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卷十八 第 1a 页 WYG0093-02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十八    宋 王与之 撰
乡师之职各掌其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
 王昭禹曰乡师教官之长也所以教其属故谓之师
 ○易氏曰乡师下大夫四人则二人共主三乡故曰
 各掌其所治乡之教
 郑康成曰听谓平察之○刘执中曰六乡大夫既专
 其乡之治矣此又听其治者大事非乡大夫之可断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0093-0290b.png
 者乡师受而听其治大司徒审而听其断(○贾氏曰/自乡大夫)
 (以下至伍长各自听断其民今乡/师又听其治者恐乡官有滥失)
以国比之法以时稽其夫家众寡辨其老幼贵贱废疾
马牛之物辨其可任者与其施舍者掌其戒令纠禁听
其狱讼
 郑锷曰小司徒有九比之法以稽夫家之数谓之比
 法乡师用法则谓之国比之法言其法乃国之法而
 非乡师之所制也(○林氏曰即大司/徒五家为比之法)○项氏曰小司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0093-0291a.png
 徒先贵贱乡师先老幼盖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
 可任为军所谓可任者家三人之类戒之使谨令之
 使行纠之使不肆禁之使勿为○易氏曰稽其夫家
 众寡谓其可任者辨其老幼贵贱废疾谓其可施舍
 者牛以力而载马以力而驾不能无老壮强弱之异
 亦有可任可施舍者乡师皆从而辨之(○王氏曰小/司徒使登六)
 (畜辨其物而乡师止辨马牛之物者/以帅田役为事则所须马牛而已)先之以戒令次
 之以纠禁终之以听狱讼是固听其治而非所以为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0093-0291b.png
 教然逆折其萌于未争未有过之始乃所以为治乡
 之教也○史氏曰凡政皆视小司徒但主一乡之事耳
大役则帅民徒而至治其政令既役则受州里之役要
以考司空之辟以逆其役事
 王昭禹曰大役任众力役之大者若城郭沟渠之役
 ○史氏曰未役为民既役为徒○郑康成曰至至作
 部曲也○王昭禹曰州里州所里也五党为州民所
 居曰里而所役之民出于州里役要役数之要书欲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0093-0291c.png
 知役数之多寡(○郑氏曰所/遣民徒之数)○项氏曰司空掌役州
 里出役即州里所遣役之本数以考司空治役之章
 程(○郑氏曰辟功作章程/○郑司农曰辟法也)则役事可得而钩考矣○
 吕氏曰司空营国职在兴功司徒治役职在登民苟
 司徒不考兴功之小大而会其民则民必有告病者
 故乡师专考司空之辟绵诗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
 立室家亦此意也○黄氏曰凡役皆司马徵发唯六
 乡之民则司徒自致故既役则乡师受州里比要而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0093-0291d.png
 以考司空之辟以逆其役事要与法参互之其事可
 逆而知其馀则司马受要而考之者察其事之不攻
 坚也
凡邦事令作秩叙
 王昭禹曰凡有所兴治皆谓之事言邦事则非乡里
 之自兴治者也秩则制其常赐之多寡叙则差其事
 治之先后作秩叙者乡吏也乡师令之而已(○黄氏/曰周礼)
 (凡兵政皆司马政典凡役事皆司空事典秩叙廪食/等次也凡以事役民夫为秩宫伯曰月终则均秩岁)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0093-0292a.png
 (终则均叙郑曰秩禄廪叙才等至乡师令作秩叙则/曰事之常次非也功力常次在司空之辟非乡师所)
 (当作/也)郑锷曰谓之作则因所役之事始作之量功
 大小为之报称而已
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
 贾氏曰大司徒奉牛牲此羞牛牲佐大司徒也○王
 昭禹曰言羞不言奉赞其羞不赞其奉也
 郑锷曰茅可用以缩酒(○郑康成曰蒩士虞礼所谓/苴刌茅长五寸束之者是也)
 (祝设于凡东席上命佐食取黍稷祭于苴三取肤祭/祭如初此所以承祭既祭盖束而去之守祧职云既)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0093-0292b.png
 (祭藏其/隋是与)亦可用以藉(○郑氏曰蒩读为藉谓祭前/藉也易曰藉用白茅无咎)
 师言祭祀共萧茅矣乡师又共茅蒩司巫则共蒩馆
 盖甸师共以缩酒乡师所共以为藉何以知其然观
 甸师言共萧茅萧以祭脂茅以缩酒皆求神之所须
 也共于王藉所以见其诚此言茅蒩蒩藉也藉祭器
 之所用则多矣故共于六乡所以致其备司巫则以
 其多也又为馆以藏之○项氏曰缩酒以达气故天
 官主之束蒩以藉形故地官主之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0093-0292c.png
大军旅会同正治其徒役与其輂辇戮其犯命者
 王昭禹曰大军旅会同固有稍人作其同徒輂辇帅
 而以至乡师则正治之而已○贾氏曰正治其徒役
 者六军之外别有民徒使役皆出于乡○郑锷曰不
 有以正之则所出者或非其夫家众寡之正数不有
 以治之则所聚者或违乎会同军旅之戒禁此乡师
 平日掌戒令纠禁之职也
 郑康成曰輂驾马辇人挽行所以载任器也止以为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0093-0292d.png
 蕃营司马法曰夏后氏谓辇曰余车殷曰胡奴车周
 曰辎辇辇一斧一斤一凿一梩(○贾氏曰梩者或解/以为插或解以为锹)
 一锄周辇加二版二筑又曰夏后氏二十人而辇殷
 十八人而辇周十五人而辇
 易氏曰戮则不特诛之而已小司徒之用众庶遂人
 之起野役皆有犯命之诛而乡师四时之田与此言
 戮者军旅会同事大体重以肃众志也
大丧用役则帅其民而至遂治之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0093-0293a.png
 郑康成曰治谓监督其事
及葬执纛以与匠师御柩(音/旧)而治役
 郑司农曰翿羽葆幢也尔雅纛翳也以指麾挽柩之
 役正其行列进退
 郑康成曰匠师事官之属其于司空若乡师之于司
 徒乡师主役匠师主众匠共主葬引杂记曰升正柩
 诸侯执綍五百人四绋皆衔枚司马执铎左八人右
 八人匠人执翿以御柩天子六引礼依此云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0093-0293b.png
 贾氏曰柩在路恐其倾覆故与匠师御正其柩治役
 亦谓监督役人
及窆执斧以涖匠师
 郑司农曰窆谓葬下棺也春秋传曰日中而堋礼记
 所谓封者涖谓临视也○郑康成曰匠师主丰碑之
 事执斧涖之使戒其事
 贾氏曰檀弓云公室视丰碑郑注天子斲大木为之
 丰大也天子六繂四碑前后各一碑各重鹿卢两畔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0093-0293c.png
 各一碑皆单鹿卢天子千人分置于六绋其棺当于
 圹上皆背碑负引击鼓以为纵舍之节匠师主当之
 王氏曰葬而治役正其挽柩之行列故执纛以为仪
 已窆而涖匠师则以防柩之倾亏使戒饬焉故执斧
 以为威
凡四时之田前期出田法于州里简其鼓铎旗物兵器
脩其卒伍
 黄氏曰四时田法详在大司马郑言人徒及所当有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0093-0293d.png
 盖一端也○郑锷曰先王四时之田因农隙讲事以
 教民坐作进退之节然田亩之民三时务农安知讲
 武之备鼓铎旗物久而或弊伍两卒伍久而或废一
 旦集之于田安能无失事之愆田法虽掌于司马而
 预以告民则在乡师故于未田之前出以示民使之
 简其已弊者而去之脩其或废者而新之则鼓铎旗
 物无不可用之物伍两卒伍无有或阙之人观唐明
 皇初元幸新丰讲武骊山之下召兵二十万旗连亘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0093-0294a.png
 五十馀里以军容不整坐郭元振于纛下将斩之谓
 其有功不杀以唐绍制军旅不肃而斩之未尝不痛
 绍之无辜而恨明皇之不审也夫以即位之初号令
 未明纪律未定一旦合二十馀万不教之兵而阅之
 遽怒兵容不肃而斩其官此何理也
 王昭禹曰鼓铎以声众旗物以麾众兵器以胜敌简
 则阅而选之也军旅之法立于伍成于卒脩则习而
 治之也简之则其器械有所完脩之则其行列有所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0093-0294b.png
 正田虽以猎取禽兽而实以教战则简而脩之皆军
 法之所寓也
及期以司徒之大旗致众庶而陈之以旗物辨乡邑而
治其政令刑禁巡其前后之屯而戮其犯命者断其争
禽之讼
 黄氏曰乡师致众庶各致其乡之民也将田先阅于
 其乡而以司徒之旗致之使知有所统也○易氏曰
 大旗郑氏以为熊虎之旗据司常所言司徒卿也卿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0093-0294c.png
 当建旃必建旗者盖九旗之为用有所将者有所画
 无所将者无所画通帛为旃则无所画熊虎为旗则
 有所画司徒虽卿其于师田则为军吏而有所将矣
 所以建熊虎之旗而谓之大旗下文辨乡邑之旗非
 司徒之旗也乡即六乡邑即公邑之属乡邑既聚则
 旗之相类者众矣众则揉杂而未易辨故于大旗之
 外各辨以乡邑之名或乡邑各为之名司常所谓州
 里各象其名是也○黄氏曰郑以陈之以旗物句绝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0093-0294d.png
 当以致众庶而陈之句绝陈列之也陈列之故有先
 后之屯○郑康成曰辨别异也○王氏详说曰旗物
 之辨有三曰名曰号曰事司马曰帅以门名县鄙各
 以其名家以号名乡以州名野以邑名百官各象其
 事是以三者分而为六司常曰官府各象其事州里
 各象其名家各象其号是以六者约而为三夫帅军
 将也县鄙六遂也家采地也乡六乡也野公邑也百
 官以职事从于王者也司马之田六者毕至然则乡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0093-0295a.png
 师于司徒之田而以旗物辨乡邑乡则六乡矣而六
 遂无预焉邑则公邑矣而采地无预焉岂非乡师之
 职不出于六乡与○郑康成曰前后屯车徒异部也
 (○黄氏曰即大司马所谓前后/有屯百步有司巡其前后者也)
 贾氏曰田猎得大兽公之小兽私之有争禽之讼乡
 师断之
 郑锷曰及当田之日用司徒大旗以致民于司徒既
 至则列而陈之虑其乡邑难辨则用旗物以别之虑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0093-0295b.png
 其犯命不率则治其政令刑禁以防之虑其车徒或
 乱则巡其前后之屯以视之有敢犯命者必又戮以
 戒惧之及已田得禽或争所获则为之断其是非曲
 直始焉戒之有素使民无仓卒失事之罪终焉治之
 有法使民无纷纭争斗之祸其法如此非惟民熟于
 坐作进退之节而有事于军为司马者亦无失律之
 愆矣
凡四时之徵令有常者以木铎徇于市朝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0093-0295c.png
 郑康成曰徵令有常者谓田狩及正月命脩封疆二
 月命雷且发声○郑锷曰周家春夏秋冬有蒐苗狝
 狩之事皆徵令乡遂之民而又有公旬用民之日有
 属民读法之日皆四时之常事臣民习知而素晓者
 也不烦号令之劳但振木铎以徇之使闻其所警而
 自知可谓上素信于其下民习知于其政可以无为
 而治○王氏曰市朝众所聚之地使皆闻而知之也
以岁时巡国及野而赒万民之艰(古艰/字)阨以王命施惠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0093-0295d.png
 郑康成曰岁时者随其事之时不必四时艰阨饥乏
 也○郑司农曰赒读为周急之周○黄氏曰施惠即
 遗人乡里之委积以恤艰阨乡法本教其民相救相
 赒而上之德意当先之故岁时使乡师赒其艰阨以
 上命施惠野自甸以往非乡师所治欲使民皆识此
 意教法大抵皆自乡推行之(○易氏曰巡国及野/包六乡之内外言也)
 郑锷曰此施惠与司救同必使之称王命以施布者
 明其恩出于天子也盖民之感恩常在于艰阨之时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0093-0296a.png
 君之得民常本于赈贷之惠田氏执齐之政有意得
 民赋粟之际以私量贷而以公量收之故齐民知有
 田氏而不知有公齐卒为田氏所有为天下国家者
 讵可使恩出于臣下邪然则以王命施惠言于乡师
 又于司徒言之圣人之意微矣
岁终则考六乡之治以诏废置
 郑锷曰非特乡师考六乡以诏废置而已司谏县师
 皆言以诏废置者司谏以时书德行道艺辨其能而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0093-0296b.png
 可任于国事者以考乡里之治以诏废置则所考者
 人才之贤否也县师三年大比则以考群吏而以诏
 废置则所考者夫家之众寡也乡师以考六乡之治
 以诏废置其语同而意异然诏上以行升黜则一而
 已
正岁稽其乡器比共吉凶二服闾共祭器族共丧器党
共射器州共宾器乡共吉凶礼乐之器
 郑锷曰先王之世宫室车舆以为居衣裳冕弁以为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0093-0296c.png
 服尊爵俎豆以为器金石丝竹以为乐非特用之朝
 廷又用之闾里民日从事于其间耳闻而目见之所
 以知礼乐之意而成粹美之俗窃疑闾里之间何从
 有是器而用之及考乡师然后知六乡之民俱合众
 财以为之人众则财用足财用足则器用备故观其
 人所聚之众寡各因其财力使制其器比五家耳财
 适足以制吉凶吊祭之二服故比集财为之而一比
 共用焉器则未能备也闾二十五家财适足以制簠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0093-0296d.png
 簋鼎俎之器故闾集财以为之而一闾共用焉族之
 百家财适足以制夷槃輁轴之器故族集财以为之
 而一族共用焉(○郑康成曰三者/民所以相共也)至于射器则定其
 位有物课其功有算诏之有旌节之有鼓有弓有矢
 有侯有布用财多故合五百家之财而为之宾器则
 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
 有爵有罍有笙有瑟其用尤多故合二千五百家之
 财而为之然后共用也(○郑康成曰为乡大夫/或时宾贤能于此州)吉凶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0093-0297a.png
 礼乐之器即闾族党州所共者是已(○王昭禹曰吉/器非必祭器凡)
 (饮食冠昏之属皆是凶器非必丧器凡干戈戚扬之/属皆是礼乐之器非必宾射之器凡有其其于礼乐)
 (者皆是吉凶礼乐之器众矣故集/一乡之财为之然后足以供也)然止于一闾一族
 一党一州之用非可以用于乡也乡大夫或有一乡
 吉凶礼乐之事不可取诸闾族州党宜合一乡之财
 为之不惟可足乡官之用比闾族党州有故而服器
 不备则乡又为之移用以相补则事无自而废礼行
 而教成矣乡师稽其器焉虑其财不足而器不备礼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0093-0297b.png
 乐之事废而不讲故也然必于正岁者岂非以春秋
 之祭酺祭禜会民而射于序索鬼神而饮酒之类皆
 用夏人之正故与后世礼乐之器缙绅大夫尚无能
 知而况欲民知之而成俗哉○王氏详说曰乡器有
 出于民者有出于公者比之吉凶二服闾之祭器族
 之丧器此出于民者也党之射器州之宾器乡之吉
 凶礼乐之器此出于公者也何以知其然邪曰以酒
 正之文约之而知之也盖酒正有公酒之文夫乡之
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0093-0297c.png
 乡饮酒州党之乡射皆得用公酒自族而下则春秋
 祭酺但自为酒以相酬酢耳夫所饮之酒出于公则
 所用之器亦出于公家之所为也所饮之酒出于私
 则所用之器亦出于私家之所为也岂非公事之小
 者私家之所易为公事之大者私家之所难办今王
 昭禹以乡器皆集民财而为之则是射也宾也吉凶
 礼乐也皆为行礼以教吾民而反取吾民乎又非周
 公行礼之本心也郑氏谓比闾族党之所谓吉凶二
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0093-0297d.png
 服与夫祭祀丧器亦出于比闾族党之所罚而为之
 案载师宅不毛者有里布田不耕者出屋粟里布屋
 粟不输之于公而复用之于民亦仁政矣此族师闾
 胥皆以掌其罚为言者此也
若国大比则考教察辞稽器展事以诏诛赏
 王昭禹曰六乡之吏各主教其所属之民或书其敬
 敏任恤或书其孝悌睦姻有学者或书其德行道艺
 或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若此之属无非教矣然教
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0093-0298a.png
 之不明也常起于辞之不正辞苟不正则言伪而辨
 顺非而泽饰智以惊愚讹言以惑众将至于不可禦
 矣(○易氏曰贤能出于乡教之成也然有行僻而坚/学非而博者于此考之则贤能见矣贤能称于乡)
 (辞之公也然有言伪而辨顺非/而泽者于此察之则贤能审矣)○贾氏曰稽器谓考
 乡中礼乐兵器等(○王昭禹曰吉凶宾军凡备物致/用者○王氏曰稽其足否与良窳)
 郑康成曰展犹整具也(○贾氏曰展事谓行事展省/视之知其善恶○王昭禹曰)
 (凡施于名物/者无非事也)
 郑锷曰考教则察其辞稽器则展其事设教而辞不
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0093-0298b.png
 逆理制器而事不废常是遵守法职而可赏者也教
 法颁于上而为非圣人之言器用制于乡而有不举
 之礼是违法旷职而可诛者也故以诏上而行诛赏
 则黜陟幽明又不特诏废置而已
乡老二乡则公一人乡大夫每乡卿一人
 陈及之曰六乡之地郑氏谓在四郊中然秋官乡士
 掌六乡狱而云掌国中以此知不独在四郊亦有在
 国中者所以置六乡者以天子六军七万五千人出
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0093-0298c.png
 于六乡之中每家出一人以为定员供徒役之事故
 曰凡起役毋过家一人○王氏曰乡老公也尊之于
 乡宪其言行不累以事故称老乡老于司徒之官非
 属而无职○易氏曰天下达尊三乡老兼焉故在朝
 称公在乡称老不列以职故上与天子坐而不为偪
 下与百姓相亲而不为亵惟道所在方其在乡称老
 则三年大比乃与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而行宾
 兴贤能之礼则三公北面而州长百姓得与其列建
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0093-0298d.png
 外朝之位则三公面三槐而州长众庶亦在其后盖
 州长即乡大夫以下也百姓众庶即前日宾兴所帅
 之众寡也道之所在下亲乎民上亲乎君超众职之
 表而能宰制众职者乎(○礼库曰周官之书三公无/职与王而论道盖公议所自)
 (出至于命乡论士乡老以三公之贵而进退其间又/公议之所由定至于陈诗纳言通工商士农之谤大)
 (抵不过下酌民言以/扶持公论于上耳)○黄氏曰乡大夫犹有职掌乡
 老惟大比兴贤能献书于王则与焉所谓师也父兄
 也六乡三公为之师书曰周公师保万民举其实也
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0093-0299a.png
 ○郑氏曰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内与王
 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
 属之乡○陈君举曰古者羲和分守四岳朝有大议
 必咨焉佥言师锡于是乎取则寰内亦𨽻所掌夏书
 六卿出将盖乡一卿也周制三公统六卿各治其一
 以倡九牧故周公毕公以太师保釐东郊而召公以
 太保率西方诸侯盖二伯兼乡老者方叔涖中乡之
 师则卿为乡大夫者与春秋传宋右师令乡而司徒
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0093-0299b.png
 令隧管仲率齐士乡十五公与高国各率其五虽损
 益非古而列国孤卿亦董乡事所以中外相维而治
 出于一(○周氏曰或谓乡老是三公退朝谢事/者立朝则进退百官退閒亦搜举贤能)
 陈君举曰乡大夫卿也谓之大夫卿知进止之义大
 夫以智帅人者也进止所以事人帅人所以临下列
 职于朝名之曰卿正其位也分治六乡名之曰大夫
 非卑之也盖掌乡之政教禁令非以智帅人不可乡
 大夫之职所以异于他官者以此
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0093-0299c.png
 薛平仲曰先王内诸夏而外夷狄内京师而外诸夏
 而六乡实置于国城之中以及于郊焉所以使天下
 之知所乡方于此也所以风化之必自近者始故乡
 之名所以立则其设官也容可得而易哉是以六官
 之建未闻三公之列于官也而于乡则见之未闻六
 卿为之属者而于乡则见之以公卿之尊不嫌于下
 行六乡之事则教化之务顾不重与虽然先王以三
 公为乡老所以重教事而不以三公任其职者则道
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0093-0299d.png
 德之尊无非所以为教先王以六卿而为乡大夫所
 以严教事而必以六卿联其职者则自治而至于礼
 刑政事皆其所以为教
 陈君举曰乡遂官吏皆土居人也其大官如卿则朝
 臣兼之以下大夫命士之属分散在各处且乡遂之
 人势不可兼者则各置焉
 刘执中曰王都之外百里之内为地四同而画为六
 乡专其德行道艺之职则三公也六卿也中大夫三
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0093-0300a.png
 十人也下大夫百五十人也上士七百五十人也中
 士三千人也下士万五千人也上下相维礼义之俗
 成于六乡而化天下之本立矣○薛平仲曰今见于
 乡者下士且万有八千八百六人焉则推而上之至
 于大夫禄廪稍饩将若何以共之乎六官之属莫不
 各有府史胥徒今见于乡者曾无一之具此焉则文
 书调度将何所责之不知乡大夫于三年之大比所
 以使民兴贤而使之出长使民兴能而使之入治则
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0093-0300b.png
 六乡之大夫士大抵皆取诸此(考说见/遂大夫)夫彼皆受田
 于六乡者也则禄廪稍饩果何烦于上哉自乡大夫
 受教法而颁之于乡吏凡群吏之周旋于乡以行教
 事大抵皆身亲之况夫乡师居于教官之府而乡吏
 之治惟其所令则府史胥徒其列之于彼者亦悉矣
 而文书调度又何烦于其下哉
乡大夫之职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
 郑司农曰万二千五百家为乡○王氏详说曰案六
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0093-0300c.png
 卿有正有贰有老皆以职称如冢宰之职小宰之职
 宰夫之职是已其他官属则不以职称今乡大夫非
 正非贰非老而以职称何邪盖六卿之正六命也曰
 贰与老四命也惟乡大夫六人皆六命以掌六乡之
 事虽为地官之属其爵位实与六卿之正同况其上
 有乡老又八命之公也每乡公二人六乡则三公矣
 三公无职事而职事预于六乡若乡大夫不以职称
 而同于六乡之属则周公设官分职而尊卑小大之
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0093-0300d.png
 序紊矣
 又曰乡大夫云政教禁令州长云教治政令党正云
 政令教治族师云戒令政事闾胥云闾之徵令比长
 云比之治六乡之官尊卑不同故周公命官之意其
 轻重皆一字间也且地官掌邦教大司徒之职又不
 止于邦教而且及其土地之图人民之数至于小司
 徒则掌建邦之教法矣乡师则各掌其所治之教而
 听其治矣若乃六乡之吏闾胥比长则于政教之事
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0093-0301a.png
 有所不足称也初不过掌闾之政令与比之治而已
 乡大夫州长则详于教党正族师则详于政此政教
 之所以异也(○吕氏曰乡大夫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州长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党正各)
 (掌其政令教治古/者政教非二事也)禁令为上政令次之戒令又次之
 徵令为下比长则于令又有所不足称也
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吏使各以
教其所治
 贾氏曰教法若大司徒十二教以下其法皆受于司
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0093-0301b.png
 徒已受得教法遂分与州长以下至比长使各教其
 所治○王昭禹曰六乡之吏所受之教法出于乡大
 夫乡大夫所受之教法出于司徒司徒所受之教法
 出于天子上下相承所由者一道所识者一德风俗
 乌得不同
以考其德行察其道艺
 林氏曰德行六德六行道艺六艺○王氏曰考考知
 其实伪察察见其精粗○王昭禹曰考则案书而考
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0093-0301c.png
 之察则审视之察详于考
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
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郑康成曰登成也定也(○刘氏曰昔未上籍今则籍/之谓之登以其初成丁也)
 ○王昭禹曰族师职卑所统者寡故使之校其数然
 后登上其籍乡大夫职尊所统者众故登其籍不校
 其数小司徒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
 众寡则使登其籍于大司徒也辨其可任者辨其力
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0093-0301d.png
 强而可任以事者也(○陈及之曰所谓任/者著名于六军籍也)○郑康成
 曰国中城郭中也(○黄氏曰国中张横渠谓自郊门/以内通为国中孟子曰臣闻郊关)
 (之内野自甸以往大抵政令皆自乡出推/行于甸稍县都故乡官多兼野法掌之)
 黄氏曰征不言岁而言七尺六尺者岁虽登而身不
 及则为疾所谓痤短侏儒者也则舍之国中晚征而
 早舍为其近而役多野则早征而晚舍以其远而役
 少(○张氏曰国中以免者多役者少故晚征而早蠲/之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多居国中)
 (故免/者多)○王氏曰征之者以其材舍之者以其齿(○王/昭禹)
卷十八 第 24a 页 WYG0093-0302a.png
 (曰其材七尺六尺征之则以其材之强壮故可征其/齿六卜六十有五以上则以其气体之衰所不征也)
 ○郑锷曰征者谓任其力以给繇役也(○贾氏曰所/征税者谓筑)
 (作挽引道/渠之役)
 陈及之曰六乡之民虽有定员至其征之执役贵者
 以下皆免非是六等则皆征之以此见六乡七万五
 千家特立此为国家武备耳或者见乡中有师田行
 役之说遂谓军役一切调发非矣
  愚案古者兵法与役法不同兵法自外及内如有
卷十八 第 24b 页 WYG0093-0302b.png
  兵事先遣邦国不得已及遂又不得已及乡若役
  法先内及外此先王均内外轻重之意
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
 郑司农曰舍者谓有复除舍不收役事也○刘氏曰
 贵者自命士以上贤者能者俊造学士○郑司农曰
 服公事者谓若今吏有复除(○陈及之曰谓/执技事上者)疾者谓
 若今废不可事者复之○郑锷曰王制谓升于司徒
 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则贤能宜舍八
卷十八 第 25a 页 WYG0093-0302c.png
 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五十不从力
 政六十不与服戎则老者宜舍自汉以来宗室及关
 内侯皆复则贵者舍征之法也八十九十皆复羡卒
 则老者舍征之法也
以岁时入其书
 郑康成曰入其书者言于大司徒○郑锷曰繇役至
 劳民之事有征之者有舍之者不有书以备稽考则
 吏或以私意为奸役使必有不均之叹矣小司徒以
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0093-0302d.png
 比法颁之六乡使登众寡六畜车辇所比者数也故
 以岁时入其数乡大夫所舍所征者则为书以登载
 之故以岁时入其书
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
 刘执中曰大比谓比而求其德行道艺○郑康成曰
 贤有德行者能有道艺者变举言兴谓合众而尊宠
 之○王氏详说曰周家作成人材之法何其详且悉
 耶五家之比比有长初未有可书之事不过防其奇
卷十八 第 26a 页 WYG0093-0303a.png
 邪而已五比之闾则书其敬敏任恤是于六行之中
 可书者二四闾之族则书其孝悌睦姻是于六行之
 中可书者四其于德行道艺有所未备矣五族之党
 书其德行道艺然书之而未能考之五党之州又从
 而考之考之而未能宾兴之五州之乡于是而宾兴
 之以见其人材之成也
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
 王昭禹曰周官无三公之职以坐而论道异乎作而
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0093-0303b.png
 行之此所以惟乡大夫兴贤能而三公与之矣盖务
 引其君以当道者大人所以事君也乐得天下英材
 而教育之者大人所以治民者也吏谓乡官众寡谓
 乡民(○郑氏曰众寡谓乡/人之善者无多寡也)乡官与民皆在明非出于
 上之私意所谓使民兴贤能也○郑氏曰以乡饮酒
 之礼礼而宾之
 郑司农曰宾敬也敬所举贤者能者(○郑锷曰行乡/饮之礼而所举)
 (之人特见宾异主人拜迎之于庠门之外而坐/之于西北方尊严之地则其荣宠可谓极矣)
卷十八 第 27a 页 WYG0093-0303c.png
厥明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受
之登于天府内史贰之
 郑康成曰厥其也其宾兴之明日也○王氏详说曰
 乡举里选之法在三代已不同夏商进士之制自乡
 而升之司徒自司徒而升之学自学而升之司马(曰/进)
 (士始为有/官君子)皆以递推而以身至于天子畿内成周宾
 兴之法初不过宾之于乡而用之于乡耳是未尝递
 推也又不过献其书耳是其身未尝至于天子之畿
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0093-0303d.png
 内也○郑康成曰献进也○郑锷曰再拜之礼亦以
 表先王尊贤重道之意
 郑康成曰王上其书于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宝藏者
 ○贾氏曰贤能之书亦是宝物故藏于天府
 郑康成曰内史副写其书者当诏王爵禄之时(○朱/氏曰)
 (内史掌册命诸侯群臣于贤能之书内史贰之谓副/本也古者封建诸侯内史读册命之非特命诸侯亦)
 (以命在廷/询其可否)
 吕氏曰周礼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只看宾之
卷十八 第 28a 页 WYG0093-0304a.png
 一字当时盖甚尊士试考前一段本度末数精详具
 举固不必说只看他宾兴之三年大比献贤能之书
 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贰之如此其重及
 至后世如棘围如糊名若防寇盗然为士者须深思
 其故何古如此重后世如此轻当深究之三代时士
 惟进德脩业上之人自求之故如此重又须看当时
 上之于士待之甚重而考之则甚详后世乃士求上
 之爵禄故上之人待之甚轻考之又略且如王制论
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0093-0304b.png
 乡秀士升于司徙曰选士司徒又论其士之秀者而
 升之学曰俊士然后方免其繇役大乐正又论造士
 之秀者升诸司马曰进士这里方可以受爵禄司马
 政官也以其可使从政凡经四级然后始可从政然
 犹未也司马又辨论官材论其贤者以告于王而定
 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一人之身未入仕之前凡经四级已入仕之后凡经
 三级经七级然后得禄其考之之详如此成周时见
卷十八 第 29a 页 WYG0093-0304c.png
 得官爵皆天位天禄不敢轻授后世与之甚遽全以
 文字高下为进退盖有一日之长决取终身之富贵
 此后之所以异于古也
退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
皮四曰和容五曰兴舞
 贾氏曰谓献贤能之书于王退来乡内○郑康成曰
 以用也行乡射之礼而以五物询于众民当射之时
 民必观焉因询之也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
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0093-0304d.png
 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誓射者又使公
 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询众庶之仪若是乎○郑司
 农曰询谋也问于众庶以宁复有贤能者
 黄氏曰和内志正也容外体直也主皮中也复曰和
 容中不骄不中不慑也兴舞其节比于乐也○薛氏
 曰五物皆以射为主则和容之类乃乡射之五物也
 射以观人之德而和为德之末射以别人之行而容
 为行之末射不主皮而主皮为射之末射之节欲比
卷十八 第 30a 页 WYG0093-0305a.png
 于礼而和容为礼之末射之文欲比于乐而兴舞为
 乐之末皆六艺之中射之一艺也○易氏曰射以观
 德古者诸侯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大射犹
 然则乡射为可知今以其礼推之凡射之仪天子与
 诸侯卿大夫尊卑虽异而皆发乘矢乘矢四矢也皆
 有乐以为之节射义所谓何以射何以听是已盖天
 子驺虞九节则四节以射五节以听诸侯狸首七节
 则四节以射三节以听卿大夫士采蘋采蘩五节则
卷十八 第 30b 页 WYG0093-0305b.png
 四节以射一节以听方其未射其听审矣内志正而
 其节比于乐是之谓和外体直而其容比于礼是之
 谓容及其射也持弓矢审固而以中鹄为主鹄以皮
 为之是之谓主皮乘矢皆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
 礼乐交作而前之和容备焉是之谓和容及其已射
 皆有舞以为发扬蹈厉之举是之谓兴舞且射之物
 有五而其节有三曰和曰容见于未射之时曰主皮
 曰和容见于射侯之际曰兴舞特见于既射之后此
卷十八 第 31a 页 WYG0093-0305c.png
 射之序以此推乡射其礼可考矣
此谓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
 郑康成曰言是乃所谓使民自举贤者因出之而使
 之长民教以德行道艺于外使民自举能者因入之
 而使之治民之贡赋田役之事于内言为政以顺民
 为本也古今未有遗民而可为治(○贾氏曰贤者德/大故遣出外或为)
 (都鄙之主或诸侯皆可也以其有德行道艺故还使/教民以德行道艺能者德小不可以为大夫诸侯等)
 (故还入乡中量德大小以为比长/邻长已上之官治民之贡赋田役)○易氏曰贤者在
卷十八 第 31b 页 WYG0093-0305d.png
 位则服休足以长民居于本所则分势不足以相临
 故出于其乡以长之所以任其教也能者在职则服
 采足以治乎民居于他所则事情必至于不相谙故
 入于其乡以治之所以任其事成周宾兴贤能出于
 乡不过宾之于乡而亦用之于乡此正所谓出使长
 之入使治之者也(○礼库曰此意甚好大抵一乡利/病风俗善恶惟一乡知之今一乡)
 (之中有可推者因民兴之而因以治民必能兴利除/害与民周旋于比闾族党之间可谓公天下之心自)
 (后世乡举里选之法坏如天下之官吏悉总于吏/部至吏部而受任者其为人贤不肖何自知之)
卷十八 第 32a 页 WYG0093-0306a.png
岁终则令六乡之吏皆会政致事正岁令群吏考法于
司徒以退各宪之于其所治之国
 郑康成曰会计也致事言其岁尽文书○易氏曰政
 其要也事其详也
  愚案会政致事各有等级比长则致于闾胥闾胥
  则致于族师族师则致于党正党正则致于州长
  州长则致于乡大夫乡大夫又致于司徒六遂邻
  长以上亦如之
卷十八 第 32b 页 WYG0093-0306b.png
 郑锷曰岁终则群吏会其所行之政而来致其事者
 将以考之而上于长贰故使之先自审也(○史氏曰/赞小司徒)
 (也/)正岁令群吏考法于司徒(○史氏曰禀/令而行也)退而宪于
 其所治者(○史氏曰宪之于治群吏/又于乡大夫而取法也)以我所颁者或
 有可疑又使之自往而验之致事于岁终上奉时王
 之政也考法于正岁不失四时之正也○项氏曰必
 考之者欲教无异法法无异义
大询于众庶则各帅其乡之众寡而致于朝
卷十八 第 33a 页 WYG0093-0306c.png
 郑康成曰大询者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郑司农
 曰洪范所谓谋及庶民○王氏曰帅其乡之众寡则
 乡官咸在焉若州长则所帅众若闾胥则所帅寡○
 贾氏曰国有大事必顺于民心故与众庶询谋则六
 乡大夫各帅其众寡而致于朝谓外朝三槐九棘之
 所○易氏曰众庶超出乎利害之外而深察乎是非
 之理况渐陶乎司徒之教为有素其询之也宜矣若
 小司寇外朝之位而州长百姓亦得与其后百姓即
卷十八 第 33b 页 WYG0093-0306d.png
 六乡所帅之众庶
国有大故则令民各守其闾以待政令
 贾氏曰大故谓灾变寇戎之事警急须人故乡大夫
 令州长已下使民各守其闾(○郑康成曰使民皆聚/于闾胥所治处○吕氏)
 (曰各守其闾/则不扰乱)
以旌节辅令则达之
 黄氏曰徵发虽有号令无节不达守法之严如此乡
 大夫专行考察行艺以兴贤能而令民守闾之事参
卷十八 第 34a 页 WYG0093-0307a.png
 焉乡大夫皆卿也是为军将○郑锷曰令出于口或
 得以伪为旌节则有合符之验大司徒所谓令无节
 者不行于天下则使天下皆不得通乡大夫所不达
 者特乡闾之间而已
 
 
 
 
卷十八 第 34b 页 WYG0093-0307b.png
 
 
 
 
 
 
 
 周礼订义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