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WYG0093-047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二十八   宋 王与之 撰
角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徒八人
 贾氏曰角人至掌蜃亦是徵敛之官故在此○郑锷
 曰齿者象之牙骨则麋鹿骨之类独以角名官何耶
 以弓人为弓考之角也者以为疾也稚牛之角直而
 泽老牛之角紾而昔长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理谓
 之牛戴牛一弓之用角如此其多则此之齿骨宜不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WYG0093-0470b.png
 同也
掌以时徵齿角凡骨物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
 令郑康成曰山泽出齿角骨物大者犀象小者
 麋鹿○陈氏曰齿角骨物玉府缮人等皆用
 之(○李嘉会曰齿角筋骨可供器留于民/无用强取之恐匿而不出以之当邦赋)
 (则君不徒取/民亦乐输)
 陈及之曰自此下凡所谓山农泽农盖平时以射田
 猎取絺绤及染草为业者非此则不徵○吕氏曰角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WYG0093-0471a.png
 人征齿角于山泽之农羽人征羽翮于山泽之农皆
 以当邦赋之政令盖各随其所产以当其赋视后世
 以钱为赋责民之所无者异矣○曹氏曰有山之农
 有泽之农有平地之农田平地之田使供十一之税
 是谓平地之农山泽之利亦各据其土地所产所入
 而赋之是谓山泽之农其曰以当邦赋盖以山泽所
 宜有者略仿十一之制以输于公上亦如平地之农
 输谷粟十一之租于公上也(○李景齐曰周自田赋/之外至于羽毛齿角一)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WYG0093-0471b.png
 (草一木之微莫不有征凡以邦国之不可阙冢宰所/谓山泽之赋是矣然观角人羽人与失掌葛之所征)
 (者皆曰取之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征令则是/出所征之物则可以当邦赋而不复出田税)
以度量受之以共财用
 郑锷曰官之受之欲其尺寸之中度其他齿骨之类
 不可以尺寸度者必量其多寡故以度量受之
羽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徒八人
 郑锷曰车服旌旗则用以为旆矢则用以为括物之
 资羽多矣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WYG0093-0471c.png
掌以时徵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之政令
 郑康成曰翮羽本也○贾氏曰此羽人所徵羽者当
 入于钟氏梁以为后之车饰及旌旗之属
凡受羽十羽为审百羽为抟十抟为縳(古本/反)
 郑康成曰审抟縳羽数束名也尔雅曰一羽谓之箴
 十羽谓之縳百羽谓之緷其名音相近也一羽则有
 名盖失之矣○郑锷曰审言察其数之详抟言束百
 枚而可执縳言其数多则卷而束之举物之数未尝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WYG0093-0471d.png
 无名独羽之名见于此亦犹诗载五紽五緎五总以
 记丝之数也○易氏曰以度受之则知其物之长短
 以量受之则知其物之多寡以权受之则知其物之
 轻重其或不可受之以权以度以量者则为审为抟
 为縳无非参酌其数以当邦赋之政则所用有补于
 国所赋不加于民缓急可以相资有无可以相通赋
 用两得于是为至
掌葛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WYG0093-0472a.png
掌以时徵絺绤之材于山农凡葛征徵草贡之材于泽
农以当邦赋之政令
 王昭禹曰诗言葛之覃兮继之是刈是濩为絺为绤
 则絺绤皆葛也言其物则曰葛言其服治之功则曰
 絺绤精者为絺粗者为绤
 郑康成曰草贡出泽䔛纻之属可缉绩者(○郑锷曰/草贡即闾)
 (师所谓贡其物○李嘉会曰物虽微细不敢强取于/民必曰当邦赋俾知赋不可免自然竭力为之彼有)
 (馀力上无乏使/此法之善也)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WYG0093-0472b.png
 权度受之
 郑康成曰以知轻重长短也○贾氏曰角人齿角不
 须称直言度量此经葛草不须量故以权度受之使
 知斤两长短
掌染草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八人
 郑康成曰染草蓝茜象斗之属(○贾民曰蓝以染青/茜以染赤象斗染黑)
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
 项氏曰春秋草生成之时故敛染草待时而颁之则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WYG0093-0472c.png
 夏纁玄秋染夏之时(○李嘉会曰染草不敛于染人/而敛于掌染草者虑染人缘色)
 (日而求多于山泽之农故/或敛或用不专于一官)
 王氏曰掌染草至掌蜃所徵亦必当邦赋之政令而
 不言者则以角人羽人掌葛见之
以权量受之以待时而颁之
 郑康成曰权量以知轻重多少时染夏之时(○贾氏/曰案天)
 (官染人云春暴綀夏纁玄秋染夏夏为五色/至秋染五色故郑云染夏之时时谓秋时也)○王昭
 禹曰染人春暴练夏纁玄秋染夏则纁玄之物颁以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WYG0093-0472d.png
 夏染夏之物颁以秋
掌炭下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掌灰物炭物之徵令以时入之
 郑康成曰皆山泽之农所出也(○郑锷曰灰者㡛氏/綀帛之所用炭者宫)
 (人炉炭之所共皆邦用之/所须其掌之有官宜矣)
 王昭禹曰掌葛掌染草莫不有徵敛之时掌灰炭之
 政令但曰以时入之何也盖角羽草葛其生成有时
 非时则其物未成而不中用故徵敛皆有其时若夫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WYG0093-0473a.png
 炭灰则无时而不有故亦无时而不徵特以时入之
 而已
以权量受之以共邦之用凡炭灰之事
掌荼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郑康成曰荼茅莠也
掌以时聚荼以共丧事
 郑康成曰共丧事者以著物也既夕礼曰茵著用荼
 (○贾民曰案既夕礼为茵之法用缁剪布谓浅黑色/之布各一幅合缝著以荼柩未入圹之时先陈于棺)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WYG0093-0473b.png
 (下缩二于下横三于上/乃下棺于茵上是也)○郑锷曰荼以禦湿非常用
 之物设官以聚之岂豫凶事哉孝子所尽心虽过求
 何害
徵野疏材之物以待邦事凡畜聚之物
 郑康成曰荼茅莠疏材之类因使掌焉徵者徵于山
 泽入于委人(○贾氏曰以委人掌敛/野之赋敛疏材等故也)
掌蜃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郑康成曰蜃大蛤月令孟冬雉入大水为蜃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WYG0093-0473c.png
掌敛互物蜃物以共闉圹之蜃
 刘氏曰互物龟鳖属(○项氏曰有/甲互掩者)蜃物螷蛤属○郑
 康成曰闉犹塞也将井椁先塞下以蜃禦湿也(○贾/氏曰)
 (士丧礼筮宅还井椁于殡门之外注云既哭之则往/施之竁中是未葬前井椁材乃往施之圹中未施椁)
 (前巳施蜃灰于椁/下以拟禦湿也)○王氏曰用蜃以禦湿除狸虫
 郑司农曰春秋传始用蜃炭言僣天子也
祭祀共蜃器之蜃
 郑司农曰蜃可以白器令色白(○贾氏曰案左氏云/石尚来归蜃公羊以)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WYG0093-0473d.png
 (为宜社之肉以蜃器而盛肉故名肉为蜃是祭社之/器为蜃大行人云归脤以交诸侯之福则宗庙社稷)
 (之器物谓之为脤是其宗/庙社稷之器皆蜃灰饰之)
  愚案祭有酒器有肉器亦皆有以蜃为饰者鬯人
  云凡山川四方用蜃是酒器也大宗伯云以脤膰
  之礼亲兄弟之国是肉器也
共白盛之蜃
 郑康成曰盛犹成也谓饰墙使白之蜃今东莱用蛤
 谓之叉灰云(○贾氏曰尔雅地谓之黝墙谓之垩黝/黑也垩白也然则比经所云白盛主于)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WYG0093-0474a.png
 (宗庙垩/墙也)
 易氏曰四者微物而用不可缺故设官以掌
     总论
 陈及之曰凡此皆民业以自利者也先王之时凡民
 于田税之外至有趋末作者一切徵其物大意欲抑
 末重本熙宁间京师市井凡贩卖小民虽拾发鬻薪
 提茶等类悉出免行钱不出者毋得贩鬻市道其意
 亦曰抑末作游手之民然不知先王之世民无不受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WYG0093-0474b.png
 田者虽商贾家亦受田特减于农民抑其末作使反
 其本则退有可耕之田不至失业饥寒自井田既坏
 小民亡立锥之地势不免贩卖以自资今而曰抑之
 归农则退岂有可耕之地哉故重税适所以启其怨
 咨之心饥寒之患而曰使之务本恶在其为政也介
 甫常曰周礼一书理财者几半周公岂好利者哉观
 此言若非为利然安在其不为利也
囿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WYG0093-0474c.png
 郑康成曰囿今之苑○薛平仲曰遂自虞衡之官极
 而掌蜃之微莫不有职君子所以治野人者悉矣而
 天子之囿游始见诸此谓之囿游信非弃田以为园
 囿使民不得衣食者比也
掌囿游之兽禁
 项氏曰囿游苑囿游牧之兽或曰燕游处也禁者其
 蕃卫之禁
 刘迎曰兽人冬献狼夏献麋春秋献兽物皆所以备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WYG0093-0474d.png
 祭祀宾客之须囿人之牧百兽以为死兽生兽之共
 耳其曰囿游之兽禁则囿游如刍荛雉兔之往是也
 谓之禁则不得侵取之非谓为囿游以为行乐焉或
 者文王之囿方七十里焉夫灵台灵沼之乐其有麋
 鹿鱼鳖则先王岂无囿游哉先儒以侈心待先王谓
 以囿游备行乐卒以开人君盘游之乐而离宫别馆
 未必不自此启也
牧百兽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WYG0093-0475a.png
 郑康成曰备养众物也今掖庭有鸟兽自熊虎孔雀
 至于狐狸凫鹤备焉(○李嘉会曰兽既供于兽人又/供于囿人盖兽人所得或生而)
 (致之则养之于/囿人故曰牧)
祭祀丧纪宾客共其生兽死兽之物
 王氏曰兽人共生兽死兽囿人共生兽死兽之物者
 兽人所其田猎所罟囿人所共囿游所牧共其物若
 麋肤熊蹯之类○刘执中曰物者所共有名件也
场人每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WYG0093-0475b.png
 郑康成曰场筑地为墠季秋除圃中为之诗云九月
 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薛平仲曰囿人以掌天子之园囿示民以其所同乐
 也然可乐之事易流则当务之急者易缓此场人之
 官又以列于此也夫以场人掌国之场圃而场人之
 官且曰每场下士二人府史各一人徒二十人则场
 圃之在国中者意亦多由是观之先王始终于农事
 者固于此乎见场圃随在而有者抑于此乎见地利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WYG0093-0475c.png
 盖无遗于国中矣
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
 王昭禹曰载师以场圃任园地所谓国之场圃则属
 于公者场人之所掌也所谓民之场圃则属于私者
 闾师之所任也(○贾氏曰此据祭祀丧纪宾客者/徵敛藏之其馀则闾师徵敛之也)
 郑康成曰果枣李之属蓏瓜匏之属(○项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
 (一云在木曰/果在地曰蓏)珍异蒲桃枇杷之属○王昭禹曰先王
 之时径行必有桑疆场必有瓜所以尽地力而无遗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WYG0093-0475d.png
 利方物之生则辟场为圃所以种植及物之成则筑
 圃为场所以收穫
凡祭祀宾客共其果蓏享亦如之
 郑康成曰享纳牲也○贾氏曰此谓祭祀宗庙二灌
 后君迎牲纳之于庭时后夫人荐朝事之豆笾中有
 果蓏之物故云享亦如之
 易氏曰珍异果蓏物之至微而场人专掌之者以祭
 祀宾客之奉皆于此乎出也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WYG0093-0476a.png
廪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薛平仲曰场人既已为登谷之备矣则仓廪之官当
 有以为储蓄之备也先儒以廪为藏米以仓为藏谷
 (○李嘉会曰廪造于平/地之上仓造于屋之下)故廪人之官必以下大夫二
 人居之(○贾氏曰此官使下大夫为首徒三/百人以米廪事重出纳又多故也)自谷而
 舂揄以为米则米之为用所当贵重爱惜者而官其
 可轻卑哉是以廪人为之长而仓人以中士为之属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WYG0093-0476b.png
 焉然廪人之后必继之以舍人仓人之后必继之以
 司禄不为无意盖舍人之职其主宫中官府之次舍
 者也而宫中官府之稍食又非谷禄比于此焉不汲
 汲以均之则所以为养廉怙耻之本者得无有亏于
 自公退食之际而请谒行于私昵之閒其弊有不可
 胜虑矣是则舍人所以次之也若夫谷禄之制自公
 卿大夫以至庶人之代其耕者多寡高下固有定数
 矣彼其以田赋禄而征其租上以共王赋下以享宗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WYG0093-0476c.png
 庙给私奉业子孙又非一时稍食者之比于此焉不
 知所以裁之则无功受禄者特未免有伐檀之刺而
 世禄之家鲜克由礼者亦岂无自而致哉是则司禄
 所以次之也是盖先王务农重谷之教故叙次其设
 官如此
掌九谷之数以待国之匪颁赒赐稍食
 郑锷曰廪人掌谷谓米出于谷故耳○易氏曰天府
 职曰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谷数则知九谷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WYG0093-0476d.png
 之数专掌于司禄今复见于廪人何也贾氏谓廪人
 掌米仓人掌谷其义诚然盖仓人掌粟入之藏辨九
 谷之物则掌谷可知廪如御廪常廪之类则皆米也
 不然明堂位何以曰米廪有虞氏之庠释者以鲁谓
 之米廪虞帝上庠今藏粢盛之委焉非米而何以廪
 名官所掌者米而云掌九谷之数者兼掌九谷之数
 也(○李嘉会曰数则一岁所入之目以数而入/以数而出正廪人所掌故不曰物而曰数)是知
 仓人掌谷司禄掌九谷之数廪人即其九谷之数以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WYG0093-0477a.png
 知廪米之数凡以待国之匪颁赒赐稍食而已
 郑康成曰匪读为分分颁谓委人之职诸委积也(○/李)
 (嘉会曰分颁者使自随其数而入/之不独委人也委人特一而已)赒赐谓王所赐予
 给好用之式(○郑锷曰君于臣下/廪人继粟者是也)稍食禄廪(○贾氏/曰此即)
 (司士以功诏禄又王制云下士视/上农夫九人禄中士倍下士之类)
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以诏谷用以治年之凶丰
 项氏曰岁言其成岁年言其收成若岁终定时成岁
 皆以成岁言若有年大有年皆以收成言制国用者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WYG0093-0477b.png
 必于岁之终谷粟之既入故曰以岁之上下数邦用
 敛谷粟必于秋之成谷粟之始熟故曰以年之上下
 出敛法礼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是也
 易氏曰年之有凶丰岁之所以有上下○郑康成曰
 数犹计也
 项氏曰以岁之升降得谷之多少计国之所用多则
 足少则否乃诏在上用谷之隆杀以治年之凶丰故
 年适丰虽粒米狼戾不侈于有馀年适凶虽饥馑荐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WYG0093-0477c.png
 臻不苦于不足则以有治之之术也易于萃言用大
 牲于升言利用礿是也○易氏曰制其财之多寡权
 其礼之增损非廪人之事特以邦用之足否诏之于
 上凡以治年之凶丰而巳年之凶丰天也所以治之
 者人也治之则权其多寡增损而为之开辟敛散其
 于丰也不为妄费以蠹其国其于凶也不为过取以
 害民(○李嘉会曰岁自立春至次年立春天时也年/自正月朔旦至岁除王政也天时虽不同王政)
 (不可阙合三/者治之斯可)
卷二十八 第 15b 页 WYG0093-0477d.png
凡万民之食食者人四釜上也人三釜中也人二釜下也
 贾民曰万民食食者谓民食国家粮食者上谓大丰
 年中谓常年下谓少俭年此虽列三等以中年是其
 常法○郑康成曰此皆谓一月食米也六斗四升曰
 釜(○杨谨仲曰国之量非后世比㮚氏为量方尺深/尺其实一釜乃六斗四升今人所用之斛深亦一)
 (尺而方几二尺止容五斗而以古之量少今之量几/五倍于古矣然以中岁均人月食三釜则是旬食一)
 (釜日食六升四合矣量至汉犹然赵充国以为卒武/贤欲引万骑出张掖以一马自负三十日为米二斛)
 (四斗麦八斗则讣人日食米八升王莽欲立威乃议/六十万众赍三百日粮十道并出严尤曰计一人三)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WYG0093-0478a.png
 (百日用粮十八斛则是人食六升以此考之周之中矣/岁人日食六升四合上岁人日食八升五合不为过)
 王氏曰民之食可以釜计者校登夫家贵贱老幼废
 疾之数观稼省敛稽比财物其法详也(○王昭禹日/先王之民生)
 (齿以上有食之端已书于版校登稽比之法又详则/凡民之幼壮孤寡登耗无不知也以口授田以田制)
 (食观稼省敛又以时出焉则凡/其食之有馀不足无不知矣)
若食不能人二釜则令邦移民就谷诏王杀邦用
 易氏曰冢宰制国用其谷之所积皆有定所凡荒政
 所不能聚者均其远近之所就谷而巳○郑康成曰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WYG0093-0478b.png
 杀犹减也○王氏详说曰大司徒云大荒大札则令
 邦国移民通财为外诸侯设也廪人云若食不能人
 二釜则令邦移民就谷为内诸侯设也盖乡遂公邑
 但移用其民而已郤非移民通财与移民就谷也乡
 遂公邑同为天子之民若夫都鄙则各从其主矣郑
 氏释此以为就谷都鄙之有者诚得其说○郑锷曰
 梁惠王移民就粟孟子讥之何耶盖周官之民有田
 以耕其饥偶出于天时之水旱而已惠王不能制民
卷二十八 第 17a 页 WYG0093-0478c.png
 之产凶岁则移民是为无政○刘氏曰古者三年耕
 必有一年之蓄九年耕必有三年之蓄以三十年之
 通计虽有旱乾水溢民无菜色犹设廪人就谷之法
 则患未至而预为之防(○李嘉会曰储蓄所以立/国非有大凶旱鸟可轻动)
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
 王昭禹曰治者量远近为之节○郑康成曰行道曰
 粮谓糒也止居曰食谓米也○郑锷曰会同师役有
 远近之异则曰粮曰食亦宜不同远则治其粮庄子
卷二十八 第 17b 页 WYG0093-0478d.png
 言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盖言远也
 近则治其食诗云朝食于株左氏云食时而至盖言
 近也
 易氏曰粮乃会同师役之所急者太宰以九式均节
 财用而不及会同师役之式小宰之七事有所谓会
 同军旅田役之戒具共其财用然会同所用者不过
 牢礼委积膳献饮食之飧牵则有宾客之式矣军旅
 田役所用者不过工事币帛刍秣匪颁之数者则有
卷二十八 第 18a 页 WYG0093-0479a.png
 工事之式币帛之式刍秣之式匪颁之式矣惟最急
 之粮食乃无式焉盖式法出于九赋之中乃国家之
 经费冢宰制国用则以邦国之贡待吊用万民之贡
 充府库二者之外随处而积以待邦之大用则会同
 师役之类凡九式所不载者皆取具于此不然仓人
 共道路之谷积饮食之具遗人凡宾客会同师役掌
 其道路之委积若非前二者之积将何所从出然特
 道路之所费而已若廪人之治其粮与其食又兼在
卷二十八 第 18b 页 WYG0093-0479b.png
 道之费及止居之费也
大祭祀则共其接盛
 郑康成曰接读为壹扱再祭之扱扱以授舂人舂之
 (○易氏曰接犹承也天子亲耕藉田以共粢盛非有/司亲承之与常谷同何以致敬于鬼神故甸师以时)
 (入之于廪人廪人接之以藏于神仓及大祭祀之时/廪人则共其所接之盛是以舂人接之则舂谷而为)
 (米𩟄人接之则炊米而为食然后王者得以亲承祭/祀其为敬至矣○王昭禹曰谓之接盛则其所以接)
 (神者在/是欤)
 郑康成曰大祭祀之谷藉田之收藏于神仓者也不
卷二十八 第 19a 页 WYG0093-0479c.png
 以给小用
     总论
 陈及之曰廪人至食人凡九谷出入尽掌之而不会
 计何也以司会考之以九赋之法令田野之财用以
 九功之法令民职之财用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
 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
 听其会计则是官府与府藏财赋无不系焉而廪人
 以出入之大计听之司会矣
卷二十八 第 19b 页 WYG0093-0479d.png
舍人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郑康成曰舍犹宫也主平宫中用谷者○贾氏曰舍
 人主米谷故与廪人仓人连类在此
掌平宫中之政
 郑康成曰政谓用谷之政○贾氏曰舍人总主给米
 之事而掌平王宫中之政谓平其给米多少(○李嘉/会曰宫)
 (中之政非独六宫凡官府次舍皆/在焉禄廪既众非舍人掌之不可)
卷二十八 第 20a 页 WYG0093-0480a.png
 易氏曰有王宫有后宫王宫之宫宫正为之均其稍
 食后宫之宫内宰为之均其稍食所以平宫中之政
 则舍人也(○王昭禹曰舍人掌宫中之政以赞宫正/内宰之事者也故宫正掌王宫之政令纠)
 (禁内宰治王内之政令而/舍人则掌平宫中之政)
 黄氏曰舍人犹诗言室人于内者也耕者劳于外食
 者逸于内先王存糜耗之戒焉故以其职曰掌平官
 中之政以至掌其出入既无事而食而其政不平出
 入不以法不其甚欤
卷二十八 第 20b 页 WYG0093-0480b.png
分其财守以法掌其出入
 贾氏曰财即米也丧大记云纳财朝一溢米○黄氏
 曰守谓积聚米给予也(○易氏曰守禁/之所谓之财守)○郑康成曰
 分其财守者计其用谷之数分送宫正内宰使守而
 颁之也而行出于廪人其有空阙则计之还入(○贾/氏曰)
 (必送米与宫正内宰者以二宫皆有宿卫之人须米/料之数也○愚案此可见成周时凡官长各受其财)
 (而分之/所属)
 易氏曰出之于廪人入之于官中皆有法存焉廪人
卷二十八 第 21a 页 WYG0093-0480c.png
 不妄供宫中不妄取所谓平其政者莫先于此
凡祭祀共簠簋实之陈之
 郑康成曰方曰簠员曰簋○贾氏曰孝经云陈其簠
 簋注谓内员外方受斗二升者直据簠而言若簋则
 内方外员旊人云为簋实一觳豆实三而成觳豆四
 升三豆则斗二升可知但外神用瓦簋宗庙当用木
 ○郑锷曰用簠以盛稻粱用簋以盛黍稷○王昭禹
 曰实之以言其物陈之以言其数(○王氏曰既共簠/簠之器又以𩟄人)
卷二十八 第 21b 页 WYG0093-0480d.png
 (所共之实实/之陈之也)
宾客亦如之共其礼车米筥米刍禾
 郑康成曰礼致饔饩之礼○贾氏曰聘礼曰致饔饩
 使卿韦弁归饔饩米百筥设于中庭车米三十车陈
 于门外禾三十车刍薪倍禾又掌客上公米百有二
 十筥车米四十车禾五十车刍薪倍禾侯伯米百筥
 车米三十车禾四十车刍薪倍禾子男米八十筥车
 米二十车禾三十车刍薪倍禾皆言陈是其所陈多
卷二十八 第 22a 页 WYG0093-0481a.png
 少之数(○郑锷曰车米以车载/之筥米以筥盛之也)○林氏曰掌客掌其
 礼而舍人共其物
丧纪共饭米熬谷
 郑康成曰饭所以实口不忍虚也君用粱大夫用稷
 士用粢(○贾氏曰/丧大记文)皆四升实者惟盈(○贾氏曰/士丧礼文)熬谷
 者错于棺旁所以惑蚍蜉(○贾氏曰蚍蜉欲向棺置/此惑之○王昭禹曰使异)
 (物不得亲/其肤而已)丧大记曰熬君四种八筐大夫三种六筐
 士二种四筐加鱼腊焉
卷二十八 第 22b 页 WYG0093-0481b.png
以岁时县穜稑之种以共王后之春献种
 郑康成曰县之者欲其风气燥达○郑司农曰春王
 耕于藉则后献其种也后献种见内宰职○贾氏曰
 内宰上春后献种且助王耕事此岁时县者从纳禾
 治得子即县之以至春献之
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
 郑康成曰九谷六米别为书(○贾氏曰九谷之名已/见大宰注六米者九谷)
 (之中黍稷稻粱菰大豆六者有/米麻与小豆小麦三者无米)
卷二十八 第 23a 页 WYG0093-0481c.png
岁终则会计其政
 郑康成曰政用谷之多少○王昭禹曰宫正月终会
 稍食岁终会行事内宰岁终会内人稍食舍人掌米
 粟之出入而辨其物岁终则会计其政亦所以通职
 联事也
仓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项氏曰仓人掌藏粟者
卷二十八 第 23b 页 WYG0093-0481d.png
掌粟入之藏
 郑康成曰九谷尽藏焉以粟为主○贾氏曰月令首
 种不入郑注引旧记首种谓稷也即种粟是五谷之
 长下文九谷此云粟是以粟为主(○李嘉会曰一岁/所收粟则先熟兼)
 (中国之地率多种粟盖粟耐乾虽岁之旱/不至太失此九谷之物必以粟而总其名)
辨九谷之物以待邦用
 项氏曰谷各有所宜用故辨其物以待用○郑锷曰
 邦之用谷也有匪颁赒赐稍食之殊则其精粗亦异
卷二十八 第 24a 页 WYG0093-0482a.png
 故宜辨其色焉
若谷不足则止馀法用有馀则藏之以待凶而颁之
 郑康成曰止犹杀
 王氏曰法式所用有虽不足不可以巳者有待有馀
 然后用者所谓馀法用则待有馀而馀用者(○愚案/黄氏说)
 (见遗人以待/施惠之后)○易氏曰大府所谓式贡之馀财以供
 玩好币馀之赋以待赐予委人所谓凡其馀聚以待
 颁赐止馀法用止此者欤有馀则藏之以待凶而颁
卷二十八 第 24b 页 WYG0093-0482b.png
 之是乐岁则取之于民凶年则遂以颁之于民取之
 不以为虐颁之乃所以为利无非充裕民之仁政
凡国之大事共道路之谷积食饮之具
 王昭禹曰大事则戎祀之类盖戎以出征而祀亦有
 在郊者故仓人共道路谷积食饮之具若戎祀之外
 则非所共也○黄氏曰大事大师役也其小者遗人
 委积自足共之其大者仓人共其谷积食饮之具食
 糗糒饮浆酏也
卷二十八 第 25a 页 WYG0093-0482c.png
司禄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刘迎曰司禄者司谷禄先儒误为爵禄矣不然何以
 与仓人司稼同列耶○易氏曰司禄逸篇弗可考矣
 此经犹存其官之名者以序见之不特见之序官而
 已天府曰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谷数则受
 而藏之郑氏谓司禄为文昌第六星禄之言谷也则
 以掌天下之谷数者谓之司禄亦犹掌天下之民数
 而秋官有司民之职盖民之损益关乎天谷之丰耗
卷二十八 第 25b 页 WYG0093-0482d.png
 系乎民此司民及三年大比则以万民之数诏司寇
 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且
 有天府之登知司禄之于谷数亦然则王者以民为
 天民以食为天其类同其义可推矣
司稼下士八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郑康成曰种曰稼如嫁女有所生○薛平仲曰以廪
 人仓人之藏而制为舍人司禄之用其数固有权度
 矣然不知稼事之为勤怠徒取诸彼以予此则民得
卷二十八 第 26a 页 WYG0093-0483a.png
 不以为厉巳哉舍农事而趋末作弃生养而就游惰
 是又先王之所甚惧于是司禄之官复有以继于后
 诚以夫取稼事之已成者人知禄食之所当得勤之
 于稼事之方兴者不知民力之为甚至司稼则因天
 之时察地之利轸念民劳而督趋之上之厚于民者
 如此则民之奉于上者当如何耶
掌巡邦野之稼
 王昭禹曰种曰稼穫曰穑先王既有以教之又观之
卷二十八 第 26b 页 WYG0093-0483b.png
 巡之则有时治之则有法而此又有巡稼之官者盖
 稼事而灭裂则穑事亦以灭裂故致详于稼事以作
 其始则穑事之所以成终可知矣
而辨穜稑之种周知其名与其所宜地以为法而县于
邑闾
 郑康成曰周犹遍也遍知种所宜之地县以示民后
 年种谷用为法也
 易氏曰所谓法者周自后稷播种百谷以为乡师天
卷二十八 第 27a 页 WYG0093-0483c.png
 以其粒食生民国其子孙千有馀年而后王业始大
 南宫括以躬稼有天下而归之于稷原其始也公刘
 太王王季文王武王周公六君子可谓不替其业者
 周公作六典举前日播种之法而备见于大司徒即
 以其法而责于司稼之官司稼复以其法而县于邑
 闾使稼者取法焉播种之法明为稼之效著当时所
 以善其始者有道矣
巡野观稼以年之上下出敛法
卷二十八 第 27b 页 WYG0093-0483d.png
 陈君举曰郑氏谓周制畿内用贡法邦国用助法司
 稼之职为贡法设岂知司稼不是这法是预前观其
 稼而后上下其出敛之法若不预前观稼如何上下
 其法后刘晏正传此法每四方水旱则先知之然后
 为赒救收敛之政
  愚案周行井田借民力以耕非复有所谓敛则司
  稼所谓以年之上下出敛法者盖年之上则为民
  敛而藏之于年之下则为民出而赈之仓人所谓
卷二十八 第 28a 页 WYG0093-0484a.png
  有馀则藏之则敛之之谓所谓以待凶年而颁之
  则出之之谓常平义仓之法岂不见于此哉
掌均万民之食而赒其急而平其兴
 郑康成曰均谓度其多少赒廪其艰阨(○李嘉会曰/司稼尤近民)
 (故赒急平兴以先之又不足/廪人始有移民就谷之事)
  愚案平其兴亦当如旅师谓平均其所兴举之粟
  以给之
 黄氏曰司稼巡稼知岁之丰凶民之宽急为最切故
卷二十八 第 28b 页 WYG0093-0484b.png
 通掌其事
舂人奄二人女舂抌二人奚五人
 贾氏曰舂人有奄者以与女奴同处故也○郑康成
 曰女舂抌女奴能舂与抌者抌抒臼也诗曰或舂或
 抌○黄氏曰舂人饎人稿人皆宫中之事以用谷故
 属地官舂抌炊㸑因祭祀宾客使内人皆识其劳苦
 烦辱不止稼穑之艰难
掌共米物
卷二十八 第 29a 页 WYG0093-0484c.png
 郑康成曰米物言非一米
祭祀共其齍盛之米
 贾氏曰器实曰齍则黍稷稻粱是也在器曰盛则簠
 簋是也(○王昭禹曰稷谓之粢实于簠簋谓之盛/祭用众谷而总曰粢者举粢以该众也)
 郑锷曰祭祀共齍盛之米共之饎人
 陈氏曰楚语云天子亲舂郊禘之盛又曰天子郊禘
 之事王后必舂其粢谷梁曰三宫米而藏之御廪盖
 祭祀贵于出力以致养而后可以交于神明则舂盛
卷二十八 第 29b 页 WYG0093-0484d.png
 固所以自尽也然王耕藉不过三推则舂盛之礼盖
 亦如此然后舂人卒其事以共之
宾客共其牢礼之米
 贾氏曰下别言飨食则此言牢礼谓饔饩之米郑氏
 谓实筐筥知非车米者以其公车米四十等非舂人
 所共故也然则车米出于税禹贡五百里米是也○
 王昭禹曰宾客共其牢礼之米则以共饎人簠簋之
 实牢礼之米多矣必共其饎人簠簋之实者(○郑锷/曰宾客)
卷二十八 第 30a 页 WYG0093-0485a.png
 (共牢礼之米则/共之于掌客)则以宾客车米筥米自舍人所共故也
凡飨食共其食米
 郑康成曰飨有食米则飨礼兼燕与食
掌凡米事
饎人奄二人女饎八人奚四十人
 故书作𩟄○郑司农曰饎人主炊官特牲馈食礼曰
 主妇视饎㸑
 贾氏曰祭祀共盛共王后六食不在天官者以其因
卷二十八 第 30b 页 WYG0093-0485b.png
 舂人又因地道之成故在此
掌凡祭祀共盛
 郑康成曰炊而共之
共王及后之六食
 郑康成曰六食六谷之𩟄(○李嘉会曰食不及世子/盖世子养于王宫女𩟄所)
 (当共若出就外傅/女𩟄不得而共)
凡宾客共其簠簋之实
 郑康成曰谓致飧饔
卷二十八 第 31a 页 WYG0093-0485c.png
飨食亦如之
 王氏曰舂人舂谷以为米饎人炊米以为食其职事
 相成故舂人祭祀共齍盛之米饎人祭祀共盛舂人
 宾客共牢礼之米而饎人共其簠簋之实饎人共王
 及后之六食饔飧亦共簠簋之实而舂人不言其米
 则以言祭祀宾客从可知也
稿人奄八人女稿每奄二人奚五人
 郑司农曰稿读为犒师之犒主冗食者故谓之犒
卷二十八 第 31b 页 WYG0093-0485d.png
 贾氏曰与廪人连类在此(○李嘉会曰以用奄八人盖/分俵诸处不可不多其员)
 陈君举曰自膳夫至腊人不过充君之庖者悉领于
 冢宰至于共外内朝冗食者反不领于冢宰顾见于
 地官之稿人夫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于共奉天
 子饮食而必掌之外朝之士大夫者盖恐内官奄人
 求巧于饮食之中而弥缝其意以导谀纳谄故使外
 朝之士大夫掌之而太宰实领之者诚以检防踰侈
 遏绝侥倖所以正人主之心术者在此也至于内外
卷二十八 第 32a 页 WYG0093-0486a.png
 朝冗食者之食见于稿人之职而主之奄人意者犹
 后世之所谓赐食焉而或取之内厨者是也颍考叔
 为颍谷封人有献于郑庄公而公赐之食以此类推
 之所以示其隆礼爱贤之义而稿人共冗食者之食
 其犹汉世之所谓主熟食者乎至若内外朝之俸禄
 廪给则所以掌之者固有其人非尽出于一奄人之
 手也
掌共外内朝冗食者之食
卷二十八 第 32b 页 WYG0093-0486b.png
 易氏曰外朝库门外之朝内朝路门外之朝○郑锷
 曰天子有三朝此特言内朝外朝而不及路寝之朝
 非冗吏治文书之所也
 贾氏曰冗散也外内朝上直诸吏谓之冗吏亦曰散
 吏以上直不归家食稿人共之因名冗食者
若飨耆老孤子士庶子共其食
 郑康成曰士庶子卿大夫士之子弟宿卫王宫者
掌豢祭祀之犬
卷二十八 第 33a 页 WYG0093-0486c.png
 郑康成曰豢犬豕曰豢不于饎人言者其共至尊虽
 其潘灡戋馀不可亵也(○李嘉会曰食之馀者惟利/乎犬因以豢焉先王不使一)
 (物之/无用)
 郑锷曰祭祀之牛牲系于监门而犬则豢于稿人各
 有以处之职虽卑者所系亦不轻矣
     总论司徒官属
 陈君举曰周礼六官大宗伯治礼司寇治刑司马治
 兵司空治事而天官治典最难考然其职无非切于
卷二十八 第 33b 页 WYG0093-0486d.png
 王后焉夫纲纪出治之所犹可说也至于地官掌教
 则又难晓焉以属官考之自乡老至比长自遂人至
 邻长皆乡遂之官自封人至畜人皆畺场畜牧之官
 自载师至均人皆掌财赋征役之官自司市至泉府
 皆掌市井自司门至掌节皆掌门关自旅师草人稻
 人虞衡以至掌染草炭荼蜃极于场人囿人无非山
 林川泽田畴之官几于六十官所谓教官者师氏保
 氏司谏调人司救鼓人不过六七而已其他则整顿
卷二十八 第 34a 页 WYG0093-0487a.png
 田畴分擘郊里征敛财赋掌管山泽纪纲市井管钥
 门关而巳当时谓之教典何也说者谓司徒典教止
 五六人而已其如乡遂关市山泽之官盖分托焉而
 非专于教事是以教官为后世治文墨语言诵授者
 设也殊不知先王教民自经界始八八为井五五为
 军市有奠居里有联比无非习民于正而寓之以道
 德之意俾之分定而虑不易事同而心臧生厚而德
 优易直而淳庞以服从上令是曰教典师保谏救调
卷二十八 第 34b 页 WYG0093-0487b.png
 媒之官则其导美恶训礼刑判合昏冠者也而岂徒
 谓是哉豳诗述风化之所由孟子言王道之本无非
 田圃之事诚知本者后世政教殊轨疆理之问不登
 于庙堂往往大臣能设学置博士弟子员则曰是有
 志于教化者何以纳民于善也○吕氏曰司徒之职
 皆是均土受民不见所谓掌教者盖生养便是教既
 富能教资富能训使他衣食足各保其生方教以君
 臣父子夫妇长幼之义谷粟如水火而后民兴于仁
卷二十八 第 35a 页 WYG0093-0487c.png
 制其田里使养其老圣贤之论富民未有不及于教
 所谓富而教之者也或曰唐虞三代学校与后世大
 段不同只学官一事可见在舜时命夔典乐教胄子
 在周时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
 国之子弟焉何故皆是掌乐之官掌教欲得优游涵
 养鼓舞动荡深入其心这一个所在不是官司自秦
 汉以后把做官司看了故与唐虞三代题目自别虽
 足以善人之形而不足以善人之心虽是法度具举
卷二十八 第 35b 页 WYG0093-0487d.png
 然不过以法制相临都无深入人心道理大抵教与
 政自是两事后世错把教做政看学者但当看三代
 所以设教命官教养之意且如周礼一书设官设教
 所以便民若师氏保氏大司乐大胥小胥之类所教
 不过是国子然当时所谓乡遂所谓兴贤能在周三
 百六十官之内并存不见有设教之官虽是州序党
 庠略见于周礼然未尝见其州序是何人掌之其法
 又何如只看此亦是学者所当深思且如周礼设官
卷二十八 第 36a 页 WYG0093-0488a.png
 下至于射夭鸟至微至纤之事尚皆具载岂于兴贤
 能国之大教反不见其明文盖凡领六官者皆是法
 之所寓只缘学校不是官司非簿书期会之事故不
 领于六官其上者三公论道不载于书其下者学校
 设官不领于六官盖此二者皆事大体重非官司所
 领惟国子是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陵德不可不
 设官以教养之至其所以教养之意均非簿书期会
 之可领学者当识先王之意可也盖先王设教虽非
卷二十八 第 36b 页 WYG0093-0488b.png
 六官所掌而所以设教未尝有理无事有体无用本
 末亦自备见但只不在官联官属之中舜之时自国
 子之外略不见其掌教之官然庶顽谗说若不在时
 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工以纳言
 时而飏之如此之备在周人学官虽不领于一属然
 而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
 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
 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终始备具
卷二十八 第 37a 页 WYG0093-0488c.png
 至不率教者屏之远方终身不齿又见体用本末无
 穷处三代以上所以设教命官至理精义要当深考
  愚案司徒所掌大抵田赋等事似与大宰九贡九
  赋太府以下等官相类细考之则大宰官属所掌
  皆国之财赋而司徒所掌皆教之田野之事所以
  谓之教官后世谓六部如六官故谓户部如司徒
  抑不知今户部所掌乃大宰属官太府等事初无
  与乎掌教之职矣
卷二十八 第 37b 页 WYG0093-0488d.png
 黄氏曰右地官卿一人中大夫五人下大夫十五人
 上士四十八人中士一百三十人下士二百八十八
 人王之门关十二下士各二人则又四十八人府一
 百三十人史二百十九人贾八人胥二百二人徒二
 千四百五十六人又舞徒四十人奄十二人女舂抌
 二人女饎八人女稿十六人奚八十五人是皆著于
 数者也山虞林衡川衡泽虞场人皆中下士(阙/) 府
 史胥徒又司市立胥徒又司市立胥师贾师司暴司
卷二十八 第 38a 页 WYG0093-0489a.png
 稽胥肆长皆不能计其数者也乡老皆公即三公乡
 大夫皆卿即六卿六乡三十州州长皆中大夫州五
 党党正皆下大夫党五族为七百五十族族师皆上
 士族四闾为三千闾闾胥皆中士闾五比为万五千
 比比长皆下士六遂大夫亦中大夫六遂之县视州
 鄙视党酂视族里视闾其馀各下于六乡之一等六
 乡之馀民居四郊其官为四郊之吏稍不为邑县都
 不为都有吏主之皆不可以数计也
卷二十八 第 38b 页 WYG0093-0489b.png
 吕氏曰总计地官公卿大夫士通用三十万夫有奇
 府史胥徒不在数虞衡迹人等亦不在数据畿内之
 地似难容得许多官司畿内户口难供得许多官须
 考(○愚案陈及之说/见前论官职多寡)
 
 
 
 周礼订义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