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93-003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卷二     宋 王与之 撰
以八柄(兵命/反)诏王驭群臣
 郑康成曰诏告也○王昭禹曰爵禄废置生杀予夺
 八者王操之于此而群臣为用于彼若器之有柄焉
 故曰八柄贾山曰富贵人主之操柄其言亦本于此
 八柄操之在此则群臣疾徐进退惟我之听故曰驭
 群臣(○郑锷曰凡是八者大宰诏之王自用之故曰/擅生杀之谓王能予夺之谓王庆赏刑威曰君)
卷二 第 1b 页 WYG0093-0034b.png
 (惟辟作福作威为人君者当自操以为用不可以授/人为大臣者随事诏王因功而用赏随罪以行罚则)
 (群臣可得而驭也大宰不以诏王王或不能自用则/有倒持太阿之失矣○林椅曰柄犹物之柄可以独)
 (持不可共用故八者惟王/所用虽大宰亦诏之而已)
 王氏曰于六典曰佐王治邦国大治王与大宰共之
 也于八法八则直曰治官府都鄙小治大宰得专之
 也于八柄八统曰诏王驭群臣驭万民则是独王之
 事也大宰以其义诏之而已
一曰爵以驭其贵
卷二 第 2a 页 WYG0093-0034c.png
 王昭禹曰先王制爵以待有德德有小大则爵有尊
 卑外之为邦君则有公侯伯子男内之为王臣则有
 公卿大夫士五仪之命见于诸侯五等之命见于诸
 臣皆王之所爵也天下之人苟有之则贵无之则贱
 此所以驭其贵(○郑锷曰与以公侯伯子男之爵则/有为君之贵与以卿大夫士之爵则)
 (有为臣/之贵)
二曰禄以驭其富
 王昭禹曰禄以待有功功有多寡则禄有厚薄故司
卷二 第 2b 页 WYG0093-0034d.png
 勋等其功则王功曰勋终于战功曰多上自国君下
 至庶人有授之田有授之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皆
 王所禄也天下之人苟得之则富不得则不富此所
 以驭其富(○郑锷曰与以万钟之禄则大焉而/富之与以升斗之粟则小焉而富之)
三曰予以驭其幸
 刘氏曰幸者王所亲幸也可赐予之不可爵之者也
 ○杨氏曰职币诏上之小用赐予岁终则会其出凡
 邦之会事以式法赞之小用有式法则上所赐予虽
卷二 第 3a 页 WYG0093-0035a.png
 嬖幸无过制也此所以驭其幸王氏谓以私恩施焉
 非所以驭之也
 李景齐曰爵禄者厉世摩钝之具古人制爵必以功
 所以抑夫人侥求苟得之心作其进德兴功之志固
 不容以滥受也今考之冢宰八柄自爵禄之外又有
 所谓予以驭其幸岂人主或得以行其私恩而所谓
 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之意有所不与焉毋乃启人主
 之幸心耶有所谓当然之报亦有所谓特厚之恩当
卷二 第 3b 页 WYG0093-0035b.png
 然之报固人臣所宜得或视以为常而无激昂自奋
 之意又有所谓特厚之恩以神其机于不测则所以
 鼓舞变化人心而使之奔走于事功也此八柄予以
 驭其幸之深意若夫后世人主乐夫人投已之欲以
 私意而亵名器而妄予于人者亦曰此古人予以驭
 幸之意诚可悲恨
 (刘执中曰予谓爵禄之外有所赐予幸谓荣幸/子及其贤则天下荣之求为其所以幸者矣)
四曰置以驭其行(下孟/反)
卷二 第 4a 页 WYG0093-0035c.png
 刘氏曰置者耆老废退之人虽当废退其素行贤明
 特置之若公族穆子辞疾晋侯使掌公族大夫也
 (王昭禹曰因其有功而置之在位岂特使之有功又/驭之使有行夫在位之臣无行是以贪污诬伪无所)
 (不至记曰大臣法小臣廉盖大臣有行则循法而不/敢为非小臣有行则廉洁而不谋利此置所以驭之)
 (使有/行也)
五曰生以驭其福
 王昭禹曰管子云擅生杀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盘
 庚曰矧予制乃短长之命则人禀命而生虽本乎天
卷二 第 4b 页 WYG0093-0035d.png
 而所以生之者乃在乎君则此所谓生者王使之生
 也洪范以寿居五福之先则得生足以为福矣(○刘/氏曰)
 (福者其人本坐死以亲故功贵者议而免之是其福/矣楚诛斗氏而免箴尹克黄改命曰生则此𩔖也)
六曰夺以驭其贫
 郑锷曰极之别有六而贫居一食君之禄宜不至于
 贫矣臣有可诛之过夺其廪稍之奉如管仲夺伯氏
 骈邑三百至于疏食没齿之𩔖以夺致贫其柄在我
 所以驭之也
卷二 第 5a 页 WYG0093-0036a.png
七曰废以驭其罪
 郑康成曰废犹放也舜殛鲧于羽山是也(○易氏曰/废言弃也)
 (臣有罪戾不可委任褫其/爵而弃之故曰驭其罪)
八曰诛以驭其过
 郑康成曰诛责让也曲礼曰齿路马有诛(○贾氏曰/臣有过失)
 (非故为者则以言语责让之内史变诛言杀欲见为/恶不止则杀之○林椅曰诛与生对立福与祸对立)
 (以用诛之文考之/必非适然之过)
 王氏曰诛言其意杀言其事大宰大臣诏王驭群臣
卷二 第 5b 页 WYG0093-0036b.png
 者也以道揆故言其意内史有司诏王治守法而已
 故言其事诛又训责知大宰所谓诛为杀者以内史
 见之也
     总论
 贾氏曰经自五曰以上皆是善事则大善在前小善
 在后自六曰以下皆是恶事则小恶在前大恶在后
 ○王氏曰先庆赏后刑威于赏先重而后轻于刑先
 轻而后重劝赏畏威之意也内史则赏刑杂而莫知
卷二 第 6a 页 WYG0093-0036c.png
 后先者主以法守而不预道揆之意也○王氏详说
 曰赏有五而刑有三又以见详于赏而略于刑也
 陈宏父曰冢宰既诏王驭群臣得操富贵予夺之柄
 则人才之进退专于冢宰可也考之王制乃选士以
 司徒造士以乐正论辨官材以司马何邪曰无伤也
 冢宰既统百官则三官犹冢宰之属耳则司徒选之
 乐正造之司马辨论之以至于官之爵之禄之而后
 冢宰统而计之不特驭人之法然也而考绩之法亦
卷二 第 6b 页 WYG0093-0036d.png
 然一岁之终群臣奏岁事之时也天官之司会以岁
 会之成质于天子者而大乐正大司寇市三官则以
 其成从司会而质冢宰斋戒赞王受质成而三公
 则从司会冢宰赞天子受质而三公则以百官之成
 质于天子焉是六卿皆与考绩而冢宰则操其柄也
 谓以冢宰统百官何为不可
以八统诏王驭万民
 黄氏曰八统即中庸九经也治天下国家纲统在是
卷二 第 7a 页 WYG0093-0037a.png
 (○郑锷曰大宰诏王举其纲以统之乃能/大一统于天下而四方咸归于统一矣)○礼库曰
 八者是君民共之惟其通上下皆然故曰统然却有
 本原自人主身上做起
一曰亲亲
 王昭禹曰宗族兄弟天属也宜致亲以亲之故先王
 笃之以恩叙之以礼合之以饮食同之以福禄则亲
 者无失其为亲矣驭以亲亲则民莫遗其亲故尧亲
 九族而黎民于变时雍
卷二 第 7b 页 WYG0093-0037b.png
二曰敬故
 王昭禹曰故旧朋友人属也易失于慢而不敬先王
 于是以燕饮致其恩以宾射致其亲久要而不忘无
 故而不弃所以敬之也则故者无失其为故矣驭以
 敬故则人莫慢其故孔子曰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民
 德归厚是也
 郑锷曰民不知亲亲也君举亲亲之统则民从而亲
 其亲民不知敬故也君举敬故之统则民从而敬其
卷二 第 8a 页 WYG0093-0037c.png
 故论语所谓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
 民不偷
三曰进贤
 郑康成曰贤有善行也(○王昭禹曰以德则可久以/业则可大礼义由之以立朝)
 (廷待之以尊民心所愿兴宜使之在位故进之驭以/进贤则民知德之不可不务故大司徒以贤制爵则)
 (则民/慎德)○贾氏曰有贤在下君当招之民当举之
四曰使能
 郑康成曰能多才艺者
卷二 第 8b 页 WYG0093-0037d.png
  愚案人各有能用之然后见如伯夷能典礼使作
  秩宗足以究其典礼之能后夔能典乐使教胄子
  足以究其典礼之能君知量能以任使人之有能
  者孰不欲自效以见其能
 礼库曰古者许多长民之官往往多自民间自推择
 且如五家为比有比长即是五家中自推一人来做
 朝廷因爵以下士命之为比长五比为闾有闾胥亦
 是二十五家中自推一人来做朝廷因爵以中士命
卷二 第 9a 页 WYG0093-0038a.png
 之为闾胥此岂非进贤使能耶要知人主才进贤使
 能天下便知贤者之可尊能者之可贵而自勉于善
 矣
五曰保庸
 郑康成曰保安庸有功者(○王昭禹曰司/勋曰民功曰庸)○礼库曰
 保庸全其有功者(○愚案如司勋颁赏轻重视功地/三食一不使之过亦所以保之也)
六曰尊贵
 郑康成曰尊贵尊天下之贵者孟子曰天下之达尊
卷二 第 9b 页 WYG0093-0038b.png
 三曰爵曰德曰齿祭义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
 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王昭禹曰爵以驭贵
 朝廷之所尊也驭以尊贵民知爵命之不可陵
七曰达吏
 郑康成曰达吏察举勤劳之小吏也(○王昭禹曰吏/之在下有以贱)
 (事贵有以小附大其志能常患于不达有以达之尚/安有莫知我勚之叹哉驭以达吏则民知壅蔽之不)
 (可/为)
 礼库曰贤能是未仕者吏是已仕者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93-0038c.png
八曰礼宾
 王昭禹曰先王之制五礼宾礼居其一宾者人治之
 大在所礼矣故聘頫存问食享牢礼凡致于宾者其
 小大有度多寡有数灿然之文欢然之恩见于相授
 接之际者凡以礼之也驭以礼宾则民知交际当以
 礼
     总论
 刘氏曰棠棣之诗亲亲也伐木敬故也南山有台进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93-0038d.png
 贤也棫朴使能也彤弓保庸也湛露尊贵也采薇达
 吏也鹿鸣礼宾也
     总论八柄八统
 王氏曰柄言操此而彼为用统言举此而彼从焉
以九职任万民
 王昭禹曰任者因其力之所能胜也○陈君举曰天
 之生民未有无能而养者能其事而后可以养无事
 而食众之殃也故圣人制天下之民各从其能以服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93-0039a.png
 于事大宰既授之职闾师又责其功故曰无职事者
 出夫布也王制瘖聋跛躄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
 食之后之游民作无益以害有益者可胜计哉
一曰三农生九谷
  愚案三农司农谓平地山泽后郑谓原隰及平地
  要知只是上中下三等农夫
 王昭禹曰榖有黍稷稻粱秫麦菰麻豆之别故曰九
 榖(○王氏详说曰五谷种之美者黍稷稻菽麦也百/谷者凡丽乎土而可食者也此九谷云先郑以为)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93-0039b.png
 (黍稷秫稻麻大豆小豆大麦小麦后郑不言秫与大/麦而以粱菰足其数案下食医云大宜粱鱼宜菰故)
 (耳后郑之/说为是)生生不穷其种虽本于天然不能自生实
 赖乎人故曰三农生九榖
二曰园圃(布古/反)(音/育)草木
 郑康成曰𣗳果蓏曰圃园其樊也(○贾氏曰圃即载/师所云场圃任园)
 (地谓在田畔𣗳菜蔬果蓏者圃在园中故/郑以园为樊诗云折抑樊圃樊其蕃蔽也)○王昭禹
 曰毓者顺其性而养之也
 王氏详说曰园圃薮牧举其地以及其民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93-0039c.png
 吕氏曰民事在人君固不可缓而于草木鸟兽亦欲
 其得所者此乃物之至微人君多以为不足恤而易
 忽惟圣人为天地万物之主见天地之间有一物不
 得其所为之不安而以为职之不尽故尧典自厥民
 析而继之以鸟兽孳尾舜典时若予上下草木鸟兽
 以此见圣人参天地赞化育一视同仁无一念之忘
 物也
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93-0039d.png
 郑康成曰虞衡掌山泽之官主山泽之民者(○贾氏/曰山泽)
 (之民无他号故借虞衡之官以表其民也○王氏曰/山泽皆虞而曰虞衡作山泽之材者山虞掌山林之)
 (政令则其政令施于山矣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则/其禁令施于泽矣虞衡山泽之官而作山泽之材者)
 (民职也则此所谓虞/衡言其地之人而已)
 王昭禹曰作与诗遐不作人之作同为而起之之谓
 也盖先王于山泽之材非特顺其天性而巳又加栽
 培壅溉之人功使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各遂其生各
 适其用夫是谓之作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93-0040a.png
 郑节卿曰周礼有颁田之法而山泽未尝颁与民大
 宰以虞衡作山泽之材则皆畿内山泽亦皆官物特
 置虞衡掌之所以然者夫受百亩山泽之物或有无
 不均且山泽利多民自有之则有田不耕趋末众矣
 虞衡既掌山泽各自募民治之国家有所输用则征
 于山泽之农若角人以下是也
四曰薮(速苟/反)牧养蕃鸟兽
 郑康成曰泽无水曰薮牧牧田在远郊皆蓄牧之地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93-0040b.png
 王昭禹曰交之以道取之以时不麛卵不杀胎不覆
 巢使之既生且息既繁且殖有鱼丽盛多之美无鱼
 藻失性之讥此养蕃之效
 郑锷曰王政驱虎豹犀象而远之故攻猛兽驱乌鸢
 射夭鸟各有其官乃任薮牧之养蕃何耶盖罗氏所
 罗掌畜所共庖人掌客之禽献兽人冬夏之狼麋皆
 礼物尤急者也非养之有素何以供不时之须哉任
 以养蕃谓此𩔖耳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93-0040c.png
五曰百工饬(音/敕)化八材
 郑康成曰八材珠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木曰
 刻金曰镂革曰剥羽曰析○王昭禹曰兴事造业之
 谓工工具器者也故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
 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磨之工五抟埴之工二夫五
 材而加皮玉设色故曰八材八者虽有自然之质必
 人工加焉然后可适用故待百工饬化致力以饬之
 谓之饬因形移易谓之化如致力以饬木则化之而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93-0040d.png
 为舟车之属致力以饬金则化之而为鼎量之属也
  愚案曲礼曰天子之六工典制六材此曰八材者
  曲礼主夏商此主周尔
六曰商贾(音/古)阜通货贿
 郑康成曰行曰商处曰贾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王昭禹曰先王之于货贿欲其有无相资多寡相济
 故使之阜通聚之使盈之谓阜迁此就彼之谓通货
 贿不阜则其求为易竭故使之阜而后通与书所谓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93-0041a.png
 懋迁有无化居同意
七曰嫔妇化治丝枲
 郑康成曰嫔妇人之美称也(○刘执中曰嫔妇女子/之无夫家而不可受田)
 (者不任以事则淫邪失业足以败俗而乱教故嫔妇/之所以自求口食者化治丝枲而已他不可以有为)
 王昭禹曰八材谓之饬化始乎朴而终乎化化则器
 成而可以致功矣故曰饬化丝枲之为物徒化之而
 不治则布帛无由而成化丝而治之以为帛化麻而
 治之以为布故谓之化治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93-0041b.png
八曰臣妾聚敛疏材
 郑康成曰臣妾男女贫贱之称○贾氏曰疏是草之
 实材是木之实(○郑节卿曰荼以供丧事茅以供祭/祀刍茭以饲国马今时人取芧以饲)
 (牛取萍以饲犬豕负薪拾发/竹头木屑皆疏材之属也)
 王昭禹曰疏材委人所谓凡疏材是也疏材利之至
 微者待臣妾而后聚敛
九曰閒(音/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愚案成周计民受田馀夫亦及之安有间民今谓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93-0041c.png
  之间民必其单丁下户力既不能胜耕又不能从
  事于园圃虞衡薮牧之地与夫工商嫔妇之业圣
  人难以强之受职也亦列于九职之终者以八职
  之中不可无此等人孟子曰以百亩之不易为巳
  忧者农夫也一人之身百工之所为备万室之邑
  一人陶之则不足商贾之懋迁虞衡之兴作草木
  鸟兽皆生生之具布帛疏材皆适用之物以閒民
  之无职能补八职之有阙则转移以协佐其事曷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93-0041d.png
  可少哉以閒民系于九职之末以见非无职也特
  无常职耳岂若后世游手浮食怠惰而不事事者
  乎至载师民无职者出夫家之征闾师凡无职者
  出夫布又欲驱之务本也
     总论
 史氏曰九职任民地官之任大宰掌之何也盖大司
 徒以下能授之职不能任之使不失职使不失职者
 大宰之责也王能用一大宰使际天所覆极地所载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93-0042a.png
 上而三农下而臣妾间民无不得其所者可谓任职
 矣古之大臣欲遇大有为之君固非求之爵贵禄富
 也诚以悯天下之民不得其所思辅其君而有为也
以九赋敛财贿
  愚案先儒以周之九赋谓口率出泉夫汉有口赋
  有算赋皆仍秦弊令民出泉不知周之泉布所以
  制百物之低昂上而供邦用则有外府下而通民
  用则有泉府出入则有法敛散则有权至于制赋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93-0042b.png
  之法不过因地之所有而令之如邦中之赋即载
  师园廛二十而一是贡其廛里及场圃之所出四
  郊之赋即载师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是贡其
  宅田士田贾田及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之所出邦
  甸家稍县都之赋即载师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是卿大夫采地田税之所出关市之赋即司门司
  市之所入山泽之赋即山虞泽虞之所入币馀之
  赋乃官府都鄙与凡执事者给公用而有馀币馀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93-0042c.png
  财之所入然则九赋之敛财贿除关市之外皆非
  泉布之入而关市之赋亦非口率出泉以赋为口
  率出泉则是有赋而又有税也孟子曰有粟米之
  征有布缕之征有力役之征所谓粟米之征即成
  周之田赋也布缕之征即成周山泽之农所贡絺
  葛服贡之材而成于嫔妇之化治者也山泽所贡
  以之当邦赋则无田租矣至于力役之征成周只
  以六尺七尺之上下而为力役之多寡非如汉之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93-0042d.png
  有更钱隋唐之有庸钱也孟子所谓力役之征意
  当时起役之外又有所取矣成周之法征以粟米
  者则无布缕之征征以布缕者则无粟米之征至
  于力役之征只用其力不取其财如凶札之年则
  又无力征矣宜乎孟子谓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
  三而父子离也
 王氏详说曰自一至六谓平民之赋自七至九谓末
 作之赋邦中四郊邦甸之民天子之民家稍邦县邦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93-0043a.png
 都之民公卿大夫之民既以其赋入于主复以其赋
 入于天子是倍其赋也曰不然家稍邦县邦都虽曰
 采地而其馀地为公邑公邑不可以槩言之此所以
 即家稍邦县邦都为言也亦犹九职言万民而又分
 园圃虞衡薮牧也(○林氏曰九赋自邦中至邦都则/地征矣关市山泽币馀皆末作而)
 (亦云地征何也司关司市与山泽之虞皆地职也有/地职则必有地征此载师所以又有授地之言也币)
 (馀则职币所谓馀财馀则邦物皆已给/矣又振之以归之邦故亦谓之赋也)
  愚案邦中有场圃即园圃之职也四郊有牧田即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93-0043b.png
  薮牧之职也邦甸之田皆井授即三农之职也甸
  稍县都之采邑与公邑之田亦皆授于民以耕也
  关市即商贾之职山泽即虞衡之职李叔宝谓九
  赋继于九职之后惟有以任之而后可以敛之是
  也所疑者成周十一之税通行乎天下而甸稍县
  都则曰十二先儒以地远役简则赋亦轻释之不
  如陆佃以百亩而彻赋民十一于一中又以十分
  为率取二如此则公卿大夫之受采者自食其八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93-0043c.png
  以其二赋于国其说为长至于吏之治于公邑者
  兼统于遂其居民其制赋皆与遂法同小司徒之
  井牧其田野及于甸稍县都必曰任地事令贡赋
  凡税敛之事可考也
     总论贡赋征税之名
 郑节卿曰或问畿外有贡畿内有赋有税有征敛之
 目其别何如曰公田以为税私田以出赋征敛则赋
 税之总名家征力征则以一家馀夫之力言之夫征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93-0043d.png
 地征即以一夫私田之赋言之若畿外诸侯则食公
 田之税以为禄斡私田之赋以为贡耳请略公田之
 税而姑论畿内之赋次及于畿外之贡人徒见夫税
 以足食赋以足兵则以民赋为止于兵车以九赋为
 诸臣禄田之赋非也税虽一而赋实有三凡起徒役
 毋过家一人此兵赋也甸出长毂一乘此车赋也邦
 中四郊而下凡九等之赋也时方有事则农出一兵
 甸出一车事已则兵还于农车还于甸虽名于赋实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93-0044a.png
 则使民自卫耳有以足军之用而未有以足国之用
 也国用之大有祭祀宾客有丧荒羞服有工事币帛
 有刍秣匪颁好用不调诸民于谁责而供之于是始
 即百亩之私以制九等之赋劝九职之任以代九赋
 之出今考之周礼国中四郊之赋闾师征之野之贡
 赋县师征之委人征薪刍木材兽人廛人收皮毛筋
 角角人敛齿角羽翮卝人收金玉锡石泽虞取国泽
 财物掌葛掌染草则征絺绤染草以当邦赋掌炭掌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93-0044b.png
 荼则征灰炭茅莠以当邦赋其始也以五榖为主而
 其终皆以九职之物充贡其始也以五等定轻重而
 其终皆以年之上下出敛法熟读一书其所以孜孜
 于田赋之说者以其未始立法也若公田什一之税
 周礼曷尝一言之岂惟公田大宰九等之赋不言军
 旅亦以一兵一车之出自有定制耳是以大宰正其
 名载师酌其数闾师县师随其物大府谨其待用盖
 其终始本末无一毫不经思虑者达之王畿之外则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93-0044c.png
 有异名而无异法诸侯食其税于国则税之名变而
 为禄纳其赋于天子则赋之名变而为贡始于大宰
 之致其用中于司马之制其赋终于小行人之令其
 献考之职方氏自扬之金锡荆之丹银以至于并之
 布帛此即取物以充赋也又考之大行人自侯服之
 祀物甸服之嫔物以至于要服之货物此即变赋以
 为贡也其纤悉委曲则与甸内无一不相应者然禹
 贡与周礼少异者周礼畿内之赋通可以言贡而禹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93-0044d.png
 贡则专指以为赋禹贡畿内之赋专以米粟之属而
 周礼则杂以他物代之此特其微异者耳不害其为
 同也
一曰邦中之赋
 贾氏曰邦中谓国中之民也(○王昭禹曰邦中王所/邑诗曰邦畿千里则合)
 (四郊甸稍县都而言也此言邦中则以别四郊甸稍/县都故也载师曰以廛里任国中之地又曰园廛二)
 (十而一则此所/谓邦中之赋)
二曰四郊之赋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93-0045a.png
 贾氏曰谓远郊百里之内民也(○王昭禹曰近郊五/十里远郊百里载师)
 (曰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此谓四郊之赋)
三曰邦甸之赋
 贾氏曰谓百里之外二百里之内民(○王昭禹曰四/郊之外谓之甸)
 (以田法正在是故也载师以公邑之/田任甸地则邦甸之赋于是乎出矣)
四曰家削(所教/反)之赋
 王昭禹曰三百里之地大夫所食之采邑禄而不世
 不得专其地有家而巳故谓之家谓之家削以家邑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93-0045b.png
 之位削小故也其赋载师所谓以家邑之田任削地
 ○贾氏曰大夫采地赋税入大夫家采地之外其地
 为公邑公邑之民赋入王家
五曰邦县之赋
 贾氏曰四百里地名县有小都赋入采地之主其中
 公邑之民赋入王家也(○王昭禹曰四百里之地谓/之小都载师所谓以小都任)
 (县/地)
六曰邦都之赋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93-0045c.png
 贾氏曰谓五百里中有大都大都采地其赋入主外
 为公邑民所出赋入王家也○王昭禹曰五百里之
 地谓之大都大都之地即载师所谓疆地是也小都
 不谓之都而谓之县大都不谓之畺而谓之都互相
 备也盖言家甸稍县则都为疆地可知言都则郊甸
 稍县为乡遂公邑家邑小都亦可知也
  愚案家稍邦县邦都三等采地之馀尽为公邑天
  子使大夫治之公卿大夫王子弟不得有也此是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93-0045d.png
  圣人深意大率三代封建诸侯亦不是连并封去
  其间自有公邑间其中汉时郡国之制亦有此意
  盖郡国相错于天下使彼此相监也
七曰关市之赋
 王昭禹曰关以征其货之出入市以征其货之所在
 然则关市之赋出于商贾之民也○王氏详说曰载
 师云园廛二十而一谓邦中也近郊十一远郊二十
 而三谓四郊也甸稍县都皆不过十二谓邦甸家削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93-0046a.png
 邦县邦都也漆林之征二十而五谓山泽也而不及
 关市与币馀然则关市币馀所出之赋其将何如乎
 盖周礼重乎民而禁末作故末作赋重关市币馀之
 赋亦与山泽之赋等矣不然山泽所出何止于漆林
 (○陈君举/说见大府)
八曰山泽之赋
 王昭禹曰先王之于山泽有虞以度其物有衡以平
 其政为之厉以限其妄入为之禁以止其非法又各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93-0046b.png
 使其地之人守其财物则其所取者宜有职矣
九曰币(婢世/反)馀之赋
 刘迎曰币馀不在常赋之中皆式法所用之馀币也
 今考职币所掌凡用邦财之币振掌事者之馀财盖
 此币馀之赋也惟其非常赋故以之待赐予而赐予
 亦无常故也先儒以币馀为占卖国中斥币皆末作
 当增赋者若贾人倍算矣不知此何等赋邪
以九式均节财用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93-0046c.png
 郑康成曰式谓财用之节度○王昭禹曰式之所载
 为有书所丽为有数书之所载则有一定之常目数
 之所丽则有不易之经制以之均财则为有道以之
 节用则为有礼均财有道则远近适于均而无有馀
 不足之患节用有礼则多寡适于当而无过不及之
 币
 李景齐曰有以敛于民无以节于己则锱铢之积不
 足以供泥沙之用此九式财用又所以继于九赋敛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93-0046d.png
 财贿之后也
一曰祭祀之式
 王昭禹曰祭祀之礼有大小有丰杀多不为过寡不
 为不足者亦有式焉耳(○王氏详说曰曲礼曰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
 (此牲式也酒正曰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一贰此酒式也)
二曰宾客之式
 王氏详说曰掌客之上公饔饩九牢侯伯七牢子男
 五牢(○史氏曰朝觐聘问/之时待遇宴享之法)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93-0047a.png
三曰丧荒之式
 王昭禹曰丧之礼有敛葬赙赗以送死者荒之礼有
 散利施惠以救贫者其用虽甚众而皆有制焉
四曰羞服之式
 王昭禹曰羞则膳夫羞用百有二十品之𩔖也服则
 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之类是也
五曰工事之式
 贾氏曰工若考工所作器物(○史氏曰工事不可阙/有法以制之则无雕镂)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93-0047b.png
 (之饰淫/巧之縻)
六曰币帛之式
 郑康成曰谓所以赠劳宾客者○贾氏曰若司仪上
 公三问三劳有束帛也
七曰刍(初俱/反)秣之式
 王昭禹曰草之谓刍榖之谓秣皆以养牛马有事则
 秣无事则刍诗曰乘马在厩莝之秣之则刍秣也(○/王)
 (氏详说曰谓若委人云宾客共/其刍薪军旅共其委积薪刍)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93-0047c.png
八曰匪颁(音/班)之式
 郑司农曰匪分也颁谓颁赐也(○郑康成曰王所/以分赐群臣也)
九曰好用之式
 王昭禹曰因其所好而用之谓之好用玉府凡王之
 好赐共其货贿内府凡王及冢宰之好赐予则共之
 典丝凡上之赐予皆以物授之典枲赐予亦如之盖
 好用出于上之私恩惟其时物而巳(○刘迎曰后郑/以为燕好赐予)
 (其与匪颁异乎今考之经玉府所谓金玉玩好谓式/贡之馀财以共玩好非所谓好乎司书所谓上之用)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93-0047d.png
 (财用职币所谓凡上之小用非所谓用/乎好用之式小所以列之匪颁之后)
 李景齐曰自祭祀宾客以至币帛刍秣之费固有司
 可以裁其出入所谓匪颁好用出于人主之意固宜
 人主所得自为也冢宰亦得以九式制之焉然则圣
 人以身享天下之奉不敢以一毫妄费以至于此财
 安得而不裕哉
     总论
 刘执中曰祭祀之式春官掌焉宾客之式大行人司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93-0048a.png
 仪掌焉羞服之式膳夫司服掌焉工事之式司空之
 属掌焉币帛之式外府掌焉刍秣之式掌客掌焉匪
 颁之式大府掌焉好用之式内府掌焉九者违式均
 节失宜则大宰掌焉
 王昭禹曰先王生财有道取财有义用财有礼九职
 所以生财也九赋所以取财也九式所以用财也
 陈君举曰九赋敛财贿九式均节财用尽总于冢宰
 所谓以此取之以此用之未尝分别秦汉以来人主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93-0048b.png
 私意日生创为条目掌天下之财有大司农掌王之
 治藏则有少府掌没入民财则有水衡都尉而大司
 农则供邦国经费之用少府则供王玉食奉养之用
 水衡则供王之私用色目既烦各私其局征敛搜求
 富藏于官前辈尝论王者除四夷之外不治自外薄
 四海阖门而视皆一家也今阖门而与子弟为市虽
 尽得子弟之财犹不富也
 又曰所谓大宰制国用者制其出也古者财用冢宰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93-0048c.png
 制出而司徒制入六卿三公皆兼之自汉丞相以钱
 榖出入为非已责则均节会计之职散之九卿
以九贡致邦国之用
 胡氏曰先王授民以田则责之赋授诸侯以国则责
 之贡赋者养天子之礼贡者事天子之义(○陈氏曰/采邑有赋)
 (而无贡邦国有贡而无赋九赋有甸稍县都而九贡/致邦国之用是也禹贡八州有贡惟冀州畿内无贡)
 (以畿内王之所食特敛/其赋而巳非所谓贡也)
 贾氏曰此诸侯岁之常贡小行人云春入贡是也若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93-0048d.png
 大行人侯服岁一见其贡祀物乃因朝而贡与此别
 也诸侯国内得民税大国贡半次国三之一小国四
 之一所贡者市取当国所出美物禹贡所云贡篚是
 也
 李景齐曰致者使之自至非穷欲以求之也用者所
 贵适于用非贵于远方之珍异也西旅献獒固足以
 侈其君来远之德而召公谆谆然以训武王者毋亦
 珍禽奇兽非服食器用之宜而自以异物为宝则玩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93-0049a.png
 好之心一萌其弊乌可胜言哉此九贡之目自祀贡
 嫔贡以至于斿贡物贡盖无不适于用者后世人主
 汲汲于方物之贡至于鵁鶄名鹰亦遣使以求之何
 谓
一曰祀贡
 郑司农曰祀贡牺牲苞茅之属(○王氏曰凡可/以供祭祀之物)
二曰嫔(音/频)
 郑康成曰嫔贡丝枲(○王氏曰凡可/以供嫔妇之物)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93-0049b.png
三曰器贡
 郑康成曰银铁石磬丹漆也(○黄氏曰用器兵器礼/乐之器○刘执中曰谓)
 (土之精器若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也○王氏曰凡可以为器之物)
四曰币贡
 郑康成曰玉马皮帛也(○王氏详说曰古人所谓币/者非止币帛也小行人云合)
 (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故后郑以币为玉马皮帛○王氏曰凡可以为币之)
 (物/)
五曰材贡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93-0049c.png
 郑司农曰木材也(○郑锷曰如杶干栝柏之𩔖可为/宫室者也○刘执中曰谓若燕之)
 (角荆之干妢胡之笴吴越之金/锡也○王氏曰凡可为材之物)
六曰货贡
 郑康成曰金玉龟贝也(○王氏曰凡/可为货之物)
七曰服贡
 郑康成曰絺纻也(○黄氏曰不独絺纻玄纁纤纩/皆是○王氏曰凡可为服之物)
八曰斿贡
 刘执中曰谓羽毛可注旗旄也(○愚按此本司农说/盖斿即龙斿九斿之)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93-0049d.png
 (斿/也)
九曰物贡
 郑康成曰杂物鱼盐橘柚(○郑锷曰物贡则不可名/以一物如海物惟错之物)
 (谓杂物之可贡者也○刘执中曰谓九州/所产万物可以致远而资邦国之用者也)
     总论
 郑锷曰或谓邦国之贡万民之赋皆王国所须以为
 用贡赋毕入然后冢宰可以制国用今也列九赋于
 前以九式处其中乃以九贡列其后何也盖王国之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93-0050a.png
 财自足以充王国之用善治国者有生财之道又奚
 待于诸侯然后足哉故列九赋之目即继以均节之
 式明生财之道既有九赋则量入以为出可也若乃
 邦国之贡本诸侯奉上之诚意不急急于徵之立法
 于此俟其自至耳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93-0050b.png
 
 
 
 
 
 
 
 周礼订义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