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卷四十 第 1a 页 WYG0093-063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四十    宋 王与之 撰
大胥中士四人小胥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

 郑康成曰胥有才知之称礼记文王世子曰小乐正
 学干大胥赞之
 郑锷曰闾胥以胥名之谓其才智足以长人乐官名
 胥胥者相也惟有才智然后能相人大胥相乐官之
卷四十 第 1b 页 WYG0093-0639d.png
 乐政其所相者于诸胥为大
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
 王氏详说曰文王世子曰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是
 学士者国子之谓以其父兄有爵于国者言之则曰
 国子以其众言之则曰诸子以其教言之则曰学士
 周之时乔木有世臣棠华有贤者之后夫岂无自哉
 郑司农曰版籍也今时乡户籍世谓之户版大胥主
 此籍以待当召聚学舞者卿大夫之诸子则案此籍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0093-0640a.png
 以召之(○黄氏曰学士之版凡学者皆著籍于此独/致诸子将合之于舞位不敢使适子与于此)
 (适子尝学小舞何为至合舞始别异之干戈羽籥不/可以不学合舞则有什五有长少将以其才为之等)
 (适子虽非才犹不使庶子临之况有王世子焉汉/世取二千石关内侯子为舞人皆适子不知其义)
 郑锷曰宫伯掌士庶子凡在版者司士掌群臣之版
 此所谓学士之版皆书名于版以待有用则致之使
 自至(○王氏曰其已至者以待之其不至者以致之/○刘执中曰来学者待而籍之德成者致其名)
 (于/王)
 王氏详说曰大胥既待致诸子夏官复以诸子名官
卷四十 第 2b 页 WYG0093-0640b.png
 何耶盖夏官诸子掌国子之倅国有大事则帅国子
 而致于太子若有车甲之事则授之车甲是教之以
 兵也此教之以乐
 (李嘉会曰夏官有诸子掌国子之倅今不曰公卿大/夫之子又不曰庶子乃曰诸子者盖诸子所掌之国)
 (子修德学道合学合射其艺已进故令大胥掌其籍/而升致之必曰待者待诸子之教治已成此则致之)
 (而已故大胥一职止见合舞合声不见教事以有诸/子之教在前也名曰学士非徒国子必国子之才艺)
 (者掌其名数之版有其/人则充之亦待意也)
春入学舍采合舞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0093-0640c.png
 郑康成曰春始以学士入学宫而学之○贾氏曰舍
 即释采即菜也
 郑锷曰礼有释奠有释菜莫厚于释奠莫薄于释菜
 盖释奠则有迎牲有酌献有授舞者器之礼所以致
 恭于先圣释菜则不舞不授器不杀牲但以蘋蘩蕴
 藻之类告虔于先师而已(○崔氏曰先师谓礼乐诗/书之官周礼凡有道有德)
 (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所谓知乐者也/若有诗书之德者亦各祭于其所教之学汉时礼有)
 (高堂生乐有制氏书有伏生/诗有毛公此之谓先师也)○蓝氏曰释菜礼之至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0093-0640d.png
 简者皆不在多品贵其诚也其用有三每岁春合舞
 而行之月令云仲春命乐正合舞释菜也始入学则
 行之文王世子云既兴器用币然后舍菜是也学记
 云太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郑康成曰合舞等其进退使应节奏○黄氏曰乐师
 教舞帗羽干旄皇人未尝合也大胥春始入学合而
 教之
秋颁学合声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0093-0641a.png
 郑锷曰月令春入学合舞秋入学习吹学无二义皆
 学宫也盖周家建五学其中谓之辟雍水南曰成均
 水北曰上庠水东曰东序水西曰瞽宗春令学士始
 入学所入者辟雍也总处于此以观其能至秋则所
 观者已久知其所宜矣于是分而处之宜学礼者处
 之瞽宗宜学书者处之上庠宜学干戈者处之东序
 宜学语者处之成均非惟不分学字以为二义又合
 周家立学之制(○易氏曰合舞于入学之后合声于/颁学之后是知其为瞽宗之学盖瞽)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0093-0641b.png
 (宗见于大司乐有所谓成均之法又有所谓乐祖之/祭皆所以为礼乐之教春入学舍采者即入瞽宗之)
 (学舍采于乐祖秋颁学者即以成均之法颁之于瞽/宗之学○杨氏曰郑解颁学亦有意胜于诸说但亦)
 (有过当处颁学只是秋时入学分典学者斋舍为一/冬习业居隩避寒之地与春时入学不同故异其文)
 (谓之颁学案尚书大传耰锄已藏新榖巳入岁事已/毕馀子皆入学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学任农事是)
 (一冬九十日当在学之人数甚多非一学所容须分/在诸处若四时在学者惟国子与国之俊造其春诵)
 (夏弦秋学礼冬读书皆有常处礼乐皆/在瞽宗书在上庠不应至秋时方始分)
 郑康成曰合声亦等其曲折使应节奏○王氏曰乐
 之声以言为本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0093-0641c.png
 郑锷曰合舞必以春合声必以秋盖春阳用事德在
 木木曰曲直而主乎貌舞见于形貌之间或俯或仰
 木之象也故合舞以春所以顺乎阳秋阴用事德在
 金金曰从革而主乎言声见于辞气之间或抑或扬
 金之象也故合声以秋所以顺乎阴
 王氏详说曰王制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春
 夏阳也诗乐者声声亦阳也是春未尝不学声文王
 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干戈武舞羽籥文舞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0093-0641d.png
 是秋未尝不学舞此言合舞以春合声以秋盖大合
 舞大合声与平日之学舞学声异记所言者主教国
 子此言者主合国子平日所教所以不同
以六乐之会正舞位以序出入舞者
 易氏曰合舞合声教之序也此教之成也故言六乐
 之会
 郑锷曰及教以舞则以六乐之会正其舞之位方其
 分乐而各奏不患其舞位之不正及会合而并奏其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0093-0642a.png
 人多其列众位始不正矣于是焉必正其位如云门
 大卷不可以处后大濩大武不可以居前之类其位
 已正乃序当舞之人已舞者出未舞者入使先后不
 失其伦
 刘执中曰六乐之节疾徐不同六舞之位远近不一
 故立表以会其节与其位自南表而舞至北表者再
 表为一成则六成矣自北舞而南者一故舞为九成
 而乐为九变则表为六乐之会者欤出入其表以就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0093-0642b.png
 八佾者皆以长少为序
比乐官
 郑康成曰比犹校也○郑锷曰比校作乐之官欲无
  一乐之不备(○杜氏曰次/比乐官也)
展乐器
 郑康成曰展谓陈数之○郑锷曰展省作乐之器欲
 无一乐之或缺大司乐展其声此则展其器
凡祭祀之用乐者以鼓徵学士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0093-0642c.png
 郑康成曰击鼓以召之文王世子曰大昕鼓徵所以
 警众○王昭禹曰召之使兴舞也
序宫中之事
 王昭禹曰宫中之事谓序王宫之中国子之宿卫而
 学道艺者春秋之所学各有其序如大胥之所掌是
 宫正言比宫中之众寡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则大
 胥序宫中之事者如此(○李嘉会曰宫/伯所掌之事)
小胥掌学士之徵令而比之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0093-0642d.png
 王昭禹曰徵则召之使来令则使之有为比则校叙
 其多寡之数使之类聚而群分○贾氏曰大胥掌学
 士之版以待召聚舞者小胥赞大胥为徵令校比之
 考其在否
觥其不敬者
 郑康成曰不敬谓慢期不时至也觥罚爵也诗云兕
 觥其觓○刘氏曰罚以示愧耻焉
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0093-0643a.png
 郑康成曰挞犹抶也抶以荆扑○郑锷曰八人为列
 左右前后各以其序苟立于其列有怠慢不谨者必
 挞以记之○王氏曰肆师诛其怠慢则祭以惩慢为
 先小胥挞其怠慢则学以惩慢为急祭言诛之政也
 学言挞之教也○易氏曰比之而不敬然后有所谓
 觥觥之而怠慢然后有所谓挞
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
其声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0093-0643b.png
 郑康成曰乐县谓钟磬之属县于笋簴者○王氏详
 说曰凡乐县有钟磬鼓镈此所谓金石之乐也然磬
 则无所不县钟与鼓镈则有所谓县者有所谓不县
 者盖周人县鼓与镈惟县一而已是故镈有不县者
 磬师云击磬击编钟磬编钟则磬师击之不编钟则钟师
 奏之是钟有不县者此磬所以谓众声之首也
 郑司农曰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
 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宫室四面有墙故谓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0093-0643c.png
 之宫县(○郑锷曰王以宫言见王德之备周乎四方/诸侯则有所缺而不备而况于大夫士乎)
 轩县三面其形曲故春秋传曰请曲县繁缨以朝诸
 侯之礼也故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王氏详说/曰天子南面)
 (诸侯北面自宫县以下曰轩县则缺南面曰判县则/并缺北面曰特县则非东即西案大射云乐人宿县)
 (于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钟其南镈皆南陈西阶/之西颂磬东面其南钟其南镈皆南陈是阼阶西阶)
 (其位皆北其面在南者皆无县然又云一建鼓在西/阶之东南面则是又有南面者何耶说者以为诸侯)
 (与其臣大射其县皆三面所谓南面者鼓而已曰钟/曰磬曰镈则无县焉知此则知大夫之判士之特皆)
 (无南面所以尊天子矣春秋之时卫侯从仲叔于奚/曲县之请为非礼晋侯赐魏绛歌钟之半为得礼)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0093-0643d.png
 郑锷曰既正其县又辨别其声欲其节奏之不爽(○/易)
 (氏曰钟磬鼓镈其声不一必待辨而后正/项氏曰其声所用各有律吕故辨其隆杀)○又正其
 堵肆之名以见其等降之不同声不爽则乐必和名
 不同则礼不僭官曰小胥其所掌岂小哉
 李嘉会曰乐县不同岂诸侯大夫在国之时其县则
 然亦岂朝聘之时王燕享之而所县之乐若是也盖
 在国与朝王所用之乐皆然
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0093-0644a.png
 薛氏曰杜氏以钟十六枚为一肆则堵者八枚矣此
 说然也而郑氏以各十六枚为一堵钟一簴磬一簴
 为肆宜不然春秋传曰歌钟二肆是三十有二枚矣
 故编钟十有六然后一簴之钟全编磬十有六然后
 一簴之磬全一簴之所垂者钟磬各止于八然后谓
 之堵郑氏以钟一簴磬一簴为肆其半者其或有钟
 而无磬有磬而无钟乎其说固不通矣又曰半之者
 谓诸侯之卿大夫士诸侯之卿大夫半天子之卿大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0093-0644b.png
 夫其说未是但泥于十六枚为一堵之说不知八枚
 为一堵之器至其论士之特县则曰天子之士县磬
 而巳不知郑氏何所见而言有磬而无钟不知果何
 以和乐吾固谓天子之士钟磬各十六枚为一肆诸
 侯之士钟磬各十八枚故为堵○郑锷曰编钟八编
 磬八共十六枚同在一簴名谓之堵堵如墙堵谓其
 半也十六编钟为一簴十六编磬为一簴则谓之肆
 肆如市肆之肆谓其全也左传郑人赂晋侯以歌钟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0093-0644c.png
 二肆又观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魏绛于是乎有金
 石之乐晋诸侯耳当三面之轩县盖得二肆之半分
 为左右欤(○易氏曰天子宫县每面钟磬各十六枚/四面各六十四枚诸侯以下降杀以两诸)
 (侯三面钟磬各四十八枚卿大夫两面钟磬各三十/二枚士一面钟磬各十有六枚虽尊卑多寡不同而)
 (每面皆各十六枚故谓之肆若诸侯之卿大夫判县/则每面钟磬八枚两面共钟磬各十有六士特县各)
 (八枚而已惟其得每/面之半故谓之堵)
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瞽矇上瞽四十人中
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视瞭三百人府四人史八人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0093-0644d.png
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或曰大师之职专在和合乐声故夫子语大师乐非
 善知音声何能职此哉○薛平仲曰自司乐至小胥
 所掌皆乐之事则乐事之或奏或歌要必有所属是
 故奏歌其乐者瞽矇也所以相瞽而奏歌者则视瞭
 也以奏歌而教瞽矇者小师也所以使瞽矇之有所
 取正者则大师也是以大师之官必以下大夫二人
 居之○贾氏曰此下直云瞽矇三百人无府史胥徒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0093-0645a.png
 者以其无目不须人使是以有视瞭三百人(○李嘉/会曰瞽)
 (矇祭祀所用不若是多也而数之多至/三百人先王以待天下之瞽矇焉耳)
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蔟姑洗蕤宾
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
  愚案六律六同详见大司乐
 胡氏曰律以统气类物吕以旅阳宣气黄钟者中之
 色为六气之元始于子在十一月二曰大蔟蔟奏也
 言阳气奏地而达物也位于寅在正月三曰姑洗洗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0093-0645b.png
 洁也言阳气洗物姑洁之也位于辰在三月四曰蕤
 宾蕤继也宾导也言阳始导阴气使继养物也位于
 午在于五月五曰夷则则法也言阳气正法度而使
 阴气夷当伤之物也位于申在七月六曰无射射厌
 也言阳气究物而使阴气毕剥落之终而复始亡厌
 已也位于戌在九月吕者一曰大旅旅旅也言阴大
 吕黄钟宣气而芽物也位于丑在十二月二曰夹钟
 言阴夹助大蔟宣四方之气而出种物也位于卯在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0093-0645c.png
 二月三曰仲吕言微阴始起未成著于其中旅助姑
 洗宣气济物也位于已在四月四曰林钟林君也言阴
 气受任助蕤宾君主种物使长大茂盛也位于未在
 六月五曰南吕南任也言阴气旅助夷则任成万物
 也位于酉在八月六曰应钟言阴气应无射该藏万
 物而杂阳该种也位于亥在十月
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
丝木匏竹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0093-0645d.png
  愚案文之播之详见大司乐
 王昭禹曰太玄曰声生于日律生于夜声非十二律
 不能发律非五声不能节五声非变不能尽故一律
 之中莫不具五声五声之中有所谓五变五声之本
 生于黄钟黄钟为宫管九寸九之则其数八十一三
 分宫而去一下生徵其数五十四三分徵益一而上
 生商其数七十二又三分商去一而下生羽其数四
 十八三分羽益一而上生角其数六十四多者浊少
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0093-0646a.png
 者清大不踰宫细不踰羽徵之声又清于角角之声
 又清于商其配则土火木金水其象则君臣民事物
 易氏曰五声寓于八音八音实直乎八卦金钟也属
 兑石磬也属乾土埙也属坤革鼓鼗也属坎丝琴瑟
 也属离木柷敔也属巽匏笙簧也属艮竹箫管也属
 震(○薛氏曰以方言之金石土类也西凝之方故三/者在西匏竹木类也东生之方故三者在东丝成)
 (于夏故在南革成于冬故在北大师之序先之以金/石土中之以革丝后之以匏竹木盖西者声之方虚)
 (者声之本故音始于西而终于东西则先金石而后/土者阴逆推其所始东则先匏竹而后木者阳顺序)
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0093-0646b.png
 (其所生革丝居南北之正而先革后丝者亦先虚之/意欤○李嘉会曰万物盈天地间若坚若脆若劲若)
 (韧若实若虚若沈若浮莫过于金石/土革匏丝竹木而天下之音具有焉)
 郑锷曰文之以五声足以相生未足以为乐必以八
 音播之则乐成而可听矣播言播而散之也金石以
 动之丝竹以行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
 此乐之所以成
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郑锷曰大师掌吹阴阳之管以和乐又教六诗夫诗
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0093-0646c.png
 之六义彼人安能通知以教人耶康成以为教瞽矇
 彼为瞽矇者安能有六德以为本耶愚谓是说康成
 之失也以理推之盖教国子以歌六诗耳彼疑国子
 不当学诗于乐工殊不知古者作乐必歌诗以为音
 风赋比兴雅颂皆所歌之音知音调之高下惟大师
 耳国子不学于大师而谁学耶大司乐能教之以其
 义大师能教之以其音故曰教六诗○王昭禹曰一
 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郑康成曰风言圣/贤治道之遗化也)
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0093-0646d.png
 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郑康成曰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
 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谓之颂(○郑康/成曰颂)
 (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风出于德性雅出于法度颂出于
 功业三者诗之体也直述其事而陈之谓之赋(○郑/康成)
 (曰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以其所类而况之谓之比(○郑康/成曰比)
 (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以其所感𤼵而比之谓之兴(○郑/康成)
 (曰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劝谕之)三者诗之用也即其章言之
 则曰六诗即其理言之则曰六义大师教之以乐章
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0093-0647a.png
 故曰六诗
以六德为之本
 郑锷曰此六德乃大司乐所教国子中和祇庸孝友
 之德若以为教瞽矇则彼贱工讵可责以中和祗庸
 孝友之德哉○王昭禹曰君子之学诗岂徒诵其空
 言要之本于德而巳
以六律为之音
 郑锷曰六德为之本所以成其性六律为之音所以
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0093-0647b.png
 和其声大司乐之教施于前然后大师之教行于后
 康成又谓以律视其人为之音乃引子贡问师乙以
 已宜歌之事为證子贡所论者人之性非论六律为
 音之义亦康成之失○黄氏曰声成文谓之音不以
 六律音不可得而正也
 王氏曰以六德为之本故虽变犹止乎礼义以六律
 为之音则书所谓声依永律和声也○王昭禹曰言
 以六德为之本则知所谓音者末也言以六律为之
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0093-0647c.png
 音则知所谓本者性也教六诗虽以六德为之本然
 非播之于音则其声无所𤼵非和之以律则其音无
 所正(○杨氏曰以六德为之本故可以观可以怨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以六律为之音故可)
 (以美教化/移风俗)
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
 郑司农曰登歌歌者在堂登歌下管贵人声也(○贾/氏曰)
 (谓下神合乐皆升歌清庙故将作乐时大师帅瞽人/登堂于西阶之东北面坐而歌者比瑟以歌诗也)
 王昭禹曰击拊即书云击石拊石此堂上之乐也○
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0093-0647d.png
 黄氏曰明堂位曰拊搏玉磬揩击大琴大瑟中琴小
 瑟四代之乐器也是登歌则击磬戛击鸣球搏拊琴
 瑟皆击也玉磬琴瑟皆有击拊之名○郑司农曰乐
 或当击或当拊是也(○郑康成曰拊形如鼓以韦为/之著之以糠○贾氏曰拊所以)
 (导引歌者故先击拊瞽乃/歌也歌者出声谓之奏)
 王昭禹曰小师云登歌击拊则击拊者小师而大师
 令奏之
下管播乐器令奏鼓𣌾
卷四十 第 18a 页 WYG0093-0648a.png
 贾氏曰歌者在上匏竹在下故云下管(○郑司农曰/吹管者在堂)
 (下/)○郑康成曰特言管贵人气也○贾氏曰声出曰
 播谓播扬其声奏即播也○黄氏曰播以乐器播诗
 也乐器鼗柷敔埙箫管也(○贾氏曰乐器/即笙箫及管)
 郑锷曰康成谓鼓𣌾管乃作盖以鼓为考击之义然
 经文既言奏不当又言鼓则令奏鼓𣌾者令乐工奏
 大鼓与小鼓也鼓为众乐之号令故欲播乐器必奏
 鼓将奏鼓必奏𣌾以为之引也(○郑司农曰朄小鼓/也先击小鼓乃击大)
卷四十 第 18b 页 WYG0093-0648b.png
 (鼓小鼓为大鼓先引故/曰朄𣌾读为道引之引)
 易氏曰奏击拊以导歌而后瞽者歌焉奏鼓𣌾以导
 管而后乐器播焉乐之与歌必有所导而后从必有
 所令而后奏此节奏之序
大飨亦如之
 王昭禹曰所以敬诸侯亦如祭祀之礼
大射帅瞽而歌射节
 郑锷曰帅瞽矇而歌驺虞狸首采蘋采蘩之诗以为
卷四十 第 19a 页 WYG0093-0648c.png
 射节(○李嘉会曰大射则有歌小射则不歌/亦如大献之有恺歌小献止于乐也)
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
 郑康成曰大师大起军师兵书曰王者行师出军之
 日授将弓矢士卒振旅将张弓大呼大师吹律合音
 商则战胜军士强角则军扰多变失士心宫则军和
 士卒同心徵则将急数怒军士劳羽则兵弱少威明
 易氏曰六律阳声六同阴声即阴阳以候其气则葭
 灰一动而八风从律以十二律应十二风而后可以
卷四十 第 19b 页 WYG0093-0648d.png
 察天地之和大师以是而听军声宜其吉凶应焉(○/王)
 (昭禹曰师旷曰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古之人所以望敌而知吉凶先事而)
 (知胜负者用此术也然王者之师而犹听军声/而诏吉凶盖兵凶器战危事圣人不敢轻也)
 易氏曰占军旅之胜者无过于天时大史抱天时与
 大师同车亦以同律之所听者可信不诬故耳
大丧帅瞽而廞作柩谥
 王昭禹曰死则陈仪物于庭序以兴观者钦则谓之
 廞(○郑康成曰廞兴也兴言王/之行谓讽诵其治功之诗)考列其德行而诔之
卷四十 第 20a 页 WYG0093-0649a.png
 以言则谓之谥于大丧之廞则帅瞽而作柩谥以瞽
 掌乐王德成于乐谥则成德之名也
凡国之瞽矇正焉
 郑康成曰从大师之政教(○李嘉会曰国之瞽矇不/属乐师者亦以正于大师)
 (不使淫邪之/入人听也)
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
 郑康成曰教教瞽矇也(○黄氏曰鼓鼗皆教视瞭柷/敔埙箫管弦歌皆教瞽矇鼗)
 (亦教/瞽矇)○郑锷曰此言鼓如孟子所谓今王鼓乐于此
卷四十 第 20b 页 WYG0093-0649b.png
 之鼓瞽矇受教于小师其所播者鼗也柷也敔也埙
 也箫也管也弦也歌也而不言鼓则知此鼓为鼓乐
 之鼓矣郑谓出音曰鼓是也
 郑康成曰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
 郑司农曰柷如漆筒中有椎(○项氏曰/柷以合乐)敔木虎也(○/郑)
 (锷曰敔如伏虎背上有/七十二锄铻所以止乐)
 聂崇义曰埙烧土为之大如雁卵谓之雅埙郭璞
 雅注云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称锤六孔小者如
卷四十 第 21a 页 WYG0093-0649c.png
 鸡子谓之颂埙凡六孔上一前三后二又笙师掌吹
 埙世本云暴辛公作埙围五寸半长三寸四分○郑
 康成曰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饴饧所吹者(○贾氏曰/广雅云箫)
 (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有底三礼图云箫长尺/四寸颂箫长尺二寸○通卦验注云箫管形象鸟翼)
 (鸟为火火成数七生数二/二七一十四箫之长由此)○郑司农曰管如篪六孔
 (○郑康成曰如篴而小并两/而吹之今天子乐官有焉)○项氏曰弦琴瑟也琴
 长三尺六寸六分象周天之度广六寸象六合七弦
 象七星瑟长八尺一寸九九之数广一尺八寸二九
卷四十 第 21b 页 WYG0093-0649d.png
 也二十七弦三九也○郑康成曰歌依咏诗也○易
 氏曰有堂上之乐有堂下之乐有上下兼用而不可
 缺者弦歌用之于堂上鼓鼗埙箫用之于堂下柷敔
 则堂上堂下皆用之以为作止之节书曰戛击鸣球
 搏拊琴瑟以咏戛击柷敔用之以节堂上之乐者也
 又曰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用之以节堂下之乐者也
 堂上言声堂下言器若大师所言登歌下管则歌者
 在上匏竹在下此不易之定制而小师以弦歌列于
卷四十 第 22a 页 WYG0093-0650a.png
 埙箫之下者小师所言者教乐之序而大师所言者
 用乐之序也
大祭祀登歌击拊
 胡伸曰拊革鼓也乐以登歌为贵凡以咏者举堂上
 之乐(○愚案登歌击/拊说见大师)○易氏曰登歌则瞽矇击拊则
 小师大师令其奏而已
下管击应鼓
 郑康成曰应鼙也应与𣌾及朔皆小鼓所用别未闻
卷四十 第 22b 页 WYG0093-0650b.png
 ○贾氏曰击鼓者先击小后击大故大射云应鼙在
 东朔鼙在北(○黄氏曰朔鼙应/鼓朔鼙所谓朄也)○郑锷曰及下管则
 击应鼓大师令奏鼓𣌾小师则击应鼓不鼓𣌾盖朄
 者所以引众鼓而应则以为众鼓之应也周颂所谓
 应朄县鼓正谓是(○王昭禹曰应鼙为朄鼓之和朄/鼓为应鼙之引朄必有应应必有)
 (朄互相/备也)
彻歌
 郑康成曰于有司彻而歌雍○李嘉会曰彻歌无大
卷四十 第 23a 页 WYG0093-0650c.png
 师之命而自歌者乃其职也
大飨亦如之
 王昭禹曰说见大师○陆氏曰明堂位以禘礼祀周
 公于太庙升歌清庙下管象文王世子曰天子养老
 登歌清庙下管象祭统曰大尝禘升歌清庙下管象
 天子之礼康周公故以赐鲁仲尼燕居曰两君相见
 升歌清庙下管象天子之祭祀养老飨诸侯诸侯之
 相见鲁之尝禘皆升歌下管贵人声也歌清庙示德
卷四十 第 23b 页 WYG0093-0650d.png
 也象管示事也小师大祭祀大飨登歌而小祭祀小
 乐事不登歌犹小祀不兴舞也
大丧与廞
 郑康成曰从大师
凡小祭祀小乐事鼓朄
 郑康成曰如大师○黄氏曰小祭祀不当击雷鼓灵
 鼓则击朄舞师掌鼓四方旱暵之舞是也
掌六乐声音之节与其和
卷四十 第 24a 页 WYG0093-0651a.png
 郑锷曰六代之乐并作虑其声音或失之过既掌其
 节又掌其和先儒以和为錞于谓以金錞和鼓然小
 师不掌錞于认一和字指为錞于何所据窃谓当为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之和掌其音节使
 一人倡之众工从而和之乃所以为节耳(○王昭禹/曰六乐之)
 (作其先后曲直则有节而小大清浊相应而不相陵/则和矣国语曰声应相保曰和又曰大昭小鸣和之)
 (道/也)○李嘉会曰职专于是则所责亦在是故特表而
 出之
卷四十 第 24b 页 WYG0093-0651b.png
瞽矇
 郑司农曰无目眹谓之瞽有目眹无见谓之矇有目
 无眸子谓之瞍(○贾氏曰诗有矇瞍书有瞽瞍此有/瞽矇三者皆文不具司农参取三处)
 (为三等解之无目眹谓无目之眹脉有目眹而无见/谓之矇谓矇然有眹脉而无见也有目无眸子谓之)
 (瞍者谓目睛黑白/分明而无眸子人)○郑锷曰王者作乐欲审音以知
 政必使瞽矇者谓其收视于内不乱于外听必审也
 然人而无见乃废疾也使其疾而见废则先王之所
 不忍是故使之司听兹又不忍弃人之仁也
卷四十 第 25a 页 WYG0093-0651c.png
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
 郑康成曰播谓𤼵扬其音○贾氏曰此八者皆小师
 教此瞽矇令于作乐之时播扬以出声也
 李嘉会曰瞽矇播之小师教之止见于八音而已若
 磬师之钟磬缇乐燕乐缦乐视瞭之颂磬笙磬笙师
 之竽笙应雅则皆不与何故盖大师小师瞽矇所掌
 皆宗庙祭祀之乐及大飨大射大师之乐也
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
卷四十 第 25b 页 WYG0093-0651d.png
 刘执中曰讽诵诗而不言六诗者因大师作柩谥而
 讽诵先王平生功德之诗○郑锷曰或谓诵诗所以
 知古人之兴衰又诵其奠系小史掌奠世系谓为史
 官当定公卿大夫与夫帝王之世系今此瞽矇又安
 知世奠系之事乎愚考先儒之说以奠为帝谓世帝
 系者乃古书之纪述帝王之本系又尝考国语曰教
 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以戒劝之教之世而为
 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怵惧其心以春秋对世言
卷四十 第 26a 页 WYG0093-0652a.png
 则知世如世本之类使之讽诵乎诗与世又定其所
 传之系以讽诵使人君知古之传世者有德则子孙
 绵远而世系不衰无德则子孙之传不远所言者不
 定则其闻也不信故必奠而后讽诵之郑康成云世
 之而奠其系窃谓当读讽诵诗世一句奠系为一句
 (黄氏曰讽诵其诗以其世定系次其盛衰为可知/今诗之有系次瞽矇传之也曹侩之诗失之矣)
  愚案诵诗而及于世奠系者如商颂五篇作于商
  高宗之世周颂风雅合九十篇作于成王之世既
卷四十 第 26b 页 WYG0093-0652b.png
  知世之所尚则奠乐以系焉定那乐章系之祀成
  汤定清庙乐章系之祀文王诵咏之以五声弦歌
  之以琴瑟将以歌之播于乐章而奏诸祭享之时
  若小史之奠系世是奠其所出之世系非诵诗之
  世奠系也
 郑锷曰先王使公卿大夫士各致其规谏非不足以
 闻道彼贱而乐工乃使之讽诵古诗及世系何邪得
 于言则其听也未必审得于乐则其闻也入必深情
卷四十 第 27a 页 WYG0093-0652c.png
 之所乐者在是则耳之所闻者必详因悦乐之时得
 规谏之益其效捷于公卿士大夫之谏当讽诵之时
 则鼓琴瑟所以和平人君之心心和平则闻规戒之
 言不惟不怒且乐而无倦(○黄氏曰讽诵鼓琴瑟讽/诵而鼓琴瑟即书搏拊琴)
 (瑟以/咏)
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
 陈蕴之曰九德用于大祭大祭帅瞽登歌是也六诗
 用于大射大射帅瞽歌射节是也(○愚案九德说见大/司乐六诗说见大)
卷四十 第 27b 页 WYG0093-0652d.png
 (师/)
 郑康成曰役为之使
视瞭
 郑锷曰孟子曰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视瞭之职皆明
 目者为之盖乐工用瞽矇三百人故用视瞭亦三百
 人扶之其视明瞭又明乐
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王昭禹曰瞽矇掌播鼗而视瞭亦播鼗二者皆受教
卷四十 第 28a 页 WYG0093-0653a.png
 于小师故小师曰掌教鼗鼓(○郑锷曰播鼗鼓本瞽/矇之事为其无目故视)
 (瞭先播使之闻之皆/言播鼗盖有先后也)
 薛氏曰磬之应镛者曰颂磬颂即镛也磬之益笙者
 曰笙磬大射礼曰乐人宿县于阼阶东笙磬西面是
 应笙之磬也又曰西阶之西颂磬东面是应镛之磬
 镛尚金则土类也西凝之方也古人作乐金石土列
 于西方故颂磬在乎西竹则木类也东生之方也古
 人作乐匏竹木列于东方故笙磬在乎东若郑氏以
卷四十 第 28b 页 WYG0093-0653b.png
 东方之磬曰颂则诗所谓笙磬同音书所谓笙镛以
 间者何异义乎一说谓钟磬之应歌者曰颂磬其应
 笙曰笙钟笙磬春秋传有歌钟二肆与颂钟磬之义
 同周礼有钟笙之乐与笙磬之义同近之矣(○黄氏/曰升歌)
 (则击颂磬笙/歌则击笙磬)
掌大师之县
 郑康成曰大师当县则为之○贾氏曰大师无县乐
 之事案大师掌六律六同五声八音以其无目于声
卷四十 第 29a 页 WYG0093-0653c.png
 音审本职虽不言县乐器文寄于此明县之可知视
 瞭为之者以有目也
凡乐事相瞽
 郑康成曰相谓扶工○王昭禹曰瞽无相伥伥然其
 何之哉视瞭之设正谓是也
大丧廞乐器大旅亦如之
 贾氏曰乐器谓明器司干疏云视瞭所廞谓鼓与磬
 钟师不云廞则钟亦视瞭廞之瞽矇大师小师皆不
卷四十 第 29b 页 WYG0093-0653d.png
 云廞者以其无目瞽矇所云柷敔等皆视瞭廞之也
 不云奉而藏之文不具也○黄氏曰廞与陈义本同
 而廞则有感动悲戚之意陈则陈列之而已郑康成
 廞皆为兴廞为兴训则当为兴起之兴所谓感动悲
 戚也郑以为兴作或为兴造如大丧明器皆可言作
 大旅廞乐器乃以为旅非常祭于时乃兴造其乐器
 则何义邪大旅有灾故而乐不作视瞭祭祀正乐故
 廞之见忧戚之意笙师乐器惟笙用于祭非其盛者
卷四十 第 30a 页 WYG0093-0654a.png
 陈之而已○王昭禹曰大丧廞乐器则陈乐器于庭
 序也大旅有大故而祭亦陈乐器而不作故亦如之
宾射皆奏具钟鼓
 黄氏曰钟师凡射王奏驺虞诸侯奏狸首卿大夫奏
 采蘋士奏采蘩瞽歌视瞭奏其钟鼓○郑康成曰鼓
 𣌾以奏之其登歌大师自奏之
鼜恺献亦如之
 杜氏曰鼜戒守鼓也○王氏详说曰鼓军事者鼖鼓
卷四十 第 30b 页 WYG0093-0654b.png
 也鼜鼓其声也案司马法曰昏鼓四通为大鼜夜半
 三通为晨戒旦明五通为𤼵煦此三鼜也○郑康成
 曰恺献献功恺乐也
 黄氏曰恺献有歌鼜亦或有歌鼜歌今警场有歌自
 大师至视瞭其设职皆以升歌联下管而及射恺献恺
 有歌故视瞭通掌之独不掌九夏九夏谓之金奏钟
 师专职
 周礼订义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