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093-03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二十二    宋 王与之 撰
师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
人徒百有二十人
 薛平仲曰天祐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君师之职人主
 所以承天之寄以善天下之民有一未善先王以为
 由已致之师保之官特设于教典之中尊之中大夫
 下大夫之爵责之长善救失之任使人主无动不善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093-0363b.png
 所以善天下之本
 杨谨仲曰书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盖周公之所
 位者也冢宰卿之职也以其为百官之长是以周
 公或谓冢宰以公任卿之职今师氏保氏乃中大
 夫下大夫之职司徒之属官虽职兼诏王美諌王
 恶实以教国子为事其徒至百二十人则职至烦
 冗矣安得以为周召之师保哉○郑锷曰三代之
 教世子入则有保出则有师则师氏保氏教世子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093-0364a.png
 之官其职掌以美诏王继言教国子之事盖其进
 则诏王以美退则掌国子之教故以师名官言其
 足以为人之模范也
 程氏曰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氏以成其德
 业故舜禹文武之圣亦皆有所从学后世师傅之职
 不修友臣之义未著所以尊德乐道之风未成于天
 下
 陈君举曰师氏以教诏传道为名其所处宜尊严而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093-0364b.png
 其职宜贵求之于书则与虎贲缀衣同称诗人亦以
 趣马膳夫并列于雅夫虎贲缀衣趣马膳夫皆贱有
 司也皆人之所押而玩者也皆不可与启迪赞襄者
 也今以教诏传道之官错举而混置之无乃轻乎是
 不然人主之自治非其广廷听决之为难而其深居
 宴坐之足患非其公卿大夫夹辅之为难而其侍御
 仆从顺适其意之易惰也人主之心帷平时为易纵
 人臣之言惟卑者为易入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093-0364c.png
 陈及之曰师氏以道教国子以美诏王而其徒百二
 十人盖居虎门之左司王朝帅四夷之𨽻以守王门
 其徒不得不多也
掌以美诏王
 郑锷曰不曰美而曰美盖告王为善不待已著然后
 言于其尚微以告焉使王即微而为之
  愚按美与美同凡人主一言一行之善师氏指其
  所以善者而诏告之进之于广大高明之域如所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093-0364d.png
  谓将顺其美者也
 吕氏曰程伊川谓后世知求治而不知正君知规过
 而不知养德盖后世谏诤之官所以正君之恶者未
 尝不设若从容和缓以养君之德者则阙焉师氏以
 美诏王专以从容和缓养君之德不幸君有过则有
 保氏之官在焉故二官皆言王举则从听治亦如之
 一则优游容与以养君之善德不使有一毫之拂一
 则秉义守正以正君之邪心不使有一事之违使人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093-0365a.png
 君既有所养又有所畏所以二者不可偏废
以三德教国子
 吕氏曰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教国子此又以从容
 和缓以美诏王之师氏教国子古人教国子之意如
 此○郑康成曰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师氏教之而
 世子亦齿焉学君臣父子长幼之道(○王氏详说曰/周礼所谓国子)
 (有并言太子者有不及王太子者望经为解学者不/可不辨以王制考之皇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公卿)
 (大夫元士之适子此以王太子总言之也文王世子/曰凡学世子及学士必以时此以王太子异言之也)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093-0365b.png
 (夫师氏保氏大司乐乐师之所谓国子者并言王太/子也大胥小胥所谓学士者不及王太子也且大胥)
 (言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王太子不预可知矣小/胥言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以王太子之贵非小胥)
 (所得而责之也又可知矣诸子言帅国子而致/于太子则是以国子兴太子异也又可知矣)○王
 昭禹曰上则诏王下则教国之子弟皆出于师氏君
 臣上下所以同德而无异道
 陈彦群曰古者国子之教极严盖其以父兄之任为
 官与未命之士不同苟教之无素而一日用于朝廷
 宗庙之间与庸人何异汉人不知教国子而朝廷宗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093-0365c.png
 庙之间又率皆以父兄保任为即其后遂欲除任子
 之令不知任子之不得人由教养之未至耳先王赏
 延于世未尝以官授不才之子弟今之国子监正为
 教国子设故太学补选先于国子其为法则优而教
 养异于古矣
一曰至德以为道本
 郑康成曰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黄
 氏曰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微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093-0365d.png
 颣纤疵非其至也德至而后可以尽道故曰苟不至
 德至道不凝焉○吕氏曰至德者精粹不可名之谓
 道者溥博渊泉无声无臭惟至德以为道本故有所
 据依(○朱氏日至德云者诚意正心端本清源之事/道则天人性命之理事物当然之则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之术)
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吕氏曰既有至德以为道本又须见之于所行方可
 敏者不息之谓○朱氏曰敏德云者强志力行蓄德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093-0366a.png
 广业之事行则理之所当为日可见之迹也○王昭
 禹曰丕则敏德盖德不敏则为于暂而废于久始于
 勤而终于怠亦无由而至矣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郑康成曰孝德尊祖爱亲守其所以生者也孔子曰
 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孝在三德之下三行之上德
 有广于孝而行莫尊焉
 朱氏曰孝德云者强志力行不忘其所由生之事知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093-0366b.png
 逆恶则以得于己者笃实深固有以真知彼之逆恶
 而自不忍为也○吕氏曰前言道本行本此言知逆
 恶自非实有孝德于已则犯上陵节之事必有习而
 不察者惟实有行德能免此(○黄氏曰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然至于为)
 (恶逆迭相出入者不知其性者也不知其性固不能/有诸已矣是故逆恶乘间而作亦莫能知之夫谓之)
 (孝德固无逆恶者临深履薄之戒虽圣贤终其身不/敢已也故曰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举足不敢忘父)
 (母所谓知逆恶者不待彰著而后知爱亲本有之性/少有差殊则知之矣此尽心知性之学德未有不本)
 (于事亲故三德卒归于孝德三行自/事亲推之于尊贤事师无本不立)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093-0366c.png
     总论
 朱氏曰此三德者虽各以才品之高下资质之所宜
 而教之然亦未有专务其一可以为成人者是以别
 而言之以见其相须为用而不可偏废盖不知至德
 则敏德者散漫无所统固不免乎笃学力行有不知
 道之讥然不务敏德而一于至德又无广业而有空
 虚之弊不知敏德则孝德仅为匹夫之行而不足以
 通乎神明然不务孝德而一于敏则又无以立本而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093-0366d.png
 有悖德之累此先王之教所以本末相资精粗两尽
 而不倚于一偏也
教三行
 朱氏曰德也者得于心而无所勉者也行则行之法
 而巳不本之以德则无所自得而行不能以自修不
 实之以行则无所持循而德不能以自进是以既教
 之以三德必以三行继之虽其至末至粗而无所不
 尽而德之修也不自觉矣然是三者似皆孝德之行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093-0367a.png
 而已至于至德敏德则无与焉盖三者之行本无常
 师必协于一然后有以独见而自得之非教者所得
 而与言唯孝德则其事可指故又推其类而兼为友
 顺之目以教之以为学者虽诚未得于心而事亦可
 得而勉使其行之不已而得于心则进于德而无待
 加勉况其又能即是而充之以周于事而溯其原孰
 谓至德敏德之不可至哉或曰三德之教大学之学
 也三行之教小学之学也乡三物之为教也亦明而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093-0367b.png
 详矣
一曰孝行以亲父母
 吕氏曰前言孝德此又言孝行实有诸已谓之德见
 之行事谓之行既实有孝德于已矣须见于行事之
 间而后吾之孝德愈进亲意愈洽矣
二曰友行以尊贤良
 吕氏曰必尽子弟之职以供洒扫应对之事而后先
 生长者方肯开𤼵我(○王昭禹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则友者相尊也相助也)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093-0367c.png
 (吾以友行尊贤良则贤/良亦将以友行而助我)
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吕氏曰所谓贤良者国中之先生长者也所谓师长
 者朝夕与吾处者也朝夕与吾处者其岁月为甚久
 其条目为甚烦才有一毫不顺便失事师长之道须
 是十分逊悌方可○王昭禹曰师以德行教人者也
 长以齿位临我者也
 荀子曰师然而然则是知若师也此以顺行事师之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093-0367d.png
 谓记曰悌长而无遗此以顺事长之谓
     总论
 黄氏曰六德三德同此德也六德举其成德之可名
 者也三德原始要终使之所由入也六行三行同此
 行也孝悌而已矣司徒以此教万民而宾兴之师保
 以此教国子而推择之国之贤能皆出于此师氏教
 国子而掌以美诏王者君正莫不正也师氏将顺保
 氏正救皆引之以当道也国子成德而后万民有所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093-0368a.png
 观法故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此其所以列于教官
 司谏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
 艺司救掌万民之邪恶过失而诛让之以礼防禁而
 救之皆列于其下
居虎门之左司王朝
 李景齐曰虎门路寝也画虎以示威武之象至于中
 门为雉门亦画雉以象文明外文明而内威武高明
 柔克沉潜刚克之意文明著于外威武潜乎内则王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093-0368b.png
 之威亦德威而已(○朱氏曰正义谓路寝庭朝及库/门外之朝非常朝此是常朝故知)
 (在路门外盖路寝朝在路门之里议政事则在此外/朝在库门之外国有大事询众庶则在此非常朝也)
 (每日常朝王立于寝门外与群臣相揖而已王又先/揖群臣就位王使入揖亦有高下不同如天揖同姓)
 (是也胡明仲常云近世朝礼每日/拜跪乃是秦法周制元不如此)郑锷曰居门左者
 左尊而右卑师道尊故也言居门左则保氏居门右
 可知矣
 郑康成曰司察也察王之视朝若有善道可行者则
 当前以诏王(○黄氏曰司王朝奸/慝淫邪皆得察之)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093-0368c.png
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
 郑康成曰中中礼者失失礼者(○杜氏曰记君得/失若春秋是也)
 之者使识旧事○郑锷曰国朝典故人有所不知者
 必以是而教之焉○陈君举曰教以三德三行以立
 其根本又须教以国政使之通达治体故国政之中
 者教之以为法不中者教之以为戒使之洞晓国家
 之本末源流则他日皆良公卿也
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093-0368d.png
 黄氏曰国子又曰国子弟弟系之于其兄也贵游子
 弟其父兄之爵尊者也游郑谓无官司者也司士曰
 以能任事此盖不任之以事者与诸子游倅之游同
 义游倅非适不必贵贵游子弟兼适庶必贵者盖常
 与王居者故国中失之事皆使学焉
 李景齐曰周自有教国子之官师氏掌以美诏王今
 考其职教国子者尤详焉乃所以广于诏王之道非
 有二事也何者国子所赖以宿卫王宫最于王为近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093-0369a.png
 且密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而以美诏王则王之
 所闻者善言所知者正道固可以格其非心然退而
 寒之者众则此心易摇故必详于教国子使之皆善
 则在王所者长幼卑尊无非薛居州王谁与为不善
 古之人臣所以纳君于善而古之人君所以自置其
 身于无过者莫急于此保氏之职掌諌王恶而养国
 子以道者盖亦是意后世之君非无所谓谏诤辅拂
 之臣而深居退处所对不过宦官女子则君心之易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093-0369b.png
 蛊宜矣
 陈君举曰古者取士先国子次俊造夫国子非但王
 人之谓也记曰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皆
 造焉则诸侯子在其中矣今见于经师氏居虎门教
 国子则宿卫王宫之士庶子宫伯所领者也大司乐
 成均教国子是谓胄子则常在学者也其馀不常在
 学特名在学士之版则岁春秋之一合诸学其籍在
 诸子其教则大胥小胥由此观之列国之子与在周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093-0369c.png
 行者同卫王宫同入成均同𨽻学士之版于斯取才
 焉而用之曾何内外之辨传言鲁公之子伯禽卫康
 叔之子牟齐太公之子伋俱事成王而宣王欲得国
 子之能训导诸侯者樊穆仲以鲁侯对略可睹矣犹
 以为未广也则乡党有宾贤邦国有贡士是谓俊造
 盖以三百六十官迭来四方之彦而博极一时之选
 是故天下无遗才而王室亦无世官之弊故曰凡周
 之士不显亦世周衰世卿为政姻娅膴仕而诸侯子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093-0369d.png
 不在教育选举之科小雅刺之曰东人之子职劳不
 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言仕京师者辄得志下国之
 士壅于上闻甚则卫之贤者仕于伶官简兮之卒章
 曰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风人以是为宜承事王者
 而困穷至此先王之泽熄矣汉设左官之律凡仕于
 诸侯者皆左选也且不得宿卫大乐律曰除吏二千
 石到六百石关内侯到五大夫以为舞人而诸侯子
 弟不与焉国子之分内外于是始何示人不广乎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093-0370a.png
凡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从(才用/反)听治亦如

 郑康成曰举犹行也○贾氏曰此数事王行之时师
 氏则从以王所在皆须诏以美道故也○郑康成曰
 听治谓王举于野外以听朝○贾氏曰上数事皆有
 朝以听治之故从王亦如上虎门之左同故曰亦如
 之
 王氏曰师氏保氏凡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093-0370b.png
 则从听治亦如之则是诏美谏恶之官无适而非从
 夫然后王无一美之弗为无一恶之弗去○郑景望
 曰王之出入起居无不与知随事而将顺正救之则
 达善于萌止恶于微过宜寡而德易成
使其属帅四夷之𨽻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音/毕)
 贾氏曰属即序官上士府史胥徒之等使此人帅四
 夷之隶若秋官蛮隶等○王氏详说曰司隶云掌帅
 四翟之隶使之皆服其邦之服执其邦之兵守王宫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093-0370c.png
 与野舍之厉禁是司隶帅之矣师氏之属又从而帅
 之○郑康成曰兵服旃布弓剑不同(○贾氏曰东方/南方其服布其)
 (兵剑西方北方其/服旃其兵弓矢)○郑氏曰门外中门之外跸止行
 人不得迫王宫○陈君举曰天子中门之外下有兵
 卫上有卿大夫子弟之卫今也不设于此而使四夷
 之隶为卫若以服远人为美观则先王虑患疑不如
 此非我族党其心必异脱有他祸萌于辇毂之下又
 岂止美观而已(○王氏曰王唯无恶而有美则四夷服/而为役可责以守禦也○孙氏曰师)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093-0370d.png
 (氏以美诏王将欲起其修省之职而警其怠荒之渐/故因之统帅焉五𨽻之人众矣曰其在王宫者曰其)
 (守王宫者则亦择而使之非杂然并进也○易氏曰/四翟之民即南方之蛮东南之闽东方之夷东北之)
 (貉其服属为有素非西戎北狄比盖周自文王之世/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惟东南之地王化先)
 (及以基王业至周公摄政制礼作乐推原乎主化之/所始南方曰象则有象胥之职以待蕃国之使东夷)
 (之乐曰韎则有韎师之职以为宗庙之乐及/此四翟之隶司隶亦帅之以备王室之守也)
朝在野外则守内列
 郑锷曰非特在国可使之守若朝在野外虽使之守
 藩盾之内列亦可大抵诏王以美使吾王之德足以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093-0371a.png
 服人则虽无城郭沟池亦足以为固
保氏下大夫一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
六十人
 郑康成曰保安也以道安人者文王世子曰保也者
 谨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史氏曰王者之行美
 恶而已既有师氏以诏美又有保氏以谏恶此所以
 善日加益而不自知孔子语事君之道必曰将顺其
 美正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此保氏不可不立如此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093-0371b.png
掌谏王恶
 王氏曰师氏未有美而诏之故曰掌以美诏王保氏
 有恶而后谏故曰掌谏王恶○郑锷曰或谓圣贤之
 君不免有过自非桀纣孰肯为恶今设官以諌王恶
 何耶余以为王者正身以正天下故有诏美之官导
 之于善又不可无敢谏之臣以谏止其非美则诏之
 于微若夫恶则必须力陈其非而去之人君未必肯
 为恶特保氏之官以谏恶为职职在谏恶故能保王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093-0371c.png
 之身辅翼之而归诸道
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史氏曰师氏之德行既根诸内而保氏所养养此而
 已夫有诸内必形诸外则艺也仪也人孰患其不习
 哉○郑锷曰说者谓教以德行则不言养教以艺仪
 先言养之以道何也余以为艺则一能之可称仪则
 容止之可观养之以道然后教之中有所主表里相
 符华实相副矣养则涵养其心优而柔之使自求之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093-0371d.png
 餍而饫之使自趣之
 王氏曰道与之才先王达之以为艺道与之貌先王
 制之以为仪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
 郑康成曰五礼吉凶军宾嘉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
 夏大濩大武
三曰五射
 郑司农曰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贾氏曰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0093-0372a.png
 先郑云五射已下无正文或别有所见白矢者矢在
 侯而贯侯过见其镞白参连者前放一矢后三矢连
 续而去剡注者谓羽头高镞低而去剡剡然襄尺者
 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君一尺而退井仪者四矢
 贯侯如井之容仪
四曰五驭
 郑司农曰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
 左(○贾氏曰五御者御车有五种鸣和鸾者和在式/鸾在衡韩诗云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鸾鸣鸾鸣则)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0093-0372b.png
 (和应先郑依此而言水曲者谓御车随逐水势之屈/曲而不堕水也过君表者若毛诗传云褐缠旃以为)
 (门裘缠质以为□閒容握驱而入轚则不得入榖梁/亦云艾兰以为防置旃以为辕门以葛覆质以为槷)
 (流旁握御轚者不得入是其过君表即褐缠旃也舞/交衢者衢道也谓御车在交道车旋应于舞节逐禽)
 (左者谓御驱逆之车逆驱禽兽使左当人君射之人/君自左射故毛传云自左膘而射之达于右腢为上)
 (杀礼记云佐车止/则百姓田猎是也)
五曰六书
 郑司农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贾/氏曰)
 (六书象形之等皆依许氏说文象形者日月之类是/也象日月形体而为之会意者武信之类是也人言)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0093-0372c.png
 (为信止戈为武会合人意故曰会意转注者考老之/类是也连类一首文意相受左右相注故名转注处)
 (事者上下之类是也人在一上为上人在一下为下/各有其处事得其宜故曰处事假借者令长之类是)
 (也一字两用故名曰假借谐声者即形声一也江河/之类是也皆以水为形以可工为声但书有六体形)
 (声实多江河之类左形右声鸠鸽之类右形左声草/藻之类上形下声婆娑之类上声下形圃国之类外)
 (形内声阛阓衡衔/之类外声内形)
六曰九数
 郑司农曰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
 羸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句股(○贾氏曰皆依九/章算术而言云今)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0093-0372d.png
 (有重差夕桀句股/者此汉法增之)
 王昭禹曰养国子以道然后此之所教彼之所学相
 得以意𤼵于心应于手见于面盎于背不待言而后
 喻其能礼乐也非特钟鼓玉帛而已礼与天地同节
 乐与天地同和彼之所及也其能射御也非特主皮
 执辔而已至于射以观德行而武可习御不诡其遇
 而驰必正彼之所及也其能书数也非特记今昔计
 乘算而巳至于书足以文道德性命之情数足以致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0093-0373a.png
 高天星辰之远彼之所及也六艺之所致理不在乎
 粗而在乎精则何适而非道乎
乃教之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
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
 郑锷曰仪者德性之表见于动容周旋之际者也祭
 祀有祼献荐彻之仪其容欲穆穆皇皇(○郑康成曰/祭祀之容齐)
 (齐皇/皇)宾客有拜迎揖逊之仪其容欲严恪矜庄(○郑/康成)
 (曰宾客之容/穆穆皇皇)朝廷则踧踖如也鞠躬如也其容欲其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0093-0373b.png
 济济跄跄(○郑康成日朝廷/之容济济翔翔)丧纪则有临丧之容(○/郑)
 (康成日丧纪之/客累累颠颠)军旅则有介胄不拜之容(○郑康成/曰军旅之)
 (容暨暨/詻詻)车马则有不内顾不亲指之容(○郑康成曰/车马之容匪)
 (匪翼翼○贾氏曰祭祀之容至齐齐翔翔皆少仪文/丧纪之容至暨暨詻詻玉藻文车马之容匪匪翼翼)
 (亦少/仪文)国子异时从事于宗庙朝廷之上讵可不素教
 之哉单子视不登带言不过步貌不道容叔向以为
 无守气晋侯视远足高目不在体足不步目单子以
 为不能久古之人视威仪省祸福则教国子以容仪
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0093-0373c.png
 诚不可缓然皆以道通之然后教之则艺仪皆道之
 所寓欤
凡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从听治亦如之使
其属守王闱
 郑锷曰闱者宫中巷门(○王氏曰旁/出之小门)深宫虽非人所
 可知然自古史氏所书幽隐之事末有不彰闻于外
 者谏恶之官尤当自宫闱始○史氏曰使其属守王
 闱所以几其出入从而谏也○王氏曰师氏保氏皆
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0093-0373d.png
 使其属守则亦有保之名焉守事非其身之所任矣
 黄氏曰保氏守王闱则益迫近矣师氏有四夷之隶
 故在门外然保氏掌谏王恶则其察之当益详
司谏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郑康成曰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郑锷曰官以谏
 为名乃谏王之职周家保氏谏王恶乃为万民立司
 谏何耶余以为王者处心不在一身而在天下巳之
 德已成而无过亦欲天下之民有德行而无过恶为
卷二十二 第 22a 页 WYG0093-0374a.png
 民设司谏犹巳有诏美之师为民设司牧犹已有谏
 恶之保
  愚按司谏之职即今之提学官而设于教官之属
  以德行道艺之教皆自乡而行之兴贤兴能之事
  皆自乡而推之万一乡里之间好恶不一而学术
  之或偏毁誉不公而选举之失实则流弊孰从而
  禦之先王所以寄耳目于司谏而巡问观察将以
  扶植正学而维持公论者实在乎此观纠正辨考
卷二十二 第 22b 页 WYG0093-0374b.png
  之辞便见有检察核实之意
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艺
 吕氏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非
 三代之盛谁能理会民德
 郑康成曰朋友相切磋以善道○朱氏曰人之大伦
 其别有五必欲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交尽其道
 而无悖非有朋友以责善辅仁孰能使之然哉故朋
 友之于人伦其𫝑若轻而所系甚重其分若疏而所
卷二十二 第 23a 页 WYG0093-0374c.png
 关甚亲其事若小而所职甚大此古之圣人修道立
 教所以必重乎此而不敢忽非强附乎四者之间也
 自世教不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既皆莫有尽
 其道者朋友之伦废阙尤甚夫人伦有五而其理则
 一朋友又其所藉以维持是理而不至于悖者也由
 夫朋友之义废而责善辅仁之职不举彼四者又安
 能独尽而久存哉
 郑锷曰掌纠万民之德知其所修者德则劝之使亲
卷二十二 第 23b 页 WYG0093-0374d.png
 近朋友以自辅盖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
 成修德于内行见于外虑其矫伪怪奇则正其行使
 归于中庸又强以道艺使不至于鄙朴
巡问而观察之以时书其德行道艺辨其能而可任于
国事者
 郑康成曰巡问行问民间也可任于国事任吏职○
 郑锷曰巡而问之观而察之见其德行道艺可书者
 则以时书之其或才能过人颖脱于伦辈之中他日
卷二十二 第 24a 页 WYG0093-0375a.png
 可任国家之事者又别白而条具之
 吕氏曰乡官一属特立一司谏专掌民事甚有意司
 谏以前若乡大夫考其德行察其道艺州长考其德
 行道艺党正书其德行道艺旅师书其孝悌睦姻有
 学闾胥书其敬敏任恤到司谏却又纠万民之德而
 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艺如此详尽方始以时
 书德行道艺辨其能而可任于国事者彼此各有一
 簿书互相参考
卷二十二 第 24b 页 WYG0093-0375b.png
以考乡里之治以诏废置以行赦宥
 郑康成曰巡问劝强万民而考乡里吏民罪过以告
 王所当罪不○王氏曰知吏之实故可以诏废置知
 民之实故可以行赦宥○郑锷曰废置以驭吏赦宥
 以宽民民之不善非民之罪吏之过先王责吏不责
 民故吏不能教民则罪之而民之德行道艺未至乃
 教之未至也如已为过恶能从吾之谏而改之吏则
 可废置而民则可赦宥也○郑景望曰司谏以万民
卷二十二 第 25a 页 WYG0093-0375c.png
 德行道艺之能否考乡里之治而诏废置凡曰乡州
 族党闾比之吏孰敢罔民而欺上
 王昭禹曰考六乡之治以诏废置固乡师之事先王
 惧乡师之职考之或有未尽故使司谏巡问而观察
 之有以知吏之教治之实此所以亦委以考其治而
 诏废置也然乡师言岁终司谏不言则司谏所以考
 而诏之者不必岁终也
司救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卷二十二 第 25b 页 WYG0093-0375d.png
 郑康成曰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王昭/禹曰语)
 (曰汝弗能救欤则救/者所以止其恶也)○郑锷曰易系辞言小人以小
 善无益而弗为小恶无伤而弗去是故恶积而不可
 掩罪大而不可解先王设司救之官救其恶于细微
 使不至于灭身乃所以救之也○史氏曰民之有司
 谏司救犹王之有师氏保氏所以使之归美改恶后
 世师氏保氏不立而以司谏兼司救之职为王补阙
 而拾遗民有邪恶过失不知以威诛让之以礼防禁
卷二十二 第 26a 页 WYG0093-0376a.png
 之而一于刑辟先王之意失矣
掌万民之邪恶过失而诛让之以礼防禁而救之
 项氏曰邪与正反恶与善反过则非改失则非悔邪
 恶虽未丽于法然作于其心害于其事故不可以不
 救过失虽丽于法然犹未尽刑焉故亦救之而已(○/王)
 (昭禹曰邪恶在心过失在事邪恶虽故罪而未丽于/法过失虽丽于法然非故未可以施刑先王皆宥之)
 (○黄氏曰邪恶未丽于罪犹今法轻/情重过失丽于罪犹今法重情轻)诛责之以法使
 之知悔而不为防禁之以礼使之自克而不犯皆所
卷二十二 第 26b 页 WYG0093-0376b.png
 以救之于未甚○史氏曰诛与让不同防与禁亦异
 心之愧耻因辱而生辱之则追悔其巳往身之犯法
 因囚而改囚之则思底于自新
 易氏曰如乡饮乡射祭社祭禜祭酺之类无非救之
 以礼而纳之于善
凡民之有邪恶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
石役诸司空
 史氏曰让者切责之罚者挞击之士司寇之属○郑
卷二十二 第 27a 页 WYG0093-0376c.png
 锷曰邪恶出于故为虽未丽于法害己加于人让之
 至于再三乃有不愧畏焉则加以挞罚宜矣挞罚之
 加又至于三而不改是则怙终之人归诸士师之官
 去其冠饰而书其罪恶之状著之背以明示诸人而
 耻之可也坐诸嘉石视其罪之轻重定其坐日之久
 近坐日已满则使司空役以劳辱之事则邪恶之心
 自消矣○郑康成曰嘉石朝士所掌在外朝之门左
 使坐焉以耻辱之既而役之司空使事官之作也坐
卷二十二 第 27b 页 WYG0093-0376d.png
 役之数存于司寇
 郑景望曰司谏既纠民之德矣邪恶过失又有司救
 一官救止于将然防禁于未然而诛让于已然让之
 三而后罚之罚之三而后刑之喻之也悉警之也至
 待之也久书所谓左右有民师保万民其在是乎
其有过失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归于圜土
 郑康成曰圜土狱城(○孙氏曰归圜土之刑人不亏/体罚人不亏财是亦教之以礼)
 (非迫之/以刑)
卷二十二 第 28a 页 WYG0093-0377a.png
 郑锷曰过失虽非故为原其过误让之可也安有至
 三皆误耶故亦三让而罚不悛昼则任以事夜则归
 以圜土视为囚徒也无知之民宜用刑禁以驭之耻
 之役之俟其改过自新委曲至此盖重于用刑耳(○/王)
 (昭禹曰先王谓人之知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且以/劳告强其支体污辱发其志气是故教之以圜土平)
 (之以嘉石三年之任五等之役则其劳苦以强/之辨之有明刑拘之以桎梏则其污辱以教之)
 黄氏曰司救圜土与司寇圜土轻重不同司寇圜土
 乡宫断狱丽罪为当杀司刺讯于臣民以为过失而
卷二十二 第 28b 页 WYG0093-0377b.png
 宥之者也此非司救让罚之所得行于其初𤼵有司
 直执而治之卒乃寘之圜土司救圜土即郑所谓酗
 醟好讼抽拔兵器误伤害人虽有罪本其为无意者
 也是故让罚行焉不改而纳之圜土此其轻重之等
 不同司救圜土先嘉石司寇嘉石先圜土
     总论
 黄氏曰邪恶虽未丽于罪而诛其意故让罚不改坐
 诸嘉石罪之则无其法也过失虽丽于罪而原其意
卷二十二 第 29a 页 WYG0093-0377c.png
 故让罚不改内诸圜土本以待过失之当宥者是犹
 以本法治之凡司救调人当行之事皆禀之于司徒
 与其地治者听之
凡岁时有天患民病则以节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
施惠
 史氏曰天患菑眚民病札瘥也以旌节表之使民知
 施惠出于王命也○黄氏曰施惠惧其养之不给而
 或陷于罪○郑锷曰乡师言以王命施惠而不持节
卷二十二 第 29b 页 WYG0093-0377d.png
 此乃持节者盖乡师岁时巡国及野赒民艰阨乃岁
 之常也此则天患民病遣行巡视一时之恩故执节
 以为信汉唐以来遣使持节以赈民凶荒其基于此
 二官持节与否虽或不同以王命施惠欲恩归于王
 则一而已
 杨氏曰邪恶过失非天患民病之类盖司救以救民
 为职故凡岁时有天患民病而以王命施惠所以振
 救之(○郑景望曰兼以救民瘼为职也夫为防万民/之过恶而立官以施惠特兼之岂不以民邪恶)
卷二十二 第 30a 页 WYG0093-0378a.png
 (过失重于灾害也此亦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之意)
 
 
 
 
 
 
 
卷二十二 第 30b 页 WYG0093-0378b.png
 
 
 
 
 
 
 
 周礼订义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