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93-00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四    宋 王与之 撰
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纠

 郑康成曰宫刑在宫中者之刑建明布告之(○黄氏/曰王宫)
 (内外自宫室庖膳医药酒浆货贿嫔妇皆统于大宰/而小宰建宫刑以治之○郑锷曰考之于经不见宫)
 (刑之目盖宫中之刑宜𨼆也观王族有罪磬于甸人/而礼以谓刑于𨼆者不与国人虑兄弟则王宫之刑)
 (宜益加/𨼆可知)
卷四 第 1b 页 WYG0093-0063b.png
 王氏详说曰凡者总之辞凡宫则王宫后宫总在是
 矣○郑康成曰纠犹割也察也(○郑锷曰纠以察其/𨼆匿禁以止其干犯)
 (有内宰以宪禁令于北宫而纠其守矣小宰又建宫/刑以治其纠禁其孰敢犯之哉○愚案纠以约其慢)
 (怠禁以止其邪僻不惟迩臣知所畏而后/宫近习亦知所畏此乃先王治内之道)
 郑锷曰周家之制有王宫有后宫后宫则王之北宫
 王宫则路寝一小寝五是也至尊所居欲其严肃必
 有刑禁以治其政令故使小宰建之然非特治王宫
 而已凡宫之纠禁皆得以治之盖欲治其国先齐其
卷四 第 2a 页 WYG0093-0063c.png
 家人君虽正身以齐家苟不用刑以威之则或恃恩
 而无所畏然齐家用刑则伤恩故使大臣驭之以刑
 也法在大臣恩在人主家其有不齐乎是刑之建宜
 使大宰今乃使小宰者岂非大宰论道佐王所以正
 其身而掌刑以治纠禁近于有司之职非所以尊论
 道之臣故欤然使大宰之贰掌之则察治者岂不尊
 且严哉
 陈及之曰大宰于内外事无所不关预小宰宰夫是
卷四 第 2b 页 WYG0093-0063d.png
 其属官也天官中既有内宰下大夫治王内之政令
 矣权岂不足以统宫内而又俾小宰之属预其事何
 也盖自宰夫以下即叙宫正宫伯二官宫正掌宫中
 徒役及诸官府在内者宫伯掌贵游子弟宿卫王宫
 者彼二官皆命士耳权轻不足压人望故又俾小宰
 宰夫总之若内宰特治王内之政令以礼仪教王后
 夫人及九嫔世妇耳而宫中徒役宿卫之事无所干
 预也汉制虽有周官遗意以卫尉掌兵卫如周官宫
卷四 第 3a 页 WYG0093-0064a.png
 正之职以光禄勋掌郎从宿卫如周官宫伯之职而
 大司马以三公都试郎羽林之属凡两宫地城门卫
 北军兵属焉近周制宫正宫伯之权统于小宰矣
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
 郑司农曰贰副也○杨氏曰小宰司会皆曰掌六典
 八法八则之贰盖贰大宰之治也司书则掌其书而
 已逆邦国都鄙之治则不与焉小宰司会皆中大夫
 司书则上士则小宰司会非司书之副明矣司书如
卷四 第 3b 页 WYG0093-0064b.png
 今监制敕库之𩔖○贾氏曰逆迎受勾考之使知功
 过所在也(○郑锷曰天下之事及其来也从而受之/则顺当其未来也先求而受之则逆典法)
 (则者治之本也从则治违则乱待其已违之后而乱/已生然后考之不亦晚乎小宰逆而考之则其考也)
 (在于从违之间于其未至而先钩考故以逆言之○/王氏曰逆者有所治正也有所治正则逆之矣所治)
 (在太史则太史之所逆也所治在司会则司会之所/逆也所治在小宰则小宰之所逆也非太史司会小)
 (宰所逆然后太宰/以典法则待之)
 刘执中曰大宰施六典八法八则于岁首责邦国官
 府都鄙以其治者也小宰掌其贰于岁终钩考其成
卷四 第 4a 页 WYG0093-0064c.png
 以会其治之优劣者也故曰以逆其治焉
执邦之九贡九赋九式之贰以均财节邦用
 王昭禹曰九贡九赋九式之书其正在大宰司会而
 其贰在小宰大府故于小宰言执○史氏曰周之邦
 财所蓄至于不可胜用岂独冢宰制国用之力小宰
 固执其法而不变乃能用之不匮也苟执之不固则
 始均而终必偏始俭而终必侈虽有法将谁与守贡
 赋之入岁有常数九式之用国有定规彼有馀此不
卷四 第 4b 页 WYG0093-0064d.png
 足小宰均之以裨不给则九式不愆于其礼矣节邦
 用者非其式则不之用而王者之欲不节而自中乎
 礼仪矣
 杨氏曰大宰以道揆事王其制国用也惟共王之用
 如羞服匪颁好赐之𩔖皆得以式均节之故曰均节
 财用通言财用则邦国在其中矣小宰而下有法守
 者也量贡赋之入均之以应九式之用则与大宰同
 而所节则邦之用而已所以共王者不得而与也故
卷四 第 5a 页 WYG0093-0065a.png
 以节邦用邦用如祭祀宾客丧纪之𩔖是也司会掌
 会事而已王及后之服与夫膳禽饮食不会则共王
 之用者虽多寡之计亦不得而与焉故均节邦之财
 用而巳与小宰之均节亦异也
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
 郑康成曰叙秩次也(○王氏曰叙叙其伦之先后也官/○吕氏曰左传作执秩以正其)
 (如小宰六叙正群吏是/也秩叙不正其馀皆乱)郑节卿曰考之六官小宰月
 终受群吏之要则以官府之叙宰夫掌百官之徵令
卷四 第 5b 页 WYG0093-0065b.png
 则有胥以治叙宫伯掌王宫士庶子之政令而月终
 必均其秩叙内史以八枋之法诏王治而纳访必掌
 其叙下而乡师之与里宰凡邦事令作秩叙凡岁时
 合耦于锄亦行其秩叙六叙之本末一曰正其位此
 则始正其旧叙耳至于进其治而作其事无非挽之
 而使前作之而使不怠于是制其食而食有多寡之
 异听其情而情有诚伪之不同或升其次或增其秩
 而百官府之人虽不待岁终三岁而废置诛赏可以
卷四 第 6a 页 WYG0093-0065c.png
 逆知之矣汉继周之后有岁终超迁至大中大夫者
 有一岁而九迁者此皆周人六叙迁转之遗意也○
 郑锷曰经言群吏有自大夫以下言之者有自士以
 下言之者有总六属之吏言之者如司会言逆群吏
 之治则卿以上非司会可得而逆则自大夫以下言
 之者也宰夫掌正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于大夫
 之下书群吏则自士以下言之也大宰言大计群吏
 之治与此六叙正群吏则总六属之吏以言之也盖
卷四 第 6b 页 WYG0093-0065d.png
 大宰所大计者非一官之吏而小宰所正者凡在官
 府之群吏也
一曰以叙正其位
 王昭禹曰宰夫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
 夫群吏之位固有尊卑也位以德兴德以位叙因其
 人之德有小大而授之以位之尊卑则爵以阶而升
 命以等而进矣(○刘执中曰以品秩/为叙则位可正矣)
二曰以叙进其治
卷四 第 7a 页 WYG0093-0066a.png
 贾氏曰卿大夫士有治职功状文书进于上亦先尊
 后卑也(○王氏曰以其位之叙进之进/之谓若治目有功进使治凡也)
三曰以叙作其事
 史氏曰有官斯有职有职斯有事至于各共其事而
 不敢怠忽者有叙以作之也(○王昭禹曰月有所考/以稽其行之有造岁有)
 (所会以简其业之大成/此所谓以叙作其事)○黄氏曰以叙进其治未尝
 不欲其治也又恶其陵节犯上出位邀功故以叙进
 之颓靡废旷不可以不戒也则又以叙而作其事
卷四 第 7b 页 WYG0093-0066b.png
四曰以叙制其食
 王昭禹曰饩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上农夫食九人
 中食七人下食五人而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而下士之禄与庶人在官
 者同则食之多寡厚薄固有常数矣以叙制之而先
 后得其伦则士无素飧而灭裂于其职矣
五曰以叙受其会
 贾氏曰岁终进会计文书受之亦先尊后卑也○王
卷四 第 8a 页 WYG0093-0066c.png
 昭禹曰功事财用之计谓之会有以会其治者若大
 宰岁终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是也有以会其
 事者若宫正岁终则会其行事是也有以会其食者
 若宫正月终则会其稍食是也(○史氏曰非有叙以/受之则事之繁夥数)
 (之浩穰不得/其要领矣)
六曰以叙听其情
 郑康成曰情争讼之辞也○王氏曰自会以上不得
 其情而至于讼讼则各以其叙听之○王昭禹曰不
卷四 第 8b 页 WYG0093-0066d.png
 曰听其讼而曰听其情听讼者在于得其情故也
     总论
 陈君举曰小宰言六叙在前言六计在后此是考课
 法中间皆是官府事且寻常人说六叙只作尊卑说
 殊不知此中有尊卑有先后有缓急以叙正其位是
 尊卑治者功状也谓如今日朝诸侯且先还诸侯奏
 功状其他不混在这里以叙作其事者谓如今日理
 会朝诸侯事则朝诸侯事便在前其他且后今日理
卷四 第 9a 页 WYG0093-0067a.png
 会祭祀便是祭祀事在前其他又后耳制其食亦有
 𦂳慢处如听其情虽是一人听了一人说须是有体
 统朝廷上既将六叙去区处百官便有六计去察他
 廉也今一人善便察见得他是此善又或有能而不
 正者有正而不善辨者各各察他廉庶几天下无遗
 材
以官府之六属举邦治
 贾氏曰立长官必当以属官佐之邦治得举也
卷四 第 9b 页 WYG0093-0067b.png
一曰天官其属六十掌邦治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
达二曰地官其属六十掌邦教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
专达三曰春官其属六十掌邦礼大事则从其长小事
则专达四曰夏官其属六十掌邦政大事则从其长小
事则专达五曰秋官其属六十掌邦刑大事则从其长
小事则专达六曰冬官其属六十掌邦事大事则从其
长小事则专达
 陈君举曰六官各六十凡三百六十周天之数也治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93-0067c.png
 官之属六十三教官之属七十九礼官之属七十一
 政官之属六十有六小宰皆曰六十举成数耳○易
 氏曰圣人法天建官天度奇而不齐圣人亦不如是
 之拘也
 郑康成曰大事则从其长若庖人内外饔与膳夫共
 王之食小事专达若宫人掌舍则各为一官也(○贾/氏曰)
 (郑直举天官之内其事显者各言其一也其馀若大/府则治藏之长地官司市则市官之长春官大司乐)
 (则乐官之长夏官司甲则兵戈盾官之长如此之𩔖/甚多不可具陈小事专达若天官亦甚众不可具言)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93-0067d.png
 (也/)○史氏曰大事虽略所系则重故当从长小事虽
 烦所系则轻故当专达(○李景齐曰卑而尸大功则/势有所不行尊而尸小功则)
 (力有所不及故大事则从其长所以示其有所统一/而小事使之专达者则在下者亦得以自尽其才此)
 (成周之世所以无/旷官无废事也)
以官府之六职辨邦治
 贾氏曰六官各有职若天官治职地官教职其职不
 同邦事得有分辨故云以辨邦治也
  愚案制为成书则曰典待人而行则曰职六典以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93-0068a.png
  书言故及于官府百官之职六职以人言故百官
  府不必言
一曰治职以平邦国以均万民以节财用
 王氏详说曰平详于经均详于纪
 黄氏曰平邦国均万民上之财用不节何可为也故
 冢宰制国用
 刘氏曰邦国制度由天官以裁处故以节财用为职
 否则制度崇而力不能供矣○王昭禹曰大宰以道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93-0068b.png
 揆之故财欲均用欲节小宰以法守位但谨其出入
 而已故以节财用而不言均
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
 王昭禹曰教典之为书教官之为职同于安邦国而
 已○贾氏曰教典云扰万民此云宁万民扰为驯驯
 则宁义无异也
 王氏曰教官之属以其职推而行之然后可以宁万
 民也○郑康成曰怀亦安也宾客来共其委积所以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93-0068c.png
 安之(○贾氏曰大司徒有遗人掌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之等故云共委积也○黄氏曰教之以君臣)
 (之义长幼之序是故诸侯各述其职而合邦交之好/焉其道通乎下故洪范八政七曰宾诗曰既见君子)
 (为龙为光又曰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是之谓怀)
 刘氏曰邦国人民由地官以安扰故以怀诸侯为职
 否则人民扰而邦国不宁矣○王昭禹曰中庸九经
 亦终于怀诸侯
三曰礼职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事鬼神
 王氏曰礼典礼职皆以和邦国谐万民者盖礼者体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93-0068d.png
 也体定则礼典之为书礼官之为职不能有所加损
 也邦国不和则无与事其先王万民不谐则无与致
 其禋祀故礼职以和邦国谐万民而后以事鬼神也
 (○郑锷曰邦国万民皆已和谐则明而人心悦矣鬼/神依人而行先成人然后致力于神斯能以事鬼神)
 (也/)
四曰政职以服邦国以正万民以聚百物
 王昭禹曰政典之为书止于平邦国而已政官之属
 推而行之然后有以服邦国(○贾氏曰服由平定使/之然则服亦平也均与)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93-0069a.png
 (正义亦一也○王氏详说/曰服详于平正详于均)
 郑康成曰聚百物者司马主九畿职方制其贡各以
 其所有(○黄氏曰军旅田役贡赋皆司马政典稼穑/财货马牛车辇器械之属聚则公私俱足郑)
 (言职方制贡盖其一事耳○刘氏曰不以聚百物为/职则兵事兴而民力殚矣○王氏曰聚百物以求之)
 (邦国万民而已不能服之正之则其财岂肯供上之/所求故政职以服邦国正万民而后以聚百物也)
五曰刑职以诘邦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
 王昭禹曰刑典刑职皆以诘邦国纠万民者盖刑者
 形也形成也故刑典之为书刑官之为职亦不能加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93-0069b.png
 损焉
 刘氏曰不以除盗贼为职则刑罚滥而大寇作矣
六曰事职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
 王昭禹曰事典之为书事官之为职同于富邦国而
 已事典之为书止于生万民事官之属推而行之然
 后有以养万民也生则使之蕃息而已未有以相养
 也
  愚案事职多百工事百工饬化八材蠹物则有之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93-0069c.png
  何以使百物之能生刘氏曰不以生百物为职则
  事为广而八材枯此乃指考工记补亡书言之非
  古之事职书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百物
  虽生于土必四民各安其居地利不失其时然后
  生长繁殖物物皆遂事职之生百物犹三农之生
  九谷所以言于富邦国养万民之后
     总论
 叶氏曰六卿九职各以数字之微使归统叙一职之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93-0069d.png
 内各有条目使就绩用充其所行而三才之道无遗
 憾矣
以官府之六联合邦治
 刘迎曰天下之事无大于宾祭凶荒军旅田役用人
 最多分职最众所以有联事而合治○黄氏曰凡官
 府之相关通者联合之
 王昭禹曰八法之官联以会官治此云官府之六联
 合邦治者大司徒曰天地之所合也风雨之所会也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93-0070a.png
 两之谓合众之谓会会官治则所会者众矣合邦治
 则所合者官联与邦治而已
一曰祭祀之联事
 王昭禹曰玉币牲牢之属酒醴器皿之𩔖所用者非
 一官大宰赞玉币爵而小宰亦赞之大宰视涤濯而
 大宗伯亦宿视之五官供六牲而小宗伯又毛六牲
 而颁之于五官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而小宗伯
 又辨其名物以待祭祀若此𩔖皆祭祀之联事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93-0070b.png
二曰宾客之联事
 王昭禹曰大朝觐会同大宰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
 而小宰亦赞凡受币之事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而
 大行人亦掌大宾之礼大客之仪大宗伯朝觐会同
 为上相而小行人于将币则为承而摈宰夫掌其牢
 礼委积膳献饮食之陈数而掌客亦掌四方宾客之
 牢礼饩献饮食之等数若此𩔖皆宾客之联事
三曰丧荒之联事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93-0070c.png
 贾氏曰荒谓年谷不熟○王昭禹曰大丧大宰赞赠
 玉含玉而大司徒大丧则率六乡之众庶属其六引
 而治其政令大司徒大荒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而小
 行人若国凶荒令赒委之若此𩔖皆丧荒之联事
四曰军旅之联事
 王昭禹曰古者军将皆命卿而师旅卒长之属皆下
 大夫士掌其事大司徒大军旅以旗致万民治其徒
 庶之政令而小司徒令万民之卒伍而亦帅其众庶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93-0070d.png
 乡师大军旅正治其徒役与其輂辇大司马及战巡
 陈视事而赏罚若此𩔖皆军旅之联事
五曰田役之联事
 王昭禹曰田所以简众役所以任众大司徒大田役
 以旗致万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乡师凡四时之田
 以司徒之大旗致众庶大役则帅民徒而至治其政
 令小司徒会万民之卒伍以作田役大司马有蒐苗
 狝狩之事而大役则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若此𩔖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93-0071a.png
 皆田役之联事
六曰敛弛(只氏/反)之联事
 王昭禹曰敛民之财谓之敛弛民之力谓之弛(即郑/说)
 言敛则散利可知也言弛则薄征亦可知也大宰掌
 九贡九赋而大府司会司书之𩔖亦掌之所谓敛也
 乡大夫国中贵者之𩔖皆舍征而小司徒凡征役之
 施舍亦掌之所谓弛也凡此𩔖皆敛弛之联事
凡小事皆有联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93-0071b.png
 王昭禹曰非祭祀宾客丧荒军旅田役敛弛六者之
 大事馀皆小事也若膳夫之官有庖人亨人内外饔
 之𩔖通职联事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皆小事
 也
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
 贾氏曰官府中有此八事皆是旧法成事品式依而
 行之以经纪邦国之政治(○王昭禹曰事为之制物/为之防终始皆备其法一)
 (定而不可亏是乃谓之成民有/争焉以此听之故曰经邦治)○黄氏曰此即大宰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93-0071c.png
 八法官成也八法为属职联成计其目皆在小宰大
 抵小宰治官府最详八成所以待万民之治也事莫
 繁于此大小宰通职小宰任其繁则大宰所治皆要
 也其曰经邦治治之所由以立也○刘氏曰八成者
 民物簿书图籍之事皆有定制而不可乱所以养民
 之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礼乐刑政待信而为
 本民无信虽有礼乐刑政何所措哉(○李景齐曰自/伏义造书契以)
 (代结绳之政而人之要约益严诚信益薄圣人岂固/欲如是纷纷世变之所趋不得不然周公为周岂不)
卷四 第 18b 页 WYG0093-0071d.png
 (能还斯民于淳朴之域而小宰以八成经邦治若所/谓比居简稽版图傅别礼命书契质剂要会无非切)
 (切于簿书惟恐防奸之不密者其待民不既薄矣乎/大抵周公制作凡所为纤悉委曲者不独为一时言)
 (实为后世虑也教化之孚者诚不待要约之固而后/世诚信之已薄则文籍之可稽犹足济治道之穷故)
 (虽春秋诸侯侵暴犹知恶其籍则知简书之/可畏亦足以维持人心周公可谓长虑)
一曰听政役以比居
 王昭禹曰上之所施谓之政下之所从谓之役记曰
 五十不从力政则政者力政也施政于上而兴力于
 下故谓之政役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93-0072a.png
 郑司农曰比居谓伍籍也(○王氏曰听政役者欲知/其可任与其施舍者故以)
 (比居听之比谓国比居谓民居以国比正之而不服/则又以民居正之以国比正之若后世以五等簿差)
 (役也以民居正之若后世以簿差役不服则检视屋/产也○史氏曰出则有比入则有居以此听政则力)
 (政公以此听役则力役/省民之奸伪不行矣)
二曰听师田以简稽
 王昭禹曰师所以用众田所以简众○郑司农曰简
 稽士卒兵器簿书(○王氏曰简谓阅而选之稽谓考/而计之简稽皆有书焉师田者欲)
 (知其车徒之所任财器之所出故以简稽/听之○黄氏曰车徒牛马器械皆具于此)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93-0072b.png
三曰听闾里以版图
 贾氏曰在六乡则二十五家为闾在六遂则二十五
 家为里闾里之中有争讼则以户籍之版土地之图
 听决之(○王氏曰欲知人民所属故以版听之欲知/地域所守故以图听之○易氏曰版谓夫家)
 (生齿之版图谓土地风气之图既有成法矣/欲校登其闾里人民之数则以版图听之)
四曰听称责以傅(音/附)(彼列/切)
 王昭禹曰举物以就货为称谓贫不足者也责其所
 偿者为责谓富有馀者也(○愚案孟子云又称贷/而益之称谓举责也)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93-0072c.png
 郑司农曰傅傅著约束于文书别别为两两家各得
 一也(○贾氏曰谓于劵背上大作一手书字札中央/破之为二段以别之也争此责者则以傅别劵)
 (书决/之)
 刘迎曰傅别乃地之劵书质剂乃市之平贾朝士之
 职曰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此地之有傅也
 (○王氏曰责有傅其/事若今责契立保)又曰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
 听是别者判书此地之有别也(○王氏曰判书称责/之要也别谓人执其)
 (一书其所与之数使责者执之书其所偿之数/使称者执之以其偿责或不能一而足故也)听地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93-0072d.png
 讼以傅别则曲直分矣不然听称责以傅别何以继
 之听闾里版图之后乎
五曰听禄位以礼命
 王氏曰礼有数命有等禄位视此以制○郑康成曰
 礼之九命之差等(○贾氏曰言大宗伯九仪也有人/争禄之多少位之前后则以礼命)
 (文书听/之也)
六曰听取予以书契
 王氏详说曰贷而生息谓之称责贷而不生息谓之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93-0073a.png
 取予地官泉府云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
 滞于民者买者各从其柢都鄙从其主国人郊人从
 其有司然后予之此所谓取予也又云凡民之贷者
 与有司辨而受之以国服为之息此所谓称责也
 王昭禹曰民之通财不能无取予取予者谓彼有所
 取而此有所予也利之所在而争心存则取予者不
 可无书契载于简牍谓之书合而验之谓之契(○王/氏曰)
 (契谓人执其一予者执左取者执右合而验之也别/也契也皆要也称责之谓别则其用以别为主取予)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93-0073b.png
 (之谓契则其用以契为主○黄氏曰书契酒正/凡有秩酒者以书契授之则凡取与者皆有此)
七曰听卖买以质剂
 王昭禹曰商贾之阜通货贿则不能无卖买先王以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使之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防其有争心焉故大市所以致信也质其
 事者若今市契立见也剂则为要书而巳正之以质
 则其人足以验也正之以剂则其书足以验也(○贾/氏曰)
 (案质人云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注云大市人民牛马/之属用长劵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劵今郑注谓)
卷四 第 22a 页 WYG0093-0073c.png
 (两书一札同而别之者盖谓前后作二契于中央破/之两家各得其一皆无手书字故异于傅别也有人)
 (争此市事者则/以质剂听之)
 王氏详说曰傅别背有手书而质剂则无手书郑氏
 之说似出臆说亦似近人情夫结绳作而有书契以
 书契为未足而有质剂以质剂为未足而有傅别取
 予轻于卖买卖买轻于称责此三者所用不同以有
 轻重也
八曰听出入以要会(古外/反)
卷四 第 22b 页 WYG0093-0073d.png
 郑司农曰要会谓计最之簿书月计曰要岁计曰会
 故宰夫职曰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
 要○王昭禹曰出谓给以用入谓振以藏于财之出
 入而有治焉小则以月计正之大则以岁会正之如
 此则财之出入无不当者矣(○贾氏曰此出入者正/是官内自用物有人争)
 (此官物者则以/要会簿书听之)
     总论
 王氏详说曰要之八成皆文书也比居简稽版图礼
卷四 第 23a 页 WYG0093-0074a.png
 命要会文书之用于公者也傅别书契质剂文书之
 用于民者也(○黄氏曰比居简稽版图礼库曰掌在贵/有司而民间得案据以为证礼命以辨)
 (贱藏于有司凡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有节制有会/争者则通考之以息其讼若夫傅别书契质剂要)
 (公私皆有之衣服宫室马牛兵器珍异之属取予则/以书契买卖则以质剂皆所以通财物也出有傅别)
 (入有要会皆所以防抵冒也经邦治而以八成者盖/言皆有成法其不协于官府之成法则不得行也)
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
 郑康成曰听平治也平治官府之计有六事(○黄氏/曰听谓)
 (听察之也孔子曰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计讣其/功状也曰善曰能曰敬曰正曰法曰辨所以断其才)
卷四 第 23b 页 WYG0093-0074b.png
 (等也凡此言者有其一皆可/以治故谓之治行弊断也)
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
曰廉辨
  愚案廉者犹廉问廉察康成谓六事以廉为本非
  也廉特善之小言善则廉在其中而廉非为善之
  主后世贪浊者多始以廉洁为贵周以六计弊吏
  治先之廉善者问其吏之善否何谓善如诗之淑
  人君子是也有其善何施而不近厚继之廉能者
卷四 第 24a 页 WYG0093-0074c.png
  问其吏之能否何谓能如孟子之能胜其任也有
  其能则何事之不立(○王昭禹曰能事神人然后/可以典礼能谐八音然后可)
  (以典乐苟为不能/瘝官旷职者众矣)问及于敬则必其恪居官次于
  心不欺于事不苟而后谓之敬如或怠忽荒散不
  得而苟容也问及于正必其操履端方治行清严
  不为势夺而后谓之正如或起信险肤不得而滥
  冒也法贵能守大纲小纪不可乱也作聪明者
  或逞智以纷更之则吏之守法如之何而不问事欲
卷四 第 24b 页 WYG0093-0074d.png
  其辨是是非非不可眩也蔽耳目之近将事至而不
  能决则吏之能辨与否又如之何而不问以此六
  者听之则群吏之治可得而断矣
 李景齐曰后世考课之法即小宰六计之遗意也虽
 然吏以廉善为上而能次之故六计必以廉善居其
 首而以廉能居其次若夫廉敬廉正则以其行已之
 能敬能正也廉法廉辨则以其当官之能守法辨事
 也
卷四 第 25a 页 WYG0093-0075a.png
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
如之
 郑康成曰法谓礼法也(○易氏曰法式也天下之事/不豫则不立祭祀朝觐会同)
 (宾客以至军旅田役丧荒之事凡七者皆国之大事/不先具则必有缓不及事之患故平居之际戒其所)
 (当为之事具其所当用之物小/宰皆以式法掌之而待其事焉)戒具戒官有事者所
 当共
 郑伯谦曰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
 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今九式之中不及朝觐会同
卷四 第 25b 页 WYG0093-0075b.png
 军旅田役何也曰朝觐会同之用不过牢礼委积膳
 献饮食宾赐飧牵而已此则宾客之式也军旅田役
 之用亦不过币帛刍秣匪颁工事而已而外府共财
 用之币赍委人共委积薪刍司勋掌赏地宫正颁衣
 裘车人矢人缮人槁人司弓矢司甲兵之𩔖一切皆
 有式法以给其财此则币帛刍秣匪颁工事之式也
 ○王氏详说曰七事皆六联也七事不言六联之敛
 弛六联不言七事之朝觐会同者七事之下所谓共
卷四 第 26a 页 WYG0093-0075c.png
 其财用非敛乎治其施舍非弛乎六联所言合邦治
 而已七事则共其财用治其施舍财用施舍在朝觐
 自为一事会同自为一事宾客自为一事不可比而
 同之此又见周公立法之意也
 (王昭禹曰祭祀所谓吉礼朝觐会同宾客所谓宾礼/军旅田役所谓军礼丧荒所谓凶礼也礼有五而此)
 (不及嘉礼者盖嘉礼有脤膰之礼则祭祀之事也有/享燕之礼则宾客之事也然则言祭祀宾客则足以)
 (兼嘉礼矣宗伯正掌礼之官故其事详/小宰治官联事通职而已故其事略)
七事者令百官府共(音/恭)其财用治其施舍听其治讼
卷四 第 26b 页 WYG0093-0075d.png
 郑康成曰七事谓先四如之者三也(○王昭禹曰祭/祀一也朝觐二)
 (也会同三也宾客四也与军/旅田役丧荒三者凡七也)施舍不给役者(○贾氏/曰即上)
 (六联注引乡大夫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是也)
 王氏曰理其事谓之治争其事谓之讼财用出于官
 府而施舍加于人民治讼则或以财用之不共或以
 施舍之不治故先言共其财用次言治其施舍后言
 听其治讼○王氏详说曰财用所共自有大府而令
 之者小宰也施舍所治自有乡大夫而令之者小宰
卷四 第 27a 页 WYG0093-0076a.png
 也(○史氏曰于五礼以法绳/其要于七事以令总其繁)
凡祭祀赞玉币爵之事祼将之事
 郑锷曰大宰所赞者祀五帝祀大神享先王之时也
 小宰凡祭祀皆赞之(○贾氏曰大宰祀五帝赞玉币/爵今此又言赞此三者谓小宰)
 (执以授大宰大宰执/以授王是相赞助也)○王氏曰祼谓祼而将瓒也○
 郑康成曰将送也○陆氏曰商人尊神交于明故先
 乐而求诸阳周人尊礼求诸幽故先祼而求诸阴郑
 氏谓王酌郁鬯以献尸尸受之啐之奠之然尸神象
卷四 第 27b 页 WYG0093-0076b.png
 也初受而自祼非礼意也郑氏又谓宗庙有祼天地
 大神尊不祼考之礼于典瑞玉人鬯人则祼先王宾
 客社稷宗庙山川四方而已是祼不施于天地然大
 宗伯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涖玉鬯表记曰亲耕
 粢盛秬鬯以事上帝盖祀天有鬯者陈之而已非祼
 也(○王氏详说曰祭惟祭宗庙用祼其他天地社稷/山川等祭则惟秬鬯而已郁人之职与鬯人异祼)
 (郁鬯谓以郁金草实彝而陈之所谓筑之而煮之是/也鬯人云掌共秬鬯而饰之社壝用大罍禜门用瓢)
 (赍则是天地等祀皆有/秬鬯但不用郁为祼耳)
卷四 第 28a 页 WYG0093-0076c.png
 郑锷曰祭祀用玉用币用爵所以见礼神之文祼将
 之事所以见求神之实王荐玉币爵而小宰赞之王
 酌郁鬯以祼而小宰将之赞则执以授王使荐献不
 失其节将则奉以授尸焉大宰无祼将之事其所赞
 者主祀五帝言之天神不祼也惟人道宗庙有之然
 宗庙之祼大宰赞王亦不将送其将者小宰故特言
 祼将之事也
凡宾客赞祼凡受爵之事凡受币之事
卷四 第 28b 页 WYG0093-0076d.png
 贾氏曰凡宾客赞祼者大行人云上公再祼而酢谓
 诸侯来朝朝享既毕王礼之有此灌酢之礼也(○王/昭禹)
 (曰大享之礼惟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先王/以祭祀之礼待宾客所以致敬而神之也)○郑锷
 曰凡此言赞皆赞王也考大宗伯之文曰大祭祀王
 后不与则摄荐豆笾彻其下乃言大宾客则摄而载
 果盖后有酌璋瓒祼宾之礼偶不与焉宗伯摄之乌
 可以此赞祼为助宗伯受爵谓王受宾客之玉爵受
 币谓王受宾客之玉币凡此二事亦赞王受之先儒
卷四 第 29a 页 WYG0093-0077a.png
 以为助大宰非也○王昭禹曰大宰于币爵之事无
 所不赞小宰所赞特受币受爵而已○王氏详说曰
 大宰于币爵言赞不言受此言受又言凡所以见小
 宰之治其小也
丧荒受其含襚币玉之事
 贾氏曰丧谓王丧诸侯诸臣有致含襚币玉之事荒
 谓凶年诸侯亦有致币玉之事○郑康成曰春秋传
 曰口实曰含衣服曰襚凶荒有币玉者宾客所赒委
卷四 第 29b 页 WYG0093-0077b.png
 之礼○王氏曰丧荒有币玉则赙赠赒委之物也
 贾氏曰大宰不言则此小宰得专受之
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赞冢宰受岁会
 郑康成曰主每月之小计也○贾氏曰月计曰要每
 月之终使官府致其簿书之要受之当先尊后卑故
 言叙岁计曰会助冢宰受一岁之计也○王昭禹曰
 日成掌于宰夫月要掌于小宰岁会掌于大宰尊卑
 详略之叙岁会正掌以大宰小宰者大宰之贰故赞
卷四 第 30a 页 WYG0093-0077c.png
 冢宰
岁终则令群吏致事
 王昭禹曰岁终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
 几终岁且更始天子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
 以待来岁之宜群吏治事必有所致以告于上者焉
 (○郑康成曰使赍岁尽文书来至若今上计○贾/氏曰谓使六官各致一年功状将来考之故也)
 宰于岁终听其致事小宰则令群吏致事而已必小
 宰先令致事然后大宰得以听之
卷四 第 30b 页 WYG0093-0077d.png
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法
者国有常刑
 郑康成曰正岁谓夏之正月得四时之正以出教令
 者审也○贾氏曰大宰以周之正月始和布之天下
 至此建寅正岁之正月县于象魏其小宰亦助大宰
 帅治官之属及万民以观之(○吴德方曰郑康成每/以正岁为夏正建寅之)
 (月正月之吉为周正建子之月窃以为不然周以建/子为正凡事皆用本朝正朔若知有不可行处依前)
 (参用前代正朔则不必建子可也经中言岁终即继/之以正岁为建寅则岁终非建亥周家自废其正朔)
卷四 第 31a 页 WYG0093-0078a.png
 (矣若以岁终为建亥即始终有接续无缘住两月也/正月之吉为周正一岁之始无疑事有非朔日可行)
 (故云正岁不拘朔日亦可○愚案此说谓岁终与正/岁正月相连不应隔绝固然参以凌人十二月斩冰)
 (内宰上春献种中春始蚕与诗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见于周幽王仍袭之后月令次序十二月行事见于)
 (秦人未改正朔之初曷尝不以建寅纪/月其馀又见大史正岁年说不可不考)
 郑康成曰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
 也木铎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王昭禹
 曰垂以治象使有目者皆睹徇以木铎使有耳者皆
 闻犹有犯焉宜刑之所取也常刑官刑也○黄氏曰
卷四 第 31b 页 WYG0093-0078b.png
 常刑谓国法掌在司寇
乃退以宫刑宪禁于王宫
 王昭禹曰小宰掌建邦之宫刑宪禁于王宫宪谓表
 而示之使之知禁之所在(○贾氏曰凡刑禁皆出秋/官今云宪禁者与布宪义)
 (同故小宰得秋官刑禁/文书表而悬之于宫内)
令于百官府曰各脩乃职考乃法待乃事以听王命其
有不共则国有大刑
 王昭禹曰此王宫中之百官府也盖百官有治事于
卷四 第 32a 页 WYG0093-0078c.png
 王宫者既宪禁于王宫又明为告令使皆知之○郑
 康成曰乃犹汝也○王昭禹曰脩乃职令之各脩所
 治王宫中之职也考乃法则令考所奉行之法以避
 宪禁也待乃事则其事有待王宫之政令焉故也令
 以听王命则欲其疾于听从故也苟有不共则事上
 之职怠故告之以国有大刑大刑则非特常刑也故
 告以大刑以宫刑宜严于官府今律宫殿中所坐比
 常法有加亦是意也费誓于马牛臣妾越逐不复与
卷四 第 32b 页 WYG0093-0078d.png
 夫窃马牛诱臣妾皆誓之以常刑至于峙乃糗粮峙
 乃刍茭不逮不多则誓以大刑盖事之轻则誓以常
 刑事之重别誓以大刑与此同(○林椅曰不共者先/事之戒不正者已事)
 (之考不用法/者方事之为)
     总论小宰
 陈君举曰小宰之职盖贰冢宰以掌邦治而宰夫又
 所以贰小宰也故冢宰掌其典而小宰率其职冢宰
 操其柄而小宰治其纠禁凡小宰之所听所弊所刑
卷四 第 33a 页 WYG0093-0079a.png
 虽非冢宰之所自为而百官之所以耸动警饬而不
 敢不勉者盖曰严冢宰也夫是以君宰尊严朝廷清
 明百工称职而不敢易纪律盖本诸此
 
 
 
 
 
卷四 第 33b 页 WYG0093-0079b.png
 
 
 
 
 
 
 
 周礼订义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