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周礼订义 提要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a 页 WYG0093-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
 周礼订义       礼𩔖一(周礼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周礼订义八十卷宋王与之撰与
    之字次点乐清人淳祐二年六月行在秘书
    省准敕访求书籍牒温州宣取是编知温州
    赵汝腾奏进特补一官授宾州文学后终于
    通判泗州此本省牒州状都司看详及敕旨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b 页 WYG0093-0001b.png
    均录载卷首盖犹宋本之旧前有真德秀序
    作于绍定五年壬辰下距进书时十年又有
    赵汝腾后序作于嘉熙元年丁酉下距进书
    时六年故汝谈奏称素识其人又称德秀殁
    后与之益删繁取要由博得约其书益精粹
    无疵也所采旧说凡五十一家然唐以前仅
    杜子春郑兴郑众郑元崔灵恩贾公彦六家
    其馀四十五家则皆宋人凡文集语录无不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a 页 WYG0093-0002a.png
    搜采盖以当代诸儒为主古义特附存而已
    德秀序称郑贾诸儒析名物辨制度不为无
    功而圣人微旨终莫之睹惟洛之程氏关中
    之张氏独得圣经精微之蕴永嘉王君其学
    本于程张云云盖以义理为本典制为末故
    所取宋人独多矣其注考工记据古文尚书
    周官司空之职谓冬官未尝亡实沿俞廷椿
    之谬说汝腾后序亦称之殊为舛误然廷椿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b 页 WYG0093-0002b.png
    淆乱五官臆为点窜与之则仅持是论而不
    敢移掇经文视庭椿固为有间至其以序官
    散附诸官考陆德明经典释文晋于宝注周
    礼虽先有此例究事由意刱先儒之所不遵
    不得援以为据也惟是四十五家之书今佚
    其十之八九仅赖是编以传虽贵近贱远不
    及李鼎祚周易集解能存古义而蒐罗宏富
    固亦房审权周易义海之亚矣又案邱葵周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3a 页 WYG0093-0002c.png
    礼补亡序称嘉熙间东嘉王次点作周官补
    遗由是周礼之六官始得为全书今本实无
    补遗未审别为一书或附此书内而佚之然
    凭臆改经之说正以不存为最善固无庸深
    考也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4a 页 WYG0093-0003a.png
朝奉郎直焕章阁权知温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赵汝腾
 右臣汝腾龚准秘省公移索臣所领乐清县管下士
 人王与之周礼订义以俟圣览臣即命工匠就其家
 印写贰本缴纳臣窃详诸经训解皆有先儒折衷汇
 集成书独二礼阙周礼又不幸遭王安石不善用以祸
 天下学者望而疑之虽程颢颐张载三先生尊信此
 书仅有绪言见于语录近世大儒朱熹辨明甚至皆
 有意表章之然亦未尝作为训义以行于世与之以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4b 页 WYG0093-0003b.png
 山泽臞儒乃能遍营天下前后儒先讲解或一说之
 精或一义之当蒐猎无遗间亦自附已见剖析微眇
 是非审确故参预真德秀击节是书为之序德秀殁
 与之益加意删繁取要由博得约今其书益精粹无
 疵矣上可以裨圣明之治下可以释学者之惑有功
 于六典甚多缙绅韦布争欲得之与之刋于家臣尝
 识其人近来假守益得之于旦评履践无玷节守不
 渝皓首著书数种周官特其一也真经明行修之士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5a 页 WYG0093-0003c.png
 臣职在师帅每欲荐之于朝适会秘省取其著书臣
 用敢以姓名闻欲望圣旨下秘省索与之订义以备
 乙夜之观仍少加旌异以风厉天下学者幸甚谨录
 奏闻伏候敕旨淳祐二年十二月日朝奉郎直焕章
 阁权知温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赵汝腾奏三年正
 月初六日奉圣旨下秘书省宣入十八日奉圣旨降
 付尚书省送检正都司
都司拟上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5b 页 WYG0093-0003d.png
 照得温州布衣王与之皓首穷经其书满家若周礼
 订义最为精粹与之守志厉行无求于世今秘省取
 其书守臣上其名与献书自鬻者不同欲特补一官
 以示旌异四月二十六日奉圣旨王与之敕授宾州
 文学其周礼订义付秘书省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6a 页 WYG0093-0004a.png
行在秘书省牒温州
 勘会本省准尚书省劄子节文秘书省备奉圣旨臣
 僚奏乞劄令州县守宰多方询问寄居官及士庶之
 家撰述修纂未进之书备礼求之令所在州军于系
 省钱内支拨收买纸札雇人印写二本一样如法装
 背申𤼵赴省收藏内一本用黄帛装背祗备御前宣
 取右劄付本省照应施行当省今访闻得温州乐清
 县王与之(字次/点)有周礼订义(真文忠公/序有刋本)请照已降圣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6b 页 WYG0093-0004b.png
 旨指挥事理疾速钱内印造或腾写各二部装背申
 𤼵前来祗备御前宣取须至公文牒请详牒内备坐
 圣旨指挥疾速印造或誊写装背申𤼵勿请违滞谨
 牒
  淳 祐 二 年 六 月 日 牒
  朝奉郎秘书郎兼吴王益王府教授芦壮父
  奉议郎秘书郎兼宗学博士陈晋接
  奉议郎秘书丞兼权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焦炳炎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7a 页 WYG0093-0004c.png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曾宏迪
  秘      书       监 阙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8a 页 WYG0093-0005a.png
温州
 近准秘书省牒访闻本州乐清县王与之字次点周
 礼订义印写各二本内一本用黄帛装背祗备御前
 宣取事所准指挥本州继即遵禀关所属印写到乐
 清县王与之周礼订义计五十册写本三十册用黄
 帛装背作二盝今专差兵士潘阜赍𤼵见到合具申
 闻者右谨具申秘书省伏乞照会谨状
  淳 祐 二 年 十 一 月 日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8b 页 WYG0093-0005b.png
  承 直 郎 温 州 军 事 推 官 施洽状
  承 直 郎 温 州 军 事 判 官 周梦𤼵
  承务郎特添差通判温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赵与薇
  朝奉郎通判温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赵贲夫
  朝奉郎直焕章阁权知温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赵汝腾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9a 页 WYG0093-0005c.png
周礼订义序
周礼之难行于后世也久矣不惟难行而又难言然则
终不可行乎曰有周公之心然后能行周礼无周公之
心而行之则悖矣然则终不可言乎曰有周公之学然
后能言周礼无周公之学而言之则戾矣孟子曰周公
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公之心禹汤文武之心而其学则
禹汤文武之学也以此之心布而为政以此之学著而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9b 页 WYG0093-0005d.png
为书故能为成周致太平而为万世开太平盖自古祸
乱之原非一而大略有四焉君心纵于逸乐而群下不
敢言也贤才壅于疏逖而在位非其人也元元愁痛而
上不闻蔽耳目之近而远弗察也六官之属凡能导人
主以侈欲者壹以冢宰统之三公之论道师保氏之诏
諌又皆以辅导为职而君者立于无过之地矣士之有
德行道艺者民自兴之而因使长与治焉修于家者莫
不达于朝廷则人才无陆沈天官弗私予矣居民有法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0a 页 WYG0093-0006a.png
养民有政敛民有制刑民有典举天下疲癃茕独无不
乐其生者又自王畿之近至于六服之远地之相去或
千万里而情之相通如一家凡此皆禹汤文武之政公
之所思而得者毕萃于书非有公之心者其能行非有
公之学者其能言乎新室盗也宇文狄也其所经营皆
自私也志先王之道者莫如唐太宗然无端身刑家之
本而欲规井田议封建宜其卒莫能行也自刘歆用之
既悖儒者哗而攻之曰周礼不可行也吁歆之井田安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0b 页 WYG0093-0006b.png
石之泉府直窃其一二以自盖尔安得累吾圣经邪彼
何休者指以为六国阴谋之书既几于非圣无法而近
世之辟荆舒者又谓其废孔子之春秋用刘歆之周礼
也独不思春秋固出于周礼邪使周礼常行于天下则
春秋不作矣盖后世之行周礼者其悖如彼而言者又
其戾如此故曰不惟难行而又难言也郑贾诸儒析名
物辨制度不为无功而圣人微旨终莫之睹惟洛之程
氏关中之张氏其所论说不过数条独得圣经精微之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1a 页 WYG0093-0006c.png
蕴盖程张之学公之学也有公之学故能得公之心而
是书所赖以明也永嘉王君次点其学本于程张而于
古今诸儒之说莫不深究著为订义一编用力甚至然
未以为足也方将蚤夜以思深原作经本指以晓当世
其心抑又仁矣以是心而为是学周礼一书其遂大明
矣呜呼使是书而果大明在上者以周公之心行三王
之事则太平之路开祸乱之源窒岂空言哉予嘉次点
之志故为序于篇端而勉使益用力焉绍定五年闰九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1b 页 WYG0093-0006d.png
月甲戌建安真德秀书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2a 页 WYG0093-0007a.png
编集条例
 分序官目录于每职之前欲因爵之尊卑权之轻重
  与其属府史胥徒之多寡有无以知所职之事安
  在
 诸家说经先后以经文为序
 诸家先训诂次文义仿朱文公语孟集注例
 或诸家说同注疏而注疏不甚分明者只录诸家之
  说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2b 页 WYG0093-0007b.png
 诸家辨析字义敷演旨意可以补前说者效吕氏读
  诗记注其下
 诸家解文或牵引枝蔓止留其主意馀繁文亦不录
 诸家说只取其至当者低正经一字写其馀说亦可
  取仿东莱读诗记注其旁如所说未明经旨虽注
  疏不录至辨其不然及自出己见者以愚案为别
 诸说或总论一职大意各具逐职之末或贯说数官
  本末见于末官之后或总论六十属大意则各具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3a 页 WYG0093-0007c.png
  逐官之末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4a 页 WYG0093-0008a.png
序周礼兴废
 孟子曰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
  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张南轩曰/方是时周公)
  (相成王欲以立经陈纪制礼作乐成一代之法故/推本三代四圣之心而施此四事达之天下以为)
  (无穷之事业也○又曰凡井田封建取士建官礼/乐刑政虽起于上世莫备于周是皆周公心思之)
  (所经纬本诸三代而达之者也/周公之心孟子𤼵明之至矣)
   愚案已上论周公作周礼本旨
 书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4b 页 WYG0093-0008b.png
  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董正治官(○孔氏曰/周礼每官)
  (列其人之员数及职所掌立为定法授与成王即/政之初即有淮夷叛逆未暇以立官之意号令群)
  (臣今既灭淮夷成王乃以周公所制周官六职颁/示群臣以此告之○郑康成曰周公居摄而作六)
  (职谓之周礼营邑于上中七年致政成王以此礼/授之使居洛邑治天下○郑锷曰以洛诰考之周)
  (公营洛乃是欲使成王自服于土中乱为四方新/辟乃作六典之书以授之使往治于洛邑其言曰)
  (子齐百工伻从王于周乃汝其悉自教王往新邑/伻向即有僚盖为成王齐整建官之法使王往新)
  (邑自教率之各效其职也成王灭淮夷而归在丰/董正治官始以新书从事然只在丰而不往洛邑)
  (故周礼虽成终不尽用故经之授田等事今皆难/信正由成王不宅洛故有其法制之文终不见行)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5a 页 WYG0093-0008c.png
  (之实也若如此论则经之首篇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之语始有所归其它疑非周公全书皆可以意)
  (晓/)
   愚案已上论周公授周礼于成王
 左传齐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巳公曰若之何
  而去之对曰难不巳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
  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鲁不弃
  周礼未可动也(闵元/年)
  晋侯使韩宣子来聘且告为政而来见礼也观书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5b 页 WYG0093-0008d.png
  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
  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昭二年○杜/预曰韩子所)
  (见盖周之旧/典礼经也)
   愚案巳上见周礼至春秋犹存
 孟子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孟子曰其
  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
  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孙氏曰周官在汉最晚出/孔氏既无明言孟轲之徒或)
  (未之见疑信犹未决也不幸刘歆用之而大壤王安/石用之而益壤儒生学士真以为无用于后世矣)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6a 页 WYG0093-0009a.png
  (夫去古辽远虽使先王之制烂然在目固难尽弃/今之法而求复其初也然究观其书以道制欲以)
  (义防利以德胜威以礼措刑尊鬼神敬卜筮亲宾/客保小民蔼然唐虞三代极盛之时非春秋战国)
  (以后所能髣髴也学者欲知先/王经制之备舍此书将焉取之)
   愚案已上见周礼至战国已亡
 贾氏曰武帝始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既出于山
  岩屋壁复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至孝成
  帝达才通人刘向子歆校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
  录略然亡冬官以考工记足之时众儒并出共排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6b 页 WYG0093-0009b.png
  以为非是惟歆独识知其周公致太平之迹具在
  于斯遭天下兵革并起弟子死丧徒有里人河南
  缑氏杜子春尚在永平之初年且九十能识其说
  郑众贾逵往受业焉众逵洪雅博闻又以经书记
  傅相證明为解逵解行于世众解不行然众时所
  解说近得其实案艺文志成帝时以书散亡使谒
  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书经
  传诸子诗赋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意录而奏之会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7a 页 WYG0093-0009c.png
  向卒哀帝复使向子歆卒父业歆总群书奏七略
  歆之录在哀帝时马融乃云成帝命歆考理秘书
  始得列序著于录略成帝时刘向父子并被帝命
  至向卒哀帝命歆卒父所脩郑玄序云世祖以来
  通人达士太中大夫郑少赣兴及子大司农仲师
  众故议郎卫次仲宏侍中贾君景伯逵南郡太守
  马季良融皆作周礼解诂二郑同宗大儒明理于
  典籍觕识皇祖大经周官之义存古字𤼵疑正读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7b 页 WYG0093-0009d.png
  亦信多善徒寡且约用不显传于世今赞而辩之
  庶成此家世所训也然周礼起于成帝刘歆成于
  郑玄附离者大半故林孝存以武帝知周官末世
  渎乱不验之书作十论七难以排弃之何休亦以
  为六国阴谋之书惟郑玄遍览群经知周礼乃周
  公致太平之迹故能荅林硕之论难以为训注使
  周礼义得通焉
   愚案已上见周礼待汉以后诸儒而始明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8a 页 WYG0093-0010a.png
论周礼纲目
 程氏曰有关睢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
 张氏曰周礼惟太宰职难看盖无许大心胸包罗记得此
  复忘彼其混混天下之事当如捕蛇龙搏虎豹用
  心力看方可故议论天下之事易处天下之事难
  孔子常语弟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其他五官便
  易看止一职也
   愚案已上见周礼不可徒行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8b 页 WYG0093-0010b.png
 三礼正义曰周礼仪礼并周公所记所谓礼经三百
  威仪三千礼经则周礼也威仪则仪礼也(○朱氏/曰制度)
  (之书惟周礼仪礼可信周礼必竟是出于一手谓/周公亲笔作成固不可然大纲却是周公意思○)
  (李景齐曰仲长统以为周礼礼之经礼记礼之傅/礼记作于汉儒虽名为经其实傅也盖礼记所记)
  (多有春秋战国间事不纯乎唐虞夏商周之制故/王制纪朝觐为文里时事月令说太尉官名为战)
  (国间事曾未若周/官之纯于周礼也)
   愚案已上见周礼与仪礼礼记不同
 朱氏曰周礼好看广大精密周家之法度在焉(○陈/及之)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9a 页 WYG0093-0010c.png
  (曰周礼一书周家法令政事所聚或政典或九州/或司马教战之法或考工记后之作史者纂其典)
  (章法度而成一代之书有周公之旧章有后来更/续者犹风雅颂通谓之周诗誓诰命通谓之周书)
  (也信之者以为周公作不/信者以为刘歆作皆非也)
论五官目录
 陈君举曰读周礼须熟读五官目录次知所属有定
  局更将西汉百官志及历代官志与今官制参考
  但其时须知尊卑贵贱紧慢亲疏不同谓如内宰
  一职乃士人为之至秦汉时便为大长秋有大长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19b 页 WYG0093-0010d.png
  秋犹存此职东汉以来岂复有此又如医师食医
  等职周官时士为之至本朝御药院是和安大夫
  或承宣使宣徽使领之便见得紧慢尊卑贵贱之
  意须是以此考校古今识得彻底方可读
   愚案此说所以分目录于每官之首令学者易
    见
论天地四时官名
   愚案成周所以取名天地四时者非必曰掌天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0a 页 WYG0093-0011a.png
    地四时之事上古云龙鸟火之号固因天道
    以建官至唐虞推广是意其职渐分故尧之
    官亦不止羲和四子舜之官亦非专掌天地
    四时陈止斋曰自颛顼有南正重司天北正
    黎司地之官至尧分为四职上掌天时下兼
    人事以书之命辞考之知其犹在王朝预闻
    政事此天人之合也至成周此意渐分取羲
    和四职分配于六卿是以虚名加实职求其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0b 页 WYG0093-0011b.png
    名官之意皆号云耳
论公孤不列于六职
 吕氏曰案周官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三孤贰公
  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见得公孤之分不同周
  礼一书惟三公不见何故自冢宰以下各领其职
  所谓作而行之三公默然无为坐而论道所谓司
  万化之原者不是耳目经历簿书期会之计非有
  司绳墨所能制只去本原上整顿朝夕纳诲格人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1a 页 WYG0093-0011c.png
  主之非心论道经邦便是燮理阴阳处何尝去空
  虚渺茫处理会大抵人主一心万化之原一都一
  俞论道之间使人主果识本原于此上转得则上
  而日月星辰无不顺下而山川草木莫不宁便是
  三公之职至三孤则弘大三公之化阴阳以气言
  天地则有形燮理在其上寅亮在其下公卿之分
  于是著矣然弼予一人乃格君心之任于孤言之
  而公之职不与者成王尊三公之至若不敢以身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1b 页 WYG0093-0011d.png
  烦之盖曰斯人也乃造物之友非予一人之弼尊
  之至也
论官职多寡
 王昭禹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至周又增
  为三百六十先王建官或多或寡非矜异也称事
  之繁简帝者之世其事简故百官足矣王者之世
  其事繁故夏商倍之周礼乐官备增而为三百六
  十不如是则事繁而不举官之多寡亦各趋时而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2a 页 WYG0093-0012a.png
  已矣
 陈及之曰周礼虽以设官三百六十为额然职事员
  数不止此以天官考之凡卿大夫命士三百五十
  馀人地官除乡遂山虞林衡司关司门不可考者
  四百馀人春夏秋三官皆五百馀人凡六官中大
  略以春夏秋三官为准以少乘多皆以五百人为
  额凡三千人其间兼摄者必相半也何者先王
  之制因事而命官作史之人因官而分职以三公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2b 页 WYG0093-0012b.png
  六卿论之如周礼所云二乡必公一人六卿各掌
  其职宜若不可兼而成王时周公以公兼太宰召
  公以公兼宗伯苏忿生以公兼司寇故书洛诰云
  司徒司马司空也成王将崩同召太保奭芮伯彤
  伯毕公卫侯毛公则是六卿中召公毕公毛公亦
  上兼三公矣(○吕氏曰三公无职六卿则有职者/也三公论道而六卿则行道者也以)
  (三公兼六卿合本末精/粗于一源可离非道也)由是推之先王之制其职
  则不可废其官未必一一有举其大略则土训诵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3a 页 WYG0093-0012c.png
  训无他职事掌葛徵絺绤掌染草徵染草掌荼徵
  荼掌炭徵炭角人徵齿角羽人徵毛羽每官掌一
  事无事之日多矣军司马行司马舆司马戎仆戎
  右有军旅则用之甸祝田仆有田猎则用之有丧
  纪则用夏采丧祝有盟会则用诅祝建邦国则用
  土方氏来远方之民则用怀方氏先王岂能以禄
  食养无用之官待有事然后用之亦临事兼摄尔
  盟府命士也太公兼之所谓载在盟府太师职之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3b 页 WYG0093-0012d.png
  是也作礼者以职不可废故各设其官职以待智
  者决择耳又六卿内治一官外兼一乡则周官每
  乡卿一人每官卿一人若是者皆非事实也齐桓
  公
令国子高子各率五乡晋景公命士会将中军
  且为太傅命韩厥将新军且为仆大夫晋悼公令
  戎御属校正司右属司士皆古人之制也或者以
  书谓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今
  予小子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则周之建官不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4a 页 WYG0093-0013a.png
  能远过夏商与其有兼摄相半亦千五百人矣曰
  有朝廷官有田野官所谓建官惟百夏商官倍者
  指在朝者也若总千里之内安能胜其事哉今考
  六官中大率在朝廷者什之二三耳其他则分散
  甸稍县都之内与尚书无甚戾或者又谓乡遂设
  官最冗六乡之民不过七万五千家今设官至万
  八千九百三十人为大夫者百八十八六遂之民
  亦不过七万五千家而设官乃三千九百九十八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4b 页 WYG0093-0013b.png
  人为大夫者四十人乡遂共十五万家大抵官吏
  至二万三千人如因民之入以赋官禄则十五万
  家之人所入能几何而足以养二万三千官吏也
  殊不知乡遂之官吏皆土居人其大官如卿则朝
  臣兼之以下大夫命士之属分散在他处且如乡遂人
  数势不可得兼者则各置焉
 李景齐曰古人自抱关击柝而上皆以下士为之无
  非乡举里选德行道艺之人此成周建官之美意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5a 页 WYG0093-0013c.png
论六官次叙先后
 陈君举曰凡六官叙官之法义有二一则以义𩔖相
  从谓宫正宫伯同主宫中事膳夫庖人内外饔同
  主造食如此者皆是𩔖聚故连𩔖叙之二则次叙
  六十官不以官之尊卑为先后皆以缓急为次第
  故宫正等士官在前内宰等大夫官在后
论六官所属交互
 陈君举曰周礼设官分职大抵朝廷之事治官掌之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5b 页 WYG0093-0013d.png
  邦畿之事教官掌之邦国之事司马掌之今自朝
  廷以上纤悉皆归于大宰自国中以及近郊远郊
  小都大都皆属教官而职方土方掸人凡邦国之
  事皆属司马此其大略也其有截然一定不可易
  者若司寇之属凡朝廷之狱大小司寇士师掌之
  六乡之狱乡士掌之六遂之狱遂士掌之甸稍县
  都之狱县士掌之邦国之狱方士掌之四方之狱
  讶士掌之谓其皆刑狱之事故虽自乡遂之外甸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6a 页 WYG0093-0014a.png
  稍县都郡国四方一皆联络而尽属诸司寇其他
  又有不然者如大史内史掌六典八法八则八柄
  之贰宜属天官乃属春官大小行人司仪掌客宜
  属春官乃属秋官宰夫掌臣民之复逆矣则大仆
  小臣御仆之掌复逆宜属天官乃属夏官宰夫掌
  治朝之位矣则司士正朝仪之位宜属天官乃属
  夏官地官掌邦畿之事凡造都邑建社稷设封疆
  既悉掌之矣而掌固司险掌疆候人又见于夏官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6b 页 WYG0093-0014b.png
  天官掌财用之事自大府至掌皮既悉领之矣而
  泉府廪人仓人又见于地官自膳夫至腊人不过
  充君之庖者悉领于天官至外朝百官之廪禄府
  史胥徒之稍食番上宿卫之廪给乃见于地官自
  内司服至屦人凡王宫服饰之用悉领于天官而
  司服司常典瑞巾车之属乃见春官此其分职皆
  有不可晓者自汉以来凡礼事皆属大常兵事皆
  属将军光禄勋中尉刑事皆属廷尉其分量职守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7a 页 WYG0093-0014c.png
  较然不紊然临事之际反不免遗阙先王设官如
  此当时不见文移回复职事侵紊之患何也六官
  之设虽各有司存然错综互见事必相关春秋时
  叔孙豹卒杜泄将以辂葬季孙不从杜泄曰夫子
  受命于朝而聘于王王赐之辂复命而致之君君
  不敢逆王命而复赐之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
  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书
  勋夫诸侯之国惟三卿耳一人受赐三卿皆与从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7b 页 WYG0093-0014d.png
  周法也后世礼官专治礼刑官专治刑兵官专治
  兵财官专治财并不相关虽有遗失他官不得撙
  节而废旷多矣
 又曰古之体群臣者何其均也大祭祀特一事耳大
  宰赞玉币司徒奉牛牲宗伯奉玉齍司马奉马牲
  司寇奉明水火六卿联事亡所次第居则六卿各
  掌其一不但司徒出则六军各掌其一不但司马
  至列职授任各司其局则相须而不相夺莫尊于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8a 页 WYG0093-0015a.png
  冢宰而朝觐会同必大宗伯为上相司徒居四民
  而军旅田役之事使其属受令于司马若夫诸子
  固夏官之属耳掌国子之倅虽以军法治之司马
  弗正也大司寇莅誓书六官皆受其贰小司寇登
  民数虽冢宰制国用亦不过贰之而已盖由上公
  至百执事其班爵有差而各宿其业其职掌有小
  大而各得行其志故其士条达展布自尽以奉上
  而无诎于形势约束之患官师相规不为谗慝僚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8b 页 WYG0093-0015b.png
  友相称不为比党上有违德朝有阙政亦皆敢于
  谏诤讥刺而无忌讳考之于诗祈父作于爪士大
  东作于谭大夫小弁作于太子之傅甚者伤谗之
  刺寺人孟子能之铸无射之谏伶州鸠能之此无
  他上待之也均而下报礼重当时朝廷邦国之间
  所以遇下亦致礼敬今夫乡饮酒与宾介献酬矣
  虽主人必献工祭既与卿大夫士馂矣虽君必畀
  煇庖翟阍故宣王中兴吉甫有大功于南征而其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9a 页 WYG0093-0015c.png
  来归饮御诸友之诗曰侯谁在矣张仲孝友中兴
  功臣略见于二雅张仲不知为何官未有著名于
  世而吉甫凯还之卒章归功于仲若曰微斯人无
  以及此者呜呼盛矣
 又曰师保内朝之官非直地官之属司士治朝之官
  非直夏官之属朝士外朝之官非直秋官之属而
  分𨽻于三卿者何也立政三宅曰宅乃事宅乃牧
  宅乃准事凡莅事者也牧凡长民者也准凡法令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29b 页 WYG0093-0015d.png
  者也(注疏以准但/为狱官非是)中外之官略具是矣而三宅之
  设惟准人常重于他官非号令之所出则宪章之
  所存人主威福于是行焉而宅事宅牧之所受约
  束承风旨者故王事鞅掌尝病于出入风议之臣
  陵三军者惧朝廷之议居势使然先王知其患将
  至于偏重而官失其守于是位至准人布之三朝
  而不专向于一官本夫司会以法裁定邦计者也
  则𨽻天官太史以典法则计群吏内外史书王命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30a 页 WYG0093-0016a.png
  者也则𨽻春官至于师保职在内朝若汉谏大夫
  则地官领之司士职在治朝若汉殿中御史则夏
  官领之朝士职在外朝若汉司𨽻校尉则秋官领
  之且冢宰莅百官则五官皆司存也其属或为史
  得以辞令道上指意以赏惩其下或为师保得以
  道德劝迪其上且正救其遗阙或为司士莅群臣
  之朝见或为朝士莅诸侯之会同是故号令所出
  宪章所存五官皆与闻之无偏而不举之处故三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30b 页 WYG0093-0016b.png
  朝适平而百官正先王之意非徒以是互相伺察
  迭为长伯也不如是非所以体群臣故也尝观于
  经周之大事同召六卿师氏与焉立政卒篇独告
  太史诗人刺皇父亦曰聚子内史楀维师氏小司
  寇叙制国用以内史司会冢宰并称文王世子记
  外朝之政曰司士为之凡此皆以准人故特言之
  假如六官专向一卿则宅事宅牧将为冗曹而体
  群臣之道亏矣他如职方氏以下宜不𨽻司马行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31a 页 WYG0093-0016c.png
  人以下宜不隶司寇亦错置二卿之间大抵𩔖此
  自此道不复见凡主意所向小臣百司遂擅朝政
  若秦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
  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且有所谓加官所
  加或列侯将军独在禁中而公卿不与至于汉有
  百官以下事大将军家奴视丞相蔑如者甚矣后
  世之不师古也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32a 页 WYG0093-00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订义序目    宋 王与之 撰
 编𩔖姓氏世次
  汉  杜氏(子春见本经/注今作杜氏)
     郑氏(兴字少赣河南人见/本经注今作郑氏)
     郑氏(众字仲师见本经/注今作郑司农)
     郑氏(玄字康成见本经/注今作郑康成)
  唐  贾氏(公彦见本经/疏今作贾氏)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32b 页 WYG0093-0017b.png
     崔氏(灵恩间有数/说今作崔氏)
  国朝
     刘氏(敞字原父立说见七/经小传今作刘氏)
   临川王氏(安石字介父有/全解今作王氏)
   南康刘氏(恕字道原间有/数说今作刘氏)
   明道程氏(灏字伯淳有数说/见语录今作程氏)
   伊川程氏(颐字正叔间有数说/见语录今作程伊川)
   横渠张氏(戟字子厚秦人有数/说见语录今作张氏)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33a 页 WYG0093-0017c.png
   龟山杨氏(时字中立惟辨王荆公数十/处及语录有数说今作杨氏)
     王氏(昭禹字光远有详解用荆/公而加详今作王昭禹)
     陆氏(佃字农师采之礼/记解中今作陆氏)
   南城李氏(觏字泰伯有周礼致/太平论今作李氏)
    礼图说(未详谁氏所编得自闽中大槩用三/礼图礼象图或立新说考證最明今)
       (作图/说曰)
     礼库(未详谁氏今/作礼库曰)
   建宁胡氏(安国字康侯间有/数说今作胡康侯)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33b 页 WYG0093-0017d.png
   五峰胡氏(宏采之语录并/集中今作胡氏)
     陈氏(祥道有礼书见于/礼图今作陈氏)
     刘氏(彝字执中有全解号/曰中义今作刘执中)
     方氏(悫采之礼记解/中今作方氏)
   三山林氏(之奇字少颖有全解祖荆/公昭禹所说今作林氏)
   三山郑氏(锷字刚中有全解淳熙/十年经进今作郑锷)
   四明史氏(浩字直翁有天地二/官讲义今作史氏)
   建安朱氏(熹字元晦见集/中今作朱氏)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34a 页 WYG0093-0018a.png
   东莱吕氏(祖谦字伯恭士人傅其集/解内有数说今作吕氏)
   永嘉薛氏(季宣字士隆有/释疑今作薛氏)
   永嘉陈氏(傅良字君举其说有一集/及经进四篇今作陈君举)
   永嘉郑氏(伯熊字景望文集有/数说今作郑景望)
     刘氏(迎间有数说/今作刘迎)
     王氏(未详谁氏建阳作王状元/详说刋行今作王氏详说)
   永嘉杨氏(恪字谨仲间有辨/疑今作杨谨仲)
   永嘉陈氏(汲字及之间有辨/疑今作陈及之)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34b 页 WYG0093-0018b.png
   山阴黄氏(度字文叔有五官解刋/在浙东仓同今作黄氏)
   永嘉郑氏(伯谦字节卿有太平经/国书刋行今作郑节卿)
   括苍项氏(安世字平甫间有/数说今作项氏)
   莆阳李氏(叔宝字景齐有周礼精/意刋行今作李景齐)
   龙泉叶氏(适字正则有数说见/习学记言今作叶氏)
   长沙易氏(祓字彦祥有周礼总义皆/推广诸家说今作易氏)
   金华薛氏(衡字平仲有周礼序/官考今作薛平仲)
   天台陈氏(用之有考工解/今作陈用之)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35a 页 WYG0093-0018c.png
     郑氏(敬仲间有数说/今作郑敬仲)
   庐陵周氏(必大字子充有讲/义数条今作周氏)
   永嘉曹氏(叔远字器远有地官遂人/至槁人讲义今作曹氏)
   永嘉林氏(掎字奇卿有周礼纲/目于开禧间曾进)
   金华赵氏(溥字兰江有兰江考/工记解今作赵氏)
   永嘉陈氏(汪字蕴之集传中间/有数说今作陈蕴之)
   永嘉李氏(嘉会字子华有小/集今作李嘉会)
   山阴孙氏(之宏字伟夫有/小集今作孙氏)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35b 页 WYG0093-0018d.png
    已上共五十一家以氏言者或同姓数人以
    前说者为氏(若郑兴说在郑众郑玄之/前故言郑兴为氏之类)或一
    姓一人以其姓为氏(若贾姓止有贾公/彦故曰贾氏之𩔖)以官
    名者别前说之出氏别后说之出名字(若郑/众以)
    (司农言前以别郑兴之言氏后以别/郑康成言其字郑锷言其名之𩔖)以字言
    者别前同姓之已称氏(若郑玄言康成以别/郑兴先言郑氏之𩔖)
    以名言者不详其字(若陈祥道言/其名之𩔖)或其名最
    著(若王昭禹不言其/字而言其名之𩔖)以号名者共闻其号(若/程)
周礼订义 提要 第 36a 页 WYG0093-0019a.png
    (伊川/之𩔖)以书名者但见其书(若图说/之类)其馀散于
    他书者得一二说著其姓氏而已(若毛彦/清之𩔖)