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0093-048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二十九   宋 王与之 撰
春官宗伯上
 项氏曰春官以治教之始在于礼象天地之化始于
 春○郑锷曰自舜命伯夷典三礼其官曰秩宗周人
 因名曰宗伯说者谓宗尊也伯长也天下所宗者惟
 宗于礼此礼所以为尊也近世王安石云宗典祀礼
 者也宗伯掌天神地示人鬼之礼故谓之宗然宗伯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0093-0489d.png
 所主何独祭祀之礼哉自四方言之东者岁之始自
 四时言之春者时之始宗伯于四时之官独为长故
 以伯称之春秋之际鲁有夏父弗忌为宗人盖周之
 旧也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

 郑康成曰礼谓曲礼五吉凶军宾嘉其别三十有六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0093-0490a.png
 (○郑锷曰礼犹火取之槐檀则火在槐檀取之杏枣/则火在杏枣取之柞槱桑柘则火在柞槱桑柘火无)
 (所不在礼亦无所不在有君臣则礼在君臣有父子/则礼在父子有夫妇则有夫妇之礼有朋友则有朋)
 (友之礼行乎道路至于州巷放乎蒐狩脩乎军旅冠/昏丧祭饮食起居无非礼也掌礼之官讵可以专乎)
 (一哉如司尊彝司几筵之名司为礼/官之属所谓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项氏曰礼之用以和为贵民生有欲而无分则争争
 则乖先王制礼为之节文以事其鬼神示其馀则宾
 以亲之军以同之粲然有文足以相接则乖争之患
 何自而作故曰和(○程氏曰古者冠昏丧祭车服器/用等差分别莫敢踰越故财用易)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0093-0490b.png
 (给民有常心今礼制未脩奢靡相尚卿大夫之家莫/能中礼商贩之类或踰王公礼制不足以检饬人情)
 (名数不足以旌别贵贱既无定分/奸诈攘夺人人求厌其欲而后已)
 吕氏曰礼官之长是为宗伯坛场昭穆之等聘享射
 御之节贯本末而等文质者所谓礼也神人之所以
 治上下之所以和失其礼则僭乱谄妄而渎乎神乖
 争陵犯而悖乎人上下皆失其分安得而和成周萃
 礼乐于一官和云者盖亦包乐于其间后世礼乐废
 坏治人者不过簿书期会之末至于祀典尤为不经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0093-0490c.png
 间有一二仅存不过曰使先王文物不废乎吾世而
 已所谓治人者漫不知其语矣
  愚案六卿自冢宰以下皆以有司言独宗伯不言
  司四官皆言垂象独宗伯不言象以见礼乐法而
  不说而致中和之用足以为参赞化肓之功非可
  以有司比也
礼官之属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肆师下
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0093-0490d.png
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薛平仲曰礼有小大有本末大者经小者纪本者义
 末者数经既立则纪不可以偏废故犬宗伯之贰有
 小宗伯焉义既明则数不可以不具故宗伯之属有
 所谓肆师焉肆之为言陈也郊特牲曰其数可陈也
 其义难知失其义而陈其数祝史之事也知其义而
 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然则有宗伯以明其
 义又有肆师以陈其数则周之礼可不谓之大备乎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0093-0491a.png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
保邦国
 郑康成曰建立也立天神地示人鬼之礼谓祀之祭
 之享之礼吉礼是也(○李嘉会曰和邦国谐和其情/也建保邦国则各安其分守矣)
 (天神人鬼地示各安其分/推以化民治国特馀事耳)
 唐氏曰虞书巡守脩五礼皋陶谟言自我五礼至命
 官则曰典朕三礼盖五礼兼神人三礼事神之礼也
 宗伯先言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则所谓典三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0093-0491b.png
 礼次之以吉凶军宾嘉则五礼也
 郑康成曰保安也○王昭禹曰合五礼而言则曰佐
 王和邦国别三礼而言则曰佐王建保邦国盖封国
 则颁祀此之谓建祭则受福此之谓保(○黄氏曰伯/夷降典折民)
 (惟刑功配禹稷而其事始于事鬼神是则建保邦国/诚有其本也纣谓祭无益牺牲粢盛既于凶盗祖伊)
 (以为商亡之/决如是也)○贾氏曰上单言邦据王为言以佐王
 建保邦国则统侯国言之矣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0093-0491c.png
 黄氏曰吉礼居其首礼主敬敬莫著乎祭○郑锷曰
 祭祀之交于神明有受福之道故以吉名之○郑康
 成曰吉礼之别十有二事
 王氏曰谓之建则礼当自王出谓之事则非特王国
 而已
 王氏详说曰或言鬼神示或言神示鬼何曰此所以
 为秩宗之官也以上下秩之则曰神鬼示以内外秩
 之则曰鬼神示以尊卑秩之则曰神示鬼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0093-0491d.png
 孙氏曰先王明于天地之故察于人之理知所以接
 三才者即吾保邦之实政不容外三才而自任其私
 智也故天以气覆物吾则用禋祀实柴槱燎以祀之
 地以形载物吾则用血祭狸沈副辜以祭之至于人
 鬼之奉则立之尸以人道飨焉凡此者皆实致其义
 实当其情求之于心验之于事一有违于天有悖乎
 地有愧乎先则为不克祀不克祭不克享矣惟圣人
 能享帝孝子能享亲此之谓也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0093-0492a.png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愚案自此至雨师皆祀天神
 张氏曰郑注禋祀则变禋为烟取其尚臭据洛诰曰
 明禋又国语曰精意以享曰禋遍观书传皆言禋是
 精洁致祭之名凡祀天日月星辰风师雨师皆取烟
 燎不言可知今祀天言禋祀日月言实柴祭天礼重
 故取禋敬之名以别之郑不明此意改禋为烟谬哉
 书曰禋于文玉武王又曰禋于六宗○郑锷曰谓之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0093-0492b.png
 禋祀明在乎致其心斋精明诚一为主而已
 陈及之曰祀昊天上帝总言祭天耳昊天犹言苍天
 也○程氏曰孝经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
 明堂以配上帝天与帝一也天言其体也帝言其主
 也在郊则言天以其冬至物生之始故祭于员丘而
 配以祖陶匏稿秸扫地而祭宗祀言上帝以季秋物
 成之时故祭于明堂而配以父以宗庙之礼享之(○/王)
 (昭禹曰昊天之有上帝犹国之有君五精之帝则犹/四方之诸侯诸侯有君道故皆谓之君五精之帝有)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0093-0492c.png
 (帝之道故皆谓之帝天者帝之体帝者天之用体嫌/于不能降用嫌于不能辨故言其降而与物接则以)
 (昊言天言其升而与物辨则以上言帝○郑锷曰周/礼有言天有言昊天上帝有言上帝有言五帝言天)
 (则百神皆预大司乐所谓天神皆降之类是也言五/帝则无预乎昊天上帝司服所谓祀昊天上帝祀五)
 (帝亦如之之类是也言上帝则无预乎五帝掌次所/谓旅上帝张毡案祀五帝则张大次之类是也言天)
 (言帝神各不同至于昊天上帝则兼举其统天言之/以其气之浩浩故曰昊天以主位乎上故曰上帝位)
 (为最尊物无以称其德惟致其精意可以享之故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国语所谓精意以享谓之禋是也)
 (○愚案天之与帝其实则一如伊川之说无/疑如五帝之谈郑氏亦失之详见小宗伯)
以实柴祀日月星辰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0093-0492d.png
 项氏曰日司昼月司夜星辰司次十有二辰二十有
 八星○郑司农曰实柴实牛柴上也○郑锷曰日月
 星辰民所瞻仰而在祀典者必以气臭而达之故用
 实柴实牲燔柴则气臭上达矣(○陆氏曰古者之祀/日月其礼有六郊特)
 (牲郊之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一也玉藻曰朝日于/东门之外祭义曰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二也小宗伯)
 (四类兆日于东郊兆月于西郊三也大司乐乐六变/而致天神及象物月令孟冬祈来年于天宗天宗者)
 (日月之类四也觐礼拜日于东门之外礼日于南门/之外拜月于西门之外礼月于北门之外五也左传)
 (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六也夫因郊报而祀/之非正祀也类禜而祀之与觐礼诸侯而礼之非常)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0093-0493a.png
 (祀也春分朝日于东门之外秋分夕月于西门之外/此祀之正与常也日言朝则于日出之朝朝之月言)
 (夕则于月入之夕夕之日坛谓之王宫以/其君道也月坛谓之夜明以其明于夜也)
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音/风)师雨师
 郑康成曰槱积也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
 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王氏曰柴而实牲然后
 槱燎天祀之所同也或言实柴或云槱燎相备而已
 贾氏曰先郑以司中是三台司命是文昌今三台与
 文昌皆有司中司命故后郑不从武陵太守星传云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0093-0493b.png
 文昌宫六星一上将二次将三贵相四司命五司中
 六司禄又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为太尉中台
 司中为司徙下台司禄为司空(○郑锷曰祭法王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
 (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此所谓司命者乃/七祀之司命所谓司中者其七祀之泰厉乎盖人受)
 (命以生万物之命系于司命人受中以生万物之性/系于司中论者谓人之性正则中过则厉司中以正)
 (言之泰厉以反言之其实一也七祀之神其五者托/体乎地故以血祭祭之此二者托体乎天故以槱燎)
 (祀之各从/其类也)春秋纬云月离乎箕风必扬沙是风师箕
 也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是雨师毕也(○崔氏曰/祭司中司)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0093-0493c.png
 (命风师雨师之法皆谓随其类祭之所以然者谓星/辰运行无方故兆日于东郊兆月于西郊象日月之)
 (生兆风师于西方不从箕星者箕星天位尔兆司命/于南郊既无风云取放故直以天神是阳兆于南郊)
 (兆雨师于北郊者水位在北也风师箕雨师毕司中/司命文昌第四第五星或曰中能上能其牲则少牢)
 (故郑注祭法云牲以少牢其祭之法先以牲体置于/薪上而燔之以升烟于天以降神然后以玉礼神于)
 (坐玉则用璋邸射以祀之/用半圭之璋取杀于四望)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愚案自此至百物祭地示也
 郑康成曰阴祀自血起○项氏曰血毛告幽全之物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0093-0493d.png
 又曰血祭盛气也则以地道有幽阴之义而求之以
 血也(○郑锷曰血之为物有象而非虚有形/而非实物之幽盖亦求之于虚实之间)
 陆氏曰社祭五土之示稷祭五榖之神祭社必及稷
 以其全功均利以养人也祭必有配社配以勾龙(共/工)
 (氏/子)稷配以柱(烈山/氏子)商之时又易柱以弃其功利足以
 侔社稷故也
 郑节卿曰五祀见于周礼礼记杂出于史传多矣左
 传家语则以五祀为重该熙黎勾龙之五官(○陈止/斋曰案)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0093-0494a.png
 (春秋传魏献子问于蔡墨以为社稷五祀谁氏之五/官对曰少皞氏四叔重为勾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
 (玄冥此其三祀也颛顼氏子黎为祝融共工氏子勾/龙为后土此二祀也后土为社稷为田正然则社稷)
 (五祀当/为一句)月令以五祀为门行户灶中霤白虎通范晔
 高堂隆以五祀为门井户灶中霤郑氏释大宗伯之
 五祀则用左氏家语之说释小子之五祀则用月令
 之说释王制五祀则用祭法之说门户人所资以出
 入中霤人所资以居灶井人所资以饮食(○郑锷曰/中霤土也)
 (季夏祀之井水也冬祀之门金也秋祀之户木也春/祀之灶火也夏祀之皆五行之小神在地者故其祭)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0093-0494b.png
 (亦自血始或谓天子七祀此祭其五/何也余以为司中泰厉以槱祀之矣)○王氏详说曰
 此即王氏之说虽本于月令然乃宫中之小祀岂可
 与社稷五岳同科左氏传载魏献子问于蔡墨以为
 社稷五祀谁氏之五官其说甚明
 郑康成曰五岳东岱宗南衡山西华山北恒山中嵩
 高山不见四渎者或省文○黄氏曰郑谓四渎五岳
 之匹非四渎川祭四望则四渎在焉○郑锷曰五山
 为国重镇者国所赖以镇则神皆托于土故此三者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0093-0494c.png
 同于血祭(○黄氏曰春秋传曰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天下者惟泰山乎其功用)
 (大故与社稷/同其秩祭)
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郑锷曰山林有功于狸藏川泽有功于涵容祭山林
 之牲则埋之祭川泽之牲则沈之各象其德○张南
 轩曰古者祭山川以其能云雨泽润万物为之坛壝
 立之祝史设之牲币所以致吾祷祠之实而交孚乎
 隐显之际诚之不可掩如此后世亦有山川之祠而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0093-0494d.png
 人其形封其地则失之矣(○崔氏曰祭之法各当其/时山林于坛川泽于坎故)
 (礼记云四坎坛祭四方牲用少牢王服玄冕牲/玉各放其方之色乐则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
以副辜祭四方百物
 王昭禹曰副者肆而磔之辜者制而磔之四方异体
 肆而不全故祭以副百物异用制而不变故祭以辜
 亦各以其物宜(○崔氏曰蜡祭之法昔者伊耆氏始/为蜡蜡索也周则十有二月合聚万)
 (物而索享之祭先啬一神农是也司啬二后稷是也/农三谓田畯邮表畷四表畷者田畯督约百姓于井)
 (间之处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凡祭之礼以先/啬为主司啬为佐猫为食田鼠虎为食田豕坊庸为)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0093-0495a.png
 (止水等皆为田事其祭之法视四方丰耗而祭之不/成之方缺而不祭故记云年不顺成八蜡不通既蜡)
 (之后黄衣而腊先祖五/祀于是劳农而休息之)
     总论
 胡仁仲曰成身莫大于礼礼莫重于祭王者继天为
 子故祭天于郊祭地于社祭名山大川五祀各于其
 方后世儒者论祭天地之礼于天则有昊天上帝有
 五方帝有感生帝夫土不可以有二王而天可以有
 七帝乎于地则或立方泽或立方丘员丘为母齐衰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0093-0495b.png
 期不敢亢其父者尊无二上故也王者父事天母事
 地而可崇地以抗乎是故兆于南郊埽地而祭者昊
 天上帝而已天言其气帝言其性社祭土所以神地
 道名山大川者宝货财用之所出四方之所据依也
 五祀者土与水火金木人所日用不是之报将谁报
 焉行与门户举失轻重岂礼也哉礼之所贵贵其义
 是故王者祭天以柴燎牲使气上达语其精神则谓
 之禋语其感极则谓之类语其方兆则谓之郊指事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0093-0495c.png
 异名其实一也
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礿
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郑锷曰庙祭之序始者王以玉瓒酌郁鬯献尸是为
 祼献既祼于是迎牲而杀乃行朝践之事朝践礼毕
 乃行馈献之事则荐以今世之食以其序推之则肆
 馈献也献朝践也祼始祼也谓之肆者诗曰或剥或
 亨或肆或将剥者解牲体肆者解而陈之俎也始而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0093-0495d.png
 祼以求之中而荐腥则以神事焉终而荐熟则以人
 养焉此经乃以肆献祼为序何耶余考郑康成之说
 云于祫逆言之者与下共文明六享俱然祫言肆献
 祼禘言馈食著有黍稷互相备王安石以为羞其肆
 而酌献焉则以祼享先王其祼也犹事生之有享羞
 其熟而馈食焉则以食享先王其食也犹事生之有
 食也然祫以合食为主未尝无食禘以审禘昭穆为
 主未尝不祼祼主于敬食主于爱二者亦互见祠春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0093-0496a.png
 礿夏尝秋烝冬之享时祭之名也礼不丰不杀所以
 称时有以少为贵者有以多为贵者春夏以蒐苗而
 奉祭祀时物方生可献者寡故春以词为主夏以乐
 为主而已尚词者为物不足以言词道意也尚乐者
 阳气浸盛乐由阳来也此所谓以少为贵也秋冬以
 狝狩而奉祭祀百物既登可献者众故秋以荐新为
 主冬以备物为主焉尝者物初成始可尝于是而荐
 新也烝者物毕皆可烝于是而备物也此以多为贵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0093-0496b.png
 者也(○王昭禹曰至于烝则众物尽矣其备小物水/草之菹陆产之醢在焉其备美物也三牲之俎)
 (八簋之实在焉其备阳物昆虫之异在焉其备阴物/也草木之实在焉天之所生地之所产苟可以荐者)
 (莫不咸在此其/所以为盛与)
 陈君举曰祠礿尝烝此四时孟月王亲祭于祖庙之
 礼肆献祼馈食四时孟月吉皆用此二礼注谓为六
 个祭名不是○陈及之曰尔雅曰禘大祭也盖天子
 四时之祭曰祠礿尝烝而三年大祭曰禘其祖之所
 自出为东乡之尊其馀皆合食于前皆为禘也丧服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0093-0496c.png
 小记大传所谓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祭法谓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夏后氏禘黄帝而郊
 鲧殷人禘喾而郊后稷皆谓三年大祭祭其祖之所
 自出诸侯亦四时有祭而三年之祭曰祫合食于祖
 庙而食大夫亦有时而祭而三年之祭曰殷春秋传
 谓殷以少牢郑氏所引鲁礼则非鲁不当有禘孔子
 谓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又曰禘自既灌而
 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盖成王之赐伯禽之受皆非也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0093-0496d.png
 孔子于春秋欲贬而不胜书故因事而贬若吉禘
 公
禘于太庙用致夫人是已此大宗伯所谓肆献祼
 及馈食者谓祭之礼有此四等也而必两言之者明
 宗庙有祼鬯礼既灌而献有荐腥礼既荐而肆有荐
 熟礼既肆而馈有馈食礼自禘及四时祭皆然
     总论
 王氏详说曰天神之祀以烟为歆神之始地祗之祭
 以血为歆神之始人鬼之享以祼为歆神之始其实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0093-0497a.png
 天神同于烟地示同于血人鬼同于祼且诗曰芃芃
 棫朴薪之槱之书曰柴望大告武成记曰燔柴于泰
 坛祭天也今以日月星辰为实柴司中司命风师雨
 师为槱燎然则祀昊天上帝非柴非燎何以为烟乎
 是禋祀云者取其歆神之始耳记曰郊血大享腥三
 献爓一献熟夫郊天也大享祫也三献社稷也一献
 群小祀也用血者未始不熟用熟者未始无血此所
 以谓腥其俎熟其殽也今以社稷五祀五岳为血祭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0093-0497b.png
 则狸沈副辜何以为非血乎是血祭云者取其歆神
 之始耳司尊彝曰春祠夏礿祼用鸡彝鸟彝秋尝冬
 烝祼用斝彝黄彝今以肆献言祼而馈食与四时之
 享何以为不用祼乎是肆献祼者取其歆神之始耳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郑康成曰哀谓救患分灾凶礼之别有五○郑锷曰
 天子之于诸侯位虽君臣情则父子未有子疾病痛
 苦父不为之忧者故邦国有忧则有凶礼以哀之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0093-0497c.png
  愚案盛衰消长天之道也圣人不患其凶患无其
  备故以是礼继于吉礼之后
以丧礼哀死亡
 郑康成曰哀谓亲者服焉疏者含襚○郑锷曰隐公
 之时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文公之时王
 使荣叔归含且赗是也
以荒礼哀凶札
 郑康成曰荒人物有害也曲礼曰岁凶年谷不登君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0093-0497d.png
 膳不祭肺马不食谷驰道不除祭事不县大夫不食
 粱士饮酒不乐札读为截谓疫疠
以吊礼哀祸灾
 郑康成曰祸灾谓遭水火宋大水鲁庄公使人吊焉
 厩焚孔子拜乡人为火来者拜之士一大夫再亦相
 吊之道(○易氏曰神所祟谓/之祸天所毁谓之灾)
以禬礼哀围败
 易氏曰国之见围谓之围师之败绩谓之败以禬礼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0093-0498a.png
 哀之于是合财以补其乏若澶渊之会诸侯谋归宋
 财是也(○贾氏曰大行人云致禬以补诸侯/之灾小行人云若国师役则犒禬之)
以恤礼哀寇乱
 郑康成曰恤忧也邻国相忧兵作于外为寇作于内
 为乱○郑锷曰左传言救邢之事曰简书同恤礼有
 相救之道隐公亦云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难则恤
 礼者问之劳之见天子忧恤之意(○王昭禹曰恤以/救之若卫有狄人)
 (之难而齐/桓救之)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0093-0498b.png
 王氏曰丧礼凶礼以彼丧荒哀之也吊礼禬礼以我
 吊禬恤哀之也
以宾礼亲邦国
 郑康成曰亲谓使之相亲附宾礼之别有八○黄氏
 曰宾礼皆王之所以礼答诸侯朝觐宗遇会同诸侯
 脩王事王皆以礼见之也
 郑锷曰天子之于诸侯以分言之则君臣以情言之
 则宾主故先王不待以纯臣之义而以宾礼亲之我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0093-0498c.png
 有以亲之彼安得不吾亲哉(○易氏曰臣道以尊天/子为主宾道以亲诸侯)
 (为/主)
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
 郑康成曰朝犹朝也欲其来之早(○易氏曰朝如日/出如寅之朝而朝)
 (于/天)宗尊也欲其尊王(○易氏曰宗如万物相见/于南方而其类皆有所宗)觐之
 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易氏曰觐谓物成之/时各觐其实以报乎上)遇偶
 也欲其若不期偶至(○易氏曰谓闭藏之时其相见/若邂逅之遇○胡康侯曰古者)
 (有遇礼不期而会以明造次亦有共肃之心春秋书/遇私为之约自比于不期而会者直欲简其礼耳故)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0093-0498d.png
 (凡书遇者皆恶其无/人君相见之礼也)
 郑锷曰朝宗则在朝时则用春夏其位则诸公东面
 诸侯西面说者以为万物交际之时以象生气之文
 人君则于堂下而见之所以通上下之情觐遇则在
 庙时则用秋冬其位则诸侯一于北面说者以为万
 物分辨之时以象杀气之质也人君则于堂上而见
 之所以正君臣之分记曰觐礼不下堂而见诸侯下
 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盖朝宗出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0093-0499a.png
 迎宾则下堂觐礼不迎宾则不下堂也朝则天子当
 宁而立宁者门屏之间以象阳之出布散于外觐则
 天子当扆而立扆者户牖之间以象阴之入收藏于
 内此又朝觐之别也(○李嘉会曰当宁若今临轩将/以图事诹政当扆退立于扆以)
 (受诸侯/之献功)
 陈及之曰大宗伯曰春见曰朝至冬见曰遇大行人
 曰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
 宗而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0093-0499b.png
 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又曰侯服岁一见甸服
 二岁一见男服三岁一见采服四岁一见卫服五岁
 一见要服六岁一见司马曰春以礼朝诸侯图同事
 夏以礼宗诸侯陈同谟秋以礼觐诸侯比同功冬以
 礼遇诸侯协同虑时以礼会诸侯发同禁殷以礼同
 诸侯施同政郑康成以六服之内以时分来或朝春
 或宗夏或觐秋或遇冬贾公彦从而广之曰春则东
 方尽来夏则南方尽来秋则西方尽来冬则北方尽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WYG0093-0499c.png
 来以余论之皆未允以为春则东方诸侯尽来耶则
 比功之礼未尝施之矣以为夏则南方诸侯尽来耶
 则协虑之礼未尝施之矣若图事专以待东方诸侯
 比功专以待西方诸侯陈谟专以待南协虑专以待
 北则王政岂无偏党之患哉案周官云六年五服一
 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
 岳又案王制诸侯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
 五年一朝然则四方诸侯六年惟一朝耳若然以春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WYG0093-0499d.png
 来则曰朝以夏来则曰宗以秋来则曰觐以冬来则
 曰遇耳犹汉律春曰朝秋曰请吴王濞春不朝使人
 为秋请是也又尚书康王初即位太保率东方诸侯
 入应门右毕公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则是康王初
 即位四方诸侯以朝适皆在京师又安有春则东方
 来夏则南方来秋则西方来冬则北方来耶其所谓
 图天下之事等语作礼者之词而司马又承之也而
 其有可疑者大行人谓六服诸侯朝有疏数之节六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WYG0093-0500a.png
 年而毕近世苏东坡说书亦以一朝为毕朝未约其
 实也当从识者论之
  愚案古人封建诸侯有人民有社稷焉若以春则
  东方诸侯皆来夏则南方诸侯皆来卒不幸有乘
  间而起如昆夷猃狁之难孰从而折冲禦侮之空
  其一方同时毕集断无此理苟纵其自便不朝京
  师万一有专擅难制之事如唐之藩镇又何以为
  制驭诸侯之权要知王者欲亲诸侯必设为可亲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WYG0093-0500b.png
  之礼或不能朝于春则可以宗于夏或不能觐于
  秋则可以遇于冬但六年之内不可不一次来王
  不然巢本南方国巢伯来朝何以曰朝不曰宗韩
  本北国韩侯入觐何以曰觐不曰遇要知古人立
  为朝觐宗遇之礼于春夏秋冬之间以见四时皆
  来王之日而礼非有所轻重于其间
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郑康成曰时见者言无常期诸侯有不顺服者王将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WYG0093-0500c.png
 有征讨之事则既朝觐王为坛于国外合诸侯而命
 事焉春秋传曰有事而会是也○郑锷曰以有事而
 会则时见者国有事之时而来见其会之有时故谓
 之会
 郑康成曰殷犹众也十二岁王如不巡狩则六服尽
 朝朝礼既毕王亦为坛合诸侯以命政焉如王巡狩
 殷见四方四方分来终岁则遍(○郑锷曰易有殷荐/礼有殷奠则殷为盛)
 (多之义殷见者合众多之国而来见其来必同故谓/之同也○黄氏曰殷有三义众也正也盛也殷见殷)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WYG0093-0500d.png
 (类义皆当为正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考礼修德正刑故谓之殷同)
 王氏详说曰时会则事出非常故无常时殷同则有
 常时亦如常朝之岁但会同之礼因朝觐之时行之
 故又曰大朝觐
时聘曰问殷覜曰视
 王昭禹曰时聘殷覜王人之所以宾于诸侯时聘施
 于时见之后以恩问之故时聘曰问(○黄氏曰时聘/存覜省也各以)
 (其时行之犹时会/时巡五岁而遍)殷覜施于殷见之后以事有所察
卷二十九 第 24a 页 WYG0093-0501a.png
 治故殷覜曰视
 郑锷曰聘以财为礼其名曰问有问遗之意覜以见
 为礼其名曰覜有省视之意考行人言时聘以结诸
 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国之慝此乃王见诸侯之文槩
 以为诸侯聘覜乎天子则与行人之文不合槩以为
 王者之礼则又与大宗伯诸侯见王之文不合合二
 官考之盖聘覜之礼王与诸侯交用之何以言之时
 聘曰问殷覜曰视继于春见曰朝夏见曰宗之下则
卷二十九 第 24b 页 WYG0093-0501b.png
 曰问曰视者为诸侯问视乎王之礼也若以行人结
 好除慝之文例之则又是王者聘以结诸侯之好覜
 以除邦国之慝也人徒见古者比年小聘三年大聘
 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皆臣聘乎君遂谓君无聘乎
 臣之理殊不知小行人有曰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
 者岁遍存三岁遍覜五岁遍省则王有覜礼于诸侯
 明矣其所以异者诸侯行之则曰问视天子行之则
 曰除慝结好天子之覜见于小行人三岁之制若夫
卷二十九 第 25a 页 WYG0093-0501c.png
 聘礼则无传春秋之时王臣来聘于鲁者八亦可以
 为證
 
 
 
 
 
 
卷二十九 第 25b 页 WYG0093-0501d.png
 
 
 
 
 
 
 
 周礼订义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