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三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093-037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二十三   宋 王与之 撰
调人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郑康成曰调犹和合也○史氏曰凡人之心方其有
 触则怒怒则争争则鼎镬在前不顾也及其怨隙已
 成杀伤被执退省其身已无生路追念其父母妻子
 不可复见未始不悔悟而恨旁人之不我救止先王
 灼知人情之隐设调人以谐和于始使不至于此地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093-0378d.png
 忠厚之至也
掌司万民之难(乃旦反/下同)而谐和之
 项氏曰难相与仇雠凡民之难常起于有已有物
 己与物偶不能无爱恶爱恶相攻则忮心生故
 有以一日之忿而为终身之仇雠眦睚必报虽死
 无恨此其为难岂胜言哉先王于是命调人谐和
 之
凡过而杀伤人者以民成之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093-0379a.png
 郑康成曰过无本意也成平也○郑锷曰过误杀伤
 在此无可雠之理在彼有必雠之义调人合乡里之
 民立为證佐共明其非本意以平其怨怒之心亦省
 刑罚之一端(○刘执中曰成之必以民者使其比闾/相亲爱之民劝佐而行其成则不敢变)
 (渝而复不平○郑康成曰/春秋传曰惠伯成之之属)○郑景望曰故杀故伤断
 以正刑无所复议过非本意而报以正刑圣人所不
 忍周家之法五刑之疑虽大辟皆有赦有罚司刑者
 原刑定法则如此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093-0379b.png
鸟兽亦如之
 郑康成曰过失杀伤人之畜产者(○项氏曰如鲁人/以介共鸡而相攻)
 (亦难之/所起也)
凡和难父之雠辟(音/避)诸海外兄弟之雠辟诸千里之外
(才用/反)父兄弟之雠不同国君之雠视(音/视)父师长之雠
视兄弟主友之雠视从父兄弟弗辟则与之瑞节而以
执之
 史氏曰凡怨雠蓄积于心不见则已见则不可已故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093-0379c.png
 和之之法亦在于弗使之见此谓之辟○项氏曰和
 难者非能止忠臣孝子之心和之使勿雠也亦不过
 劝之使辟焉尔○郑康成曰和之使辟于此不得就
 而仇之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主大夫君也
 春秋传曰晋荀偃卒宣子盥而抚之曰事吴敢不如
 事主(○郑锷曰一国之主有仪有卫胡为有过误兄/杀耶所谓主者乃主以利得民之主左传所载)
 (家臣谓大夫皆曰主彼为主君则其/臣事之人岂无豫让之于智伯者乎)瑞节玉节之剡
 圭(○黄氏曰瑞与节/也节岂旌节欤)和之而不肯辟者是不从王命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093-0379d.png
 也王以剡主使调人执之治其罪也(○刘氏曰若襄/二十二年子展)
 (所以黜游氏之义○项氏曰与雠者瑞节使执其雠/以归于官有节则无敢敌者而忠臣孝子不至于遭)
 (害又执之于官杀之则非民之专/杀而其雠之子孙不能以复报也)
 贾氏曰父之雠已下皆是杀人之贼王法所当讨即
 合杀之未杀之閒虽以会赦犹当使离乡辟雠此经
 略言其不言者皆以服约之(○愚案唐虞之法省过/无大康诰亦曰乃有大)
 (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调/人所言谓过而杀人耳然过者在所赦而于人有父)
 (兄君臣之雠不可同处伤孝子顺孙/之心故使之辟非谓凡伤杀者皆然)赵商问春秋之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093-0380a.png
 义子不复雠非子臣不讨贼非臣楚胜之徒犹言郑
 人在此雠不远矣不可以见雠而不讨子夏曰居父
 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不与共天下
 遇之市朝不反兵而斗天下尚不反兵海内何为和
 之○项氏曰父母之雠不与共戴天凡四海之远虽
 有至孝之心不能往矣故辟之海外兄弟之雠不反
 兵然千里之外足矣从父兄弟之雠不同国同国则
 必报君与父同师长与兄弟同主友从兄弟同○史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093-0380b.png
 氏曰海外远矣千里之外次之不同国又次之亲疏
 之义岂无等差
 黄氏曰杀人者罪不至死非其子弟之心故为辟雠
 之法上之人行法原情故过误杀伤许和解至于子
 弟之心岂能忘故又使相辟而后其难可和不然各
 奋私义怨雠滋多民不和矣○郑景望曰子弟之心
 视其父兄见杀见伤而从末减也则有所不能忍圣
 人又忍其情使杀人之父兄者辟之远方异地以伸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093-0380c.png
 夫为子弟之情弗辟则论其违令之罪而拘置之于
 其地于过误而弛重辟之施缘人情而立辟雠之法
 苟在四海之内在千里之内与之同国而不报焉非
 臣子也故得而报之者臣子之志𫉬伸而在海外在
 千里之外在异国虽不得报亦足以慰其志矣此调
 人之官所以谓之和难也
 王氏详说曰复雠之人本为父兄子弟设交游师长
 主友之家则何预于外人哉贾氏以无子为言得之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093-0380d.png
 矣
凡杀人有反杀者使邦国交雠之
 贾氏曰既杀一人其有子弟复杀之恐后与己为敌
 而害已故郑云欲除害弱敌其杀人者或逃向邻国
 所之之国得则雠之也(○史氏曰杀人者死王已杀/之仇家复思报焉与邦国共)
 (弃之○郑锷曰此盖有司以法杀人有敢雠而杀之/者其所杀者虽有司之身原其意乃不服国家之法)
 (宜天下/所不容)
凡杀人而义者不同国令勿雠雠之则死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093-0381a.png
 刘氏曰杀人而合于义为𨼆谋祸恶之未发而能先
 事杀之朝士曰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是
 也迁其子孙使居异国(○郑锷曰此盖当刑而逃窜/不𫉬官许人捕者也人有捕)
 (之格斗致死虽曰两下相杀然杀之合义故令辟而/之他彼人之父兄子弟皆勿得而雠之雠之则是杀)
 (奉命之人乌可不死哉○史氏曰宜杀者勿使雠异/国而处息其怨心若有雠者是不知上之法禁杀之)
 (可/也)○项氏曰杀人而义则彼必不义也然犹使之不
 同国先王不忍使人臣子与杀其君父者同处然既
 义而不同国则不可雠矣雠之必死以伸义也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093-0381b.png
  愚按曲礼曰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
  兵交游之雠不同国檀弓子夏问孔子居父母昆
  弟之雠意亦类此然后知复雠一事其重如此周
  官调人之职乃使其父兄师长之雠皆有所辟然
  则礼经岂教人杀人调人岂纵恶容奸者乎盖礼
  记所言主为复雠之人言周礼所言主为人雠之
  人设且调人之和难乃过杀人者耳非过杀人者
  自许以复雠也又曰凡杀人而义者不同国令勿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093-0381c.png
  雠雠之则死谓如为众杀之得其宜则不当雠故
  亦勿雠朝士曰凡杀仇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此
  仇雠谓所当杀者然后书于士无罪不书是有过
  也如此则调人之职甚明其所和者在于过而其
  所不雠者在于义使谓之纵恶也瞽瞍杀人皋陶
  为士则执之法之所在虽天子不得庇其父岂有
  人君立法又汲汲于和其难哉吾以是知调其过
  与义者乃所以顺其情也故公羊子曰父不当诛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093-0381d.png
  子复雠可也父受诛子复雠此是为子之道此虽
  论有司之事与调人之职语异而意同其雠之可
  复与不可复亦视其当杀与不可杀耳唐玄宗时
  殿中御史杨万顷杀张审素二子手杀万顷系表
  于斧言父冤状议者多言当宥玄宗下敕曰国家
  设法期于止杀各伸为子之志谁非徇孝之人展
  转相求何有纪极遂杖杀之使其父果有冤死乌
  得行一切之意至宪宗时韩愈因梁悦事作复雠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093-0382a.png
  状以为据礼经则义不同天考法令则杀人者死
  礼法二事皆王政之大端杀之与赦不可一例宜
  集议奏闻酌其宜而处之则经律无失其旨是观
  其当诛则用调人交雠之义观其不当诛则用调
  人复雠之说
凡有斗怒者成之不可成者则书之先动者诛之
 郑康成曰斗怒辨讼者也○史氏曰斗怒平之则不
 至于争不受平者为籍以纪使其不可以再犯先动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093-0382b.png
 者诛则虽有怒者不敢先𤼵以丽于罪此皆息怨息
 讼之要术也(○王昭禹曰好勇斗狠将亡其身以及/其亲必有以成之使彼此各无亏焉苟)
 (其不可成亦强梁而不可教者也故必书以/志其事苟又先动所谓怙终贼刑则必诛之)
 陈及之曰胡五峰曰昔先王盛时不令而行不禁而
 止天下风动无一不得其所令行禁止天下无冤民
 今司徒之属有调人者掌谐和万民之难有辟雠之
 法有交雠之令有成斗怒之书此下陵上替政令不
 行之明验周公经世之典顾如是哉呜呼周公之法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093-0382c.png
 令岂特为当时计哉为当时计则成王之为君周召
 之为臣其百执事有司皆贤大夫也不令而行不禁
 而止固不当有如调人者可也若以周公身致太平
 此等官不必置是相率为苟安之计一日周公死后
 人无所倚仗矣且司市之法曰国君过市则刑人赦
 夫人过市则罚一幕世子过市则罚一帟夫设罚以
 禁过市者为其燕游无度也以成王之君夫人世子
 岂至于燕游无度哉设法以防之为后世也凡此等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093-0382d.png
 可以类推○郑锷曰调人之法不以复雠为重乃许
 以辟免战国遂有借交报仇以成闾里之侠如郭解
 之徒皆报私怨儒者之论复雠如韩愈柳宗元纷纷
 不一调人之法果可行于后世乎
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郑康成曰媒之言谋也谋合异类使和成者今齐人
 名曲曰媒
 贾氏曰媒氏在此者集名云配俪男女取地道生息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093-0383a.png
 故也
 薛氏曰人之至情室家子孙之望无以系縻其志则
 为善之心有不可得而固于是有媒人焉掌万民之
 判而合之故凡男女之无夫家者上之人实为之制
 礼而会合之使夫内有室家保守之安下有子孙长
 久之望则教可得而致矣
掌万民之判
 郑锷曰鲁昭娶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陈司败讥其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093-0383b.png
 不知礼盖婚姻合二姓之好当辨氏别族有百世而
 不可通者周人立媒氏之官虑万民之愚不知其别
 乃为之掌其判使男女者知其别然后可以通婚郑
 康成以为判者半得耦为合主合其半成夫妇也余
 以为判别也谓男女之别知其族类之所由别则无
 同姓为婚之失也(○史氏曰曲礼曰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
 (月以告君齐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朋友以厚其别也盖有判则有合)
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093-0383c.png
 吕氏曰成名者案内则子生三月之末男角女羁以
 见于父父名之宰书曰某年某月某日某生而藏之
 宰告闾史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
 史州史献诸州伯州伯藏诸州府其制详密如此战
 国以来不复重民之生此制废阙久矣(○史氏曰若/春秋桓六年)
 (九月丁卯子同生是也○郑锷曰男女始生三月父/名之际必记于版则知其二十三十可以嫁娶之时)
 (矣/)
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093-0383d.png
 郑康成曰二三者天地相承覆之数也易曰参天两
 地而倚数焉(○贾氏曰王肃曰家语哀公问孔子曰/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
 (以生民矣开礼男三十而有室女二十而有夫岂不/晚哉孔子曰夫礼言其极亦不是过男子二十而冠)
 (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于此以/往则自婚矣然则三十之男二十之女中春之月者)
 (所谓言其/极法耳)
 李氏曰婚姻之礼要在及时国无鳏民则桃夭之咏
 作丧其配耦则有狐之刺兴彼室家而系之以王者
 之风为人主者不可不察孟子对齐宣曰内无怨女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0093-0384a.png
 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诚哉是
 言也人主知好色而不知下无室家知逞欲而不知
 下有怨旷其可乎天地不合万物不生有夫有妇然
 后为家上得以养父母下得以育子孙生民之本于
 是乎在故设官主判合之礼
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
 郑锷曰娶妻者若媒氏书之而判妻入子亦书之者
 盖判之为言分别而去也民有夫妻反目至于仳离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0093-0384b.png
 巳判而去书之于版记其离合之由也入者不宜入
 者也已无嗣子或入同宗之子以为嗣如今世之立
 嗣入其所不宜入苟不记之则他日之婚姻无别矣
 司农以入子为嫁女康成谓媵侄娣不聘之者甚失
 入子之义矣(○郑景望曰后世之法不许收养异姓/子孙与此意同盖虑同姓为婚乱人理)
 (也然法存而入子者未尝书于官嫁娶者无官以司/其判则姓虽异而实同礼虽备而人理实乱者有矣)
 (先王所/深恶也)
中春之月令会男女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0093-0384c.png
 郑康成曰中春阴阳交以成昏礼顺天时也○王氏
 详说曰王子雍执孙卿之言以为霜降逆女冰泮杀
 止遂别家语以为说曰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
 又曰冬合男女且疑仲春之月遂非婚姻之期曾不
 谓诗之所言大率以春为正如曰有女怀春如曰春
 日迟迟女心伤悲如曰仓庚于飞熠耀其羽皆以春
 为正
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0093-0384d.png
 郑锷曰或谓是时令会男女之当嫁娶者使得以及
 时则奔者宜禁反不禁之郑康成以谓重天时权许
 之是否余以为康成一语之谬伤败风教至今牢不
 可破可胜叹哉周人立法之本意言奔者不禁若无
 故而不用令与今律文言若之若同若之为言及也
 谓不禁男女之奔及无故不用令者俱有罚耳奈何
 以为重天时权许之耶(○陈君举曰奔者不禁不当/行而行也无故不用今宜成)
 (礼而不成礼也故当皆有罚○史氏曰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婚礼之当也当中春之月而是礼有不)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0093-0385a.png
 (备者皆谓之奔奔者不禁听其杀礼而成婚也内则/曰聘曰妻奔曰妾先王重聘礼故有是说其实皆由)
 (媒氏而合可谓之淫奔乎国有凶荒家遇丧祸必待/备礼男女失时矣此谓之故无故而不备礼其罚也)
 (宜/矣)○郑景望曰罚者罚其父母兄弟尸婚嫁之责也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郑康成曰司犹察也无夫家谓男女之鳏寡者
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郑康成曰纯实缁字纳币用缁妇人阴也凡于娶礼
 必用其类(○王氏曰婚姻欲致/一故用纯色之帛)五两十端也必言两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0093-0385b.png
 者欲得其配合之名十者象五行十日相成也(○王/氏曰)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五两则以天地合数为之)士大夫乃以玄纁束
 帛天子加以谷圭诸侯加以大璋杂记曰纳币一束
 束五两两五寻然则每端二丈○郑锷曰记言男女
 无币不交不亲昏礼必用币币以将厚意亦礼之所
 寓也纯帛五两富者无过乎此贫者亦可以及焉礼
 之中制也然娶妻入币而嫁子亦入币者盖嫁女则
 彼当入币入入于女家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0093-0385c.png
禁迁葬者与嫁殇者
 郑康成曰迁葬谓生时非夫妇死既葬迁之使相从
 殇十九以下未嫁而死者生不以礼相接死而合之
 亦是乱人伦也○史氏曰男女生为夫妇死则同穴
 迁葬者谓以死者求妇嫁殇者谓以死者求夫不经
 之甚以此坊民后世犹有苍舒而合葬者(○王昭禹/曰婚姻所)
 (以合二姓之好天地之义受命则于祖亲迎则于扉/三月而后庙见未庙见而死犹不迁于祖祔于皇姑)
 (归葬于女氏之党以示其未成妇殇/而死者乃妄为嫁娶岂礼之意乎)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0093-0385d.png
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于刑者归之于

 郑锷曰男女阴讼言不可道也岂可宣露于人哉胜
 国之社国亡则社存奄其上栈其下不受霜露之气
 阴闭无所通阴讼听于此隐而不露儒者相传云召
 伯听男女之讼于甘棠之下余尝笑其不考行露甘
 棠二诗甘棠美召伯之教明于南国而行露乃听讼
 诗耳召伯若于甘棠之下听男女之讼闻周公胜国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0093-0386a.png
 之社之说宁不愧耶
 王氏曰社阴故于兹听阴讼神所在也明当敬而不
 亵
 郑康成曰不在赦宥者直归士而刑之不复以听士
 司寇之属
司市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薛平仲曰夫妇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其次则财利之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0093-0386b.png
 所交先王既为之设媒氏以遂人之大欲矣而就利
 之心容可不致其规画哉方其致民而交易人情固
 易哗也非有位尊权重者以镇之则情伪纷纷殆有
 不可得而遏者故司市必以下大夫为之长而质人
 之质其成[𨴻]人之敛其布亦各士为之其大纲固巳
 举矣而犹虑夫情伪之不胜穷而耳目之不足以尽
 防也彼其市肆之间固有深知其情伪而足以为耳
 目之用者于是自胥师至肆长夫皆居之[𨴻]次而谙
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0093-0386c.png
 于市道者必使司市辟之故精于伺察者则以为胥
 师善于物价者则以为贾师司暴以禁斗嚣司稽以
 执盗贼胥以袭其不正肆长以平其名实凡市治之
 所当曲防者莫不各庀其司焉彼其徒既乐于上之
 用矣其有梗于[𨴻]市者曾不得苟容于其间则虽使
 五尺之童入市而莫之或欺矣及其市治之可行也
 其所谓商贾者能无淹沮之忧乎所谓齐民者能无
 仓卒之须乎于其后也则有泉府之官以[𨴻]人之征
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0093-0386d.png
 布而制敛散之权焉用以济市政之穷四民之相须
 者于是有定志矣
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
 刘氏曰治谓正万民交易之法(○贾氏曰即下/文云大治小治)教谓
 使三市信义不欺(○贾氏曰即下文以次叙分/地之等谓教之处置货物也)政谓
 平百物轻重之价(○贾氏曰即下文/政令禁物靡等)刑谓制盗贼奸
 伪之民(○贾氏曰即下/文以刑罚禁暴)量谓执五量以定谷米之平
 度谓谨五度以定布帛之制(○贾氏曰即下/文量度成贾者)禁谓坏
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0093-0387a.png
 法乱俗之物不儥于市令谓宣教立政之事必宪于
 民(○贾氏曰即下文/贾民禁伪是也)八事者司市之大经○王昭禹
 曰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使之懋迁有无阜通货
 贿者莫大于市苟无官以司之则智诈愚勇怯暴攘
 夺诞慢决性命之情以争无所不至矣先王由是设
 官以司之治以理之教以化之政以正之刑以制之
 以量多寡则有量以度长短则有度止使勿为则有
 禁敕使为之则有令治教者本政刑者末量度者所
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0093-0387b.png
 以辅治教之器禁令者所以辅政刑之具八者既立
 防制曲备虽有智者不能逞其奸虽有勇者不敢肆
 其暴
 郑景望曰考有司治市之法乃善俗之政也天下之
 乱积于人心之趋利利之所聚莫甚于廛市于此致
 详焉是亦所以正人心而遏乱源也养之必有以教
 之利之必有以防之细大毕举无有偏枯罅漏之处
 斯其为王政欤
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0093-0387c.png
以次叙分地而经市
 郑锷曰治市虽有上八者之法将以经理之使井井
 有条则又当有九法
 郑康成曰次谓吏所治舍思次介次也若今市亭然
 叙肆行(户刚/反)列也○王昭禹曰叙所谓各于其地之叙是
 也(○刘执中曰谓司市二十有八人各/以其所居之次为序分其地掌其肆)○郑康成曰
 经界也○贾氏曰经界其市使各有处所不相杂乱
以陈肆辨物而平市
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0093-0387d.png
 郑康成曰陈列也○王昭禹曰物所聚当陈之使买
 者易见辨之而使不杂则货贿各以类聚无混淆之
 患此市所以平也
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
 郑司农曰靡侈靡也○王昭禹曰物之侈靡易(以豉/反)
 售(受又/反)民将贵异物而贱用物故以政令禁之则物
 无异尚人无异好市适于均而无不平之患矣
以商贾(音/古)阜货而行布
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0093-0388a.png
 郑康成曰通物曰商居卖物曰贾阜盛也○郑司农
 曰布谓泉也
 王昭禹曰货资商贾而后阜布资货物而后行盖布
 者所以权百物而通之货苟不阜则布无所通故必
 以商贾阜货而行之
以量度成贾(音/嫁)而徵儥(音/育)
 郑康成曰徵召也(○史氏曰/招诱也)儥买也(○贾氏曰儥字/所训不定下文)
 (贵儥郑注贵卖之/亦望文为义也)○王昭禹曰量以量多少度以度
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0093-0388b.png
 长短既以度量而平之则物价之高下既定然后可
 以召儥儥卖也
以质剂(子随/反)结信而止讼
  愚案质剂见小宰
 史氏曰质以人證剂以书约信要立则市无争讼矣
 (○郑锷曰空言无信负则不偿讼乃不止为之长/质短剂结为一定之约有信不欺则争讼可止矣)
以贾民禁伪而除诈
 郑康成曰贾民胥师贾师之属○郑锷曰以伪饰货
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0093-0388c.png
 民被其欺则诈不可除用贾民以为市胥知物情伪
 则诈可除矣
以刑罚禁暴而去盗
 郑康成曰刑罚宪徇扑○项氏曰以强害人谓之暴
 非其有而取之谓之盗○王昭禹曰利之所在强梁
 者或不能无暴贪污者或不能无盗不惩之以威则
 不能禁而去之故大则以刑小则以罚
以泉府同货而敛赊
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0093-0388d.png
 郑康成曰同共也○王昭禹曰凡市之不售与货之
 滞于民用者则以其价买之此所以敛之也物楬而
 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各从其抵而予之此所以赊
 之也敛之则民无贱儥之患赊予之则民无贵买之
 患如此则开阖敛散出于一人盈虚有无通乎上下
 岂非与民同其货乎
大市日昃(音/则)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
夕市夕时而市贩(方万/反)夫贩妇为主
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0093-0389a.png
 郑康成曰日昃昳中也市杂聚之处言主者谓其多
 者也○郑司农曰百族百姓也○贾氏曰百族或在
 城内或在城外容其来往故于日昃以后主之言百
 族为主则兼有商贾贩夫贩妇商贾为主则兼有百
 族贩夫贩妇贩夫贩妇为主则兼有百族商贾
 郑锷曰百族殆市之豪族大姓以财雄之人欤商贾
 阜通不过视其财之多寡豪族大姓独饶于财尽合
 商贾之财货而有之于日昃之时继商贾之后靡物
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0093-0389b.png
 不聚则其市大于商贾矣言于朝市之前谓其市之
 为甚大(○王昭禹曰自朝至于日中为商贾交易之/市百族乃百官族姓非专市利则宜避商贾)
 (故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贩夫贩妇所得纤微至夕而罢故夕
 为主(○王昭禹曰贩夫眅妇朝货夕卖衣食于日/力其贩也以日之馀力故夕市夕时而市)
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奠(音/定)
(时掌/反)旌于思次以令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胥
师贾师涖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
 郑锷曰先儒之说谓市在一院之内则宜有门市者
卷二十三 第 23a 页 WYG0093-0389c.png
 以时入门市胥执鞭度以守之市之群吏上旌以令
 之市师是时入于思次(○郑司农曰市中候楼/也○郑康成曰若市亭)胥师
 贾师入于介次(○郑康成曰市亭之属别小者也○/黄氏曰序官胥师贾师皆二十肆则)
 (一人介次/其治舍也)有讼则听之所谓平旦侧肩而入者敢冒
 法慢吏而罔市利哉鞭度者无刃之殳系鞘于上则
 为鞭因其长刻尺寸则为度争门者则执鞭以威之
 争长短者则执度以齐之物一而用二又因以禁戢
 焉群吏则自胥师以下各平其列肆使有分界而不
卷二十三 第 23b 页 WYG0093-0389d.png
 争展省其货之成否使中度而不罔利(○王氏曰器/中度布帛精)
 (粗中数木中伐鸟兽鱼/鳖中杀此所谓成也)肆定物成乃奠价之高下而
 揭柝羽之旌于思次以令市使人望而知其当市也
 利之所在皆有贪得之心上旌之次其名曰思使之
 见利而思义耳市师(○郑康成口/市师司市也)涖此所以听大治
 大讼则亦宜先致思欤若夫胥师贾师虽市小吏而
 小治小讼亦于介次而听之言介则知思之为大言
 思则知介者思之次也市师听治讼之大胥师贾师
卷二十三 第 24a 页 WYG0093-0390a.png
 听其小岂非大事从其长小事则专达欤
凡万民之期于市者辟布者量度者刑戮者各于其地
之叙
 王昭禹曰期于市者谓有卖买要约于市也○贾氏
 曰凡万民之期于市者有此已下三事
 黄氏曰辟法也布泉也四方之布杂至必于是考法
 非法不用贾谊曰钱法不立郑曰考实诸泉入其意
 当如是(○王氏详说曰辟若宰夫之所谓失财用物/辟名之辟同谓名存而实亡也○王昭禹曰)
卷二十三 第 24b 页 WYG0093-0390b.png
 (辟布者谓犯/法所罚之布)
 黄氏曰度量者官为之式揭以示民使凡为斗斛丈
 尺者取法于此也郑言若今处斗斛及丈尺恐亦以
 此(○贾氏曰谓斗斛处置于米粟/之肆丈尺处置于绢帛之肆)
 贾氏曰叙则诸物行肆之所(○王昭禹曰叙则前所/谓以次序分地而经市)
 (者也○刘执中曰辟布者犯罪于司市所谓出布者/以马得罪则立之于马肆以量得罪则立之于粟米)
 (之肆以度得罪则立之于布帛之肆其刑戮而尸于/市皆亦有常也不失其叙者所以令众而惩其恶)
凡得货贿六畜者亦如之三日而举之
卷二十三 第 25a 页 WYG0093-0390c.png
 郑康成曰得遗物者亦使置其地货于货之肆马于
 马之肆则主求之易也三日而无识认者举没入官
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
亡靡者使微
 郑锷曰货贿之为用六畜之为养珍异之为玩懋迁
 其有无虽资于商贾作法以低昂实本公上○郑司
 农曰亡者使有无此物则开利其道使之有○郑康
 成曰利利于民谓物实厚者害害于民谓物行苦者
卷二十三 第 25b 页 WYG0093-0390d.png
 使有使阜起其贾徵之使亡使微抑其贾却之侈靡
 细好使富民好奢微之而已(○王昭禹曰物之靡者/特贱以却之使微而已)
 ○李景齐曰先王因物之盈虚善否适时而为之低
 昂不惟使之有无相通亦习俗所系不可不正
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
 黄氏曰玺节掌于司关货出入皆司关受之入达于
 市出达于其所至此市政也故见于司市职货之出
 内必有司关之关节王之司市邦国之司市不自为
卷二十三 第 26a 页 WYG0093-0391a.png
 出内郑言非也○王昭禹曰货贿用玺节以防其欺
 出自市达于门关入自门关达于市
国凶荒札丧则市无征而作布
 郑锷曰凶荒札丧之际民方困阨苟市有征则物贵
 而民重困故市无征当是时民困于财钱不乏则民
 苏故宜铸作布泉也周景王时铸大钱单穆公曰古
 者天降灾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救民卒铸大
 钱以劝农赡不足百姓蒙利焉然则凶荒札丧而作
卷二十三 第 26b 页 WYG0093-0391b.png
 布乃救患之一术○陈及之曰市既无征则物聚多
 物多则钱重钱重则物反轻非所以便商贾也作布
 则物虽多而钱不重商贾𫉬其利则来者多矣
凡市伪饰之禁在民者十有二在商者十有二在贾者
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
 郑锷曰市者奸伪渊薮利之所在有禁以禁之则不
 敢为有刑以刑之则不敢犯禁莫先于伪饰盖奸人
 欺民以罔利眩伪以为真能禁其伪饰则人不受其
卷二十三 第 27a 页 WYG0093-0391c.png
 欺矣○王昭禹曰王制曰有圭璧金璋不粥于市命
 服命车不粥于市宗庙之器不粥于市戎器不粥于
 市牺牲不粥于市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兵车不中
 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
 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锦文珠玉成器不粥于
 市衣服饮食不粥于市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
 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
 周官司市所谓在民在商在贾在工者十有二乃此
卷二十三 第 27b 页 WYG0093-0391d.png
 类也凡此之类其数有二十四在工不得作在民不
 得畜在商不得资在贾不得粥别而言之故各有十
 二盖圭璧一金璋二命服三命车四宗庙之器五戎
 器六用器七兵车八奸色九锦文十珠十一玉十二
 凡此在工不得作也牺牲一布二帛三衣服四饮五
 食六五谷七果实八木九禽十兽十一鱼鳖十二凡
 此在民不得畜者也商则资此而通之者也贾则因
 此而粥之者也故分而言之亦皆十有二○刘执中
卷二十三 第 28a 页 WYG0093-0392a.png
 曰伪饰之禁十有二而四民共当其罚刑无敢犯之
 者所以立制度而厚风俗也○陈君举曰岂惟虑民
 之欺亦不使之废业以作无用之物人废业则本不
 厚矣物无用则国不实矣
市刑小刑宪罚中刑徇罚大刑扑罚其附于刑者归于

 郑锷曰司寇五刑如国刑如野刑之类而无市刑今
 有三等之刑又有归于士之刑者盖众之所聚不可
卷二十三 第 28b 页 WYG0093-0392b.png
 以常刑治而争利于市以犯有司者皆奸民之雄少
 纵不治则市不肃俟其已甚断于士师则无及故随
 其犯之轻重而用三等之刑非五刑之刑小刑已决
 罚必表宪其所犯之由中刑则行而徇路使人见其
 鞭笞之状大刑不决罚于官府往就其地扑以示之
 使其知司市而不可犯也三刑之外有犯五刑者则
 归于士师司市不敢专司徒于万民不服教而有狱
 讼者媒氏男女之阴讼与此皆言附于刑者归于士
卷二十三 第 29a 页 WYG0093-0392c.png
 盖谓用五刑而已
国君过市则刑人赦夫人过市罚一幕世子过市罚一
帟命夫过市罚一盖命妇过市罚一帷
 郑康成曰谓诸侯及夫人世子过其国之市大夫内
 子过其都之市市者人之所交利而行刑之处君子
 无故不游观焉若游观则施惠以为说国君则赦其
 刑人夫人世子命夫命妇而使之出罚异尊卑也(○/郑)
 (锷曰不言天子公卿乃言国君以下过市之事者盖/侯国远去王畿无所畏惮则游观易纵所宜防也○)
卷二十三 第 29b 页 WYG0093-0392d.png
 (陈君举曰自国君过市刑人赦以下先王所以禁其/过市者盖此等宜在朝不宜在市正所以别市朝分)
 (贵贱定士农/工商之业)○刘迎曰先王之立法防人欲于未然
 之前不待其已然而禁之夫市者不特利之所在天
 下奇技淫巧之物聚焉一或过市则所见异于前奇
 靡淫侈之物得以荡其心而变所守于内矣故以赦
 市之刑人愧之所以制其心于未然而不敢为过市
 之举也至于夫人世子命夫命妇皆不期而骄侈者
 故罚其帷幕帟盖正所以责其无以自蔽而见淫侈
卷二十三 第 30a 页 WYG0093-0393a.png
 之物也国君而下尚然况天子何求而不𫉬者乎○
 王氏曰过市非所以明远利也市人犯刑以利而已
 国君近利则市人何诛焉故国君过市则刑人赦所
 谓刑人亦宪徇扑三者而巳幕也帟也盖也皆庇下
 之物为上近利则无以庇下矣○黄氏曰匿王与后
 而不见以为考礼正德必不当有此
凡会同师役市司帅贾师而从治其市政掌其卖儥之

卷二十三 第 30b 页 WYG0093-0393b.png
 郑康成曰市司司市○贾氏曰市司帅而从以其知
 物贾者也
 (阙/)氏曰所谓市者非特国市而已遗人五十里有市
 市有候馆则所以待宾客会同师役之事量人营军
 之垒舍量其市朝州涂军社之所里则道路之与军
 社亦有市矣有市则有卖儥之事而当时未尝有外
 市之官特以国市总之惟会同师役之时则市师帅
 贾师而从之是以国市之官而分任其事○王昭禹
卷二十三 第 31a 页 WYG0093-0393c.png
 曰如此则师众所聚无贱儥贵买以伤民财之患矣
 
 
 
 
 
 
 
卷二十三 第 31b 页 WYG0093-0393d.png
 
 
 
 
 
 
 
 周礼订义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