则地示可得而犹其居星辰合于人统则人鬼可得
 而犹其居(○易氏曰天神位乎上其居为阳即日合/天统之法而图之地示位乎下其居为阴)
 (即月合地统之法而图之人鬼位乎阴阳之间即斗/合人统之法而图之大司乐云黄钟为宫而天神降)
 (函钟为宫而地示出圜钟为宫而/人鬼可礼此即三辰合三统之义)犹之之法则神士
 者之所掌其法虽不可见大要坛场庙社左右前后
 各从其类而已故小宗伯位宗庙于阳之左犹日之
卷四十六 第 29b 页 WYG0093-0763d.png
 生于东也位社稷于阴之右犹月之生于西也兆五
 帝四望四类各以其郊犹星辰之躔次也神士者特
 能掌三辰之法犹其居而已建其位非宗伯不可也(○/王)
 (氏详说曰楚昭王问于观射父而及重黎绝地天通/之事射父所对详矣大约以谓古之所谓巫觋者以)
 (民之精爽不携贰又能斋肃中正者为之使制神之处位/次主是知凡以神士者巫觋之类也掌三辰之法以)
 (犹鬼神示之居岂非/制神之处位次主乎)○王昭禹曰鬼神示虽幽深然
 皆丽乎阴阳不能无所居也辨其名则所命之名也
 辨其物则其色之物也
卷四十六 第 30a 页 WYG0093-0764a.png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魅(眉秘/反)
 郑康成曰天人阳也地物阴也阳气升而祭鬼神阴
 气升而祭地祗物魅所以顺其为人与物也百物之神
 曰魅春秋传曰螭魅魍魉(○贾氏曰左传宣三年服/氏注曰螭山神兽形魅怪)
 (物魍魉木石之怪文公十八年注螭山神兽形或曰/如虎而啖虎或曰魅人面兽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
 (异气所生为人害贾服义与郑异/郑以螭魅为一物故云百物之神)○薛氏曰致天神
 而人鬼与之荀卿所谓郊则并百王于上而祭之是
 巳郊天合百王则郊地合物魅宜矣郑氏谓用祭天
卷四十六 第 30b 页 WYG0093-0764b.png
 地之明日于经无据○黄氏曰是必有推候之法可
 睹之实至汉郊祀犹候神先下天子望拜则司乐六
 变天神降八变地示出九变人鬼格非无其事
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
 杜氏曰禬除也○王昭禹曰致天神人鬼地示物魅
 而祭之者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故也禬所以会
 之则欲在天者无凶荒在人者无札丧
     总论宗伯官属
卷四十六 第 31a 页 WYG0093-0764c.png
 易氏曰春官设属最有统纪所典之礼五礼为先五
 礼之中吉礼为本是盖天秩天叙自然之理观大宗
 伯其用亦博矣实以天神人鬼地示为主然后小宗
 伯为之建国之神位肆师为之立国祀之礼而五礼
 从之自其设属而言虽五礼之用为不同莫先于祭
 祀之礼于是因礼事之缓急而为职掌之先后祭祀
 始于祼而告时告备之礼行焉故郁人先之鬯人次
 之鸡人次之尊彝几筵瑞玉命服之官又次之以至
卷四十六 第 31b 页 WYG0093-0764d.png
 内外祭祀无不毕举而凶礼为谨终之事此冢墓职
 丧所以居五礼之末掌礼之职至此详且备矣礼之
 所至乐亦至焉又自大司乐以至司干凡二十职皆
 列于礼官之次盖圣人制礼所以检括人心而归之
 于中使之周旋鼓舞于声容之间而至敬存焉是乐
 之为用皆所以辅成乎是礼者也然礼者理也所以
 经理斯世者苟有一毫之不尽亦不足以为礼之至
 又自大卜而下皆卜筮之事大祝而下皆筮祝之事
卷四十六 第 32a 页 WYG0093-0765a.png
 大史而下皆纪策书之事是虽文为制度之末而天
 秩天叙实寓其间圣人率是而行之始于宫庭达于
 天下其道甚大百物不废复以神士者终焉宁非吉
 礼为五礼之本乎
 陈及之曰六官中惟春官典礼职事无可疑者然司
 服掌外朝之服当与内司服并建在天官典瑞玉器
 之藏当与掌节并建在地官司常巾车典路亦当在
 夏官今并列于春官者以礼仪等级隆杀升降所系
卷四十六 第 32b 页 WYG0093-0765b.png
 故典礼者亦并掌之
     总论春官典礼乐之职
 黄氏曰右春官之属凡七十自大宗伯至职丧为一
 节自大司乐至司干为一节自大卜至御史为一节
 自巾车至凡以神士者为一节其脉理之联络固巳
 详言于前矣或曰先王于礼乐至矣然要其分职帅
 属之意犹有斯民不与焉者何哉尝观诸教官之属
 分为乡遂而乡遂之民凡关于礼乐之事者莫不纤
卷四十六 第 33a 页 WYG0093-0765c.png
 悉以及之则礼乐固明达之天下矣及夫见诸朝廷
 行诸郊社宗庙百官有司之奉承典章文物之藩饰
 固有严之于上者而安上治民之功移风易俗之本
 则已潜孚默运于事物之表矣不然宗伯司乐何为
 皆以谐万民为功而正月之吉特不垂象者岂非感
 化之妙在彼而不在此耶
    卿大夫士总数五百九十有四人
  卿十有三人    中大夫五人
卷四十六 第 33b 页 WYG0093-0765d.png
  下大夫四十有八人  上士四十有九人
  中士二百有六人   下士二百七十有二人
 周有六卿兼三孤而为九此言周官卿数之定论也
 今考于经六卿既各分职矣而国之六乡且有六焉
 后之六宫则又倍焉盖周之卿于是乎凡二十有四
 人矣夫为卿若是之众而言者则曰六卿九卿何哉
 盖系之六典则曰六卿居于九室则曰九卿然事固
 有非数者之所能尽间见于六乡六宫者不可得而
卷四十六 第 34a 页 WYG0093-0766a.png
 略焉是皆属乎六典之中矣先王任人之道亦岂拘
 拘焉限于其数而不求以集天下之治哉宜卿不嫌
 于众矣(○愚案说巳/见乡老下)
    府史胥徒工之数二千五百十有四人
  府百有八人     史二百七十有一人
  胥百九十有一人   徒千八百有四十人
  工百有四人
 周官府史之数凡府一人而史必倍之此其例也惟
卷四十六 第 34b 页 WYG0093-0766b.png
 春官之府史则有不然者或府之人多于史之数而
 史之数或等于府之人大略为史者实简焉此其故
 何哉意者先王礼乐之具固府藏之所当谨而礼乐
 之妙非文史之所能载故文书调度之可及者殆非
 制作之深意法而不说之精微固有在彼而不在此
 也彼御史之史百有二十人而史又居于府之上者
 此变例也盖所以掌赞书者有非一端
    女奚之数百有二十人
卷四十六 第 35a 页 WYG0093-0766c.png
  女二十有四人
    不命之官凡四
  守祧奄八人   男巫无数   女巫无数
  凡以神士者无数
 
 
 
 
卷四十六 第 35b 页 WYG0093-0766d.png
 
 
 
 
 
 
 
 周礼订义卷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