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五
卷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093-07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四十五   宋 王与之 撰
内史中大夫一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
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薛平仲曰内史一属所以次于大史之后者事固有
 所由始造命之地则一人风化之所由出命令之达
 则四方观听之所由归左右夹辅之助则一人心腹
 耳目之所由寄内史之官既以中大夫一人又以下
卷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093-0731b.png
 大夫二人辅之盖端本澄源于内者既有可纪之实
 然后付诸大史以脩之而待后世之有考(○孙氏曰/史官隶之)
 (宗伯以宗庙典籍具存非博/古通今之士不能胜其任也)
 黄氏曰内史掌八枋之法与冢宰同地愈亲任愈重
 故其爵秩高而置员广皆先王精意自汉始以尚书
 总朝事其后离而为中书又离而为门下而朝廷日
 以卑非成周建官之意
掌王之八枋(兵病/反)之法以诏王治一曰爵二曰禄三曰
卷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093-0732a.png
废四曰置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
 郑康成曰大宰既以诏王内史又居中贰之○郑锷
 曰大宰权之所在内史书之所在用其权可以驭群
 臣案其书可以诏王治诏王虽同权与书不侔矣大
 宰谓之柄取能执之意字从丙丙者向明而执之故
 于诏王驭群臣言之枋则取刻制之义字从方方者
 义执矩之所同故于诏王治言之曰杀不曰诛内史
 法之所在有罪则当杀耳
卷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093-0732b.png
  愚案八柄诏于冢宰内史复掌以诏王史官者公
  论之所出权柄有一不公史氏得直笔以书之凛
  乎其可畏也属诸礼官其选清矣而得参稽乎朝
  廷爵禄之事岂惟足以制冢宰之自专而庙堂进
  退亦将日与儒者参订矣
执国法及国令之贰
 郑康成曰国法六典八法八则○王氏曰上以道制
 之下守以为法上以命使之下禀以为令○郑锷曰
卷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093-0732c.png
 国有一定之法又有一时之令掌其法书其令各有
 官守内史皆执其贰而已(○李嘉会曰拘一定之说/不酌诸人情世变上或以)
 (法制自胜下或以虚文为欺损益升降无所变通其/弊乃甚必二者并行治本时宜彼此兼济斯无难行)
 (之/患)
以考政事以逆会计
 王昭禹曰以考政事则所主在治以逆会计则所主
 在财用○郑锷曰与大宰司会更相参稽
掌叙事之法受纳访以诏王听治
卷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093-0732d.png
 郑康成曰叙六叙也六叙六曰以叙听其情○王昭
 禹曰其法之所掌皆先尊而后卑先贵而后贱先上
 而后下先大而后小所以谓掌叙事之法○叶氏曰
 有事斯有法军旅之事则有军旅之法田役之事则
 有田役之法以至祭祀丧纪会同之事莫不皆然内
 史所掌叙事之法者法有不便于民先王不恃法以为
 便不任己以为明故必纳访于民而使内史受焉其
 所便者因之其所不便者革之损益必利于民然后
卷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093-0733a.png
 可以治天下故先受纳访然后诏王听治○郑锷曰
 王者有所咨询谓之访臣下有所复白谓之纳(○郑/康成)
 (曰纳访纳谋于王也○黄氏曰/自内而出曰访自外而入曰纳)上有所访则下有所
 纳访者不一则其所纳亦不一矣内史掌叙事之法
 以纳访之事先后有伦不相杂糅乃诏王而听其治
 非他史职比(○李嘉会曰纳访者因事变而访问由/已见而论奏与臣民之复逆之有常者)
 (不同必曰掌叙事之法者盖所访纳者/非一事但其序不可紊乱而杂听耳)
 黄氏曰龙之于舜仲山甫之于宣王盖其职也今自
卷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093-0733b.png
 内出者中书受之自外入者通进银台司受之职久
 分矣
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
 项氏曰诸侯有土之君孤卿大夫在朝之臣皆书辞
 于策以命之(○贾氏曰周法爵及士馀文更不见命/士之法明士亦内史命之不言者略之)
 (也○朱氏曰内史掌册命诸侯群臣故贤能之书内/史贰之谓副本也古者封建诸侯内史读册而命之)
 (非特命诸侯亦以/命在廷访其可否)
  愚案典命四命大夫加一等出封为子男故命大
卷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093-0733c.png
  夫则作策命士则不作策以其爵犹卑未可以出
  封也
 王氏详说曰言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为出
 封者设尔盖策命非常命也书曰逸祝册惟告周公
 其后书序曰康王命作册毕左氏曰王命内史叔兴
 父册命晋侯为侯伯后世有内制其古之策命欤
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
 贾氏曰诸侯凡事有书奏白于王内史读示王(○郑/康成)
卷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093-0733d.png
 (曰若今尚/书入省事)
  (愚案事书若万民之利害为一书礼俗政事治教/刑禁之逆顺为一书悖逆暴乱作慝犹犯令者为)
  (一书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小行人得其书反命于王内史乃从而读于閒)
  (暇之日则尊居九重明/见万里曾无壅蔽之患)
 黄氏曰今门下书读犹存古意四方事书即外史所
 谓以书使于四方者王制其令内史读之外史书之
 (○愚案此以事书作上谕下之书亦通恐以为外/史之书使不可书使是锡书之使非事书之使)或曰
 四方事书无所不具命内史以读之者盖格物穷理
卷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093-0734a.png
 之端参之朝夕事为之际所谓人求多闻时惟建
 事者
王制禄则赞为之
 郑康成曰王制云王之三公视公侯卿视伯大夫视
 子男元士视附庸赞为之为之辞(○郑司农曰诸侯/下士视上农夫禄)
 (足以代其耕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
以方出之赏赐亦如之
 郑司农曰以方版书而出之(○杜氏曰方直/谓今时牍也)○黄氏
卷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093-0734b.png
 曰制禄之方司禄受之赏赐之方职岁受之是皆考
 之八枋之法不可得而滥也○项氏曰赏赐或以土
 田或以车服或以器物皆赞其等书之于方出而命
 之
 郑锷曰行爵出禄无非人君之命或以策或以方其
 别也盖命以爵者必有德之人为策命之所以述其
 德与以禄者必义所当与之人用方出之所以著其
 义策者简牍之辞方版也其制方方言其义内史既
卷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093-0734c.png
 掌为策命以言其人之德及其人治四方之事以书
 来上则使读之所以验前日策命之言不为溢美若
 夫赏赐出于一时之喜亦出以方见其合义然后予
 亦非人君之私既赞为之又以方出之则王命合义
 矣可书之以为后世法又藏其贰则他日有所考春
 秋之世城濮之役晋侯有功襄王命内史叔兴父策
 命之为侯伯则周之家法犹有可考晋之克齐使巩
 朔献捷定王使礼之如侯伯克敌使大夫告庆之礼
卷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093-0734d.png
 又私贿巩伯使相告之勿籍则赏赐之非义而内史
 不书又可知矣
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
 郑康成曰副写藏之○项氏曰凡有王命既书以出
 遂藏其贰皆史所当载也
外史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
 陈君举曰内史犹今内制翰林也外史犹今外制舍
卷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093-0735a.png
 人也凡策命之出皆黜陟予夺大小臣工爵禄之事
 其与人主图之者固冢宰也而上意之然否师言之
 叶否非有文墨议论之士讲求参酌或不当于功罪
 虽当功罪而褒贬益损之文或作于好恶往往伤王
 言之体于是以二史属春官而冢宰诏王大宗伯之
 属得以陈谊补过于其间是故号令罔不臧而赏罚
 公亦三公所以辑众美昭令闻也其见于传襄王使
 召武公及内史过赐晋惠公命使大宰文公及内史
卷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093-0735b.png
 兴赐晋文公命则二史从公之事观其道天子诸侯
 德谊文辞甚美虽东周尚如此亦足以观史氏之典
 刑矣自秦变古寖失此意辞令在尚书郎则尚书重
 在中书舍人则中书重方汉重尚书至号喉舌之官
 事归台阁三公失职则尚书遂擅天下魏晋重中书
 则并掌职务至有中书监迁尚书令自谓有夺凤池
 之恨而中书亦擅天下两省相倾至今并置最后开
 元别置学士院白麻独在学士为天子私人称内相
卷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093-0735c.png
 矣以一辞令之官所乡辄偏重权倾君相而朝廷不
 尊然后知周家以冢宰建六典实掌六卿而二史分
 𨽻宗伯道揆在上权纲归一而无专遂之私法守在
 下众职交修而无诡随之患所谓周道如砥者以此
掌书外令
 项氏曰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则上出之
 为命下禀之为令故内史书内谓之命外史书外谓
 之令(○王氏曰命后世所谓制也故内史书之令后/世所谓诏也故外史书之外令国令也外史掌)
卷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093-0735d.png
 (书之而内史执其贰谓之外令以别于女史之内令/○王昭禹曰一定而不可易者命也因事而告者令)
 (也/)○李嘉会曰不曰作而曰书者如行人子羽脩饰
 之而后书可以达诸王国之外○黄氏曰凡王命内
 史书而出之外史受而书行之今中书舍人书行盖
 合而为一内史留柢遂以为国令之贰
掌四方之志
 郑康成曰志记也○刘执中曰四方之志谓九州列
 国四海百蛮世系之所自出封建之所由兴朝贡之
卷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093-0736a.png
 断续政教之违从礼乐之更革俗尚之丑好若土均
 土训诵训之所职皆为志以藏之以待王之顾问孔
 安国曰九州之志谓之九丘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
 所宜皆聚此书其此之类欤○王昭禹曰掌四方之
 志则下以知风俗之所在(○黄氏曰为有四方/之事当考故实也)
 陈君举曰古者诸侯无私史外史掌四方之志者诸
 侯各有国史书国中之事以达于天子天子又时巡
 以察之有二伯以询之内史以董之故列国之史多
卷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093-0736b.png
 藏之周室孔子亦西过周室考史记旧闻具于鲁而
 次于春秋孟子曰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今考
 晋史自殇叔时始有之楚自武王以上有世次而无
 年月鲁之春秋乃自𨼆公始则诸侯私史亦东周以
 来有之非西周之制也不特诸侯之史藏之周室而
 列国图志亦藏之故以春秋之时楚子问鼎之大小
 轻重以鼎象九州之山川形势得周鼎亦可以识天
 下矣
卷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093-0736c.png
掌三皇五帝之书
 郑康成曰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李嘉会曰书断/自皇帝以下大道)
 (常道所可备记者此后凡有书莫/不兼掌夏商周所纪不言可知)○王昭禹曰上以
 考古昔之所行○黄氏曰必掌皇帝书者凡王之命
 皆当联次于尚书也汉御史掌兰台秘书其遗意也
掌达书名于四方
 郑康成曰谓若尧典禹贡达此名使知之(○黄氏曰/皇帝书名)
 (在四方久矣何以达为朝廷常有书周书自泰誓之/后皆是至东迁犹有书四方未知朝廷制作之意故)
卷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093-0736d.png
 (以其名/达之)
 (王氏曰书名者字也字所以正名百物故谓之名○/郑康成曰或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书之文字)
 (得能读之○郑锷曰四方言语不同上世音读与后/世亦异欲使天下诵读之际无东西南北之讹无古)
 (语今言之异则书之名不可以不达达之于四方欲/使之皆同也大行人几岁谕书名盖外史达之九岁)
 (之久虑其不一又/使行人往谕之)
  (愚案黄氏以书名为古之书达其名以广帝王之/道王氏以书名为今之字书亦通但与上下文恐)
  (不相/协)
若以书使(所吏/反)于四方则书其令
卷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093-0737a.png
 王昭禹曰以书使于四方外史书其令则掌外令故
 也○黄氏曰令犹今言制敇也书犹今言制书敕书
 也○易氏曰亦所以明王政之所从出(○郑锷曰书/名既正道德)
 (乃一风俗乃同其有不同遣使以正之因书而使故/曰以书使四方也书其书使之令以为證知其国书)
 (名之不正天子/曾遣使以正之)
  愚案古者邦国之书皆锡于王其国已有此书惟
  达其名使天下知一人所重者在此其国未有此
  书若遣使以颁之必书其令使天下知一人所锡
卷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093-0737b.png
  者在此于是邦国无私书天下无异学
御史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其史百有二十人府四
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郑康成曰御犹侍也进也其史百有二十人以掌赞
 书人多也
  愚案周之诸史皆是王者之史独御史一官无王
  字所辅者是冢宰所考者是百官大槩是簿书期
  会之所从出所以御史之史至百二十人秦重刀
卷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093-0737c.png
  笔见得其事权稍重挈而列之于冢宰之下百官
  之上至汉遂与大臣争衡并列为三公
 吕氏曰御史之名见于周官以中士下士为之特小
 臣之传命令者耳至于战国其职益亲故献书多云
 献书于大王御史渑池之会各命御史书事淳于髡
 亦曰御史在前执法在后是又掌记事纠察之任也
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凡治者受法令

卷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093-0737d.png
 王昭禹曰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所谓六典以治
 邦国八则以治都鄙官成以待万民其法则冢宰以
 道治之其命则御史掌之故以赞冢宰为职○郑锷
 曰出治令者王也推王命令而行之者冢宰也掌书
 治令为冢宰之助者御史也所掌如此故凡邦国都
 鄙万民有所当治之事皆于此受法令盖书写传播
 本于此故也
 王昭禹曰九职九贡九式九两之类有其法也御史
卷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093-0738a.png
 掌其令而治之法令皆书于此凡治者即是而受也
掌赞书凡数从政者
 王昭禹曰凡则如师掌官成以治凡之凡同数则如
 旅掌官常以治数之数同(○郑锷曰数则以小数计/之凡则以总数计之知其)
 (凡数则官之冗省可得而见矣○黄氏曰若/今班簿欤御史掌之其事与宰夫八职相通)凡数从
 政者谓以凡以数而从政者御史皆掌而考校之则
 以凡与数皆载于书故也盖自公卿以下至于庶人
 之在官莫非从政者不可以不知其登下多寡之计
卷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093-0738b.png
 故有凡数(○李嘉会曰曰凡曰数则师旅之从政者/御史皆以史而赞书之则国之法令治令)
 (斯无邪径而/杂出者矣)
巾车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府四人史八人工百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刘迎曰巾犹车之衣以巾覆车所以障其尘垢幂人
 掌共巾幂则以巾幂尊彝巾车则以巾覆车不特职
 于出而又职于藏今物之藏者谓之巾箱巾笥则巾
 车之为藏可识矣(○郑锷曰续汉书云古之战车雕/朱轮舆不巾不盖故知首饰谓之)
卷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093-0738c.png
 (巾路用玉金象以为饰者皆饰诸末犹人之首加巾/以为饰也○王昭禹曰巾设饰之物车人为车别于)
 (冬官百工之事而巾车/所掌则设饰为主故也)○薛平仲曰车而蒙之以巾
 则车为尊掌车而必以大夫则车为重(○黄氏曰车/旗之政有财)
 (赋有法度故/尊其爵秩)其属则有工百人则车之制作云备○
 又曰自宗伯辨车旗之禁掌车旗之赏赐典命以命
 数而定诸侯诸臣之节则车旗之制亦严矣使即其
 叙次而论则巾车一属当在典命司服之后今特次
 之史官之末大抵先王之制礼乐所以为扶持三纲
卷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093-0738d.png
 五常之具而史官之寄褒贬又以为扶持礼乐之用
 固有以严后世变礼易乐之防矣巾车一属又列于
 史官之后岂不曰器之藏礼莫大于车周人所上者
 莫先于车苟知简书之可畏将于此而敢僣乎
 王氏详说曰有车必有马有马必有仆有仆必有右
 曰马曰仆曰右皆见于夏官而五路独见于春官盖
 春官所以为礼夏官所以为兵车属于礼马仆与右
 属于兵
卷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093-0739a.png
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

 郑康成曰公犹官也(○王昭禹曰自王之五路至庶/人乘役车以上皆典于公非私)
 (车故谓/之公车)用谓祀宾之属旗物大常以下等叙之以封
 同姓异姓之次序(○王氏曰等谓差其上下叙谓次/其先后则以治其出入故有先路)
 (缀路次/路之名)○郑锷曰掌政令以治其出入凡公车之数
 与其新故成毁无不周知之
 李嘉会曰用车之时尊卑并至何以辨之旗物以为
卷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093-0739b.png
 之别耳等叙不同所用亦异出入之际诚不可不谨
 而治之也
王之五路
 贾氏曰路门路寝路车路马皆称路路大也王之所
 在以大为名诸侯亦然(○刘执中曰皆大之称/而无所拟伦故曰路)
一曰玉路钖(音/阳)(步干/反)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
(音/留)以祀
 郑康成曰玉路以玉饰诸末(○贾氏曰凡言玉路金/路象路皆是以玉金象)
卷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093-0739c.png
 (为饰不可以玉金象为路郑云饰诸/末者凡车上之材于末头皆饰之)○郑锷曰玉者
 阳精之纯可以交三灵故以玉饰路则乘以祀天○
 郑康成曰钖马面当卢刻金为之所谓镂钖(○贾氏/曰眉上)
 (曰钖故知当额卢案韩奕诗钩/膺镂钖金称镂故知刻金为之)樊读如鞶带之鞶谓
 今马大带○郑司农曰缨谓当胸士丧礼下篇曰马
 缨三就礼家说曰缨当胸以削革为之三就三重(直/龙)
 (反/)三匝也○郑康成曰玉路之樊及缨皆以五采罽
 饰之十二就就成也大常九旗之画日月者正幅为
卷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093-0739d.png
 縿斿则属焉(○王氏详说曰明堂位曰鲁君孟春乘/大路载弧韣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
 (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郊特牲曰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诗閟)
 (宫曰龙旂承祀夫王建大常日月也诸侯建旂交龙/也诗人言鲁为龙旂而记又言龙章而及日月是旂)
 (常无辨也按司马法云章夏以日月尚明商以虎尚/威周以龙尚文周虽以日月为常以龙为章但赐)
 (鲁以龙章其龙/有升降不同耳)
 项氏曰玉路以玉为饰温润而泽见于仁缜密以栗
 见于智垂之如队叩之清越见于礼乐瑜瑕不掩孚
 尹旁达见于忠信备德之美也大常以三辰为饰日
卷四十五 第 18a 页 WYG0093-0740a.png
 月丽天以象重明日月久照以象久于其道相代而
 成昼夜相推而成岁时体道之常备道全德可以事
 神故以祀○郑锷曰所驾之马钖以昭其声樊缨十
 有再就以昭其文所建者大常象天之明斿十有二
 合天之大数祀天则乘所以极其尊也○李嘉会曰
 大常之旗非独祀则用之仲秋治兵王则建之会同
 戎路王则建之见人君之德同乎天地抚世应俗与
 日月同运此日月所以为君之旗而名之以常也
卷四十五 第 18b 页 WYG0093-0740b.png
金路钩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
 郑康成曰金路以金饰诸末钩娄颔之钩金路无钖
 有钩亦以金为之(○贾氏曰诗云钩膺镂钖钩连言/膺明钩在膺前以今验古明钩是)
 (马娄/颔)其樊及缨以五采罽饰之而九成大旂九旗之
 画交龙者以宾以会宾客同姓以封谓王子母弟率
 以功德出封虽为侯伯其画服犹如上公若鲁卫之
 属其无功德各以亲疏食采畿内而已(○李嘉会曰/同姓封爵无)
 (子男之卑而止于伯者皆所以尊之也/若异姓有公侯之贵亦不可不以金路)
卷四十五 第 19a 页 WYG0093-0740c.png
 项氏曰金路以金为饰盖其形坚刚义也其性从革
 和也方之为方圆之为圆惟冶之所铸大之则大小
 之则小惟物之所感皆主于和也大旂缋交龙龙德
 施物主于恩上下交感主于通既通且和则以讲飨
 燕之礼宾之而弗臣宜矣封同姓之国亲之而弗疏
 亦宜矣(○郑锷曰无钖有钩就以九金成数也王出/迎宾则乘之屈至尊而接宾以示君臣之义)
 (也同姓之封非以私/恩也断之以义也)
 王昭禹曰路车以王所乘为主其赐诸侯以路车者
卷四十五 第 19b 页 WYG0093-0740d.png
 所以为王之厚意故诗有路车乘马之辞(○王氏详/说曰案定)
 (公四年祝佗云武王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分唐叔以大路杜氏谓大路金)
 (路也綪茷大赤也夫三叔皆同姓所封之车则同于/金路所封之旂鲁用大旂卫则用大赤唐则不复有)
 (矣曰祝佗所言谓武王时/耳此礼至周公时然后定)
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直遥/反)异姓以封
 郑康成曰象路以象饰诸末(○王昭禹曰/以象齿为饰)象路无钩
 以朱饰勒而已其樊及缨以五采罽饰之而七成大
 赤九旗之通帛(○刘执中/曰周之旗)以朝以日视朝(○贾氏曰/以日视朝)
卷四十五 第 20a 页 WYG0093-0741a.png
 (者谓于路门外常朝处乘之此虽据常朝而言至于/三朝皆乘之案司常云道车建旞注云道车象路也)
 (王以朝夕燕出入乘此象路则建/旞若在朝廷大赤也其车则同)异姓王甥舅
 项氏曰象南方兽文明之方也其齿坚强而不挠皆
 明辨之义(○李嘉会曰象其坚在牙其用在鼻而南/则属礼坚强在我而以礼接人此所以为)
 (象/路)以朱饰勒以赤为旗皆南方之义故以之视朝则
 君臣上下之礼明以封异姓则考礼正刑之义辨(○/郑)
 (锷曰象齿有文以比礼也无钖无钩以朱饰勒朱南/方之色王出视朝则乘之视朝向明以礼为主异姓)
 (之封彼为贵戚欲由礼而动○李/嘉会曰惟有明德可以怀异姓)
卷四十五 第 20b 页 WYG0093-0741b.png
 林椅曰五路行人建常樊缨有公侯伯子男之别而
 巾车止有同姓异姓之分盖巾车所辨乃分器耳
革路龙(音/庞)勒条(他刀/反)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
 郑康成曰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贾氏曰/自玉路金)
 (路象路皆以革鞔即冬官云饰车欲侈但象路以上/更有玉金象为饰谓之他物则得玉金象之名革路)
 (亦用革鞔以无他/物饰则名为革路)龙駹也以白黑饰韦杂色为勒(○/贾)
 (氏曰龙勒者马之/辔饰勒面则在面)条读为绦其樊及缨以绦丝饰之
 而五成不言樊字盖脱尔以此言绦知玉路金路象
卷四十五 第 21a 页 WYG0093-0741c.png
 路饰樊缨皆不用金玉象大白殷之旗犹周大赤盖
 象正色也(○李嘉会曰大白属西方兵戎贵盛励/四卫贵藩屏皆取西方之义以成之也)
 戎谓兵事四卫四方诸侯守卫者蛮服以内
 郑锷曰革之为物巩物而固之坚而不可解以象信
 也上三路用罽以文为贵此以条为缨则欲其固而
 已其缨之就以五土之数也所建者大白以信为主
 也王即戎事则乘之诸侯守卫中国者则以此封之
 用兵贵其坚守而守卫中国之诸侯则以信固结之
卷四十五 第 21b 页 WYG0093-0741d.png
 (○王昭禹曰革所以捍内而蔽外义之制也大白象/秋正西方之物惟白为能受采则以义受之之譬也)
木路前(子践/反)樊鹄(户笃/反)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
 郑康成曰木路不鞔以革漆之而已前读为缁剪之
 剪浅黑也
 郑锷曰木路至质无文以浅黑色饰韦为樊鹄色饰
 韦为缨不言就盖此实三就尔见其质也(○郑康成/曰不言就)
 (数饰与革路同○王氏详说曰木路以封蕃/国蕃国爵不过子子男五命其五就也宜矣)所建者
 大麾以黑色主杀为事(○郑康成曰大麾不在九旗/中以正色言之则黑夏后氏)
卷四十五 第 22a 页 WYG0093-0742a.png
 (所/建)王出田则乘之(○郑康成曰田四时田猎○王氏曰/建大麾以田司马辨旗物之用不)
 (言者司马所辨教治兵而已既教/治兵遂以狝田于是建大麾焉)蕃国之君则以此
 封之(○郑康成曰蕃国谓九/州之外夷服镇服蕃服)田则主杀待蕃夷之君
 则亦至质而无文也
     总论
 郑锷曰玉路一曰大路金路一曰先路象路次金路
 革路次象路故同谓之次路木路最后缀于诸路之
 后故曰缀路方其以多为贵则玉路樊缨十有二就
卷四十五 第 22b 页 WYG0093-0742b.png
 金路九象路七革路五木路三不言木路三以上四
 路推而知之方其以少为贵则大路樊缨一就先路
 三次路五与七缀路九礼记不言缀路九就亦以上
 四路推而知之礼器曰大路一就次路七就此以少
 为贵郊特牲曰大路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此以
 少为贵且言于郊特牲郊祀之间则以少为贵盖祀
 天之时也凡车上之材皆饰其末革路无他饰故正
 名曰革木路则木上无革故正名曰木
卷四十五 第 23a 页 WYG0093-0742c.png
 陈君举曰郊特牲曰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
 五就又丹漆雕几之美而素车之乘此言商制也所
 谓大路即素车而周官所谓木路也商以大路为尊
 次路为下其樊缨自一推至于五则为礼之杀盖尊
 其朴贵其质而已周以玉路为先木路为后其樊缨
 十二损而至于五则为礼之杀盖尊其饰贵其文而
 已
 易氏曰周人尚舆玉路实备于四代盖自陶唐氏以
卷四十五 第 23b 页 WYG0093-0742d.png
 彤车而乘白马其制略矣有虞氏则因彤车而制鸾
 车夏后氏则因鸾车而制钩车殷人则因钩车而制
 大路周人则因大路而制乘路是五路之制惟周为
 盛自以祀至以田则上得以兼乎下自同姓以封至
 以封四卫则下不得以拟乎上然同姓如鲁卫未至
 乎九命何取乎金路之九数异姓如宋杞不止乎七
 命何取乎象路之七数四卫亦有五等之侯国又何
 拘乎革路之五数蕃国夷狄虽大曰子何为木路独
卷四十五 第 24a 页 WYG0093-0743a.png
 不言数盖以是为王朝出封之仪典命所言在国车
 旗之数也若夫王者兼用五路宜若必玉路而后建
 大常必金路而后建大旂必象路而后建大赤必革
 路而后建大白必木路而后建大麾然以大司马考
 之仲秋教治兵王载大常是以革路载大常司常亦
 曰凡祭祀各建其旗会同宾客亦如之先儒亦谓兵
 车之会则以戎路建大常宾客会同则以金路建大
 常是知五路之建大常者天子之制而此四旗不言
卷四十五 第 24b 页 WYG0093-0743b.png
 斿者兼诸侯之制亦犹王之五服兼用衮鷩希毳而
 有大章焉有小章焉
 贾氏曰凡五等诸侯所得路在国祭祀及朝天子皆
 乘之但朝天子之时乘至天子馆则舍之于觐馆礼记
 云偏驾不入王门谓舍之于客馆乘墨车龙旂以朝
王后之五路
 郑锷曰王有祀有朝有宾有即戎有四时之田故所
 乘之路有五王后有从王祀先王先公之礼有从王
卷四十五 第 25a 页 WYG0093-0743c.png
 见宾客之礼有朝王之时有采桑之时有宫中乘行
 之时此五者皆当乘路故路亦有五以其与王同尊
 故亦称路然不以路名车曰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
 车又见其次于王也(○李嘉会曰后前曰路示王同/体也后止曰车则有臣妾之义)
(直龙/反)翟钖面朱总
 郑康成曰重翟重翟雉之羽(○贾氏曰凡言翟者皆/谓翟鸟之羽以为两旁)
 (之蔽言重翟/者皆二重)
 郑锷曰从王祀先王先公之所乘
卷四十五 第 25b 页 WYG0093-0743d.png
 郑司农曰钖马面钖(○王昭禹曰钖面以饰马○郑/锷曰所谓钖鸾和铃昭其声也)
 总著马勒直两耳与两镳(○贾氏曰凡言总者谓以/总为车马之饰若妇人之)
 (总亦既系其本又垂/为饰故皆谓之总)
 郑锷曰以朱为总取阳明之义见其于宫中有君道
 也
(于涉/反)翟勒面缋总
 郑康成曰厌翟次其羽使相迫○郑锷曰饰以翟羽
 相厌次焉示其厌降故不复重从王见宾客则乘之
卷四十五 第 26a 页 WYG0093-0744a.png
 郑康成曰勒面谓以如王龙勒之韦为当面饰(○郑/锷曰)
 (谓马之面如王革路/为龙勒之饰不设饰)缋画文也(○郑锷曰谓以白黑/青赤之色如缋画之)
 (饰以为总见/相杂之文)
安车彫面鹥(乌兮/反)
 郑锷曰安车则饰不用翟漆之而已妇人坐乘独此
 车名安朝王所乘取安处之义(○贾氏曰曲礼云妇/人不立乘又云大夫)
 (致事乘安车则男子坐乘亦谓之安车然王后五路/皆是坐乘独此得安车之名者以馀者有重翟厌翟)
 (翟车辇车之名可称此无异/物之称故独得安车之名)彫面谓刻革为马面之
卷四十五 第 26b 页 WYG0093-0744b.png
 饰不龙其勒○郑司农曰鹥读为凫鹥之鹥鹥总者
 青黑色以缯为之
皆有容盖
 郑司农曰容谓幨车山东谓之裳帏或曰潼容(○贾/氏曰)
 (卫诗渐车帏裳/毛氏赤云潼容)○郑康成曰盖如今小车盖
翟车贝面组总有握
 郑康成曰翟车不重不厌以翟饰车之侧尔○郑锷
 曰采桑则乘之○郑康成曰贝面贝饰勒之当面(○/郑)
卷四十五 第 27a 页 WYG0093-0744c.png
 (锷曰贝者水虫馀貾馀泉/之类物之美而可宝者)
 王昭禹曰组总以织组为总(○郑锷曰组者五色丝/绦文之美而相杂者○)
 (贾氏曰朱总缋总鹥总皆以/缯为之则组总以组绦为之)○郑锷曰有幄者谓之
 帷幕以为幄有幄则无容盖(○郑康成曰如今軿车/○贾氏曰汉法軿车无)
 (盖故举/以况之)
辇车组挽(音/晚)有翣(所甲/反)羽盖
 郑康成曰辇车不言饰后居宫中从容所乘但漆之
 而已为辁轮人挽之以行(○贾氏曰杂记注引许氏/说文解字曰有辐曰轮无)
卷四十五 第 27b 页 WYG0093-0744d.png
 (辐曰辁杂记注辁崇盖半乘车之轮/乘车高六尺六寸则此当三尺三寸)○郑锷曰以组
 为挽○郑康成曰有翣所以禦风尘以羽作小盖为
 翳日也
     总论
 易氏曰重翟之钖面朱总亦玉路之钖樊缨也厌翟
 之勒面缋总亦金路之钩樊缨也安车之彫面鹥总
 亦象路之朱樊缨也翟车之贝面组总亦革路之龙
 勒条缨辇车以人挽之而已盖拟木路而其制略自
卷四十五 第 28a 页 WYG0093-0745a.png
 安车以上皆有容盖自翟车以上皆有幄自辇车以
 上皆有翣羽盖五路之等如此○郑锷曰衣袆衣则
 乘重翟衣褕狄阙狄则乘厌翟衣展衣则乘安车衣
 鞠衣则乘翟车衣褖衣则乘辇车
王之丧车五乘(绳證/反)木车蒲蔽犬𧜀(莫历/反)尾櫜(音/羔)疏饰
小服皆疏
 郑康成曰木车不漆者○郑司农曰蒲蔽谓裸兰车
 以蒲为蔽天子丧服之车汉仪亦然(○郑康成曰蔽/车旁禦风尘者)
卷四十五 第 28b 页 WYG0093-0745b.png
 犬𧜀以犬皮为覆笭(○郑康成曰犬白犬皮○贾氏/曰古者男子立乘须冯轼上须)
 (皮覆之故云犬𧜀士丧记/主人乘恶车白狗幦是也)○黄氏曰康成以尾櫜以
 犬尾为戈戟之韬小服刀剑短兵之衣始遭丧所乘
 为君之道尚微备奸臣未必然疏家引礼丧事无等
 亦恐未尽此言王之丧车五等则非诸臣之制郑自
 始遭丧至𧝓次五等恐当如此或曰丧车尾櫜疏饰
 小服皆疏尾末也车之大木末皆布韬之以为饰小
 木则皆布之
卷四十五 第 29a 页 WYG0093-0745c.png
素车棼蔽犬𧜀素饰小服皆素
 郑康成曰素车以白土垩车棼读为薠薠麻以为蔽
 其𧜀服以素缯为缘○王氏曰素车蔽𧜀服皆素则
 少变而饰以素不皆疏矣盖后车变而弥吉以至于
 丧除○郑康成曰此卒哭所乘
 黄氏曰素车素饰不言尾櫜因上文且言小服皆素
 则尾櫜可知汉文帝遗诏无布车及兵器其制至汉
 犹在藻车以下不言小服则如常车施革駹车又渐
卷四十五 第 29b 页 WYG0093-0745d.png
 漆矣
(音总又/音藻)车藻蔽鹿浅𧜀革饰
 杜氏曰藻读为华藻之藻○郑康成曰藻水草苍色
 以苍土垩车以苍缯为蔽也鹿浅𧜀以鹿夏皮为覆
 笭(○贾氏曰夏时鹿/毛新生为浅毛)又以所治去毛者缘之○王氏
 曰革不言色盖如素车用素○郑康成曰此既练所
 乘
駹车萑(音/丸)蔽然𧜀髹(香求/反)
卷四十五 第 30a 页 WYG0093-0746a.png
 郑康成曰駹车边侧有漆饰也(○贾氏曰下文漆车/全有漆则此时未全)
 (为/漆)萑细苇席也以为蔽者漆则成藩即吉也然果然
 也(○贾氏曰/果然兽名)髹赤多黑少之色韦(○杜氏/曰髹漆)○王氏曰
 髹与萑不言物盖如藻车用革○郑康成曰此大祥
 所乘
漆车藩蔽豻(五旦/反)𧜀雀饰
 郑康成曰漆车黑车(○贾氏曰凡漆不言色者皆黑/且大夫所乘墨车及篆缦之饰)
 (直得墨名是凡/车皆黑漆也)藩今时小车藩漆席以为之豻胡犬
卷四十五 第 30b 页 WYG0093-0746b.png
 (○贾氏曰胡地之野犬或作/狐字者谓狐与犬合所生)雀黑多赤少之色韦也
 此禫所乘
     总论
 李嘉会曰丧车五乘必有蒲棼藻萑藩为之蔽者居
 丧衣服粗恶形猊毁瘠不可见人人亦不可见己故
 有蔽以自遮也又用犬鹿然豻之皮以为𧜀者盖丧
 服之中虽不治人事而防身之道不可不谨兽之害
 人以其皮而为之防亦示服猛之义然丧车既无他
卷四十五 第 31a 页 WYG0093-0746c.png
 饰而戈戟之韬与小服刀剑短兵之类必言之者自
 卫其身不可不谨与书曰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
 者是也又丧车五乘贵贼皆同者惟丧不辨贵贱自
 天子达于庶人皆终三年之丧故有官者必曰解官
 持服与无官同
 刘执中曰三年之丧皆乘恶车谓木车也齐衰之丧
 皆乘素车大功之丧皆乘藻车小功之丧皆乘駹车
 服缌者乘漆车(○贾氏曰天子至士丧车五乘尊卑/等则大夫士禫亦得乘漆车与吉同)
卷四十五 第 31b 页 WYG0093-0746d.png
 (者礼穷/则同也)
服车五乘孤乘夏篆(音/瑑)卿乘夏缦(莫干/反)大夫乘墨车士
乘栈(才产/反)车庶人乘役车
 郑康成曰服车服事者之车夏篆五采画毂约也(○/郑)
 (司农曰篆读为圭瑑之瑑○王氏曰夏篆以采篆饰/车也○项氏曰孤主弘化故夏篆以象文德之敷)
 夏缦亦五采画无瑑尔
 王氏曰墨车墨而不采○郑锷曰以革鞔而漆之者
 (○项氏曰墨车无五采而其色幽/北方之智也大夫以智帅人者)
卷四十五 第 32a 页 WYG0093-0747a.png
 贾氏曰栈车不革鞔而漆之者此则冬官栈车欲弇
 恐有坼坏也(○王氏曰栈车则无饰矣考工记只栈/车欲弇饰车欲侈墨车以上皆饰车也)
 (○项氏曰士栈车唯质而无/饰弇而不侈则以士主事人)
 郑康成曰役车方箱可载任器以共役(○王氏曰谓/之乘非特载)
 (任器/而已)○项氏曰以庶人主役故名役车诗云有栈之
 车行彼周道(○黄氏曰庶人府史也/服公事者皆乘公车)
 郑锷曰贵者乘车贱者徒行古之制也此言服车五
 乘上不及三公下乃及庶人盖三公非不乘车坐而
卷四十五 第 32b 页 WYG0093-0747b.png
 论道不可以服事言孤卿大夫有爵虽贵亦当作而
 行事乃自孤卿所乘者言之庶人则指府史胥徒在
 官者非在官之庶人亦徒行耳胡为掌其车耶五色
 谓之夏染人所谓染夏是也孤之车毂画以五采而
 篆之卿车虽五色则缦而不篆篆以见其文之著缦
 以言其文之不足也孤尊矣宜别异于卿卿又宜异
 于大夫大夫乘墨车则鞔之以皮而漆焉又不及于
 夏缦之文大夫又宜异于士士乘栈车则不革不漆
卷四十五 第 33a 页 WYG0093-0747c.png
 又不及于墨车之饰士又宜异于庶人故乘役车为
 方箱以载任器又不及于栈车之纯素尊卑之分上
 下之等皆即乘车见之
 王氏详说曰周礼有言公而不及孤有言孤而不及
 公有并言公孤典命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此言
 公而不及孤巾车云孤乘夏篆卿乘夏缦此言孤而
 不及公射人云三公北面孤东面三公执璧孤执皮
 帛此并言公孤人臣受君之命莫大于车服何王之
卷四十五 第 33b 页 WYG0093-0747d.png
 三公八命所乘之车不见于巾车所衣之服不见于
 司服盖周制外而五等诸侯其车服有常制内而五
 等诸臣其车服无常制岂非以诸侯远王而诸臣近
 王近王而无常制者正所以别嫌使八命六命四命
 皆从其所命之车服得无嫌乎详考公卿大夫之制
 大率相为异同司服无三公之服者服下同于孤巾
 车无三公之车者车下同于孤三公下同于孤而大
 夫亦上同于卿盖卿大夫同于西面又同于玄冕者
卷四十五 第 34a 页 WYG0093-0748a.png
 以此(○刘执中曰诸侯之孤犹孤也卿大夫犹卿大/夫也上得以兼其下则孤备服车五乘矣其贰)
 (车则各从其命数是以天子之孤贰车六乘大夫四/上士三巾士二下士一乘所建旂斿如其贰车之数)
凡良车散(素旱/反)车不在等者其用无常
 贾氏曰良车散车不在服车五乘之等列精作为功
 则曰良(○王昭禹曰良车与良裘/之良同谓其质之甚善也)粗作为沽则曰散
 (○王昭禹曰散车与散乐之/散同谓其非法度之所用)○王氏曰自役车以上
 皆有等者其用固有常馀或良或散惟所用而已(○/易)
 (氏曰或以共在上之恩赐或以共在公之役使故其/用为无常○李嘉会曰良车在五乘之上散车在五)
卷四十五 第 34b 页 WYG0093-0748b.png
 (乘之下此非制度/所关故其用无常)
凡车之出入岁终则会之
 贾氏曰出谓出给官用入谓用罢归官于当时录为
 簿帐至岁终则总会计完败多少以入计会
凡赐阙之
 郑锷曰君于有功之臣则车服以庸有用以赐臣下
 者不必会计阙之可也(○王昭禹曰凡赐无常惟上/所用故阙而不会不可以有)
 (司之法/制之)
卷四十五 第 35a 页 WYG0093-0748c.png
毁折入赍(音/咨)于职币
 杜氏曰赍读为资资谓财也乘官车毁折者入财以
 偿缮治之直(○李嘉会曰取之而车不佳则必不取/其过在造车之工取之未久而折坏其)
 (过在乘车者如此则造者取者皆致谨矣○黄氏曰/戒其不谨敬毁败公车虽入赍而以共赐予不苟于)
 (财/也)○郑锷曰为职币掌馀财故尔
大丧饰遣(弃战/反)车遂廞之行之
 贾氏曰遣车言饰还以金象革饰之如生存之车但
 粗小为之耳(○郑氏曰遣/车一曰鸾车)○郑康成曰廞兴也谓陈
卷四十五 第 35b 页 WYG0093-0748d.png
 驾之行之使人以次举之以如墓也(○王氏曰廞之/于宫行之以适)
 (墓/)
及葬执盖从(才用/反)车持旌
 郑康成曰从车随柩路持盖与旌者王平生时车建
 旌雨则有盖今蜃车无盖执而随之象生时有也(○/贾)
 (氏曰执旌在柩车之前而文在下者以执/盖是巾车因言持旌非谓持旌亦从车)
及墓嘑启关陈车
 郑康成曰关墓门车贰车士丧礼下篇曰车至道左
卷四十五 第 36a 页 WYG0093-0749a.png
 北面立东上(○贾氏曰郑知车是贰车者以其遣车/在明器之中案既夕陈明器在道东西)
 (面此不言明器而别陈车是贰车/可知天子贰车象生时当十二乘)
小丧共柩路与其饰
 郑康成曰柩路载柩车也饰棺饰也
岁时更续共其弊车
 杜氏曰更续更受新共其弊车归其故弊车也○郑
 锷曰物之弊若不有以续之则无以继每岁以时更
 而续之则车不阙于用材之尚可用者不可以尽弃
卷四十五 第 36b 页 WYG0093-0749b.png
 车虽已弊亦共于车人则工不阙于材已弊之车犹
 且择其可用者而用之古人为国爱财如此
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
 郑康成曰鸡人主呼旦鸣铃以和之声且警众必使
 鸣铃者车有和鸾相应和之象(○项氏曰铃和铃也/诗和铃央央升车则)
 (马动马动则鸾鸣鸾鸣则和应则和铃主应故大祭祀/鸡人呼旦以铃应之铃在旂亦以将驾玉路以行礼)
 
 周礼订义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