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五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0093-05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三十五   宋 王与之 撰
典瑞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郑康成曰典瑞若今符玺郎○郑锷曰瑞也器也俱用
 玉以为之同掌于此名官特曰典瑞者盖器以礼神
 不忧臣下擅改作惟瑞以为合符之验天子以是而
 验诸侯以知其从违诸侯以是而合乎天子以见其
 臣服非祭器之比其典之者尤当致严故特以瑞名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0093-0572b.png
 官
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
 郑康成曰人执以见曰瑞礼神曰器瑞符信也○郑
 锷曰玉瑞者王与诸侯所执之圭璧使者所执之瑞
 节玉器者祀天祭地祼先王致四时之圭璧璋瓒也
 或圭或璧其名不同其色亦异故当辨其名物及其
 用之也或祀天或祭地或朝日或覜聘或治德或结
 好或和难故又当辨其用事设缫藉以为之饰者内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0093-0573a.png
 有宝以体之外有文以章之然后礼可观
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
 郑司农曰晋读为搢绅之搢谓插之于绅带之閒若
 带剑也(○贾氏曰凡带有二大带大夫以上用素士/用练即绅也又有革带所以佩玉之等今插)
 (笏者插于绅之外革/之内故曰绅带之间)玉人职云大圭长三尺杼上终
 葵首天子服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
 杨氏曰大圭不琢象天道之质朝日次于祀天故晋
 之镇圭用以朝日故执之(○愚案镇圭说已/见大宗伯六瑞)日为众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0093-0573b.png
 阳之宗上有以参天地之神故用大圭镇圭缫藉以
 朝日
 陈氏曰曲礼曰执玉有藉者则裼无藉则袭左氏曰
 藻率鞞琫郑氏谓缫所以荐玉木为中干用韦衣而
 画之广袤如其玉之小大盖玉之藉以藻而缫之长
 视玉采以象德之文就以象文之成君子以贞刚之
 质存乎内以柔顺藉之于外又有文焉然后可以行
 礼矣玉五采五就色不过五公侯伯皆三采三就降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0093-0573c.png
 杀以两子男大夫聘玉皆二采者礼穷则同缫或作
 藻冕藻织丝为之则圭缫亦然郑氏与杜预皆谓以
 韦为之无据也缫可垂可屈则广于玉矣郑氏谓各
 视其玉之大小亦无据也圭缫皆有组以系之聘礼
 所谓皆玄纁系长尺绚组是也璧缫亦然春秋传所
 谓楚平王再拜皆厌璧纽是也(○贾氏曰下文有三/采者亦一采而为一)
 (就又云二采一就者以臣行聘不得与君同是以二/采采为一行二采共为一就凡言就者或两行名为)
 (一就即此上下文是也或一匝二行为二就就即等/也故聘礼云缫三采六等朱白苍注曰三色色为再)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0093-0573d.png
 (就即六等杂记亦云三采六等注云以朱白苍画之也○/再行行为一等是等为一行行亦为就据单行言之)
 (曲礼疏曰熊氏云五采五就者采别二行为一就故/五就三采三就者亦采别二行为一就故三就二采)
 (二就者亦采别二行为一就故再就一采一就者以/卿大夫卑采则别唯一行共为一就杂记及聘礼云)
 (三采六等故知天下/诸侯采别为二等也)○王昭禹曰设色者采蓝以为
 青采沙以为朱五采蓝沙之类也采色一成谓之一
 就五就则五色皆成也
 郑康成曰王朝日者示有所尊训民事君也天子常
 春分朝日秋分夕月觐礼曰拜日于东门之外(○黄氏/曰觐礼)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0093-0574a.png
 (载朝日之礼盖时会殷同王既揖诸侯于坛乘龙辂/载大旂出拜日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此所谓大朝)
 (觐也常朝春朝之日诸侯有修岁事而朝者/岂非帅之而出欤国语大采朝日盖日朝焉)○王氏
 详说曰经籍有言日不言月者有并言日月者且冬
 夏致日春秋致月见于冯相氏而尧典于仲夏则曰
 敬致而已土圭以致四时日月见于典瑞而玉人于
 土圭则曰致日而已王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未有
 祭天不及地未有祭日不及月并言日月者备阴阳
 之义言日不及月者尊阳而卑阴之义郊之祭也大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0093-0574b.png
 报天而主日晋大圭执镇圭以朝日则郊之朝于天
 又可知矣言祀天地之圭而不言朝天地之圭岂其
 亦大圭镇圭欤
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子执榖
璧男执蒲璧缫皆二采再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
 易氏曰此圭璧继于镇圭之后即大宗伯以玉作六
 瑞然上公九命故桓圭九寸侯伯七命故信圭躬圭
 七寸子男五命故榖璧蒲璧五寸此命数也若桓圭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0093-0574c.png
 信圭躬圭缫藉皆三采三就榖璧蒲璧之缫藉皆二
 采再就非命数也用以藉圭璧而隆杀寓焉○郑锷
 曰天子受瑞于天故朝日则荐之诸侯受瑞于天子
 故朝觐宗遇会同则荐之玉以比德而荐之以柔顺
 之缫藉所以明下事上之道也
 郑康成曰三采朱白苍二采朱绿也
 郑司农曰以圭璧见于王觐礼曰侯氏入门右坐奠
 圭再拜稽首侯氏见于天子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0093-0574d.png
诸侯相见亦如之
 郑锷曰非特见王之时其荐玉之藉若此诸侯自相
 见亦然因其三采二采之别以知其爵之高下国之
 小大且以明其邻国交际之礼无非本于文明柔顺
 之道○郑司农曰亦执圭璧以相见故邾隐公朝于
 鲁春秋传曰邾子执玉高其容仰
瑑圭璋璧琮缫皆二采一就以覜聘
 郑司农曰瑑有圻鄂瑑起○易氏曰此诸侯遣臣聘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0093-0575a.png
 覜于天子者然公侯伯以圭而其臣亦以圭子男以
 璧而其臣亦以璧不特此而巳圭之外又加以璋璧
 之外又加以琮臣非可以踰乎君其用异也郑氏谓
 璋以聘后夫人以琮享之学者遂因以推圭璋之文
 殊不知玉人曰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夫人又曰瑑圭
 璋八寸璧琮八寸以覜聘所谓瑑圭璋璧琮者与圭
 璋璧琮固自不同五等诸侯以桓及蒲谷饰其圭璧
 而其臣特瑑之五等诸侯或三采三就或二采再就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0093-0575b.png
 而其臣特二采一就此所以为尊卑之分(○林氏曰/礼于朝觐)
 (之玉言其所瑑桓信躬蒲榖是也覜聘之玉言瑑而/已瑑圭璋璧琮以覜聘是也若享献之玉诸侯以享)
 (天子则不瑑玉人所谓/诸侯以享天子是也)
 郑锷曰荐玉之缫藉皆朱绿二采一就二采所以成
 文一就所以见纯一之义○郑康成曰大夫众来曰
 覜(○贾氏曰即/殷覜曰视)寡来曰聘(○贾氏曰即/时聘曰问)○黄氏曰时
 聘殷覜皆用之聘公侯伯以瑑圭璋聘子男以瑑璧
 琮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0093-0575c.png
  愚案郑注以此为诸侯遣使于天子黄氏以此为
  天子遣使于邦国要知王与诸侯之臣通用以覜
  聘馀见玉人之事
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
 郑锷曰邸本也朝宿之邑谓之邸旅者所宿亦谓之
 邸邸有托宿之义四圭有邸者以璧为邸四面合瑑
 出一圭托于是也璧以为邸以象天之体四圭邸于
 璧以象天由体以致用必用四圭者象天道运行周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0093-0575d.png
 遍四方神无不在之意(○易氏曰璧之色苍琮之色俱/黄圭之色异不应一玉可以)
 (成也邸以托宿为义则是四青圭而托于苍璧/两青圭而托于黄琮以此求之方合玉人之制)○刘
 氏曰天以一气为四时生万物五帝四时之宰也易
 曰帝出乎震是也四圭有邸象四时本出于一气五
 帝而本自于一天也○王昭禹曰祀天谓圆丘之祀
 天神也旅上帝则五帝在焉以其及众神故谓之旅
 (○孙氏曰国有故则旅旅/者合昊天与五帝并祀也)
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0093-0576a.png
 郑锷曰以琮为邸两面各瑑出一圭托于是也邸于
 琮以象地之体圭之两也言地道之利用不足于天
 亦以见地数二之义(○刘氏曰圣人作易二昼为坤/以象地之形象所以两圭有邸)
 (法坤/之义)○王昭禹曰祀地谓方泽之祭大示也旅四望
 则五岳四渎在焉
 陈及之曰宗伯所谓苍璧黄琮典瑞所谓四圭两圭
 也苍璧黄琮言其色四圭两圭言其形以此推之凡
 夏正祈谷孟夏大雩季秋大享若祀天则冬至圆丘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0093-0576b.png
 用四圭之苍璧祭地则夏至方泽用两圭之黄琮祭
 天地之处则止于圆丘方泽安有天帝之别昆崙神
 州之异哉郑氏以宗伯苍璧所礼为圆丘郊天皇天
 帝典瑞四圭所礼为祭感生之帝其说则曰三王之
 郊一用夏正建寅之月凡王者受命必感五行之气
 以生则祭其所生之帝若周以木德而王则祭青帝
 灵威仰以火德而王则祭赤帝赤熛怒其学盖自后
 汉光武好谶当时士大夫相承传之康成最为精于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0093-0576c.png
 纬书其曰三王之郊一用夏正是月令孟春天子以
 元日祈榖于上帝者非郊天也○易氏曰大宗伯之
 六器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大司乐之职冬日至
 则礼天于圆丘夏日至则礼地于方泽谓之礼则礼
 之常若夫四圭有邸两圭有邸用之于祀亦用以旅
 然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有故而后称旅乃与
 祀天地同其五祀岂礼之常者乎是不然璧员象天
 而四圭以象天道之全琮方象地而两圭以象地道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0093-0576d.png
 之偶托之于邸用以祀天地则亦礼之常者旅特通
 用之而巳盖以上帝四望为主而谓之大旅则天神
 地示以下皆与于祭此所以兼用礼天地之玉
祼圭有瓒以肆先王以祼宾客
 郑锷曰祼圭尺有二寸有瓒其制如槃(○郑康成曰/汉礼瓒槃大)
 (五升口径八寸下/有槃口径一尺)然其柄用圭有流前注疏为龙口
 之形所以挹鬯以祼神与宾客也说者谓祀先王谓
 之肆于宾客则以祼为言何邪康成谓以祀先王者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0093-0577a.png
 肆解牲体以祭因以为名余以为既祼然后解牲体
 今名祼为肆非其序也肆陈也郁人和郁鬯以实彝
 而陈之凡祼玉濯之陈之皆谓肆为陈圭瓒陈于先
 王之前而用以灌祭故先儒以为肆者灌祭先王待
 宾如事神然故其礼有祼所谓上公再祼之类是也
 嫌宾客人也不当祼故特以祼言之(○陈氏曰唯天/地之神无所用)
 (祼故典瑞祼圭止于先王玉人祼圭止于祀庙则天/地无祼可知礼曰诸侯赐圭瓒然后为鬯诗曰釐尔)
 (圭瓒秬鬯一卣而鲁晋之国皆用以其有功于民祭/统所谓君执圭瓒祼尸大宗伯执璋瓒亚祼此诸侯)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0093-0577b.png
 (用玉瓒之礼周衰礼废而臧文仲以鬯圭/如齐告籴岂知先王所以赐周公之意哉)○易氏曰
 宾客亦有祼(○郑康成曰/爵行曰祼)即大行人所谓王礼再祼
 一祼之节宾客亦有肆即大行人所谓享礼九献七
 献五献之序先王言肆宾客言祼互文
圭璧以祀日月星辰
 郑锷曰以圭邸于璧之上瑑出一圭也日月星辰丽
 乎天其用各主乎一故用一圭其体则托乎天故以
 一圭而邸璧○易氏曰一圭而邸以璧故谓之圭璧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0093-0577c.png
 璧员固所以象天一圭所邸则于天道为不足故以
 之祀日月星辰○王氏详说曰朝日以大圭镇圭祀
 日月以圭璧是朝与祀异矣
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
 郑锷曰半圭曰璋射者琰而出也半圭之璋邸于琮
 而从下向上皆邪却而琰出故谓之射(○郑康成曰/璋有邸而射)
 (取杀于四望○林氏曰璋邸射素功以其刮摩之功/略也郑氏以素功为无瑑饰若然是四圭两圭圭璧)
 (之类有瑑饰乎○李嘉会曰璋邸射之制体方而捍/外也体方则守而不变捍外则邪剡而有威体山川)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0093-0577d.png
 (之形以捍禦而望诸侯也无所瑑饰贵乎纯诚守/义而巳玉人于璋邸射特曰素功夷其无瑑明也)
 以象阴之任事又从而邪杀之如矢之射见通赞之
 义以此祀山川则小宗伯所谓兆山川丘陵坟衍者
 是也宾客之至以此致稍饩宾客之还以此致赠贿
 (○项氏曰至馆而致饩则/曰造出郊而致赐则曰赠)所用与山川同者山川为
 国之捍蔽宾客之来亦以礼相接以捍蔽其国家故
 也○易氏曰琮方固所以象地半圭所邸于地道为
 不足于以祀山川造赠宾客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0093-0578a.png
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
 郑康成曰土地犹度地也○郑锷曰土圭尺有五寸
 上可以度天时下可以测地理欲知天时则植之以
 观春夏秋冬之景冬至日在牵牛景长丈有三尺夏
 至日在东井景长尺有五寸则日之行可知春分日
 在娄月上弦于东井而员于角下弦于牵牛秋分日
 在角月上弦于牵牛而员于娄下弦于东井则月之
 行可知谓之致者植土圭于此使景自至于此则以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0093-0578b.png
 致乎四时之日月者欲知地理则植之以观东西南
 北之景以一寸之景知千里之遥以一分之景知百
 里之近封建诸侯则以此度其地
 王昭禹曰玉人言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言
 致日不言月盖主成岁而言成岁者阳而已
珍圭以徵守以恤凶荒
 易氏曰珍有贵重之义○郑锷曰考玉人之职不言
 珍圭杜氏谓珍当为镇康成谓为王使之瑞节其制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0093-0578c.png
 大小当与琬琰相依不以为镇圭者人君守之以镇
 安天下之圭安可付之使者执以出使乎然诸侯守
 土王欲徵之凶荒之际王欲恤之遣使以往讵可无
 所执此所以作珍圭惜其尺寸不传今无所考非镇
 圭断可知矣杜子春言诸侯为一国之镇凶荒民有
 远志欲镇安之其说则然改字以从巳意不可也
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郑锷曰半圭曰璋长七寸瑑为齿牙之形取牙齿之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0093-0578d.png
 刚利能噬齧兵之象故执以起军旅若屯兵于外守
 要害之地有不率纪律者执此以治之○李嘉会曰
 兵者服人之难服如牙之噬物必合而后止故以之起
 军旅所以治外以之治兵守所以齐内牙璋则军旅
 之大者用之中璋则军旅之小者用之(○林氏曰郑/康成曰牙璋)
 (中璋皆有锄牙之饰于琰则先言牙璋有文饰也贾/公彦曰军多以牙璋军小用中璋中璋亦有锄牙但)
 (牙璋文饰多故得牙名而先言春秋之时宋司马请/瑞以命其徒攻桓氏魏有兵符汉有铜虎符发郡国)
 (兵皆此/类也)○礼库曰古者五侯九伯二伯专征而诸侯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0093-0579a.png
 皆共四方之事畿兵不轻出以周礼司马法参考王
 有四方之事则冢宰徵师于四方曰某国不道征之
 以某月某日师至于某国小宰掌其戒虎贲奉书以
 牙璋发之则畿兵不遽出也在易未济高宗伐鬼方
 三年有赏于大国则虽天子亲征亦用诸侯之师诗
 周王于迈六师及之则所在皆成六师刘文公平丘
 之会对晋人曰天子之老请帅王赋元戎十乘则虽
 王人涖师无过十乘以为先行宣王复古北伐其制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0093-0579b.png
 如此平王东迁以王人戍申甫扬之水始刺之然春
 秋之时桓王伐郑犹有陈蔡卫人二百四十年閒王
 人会伐屡矣左氏未尝见车之出唯败绩茅戎王师
 自出春秋深讥焉
璧羡以起度
 李嘉会曰注以羡者不员之貌本径九寸傍减一寸
 以益上下故高一尺横径八寸夫璧员九寸好三寸
 肉倍之羡而长之则十寸而傍减为八寸十寸尺也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0093-0579c.png
 八寸亦尺也十寸之尺起度则十尺为丈十丈为引
 八寸之尺起度则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如是则九寸
 之璧一纵一横皆可以为尺盖通变之权也盖必因
 九寸而羡之九天数也可以变通矣○郑锷曰先王
 为度之意正以量长短然虑后世度苟不存则欲制
 作者将无所考故广为之制以存之有黄钟之长以
 为之度则其度起于九寸有璧羡之长以为之度则
 其度数起于一尺自九寸而积之所谓律吕以作乐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0093-0579d.png
 者有所考自一尺而广之所谓器用以行礼者有所
 考乐之数必起于九以九者阳数而乐由阳来礼之
 数必起于十以十者阴数而礼由阴作(○王氏曰度/之在乐则起)
 (于黄钟之长在礼则起于璧羡先王以为度之不存/礼乐之文熄故作此使天下后世有考○刘执中曰)
 (度起于黄钟之长权起于积黍之重又为羡璧则尺/寸不可移矣又文驵琮则权衡不可欺矣则五量不)
 (言其制/已辨也)
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
 贾氏曰此六玉两头皆有孔又于两孔之閒为沟渠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0093-0580a.png
 于沟之两畔稍高为眉瑑故云以组穿联之○王氏
 曰六物皆为渠眉璧琮又疏焉
 郑康成曰敛尸于大敛加之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
 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盖取象方明神之也疏璧琮
 者通于天地(○贾氏曰圭在左已下皆约大宗伯青/圭礼东方等文以尸南首而置此六玉)
 (宗伯璧礼天琮礼地今此璧在背在下/琮在腹在上者以背为阳腹为阴也)○刘氏曰王
 者之孝莫大于严父配天故其敛也以礼天地四方
 之玉器为之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0093-0580b.png
谷圭以和难以聘女
 郑康成曰谷圭亦王使之瑞节○易氏曰榖善也若
 天子遣人和诸侯之难及遣人聘女于诸侯皆以谷
 圭行之可以释诸侯之怨恶可以图诸侯之交好所
 谓善者取此○郑锷曰圭之长七寸而为文如榖粟
 者名曰谷圭盖与谷之文同也榖粟之为物充实而
 能养人王者于诸侯欲使之协比而巳苟有难焉不
 相协和则遣使执谷圭以和之欲使之信实相与且
卷三十五 第 17a 页 WYG0093-0580c.png
 安其生生之福故曰以和难(○郑康成曰难仇雠和/之者若春秋宣公及齐)
 (侯平莒及郯晋侯/使瑕嘉平戎于王)昏礼有六其五用雁独纳徵不用
 雁以其束帛可执故纳币用玄纁天子加以谷圭欲
 其信实相亲且以生生而不绝故曰以聘女
琬圭以治德以结好
 郑康成曰琬圭亦王使之瑞节○陈用之玉人解曰
 琬圭员其锐使宛而不剡琰圭锐其末使剡而不宛
 ○郑锷曰圭长九寸不锐而员者名曰琬圭琬犹员
卷三十五 第 17b 页 WYG0093-0580d.png
 也圭之形皆锐其上以表其用之利此则员之凡物
 尖则逆员则顺故不锐而员者所以见柔仁而无所
 不顺之意惟其仁柔而顺故诸侯于德有所不顺者
 则执此以治之使去凶德而修其吉德(○黄氏曰凡/诸侯之有其)
 (善德者天子遣人以琬圭旌表之及诸侯使其臣来/聘亦执此以命事行人言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是也)
 诸侯于好有所未讲者则执此以结之使之去仇怨
 而结其和好欲其仁柔婉顺欢爱相从也○易氏曰
 交好本于执德之不回故治德为大结好次之
卷三十五 第 18a 页 WYG0093-0581a.png
 郑锷曰此谓之治德玉人谓之象德盖中和柔仁者
 德之体故员其圭以象之自其制作而言故玉人谓
 之象典瑞则自王遣使而言故谓之治
琰圭以易行以除慝
 郑康成曰琰圭亦王使之瑞节○郑锷曰司农谓琰
 圭有锋芒伤害征伐诛讨之象然考玉人之制未尝
 有锋芒故礼图谓锋芒之言有违判圭之义唯半于
 圭乃得圭名琰圭亦九寸玉人谓之判圭判者半凡
卷三十五 第 18b 页 WYG0093-0581b.png
 圭皆琰其上寸半而巳此则琰其半以上又半为瑑
 饰之文其半规以象仁其半琰以象义仁义各居其
 半而不纯乎用兵诸侯所行有不善执此以责诮之
 使之改易焉治民之政有慝恶执此以戒谕之使之
 除去焉行人谓殷頫以除邦国之慝此除慝者谓殷
 頫之所执盖诸侯政慝未至于可诛故责之使改行
 除恶所谓爱之以仁必有诮责之辞所谓责之以义
 ○黄氏曰易行其恶未著使迁善慝则其恶成矣除
卷三十五 第 19a 页 WYG0093-0581c.png
 恶蠲其罪
 林氏曰圜而宛之仁故以治德以结好剡而有锋义
 故以易行以除慝
     总论
 黄氏曰时聘无非结好使者执瑑圭璋璧琮以行礼
 又执琬圭褒赏有德亦执之殷頫无非除慝使者亦
 执瑑圭璋璧琮以行权又执琰圭焉戒敕过行亦如
 之是则聘頫礼同而事异故以宛著其义
卷三十五 第 19b 页 WYG0093-0581d.png
大祭祀大旅凡宾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
 郑康成曰玉器谓四圭祼圭之属○郑锷曰大祭祀
 天地宗庙之祭大旅旅上帝及四望宾客所用者祼
 圭也祭祀所用者四圭两圭之类典瑞共其器又奉
 承以往也
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
 郑康成曰饭玉碎玉以杂米(○贾氏曰饭玉者天子/饭以黍诸侯饭用梁大)
 (夫饭用稷天子之士饭用梁诸侯之士饭用稻其饭/用玉亦与米同时此即檀弓云饭用米贝不以食道)
卷三十五 第 20a 页 WYG0093-0582a.png
 (郑云食道亵/米贝美是也)含玉柱左右颠及在口中者(○贾氏曰/含玉有数)
 (有形杂记云天子饭九贝诸侯七大夫五士三贝者/郑云夏时礼以其同用贝故也周天子诸侯皆用玉)
 (亦与饭同/时行之)赠玉盖璧也赠有束帛六币璧以帛(○贾/氏曰)
 (赠玉者既夕礼葬时棺入坎赠用玄/纁束帛即天子加以玉是赠先王物)
 贾氏曰按玉府大丧共含玉此又言之者玉府主作
 之此官主其成事而共之
凡玉器出则共奉之
 黄氏曰出对藏不用藏之用则出之出则固当共奉
卷三十五 第 20b 页 WYG0093-0582b.png
 之王所赐出玉府内府典瑞不与郑说非也○易氏
 曰共者共其物奉者奉其事此职皆言玉瑞玉器之
 名物用事而于职末言共奉之者重其事也
 郑锷曰上言共其玉器而奉之主于祭祀宾客嫌其
 他事之时或不共奉故言凡玉器出则共奉之见其
 无往而不共奉
 王氏详说曰天府所藏以为国之宝典瑞所藏以为
 国之用故天府言若迁宝则奉之而典瑞特言凡玉
卷三十五 第 21a 页 WYG0093-0582c.png
 器出则共奉之
典命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项氏曰万物制命于天臣制命于王故谓之典命
 郑锷曰观春秋书王使荣叔来锡公命诗人美宣王
 能爵命诸侯则命出于人君之所锡也然自一命以
 至九命有等降之差视命数之差则可以定隆杀之
 仪是则仪出于命矣典命之官以中士二人为之掌
 臣下命数之书所以纪实而传信也所掌者仪与命
卷三十五 第 21b 页 WYG0093-0582d.png
 而特以典命名官者盖无是命则无是仪○贾氏曰
 典命迁秩群臣亦是礼事又爵命属阳故在此
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
 郑康成曰五仪公侯伯子男之仪五等谓孤以下四
 命三命再命一命不命也或言仪或言命互文也○
 郑锷曰诸侯有仪必本于命诸臣有命亦必有仪于
 诸侯特言仪于诸臣特言命何也盖诸臣之命为卑
 其于仪未必有僭越之差所先辨者莫急于命诸侯
卷三十五 第 22a 页 WYG0093-0583a.png
 之命为尊其于仪也有觊觎之嫌所先辨者莫急于
 仪(○易氏曰诸侯未尝无命以仪为/实诸臣未尝无仪以命为节故也)然大宗伯以九
 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则是命有九此言诸侯五仪诸臣
 五命者盖典命所掌者群臣迁秩命数之书大宗伯
 则合九等之命所用之仪以正位于朝廷不数不命
 之士以其卑而无列于朝也
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
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
卷三十五 第 22b 页 WYG0093-0583b.png
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王昭禹曰上公有功德者命为二伯二伯虽同于九
 命九命者未必皆为伯也公其爵也伯其职也若自
 陜以东周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此王制所谓
 八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以天下为左右曰
 二伯是也○王氏详说曰为伯者称公则终其身而
 二王之后称公者则及其子孙周公封鲁不之鲁太
 公封齐不之齐所以称公者终于其身而已而其后
卷三十五 第 23a 页 WYG0093-0583c.png
 世不过曰齐侯鲁侯而已宋自微子以来庸建于
 上公终春秋之世未尝不曰宋公盖二王之后及其
 子孙得称公者所以备三统三公之后其子孙不得
 称公者所以旌有德○郑康成曰国家国之所居谓
 城方也公之城盖方九里宫方九百步侯伯之城盖
 方七里宫方七百步子男之城盖方五里宫方五百
 步○郑锷曰先儒据匠人营国方九里之文谓周天
 子之城则宜十二里疑匠人为夏商之法余以为匠
卷三十五 第 23b 页 WYG0093-0583d.png
 人据天子中城言非异代之制上公之外城比天子
 之中城以九里为节宫室则方九百步车旗则建常
 九斿樊缨九就贰车九乘衣服则冕服九章其他礼
 仪皆以九为节则桓圭九寸缫藉九寸介九人礼九
 牢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之类是也
 王昭禹曰自上公而下降杀以两礼文之数即其命
 而制之王制曰三公一命衮若加则赐也不过九命
 次国之君不过七命小国之君不过五命亦若此○
卷三十五 第 24a 页 WYG0093-0584a.png
 郑锷曰公卿大夫则以八以六以四公侯伯子男则
 以九以七以五者盖内而为王臣其位之尊虽为三
 公亦臣道也外而为诸侯其国之小虽为子男亦君
 道也君道南面取法乎阳故公侯伯子男之数皆奇
 臣道北面取法乎阴故公卿大夫士之数皆偶义各
 有所取也
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
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亦如之
卷三十五 第 24b 页 WYG0093-0584b.png
 郑锷曰此皆言在朝之命数也卿即上大夫耳大夫
 则指中大夫下大夫而言自上士中士下士一命再
 命三命推而上之则中大夫下大夫同于四命其五
 命不以命在朝之臣故卿六命其七命亦不以命在
 朝之臣故三公八命其数皆偶然三公与卿大夫在
 朝未尝无畿内之封邑(○郑康成曰出畿内封于八/州之中○贾氏曰畿内诸侯)
 (就国亦/云出封)及其就封畿外然后加一等之命以褒崇宠
 异之故八命之三公加一命则为侯伯四命之大夫
卷三十五 第 25a 页 WYG0093-0584c.png
 加一命则为子男命数既加则国家宫室之类亦从
 其命数而加之明其内而近君则其势屈其礼宜杀
 外而远君则其势伸其礼宜隆故也(○陈君举曰及/其出封皆加一)
 (等则劝人之际斯有异恩如加旧无颁爵之等每有/不尽之意若当时都极其分了一旦欲劝国征有以)
 (褒赐之类皆是人何以/待之先王之深意也)
 李氏曰古之立王朝者无九命之公后世人臣宠命
 之极隆如所谓位上公加九锡者失周家之礼意甚
 矣○陈君举曰典命之大夫无中下之别案序官有
卷三十五 第 25b 页 WYG0093-0584d.png
 中下大夫则曰命大夫自分为中下似若侯伯同七
 命子男同五命爵则有高下不同士以三命为差但
 典命直言公卿大夫之命者欲见有出封之事故曰
 其出封皆加一等士爵卑无出封之理故不言也彼
 士之命数既不言加三命以下者正见序官有上士
 中士下士三等典命除六命四命无三命二命一命
 郑则约之上士为三命中士为再命下士为一命若
 然王朝三公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皆为阴爵以待
卷三十五 第 26a 页 WYG0093-0585a.png
 出封为诸侯乃为阳爵九命七命五命士既不得出
 封故在王朝有三命一命亦为阳爵无嫌(○郑锷曰/典命不言)
 (天子士之命数独言诸侯国之士盖近而在朝名分/严远乎朝者易萌僭拟故防诸侯之国为尤急自士)
 (巳防之推/而上可知)
 易氏曰成周之制有以公卿大夫而出封者齐鲁晋
 卫也有以诸侯入为天子之公卿大夫者芮伯彤伯
 卫侯毛公是也或出或入乃成周内外相权大制○
 孙氏曰在外者数隆在内者数杀止斋以为先王欲
卷三十五 第 26b 页 WYG0093-0585b.png
 抑内重外轻之患归于平故于命数致意焉余考之
 内重外轻此后世之弊先王之世未之闻也诸侯之
 中择其材贤入为王官诸臣之中勋名已著则出封
 邦国书记六卿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在焉皆自
 诸侯为王官者下至吕伋为虎贲氏滕侯为卜正先
 王岂以人情所乐而求以抑之哉及太公封齐召公
 封燕周公封鲁皆因三方未定封以镇之周公卒不
 就国伯禽嗣焉又岂以人情所不乐而以褒之哉内
卷三十五 第 27a 页 WYG0093-0585c.png
 则俛首而为臣不致其杀无以绝僭上之阶外则南
 面而为君不致其隆将无以全君临之体更出迭入
 特于车旗衣服礼仪之间示损益初非欲平内外轻
 重之势○王氏详说曰毛氏之说以为出加入减先
 郑之说以为出加入亦加且毛氏见无衣之篇有岂
 曰无衣六兮之语遂谓晋武公以侯爵而衣六章
 是入减也先郑见宗伯之职有六命赐官之语遂谓
 子男五命入而为卿是入亦加也然无衣之篇诗人
卷三十五 第 27b 页 WYG0093-0585d.png
 之意欲武公入为天子卿士虽六命之衣亦自有所
 愿为也毛氏失诗人之意矣宗伯之职谓内而卿士
 之有官人者非谓子男之入为卿士而赐官也先郑
 失礼家之意矣出加入不加当从郑说
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
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
 郑康成曰誓犹命也明天子既命以为之嗣树子不
 易春秋桓九年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行国君之
卷三十五 第 28a 页 WYG0093-0586a.png
 礼是(○黄氏曰此其君有丧有疾不能朝/而使其世子摄者犹谓之君礼也)○王昭禹
 曰巳成其为君之嗣故摄以行礼则降一等焉避国
 君之正也○郑康成曰公之子如侯伯而执圭侯伯
 之子如子男而执璧子男之子与未誓者皆次小国
 之君执皮帛而朝会其宾之皆以上卿之礼焉
 易氏曰诸侯得以世爵象贤也世必以嫡正分也于
 是父死则嫡子继之嫡子死则嫡孙继之杜僭乱之
 源定上下之志其先于此然使诸侯自以嫡继而不
卷三十五 第 28b 页 WYG0093-0586b.png
 禀王命则何以奔走天下故周之王者虽不废万世
 之定分亦未尝无轻重隆杀之权凡世子受命于王
 则有文告之辞申戒饬之意故谓之誓已誓者摄其
 君而至其待之之礼降其君之礼一等若未誓则未
 有嗣诸侯之义故以皮帛继子男而无正礼所以尊
 天子之命上以尊天子之命下以定万世之分而政
 行矣
 王氏详说曰三帛之制尚矣舜典所载先儒以为孤
卷三十五 第 29a 页 WYG0093-0586c.png
 执皮帛与夫诸侯之适子未誓者以皮帛继子男公
 之孤以皮帛视小国之君是已典命所言但诸侯之
 适子未誓者及公之孤而巳初不言天子之孤宗伯
 言孤执皮帛其天子之孤欤天子之孤六命此虽不
 言孤然言其卿六命则孤在其中皮帛者以束帛加
 虎豹之皮也天子之孤六命上公之孤四命六命之
 孤所执者虎皮也四命之孤所执者豹皮也若夫诸
 侯之适子未誓者继子男亦不纯乎子男也公之孤
卷三十五 第 29b 页 WYG0093-0586d.png
 视小国之君亦不纯乎小国之君也此又见周公制
 法之意春秋桓九年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左氏
 以为宾之以上卿为礼是不纯乎子男明矣行人之
 职云凡大国之孤执皮帛以继小国之君出入三积
 不问一劳朝位当车前不交傧庙中无相以酒礼之
 是不纯乎小国之君也明矣
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
命其士壹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侯
卷三十五 第 30a 页 WYG0093-0587a.png
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壹命其
士不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
 郑锷曰上公为至尊其国得以立孤孤所以相之犹
 汉时所立诸侯王之相自一命之士推而上之士惟
 一命大夫再命卿三命故孤四命四命盖比天子之
 大夫名同天子之孤位比天子之大夫名虽同而位
 不同此所以有天子诸侯之臣之别也执皮帛者见
 其德足以衣被乎人而文足以炳蔚乎外其礼仪则
卷三十五 第 30b 页 WYG0093-0587b.png
 如子男者天子之大夫出封则为子男公之孤比天
 子之大夫故得以视子男之君左传谓列国之卿当
 小国之君正谓是(○郑康成曰视小国之君列/于卿大夫之位而礼如子男)○易
 氏曰公之孤四命则上同乎天子之大夫执皮帛以
 视小国之君则又上同乎天子之孤然天子之孤执
 帛而加虎皮大国之孤执帛而加豹皮此其辨(○王/昭禹)
 (曰王之孤与公之孤皆谓之孤以其特立而无朋/其德则同其执皮帛以视小国之君固其宜也)
 王昭禹曰上公九命则其臣命之隆者不得等其君
卷三十五 第 31a 页 WYG0093-0587c.png
 命之半故孤四命而巳卿次于孤故三命大夫次于
 卿故再命士又次于大夫故一命侯伯之君与公异
 命其卿大夫士之命与公同者盖自其君之命数为
 之降数公九命而有四命之孤侯伯不得设孤故进
 其三命之卿与上公之卿同焉以其臣命之隆者不
 得等其君命之半则进侯伯之臣与公之卿大夫士
 同命亦可致其劝而无嫌矣(○郑锷曰余考春秋成/三年晋使荀庚卫使孙)
 (良夫来聘公以为中行伯之位在三孙子之位为上/卿疑其所先而臧宣叔曰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
卷三十五 第 31b 页 WYG0093-0587d.png
 (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以)
 (宣叔之言观之则次国之上卿只可当大国之中卿/是则侯伯之卿不得以比公侯之卿乃与兴命之文)
 (不合盖典命言其命之数相同宣伯所言者论其/位之相当其命则同而位则降等此其所以异也)
 王氏详说曰王制次国之卿与大国之卿异今侯伯
 之卿大夫士亦如之盖王制所言夏商制夏商上国
 无孤其卿不得不与次国异周之上国有孤次国无
 孤是降于大国一等矣卿大夫士之命一同者亦无
 复嫌于其间也
卷三十五 第 32a 页 WYG0093-0588a.png
 郑锷曰其卿三命比天子之上士其大夫再命比天
 子之中士其士一命比天子之下士宫室车旗衣服
 之类各从其命数为之等降以其未有国家故不言
 国家侯伯之国无孤惟有卿大夫其命与其礼仪之
 类皆视其命数为之制小国之卿再命比天子之中
 士大夫一命比天子之下士其士不命则其君所自
 辟除说者谓再命之卿一命之大夫其宫室车旗之
 类固有可视之命乃若不命之士将安所视耶余谓
卷三十五 第 32b 页 WYG0093-0588b.png
 其君所辟除亦得比附一命之士以为之仪而略减
 杀也盖不依一命之士则宫室车旗之类无所取法
 殆将与庶人未仕者等矣先王之制命数视其国之
 小大而已
     总论
 林椅曰诸侯有五仪而命数止有九七五三等诸臣
 五等而八六四三二一乃有六等盖公侯伯子男皆
 命为之非叠其命而得至焉者若士至大夫则有累
卷三十五 第 33a 页 WYG0093-0588c.png
 其命而为之者矣故诸臣言等自五命以上则同于
 子男矣故侯伯子男各言仪
 
 
 
 
 
 
卷三十五 第 33b 页 WYG0093-0588d.png
 
 
 
 
 
 
 
 周礼订义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